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天原发微
◀上一卷 天原发微卷之十五 下一卷▶


天原发微卷之十五

鲁斋鲍云龙景翔编著

虚谷方回万里校正

二中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天地之全数也。五六者天地之中数也。五居天中为生数之主,六居地中为成数之主。五又日阳中者,以其居一三七九之中也。六又日阴中者,以其居二四八十之中也。以天地总数言之,五五也,五六也,五十有五而虚其五则为天数,中于五馀得五十是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而虚其六则为地数,中于六馀用四十有九,是为蝶著之数。此二中之数,流行天地间,得其中者正而吉,过与不及者失而凶。


○邵子曰:天地之本起于中,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日中则盛,月中则盈,故君子贵时中也。

太极分为天地,在天地则为人,在人则为心,人者天地之心,人心中自具一天地,圣人出而建中作极,则能为天地立心,俾天下皆归于中焉。所以辅相财成而与天合,是故天以午为中,地以子为中,阳以卯为中,阴以酉为中,天地无一息而违乎中也。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移而亏则偏矣,此君子所以贵时中。

○易大传言天地数五十有五,大衍数五十。 天数二十五,五其五也。地数三十,六其五也。小衍为十,两其五。大衍五十,十其五。愚按:董铢有言皆不过五,五为数祖参天两地,三阳二阴,错综数之皆五。三其三,三其二,老阴老阳数皆五。两其三,一其二,少阴之数五。两其二,一其三,少阳之数五。自一五行至九五,福凡四十有五。九章之数皆五也。此图书皆以五为数之宗祖也。所以气有五行,人有五常,天有五星,地有五岳,乐有五声,釆有五色,以至于施为五教,秩为五礼,服为五章,罚为五刑,食有五味、五谷,兵有 五两 卒乘。皆统于五之天中也,可知矣。


○朱子曰:尧典言期三百六旬有六日,康诰言越五六日至旬时。 卦有六爻,月有五六三十日。六日生明,六日上弦,六日始望。又六日生魄,又六日无功。子至巳六阳月,午至亥六阴月,五与六相乘而成变化。故两其六为十二月,三其六为十八变,四其六为二十四气,六其六为一年之数,以至人有六德、六行、六艺,器有六尊、六彝、六豆、六篷,乐有六律、六吕,周官有六典、六官,王后有六服。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酱用百二十瓮,鼎用十有二物皆六也。以五统六,以六偶五,所以万变而不失其地中之六也。

○朱子曰:天地之数,以六为节。 六阳极矣,生一阴以节之而不使之过。六阴极矣,生一阳以节之而不使之长。节曰天地节,而四时成子午分,天地四时八节成一年,是节之大者。六而十二,二十四而七十二,是节之小者。日分昼夜,数分朓朒各成十二,而用二百二十四者,皆以六为节也。

○易数六十。 三十六老阳之数,对二十四老阴之数共为六十,三十二少阴之数,对二十八少阳之数亦共六十, 十甲 十二辰奏到六十,锺律五声十二律积到六十。

○邵子曰:干以六终,支以五终。 内传黄帝命大桡作甲子,占斗魁所建。作甲乙名日曰干,作子丑名月曰支,支干相配成六旬。愚按:生于五者终于六,生于六者终于五。五即十干,六即十二支。二六相偶为十二,五六相乘为三十。阳数以三十起故一月有三十日,一世有三十年。阴数以十二起,故一日有十二辰,一年有十二月,以一年之月而三十之,则有三百六十日,以一年之日而十二之,则有四千三百二十时,十二三十互相加乘,皆本于五与六而推得之。


○潜虚以天之中数,五五相乘为二十五,地之中数,五六相乘为三十,合五十有五为玄虚,生成之数。 生数一二三四五,五居天中而在六前。成数六七八九十,六居地中而在五后。一五成六水,二五成七火,三五成八木,四五成九金,五五成十土。水有原委,火有荧焱,木有本末,金有卯刃,土有基冢,皆不出五六。阳中五,因五为十。阴中六,因六为十二。康节取此二中,以作皇极历世之书,所以明大中至正之理,马、邵二公,朝夕相与讲明,玄虚之学粹矣。

○天之运行,小则以五六而变,大则以六十而变。 以卦气参之,一月五卦,一卦六爻,五六三十,阳六阴六,十二支行乎十二月三百六十日之中。此以小运而进退六日也,是故小运以六而变。六十变通馀分,亦成三百六十也。天道以六而变,必有馀分,六日历六辰也。子以后六时为进,午以后六时为退。又以 六甲 参之,或六月而一变,或六年而一变,或六十年而一变,或三百六十年而一变。是故大运以六十而变,六变通馀分,得三百六十六。大则六十年一变者,甲子甲午各一世也。小则六月一变者,子以后六月为长,午以后六月为消。六年一变,六气之数。六十年一变,五运之数也。

