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三辅黄图
卷之四
卷之五

苑囿

周灵囿,文王囿也。《诗》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毛苌注云:“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者,言文王之有灵德也。灵囿,言道行苑囿也。”《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其利也。”文王灵囿,在长安县西四十二里。

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宫殿疏》云:“方三百四十里。”《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馀种植其中,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异。

茂陵富民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馀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犛牛、青兕,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涛,致江鸥、海鹤、孕雏产鷇,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广汉后有罪诛,没入为官园,鸟兽草木,皆移入上林苑中。

上林苑有昆明观,武帝置。又有茧观、平乐观、远望观、燕升观、观象观、便门观,白鹿观、三爵观、阳禄观、阴德观、鼎郊观、樛木观、椒唐观、鱼鸟观、元华观、走马观、柘观、上兰观、郎池观、当路观,皆在上林苑。

又《旧仪》曰:“上林有令有尉,禽兽簿记其名数。”又有上林诏狱,主治苑中禽兽、宫馆之事,属水衡。又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

甘泉苑,武帝置。缘山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一里,西入扶风,凡周回五百四十里。苑中起宫殿台阁百馀所,有仙人观、石阙观、封峦观、𫛛鹊观。

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三秦记》云:“御宿园出栗,十五枚一胜。大梨如五胜,落地则破。其取梨,先以布囊承之,号曰含消,此园梨也。”

思贤苑,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室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帏褥甚丽。广陵王胥有勇力,常于别囿学格熊,后遂能空手搏之,莫不绝脰,后为兽所伤,陷脑而死。

博望苑,武帝立子据为太子,为太子开博望苑以通宾客。《汉书》曰:“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为立博望苑,使之通宾客从其所好。”又云:博望苑在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有遣址。

西郊苑,汉西郊有苑囿,林麓薮泽连亘,缭以周垣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百馀所。

三十六苑,《汉仪》注:“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宦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养鸟兽者通名为苑,故谓之牧马处为苑。

乐游苑,在杜陵西北,宣帝神爵三年春起。

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元帝纪》注:东南隅曲池是。

梨园,《云阳宫记》曰:“云阳车箱坂下有梨园一顷,树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

池沼

周文王灵沼,在长安西三十里,诗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汉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西南夷传》曰:“天子遣使求身毒国市竹,身毒国,即天竺也。《汉书》曰: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来。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而为昆明所闭。天子欲伐之,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曰昆明池。”《汉书》曰: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及吏弄法者谪之,穿此池。《食货志》曰:“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水战相逐也。乃大修昆明池也。”

《三辅旧事》曰“:昆明池地三百三十二顷,中有戈船各数十,楼船百艘,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葆麾盖,照烛涯涘。”《图》曰:“上林苑有昆明池,周匝四十里。”《庙记》曰:“池中后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上起宫室,因欲游戏,养鱼以给诸陵祭祀,馀付长安厨。”

《三辅故事》又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鬛尾皆动。一说,甘泉宫南有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皆以桂为殿柱,风来自香。”又曰:“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绣凤为饰。建华旗,作棹歌,棹歌,棹发歌也。又曰棹歌讴,舟人歌也。杂以鼓吹,帝御豫章观临观焉。”

《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张衡《西京赋》曰:“昆明、灵沼,黑水玄址,牵牛立其右,织女居其左。”今有石父、石婆神祠在废池,疑此是也。

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馀灰也。”《三秦记》曰:“昆明池中有灵沼,名神池,云尧时治水,尝停船于此池。池通白鹿原,原人钓鱼,纶绝而去。梦于武帝,求去其钩。三日戏于池上,见大鱼衔索,帝曰:‘岂不穀昨所梦耶!’乃取钩放之。间三日,帝复游池,池滨得明珠一双。帝曰:‘岂昔鱼之报耶?’”

