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论_(陆机) 中华文库
夫体国经野,先王所慎;创制垂基,思隆后叶。然而经略不同,长世异术,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夫先王知帝业至重,天下至旷。旷不可以偏制,重不可以独任;任重必于借[1]力,制旷终乎因人。故设官分职,所以轻其任也;[2]并建五长,所以弘其制也。[3]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财其亲疏之宜,[4]使万国相维,以成盘石之固,[5]宗庶杂居,而定维城之业。[6]又有以见绥世之长御,识人情之大方;[7]知其为人不如厚己,利物不如图身;[8]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在乎利人。[9]故《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10]孙卿曰:“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11]是以分天下以厚乐,而己得与之同忧;飨天下以丰利,而我得与之共害。[12]利博则恩笃,乐远则忧深。[13]故诸侯享食土之实,万国受世及之祚矣。[14]夫然,则南面之君,各务其治;[15]九服之民,知有定主。[16]上之子爱于是乎生,[17]下之体信于是乎结。[18]世治足以敦风,道衰足以御暴。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19]雄俊之士,无所寄霸王之志。[20]然后国安由万邦之思治,主尊赖群后之图身。[21]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22]四体辞难,而心膂获乂。[23]三代所以直道,四王所以垂业也。[24]
夫盛衰隆弊,理所固有;教之废兴,系乎其人。[25]愿法期于必凉,明道有时而暗。[26]故世及之制,弊于强御;[27]厚下之典,漏于末折。[28]侵弱之舋,遘自三季;[29]陵夷之祸,终于七雄。[30]昔者成汤亲照夏后之鉴,公旦目涉商人之戒,[31]文质相济,损益有物。[32]故五等之礼,不革于时,封畛之制,有隆焉尔时,[33]岂玩二王之祸,而暗经世之算乎?[34]固知百世非可悬御,善制不能无弊,而侵弱之辱,愈于殄祀,土崩之困,痛于陵夷也。[35]是以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36]非谓侯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37]及承微积弊,王室遂卑,[38]犹保名位,祚垂后嗣,[39]皇统幽而不辍,神器否而必存者,岂非置势使之然与?[40]
降及亡秦,弃道任术,[41]惩周之失,自矜其得。[42]寻斧始于所庇,制国昧于弱下,[43]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共害。[44]虽速亡趋乱,不必一道,[45]颠沛之衅,实由孤立。[46]是盖思五等之小怨,忘万国之大德,[47]知陵夷之可患,暗土崩之为痛也。周之不竞,有自来矣。[48]国乏令主,十有馀世,[49]然片言勤王,诸侯必应,[50]一朝振矜,远国先叛。[51]故强晋收其请隧之图,暴楚顿其观鼎之志,[52]岂刘项之能窥关,胜广之敢号泽哉?[53]借使秦人因循周制,虽则无道,有与共弊,覆灭之祸,岂在曩日![54]
汉矫秦枉,大启侯王。[55]境土逾溢,不遵旧典。[56]故贾生忧其危,朝错痛其乱。[57]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58]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衢其漏网。[59]皇祖夷于黥徒,西京病于东帝。[60]是盖过正之灾,而非建侯之累也。[61]然吕氏之难,朝士外顾;宋昌策汉,必称诸侯。[62]逮至中叶,忌其失节,割削宗子,有名无实,天下旷然,复袭亡秦之轨矣。[63]是以五侯作威,不忌万邦;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64]光武中兴,纂隆皇统,而犹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65]仅及数世,奸轨充斥,[66]卒有强臣专朝,则天下风靡,[67]一夫纵衡,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68]
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69]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70]钲[71]鼙震于阃宇,锋镝流乎绛阙。[72]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73]天下晏然,以治待乱。[74]是以宣王兴于共和,襄惠振于晋郑。[75]岂若二汉。阶闼暂扰,而四海已沸,[76]孽臣朝入,而九服夕乱哉![77]
