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
1982年11月30日
1983年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2年11月3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作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请大会审议。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九八○年,也就是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国务院曾拟订出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本轮廓和主要指标。当时,根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整个国家正在紧张地进行拨乱反正,国民经济正在进一步调整,许多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必要的资料也由于十年动乱的破坏而很不完全,因此还缺乏编制出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的客观条件。这两年来,国务院在抓紧经济调整的同时,对经济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十条方针,经大会审议通过。在这之后,国务院又组织各有关方面对第六个五年计划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多次的研究和讨论。现在,我国国民经济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第六个五年计划的草案已经编制完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要求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要求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七年的五年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也就是说要求全国各行业、各企业普遍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在保证经济文化建设费用逐步增加和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条件下,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按照这样的部署,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要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这个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七,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计划为三千六百亿元,将兴建一批具有现代水平的新工程,并在部分重点企业中实行重大的技术改造。用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经费计划为九百六十七亿元,比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五百七十七亿元增加百分之六十八。城乡居民按人口平均的消费水平计划提高百分之二十二,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点一。这个期间,将保持国家财政、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和物价的基本稳定。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的计划,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计划,是使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现,同整个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有极为重要的关系。

      第六个五年计划草案已经分送给各位代表。这里,就计划的要点和一些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关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工农业生产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是我们制订计划的一项重要原则。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定,一九八五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八千七百一十亿元,比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五十九亿元增加一千五百五十一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由二千一百八十七亿元增加到二千六百六十亿元,工业总产值由四千九百七十二亿元增加到六千零五十亿元,都是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在执行中争取达到百分之五。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计划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五,重工业产值计划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到一九八五年,全国粮食产量计划达到三亿六千万吨,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三;棉花三百六十万吨,增长百分之三十三;纱三百五十九万吨,增长百分之二十二点八;食糖四百三十万吨,增长百分之六十七点三;原煤七亿吨,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九;发电量三千六百二十亿度,增长百分之二十点四;钢三千九百万吨,增长百分之五点一。实现了这个计划,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进一步趋于协调。

      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八○年的二十八年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的速度是百分之三点四,六五计划期间要求每年递增百分之四到五,这是不低的,是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六五计划规定的工业增长速度比过去二十八年的平均速度要低,这是因为工业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复杂,在近期内能源产量不可能有较大的增加,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也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过去二十八年的工业发展速度虽然不低,但是效益很差;而六五计划要求的发展速度虽然低一些,却是以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六五计划要求,产品质量要不断改善,花色品种要适应社会需要,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要有较多的降低,这些方面的要求都比过去高得多。着重于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六五计划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我们的历史经验来看,计划指标经过综合平衡,订得稳妥一些,留有余地,对于保护和发挥劳动人民和生产单位的积极性,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都有好处。一九八一和一九八二两年计划执行的结果,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都超过了六五计划规定的年平均递增速度,全国上下都高兴。我们所以没有把后三年计划要求的发展指标调高,也正是基于上述的考虑。经过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各方面的关系理顺了,整顿工作做好了,又完成了为第七个五年计划准备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实现了一批重大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第七个五年的发展速度必将高于第六个五年。只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特别是在人才培养、重点建设和实现社会生产的技术进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第八个五年和第九个五年的发展速度肯定还会再高一些,从而使全国进入新的经济振兴时期。这样,我们就能够按照党的十二大所确定的二十年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争取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

    二、关于基本建设的规模、重点和企业的技术改造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安排二千三百亿元,大体保持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水平。五年内施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八百九十个,比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少得多。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吸取了过去基本建设规模过大、战线过长、投资效果不好的教训。六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是能源、交通建设,这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八点五,比过去有所提高。同时,适当安排了农业、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城市公用设施、商业、外贸等方面的建设。五年内施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计划在一九八五年底以前全部建成的四百个,其余将转入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继续建设。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现有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资金为一千三百亿元。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八○年的二十八年中,这方面的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六五计划把这个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将使我国工业的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加速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下面,着重讲一下能源、交通、农业的建设计划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

      煤炭工业建设,五年投资一百七十九亿元,重点用于开发山西煤田以及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煤田,同时开发豫西煤田,山东、安徽、江苏煤田和贵州煤田。五年内新建一百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井二十八个,加上中小型矿井的建设,全国煤矿建设总规模将达二亿二千万吨。计划在一九八五年底前建成投产八千万吨,结转到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继续建设的有一亿四千万吨。为了加快煤炭工业的发展,我们的方针是抓两头:一是集中力量开发大露天矿,首先把资源条件好的霍林河、伊敏河、平朔、元宝山、准格尔等五大露天矿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建设起来;一是抓紧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和中小矿井的建设,挖掘潜力。这样投资省,出煤多,见效快,既可以使近几年和十年内煤炭产量有显著增长,又可以为下一个十年煤炭工业的更大发展打下基础。

      石油工业建设,五年投资一百五十四亿元,重点勘探东北松辽盆地、渤海湾、河南濮阳地区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并适当加强新疆准噶尔、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普查勘探,继续加强东部老油、气区的地质普查勘探,争取探明一批新油田,同时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勘探和开发。五年内,新增原油开采能力三千五百万吨,天然气开采能力二十五亿立方米。这样,我们就可以补充原有油井产量由于每年采收形成的自然递减,使五年内石油年产量稳定在一亿吨的水平上。

      电力工业建设,五年投资二百零七亿元,重点是继续开发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和红水河流域的水力资源,建设一批大型水电站,同时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内蒙古东部、两淮、豫西、渭北、贵州等地以及用电量大的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区,建设一批坑口电站和火电厂。五年内新建和续建装机容量四十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十五个,二十万千瓦以上的火电站四十五个,三十万千瓦的核电站一个,加上小型电站的建设,全国电站建设总规模为三千六百六十万千瓦。计划在一九八五年底前建成投产一千二百九十万千瓦,结转到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续建的有二千三百七十万千瓦。这个安排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要,在计划执行中将根据条件的可能,努力加快电站建设,同时大力节约用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建设,五年投资二百九十八亿元,主要用于铁路和港口建设。五年内全国新建铁路铺轨二千公里,建成复线一千七百公里,建成电气化铁路二千五百公里。到一九八五年,山西以及内蒙古西部、宁夏煤炭的外运能力将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二百万吨增加到一亿二千万吨,通往东北的运煤能力将由一九八○年的一千四百万吨增加到二千九百万吨。在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石臼所、连云港、上海、黄埔、湛江等十五个港口建设一百三十二个深水泊位,到一九八五年全国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将由一九八○年的二亿一千七百万吨增加到三亿一千七百万吨。继续建设长江等内河航运工程。加强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同时,大力加强邮电通信建设。这些建设任务完成以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紧张的状况将有所缓和。

