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遵生八笺
◀上一卷 卷四 下一卷▶


四时调摄笺  夏卷

夏三月调摄总类

《礼记》曰:“南方曰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太元经》曰:“夏者,物之修长也。”董仲舒曰:“阳长居大夏,以生育万物。” 《淮南子》曰:“夏为衡,衡以平物,使之均也。”《汉律志》曰:“南者,任也,阳气于时任养万物,故君子当因时节宣调摄,以卫其生。”

立夏,火相;夏至,火旺;立秋,火休;秋分,火废;立冬,火囚;冬至,火死;立春,火殁;春分,火胎,言火孕于木之中矣。

臞仙月占主疾

四月立夏曰,忌北风,主疾。

五月夏至,忌东风,主病。行秋令,主多疫。

六月行秋令,主多女疾。

夏月气数主属图

心神图


心脏夏旺论

心属南方火,为赤帝神,形如朱雀,像如倒悬莲蕊。心者,纤也,所纳纤微,无不贯注,变水为血也。重十二两,居肺下肝上,对鸠尾下一寸。 【注曰:胸中心口掩下鸠尾也。】色如缟映绛,中有七孔、三毛。上智之人,心孔通明;中智之人,五孔,心穴通气;下智无孔,气明不通,无智,狡诈。心为肝子,为脾母。舌为之宫阙,窍通耳。左耳为丙,右耳为丁。液为汗,肾邪入心则汗溢,其味苦。小肠为心之腑,与心合。《黄庭经》曰:“心部之宅莲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绯囊披玉罗。”其声征,其臭焦,故人有不畅事,心即焦躁。心气通则知五味,心病则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也。其性礼,其情乐。人年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心脉出于中冲,生之本,神之处也,主明运用。心合于脉,其荣色也,血脉虚少,不能于脏腑者,心先死也。心合辰之己午,外应南岳,上通荧惑之精。故心风者,舌缩不能言也。血壅者,心惊也;舌无味者,心虚也;善忘者,心神离也;重语者,心乱也;多悲者,心伤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面青黑者,心气冷也;容色鲜好,红活有光,心无病也。肺邪入心则多言。心通微,心有疾,当用呵,呵者,出心之邪气也。故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则含忠履孝,辅义安仁,定息火炽,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逆之则肾心相争,水火相克,火病由此而作矣。

相心脏病法

心热者,色赤而脉溢,口中生疮,腐烂作臭,胸、膈肩、背、两胁、两臂皆痛。心虚则心腹相引而痛,或梦刀杖火焰、赤衣红色之物,炉冶之事,以恍怖人。心病欲濡,急食咸以濡之,用苦以补之,甘以泻之。禁湿衣热食,心恶热及水。心病,当脐上有动脉,按之牢若痛,更苦烦煎,手足心热,口干舌强,咽喉痛,咽不下,忘前失后,宜服五参丸。

秦艽七钱 人参七钱 丹参七钱 玄参一两 干姜三钱 沙参四钱 酸枣仁七钱

上为末,蜜丸,空心,人参汤服三四十丸,日再服。

修养心脏法

当以四月五月弦朔清旦,面南端坐,叩齿九通,漱玉泉三次,静思注想,吸离宫赤气入口,三吞之,闭气三十息,以补呵气之损。

六气治心法

治心脏用呵,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呵之,皆调气如上,勿令自耳闻之。若心有病,大呵三遍。呵时,以手交叉,乘起顶上为之。去心家劳热,一切烦闷。疾愈即止,过度即损,亦须以呼字吸旺气以补之。

黄帝制夏季所服奇方

黄帝曰:“夏三月服何药?”歧伯曰:“以补肾茯苓丸,能治男子内虚,不能饮食,健忘,悲忧不乐,喜怒无常,四肢浮肿,小便赤黄,精浊淋漓,绞痛,膀胱冷痛,阴囊湿痒,口渴饮水腹胀,皆犯五劳七伤,宜服此方。”

茯苓五钱,食不消加一钱 杜仲五钱,腰痛加一钱 山茱萸四钱,湿痒加五分 附子二钱,有风加五分 牡丹皮四钱,腹中游风加一钱 泽泻三钱,水汽加五分 桂三钱,颜色不荣加五分 山药五钱,头风加一钱 地黄四钱,秋冬加一钱 细辛二钱,目昏加一钱 石斛四钱,阴湿加一钱 苁蓉三钱,痿黄加五分 生姜二钱

上一十三味,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日再服。忌房事,生冷、猪鱼等食。

心脏导引法

可正坐,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以一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两手交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闭气为之。去心胸风邪诸疾,行之良久,闭目,三咽津,叩齿三通而止。

夏季摄生消息论

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以疏之,嘘以顺之。三伏内,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为症块。若患冷气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当慎护。平居檐下、过廊、巷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每日宜进温补平顺丸散。饮食温暖,不令大饱,常常进之。宜桂汤、豆蔻熟水,其于肥腻当戒。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里,其患最深。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风痹,手足不仁,语言蹇涩,四肢瘫痪。虽不人人如此,亦有当时中者,亦有不便中者,其说何也?逢年岁方壮,遇月之满,得时之和,即幸而免,至后还发。若遇年力衰迈,值月之空,失时之和,无不中者。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去风明目矣。

《养生论》曰:“夏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实,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发痎疟,奉收者少,冬至病重。”

又曰:“夏气热,当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饮温汤,禁食过饱,禁湿地卧并穿湿衣。”

“夏三月,丁巳、戊申、己巳、丑未辰日宜炼丹药。”

“夏三月,头卧宜向南,大吉。”

“夏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长养之令,勿起土、伐大树。”

《千金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内经》曰:“夏季不可枕冷石并铁物取凉,大损人目。”

陶隐居曰:“冰水止可浸物,使驱日晒暑气。不可作水服,入腹内,冷热相搏,成疾。若多著饴糖拌食,以解酷暑亦可。”

《书》曰:“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臛、油酥之属,此等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妨,夏月多疾以此。”

又曰:“夏勿露卧,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风。”

又曰:“夏伤暑热,秋必痎疟。忽遇大寒,当急防避。人多率受,时病由此而生。”

《参赞书》曰:“日色晒热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搐热生豚疮,冷生疝气。人自大日色中热处晒回,不可用冷水洗面,损目。伏热在身,勿得饮冷水及以冷物激身,能杀人。”

《书》云:“五六月深山涧中停水,多有鱼鳖精涎在内,饮之成瘕。”

《养生论》曰:“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葱头酒一二杯,令人血气通畅。”

又曰:“风毒脚气因肾虚而得,人生命门属肾,夏月,精化为水,肾方衰绝,故不宜房色过度,以伤元气。”

《金匮要略》曰:“夏三月不可食猪心,恐死气犯我灵台耳。宜食苦荬以益心。”

《千金翼方》曰:“夏三月丙丁日,戒夫妇容止。”