镐池,在昆明池之北,即周之故都也。《庙记》曰:“长安城西有镐池,在昆明池北,周匝二十二里,溉地三十三顷。”《史记》曰:“秦始皇帝三十六年,使者从关东夜至华阴县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不过知一岁事。’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祖,始也;龙者,人主之象,谓始皇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渡江所沉璧也。”

沧池,在长安城中。《旧图》曰:“未央宫有沧池,言池水苍色,故曰沧池。”

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关辅记》云:“建章宫北有池,以象北海,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汉书》曰:“建章宫北治大池,名曰太液池,中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莱、方丈,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献之属。”瀛洲、一名魂洲,亦曰澴洲。有树名影木,月中视之如列星,万岁一实,食之轻骨。上有枝叶如华盖,群仙以避风雨。有金銮之观,饰以瑰玉,直上于云中。有青瑶瓦覆之,以云纨之素,刻碧玉为倒龙之状,悬火精为日,刻黑玉为鸟,以水精为月,青瑶为蟾兔。于地下为机戾,以测昏明,不亏弦望。有香风冷然而至。有草名芸苗,状如菖蒲,食叶则醉,食根则醒。有鸟如凤,身绀翼丹,名曰藏珠。每鸣翔而吐珠累斛,仙人以珠饰仙裳,盖轻而耀于日月也。蓬莱山,亦名防丘,亦名云来,高二万里,广七万里。水浅。有细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净,仙者服之。东有郁夷国,时有金雾,诸仙说北上常浮转低卬,有如山上架楼室,向明以开户牖,及雾歇灭,户皆向北。有浮云之干,叶青茎紫,子大如珠,有青鸾集其上。下有砂砾,细如粉,柔风至,叶条翻起,拂细砂如云雾,仙者来观而戏焉。风吹竹叶,声如钟磬。方丈之山,一名峦维东方万龙场,方十里,瑶玉为林,云色皆紫。上有通霞台,西王母常游于其上,常有鸾凤鼓舞,如琴瑟和鸣。三山统名崑丘,亦曰神山,上有不死之药,食之轻举。武帝信仙道,取少君、栾大妄诞之语,多起楼观,故池中立三山,以象蓬莱、瀛洲方丈。

《庙记》曰:“建章宫北池名太液,周回十顷,有采莲女鸣鹤之舟。”又按《三辅旧事》云:“日出旸谷,浴于咸池,至虞渊即暮,此池象之也。”

昭帝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成帝常以秋日与赵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沙棠木造舟不沉溺。以云母饰于鹢首,一名云舟。又刻大桐木为虬龙,雕饰如真,夹云舟而行。以紫桂为柁枻,及观云棹水,玩撷菱蕖。帝每忧轻荡以惊飞燕,命佽飞之士以金锁缆云舟于波上。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裾。常恐曰:“妾微贱,何复得预结缨裾之游?”今太液池尚有避风台,即飞燕结裾之处。

唐中池,周回十二里,在建章宫太液池之南。

百子池,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尝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长命乃免。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池上。

十池,上林苑有初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犬台池、郎池。牛首池在上林苑中西。蒯池生蒯草以织席。西陂池、郎池、皆在古城南上林苑中。陂、郎,二水名,因为池。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焕然。

少府佽飞外池,《汉仪》注:佽飞具缯缴以射凫雁,给祭祀,故有池。

秦酒池,在长安故城中。《庙记》曰:“长乐宫中有鱼池、酒池,池上有肉炙树,秦始皇造。汉武行舟于池中,酒池北起台,天子于上观牛饮者三千人。”又曰:“武帝作,以夸羌胡,饮以铁杯,重不能举,皆抵牛饮。”《西征赋》云:“酒池监于商辛,追覆车而不寤。”

影娥池,武帝凿池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台。

琳池,昭帝始元元年,穿琳池,广千步,池南起桂台以望远,东引太液之水。池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曰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虽萎,芬馥之气彻十馀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治病。宫人贵之,每游燕出入,必皆含嚼,或剪以为衣,或折以障日,以为戏弄。帝时命水嬉,游燕永日。士人进一豆槽,帝曰:“桂楫松舟,其犹重朴,况乎此槽可得而乘耶。”乃命以文梓为船,木兰为柂,刻飞燕翔鹢,饰于船首,随风轻漾,毕景忘归,起商台于池上。

鹤池,在长安城西,盘池在西北,并废。

冰池,在长安西。《旧图》云:“西有滮池,亦名圣女泉。”盖“冰”、“彪”声相近,传说之讹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