      在农业建设方面,重点是加强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的防洪能力;建成河北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和天津引滦输水工程,缓和京津地区工农业用水的矛盾;继续建设黑龙江三江平原、江西鄱阳湖地区、湖南洞庭湖地区、安徽淠史杭灌区等商品粮基地。逐步建立和健全优良种子的繁育推广体系。继续建设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防护林体系,以治理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西北地区的风沙化。继续开展全民植树运动,绿化祖国。禁止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牧区开荒。扩大人工草场面积,计划由一九八○年的三千二百万亩增加到一九八五年的一亿亩。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饲养场和饲料加工厂。五年内扩大淡水养殖面积一千六百万亩,海水养殖面积八十万亩。这些,对于改进农牧渔业生产的条件,将会起积极的作用。

      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且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六五计划期间要积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加快找矿和资源评价的进度,同时做好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工作。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增加社会急需而又短缺的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五年中,要对鞍山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哈尔滨、上海动力设备制造基地的所属工厂,大同、开滦、抚顺等大型煤矿,天津、湖北、辽宁、四川、山东的大型碱厂等相当一批重点企业,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改造,逐步改变这些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骨干企业的技术面貌。机械工业是为各个方面提供技术装备的部门,技术改造必须先行一步。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对生产量大、使用面广的机电产品,特别是耗能多的汽车、拖拉机、内燃机、工业锅炉、水泵、风机、中小型电动机等进行技术改造,促使它们更新换代。要研制一批精密高效机床、仪器仪表等关键设备,抓紧一大批工具、元器件、基础件的升级换代。发展一批农牧渔业和轻纺工业需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设备,努力提高发电、轧钢、采掘、洗煤、运输、海上石油勘探和石油化工等方面的大型成套设备的制造技术。实现了这些要求,国民经济的生产技术面貌将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三、关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既是保证现代化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又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六个五年计划安排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百分之十五点九,其中一九八五年将达到百分之十六点八,比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百分之十一有了较大的提高。应该承认,这方面的经费还是比较少的,但是限于财力,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经费还要逐步增加。

      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定,到一九八五年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数将从一九八○年的二十八万人增加到四十万人,增长百分之四十二点二;在校学生达到一百三十万人,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十三点六。五年内大学毕业生共一百五十万人。在这同时,广播、电视、函授、夜大学等高等教育也将有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五年招收研究生二万人,比一九八○年增长四点五倍,五年内毕业研究生四万五千人。为了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国家确定用专款为一批重点高等院校建设比较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新建和扩建一批实验中心。要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过去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要,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和转移工作领域也往往造成困难,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要认真加强对大学生、研究生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加强经常的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真正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劳动者。继续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各门各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林牧副渔、医护、财贸、政法、文教等方面的职业学校。普通中学也要适当增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要创造必要的条件,把部分农村普通高中改为农业职业中学。要注意发展学龄前教育,加强师范教育。到一九八五年,争取全国大部分县普及或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城市普及初中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努力全面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普及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扫除青壮年中的文盲,这是全国教育战线的一项十分繁重、艰巨、迫切的任务,全国人民都要动员起来给以大力支持。凡是教育事业发展得好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地、市、县和基层组织,凡是积极为教育事业作了贡献的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其他人员,都要加以表扬;对教育工作不热心的干部,要给以批评;对挪用教育经费、妨碍教师工作甚至侮辱伤害教师的人员,要严加处分。要在全社会造成普遍重视教育工作的风气,使人人都认识这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基础。

      在科学技术方面,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定,在全国推广农业、轻纺工业、能源、电子、机械、原材料工业、化工和制药、运输和邮电等方面确有成效的四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生产建设中带关键性的三十八个科技项目的一百个课题进行攻关,争取其中相当一批项目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成果,并推广应用。在着重发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使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可靠的指导力量和后备力量。不论是应用研究或基础研究,都应该按照学科特点尽可能地面向经济建设,为生产的发展服务。要把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到同科学研究本身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成绩应该同样受到表扬和奖励,克服轻视推广应用的倾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省、市、自治区公用的情报中心、分析测试中心、计量中心、计算中心、应用数学咨询服务中心,为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在大力发展自然科学的同时,重视发展社会科学,加强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文艺学、语言学、国际关系等的研究。要努力阐明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用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要填补空白学科,加强薄弱学科,改善研究工作的条件。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文学艺术、电影、电视、广播、新闻、出版、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各项文化事业和卫生、体育事业都将有相应的发展。电影故事片的摄制,必须在努力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数量,计划由一九八○年的八十二部增加到一九八五年的一百二十部。积极发展科学教育影片和纪录影片。广播电视要提高节目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加强节目的制作和传送手段,提高技术质量和人口覆盖率。全国各种报刊、杂志、书籍的出版总量,一九八五年达到四百五十六亿印张,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二。积极提高造纸、印刷、出版的技术和质量,努力改变目前的落后状况。基本上做到市市有博物馆,县县有图书馆和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切实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文化设施。我们的各种精神产品,虽然大多数也是以商品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各级有关领导干部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这些产品的生产首先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必须注意它们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注意它们在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能单纯追求利润。各项文化艺术事业和学术研究,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继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续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错误影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堕落腐朽的文化。要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迅速消灭一些还没有最后消灭的烈性传染病。加强海关检疫,以防一些已被消灭的传染病又由国外传入。在卫生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城乡并重、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五年内增加卫生专业人员六十万人,新增医院病床二十五万张。大力提高节制生育的技术水平,保证控制人口计划的顺利实现。积极发展城乡体育运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努力提高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

    四、关于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扩大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要继续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按照统一计划、统一政策、联合对外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计划规定,到一九八五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八百五十五亿元,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点八,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八点七。其中,出口总额将达到四百零二亿元,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八点一,高于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进口总额将达到四百五十三亿元,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九点二,略高于出口的增长速度,这对加快国内的生产建设是有利的。