《养生论》曰:“夏月宜用五枝汤洗浴,浴讫,以香粉傅身,能驱瘴毒,疏风气,滋血脉,且免汗湿阴处,使皮肤燥痒。”

五枝汤方

桑枝 槐枝 桃枝 柳枝各一握 麻叶半斤,煎汤一桶,去渣,温洗,一日一次。

傅身香粉方

用粟米作粉一斤,无粟米,以葛粉代之。加青木香 麻黄根 香附子炒 甘松 藿香 零陵香

以上各二两,捣罗为末,和粉拌匀,作稀绢袋盛之,浴后扑身。

夏三月合用药方

豆蔻散 

治夏月多冷气发动,胸膈气滞,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草豆蔻四两,同生姜四两炒香黄为度,去姜用  大麦芽十两,炒黄  神曲四两,炒黄  甘草四两,炙  干姜一两,炮

上为末,每服一钱,如点茶吃,不计时服。

苁蓉丸 

平补下元,明目,妙甚。

苁蓉四两,酒洗去心内白汁  巴戟二两  菊花二两  栒杞二两

上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汤下。

诃子散 

治脾胃忽生冷气,腹胀满疼闷,泄泻不止。

诃子皮五个  大腹五个,去外皮  甘草五钱,炙  白术五钱  草豆蔻十四个,面包炒黄,去面用  人参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枣二个、生姜一小片,同煎至六分,温服。

棱术散 

夏日因食冷物,气积膈滞,或心腹疼痛等症,宜常服之。

用京三棱三两,湿纸裹煨热透,另捣  莪术二两,同上制  乌药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陈皮二两,用厚朴亦可

上为末,每服一钱,盐汤调下,不拘时服。

四顺丸 

老人百疾。

神曲四两,入生姜二两去皮,一处杵作饼子焙干  甘草一两,炙黄  草豆蔻一两五钱,先炮熟去皮细锉用  大麦芽二两,炒黄

上为末,盐汤服一钱。

橘红散 

夏月消食和气。

广陈皮用一斤,汤浸洗五七次,布包压干,又用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将皮拌匀一宿,焙干,称一斤  肉豆蔻一两  甘草二两

上,将甘草同白盐三四两同炒,候盐红色、草赤色为度,共橘皮为末。用茶点服,一钱一次。

太上肘后玉经八方

龟台王母四童散方

〔巽象〕 巽卦东南 龟台王母四童散方

辰砂四两,本方原用伏火丹砂六两,一时难得,且未当轻用  胡麻四两,净,九蒸九暴,炒微黄  天门冬四两,去心  茯苓六两  白术四两  黄精六两  桃仁四两,去皮

上七味,合为末,炼蜜为丸,捣万馀下。夏月丸服,馀月散服。如桐子大,每二十丸。能服八年,颜如婴童,肌如凝脂。

〔离象〕 离卦正南 彭君麋角粉方

每用麋角 【 注曰:糜,鹿之大者,角丫叉不齐,白如象牙,出水泽中,非山兽也。大者二十斤一付,生海边】取用一两,具解为寸段,去心中黑血色恶物,用米泔浸之,夏三日冬十日一换。泔浸约一月以上,似欲软即取出。入甑中蒸之,覆以桑白皮,候烂如蒸芋,晒干,粉之。入伏火硫磺一两,以酒调三钱一服。此方彭祖服之,得寿成仙。有人于鹄鸣山石洞中得石刻方,与此同也。

四月事宜

《孝经纬》曰:“谷雨后十五日,斗指巽,为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后十五日,斗指己,为小满。小满者,言物长于此,小得盈满也。律名中吕。”《白虎通》曰:“中吕何言?阳气极将,彼故复中难之也。”《晋志》曰:“吕者,助也,阴助成阳之功也。四月建巳,巳者,起也,物至于此,毕尽而起也。”《西京杂记》曰:“阳德用事,和气皆阳,为正阳之月。”又曰:“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纯阳凝于无阴,亦谓之曰阴月。”《文选》称为除月,又曰首夏,维夏。

“是月,每清晨吃葱头酒一二杯,令血气通畅。”

“收书,于未梅雨时,开阁厨晾燥,随即闭门,内放七里香花或梓脑,不生蠹鱼。”

“收画,未梅雨前,逐幅抹去蒸痕,日中晒晾令燥,紧卷入匣,以厚纸糊匣口四围,梅后方开。匣须杉木桫木为之,内不用纸糊,并油漆,以避霉气。”

避蚊方:用鳗鱼晒干,于室中烧之,可少解其横。

“是月伐木不蛀。”

《月令纂》曰:“是月于鱼池中纳一神守,则鱼不走。养鲤善飞,尤为紧要。” 【 神守,即今之团鱼也。】

《冯氏口谈》曰:“戎衣同花椒卷收,或芫花末糁之,则不蛀。一用出缸蓝布包之亦妙。风领暖耳,包藏瓮中,密封瓮口,毛决不脱。”

《月录》曰:“洗葛衣,用梅叶揉碎洗之,经夏不脆。忌用木盆,否则黑,以磁器洗之。”

《内景经》曰:“是月食莼菜鲫鱼作羹,开胃。”

《灵宝经》曰:“是月八日,宜修启寿斋。”

“是月初二、十六、十八、十九日,拔白生黑。”

《云笈七签》曰:“木瓜善治转筋,病者不必服此,但口呼木瓜二字,其病即瘥。”

《月令纂》曰:“是月初四日,七日八日九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不老,肌肤光泽。”

《云笈七签》曰:“是月望后,宜食桑椹酒,治风热之疾。亦可造膏,用桑椹取汁三斗,白蜜四两,酥油一两,生姜汁二两,以罐先盛椹汁,重汤煮汁到三升,方入蜜、酥、姜汁,再加盐三钱,又煮如膏,磁器收贮。每服一小杯,酒服。大治百种风疾。”

《千金月令》曰:“四月节内,宜服暖,宜食羊肾粥。其法:先以兔丝子一两,研煮取汁一两,滤净,和面切煮。将羊肾一具切条,葱炒作臛食之,补肾,疗眼暗赤肿。”

“此月宜晚卧早起,感受天地之精气,令人寿长。”

《月令》曰:“四月十五日取浮萍一两,麻黄去根,桂心、附子炮去脐皮,各五钱,捣为末。每用一两药末,入生姜二片,葱头二个,煎至八分,热服,盖暖取汗,治时行热病。”

四月事忌

《摄生月令》曰:“四月为干,生气在卯,死气在酉,不宜用巳日时,犯月建,百事不吉。”

又曰:“初九、二十五,忌裁制交易。”

《白云杂忌》曰:“是月勿食雉,令人气逆。勿食鲤,能害人。”

《千金方》曰:“勿令韭菜同鸡肉食,暴死者尤不可食,作内疽,生胸臆中。勿食诸物之心,勿大醉,勿食葫,伤人神,损胆气,令人喘悸,胁肋气急。勿食生蒜,伤人。更禁男女同房,忌纯阴用事。 【 葫即葫荽也】 ”

