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卷二 鹤峯先生文集
附录卷之三
1649年
附录卷四

神道碑铭幷序

公姓金氏。讳诚一。字士纯。自号鹤峯。新罗敬顺王傅有子锡。封义城君。子孙以为贯。后有名龙庇。官太子詹事。有功德于民。邑人至今祠之。公其后也。高祖讳汉启。副知承文院事。有闻望。光庙受禅。谢病归不复仕。曾祖讳万谨。成均进士。赠通礼院左通礼。祖讳礼范。赠承政院左承旨。考讳琎。成均生员。赠吏曹判书。祖妣宁海申氏。赠淑夫人。妣骊兴闵氏。赠贞夫人。皆以公贵也。公自髫龀时。颖秀异凡儿。生九岁。而贞夫人殁。哀慕如成人。兄克一在洪原任。尝从之。一日。城中失火。人皆奔救衙廨。公独奉殿牌。避于净地。观者异之。弱冠。与弟复一。读尚书于绍修。忽喟然曰。学而志于谷。耻也。退溪李先生。今之儒宗。盍往求教乎。遂以书请于判书公。判书公喜而许之。即徒步往谒。请问人心道心之说。璿玑玉衡之制。退与弟。反复硏究。手自作图。讲论不辍。先生嘉其诚笃。语人曰。此人敏而嗜学。与之共业。甚觉有益。其期待甚不浅。岁壬戌。文定王后入妖僧普两言。无故迁禧陵。移卜靖陵。而后弟尹元衡方颛国。举朝莫敢言。公草疏陈五不可。词气抗直。无所回避。判书公以出位触祸。痛止之。不果上。甲子。升上舍。戊辰。登第。由承文院迁艺文馆。上疏请封鲁山墓。复六臣官。幷及君德时弊之说。其后命封植鲁陵。录用六臣后。盖由公发之也。癸酉。拜司谏院正言。是时。昭敬大王方励精求理。日与儒臣商确治道。一日。慨然有耻为中主之叹。有进曰。殿下尧舜之君也。公曰。可以为尧舜。亦可以为桀纣。上曰。何谓也。对曰。殿下天资英睿。尧舜可学。但有拒谏自用之病。桀纣之所以亡。亦不外是。上为之改容。公为史官时。见金戣有谀态。心鄙之。及是戣为司谏。同僚将与会坐。公径诣阙直斥之。朝著肃然。寻移弘文馆副修撰。迁兵曹佐郞。乙亥。升正郞。丙子。拜吏曹佐郞。赐长暇读书。丁丑春。以书状官如京师。国家得宗系辨诬。力甚多。冬。升正郞。戊寅。拜弘文馆校理。尝于榻前。力陈朝绅黩货之弊。上厉声问为谁。公力碑本。历。枚之。同列缩颈。己卯。迁司宪府掌令。秉直不挠。河源君珵。以王室懿亲。怙宠多犯法。莫有以戢之者。公收系其奴。重鞫之。不少贷。上于筵中问曰。近来廉耻日丧。何故也。公对曰。大臣不耻受赇。小官奚则焉。卢守慎避席曰。臣有族人为边将。以臣有老母。寄一裘。臣不能却。诚一言是也。上曰。台臣直言。大臣引过。两得之矣。公雅与守慎厚。守慎出而谢曰。古道复见于今日。非君。其孰能之。转检详。升舍人。中书故习。以声色放旷相尚。虽号为庄士。或多不免。而公凝然自持。终不为所凂。秋。奉命巡北关。污吏有望风解印者。庚辰。丁外艰。服阕。除司谏院司谏。癸未。以舍人巡海西。未还。特授罗州。州剧地也。恐民情或有壅阏。置一鼓于门。令民有冤者挝之。民得以自尽焉。州素多士子。而无藏修之所。选地于锦城之麓。刱置书院。立祠其后。享寒暄堂,一蠹斋,静庵,晦斋,退溪五先生。使学者知所师宗。公暇辄驰往。讲论经义。课其勤怠。有火于社坛。斋厨尽爇。州人请亟新之。无申使台。公曰。罪而匿之。增益罪也。投劾而归。戊子。拜宗簿寺正。转奉常礼宾寺。己丑。日本人平秀吉。灭源氏。代为关白。遣其腹心玄苏,平义智。来请通好。朝廷方议报聘。而贼情叵测。人莫肯行。公谓家人曰。趣治装。吾必往。果以副使行。明年夏。船行入大洋。飓风大作。舟中人恇悸号哭。公独端坐色不怖。至对马岛。义智等请游观国分寺。使臣往。则玄苏迎坐中堂。义智后至。轿行历阶。公谓正使黄允吉曰。彼敢輘轹我若此。与之交酬则自辱也。起还馆。书状官许筬随之。义智怪而审之。译官陈世云以疾作告。公闻之。对倭使杖之曰。此岛世受国恩。作我东藩。使臣之来。行则后护。见则前拜。乃其分也。汝不能援据典礼。折其悖慢。顾乃权辞以求媚耶。义智惭悔。归罪于担夫而斩之。匍匐入谢罪。公勉以忠顺而遣之。自是折节不敢慢。至界滨。有西海岛。碑本。道。倭遣人致礼馈。书中有朝鲜使臣来朝语。不省而受其馈。省而问之。则已分诸从者矣。公谓允吉,筬曰。将若何。曰。禽兽不足与较。公曰。辱国而馈之。其为耻不翅呼蹴。尚可安而受之耶。彼其所馈。皆出市贸。今若照数贸还曰。汝主失辞命。既觉则不可仍受。汝可归报云。则辞严义正。辱可洒也。即如之。其人曰。吾侪小人。不识汉字。到此倩写。其有失言。实非吾主所知。乞许改书呈纳。摧谢不已。遂置之。至都。允吉等以便服入。公曰。奉使礼服。敬君命也。况入人国都。而以亵衣可乎。三反之不听。是日。倭人士女塡街。独于公叉手致敬。其他则睨而过。二人始悔之。前此朝廷。误认关白为国王。国书用均敌礼。使臣相见仪。又未有一定指挥。至是始审其非国王。公语一行曰。吾辈当陞拜楹外。筬以为不可。公曰。日本。我朝之与国。而主日本者。伪皇也。关白。特其大臣耳。我朝不知其然。谓为国王。而待以敌礼。其降屈甚矣。今既审知其实。则虽无前例。犹当据礼争辨。以正相见之礼。况前此使臣。皆拜于上。吾等何独自屈。以取辱国之罪乎。筬曰。国书直书御讳。称秀吉为国王。臣子何敢抗礼。而废从下之恭乎。且国书既不可改。则虽陞拜。无益矣。公曰。当初朝廷不审。有此过当之礼。今虽不可追改。使臣相见。自当如礼。何可执此为言。成之为国王。而必行庭拜。甘作伪皇之陪臣乎。关白尊使臣。相见于堂上。则是敌吾君于伪皇。而已不敢相抗。尊使臣。乃所以尊朝廷。不亦韪乎。筬曰。言而从之则善矣。彼如曰。弊邦使臣。既拜贵国之庭矣。何可相异。即我无说矣。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日本伪皇。既为国主。则关白虽贵。乃人臣也。使臣见伪皇则庭见。礼也。于关白则非礼也。今关白受庭见之礼。则是以天皇自处也。若以此义谆谆之。