远惟王莽篡逆之事,近览董卓擅权之际,亿兆悼心,愚智同痛。[78]然周以之存,汉以之亡,夫何故哉?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欤?[79]盖远绩屈于时异,雄心挫于卑势耳。[80]故烈士扼腕,终委寇仇之手;[81]中人变节,以助虐国之桀。[82]虽复时有鸠合同志,以谋王室,[83]然上非奥主,下皆市人,[84]师旅无先定之班,君臣无相保之志。是以义兵云合,无救劫弑之祸;[85]民望未改,而已见大汉之灭矣。[86]或以诸侯世位,不必常全,[87]昏主暴君,有时比迹,故五等所以多乱。[88]今之牧守,皆以官方庸能,虽或失之,其得固多,故郡县易以为治。夫德之休明,黜陟日用,[89]长率连属,咸述其职,[90]而淫昏之君,无所容过,[91]何则其不治哉?故先代有以之兴矣。苟或衰陵,百度自悖,[92]鬻官之吏,以货准才,则贪残之萌,皆如群后也。安在其不乱哉?故后王有以之废矣。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93]郡县之长,为利图物。[94]何以征之?盖企及进取,仕子之常志;[95]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96]夫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97]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98]损实事以养名者,官长所夙夜也。[99]君无卒岁之图,臣挟一时之志。五等则不然,知国为己土,众皆我民,民安己受其利,国伤家婴其病。[100]故前人欲以垂后,后嗣思其堂构,[101]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102]使其并贤居治,则功有厚薄;[103]两愚处乱,则过有深浅。[104]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105]秦汉之典,殆可以一言蔽矣。
【李贤注】
- ↑ 借,音即。
- ↑ 《周礼》曰: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 ↑ 《尚书》曰:外薄四海,咸建五长。
- ↑ 贾逵《国语注》曰:裁,制也,裁与财古字通。
- ↑ 《周礼》曰:凡邦国小大相维。《汉书》,宋昌曰:汉所谓盘石之宗也。
- ↑ 《毛诗》曰:宗子维城,无俾城坏,而独斯畏。
- ↑ 大方,法也。《吕氏春秋》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
- ↑ 《周易》曰:利物足以和义。庄子曰:爱人利物之谓仁。《左氏传》,栾武子曰:季孙图其身,不忘其君。
- ↑ 《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左氏传》,邾子曰: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
- ↑ 《周易》兑卦之辞也。
- ↑ 孙卿子曰: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利而后利,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爱而后用之,不如爱而弗用者之功也。利而不利,爱而不用者,取天下者也。利而后利之,爱而后用之者,保社稷者也。不利而利之,不爱而用之者,危国家者也。
- ↑ 孟子谓齐宣王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赵岐曰:古贤君乐则以己之乐与天下同之,忧则以天下之忧与己共之。如是,未有不王者也。郑玄仪礼注曰:飨,劝强之也。
- ↑ 《吕氏春秋》曰: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博利、博义也。利博、义博,则无敌也。《毛诗》序曰:忧深思远。
- ↑ 杜预《左氏传》注曰:享,受也。《礼记》曰:大人世及以为礼。郑玄曰:大人,诸侯之谓也。
- ↑ 《论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也。包氏曰:可使南面,言王诸侯治之也。
- ↑ 《周书》曰:乃辨九服之国也。
- ↑ 《周书》,文王曰:周视民如子爱也。《礼记》曰:子庶民则百姓劝。郑玄曰:子犹爱也。
- ↑ 《礼记》曰:先王能脩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郑玄注曰:体犹亲也。
- ↑ 孟子曰: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 ↑ 《汉书》,宣帝曰:汉家本以霸王道杂之。
- ↑ 《毛诗》序曰:下泉思治也。
- ↑ 目,网目也,以喻诸侯。天网,以喻王室也。营,布居也。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吕氏春秋》曰:一引其网,万目皆张。广雅曰:昶,通也。
- ↑ 四体亦喻诸侯,心膂亦喻王室也。《论语》,丈人曰:四体不勤。《尚书》,穆王曰:作股肱心膂。
- ↑ 《论语》,子曰: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包氏曰:三代,夏、商、周也。《礼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郑玄曰:四代,谓虞、夏、商、周也。《汉书》,武帝策诏曰:属统垂业,废兴何如?
