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048 中华文库
卷四十七 ◄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卷四十八 |
► 卷四十九 |
洪武三年春正月辛卯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赐宴。
○置巩昌、平凉二卫指挥使司。
○癸巳,上以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复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往征沙漠。
上問諸將曰:“元主遲留塞外,王保保近以孤軍犯我蘭州,其誌欲僥幸尺寸之利,不滅不已。今命卿等出師,當何先?”
諸將皆曰:“保保之寇邊者,以元主猶在也。若以師直取元主,則保保失勢,可不戰而降也。”
上曰:“王保保方以兵臨邊,今捨彼而取元主,是忘近而趨遠,失緩急之宜,非計之善。吾意欲分兵為二道:一令大將軍自潼關出西安搗定西以取王保保,一令左副將軍出居庸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應援。況元主遠居沙漠,不意吾師之至,如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舉而兩得者,此是也。”
諸將皆曰:“善!”遂受命而行。
○以驸马都尉王恭为福建行省参政,上谕恭曰:“国家用人,惟才是与,使茍贤无间于疏远,使不肖何恤于亲昵。福建从昔富庶,元末困于弊政,朘剥尤甚,民病未苏,今命汝往抚绥之,汝毋恃亲、故以生骄纵,贻患于民。国家政令,一本至公,尔不能守法失人臣之道,朕亦岂敢纵法违天下公议?汝其钦哉!”
○先是,上以天下初定,欲通群下之情,日诏百官悉侍左右,询问民情,咨访得失,或考论古今典礼制度。故虽小官,亦得上殿,至,有逾越班序者。
上乃謂宰臣曰:“朝廷之上,禮法為先,殿陛之間,嚴肅為貴。朕始欲諮訪庶事,故令百官入侍左右,至,班序失次,非所以肅朝儀也。自今文武百官入朝,除侍從、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指揮使、六部尚書、侍郎等官許上殿,其余文武官五品以下,並列班於丹陛左右,違者紏儀官舉正之。”
○甲午,各道按察司官来朝,上因召御史官并谕之曰:“风宪之任,本以折奸邪、理冤抑,紏正庶事,肃清纪纲,以正朝廷。而元末台宪,每假公法,挟私愤以相倾排,今日彼倾此之亲戚,明日此陷彼之故旧,譬犹蛇蝎自相毒蛰,卒致败亡而后已。如此,则何以为台谏也?今卿等司风纪,当以大公至正为心,扬善遏恶,辩别邪正,不可循习故常,挟公以济私。茍或如此,不惟负朕委任,亦且失其职守矣!”
○命中书省符下山东行省,召募水工于莱州洋海仓运粮,以饷永平卫。时永平军储所用,数多道途劳于轨运,故有是命。
○命内外风宪官与其属官依品级行礼。
先是,禮部臣言:“唐令準品級應致恭,非相統者則不拜,又京尹避臺官。宋制上佐、州縣官見本屬上官,並拜於庭參本府賓幕官及曹掾,縣令、簿尉參本府錄事、簿尉,參令皆答拜。今擬有司品高者與上司品同者,平拜行禮。若以有統屬官依品級行拜禮,則省郎中、府臺經歷、按察司僉事等官皆拜知府,省府臺都事皆拜知州,省臺、照磨、管勾、府知事皆拜知縣,與唐宋之制異。”
上曰:“官員品從,所以別上下、明尊卑。其監察御史按察司僉事如出巡,當依品級拜知府、知州,知府、知州有罪,監察御史按察司官按問得實,則於市中依律斷罪。如是則風憲官知有品級不敢淩辱有司,有司官既受風憲官禮,自知羞恥、畏懼,不敢干犯法度。此法雖異前代,然亦激勸之道也。”
○遣使以文绮、上尊往赐来安府知府岑汉忠及其弟汉良、子子振。先是,汉忠、汉良自入云南招谕定远诸郡县十有六处,汉良因以兵守其土,遣人上闻,上故嘉劳之,仍诏汉忠以兵招谕未附之地。
○定王府官制。
王相府: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傅各一人,從二品。
參軍府:參軍一人,正五品;錄事二人,正七品;紀善一人,正七品。