彼必屈矣。公又从容问玄苏曰。贵国诸殿见关白时。拜于庭下乎。堂上乎。玄苏曰。同是天皇臣。何庭拜之有。公曰。自前我国使臣。亦皆行礼于楹外矣。玄苏曰。良是。公盖虑玄苏辈既已庭拜于我国。或欲与之相方。故先为微讽而逆闭之。后竟如公言。时秀吉方徇关东。既还。义智来曰。明早关白当诣天宫。使臣可观光也。公曰。君命在馆。义不可私出也。固请而终辞之。倭僧来言义智之请。实关白之意。不从则有悔。众皆危惧。而不为动。已而秀吉推迁屡月。受国书不以时。讹言胥动。谓有拘絷之辱。有为谋者曰。民部卿法印,山口殿玄亮。乃关白之孚。而今适主客。可交驩以图之。允吉然之。欲托以礼币而厚其赂。公曰。宾主之间。固有礼币。然行之于传命之后。则为礼物。行之于今日。则为货物。吾辈奉圣主明命以来。既不能宣扬威德。使之稽颡朝台之下。乃反行货以媚灶。则辱君命甚矣。虽死不可为也。允吉为之屈。既传命。秀吉使人言曰。书契随当修送。使臣可往待于界滨也。公曰。不受国书。是事未竣也。不可径出。况界滨远在百里外。如有事当相争者。又将柰何。一行皆以脱身虎口为幸。趣驾径发。公争之不能得。还碑本。留。界滨数十日。书契始至。辞甚悖。至以殿下为阁下。礼币为方物。又有一超直入大明国。贵国先驱入朝等语。公却之不受。作书与玄苏曰。书契不改。使臣有死而已。玄苏诈以入朝大明为解。只改阁下方物数字。公再与书。历举书契语。逐节剖析。以破其遁辞。且曰。我国以礼义为重。与贵国交贽垂二百年。未尝以慢语相加。亦贵国之所知也。今贵国还俘献馘。请修旧好。我殿下嘉其信义。特遣使价。此两国之盛事。而书契中略其报谢之意。乃反张皇夸耀。上窥大国。傍胁邻邦。肆为恐喝之言。以礼交邻。岂宜如是。玄苏见之竦叹。而犹执前谖。允吉等恐激变。不欲强争。公曰。入朝二字不改。则本朝为倭奴之藩服。而一国衣冠。举为陪臣。不亦痛乎。宋高宗业已臣事金矣。一以诏谕为名。则胡澹庵宁甘蹈海之死。而不愿苟活于小朝。况堂堂我国。与彼为邻。反甘入朝之辱。而不以死争乎。允吉曰。玄苏之答如此。姑信之可也。公曰。公欲假此言为后日自解地耶。筬曰。归报之后。朝廷自有处置。非使臣所知也。公曰。恶。是何言也。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则专之。古之道也。况此辱国之言。死争请改。岂有专辄之罪。而为一身利害虑。惴惴焉不能出一口气。乃曰。非吾所知。而载辱遗君父乎。遂复答玄苏书。又以书与宣慰使平行长。反复论辨。以必改为期。一行皆恐生事。互相扇动。而允吉以正使制行。事多为沮抑。公乃投其书洋中。作诗以写愤。有水底鱼龙应识字之句。大明一统志所载本国风俗一款。掇拾无稽。率皆鄙俚不实。公尝病之。倭僧宗陈。适持此书来见。公举国中见行礼俗。逐条评证。以辨其诬。为朝鲜国风俗考异一册以与之。行还。诸酋各有赆。悉与候馆缁徒。一毫不以自累。辛卯春。回卸于釜山。行李萧然。惟石菖蒲,棕榈木数盆而已。过安东不入家。还朝。以舍人复命。进阶通政。特授大司成。移拜副提学。首论处士崔永庆被诬瘐死状甚悉。未几命复永庆官。舆情大快。而公亦感于知遇。以责难陈善自任。屡上箚数千言。极论时事天灾之所以作。民怨之所以起。政化之所由弊。财力之所由耗。一一指陈。言无不尽。而尤惓惓于严内治清化源之道。宫房之弊。戚里之习。以至于建储副教王子之事。不避忌讳而悉言之。每上而愈益剀切。四方传诵。正论称庆。而左右权贵。皆深嫉之。寻迁同副承旨。未久而递。壬辰。除刑曹参议。时朝议以倭为忧。而岭南当先受兵。择荐武弁之知兵者以拟阃任。上特除公为右兵使。公受命即行。至忠州。闻贼艘已蔽海。釜山,东莱连陷。晨夜兼程。将直赴本营。至宜宁。麾下士相与谋曰。寇深矣。直进危。莫如由晋州出咸安。以观贼势。而主帅必不听。宜托以他辞。嘱公仲子湙入白曰。鼎津水涨无船。趋晋便。公使军校金玉往视之。玉还即诡。公曰。事急。不可迂路。直驰往。至则有船。即下玉及湙。将斩之。诸将皆叩头争。玉亦愿先登自赎。乃贳之。未到营三十里。前兵使曺大坤弃镇而退。将遁走。不意见公至。错愕迎交印讫。欲辞去。公正色曰。将军咫尺提兵。以金海与贼。律所不赦。况以世臣宿将。当此地。义可逃乎。适其褊裨追至曰。本营陷矣。公知其谩。数之曰。汝以元戎麾下守城。不肯发一矢向贼。乃来荧惑之耶。即斩以徇。大坤禠魄。翌日。探报贼至。公曰。相距几何。曰。五里矣。乃命选锐士。俄有二骑贼。银盔金面。挥剑而前。将士莫不股栗。公踞绳床令毋动。贼疑其整暇。不敢进。公命所选数十人突之。令曰。有不急上马者斩。呼金玉曰。汝今日不先登耶。数十人一时突进。赶逐数里。遇贼伏。战良久。军校李崇仁射倒金面挑战者。馀贼皆奔。斩二贼。夺其健马金鞍宝剑而还。自贼下陆以后。列镇瓦解。无或撄其锋。而公乃以单兵挫其锐。自是军心稍振。知贼之可遌矣。遂遣崇仁。驰启献馘。始公之还自日本。中外恟惧。如不保昕夕。公虑外寇未至。而腹心先溃。颇为镇定之语。玉堂箚中。亦曰。今日所可畏者。不在岛夷。而在于人心。盖循本之论也。至是边报日急。京师大震。上追咎公言。命拿鞫。左相柳成龙及台官救解之。皆不纳。未几崇仁至。上谓宰臣曰。金诚一状启。有一死报国之语。诚一果能之乎。成龙对曰。诚一见或未及。忠则有馀。其不坠此言。臣可任之矣。王世子亦力救。乃释之。就授招谕使。公被初命。行到稷山。闻宣传官疾驰来。从者皆惊惶号哭。公神色不变。指授后事。既至。乃恩命也。南趋到咸阳。则列邑已空。士民皆鸟兽匿。公立草檄谕之。忠义鼓动。辞气慷慨。见者无不泣下。于是。金沔起兵于居昌。郑仁弘起兵于陜川。其馀团结乡兵。以讨贼为名者。所在群起。一路风动。郭再祐自乱初。首倡义。散家赀饷士。不继则发空邑仓实以给之。邻邑守指为土贼。军情皆沮丧。再祐知不能有为。将弃入头流。公至则贻书奖励之。士气复振。公以晋州湖南之保障。