      积极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努力增加出口,是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基础。要积极扩大轻纺产品、工艺品和各种土特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提高机电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计划地组织石油、煤炭和某些资源丰富的稀有金属等产品的出口,对某些消耗能源太多的产品要限制出口。一切出口商品,必须努力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提高竞争能力。这对于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都会起积极作用。根据国内建设的需要,改进进口结构,适当提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在整个进口中的比重。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贷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或同外商合资经营,把对国外资金的利用扩大到适当规模。要特别注意发挥沿海城市在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的作用。除广东、福建继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外,要给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引进和消化技术、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和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毫无疑问,我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而绝对不能削弱和损害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一点任何时候也不能动摇。

    五、关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控制人口的增长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要继续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五年内,通过发展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将在城镇吸收二千九百万人经过一定训练后就业。全国平均每个农民的纯收入将由一九八○年的一百九十一元增加到一九八五年的二百五十五元,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六,这个速度高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八○年二十六年中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点三的水平。全国职工的工资总额一九八○年为七百七十三亿元,一九八五年将达到九百八十三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四十二亿元,增长百分之四点九。一九八一年已经提高了教育、卫生、体育战线部分职工的工资,一九八二年和以后的三年将陆续提高其余职工的工资,并积极着手工资制度的改革。中年知识分子多数工资过低,负担又重,他们的工资应该有较多的增加。这样做,相信全国广大工人和干部是会理解的。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到一九八五年,城乡居民按人口平均的消费水平,将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二,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点一,高于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八○年二十八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点六的水平。其中,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点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点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九八五年将达到二千九百亿元,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七。

      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将继续得到改善。五年内预计农民新建住宅二十五亿平方米,在农村新建公共福利设施三亿平方米。全国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五年合计建成住宅三亿一千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六千二百万平方米,等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八○年二十八年中平均每年建成住宅面积的二点六倍。与此同时,还将加强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坚决制止环境污染的加剧,并使重点地区的环境有所改善。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根据今年七月一日的普查,我国人口已经超过十亿。今后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必须控制在千分之十三以下。一九八五年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必须控制在十亿六千万左右。这两年,人口净增率有所回升,今后若干年将有更多的男女青年进入婚育期,正值人口增殖高峰,实现人口控制的目标将是一项极端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普遍提倡晚婚,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格控制第二胎,坚决杜绝多胎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否则就将影响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农民进行有说服力的教育,大力破除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封建习俗,着重保护女婴和生女婴的母亲。只生一个女孩并且把她抚养好、教育好,比只生一个男孩更应该受到表扬、支持和奖励。全社会对于溺害女婴和虐待女婴母亲的犯罪行为都要坚决予以谴责,司法机关要坚决给予法律制裁。

    六、关于财政、信贷的基本平衡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保障人民收入正常增加和保障企业应有自主权的情况下,要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开辟财源,使国家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上升。要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项财政开支,加强财政监督,坚决反对浪费,以便把财政赤字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确保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基本平衡。

      计划规定,五年合计国家财政收入为五千九百五十三亿元,其中一九八五年为一千二百七十四亿元,比一九八○年增加一百八十九亿元。五年合计财政支出为六千零九十八亿元,其中一九八五年为一千三百零四亿元,比一九八○年增加九十二亿元。财政支出的安排首先是保证重点建设,逐步增加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开支,同时保证军政费用必不可少的需要,按期偿还国外借款的本息,适当照顾其他方面的开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这五年内,除了国家每年增加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补贴以外,国家财政还将拨出二十五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援这些地区的建设,比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二十二亿元。这五年计划安排平均每年有财政赤字三十亿元左右。一九八一年实际执行结果为二十五亿元。今后在年度计划的执行中,也要努力增加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力争财政赤字少于三十亿元。

      市场物价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要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以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今年以来各地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总的来看情况是好的。国营牌价没有大的变动,有些品种的价格还略有下降,今年一到九月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同去年末持平。今后几年中对少数极不合理的商品价格要作有升有降的必要调整,以利于生产的发展,但这种调整也必须在保持市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各位代表!

      第六个五年计划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的计划,它既包括建设物质文明,也包括建设精神文明。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除了上面已经讲到的发展各项文化事业以外,还有许多重要内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在党的十二大已经提出了一个总的纲领,今后需要逐步加以落实。这里只着重讲一讲发展职工教育和改变社会风气这两点。

      大力提高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现代科学文化、生产技能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今后我们要着重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各级各类干部和工人的正规学院和正规学校,同时也要举办一些期限较短、课目较少的训练班,使职工教育比较快地走上正规化。除了国家现有的学校要承担职工培训任务以外,各行业和有条件的企业也应该举办学校和训练班。我们还希望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都来重视这项工作。正规地进行职工教育,应该有严格的入学标准和考核制度,有一定水平的切合实际需要的教材,有胜任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能够对学员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的教育,能够使学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在学习以后确实有明显的提高。除了系统教育以外,还要根据广大职工中实际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结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各个时期的任务,对职工进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寻求和创造新的方式方法,力求使思想教育工作生动活泼,有战斗力、说服力和吸引力。要大力普及社会发展史和中国近代史、革命史的教育,普及共产主义思想、信念、道德的教育,普及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和革命纪律的教育,普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普及法制教育,普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普及高尚的审美观念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教育,使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立志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得到发扬,使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提高,使越来越多的职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

      积极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在今后五年内争取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为此,要努力在城市和乡村中普遍改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不断改进人们的劳动态度、工作态度和服务态度,反对各种极端不负责任、“一切向钱看”、闹本位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营私舞弊、利用职权“开后门”等等不正之风。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同时,必须全力反对和制止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那种连人格、良心、荣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商品化的可耻弊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在党内要按新党章所规定的各项标准进行整党以外,在社会上也要普遍采取守则、公约、文明村、文明街、宣传网等各种形式,扶持正气,祛除邪气,对危害社会的不良风气进行综合治理。我们有党的正确的坚强领导,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强大国家机器和进步的社会舆论,我们应该做到这一点,并且能够在全社会形成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强大力量,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友好合作的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经过努力,争取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扭转社会风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专心致志地心情愉快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各位代表!在提请这次大会审议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国务院也提出了一九八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草案,请一并审议。

      第六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各项生产建设任务是积极的,也是比较稳妥可靠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在计划编制过程中曾经进行了认真的综合平衡,但有些地方仍然可能考虑得不周到,在执行中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妥善处理。全国上下,一定要团结一致,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努力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保证在执行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计划中取得全面的胜利。

    六五计划前两年的执行情况

      第六个五年计划已经执行了近两年,这里把前两年执行的情况向各位代表作如下的报告。

      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正式提请这次大会审议之前,国务院根据六五计划的初步设想,曾分别制订了一九八一和一九八二两个年度计划,并经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⑵⑶)这两个年度计划,执行情况都是良好的。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一九八一年计划为百分之三点七,实际达到百分之四点六;一九八二年计划为百分之四,预计可以达到百分之六点四。两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五点五。整个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变化。