《云笈七签》曰:“是月八日,不宜远行。宜清心斋沐,必得福庆。”

又曰:“是月忌暴怒伤心,秋必为疟。自夏至至九月,忌食隔宿肉菜之物,忌用宿水洗面漱口。”

孙真人曰:“是月初五日,忌见一切生血,勿食生菜。初八日、十六日,忌嗜欲,犯之夭寿。”

《杨公忌》曰:“是月初七日不宜问疾。”

四月修养法

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宜夜卧早起,以受清明之气。勿大怒大泄。夏者,火也,位南方,其声呼,其液汗,故怒与泄为伤元气也。卦值干,干者,健也,阳之性,天之象也。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气在卯,坐卧行动宜向正东方。

孙真人曰:“是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勿受西北二方暴风,勿接阴以壮肾水,当静养以息心火。勿与淫接,以宁其神,以自强不息,天地化生之机。”

《月令》曰:“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进御,薄滋味,毋违和,节嗜欲,定心气。”

《内丹秘要》曰:“姤月为一阴始生之月也。阴气方生,喻身中阴符起缩之地。灵丹养成入口中,当驯致其道,遂归丹田,不可慌忙急速。”

《保生心鉴》曰:“五月属火,午火大旺,则金气受伤。古人于是时独宿,淡昧,兢兢业业,保养生脏,正嫌火之旺耳。”

《灵剑子》导引法

补心脏坐功之法有二:一势,正坐斜身,用力偏敌如排山势,极力为之,能去腰脊风冷,宣通五脏六腑,散脚气,补心益气。左右以此一势行之。二势,以一手按髀,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闭气行之,左右同行。去两胁间风毒,治心脏,通和血脉。

陈希夷孟夏二气导引坐功图势


五月事宜

《孝经纬》曰:“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后十五日,斗指午,为夏至。曰芒种者,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夏至者,言万物于此,假大而极至也。”《白虎通》曰:“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一阴始生萎靡,阳不资以为用,如宾在外,而不为内主也。”《乐志》曰:“辰为午,午者,长也,大也,言物皆长大也。”《吴子夜四时歌》曰:“是月为郁蒸,为仲暑。”东坡诗曰:“云飞龙御月。”

《玄枢经》曰:“是月天道西北行,作事出行俱宜向西北,吉。”

《荆楚记》曰:“五日,以艾缚一人形悬于门户上以辟邪气。以五采丝系于臂上,辟兵厌鬼,且能令人不染瘟疫。口内常称游光厉鬼四字,知其名则鬼远辟。”

《云笈七签》曰:“五月并十二月晦日,正月中,常宜焚烧杀鬼丹。方:

鬼箭 蜈蚣 牛黄 野葛 雄黄 雌黄 朱砂 黎芦 鬼比目 桃仁 乌头 附子 半夏 硫黄 巴豆 犀角 鬼臼 麝香 白术 苍术各等分

共二十味,为末,用菵草汁为丸,否用糊汁亦可,丸如鸡子大,每焚一丸,百邪皆灭。

《道藏》灵宝辟瘟丹方

苍术一斤 降香四两 雄黄二两 朱砂二两 硫黄一两 硝石一两 柏叶八两 菖蒲根四两 丹参二两 桂皮二两 藿香二两 白芷四两 桃头四两,五月五日午时收 雄狐粪二两 蕲艾四两 商陆根二两 大黄二两 羌活二两 独活二两 雌黄一两 赤小豆二两 仙茅二两 唵叭香无亦可免

以上二十四味,按二十四气,为末,米糊为丸,如弹子大,火上焚烧一丸。

太仓公避瘟丹方 【 大仓公乃齐之神医淳于意也】

凡官舍旅馆,久无人到,积湿积邪容易侵人,制此爇之,可以远此。宜于五六月,终日焚之,可以避瘟远邪。

苍术一斤 台芎八两 黄连八两 白术八两 羌活半斤 川芎四两 草乌四两 细辛四两 柴胡四两 防风四两 独活四两 甘草四两 稿本四两 白芷四两 香附子四两 当归四两 荆芥四两 天麻四两 官桂四两 甘松四两 干姜四两 三奈四两  麻黄四两 牙皂四两 芍药四两 麝香三分

上为末,煮红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月一丸焚烧。

《千金月令》曰:“是月取浮萍阴干,和雄黄些少,烧烟去蚊。火烧枣子安床下,辟狗蚤。”

《纂要》曰:“五月五日采艾,治百病。”

《琐碎录》曰:“五日,朱砂写荼字倒贴,辟蛇蝎;写白字倒贴柱上,辟蚊虫。写仪方二字倒贴亦妙。”

又曰:“午时将灯草浸油内,望太阳咒曰:“天上金鸡吃蚊子脑髓液。念七遍,吸太阳气于灯草上,夜点灯草,照蚊皆去。”

吕公曰:“五日午时,韭菜地上,面东不语,取蚯蚓泥藏之。 【 即蚯蚓粪也,圆如碎珠,粒粒成块,即此物也。】 遇鱼骨鲠喉,用此少许擦咽喉外皮,即消。”

《广惠方》曰:“五日,取晚蚕蛾装一节竹筒内,开眼处封贮,待其干死。遇竹木刺伤者,以些少涂之,即出。更有别用,如此方可收得。”

《杂记》曰:“以青蒿草捣汁,和石灰作饼子,阴干收起,遇刀斧伤者,涂之立效,愈后无痕。又一方:采百草头,捣汁,和石灰作块子,凿大桑树上一孔,纳灰饼在内,待百日后取出,曝干为末,傅金疮,神效。”

“五月五日宜合紫金锭、保生锭子,治小儿疾。方在医书录。内府此日用雄黄研末,少加朱砂,收真蟾酥作杵,阴干。凡遇恶毒初起,以唾磨搽,微痛,立消。”

《琐碎录》曰:“五日,取鳖爪着衣领中,令人不忘。”

《千金方》曰:“五日日未出时,取东向桃枝刻作小人形,着衣领中,令人不忘。”

《养生杂忌》曰:“病目者以红绢盛榴花拭目,弃之,谓代其病。凡红物皆可。”

又云:“五日,取莴苣菜原窠或叶置厨柜内,不生蛀虫。置毛褐衣内亦妙。”

《千金方》云:“五日,取葵子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

又云:“取鲤鱼枕骨烧灰,治久痢如神。”

《云笈七签》:“五月一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不老不病。五日以兰汤沐浴亦可。初四初七初八日沐浴,吉。”

《玄枢经》曰:“初九日沐浴,令人长命。”

高子曰:“五月五日午时,修合药饵者,以天罡此时正塞鬼户。《斗柄诀》以月月尝加戌,五月每日戌时天罡指午,亥时指未,自未轮转。五日午时,正指艮宫,为鬼户也。故用此时合药甚效,又为天中之节。

