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地理通释_(四库全书本)/卷05 中华文库
通鉴地理通释 卷五 |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地理通释卷五 宋 王应麟 撰十道山川考
禹贡定髙山大川以别九州之境职方尔雅取法焉山川万古不易州县随时变迁后之志地理者附山川于注失其纲领唯唐六典叙十道得禹贡遗意今释其地以备参考山川能说九能之一或庶几焉
关内
东距河
班固西都赋带以洪河注书曰导河自积石南至于华阴
西极陇坂
陇坂即陇坻今之陇山应劭曰陇西郡有陇坻在其西〈见后〉杜笃论都赋置列汧陇廱偃西戎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注应劭曰天水有大坂曰陇坻〉
南据终南之山
西都赋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地理志武功县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张衡西京赋终南太一隆崛崔崒〈注五经要义太一一名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此云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明矣葢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郡县志终南山在京兆府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一名太一亦名中南〈据西京赋云西征赋云九𡽀巀嶭太一巃嵸面终南而背云阳跨平原而连嶓冢然则终南太一非一山也〉左传中南九州之险也桞宗元谓据天之中在都之南西至于褒斜又西至于陇首以临于戎东至于商颜又东至于太华以距于关其物产之厚器用之出则璆琳琅玕夏书载焉纪堂条梅秦风咏焉〈终南山又在凤翔府郿县南三十里〉
北邉沙漠
唐世突厥薄渭桥吐蕃入奉天迩戎狄故也
名山 太白
在凤翔府郿县东南五十里〈汉武功县地〉桞宗元碑云其地寒冰雪之积未尝已水经注地理志武功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杜彦逹曰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桀冬夏积雪望之皓然〈韩愈南山诗西南雄太白唐田游岩入太白山〉
九𡽀
在京兆府醴泉县汉左冯翊谷口县也〈谷口县九𡽀山在西〉谷口故城在醴泉东北四十里西都赋冠以九𡽀陪以甘泉西京赋九𡽀甘泉涸阴冱寒水经注泾水东经九𡽀山东中山西谓之谷口
吴山
职方雍州山镇岳山在陇州吴山县西南五十里谓之吴岳唐为西镇〈禹贡导岍汉志以为扶风汧县吴山按陇州汧源县有岍山岍水所出非吴山也〉
岐山
在鳯翔府岐山县东北十里亦名天柱山汉右扶风羙阳县西北周太王所邑文王始亦治焉西京赋注说文曰岐山在长安西羙阳县界山有两岐故因以名焉周之兴也𬸚𬸦鸣于岐山成王有岐阳之蒐石鼓文在天兴县南二十里石形如鼓其数有十韦应物诗谓宣王大猎岐阳韩愈歌亦云蒐岐阳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吕氏春秋九山之一 河图曰岐山在昆仑东南为地乳 岐阳镇诗所谓居岐之阳也〉
梁山
在京兆府奉天县北五里〈汉志有扶风好畤县有梁山 九域志奉天县凤翔府好畤县有梁山〉古公逾梁山秦立梁山宫又同州韩城县南十九里亦有梁山汉左冯翊夏阳县西北诗韩奕所谓奕奕梁山也尔雅以为晋望〈嶭氏禹贡解曰梁山在同州韩城县而乾州好畤县亦有梁山在邠岐间非禹贡之梁山也〉
泰华
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山海经华首之山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髙五千仭其广十里〈太华西八十里少华之山西京赋缀以二华 少华山在华州郑县东南十里〉唐𤣥宗铭曰雄峰峻削菡蓞森爽是曰灵岳众山之长伟哉此镇峥嵘中土髙标爀日半壁飞雨华岳题名五百十一人再题三十一人自开元讫清泰〈独孤及仙掌铭巨灵赑屃髙掌逺跖以流河曲厥迹犹存巨灵河神也遁甲开山图曰巨灵能造山川出江河〉
大川 泾
出原州百泉县开头山东南至京兆府髙陵县入渭职方雍州川论都赋带以泾渭号曰陆海〈山海经出长城北山〉
渭
出渭州渭源县〈今熙州渭源堡〉鸟䑕山东至华州华阴县入河山海经鸟䑕同穴之山渭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水经出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职方雍州浸郡县志在京兆万年县北五十里论都赋鸿渭之流径入于河大船万石转漕相过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黄氏曰渭水出熙州狄道县鸟䑕同穴山东南至华州华阴县入河〉