      农业生产持续地全面高涨,农村欣欣向荣,这是全国经济形势以至政治形势日益好转的重要基础。农业总产值一九八一年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五点七,一九八二年预计比一九八一年增长百分之五,两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五点三。尽管不少地方连年出现了严重的水旱灾害,粮食仍然连年增产,一九八二年预计达到三亿三千五百多万吨,比去年增产一千多万吨,超过了大丰收的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二年预计同一九八○年比较,棉花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九,油料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糖料增长百分之二十九点二,茶叶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猪牛羊肉总产量增长百分之六点八。其它多种经营的发展也比较快。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特别可喜的是,许多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在一两年或两三年内迅速地大面积地改变了面貌,这是建国以来很少有的。这就最有力地说明,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八亿农民对党和政府更加信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光明前途充满了信心。

      工业消费品生产迅速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日益充裕,消费品匮乏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这是我国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从未有过的新情况。轻工业总产值,一九八一年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一,一九八二年预计比一九八一年增长百分之五点一,两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九点六。一九八二年预计同一九八○年比较,纱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三,呢绒增长百分之十二,毛线增长百分之四十二,食糖增长百分之三十三,自行车增长百分之七十八,缝纫机增长百分之六十一点七,电视机增长一倍,洗衣机增长九点九倍。许多消费品的质量有了提高,花色品种增多。商业部门在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增加商业网点,改进服务态度方面,作出了新的成绩。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九八一年比一九八○年增长百分之九点八,一九八二年预计比一九八一年增长百分之八点九,两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九点四。这两年在人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吃、穿、用各类商品大多数供应比较充裕,人民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家,市场供应情况能够取得如此迅速的改善,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重工业在调整中抓紧能源的增产和节约,改进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生产由下降逐渐转为上升。重工业总产值一九八一年比一九八○年下降百分之四点七,一九八二年预计比一九八一年增长百分之九,两年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一点九。重工业改变了过去为自身服务过多的状况,为农业、轻工业提供原材料和装备的部分,为技术改造服务的部分,比重都有所提高。许多重工业企业还直接为市场生产了一批耐用消费品。燃料、动力和一些重要原材料的产量,从前两年的停滞甚至下降转向逐步回升。一九八一年比一九八○年,原煤增长百分之零点二,原油下降百分之四点五,电力增长百分之二点九,钢材下降百分之一点七,水泥增长百分之三点八。一九八二年预计比一九八一年,原煤增长百分之四点六,原油增长百分之零点五,电力增长百分之五点一,钢材增长百分之一点九,水泥增长百分之八点六。经过调整后重工业生产重新回升,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部门,积极为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服务,也做出了新的贡献。

      财政收入连年下降的趋势开始扭转,这是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综合反映。从一九七九年起,由于调整经济和解决长期以来特别是十年内乱遗留下来的大量问题,国家财政收入连续三年下降。一九八一年国内财政收入比一九七八年减少一百多亿元,减少近百分之十。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和采取了许多增收节支的措施,这种下降局面今年可以结束,预计从明年起国家的财政收入将转向回升。在这同时,我国外汇收支连续两年出现顺差,为今后进一步扩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国高等学校由一九八○年的六百七十五所增加到一九八二年的七百二十九所,招生数由二十八万人增加到三十一万人。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工作有所加强。这两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六千多项,研制成功的新材料有上千种,在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最近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卫生等事业都在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体育战线连续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新成就。

      以上情况表明,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已经基本上趋于协调。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深入的阶段。现在的调整工作,就是要在统筹安排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农业、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国民经济在稳定发展中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经济这种不断向前发展的好形势,同当前世界经济萧条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经济先后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境,生产停滞或下降,失业人数增加,债务沉重,通货膨胀。有的国家的失业率和物价上涨指数,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峰。不少国家这种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已经到了难以承受以至影响国内政局的地步。面对这种状况,许多国家苦于找不到出路。在世界经济如此不景气的时候,我国国民经济却在克服种种困难中胜利前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

      这几年我国经济形势既然越来越好,为什么国家财政还有一些赤字?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作一些历史的分析。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的二十年中,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我们国家在生产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经济结构很不合理,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浪费严重,经济效益很差,在人民生活方面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在这个时期,职工工资没有进行正常的调整,农副产品同工业品的比价很不合理,城市住房越来越紧张,大量待业青年没有得到安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作出极大的努力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一年,国家用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支出四百四十二亿元,用于提高职工工资和实行奖金制度的支出三百亿元,用于安排城镇二千六百万人就业的支出一百零五亿元,用于增加城镇职工住宅的支出一百五十二亿元,加上减免农村税收、增加进口商品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支出,共达一千四百多亿元。这样,国家财政增加支出和减少收入的项目很多,而长期造成的经济效益很差的情况,还没有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根本改变,这就造成了财政上入不敷出的困难。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着重提出了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情况正在逐步好转。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为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作出更大的努力。

      各位代表!这两年经济形势发展得越来越好,是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同坚决打击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分不开的。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五讲四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的社会风尚正在发扬,各条战线上不断涌现出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芒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在党的十二大以后,许多地方开展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三热爱”活动。它与原来的“五讲四美”活动,正在汇合成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统一的活动。这个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普及新宪法提出的“五爱”社会公德,无疑将起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两年通过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社会秩序明显好转。今年一月至九月,全国刑事犯罪案件的发案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十五点七。全国查处的经济违法犯罪案件从今年一月到九月共有十三万六千零二十四件,已经结案处理的四万四千六百六十三件,其中依法判刑的有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七人。在斗争的震慑和政策的感召下,有四万四千八百七十四人投案自首,坦白交代。在这些经济犯罪案件中,有一批是非法所得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的大案要案,其中的主要案犯,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老虎”。现在有的人还在说什么“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从高级领导干部中抓出一批经济犯罪分子才叫做打“大老虎”。今年打击经济犯罪的大量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目前已经揭露出来的十几万经济犯罪案件中,有极少数或多或少牵涉到个别高级领导干部,比如有的官僚主义严重,受了犯罪分子的欺骗;有的对子女管教不严,以致子女堕落为犯罪分子;有的本人也有某些不正之风,等等。对这类问题,已经或正在严肃处理。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现高级领导干部本人有严重经济问题。事实证明,我们的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中央和省、市、自治区的领导核心是可以信赖的。前一段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规模很大,而斗争的进展是健康的,对案件的处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没有引起不利的社会震动,没有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妨碍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这表明党和政府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前一段的斗争,基本上刹住了猖獗一时的公开的走私贩私活动,沉重打击了一批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投机诈骗等严重经济犯罪分子,保卫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当然,打击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犯罪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斗争。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前进和城乡各界居民的安居乐业,我们对于一切拒绝改恶从善的犯罪分子的斗争,是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放松的。

