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翼巻二 类经 图翼卷三 图翼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类经图翼卷三
  经络       明 张介賔 撰





  十二经歌
  太阳小肠足膀胱阳明大肠足胃当少阳三焦足胆配太阴手肺足脾乡少阴心经足为肾厥阴包络足肝方此歌上者为手












  十二经纳甲歌此歌诸府配阳诸藏配阴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阳府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旧云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虽三焦为决渎犹可言壬而包络附心主安得云癸且二藏表里皆相火也今改正之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同厥阴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须分明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周身骨部名目
  巅顶巅也       脑头中髓也
  𩕄音信脑葢骨也婴儿脑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谓之顖门
  额颅顖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  颜额上曰颜说文曰眉目之间也
  音遏鼻梁亦名下极即山根也   䪼音拙目下为䪼
  颞颥颞柔涉切颥音如耳前动处葢即俗所云两太阳也一曰鬓骨
  音坎又海敢切释义曰饥而面黄与经义未合详见经络类十三
  音求颧颊间骨      颊耳下曲处为颊
  音移颔中为頥      颔何敢切腮下也虎头燕颔义即此
  目系目内深处脉也     目内眦目内角也
  目锐眦目外角也     人中唇之上鼻之下也
  齿牙前小者曰齿后大者曰牙   舌本舌根也
  所以通饮食居喉之后    喉所以通呼吸居咽之前
  音益喉也       㑹厌在喉间为音声启闭之戸
  肺系喉咙也      颃颡颃音杭又上去二声颡思党切咽颡也颈项头茎之侧曰颈头茎之后为顶又脑后曰项
  天柱骨肩骨上际颈骨之根也  肩解膂上两角为肩解
  肩胛胛音甲肩解下成片骨也亦名肩髆 巨骨膺上横骨
  音英胸前为膺一曰胸两旁髙处为膺 胸中两乳之间也
  膈膜也义详经络三膈上为宗气之所聚是为膻中
  胁之上际       腹脐之上下皆曰腹脐下为少腹
  季胁胁下小肋      胠区去二音腋之下胁之上也
  鸠尾蔽心骨也      𩩲𩨗音结于即鸠尾别名
  眇中眇音秒季胁下两旁空软处也  脊骨脊音即椎骨也
  音申膂内曰胂夹脊肉也    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也又曰夹脊两旁肉也髃骨髃音鱼端也肩端之骨   腰骨尻上横骨也
  腰髁髁苦瓦切中原雅音作去声即腰骻骨自十六椎而下侠脊附着之处也
  毛际曲骨两旁为毛际其动脉即足阳明之气冲也
  音髙阴丸也      篡初贯切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下极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即㑹阴穴  臀音屯机后为臀尻旁大肉也
  挟腰𣎑骨两旁为机     髋音寛尻臀也一曰两股间也
  开髙切尾骶骨也亦名穷骨   肛音工又好纲切俗作纲大肠门也
  儒软二音又奴刀切肩髆下内侧对腋处髙起耎白肉也
  手臂中节也一曰自曲池以上为肘  臂肘之上下皆名曰臂一曰自曲池以下为臂
  臂掌之交也      兑骨手外踝也
  寸口关前后二手动脉皆曰寸口  关手掌后动脉髙骨处曰关
  鱼际在手腕之前其肥肉隆起处形如鱼者綂谓之鱼寸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
  大指次指谓大指之次指即食指也足亦同
  小指次指谓小指之次指即无名指也足同
  比婢二音股也一曰股骨    髀关伏兔上交纹处曰髀关
  髀厌捷骨之下为髀厌即髀枢中也  髀枢捷骨之下髀之上曰髀枢当环跳穴
  大腿也       伏兔髀前膝上起肉处曰伏兔
  频牝二音膝盖骨也     腘音国膝后曲处曰腘
  辅骨膝下内外侧大骨也    成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
  音篆一名腓肠下腿肚也    腓肠腓音肥足肚也
  胻骨胻音杭又形敬切足胫骨也  骭音干足胫骨也
  形景形敬二切足茎骨也    绝骨外踝上尖骨曰绝骨
  劬允切筋肉结聚之处也直音云肠中脂王氏曰肘膝后肉如块者
  踝骨踝胡寡切足跗后两旁圆骨内曰内踝外曰外踝俗名孤拐骨手腕两旁圆骨亦名踝骨
  附敷二音足面也     内筋内踝上大筋在太阴后上踝二寸所足岐骨大指本节后曰岐骨   跟骨跟音根足根也
  核骨核亥陌切又胡骨亥不二切一作核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也
  足根也       踹音煅足跟也本经与腨通用
  闾卢二音皮也一曰腹前曰胪   三毛足大指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聚毛骨度下文皆骨度篇古数然骨之大者则太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耳
  头部
  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
  发所覆者颅至项一尺二寸颅额颅覆者言前发际至后项髪际也发以下至頥长一尺颔中为頥颔腮也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耳上侧旁曰角肩胛上际颈根曰柱骨
  两颧相去七寸
  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完骨耳后髪际髙骨也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三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
  头部折法以前髪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比为一寸头部横直寸法并依此○督脉神庭至太阳曲差曲差至少阳本神本神至阳明头维各开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开四寸半
  胸腹部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穴处
  缺盆以下至𩩲骬之中长九寸
  𩩲骬中下至天枢长八寸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而言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骨 按此古数以今用上下穴法参较多有未合宜从后胸腹折法为当
  胸围四尺五寸
  腰围四尺二寸
  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
  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
  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主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自𩩲骬上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胸腹横直寸法并依此
  背部
  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以是骨之巨也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尾骶骨男子者尖女人者平
  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骶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依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夹脊一寸半三行夹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
