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凤谷桂察访遗集
卷五
作者:桂德海
1859年
卷六

经说

汉文帝时。伏生口传二十八篇。景帝时。鲁恭王坏壁得书。武帝时。孔安国上二十四篇。其时得伪泰誓一篇。其后得张霸书二十四篇。东晋时。梅赜上二十五篇。隋开皇三年。得舜典一篇。唐天宝三载。诏卫衡改古文从今文。以上皆隶字。

以古字书之。则谓之古文。以今字书之。则谓之今文。文者字也。

伏胜口传二十八篇。此有脱误。伪泰誓一篇。此全是赝作。张霸二十四篇。此全是赝作。梅赜二十五篇。此亦是赝作。

一讹。雅者爱此。二赝。俗者爱此。宁讹无赝。

讹者去孔子未远。故犹有史阙文之风。

兵燹后简册。自多缺脱错乱。伏生则存其缺脱。任其错乱。而不敢以己意参之矣。

一说。伏生不敢改易而以本文传之。鼂错不敢改易而以本文受之。但于女子口传时。必有帘箔之隔。女在内错在外。以颍川之耳。闻齐人之音。其间似有登得羌庆之一二字差忒。而不甚多矣。

使女口传时所难晓者。只是文义而已。若其本文。则伏生岂曾添减一句。鼂错亦安得凑合一字。若使添减凑合。则伏生鼂错非昧丁伧父。岂为此不成文理之语哉。

鼂错以刻削自用之人。而犹知阙文之为高。如安国辈不及错远矣。

口授之说。出于梅赜所上序文儒林传。壁藏出于司马迁。司马迁去伏生不远。则迁说为信。其中残缺者。不过在壁时损坏耳。

赝者专以己意诬圣人之经籍。此可以见世变矣。

比后世则又不胜其雅矣。

虽然秦汉以下。亦尽有奇才。

此乃涂改之文。若无本文。则亦不能做出如此文字。

观朱子之言。则安国传及序。与孔莱子。如出一手。然则梅赜乃孔姓人弟子。而上其师之书欤。孔莱子亦是伪书。

削其獒牙。补其缺脱。而务使文理明白妥帖。洽似文人涂改他人之作。则便成自家文法矣。

孔壁真古文书。不传而埋灭。故赝手拟古之作。纷纷继出。以唐人拟古法看之无妨。

魏晋间人。好作拟古诗。此必拟古之文。

书百篇中。得二十八篇。未能为三分之一耳。又其中讹缺者。什二三。诗亦残缺。而杂以淫乱不经之辞。礼尽亡。唯易为圣人之全经。可不尽心于此。

惟于转折处。著点以明之。不必密拶拶著吐。惟其踈阔语句。乃见古人言语之高远。非时俗之所可窥觎。

王道明盛。政出一人。太平非诸侯之力。不得有正风。王道既衰。政出诸侯。善恶在于己身。不由天子之命。恶则民㤪。善则民喜。故各从其国。有美刺之变风。

雅者。训为正也。由天子以政教齐正天下。故民述天子之政。还以齐正为名。

正经述大政为大雅。述小政为小雅。有小雅大雅之声。王政既衰。变雅兼作。取大雅之音。歌其政事之变者。谓之变大雅。取小雅之音。歌其政事之变者。谓之变小雅。故变雅之美刺。皆由音体有大小。不复由政事之大小也。

鲁颂主咏僖公功德。才如变风美者。颂者美诗之名。王者不陈鲁诗。鲁人不得作风。以其得用天子之礼。故改天子美诗之名。改称为颂。非周颂之流也。置之商颂前者。以鲁是周宗亲同姓。故孔子使之居前代也。

武王编陈诸国之诗。今惟二南在矣。明是弃其馀矣。

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为。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

有商颂而无夏颂。盖周室之初。记录不得。今无商风雅。有其颂。是周世弃而不录。

周南召南之风。王化之基本。鹿鸣文王之雅。初兴之政教。今有颂之成功。由彼风雅。而就据成功之颂。本而原之。其颂乃由此风雅而来。故皆录之。谓之诗之正。经以道衰。乃作者名之为变。此诗谓之为正。此等正诗。武王采得之后。乃成王即政之初。于是国史自定其篇。属之太师。以为常乐。非孔子有去取也。其变风变雅。皆孔子所定。