      总之,这两年执行第六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有许多没有解决,这两年的经济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消费品现在大大增多,但出现积压滞销现象,如不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就必然会影响今后消费品的生产。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不少缺点,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我们一定要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争取在六五计划的后三年作出更大成绩。

    全面实现六五计划的主要措施

      我们要在今后三年内全面实现第六个五年计划,就其中的经济发展计划来说,关键在于按照去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和今年党的十二大的精神,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了做到这一点,从当前国民经济的全局来看,必须切实管好用好计划安排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坚决调整和整顿好现有企业,大力促进社会生产的技术进步,继续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从事经济工作的各级干部的经营管理能力有显著提高,才能取得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为七五计划及其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好的条件。下面我先着重讲一讲这四个问题,最后再专门讲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问题。

    第一、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切实保证重点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按计划完成

      我们要不断扩大社会再生产的能力,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新的基本建设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第六个五年计划在这方面安排了三千六百亿元的投资,把这笔资金管好用好,使计划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能够按期建成投产,使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取得显著的成效,这对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将起重要的作用。

      我国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经验反复证明,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这是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建国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发生的几次重大挫折,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以外,从经济上来说,都是同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分不开的。基建规模过大,不仅会造成建筑材料供应紧张,建设周期拉长,而且必然会挤生产,挤维修,挤人民生活,使企业不能保持正常生产,使人民生活不能得到必要的改善。一旦这种局面无法维持下去,就不得不进行经济调整,大批基建工程下马,大量设备积压以至报废,许多为基本建设服务的工厂减产停产,大量施工队伍窝工。这种大上大下所造成的浪费和危害,是我国过去经济建设中最大的浪费和危害。经过调整,一旦形势好了,往往旧病复发,又去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这方面的教训对我们来说实在太深刻了,今后再也不能重犯这种错误了。第六个五年计划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安排是适当的,可是目前又出现了某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的现象,许多地方和单位上了不少计划外的建设项目。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严重注意,并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同时,必须使资金按照正确的方向,得到合理的使用。所谓合理的使用,最重要的就是一要保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二要保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这两项是实现我国经济振兴的主要依靠。为了确保这两项,就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把扩大一般加工工业能力的盲目建设压下来。

      集中力量搞好以能源、交通为中心的重点建设,使国民经济中这两个最薄弱的部门得到改善和加强,这是使整个国民经济转向主动的重要环节,是关系经济建设全局的大事。这个问题不解决,国民经济的全局活不了,各个局部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制约,想快也快不了。这几年时机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有所作为,努力从各方面挤出资金、物资,保证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的需要,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投资效果。当前,国家计划内的重点建设项目缺乏资金,而地方、企业的自有资金大幅度上升,计划外的建设项目大大增加。必须采取措施,适当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建设。国务院已经决定,所有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国家预算外收入,城镇大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纳税后的利润,除少数免于征收的项目外,一律按一定比例向国家交纳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这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尽的义务,大家应该从大局出发,踊跃交纳,支持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这同时,对于地方、企业和社队的自有资金,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和适当的多种形式,引导和组织它们用到国家急需的建设方面来。

      为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和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投资效果,国务院作出了以下规定。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包括国家预算内的拨款、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都必须由国家计委和省、市、自治区计委进行综合平衡,统一纳入国家计划。不论哪个地区和部门,如果突破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都必须事前按照隶属关系报请上级批准,否则以违反财经纪律论处。

      二、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一律由国家计委审批;小型基本建设项目,一律由省、市、自治区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不经过国家计委和省、市、自治区计委综合平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确定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除国家规定企业有权自行安排的以外,由各级计委会同各级经委,按照规定权限审批。在国家计划外追加大中型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必须经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报国务院审批。

      三、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事前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没有做好勘察设计等建设前期工作的,一律不得列入年度建设计划,更不准仓促开工。违反这个规定的,必须追究责任。

      四、所有确定进行建设的项目,一律实行“五定”,即定建设规模,定投资总额,定建设工期,定投资效果,定外部协作条件,并且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计划部门和主管单位,必须按照合理工期分年拨足投资和保证相应的物资供应。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对基建投资、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实行各种形式的包干制和责任制。

      五、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由建设银行统一管起来,按计划监督使用。建设银行必须严格忠于职守,如有渎职现象,必须依法查究。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确保能源、交通建设,确保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目的都是积极的。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态度坚决,雷厉风行。负责审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有关部委,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提高效率。该管的,一定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管好。需要审批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审批,不得徇私武断,不得拖延推诿。至于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的节约能源、增加品种、提高质量的设备更新和技术革新措施,应该由企业因地制宜地作出安排,以利于生产的发展。

    第二、坚决调整和全面整顿现有企业,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我国现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很不合理,经营管理很落后,这是当前妨碍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的问题。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八○年的十年间,我国工业企业由一九七○年的十九万五千多个增加到三十七万七千多个(不包括农村队办企业),增加近一倍,这固然对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长期影响,加上不少干部缺乏应有的知识,这种发展当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许多企业由于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不上,开工不足甚至不能开工生产;有的工艺和技术落后,物资消耗高,产品质量差,甚至完全不符合社会需要,大量积压;有的缺乏最基本的经济核算制度,消耗无定额,成本不核算,长期亏损;有的缺乏最必要的规章制度,管理混乱,无人负责,纪律松弛,浪费现象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和整顿,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到现在为止,全国还有相当数量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没有达到过去曾经达到过的较好纪录,有近百分之三十独立核算的国营工业企业亏损,今年的亏损额预计达四十多亿元。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和经营管理落后的状况,一方面使不少先进企业由于能源和原材料被落后企业占用而不能开足马力生产,一方面大量的落后企业却消耗了宝贵的能源和原材料而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这就既加剧了整个社会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又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这种状况不改变,整个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就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也很难得到实现。这种状况不改变,大批落后企业心安理得地依赖先进企业的劳动成果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不仅不利于鼓励先进和改变落后,而且还由于争夺能源、原材料、运输能力和市场,使各种不正之风得以蔓延滋长,破坏社会主义的正常经济秩序和良好社会风气。因此,在调整和整顿企业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必须十分坚决。对于这一点,各级政府和全体经济工作人员必须统一认识,以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利益为重,采取坚定有效的措施,毫不动摇地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再也不能拖延了。