而贼所必争。令判官金时敏收兵。得数千人。修城壕缮器械。计垛分队。为死守计。寻闻金沔守牛岘。为诸贼所合攻。遂驰赴之。至则邻邑兵皆会。幷力殊死战。贼退去。昌原贼觇知公去晋。而晋备弛。乃与镇海贼来寇。公还至丹城。悉发咸阳等四邑兵以援之。敕时敏坚守。再祐亦先已入城。军势颇盛。贼至南江。不敢逼。公继至。诸将益用命。贼败遁。遂复泗川,镇海,固城等邑。又令再祐等击退玄风,昌宁,灵山三邑贼。江左右自是得通。初。观察使金睟举措躁扰。不厌众心。至是行文列邑。分部军兵。其隶于义将者。多所移夺。众怒愈激。再祐传檄欲斩之。睟陈兵自卫。以跋扈闻。事将不测。公与再祐书。晓以义理。再祐大感悟。即驰援晋州之围。公又调解睟。使之释憾同事。又虑朝廷不察。加以悖逆之诛。则失刑而失一道心。即具由驰启。遂以无事。是年秋。行朝用公为左道观察使。士民等遮道曰。公去则义兵散。而岭南不保。公不可离此一步。既而知不能擅留。则间关诣行在陈疏。命易授右道。昌原贼。与釜山,金海诸贼合。欲报晋州之败。时时敏已陞为牧使。公勉以效死酬恩。传令诸将。或协力守御。或耀兵江岸。募敢死者。多䝴弓矢。夜入送城中。励将士以死守。人皆感奋。时敏又多设方略以御之。贼环攻七昼夜不得志。烧积尸引去。冬上嘉公劳绩。特授嘉善阶。始公自专阃以来。焦心戎务。夙夜不遑。以至签书决遣。虽细必亲。或谏其太烦。公叹曰。国事至此。吾辈之罪。死不足赎。劳勚何敢惮耶。至是兵荒之馀。荐以疫疠。民死者相枕。驱驰赈救。忧瘁益甚。至或临食辍匙。人请为国自爱。则曰。自不能下咽耳。请闭阁治事。以避疠气。则曰。死生命也。竟得疾危剧。却药不进曰。吾非飮药而瘳者也。湙亦在傍室病甚。而问不一及。有侧室流寓近境。遣女仆问疾。而挥之不纳。惟忧国一念。耿耿不忘。虽已昏迷不省。而喉中语如梦谵者。皆国事也。以癸巳四月。卒于晋州之公馆。年五十六。后两月而城陷。江右陆沈。呜呼。岂非天哉。公之友朴惺,李鲁。自初常在军中。与公同卧起。至是主其丧。权厝于智异山之麓。长子潗间道南奔。守庐山中。十二月。归葬于安东府北嘉树川午向之原。乙巳。朝廷录公勋宣武原从。升一资。赠吏曹参判。公天资英爽。性质刚方。慷慨激昂。有迈往之资。及登师门。益自奋励。用力于收敛笃实之地。尝曰。吾平生得一语。攻吾过者。乃吾师也。又曰。毋自欺三字。须终身佩服。为善去恶。一有不诚。则皆伪也。揭宽弘二大字壁上。以寓佩韦之意。濂洛诸书。无所不好。而尤好李先生所节要朱子书。潜心玩味。至忘寝食。体认服行。以为持身标准。逮其晩岁。所造日就平实。则恂恂焉无复凌厉气象。而蓄之愈深厚。发之愈光明矣。临事制行。唯义是视。义所当为。则直前担当。利害祸福。置之度外。故虽当颠沛险难之冲。死生在于呼吸。而不慑不挠。神气益厉。其终始树立。卓然人不能及。曾子所谓临大节而不可夺。苏氏所谓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非天下之大勇。其孰能与于此。而公庶几无愧焉。至其立心。则以平恕为主。论议则以偏党为戒。方朝论分裂。各相挤援。而独曰。异己者未必皆小人。同己者岂必皆君子。无论彼此。视贤否为取舍。则国论定矣。其为国子长也。招诸生语之曰。学者之务惟在于读书讲道。治心洁身。朝廷是非。非所宜预。若不顾己分。相与谈论时事于首善之地。则为君子之弃。而非国家养士之意矣。至诚诲谕。务以镇定浮躁。一变士习为心。世之论公者。徒慕其正直刚毅。而不知其所存之宽平恻怛如此。则未足为知公也。公性至孝。常以养不逮先夫人。为平生痛。除游学仕宦之外。未尝离判书公之侧。以尽忠养之道。判书公年八十一。疾弥留。与诸昆弟。昼夜扶侍。亲调尝药饵。及丧。尽其哀。未殡。水浆不入口。未葬。啼号不绝声。既葬则庐于墓侧。衰绖未尝释。口不言家事。笃于友睦。判书公以公不治产。别与臧获。固辞而让之兄弟之贫者。长姊哭其夫。毁而死。二孤幼稚。依外家。教养两至。无间己子。一妹贫无业。莫可典㸑。与之婢。孽叔自给薪水。亦与之。从弟早孤无依。周恤甚勤。使不失所。内外诸族。有不能自存者。悉斥已有以振之。虽室如悬罄。而不以为意。治家严而有法。每朔望。令子侄序立参拜。一如司马公家仪。婢仆亦令于正朝叙拜。一家大小。皆知事长上以礼。门庭斩斩焉。著奉先仪及吉凶庆吊之式。本之朱子之说。参以诸儒之论。令礼俗相称。情文两得。授子弟讲行之。筑室青城山。俯瞰洛水。扁之曰石门精舍。端坐其中。有悠然自得之乐。后生有请业者。则必为之反复倾倒。竭其两端。而每以判别义利。为第一义。尝以剑分授诸子曰。愿汝辈当恶念起时。便一剑两段耳。为文章。不事险棘。平铺典赡。见者知其为仁义之言。所著疏箚诗文。皆散失于兵火。今有遗稿若干卷。海槎录三卷。藏于家。邑之士子。就公所居临河县之西。立祠而俎豆之。后配享于庐江李先生庙。公之媲贞夫人权氏。安东人高丽太师幸之后。散阶德凰之女。有淑德。事公四十年。敬谨如一日。凡有所为。必曰得无不可于义否。量度禀知而后行。公殁后三十年。以礼法持门户。甚得母道。与公同戊戌。寿八十五而终。祔于公墓左。子男三人。潗。翊卫司洗马。湙,浤。女三人。长适洪守约。将仕郞。次权泰一。司谏院大司谏。次金荣祖。吉州牧使。侧室男四人。潜,深,沈,溟。女二人。归李士瞻,郑连宗。潗。生男四人。是枢。义禁府都事。是权。权知学谕。是杠。生员。是棁。女四人。长适吴汝橃。弘文馆校理。次金延祖。权知承文院副正字。次权尚忠,金锡重。湙。有一女。适权泰精。孽男是榎。浤。无男。以是棁后。二女。适兴德县监金应祖。兵曹佐郞申悦道。内外孙曾男女凡百馀人。洗马君以寒冈所撰行状来示余而言曰。先公殁已久。宰木拱矣。而墓道之刻尚阙。不肖孤常以为惧。幸今述行之文。出于此老。此足以传信于后。愿子就此而显诗之。经世以非所及辞。命之不置。遂谨考其状。掇其大者而书之。系以铭铭曰。

