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震川先生集 卷第五
明 归有光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康熙刊本
卷第六

震川先生集巻之五


 题跋


  跋仲尼七十子像


仲尼之门人其贤者多矣而世称七十子而太史公


取弟子籍出古文者为列传然与家语小异荀卿称


仲尼子弓子弓最髙第弟子然莫详也汉文翁石室


图仲尼弟子别有林放蘧伯玉申枨申党史记所不


载宋思陵摹石临安有御赞及尚书左仆射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秦桧记此巻盖从临安石本传摹虽年


代久逺而典刑具存仿佛复见洙泗之间龂龂如也

韩子云惜乎吾不及其时揖让其间抚巻太息者久

  题洪武京城图志后

右京城图志一巻洪武间奉敕纂修故乡贡进士吴

中英家藏辛卯之岁有光赴试京闱中英以见示今

二十有九年矣偶阅元御史台所纂金陵志念今市

朝改易无复六朝江左之旧因从吴氏再借此本观

之信分裂偏安之迹与混一全盛之规橅迥别如此

自永乐移鼎儒臣附㑹以为 髙皇帝无再世之计

也尝伏读御制阅江楼记云自禹之后四方之形势

有过中原而不都盖天地生人气运循环而未周朕


当天地循环之初气创基于此非古之金陵亦非六


朝之建业也道里之均万邦之贡顺水而趋公私不


乏利亦久矣夫帝王所为与天地应 髙皇帝之论


盖度越千古真有所谓配皇天毖祀上下自时中乂


之意愚生自谓独能窃知之与世俗所论建都者不


同因特著于此


  跋髙丽图经后

自燕蓟沦于契丹宋与髙丽常由登州通使熙宁七


年又改道明州自此明越困耗朝廷馆饩赐予三节

官吏人舟之费无虑数万故苏文忠公常以为言欲

罢之而崇宣之际迺再使焉竞𠑽上节官为此书献

之又明年而青城之祸作矣可胜叹哉夫髙丽与辽

接壤其势不得不奉其正朔而尊事之而略于待宋

于时中国之体亦卑矣永祐不知丧败之已迫区区

犹事逺■至建炎以后事势益异乃欲从三韩结鸡

林以夺二帝之驾其为迂谬真可笑也临安去四明

仅隔一浙水常惴惴有不测之虞遂谢却其使迄于

宋亡观竞之书颇欲尊崇中国而予独以叹宋之不

竞也

  跋禹贡论后

禹贡论五十二篇得之魏恭简公而亡友吴纯甫家

藏有禹贡图皆淳熙辛丑泉州旧刻也泰之此书世

称其精博然予以为山川土地非身所履终无以得

其真太史公言张骞穷河源乌睹所谓昆仑者元世

至元十七年使驿治运河土番朵甘思西鄙星宿

海所谓河源者始得其真如泰之所辨鸟鼠同穴数

百言以为二山而吾郡都太仆常亲至其山见鸟鼠

来同穴乃知宇宙间无所不有不可以臆断也

  题兴都志后

兴都志工部尚书顾璘奉进 圣㫖以体例不合

皇考妣圣迹有国史实录备载宝藏金匮有不当赞

书者太仓潘德元为承天府同知以志抄本见示云

此志后复进呈 上以手拨去礼部遂不敢刋行按

志止宜载陵邸殿宇 献皇事不当续书既得㫖复

不能改宜见却也 献皇在国尚书孙交甚见亲礼

宫中有所思食物辄令中使于孙尚书家索之交宅

并阳春台即以台偏地与之仍为筑垣扉绕交第后

 上即位有中人言阳春台地为孙尚书家所占

上曰此 皇考予之朕何敢夺 上之笃𡥉如此交

成化辛丑进士正徳中吏部右侍郎忤刘瑾改南京

瑾诛进南京吏部尚书寻召入户部赐玉带麒麟服

免归嘉靖初召还复谢病归加太子太保进阶光禄


大夫柱国谥恭僖赠少保盖以旧恩也交有女 献

皇欲聘为世子妃交言王下交我诚厚然吾女不欲


纳王宫固谢之 献皇颇不乐后亟求引去交盖以


此自嫌其女遂不复嫁人而卒然 上终始厚待之


也潘君所闻如此

 先君云外祖太常卿夏公与孙交尚书有旧正徳

 时外祖家人至京师孙夫人自呼入问死生及家

 事为之出涕以此知前辈交情之厚偶因潘别驾

 谈及孙尚书事思先君之言并记之按二公不同时疑有误

  跋唐石台道徳经

右唐𤣥宗注老子道徳经开元二十三年用道门威

仪司马秀言令天下应修官斋等州皆于一大观立

石台刋勒邢州故有龙兴观开元二十七年刺史李

质立石摹勒如制至宋端拱初观台已废没知州军

事何缵始修复之镌记于台左方余至邢州龙兴观

已废仅存半亩之宫先有尼居之前太守徐衍祚改

为社学而石台尚存隠于屋后人少知之者千年之

物莫知爱惜计亦不能久矣

  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右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在邢州开元寺唐髙宗淳