      国务院决定,从现在起立即按照产品分工由归口部门协同地方组成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制定行业规划,提出企业调整方案。对以下三类企业,必须首先实行关停并转:

      一、物资消耗高、产品质量差、经营不善而长期亏损的企业;

      二、生产供过于求、产品大量积压的企业;

      三、与先进企业争能源、争原材料、争运输能力、争市场的落后企业,特别是那些盲目发展起来的以劣挤优的企业。

      各地区和各部门都要制定为期两年的企业关停并转计划,提出关停企业的名单和实施步骤。所有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的企业都必须限期转亏为盈,做不到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毫无疑问,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克服许多阻力,需要妥善解决必然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但是非做不可,并且非做好不可。这项工作由各级经委负责组织落实,并进行督促、检查。关停的国营企业,职工必须服从国家统一调配。一时不能分配固定工作的,也要按照严格的纪律,组织起来学习和进行其他有益的社会劳动。关停企业的财产、物资,要由专人负责维护,绝不允许发生哄抢、私分等破坏现象,如果发生,要依法严惩肇事者,并追究工厂和当地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开设新厂,必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营业执照;没有营业执照的,一律依法取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任何部门不得阻挠干预。社会主义制度是迅速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先进制度。因此,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鼓励先进,决不能保护落后。目前在税收、价格、信贷等方面存在的许多妨碍先进、保护落后的制度和办法,必须逐步予以修订。

      整顿现有企业的工作,步伐要加快,质量要提高。在今后三年内,必须把现有企业整顿一遍。企业整顿的关键是三条。一条是建立起好的领导班子,一条是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和责任制度,一条是制定出以节约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技术改造规划,确定合理的产品发展方向。企业整顿好的标志,是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职工都有联系生产成果的明确的责任制,劳动纪律和劳动态度有明显的改善,产品适合社会需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综合经济效益都显著地高于整顿前的水平。经过整顿的企业,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联合工作组,按照中央规定的标准逐个进行验收,不合格的必须补课。

      在对现有企业进行整顿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抓好大企业,使它们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走在前列。各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都要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动手,认真抓几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生产潜力大的大企业,一个一个地进行综合治理。如果各地区、各部门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不亲自去抓一两个重点企业,不和广大群众一道去取得亲身体验的实际经验,只停留于一般号召,就永远也不可能取得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必要知识和主动权,就不能继续胜任他们所担负的领导工作。

      结合企业的调整和整顿,要认真加强财务管理、物价管理、税收管理和信贷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凡是侵占、挪用、截留国家收入,违反国家规定乱摊成本、多提利润留成的,一律要加以纠正,并如数追回全部款项。国家规定的产品价格,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违反物价纪律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国家制定的税收法令,任何地方和单位无权改变。擅自决定减税免税的,要坚决纠正,如数追回税款。企业偷漏和拖欠的税款,必须限期补交国库,并课以罚款。凡是使用国家资金和财政拨款举办的各种建设事业,其实际效益必须达到计划和设计规定的要求,不得造成损失浪费。坚持信贷管理的集中统一,各级银行不得违反国家计划和政策规定滥发贷款,也不允许任何人强制银行贷款。必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纠正一切化大公为小公、损公肥私的违法乱纪行为。宪法已经规定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机构有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任何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一律不得干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模范地执行和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任何人违反财经纪律,都要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惩处。执法犯法的,要加重处分。对于那些坚持原则,敢于同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作斗争的同志,要坚决给以支持和鼓励。任何人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必须依法从重惩处。

    第三、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目前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总的来说大大落后于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这是我们的短处,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认真去做。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社会生产的技术进步。从更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要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进而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更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翻两番,决不仅仅是一个量的概念。如果停留在目前落后的技术水平上,翻两番就会落空。要把经济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已经普及了的适用于我国的先进技术,逐步在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比较普遍的采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产业部门,都应该力争技术进步。在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上,必须统一认识。有些同志一说发展生产,往往只是考虑建新厂,铺新摊子,很少考虑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这种观点不改变,还是用旧思想、旧方法去指导生产建设,即使建设起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新企业,大量的现有企业却面貌依旧,仍然是老设备、老技术、老工艺、老产品,整个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显著提高效益,不可能缩短同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甚至还会扩大这种差距。这种情况当然是我们要竭力避免的。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在重病中仍然十分关心社会主义建设,并就翻两番必须主要依靠技术改造的问题,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发表于十一月十九日《人民日报》。他指出,“基数大,速度就低”不是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而主要是忽视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结果;只要不再“冻结技术”、“复制古董”,有重点有步骤地把几十万个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做好了,生产发展的速度就一定会快起来。他建议,应该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缩短折旧年限。国务院认为,这些论点是正确的。今后,应该根据国家财力的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逐步提高折旧率。国务院已责成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财政部共同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以便使企业逐步拥有更多的财力来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科学技术人员很好地组织起来,参加规划,参加攻关。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的科学技术专家参加,从现在起就抓紧工作,编制行业发展规划,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发展规划,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规划,以及全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纲要。应该通过规划,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技术政策,提出到本世纪末需要和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并且确定逐步淘汰落后技术的具体要求。举例来说,我国发展合金钢特别是低合金钢的元素资源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努力提高合金钢特别是低合金钢在钢产量中的比重,应该作为发展我国冶金工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确定下来。水泥生产的窑外分解法可以节约能源三分之一以上,这也应该作为发展水泥工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各行各业都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切实有效的适合自己特点的技术发展方向,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电子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别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它的发展,并把电子技术逐步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条件较好的沿海和内地的大中城市,要积极帮助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要根据全国生产发展的需要,围绕着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项目,把各种科技课题配起套来,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各方面的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分工合作,进行攻关。特别要认真组织有关专家参加重大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勘察设计,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证建设前期的工作做得更好。对这方面的事情,国务院将组织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制定落实措施,力争在两三年内打开新的局面。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是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过去几年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很不够。凡是国内迫切需要而又一时解决不了的生产技术,必须在调查研究、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手续,及时地积极地从国外引进,并且认真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做好消化和推广的工作。国家要在外汇和国内配套资金上给予支持。国家经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今后三年引进三千项先进技术的规划,以加强现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一项一项地加以落实,保证其如期实现。至于国内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量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要首先充分动员国内的力量来解决,不允许舍近求远。

