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_(四部丛刊本)/卷第八 中华文库
大戴礼记 卷第八 北周 卢辩 注 景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明袁氏嘉趣堂刊本
|
大戴礼记卷第八
子张问入官第六十五
盛德第六十六
明堂第六十七
子张问入官第六十五
子张问入官于孔子孔子曰安身取誉为难也
子张曰安身取誉如何孔子曰有善勿专〈专为自纳〉
〈于巳〉教不能勿搢〈未家语为勿怠也进或声误为搢勿进嫌其倦也〉巳过
勿发失言勿踦〈踦邪也出言既失勿为邪途以成之〉不善辞勿遂
〈人言不中勿贰遂之〉行事勿留〈凡行政事勿稽留之〉君子入官自行
此六路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上六者可以自通故称路〉
〈也〉且夫忿数者狱之所由生也距諌者虑之所
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堕怠者时之所
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俭则有馀奢则不足〉专
者事之所以不成也历者狱之所由生也〈历历乱也〉
君子入官除七路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七者〉
〈亦致亡之道也〉故君子南面临官大城而公治之〈大城列国〉
〈无公𥝠也〉精知而略行之〈精知者当先是二路略行者谓度时而施〉合是
忠信考是大伦存是美恶而进是利而除是害
而无求其报焉而民情可得也〈能合是六路之忠信及进除六〉
〈路之利害施焉而不求报则民情不失矣〉故临之无抗民之志胜之
无犯民之言〈胜谓民辞情短〉量之无狡民之辞〈狡害也恒言无〉
〈害也〉养之无扰于时爱之勿寛于刑言此则身安
誉至而民自得也故君子南面临官所见迩故
明不可弊也〈言所见先求于近者中庸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也〉
所求迩故不劳而得也〈言所求自近始故诗云无田甫田劳心忉忉〉
所以治者约故不用众而誉至也法象在内故
不逺〈言内有法象则百姓亦有礼度〉源泉不竭故天下积也〈积为〉
〈归凑也〉而木不寡短长人得其量〈量而用之以泉木二用论君子〉
〈之政〉故治而不乱故六者贯乎心藏乎志〈志者心之府也〉
形乎色发乎声〈声言也〉此则身安而誉至而民
自得也故君子南面临官不治则乱至〈民错乱也〉乱
至则争争之至又反于乱〈乱反乱也〉是故寛𥙿以容
其民慈爱以优柔之而民自得也巳故躬行者
政之始也〈身行之也〉调恱者情之道也〈言调者治人情之道也〉
善政行易则民不怨〈先王善政能躬行之使平易则民恱〉言调恱
则民不辨法〈谓不争也周礼曰凡辨法者考焉〉仁在身则民显
以佚之也财利之生徴矣贪以不得善政必简
矣〈𥘉闻善政必记之〉茍以乱之善言必听矣〈闻善言乱亦听之也〉
详以失之〈后政不行详为陋失〉规諌日至烦以不听矣〈诗曰〉
〈老夫灌灌小子𫏋𫏋也〉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者在
所能为〈君子言之善者在于终日言之君子行之善者在其能躬行记听而失之则无〉
〈益于言行也〉故上者民之仪也有司执政民之表也
迩臣便辟者群臣仆之伦也〈伦理也言是群臣群仆之纲理也〉
故仪不正则民失誓表弊则百姓乱迩臣便辟
不正廉而群臣服污矣〈誓敕也服事也污滥也言私谒也〉故不
可不愼乎三伦矣故君子修身反道察而迩
道之服存焉〈修身当本于道而省其则近道之事存〉是故夫工女
必自择𢇁麻良工必自择赍材〈周礼巾车职曰毁折人赍于职〉
〈弊家语为完材也〉贤君良上必自择左右始故佚诸取
人劳于治事劳于取人佚于治事〈郭象曰主上无为于日事〉
〈而有为于用也〉故君子欲誉则谨其所便〈便所便习〉欲名则
谨于左右故上者辟如缘木者务高而畏下者
滋甚〈言在民上者譬若此淮南子曰君子之居民上也譬以腐御良马〉六马之
离必于四面之衢〈衢四逹道〉民之离道必于上之佚
政也故上者尊严而绝百姓者卑贱而神〈孟子曰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民而爱之则存恶之则亡也故君
子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恭有本能图〈本为身也谓能〉