- ↑ 《汉书》,韩安国曰:夫盛之有衰,犹朝之必暮。《礼记》,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 ↑ 言法不可常愿,故期在于必薄;道不可常明,故有时而或暗。以谕盛衰废兴,抑唯常理也。孔安国《尚书传》曰:愿,悫也,娱万切。《左氏传》,浑罕曰:君子作法于凉,其弊犹贪。杜预曰:凉,薄也。
- ↑ 言诸侯世及而盛强,其弊在于强御而难制也。《毛诗》曰:曾是强御。
- ↑ 言封建逾礼而为害,其漏在于末大而本折也。《周易》曰:剥上以厚下安宅。《左氏传》,楚子问申无宇曰:国有大城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实杀子游。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杜预曰:折,折其本也。
- ↑ 言诸侯秉权而王室侵弱,斯乃遘自三季也。班固《异姓诸侯王表序》曰:秦患周之败,以为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杜预《左氏传》注曰:舋,瑕隙也。《国语》,郭偃曰:三季王之亡,宜也。韦昭曰:季,末也。三季王,桀、纣、幽王也。
- ↑ 言七雄力政,而王道因之陵夷。《汉书》,张释之曰:秦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东京赋》曰:七雄并争。
- ↑ 夏后之鉴,即殷鉴也。《毛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尚书》曰:尔唯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孔安国传曰:目所亲见,法之又明之也。
- ↑ 春秋元命苞曰:王者一质一文,据天地之道,天质而地文。《论语》,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物,礼物也。
- ↑ 《吕氏春秋》曰:等步亩封畛,所以一之也。小雅曰:封畛,界疆也。
- ↑ 二王,谓夏、殷也。经世,已见李萧远运命论。
- ↑ 《家语》,孔子曰:文、武之祀,无乃殄乎?《汉书》,徐乐上书曰:何谓土崩?秦之末叶是也。人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此之谓土崩。
- ↑ 《毛诗》曰:经始灵台。《吴越春秋》曰:大夫种善图始,范蠡善虑终。贾逵《国语注》曰:权,秉也。尸子曰:圣人权福则取重,权祸则取轻。
- ↑ 《左氏传》,王子朝告于诸侯曰:王居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又叔向语宣子曰:文之伯也,翼戴天子,加之以恭。
- ↑ 新序曰:及定王,王室遂卑。
- ↑ 《左氏传》曰:名位不同。班固《汉书》序曰:后嗣承序,以广亲亲。
- ↑ 《东京赋》曰:怨皇统之见替。郑玄《论语》注曰:辍,止也。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
- ↑ 《史记》曰:商鞅见秦孝公,谓景监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君曰:吾不能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
- ↑ 言惩周以弱见夺,自矜以力灭周也。
- ↑ 弱下之术,前王所弃,秦以为是,故谓之昧焉。《左氏传》,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所谓庇焉而纵寻斧也。贾逵《国语注》曰:寻,用也。
- ↑ 《国语》曰:晋国有庆,未尝不怡。史记,范雎曰:主忧臣辱。
- ↑ 毛苌《诗传》曰:速,召也。
- ↑ 《毛诗》曰: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毛苌曰:颠,仆也;沛,拔也。揭,见根貌也。《汉书》曰:汉兴,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也。
- ↑ 《毛诗》曰: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 ↑ 《左氏传》,郑石㚟谓子囊曰:今楚实不竞,行人何罪?又,叔孙曰:叔出季处,有自来矣。
- ↑ 《左氏传》,治区夫曰:为乏令主。杨雄《连珠》曰:古之令主,所以统天者不远焉。《尔雅》曰:令,善也。
- ↑ 《论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左氏传》,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也。
- ↑ 《公羊传》,葵丘之会,齐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矜之者何?犹莫若我也。何休曰:震矜,色自美之貌。
- ↑ 《左氏传》,晋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叔父之所恶也。又曰: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杜预曰:示欲逼周取天下也。
- ↑ 《汉书》,沛公自武关入秦。又曰:羽至函谷关,使当阳君击关,羽入至戏。又曰:胜广为屯长,行至蕲西大泽乡,胜自立为将军,广为都尉。
- ↑ 曩日,谓土崩之祸也。