《养生论》曰:“五月五日宜合截疟鬼哭丹。用上好白砒五钱,研细入铁铫内,以寒水石一两为末围定,然后以磁碗盖定,用湿纸作条封碗合缝,炭火炙铫,烟出薰纸条黄色即止。取放纸上,置泥地出火气一时,取研为细末。入冰片一分,麝香一分,共研,蒸饼为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临发日,神前香炉上薰过,朝北,井花水吞下。忌食鱼面生冷十日,永不再发。合时不令妇女孝服人见。妇人有病,令丈夫捻入口中吞下,立效,又不吐泻,真妙剂也。”

《简易方》曰:“用独蒲蒜同真飞丹捣和为丸,圆眼大,治疟。临发,用一丸,井花水面东吞服,即愈。”

《保生月录》:“是月十一日天仓开,宜入山修道。”

《简易方》曰:“疫气时行,用管仲置水缸内,食水不染。十二月除夕同此。”

《本草》云:“五日取露草百种,阴干,烧为灰,以井水炼成膏,再用严醋和为饼子,腋下挟之,干即换去。五遍,能治腋下臭气,又能抽出一身中疮积毒气。挟完,即以小便洗腋下干净,最效。”

《救民方》曰:“中风牙紧,不能下药,用冰片、天南星,五日午时合起。遇病以指蘸药擦大牙,左右二三十擦,口自能开,方下别药治之。”

《长生要录》曰:“五月五日有雨,急破竹一二株,内有神水沥,和獭肝为丸,治心腹积聚。”

又曰:“是日取葛根为末,疗金疮断血,除疟。取猪牙烧灰,治小儿惊痫,并涂蛇伤。”又云:“取蝙蝠倒挂晒干,和官桂、薰陆香烧之,避蚊。”

《家塾事亲》曰:“己丑卯辰日祀灶以猪首,吉。五月朔日,不宜出钱财。”

《万氏家抄》曰:“五日,取虾蟆晒干收起,纸包红绢袋盛,疟发,早男左女右臂上挂带,勿令知之,立愈。”

《礼仪志》:“夏至浚井能改水。朱索缚柳杞桃,结印为门户饰,可止恶气。”

“十三日,竹醉日,可移竹,易活。夏至淘井,可去瘟疫。”

“五月五日取冢上泥并砖石一块回家,以小瓶盛埋门外阶下,合家不患时症。”

《抱朴子》曰:“五日,朱书赤灵著心前,辟兵法瘟,去百病。此即治百病符也。” 【 正月元日佩即此符。】


《本草》云:“五月采苋菜加马齿苋为末,等分,产妇服之易产。”

《云笈七签》曰:“五日,不可见血物。”

《博济方》云:“五日午时,或腊月三十日,收猪心血,同黄丹、乳香相和为丸,鸡豆大,以红绢盛挂门上。如有产妇子死腹中者,令酒磨一丸,即下。”

“五月取桃仁一百个,去皮尖,研细,入黄丹二钱,丸如桐子大,治疟。发日,面北用温酒或井花水吞下三丸即绝。”

《琐碎录》:“五日清晨,取白矾一块,自早晒至晚,收之。百虫咬伤,以些少涂之即止,又能消毒。取独蒜,不分瓣蒜也,捣烂涂面皮手脚,一年不生恶疮,及冬月不作冻疮,神验。不可多擦。”

《卫生方》云:“五日,收百草头晒干为细末,用纸包收起。临用取一撮白纸封好,用红布绢拴定,令患疟人以眼按臂,面北,男左女右系臂上股,勿令病人知为何物,极有应验。”

又曰:“五日,采蜀葵花赤白二色,收起阴干。赤者治妇人赤带,白治白带。”

又曰:“取鸡肠草阴干,烧灰,治积年恶疮,极效。采无花果阴干,治咽喉诸疾。”

《云笈七签》曰:“五日午时,取天落水磨朱写一龙字,明年若又雨,取水磨墨写一龙字,如钱大,二字合作一小丸。妇人难产,乳香汤吞之;生出,男左女右手中握字丸即下。如次年无雨,前字无用矣。每年须写百字以济人。”

《本草图经》曰:“五月收杏去核,自朝蒸之,至午而止。以微火烘之收贮,少加糖霜可食。驻颜,故有杏金丹之说。不宜多食。”

“五日午时,饮菖蒲雄黄酒,避除百疾而禁白虫。”

《琐碎录》曰:“五日并夏至日,有患嗓臭者,于日未出时,汲井花水一盏,作三嗽,吐门阃里,如此三十日,口臭永除矣。”

《吕公岁时记》曰:“夏至一阴生,宜服饵制过硫黄,以折阴气。”

《千金方》曰:“五月二十七日宜服五味子汤。取五味子一合,捣,置小瓶中,以百滚汤入蜜少许,即封口,置火边良久乃服,生津止渴。”

“二十日采小蒜曝干,治心烦痛,解诸毒,又治小儿丹疹。”

“夏至后宜浚井改水,以去瘟病。”

“是月十六日、二十日,宜拔白。”

《洛阳记》:“午日造术羹艾酒,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造辟瘟扇。”

《文昌杂录》曰:“端午日走马,谓之藉柳。”

《保生馀录》曰:“五月取萤火虫二七枚,撚白发能黑。”

《千金方》曰:“多采苍耳阴干,置大瓮中,能避恶气。若有时疫发生,即取为末,举家服之,不染。若病胀满,心闷发热,即服此。又能杀三尸九虫。”

《救民易方》曰:“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豨签草,即白花菜是也,去根、花并子净,用茎叶入甑,九蒸九曝,层层洒酒与蜜水,蒸完极香。为末,蜜丸皂角子大。每服五七丸,米汤下。服至百日,去周身瘫痪风疾,口眼歪斜,涎痰壅塞,久卧不起。又能明目,白发变黑,筋力强健,效不可言。”

《万氏家抄》曰:“五日午时采鸡肠草,晒干为末、齿痛热肿者,擦之立愈。”《千金月令》曰:“五日取瓦上青苔或百草霜,入盐漱口,效。或水煮羊蹄根,或醋煮川椒,俱能治齿百疾。”

《灵宝经》曰:“是月五日,可修续命斋。”

《太上净明御瘟经略》曰:“天地无私,陶铸万物,本无善恶,世人自私,故生灾祸。饮食不忌,服炼不时,善既无闻,过则可述。司罚之神,得而窥测,布此毒气,一及成疾。不悟愆尤,不能保护,反怨道咎师,其疾愈甚。大凡四时调养,务在得中,服药吐纳以生正气。我有神符,使其佩服,合免斯难。兼有秘咒,每日能斋而诵之,神将日夜护卫,瘟毒百神皆知其为太上弟子,畏而敬之。诵至百遍,百鬼头破脑裂而散。咒曰:唵 旑【 乌可切】 暮祇 【 音只】混嚩 【 音马】 (口履) 【 音吕】 (合牛) 【 音歆】 。