化二年始自葱岭而来此经能灭众恶业广利群生

及翻译始末经序详之幢在西庑下其西面剥落故


书字与立石之年月皆不可知计必此经初入中国

未久寺建于开元当是开元书也


  跋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尼经幢

余既得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开元寺又于寺后院

见此幢题曰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尼经之幢前有

序而此无序前曰罽宾沙门佛陀波利奉诏译此曰

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二千户

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翻译俱在永淳间而有此不同略见序文此幢

乾化五年葬僧大徳而建按梁太祖乾化元年

月被弑再岁而末帝诛友圭自立复称乾化三年

年唐庄宗取燕势益强㑹赵王镕南寇邢州杨师厚

救之军于漳水之东次年庄宗入魏梁晋夹河之战

方始邢州未能一日安枕而阎宝等尚能及此盖自

晋宋以来至于五季佛教日盛故虽兵戈俶扰之际

其崇奉不一日废也今天下承平而民间佛事乃益

衰由此言之非必儒者能辞而辟之盖其兴废亦有

数也

  跋广平宋文贞公碑大历七年

右广平宋文贞公碑颜鲁公书在今沙河县之东北

 康陵丁丑之年太末方思道为沙河令碑已断没

出之土中镕二百斤铁贯而续之今方公所为修复

封树皆无存矣惟此碑屹立于风霜烈日之中恐亦

不能久也欧阳文忠公以谓鲁公真迹今世在者得

其零落之馀犹足以为宝今此碑剥蚀犹少况以广

平之重使欧公得之其为珍赏当倍他书矣

  䟦帝尧碑大徳元年

右尧帝碑元翰林学士江淮等处宣抚副使充国信

使郝经撰世传尧始封于唐即今唐山县亦无所据

而汉之唐县又在定之新乐盖古地名称唐者不一

而帝王世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则非邢之唐

山矣寰宇记云邢州尧山县有宣雾山一曰虚无山

城冡记云尧登此山以望洪水而访贤人则初非封

国于此寰宇志又云纳于大麓大麓在昭庆即今之

巨鹿郦道元水经注尧将禅舜纳之大麓之野烈风

雷雨不迷乃致以昭华之玉女县巨鹿取名焉巨鹿

唐山今皆在邢州之境因以是名唐而祀尧亦不可

知郝伯常独详尧所生与其封之地而此庙之建于

邢者未之及岂非阙于所不知也哉伯常文章节义

当时比之东坡先友吴纯甫家有陵川集今亦不存

矣余爱重其文故特录之云

  䟦商中宗庙碑开宝七年

右商中宗庙碑宋左拾遗梁周翰奉诏撰翰林待诏

司徒俨奉诏书在今内黄亳城镇有中宗陵焉 朝

廷岁遣大臣祀之按商自成汤至太戊皆居西亳今

河南⿲亻丨匽 -- 偃师也太戊子仲丁始迁隞而河亶甲乃居相

故相有殷城即今内黄也而子祖乙又迁于邢则殷

诸帝独河亶甲在内黄疑崩而葬此而中宗自居⿲亻丨匽 -- 偃

师后世特误以河亶甲为太戊耳梁元褒周广顺二

年进士为虞城主簿宋初宰相范鲁公王文康公以

其闻人不当佐外邑引以为秘书郎直史馆后历翰

林学士工部侍郎世称其文能变五代之习与高锡

柳开范杲齐名至嘉祐治平古文之盛实胚胎于此

  题太仆寺志后

怀东顾先生 先帝时给事内庭以言事忤㫖安置

