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通志_(四库全书本)/卷016 中华文库
陕西通志 巻十六 |
钦定四库全书
陕西通志巻十六
闗梁一
天险难升大川利渉崤函褒陇鞬闭攸摄跨渭卧虹浮㶚映月三辅握枢肆张门阙壮志弃𦈡良才作楫凡赋西征莫由飞越击柝招舟官司是设百二雄图镇抚毋忽作闗梁志第七
西安府长安县
郭杜镇 在城南三十里〈县册〉
贾里镇 在县南三十五里〈县册〉
黄良镇 在县南四十里〈县册〉
姜村镇 在县南五十里〈县册〉
子午镇 在县南五十五里〈县册〉宋景祐三年置以南山子午谷名〈宋敏求长安志〉长安子午镇〈金史地 附古子理志 午闗〉张仪曰秦一军塞午道鲍氏曰北山是子南山是午颜师古曰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名子午谷〈战国䇿注〉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三秦记〉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闗〈元和志〉王莽以皇后有子通子午道从杜陵直抵终南〈风土纪〉唐广徳二年吐蕃既去亡军逃卒犹窜伏南山子午等五谷为患南山西接岐山界东抵虢州界谷之大者有子午骆谷斜谷蓝田衡岭五谷〈通鉴胡注〉梁王神念以旧路沿山避水桥梁多毁别开干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旧道在今金州安康县界语曰山水险阻黄金子午魏张郃由子午欲攻汉中曹真从子午南入汉中桓温伐秦命司马勋出子午道汉平帝正始五年王莽通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因置闗宋于子午谷口置阳岭寨西城路置渭门寨分水寨皆备御之要〈地理通释〉今俱废〈府志 按子午谷口之阳岭寨骆谷口之石佛堡俱在洋县乃二谷出汉中之南口也〉
杜角镇 在城南五十五里〈县册〉杜角镇在县南四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
西干河镇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县册〉
东干河镇 在县西南四十里〈县册〉终南有甘河镇〈金史地理志 按甘河疑即干河〉
三桥镇 在县西二十里〈县册〉县境有三桥干河斗门贾里黄良姜村马坊等镇〈县志〉
斗门镇 在城西三十五里〈县册〉
马坊镇 在县西四十五里〈县册〉
〈附县境古隘〉莎城镇在长安城南近郊之地〈胡三省注〉乾宁二年上出启夏门趣南山宿莎城镇〈通鉴〉今废〈宋敏求长安志〉
第五桥 在县南二十里沈桥里〈县册〉韦曲之西有华严寺寺西北有雁鹜陂陂西北有第五桥〈贾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杜工部集〉第五桥在韦曲之西与沈家桥相近以姓得名〈张礼游城南记注〉
梁家桥 在县西南四十里通鄠县跨沣水上邑人梁化鳯建雍正九年修〈府图〉
三桥 在县西二十里〈县志〉唐兴元元年上自兴元还长安李晟戎服谒见于三桥〈唐书李晟传〉乾宁二年上幸石门李克用遣骑三千驻三桥为备御〈通鉴〉
皂河石桥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县册〉
南沣店渡 在县西四十五里沣水上〈宋敏求长安志〉
北沣店渡 在县西四十里沣水上〈宋敏求长安志〉
中桥渡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中渭桥所〈宋敏求长安志〉中渭桥柱今水落犹见一二〈髙陵 附古中县志 渭桥〉本名横桥架渭水上桥对横门故名〈括地志〉汉髙后八年代王至渭桥苏林曰在长安故城东三里索隠曰咸阳宫在渭北兴乐宫在渭南秦通两宫之间作渭桥〈史记文帝纪注〉文帝行出中渭桥有人从桥下过惊乘舆马索隠曰渭桥有三所一在城西北咸阳路曰西渭桥一在东北髙陵路曰东渭桥其中渭桥在故城之北〈张释之传注〉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三辅黄图〉潘岳赋骛横桥而旋轸闗中记秦作渭水横桥〈西征赋注〉渭水经长安县北水上有梁谓之渭桥秦制也亦曰便门桥桥广六丈南北二百八十歩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一百二十二梁南北有堤激立石柱柱南京兆立之柱北冯翊立之有令丞各领徒一千五百人桥之北首垒石水中故谓之石柱桥后董卓入闗遂焚此桥魏武帝遂更造桥三丈六尺〈水经注〉晋永和十二年秦主生发三辅民治渭桥〈通鉴〉刘裕入闗又毁之后魏重造贞观十年移于今所〈元和志〉连横门抵禁苑南驰终岭商洛北走滇池鄜畤〈乔潭中渭桥记〉旧止名渭桥因西有便门桥东有东渭桥故加中以别之水经注又名为便门桥亦取通渭南北往来皆便也〈雍录〉
〈附县境古桥渡〉横桥在长安城下有池周绕广三丈深二丈石桥各六丈与街等〈三辅黄图〉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水经注〉汉都城北横门外别有横桥子初以为三桥之数已而考黄图则此横桥乃跨池为桥池即城壕不跨渭也不在三桥之数因中桥亦名横桥虑其混淆故具言之〈雍录〉 崔公桥后魏崔亮于渭水为桥以利百姓名崔公桥〈潜确𩔖书〉 饮马桥汉时七里渠有饮马桥〈长安图〉潘岳西征赋戾饮马之阳桥阳谓桥之阳也〈文选注〉城东八里饮马桥夏侯婴冡在桥南三十里〈水经注〉 青门桥王渠水经杨桥下即青门桥也长安城东出第三门名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又名青城门亦曰青门〈水经注〉 内家桥之西有沈家桥以姓得名〈张礼游城南记注〉下杜城有丈八沟沈家桥赖家桥〈马志〉 赤栏桥与第五桥相近隋开皇三年引香积厨水自赤栏桥经第五桥入城〈马志〉水边杨柳赤栏梁〈孙蕡诗〉 下马桥在建福门北〈胡三省注〉唐薛元赏为京兆命左右擒神策将军俟于下马桥〈通鉴〉 段留渡在县东北二十六里〈宋敏求长安志〉长安以船渡者三中桥嘉麦〈嘉麦渡在咸阳〉假留〈雍录〉
咸宁县
霸桥镇 在县东二十里〈宋敏求长安志〉明置递运所于此〈府志〉髙桥镇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县册〉
引驾回镇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县册〉
杜曲镇 在县南微东三十里〈县册〉
三赵镇 在县南微东三十里〈县册〉
王曲镇 在县南三十五里〈县志〉
鸣犊镇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县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武宗猎于太白原即镇西原也〈宋敏求长安志〉咸宁鸣犊镇〈金史地理志〉在两川口有汉武鸣犊泉〈马志〉
新住镇 在县北微东三十里〈县册〉亦曰新筑镇〈府志附县境古隘〉九曲寨在县东北〈旧志〉唐兴元初李晟屯东渭桥泚将张光晟屯九曲寨相拒十馀里〈唐书朱泚传〉 狄寨在县东南四十里〈县志〉 曲牢堡在县南〈旧志〉晋太和十六年登攻后秦将金荣于范氏堡克之遂渡渭水攻后秦京兆太守韦范于假氏堡不克进据曲牢〈晋书苻登载记〉 义谷镇在县南八十里入乾祐路俗曰谷口镇〈宋敏求长安志〉 乾祐镇属咸宁〈金史地理志〉 万年县有城东镇城南镇义界镇〈九域志〉
霸桥 在府城东北二十里跨霸水上〈县册〉霸水有桥谓之霸桥〈水经注〉汉作霸桥以石为梁〈初学记〉地皇三年霸桥灾卒数千沃救之不灭王莽恶之更名长存桥〈汉书王莽传〉霸桥跨水作桥都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三辅黄图〉长安东霸陵有桥来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销魂桥〈开元遗事〉杜甫诗怅望东陵道平生霸上游出长安东门为东陵道霸水桥曰霸桥乃长安饯别之所〈杜诗注〉隋时更以石为之〈雍录〉隋开皇三年造〈元和志〉唐景龙二年仍旧所为南北两桥〈宋敏求长安志〉汉霸桥在长安城东二十里霸店南北两桥以通新丰道唐灞陵桥在京兆通化门东二十五里元时山东唐邑人刘斌修筑坚固凡一十五虹长八十馀歩阔二十四尺中分三𮜿旁翼两栏有华表鲸头鳌首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壮观〈贾志〉宋时桥圮韩缜重修元季又尝修葺明成化六年布政司余子俊增修今沙石壅塞遗址仅存康熙六年造大小船各一水夫给绝军屯田水落架木桥水涨船渡有霸桥渡入蓝田路官渡水夫一名〈县志〉
光太门渡 在县东二十里浐水上入髙陵耀州路〈宋敏求长安志〉
〈附县境古桥渡〉金锁广济桥在县东二十里浐水上万历时造今废〈县志〉 申店桥在县南二十五里潏水上万历时造今废〈县册〉 横灞官渡在万年县东南二十五里入蓝田路 渭桥渡在万年县东北二十里〈宋敏求长安志〉咸阳县
河南街堡 在县南二里〈县志〉
东西坊堡 在县西十五里北杜河南街马跑泉押枝眭村东西坊六堡俱嘉靖二十六年巡抚谢兰分巡道刘志建〈县志〉
马跑泉堡 在县西二十五里交兴平界〈县图〉
押枝堡 在县西北三十里〈县册〉
眭村堡 在县东北四十里〈县册〉
窑店镇 在县东三十里〈县图〉
马庄镇 在县西北三十里〈县册〉
南贺镇 在县东北二十里〈县册〉
北杜镇 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志〉
七里桥 在县东七里明永乐十二年建〈县志〉
新店桥 在新店镇西十里离城十五里〈县册〉
丰桥 在县东南三里跨丰水上〈贾志〉一名三里桥明永乐十二年建𢎞治五年知县赵琏重修〈县志〉髙丈五尺阔二丈馀上可容二𮜿〈旧志〉
王对村桥 在县南十五里泥渠上明万历三十二年邑人共建〈县志〉
泥渠桥 在县西南三十里跨泥渠水上〈县图〉
两寺渡 在县西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
安阳渡 在县西七里〈贾志〉
西渭桥渡 在县东南百歩即西渭桥所〈县 附古西志 渭桥〉建元三年初作便门桥服䖍曰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去长安二十里师古曰便门长安城南面西头第一门作桥跨渡渭水以趋茂陵其道易直即今所谓便桥是其处也〈汉书武帝本纪注〉渭水上旧有便门桥与便门对直〈水经注〉因号便门桥亦曰便桥〈杜氏通典〉武帝作茂陵在渭北兴平县西南十里秦世已有中桥可趋兴平迂廽难逹便门在长安西面于趋陵得以云便汉元帝欲御楼船用薛广徳谏舍船从桥即此唐太宗初即位幸城西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则桥在城西〈雍录〉唐末废干徳四年重修后为暴水所壊淳化三年徙置孙家滩至道二年复修于此〈宋敏求长安志〉汉名便桥唐名咸阳桥今废秋作桥水涨用船其地以桥名亦以渡名明嘉靖间以舟为浮桥又曰渭阳古渡〈县志〉
嘉麦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渭河上以产嘉麦故名〈马志〉嘉麦渡在县东〈宋敏求长安志〉
〈附县境古渡〉安刘渡在县东〈宋敏求长安志〉在渭河上因安刘二氏近渡故名或曰因诛吕安刘名〈县志〉 西闾渡在县西南三十里其西有闾村故名今废〈府志〉 仇里渡苏不韦能报父仇以渡近其家故名今废〈县志〉
兴平县
郭村堡 在县西南十五里知县刘贤建〈县志〉
马嵬堡 在县西三十里〈县志〉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避难未详何代人〈孙景安征逺记〉晋太元十一年苻𬴊保据马嵬为姚苌所破〈晋书苻登载记〉太元十九年苻登自六陌趣废桥后秦姚详据马嵬堡以拒之〈姚兴载记〉马嵬故城在雍都西九十里马嵬筑以避难马嵬者姓名也有驿杨妃死于驿白居易曰西出都城百馀里〈雍录〉
马村镇 在县东二十里〈县册〉
桑家镇 在县西四十里〈县册〉
店张镇 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册〉北通固原最为冲要〈县志附县境古隘〉刘廽堡在县西南乆废〈旧志〉义熙十二年刘裕灭秦赫连勃勃遣其子璝向长安沈田子拒之战不利退屯刘廽堡〈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望斗桥 在县城东门外知县章评修〈县志〉
胡家桥 在县西南四十里有渡〈县志〉跨游丰沐浴韦川三水合流上〈县图〉交武功界〈县册〉
板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板桥泉上〈县志〉
川河坎子渡 在县西南二十八里川河上〈县图〉
龙光渡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渭水上〈宋敏求长安志〉唐至徳二载闗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征奏师渡渭水于龙光渡睹水忽浅既济水复深一丈〈册府元龟〉
清化坊渡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渭河川河合流处〈县图〉哨张村渡 在县南十八里渭河上〈县志〉
张镇村渡 在县东南十五里渭河上〈县志〉
杨村渡 在县东南十五里渭河上〈县志〉
柳树屯渡 在县东南二十里〈县志〉
田阜村渡 在县东南三十里交咸阳界渭河上〈县图附县境古桥〉废桥在县西〈旧志〉晋太元十九年苻登自六陌趣废桥姚兴遣尹纬趣废桥以拒登败之〈晋书苻登载记〉石桥在县西二十里马嵬店〈宋敏求长安志〉
临潼县
鸿门堡 在县东三十里〈县图〉项羽兵在新丰鸿门沛公从百馀骑见项王至鸿门孟康曰在新丰东十七里旧大道北下阪口名也〈史记项羽本记注〉鸿门也者丽山之北十里而新丰之东十九里也地有坂横亘大道中凿隧路以为门径故曰鸿门其迹尚在不知何世立此闗隘也唐新丰在府东五十里凡自长安东出而趋潼闗路必由此故项羽东入即驻鸿门也〈雍录〉
项王营 在县东南十五里〈马志〉
三镇堡 在县北八十里系三原北路〈县志〉
油坊街堡 在县东北六十里〈县图〉
马崖镇 在县东四十里〈县志 按图一名马额镇〉
铁炉镇 在县东微南四十五里〈县册〉