- ↑ 班固《汉书·表》曰:藩国大者,夸州兼郡,可谓矫枉过其正矣。《毛诗》曰: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 ↑ 《东京赋》曰:规摹逾溢。《尚书》曰:旧典时式。
- ↑ 《汉书》,贾谊曰: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又,朝错曰: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不如此,宗庙不安也。
- ↑ 阻,恃也。
- ↑ 《汉书》,贾谊曰:大抵强者先反。及淮阴王楚最强,则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及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狶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然谊言八而机言六者,贯高非五等,卢绾亡入匈奴,故不数之。《汉书》曰:景帝即位,朝错说上,令削吴,及书至,吴王起兵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西、胶东、淄川、济南、楚、赵亦皆反也。
- ↑ 皇祖,高祖也。《南都赋》曰:皇祖止焉。《史记》曰:淮南王黥布反,高祖自往击之,布走。高祖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史记》曰:荆王刘贾者,不知何属。高祖立贾为荆王。淮南王黥布反,东击荆。贾与战,不胜,走富陵,为布军所杀。《汉书》曰:贾称从兄,而机以为皇祖,盖别有所见。杜预《左氏传》注曰:夷,伤也。楚汉春秋曰:下蔡亭长詈淮南王曰:封汝爵为千乘,东南尽日所出,尚未足黔徒群盗所邪!而反,何也?然黥当为黔。《汉书》曰:吴王濞反,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起兵反。以袁盎为太常,使吴,吴王闻盎来,知其欲说,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谁拜?不肯见盎。
- ↑ 矫枉过其正,已见上文。《周易》曰:利用建侯行师。
- ↑ 《汉书》曰:吕产、吕禄自知背高皇帝约,因作乱。朱虚侯使人告兄齐王,令发兵西,太尉勃、丞相平为内应,以诛诸吕,齐王遂发兵。又曰:吕后崩,大臣迎立代王。郎中令张武曰: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往。宋昌曰:群臣议非也。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故迎大王,大王勿疑也。
- ↑ 《汉书》曰:诸侯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朝错之计削吴、楚。
- ↑ 五侯,已见鲍明远数诗。《尚书》曰:臣作福作威,害于而家,凶于而国。《汉书》曰:封王莽为新都侯。袭,犹取也。《汉书》,梅福上书曰:昔高祖举秦如鸿毛,取楚如拾遗。
- ↑ 言光武犹遵师前汉之失也。《晏子春秋》,谚曰:前车覆,后车戒也。《尚书》曰: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
- ↑ 《尚书》曰:寇贼奸宄。轨与宄古字通。《左氏传》,士文伯让子产曰: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
- ↑ 强臣,谓梁冀之属也。楚辞曰:世从俗而变化,随风靡而成行。
- ↑ 一夫,谓董卓也。《汉书》曰:纵,恣意。衡,古横字。
- ↑ 《左氏传》曰: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𫇭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𫇭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𫇭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颓以奔卫。卫师、燕师伐周。冬,立子颓。杜预曰:石速,士也,不在五大夫之数。又曰: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惠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齐,襄王复之。又通于隗氏,王替隗氏。颓叔桃子曰:我实能使狄。遂奉太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王出适郑,处于汜。杜预曰:甘昭公,王子太叔带也。又曰:王子朝、宾起有宠于景王,王崩,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景之族以作乱。单子逆悼王于庄宫以归。杜预曰:子朝,景王之长庶子;悼王,子猛也。班固《汉书》述曰:孝景莅政,诸侯方命。韦昭曰:方,放命,不承天子之制。七臣,𫇭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颓叔、桃子、宾起也。王命论曰:暗干天位。《尔雅》曰:干,求也。三子,子颓、叔带、子朝。
- ↑ 嗣王,惠、襄、悼也。凶族,三子也。《史记》曰:秦取周九鼎宝器。《尚书》曰: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
