述学_(四部丛刊本)/内篇卷第一 中华文库
述学 内篇卷第一 清 汪中 撰 景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汪氏精刊本
|
述学
江都汪中𢰅
释曟曑二文
东方七宿最明大者莫如心西方七宿最明大者莫如曑故古人多用之以纪
时令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八月辰则伏诗七月流火春秋传凡土功火见
而致用火中寒暑乃𨓆火出而毕赋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
月火伏而后蛰者毕火犹西流国语火朝觌矣火见而淸风戒寒火之初见期
于司里此以心为纪者也夏小正二月初昏曑中三月曑则伏五月曑则见八
月曑中则旦诗惟曑与昴三星在天〈毛传义〉此以曑为纪也于文曑从晶大火为
大曟曟亦从晶并𧰼二星之形而曐即从之故知曟曑之用该乎列宿矣
释阙
天子诸矦宫城皆四周辟其南为门城至此而阙故谓之阙春秋僖公二十一
年传郑伯享王于阙西辟太傅礼𠈃傅篇过阙则下是也亦谓之阙门穀梁桓
公三年传诸母不出阙门史记巍世家臣在阙门之外是也库门在外路门在
内居二门之中亦谓之中阙扁鹊仓公传出见扁鹊于中阙是也其异名鲁周
公世家炀公筑茅〈徐广日一作弟一作夷〉阙门秦本纪孝公筑冀阙战国策摩燕乌集阙
是也阙巍然而高故谓之巍阙庄子天下篇心居乎巍阙之下是也正月之吉
县治𧰼教𧰼政𧰼𠛬𧰼之法于此故谓之𧰼巍周官冢宰大司徒大司马大司
寇职文春秋哀公三年传立于𧰼巍之外是也使万民观𧰼故谓之观礼运出
游于观之上尔雅释宫观谓之阙是也观有台故谓之观台春秋僖公五年传
遂登观台以望是也即门为台故谓之台门礼器天子诸侯台门是也亦谓之
门台春秋定公三年𫝊邾子在门台是也观有左右故谓之两观春秋定公二
年传两观灾是也〈说文阙门𮗚也�缺也古者城阙其南方谓之�从𠅠缺省中按�古文阙从史得声�𧰼门阙及两观相𡭊形许氏存〉
〈其文而失其义公羊定公十二年传何休注天子周城诸矦轩城轩城者阙南面以受过也又因误解�义生此谬说〉在宫之南故谓之
南门顾命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盛德记揖朝出其南门是也亦谓之大门司仪
车迎拜辱出大门公食大夫礼宾朝服即位于大门外曲礼车驰而驺至于大
门是也亦谓之宫门𨵽人职丧纪之事跸宫门是也亦谓之公门曲礼大夫士
下公门乡党入公门是也亦谓之中门与中阙同义𨵽人职掌守王宫之中门
之禁是也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惟城度
以雉故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城之度以雉由宫
城始故宫城之门谓之雉门春秋定公二年传雉门灾明堂位雉门天子应门
是也十有六者异名而同实
释三九上
一奇二偶一二不可以为数二乘一则为三故三者数之成也积而至十则复
归于一十不可以为数故九者数之终也于是先王之制礼凡一二之所不能
尽者则以三为之节三加三推之属是也三之所不能尽者则以九为之节九
章九命之属是也此制度之实数也因而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
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
也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何以知其然也易近利市三倍诗如贾三倍论
语焉往而不三黜春秋传三折肱为良医〈楚辞作九折肱〉此不必限以三也论语季文
子三思而后行雌雉三嗅而作孟子书陈仲子食李三咽此不可知其为三也
论语子文三仕三巳史记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三战三走田忌三战三胜范
蠡三致千金此不必其果为三也故知三者虚数也楚辞虽九其犹未悔此
不能有九也诗九十其仪史记若九牛之亡一毛又肠一日而九回此不必限
以九也孙子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此不可以言九也
故知九者虚数也推之十百千万固亦如此故学古者通其语言则不胶其文
字矣
释三九中
古之名物制度不与今同也古之语不与今同也故古之事不可尽知也若其
辞则又有二焉曰曲曰形容何以知其然也曲礼岁凶年榖不登膳不祭肺礼
食杀牲则祭先周人以肺不祭肺则不杀也〈郑义〉然不云不杀而云不祭肺坊记
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不坐犬羊是不无故杀之〈郑义〉
然不云不无故杀之而云不坐犬羊春秋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鹤无乐
乎轩好鹤者不求其行远谓以之秩宠之以之禄食之也故曰鹤实有禄
位然不云视而云乘轩论语孔子见冕者虽狎必以貌冕非常服当其行礼
夫人而以貌也惟有元冕云冕者斥其人也谓上大夫也然不云上大夫而
云冕者此辞之曲者也礼器杂记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豚实于俎不
实于豆豆径尺并豚两肩无容不揜此言乎其俭也〈本郑义〉乐记武王克商未及
下车而封黄帝尧舜之后大封必于庙因祭策命不可于车上行之此言乎以
是为先务也诗嵩高维岳峻极于天此言乎其高也〈本刘勰义〉此辞之形容者也周
人尚文君子之于言不径而致也是以有曲焉辞不过其意则不鬯是以有形
容焉名物制度可考也语可通也至于二者非好学深思莫知其意焉故学古
者知其意则不疑其语言矣
释三九下