斜口镇 在县西十里〈县志〉
北田镇 在县西北十五里〈县图〉
栎阳镇 在县北五十里即塞王司马欣所都自髙祖移都长安遂废后为镇〈县志〉栎阳镇在郭下〈宋敏求长安志〉
阎梁镇 在县北八十里荆原之下〈县志〉
新丰镇 在县东北二十里即汉髙帝所立新丰故地明嘉靖三十二年寇警筑新丰零口相桥康桥田市五堡〈县志〉十年更命郦邑曰新丰〈史记髙祖本纪〉髙祖象旧里制新邑立城社树枌榆令街庭若一〈水经注〉
雨金镇 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志〉雨金堡周八百歩东有雨金泊秦献公十六年雨金栎阳后因以名堡其地古栎阳界也〈宋敏求长安志〉有一泊每天雨水流入似金色故俗呼雨金堡〈寰宇记〉
万寿镇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县图〉
零口镇 在县东北四十里又曰泠口泠水至此入渭〈县志〉唐天复初朱全忠入闗自赤水进至零口西〈通鉴〉昭应县界有零口葢古鸿门地〈宋白续通典〉临潼有零口镇〈金史地理志〉
辛街镇 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志〉
交口镇 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志〉
景渡镇 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县册〉
广阳镇 在县东北七十里界清沮两河之间旧名广阳屯明万历二十三年置镇今一名武家屯〈县志按魏书地形志景明元年冯翊置广阳县葢即今镇地〉
田市镇 在县东北七十里西属临潼东属渭南〈县志〉相桥镇 在县东北七十里〈县册〉
康桥镇 在县东北八十里〈县志〉
闗山镇 在县东北九十里界蒲富临渭之交旧名上寨明万历初改为镇建城池系抚民㕔驻札后废〈县志附县境古隘〉李靖营在县东二十里〈马志〉 栎阳有粟邑镇〈金史地理志〉
戏河桥 在县东三十里跨戏水上〈县志〉
板桥 在县东南三里跨石瓮寺涧〈县志〉
五里桥 在县东南五里跨风峪水上〈县志〉
迎仙桥 在县西南二里〈县志〉
斜口桥 在县西十里跨韩峪水上〈县志〉
行者桥 在县北十里东西二桥相望〈县志〉
巷里桥 在县东北六十里跨清峪河上〈县册〉吏部刘曾倡建〈县志〉
东阳桥 在县北五十里栎阳镇之东一名栎阳桥跨清河〈县册〉桥通渭北要路总制武之望所建石坚且阔利济至今〈县志〉
相桥 在县北六十里跨清水上宋相冦忠愍公凖所建者在镇西黑䇿桥或云要册桥〈县志〉
康桥 在县北八十里明刘瑾陷李梦阳武功康海救之有义声归里时潼令为桥于漆水渡之因名〈县志〉
暗桥 在县东北十五里芷阳沟相传汉髙祖间道还灞上由此〈县志〉汉髙祖入闗伏兵处〈府志〉
零口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跨泠水上为川陕要津〈县志〉北田渡 在县西北十五里渭河上〈县图〉官船一只水夫四名〈县志〉
李家渡 在县北二十里〈府志〉官船二只水夫八名〈县志按图在县北渭水上〉
交口渡 在县东北五十里清峪漆沮合流入渭处由泾阳三原入渭南出闗之通途官船三只水夫十二名材木盐煤麦豆之舟泊焉〈县志〉
耿渡 在县东北五十里交口东十里渭河上与渭南界船一只夫四名〈县志〉渭水有耿渡〈宋敏求长安志〉景渡亦曰耿渡〈府志〉
粟邑渡 在县东北八十里〈县册〉石川河上〈宋敏求长安志〉相桥渡 在县东北八十里〈县志〉石川河上〈宋敏求长安志〉县志云二渡在漆沮夏潦水涨不终日而消人可徒渉故舟楫不具〈县志〉
〈附县境古桥渡〉望仙桥在华清宫〈天宝遗事〉 分襟桥在丁村北项村南木涨渠上乃前马处士尚賔师处士维学讲学相别之所〈马志〉 赵村渡在县北十里河崩乆废〈县志〉渭水有田王渡田家渡周夏渡圣力渡万安渡孟
渡〈宋敏求长安志〉今皆无考〈县志〉
髙陵县
渭桥镇 在县南十五里〈县册〉渭桥镇在万年县东四十里即李晟屯兵处〈宋敏求长安志〉髙陵有渭城镇〈金史地理志 按渭城即渭桥〉
毗沙镇 在县西南十八里〈宋敏求长安志〉髙陵有毗沙镇〈金史地理志〉县人相传文帝生于毗沙镇故从代来复次于此镇通东渭桥路〈县志〉
〈附县境古隘〉鹿台戍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鹿苑原上今废〈县册〉元季李思齐筑以屯兵处〈马志〉
郭桥 在县东十里昌连渠经其下〈县志〉
阿石桥 在迎翠门南一里润人斗边髙望渠经其下〈县志〉
张桥 在阿石桥东八里亦髙望渠所经〈县志〉
髙桥 在县北三里中南渠所经〈县志〉
孙张渡 在县西南三十里良村铺前渭水上〈县志〉新开渡 在县西南十里〈县册〉渭桥西二里渭河上〈县志〉渭桥渡 在县南十五里渭水上〈县册〉北通蒲城富平诸处二县各有一舟协济〈县志〉东渭桥所今桥废用舟济故以渡名〈马 附古东志 渭桥〉汉高帝造以通栎阳之道〈贾志〉景帝五年作阳陵渭桥索隠曰渭桥在长安东北通髙陵路〈史记景帝纪注〉在万年县北五十里灞水合渭之地〈雍录〉汉造西渭桥东渭桥以木为柱〈初学记〉唐建中四年刘徳信入援以东渭桥有积粟进屯此桥兴元元年韩滉运米百艘饷李晟进至东渭桥〈通鉴〉渭水东赴河输流逶迤于帝垣之后倚垣而跨为梁者三名分中东西东渭津傍控甸邑诸陵道〈沈亚之东渭桥给纳使新㕔记〉
黄家渡 在县西南二十里杨官寨前泾水上〈县志〉上马渡 在县西南泾入渭处〈县志〉建初七年东幸至髙陵造舟于泾而渡〈汉书章帝本纪〉
鄠县
南沙河寨 在县东十五里〈县册〉军寨也〈县志 按县东有南沙河北沙河等十寨西有留村石桥等五寨南有麦章宋家等十六寨北有韩村青阳等八寨皆旧时屯田之所又县东乡有安仁安略等三十一团西乡有永康永赖等七团南乡有保善保仁等二十八团北郷有宁治宁利等十七团皆明崇祯八年知县张宗孟创立为保聚之计今民犹赖其利〉
秦渡镇 在县东三十里〈县册〉鄠有秦渡镇〈金史地理志按秦渡一名秦杜在沣水西沣水去县三十里而宋敏求长安志云镇在县东四十里误也〉
大王镇 在县北十五里又有大王镇西堡〈县册〉
涝店镇 在县西北十五里〈县图〉
赵王镇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县图〉
兆丰桥 在县东五里跨吕公河上〈县志〉
涝店桥 在县西北十五里〈县册〉跨涝水上旧有桥圮万历四十六年邑生员刘芝募重修有碑记〈县志〉
太史桥 在县西闗外涝水上明嘉靖二十一年太史王九思修石桥髙丈六尺阔三丈六尺长二十丈为十空康熙六年知县刘文灿重脩〈县志〉
〈附县境古桥〉广济桥在县东三十里跨沣水上通省大道太监卢广协修万历二十四年知县王九皋重修造木桥长亘里许为百空髙三丈馀阔二丈〈县志〉今废〈县图〉蓝田县
蓝田闗 在县东南九十八里〈元和志〉即秦峣闗也〈括地志〉秦王子婴遣将拒峣闗沛公引兵绕峣闗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应劭曰峣山之闗李奇曰在上洛北蓝田南武闗之西〈史记髙帝纪注〉闗当上洛县西北〈晋书地道记〉渥水西迳峣闗北历峣柳城〈水经注〉峣闗地名峣柳道通荆州〈魏土地纪〉蓝田有蓝田闗故峣闗〈唐书地理志〉杜甫渼陂行水面月出蓝田闗即秦峣闗在渼陂西南〈杜诗注〉蓝田县即峣柳城也峣山在前又名峣闗亦名蓝田闗水经曰峣柳城俗亦谓之青泥城〈雍录〉山形闗势回抱于天〈皮日休蓝田闗铭〉七盘十二䋫蓝田之险路〈杜氏通典〉后周明帝元年自峣闗徙置青泥故城侧改曰青泥闗武帝建徳二年改为蓝田闗〈寰宇记〉隋炀帝大业元年徙复旧所蓝田闗因县为名〈宋敏求长安志〉峣山在县南二十里秦峣闗以此山为名〈雍胜略〉
普化寨 在县东二十里〈县册〉
尚可堡 在县东〈宋敏求长安志〉俗称稠水河在今县东十里〈县册〉
黄栌堡 在县北三十里〈宋敏求长安志〉今名黄巢堡〈县𠕋〉鸡子堡 在县北四十里土坡如鸡子因名〈宋敏求长安志〉今名鸡家湾〈县册〉
屏峰镇 在县东三十里〈县册〉
厚子镇 在县东五十里〈县册〉堠子镇在渭南县西南与蓝田县接境以南山多虎故斥堠于此〈宋敏求长安志 按厚即堠字之讹〉
蓝桥镇 在县东南四十里〈县册〉
新店镇 在县东南九十里〈县册〉
前卫镇 在县西二十里〈县册〉
吴村庙镇 在县西二十里〈县册〉
新街镇 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册〉
泄湖镇 在县北二十里〈宋敏求长安志〉
〈附县境古闗隘〉大昌闗在县西南四十里石门谷之南〈旧志〉唐景龙中崔湜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镌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中宗以湜充使开大昌闗役徒数万竟不能通〈唐书崔湜传〉 将帅堡在县南白鹿原十里汉长水校尉屯兵处与蒉山相接前数里即长水〈贾志〉 明市堡在县西南四十里〈宋敏求长安志〉今废〈县册〉 狗枷堡在县西五十里〈贾志〉白鹿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下其上有贼天狗吠而䕶之〈三秦记〉 蓝田县有焦戴镇〈九域志〉
㑹波桥 在县东门外㑹诸涧水引渠入城〈马志〉
蓝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跨蓝峪水上〈贾志〉唐中和元年监军杨复光与朱温战败之逐至蓝桥而还蓝桥在蓝田闗南〈通鉴胡注〉即唐裴航得玉杵臼娶云英尾生期女子不至抱柱而死处〈潜确类书〉其桥乆废明有羽士王天枝募铁为练飞控如虹行人便之〈县志〉蓝桥介商蓝之间三秦厄塞豫楚要冲古有桥重修铁练明季毁于贼康熙乙巳重修亘八丈六尺南岸即鸡头闗北凭山峡垒石为马头增二练上翼栏杆下支巨木〈钱受祺重建蓝桥碑记〉
干涧桥 在南闗外蓝田东流诸水皆由此合流入灞〈马志〉
鹿原桥 在县西门外大寨水通石门汤泉〈马志〉
故景桥 在县西北四十里跨黑沟〈县图〉
蔡王村桥 在县北二十里跨三里头河〈县图〉
毓圣桥 在县北三十五里华胥渚上传伏羲母居此今存〈县志〉
泾阳县
永乐镇 在县东二十二里〈县册〉一名月洛镇〈县志〉
临泾镇 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图〉泾阳镇在县西北宜善乡白渠贯其中〈宋敏求长安志〉
石桥镇 在县西北三十里〈县图〉
百谷镇 在县西北四十里即王桥镇今水利㕔驻札〈县册 按县志分百谷王桥为二镇误〉
冶峪镇 在县西北六十里〈县册〉
云阳镇 在县北三十里即后魏改置云阳县地今云阳镇也镇东有故城址〈贾志〉唐乾宁二年史俨败邠宁兵于云阳擒云阳镇使王令诲等〈通鉴〉
〈附县境古隘〉 智悫寨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北临冶谷水崖髙五十馀丈四面城墙壕堑俱存〈贾志〉今废〈县册〉唐中和时宦者曹智悫本华原富家子有胆略黄巢陷长安智悫归乡里聚壮士据嵯峨山南为堡自固贼不敢近〈通鉴〉 温韬寨在县西北七十里百顷原〈县志〉梁开平中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嵳峨山〈通鉴〉今废〈县册〉 仲山寨在县西北八十里仲山巅泾水绕其下可屯兵相传汉髙祖兄所居〈贾志〉今废〈县册〉 孟店镇在县东北三十里旧传唐李靖屯兵处又名靖川镇今废〈县志〉镇在云阳县东北一十里〈宋敏求长安志〉云阳孟店镇〈金史地理志〉曲牢镇在县东南三十里泾河南岸今废〈县志〉 长街镇在县西北五十里即旧鼎州今废〈县志〉
殿下桥 在县北三十里〈县册〉嵯峨山前跨冶峪河上汉武帝幸甘泉尝宿于此其时有殿宇故名〈县志〉
鲁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跨靖河〈县册〉俗传鲁班脩故名〈县志〉
清河桥 在县北三十里跨靖川水上〈县册〉
筛珠洞桥 在县西北六十里〈县册〉
小梯子崖桥 在县西北筛珠洞桥东〈县册〉
大梯子崖桥 在县西北小梯子崖桥东〈县册〉
大暗桥 在县西北大梯子崖桥东〈县册〉
小暗桥 在县西北大暗桥东〈县册〉
周家桥 在县西北五十二里小暗桥东〈县册〉
王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周家桥东〈县册〉
马道桥 在县西北四十六里王桥东〈县册〉
马家桥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县册〉
王六十桥 在县西北十五里〈县册〉
马桥 在县西北十三里〈县册〉
铁眼成村桥 在县西北十里以上俱跨泾渠上〈县册〉苻家桥 在县东北十五里白渠上自有白渠即有此桥旧以木为之𢎞治初居人苻琚捐赀甃以石因名〈县志〉
仝家桥 在县北十七里黄家桥东〈县图〉
赵家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仝家桥东〈县图〉
魏家桥 在赵家桥东交三原界以上俱跨北白渠上〈县图〉
党家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跨中白渠上通三原路以桥为界〈县册〉
黄家桥 在县北十五里跨下白渠上〈县图〉
狄道渡 在县西北六十里泾河上路通乾州〈县志〉临泾渡 在县西三十里泾河上路通醴泉〈县志〉临泾渡在县西北〈宋敏求长安志〉
眭城渡 在县西南十五里泾河上路通咸阳〈县册〉眭城渡在县西南〈宋敏求长安志〉左传襄公十四年诸侯伐秦所次即今眭城渡系汉唐通津〈贾志〉
花池渡 在县南十里泾河上路通长安〈县志〉
宋村渡 在县东南三十里泾河上路通临潼〈县志附县境古渡〉泾河有百光渡宁甘渡泾甘渡并县西南刘洪渡在县南张茹渡郭渡孙渡并县东南〈宋敏求长安志〉今皆废〈马志〉三原县
王店镇 在县东三十里东北隅一方居民㑹集之所南临清河北枕干沟〈县志〉
大程镇 在县东四十五里〈县志〉
陂西镇 在县东南四十里雁陂一乡居民㑹集之所市㕓稠宻基址广袤为邑首镇〈县志〉
陵前镇 在县北四十里〈县志 按图一作灵前镇〉
洪水镇 在县北四十里〈县册〉
马额镇 在县北五十里〈县册〉
楼底镇 在县东北二十里〈县志〉
西阳镇 在县东北二十里浮阳一乡居民㑹集之所清浊二水渠道贯城而逾市㕓亦胜〈县志〉
龙桥 在县城北门外两城对峙中贯清水河河上有桥建隆四年清河泛涨桥圮再建后建废不一明万历二十年邑人少保温纯倡建大石桥三洞髙八九丈袤十馀丈两傍砌石栏南北各建石坊〈县志〉下有龙潭〈明一统志〉南北横架下凌清水古龙桥镇故名〈贾志按金史地理志三原冇龙桥镇〉
通逺桥 在城西门外转南跨白渠通巴蜀云贵道故名旧架以木明正徳乙亥医士管韶捐赀易以石砌〈县志〉光禄寺卿马理记〈府志〉