《九天高明大使神功妙济真君驱瘟遣疫消灾真符》:书符以朱书黄素,左手五雷诀,右手举笔,咒曰:洞天赤文,丹灵曜虚,驱瘟摄毒,奉命天书,金箓玉简,嵬鬼悉驱,太上有敕,元君安君,急急如太虚紫清律令敕。”

《北极黑煞天丁五方杀瘟神符》:书符须澄心静虑,存自己精气神三者,上与北斗三台星合,一元真气入笔,默诵咒曰:魁(鬼勺)魋(鬼行)魓(鬼甫)魒尊帝星君律令敕。七遍,每符一道,诵咒七遍,令病家至诚贴之。

法用天罡日制白杨木板五块,长一尺五寸,阔三寸六分,小尺,朱书后符五道于上。凡人家瘟疫传染不绝,以此安镇宅中五方,或钉壁上,病除乃烧五符。出《道藏·北极驱瘟真经》。


天罡日立成

正月巳日 二月子日

三月未日  四月寅日

五月酉日 六月辰日 七月亥日  八月午日

九月丑日 十月申日 十一月卯日 十二月戌日


五月事忌

“五月用事,不宜用午,犯月建,百事不吉。”

“十五、二十五日,忌裁衣交易。”

《经》曰:“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日为之九毒,戒夫妇容止。勿居湿地,以招邪气。勿露卧星月之下。”

《问礼俗》云:“五月俗称恶月。”按《月令》仲夏阴阳交,生死之分,君子节嗜欲,勿任声色。

《金匮要略》云:“勿食韭菜,令人乏力,损目。勿食生菜。”

《酉阳杂俎》曰:“五月蜕精神,不可上屋,令人魂魄不安。”

《太平御览》:“《异苑》曰:五月勿晒床荐席。”

《月令图经》:“勿食浓肥,勿食煮饼。可食温暖之物。”

《千金方》云:“勿食獐鹿马各兽肉,伤人神气。”

《本草》云:“勿食山泽中水,勿食木成核果,勿食蛇鳝,勿食羊蹄。”

《保生心鉴》:“是月勿下枯井及深阱中,多毒气。先以鸡毛探之,若毛下旋舞者,即是有毒,不可下也。”

《济世方》曰:“五月不可多食茄子,损人动气。茄属土耳。”

《岁时记》曰:“勿食菘菜,发皮肤风痒。”

《保生月录》曰:“茉莉花勿置床头,引蜈蚣,当忌。李子不可与蜜、雀肉同食,损五脏。”

《千金方》曰:“小儿不可弄槿花,惹病痁。槿为疟子花。五月勿食鲤,多发风。勿食其脑。鲤鲊不可同小豆藿、桂、猪肝同食,损人。”

《类摘良忌》云:“江鱼即黄鱼也,不可与荞麦食,令人失音。枇杷不可同炙肉热面同食,令人患热发黄。桃子不可与鳖同食。”

《便民图纂》曰:“甜瓜沉水者杀人,多食,阴下作痒生疮。患脚气,食之永不愈。双蒂者杀人,且此物不可与油饼同食。”

五月修养法

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恶疾。忌冒西北之风,邪气犯人。勿杀生命。是月,肝脏已病,神气不行,火气渐壮,水力衰弱,宜补肾助肺,调理胃气,以顺其时。卦值姤,姤者,遇也,以阴遇阳,以柔遇刚之象也。生气在辰,宜坐卧向东南方。

孙真人曰:“是月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早起早,慎发泄,五日尤宜斋戒静养,以顺天时。”

《保生心鉴》曰:“午火旺则金衰,于时当独宿,淡滋味,保养生脏。”

《养生纂》曰:“此时静养毋躁,止声色,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

《灵剑子》导引法

常以两手合掌,向前筑去,臂腕如此七次,淘心脏风劳,散关节滞气。

陈希夷仲夏二气导引坐功图势


六月事宜

《孝经纬》曰:“夏至后十五日,斗指午,为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律林钟,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乐志》曰:“月辰为未,未者,味也,万物向成,咸有味也。”《要纂》曰:“六月为徂暑。”

《玄枢》曰:“是月天道东行,作事出行俱宜向东,吉。”

“其月遇土旺,戊日祭中溜之神。”

是月宜饮乌梅酱、木瓜酱、梅酱、豆蔻汤以去渴。方俱见前。

三伏日宜服肾沥汤。治男子虚羸、五劳七伤、风湿脏虚、耳聋目暗。方:

干地黄六分 黄蓍六分 茯苓六分 五味子四分 羚羊角四分 桑螵蛸三两,炙 地骨皮一两 桂心一两 门冬五分,去心 磁石一钱三分打碎,水洗,令黑汁出尽为止。羊肾二个,猪肾亦可,去脂膜,切如柳叶,以水四升,先煮去水升半,即掠去水上肥沫及肾滓,取汁煎诸药,澄清去滓,分为三服。三伏日各服一料,随人加减亦可。忌食大蒜、生葱、冷陈滑物。空心平旦服之。

《养生杂纂》曰:“老人气弱,当夏之时,纳阴在内,以阴弱之腹,当肥冷之物,则多成泄泻,一伤真气,卒难补复。不宜燥热补药,惟用平补温和之剂,如八味丸之类,以助元气。”

《云笈七签》曰:“六月六日,沐浴斋戒,绝其营俗。”

《关西旧俗志》曰:“六月六日,取水收起,净瓮盛之,一年不臭。用以作醋酱腌物,一年不坏。”

《真诰》曰:“十九日、廿四日拔白,永不生。”又云:“初三、初四、十八、廿八日拔白亦可。”

《四时纂要》曰:“是月初一日、初七、初八、二十一日沐浴,去疾禳灾。”

《七签》曰:“是月二十七日,取枸杞煎汤沐浴,至老不病。”

《荆楚记》:“六月伏日,宜作汤饼食之,名为辟恶。”

旧俗曰:“造酱用三伏黄道日浸豆,黄道日拌黄,用草乌五七个,切作四片,撒上,其蛆尽死。”

《农桑撮要》曰:“是月剩饭,用苋菜盖之,过夜不馊。”

《山居四要》曰:“养鱼池中,是月宜纳二神守以护鱼。”

“治水泻百病,用乌蔺子六月六日同面炒黄,等分为末,米饮调服二钱。”

《琐碎录》曰:“宜食苦荬,以益心气。”

《家塾事亲》曰:“西瓜性温,熟者可食,解暑,名白虎汤。”

《千金月令》云:“是月可食乌梅酱止汤。方用乌梅捣烂,加蜜适中,调汤微煮饮之。水泻渴者,以梅加砂糖、姜米饮之,不渴。”

《便民图纂》曰:“六月六日,用井花水,以白盐淘于水中作卤,新锅仍煎作白盐,以此盐擦牙毕,以水吐手心内洗眼,虽老犹能灯下读书。”

《抱朴子·养生书》云:“三伏内用甘草一钱,好明白滑石六钱,为末,和水饮之,名六一散,令人免中暑泄泻。”