- ↑ 钲,音征。
- ↑ 傅玄《正都赋》曰:巍巍绛阙。
- ↑ 《毛诗》曰:覃及鬼方。毛苌曰:覃,延也。
- ↑ 《汉书》,难蜀父老曰: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淮南子》曰:静以合躁,治以待乱。
- ↑ 《史记》曰:周人相与畔袭厉王,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二相乃共立宣王。又曰:惠王即位,卫师、燕师伐周,立子颓。郑伯见虢叔曰: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又曰:天王出居于郑,避母弟之难也。晋侯辞秦师而下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王入于王城。取太叔于温,杀之。杜预曰:叔带,襄王同母弟也。
- ↑ 阶闼暂扰,谓王莽也。
- ↑ 孽臣,董卓也。范晔《后汉书》曰:何进私呼卓入朝以胁太后。卓至,遂废少帝为弘农王。
- ↑ 《左氏传》,薳启强曰:孤与二三臣悼心失图。
- ↑ 圣主得贤臣颂曰:齐侯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论语》,子曰: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又曰:桓公九合诸侯。
- ↑ 《左氏传》,刘子谓赵孟曰:子盖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阮瑀与孙权书曰:大丈夫雄心能无愤发。
- ↑ 《汉书》曰:燕齐之间,方士瞋目扼腕。
- ↑ 《汉书》,张博书曰:公卿变节。史记,王歜谓燕将曰:今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
- ↑ 《汉书》曰:王莽居摄,翟义心恶之,遂与刘宇、刘璜结谋举义兵。范晔《后汉书》曰:董卓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馥等到官,各举义兵讨卓。
- ↑ 《汉书》曰:翟义立刘信为天子。《左氏传》曰:蔡公召子干、子晢,将纳之。子干归,韩宣子问于叔向曰:子干其济乎?对曰:难。恭王有宠子,国有奥主。《吕氏春秋》曰: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教卒也。
- ↑ 范晔《后汉书》曰:卓闻刘馥等兵起,乃鸩杀弘农王。文子曰:用兵有五,诛暴救弱谓之义。《汉书》,班彪曰:假号云合。
- ↑ 《汉书》曰:莽闻翟义起兵,乃拜王邑为虎牙将军,以击义,破之。于是莽自谓大得天人之助,遂即真矣。《汉书》,陈涉诈称公子扶苏,从民望也。
- ↑ 《公羊传》曰:诸侯世位,故国君为一体也。全或为今,非。
- ↑ 唐子曰:暴主暗君,不可生杀。范晔《后汉书》,孔融荐谢该曰:该实卓然,比迹前列。
- ↑ 《左氏传》,王孙满曰:德之休明。《尚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 ↑ 《礼记》曰: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尚书大传曰: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五年一朝,谓之述职。述其职者,述其所职也。
- ↑ 《左氏传》,宋子鱼曰:又用诸淫昏之鬼。
- ↑ 《尚书》曰: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 ↑ 民安己受其利,故曰为己。
- ↑ 物能利己,乃始图之,故云为利。
- ↑ 企及进取,奔竞以招誉。《礼记》曰:不至焉者,企而及之。史记,苏秦说燕王曰: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
- ↑ 修己安民,积德以厚下。《论语》,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尚书》,咎繇曰:在安民。孔安国《论语》注曰:希,少也。
- ↑ 郑玄《礼记》注曰:情,实也。锐,犹疾也。
- ↑ 安民誉迟,不若侵之以利己。郑玄《论语》注曰:惮,难也。
- ↑ 进取名速,故损实事以求之。列子曰:范氏有子曰子华,善养私名。
- ↑ 《说文》曰:婴,绕也。
- ↑ 《尚书》曰:若考作室,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 ↑ 《汉书》,王嘉上䟽曰: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庄子曰:待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范晔《后汉书》,郑泰曰: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
- ↑ 言八代同建五等,而废兴殊迹者,譬并贤居治,而功有优劣也。
- ↑ 言秦、汉同立郡县而脩短异期者,譬两愚居乱而过有轻重也。
- ↑ 八代,谓五帝、三王也。然此八代,异于辩亡,各观文立义也。崔寔《政论》曰:今既不能纯法八代,故宜参以霸政。《论语》曰:吾道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