其班位,各以其品秩列朝官之次。
○上持黄金一铤示近臣曰:“此表笺袱盘龙金也,令宫人洗涤、销镕得之,”又出杂纻丝小片缝成如毯者曰,“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弃遗也。”
○复遣蔡哲还为福建行省参政。
○礼部奏,定《朝日夕月礼》。
按《周禮·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禮記》曰“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考之古者祀日月,其禮有六:
《郊特牲》曰:“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
《玉藻》曰:“朝日於東門之外。”《祭義》曰:“祭日於東郊,祭月於西郊。”二也;
《大宗伯》:“肆類於四郊,兆日於東郊,兆月於西郊。”三也;
《月令》:“孟冬,祈來年於天宗。”天宗,日月之類。四也;
《覲禮》:“拜日於東門之外,及祀,方明,禮日於南門之外,禮月於北門之外。”五也;
“雪霜風雨之不時,則禜日月。”六也。
說者謂:因郊蠟而祀之者,非正祀也;類禜而祀之與覲諸侯而禮之者,非常祀也。惟春分朝之於東門之外,秋分夕之於西門之外者,祀之正與常者也。
蓋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故祭以二分,為得陰陽之義也。
若其次,則大次、小次、重帟、重案。其牲體,則實柴。其服,則玄冕、玄端。其圭之繅藉,則大采、小采。禮之之玉,則一圭邸璧。禮之之樂,則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
凡見於《周禮》者如此。
秦祭八神,六曰“月主”,七曰“日主”,雍又有日月廟。
漢郊太乙,朝日夕月,改周法,常以郊泰畤。質明,出行宮,東向揖日、西向揖月,又於殿下東西拜日月。宣帝於神山祠日、萊山祠月。
魏明帝始,朝日東郊,夕月西郊。
唐以二分日,朝日夕月於國城東西。
宋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為大祀。
元於郊壇以日月從祀,其二分,朝日夕月。皇慶中,議建立而不見施行。
今既以日月從祀於郊壇,當稽古者正祭之禮,各設壇專祀為宜。
其壇制:
朝日壇,宜築於城東門外,高八尺。夕月壇,宜築於城西門外,高六尺。俱方,廣四丈。兩壝,壝各二十五步。
燎壇,方八尺,高一丈,開上南出,戶方三尺。
神位,以松柏為之,長二尺五寸,闊五寸。趺高五寸,朱漆金字。
朝日以春分日,夕月以秋分日,星辰則祔於月壇。
從之。
○丁酉,上谕中书省参政陈亮、侯至善曰:“司天台言‘朔日以来,日中有黑子,其占多端’,朕观《存心录》,以为祭天不顺所致。今郊坛从祀,礼文太简,宜命礼部太常司详拟圜丘、方丘,增以十二月将、旗纛之神。”
於是,祀部尚書崔亮奏:“成周祭天,惟祀帝與日月。漢祭天,有列星一千五百十四位。唐宋及元,損益不同。國朝前議圜丘從祀之禮,以漢唐為煩瀆,故止祀日月、星辰、太歲,以簡為當。”上然之而止。
○庚子,遣使往安南、高丽、占城,祀其国山川。
先期,上齋戒,親為祀文。
是日臨朝,授使者香幣、香盛,以金合;幣一文、綺幡二,皆隨其方色;祝版,上自署御名;給白金二十五兩,具祭物。使者,人賜白金十兩及衣服而遣之。
仍命各國圖其山川及摹錄其碑碣,付使者還。
所至諸國,皆勒石紀其事,其略曰:“朕賴天地、祖宗眷佑,位臣民之上,郊廟、社稷以及嶽鎮、海瀆之祭,不敢不恭。邇者占城、安南、高麗遣使奉表稱臣,已封其王,則其國境內山川,悉歸職方。考之古典,天子望祭,雖無不通,然未聞有遣使致祭於其境者。今思與普天之下共享升平之治,故具牲幣遣使往祭於神。神既歆格,必能庇其國王世保境土,使風雨以時,年榖豐登,民庶得以靖安,庶昭一世同仁之意。是用刻石以垂永久。”
○赐右丞杨宪名“晔”、参政陈亮名“宁”。
○置通州卫指挥使司,以安吉卫军隶之。
○置蔚州卫指挥使司。
○壬寅,吏部奏:“凡庶官有罪被黜者,宜除广东儋崖等处。”
上曰:“前代謂儋崖為化外,以處罪人。朕今天下一家,何用如此?若其風俗未淳,更宜擇良吏以化導之,豈宜以有罪人居耶?”