灞
出蓝田谷北入渭在京兆府万年县东二十一里西征赋南有𤣥灞素浐〈通典荆溪下流也故滋水秦穆公更名以显霸功〉郡县志即秦岭之下流东南自商川上洛县界流入又西北流合浐水入渭白鹿原在万年县东二十里亦谓之霸上
浐
亦出蓝田谷北至万年县入渭水经北入于灞〈注云北历蓝田川北流注于霸水〉上林赋终始霸产唐望春宫临浐水〈韦坚治汉隋运渠绝灞浐并渭而东至永丰仓与渭合〉长乐坡〈在万年县东北十二里即浐川之西岸〉本浐陂〈隋文帝更名〉
逺夷控北蕃突厥
吐蕃本西羌属散处河湟江岷间或曰南凉秃髪利鹿孤之后突厥古匈奴北部居金山之阳其地三垂薄海南抵大漠
河南
东尽于海
古青徐之域
西距函谷
古函谷关在陕州灵宝县函谷故城在县南十里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曰天险所谓秦得百二也
南濒于淮
古徐州之域
北薄于河
古豫兖之域洛陕负河而北虢汝许郑负河而南
名山 三崤
又名嵚崟山在河南府永寜县北二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二十五里〈吕氏春秋九塞之一〉舆地广记二崤山连入硖石界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春秋晋败秦师于殽陕州石壕镇本殽县后魏置唐改硖石〈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若鲁有大庭氏之库殽之二陵〉
少室
在河南府登封县四十里汉颍川崈髙县也在告成县西北五十里汉阳城县述征记汉武筑登仙台
砥柱
俗名三门山在陕州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中山有三门河所经唐太宗勒铭〈硖石省入陕县〉山在河中形若柱水经注谓禹所凿〈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又东至于砥柱 李齐物凿砥柱为门以通漕 裴耀卿凿漕渠以避三门之险隋开皇十五年凿砥柱 宋乾德元年凿砥柱〉
蒙山
在沂州费县西北八十里〈楚老莱子所耕处〉禹贡蒙羽其艺诗奄有龟䝉汉泰山郡蒙阴县西南〈东䝉山在费县西北七十五里颛臾为东䝉主近于费〉
峄山
一名邹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郡县志秦始皇观礼于鲁刻石于峄山禹贡峄阳孤桐诗奄有凫绎〈太史公乡射邹峄 晋郗凿避难峄山中镇邹山后自峄山奔下邳〉
嵩
在河南府登封县北八里汉颍川崈〈即嵩字〉髙县也一曰太室山是为中岳〈晋司马侯曰太室九州之险也汉武帝礼登太室 郡县志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嵩髙总名即中岳也山髙二十里周廽一百三十里少室山在县西十里启母祠县东北七里汉武帝祀中岳见夏启母石是也〉
岱
职方兖州山镇岱山泰山也一曰岱宗在袭庆府奉符县西北三十里〈唐兖州乾封县〉汉泰山郡博县西北〈汉官仪泰山东南名曰日观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社首山在县西北二十六里〉
大川 伊
出商州上洛县熊耳山东北至河南府洛阳县南北入于洛〈郡县志伊水在河南县东南十八里〉秦三川郡谓河洛伊〈山海经蔓渠之山伊水出焉东流注于洛〉
洛
职方豫州川出商州洛南县冡领山至河南府巩县入河〈郡县志在洛阳县西南三里西自苑内上阳之南弥漫东流〉系辞曰洛出书禹贡豫州伊洛入于河〈伊水入洛洛水入河〉山海经讙举之山雒水出焉东北流注于𤣥扈之水〈河图曰𤣥扈洛汭〉冢岭山在河南县西七十里洛水所出
汝
出汝州梁县天息山迳蔡颍州入淮尔雅汝为𣸣
颍
出河南府阳城县阳干山东至寿春府下蔡入淮〈皆古豫州地职方以为荆州浸未详〉山海经出少室〈黄氏曰出河南登封阳干山东南流至颍川颍上县入淮〉
沂
出沂州沂水县艾山南至下邳西南入泗禹贡徐州淮沂其乂职方青州浸曽氏曰徐州水以沂名者非一郦道元谓水出尼丘山西北径鲁之雩门亦谓之沂水水出泰山武阳之冠石山亦谓之沂水禹贡广记曰沂水经下邳县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经城东屈曲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
泗
职方青州川出袭庆府泗水县桃墟西北陪尾山源有泉四四泉俱导因以为名西南过彭城又东南过下邳入淮禹贡泗濵孔子宅在曲阜县〈今仙源县〉故鲁城中归徳门内阙里之中背洙泗矍相圃之东北太史公北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
淮
职方青州川出唐州桐柏县桐柏大复山东南至盱眙军招信县入海水经云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禹自桐柏导之耳桐柏县汉平氏县东界〉
济
职方兖州川泲〈当以古文泲字为正〉出绛州垣曲县王屋山东南始发源曰沇水既见而伏东出于孟州济源县二源东源周回七百歩西源周回六百八十五歩合流至温县是为济水西南入于河山海经出共山南东丘郦道元谓当王莽之世川渎枯竭但入河而已不复截流而南〈古说济水伏流地中〉通典禹贡济水泆为荥今不复入荥