  侧部
  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柱骨颈项根骨也
  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
  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捷骨之下大股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四肢部
  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之中节曰肘脘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臂掌之交曰腕○本节至其末长
  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
  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辅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踝骨足掌后两旁髙骨也俗名孤拐骨内曰内踝外曰外踝○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二寸腘腿湾也跗足面也膝在前腘在后跗属者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
  手足折量并用后中指同身寸法
  同身寸说
  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而指长人肥而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如标幽赋曰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盖谓并邻经而正一经联邻穴而正一穴譬之切字之法上用一音下用一韵而夹其声于中则其经穴之情自无所遁矣故头必因于头腹必因于腹背必因于背手足必因于手足总其长短大小而折中之庶得谓之同身寸法法附前各条之下而后之所谓中指同身寸法者虽不可混用而亦有当用之处并列于后
  中指同身寸法
  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圆曲交接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两头尽处比为一寸凡手足尺寸及背部横寸无折法之处乃用此法其他不必混用
  古今尺寸不同说
  骨度篇曰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髙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葢古之尺小大约古之一尺得今之八寸其言七尺五寸者得今之六尺其言二尺六寸者得今之二尺零八分也其馀放此然骨大者必有太过骨小者必有不及乃用折法者但随人之大小而为盈缩庶尽其善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经络周流解
  人身正脉十有二经每于平旦寅时营气始于中焦上注手太阴肺经自胸中而出于中府至于少商以次行于手阳明大肠等十二经终于足厥阴肝经而复始于太阴之肺也凡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周流不息如环无端前三图者诵后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则其首尾一贯按图可悉矣
  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此藏府相传之序及上下所行之次也
  经络次序出十四经发挥
  十二经络始于手太阴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端而交于手阳明手阳明之支者从缺盆上挟口鼻而交于足阳明足阳明之支者从跗上出大指端而交于足太阴足太阴之支者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而交于手少阴手少阴无支者直自本经少冲穴而交于手太阳手太阳之支者别颊上至目内眦而交于足太阳足太阳之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合腘中下至小指外侧端而交于足少阴足少阴之支者从肺出注胸中而交于手厥阴手厥阴之支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扵手少阳手少阳之支者从耳后出至目锐眦而交于足少阳足少阳之支者从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于足厥阴足厥阴之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入喉咙之后上额循巓行督脉络阴器过毛中行任脉入缺盆下注肺中而复交于手太阴也
  十二经脉起止歌
  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脾自足之隠白趋大包于腋下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心包起乳后之天池络中冲于手中指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闗冲而丝竹空胆从瞳子髎六连窍阴于足之四指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周身经络部位歌
  脉络周身十四经六经表里督和任阴阳手足经皆六督总诸阳任总阴诸阳行外阴行里四肢腹背皆如此督由脊骨过龂交脐腹中行任脉是足太阳经小指藏从跟入腘㑹尻旁上行夹脊行分四前系睛明脉最长少阳四指端前起外踝阳闗环跳里从胁贯肩行曲鬓耳前耳后连眦尾大指次指足阳明三里天枢贯乳行腹第三行通上齿环唇侠鼻目颧迎足有三阴行内廉厥中少后太交前肾出足心从内踝侠任胸腹上廉泉太厥两阴皆足拇内侧外侧非相联太阴内侧冲门去腹四行兮挨次编厥阴毛际循阴器斜络期门乳肋间手外三阳谁在上阳明食指肩髃向颊中钻入下牙床相逢鼻外迎香傍三焦名指阳明后贴耳周回眉竹凑太阳小指下行低肩后盘旋耳颧遘还有三阴行臂内太阴大指肩前配厥从中指腋连胸极泉小内心经位手足三阳俱上头三阴穴止乳胸游唯有厥阴由颡后上巅㑹督下任流经脉从来皆直行络从本部络他经经凡十四络十六请君切记须分明
  十六络者自十五络之外复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也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此歌出子午流注等书及张世贤等注释其以十二时分配十二经似乎近理然而经之长短穴之多寡大相悬绝又安能按时分配且失五十周于身之义今亦录之以俟辨正
  诸部经穴次序
  头部中行前后凡十穴
  神庭  上星  𩕄㑹  前顶
  百㑹  后顶  强间  脑戸
  风府  喑门上俱督脉穴
  头部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四穴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俱足太阳穴
  头部第三行左右凡十二穴
  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俱足少阳穴
  侧头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颔厌  悬颅  悬釐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窍阴
  完骨上俱足少阳穴   角孙  颅息
  瘈脉  翳风上俱手少阳穴
  正面部中行五穴
  素髎  水沟  兑端  龂交俱督脉穴
  承浆任脉穴
  面部第二行左右凡十穴
  攅竹  睛明俱足太阳穴   迎香
  禾髎俱手阳明穴   巨髎足阳明穴
  面部第三行左右凡十穴
  阳白足少阳穴承泣  四白  地仓
  大迎俱足阳明穴
  面部第四行左右凡八穴
  本神  瞳子髎俱足少阳穴  丝竹空手少阳穴颧髎手太阳穴
  侧面部左右凡十六穴
  头维足阳明客主人 聴㑹俱足少阳和髎
  耳门俱手少阳聴宫手太阳下闗  颊车俱足阳明穴
  颈项部左右凡十八穴中行任脉○二行足阳明○三行手阳明○四行手太阳○五
  行足少阳无穴○六行手少阳○七行足太阳在项无穴○八行督脉