西津桥 在西花园巷口跨白渠元中统二年邑人姚敩仁敩义建八世孙义官仲禄重脩有碑记〈县志〉
东津桥 在织罗巷口跨白渠邑人李廷臣建〈县志〉通济桥 在谯楼北跨白渠元中统四年万户杨子江建十世孙廷臣侄时敏等重修有碑记〈县志〉
广济桥 一在城东门内跨白渠一在城东门外跨髙渠邑人常节孙世英等建有碑记〈县志〉
賔阳桥 在城东门外跨白渠邑人张友恭建〈县志〉普济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跨赵氏河上康熙丙辰崔可泰等捐建四十九年屠海元等重脩〈县册〉
登髙桥 在楼底跨浊峪河〈府志〉明正徳时修万历间圮天启重建改名望峨以西望嵯峨山名〈县册〉
许渠桥 在县东四十里跨清河明崇祯初邑中丞焦源清捐八千金倡建因流冦有石栏面石未完康熙三十年大水桥㡬倾三十九年秦藩司鄂公海捐俸谕焦中丞孙暨里人修葺工竣立碑〈县志〉
〈附县境古桥〉义梁桥在龙阳宅前跨清河上义民来子春建今废 美人桥在县东北武官坊跨五渠上明嘉靖七年本坊李演建今废 留运桥在县北大白渠上乆废〈县志〉唐至徳二载郭子仪及贼将李归仁战于留运桥败之〈唐书肃宗本纪〉 通政桥乔因阜有记〈府志〉桥今废碑记亦失 火烧桥在县西北跨泾渠上今废〈县册〉盩厔县
柴家闗 在县南微东三百六十里〈县册〉自黑水谷历桃李坪烂柴湾石牛滩逾柳叶河登峻逾险至老虎坡梨树坪小王涧一堵墙越秦岭六十里置闗道通洋县明正徳十六年知县王旸请设巡司今裁〈县志〉
十八盘闗 在县西南入骆谷八十里十八盘岭上仿前骆谷闗故境稍有变置道通西乡鳯县明正徳十六年知县王旸请设巡司及弓手先是山险人稀仇盗肆害设官后患息今裁〈县志〉
骆谷闗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贾志〉魏正始四年曹爽发六七万人从骆谷入行数百里不得进〈三国志曹爽传〉骆谷路通长安〈舆地广记〉唐宜寿有骆谷闗〈杜氏通典〉骆谷道汉魏旧道也近代废塞武徳七年复开〈元和志〉髙祖于此立闗通梁州名骆谷闗西抵兴元府一百二十里〈雍录〉自长安取骆谷路至兴元府六百五十二里〈宋白续通典〉东北自鄠县界西北迳盩厔县又西南入骆谷出谷入洋州兴势县界〈寰宇记〉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傥谷一名骆谷〈地理通释〉骆谷闗在京兆府盩厔西南一百二十里武徳七年开骆谷道以通梁州在今闗北九里贞观四年徙于此东北自鄠县界西南经县西南入骆谷出骆谷入洋州兴势界汉魏旧道也南通蜀汉〈宋敏求长安志〉西骆谷在县西南三十里谷南八十里为十八盘岭又南下十里至河底为故骆谷闗明设二巡司于山谷不设守兵盗起路遂塞〈县志〉
临川堡 在县东五十里〈县册 按县志作林川〉
青花堡 在县西四十里〈县册〉
终南镇 在县东三十里〈县册〉
尚村镇 在县东五十里〈县册〉
焦家镇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县册〉
双溪镇 在县东南六十里即祖庵镇〈县册〉
甘河镇 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县册 按宋敏求志甘泉镇在鄠县西北三十里以今疆域考之即县之甘河镇〉
亚柏镇 在县西二十五里〈县册〉
〈附县境古隘〉罗开山砦在县南六十五里 �洞山砦在县南九十五里 解保砦在县东北三十里〈宋敏求长安志〉长城戍骆谷北流迳长城西魏甘露二年姜维出
骆谷围长城即此地也〈水经注〉晋永和五年司马勲出骆谷破赵长城戍壁于悬钩去长安二百里长城戍即司马望邓艾据之以拒姜维之地〈通鉴胡注〉
通仙桥 在县东十五里冯尚铺〈县志〉
母猪江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终南镇西〈县册〉跨二泉渠〈马志〉
东河桥 在县东四十五里趷𨅞头〈县册〉
映柳桥 在县东六十里〈县册〉原马店沙河上〈县志〉
白沙桥 在县东六十五里郝村西〈县册〉
响桥 在县东六十五里郝村西〈县册〉
涝河桥 在县东七十里〈县册〉跨涝水县境东极于此接鄠县界〈县志〉
太古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龚家庄〈县册〉
遇仙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跨甘河上通鄠县及省路〈马志〉在甘河镇王重祖师遇披毡裘二先生处〈府志〉
通济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县册〉双溪镇西〈府志〉赤谷甘谷经其下〈县册〉
环水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吕马村〈县册〉赤谷甘谷经其下〈县志〉
瑞福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祖庵镇东一名祖庵桥〈县册〉瑞福河上通鄠县〈马志〉
白马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韩村白马河〈县册〉
浮水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甘峪河上〈县册〉
陈姑坊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陈姑坊堡〈县册〉跨观音渠系通道旧有木桥顺治十六年漂没耆民赵自强捐赀倡建石桥康熙十八年圮自强子尔养重修又败于水知县章泰捐俸改造〈县志〉
天渠桥 在县西三十里亚柏镇西〈县册〉通连云栈跨天河渠〈马志 按府志一名亚柏桥〉
涧河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西寨堡〈县册〉
卢家河渡 在县东十里王唐村堡〈县册〉遇暴雨水遽湍悍不能桥明知县何起鸣造船二只佥夫二名〈县志〉
黑河渡 在县东二十里油坊头堡〈县册〉
渭南县
赤水镇 在县东二十五里交华州界〈县册〉赤水镇在县东〈宋敏求长安志〉县东有赤水西镇〈九域志 按渭南华州以赤水为界西赤水属渭南东赤水属华州〉
丰原镇 在县东南十五里〈县图〉
长收镇 在县东南二十里〈县图〉
崇宁镇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图〉
三张镇 在县西南十五里〈县册〉
盛店镇 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册〉
员曲镇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县𠕋〉
阳郭镇 在县西南四十里〈县册〉
黄家屯镇 在县西十五里〈县册〉
杜化镇 在县西二十里〈县册 按宋敏求志县西十三里有杜化驿疑即今镇也〉大吉镇 在县西北二十里〈县册〉
田市镇 在县西北三十里东属渭南西属临潼〈县册〉秦桥镇 在县西北五十里〈县册〉
蔺家镇 在县西北五十里〈县册〉
刁刘镇 在县西北五十里〈县册〉
阳右曲镇 在县西北六十里〈县册〉
官底镇 在县西北六十里〈县册〉
新市镇 在县北二十一里〈县册〉下邽有新市镇〈金史地理志〉下邽镇 在县北五十里〈县册〉
上涨镇 在县东北十里〈县册〉
小石镇 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册〉
苍头镇 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图〉
巴邑镇 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图〉
孝义镇 在县东北四十里〈县册〉
故市镇 在县东北四十里〈县册〉
定通镇 在县东北四十里〈县册〉
交斜镇 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图〉
来化镇 在县东北六十里〈县图〉下邽有素化镇〈金史地理志按来化疑素化之讹〉下邽县有来化镇〈九域志〉
凭信镇 在县东北七十里〈县册〉
明光桥 在县东三里〈马志〉跨明光峪康熙九年知县孙熿建〈县志〉
西阳桥 在县东八里〈马志〉跨西阳峪〈县志〉
东阳桥 在县东八里〈马志〉跨东阳峪〈县志〉
赤水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一名法济桥〈县图〉跨赤水交华州界〈县册〉
湭水桥 在县西门外跨湭水上万历三十一年知县王九叙建甃石为梁广二丈二尺髙一丈五尺长二十丈下为门者十后县令杨所脩增修十馀丈顺治乙未知县尚九迁又增修十二眼计十三丈〈县志〉检讨南师仲记〈府志 按县图一名万里桥〉
三岔桥 在县西跨三岔河〈县志〉
杜化桥 在县西二十里跨杜化峪〈县册〉
方家渡 在县西北二十里〈县图〉
沙家渡 在县西北十五里〈县图〉
上涨渡 在县北十里渭河上〈马志〉官船二只水夫十名〈县志〉
下涨渡 在县东北十里渭河上〈马志〉官船二只水夫十名〈县志〉
蔡渡 在县东北三十里渭河上〈马志〉民船渡〈县志〉开门当蔡渡〈白乐天集〉
〈附县境古桥〉闗门桥在县东郭门外以骤雨暴水冲激大路而架后修路水泄于北滩桥废 东冷水桥在县西三十里以引冷水灌田故名后水泄于渭桥废 板桥秦桥杜桥俱在渭北石川河上后河泄西流皆废为村〈县志〉
富平县
张桥堡 在县东南四十里美原流曲庄里道贤张桥五堡俱嘉靖丙午巡抚谢兰命同知李用中知县胡志䕫建〈县志〉
王寮镇 在县东十五里〈县册〉
刘集镇 在县东二十五里〈县册〉
留古镇 在县东二十五里〈县册〉
都村镇 在县西十五里〈县册〉
觅子镇 在县西三十五里〈县册〉
庄里镇 在县西北三十里即王翦故屯兵处〈县册〉曹村镇 在县北三十里〈县册〉
流曲镇 在县北三十里即故通川后魏建北地郡址〈县志〉底店镇 在县北六十里〈县册〉
道贤镇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县册〉
庄子镇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交蒲城界〈县册〉镇有王翦别业〈贾志〉
美原镇 在县东北六十里即唐美原县址当宜君白水蒲城富平四县之交洪武三年设巡检司寻裁〈县志附县境古隘〉军寨在县东十里宋张浚战场也 田家营在县西十五里元张思道屯兵处〈县志〉 王侯堡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即王翦屯兵之所〈贾志〉 𣗥店镇在县南二十里 县有永安镇〈宋敏求长安志〉
东济桥 在县东门外跨玉带渠〈县志〉
李公桥 在县北门外跨温泉水上亦名带温桥用石砌筑明邑人鸿胪卿李道源建故名〈贾志 按府志疑即永兴桥〉醴泉县
西张堡 在县东三十里〈县册〉
永兴镇 在县东五十里即阡东镇〈县册〉其相近有南屯北屯二镇〈县志〉
石鼓赵村镇 在县西北二十里〈县册〉
坡北镇 在县北四十里〈县志〉
叱干镇 在县北五十里〈县志〉
〈附县境古隘〉北醴泉镇在县北二十里今有泔北镇疑是〈宋敏求长安志〉醴泉县有甘北镇〈九域志〉醴泉甘北镇〈金史地理志〉泔北镇在今县东北十里即醴泉镇〈县志〉今废〈县册〉
望干桥 在县西北城外跨泥河上〈县册〉醴泉为府西北通衢泥河经城西北二门每水泛势甚冲激有桥以济往来曰望干以乾陵在望而名也接城门之阴迤北遂通大道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桥圮两修两壊移于门之西北隅苦其环绕万历丁亥始索故址取废石以固其底架木覆土广可三丈长七丈车可方轨履如坦途〈沈梦斗碑记〉万历间知县芮质田捐俸倡建石桥费数千金颇壮伟仅顶石未合甲辰秋暴涨尽毁康熙九年知县郑廷秀重修有泉涌出邑人杨筠记〈县志〉
仲桥 在县北城外〈府志〉晋咸和四年石赵克长安刘引自上邽趋长安军于仲桥〈晋书刘曜载记〉郑国渠经仲山渠上有桥谓之仲桥在九嵕山之东〈通鉴胡注〉县北城外有桥亦名仲桥明嘉靖元年知县焦端建大水冲塌十三年知县刘佐重修〈县志 按县志唐县古仲桥城在今县东北十里刘引所屯或在仲桥城郡国地道记九嵕山东连仲山元和志九嵕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古仲桥在其处亦非今县北门外之仲桥〉
刘医家渡 在县北六十里泾河上〈县志〉
地道渡 在县东北五十里泾河上又名狄道又名递道〈县志〉
泾泔渡 在县东五十里泔河合泾处渡因以名〈县志〉泾泔渡在县东北三十里〈宋敏求长安志〉
名光渡 在县东五十五里泾河上〈县志〉名光渡在县东北〈宋敏求长安志〉
延安府肤施县
阎家店 在县西二十五里〈府志〉
〈附县境古闗隘〉合岭闗在县东北〈旧志〉丰林县东北有合岭闗〈唐书地理志〉唐闗内三十一闗有延之合岭芦子〈玉海〉 九州台堡在县北〈旧志〉延夹河为两城雉堞颇卑贼尝登九州台下瞰城中嘉祐中戡判延州调兵增筑之〈宋史程戡传〉 丰林镇在府城东三十里后魏置广武县隋改为丰林宋省为镇〈冯志〉今废〈县册〉 肤施有乐盘镇〈金史地理志〉 青化镇在县东北六十里宋太平兴国中筑号青化堡加兵戍守西控青化川口庆历中增修建砦〈马志〉县有青化丰林二镇〈九域志〉
延水桥 在府东门外延水上𢎞治十五年知府王彦奇重建更名永济〈贾志〉后水冲决崇祯间推官顾咸正鸠工砌石建大桥将成遇寇未竣复为水没毎岁冬架木起小桥夏潦则撤民苦于渉知府牛天锡易之以舟民不习舟今仍桥〈府志〉
安塞县
芦闗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县册〉有东西二城遗址〈雍胜略〉延昌北有芦子闗长庆四年筑城于闗北以䕶塞外〈唐书地理志〉芦子闗属夏州在塞门镇北去镇一十八里〈元和志〉后唐长兴四年李彛超以夏州拒命命药彦稠等讨之进屯芦闗彛超遣党项抄掠官军自芦闗退保金明〈通鉴〉自芦闗南入塞门为金明路旧有芦闗塞〈赵珣聚米图经〉淳化五年李继周以阿都闗塞门芦闗等砦最居边要遂规修筑砦城〈宋史李继周传〉至道中废元丰四年复为戍守之所〈地理志〉杜甫诗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芦闗扼两寇深意实在此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两崖峙立如门形如葫芦故谓之芦子〈叶梦弼杜诗注〉唐至徳初髙史二寇攻太原西渡河即延州界延去灵武才六百里故欲守芦闗以牵制二寇〈仇兆鳌杜诗注〉北控沙漠旧设兵固守今城犹新环城坑窖尚存在峻岭中崇冈之巅别名铁门砦北门题曰金明咽喉〈县志〉