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𣳚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者言其
久也何以不改也为其为道也若其非道虽朝𣳚而夕改可也何以知其然也
昔者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彝伦攸斁天乃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禹乃嗣
兴彝伦攸叙天乃畀禹洪范九畴蔡叔启商惎闲王室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
公以为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此改乎其父者也不宁惟是虞舜侧微父顽
母嚚𧰼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曾子
曰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此父在而改于其子者也是非以
不改为孝也然则何以不改也为其为道也三年云者虽终其身可也自斯义
不明而后章惇高拱之邪说出矣
明堂通释
明堂有六一宗周二东都三路寝四方岳之下五太学六鲁大庙逸周书明堂
篇周公相武王以伐纣夷定天下既克纣六年而武王崩成王嗣幼弱未能践
天子之位周公摄政君天下弭乱六年而天下大治乃会方国诸矦于宗周大
朝诸矦于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负斧扆南面立公士侍于左右三公之位中
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位西阶之西东面北
上诸子之位门内之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内之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
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
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四塞九采之国世告至者应门之外北面东
上此宗周明堂之位也明堂明诸矦之尊卑也故周公建焉而明诸矦于明堂
之位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致其方贿七年致政于成王周公
既行斯礼太史遂记其事以为礼书今在觐礼曰诸矦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
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
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𢆯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
东方圭上介皆奉其君之旗置于宫尚左公矦伯子男皆就其旗而立四传摈
天子乘龙载大旗𧰼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礼日于南
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邱陵于西门外于时有位于朝者各以其
职与执事焉周官载之以为一代之典其在司仪者曰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
成宫㫄一门诏王仪南乡见诸矦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及其摈之各
以其等公于上等矦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其将币亦如之其礼亦如之其在
掌次者曰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合诸侯亦如之其在掌舍
者曰掌王之会同之舍为坛壝宫棘门其在大宗伯者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
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靑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
方以𢆯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皆谓是礼所谓君作故也周公既
朝诸侯遂率之以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而作诗曰我将我享惟羊惟牛惟
天其右之仪式𠛬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享之我其夙夜畏天之
威于时𠈃之国史为之序曰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古者天子即位朝诸矦礼
百神具有其事故尧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机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