保安葢摈弃者二十馀年性好读书未尝废巻 今


天子即位召还一岁中超迁至太仆卿诸所建白每

上辄报可而寺无掌故乃以编摹之任属之新建王

君先生亦手自搜辑几成矣有光时为吏邢州适典

厩牧而其官实为太仆属先生雅故亲知不以公礼

格也㑹入京贺万寿事毕先生与王君檄留止郊外

以其稿见示因为校定十数事而改官之命适下遂

悉以其书还寺有光方与校太仆志而寻得官太仆


若非偶然者虽然有光向在邢马官也尚不知马今

为太仆系衔而已又乌能知马事哉书凡先生与诸

僚采之功而王君之勤也既梓成先生使来告令书

姓名于其末云

  读金陀粹编

自宰相监脩国史史官之失职久矣以鄂国之勲劳

志节桧为诬史欲揜天下之耳目葢海内为之衔𡨚

者三十年始得此编而昭雪其后元史臣亦采此以

为传珂非独为岳氏之孝子慈孙矣呜呼世人稍有

毫毛轻重人情即随以异甘心附㑹无所不至贼桧

薰天之势万俟卨之徒何足罪哉何足罪哉

  读王祥传

王祥为后母所虐害祥弟览后母之子也迺拥䕶其


兄无所不至祥览俱称纯孝而览后奕世子孙才贤

兴于江左天之所以报之者逺矣


  题金石录后

余少见此书于吴纯甫家至是始从友人周思仁借


抄复借叶文庄公家藏本校之观李易安所称其一


生辛勤之力顷刻云散可以为后世藏书之戒然予

生平无他好独好书以为适吾性焉耳不能为后日


计也文庄公书无虑万巻至今且百年独无恙翻阅

之馀手迹宛然为之敬叹云嘉靖三十八年十月既

望题

  题隶释后

丙辰岁予在南宫见关陕之士问前岁地震云往往

数百里崩陷华山亦忽低小秦雍之间碑石多摧碎

圜如鹅卵殆不可晓夫去古益逺古碑存者无什一

矣况天地陵谷之异乎然则欧阳公赵徳夫洪景伯

所录恐今不可复见也因钞洪氏隶释附记于此

  䟦何博士论后

右何博士备论二十八篇今缺二篇而苻秦论颇有

脱误又编写失次未得善本校之宋世士大夫愤于


功之不竞而喜论兵如此熙宁间徐僖萧注熊本沈


起之徒用之而辄败天子寻以为悔元符政和开边

之议复起驯致国亡呜呼兵岂易言哉


  题仕履重光册


昔唐尚书左丞孔戣国子司业杨巨源皆以七十去


官韩文公于孔公深叹其贤于人其送杨少尹序比


之广受二子至想见其去时城外送者道边观者葢


爱慕之至以为不可及而欧阳公思颖之志未尝一


日少忘每有蹉跎之叹自谓日渐短心渐迫有志于


强健之时未遂于衰老之后其意亦可悲矣吾崑天


方张先生与石川先生父子皆乞身于方艾之年恩

诏有品服之褒廷臣有列剡之荐康强寿考放迹名


山岂非古今之所难得者与是巻备载二先生致政


始末而海内名卿题识尤多若前大司寇箬溪顾公

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㑹志同道合


其称许之固宜若大冡宰咸宁王公以下皆八座卿


少之列方翺翔天衢而褒美之尤不一而足嗟乎士

大夫官朝廷常贵乎有髙世逺举之志而后能不为


爵禄之所羁縻此诸公所以或出或处之不同莫非

所谓同心之言而有味者也


  题星槎胜览


余家有星槎胜览辞多鄙芜上海陆子渊学士家刻


说海中有其书而加删润然余性好聚书独以为当

时所记虽不文亦不失真存之以待班固范晔之徒


为之可也凡书类是者予皆不惮雠校巻帙垢坏必


命童子重写葢余之笃好于书如此己未中秋日


  题瀛涯胜览


余友周孺允家多藏书予尝从求星槎集以校家本