  廉泉任脉穴人迎婴筋之前水突  气舍俱足阳明穴扶突婴筋之前天鼎俱手阳明天窗扶突后天容俱手太阳
  天牖天容后手少阳穴
  肩膊部左右凡二十八穴
  缺盆足阳明巨骨  肩髃俱手阳明肩中俞
  肩外俞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俱手太阳穴   肩井足少阳穴
  天髎  肩髎  臑㑹俱手少阳穴
  侧腋左右凡八穴
  渊腋  辄筋俱足少阳天池手厥阴大包足太阴
  侧胁左右凡十二穴
  章门足厥阴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髎俱足少阳
  胸部中行凡七穴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俱任脉
  胸部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二穴去中行任脉二寸
  俞府  彧中  神藏  灵墟
  神封  歩廊俱足少阴
  胸部第三行左右凡十二穴自气戸夹俞府旁二寸去中行四寸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俱足阳明
  胸部第四行左右凡十二穴自云门夹气户旁二寸去中行六寸
  云门  中府俱手太阳周荣  胸乡
  天谿  食窦俱足太阴
  腹部中行凡十五穴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㑹阴俱任脉
  腹部两旁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自幽门夹巨阙两旁各半寸循冲脉
  下行至横骨

  幽门  通谷  阴都  石关
  商曲  肓俞  中注  四满
  气穴  大赫  横骨俱足少阴
  腹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六穴自不容夹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二寸
  不容  承满  梁门  闗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俱足阳明
  急脉足厥阴穴夹气冲旁各半寸去中行二寸半
  腹部第四行左右凡十四穴自期门上直两乳夹不容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三
  寸半