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颁瑞于群
后伊训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二文与觐礼正合知明堂〉
〈为古礼〉周公监于前代而举此至大之礼因是而制为会同以发四方之禁施天下
之政习礼者传释其文以为朝事义而鲁之儒者又因周书之旧而增饰之为
明堂位篇以表周公之功然有虞氏郊尧夏后氏郊鲧商人郊冥代为一帝周
公以后稷肇封有斄思文之德克配彼天而文王受命称王为周太祖祭之宗
庙以鬼享之不足以称其德于是协之于义制为明堂配帝之礼然后尊亲之
道备焉故孔子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斯之谓矣祀方明以礼天地四方之神故尚书大传曰六宗天地四方也万物
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皆有功于民故
尊而祀之六宗之祀与文王同地故曰宗祀四海九州之君咸在国中不足以
容之故为坛于郊淳于登以为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是也堂有二名有宫室之
堂有坛壝之堂说文㙶从土高省金縢为三坛同𫮃马融注坛上堂楚辞南房
小坛观绝𩅸只王逸注坛犹堂也故为坛于郊得称曰堂大傅礼四代篇天子
盛服朝日于东堂日不可礼于堂亦谓东郊之坛也以其无屋故不曰当当
序端当东西荣而曰阼阶之东西阶之西以其为坛壝宫故有四门有中阶不
与寝庙同制其曰应门亦棘门也天子岁即其地以祀五帝周官大宗伯兆五
帝于四郊五帝与上帝为通语故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注上帝五帝也
王制天子将出类于上帝注谓五帝之帝所祭于南郊者五帝分祭于四郊而
以南郊为尊故孟夏大雩季秋大享皆在南郊降及秦汉之畤异名同制犹封
土为之〈说文畤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天子又月即其地听朔玉藻天子𢆯端而听朔于南门之外
〈注端当作冕〉南门者国门也其外则明堂古者礼行于庙礼莫大于王事故天子适诸
矦必舍其祖庙诸矦听朔必于大庙天子诸侯皆受国于祖周之祖为文王而
明堂则文王配帝之所视大庙尤重故天子听朔不于庙于明堂以明文王受
命于天始改正朔以颁国后世莫敢外焉故春秋书春王正月左氏增成其
义曰春王周正月而公羊为之说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是七十子所传之大
义不可诬矣此宗周之明堂其地在郊其制为坛三百步其深四尺㫄各一门
为周公摄政六年大朝诸矦宗祀文王以配上帝之所逸周书作雒篇周公将
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
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乃设邱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乃位五宫
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重亢重郞常累复格藻棁设移旅楹
蠢常画内阶𢆯阶堤唐山廧应门库台𢆯阃此东都之明堂也匠人载其制曰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古之室
皆分堂之后为之有堂无室则曰榭未有置室于堂之中央及四隅者凡室二
筵此言乎南北之修也以九筵之地界为五室室得一筵有十分筵之八可知
故不言广中为大室东为东房西为西房又东为东夹又西为西夹夹室之南
谓之东堂西堂五宫皆同此制宗周之大庙路寝亦如之其别于他宫室者四
阿反坫之属及夹室东西堂耳故见于洛诰者曰大室见于顾命者曰牖闲曰
西序曰东序曰西夹曰西房曰东房曰东堂曰西堂此有周君臣丧祭所亲历
之地当日大史载事之明文后之君子舍是将何征哉东都之明堂亦谓之淸
庙故大戴记盛德篇或以为明堂者文王庙也又云明堂以茅葢屋而春秋传
云淸庙茅屋蔡邕明堂论引檀弓王齐禘于淸庙明堂古周礼孝经说以明堂
为文王庙皆其证也周书洛诰正言作洛事而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周公
曰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按司勋之职凡有功者祭于大烝故孔悝
鼎铭勤大命施于烝彝鼎然则洛诰所言正功臣从享大庙之礼而周书大匡
篇云勇知害上则不登于明堂〈据篇首此篇之作右武王十三祀其时未有明堂葢古有明堂之称故素问云黄帝坐明堂之上〉晋狼瞫引以
为未获所之证明乎淸庙之与明堂为一地也周公既祀文王于明堂又营
淸庙于东都以其同为祀文王之地故亦曰明堂周公于东都之祀文王作诗
曰于穆淸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𡭊越在天骏奔𧺆在庙不显不承
无射于人斯国史为之序曰淸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
王焉凡特立庙皆异其名故姜嫄曰閟宫文王曰淸庙以其礼为先王所未有
故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古之为政于天下者莫重乎率诸矦以
祀其先祖故逸周书世俘篇惟四月既㫄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翼