孺允并以此书见示葢二人同时入番可以相参考


亦时有古记之所不载者昔文文山自北海渡杨子


江便诵东坡兹游奇绝冠平生之句入乱礁洋青翠


万叠不可名状今海南际天万里其日月风云山水

之殊异惜无以极其恢诡之辞也己未潮生日书


  题文太史书后

次谷宝藏衡山真迹六十年几失而复得之为之甚


喜以此见衡老之重于时而次谷之好尚可爱敬也

然衡老所称顾仲瑛事疑非其类真愚游馆阁诸公

间与之倡和乃一时公卿之雅致而金粟道人其髙


风殆不可及如张翥杨维祯柯九思李孝光诸名贤

岂江南豪右之所可笼致也哉衡老葢率尔酬应之

作二事本不可以相比也

  题张幼于裒文太史巻

文太史既没幼于裒其平日所与尺牍摹之石上太

史尊宿幼于年辈逺不相及而往复勤恳如素交吴

中自来先后辈相接引类如此故文学渊源逺有承

传非他郡之所能及也嗟乎士固乐于有所为若夫

旷世独立仰以追思千载之前俯以望未来之后世

其亦可慨也夫

  题弘玄先生赞后

弘𤣥先生姓秦氏名云字起和予姨母之夫也娄县

治吴淞江北而先妣家在江南姊娣同嫁县城中往


来尤亲先妣早弃予少不复能记忆先生追道旧事

问之家君始知其详为之流涕家君与先生今年皆


七十有六姨母长一年今皆康健而先妣之没四十

七年矣因书先生传赞不胜悲感亦秦风渭阳之志


  书沈母贞节传后


笠江先生为沈母贞节传言其孝慈贞淑女则备矣

余同年友徐子羽与沈氏为姻家为予言母生平未

尝跛倚不妄言笑其事姑也以姑爱放生遇凡禽鸟


为人所得必买而纵之架食以饲飞鸟飞鸟恒满于


其前母辄彷效其姑故其庭中飞鸟常依人不去也

长子日就问学县中次子日新兼治生产兄弟更衣


而出共器而食四十馀年不闻有间言子羽之言如


此贤母之懿徳益章章矣子羽又言沈氏遇仙人吕


洞宾者葢三世余以是知仙人之在天地间常乘云


气千岁而不化也沈氏无求于仙而仙者即之其世

徳积善之所感有以哉传所有不论论其遗事云母


姓蔡氏上海沈露之妻年二十六而寡年五十有司


奏旌其门时嘉靖三十八年


  书冡庐巢燕巻后


石川张大夫在秋官时祁州公年既老矣疏于朝乞


归养得请于是日侍公于家怡怡嬉嬉不忘孺子之


慕居久之公卒大夫用遗命葬诸邑南横塘之原庐


于墓次有乳燕之祥学士先生髙其行纪述歌咏之


者累巻此赠言之所以录也按古庐居之制在中门

之外寝苫枕块既虞卒哭柱⿰木睂 -- 楣翦屏芐翦不纳葢终


始不越于殡宫而已矣故儒者之论以庐墓为礼之


过然予以为天下之礼始于人情人情之所至皆可

以为礼孝子不忍死其亲徘徊顾恋于松楸狐兔之

间而不能归此可以观其情之至而礼之所本若夫

宫䄠垩室寝床之数由之以起焉耳昔者圣人之为

丧礼而取诸大过嗟夫天下之事苟至于过皆不可

以为礼而独于爱亲之心则不可以纪极故圣人以

其过者为礼葢所以用其情也大夫蹈礼以致佳祥

之集而孚逺近之誉兹岂偶然哉予自为童子时受

知于公所以怜爱之者甚至徳音在耳俛仰今昔为

之流涕时欲摭公遗事有所论述而未果于大夫之

孝行深有所感窃不自揆序诸末简云若夫宫䄠以下十六字常

熟刻本删去今依钞本补之

  䟦唐道䖍答友人问疾书

承尊翰下问适入梦中有失酬答仆之贱恙雅与众

异他人病疟多气乱仆兹病疟神转清寒热作而藻

思溥不足复为兄谈矣就枕之后一念感慨心雄万

夫应制之撰述面君之议论原祖宗之纲纪究庙社

之安危廷诤千言具有条理乃遂荡清宿恶扶植天

常明扬幽沉剔抉淫蠹事已就绪谢政东归素愿大