懿王始受谗。烹齐哀侯。夷王下堂而见诸侯。变风变雅始作。大率变风之作。多在夷厉之后。懿王时齐风是也。夷王时邶风是也。

按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去其九。史迁言古诗三千篇。未可信也。

豳者周公之事。欲尊周公。使专一国。故次于众国之后小雅之前。欲兼其上下之义。

乐得淑女。不淫其色。家人之细事耳。而编于诗首。用此为文王风化之始。所以风化天下之民。而使之皆正夫妇焉。

六诗

大雅。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小雅。天流皓月色。池散芰荷香。

正风。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

变风。当道冷云和不得。满郊芳草即成空。

变大雅。蝉离楚树鸣犹少。叶到嵩山落更多。

变小雅。寒禽粘古树。积雪占苍苔。

六义

。高齐日月方为道。动合乾坤始足心。

。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湿烟浓不举头。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水谙彭泽阔。山忆武陵深。

。卷帘当白昼。移榻对青山。远道擎空钵。深山踏落花。

。君恩到铜柱。蛮款入交州。

十体

高古。千般贵在无过达。一片心闲不奈高。

清奇。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

远近。已知前古事。更结后人看。

双分。船中江上景。晩泊早行时。

背非。山河终决胜。楚汉且横行。

虚无。山寺锺楼月。江城鼓角风。

是非。须知项籍剑。不及鲁阳戈。

清洁。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斋。

覆妆。叠𪩘供秋望。屯云到夕阳。

阖门。卷帘黄叶落。销子䂓啼。

鹿鸣平远什解

一章

上一句。兴君臣无分义。并尽和悦之状。

此章初见之时。不言德音不言心。只是初头鼓瑟承筐。和乐之际。其气象雍容。有若教我者在。故求之以周行。是乃一时神理都写出来。

二章

此章见之久而始言其仪。其仪重厚。自然使我警省而喜其燕且敖也。

三章

此章见之愈久。乐其心也。前有瑟笙今有琴。惟恐其不乐也。燕席之间。两心融洽。故乐中又乐也。

自貌仪说得至心妙。

四牡细而婉。一二五章沈。三四章浮。

一章

𬴂𬴂倭迟。言其道路之苦。

岂不。未决之辞。靡盬。决之之辞。言虽知王事之重。而不忍舍私恩也。

二章

此章虽尝怀归。而下不遑句。全属王事。犹若暂忘私恩也。

三四章

此章斗然见路傍苞栩之上。翩鵻傍母飞止之状。因起不如鸟之叹。私义并驰。通身摇飏。

五章

此章翩鵻虽过。而尚在心目。啴啴之马。骎骎然去矣。中心促促刺刺。直欲告之于君也。真是魂神颠倒之笔。

皇华委婉

首章具征夫驰驱诹询之状。

下四章。皆写𬳽𬳽每怀字出去。通篇只是一句。

常棣

古注自明。

周公伤于管蔡之事。故文心甚苦。真奇文妙文。

伐木和暖

一章

丁丁。此地伐木。与越山相应之声。嘤嘤。空山春日。鸟声嘤嘤然和也。可以起诗人之心也。

上文既言伐木鸟鸣。下文独言相彼鸟者。但伐木闻其声而已。鸟鸣不但声和也。俄而升乔木。则见其和声。求会众鸟。故言之。

下二句。警之之辞。

二章

许许。举木之人。前后相应之声。木声鸟声犹然。况人声乎。

酾酒句。兼统诸舅句。

于粲陈馈两句。上戴诸父。下拘诸舅。真和上下。有䂱金佛悬空矣。

父亲故言顾。舅踈故言咎。妙。

三章

上章言举木许许。则此章又伐木于阪矣。再兴兄弟一句。