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汉书律历志亦引此注以为今文尚书非也乐记祀乎明堂而民知〉
〈孝即指此事日明堂者后人之通语〉是为武王克商有天下之事宗周明堂之位是为周公摄政致太
平之事洛邑之祀是为成王即政营东都以朝诸矦之事三者国之大经也天
神不可措之庙故宗周之明堂坛而不屋庙不可享于野故洛邑之明堂在国
中尸子君治篇明堂在左谓之东宫是其地也古者为宫室都邑皆取法乎天
心三星在赤道南中曰明堂宗周明堂所𧰼也明堂三星在大微宫西南角外
东都明堂所𧰼也经始于周公致政之后故曰朕复子明辟曰周公诞𠈃文武
受命惟七年天子之路寝谓之明堂者玉藻朝君日出而视之𨓆适路寝听政
月朔既视朔于明堂以其一月之政听之路寝是以得称明堂逸礼王居明堂
是也与东都之明堂同制是以得称明堂盛德篇说明堂此天子之路寝也不
齐不居其室是也周官大史闰月则诏王居门终月谓路寝之门也不于朝于
门所以见其为馀月也谓之曰居是听政之通名非寝宿之恒处也方岳之下
冇明堂者孟子梁惠王篇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孟子𡭊曰夫明堂者
王者之堂也史记封禅书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其制会盟则为坛文在
司仪掌舍王所居则为宫春秋传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晋侯为王宫于
践土犹存其礼荀子强国篇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朝诸矦亦斯意也辟雍之
堂谓之明堂者蔡邕明堂论引礼记大学志礼士大夫学于圣人善人祭于明
堂其无位者祭于大学魏文矦孝经传曰大学者中学明堂之位也礼记昭穆
篇〈诗灵台正义引作政穆〉大学明堂之东序也盛德篇明堂其外水环之曰辟雍封禅书天
子曰明堂辟雍诸矦曰泮宫白虎通礼三老于明堂以教诸矦孝也礼五更于
大学以教诸矦弟也此则起于周衰礼废名实相淆学者各记所闻遂成异义
然既有其名不可𣳚也鲁大庙为明堂者小戴记明堂位大庙天子明堂山节
藻棁复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成王以周
公为有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祀以天子之礼乐故周公之庙其制得如明
堂记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升歌淸庙蔡邕以为取周淸庙之歌歌于鲁
大庙明鲁之大庙犹周之淸庙是也即经典之正文以考六者之制皆事辞明
白可据而后百家之异说可得而辨矣考工匠人职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
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㫄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
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此之制度郑贾俱望文解义粗明其端
其详要不可得闻何者三代相因递有损益夏殷权量既不能知宫室之制更
无他文可证学非尼父时异东周其于文献无微之事阙疑焉可也周之五室
葢创始于夏后四阿反坫重亢重郞或写仿于有殷其他则未尝相袭故郑注
云此三者或举玉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贾云谓当代王者其制同
非谓三代制同也其言核矣盛德篇采集礼说其有瑕瑜不掩之忠其云一室
而有四户八窗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则因世室之制而误其云上圆下方则因
重屋之制而误而白虎通蔡邕明堂论并沿其说谬学流传固与昆仑之图蒿
宫之柱同其闳大矣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之月天子居靑阳左个仲春之月
天子居靑阳大庙季春之月天子居靑阳右个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仲
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大庙季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右个中央土天子居大庙大
室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仲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大庙季秋之月天子居
总章右个孟冬之月天子居𢆯堂左个仲冬之月天子居𢆯堂大庙季冬之月
天子居𢆯堂右个按吕不韦传称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
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僃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今观其书儒墨𠛬名兼收
并蓄实为后世类书之祖此十二纪又见于淮南时则训而其文加详今不知
𢰅自何人以中星考之乃在周末之世本周书时训之旧兼逸礼明堂之篇参
以新意用垂典章其中先王之制岂无一二赖以传者而明堂制度最诞𡚶不