慰则夜已过分以此疾不知当属何门而治之当用

何药也投以神明之剂止其思虑之淫恐非庸常可

与故仆未敢试无妄之药也承兄爱厚辄述病原观


毕便掷还小仆勿令世人知有此怪症也余友唐道


䖍以岁贡待选京师病痁因友人来问疾答之如此

道䖍既殁其家得之箧中噫士之有所负而不获施


使之至于淫溺为病如此可怨也夫而道䖍竟以是


卒其可悲也夫


  䟦小学古事

余少时初入学见里师必以小学古事为训时方五

六岁先生为讲苏子瞻对其母太夫人及许平仲难


师之语竦然知慕之自科举之习日敝以记诵时文

为速化之术士虽登朝着有不知王祥孟宗张巡许


逺为何人者吾里沈次谷先生悯俗之日薄因演小


学古事为歌诗颇杂以方俗语使闾巷妇女童稚皆


能知之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民


在家朝夕出入于里门恒受教于塾之师里中之有

道徳仕而归老者为之师次谷虽不仕亦何愧于古


之所谓可以为塾师者耶

  题王氏旧谱后

王氏之族元末有讳梦声者自分水来为昆山州儒


学正遂居州之东乡今州为县而东乡隶太仓州太

仓之王于今多在仕籍亦既显矣梦声以来其世次

可得而详也予姊丈汝康在海东解官还乃有人自

越遗王氏旧谱一巻予阅之率牵合联缀其为赝本

无疑也魏公大名莘人而岐公自成都华阴徙于舒

左丞之出润州丹阳而鲁斋先生世居乌伤皆逺不

相及而乃合成一图晋公三子魏公其仲也今魏公

独有其弟旭所谓兄子卫尉寺丞睦皆没不见旭之

子天章阁待制子野魏公长子司封之从弟而以为

其子岐公之曾大父名求而以为名鼎其季父光禄

卿罕从兄礼部侍郎琪皆知名而亦不著此在史传


碑志班班可考者舛戾如此又独取四公像剿宋史


之文以为传而托之名公其他多可笑不足辨也予


妻家王氏其谱亦出太原自魏公十四世孙𡻮官平


江始为吴人叶文庄公所为次其世为南戴王氏者


有谱一巻皆虞伯生欧阳元功张伯雨之手书甲寅


之岁为倭夷掠去然其家板本尚存差有证据吾姊


丈有志前世之谱为当别加询访可也叶文庄公最


为好古然仅得其五世而搜辑加详焉公殁后其弟


又访于松江之族复推而上之其难如此葢自唐谱


学之废而故家大族迷其先世者多矣可胜叹哉

  题立嗣辨后


锡命无子而同父弟宜亦未有子故以同祖兄宠之


子能白为子时宠有三子故以能白与锡命子之其


理顺矣迨后宜生三子而宠子皆殁议者谓能白当


还宠而宜子当后锡命锡命是以为此辨以为等之


兄弟之子而二十馀年蜾裸式糓之恩不忍更也不


忍更者情也情之所在即礼也昔诸葛亮取兄瑾子


乔为子及亮有子瞻而恪被诛无嗣亮遣乔还嗣瑾


祀锡命今尚无子与亮异而宠未尝无子而无孙独


可使能白之子嗣之庶乎无憾也已

  跋程论后

乡先逹王文恪公教子弟作论䇿以苏氏为法近时

学者止取墨巻及书坊间所刻猥杂莫辨惟事剽窃

而已余今所选小录论及墨巻可以为式者然懒于

遍阅惟取近科㑹试录及乡试墨巻不过数十篇学

者如能读苏氏之文兼取此以为近格亦不俟乎他

求矣

  䟦程䇿后

右乡试程䇿今兹编类颇亦有所删削葢国家典章

庙堂谋议及当世施行之务亦或可考于斯起自壬

午至癸卯中间缺轶者十之二三此后亦未及续编








震川先生集巻之五     武林后学严沆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