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丰春秋例表序 中华文库
记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之失,乱其治民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大哉,圣人之作乎。五经皆以致治,《春秋》独以拨乱。故三王没而仲尼穷,五经变而《春秋》作。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唯其辞而已。是以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水土以缵禹功,故有外内之词。天时以奉明威,于是有时月日之科。进退褒贬,生死存亡,专在三科。治之自游,夏不能赞一词。而子路颜渊,困于麇角,莫知微言所传竹帛之所自来。故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司马子曰:《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聚散,皆在《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春秋》,礼义之宗也。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则被之空言,而不敢辞故。《春秋》者,礼也。礼者,例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词则孔子有焉矣。一予一夺,不出一字;一美一恶,不嫌同词。非夫聪明睿智,从心而不逾矩者,其孰能当之而不乱乎?且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春秋》不事而人事洽,王道备。自后传者,观听不决,守文失据,顾此遗彼,亡而为有,有而为亡,故昔闻之何休,犹若有疑而鲜通,乃大括诸例,总为斯表。诵其所闻,俾君子自习焉。《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学者不可不审也。三王之治天下也,皆先道而后礼,有简而文也,淡而不厌也。如此,则可以放乎四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