金明砦 在县城东南一百一十歩〈县册〉倚金龙山有石刻金明砦三字〈县志〉熙宁五年省金明县为砦〈宋史地理志〉康定初夏人破金明诸砦周美请于范仲淹曰金明当边冲今不亟城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周美传〉
藩廷堡 在县西南一百里〈县册〉相传马超所筑青州城故址〈县志〉
西县堡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县册〉即汉敷政故县基明置巡司今裁遗址尚存〈县志〉
新兴堡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县册〉新砦控延州东北疆逺川一带宋太平兴国中筑〈马志 按新砦即新兴堡〉
〈附县境古隘〉龙安砦在县西四十里髙数百丈状如盘龙因名〈府志〉庆历初籍命王信筑龙安砦〈宋史庞籍传〉宣和二年改龙安曰徳安砦东至安定堡八十里西至招安驿四十里南至金明驿三十里北至御安堡四十里〈地理志〉今废遗址存〈县志〉 万安砦在县西南一百里〈府志〉康定初元昊入寇平与石元孙赴援至保安既闻贼趋金明平倍道至延州万安镇〈宋史刘平传〉东至威戎城六十里西至芦移堡四十里南至威羌砦四十里北至屈丁堡五十一里〈地理志〉肤施县有万安寨〈九域志〉今废遗址存〈县志〉 招安砦在县西北四十里〈府志〉庆历初籍知延州以金明西北浑川尾曰桥子谷夏人出入隘道因命部将狄青筑招安砦于谷傍〈宋史庞籍传〉元符二年废招安砦为驿后仍为招安砦〈地理志〉今废遗址存〈县志〉 塞门寨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马志〉本在夏州宁朔县界开元二年移就芦子闗南金镇所安置〈元和志〉淳化五年讨李继迁命开治塞门鸦儿两路〈宋史李继周传〉熙宁二年夏人请纳塞门安逺二砦以乞绥州诏许之〈神宗本纪〉塞门本北蕃部旧砦至道后与芦闗石堡安逺砦俱废元丰四年收复东至殄羌砦五十里西至平戎砦六十里南至安塞堡四十里北至乌埏口九十里〈地理志〉宋为砦明置驿今驿裁城垣屹然〈县志按明初守塞门成化二年尚书王复移出榆柳庄名镇静九年移于白塔涧口至大边二里去塞三百里此葢旧塞之遗基也〉 新安砦在县北五十里栲栳砦之西龙门口平控塞门一带宋招讨使命部将王信筑〈府志〉平羌砦在县东北〈府志〉本克胡山砦元祐四年克胡山新砦成赐名平羌砦〈宋史哲宗本纪〉东至安定堡六十里西至安塞堡三十五里南至龙安砦五十四里北至殄羌砦六十里〈地理志〉
仙人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志〉
招安桥 在县西北四十里甃石为之宋狄青筑招安砦于桥子谷即北地历元迄今往来便济顺治十六年大水冲决今止存半行者苦之〈县志〉
髙家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跨西川河〈县图〉
阿姑桥 在县北三里砌石削成二桥并峙左有阿姑庙〈县志〉
甘泉县
临真镇 在县东一百八十里〈县册〉后魏为城今为镇秦晋冲路〈县志〉
梁家桥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县志〉跨麻洞川上〈县图〉南门桥 在县城南门外〈县志〉
暖泉桥 在县南五里跨暖泉山水〈县志〉
太和山石桥 在县西南二里太和山下刘皮沟水涨溢行者病渉万历间知县蒋桐建桥有碑〈县志〉
北门桥 在县城北门外〈县志〉
安定县
瓦𡏟堡 在县东三十里元初建因山为堡明季冦数至郭生永治守御有方堡赖以无恐〈县志〉
柳榆堡 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册〉宋范仲淹筑〈县志〉
蟠龙镇 在县南九十里〈县志〉
南沟岔镇 在县北八十里接清涧界〈县册〉
〈附县境古隘〉洛交砦在城内鳯翼山之岭东汉时冦帅卢方负固据守光武亲讨平之〈府志〉 威羌砦在县西北〈县志〉地名白洛嘴元符元年进筑赐名东至威戎城七十里西至殄羌砦四十里南至安定堡七十里北至芦移堡七十里〈宋史地理志〉今废〈县志〉 殄羌砦在县西北七十里〈县志〉地名那娘山元符元年赐名东至威羌堡四十里西至塞门砦五十里南至平羌砦六十里北至御谋城三十五里〈宋史地理志〉 黑水砦在县北一百里〈明一统志〉宋庆历中城安定黑水佛堂等十一堡〈宋史周美传〉鄜延将刘琯议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惧有伏请由他道既而谍者言夏人伏精骑于黑水傍〈游师雄传〉在威戎城南六十里绍兴中金人以李显忠为苏尾九族都巡检使驻兵黑水堡〈地理志〉延川有黑水堡〈九域志 今属安定〉东控城平川西控黑水川路入芦子闗北自大理河至横山最为要害〈马志〉 安定堡在县城东二里〈府志〉宋熙宁五年种谔遣曲珍率兵通黑水安定堡与夏人遇大败之〈通鉴〉元改堡为县明因之洪武初立安定堡于县东屯兵守备〈县志〉久废〈县册〉 芦移堡在县北〈旧志〉东至屈丁堡五十里西至御谋城三十五里南至威羌砦七十里北至界台十三里〈宋史地理志〉 丹头镇在县东六十里〈府志〉延川县有丹头砦〈九域志〉旧号丹头堡东接寛州路宋庆历中修元至元初置丹头县后并入安定县〈马志〉今废〈县册〉
龙溪桥 在县东一里古名迎仙桥〈县志〉
廖公桥 在县东五里知县廖均建故名〈县志〉
鳯溪桥 在县西门外城侧旧名永济桥〈县志〉
济民桥 在县东南三里石佛寺之右〈府志〉
保安县
园林堡 在县东八十里即园林驿〈县册〉庆历五年置〈九域志〉东至安塞堡七十里西至保安军四十里南至招安驿七里北至平戎堡五十一里〈宋史地理志〉
金汤城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即宋金汤城〈府志〉元符二年筑鄜延路金汤城〈宋史哲宗本纪〉东路都巡检周美败夏人于金汤城焚其族部二十一〈周美传〉东至顺宁砦九十里西至庆州白豹城四十四里南至徳靖六十里北至通庆城六十里〈地理志〉保安城一金汤〈金史地理志〉河套有警为戍守要地今基址犹存与庆阳黑水接界〈县志〉
〈附县境古隘〉狄青寨在县西南八十里狄青屯兵守此元废〈府志〉 保胜砦在县境〈旧志〉康定二年置庆历十年废〈九域志〉 徳靖砦在县西八十里宋置金因之元废〈明一统志〉天禧元年置建子城天圣元年改曰徳靖〈九域志〉宋宝元初元昊与诸酋约攻鄜延欲自徳靖塞门赤城三道并入〈通鉴〉东至保安军八十里西至庆州荔原堡六十里南至庆州平戎镇五十里北至金汤城六十里〈宋史地理志〉保安有徳靖寨〈金史地理志〉 石堡砦在县北三十里今废〈县册〉宋景思立曲珍㧞夏人磨崖葭芦浮图城括议筑石堡砦以临夏人〈宋史沈括传〉国初尝置城至道后废崇宁三年进筑赐名威徳军五年复为石堡砦在保安军北两界上有洑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筑城为要害必争之地政和三年贾炎乞进筑不果七年知庆州姚古克之即威徳军〈地理志〉 顺宁砦在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东北控扼黄河一带蕃部〈马志〉庆历四年置〈九域志〉崇宁四年夏人冦顺宁砦鄜延第二副将刘延庆击败之〈宋史徽宗本纪〉东至平戎砦七十里西至金汤城九十里南至保安军四十里北至万金砦四十里〈地理志〉保安有顺宁寨〈金史地理志〉明洪武四年设顺宁巡司成化中巡抚余子俊筑城周一里有奇后废〈县志〉 平戎砦在县东北九十里〈府志〉砦本杏子河东山绍圣四年赐名东至塞门砦六十里西至顺宁砦七十里南至园林堡五十一里北至杏子堡四十里〈宋史地理志〉保安有平戎寨〈金史地理志〉今城址犹存〈马志〉 靖边镇即靖边寨在县西南一百里明有官兵防守今废〈县册〉夏酋仁多蒐丁举国入冦犯熙河定西城卢秉治兵瓦亭分两将驻靖边砦指夏人来路曰吾迟明坐待捷矣及明果至惊曰天降也纵击之皆奔溃〈宋史卢秉传〉保安有靖边镇〈金史地理志〉 石门镇即沙家镇在县东北五十里今废〈县册〉明嘉靖三十年巡抚张珩言保安县西河川有石门镇及石门子北接榆林宁塞靖边诸营堡为羌戎阑入之路宜各筑一城増兵戍守〈明世法录〉 保安有永和镇〈金史地理志〉
便宜桥 在县东六里〈县志〉
宜川县
马头闗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县册〉
茹平堡 在县西四十四里〈县册〉
秋林镇 在县东三十里其旁又筑砦〈府志〉
孟尝镇 在县西五十里〈县册〉
中山镇 在县西八十里〈县册〉
云岩镇 在县北微西八十里〈县册〉山岩重叠如云故名后魏置县唐因之宋熙宁中省为镇〈府志〉宜川镇一云岩〈金史地理志〉宜川县有云岩汾川二镇〈九域志〉
百直镇 在县北九十里即汾川镇旧为商贾辐辏之地今渐废〈县册〉
〈附县境古闗隘〉乌仁闗在县东北八十里下临黄河与山西吉州相对〈府志〉汾川有乌仁闗〈唐书地理志〉唐闗内三十一闗有丹之乌仁〈玉海〉庆历初籍复所亡地筑十一城及开癿名平戎道通永和乌仁闗〈宋史庞籍传〉宜川有乌仁闗〈金史地理志〉金置元废〈明一统志〉 老吉堡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黄河边与山西吉州相对〈府志〉 七郎山寨在县南为县主山宋将杨业子七郎屯兵筑城地势险阻元叅政朱希哲据守〈府志〉
广济桥 在县南五里龟背寺之东〈府志〉
马头闗渡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黄河上〈县图〉
骠骑渡 在县东北一百里黄河上〈县图〉
水南渡 在县东北一百里孟门山南黄河上〈县图〉闗头渡 在县东一百里黄河上〈县图〉以上四渡通山西太宁永和乡宁吉州近河居民贸易往来不通大路〈县志〉
延川县
延水闗 在县东南七十里吐延川口东临黄河北通山西永和〈马志〉魏置文安县隋废唐改延水宋省为镇入延川今为延水闗〈府志〉延水闗者古渡口也东则晋之狐讘西则秦之古临在昔设闗更戍号称隘口〈刘榖碑记〉延水闗有防兵〈县志〉
清水闗 在县东南一百里〈县图〉清水川口东临黄河北通山西大宁县有清水闗渡〈县志〉
惠峰寨 在县东南九十里〈县志〉
马家寨 在县西五里滴水铺〈县志〉
文安堡 在县西三十里〈府志〉明嘉靖丙午叅政张愚委知县王世相金栋相继筑门二上各竖房〈县志〉
梁家山寨 在县西四十里文安驿〈县志〉
曲折觉寨 在县西北五十里〈县志〉
蒿岔峪寨 在县西六十里〈县志〉
鏊子山寨 在县西七十里丰年铺〈县志〉
冷泉寨 在县西北清平里张家村明置又县有墩台二十七处〈县志〉
寒沙神寨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县册〉
禅梯岭寨 在县西七十里禅梯岭系县控扼要口与延长壌地交错明知县王行仁与延长令协力筑城建房〈县志〉嘉靖三十年延绥巡抚张珩言延川县西有禅梯岭乃套虏深入之路比他镇独重宜增筑一城从之〈明世法录〉
永平堡 在县西北一百里〈县册〉延川寨一永平〈金史地理志〉古永州城〈府志 唐武徳二年于金城县界内置永州〉金皇统二年修寨一所明知县王世相金栋相继改修接连古塞门二上各竖房〈县志〉
〈附县境古闗隘〉永宁闗在县东七十里黄河渡口古今饷道〈贾志〉永宁闗延州延川县旧闗元符二年隶绥徳军〈宋史地理志 按金史地理志永宁闗亦隶绥徳〉路通绥徳渡口即山西永和界宋置元废〈明一统志〉 南山砦在县南一里髙阜上元知院张延祐筑以屯兵今废为树艺地〈府志〉
通济桥 在县南门外知县贺璎建〈县志〉
惠民桥 在县南一里知县贺璎建〈府志〉
𢎞济桥 在县西五里一名干桥〈府志〉
漩窝渡 在县东北六十里黄河上通山西隰州〈府志〉马家河渡 在县东南九十里黄河上通山西大宁〈府志〉
延长县
髙奴寨 在县北二百歩北山〈县册〉元脱列伯令叅政何逺筑以屯兵周二百九十八歩在髙部山上四面陡绝俗讹为髙奴非〈府志〉明天顺间知县孙逢吉重修〈县志〉
于谷驿堡 在县西七十里〈县册〉
安沟镇 在县东三十里〈府志〉
交口镇 在县东北六十里〈县册〉
〈附县境古隘〉神头镇在县东北八十里接延川县界地名神头原昔人筑砦于此以避冦〈府志〉
文渊桥 在学宫侧桥圮补廪者不利康熙十六年知县孙芳馨修建是年考试廪满额后常如数五十八年重修〈县志〉
通市桥 在县治东〈县志〉
鼓楼桥 在县城中井沟水上水穿城而南旧建鼓楼于其上雍正二年塌坏三年修复视旧规更寛大〈县志〉
漱玉桥 在县东门外漱玉崖两山夹峙中通一径悬崖吐水如练〈县志〉
龙儿砭桥 在县东十里龙潭上〈县志〉
永逸桥 在县城西门外朝阳水上即翟水中流石磴郁起后人凿石为眼建桥〈县志〉
永宁桥 在县西三里〈县志〉
接引桥 在西方院门外延水上寛敞净洁避暑者多游于此〈县志〉
红蛇桥 在西河沟三里许桥成之日红蛇卧于其上因名〈县志〉
鳯翔府鳯翔县
桥头塞 在县东北十五里〈县志〉宋绍兴三十一年吴璘遣别将彭青至宝鸡渭河夜劫金人桥头塞破之〈通鉴〉
横水桥 在县东三十里〈县志〉鳯翔府旧有横水镇〈金史地理志〉
彪角镇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志〉
虢王镇 在县东南四十里〈县志〉
彭祖镇 在县西二十五里〈府志〉
陈村镇 在县西三十里〈县志〉
窑店镇 在县西四十里〈县志〉
〈附县境古闗隘〉太和闗在府城东五十里〈旧志〉唐至徳二载肃宗驻鳯翔贼分兵略太和闗去鳯翔五十里命郭子仪以朔方军击之〈唐书王思礼传〉 东安镇在县西〈县志〉后唐清泰初蜀人出大散闗诏鳯翔益兵守东安镇以备之〈通鉴〉东安镇在鳯翔西界〈胡三省注〉 县有雀模麻务长清镇后废〈金史地理志〉 县有五里镇〈九域志〉 柳林镇在县西二十里〈旧志〉
鳯鸣桥 在府城东三里跨塔寺河上明洪武初建正统间重修〈冯志〉嘉靖二十年建石桥更名利渉又圮顺治初邑人周承尧贾文募重修〈县志〉
博济桥 在府城东南十里郿县大路水冲渠成沟康熙元年陈副将创木桥十一年圯邑人卢黙创石桥二十七年又壊黙弟卢㸃重修有碑记〈县志〉
屯头桥 在城西北二十里土桥民建〈府志〉
柳林铺桥 在城西二十里柳林铺沟上木桥官建〈县志〉柳沟桥 在城东四里跨柳林河上洪武初建〈府志〉窑店子桥 在城西三十里窑店子沟上土桥民建〈县志〉称沟湾桥 在城西四十里称沟湾上土桥民建〈县志〉
岐山县
龙尾镇 在县东二十里〈县册〉晋太元中赫连勃勃遣赫连建入平凉遂入新平姚弼与战于龙尾堡大破之〈晋书姚兴载记〉唐中和元年鳯翔节度使郑畋败黄巢兵于龙尾坡〈通鉴〉龙尾城在鳯翔府岐山县唐武徳七年移治龙尾城〈胡三省注〉
益店镇 在县东三十五里〈县志〉鳯翔府旧有驿店镇〈金史地理志〉县有马碛驿店二镇〈九域志 按益店即驿店之讹〉