先圣有言。未见刚者。在古鲜能。况今愈下。烈烈惟公。强矫天出。志气毅然。物莫能屈。端笏治朝。其直如矢。或震之霆。不丧其化。法行于贵。孰敢干正。若虎在逵。狐狸远屏。张𭥆过海。龙节在手。约束阳侯。平陆鲸飓。蛮奴孔狡。尝我万方。侮我惴我。肆厥跳踉。公视若无。不动毛发。义奋言厉。凶丑气夺。无平不陂。国刳于兵。沧海横溃。地垫天倾。公为砥柱。屹然东南。仗剑沬血。誓乱是戡。气殚力竭。中道而毙。何德之刚。而命之脆。公昔百艰。天岂公厄。烈火烧玉。乃以试德。胡不少延。降之大任。啬禄丰名。天意则审。嘉树之原。宰如其阡。公形在此。公气在天。崇祯四年正月日。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副宾客郑经世。撰。

明朝鲜鹤峯金先生士纯之墓

士纯。讳诚一。系出闻韶。生戊戌。卒癸巳。戊辰。擢文科。壬辰。按本道。其奉使日本。则正直不挠。而王灵远畅。受命招谕。则至诚感动。而控制一方。忠存社稷。名载竹帛。早登退溪李先生之门。得闻心学之要。德行勋业。皆足以辉映百代云。万历己未夏。寒冈郑逑题。

先生之葬。得异石于圹中。形如贲鼓。而腻理可剞劂。乃转寘之墓左。略镌先生行迹之槪。实郑寒冈所叙也。石之閟此地凡几劫。而先生衣冠之藏。适直其所出。而为纪实之用。造物者之意。必有所为。呜呼奇矣。弘文馆校理李埈。敬识。