〈谋其身也〉修业居久而谭〈谭诞也谓安纵也〉情迩畅而及乎
逺察一而关于多一物治而万物不乱者以身
为本者也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逹
诸民之情〈性为仁义礼智之等为喜怒爱恶之属性者生之质情者人之欲诗云天〉
〈生烝民有物有则〉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
〈生谓性也习调节也〉故世举则民亲之〈世举言治〉政均则民无
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逺不责民之
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则民严而不迎也
〈明王之民比屋可封苟欲齐之则惮而不能迎致王命〉道以数年之业则
民疾〈使成数年之业则民困矣〉疾则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
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聦也故水至清
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纬含文嘉以悬絖垂旒为闲姧声弇乱色今〉
〈六惑视聦则缫须之设兼此二事也絖庄子为璜黄也案此记与荘及著诗之义则人君以〉
〈黄旒充耳大夫用素皆尚以玉也然毛王徒以石饰玉及郑谓充耳为欲名义乖错故未详〉
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民有邪枉教之使自得也孟子曰匡之直之使〉
〈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谓寛教之〉揆而度之使自
索之〈谓量民之才而施教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
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其善也此而使之复生也〉是以上
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
教也不习则民不可使也故君子欲言之见信
也者莫先虚其内也〈谓内外相应〉欲政之速行也
者莫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
道御之也故不先以身虽行必邻也〈邻郑〉不以道
御之虽服必强矣故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
百姓矣〈此忠信寛于言行相顾也上无此条者以言行不违在忠信之间〉外内
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者矣四者治民之统也
〈四者谓以身先及以道御之忠信及内外相应〉
凡一千六十五字
盛德第六十六
圣王之盛德人民不疾六畜不疫五不灾〈阴阳〉
〈顺序故人物不害也〉诸侯无兵而正小民无刑而治蛮夷
怀服〈国语曰先王耀德不观兵〉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以
观治乱得失〈辨其法政也〉凡德盛者治也德不盛者
乱也德盛者得之也德不盛者失之也是故君
子考德而天下之治乱得失可坐庙堂之上而
知也〈言不出戸庭而周知海内之善恶也〉德盛则修法德不盛则
饰政〈法德法政禁令〉法政而德不衰故曰王也〈王者往也民所〉
〈㱕也〉凡人民疾六畜疫五灾者生于天天道不
顺生于明堂不饰故有天灾则饰明堂也〈淮南子云〉
〈明堂之庙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而知四时之节以辟疾之灾也〉凡民之为
姧邪窃盗历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乱法者生于不知足〉不
足生于无度量也无度量则小者偷堕大者侈
靡而不知足〈偷苟且堕解堕〉故有度量则民足民足则
无为姧邪窃盗历法妄行者故有姧邪窃盗历
法妄行之狱则饰度量也凡不孝生于不仁爱
也不仁爱生于䘮祭之礼不明䘮祭之礼所以
教仁爱也致爱故能致䘮祭春秋祭祀之不绝
致思慕之心也〈孝经曰春秋祭祀以时思之也〉夫祭祀致馈养
之道也死且思慕馈养况于生而存乎故曰䘮