枣林镇 在县东南三十里〈府志〉
罗局镇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县图〉岐山马迹镇〈金史地理志按罗局镇在马碛里疑即马碛镇〉
蔡家镇 在县南四十里渭水北〈县图〉
髙店镇 在县南五十里渭水南〈县图〉
庵营镇 在县西南十里濉水南〈县图〉
青化镇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县图〉
渭河桥 在县南四十里渭河上夏船渡冬架桥〈贾志〉五姓桥 在县南五十里〈府志〉旧有镇今废〈县册〉
周邸桥 在县西北周公庙西路通府境〈县志〉
城南桥 在县南门外万历十二年知县张近仁建〈县志〉跨横水〈县册〉
润徳桥 在县城西北郭〈府志〉
鲁家庄桥 在县东北三十八里〈县志〉
北庄桥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县志〉
南庄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志〉
广惠桥 在县东北十五里即郑家庄桥万历十八年知县于邦栋建有记〈县志〉
〈附县境古桥〉鲁班桥在县东十五里〈贾志〉𢎞治七年知县杨智建初难成因以鲁班名嘉靖二十六年知府刘素委官重修今废 隆辅桥在县东十里即鲁班沟渡处万历十八年知县于邦栋建今废 虎溪桥见石刻今莫详其处〈县志〉 冦村桥在县西北八里今废〈县册〉扶风县
午井寨 在县西南十五里〈县册〉
黎虎寨 在县东北四十里午井黎虎宋家孟家大寨五寨俱明置西安军屯守〈县志〉
綘帐镇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县志〉即马融传经宅遗址尚存〈雍胜略〉
文书镇 在县东南三十里〈府志〉
伏波镇 在县西七里即马援故居〈府志〉伏波村在扶风县伏波将军马援故居〈潜确类书〉
崇正镇 在县北二十里即美阳故城〈县志〉
召公镇 在县东北三十里即周召公采地〈府志〉
〈附县境古隘〉宋家寨在县东南二十里 大寨在县东南三十里 孟家寨在县东南四十里〈县志〉三寨俱废〈县册〉杏林镇在县东十里其地多杏亦曰杏林古驿今废〈县册〉 茂陵镇在县东三十里〈府志〉今废 召公镇天度镇俱在县东北今废 又有毛公镇今废〈县志〉
漆水桥 在县城东一里跨漆水上〈贾志 按县城东门外畤沟河俗名漆水马志谓县无漆水即𣲗水之讹者误〉
泰川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跨泰川上〈府志〉
洪济桥 在县北二十里崇正镇东门外〈府志〉跨美水〈县册〉浪店桥 在县东十五里跨美水上〈府志〉
天桥 在县南门外知县陈子孺重建跨𣲗水〈府志〉渭河桥 在县南二十里有舟楫济渡〈县志〉
郿县
斜谷闗 在县西南三十里〈府志〉褒斜谷通梁汉〈贾志〉南口曰褒北口曰斜〈梁州记〉斜水出衙岭山北历斜谷〈水经注〉元狩中发卒万人作褒斜道〈通鉴〉魏青龙二年亮出斜谷田于兰坑〈魏志郭淮传〉正始元年曹公征蜀使贾逵至斜谷观形势〈贾逵传〉建兴十一年蜀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蜀志后主传〉十二年亮由斜谷出据五丈原〈丞相亮传〉长安可逹汉中惟子午闗子午闗在正南次西则骆谷闗又西则斜谷闗汉王自汉中出袭雍则自褒斜出也〈雍录〉斜水亦谓武功水诸葛亮表遣虎歩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涨来攻亮作车桥越水射之桥成引去后置闗〈雍胜略〉褒斜二谷阻衙岭相首尾雍梁有事为出入咽㗋与祁山大散子午骆谷并称要地〈岐山县志〉
槐芽镇 在县东三十里〈县图〉
横渠镇 在县东五十里宋置〈县志〉唐天复二年汴师至石鼻又至横渠〈金鸾记〉
青花镇 在县东六十里〈县图〉
金渠镇 在县东南二十里〈县图〉
齐家镇 在县南二十里〈县图〉
常兴镇 在县东北二十里〈县图〉
〈附县境古隘〉 新罗堡在县东南〈旧志〉晋太元十五年姚苌攻秦扶风太守齐益男于新罗堡克之〈晋书苻登载记〉 围趣栅在县东南〈旧志〉梁中大通二年魏髙平贼万俟丑奴遣将尉迟菩萨自武功南渡渭攻围趋栅克之〈通鉴〉清湫镇在县东二十五里以近清湫水而名元至
正十四年歹驴所筑城址尚存〈马志〉
西硙口渡 在县西北十里西硙里渭河上通岐山船一只水夫八名〈县志 按即葫芦渡冬涸架桥水涨用船〉
断途渡 在县北五里清逺里渭河上通扶风船一只水夫八名〈县志 按今名善脩渡冬涸架桥水涨用船〉
宝鸡县
金芽闗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
大散闗 在县南五十二里大散岭上通褒斜〈明一统志〉建武二年延岑引兵北入散闗至陈仓嘉追破之散闗故城在陈仓县南十里有散谷水因取名焉〈后汉书顺阳侯嘉传注〉汧水东入散闗〈水经注〉宝鸡西南有大散闗〈唐书地理志〉有汧水散闗旧闗故城在宝鸡县南〈杜氏通典〉宝鸡县有武城车舍大散三大镇〈九域志〉大散闗属梁泉县在宝鸡南为秦蜀往来要道自闗距和尚原才咫尺两山闗控斗绝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实表里之形势也〈中兴四朝志〉在旧梁泉县为秦蜀要地〈方舆胜览〉大散闗一曰散闗在县西南大散岭上为秦蜀襟喉南山自蓝田而西至此方尽又西则陇首特起汧渭萦流闗当山川之㑹扼南北之交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图闗中〈旧县志〉
二里闗 在县西南四十里古置闗遗址存〈贾志〉元中统初鼎从伐蜀攻二里散闗屡立战功〈元史郑鼎传〉居髙岭上长亘二里因名乃连云栈出入必由之路明初设巡检司于益门镇嘉靖间迁于此谓之益门二里散闗巡检司今有分防千总〈县志〉
石家营 在县南二里旧尝设守〈县志〉
鸽子堡 在县东六十里〈县图〉
金陵店 在县东五里金陵河东〈县图〉
底店镇 在县东四十里〈县册〉石鼻寨在县东四十里〈县册〉武侯筑以拒郝昭一名石鼻城〈明一统志〉唐光启三年田令孜奉上发宝鸡増禁兵守石鼻为后拒苏轼曰鳯翔府宝鸡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通鉴胡注按今底店镇有武成寺葢即古武成镇地〉
虢县镇 在县东五十里即周武王封虢叔地隋为虢县至元省入宝鸡〈府志〉
阳平镇 在县东七十里〈县志〉虢县有阳平镇〈金史地理志〉马营镇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志〉
益门镇 在县西南十五里〈县志〉元末李思齐所筑以备川蜀〈贾志〉洪武三年蜀将王友仁攻兴元守将金兴旺请援时徐逹在西安即帅师还屯益门镇〈明纪事本末〉陕西既入闗平衍千馀里西南抵宝鸡复岸然山合惟一隘口始入是为益门镇秦山嵯峨清江滉瀁路惟鸟道出镇南云栈百折逹荆梁通滇益名镇以益义取诸此明邑令许庄修废雉题曰益门雄镇〈白鸾修镇志〉
贾村镇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附县境古隘〉和尚原在县西南四十里大散闗东宋时吴玠大破金人于此〈县志 按图在渭水南二里闗东〉 模壁塞在县西南七十里〈旧志〉南汉乾祐初蜀将安思谦救鳯翔遣别将趋模壁〈通鉴〉 潘氏堡在县东北〈旧志〉光启三年晟守大散闗朱玫攻闗晟战于潘氏遂大败〈唐书杨晟传〉潘氏堡在宝鸡东北〈通鉴胡注〉
金陵河桥 在县东五里跨金陵河上〈府志〉
渭河桥 在县南一里跨渭河上水势冲激津渡不定将寒冱而桥始成〈府志〉
汧阳河桥 在县东四十里跨汧河上〈府志〉
冻河桥 在县西南七十里〈县志〉跨塔河上〈县册〉
硖石桥 在县西二十里石山夹岸髙十馀丈跨陆川上〈县册〉
汧阳县
箭筈岭 在县南十五里旧名箭筈闗〈县册〉其地可资战守〈贾志〉梁贞明六年蜀将陈彦威出散闗败岐兵于箭筈岭其山两岐故俗呼为箭筈有箭筈闗〈通鉴胡注〉绍兴三十一年金没立方攻箭筈闗玠复遣将击败之〈宋史吴玠传〉
黄理镇 在县东十里〈县册〉
安化镇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今一名安化寺〈县册〉县有安化镇〈九域志〉唐广徳后置以御吐蕃〈旧志〉
新兴镇 在县西二十里〈县册〉县有新兴镇〈九域志〉
草壁镇 在县西四十里〈县册〉
〈附县境古隘〉安都寨近箭筈岭汉乾祐初蜀将安思谦进屯散闗遣高彦俦击汉之箭筈安都寨〈通鉴〉 白松镇在县西南 冯坊镇在县西北 乱石镇在县西北阳川镇在县东北今俱废〈县册〉
太平桥 在县东门外跨天池沟上明隆庆三年建〈县志附县境古桥〉晖川桥在县西跨晖川河上今废〈县志〉
麟游县
良舍镇 在县西三十里〈县册〉
〈附县境古隘〉石窑闗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接汧阳界有巡检司明洪武十五年置亦曰麻夫镇今巡司裁西河闗在县东三十里近好畤隋时设官守备今废将台故址尚存 催木镇在县东北四十里隋修仁寿宫时自渭上运木经此旧为镇东接邠干北连平庆今废〈县志 九域志一作崔模镇〉 三家店镇在县东 招贤镇在县西微南 两停镇在县西微南 天堂镇在县西微南 花花镇在县西南 今俱废〈县册〉
偏桥 在县西门外一里上逼断崖下临杜水知县吴谦重修顺治十年圮知县吴汝为又修〈县志〉
迎仙桥 在县西一里〈府志〉
土桥 在县北二十里〈府志〉跨澄水〈县册〉
〈附县境古桥〉通济桥在县西门外山水暴涨修之屡圮知县崔如岳凿石构梁周以铁锁今又圮〈县志〉
陇州
咸宜闗 在州西四十里即古陇闗〈州册〉明正统中因闗山路阻改咸宜闗移巡检司于此凿山开道通秦鳯故闗废为镇今巡司革〈州志〉梁贞明六年蜀使王宗俦等将兵伐岐出故闗壁于咸宜在陇州汧源县界〈通鉴胡 附古注 陇闗〉在州西七十里陇山下〈贾志〉永和四年命扶风筑陇道坞五年羌冦武都烧陇闗〈后汉书顺帝本纪〉陇谓西闗也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三秦记〉汉置陇西当戎翟〈晋书地道记〉武徳五年突厥入原州陷大震闗〈唐书高祖本纪〉自武功西至于好畤其驿三其蔽曰鳯翔府其闗曰陇闗〈柳宗元馆驿使记〉陇山一名陇坻汉陇闗今名大震闗在县西〈通典〉汉武帝至此遇雷震因名大震闗〈雍录〉大震闗后周天和元年置今名陇山闗〈寰宇记〉大中六年陇州防御使薛逵言汧源西境切在故闗昔有堤防殊无制置僻在重冈之上茍务髙深今移要㑹之中实堪控扼旧绝泉井逺汲河流今则临水挟山当川限谷危墙深堑克扬营垒之势谨画图进乞改为安戎闗〈册府元龟〉汧源西有安戎闗本大震闗薛逵移筑更名〈唐书地理志〉唐天复二年孔敕取成陇二州乃自故闗归后唐乾祐元年蜀将韩保贞出新闗秦州清水东五十里有大震闗自薛逵徙筑安戎闗于陇山由是谓大震闗为故闗今陇山之西有故闗山新闗在汧源县西汧陇之人谓大震为故闗安戎为新闗〈通鉴胡注〉陇州汧源县有新闗镇〈九域志〉陇州西七十里有旧故闗新故闗俱属故闗大寨巡检司〈明一统志〉大宁闗记左陇山而右汧水面五峰而扼灵谷为秦鳯要害之地昔始皇尝表此为秦之西门〈雍胜略〉大宁旧闗在州西五十里近汧水之源〈府志〉
金兜堡 在州西北四十里宋置〈州志〉即金斗铺〈州册〉杜阳镇 在州东二十里明嘉靖四十三年更名沙河镇又有小杜阳镇在州东二十五里〈旧州志 按杜阳一作肚羊〉
东凉镇 在州东三十里〈州册〉
新街镇 在州东南八十里〈州册〉
故川镇 在州东南一百一十里〈州册〉
县头镇 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州册〉
八渡镇 在州南四十里〈州册〉
香泉镇 在州南一百三十里成化中知州李镛奏请添设巡检司今革〈州志〉
赤沙镇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州册〉
大松镇 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州册〉
神泉镇 在州西二十里〈州册〉
马鹿镇 在州西一百三十里〈州册〉
火烧镇 在州西北四十里当鱼龙川口宋将杨政焚金人寨处〈州册〉
赤崖镇 在县西北五十里〈州册〉
〈附县境占闗隘〉安夷闗在州西南后废〈州志〉吴山县西有安夷闗〈唐书地理志〉石嘴闗在州西八十里〈州志〉今废〈州册〉 白岩闗 石险闗 青崖闗三闗俱在州西北四十里青阳山之下路通固原宁夏〈州志〉晋义熙六年赫连勃勃冦陇右破白崖堡〈通鉴〉今俱废〈州册〉 陇安寨在州南一百二十里本唐汧阳县宋置陇安寨金置县元省入汧源县明设巡检司今革〈州志〉 番须口在州西北五十里陇山之口也〈州册〉建武八年春歙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至略阳注曰番须回中并地名回中在汧〈后汉书来歙传〉 温泉镇在州西北十五里〈州志〉 汧源县有陇西镇 陇安县有保宁镇〈九域志 按旧志娘娘庙镇在州东三十五里荆王镇在州东四十五里南村镇在州东南四十里官村镇在州东南六十里小闗河镇在州西南一百六十里吴寨镇在州西南一百七十里流渠镇在州西三十里平山镇在州西北十五里平凉镇在州西北七十里今俱废〉
东河桥 在州东门外有分防千总〈州志〉跨北河〈州册〉南桥 在州南五里跨汧河〈州册〉
流渠桥 在州西三十里成化间修〈州志〉跨汧水〈州册〉闗山桥 在州西五十里〈州册〉头桥堡西旧四桥今止头桥二桥三桥林壑幽深清流湍激行人忘倦〈州志〉
八渡峡石桥 在州西北四十里〈州册〉凿石作浮梁中有石碑书爱育黎首臣服戎羌八字年号磨灭不详〈州志〉汉中府南郑县
青石闗 在县南九十里系入山小路〈县册〉宋置〈雍胜略〉明正徳间置巡司嘉靖二十一年巡道李鳯㑹议以南郑西乡界接四川路险多盗又通茶要道签乡民协同青石闗及大巴盐场两巡司在彼驻札兼守两省便之〈明通纪〉
大坝闗 在县西一百七十里交四川保宁府南江县界〈县册〉
长柳镇 在县东南三十里即柳林铺接城固界〈县册〉汉水自南郑又东得长柳渡长柳村名也〈水经注〉南郑有长柳桓香西桥三镇〈九域志〉
上水渡镇 在县南十里〈县册〉
沙河镇 在县西二十五里〈县册〉
弥勒院镇 在县北三十里〈县册〉
通汉桥 在县东闗南井巷后邑民张文盛李光彩等捐赀重建〈府志〉
沙河桥 在县东与东门吊桥相连〈县册〉
梳洗桥 在县东五里〈县册〉
万仙桥 在县东南五里〈县册〉
金华桥 在县东南十里金华寺前〈府志〉
通济桥 在县南二里为城东要津旧用木桥屡圯嘉靖丁酉易以石有记〈府志〉
明珠桥 在县西二里〈县册〉向传一斗户量米得一珠吞之化龙而去排荡成渠后桥其上〈府志〉
小河桥 在县西十里〈县册〉
长亭桥 在县西北八里〈贾志〉