墓碣铭幷序

先生之葬。在万历癸巳十二月庚申。越二十七年己未。竖碣。后五十七年丙辰。加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后三年己未。赐谥文忠。以故加赠赐谥。不载焉。当时已有改石之议。而因循未遑。殆数百年。岁庚午。嗣孙县监君宗寿与诸族及士友相议。遂决意改碣。请一言识其颠末。顾眇末后生。无所识知。虽数行记事。何敢泚笔于先生墓碣哉。既屡辞不获。则遂不揆僭妄。谨书如右。而系之以铭。铭曰。

先生之事业勋名。固有不待言而著。先生之道德文章。亦非言之所能形。惟其奖许期倚之重。夙有师门定评。乃若渊源授受之实。可考一部屏铭。前圣后圣。岂有他术。由百等百。只是一揆。直道孤忠。质神天而无疑。宗儒嫡传。俟百世而不谬。圣朝之宠典屡加。贞珉之显刻追改。实惟君子之攸藏。东西行过其下者。孰不瞻仰想像而兴起。

上之十三年癸酉夏。族后孙嘉善大夫。行龙骧卫护军兼五卫都摠府副摠管金㙆。谨识。

题金士纯屏铭退溪先生

尧钦舜一。禹祇汤栗。翼翼文心。荡荡武极。周称干惕。孔云愤乐。曾省战兢。颜事克复。戒惧慎独。明诚凝道。操存事天。直义养浩。主静无欲。光风霁月。吟弄归来。扬休山立。整齐严肃。主一无适。博约两至。渊源正脉。

言行录见行状者不收入

先生弱冠。与季氏。负笈往拜溪上。李先生见其容止。已心许之。尝与人书曰。此人敏而好学。与之共业。甚觉有益。又寄书其孙安道曰。近看金某。志趣甚好。能专意此事。立心之诚切如此。何求不得。何学无成。又尝历叙圣贤道统相传之心法。作屏铭。手自净写以与之。其属望期待。异于他弟子矣。又尝曰。此人他日必为大器。乞退之日。上引见。问朝臣及门下人才。以李浚庆,奇大升及先生。荐于榻前。

辛未。升奉教。请封植鲁陵。复六臣官爵。及时弊累数千言。辞甚剀切。疏上。搢绅莫不肤粟。

先生廉刿方严。直声振朝。及丁丑差书状。一行悚惮。初到平壤。军官译官之僭侈者。皆摘发决杖。翌日宴飨就坐。正使曰。赴京军官侈行。例也。而书状杖之。乃是杀风情。当以白浮之。群下惶惧相谓曰。书状性峻。必不受罚。此行应少和平气象。先生飮尽其爵。懽笑终日。群下始服其正直中有量也。正使。即梧阴尹斗寿。

庚辰四月。遭大故。卒哭之前。夜不卧寝。哭不绝声。既葬。庐于墓侧。悲哀忧戚。未尝见齿。杖屦不出洞口。家事一无所问。其节目则一遵家礼,仪礼。参以杜氏通典,丘公仪节。虽丧祭急遽之时。仪文俱备。妇人女子。亦皆闲于礼文。乡人具先生孝行。报于官。时金东冈字颙为邑宰。叹曰。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岂不信乎。然以知旧形迹之嫌。竟不以闻。三年之内。诸生或有请业者。辞以草土哀疚。非讲学讨论之所。不敢留也。若有诚心愿学者。别处斋舍。随门子弟请教。则亦不甚拒。至于礼经等书。反复辨析。诲诱谆切。必要心喩而后已。

癸未三月。以舍人出为黄海道巡抚御史。号令风动。兵民咸得其理。而发摘贪污。不饶威势。忌之者亦众。适罗州阙牧使。郑澈启于经筵曰。罗州地大民众。号为难治。必得刚直内臣以压之。翌日特旨除先生为罗州牧使。既复命。旋即陛辞。时党祸方起。内外名流。相继贬窜。一日金吾郞驰入州境。州人惊怖罔措。而先生端坐听讼。夷然不以为意。长兴府使宋应漑亦被窜逐。人皆畏缩不敢见。先生驰往叙别。具所骑鞍马以赠之。

丙戌。临海宫奴夺占民田。先生即命捕囚。请讯于监司。监司畏不敢题送。再三论报之际。被囚者知不可以干免。嗾人放火于社稷坛。庙宇尽爇。州人请葺而新之。先生曰。社庙火。罪当罢。不可掩其迹。遂报方伯见罢。阖境嗟惋。

朝廷议遣使。以探倭情。而狼心莫测。海道艰危。人皆规避。先生谓家人曰。速治装。我必行。果有时宰忌先生者。欲因此害之。即拟副使。

庚寅春。与上使黄允吉,书状官许筬。拜辞出都。朝右出饯汉江。卿士咸集。先生顾左右正色言曰。当此时。谁敢为网打士林计耶。不愧于人。不畏于天。盖时因郑贼逆狱。构陷士类。而朝廷缩首屏气。莫有言者。先生位非言地。常怀慨叹。临发及之。权师傅宇来别。赠以别章。先生次其韵。有手拂琪花万树春之句。权公谓人曰。此老气象如此。必好还矣。

辛卯二月还朝。自信使回还之后。朝廷以防备为忧申饬本道监司括民签丁处处筑城闾里骚然。人心大崩。先生在玉堂启曰。今日之所可畏者。不在岛夷。而只在人心。人心若失。则虽金城汤池。坚甲利兵。亦将何用。

明年夏四月。备局议择阃帅。庆尚右兵使曺大坤以衰耗当递。上下备忘。教大坤递差。以诚一除授。先生承命即行。朝之贤士大夫。咸嗟惜之。或有出唁于道者。先生曰。此身未死之前。犹是尽瘁之时。成败利害。非所道也。先生之年友畸佹子乘夜来别。送之以诗曰。分符辞北极。鸣剑向南陲。白日明朱节。清风拂赤旗。精诚星日照。忠义鬼神知。圣简应天意。酬恩在此时。