三伏内服十味香薷饮方:

香薷数年陈者,一两 人参 陈皮 白术炒 白扁豆炒 茯苓  黄蓍 木瓜 厚朴姜汁浸 甘草各五钱

共为饮片,水煎停冷服之。或为细末,水调一二钱服。

三伏时,用门冬、五味子、人参泡汤代茶,谓之参麦散。消渴生津。

《济世仁术》曰:“六月极热,可用扇急扇手心,则五体俱凉。”

《抱朴子》曰:“三伏中,用黄蓍、茯苓煎膏,入甘草末二分,以井凉水调服。治谵狂,大消暑热毒气。”

又方:木瓜酱,用木瓜十两,去皮细切,以汤淋浸,加姜片一两,甘草二两,紫苏十两,盐一两。每用些少泡汤,沉之井中,候极冷饮之。

又方;梅酱吃水方,用黄熟梅十斤,蒸烂去核,将肉秤有几斤,每斤加盐三钱,加紫苏干者一两,干姜丝二钱,甘草三钱,搅匀,日中大晒,待红黑色收起。用时,加白豆仁、檀香些少,饴糖调匀,和水服,最解暑渴。

又,桂酱、沉香熟水,俱载《饮食笺》内。

《琐碎录》曰:“暑月不可露卧,勿沐浴当风,慎贼邪之气侵人。”

又曰:“其月无冰,不可以凉水阴冷作冰饮。水热生涎者勿饮,能杀人。”

《玄枢经》:“是月勿斩伐草木,勿动土,勿举大事,以摇养气。”

《养生仁术》曰:“勿专用冷水浸手足,防引起狂邪之风犯之,令人疯病,体重气短,四肢无力。”

《食治通说》:“夏月不宜饮冷,何能全断?但勿宜过食冷水与生硬果、油腻、甜食,恐不消化,亦不宜多饮汤水。人能自慎,省食煎炒、咸腊、炙爆之物,自然津液常满,何必戒饮。”

《便民纂》曰:“途中一时中暑身死者,不可用冷水灌沃,急就道上取热土,填于死者脐上成堆,中间拨开作一孔,令人撒尿浇入脐孔。次用生姜、大蒜捣烂,热汤送下,即活。”

《琐碎录》曰:“暑月瓮坛大日晒热,不可即取盛装饮食,恐收暑气。”

《杨公忌》曰:“初三日不宜问疾。”

《灵宝经》曰:“六月六日,宜修清暑斋。”

六月事忌

《月令》曰:“六月选用日时,不宜用未,犯月建,百事不利。初一日,忌经营。初十、二十日,忌交易裁衣。”

《仙志戒》曰:“六月六日,忌取土开掘。”

《四时纂要》曰:“三伏日不可嫁娶,伤夫妇,不吉。”

《云笈七签》曰:“六月二十四日,忌远行,水陆俱不可往。”

《四时纂》曰:“是月勿饮山涧泽水,令人患瘕。”

《千金方》曰:“勿食韭,令人目昏。勿食羊肉,伤人神气。勿食野鸭鹜鸟,勿食雁,勿食茱萸,勿食脾。乃是季月,土旺在脾故也,俱宜戒之。”

《云笈七签》曰:“六月勿食羊血,伤人神魂,少志健忌。勿食生葵,必成水瘕,且为犬啮,终身不瘥。”

六月修养法

季夏之月,发生重浊,主养四时,万物生荣,增咸减甘,以滋肾脏。是月肾脏气微,脾脏独旺,宜减肥浓之物,益固筋骨。卦值遁,遁者,避也,二阴浸长,阳当避也,君子庄矜自守。生气在巳,坐卧宜向南方。

孙真人曰:“是月肝气微弱,脾旺,宜节约饮食,远声色。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

《内月秘诀》曰:“建未之月,二阴之卦,是阴气渐长,喻身中阴符,离去午位,收敛而下降也。”

《灵剑子》导引法

端身正坐,舒手指,直上反拘。三举,前屈,前后同行。至六月半后用之。去腰脊脚膝痹风,散膀胱邪热。

陈希夷季夏二气导引坐功图势


脾神图


脾脏四季旺论

脾脏属中央土,旺于四季,为黄帝,神肖凤形,坤之气,土之精也。脾者,裨也,裨助胃气。居心下三寸,重一斤二两,阔三寸,长五寸。脾为心子,为肺母,外通眉阙,能制谋意辩,皆脾也。口为之宫,其神多嫉。脾无定形,主土阴也。妒亦无准,妇人多妒,乃受阴气也。食熟软热物,全身之道也。故脾为五脏之枢,开窍于口,在形为颊,脾脉出于隐白,脾乃肉之本意处也。谷气入于脾,于液为涎,肾邪入脾则多涎。六腑,胃为脾之腑,合为五谷之腑也。口为脾之官,气通则口知五味,脾病则口不知味。脾合于肉,其荣唇也,肌肉消瘦者,脾先死也。为中央,为季夏,日为戊己,辰为丑辰未戌,为土。其声宫,其色黄,其味甘,其嗅香,心邪入脾则恶香也。脾之外应中岳,上通镇星之精。季夏并四季各十八日,存镇星黄气入脾中,连于胃上,以安脾神。脾为消谷之腑,如转磨然,化其生而入于熟也。脾不转则食不消也,则为食患。所以脾神好乐,乐能使脾动荡也。故诸脏不调则伤脾,脾脏不调郥伤质,质神俱伤,则人之病速也。人当慎食硬物,老人尤甚。不欲食者,脾中有不化食也。贪食者,脾实也;无宿食而不喜食者,脾虚也;多惑者,脾不安也,色憔悴者,脾受伤也;好食甜者,脾不足也;肌肉鲜白滑腻者,是脾无病征也。肺邪入脾则多歌,故脾有疾当用呼,呼以抽其脾之疾也。中热亦宜呼以出之。当四季月后十八日,少思屏虑,屈己济人,不为利争,不为阴贼,不与物竞,不以自强,恬和清虚,顺坤之德而后全其生也。逆之则脾肾受邪,土木相克,则病矣。

修养脾脏法

当以夏季之月朔旦,并三季后十八日,正坐中宫,禁气五息,鸣天鼓二十四通, 【 注曰:鸣天鼓者,以两手抱脑后,用中食二指起复互换,各二十四下。】 吸坤宫黄气入口,十二吞之,以补呼之损也。

相脾脏病法

脾热者,鼻赤黄而肉臑;脾虚,则腹胀鸣,成溏痢,食不消化。脾风,则多汗恶风,体上游风习习,四肢无力,举动懈怠,不思饮食,足不能行,脚下胀痛。脾恶湿,食苦以燥之。又云:脾病欲缓,食甜以补之,苦以泻之。脾病,当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苦逆气,小肠急痛下泄,足重胫寒,两胁胀满,时作呕吐,气满充心,四肢浮肿,宜服诃梨勒丸。