      必须采取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把企业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建立行业的和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发展科研、设计、生产之间的各种形式的联合。国家、地区、部门和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计划,既要规定发展新产品的任务,又要有淘汰落后产品的明确要求。今后考核企业,要把是否增加新产品和采用新技术以达到成本低、产量高,作为一项重要标准。现在许多产品的技术标准已经很落后,要由国家经委组织各有关部门,从一九八三年起陆续修订。重要产品要实行国家发给生产许可证的制度,不合标准的不准生产。要坚决实行按质论价的价格政策,制定和施行专利法,建立奖励新产品和技术革新的制度,同时废除那些阻碍技术进步的规章制度。要广泛发动群众,学习先进生产者,提合理化建议,鼓励企业和广大职工把促进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的活动生气勃勃地开展起来。

      最近期间,我国科学界,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都在悼念和学习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年科学家蒋筑英同志和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中年工程师罗健夫同志。他们两位在我们国家所急需的科学技术方面作出了具有世界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发明创造,都是模范的共产党员。他们从开始工作的时候起,就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废寝忘食地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全部精力和智慧,直至身患重病,仍然顽强工作。他们遇事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他们的事迹是人们学习共产主义思想的活教材。我们希望全国科学界、技术界、知识界和各行各业的全体党员、团员、全体爱国青年和全体劳动者,都以他们为榜样。希望一切有知识分子的单位,都能进一步端正对知识分子的认识,认真落实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充分信任和保护他们,让他们放手施展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抱负。除了确有组织能力、适宜于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以外,要让他们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专业。这样,我们相信,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一定会有一个迅速的巨大的发展。

    第四、积极稳妥地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改革经济体制,是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五十年代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次的改革是要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那一套旧框框,真正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其意义不下于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近三年来的初步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各种重大比例关系正在趋于协调,这就为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要经过周密的研究,可能试点的还需要经过试点,逐步积累成熟的经验。但在目前情况下已经是必需和可能的改革,应该积极进行。现在整顿企业、调整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搞活商品流通等许多工作,都涉及经济体制问题,不改革就很难前进。因此,改革的进程有必要也有可能适当加快。全面的改革,预期可在七五计划期间逐步展开。今后三年内,一方面要抓紧制定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另一方面要更积极更深入地进行各项改革的试验。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要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地协调发展,必须正确贯彻执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把大的方面用计划管住,小的方面放开,主要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和运用经济杠杆加以制约。国家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上,加强对涉及重大比例关系的主要经济活动的集中统一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方向和重大建设项目,消费基金的增长,必须按计划严格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商品购销、流通渠道、劳动就业以及社会服务方面,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在工作步骤上,首先要把实行指令性计划的骨干企业和重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管好,把实行市场调节的小企业和小商品放活。至于中间那一块,即实行指导性计划的企业和产品的管理办法,由于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各种经济杠杆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结合价格、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更多的试点,摸索经验,逐步解决。

      无论实行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要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为了克服企业不关心社会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弊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根据不同企业和产品的情况,积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特别是价格的调节作用。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现在各种商品比价不合理的现象相当普遍,往往使企业向不合理的方向发展,严重阻碍着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害于国家财政的正常收支,归根到底,对于人民生活的总的改善也是不利的。价格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但这是一个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周密计划,慎重处置,切忌贸然从事。国务院认为,在六五计划后三年,全面改革价格体系的条件尚未成熟。对少数极不合理的商品价格,可在确保市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有升有降的调整。对企业之间利润率悬殊的矛盾,应该首先通过推行内部价格结算等办法来逐步解决。工业用燃料和部分原材料价格过低,不利于生产和节约,助长了加工工业的盲目发展,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逐步进行调整。但调整这些价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降低消耗,决不允许任何企业借此擅自提价,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至于三类小商品的价格,可以分期分批改由工商双方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协商定价或企业自行定价,随行就市,上下浮动。从一些地方试点的情况来看,这样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不仅起到了鼓励生产、满足供应、方便生活的作用,而且仍然保持了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为了提高商品质量,促进和调节商品流通,必须坚决实行按质论价,并合理规定批零差价、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

      今后三年内,在对价格不作大的调整的情况下,应该改革税制,加快以税代利的步伐。这不但可以更好地发挥税收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而且将进一步改进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过去,对国营企业实行统收统支、“吃大锅饭”的管理办法,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近三年来,在四百多个工业企业中进行了以税代利的试点,其中有的是全市、县的试点,有的是一个城市范围内的全行业试点。总的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参加试点的全部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明显地高于总产值的增长,特别是实现利润和上交税费的增长,大大高于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说明它们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长部分中,保证了大部分以税金和资金占用费的形式上缴国家,企业所得也增加了,对国家和企业都有利。因此,把上缴利润改为上缴税金这个方向,应该肯定下来。这项改革需要分别不同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对国营大中型企业,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实行税利并存,即在企业实现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合理分配。这一步在六五计划期间就开始实施。第二步,在价格体系基本趋于合理的基础上,再根据盈利多少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小型国营企业,准备在今后三年内分期分批推行由集体或职工个人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国家征税、资金付费、自负盈亏的制度。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部分产品的工商税率,开征一些必要的新税种,进一步发挥税收集聚资金和调节生产、流通和分配的作用。实现了税利制度的这些改革,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的变化,把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制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工作推进一步,使企业的利益同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现在经济生活中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生产重复,流通堵塞,运输浪费,领导多头,互相牵制等现象,都同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机构设置有关。这种情况不改变,许多合理的事情办不通,整个社会的浪费很难减少。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发挥行业的作用,一是要注意发挥城市的作用,特别要着重发挥大中城市在组织经济方面的作用。要按照这两条原则,结合企业的改组联合,逐步合理调整企业的隶属关系。全国性的公司和少数大型骨干企业应该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大量的企业应该逐步改由城市负责管理。对属于城市管理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从全局出发,负责抓好发展规划、经济政策、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新技术的推广、新产品的开发等工作。对属于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企业,所在城市要负责组织好生产协作等工作。至于在同一个城市范围内的企业,不管属于哪个行业,它们的铸锻、热处理、机修、电镀等部分,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要由所在城市负责,逐步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要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区。这是改革的方向,需要有领导、有准备、有步骤地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实施。