行朝以本道为贼所据。而专制方面。未得其人。廷臣荐先生为左道巡察使。尹斗寿,李恒福交荐之。

先生禀气刚方。操履端正。自少勇于为善。不乐小成。及登退溪先生之门。心悦诚服。一言一行。必以师门为矜式。中心体认。食息不忘。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上。鄙吝之萌。不存于胸中。虽在燕闲幽独之地。不为弛然肆意。而警省尤切。如遇纷错扰攘之时。则略不苟简放过。而操守愈固。闻人之善。必耸听而叹服。知己之非。必瞿然而勇改。尝谓学者曰。吾平生得一语。道吾过者是吾师。谈吾美者是吾贼。以此十四字。恒自饬励也。盖其自治之严。是其所性。而待人之量。积功所到。故晩岁所造。渐就平正。无复少时刚锐之气。睹形者绝麤厉之习。觌德者消非僻之心。无不喜见容接。而乐于输诚也。且自知嫉恶大过。颇露圭角。大书宽弘二字。糊壁观省。以寓书绅之意。

赵月川穆尝见先生束带曰。君须稍缓其束。先生曰。公每警如是。敢不从教。即解而改束。月川曰。凡事须如是。月川又戒先生飮酒。尝以鲍甲遗先生。因题一铭曰。五色灿兮。光绚烂兮。飮虽多兮。仪不乱兮。先生拜而受之。佩服不忘。

于书无所不读。而以朱夫子书为一身标的。潜心玩味。至忘寝食。鸡鸣而起。必贯诵一二篇。然后点灯开卷。提掇一心。精思明辨。不得一毫放过。诸生有请业者。亦使之字求其训。句求其义。剖析开晓。倾倒切至。必竭其两端而后已。为文章明白典雅。援笔成章。诚激意到。论议的确。诗律亦冲澹理到尤善于五言古诗。深得陶,苏体。柳西厓简重少许可。每敬重先生。又见先生晩年所作诗文。奖叹不已曰。有德必有言。岂不信然乎。遂荐文衡。

性至孝。以不及事先夫人。为平生至痛。事判书公。左右无方。不违其志。及登朝班。每以身在近密。不得乞郡便养为恨。兄弟之间。友爱弥笃。怡怡一堂。人无间言。朝夕自奉。淡如寒士。略不留意家事。

祭必沐浴齐戒。省视牲羞。务令精洁。语不及凶秽。洒埽厅事。点火房室。如祖先之来临其所也。

值寿辰。家人欲设寿酌。先生曰。岂可以劬劳之日。而为宴乐之举乎。每念蓼莪之诗。冞增感慕之怀。

治家有法。抚子女以恩。而教之以义方。御婢仆以宽。而勖之以勤恪。未尝有疾遽之言。严猛之色。而内外上下。整然有序。门庭斩斩焉。子弟有过。未尝严责。谆谆诱掖。令自知其过而改焉。尝戒子弟曰。君子当以心学为先。若徒以科业为务。则虽得一名。其心已蔽。鲜不为利欲所诱。可不惧哉。

好善嫉恶。出于天性。人有诐言邪行。必直斥无隐。故寡合于世。然自处以正。好恶以公。不以一毫私意间之。故人无贤不肖。莫不畏服。犹恐不善之名。或及于其耳。

先生与柳西厓。为平生莫逆交。西厓语人曰。吾平生知友。惟士纯一人而已。不幸今也则亡矣。至于临终。亦道先生不离口。

门生问曰。凡人始有名。而终蔑其实者。何也。先生曰。名先于实。非身之幸。苟有诸已。不患无名。善必积而后成。有一善自足。则是丧其善也。恶虽少而可惧。有一恶自恕。则是长其恶也。又曰。涵养克治之功不力。而欲一蹴而到者。学者之通患也。譬如养苗者。殷勤培植。至于成实。然后可以供粢盛。去草者。朝暮锄治。剪除根柢。然后不得害我嘉禾也。忘其田而不耘。与助之长而揠苗者。其心虽异。而为害则一也。

平日家居。早起整服。出坐外堂。惟以观书史。训子弟。接宾客为事。恂恂和易。未尝见其有崖岸之迹。凌厉之气。而至于立朝敢言之时。临事处置之际。英气凛然。视所当为。直前无畏。不顾利害。不挠毁誉。虽贲,育莫能夺。尝曰。人苟处事不愧于心。则何患人言。才牵于外。便动于中。自然事不合义。未免枉道而徇人。吾平生每思直道行已。虽死无悔。而犹不能不为外物所动。是吾刚断不足。而私意惑之也。

呜呼。断断自信。以直取祸。人之所以为戒。而先生则不悔也。变情抑志。随俗雅化。世之所谓达者。而先生则不屑也。顾瞻徘徊。择好辞难。世之所谓智者。而先生则不为也。无怪乎世之人以先生为执也。其自谓相知者。亦以过刚。为先生之病。而不知忠信之实。存诸中。而孝友之道。本乎家。则世果有知先生者乎。存诸中本乎家者。人未必知。而先生亦无求知于人。则宜乎知德者鲜。而知而信之者尤鲜矣。及其奉命于抢攘颠沛之馀。势如狂澜。一溃莫可堤防。而先生以经幄宿儒。未尝闻军旅之事。只以诚意动人。忠信感人。能使慕义者输心。顽暴者从顺。懦怠者激励。莫不欢趋鼓舞。与之同事。而逃将溃卒。亦皆震叠于风声之下。争自濯磨。为国效死。而举措布置。皆适机宜。赏罚号令。大服民心。故协谋齐奋。不相畔涣。各展其力。咸树奇功。卒能吹嘘灰烬之馀。保全岭右一带。为当日之莒,墨。以基恢复之根柢。虽天夺其寿。大勋未集。而扶持人纪。撑拄一方之功。反有大于汗马之劳也。盖岭南之不胥为夷。虽曰义士倡率之功。而义兵之终始成就。实由于先生血诚之动人。晋城之不陷坚守。虽曰金时敏力战之功。而亦由先生指授策应之得宜也。其身存而能使一道人心。倚为长城。随其去留而为之轻重。其身殁而能使大小士民。涕泣相吊。至今歌思追慕之不已。向之不知不信者。至此而翕然称服。无有不知而不信者矣。世之君子。平居则谈道理。危乱则失故步者。比比焉。夷险一致。临大节而不可夺者。其惟先生之谓矣。先生尝慨然叹曰。丈夫生世。未闻大道。生死于醉梦中者。可耻之甚也。幸以早得依归。未能卒业。绊馽名缰。坐成迟暮。每一念及。惕然汗下也。乃卜筑石门精舍。永拟退休。优游于闲静之地。专心于学问之功。以寻先师之遗緖。乃其志愿也。此志若遂。则晩岁所就。讵可量也。而扶斯文淑后生。不止于此矣。惜其时事艰虞。主辱民愁。黾勉于事去之后。身歼于军务之劳。使不得卒遂其素愿者。岂徒为先生之遗恨。实是后学之不幸也。以上。门人崔𬀪录。