祭之礼明则民孝矣故有不孝之狱则饰䘮祭
之礼〈经解曰䘮祭之礼废则君臣之恩薄而倍死亡生者众〉凡弑上生于
义不明义者所以等贵贱明尊卑贵贱有序民
尊上敬长矣民尊上敬长而弑者寡有之也朝
聘之礼所以明义也故有弑狱则饰朝聘之礼
也〈经解曰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义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则起也〉凡闘辨
生于相侵陵也相侵陵生于长㓜无序而教以
敬让也故有闘辨之狱则饰鄕飮酒之礼也〈经解〉
〈曰鄕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闘之狱烦〉凡淫乱生于男女无
别夫妇无义婚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妇
之义也〈享为享妇及召阃也〉故有媱乱之狱则饰昏礼享
聘也〈经解曰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癖之罪多〉故曰刑罚之所
从生有源不务塞其源而务刑杀之是为民设
陷以贼之也〈祭礼曰礼禁将然之前法施巳然之后也〉刑罚之源生
于嗜欲好恶不节〈惣言百姓犯刑罚之所由〉故明堂天法也
〈天神所在也王者于此则天无私勤施之法〉礼度德法也〈礼谓三百三于也唯〉
〈有仁德也〉所以御民之嗜欲好恶以愼天法以成德
法也〈天地不可成顺之而巳其礼度则使成之〉刑法者所以威不行
德法者也〈天道逺不责之德法不行则罚之〉故季冬听狱论刑
者所以正法也法正论〈岁终听不德之刑为正德法而论也〉吏公
行之是故古者天子孟春论吏德行〈考群臣之德行〉能
理功能德法者为有德〈谓内外善也〉能行德法者为
有行〈谓能皆行〉能理德法者为有能〈谓能综理之而又弗尽行〉能
成德法者为有功〈谓内外成之而未能善也〉故论吏而法行
事治而功成季冬正法孟春论吏治国之要也
〈春论班赏冬考量刑则莫不惩劝矣〉德法者御民之衔也吏者辔
也刑者䇲也天子御者内史太史左右手也〈太史〉
〈内史皆宗伯之属太史下大夫二人内史中大夫一人俱亲王之官也书曰太史内史云内史〉
〈太史左右手则太史为左史内史为右史焉〉古者以法为衔勒以官
为辔以刑为䇲以人为手故御天下数百年而
不懈墯〈史当字误为人〉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䇲均马
力和马心故口无声手不摇䇲不用而马为行
也善御民者正其德法饬其官而均民力和民
心故听言不出于口刑不用而民治是以民德
美之夫民善其德必称其人故今之人称五帝
三王者依然若犹存者其法诚德〈法天法也〉其德诚
厚〈谓礼度也〉夫民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
于皇天上帝歆焉故永其世而丰其年不能御
民者弃其德法譬犹御马弃辔勒而专以䇲御
马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专以刑法御民民
心走国必亡〈故淮南子曰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亡德法民心无
所法循迷惑失道〈谓民〉上必以为乱无道〈谓君〉苟以
为乱无道刑罚必不克〈又不能中〉成其无道上下俱
无道故今之称恶者必比之于夏桀殷纣何也
曰法诚不德其德诚薄夫民恶之必朝夕祝之
升闻于皇天上帝不歆焉故水旱并兴灾害生
焉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也古之御政以治天
下者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天道发施〉
〈故为道地理含灭故主德道德者包五性内外之称也天地之官尊故緫焉〉宗伯之
官以成仁〈本为仁也〉司马之官以成圣〈圣通也夏气物充逹又征〉
〈伐者所以平通天下〉司寇之官以成义〈金为义〉司空之官以
成礼〈不主智者巳兼司马凡宗社之设城郭之度宫室之最典服之制皆官所职也〉故
六官以为辔司会均入以为軜〈軜在轼前敛六辔之馀诗云鉴〉
〈以敛軜司会宰之属中大夫二人会计也立天下之大计王制曰司马以岁之成质于天子〉
〈也〉故御四马执六辔御天地与人与事者亦有
六政〈六政谓道德仁圣礼义也〉是故善御者正身同辔〈诗云六辔〉
〈既均〉均马力齐马心惟其所引而之〈不违于节故任其驰〉以