逺夷控海东新罗日本
新罗魏时新卢国本辰韩种辰韩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新罗其一也国在百济东南东濵大海兼有沃沮不耐韩濊之地 倭自后汉通焉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居一名日本自云国在日邉故以为称
河东
东距常山
左传晋表里山河常山见后
西据河
河至慈州文城县孟门山是为入龙门至绛州汾州合河之上是为出龙门口桞子晋问晋之故封黄河迤之
南抵首阳太行
雷首山在河中府河东县本蒲坂舜都也夷齐居其阳所谓首阳山也〈山南曰阳〉石曼卿诗谓耻生汤武干戈日寜死唐虞揖逊区诗唐风采苓首阳
太行山在懐州河内县西北〈亘十州之界〉连亘河北诸州〈始于懐而逹于幽〉为天下之脊一名皇母一名女娲其上有女娲祠〈寰宇记在河内县北二十五里郡县志太行陉在县西北三十里〉崔伯阳感山赋曰上正枢星下开冀方逄胃而毕自桞以张乱则冀安弱则冀强起为名丘妥为平冈岿乎甚尊其名太行墨翟察而知骥之贵户佼过而辨牛之难穆王升由雀道而出世宗行自大河而还孝明尝登幸上党郡章帝以游至天井关孟徳北上纪摧轮之恐谢公西顾引忧生之端阮籍失路而咏懐刘峻懐交而发叹归晋阳子惠之便道对二坂祖浚之详观决羊肠之险壍此山之道攻荥阳伐韩以威天下应侯为秦昭王之谋也据敖仓之粟杜此山之厄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使天下知所归者郦食其为汉髙祖之谋也逾此山入射犬破青犊之众杀谢躬于邺以收复天下为心者汉光武之谋也济河降射犬之众还军敖仓属魏种以河北事然后西向以争天下者魏武帝之谋也进据武牢扼其襟要俾窦建徳不能逾山入上党收河东之地而卒以并天下者唐太宗之诛也 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曰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述征记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罕都陉在幽州昌平县北十里太行八陉葢尽于此〉
北邉丐奴
汉丐奴传诗薄伐猃允至于太原晋文公攘戎翟悼公和戎翟战国赵邉于丐奴
名山 雷首
在河中府河东县南十五里禹贡壶口雷首至于太岳一名中条山唐司空图居山之王官谷〈唐志河中府永乐县壶口山在慈州吉乡县郡县志平山一名壶口山今名姑射山在晋州临汾县西八里〉
介山
在河中府万泉县汉河东汾阴县南〈武帝用事介山其山特立周匕十里高三十里在县西南二十里唐志又汾州介休县亦有介山〉
霍山
职方冀州山镇谓之霍大山在晋州霍邑县东北三十里汉河东彘县禹贡大岳岳阳
崞山〈崞音郭〉
在代州崞县〈本作嵉误〉后汉书注崞县有崞山地理志名山无崞山有五台山在代州五台县东北百四十里道经以为紫府山内经以为清凉山〈汉虑虒县隋改〉九域志崞县有崞山
大川 汾水
职方冀州浸出宪州静乐县〈汉汾阳县地〉北管涔山南流至河中府宝鼎县北入河〈宝鼎汉汾阴县〉说文出太原晋阳山西南入河诗彼汾沮洳国语宰孔曰晋景霍以为城汾河涑浍以为渊〈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又云汾水出上窳北〉
晋水
在太原府阳曲县〈晋阳省入阳曲〉岀县西悬瓮山东入汾山海经县雍之山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汾水〈雍音瓮〉诗谱晋阳南有晋水唐叔子燮改为晋侯唐北都城左汾右晋
丹水
泽州髙平县有水一曰丹水汉上党髙都县莞谷丹水所出东南入水〈髙都泽州晋城县隋曰丹川〉
沁水
出沁州沁源县〈汉榖逺县后魏改今属威胜军〉羊头山世靡谷至懐州武陟县入河泽州有沁水县山海经谒戾之山〈在上党涅县〉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注云至荥阳东北入河〉又云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懐东南〈懐县今武陟〉
河北
东并于海
沧州安东并海
南近于河
尔雅两河间曰冀州职方河内曰冀州通典河在无棣县界
西距太行常山
见前 地理志妫州懐戎县东南五十里有居庸塞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常山实天下之险有铁门关〈居庸吕氏春秋九塞之一〉
北通渝关
渝关在幽州北七百里营州城西四百八十里又平州石城县有临渝关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因渝水为名〉
名山 隆虑〈音庐〉
在相州林虑县西二十里〈本隆虑汉属河内郡殇帝改为林〉夏馥入山中匿姓名为冶家佣崔伯阳感山赋隆虑雷首〈桥顺二子师事仙人卢子基于隆虑山栖霞谷〉
白鹿
在卫州共城县西五十四里〈隋章仇大翼隠于白鹿山徙居林虑山茱萸涧〉
封龙