衍践。言飮食多也。上章不连言兄弟。而此独言之者。言酒食有馀。虽兄弟亦来无远。

干糗字。承上衍践而言也。故不责朋友兄弟。而我当办酒。我当鼓舞以乐之也。通篇只是我字写来。妙。

天保笔墨流注。

此篇称君恩。而不可摸捉其事。故只空空说天字。空空说神字。真是一部空灵之笔。

三章以兴盛之物为况。至于六章。则以不坏之物言。通篇结语之法。

通篇皆虚写。而民之质矣四句是实写。笔墨忽然撞搭。

此篇文多重复。意多言外。不可逐句求之。

采薇

一章

此章初行之时。方见薇作。而遽曰归期。此戍卒无数苦心悲语。在未用笔之前。

岁暮字凡说。

下四句言谁㤪谁咎。只怨𤞤狁。

二章

此章言离家日远。而薇亦生而柔弱也。

此虽思归期。而未岁暮之前。死生疾病之忧。黯然消魂。故欲前进而辄遭饥渴。欲寄音而家已远矣。此写中路遑遑之情。征人身分中。真有此景况。又见文势跳脱。

三章

此章戍地渐近。而薇已刚矣。

于是正言归期则阳月也。

一片心促促有归思。忽忽有王事。全身欲半裂为二也。

下文言身虽劳苦。而决然有去意。笔法真如六丁挽金牛。

以上三章。感时物也。疑为赋体。以兴言之。则作刚柔三事属心。初有去意。中焉未定也。终言决行也。

四章

此承上章终不可来。故不如随其君子。速战而归也。妙。

五章

此章器械严整。恐其轻敌败死而不归也。

六章

此承上言若𤞤狁平则可归矣。通夜思量。魂神全在归涂。今日之行。忽然如昔矣。真乃异㨾文情。

下四句拈出今昔中事。妙。

出车灵变

一章

上二句凡说。

以下天子急命我。㒹之倒之。谓我直出郊外。不知实有何事。即召仆夫。治车而告以速行期也。

此伏下薄伐西戎句。

二章

此承上言后军连郊而来。设建旟旐。旆旆飞扬。然而我与仆夫。不知头緖。悄悄况瘁而已。

三章

俄而一员将。车马彭彭。旗旐央央而来。即南仲也。听其令则告我以城朔方之命。遂与南仲。北伐𤞤狁。真乃神俊之笔。

四章

此章与前篇卒章同义。但往时说来时说不同。

五章

此章自上章怀归字落来。言来时王命急遽之际。不及告其家人。家人只疑其暂伐西戎也。

六章

此章春日采蘩。思其君子之时。南仲忽归。则始知其城彼数万里朔方。伐𤞤狁而归也。此乃诗人三寸肠肚。直曲折到。神鬼犹曲折不到之处。普天下后世才子。慎勿轻视古人之文。

杕杜文势跳脱。

一章

此感物而思其征夫之遑息也。

王事二句。言其已前未来之故。

阳月罢戍之月。故口头始说出来。其阳月前。感物思君子之语。多在此章之前空空里。

二章

上言遑北。故又见其时变。而征夫应在归途也。

三章

上言归止。故不知今日来到何处。中心摇摇促促。不能安席。因欲望见其来。而曳履登山。则杞已生矣。知其征夫之必不远也。幝幝痯痯。写出心头之人。如目头撞。妙。

四章

上言不远。故合眼思之。征夫乘幝幝之车。驱痯痯之马。庶几其时至门前。然朝不来昼不来。今日不来。千思万量。疤㽿不著。因以金钗当卜。而曰亦近止。更下心言然则征夫迩止乎。因阁笔。妙在不说破。真乃半身美人图。

汝坟

遵彼汝坟ᄒᆞ야伐其条枚ᄒᆞᆯ제未见君子ㅣ라惄如调饥러니라

以文王命事纣。纣远在河北。而文王在豊。去汝坟甚近。

遵彼汝坟ᄒᆞ야伐其条肄ᄋᆡ既见君子ᄒᆞ니不我遐弃로다

其性一而深能虑。其貌肃然四彻。

鲂鱼赪尾ᄒᆞ니王室如毁로다虽则如毁父母孔迩시니라

赪者。毁之色。尾者。鱼之终。殷末也。

诸诗解

中和之声。如脉中之胃气。诊病脉者。先审胃气然后。可知浮沉之几何。读变风者。每每还审正风然后。可知伤淫之几何。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㤪悱而不乱。离骚兼有之。信矣哉。每言男女之情。必荐藉以香物。连缀以雅语。男女乍见相悦。而不涉于淫亵之境。离骚亦同。诗气温。楚气冷。