      为了使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机构设置适应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最近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即将展开的机构改革中,进行一些试验。主要是:省一级的厅局基本上不直接管理企业,现有的省属企业改由所在城市管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地市机构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行政公署作为省政府的代表机关,负责对所属各县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但原由行署管理的企业改由所在市、县管理。广东省清远县试行由县经委统一领导全县企业的经济活动,几年来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看来,实行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精简机构,减少层次,提高效率,而且对促进城乡结合、条块结合,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都大有好处。

      现在,进入交换的农副产品和工业消费品都比过去丰富得多了。这是经济形势中的一个新特点。相形之下,商品流通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于形势的要求。现行的流通体制,基本上是从五十年代沿袭下来的。当时实行这种体制,有利于限制和改造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在商品不足的情况下控制货源。二十多年来,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把改革流通体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毫无疑问,国营商业应该在商品流通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应该注意发挥集体商业和个体商贩的积极作用,注意发挥生产企业在自销商品方面应有的作用。必须坚决打破地区封锁,克服城乡堵塞,积极开辟各种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真正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做到货畅其流。为此,国务院已责成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召集各有关部门,把从事商品流通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组织起来,进行研究和论证,从速提出商业流通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和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

      体制改革,头绪纷繁。今后三年内,除了制定全面改革方案外,在具体工作上,重点是做三件事:

      一、对国营企业逐步推行以税代利,改进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二、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解决“条条”和“块块”的矛盾;

      三、改革商业流通体制,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通过这三项工作,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带动起来。

    最后,着重讲一讲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

      这几年农村形势很好,主要是由于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推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大包干,最初出现在贫困边远地区,很快就扩展到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富裕地区。不仅生产落后、经营单一的队采用了,而且经济发达、专业化程度高的队也陆续推广了这种办法,现在已成为大部分地区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包干办法本身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有统有分、统分结合、联产计酬、包干分配的家庭(或小组)承包的责任制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利益直接,责任明确,方法简便,保证了农民在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所以,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适应各种地区的不同情况,收到良好的效果。据许多地方反映,实行这种责任制以后,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干群关系有很大改善,行政上的官僚主义、瞎指挥、贪污浪费等等恶劣现象大大减少。目前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从少数地区扩展到全国大多数地区,从农村扩展到城镇,从农业扩展到其它领域。它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受到群众的欢迎,决不是偶然的。这证明它是现阶段在农村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我们的任务是要继续稳定、完善和提高农业生产责任制。对各种形式的责任制都允许存在,在实践中完善、提高。对群众乐意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其它形式,一律不能去堵,应该积极支持,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如何适应当地的水平和特点,切实解决好统、分、包的问题。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专业户、重点户的大批涌现,农村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组织经济联合已开始成为形势的需要和群众的要求。这种联合已不再是过去旧框框里面的联合,而是围绕着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加强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服务,在技术推广、供销、加工、储存、运输、植物保护、提供信息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社会化的合作。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联合,通过合同制等办法,把农民家庭或小组承包的经济活动,同国营的社会主义大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国营农场、国家科研单位等挂起钩来,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应该看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通过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和合作,将不断加强对农民的计划指导,把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更好地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长远看,在分工分业、专业承包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前、生产后各种服务工作的经济联合,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光辉前景。现在这种联合已经出现了一些雏型,包括专业性的生产联合,产供销联合,以及技术服务性的联合,等等。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多种联合形式在实践中发展提高,不断总结经验,不要急于肯定一种形式,否定一种形式。总之,在联合的问题上,要实事求是,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水到渠成,稳步前进。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这是指导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完整的方针,对任何一方面稍有忽视都会产生片面性。我国人多地少,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大问题,粮食生产必须抓得很紧很紧。适合种粮食的耕地必须种粮食而不能改种其他作物,这必须作为一个长期的政策定下来,绝对不能动摇。对主要的粮食基地,应该采取一些具体政策,以保证粮区农民有利可得。另一方面,正因为人多地少,我们决不能把劳动力都集中到有限的耕地上,而必须放眼整个辽阔的国土,重视利用山区、丘陵、草原、水面的丰富农业资源。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保持生态环境不恶化的前提下,放手发展多种经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容纳更多的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充分利用农村资金,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而且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粮食生产,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发展农业生产,要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尽快建立为农业服务的科技研究、推广体系。要鼓励农民自己举办各种力所能及的科学文化设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倡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资金积累和劳动积累,因地制宜地举办必要的农业基本建设。国家对农业的投资,主要应该用于那些靠农民自己力量办不到的建设项目上,如大型水利工程、重点林区开发、公路干线、电讯等等。

      现在,农村中有两股歪风,一是滥占耕地建房,二是乱砍滥伐森林,后果十分严重。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今后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毫不留情地制止这种现象。我们一定要教育干部和农民群众,为全国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不能只顾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而破坏全国的长远的利益。

    结束语

      各位代表!

      我们要全面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的方针,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继续加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要遵循这次大会通过的新宪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好地保障全国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要继续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进一步整顿社会治安。在今后三年内,要动员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在争取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方面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刑事犯罪案件明显减少,坚决打击蓄意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的反革命活动,坚决消灭那些危害妇女儿童安全和毒化社会风气的丑恶现象,为第六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国防建设,进一步提高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水平,改善部队的技术装备,提高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加强民兵工作,增强我国的防御力量,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今后三年中,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把政府的机构改革工作继续做好。今年以来,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就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的调整来说已经基本完成,但距离所要达到的目标还很远,未完成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工作效率低和官僚主义作风,仍然相当严重地存在着。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不利于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的发挥,而且还有使前段机构改革成果重新丧失的危险。国务院各部门,一定要建立起各种严格的责任制度,做到人人职责分明,事事有人负责,坚决扫除那种办事拖拉、互相推诿的坏作风。一定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作系统的调查研究,坚决扫除那种不调查,不研究,主观主义地决定重大问题的坏习气。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市两级的政府机构改革,今年冬天就要开始进行,争取明年上半年完成。县和基层政权两级的机构改革,要求在明年冬季和后年春季做好。这样,全国政府机构的改革在一九八四年春季就能完成。做到了这一步,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加主动了。

      各位代表!

      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鼓舞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六个五年计划和一九八三年的年度计划经过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之后,将使我国人民近期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并且把当前的工作同长远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鼓舞大家更加坚定地向着本世纪末的宏伟目标迈进。各级政府的工作很繁重,责任很重大。我们要开创新局面,既要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又要勤奋学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循序前进。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还很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把广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第六个五年计划一定能够完满实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我们的伟大祖国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兴旺发达、繁荣富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