一名飞龙山在真定府获鹿县南四十五里〈汉石邑县〉郡县志飞龙山在赵州元氏县西北三十里〈赵武灵王取封龙隋志石邑县有封龙山唐志赵州元氏县有封龙山晋王浚使祁𢎞东讨石勒战于飞龙山〉
井陉
陉山在真定府井陉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髙平中下似井故名之韩信击赵欲下井陉隋唐置井州〈吕氏春秋九塞之一〉井陉口今名土门口在获鹿县西南十里有井陉关一名土门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也
碣石
在平州石城县西南汉右北平郡骊城县〈通典在平州卢龙县南二十馀里郡县志卢龙县南二十三里〉碣然而立在海旁水经注骊城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其山昔在河口海濵历世既久为水所渐沦入于海去岸五百馀里〈秦筑长城起所自碣石在今髙丽界与此碣石异〉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山海经碣石之山绳水出焉注水经曰今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秦皇刻碣石门登之以望巨海〈汉武帝东巡海上至碣石〉通典碣石山在汉乐浪郡遂城县长城起于此山长城东截辽水而入髙丽遗趾犹存〈右碣石即河赴海处在平州髙丽中为左碣石〉
常岳
在定州曲阳县西北郡县志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常水所出职方并州山镇曰恒山是为北岳
大川 漳
职方冀州川 浊漳水出潞州长子县发鸠山东至相州邺县入清漳又清漳出太原府乐平县少山东北流至徳州长河县瀛州平舒县入于河周定王五年河徙而东故漳水不入河而自达于海
淇
出相州隆虑县西大号山南迳朝歌县北山海经沮洳之山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郡县志出卫州共城县西北沮洳山至卫县〈古朝歌〉入河谓之淇水口诗邶曰亦流于淇鄘曰送我淇上卫曰瞻彼淇澳
呼沲
职方并州川呼池山海经出大戏之山在代州繁畤县〈山在县东南九十里〉东南流经五台山东流至文安县入海〈何承矩筑堤储水为阻固并邉诸河若滹沲胡芦永济等河皆汇于塘泺〉
逺夷控契丹奚靺鞨室韦
契丹与库莫奚异方同类当辽西正北二百里随水草畜牧唐贞观中内属以为松漠都督府库莫奚鲜卑宇文别种后强盛有阿㑹氏诸部皆归之至隋代号曰奚靺鞨隋文帝初来献谓即勿吉也古肃愼国地西北与契丹接室韦后魏末通焉在靺鞨之北有五部南室韦在契丹北三千里北室韦分九部唐所闻有九部焉
山南
东接荆楚
诗有蛮荆荆楚春秋庄公之世书荆僖公元年始书楚
西抵陇蜀
秦陇巴蜀
南控大江
诗江汉之域即荆梁二州
北据商华之山
商山在商州上洛县南十四里商洛县南一里亦名地肺山亦名楚山四皓所隠王莽传谓绕溜之固南当荆楚言四面塞厄屈曲水回绕而溜即七盘十二绕 华山〈见前〉
名山 嶓冢
在兴元府金牛县〈今大安军三泉县〉东二十里汉水所出禹贡岷嶓既艺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一在秦州清水县郡县志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五十八里漾水所出嶭氏曰陇东之山皆嶓冢也〉山海经大时之山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注嶓冢在武都氏道县南
熊耳
在商州上洛县南四十里其山两𡶶状若熊耳禹贡导洛自熊耳其山在虢州卢氏县界〈齐桓公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山海经浮濠之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巫峡
在䕫州巫山县西楚置巫郡荆州记信陵县西二十里有巫峡〈建平郡信陵县今归州巴东县通典晋置建平郡于巫山县〉
铜梁
在合州石照县〈唐石镜县〉南五里左思蜀都赋外负铜梁〈山之北址即巴子故城〉
荆山
在襄阳府南漳县禹贡南条荆山〈山海经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雎雎与沮同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即此山卞和得玉之处〉
岘山
在襄阳府襄阳县东南九里欧阳文忠公记曰岘山临汉上望之隠然葢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葢羊祜以其仁杜预以其功
大川 巴水
巴江在达州永睦县〈巴江渠江合于通州县东南〉
汉水
职方荆州川禹贡漾汉为东汉水出大安军三泉县西嶓冢山至汉阳军汉阳县入江汉水一名沔水郦道元谓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水〈诗汉之广矣楚汉水以为池〉沔水源出武都东狼谷中即汉水之上源山海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沔