干地黄一钱 牡丹皮一钱 薯蓣八分 泽泻八分 茯苓八分 川芎八分 山茱萸九分 干姜三分 诃梨勒皮十分 荜拨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地黄汤下二十丸。

六气治脾法

治脾脏吐纳用呼法,以鼻渐引长气以呼之。病脾大呼三十遍,细呼十遍。呼时须撮口出之,不可开口。能去冷气、壮热、霍乱,宿食不化,偏风麻痹,腹肉结块。数数呼之,相次勿绝,疾退即止,过度则损。损则吸以补之,法具前。

脾脏四季食忌

六月勿食吴茱萸,令人患赤白痢。四季勿食脾、肝、羊血。脾病,宜食米、枣、葵,禁酸味。

脾脏导引法 【 六月行之】

可大坐,伸一脚,以两手向前反掣三五度。又跪坐,以两手据地回视,用力作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积聚风邪毒气,又能消食。

夏时逸事

洗笔池

三吴长洲葑溪孔里,有洗笔池,是宣圣南游遗迹,池中水尚黑,内种白荷。每年池中间黑荷一朵,是圣迹之奇也。至今在潇洒张郎旧居园中。

入水避暑

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热,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气故耳。

河朔夏饮

袁绍在河朔,至夏大饮,以避一时之暑,号为河朔饮。

高卧北窗

陶潜于夏日,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避暑凉棚

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

造百索粽

唐岁时节物,五月有百索粽

捕蝇虎蟾蜍佩

五月五日,捕蝇虎杵拌豆,豆自踊跃,可以击蝇。取万岁蟾蜍,头有角,目赤,颔下有丹书八字者,五月五日收之,阴干佩带,可以避五兵。

九子粽

粽名极多,有九子粽,王沂公诗云“争传九子粽”,章简公诗云“九子粘蒲玉粽香”是也。

射粉团

唐时都中,端午日造粉团角黍入盘中,以小弓架矢射之,中者取饮。

菖蒲酒

端午日,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屑或切以浸酒,章诗云:“菖华泛酒尧樽绿。”

五彩线

五月,以五色线系臂,名曰续命缕,又曰长命缕,可以辟除不祥,五兵五鬼。

蒲人艾虎

端午日,以菖蒲根刻作小人或葫芦形,佩以辟邪,王诗“旋刻菖蒲要避邪”。五日,以艾为小虎,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内人争相戴之,故章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

斗草浴兰

五日踏百草,又作斗百草之戏,章诗云:“今朝斗草得宜男。”五日蓄兰以为浴,《楚骚》曰:“浴兰汤兮沐芳华。”章诗云:“兰芽翠釜汤。”

凫车

南方竞渡,使舟轻利,谓之飞凫,又曰水车,章诗:“瑶津亭下竞凫车。”古诗云:“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吊屈魂。”

伏闭不出

《汉官仪》曰:“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

暑饮碧筒

袁绍与刘松,三伏时尽日饮酒,以避一时之暑。魏郑公暑饮,取大荷叶,以指甲去叶心,令与大柄通,屈茎轮菌如象鼻,传席间噏之,名碧筒酒。

琢冰山

杨氏子弟,每以三伏琢冰为山,置于宴席左右,酒酣各有寒色。

分龙节

池俗,以五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为分龙节,雨则多水。闽人以夏至后分为龙雨,各有方。杭俗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

樱笋厨

《岁时记》以四月十五日后,通谓之樱笋厨,陈诗云:“春事无多樱笋来。”

临水宴

李少师与客饮宴,暑月临水,以荷为杯满酌,不尽则重饮,无日不大欢。

霹雳酒

《醉乡》云:“暑月大雷霆时,收雨水淘米酿酒,名霹雳酒。”

寒筵冰

《酉阳编》云:“盛夏取大水晶如拳块,置釜中,新汲水煮千沸,以小口大肚瓶盛汤,以油绵密封其口,勿令泄气。复以重汤煮瓶千沸,急沉井底,平旦出之,破瓶,冰已结矣。”

壬癸席

《河东备录》云:“取猪毛刷净,命工织以为席,滑而且凉,号曰壬癸席。”

澄水帛

同昌公主一日大会,暑热特甚,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堂中,满坐皆思挟纩。长八九尺,细明可鉴,中有龙涎,故能消暑。

冰丝茵

唐有老人,遇老妪持旧茵,以半千售之。有波斯国人见之,曰:“此是冰蚕所织,暑月置之坐旁,满坐皆凉。”酬以千万。

招凉辟暑

《拾遗记》曰:“黑蚌千年生珠,监暑握之生凉,名招凉珠,可以辟暑。”唐延学士讲《易》,赐辟暑犀,章诗云:“已持犀辟暑,更有草迎凉。”《酉阳编》曰:“迎凉草碧色,而干似苦竹,叶细如杉,虽若干枯,未尝凋落,盛暑挂之门户,其凉风自至。”

白龙皮

《剧谈》:“李德裕夏日邀同列饮,延入小室,开樽如坐高秋,出则火云烈日。询其私信,云:‘此日以金盆水渍白龙皮,置坐右,皮自新罗僧得于海中者。’”

溜激凉风

《唐书》:“拂菻之国盛暑,乃引水潜流,上通屋宇,机制巧密,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布,激气生凉。”

七井生凉

霍仙别墅,一室之中开七井,皆以镂雕之盘覆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按辔木阴

姚崇暑月袗𫄨,乘小驷,按辔木阴,顿忘烦溽。

读随树阴

魏伯起夏日坐板床,随逐树阴,讽读累年,床为之锐。

浮瓜沉李

魏文帝与吴质书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杜诗云:“翠瓜碧李沉玉瓮。”

踏草竞渡

《岁时记》:“五日,士人踏百草,作斗草之戏,以拯屈三闾之溺。”

辟兵续命

五月五日,集五采缯,谓之辟兵;合五色丝系之臂,谓之续命。

劳酒荐瓜

《汉书》:“田家伏腊,烹羊炮酒以自劳。”《月令》:“初伏,荐麦瓜于祖祢。”

环炉交扇

《新论》:“王仲都夏日环炉火,不言热而身不汗。谢公暑月虽伏,当风交扇,犹沾汗流离。

啸风嗽雾

王粲《大暑赋》曰:“仰庭熠而啸风。”王度《扇铭》:“服𫄨嗽云雾。”

避暑感凉

魏许使刘松辈三伏之时,昼夜酣饮极醉,以为避暑饮。傅咸作《感凉赋》曰:“夏日困于炎暑,旬日不过自凉,以时之凉,作感凉会。”

寺院浴佛

四月八日为佛诞辰,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尼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果之水,覆以花棚,铙鼓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浇灌佛身,以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会,舟楫之盛,略如春时,小舟竞卖龟鱼螺蚌,售以放生。