○西山蔡氏曰: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天有阴阳,二其五为十,合三与七,一与九亦十也。地有刚柔,故二其六为十二,合四与八,二与十亦十二也。十干者五行有阴阳也。十二支者,气有刚柔也。五行六气实一气也。 五行在天则为五气,雨旸寒燠风也。在地则为五质,水火木金土也。在天为雨,在地为水。在天为旸,在地为火,水火有气,而雨旸有质,雨旸天交地,水火地交天也。二变而三不变,二得阴阳之正,三得阴阳之杂。


○左氏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乎六气。

民禀阴阳风雨晦明之气以生,阴为金,风为土,雨为木,晦为水,明为火也。好生于阳,恶生于阴,喜生于风,怒生于雨,哀生于晦,乐生于明。是以天有六气,降生五味。人食五味,应天六气,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哀乐不失,乃能协天地之性,是以长久。愚按:人之气禀不齐,刚失太刚,柔失太柔,须先克治。其偏处有一等人,非常刚烈,是值阳气多。有一等人极是软懦,是值阴气多,有人躁暴忿戾,是值阳气之恶者。有人狡谲奸险,此又值阴气之恶者。有人性圆,一拨便转也。有一等人愚拗,虽一句善言,也说不入,与禽兽无异,都是气禀如此,不是阴阳气自,恶只是分合转移,齐不齐中,便自然成碎驳喜恶尔。故曰:天地人均一气也。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昔民反德为乱,有以感动天地而为妖尔。韦物失性反常即是妖也。史氏曰:妖灾者水旱饥馑,寒暑不时,雷雹为厉,日月薄蚀,彗孛飞流。晕侧背穴辞抱再虫,蜡蚬实错队历山崩地震,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六气结为妖叶,祸疠青祥,皆反常以害民性,然则转逆气为和气者,惟在人君致中和以位天地尔。

阳复 五月姤一阴生,为坤之初爻。六月遁二阴生。七月否三阴生,内成三画之坤。八月观四阴生。九月剥五阴生。积至十月坤之上爻,六阴满足,则其数穷而反于七。又变坤之初爻为阳,其卦名复,自姤遁否观剥坤至复凡七变,故云七日。此大易之本旨,先儒之正说也。而正义又引六日七分之说,与郑司农引易纬同卦气备矣。且曰仲尼之纬分明,辅嗣之注若此。康成之说,其可通乎。然则二说奈何?曰皆是也。易含万象,随时变易,以从道无不可。释先圣经,当从先儒正说。以七日为七月可也。本卦气以正周天之度,用六日七分亦无不可,今并存之,以俟来哲。但孔释王传云: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复生,绝灭二字,未免有疑,阳气虽微,何尝绝乎。又王沬说自五月至十一月,其日之历行天七,舍阳气乃复非也。殊不知周天二十八,舍日行一度为一日,行一舍与月合朔为一月。要之日行七舍,则是七月,安得变月言日。取日行一舍,以称一日乎。七日七月之辨先儒详矣。愚谓:十月剥去一阳,自姤至坤,六阳数尽至十一月子半一阳生,以阳为主并前数之。故曰七日来复。七日即七月也。以阴为主故称月,自五月至十月,长成六阴止是六月。故此称七日者表而出之,亦见崇阳之义。


○复之说有三,理则一。

濂溪就坤上归来处说复,故曰利贞。诚之复说与王弼同。伊川就动处元字头上说复,故曰动之端乃见天地之心。康节就动静中间说复,故曰一动一静之间。朱子谓道理只是一般,但所指地头不同尔。以复卦言,下面一爻正是动。如何说静得观雷在地中之象,则伊说为正。