经深可忿疾易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葢取诸离故巍舒南面卫彪
徯知其必有大咎而孔子之美仲弓亦曰可使南面今以天子之居而四时易
位在于三夏则皆北面而朝其臣其谬一也礼文虽阙然五门三朝六寝犹犁
然可考今月令之明堂未知建于何所以为在郊则无王者终岁野处之礼以
为在宫中则无地容之郑氏虽傅之大寝然按以周官诸职之文实无一合其
谬二也诸室周回其状如井若不上置冲梯下开隧道则更无出入之门其谬
三也神依于庙人居于寝各有攸处是以不相杂糅今四正之室皆曰大庙以
时王听政之地冒始祖世祭之宫虽汉高之祠黑帝周宣之居天台犹不至此
其谬四也以靑阳总章𢆯堂三名与明堂相配然则总为十二室明堂止居其
三何以得专斯名其谬五也其他与周制违异者不可枚举以于明堂无涉故
不具论夷考其文实为大一下行九宫之学故盛德篇之二九四七五三六一
八即其制作之义汉世谓之明堂阴阳见于艺文志及巍相传建武以后著为
王礼司马彪所编礼仪志具载其文自马融入之礼记郑康成为之作注后世
遂尊为经而莫之敢议矣巍书贾思伯传载其言曰月令亦无九室之文原其
制置不乖五室其靑阳右个即明堂左个明堂右个即总章左个总章右个即
𢆯堂左个𢆯堂右个即靑阳左个如此则室犹是五而布政十二此说傅㑹五
室举四正而遗四隅宋人祖之遂为考工月令之调人曾不知吕氏本为假设
之词而自古固未有此制也玉藻正义引郑志说五室之制曰水木用事交于
东北木火用事交于东南火土用事交于中央金火用事交于西南金水用事
交于西北周人明堂五室帝一室今就其说求之七筵之堂大室中踞其二南
北所馀各得二筵有半在于大庙则无以为朝聘飨食之所在于路寝则无以
为听政合族之地以其与顾命斯干觐礼不合从为之辞而辞则遁矣又神祇
无庙享之礼牵合五帝五室之文猥云每帝一室求之礼意尤有所违夫风雨
小祀犹在于坛亡国之社始弇其上何有天帝大神而陟降于二筵之室以郑
氏之学其于天神地祇人鬼之别岂犹有未了于心者而忽有斯言可谓千虑
之失后之俗儒自谓绍承绝学而巧为之说曰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
而以神祇事之故谓之帝君子于此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尤焉议礼之家古
称聚讼较其甚者无若明堂礼曰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孔子曰葢
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窃
取其义以作是篇
明堂五室二图
明堂位图
吕氏春秋明堂图
释媒氏文
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会读
若司会其训计也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道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
媒氏令男三十而取女二十而嫁所谓礼言其极亦不是过者也霜降逆女冰
泮杀止至于中春则过时矣凡男女自成名以上媒氏皆书其年月日名焉于
是时计之则其年与其人之数皆可知也其有三十不取二十不嫁虽有奔者
不禁焉非教民淫也所以著之令以耻其民使及时嫁子取妇也王居明堂礼
孟冬之月命农毕积聚系收牛马月令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
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非教民盗也所以著之令以惧其民使及时收敛也非
徒耻之抑又罚之故曰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令者媒氏令男子三十而取
女子二十而嫁之令也若其有故虽不用令可也内则所谓有故二十三而嫁
是也国语句践令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句
践罪之周官耻之罚之其意一也周之兴也周南之化桃夭美之召南之化摽
有梅美之其衰也晋失其政绸缪刺之陈失其政东门之杨刺之昏姻之道可
以观政焉先王之所重也媒氏又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㑹之㑹之者计之也
鳏寡有不能自存者以告于上以门关之财养之
为人后者为其曾祖父母祖父母服考
为人后者为其本宗之服经惟载父母昆弟昆弟从父昆弟之长殇姊妹之适
人者而曾祖父母祖父母无文以记于兄弟降一等推之而知其不可行也此
曾祖父母祖父母虽不为之后犹是正尊小功兄弟之服不可以服其祖齐衰
三月降则无服准之经意其服本服无疑也持重于大宗服不二斩故降其父
母期亲无数并服何嫌曾祖上杀益无嫌矣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期为曾
祖父母祖父母并不降传曰不敢降其祖也斯其例与
妇人无主答问
问曰凡祭妇人无主于礼有征乎答曰谨按春秋公羊文公二年传虞主用桑
檀弓虞而立尸士虞礼记男男尸女女尸虞卒哭祔练祥禫皆男女别尸别尸
则别主虞卒哭祔妇人既有主矣公羊传练主用栗注期年练祭埋虞主于两
阶之闲易用栗祥禫之祭妇人犹有尸而于练不为作主斯不然也埋其虞主
而不作练主斯又不然也自练至毁庙惟一主然则妇人有主明矣祔礼之见
于杂记丧服小记者妇祔于祖姑妾祔于妾祖姑公子公孙之为士大夫者其
妻袝于诸祖姑亡则皆中一以上而祔妾无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祖姑
有三人则祔于亲者始来仕无庙者夫卒而祔于其妻其妻为大夫而卒而后