开煮迎新

宋时点检所,以四月开煮,每库各用匹帛书库名高品,以长竿悬之,谓之布牌。以木床、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架空飞动,谓之台阁。杂剧百剧之外,又为渔父习闲,竹马出猎,效八仙故事。并命妓家女使花巾裹头,为酒家保。更有花裹五熟盘架、放生笼养等,各库争为新好。库妓之琤琤者,皆珠翠盛妆,销金红背,绣鞯宝勒,乘以骏骑,各有皂衣黄号私身数对,开导前行,后执罗扇衣笈。浮浪闲客,随逐其后。少年狎客,簇盘饤,持杯争劝。马首金钱彩缎,沾及舆从。都人习以为常,不以为怪。所经之地,高楼远阁,绣幕如云,累足骈肩,真所谓万人海也。

高子夏时幽赏〔十二条〕

苏堤看新绿

三月中旬,堤上桃柳新叶,黯黯成阴,浅翠娇青,笼烟惹湿。一望上下,碧云蔽空,寂寂撩人,绿侵衣袂。落花在地,步蹀残红,恍入香霞堆里,不知身外更有人世。知己清欢,持觞觅句,逢桥席赏,移时而前,如诗不成,罚以金谷酒数。

东郊玩蚕山

初成蚕箔,白茧团团,玉砌银铺,高下丛簇,丝联蓓蕾,俨对雪峤生寒,冰山耀日。时见田翁称庆,邻妇相邀。村村挝鼓赛神,缲车煮茧,仓庚促织,柳外鸣梭;布谷催耕,桑间唤雨。清和风日,春服初成,歌咏郊游,一饱菜羹麦饭。因思王建诗“已闻邻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之句,罗绮遍身,可不念此辛苦。

三生石谈月

中竺后山,鼎分三石,居然可坐,传为泽公三生遗迹。山僻景幽,云深境寂,松阴树色,蔽日张空,人罕游赏。炎天月夜,煮茗烹泉,与禅僧诗友,分席相对,觅句赓歌,谈禅说偈。满空孤月,露浥清辉,四野清风,树分凉影。岂俨人在冰壶?直欲谈空玉宇,寥寥岩壑,境是仙都最胜处矣。忽听山头鹤唳,溪上云生,便欲驾我仙去,俗抱尘心,萧然冰释。恐朝来去此,是即再生五浊欲界。

飞来洞避暑

灵鹫山下,岩洞玲珑,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气凉石冷,入径凛然。洞中陡处,高空若堂,窄处方斗若室,俱可人行无碍顶处。三伏熏人,燎肌燔骨,坐此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俾川呜谷应,清冷洒然,不知人世今为何月。顾我𫄨绤,不胜秋尽矣。初入体凉,再入心凉,深入毛骨俱凉哉。人间抱暑焦烁,虽啖冰雪不解,而严冬犹然者,勿令知此清凉乐国。

压堤桥夜宿

桥据湖中,下种红白莲花,方广数亩,夏日清芬,隐隐袭人。霞标云彩,弄雨欹风,芳华与四围山色交映,舟卷席,相与枕藉乎舟中。月香度酒,露影湿衣,欢对忘言,俨对净友抵足,中宵清梦,身入匡庐莲社中矣。较与红翠相偎,衾枕相狎者何如哉?更愿后期,与君常住净土。

湖心亭采莼

旧闻莼生越之湘湖,初夏思莼,每每往彼采食。今西湖三塔基旁,莼生既多且美。菱之小者,俗谓野菱,亦生基畔,夏日剖食,鲜甘异常,人少知其味者。余每采莼剥菱,作野人芹荐,此诚金波玉液,清津碧荻之味,岂与世之羔烹兔炙较椒馨哉?供以水蔌,啜以松醪,咏《思莼》之诗,歌《采菱》之曲,更得乌乌牧笛数声,渔舟欸乃相答,使我狂态陡作,两腋风生。若彼饱膏腴者,应笑我辈寒淡。

湖睛观水面流虹

湖山过雨,残月烘云,峦霭浮浮,林铺翠湿,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忽焉长虹贯天,五色炽焰,影落湖波,光彩浮濯。乍骇蛟腾在渊,晃荡上下,水天交映,烁电绝流,射日蒸霞,似夺颓丸晚色。睥睨静观,景趣高远,不觉胸中习气,欲共水天吞吐。此岂丰城伏剑,时为幽人一剖璞中蕴色?

山晚听轻雷断雨

山楼一枕晚凉,卧醉初足,倚栏长啸,爽豁凝眸。时听南山之阳,殷雷隐隐,树头屋角,鸠快新晴,唤妇声呼部部矣。云含剩雨,犹着数点飘摇,西壁月痕,影落湖波溶漾。四山静寂,兀坐人闲,忽送晚钟,一清俗耳。渔灯万盏,鳞次比来,更换睫间幽览,使我眼触成迷,意触冥契,顿超色境胜地。

乘露剖莲雪藕

莲实之味,美在清晨,水汽夜浮,斯时正足。若日出露晞,鲜美已去过半。当夜宿岳王祠侧,湖莲最多。晓剖百房,饱啖足味。藕以出水为佳,色绿为美,旋抱西子一湾,起我中山久渴,快赏旨哉!口之于味何甘哉?况莲德中通外直,藕洁秽不可污,此正幽人素心,能不日茹佳味?

空亭坐月鸣琴

夏日山亭对月,暑气西沉,南熏习习生凉,极目遥山,盘郁冰镜,两湖隐约,何来钟磐?抱琴弹月,响遏流云。高旷抚《秋鸿出塞》,清幽鼓《石上流泉》,《风雷引》可避炎蒸,《广寒游》偏宜清冷,乐矣山居之吟,悲哉楚些之曲,泠然指上《梅花》,寒彻人间烦愤矣。噫!何能即元亮无弦之声,得尘世钟期之所哉?宜正音为之绝响。

观湖上风雨欲来

山阁五六月间,风过生寒,溪云欲起,山色忽阴忽晴,湖光乍开乍合。浓云影日,自过处段段生阴,云走若飞,故开合甚疾。此景静玩,可以忘饥。顷焉风号万壑,雨横两间,骇水腾波,湖烟泼墨,观处心飞神动,诚一异观哉!有时龙见,余曾目睹龙体,仅露数尺,背抹螺青,腹闪珠白,矫矫盘盘,滃云卷雨,湖水奔跳,奋若人立,浪花喷瀑,自下而升,望惊汩急漂疾,澎湃汹涌,移时乃平。对此水天浑合,恍坐洪濛,空中楼阁飞动,不知身在何所。因思上古太素简朴无华,是即雨中世界,要知一切生灭本空,何尔执持念根,不向无所有中解脱?

步山径野花幽鸟

山深幽境,夏趣颇多。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枝交映。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鼓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时抱焦桐,向松阴石上,抚一二雅调,萧然景会幻身,是即画中人物。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鸡鸣,伐木丁丁,樵歌相答。经丘寻壑,更出世外几层。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又何必与尘俗恶界,区区较尺寸哉?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