  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腹哀  大横
  腹结  府舍  冲门俱足太阴
  背部中行凡十三穴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筋缩  脊中
  悬枢  命门  阳闗  腰俞
  长强俱督脉
  背部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四十四穴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大肠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俱夹脊去中行二寸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上俱夹脊骨两旁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椎空中
  㑹阳夹尻骨两旁上俱足太阳穴
  背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去脊中行三寸五分
  附分  夭戸  膏肓俞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堂
  胞肓  秩边俱足太阳
  手太阴肺经行臂内左右凡十八穴起手大指端行三阴之上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列缺  孔最  尺泽  侠白
  天府
  手厥阴心包络经行臂内左右凡十六穴起手中指端行三阴之中
  中冲  劳宫  大陵  内关
  间使  郄门  曲泽  天泉
  手少阴心经行臂内左右凡十八穴起手小指内侧端行三阴之下
  少冲  少府  神门  阴郄
  通里  灵道  少海  青灵
  极泉
  手阳明大肠经行臂外左右凡二十八穴起手食指端行三阳之上
  商阳  二间  三门  合谷
  阳谿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三里  曲池  肘髎
  五里  臂臑
  手少阳三焦经行臂外左右凡二十四穴起手名指端行三阳之中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手太阳小肠经行臂外左右凡十六穴起手小指外侧端行三阳之下
  少泽  前谷  后谿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足厥阴肝经行足股内左右凡二十二穴起足大指端行三阴之前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五里  阴廉
  足太阴脾经行足股内左右凡二十二穴起足大指内侧端行三阴
  之中

  隠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足少阴肾经行足股内左右凡二十穴起足心行三阴之后
  涌泉  然谷  太谿  大锺
  照海  水泉  复溜  交信
  筑賔  阴谷
  足阳明胃经行足股外左右凡三十穴起足三指端行三阳之前
  厉兑  内庭  䧟谷  冲阳
  解谿  丰隆  下巨虚 条口
  上巨虚 三里  犊鼻  梁丘
  阴市  伏兔  髀关
  足少阳胆经行足股外左右凡二十八穴起足四指端行三阳之中
  窍阴  侠谿  地五㑹 临泣
  丘墟  悬锺  阳辅  光明
  外丘  阳交  阳陵泉 阳关
  中渎  环跳
  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左右凡三十六穴起足小指外侧端行
  三阳之后

  至阴  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㒒参  昆仑
  附阳  飞阳  承山  承筋
  合阳  委中  委阳  浮郄
  𣪞门  承扶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其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诸藏之气为藏之长为心之盖○是经常多气少血其合皮也其荣毛也开窍于鼻○难经曰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华元化曰肺者生气之原乃五藏之华盖○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覆诸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槖龠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回肠当脐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传脊以受回肠乃出滓秽之路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是经多气血○难经曰大肠重二斤十二两肛门重十二两○按回肠者以其回叠也广肠者即回肠之更大者直肠者又广肠之末节也下连肛门是为谷道后阴一名魄门总皆大肠也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是经多气多血○难经曰胃重二斤一两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闻声则动动则磨胃而主运化其合肉也其荣唇也开窍于口是经常多气少血○难经曰脾重二斤三两广扁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藏主藏意与智○滑氏曰掩乎太仓○华元化曰脾主消磨五谷养于四傍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是经常少血多气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耳又曰舌○难经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多寡不同以导引天真之气下无透窍上通乎舌共有四系以通四藏心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心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回相著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所谓膻中也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后附于脊前附于脐上左回叠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小肠上口在脐上二寸近脊水谷由此而入复下一寸外附于脐为水分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是经多血少气○难经曰小肠重二斤十四两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当十九椎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有下口无上口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为小肠下口乃膀胱上际水液由此别回肠随气泌渗而入其出其入皆由气化入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窍而为癃肿后世诸书有言其有上口无下口有言上下俱有口者皆非○是经多血少气○难经曰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是经常少血多气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难经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主藏精与志○华元化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二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带经过处上行脊髓至脑中连于髓海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心包一藏难经言其无形滑伯仁曰心包一名手心主以藏象校之在心下横膜之上䜿膜之下其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脂漫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此说为是凡言无形者非○又按灵兰秘典论有十二官独少心包一官而多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一节今考心包藏居膈上经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实臣使也此一官者其即此经之谓欤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经少血多气 中藏经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藏六府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难经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长三寸盛精汁三合○是经多血少气○华元化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写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居膈下上著脊之九椎下是经常多血少气其合筋也其荣爪也主藏魂开窍于目其系上络心肺下亦无窍○难经曰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刺禁论曰肝生子左○滑氏曰肝之为藏其治在左其藏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著脊之第九椎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卷三>
  任督解
  任督二脉为人身阴阳之纲领任行于腹总诸阴之㑹故为阴脉之海督行于背统诸阳之纲故为阳脉之海二脉皆起于㑹阴启𤣥子曰甲乙经图经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脉自少腹上者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则是以背腹阴阳别为名目耳然冲脉亦起于胞中并足少阴而上行是任脉督脉冲脉乃一源而三岐者故人身之有腹背犹天地之有子午任督之有前后犹二陆之分阴阳也