沮水
在荆门军当阳县〈汉临沮故城在县北〉郡县志出房州永清县〈省入房陵〉西南景山东南入于汉江一云出房州房陵县东山东南过江陵府枝江县入于江王粲登楼赋倚曲沮〈千余切〉之长洲颜师古曰左传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山海经景山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景山在南郡房陵西南二百里〉
淯水
出虢州卢氏县南至邓州顺阳县入于沔山海经攻离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汉在淯阳县南〈汉南阳郡淯阳县在淯水之阳故城在邓州南阳县南晋杜预修召信臣遗迹激用淯水浸原田万馀顷〉郡县志东去邓州南阳县三里西去新野县二百歩九域志金州洵阳县有淯水
陇右
东接秦州
汉陇西秦亭秦谷今秦州地
西逾流沙
流沙在沙州西八十里其沙随风流行禹贡导弱水馀波入于流沙〈汉志张掖郡居延县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在唐甘州张掖县东北百六十里沈括云尝过无定河活沙履之百歩皆动如行幕上或陷则人马车驼以百千数无孑遗者或谓此即流沙也〉
南连蜀及吐蕃
蜀始见于牧誓秦惠王伐蜀有其地 吐蕃〈见前〉
北界朔漠
唐置北庭安西都䕶府抵大漠
名山 秦岭
在秦州上邽县〈省入成纪〉九域志陇州陇安县有秦岭山西都赋晞秦岭晁氏以为陇山秦岭皆古之岍〈通典秦岭在京兆蓝田县界又商州上洛县西十八里有秦岭山岭北为秦山南为汉山周六百二十里〉
陇坻
在秦州陇城县〈大陇山在县东一百里〉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丁礼切〉汉武帝幸雍遂逾陇通典陇州汧源县陇山在县西六十二里一曰陇坻〈秦州陇城县有大陇亦曰陇首山清水县小陇山一名陇坻又名分水岭〉
西倾
在洮州临潭县〈汉临洮县〉西南后名西强山在吐谷浑界水经西倾之南桓水出焉禹贡西倾因桓是来〈吐谷浑阿豺升西强山观垫江源 舆地记西顷之北洮水所出北流入河〉
朱圉
在西和州大潭县俗呼为白岩山郡县志在秦州伏羌县西南六十里
积石
在鄯州龙支县西九十八里黄河在县西南六十里禹贡导河始此汉假颎追羌出塞至积石〈河自积石始西南流山海经积石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之以西南流〉廓州积石军在州西南西临大涧北枕黄河河州枹罕县积石山一名唐述山在县西北七十里〈今人目龙支县山为大积石山此名小积石山〉
合黎
在甘州张掖县西北二百里亦名羌谷俗名要涂山〈水经在酒泉㑹水县东北〉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通典合黎水弱水并在张掖县〉
崆峒
在岷州溢乐县西二十里〈唐地理志今西和州〉史记黄帝西至空桐韦昭曰在陇右正义笄头山一名崆峒在原州平髙县五百里括地志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二处皆云黄帝登之未详孰是〉汉武帝至陇西登空桐
三危
在沙州炖煌县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舜窜三苗禹贡三危既宅导黒水至于三危郑𤣥引河图及地说云在鸟䑕西南〈山海经广员百里〉
鸟䑕同穴
在渭州渭源县西七十六里〈今熙州渭源堡〉俗呼为青雀山其同穴鸟如家雀色小青䑕如家䑕色小黄渭水出焉禹贡导渭自鸟䑕同穴〈同穴山名鸟䑕山者同穴之枝山也孔氏曰鸟䑕共为雌雄同穴而处其说怪诞不经〉河图曰鸟䑕同穴地之干也上为掩毕星山海经注鸟名曰䳜䑕名曰鼵鼵如人家䑕而短尾䳜似燕而黄色穿地入数尺䑕在内鸟在外而共处
大川 洮水
出西羌中北至河州枹罕县入河
弱水
出吐谷浑界穷石山自甘州删丹县西至合黎山与张掖县河合其水力不胜芥然可以皮船渡通鉴魏太武击柔然至栗水西行至莬园水又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则弱水在莬园水之西涿邪山之东禹贡弱水既西〈以水皆东流唯弱黒二水乃西注耳〉
羌水
出塞外〈水经出羌中参合〉南至阴平〈文州〉入白水
河渎
河源在西徼之外禹迹所及止于积石汉志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章武县汉属渤海今入沧州清池县〉六典凡天下水泉三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其在遐荒绝域者不可得而知江河自西极达东溟中国之大川也百三十有五水是为中川千二百五十二水斯为小川〈桑钦水经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郦善长注引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曾氏曰河自西出而南又东折然后北注于海堤防之起自战国而汉以来筑作者辄复败〉
休屠泽
