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元朝秘史
又名:仑·纽察·脱卜察安
十五卷本  
不题撰人
译者:明四夷馆译员
13世纪蒙古国官修的史书,原文是畏兀儿体蒙古文,书后识“鼠儿年七月”“写毕”,原文早已散失,在另一部蒙古文史书《黄金史》中还能找到三分之二左右的佚文,但已经过不少改写,并非原貌。现存的该版本是明四夷馆的汉文译本,由明初翰林译员出于教学蒙语的需要,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傍注汉译,并分段作了节译,题名《元朝秘史》。明初刻本分正集十卷和续集二卷,《永乐大典》收录本则分十五卷,所以现行本有十二卷本和十五卷本。全书按明四夷馆的分段节译共有二百八十二节。 该书保存了大量的古词和古蒙古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明翰林译员在对每个单词加注的傍译中保存了蒙古语古词义,标示了数、格、时制、人称变位等语法形式。如“骟马每自的行”,“每”(们)表示复数,“自的行”表示自返宾格,意思是“把自己的一些骟马”;又如“气力与我”,“与我”表示动词“与”(给予)的第一人称变位,意思是“(我)出力”“(我)效劳”。依靠这种傍译,许多古蒙古语词语今天才有可能得到正确解释。音写蒙古语的汉字准确地反映了原文的语音,形成了一套周密的音标体系。如,用匣、晓母字的声母表示蒙古语h辅音,而傍注“中”字便表示q辅音(例:忽=hu,中忽=qu);以来母字声母表示l辅音,而傍注“舌”字便表示r辅音(例:列=le,舌列=re);闭音节收尾辅音用小字标出(例:阿惕=at,答勒=dal)等等。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成吉思汗
    维基大典 阅文言维基大典文:成吉思汗

    目录

    十五卷本

    十二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