上水渡 在县西南五里汉江上通褒城路有官船水夫〈府志〉
下水渡 在县南三里汉水上通城固县往兴安州水路有官船水夫二渡皆夏秋设官船冬春设徒杠〈府志〉
老古渡 在县东南十里汉江上〈府志〉
〈附县境古桥〉洪沟桥在县东十八里新铺明万历三十一年修今无〈府志〉
褒城县
鸡头闗 在县北八里〈明一统志〉闗口有大石状如鸡头因名自此入连云栈〈潜确类书〉明嘉靖间知县张庚立闗南锁钥坊题天下奇观四字崇祯七年流贼由阳平闗入分道冦汉中官军断栈道守鸡头闗贼不得前旧有巡检司今废〈府志〉闗在七盘山下程𫐄诗山盘七曲下鸡头〈县志〉
马道闗 在县北九十里今名马道驿〈县册〉有分防把总〈县志〉
武曲闗 在县北一百五里武曲山上〈县图〉飞仙阁即今武曲闗北栈阁五十三间总名连云栈〈郑樵通志〉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华阳国志〉飞仙岭有阁道即入蜀路〈方舆胜览〉飞仙阁诗土门山行窄微径縁秋豪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杜工部集〉
虎头闗 在县北栈一百四十里居焦岩铺武闗驿之中界〈县册〉
栈道 在县北十里褒谷口〈县册〉秦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战国䇿〉汉王之国张良送至褒中因说汉王烧绝栈道颜师古曰栈道即阁道葢架木为之魏书崔浩曰险绝之处傍凿山石而施版梁为阁〈史记留侯世家注〉褒水经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也〈水经注〉诸葛武侯与兄瑾书曰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縁谷一百馀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可安柱后武侯卒于渭上魏延先退而焚之自后案旧修路者无复水中柱〈地理通释〉斜谷至鳯州界一百五十里栈阁二千九百八十二间版阁二千八百九十二间明𢎞治间重修自鸡头闗起栈阁八十五间前一里至石洞桥阁三间一里至石嘴七盘栈阁七十二间七里至独架桥栈阁一百四十二间上阻石崖下临龙江最为险峻明嘉靖二十三年县令张庚去编綳砌以石三里至倚云即响水滩栈阁五十一间前有石佛湾盘龙坞二栈共八十五间七里至老君崖栈阁三十五间四里至堡子铺栈阁六十间四里至飞石崖栈阁一百四十五间一里至阎王碥栈阁一百二十间凭虚最险三里至架云栈阁九十二间八里至逍遥即青桥十七里至马道铺桥栈阁十间十里至顺平栈阁三十四间十里至甜竹碥阁道三十六间今易以石三里至三岔铺即马道驿南一里桥阁二间邑人李瓉凿石为之五里至燕子崖栈阁六十一间巨石横亘江潆崖溜明嘉靖二十八年主簿伍魁捐砌为二十洞二十里至鸣玉即簸箕栈阁六十八间二里至虎头闗栈阁三十八间一里至上天桥栈阁五十八间三里至武曲桥桥栈三间二里至火烧碥栈阁一百二十一间一里至碧绡栈阁四十五间二里至石梯栈阁一百二十五间先以木为梯明嘉靖七年易以石七里至青云即腊鱼沟桥栈二间数十歩至腊鱼潭栈阁三十六间褒之所葺治者止此自腊鱼潭而北又有焦崖铺黑龙湾飞仙阁石沟桥八里闗云门新开岭安山湾青阳等栈〈府志〉
褒斜谷 在县东北十里自此入连云栈道魏武谓斜谷为五百里石穴葢极言其深险也〈府志〉入蜀汉道其西南曰褒谷从褒入南曰骆谷从洋入东南曰斜谷从郿入其所从皆殊旧志谓首尾一谷非是其栈道所出有四从成和阶文出者为沓中阴平道邓艾伐蜀由之从两当出者为故道汉髙帝攻陈仓由之从宝鳯出者为今连云栈髙帝之南郑由之从城固洋县出者为斜谷道武侯屯渭上由之此三谷四道者闗南之险厄攻取所从来固矣〈雍大记〉
宗营镇 在县东二十里交南郑界〈县册〉
褒城镇 在县南十里〈府志〉褒县有褒城镇〈九域志〉今名打钟坝〈县册〉
长林镇 在县南二十里即长寨〈县册〉
髙台坝镇 在县南七十里〈县册〉
〈附县境古闗隘〉松梁闗在县南一百二十里俗讹松南闗〈县册〉东西乱山相接南即巴州界〈旧志〉 米仓闗在县南一百七十里〈旧志〉进从征蜀道陈仓入兴元度米仓闗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里〈元史李进传〉 汉阳闗在县西北二十里汉时所立昭烈尝破夏侯渊于此〈雍胜略〉 十里闗在县北六十里以距青桥十里故名今废〈县志〉 甘亭闗在县北九十里〈寰宇记〉隋开皇初置在牛头山北〈杜氏通典〉褒城县牛头山北有甘宁闗〈唐书地理志 按廿宁疑即甘亭〉 马盘寨在县西北〈旧志〉唐天复二年王建将王宗播攻兴元取金牛黑水西县褒城四寨又攻马盘寨克之〈通鉴〉 褒县有桥阁镇〈九域志〉
柏乡桥 在县东南二十里柏乡铺〈府志〉
大通桥 在县南门外〈府志〉
西河桥 在县南一里〈府志〉
何家板桥 在县南一百里〈县图〉
两汉桥 在县西五十里〈府志〉
天生桥 在县北十里七盘山下大石横亘江中举足可渡天然生成故名〈府志〉
永安桥 在县北二十五里即麻坪桥〈府志〉
青水桥 在县北五十里连云栈内〈府志〉
镇西桥 在县北九十五里跨马道西沟上即西沟桥〈府志〉
新开桥 在武闗驿东跨武闗河上〈府志〉
飞霄桥 在县北武曲铺前跨石沟河〈府志〉
樊河桥 在县东北九十里跨马道河上〈府志〉在马道驿北汉将樊哙所建岁乆倾圮太守苏公捐修路通秦蜀民甚便〈李良汉修桥记〉
黑龙江渡 在县东门外黑龙江上水夫八名〈府志〉山河渡 在县东门外山河堰渡口〈府志〉
小江渡 在县东褒水支流小江上水夫一名〈府志〉两河渡 在县南二十里褒水汉水合流处〈府志〉
贾村渡 在县东三十五里黑龙江上〈府志〉
城固县
南乐堡 在县西二十五里即廖家营〈县册〉
阴平镇 在县南十八里〈县册〉蜀景曜中张翼董厥诣阳安闗口为诸围外助至阴平留住待之〈蜀志姜维传〉白水东南迳阴平故城南〈水经注〉今名太平村〈县册〉
袁镇 在县北十里即七星寺〈县册〉
原公镇 在县北二十五里〈县册〉
文川镇 在县北三十五里与南郑交界即文川口〈县册附县境古闗〉南木槽闗在县南三十里元末置东接圪兜坡南接天池山北距汉江西绕沙河通西乡县界〈县志〉今废〈府志〉 北木槽闗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元末置东连深背岭南接游山西绕狮子山北距亭子岭通文川接连云栈〈县志〉明洪武初蜀将吴友仁谋复汉中守将金兴旺请援徐逹命傅友徳以精骑三千径趋黑龙江夜袭木槽闗攻斗山岩〈明纪事本末〉今废〈府志〉
段桥 在县东闗外桥横溪上覆桥以亭义民段友海建孙衮重修〈县志〉
二桥 在县东南二里〈县志〉
砖桥 在县西南一里〈县志〉
三桥 在县西南二里〈县志〉
十石桥 在县西南二里〈府志〉
沙河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跨南沙河上〈县志〉
张桥 在县大西门外义民张成建〈县志〉
叶家桥 在县西八里有渠横大道旧桥以木邑绅叶孕秀兄弟易以石上镂石栏〈县志〉
十里桥 在县西十里〈府志〉
磨石桥 在县西十里〈府志〉
袁杨桥 在县西北十里跨北水河上〈县册〉
望仙桥 在县西北二十里斗山湾〈县志〉
薛公桥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宋绍兴间县令薛可先开渠灌田民懐其惠〈县志〉
大安渡 在县西三十里汉水上水夫一名〈县志〉
阴平渡 在县西南十五里汉水上水夫一名〈县志〉白崖渡 在县西南四里汉水上水夫一名〈县志〉
柳渡 在县南四里汉水上〈县志〉
孙家渡 在县东南四里汉水上〈县志〉
丁家村渡 在县北八里婿水上〈县志〉
留村渡 在县北五里婿水上〈县志〉
苏村渡 在县东五里婿水上〈县志〉
〈附县境古桥〉折桂桥在儒学棂星门外前五十歩上有折桂亭已圯嘉靖间县令杨守正移北五歩又圮 丰乐桥在儒学之西上有观音阁嘉靖四十二年毁〈县志〉洋县
渭门镇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县志 按地理通释宋于骆谷口置石佛堡于子午谷口置阳岭寨西城路置渭门镇葢与子午骆谷两闗相为首尾自长安通梁汉以骆谷子午为径道也〉
真符镇 在县东南六十里〈县志〉
谢村镇 在县西二十五里〈县册〉
婿水镇 在县西北四十里接城固县界以其近婿水故名〈县志〉唐广明元年上尝幸兴元至婿水〈通鉴〉唐公昉尽室升天其婿会出不得偕升今其地为婿水镇〈蔡交洋州诗自注〉兴道县有婿水镇〈九域志〉
〈附县境古闗隘〉槐树闗在县东五十里明置出盩厔走黑水峪由此今废 土门闗在县东七十里唐置今废宜娘子闗在县东八十五里宋置因杨文广妹宜娘子守此故名明洪武间设守正徳间裁〈县志〉 铁石闗在县东九十五里唐置今废〈府志〉 药木闗在县南二十五里唐置系从涪陵贡荔枝驿道今废 桐木闗在县南五十里宋置今废 重阳闗在县南五十里宋置今废〈县志〉 兴势闗在县北四十三里兴势山上蜀置〈府志〉曹爽向汉中平拒兴势下临黄金谷〈蜀志王平传〉蜀先主遣诸葛武侯出骆谷戍兴势山置烽火楼处处通照即此〈地理通释〉兴势在洋州兴道县北四十三里今郡城所枕形如一盆外险而内有大谷为盘道上数里方及四门因名兴势〈寰宇记〉今废 八里闗在县北八十里唐置层岩之中平原八里故名由华阳出盩厔郿县经此亦要路今废〈县志〉 华阳闗在县北一百五十里华阳山唐置为县要地〈府志〉自长安至于盩厔其驿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闗曰华阳〈柳宗元馆驿使记〉绍定四年元太子拖雷分骑兵破鳯州趋华阳屠洋州〈通鉴〉明嘉靖间设乡兵守御今废 水碓闗在县北二百里宋置今废 平陆闗在县北二百二十里宋置今废 蒻岭闗在县北三百里宋置今废〈县志〉 三十六盘闗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今废〈雍胜略〉 三河闗在县东北二百里即三河口旧道向有巡检司明𢎞治初裁〈县志〉 三岭闗在县东北二百馀里据三岭唐置今废〈府志〉魏正始五年曹爽伐蜀费祎进据三岭以截爽自骆谷出扶风隔以终南山其间有三岭一曰沈岭一曰衙岭一曰分水岭〈通鉴胡注〉 榆林闗在县东北二百四十里宋置明设乡兵守御今废 白椒闗在县东北三百里宋置今废〈县志〉 洛口戍在县南〈旧志〉洛谷水南流注汉所谓洛口也〈通鉴胡注〉 罄险戍在县西北东晋梁州刺史杨亮尝守此〈旧志〉 铁城戍在黄金废县西北八十里城在山上极险峻故名〈雍胜略〉姜宝据铁城宋遣梁州刺史萧思话攻㧞之黄金戍与铁城对一城在山上一城在山下极其险峻故以金铁名〈地理通释〉 黄金戍在县东北六十里即黄金峡蜀将王平与魏曹爽曾相拒于此地〈雍胜略〉氐人杨难当令薛健据黄金戍即此谷〈海录碎事〉汉水经大小黄金南山有黄金峭水北对黄金谷有黄金戍〈水经注〉黄金戍傍山依险峭折七里杜佑曰黄金戍在洋州黄金县西北八十里张鲁所筑南接汉川北枕古道险固之极者也〈通鉴胡注〉 木马寨木马地名在今洋州界无复遗址〈宋白续通典〉 阳岭寨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石佛堡在县东北六十里〈县志〉
天宁桥 在县东五里跨天宁寺溪上旧桥圮天启三年邑诸生周昕重修顺治间邑人周应瑞父子相继修葺康熙二十七年水坏邑令邹溶捐修有记〈县志〉
八里桥 在县东八里〈县志〉
贯溪桥 在县东十里〈县志〉跨贯溪〈县册〉
龙亭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龙亭铺〈府志〉跨龙溪〈县册〉万春桥 在县东三十五里万春铺〈县志〉
真符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真符镇〈县志〉
双鳯桥 在县西闗以王氏双节故名〈府志〉
解元桥 在县西二里桥成适邑人萧靖发解故名〈县志〉五里桥 在县西五里〈县志〉
干沟桥 在县西六里〈县志〉
谢村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杨填堰水所经〈县志〉
基公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县志〉
火烧桥 在县西三十里〈县志〉
五间桥 在县西三十里〈县志 按图跨婿水河上〉
湖桥 在旧州治北囿中有湖有桥文同诗湖上双禽泛泛桥边杨柳依依〈明一统志〉
翟家桥 在县东北十五里〈县志〉
婿水渡 在县西四十里婿水上通城固县路东岸婿水铺西岸汉王城渡船各设一只每十月两县督夫撘长桥二月仍以船渡葢八郡之大路自汉王城以东至渭门共十六渡系汉江各渡有水夫〈县志〉
称钩湾渡 在县西三十五里汉水上〈县志〉
智果寺渡 在县西二十八里汉水上〈县志〉
谢村渡 在县西二十五里汉水上〈县志〉
六陵渡 在县西十五里汉水上俗讹栗林〈县志〉
新坊渡 在县西南二里汉水上通西乡路〈县志〉
饮马滩渡 在县南五里汉水上〈县志〉
官渡 在县东南十里汉水上北岸南坝村南岸望江铺往西乡县之路〈县志〉今一名望江渡〈县图〉
阎家渡 在县东十二里汉水上〈县志〉
龙江渡 在县东十八里汉水上〈县志〉
旋丝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汉水上〈县志〉
铺滩渡 在县东四十五里汉水上〈县志〉
黄金渡 在县东六十里汉水上通西乡路北岸新添铺南岸真符镇至环珠渭门之陆路也〈县志〉
白沙渡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汉水上出黄金峡口通西乡路〈县志〉
金滩渡 在县东九十里黄金峡内〈县志〉
大阳滩渡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黄金峡内〈县志〉
西乡县
团乐闗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据髙川明正徳间副宪来天球驻兵于此平荆襄贼〈府志〉
火炉闗 在县东南二百里明以王刚之乱建〈府志〉父子闗 在县东南二百里父子山汉将徐氏父子守此故名〈县志〉
土门闗 在县东南三百馀里〈府志〉
盐场闗 在县东南三百七十里有巡检司明成化中王刚之乱官军守此〈府志〉
皂军闗 在县南五十里〈贾志〉皂军山在西乡南相传张光尝屯兵于此又南五十里有皂军闗〈雍胜略〉
九园闗 在县西南三百三十里〈县图〉
白阳闗 在县西南四百里〈县册〉交四川界〈县志〉
大巴闗 在县西二百里〈县册〉大巴山通四川巴州界有巡检司〈府志〉
柴垭闗 在县北三十里〈县图〉
渔渡坝营 在县东南三百一十里接四川通江县界明隆庆间何勉倡乱剿平之移通判驻此崇祯间改设守备今增设游击〈县志〉