先生禀质清纯。中心恺悌。闻道既蚤。讲学有源。德浑而刚。行笃而正。乐取诸人而明于责己。喜闻其过而勇于徙义。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上。鄙吝之萌。不存于胸中。毅然有难犯之容。确然有不可夺之志。故睹形者。绝麤厉之习。觌德者。消非僻之心。士林仰如山斗。朝野倚为屏翰。

治家有法。男女有别。每正,至,朔,望及家长上寿之日。令子弟聚会堂上。丈夫处左西上。妇人处右东上。序立参谒。丈夫再拜。妇人四拜。奴婢则惟于正朝序立罗拜。一家之人。皆知事长揖逊之礼矣。

一日。以剑分赠子弟曰。汝等知所以赠剑之意乎。须以此斩断义利之关。以别其取舍也。

壬辰。赴右监司时。自府镇往拜辞于道侧。叔父顾谓曰。速还府镇。倡率乡兵。无徒死也。

叔父忠孝大节。著于国乘。铭诸人口。虽或有所遗载。而凤凰翔于千仞。轰雷驰乎白日。孰不知为瑞世之表。掀天之声也。猥以家庭平日所耳擩而目染者言之。则向善之诚。信道之笃。如水必东。如矢注的。不以幽暗而或间。不以细微而或忽。义利公私之分。毫厘不容不察。事物应接之际。情理各得其当。故述古而推今。移孝而为忠。夷险一节。死生以之者。诚可谓质诸鬼神而无疑矣。以上。从子涌录。

先生教人以书。硏究义理。开示蕴奥。未尝一字容易放过。食上。诸生受业者请退。犹不许。或至日中乃罢。其诲人不倦。类如此。

一日。先生坐于堂上。兴孝入见。信足而步。先生责之曰。行第一步。心在第一步上。行第二步。心在第二步上。斯可矣。

先生尝谓人曰。知人虽难。观其眸子。则可庶几乎。柳西厓先生称先生曰。求为执鞭。不可得也。先生称柳先生曰。吾之师表。互相推让云。

先生尝与柳先生会话于古刹。先生曰。人臣进退之道。必于易得之。柳先生曰。无欲则斯可矣。先生击节叹赏。

先生使日本。舟中遇风。鲸波汹涌。一舟人眩迷颠仆。独先生兀坐看书。既归。人咸服其不动心。先生笑曰。看书无乃动心乎。以上。门人张兴孝录。

复起兄弟。十岁前失怙恃。依养于外家。先生抚育极恩爱。凡飮食衣服训诲之事。一如己子。孤等既定居水谷。凡事草刱。罔有纪极。先生尤加愍恤。每于猿谷往来之际。虽昏暮忙遽。必亲到孤家。先问安否。次及祭祀之节。农作之事。严饬奴仆。指教凡百。又以敕身勤学之意。勉戒不置。孤等之粗辨鱼鲁。保守田业。秋毫皆舅氏力也。平生慕恩。感泣何极。

先生休告时。邻有一闲人频频来见。先生问尔有老亲。何以为养。其人曰。家贫无以养。先生曰。尔家虽贫。耕田猎水。朝夕奉养。是乃子职。何以曰无可为养。如我者。违亲仕宦。菽水之奉。未能亲执。虽食君禄。未足为乐。慨然久之。其人感悟。卒以孝养闻。

门族之穷乏者。尽力周救。如有邻邑守宰及知旧之人。以时物相馈者。义有不可则却之。义有可取则受之。虽一斛之米。数尾之鱼。皆即分送于门族邻里。而亦必先贫后富焉。

引进后生。每劝其依本分著实做去。未尝轻语以性命之说。

家居。晨起盥栉。整衣冠。出坐厅事。区处家中凡百。次授诸生书讫。整衽看书史。无故未尝入内。财利之谈。不出于口。以上。门人柳复起录

辛卯春。通信使黄允吉,金诚一等回自日本。允吉还泊釜山。驰启情形。以为必有兵祸。既复命。上引见而问之。允吉对如前。诚一曰。臣不见其有是。因言允吉动摇人心。非宜。于是议者。或主允吉。或主诚一。余问诚一曰。君言与黄使不同。万一有兵。将柰何。曰。吾亦岂能必倭终不动。但黄言太重。中外惊惑。故解之耳。出柳西厓惩毖录

宣庙甲午二月六日。朝讲。领府事金应南进曰。金诚一尽心岭南之事。当追赠。上曰。此则然矣。但渠为秀吉所欺。谓其不足畏。黄允吉则以为可忧。此人却有见识。李恒福曰。当时臣为承旨。见诚一。问日本事。诚一却深忧之。但云南方防御诸事甚烦扰。民心骚动。敌未至而将先溃。故如是言之。欲以镇伏人心耳。出堂后日记