在凉州姑臧县东北〈屠直闾切〉汉志云禹贡猪野泽〈史记都野〉
逺夷控西域胡戎
西域隋大业中来朝者四十馀国唐贞观四年伊吾来降列其地为西伊州武后时王孝杰复四镇自是诸国朝贡侔于前代胡戎党项羊同悉立泥婆罗之属
淮南
东临海
禹贡扬州东距海
西抵汉
沔安二州抵汉水〈沔今汉阳军安今徳安府〉
南据江
汉志江东至江都入海〈嶭氏曰大江过湖口东行至通州海门县入海〉
北距淮
禹贡州北据淮跨淮而过
名山 八公
一名淝陵山在寿州寿春县北四里淝水之北淮水之南〈今安丰军〉苻坚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宋景文公覧郡图得八公山故老言山上有车辙马迹是淮南王上賔之遗耕者往往得金云丹砂所化可以疗病因作诋仙赋 上有淮南王安庙图安及八士像〉
灊
在安庆府懐寜县西北二十里〈通典一名天柱山灊音潜汉武帝尝登〉
大别
在寿州霍山县〈今安丰军六安县〉史记索隐云在安丰县嶭氏曰大别山在汉阳军亦曰甑山左传楚拒吴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小别山在汊川县东南五十里〉禹贡导嶓冡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近汉之山今汉阳军汉阳县东北一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鲁山一名大别〉
霍山
在霍山县南五里开宝元年省为镇入六安汉书注南岳霍山在灊县属庐江一名天柱山〈武帝所登〉尔雅南岳
罗山
在申州罗山县〈今信阳军〉西南九里有石城山甚髙峻在锺山县西南二十一里冥厄葢谓此山〈吕氏春秋九塞之一〉
涂山
在寿春县东北濠州锺离县西九十五里禹㑹诸侯周穆亦㑹柳宗元有铭〈下有县庙山前有禹㑹村〉
大川 滁水
在滁州全椒县南六十里原出庐州梁县至𤓰歩入大江
肥水
自安丰县流入经寿春县北又西入淮晋谢石谢𤣥大破秦兵于肥水齐垣崇祖于寿阳城西北堰肥水
巢湖
在庐州合肥县东南六十四里亦名焦湖
江南
东临海
谓苏杭台温明等州吴舟师自海入齐
西抵蜀
谓施黔等州
南极岭
五岭在䖍郴永道州
北带江
谓洪江鄂等州
名山 茅山
在建康府句容县东南六十里镇江府金坛县西南三十五里唐置茅州一名句曲山言山形如句字之曲三茅得道之所
蒋山
在建康府上元县西北十八里唐置蒋州〈蒋子文立庙锺山封为蒋侯因改为蒋山江表上已常游于此为众山之杰〉
天目
在临安府於潜县北六十里有两𡶶𡶶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郭璞云天目山前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唐〉
㑹稽
职方州山镇在绍兴府㑹稽县东南二十里有禹穴禹于此㑹诸侯之计因名秦始皇上㑹稽祭大禹立石颂徳太史公上㑹稽探禹穴越绝书勾践小城山阴是也〈吕氏春秋九山之一 水经注㑹稽山东有穴深不见底谓之禹井〉
四明
唐志在越州馀姚县西一百五十里明州以境有四明山为名在州西八十里山海经句馀之山注今在馀姚南句章北二县因为名谢灵运山居赋注天台四明相接连四明方石四面自然开窗〈九域志鄞有四明山慈溪有句馀山〉
天台
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一曰桐柏山髙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赤城山在县北六里天台之南门也名山略记曰葛仙公山也孙绰有赋〈唐司马子㣲庐天台隋徐则入天台山〉
括苍
在处州丽水县本括州隋置括苍县唐改〈舆地广记台州临海县有括苍山寰宇记今苍岭〉
缙云
在处州缙云县一名仙都〈本括苍县地 旧传黄帝游仙之处有孤石特起髙二百丈𡶶数十或如羊角或如莲花 隋徐则杖䇿入缙云山〉
金华
在婺州金华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神仙传皇初平至金华居石室中〈金华洞在县北三十里〉
大庾
在南安军大庾县西南二十里一名塞上岭即五岭之一〈五岭之最东者亦曰东峤〉汉时吕嘉反汉军伐之监军姓庾城于此故谓之大庾岭唐志在䖍州南康县〈今南安军〉高骈繇大庾击贼广州
武夷
在建寜府崇安县南三十里汉郊祀志有武夷君〈通典在建安县唐志在建阳县时未有崇安县〉朱文公武夷图序𡶶峦岩壑秀㧞奇伟清溪九曲流出其间〈文公筑精舍于五曲大隠屏之下〉
庐山
在江州浔阳县〈今徳化〉东三十二里南康军城北十五里本名鄣山郡县志匡俗〈字子孝〉庐于此山汉武帝拜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名山周环五百馀里太史公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庐山东白鹿洞唐李渤之隐居南唐创书院
衡岳
职方荆州山镇在潭州衡山县西三十里衡州衡阳县北七十里有五峰曰紫葢天柱芙蓉石廪祝融湘中记曰衡山有玉牒禹案其文以治水遥望衡山如阵云郭璞曰山别名岣嵝韩文公诗岣嵝山尖神禹碑南岳记曰朱陵之灵台宿当翼轸度应机衡故为名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髙南岳文云髙四千一十丈〈岣嵝者衡山南麓别峰之名通典冲山在衡州湘潭县衡岳庙在衡山县西三十里〉