故县堡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明正徳中置〈县志〉茶溪镇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县册〉
子午镇 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县册〉有巡检司今裁〈府志附县境古闗隘〉临岸碥闗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望军闗在县南一百二十五里 老君闗在县南一百三十里白熊闗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望星闗在县西南
一百九十五里〈旧志〉 小洋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惊军坝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旧俱有官兵防守今无〈府志〉
平政桥 在县新城东门外跨濠上架木为之〈县志〉二里桥 在县西二里〈府志〉
南渡桥 在县南一里木马河渡口〈县志〉
东渡桥 在县东三里木马河渡口〈县志〉
洋溪渡 在县东十里洋溪河上有水手〈府志〉汉水又东右会洋水川流漫阔广㡬里许〈水经注〉
白沔渡 在县东七十里白沔峡渡夫六名〈府志〉
茶溪渡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茶溪镇〈县册〉在汉江上通石泉县路有水夫〈县志〉石泉人胡登捐赀造船十只自县至茶溪镇接递水站〈贾志〉
平地渡 在县西南五十里平地河上有水手〈府志〉风口渡 在县西六十里通城固县路有水夫〈府志〉子午渡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子午河上即子午谷口西流入汉处〈县志〉
鳯县
进口闗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与宝鸡县接界〈县册〉严三岭闗 在县东南六十里〈县册〉
废丘闗 在县东南七十里〈县册〉亦曰费丘有分防把总〈府志〉
柴闗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县图〉
武休闗 在县南二百三十里接褒城界〈县图〉今置武闗驿〈府志〉梁泉有武休镇〈九域志〉褒斜谷旁连武休闗又极东为饶风闗异时独倚饶风以控商虢由武休以逹长安故当闗为蜀之咽喉向来撒离喝冦饶风以迫仙人吴玠刘子羽以死守故不失西蜀诸闗不可不严其备〈方舆胜览〉
马岭闗 在县西四十五里〈县图〉周显徳二年遣将王景等入散闗攻蜀秦州蜀将李廷圭遣别将据马岭寨〈通鉴〉
画眉闗 在县西南一百九十五里〈县图〉当秦蜀之交为褒斜要路〈旧志〉
青崖谷隘 在县东三十里〈县图〉
连云栈 在县东〈府志〉陕西栈道长四百二十里自县东北草凉楼驿为入栈道之始南至褒城之开山驿始平为出栈道之始〈舆程记〉
土闗隘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县册〉自青冈坪𡑷过武休闗山寨至此甚险峻元将汪世显取蜀经此〈明一统志〉
留坝 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县册〉明设巡司𢎞治间迁于废丘闗正徳中又徙柴闗今仍曰留坝巡司有分防把总〈府志〉
清风阁 在县东北一百里今一名北星〈县册〉唐僖宗曽驻跸于此山险林宻盗贼出没明嘉靖八年设巡司戍守〈府志〉
避难寨 在县南六十里〈县图〉
吴曦堡 在县南二里即今东西二堡子山〈县册〉宋吴曦所筑〈府志〉
黄牛堡 在县东北一百一十五里交宝鸡界〈县册〉据黄牛寨山当散闗之冲吴玠将杨从乂所筑〈府志〉绍兴三年金将乌鲁折合出和尚原阵北山谷路狭多石舍马歩战大败移砦黄牛〈宋史吴玠传〉绍兴三十一年金合喜扼大散闗遣骑攻黄牛堡璘击败之〈吴璘传〉丙修黄牛堡筑赵兴原屯千馀人鳯州秋防原尤为险绝绍兴初州治于此〈安丙传〉
南星镇 在县东南九十里〈县册〉
庙台子镇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县册〉
方石镇 在县西三十里〈县册〉梁泉县有方石镇〈九域志〉白石镇 在县东北十里即古白涧镇〈县册〉周显徳二年蜀将李廷圭遣兵出斜谷白涧又分出鳯州北黄花谷〈通鉴〉鳯州梁泉县有白涧镇〈九域志〉
〈附县境古闗隘〉仙人闗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接徽县界〈府志〉绍兴四年吴玠命璘别营仙人闗以防金人深入〈宋史吴璘传〉绍兴四年金撒离喝欲道仙人闗入蜀玠筑垒闗外杨政曰此地为蜀扼塞出奇击之敌遁去〈杨政传〉仙人闗兴之东境距利州才七驿〈中兴四朝志〉敌凭和尚原下视散闗仅如蚁垤猝有缓急惟仙人闗可恃〈方舆胜览〉路分左右自成州经天水出皂郊堡直抵秦州此左出之路自两当趋鳯州直出鳯翔大散闗至和尚原此右出之路〈明一统志〉 榆林隘即榆林铺在县南一百里〈县册〉 梁山州隘在县北五十里〈县册〉 土地垭隘在县北六十里〈县册〉 又县有斜石窦家石楼西谷等隘皆险处〈县志〉 松林堡在大散闗旁宋时置戌守于此与散闗相犄角〈府志〉大散闗在鳯州梁泉县松林堡南〈通鉴〉 黄花镇在县东北十里即唐之黄花县地〈贾志〉县有黄花镇〈九域志〉黄花镇在梁泉县界有黄花川大散水入焉〈通鉴胡注〉今废〈县图〉 县有保安东河桥卤土等镇〈九域志〉
废丘桥 在县南废丘闗跨野羊河〈府志〉
髙家桥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髙桥铺〈府志〉
三岔铺桥 在县南五十里三岔驿〈府志〉
松林桥 在县南一百一十里松林铺〈县图〉
柴闗桥 在县南柴闗〈府志〉
留坝桥 在县南留坝〈府志〉
鳯桥 在县城西门外〈县册〉
桑坪桥 在县西二十里〈县图〉
石狮子桥 在县东北九十里石狮子铺〈府志〉
〈附县境古桥〉连云桥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今废〈县册〉 斜谷桥在县东二里跨斜谷水上〈明一统志〉今废〈县图〉 草凉桥在县东北六十里草凉驿有分防千总〈府志〉今废 五子崖桥在县南七十里野羊铺今废 榆林桥在县南一百里榆林铺今废〈县图〉 石峡桥在县南六十里今废 石窑桥在县南八十五里今废 驷马桥在县南八十五里今废〈县册〉 县境有判官桥小桥十里头桥〈贾志〉 长桥在县东北〈旧志〉
宁羌州
铁锁闗 在州东五十里有防兵〈州志〉
牢固闗 在州西南四十里〈县志〉
七盘闗 在州西南六十五里〈州志〉唐广明初行营都统王铎置闗于沮水七盘三溪木皮岭以遮秦岭〈唐书黄巢传〉
阳平闗 在州西一百里闗城东西径二里南倚鸡公山之峻北靠嘉陵江之险〈州册〉今有阳平闗营〈州志按古阳平闗即白马城在今沔县西中间更置于此仍旧名耳明一统志以为即古阳平闗误〉
五丁闗 在州北四十五里金牛峡〈州册〉
〈附州境古闗隘〉白水闗在闗城西南百八十里故闗城在梁州金牛县西〈梁州记〉白水阻险栈阁败绝〈后汉书隗嚣传〉公孙述使将军侯丹开白水闗〈公孙述传〉建安十六年刘璋令备督白水军十七年杨懐髙沛仗兵守闗头备勒兵径至闗头并其兵闗头即白水闗头也白水闗在广汉白水县刘璋置守于此贤曰白水闗在今梁州金牛县西东北至闗城百八十里〈通鉴胡注 闗域即古阳平闗〉金牛县南有故白水闗〈通典〉 除口戍在州西北梁天监十四年任大洪破魏东洛〈在四川昭化县〉除口二戍〈旧志〉 青乌镇在州西北〈旧志〉在三泉县〈武徳四年置县〉西四十里〈九域志〉元祐前置〈舆地纪胜〉 大安镇在州北九十里明正徳中知州谢豸修筑镇房周围三百四十七间立东西二门树以楼橹今废〈府志〉
永济桥 在州东门外〈州志〉
通惠桥 在州南门外〈州志〉
天生桥 在州西南八十里水田坪其地有山髙数十仭河水自山下入川石生成如桥然〈府志〉
永惠桥 在州西门外〈州志〉
五丁桥 在黄金峡内〈州志〉
起鳯桥 在州北门外上有坊〈县志〉
逓运桥 在州北一里〈县志〉
胡沟桥 在州北一里〈县志〉
干桥 在州北十里金牛峡〈州志〉
龙门渡 在州西北一百里嘉陵江上〈府志〉在阳平闗西十里额设渡船一只水手二名〈州册〉
〈附州境古桥〉大安桥在大安镇东门外跨频仓河明知县卢大谟捐修今废〈县志〉
沔县
铜钱坝 在县西四十里〈县图〉左涧右山仅通线道中建古盖楼扼西路之要〈县志〉
贾旗寨 在县东北十五里〈县图〉
仓台堡 在县东二十里〈县图〉
旧州铺镇 在县东二十里〈县册〉
黄沙镇 在县东四十里昔时系二镇东为铎水西为仙流后人户繁集合为一镇改名黄沙〈县册〉县有仙流铎水二镇〈九域志〉
元山镇 在县东南二十里即石马城〈县图〉
青羊驿镇 在县西六十里〈县册〉
〈附县境古闗隘〉石顶闗在县南三十里宋置今废〈县志〉石顶原在县南有石顶闗最称险要〈雍胜略〉 古阳平闗〈在今县西一里〉汉水西南迳闗城北浕水又南经张鲁治东山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寨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闗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水经注〉建安二十年曹公征张鲁鲁使弟卫据阳平闗横水筑城十馀里攻之不能㧞〈魏志太祖本纪〉汉褒中有汉阳平闗在县西北〈通典〉褒谷西北有古阳平闗〈周地圗记〉蜀有阳平闗江闗白水闗为三闗〈张莹汉南记 按魏志锺㑹传㑹使荀恺等攻汉乐二城㑹经过西出阳安口使胡乐等前行攻破闗城地理通释以阳安即阳平闗误〉 百牢闗在县西七十里〈雍胜略〉西县有闗官有百牢山〈隋书地理志〉城固西南有百牢闗〈唐书地理志〉隋置闗在西县即今沔县西南今名百牢闗〈通典〉杜甫诗䕫州险过百牢闗寰宇记在汉中西县西南隋开皇中置以入蜀路险号曰百牢闗一云置在百牢谷元和志百牢闗在西县西南三十歩隋置白马闗后以黎阳有白马闗故更此名为入川之隘口〈杜诗钱注〉李商隠诗莓苔滑百牢图经云百牢闗故基在今兴元西县西南两壁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江水流其中乃入金牛峡益昌路也〈李啇隠诗注〉 火烧闗在县西北大安河今废〈县志〉 蒋家营在县东五十里〈旧志〉鱼孔隘即今老虎沟在县西南十里今废〈县册〉宋淳
祐三年四川判司言䝉古破大安军忠义副总管杨世安守鱼孔隘孤垒不降有特立之操可任责边防诏以世安就知大安军〈通鉴〉 潭毒山寨在县西八十五里宋绍兴三年金撒离喝入兴元刘子羽保潭毒筑垒山上以此山峻㧞寛平且有水也〈县志〉 铁山寨在县西北五里今废〈县册〉山势极称险峻𪋤开平地宋姚仲置寨其内以拒金人〈旧县志〉
旧州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跨旧州河上〈县志〉
黄沙桥 在县东四十里跨黄沙河东有石坊明御史任维贤题安流永济〈县志〉汉水又东黄沙水左注之水侧有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水经注〉
仙留桥 在县东四十里仙留镇东铎水镇西〈县册〉顺治十年知县李煊重修〈县志〉
新桥 在县西五里〈县志〉
沮水渡 在县西三十里通宁羌州路有官船水夫〈府志〉
略阳县
九股树 在县东北六十里正徳间移白马巡司于此今革〈府志〉
罝口 在县西北三十里宝虹山下沿江迤西五里𢎞治初设巡司〈府志〉宋开禧二年金人由扳闸谷绕出闗后遂陷吴曦退屯罝口〈通鉴〉
峡口镇 在县东一百里〈县志〉
沮水镇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县册〉顺政县有石门沮水二镇〈九域志〉
横现镇 在县西十五里〈府志〉
明水镇 在县西四十里〈县志〉
石门镇 在县西九十里镇有石门渡在石门河上〈县志〉汉水又东经石门滩山峡也〈水经注〉此门盖汉所穿乆经荒塞魏永平中诏贾三徳开创旧路阁广四丈路广六尺填溪栈壑坪险架危自回万至谷口二百馀里〈魏王逺石门铭叙〉
〈附县境古闗隘〉略阳闗在县东南八十歩〈雍胜略〉明洪武初伐蜀傅友徳领前锋出秦州夺略阳闗〈明世法录〉 兴城闗在顺政县〈今略阳〉南五里〈元和志〉顺政县南有兴城闗〈唐书地理志〉 大桃戍在县东〈旧志〉宋元嘉十一年萧承之讨杨难当其党赵温等退据大桃〈通鉴 按元和志有大城戌在顺政县东南四十九里寰宇记谓之大姚戍元一统志大姚驿在略阳县东四十五里葢即大桃戍也〉 万仭砦在县北〈旧志〉干徳二年王全斌伐蜀自鳯州后干溪渡克万仭燕子二砦〈宋史王全斌传〉万仭山在长举县后有闗〈元一统志〉
通惠桥 在县东门外山溪时涨修废无常〈府志〉
木瓜桥 在县东五十里〈府志〉
五间桥 在县东九十里五石相接〈县志〉
翠秀桥 在县西三十里罝口镇中龙水沟下〈县志〉天生桥 在县西六十里有石长七丈阔二丈横大涧如天生然〈府志〉
白水渡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白水河上〈即嘉陵江〉有官船通徽县路〈府志〉
八渡 在县北十五里八渡河〈府志〉
横现渡 在县西〈县册〉横现河上〈县志〉
官渡 在县西门外嘉陵江上水夫三名〈县志〉
夹渠渡 在县东二里夹渠河上〈府志〉
沮水渡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沮水河上有官船通沔县路〈府志〉
榆林府榆林县
常乐堡 在榆林东三十里南至葭州一百四十里北至大边半里东至双山堡四十里汉榆溪地名岔河儿〈延绥镇志〉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修营堡十二座常乐系创治𢎞治二年巡抚卢祥因其地沙碛无水徙于北二十里置今堡东通柳树会官家岔之运道西通铁炉庄杀草湾之炭窑〈明世法录〉嘉靖二十五年寇犯常乐堡游击髙天吉等败之〈明纪事本末〉地在平川周三里零五十歩楼铺十五座系极冲中地万历六年重修髙三丈五尺边垣长一十八里有奇墩台三十七座有分防守备边外有白崖河为镇军草地〈延安府志〉
双山堡 在榆林东少南七十里南至葭州五十里北至大边十里东至建安堡四十里汉真乡县地明正统间筑水地寨成化时余子俊移筑今堡并柳树㑹兵守之〈延绥镇志〉嘉靖时总督曾铣言自双山起至龙州城计四百九十八里边墙宜筑〈图书编〉成化元年都御史王越击寇于双山堡败之〈名山藏〉城在山冈周三里九十歩髙一丈九尺东西南门三楼铺二十四座东北深沟南面峻坡深壑惟西稍平系极冲中地万历六年重修边垣长三十里有奇墩台四十座有分防守备边外有邵家梁为镇军草地〈延安府志〉