学有渊源。能得师也。行著家庭。不违颜也。节义动世。乘间气也。尽瘁死国。出天性也。馀事文章。从韩陆来。不朽芳名。幷山岳存。出李松岩文殊志

万历辛巳春。公谓从侄山立曰。居是邦。事其贤大夫礼也。鹤峯先生。今之贤大夫。同道而不得见。可愧也。白公见龙适在座曰。汝欲观金某乎。此吾同门友也。目今居庐于花山之临河县。士子之负笈往从者皆拒之。公曰。柰何。白公曰。第蹑我后。公共白公至临河。投拜于庐所。敷衽而前曰。蒙学小生。无所依归。获拜先生。愿承教诲。先生曰。南州贤士。不为不多。子苟诚矣。何患无师。哀疚草土。非讲学讨论之时。公曰。严不敢更请。愿在别斋。随子弟学焉。先生曰。痴劣辈。不可为益友。斋舍厄陋。难留远人柰何。伯氏药峯先生曰。此人虽少。以是心来。姑留以答其意。可也。遂处斋舍。与子弟朝夕侍见数月。益闻所不闻。乃知先生之学。践履克治。鞭辟近里。问人。不问其才而问其行。劝人。不先其文而先其实。尝谓公曰。姿质既美。前程又远。子勉哉。公对曰。质钝才短。恐朽木之难雕也。先生曰。人患立志不诚。何患才不足乎。有才不免为小人。无才不妨为君子。在所学之为己为人耳。又曰。毋自欺三字。须终身佩服。为善去恶。一有不诚。则皆自欺也。曰。善恶何以实见得。曰。义利公私之分。不可不严。毫忽之微。远于千里。在学而明之耳。曰。学则何先。曰。善哉问。学不在章句文词之间。只向日用事物上求之。所谓事上学也。其本在于主忠信先孝悌。而其要只在收放心。自洒埽应对。至于齐治平。其节目次第。工夫先后。如示诸掌。在乎循序渐进。深玩实体而已。出崔讱斋年谱

远近请学者。充衍堂宇。终日讲劘。了无倦容。或辨析义理。或揭示往行。勉之以孝悌敬信之道。欲人之必立于无过之地。故从而受业者。虽材质最下。而便能知自竖立。以下。拾遗。

人有过失。虽面斥不讳。而至诚开道。欲其改过。故不敢深怨。

有知先生者。从容谓曰。迩来上下相蒙。罕见直言。公独不顾时变。抗颜为之。岂非士类之庆也。先生曰。吁。是何言也。古之事君者。期于引君当道。今之事君者。知而不言。言而不尽。我亦未免有此失。下负所学。上负吾君。吾子何相悉之不以古道也。

尝以罗牧递还。入乡射堂。适无座首。先生命定寝所于别监房。诸人请曰。乡堂以座首房为尊。舍尊处而占次房未安。先生曰。不然。乡堂父老所会。既无主人。不可偃然自处尊位。子弟将侍寝。先生顾谓曰。尔等未参乡录。宿此未安。宜出他所。待明入来可也。

先生尝教门生。至宋史富弼使契丹传。三复朗诵。击节而叹曰。尔辈知之乎。富公单车入不测之虏庭。而能毅然不屈。尊重国体。大丈夫遇变乱。当如是矣。

壬辰之乱。先生妻子。自京流到利川境。有人来护。意甚勤厚。问之则曰。我此府人也。前日令公推刷徙民时。我以座首。犯罪受刑。令公处事严明。无一人横罹。此道之民。至今不忘。我虽被罪。敢怀私怨乎。远近或出米救急。或给马护送曰。鹤峯令公。乃东方砥柱也。

朴正郞惺。尝从容问曰。先生可谓不动心。答曰。岂易言哉。吾平生只有不动心者三。奉使日本也。卒遇风涛。舟楫颠危时。一也。秀吉桀骜。大张声威。胁迫恐动时。二也。乱初被拿。天威方震。事将不测时。三也。然先生遇变临危。死生在前。而凝然不动者。不止于此三者而已。以上。出讱斋录。

辛卯冬。公以弘文馆副提学。上箚论时事。言甚剀切。且直斥王子诸宫淫刑渔利等事。上为之瞿然引咎。朝野莫不肤粟。

公拜招谕使南还。金睟自居昌。诿以勤王指云峯。与公忽值。愕喑无以为辞。公以义责之曰。封疆之臣。当死封疆。何为弃之至此乎。全失一道而不能救。单骑远投。其能有济乎。愿令公亟回。睟不得已强颜回旋。然见道内士民。咸仰公为响应。噎媢怏怏。公一以诚信待之。少无疑阻。

河东县监文报至。捕斩偸仓谷土贼十五头事也。公题送曰。土民乘乱为盗。至发官仓。其罪宜斩。万一戮及无辜。不可不慎。后闻县监诱集村民。乘暮开仓。任其取去。以其奴射杀十五即瞒报。盖要功也。公欲诛之。或恐人言过度。只杖五十度。数以贪虐启罢之。

都事自居昌来曰。他道监司。于东宫启闻进上。皆分封。独此道不为。无乃不可乎。公曰。不可如二君焉。若以他日为君。而预以君礼事之。是二心也。都事曰。此时与平时不同。东宫方在羁旅之中。朝夕供膳。亦必匮乏。边报无由得闻。虽以权道为之。未为不可。公曰。君臣之义。截天地而不可易。非用权之地也。都事又曰。不必名言进上启闻。而时产贼奇。随便付上无妨。公正色曰。君使我不名言进上启本。而为封送书简乎。君其休矣。以上。出龙蛇录。

公尝受尚书于文忠公。一日既受业。退而侍立。文忠公曰。坐。吾语汝以皇极建极民彝五福也。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衷即极也。天生斯民。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古之圣人。是民之先觉者。即建极也。作为君师。用敷五伦。锡厥庶民。伦即民彝也。庶民知爱亲敬长。能保有是心。即为保极。宜得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此谓五福也。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此心康宁。颠沛造次。不离道。此为攸好德。或为国死事。或杀身成仁。亦为考终命。论五福。当论人一心。此心正无不福。此心邪无不祸。尔其识之。公再拜以受。终身佩服云。出洗马公潗家状

自退陶先生倡道东南。游其门者。皆一时名贤。明睿特达之人。各自琢磨。成德达材者。指不胜屈。而老先生手书尧舜以来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颜曾思孟周程朱氏相传心法之要言旨诀。以畀鹤峯金文忠公。可见其微意所在矣。出李葛庵玄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