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10 中华文库
山泽
《孝经》曰:“圣不独立,王不独治。神不过天地,同灵造虚,由立五岳,设三台。”传曰:“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馀或伯或子男,大小为差。”《尚书》:“咸秩无文。”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易》称:“山泽通气。”《礼》:“名山大泽不以封诸侯。”故积其类曰山泽也
五岳
东方泰山。《诗》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者,始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其惟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孔子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岱宗庙在博县西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十月曰合冻,腊月曰涸冻,正月曰解冻,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秽疾,代行事法,七十万五千,三牲燔柴上,福脯三十朐,县次传送京师。四岳皆同王礼。南方衡山,一名霍山。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庙在庐江灊县。西方华山。华者,变也,万物滋熟,变华于西方也。庙在弘农华阴县。北方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庙在中山上曲阳县。中央曰嵩高。嵩者,高也。诗云:“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庙在颍川阳城县。
谨按《尚书》:“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岱宗,泰山也。“望秩于山川,遂见东后。”东后,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二月北巡狩,至于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巡者,循也;狩者,守也。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有不得所者,故自亲行之也。所以五载一出者,盖五岁再闰,天道大备。岳者,捔功考德,黜涉幽明也。
四渎
河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源注海。《易》:“河出图,圣人则之。”《禹贡》:“九河既道。”《诗》曰:“河水洋洋。”庙在河南荥阳县,河堤谒者掌四渎,礼祠与五狱同。江出蜀郡,湔氏徼外崏山,入海。《诗》云:“江、汉陶陶。”《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庙在广陵江都县。淮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禹贡》:“海岱及淮,淮、沂其乂。”诗云:“淮水汤汤。”庙在平氏县。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禹贡》:“浮于汶,达于济。”庙在东郡临邑县。
谨按《尚书大传》、《礼三正记》,江、河、淮、济为四渎。渎者,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民陵居,殖五谷也。江者,贡也,所出珍物可贡献也。河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淮者,均,均其务也。济者,齐,齐其度量也。
林
谨按《诗》云:“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传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礼记》:“将至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林,树木之所聚生也。今配林在泰山西南五六里,予前临郡,因侍祀之行,故往观之。树木盖不足言,犹七八百载间有衰索乎!
麓
谨按《尚书》:尧禅舜,“纳于大麓。”麓,林属于山者也。《春秋》:“沙麓崩。”传曰:“麓者,山足也”《诗》云:“瞻彼早麓。”《易》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京
谨按《尔雅》:“丘之绝高大者为京。”谓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性自然也。《春秋左氏传》:“莫之与京。”《国语》:“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京。”今京兆、京师,其义取于此。
陵
谨按《诗》云:“如山如陵。”《易》曰:“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又:“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春秋左氏传》曰:“殽有二陵,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殽在弘农渑池县。其语曰:“东殽、西殽,渑池所高。”《国语》:“周单子会晋厉公于加陵。”《尔雅》曰:“陵莫大于加陵。”言其独高厉也。陵有天性自然者,今王公坟垄各称陵也。
丘
谨按《尚书》:“民乃降丘度土。”尧遭洪水,万民皆山栖巢居,以避其害。禹决江疏河,民乃下丘营度爽垲之堤,而邑落之。故“丘”之字,二人立一上。一者,地也。四方高,中央下,像形也。《诗》云:“至于顿丘,宛丘之下。”《论语》:“他人之贤,丘陵也。”《尔雅》曰:“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二在河北。”
墟
谨按《尚书》:“舜生姚墟。”传曰:“郭氏之墟。”墟者,虚也。郭氏,古之诸侯,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故善人怨焉,恶人存焉,是以败为丘墟也。今故庐居处高下者亦名为墟。姚墟在济阴城阳县,帝颛顼之墟。阏伯之墟是也。
阜
谨按《诗》云:“如山如阜。”《春秋左氏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阜者,茂也,言平地隆踊不属于山陵也。今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雒北芒阪即为阜也。
部
谨按《春秋左氏传》:“部𪣻无松柏。”言其卑小。部者,阜之类也。今齐、鲁之间田中少高卬名之为部矣。
薮
谨按《尔雅》:“薮者,泽也。薮之为言厚也,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君与百姓也。鲁有泰野,晋有泰陆,秦有阳纡,宋有盂诸,楚有云梦,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濩。”今汉有九州之薮,杨州曰具区,在吴县之西;荆州曰云梦,在华容县南,今有云梦长掌之;豫州曰圃田,在中牟县西;青州曰孟诸,不知在何处;兖州曰大野,在矩鹿县北;雍州曰弦蒲,在汧县北蒲谷亭;幽州曰奚养,在虒县东;冀州曰泰陆,在钜鹿县西北;并州曰昭馀祈,在邬县北;其一薮推求未得其处。《尚书》:纣为逋逃渊薮。《春秋左氏传》曰:“山薮藏疾。”又曰:薮之薪蒸。虞侯守之”是也。
谨按《尚书》:“雷夏既泽”。《诗》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传曰:“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春秋左氏传》曰:“泽之莞蒲,舟鲛守之。”《韩诗内传》:“笋舜渔雷泽。”雷泽在济阴城阳县。
谨按《传》曰:“沆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无涯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类也,今俗语亦曰沆泽。
沛
谨按《尚书》,《春秋公羊传》:“齐景公循海而东,师大陷沛泽之中。”《左氏传》:“齐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传曰:“送逸禽之超大沛。”沛者,草木之蔽茂,禽兽之所蔽匿也。
谨按《春秋国语》:“伍子胥谏吴王:‘与我争五湖之利,非越乎?’”及越灭吴,范蠡乘扁舟于五湖。湖者,都也,言流渎四面所隈都也,川泽所仰以溉灌也。今庐江临湖、丹阳芜湖县是也。
陂
谨按《传》曰:“陂者,繁也,言因下钟水以繁利万物也。”今陂皆以溉灌,今汝南富陂县是也。
渠
谨按传曰:“渠者,水所居也。”秦时韩人郑国穿渠,孝武帝时,赵中大夫白公复穿渠。故其语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稷黍。衣食京师,数百万口。”又郑当时穿渠以利漕道,若此非一,官民俱赖其饶焉。
沟
谨按《周礼》:“沟者,沟也,广四尺,深四尺。”漠书高祖与项羽要割鸿沟以东为楚是也。鸿沟在荥阳县。
洫
谨按《周礼》:“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故谓之洫。”《论语》曰:“禹尽力乎沟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