期我乎桑中이며要我乎上宫ᄒᆞ며送我乎淇之上矣

预拟之辞。如此然后。不落于甚淫。

䗖𬟽在东ᄒᆞ면莫之敢指리라

朝𬯀于西ᄒᆞ면崇朝其雨ㅣ리라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

怀而将欲行淫。故以䗖𬟽朝𬯀危之。

丘中有麻ᄒᆞ니彼留子嗟

有女同车。皆乘车而同行于一路。

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乃深奸者。要束之辞。非实意也。若实意则必不出于口。

诗音谱

周南 乐之善 头温温以舒。腹安安以静。尾悠悠以永。
召南 大同周南但觉皦然而小。
忧之善 头㬒如也。腹衍而渊。尾留恋。其如不舍。
头充茂。腹扑率。尾深深发舒。
头窈乎亭亭。腹丰采隐约。尾愔愔乎媚妩𤞑𤟡
头潇洒紧净。腹无。尾介然回激。
头清丽溶溶。腹无。尾袅娜摇曳以媚之。
头闲旷。腹恺悌。尾休休乎遒遒乎。挹之莫可尽。
头硁硁然发诸心。腹无。尾切切乎札札乎螫诸人。
头殷殷尔。腹无。尾幽然而深。
头骞腾。腹经直。尾冋然远逝。无复回挠之势。
头暗且促武。腹无。尾索然无馀味。
头澹以弱。腹无。尾浅以短。
头皭若。腹无。尾划然峭哉。
头煕然其厚。与腹冲瀜。尾俨然正大。

乐诗则意思发散在外。而精神升在头面。火外明而炎上。

忧诗则意思含菀在中。而精神沉在尾底。水内明而润下。

周南,召南。乐之中和。故头语发散者舒开。得安稳无迹。

郑,齐,秦,陈,豳。乐之偏。故头语发散者舒开。得喧热有痕。

邶,鄘,卫。忧之中和。故尾语含菀者。深重不露。

王,魏,唐,桧,曹。忧之偏。故尾语含菀者。尖杀多泄。

三义图

我出门去。骑马而行。 物隐而情见。 浅。事物马也。情人也。
牵马来立门前。起我使出。 物与情双见。 稍深。
我卧室中。而使马自步于门前。 情隐而物见。 又深。

诗说

夫物理至赜。人情实繁。譬犹丹铅异。南北殊涂。莫不各有至理。迺欲抽秘思于一人。擅名言于百感。自非通方寥廓之中。通意筌蹄之表。岂能一一臻善哉。矧以律体卑下。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求其属词比事。韵律调新。未有渔猎今古。䂓矱前修者也。是以自删诗以来。代不废学。家修人励。刓精竭思。几千人矣。孰不欲争裂绮绣。互攀日月。而名著骚坛。雄视百代者。几何人哉。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而乐。其政和。乱世之音。㤪而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而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风则诗在言外。易春秋同之。

雅颂则诗在言内。四书礼同之。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读诗。便使一篇之主意香象。如生花生树之自在于春风和气中。句字之罥掣于注䟽者。解而去之。纵而在之。如如然夭夭然。无所牵着于傍边。如此而后。乃得其神趣矣。

哀乐之情。动于心志之中。出口而形见于言。初言之时。直平言之耳。既言而意不足。嫌其言未申志。故咨嗟叹息。以和续之。嗟叹之犹嫌不足。故长引声而歌之。长歌之犹嫌不足。忽然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是而后。得舒心腹之愤。故为诗必长歌也。圣王以人情之如是。故用诗于乐。使人歌咏其声。象其吟咏之辞也。舞动其容。象其舞蹈之形也。具象哀乐之形然后。得尽其心术焉。

在心为志。出口为言。诵言为诗。咏声为歌。播于八音。谓之为乐。

物得其常曰乐。乐之所集曰声。声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得是说也。治乱斯在。兴亡攸属。声言之道。思过半矣。

人心中仁义礼智之道理。亘万古而一般也。遇平世则大顺而喜且乐。遇衰世则拂戾而怒且哀。所谓作诗之人。多是中庸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者也。故于王化之深浅。遗泽之存亡。皆有斟酌得中而不失毫厘。故乐师之随王巡狩。习惯其风俗者审音也。

诗之有正变风。乃先儒之说也。非朱子之意也。质言之。诗只是一体也。强欲分正变。则正中亦有未尽正者。变中亦有未尽变者。夫岂可以此正彼变局定之哉。人论天地之化。每曰阴阳。质言之。天地间只是一气也。强欲分阴阳。则阴中亦有阳。阳中亦有阴。夫岂可以此阴彼阳局定之哉。是以消了阴阳字然后。一气之真象见矣。消了正变字然后。全经之真原见矣。

人生于天地之间。身贵于物而不知为人之道。则仍与草木禽兽一般矣。岂不绝可哀怜乎。日日做工夫。至于死之日而朝前闻道。则其朝前。乃免草木禽兽矣。虽死于其夕时。岂有遗耻馀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