大川 浙江
在临安府钱唐县南十二里越州萧山县西二十五里庄子云浙河葢取其曲折为名地理志水经曰渐江〈郡县志江源自歙州界东北流经界石山又东北经州北又东北流入于海江涛每日昼夜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极大小则水渐涨不过数尺大则涛涌髙至数丈毎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涛〉秦始皇至钱唐临浙江吴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望见大越山川重秀天地再清〈前潮水伍子胥也后重水大夫种也〉燕肃海潮图论曰浙江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为涛髙丽图经云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至信古人尝论之在山海经以为海鳅出入之度浮屠书以为神龙之变化窦叔蒙海涛志以为水随月之盈亏卢肇海潮赋以谓日出于海冲击而成王充论衡以为水者地之血脉随气进退率未之尽〈大扺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之气升降于太空之中地乘水力以自持且与元气升降互为抑而人不觉方其气升而地沉则海水溢上而为潮及其气降而地浮则海水缩而为汐计日十二辰由子至已其气为阳而阳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画由午至亥其气为阴而阴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夜一昼一夜合阴阳之气凡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间潮汐皆再焉然昼夜之攻击乘日升降如应乎月日临于子则阳气始升月临于午则阴气始升故也夕潮之期日皆临子昼潮之期月皆临午焉又日行迟月行速以速应迟每二十九度过半而月行及之日月之㑹谓之合朔故月朔之夜潮日亦临子月朔之画潮日亦临午焉且昼即天上而言之天体西转日月东行自朔而往月速渐东至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迟于昼故昼潮自朔后迭差而入于夜此所以一日午时二日午末三日未时四日未末五日申时六日申末七日酉时八日酉末也至夜即海下而言之天体东转日月西行自朔而往月速渐西至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迟于夜故夜潮自朔后迭复而入于昼此所以一日子时二日子末三日丑时四日丑末五日寅时六日寅末七日卯时八日卯末也以时有交变气有盛衰而潮之所至亦因之为大小〉
湘水
出全州清湘县阳朔山东入洞庭北至衡州衡阳县入江太史公浮沅湘〈山海经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贛水
山海经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注云出南野县西北南野今南安军大庾县聂都山在县西南〉汉地理志贛县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通典䖍州贛县有章水贡水合流故曰贛〈䖍州今改为贛东江发源于汀州新乐山经雩都㑹于章水西江导源于大庾县之聂都山与贡水合〉
沅水
在常徳府武陵县汉临沅县地至长沙入洞庭湖又入龙阳县界历九洲洲长二十里即李衡种柏所地理志水经出䍧柯且兰县〈今遵义军播州地〉山海经出象郡镡城西入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楚辞沅有芷兮澧有兰济沅湘以南征
澧水
在澧州澧阳县出慈利县历山东至辰州沅陵县入沅注于洞庭水经云出武陵充县西至长沙下隽县西北入江禹贡又东至于澧楚辞澧浦嶭氏曰出澧州石门县东合石门县之涔水至安乡县入洞庭湖
洞庭
在岳州巴陵县西南一里五十歩〈周回二百六十里〉青草湖相连青草在南洞庭在北〈巴丘湖又名青草湖在县南七十九里周回二百六十五里〉洞庭太湖也广圆五百馀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中有君山在县西三十里青草湖中庄子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楚辞邅吾道兮洞庭〈资水沅水澧水湘水同注洞庭北㑹大江名五渚战国䇿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谓此也嶭氏曰洞庭即巴丘也合沅湘诸水至岳州巴陵县入江〉
彭蠡