○复之分有三,爻则六。?????? 朱子曰:天地有阴则有复,众人有恶则有复,圣人则无复。愚亦谓:众人有复,贤人不远复,小人迷复。或问朱子曰:寂然至静之中,有一念之动,此便是复否?曰:您地说不尽,有善恶之复,有动静之复,两样要各看得分晓。愚谓圣人之心与造化为徒。赤子不失,天理浑然。初无间断,孰得以窥其起灭之处,是谓无复旦昼告梏亡,胶胶扰扰,而恻隐羞恶之心,跃然于一悟之顷。此善恶之分为阴阳也。或一念之动,生于寂然至静之中,又动静之为阴阳也。人之一心,本自虚明不昧。因其静极而动,知其为良心而充广之,则为善必充其量。因其动中有静,必察其有不善而摧抑之,则除恶必去其根。如此则人欲尽去,而天理常存。亦可自有复,而希圣人之无复矣。以复之六爻推之,初九不远复。仲尼以颜子当之,馀五爻不指其人者,盖寓劝戒于不言之表,诚斋则露矣。谓子夏闻过而休复,曾子日省,伯玉岁省为频复。夷之为独复,周突汉元为敦复。疑未当卢杞为迷复之凶得矣。愚以为迷复之下,为敦独频休。即朱子所谓众人之有复者,虽品有优劣,终不若颜子知几之学。一日克己,天下归仁。露卷而天空也。圣人教人,止举其上,其次姑循序而言之。

○象曰: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日说见前。程子曰:天之运行,如是消长相因天之理也。横渠子曰:七日昼夜相继,元无继续之时。又曰:终则有始天行也,何尝有息。正以静有何程期,此是静中之动,动而不穷。又有甚,首尾起灭,自有天地迄于今。盖为静而动,天则无心无为,无所主宰。常然如此,有何休歇,苟造作安排而静,则安能久然,又从此去。朱氏曰:剥极成坤,阳降而入坤。极而动,阳升而出,阳涉六阴,极而反初,日也,月也,岁也。天地五行之数,所不可违。而必日七日,明律历之元也。故日月五星,始于牵牛,气始于夜半,历始于冬至,律始于黄锺,子云得之,为八十一首,以尽一元 六甲 三统九会二百四十二章之数。邵雍得之,明日月星辰元会运世,以穷天地消长无极之数。愚谓:程子说天行消长之理简而约。张子说得气象大,谓阳气流行,虽穷冬未尝绝,皆以乾坤生生之理推之。若汉上则专以数明理。指七日以推律历卦气之元,冬至子半之说,且引太玄、皇极经世以广之。是知复非止可以明理,又可以该数也。朱子有言:天地本一气之流行。而有动静耳,以其流行之体统而言,则但谓之干而无不包。以动静分之,则为阳奇阴隅。虽大而天地日月星辰,细而岁月日时寒暑昼夜,无不包也。此复之阳来阴往,所以该天行终始之义备矣。

○易系曰:复小而辨于物。 一阳萌于黄宫在群阴下,其初如丝发之细,与众阴却不相乱,如黑暗中一点白,白则能辨,众黑不能掩其白,如日未出于地,地中亦藏他不住,以人事观之,如颜子虽愚,三千弟子中未尝不称其贤。故朱子曰:人之善端方萌,虽小而众恶却遏他不得者是也。徐氏曰:复者反善之几,能于念虑之萌,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处审其几而复于善焉。当义则为君子,违理则为小人。于此而不明辨,夫物则差毫厘而谬千里矣,可不畏哉。

○程子曰: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也。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

以卦配月,则当十月,以气消息言,阳剥为坤,阳来为复,阳未尝尽也。故十月谓之阳月,恐疑其无阳也。程伯子谓:息训生一事,息则一事生,中间无间断。朱子又谓:剥尽为坤,一阳下面便生不曾断续。见天地无休息处,且如 一月三十日 ,以复之一阳分三十分。他便从三十个日头上,逐分累起。从小雪后十月,中气便日生一分,上面灯得一分,下面便生一分。凡阴阳之生,一爻当一月,得满三十日,方满那腔子做得一画成。今坤卦非是无阳,始生甚微,未满那腔子做一画未成,非坤卦纯阴无阳也。此不是深奥事,伊川不分明说与人,令人做一场大事,看当初欠说得几句,渐消渐长,阴阳不相离之意。

○朱子曰:复之一阳,不是顿然便生,乃是坤卦积来。 不是冬至子之半一阳方生,正是及子之半,结算那一阳方成。子半后第二阳方生,渐成二阳。过一月方成临。朱子又谓:自观至剥三十日剥方尽,自剥至坤三十日方成坤,三十日阳渐长,到冬至日方是一阳。第二阳方此生去阴剥,每日剥三十分之一,一月方剥得尽。阳长每日长三十分之一,一月方长得成一阳。剥时一日十二刻,亦每刻中渐渐剥全。一日方剥得三十分之一,阳长之渐,亦如此长,却以月弦望,便见阴阳逐旋如此生,阴不会一上剥,阳不会一上长,九月阴极,阳巳下生,但未成体,六阳成六段,一段又分三十,小段亦须分毫积起,冬至方成一爻。剥上九一画,分为三十分。一日剥一分,至九月未方尽阴亦然。以夬姤推之可见,但圣人不言尔。