  心系七节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以肾系十四椎下由下而上亦七节也
  旧图有精道循脊背过肛门者甚属非理而且无子宫命门之象皆大失也今改正之




  唇口喉舌肠胃尺寸数
  唇至齿长九分○齿至㑹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难经曰重十二两○喉咙难经曰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计九节○肠胃自胃至肠总长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自唇所入至肛所出共长六丈四寸四分小大回肠共三十二曲上义俱出肠胃篇详藏象类二十六
  内景赋
  尝计夫人生根本兮由乎元气表里阴阳兮升降沈浮出入运行兮周而复始神机气立兮生化无休经络兮行乎肌表藏府兮通于咽喉喉在前其形坚健咽在后其质和柔喉通呼吸之气气行五藏咽为饮食之道六府源头气食兮何能不乱主宰者㑹厌分流从此兮下咽入膈藏府兮阴阳不侔五藏者肺为华盖而上连喉管肺之下心包所护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宗气所从膈膜周蔽清虚上宫脾居膈下中州胃同膜联胃左运化乃功肝叶障于脾后胆府附于叶东两肾又居脊下腰间有脉相通主闭蛰封藏之本为二阴天一之宗此属喉之前窍精神须赖气充又如六府阳明胃先熟腐水谷胃脘通咽上口称为贲门谷气从而散宣输脾经而达肺诚藏府之大源历幽门之下口联小肠而盘旋再小肠之下际有阑门者在焉此泌别之关隘分清浊于后前大肠接其右导渣秽于大便膀胱无上窍由渗泄而通泉羡二阴之和畅皆气化之自然再详夫藏府略备三焦未言号孤独之府擅总司之权体三才而定位法六合而象天上焦如雾兮霭氤氲之天气中焦如沤兮化营血之新鲜下焦如渎兮主宣通乎壅滞此所以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如川又总诸藏之所居隔髙低之非类求脉气之往来果何如而相济以心主之为君朝诸经之维系是故怒动于心肝从而炽欲念方萌肾经精沸构难释之苦思枯脾中之生意肺脉涩而气沈为悲忧于心内惟脉络有以相通故气得从心而至虽诸藏之归心实上系之联肺肺气何生根从脾胃赖水谷于敖仓化精微而为气气旺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此是化源根坎里藏真命虽内景之縁由尚根苗之当究既云两肾之前又曰膀胱之后出大肠之上左居小肠之下右其中果何所藏蓄坎离之交姤为生气之海为元阳之窦辟精血于子宫司人生之夭寿称命门者是也号天根者非谬使能知地下有雷声方悟得春光弥宇宙















  经脉篇止十五络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是共十六络也然足太阴络曰公孙而复有脾之大络曰大包足阳明络曰丰阴而复有胃之大络曰虚里故诸经之络皆一而惟脾胃之络皆二












  宗营卫三气解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者是谓宗气宗之为言大也
  营气者阴气也水谷之精气也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营气出于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上注于肺受气取汁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其行始于太阴肺经渐降而下而终于厥阴肝经随宗气而行于十二经隧之中故曰清者为营营行脉
  卫气者阳气也水谷之悍气也其浮气之慓疾滑利而不循于经者为卫气卫气出于下焦渐升而上每日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之睛明穴上行于头昼自足太阳始行于六阳经以下阴分夜自足少阴始行于六阴经复注于肾昼夜各二十五周不随宗气而自行于各经皮肤分肉之间故曰浊者为卫卫行脉外








  类经图翼卷三
<子部,医家类,类经__类经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