在江州浔阳县〈今徳化县〉括地志在县东南五十里六典注一名宫亭湖〈俗谓之鄱阳湖〉在南康军星子县南江州彭泽县西地理志在豫章郡彭泽县西郡县志在都昌县〈今属南康军〉西六十里与浔阳县分湖为界禹贡扬州彭蠡既猪〈即江汉所汇之泽合江西江东诸水跨豫章饶州南康军三州之地〉吴起曰三苖左洞庭右彭蠡〈宋武帝破卢循于左里即彭蠡湖口左里故城在都昌县西南九十五里彭泽故县城在都昌县北四十五里晋陶潜为令治此城〉
太湖
职方州其浸五湖国语注太湖即五湖〈在吴西南〉唐志湖州乌程县有太湖占湖宣常苏四州境通典湖州东有太湖一名震泽〈在吴县西南五十里太史公上姑苏望五湖太湖周五百里故曰五湖有苞山亦曰夫椒山俗谓之洞庭〉山海经浮玊之山北望具区注太湖也李氏曰五湖彭蠡洞庭巢湖太湖鉴湖〈嶭氏曰震泽今太湖在平江吴县〉
逺夷控五溪之蛮
通典黔州楚黔中谓之五溪谓酉辰巫武陵等古老相传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各为一溪之长一说云五溪蛮皆盘瓠子孙非巴子也水经注武陵五溪雄樠酉𣲘辰周武帝时蛮帅以其地归附遂置黔州〈其在黔中五溪长沙间为盘瓠之后其在峡中巴梁间为廪君之后〉
剑南
东连䍧柯
通典䍧柯渠帅姓谢氏旧臣中国正观中修贡列其地为䍧州〈思州当䍧柯之冲要〉
西界吐蕃〈见前〉
南接群蛮
群蛮南诏北抵益州又有乌蛮白水蛮昆明蛮兖州蛮六姓蛮之属〈汉州雒县西北有白马羌南平蛮北与涪州接獠葢蛮之别种汉中卭笮川谷之间所在皆有〉
北通剑阁
剑阁在剑州剑门县张载作铭有梁山亦曰大剑山在县西南二十四里〈今隆庆府郡县志大剑山亦曰梁山在剑州普安县北四十九里通典利州益昌县古劔阁道秦使司马错伐蜀所由谓之石牛道郡县志自益昌县界西南十里至劔州普安县大剑镇〉
名山 峨眉
峨眉大山在嘉州峨眉县西七里〈汉犍为郡隋眉山郡今嘉定府〉两山相对望之如峨眉中峨眉在县东南二十里西魏至眉州在峨眉之阴〈因山为名〉蜀都赋抗峨眉之重阻〈大峨山在峨眉县南百里中峨山在南二十里小峨山在南三十里是为三峨〉
青城
在永康军青城县北三十二里〈岷山第一𡶶也〉仙经云此是第五洞天上有流泉县澍一日三时洒落谓之潮泉
鹤鸣
在蜀州晋原县西七十九里〈今崇庆府〉绝壁千寻后汉张道陵学道鹤鸣山中〈一云在县西八十里益州记张道陵登仙之所尝有白鹤游其上〉
岷山
在茂州汶山县俗谓之铁豹岭禹导江始于此〈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㑹昌神以建福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沱水在彭州唐昌县〉太史公西瞻蜀之岷山郡县志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里
大川 涪水
出刚氐道徼外经绵州巴西县至合州入汉
雒水
出汉州雒县章山南至新都谷入湔蜀都赋浸以绵雒
西汉水
出秦州淸水县〈通典上邽县今省入淸水〉嶓冢山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重庆府江津县入江〈禹贡广记此嘉陵江水嶭氏曰西汉出淸水之嶓冢与嘉陵合流入蜀〉
江渎
江源在松州交川县西北江源镇至茂州岷山自岷山东流别而为沱〈至通州海门县入海〉山海经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崃山崌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
逺夷控西河群蛮
唐志劔南诸蛮州九十二无城邑椎髻皮服通典松外诸蛮贞观末遣兵从西洱河讨之其西洱河从巂州西千五百里其地有数十百部落
岭南
东南际海
秦置南海尉所谓东南一尉也〈通典禹贡物产贡赋职方山薮川浸皆不及五岭之外则岭南之地非九州之境〉
西极群蛮
汉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皆有蛮唐岭南诸蛮州九十二隶桂邕州安南府蜀爨蛮州十八隶𡶶州
北据五岭
秦南守五岭塞上岭一也〈今南安军大庾岭〉骑田岭二也〈今郴州腊岭〉都庞岭三也〈今道州永明岭〉甿渚岭四也〈今道州白芒岭〉越城岭五也〈今静江府北永州南临源岭〉
名山 黄岭
在广州东莞县
灵洲山
在广州南海县郁水中〈南越志肃连山西十二里有灵洲焉其山平原弥望〉
大川 桂水
连州桂阳县在桂水之阳又静江府临桂县有漓水一名桂江经县东去县十歩九域志韶州曲江县有桂水
郁水
在南海县汉志郁林郡广郁县郁水首受夜郎豚水东至四㑹县入海〈四㑹属广州〉山海经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
逺夷控百越林邑扶南
通典自岭以南是百越之地自交趾至㑹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古谓之雕题林邑汉桓灵后蛮獠据象郡象林县遂为林邑国晋灌邃讨之宋杜慧度宗悫隋刘方破之唐曰环王〈今占城〉扶南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岛中在林邑西南文身被髪晋隋遣使贡献唐亦来贡
通鉴地理通释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