○又曰:天地中间,气有六层。 此气升降上下,十一月冬至从下面第一层生起,直至第六层。上至天为四月,阳气才生足便消。只是这一气升降循环不已,往来六层之中,发生都是个阳气。阳长一分又不是讨个阴来,那阳消处便是阴,故阳来为复,复便是本来物事。阴来为姤,姤是偶然相遇。

○又曰: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 程子曰: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惟某言动见天地之心。或曰:莫是于动上求静否,曰:固是。然最难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谓之静则可,如何下得个动字。然静中须言物始得,这裹面便是难处贤。且谓静时如何?曰:谓之无物固不可,然自有知觉处。既有知觉却是动也,怎生言静。善言心者即此可以观天地之心。愚谓:若思虑末起之时,不谓之静不得。

○朱子曰:天运流行,本无一息间断,岂解一月无阳,然既足则又变,既变则又化,大关一岁一月,小关一日一时,莫不皆然。 如木之黄落才落,时萌芽已生了。如木之冬青者,又先生萌芽,而后旧叶方落。若论变时天地无时无变,非惟一岁有变,月亦有之,非惟一月有变,日亦有之。非惟日有变,时亦有之,但人不知尔。

或问:顿果不食。曰:只不食,便有生之理。伊川所谓: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上九老阳在上顿果象。先儒桃仁杏七之说。谓:校子裹面仁,种之即生,故谓之七。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不是死底物事。易惟复卦与乾卦言七,见天地生物之心。自姤一阴消,干进至六五极矣。干为木果,阳精结实于上,硕果为结实之大者,剥极则见焉。穷上反下,艮卦覆转来,即为复。阳生地中,又滋长而为干。此硕果不食之象也。

○程子曰:复言七日来复,物极必反,理须如此,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 其曰: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为方伸之气,自然不息,凡物散其气必尽,无复归来,本原之理。天地如洪炉,消烁亦尽,况既散之气,岂复在造化,自是生气焉。用此已散之气哉,如海潮,然日出则涸,月出则生,非是将已涸之水为潮。朱子谓:七日只取七义,八月有凶。天取八义,谓之来复,终不是已往之阳,重新将来,复生旧底。已自过了这裹,自然生出来,夫大德敦化而川流不息,岂假夫既消之气以为方息之资也哉。亦见其绝于彼而生于此,而因以著其往来之象尔。

○蔡氏曰:阳消自建午之月而为剥,至建子之月而为复,卦经七爻,月经七月,不言月而言日,犹诗言一,一之日二之日也。 帘山郭氏言:干之初九复于甲子,岁功之出起于冬至之夜半。七政之行复于牵牛之初,以至历律之纪。四时之序,无不及于此者,所以黄锺为万事本也。故阳 一升 而万物生,阴 一升 而万物死,其反其复,终于六位而时成,易以静为本,天地以无心为心,静以法坤,动以法震,雷在地中,静之终而动之始也。复主动而非静,姤主静而非动。实斋李氏又谓:一阴生于午,而日行南陆,才行到南至处便复,才复便一阳生于子,而日行北陆是为冬至,然阳之初,复如丝发之微,未足以有为。必历七日而后得少阳之数于一阳,十五分而得三分半,此则阳少壮而可以有为也。故曰:七日来后天行也。贞下起元而生,生不可御,惟草木零落而果实坠地,则勾萌甲坼而生意复回。豫之顺以动理先于气也。复之动以顺行,气先于理也。刘氏曰:天行缠次十有二,阴行其六,阳行其六。当于阴六阳失位而至于七,则阳复本位。此周天十二次,环轮反复,其数如此,施之于年月日时并同。汉上曰:以乾坤二卦消息之象推之,一日自午时至夜半而复得子时,一年自五月至十一月而复得子月,以一纪言之,自午岁必凡七岁而复得子岁。天道运行,自然如此合为一纪,分为岁月日时,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圣人所以存七日来复于复卦者,以明卦气也。或问愚曰:邵子二至呼吸如何?曰:冬至后为呼,夏至后为吸,呼则万物出,吸则万物入,一岁一呼吸,天地大阖辟。子后夜半呼,午后哺前吸。呼吸合阴阳,在人为一个。人于一日一夜间,亦有一万三千六百息。昼呼应万事,夜吸万籁寂,天地归一身,呼吸由语默,复姤互往来,阳升阴始屈,是以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其在大化流行中,亦不过一年之顷

天原发微卷之十五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