其夫不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不易牲妻卒而后夫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以
大夫牲苟所祔者无主于庙则后之虞主于何而祔妇虽与夫同庙亦有分祭
之礼故杂记男子祔于王父则配女子祔于王母则不配若妇人无主王母何
以得专其祭穀梁传文公二年正义麋信〈叙录字南山东海人魏乐平太守〉引卫次仲〈次当作敬〉云宗庙
主皆用栗右主八寸左主七寸广厚三寸祭讫纳于西壁坎中去地一尺六寸
右主谓父左主谓母是可据也问曰吉祭妇人何以无尸也答曰谨按少牢馈
食礼筮尸之命曰孝孙某来日丁亥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以
某之某为尸尚飨是妇人与夫共筮一尸非无尸也吉祭虽止男尸尸既孙行
其体于祖父母则一斯不必更𧰼以孙妇矣郑注司几筵云虽合葬及同时在
殡皆异几体实不同祭于庙中同几精气合是其义也中又论之妇人之尸必
使异姓不使贱者若并筮二尸其为夫妇不可必知交错室中于事为䙝在于
禘祫尤不可行故援爵谥从夫之义不立女尸至于主则无嫌也其有异宫若
周祭姜嫄鲁祭仲子亦必有尸矣
方苞侍郎家庙不为妇人作主以为礼也中谨据礼正之如此
女子许嫁而婿从及守志议
女子之嫁其礼有三亲迎也同牢也见舅姑也若夫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固六礼与然是礼所由行也非礼所由成也何以知其然也曾子问曰昏礼既
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则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则女之
家亦使人吊父丧称父母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母婿巳葬婿之伯父
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不敢
嫁礼也婿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婿弗取而后嫁之礼也女之父母婿亦如
之由是观之请期之后其可以改嫁者凡四焉而皆谓之礼然则纳采问名纳
吉纳征请期是礼之所由行也非礼之所由成也故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
女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吊既葬而除之夫亦如之曾子问曰亲迎女
在涂而婿之父母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涂而女
之父母则女反于是郑氏增成其义曰未有期三年之恩也明乎亲迎而后
可以丧其舅姑亲迎而后可以出降之服服其父母也先王制礼以是为不可
过也故女子许嫁而婿从而之与适婿之家事其父母为之立后而不嫁
者非礼也夫妇之礼人道之始也子得而妻之则父母得而妇之故昏之明日
乃见于舅姑父得而妻之则子得而母之故继母如母不为子之妻者是不为
舅姑之妇也不为父之妻者是不为子之母也故许嫁而婿适婿之家事其
父母为之立后而不嫁者非礼也礼女未庙见而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
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今也生不同室而死则同穴存
为贞女𣳚称先妣其非礼孰甚焉妇人内夫家外父母家父母生我者也夫成
我者也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妇人不二斩故为夫斩则为父母期未有夫妇
之恩而重为之服以降其父母于婿为无因于父母为不孝失礼之中又失礼
焉女之嫁者为人后者并以出降为父母期若使非我大宗而强为之后是所
谓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也何以异于是先�恶人之以伤生也故为之丧
礼以节之其有不胜丧而者礼之 不许也其有以为殉者尤礼之所不
许也虽然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恩不可解于心过而为之君子犹哀
之茍未尝以身事之而以身殉之则不仁矣女事夫犹臣事君也仇牧茍息君
亡与亡忠之盛也其君茍正命而终于寝虽近臣犹不必也若使岩穴之士
未执贽为臣号呼而自杀则亦不得谓之忠臣也何以异于是哉刘台拱曰归
太仆曰女子未有以身许人之道也女未嫁而为其夫且不改适是六礼不
备婿不亲迎比之于奔其言婉而笃矣中以为未尽也事茍非礼虽有父母之
命夫家之礼犹不得遂也是故女子欲之父母若婿之父母得而止之父母若
婿之父母欲之邦之有司乡之士君子得而止之周公监于二代而制为是礼
孔子述之意周公孔子不可非乎则其礼不可过也故曰过犹不及
昏姻之礼成于亲迎后世不知乃重受聘以中所见钱塘袁庶吉士之妹幼
许嫁于高秀水郑赞善之婢幼许嫁于郭既而二子皆不肖流荡转徙更十
馀年婿及女之父母咸愿改图而二女执志不移袁嫁数年备受棰楚后竟
卖之其兄讼诸官而迎以归遂终于家郑之婢为郭所窘服毒而传曰好
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若二女者可谓愚矣本不知礼而自谓守礼以陨其生
良可哀也传曰一与之齐终身不二不谓一受其聘终身不二也又曰烈女
不事二夫不谓不聘二夫也归太仆曰女子在室惟其父母为许聘于人而
己无与焉纯乎女道而巳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