归徳堡 在榆林南四十里南至鱼河堡四十里东至常乐堡四十里西至响水堡四十里唐党项州〈延绥镇志〉归徳鱼河在榆林镇之南适当河套之正中〈图书编〉明成化中巡抚余子俊建在半山半川周二里六十七歩南北门二楼铺十五座系腹里中地嘉靖十九年増筑西闗万历五六年重修髙三丈有分防把总〈延安府志〉
鱼河堡 在榆林南八十里南至米脂县九十里东至榆林石佛堂界六十里西至响水堡四十里地名黑土圪塔〈延绥镇志〉明正统二年置鱼河堡于九股水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移置今所居无定明堂两河之会撤鱼儿河军守之〈明世法录〉侍郎叶盛等请以鱼河官军移守添筑新堡〈图书编〉城在半山周三里三百歩南北门二楼铺十五座系腹里上地隆庆六年增修髙三丈万历四年砖砌牌墙垛口有分防守备〈延安府志〉
镇川堡 在县南一百四十里〈县册〉北至鱼河堡五十五里〈延绥镇志〉明嘉靖二十九年巡抚张珩建城在平川周一里三分系腹里上地〈延安府志〉
保宁堡 在榆林西三十里南至归徳堡四十里北至大边一里西至波罗堡四十里古梁城地〈延绥镇志〉明成化间巡抚卢祥建𢎞治二年巡抚刘忠移筑今堡嘉靖四十三年巡抚胡志䕫增修城在平川周二里一百四十歩髙一丈九尺南门一楼铺七座系极冲下地万历六年重修九年叅将臧士贤增筑东闗邉垣长二十里墩台三十六座今设守有大川口在堡外二十五里有分防守备〈延安府志〉
旧常乐寨 在县东南四十里〈县图〉
刘官寨 在县南二十里〈县图〉
鱼儿峁 在县南一百里〈县图〉
碎金镇 在县南一百三十里〈县册〉康定初黄徳和以二千人屯碎金谷〈宋史刘平传〉
〈附县境古隘〉黑山营在榆林西北十里今废〈县册〉明巡抚余子俊筑堡寨植柳万株〈贾志〉康定元年都监王圭至黑山焚虏族帐〈宋史王圭传〉成化中都御史杨一清言黑山营可伏重兵毋移徙〈明世法录〉嘉靖七年令巡抚等官于横城以北至黑山营坍塌边墙一切修补〈名山藏〉
榆阳桥 在县南门外榆溪水上〈县册〉巡抚吕雯修〈延绥镇志〉响岔桥 在榆阳桥南五里〈延绥镇志〉
清波桥 在县西门外西河水上巡抚李尚智同知邵世禄建康熙十年重修改曰碧浔〈延绥镇志〉
懐逺县
三捷闗 在波罗堡西二十里马鞍山〈延绥镇志〉今名斩贼闗众山环列中通一道颇称险要在县东二十里〈县册〉
波罗堡 在懐逺东四十里南至绥徳州二百二十五里北至大边十三里东至响水堡四十里汉白土县地正统十年巡抚马恭置以有波罗寺因名〈延绥镇志〉嘉靖三十二年寇犯波罗堡都御史王以旗击败之〈明世法录〉城在山畔周二里二百七十歩东西门二楼铺十座系极冲中地万历元年重修六七年加髙共髙三丈五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三十五里四十七歩墩台三十五座今设守〈延安府志〉
平夷堡 在县东七十里〈县图〉
响水堡 在怀逺东南八十里南至绥徳州一百二十里北至大边七十里东至归徳堡四十里汉圁阴地〈延绥镇志〉明成化二年尚书王复移出黑河山易名平夷九年巡抚余子俊言平夷水脉顿涸其响水旧堡尚完好可居乞还旧处〈明世法录〉城在山坡周三里二百一十歩南北门二楼铺八座系极冲中地西南倚山万历六七年增修髙三丈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十九里二百七十六歩墩台二十二座有分防守备〈延安府志〉
威武堡 在懐逺西四十里南至安塞县三百里北至大邉四里西至清平堡四十里汉白土县地后为响铃塔〈延绥镇志〉成化二年尚书王复请以大兔鹘堡移出响铃塔撤大兔鹘堡军守之〈明世法录〉城在山阜周二里八十歩南北门二楼铺十四座系极冲上地万历六六増修高三丈五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三十四里三百二十一歩墩台二十六座南面平衍北有沟通滉忽都河东西山�近城平漫负沟微险有分防把总〈延安府志〉
清平堡 在懐逺西八十里南至延安卫屯七十里北至大边十五里西至龙州城三十里汉白土县地后为砖营儿〈延绥镇志〉明成化十一年边备尚书王复移白洛城于砖营儿易名清平后巡抚余子俊言清平去水太逺乞仍旧处其新堡拨兵守䕶延绥叅将房能奏白洛城北地名砖营塞门堡北地名榆柳依据险阻水草便利又与大兔鹘龙州城径接可将安定守军并入白洛总制邓璋言清平堡大涧墩至中沙墩二十四里边墙宜修〈明世法录〉嘉靖二十五年寇入梁家墩犯清平堡游击高极追之陷伏败隆庆元年寇犯小芹河复攻清平堡游击郭钧固守不下乃引去〈明纪事本末〉城在山原周三里八十歩南北门二楼铺十三座系极冲中地隆庆六年加髙万历六年增修髙三丈二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三十一里二百六十九歩墩台三十一座有分防守备堡南平衍通白洛卧牛等城东北有沟有鲊鲍湖在边外五十里其水贯墙而入岸基倾圮靖边监司文作于边外得石数丈用以障水凿穴导石若梁焉于石上施城墙基遂固〈延安府志〉
〈附县境古闗隘〉威武闗在威武堡西 懐徳闗在波罗堡南石门砦在波罗堡东十里〈延绥镇志〉今俱废〈县册〉
响水石桥 在响水堡南滉忽都河上〈延绥镇志〉
下响水桥 在滉忽都河上昔河广半里水从崖落成化中有僧从水底凿三窟河流頺叠而下若沃焦尾闾焉昔之岩际今为鳌背人履其上为石梁其上响水桥亦然今旁两窟俱崩中尚有一窟河水过而伏行石间镌迹犹存〈延绥镇志〉
定边县
长城闗 在县北五十歩长城口〈延绥镇志〉明隆庆三年总督王崇古发宁夏兵从花马池长城闗出边追击套虏于白城子败之〈明世法录〉前任副将王毓瑞补修三间〈县册〉
砖井堡 在定边东五十里南至新兴堡五十里北至大边一里东至旧安边四十里宋盐州地旧新兴堡有古井以砖砌因名〈延绥镇志〉明正统二年置自钱亮败后岳嵩退保三山余子俊置新兴堡于东海螺撤砖井军守之至嘉靖三十二年复修砖井〈明世法录〉城在平川周三里二百五十歩东西门二楼铺十二座四面平坦系极冲上地万历六年加髙三丈三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七里墩台十七座有分防守备〈延安府志〉
旧安边营 在定边东一百里南至新安边六十里北至大边一里东至柳树涧四十里宋盐州地后为深井〈延绥镇志〉明正统二年置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移置新安边后巡抚丁川以旧营为胜巡按李敬亦以退地弃城非安边䇿议与川合后子俊复徙新营嘉靖三十二年巡抚王轮以旧营切近大边东连宁塞西接砖井因复守之〈明世法录〉成化九年兵部郎中刘洪言安邉西南二三十里叅将岳嵩新设濠堑陷阱寇颇知惧正徳元年总制杨一清言自安边营至宁夏横城三百里墙薄濠浅墩堡稀疏宜帮筑挑浚添堡拨守可为墩台九百座暖谯九百间〈名山藏〉城在平川周四里三分东西门二楼铺二十座系极冲中地隆庆六年加髙万历六年增修髙三大九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三十二里二十三歩墩台五十一座有分防守备〈延安府志〉
柳树涧堡 在定边东一百四十里南至永济堡三十里北至大边一里东至宁塞堡四十里地有柳树涧因名〈延绥镇志〉明天顺初设成化九年巡抚余子俊奏守永济嘉靖三十七年巡抚董威修复自永济移守于此〈明世法录〉城在山上周三里七分南北门二楼铺十八座系极冲中地隆庆六年加髙万历六年增修髙三丈三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三十三里二百三十六歩墩台四十八座东面倚山左右阔涧直通境外有分防守备〈延安府志〉
新兴堡 在定边东南八十里南至走马城一百里北至砖井堡八十里东至新安边七十里宋夏州地旧有东西海螺二城〈延绥镇志〉明初守砖井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以砖井等四堡寇易窥觇军马难于出入宜就险为守移于迤南东海螺城置今堡削山为城〈明世法录〉正徳四年寇伏延绥塞下遣轻骑攻新兴堡总兵侯勋御之被围㑹救至解去〈名山藏〉城在山上周一里一百四十六歩东西门二楼铺八座四面沟壑绕以谿水系次冲中地隆庆六年重修万历六年加髙共三丈三尺边垣长七里墩台十一座今裁并定边营〈延安府志〉
新安边营 在定边东南一百三十里南至庆阳府四百里北至旧安边六十里东北至永济堡三十里宋夏州深河儿地中山坡〈延绥镇志〉明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以安边营平旷难守请移于迤南中山坡后巡抚丁川还守旧营十四年子俊为兵部尚书固执前议言安边水少且苦昔范仲淹守鄜延必据险与水因复徙还中山坡〈明世法录〉嘉靖二十五年寇由宁塞突入总制曾铣遣将直捣巢穴亲率师由新安边趣定边击之寇错愕遂溃〈名山藏〉城在山坡周四里三十五歩楼铺十四座背山面水险阻四塞系极冲中地隆庆六年加髙边垣长一十二里墩台十七座今裁并旧营〈延安府志〉
石涝池堡 在定边南一百里东至新兴堡四十里西至三山堡六十里南至庆阳府三百里地皆咸卤东有石涝池潴雨雪水人赖汲饮因名〈延绥镇志〉明初守砖井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修城堡十二处创石涝池堡又于石涝池三山堡把都河各添筑一墩〈明世法录〉本宋盐池地城在山上周三里一百八十四歩楼铺三座系次冲上地万历三年加髙共三丈二尺边垣长九里二百七十四歩墩台十四座今裁并定边营〈延安府志〉
饶阳水堡 在定边南一百三十里东至沙家掌五十里西至宁夏䝉城一百二十里南至红徳城九十里宋夏州地饶阳水头古萧闗〈延绥镇志〉成化十三年余子俊置属庆阳后属延绥城在髙原周二里三十歩楼铺八座系腹里地万历二年重修髙二丈七尺东面倚山西南北三面俱临天沟崖今二堡皆裁并定边〈延安府志〉
三山堡 在定边西南九十里东至石涝池六十里西北至花马池一百五十里南至饶阳水堡七十里宋盐池地三山儿〈延绥镇志〉明叅将岳嵩退保于此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修城堡十二座创置三山堡撤砖井军守之〈明世法录〉城在山畔周二里二百四十歩楼铺三座系次冲中地万历三年加髙共三丈二尺边垣长五里墩台八座〈延安府志〉
盐场堡 在定边西四十里西至花马池二十里北至大边五里南至三山堡九十里〈延绥镇志〉榆林西路计十四堡自龙州城至盐场堡计五百馀里俱系平川无险阻处处皆可掏墙而入最为要害〈图书编〉明成化十三年巡抚余子俊置城在平川周二里三分东西门二楼铺九座系极冲中地𢎞治四年巡抚刘忠增修万历三年加髙共三丈五尺有分防把总〈延安府志附边外古隘〉鸡鹿塞〈按边境图在今定边县西北河套内〉河水自窳浑县西出鸡鹿塞〈延绥镇志〉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出鸡鹿塞在今朔方窳浑县北阚骃十三州志云窳浑县有大道西北出鸡鹿塞〈后汉书和帝本纪注〉永元二年南单于复上求灭北庭于是遣左谷蠡王师子等将左右部八千骑出鸡鹿〈南匈奴传〉
靖边县
镇罗堡 在靖边东四十里东南至安塞县三百里北至大边一里东至镇靖堡四十里〈延绥镇志〉宋置本夏州地地名鱼口砦明万历二十八年增筑城在平川周三百七歩髙一丈九尺东西南门三系极冲中地边垣长三十里墩台一十座今有分防把总改名镇罗堡〈延安府志〉
镇靖堡 在靖边东八十里南至安塞县三百里北至大边二里东至龙州城四十里宋夏州地后为白滩儿〈延绥镇志〉明初守塞门成化二年边备尚书王复请移于榆林庄易名镇靖既又移于白塔涧口就快滩河迤南之险其河深二三十丈长百馀里五年巡抚王锐进守笔架城八年余子俊请复移还白滩儿即白塔涧口〈图书编〉成化八年寇入延绥镇靖堡杀千户黄琮兵部请追剿之嘉靖四十四年寇犯镇靖堡叅将鲁聪战死〈明世法录〉城在山畔周四里三分南北门二楼铺十九座系极冲中地北临快滩嘉靖四十五年为水所渰隆庆六年加髙万历六年重修髙三丈五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四十里墩台四十三座有分防守备〈延安府志〉
龙州堡 在靖边东一百二十里南至安塞县三百馀里北至大边五里东至清平堡三十五里汉为龙州宋夏州石堡砦为范仲淹哨马营〈延绥镇志〉明成化五年巡抚王锐建尚书王复请添军官于龙城髙家𦂳闗冲要驻札䇿应嘉靖中总制曾铣言自龙州城起至定边营计四百四十里边墙宜修〈明世法录〉城在平地周二里二百十六歩东西门二楼铺九座系极冲中地隆庆六年加髙万历六年重修髙三丈三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三十四里墩台二十五座四面深沟东接清平河口西接麻黄梁俱通险要路有分防把总堡境有鸦儿巷脑四面天险足资保障〈延安府志〉
把都河堡 在靖边西南七十里南至保安县一百二十里北至大边二十里西至永济堡三十里在把都河口宋夏州地〈延绥镇志〉明初守柳树涧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修城堡十二座创置把都河堡〈明世法录〉城周三里一百八十歩髙三丈五尺楼铺十一座隆庆六年加髙万历六年砖砌牌墙垛口今裁并寜塞〈延安府志〉
宁塞堡 在靖边西四十里南至保安县一百八十里北至大边三里宋夏州地旧属栲栳城〈延绥镇志〉明成化十一年巡抚余子俊修城堡十二座创置宁塞堡正徳元年总制杨一清言自宁塞至定边营一百六十三里平衍宜墙者百三十一里险崖宜铲者三十二里可就为墩台成化八年侍郎叶盛言寇入道路一则自宁塞入安定进入金汤川直抵鄜州嘉靖十五年总制杨天和奏靖边宁塞之间寇所由入尚书唐龙议自安南八墩至宁朔墩十七里创筑新墙以杜干沟深入之路自宁朔墩至昌平墩九十里増修重墙以卫旧安边孤悬之势总兵梁震奏于干沟要路大加铲削干沟之中挑挖濠堑皆要䇿也〈明世法录〉嘉靖二十五年寇十万骑自宁塞入犯延安庆阳保安诸处总制曾铣遣叅将李珍夜出塞劫其营帐寇自是渡河去三十二年都御史王以旗败贼于宁塞堡〈名山蔵〉城在山原周四里三分门四楼铺十八座系极冲中地隆庆六年增修髙三丈三尺砖砌牌墙垛口边垣长五十四里墩台五十四座西面枕山东南北俱平川逼近红柳河岁多水患有分防守备〈延安府志〉
巡检司镇 在县南九十里〈县图〉
〈附县境古闗隘〉范老闗在县西南一里宋范文正公曾屯兵于此今废〈县册〉 把都闗在宁塞堡南把都河水所经龙城闗在龙州堡东〈延绥镇志〉
〈附县境古桥〉永济桥在靖边南荍麦河上今废〈延绥镇志〉
陕西通志巻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陕西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