○癸卯,元将王保保驻兵安定县之西巉。先是,入侵兰州,城中坚守,保保兵无所得而去。至是,乃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甲辰,命制郊丘祭祀拜褥。礼部奏:“郊丘之褥,当用席为表、蒲为里。宗庙、社稷、先农、山川之褥,宜用红文绮为表、红木棉布为里。”从之。
○太常司定《太庙朔、望荐新及献新仪》。
初,太廟月朔之祭,上躬行禮,未幾,詔太廟朔、望薦新,令太常供祭。至是,太常奏,定其儀。
朔祭,薦新:
各廟共用羊一,豖一,籩、豆各八,簠、簋、登、铏各二,酒尊三,及常饌、鵝羹飯。
祭日,太常卿及預祭官各法服入就位,再拜、興、平身。
贊禮唱“請行禮”,太常卿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
詣爵洗位,搢笏滌爵、拭爵,以爵授執爵者。
出笏詣酒尊所,搢笏以爵受酒,以授執爵者。
出笏詣諸神位前,搢笏跪,上香、祭酒、奠爵,出笏。
讀祝官取祝跪讀訖,太常卿俯伏、興、平身,少後再拜、興、平身,復位。
贊禮唱“撤豆”,執事官各撤豆,太常卿以下各再拜、興、平身。
贊禮唱“焚祝”,太常卿以下各詣焚祝所。
焚訖,贊禮唱“禮畢”。
望祭,:
止用常饌、鵝羹飯。
祭日,引禮官及太常卿以下各常服入就位,再拜、興、平身。
贊禮唱“請行禮”,太常卿至神位前跪,上香、祭酒、奠爵,俯伏、興、平身。少後,再拜、興、平身,復位。
贊禮唱“撤豆”,執事官各撤豆,太常卿以下各再拜、興,詣焚楮幣所。
焚訖,贊禮唱“禮畢”。
獻新:
凡遇四方別進新物在月薦之外者,太常卿奉旨與內使監官各服常服捧獻於太廟,不行禮。
○上谓诸武臣曰:“用兵之道,必先固其本,本固而战,多胜少败,何谓‘本’?‘内’是也。内欲其实,实则难破,何谓‘实’?‘有备’之谓也。后世不知务此,至有战胜之余,遂忘武备,往往至于取败,人孰不曰‘天下平定之时,可以息兵偃武’?殊不知治兵然后可以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若晋撤州郡之备,卒召五胡之扰;唐撤中国之备,终致安史之乱,此无备之验也!夫当天下无虞之时,而常谨不虞之戒,然则武备其可一日而忘哉?”
○命建驸马都尉李贞第于西华门玄津桥之西,将作司董其役。
○乙巳,旌表当涂县民孙添母郑氏、黎德旺妻陶氏贞节。郑氏、陶氏俱以年少夫亡守节不二,有司上其事,诏表其门,复其家。
○丁未,享太庙。
○庚戌,湖广辰州湖耳洞长官杨秀荣、潭溪长官石文焕、新化长官欧明万、平江蛮夷军民长官杨晟明、欧阳寨长官杨再仲等来朝,贡马及方物。
初,辰州衛指揮副使劉宣武率兵克平古城等寨,招降湖耳、潭溪等處洞官。至是來朝,納元所授宣敕印章,上賜以冠服。
既而,湖廣省臣言:“五寨係靖州地,與廣西融州、思、播接壤,元時設置五處長官司以轄洞民,乞仍其舊制。”詔從之。
於是,復立湖耳、潭溪、新化、歐陽、古州及八萬亮寨六處。蠻夷軍民長官司秩從五品,隸辰州衛,仍以秀榮等為長官。
○辛亥,以太常卿胡惟庸为中书省参知政事,起居注魏观为太常卿,调北平行省参政周彧为湖广行省参政。
○壬子,改合肥卫为庐州守御千户所。
○癸丑,命故都督张德胜子宣袭职。初,德胜以战死,宣年幼,令养子同袭职。至是,宣年长,同亦能自立军功,于是命宣袭父职,同复其姓名为汪兴祖。
○丁巳,西安、凤翔二府饥,耆民宋升等来言,上即命户部往赈之。
戶部奏:“彼民饑,須運粟以濟之。”
上惻然曰:“民旦暮待餔,如涸魚之欲水,若待運粟以濟之,死者多矣!況今冬(影印本寫作“東”,疑誤)作方興,民無食而廢耕,將見其患益甚。”即命戶部主事李亨馳驛往賑之,戶給粟一石,計三萬六千八百八十九石。
○以滕德为兵部尚书,德,故江南省掾也。
○贬刑部尚书周浈为惠州府经历。浈,字伯宁,鄱阳人,善诗,与辛敬、万石、杨伯谦、李克正、查和卿等称“江西十才子”,累官为按察佥事,坐事谪输役汴梁。及置河间盐运司,复起为使。至是,自河间召为尚书,未视事,入官舍非礼辱责胥吏,上闻而怒之,故贬。
○置大同左、右二卫。
○置永平卫。
○沂、邳二州山民作乱,命参政陆聚率兵讨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