取长道逺行可以之急疾〈言皆从人心也〉可以御天地
与人事此四者圣人之所乘也〈四者天地与人与事〉是故
天子御者太史内史左右手也六官亦六辔也
天子三公合以执六官〈三公无官佐王论道而巳〉均五政齐
五法〈五政谓天子公大夫士五法谓仁义礼智信〉以御四者故亦惟
其所引而之以之道则国治〈治典经国〉以之德则
国安以之仁则国和〈礼典和国〉以之圣则国平〈政典〉
〈平国〉以之义则国成〈刑典诘国〉以之礼则国定〈躰国〉
〈经野事官之职〉此御政之躰也过失也人情莫不有过
过而改之是不过也是故官属不理分职不明
法政不一百事失纪曰乱也乱则饬宰地宜
不殖财物不审万民饥寒教训失道风俗淫僻
百姓流亡人民散败曰危也危则饬司徒父子
不亲长幼无序君臣上下相乖曰不和也不和
则宗伯贤能失官爵功劳失赏禄爵禄失则
士卒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也不平则司马
刑罚不中𭧂乱奸邪不胜曰不成也不成则饬
司冦百度不审立事失理财物失量曰贫也贫
则饬司空〈宰掌六典司徒掌十二教宗伯掌五礼司马掌九伐司冦掌五刑小宰〉
〈职曰一曰治职以平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国以寜万民以怀賔客三曰〉
〈礼职以和国以谐万民以事神四曰政职以服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
〈国以糺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司马之属司勲掌六鄕之〉
〈赏田以等其功又司士之官掌群吏之数以诏其爵禄凡度量财物考之犹有其事〉故曰
御者同是车马或以取千里或数百里者所进
退缓急异也治者同是法或以治或以乱者亦
所进退缓急异也
明堂第六十七
明堂者古有之也〈明堂之作其代未得而详也案淮南子言神农之世祀于〉
〈明堂明堂有盖四方至汉武帝时有献黄帝明堂图者四面无壁中有一殿然其犹或始于此〉
〈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
二牖以茅盖屋〈茅取其洁质也〉上圆下方明堂者所以
明诸侯尊卑〈明堂非所以朝诸侯于祀也诸侯亦备焉〉外水曰辟雍
〈韩诗辟圆如璧雍以水不言圎言辟者取辟有德不言辟水言雍雍和也〉南蛮东
夷北狄西戎〈言四海之聚于祭也各以其方列于水外〉明堂月令〈于明〉
〈堂之中施十二月之令〉赤缀户也白缀牖也〈缀饰也〉二九四
七五三六一八〈记用九室谓法龟文故取此数以明其制也〉堂高三
尺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上圎下方九室十二堂
室四戸戸二牗其宫方三百歩在近郊近郊三
十里〈淳平登明堂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韩诗明堂在南方七里〉
〈之郊然三十里无所取也再言方贠及戸牖之数亦烦重〉或以为明堂者文
王之庙也〈明堂与文王之庙不为同处或谬也〉朱草日生一叶
至十五日生十五叶十六日一叶落终而复始
也〈孝经援神契曰朱草生蓂䇲孳嘉禾成用生蓂䇲尧时侠阶而生以记朔也朱草可食王〉
〈者慈仁则生其形无记朔之状盖不详〉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
为宫柱名为蒿宫也〈晏子春秋曰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及也上之寒暑〉
〈不入也木工之镂示民知节也然或以蒿为柱表其俭质也明堂别有图论不复详焉〉此
天子之路寝也不齐不居其屋〈路寝亦为此制〉待朝在
南宫〈将视朝时〉揖朝出其南门〈周礼司士职曰正朝之位辨其贵贱之等〉
〈王南向王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大夫面面北上王族故土虎土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
〈太漠太右太仆从者在路门之左南面西上司士楫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㫄三揖王〉
〈还揖门左揖门右太仆前正视朝位王入内皆退也〉
大戴礼记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