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建康实录
◀上一卷 晋下 安皇帝 恭皇帝 下一卷▶
安皇帝德宗 安德陈太后 王国宝 王恭 王凝之 谢邈 殷仲堪 谢琰 孝武文李太后 江绩 车胤 孙恩 司马元显 刘牢之 司马道子 桓脩 檀凭之 桓玄 卞范之 穆章何皇后 何准 桓振 桓谦 殷仲文 司马遵 何无忌 孟昶 卢循 刘道规 安僖王皇后 王献之 谢混 刘毅 郗僧施 谢葛长民 谯纵 吴隐之 刘敬宣 刘穆之 王镇恶 朱龄石 恭皇帝德文 恭思褚皇后 徐广

安皇帝[1]

安皇帝讳德宗,武帝长子。[2]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立为皇太子。二十一年秋九月庚申,烈宗崩。辛酉,太子即位。癸亥,以司徒会稽王道子为太傅,摄政。冬十月,大雪。

隆安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增文武位一等。是月,太傅归政。

二月,岁星、荧惑皆入羽林。甲寅,尊皇太后李氏为太皇太后,追尊所生陈淑媛为安德皇太后。

后讳归女,松滋寻阳人。父广,平昌太守。后以美色入宫,宠幸,生帝及琅琊王德文。案,《晋书》︰皇后以太元十三年崩。[3]

戊午,立皇后王氏。

夏四月甲戌,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等举兵,以讨尚书左仆射王国宝为名。

国宝乃坦之中子,少无士操,不脩廉隅,贪纵无足,妓妾珍玩,充满后堂。其妇谢安女,安当朝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国宝自以中兴膏腴之族,甚怨望。从妹既为会稽王道子妃,由是与道子游处,而间毁安焉。

及道子专朝,累迁中书令,遂持威权,扇动内外。及弟忱卒,乃表自迎母并忱丧,诏许之。而盘桓不进,为御史中丞禇粲所奏。国宝惧罪,衣女子衣,托为王家婢,诣道子告其事。道子为言于烈宗,故得原。国宝性既骄蹇,举动不遵法度。起斋侔清暑殿,烈宗恶其僭侈,国宝惧,复谄于烈宗。

及帝即位,进从祖弟绪为琅琊内史,绪亦佞邪见。道子皆惑之,倚为心腹,共参管朝政,威振内外。迁尚书左仆射,加后将军,悉配东宫兵仗,时人咸嫉之。

时王恭、殷仲堪皆以才器,各居名藩,恶道子与国宝等乱政,屡有忧国之言。道子亦深忌惮之,将谋去其兵。未及行而恭檄至,以讨国宝等为名,国宝惶遽不知所为。绪说国宝,令矫道子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群望,因挟主相以讨诸侯,国宝许之。珣、胤既至,而未敢害,反问计于珣。珣劝国宝放兵权以迎恭,国宝信之。又问于胤,胤曰︰“南北同举,而荆州未至,若朝廷遣军,恭必城守。昔桓温围寿阳,弥时乃克。若京城未拔,而上流奄至,君将何以待之?”国宝尤惧,遂上疏解职,诣阙待罪。既而悔之,诈称诏复其本官,欲收其兵拒王恭。道子既不能距诸侯之兵,乃委罪于国宝。

甲申,使谯王尚之收国宝付廷尉,杀之,并斩王绪以谢王恭。恭悦,乃罢兵。戊子,大赦天下。

二年春三月,龙舟二灾。

秋七月,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南蛮校尉杨佺期等复举兵反。

八月丙戌,慕容盛僭即皇帝位于黄龙。

九月,使右将军谢琰、前将军王珣南讨。己亥,破庾楷于牛渚。丙午,[4]会稽王道子屯于中堂,会稽王世子元显守石头。己酉,召王珣入守北郊,谢琰入备宣阳门。王恭以司马、辅国将军刘牢之为前锋,次竹里。元显密以重利啖牢之,牢之归降,引军屯新亭,使子敬宣迎击恭,破之。

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之子,武定皇后兄。[5]少有美誉,清操过人。门地高华,深以自负,常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尝从父自会稽至都,王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馀,因求焉。恭辍以送之,遂坐荐上。忱闻而大惊,恭曰:“吾平生无长物。”

起家佐著作郎,叹曰:“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因以疾辞。太元中,累迁丹杨尹、中书令。会稽王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藩王之第,而肆淫声,欲令群下何所取则!”时淮陵内史虞珧子妻裴氏有服食之术,道子悦之,引与宾客谈论。恭抗言曰:“未闻宰相之坐而有失行妇人。”道子甚愧之。后烈宗擢时望以为藩屏,以恭为都督青兖等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寻改前将军。

帝即位,会稽王执政,宠任王国宝,委以机权。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及赴山陵,罢朝,叹曰:“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矣。”时王绪与国宝谋,欲因恭入觐相王,伏兵杀恭,说于道子。道子亦以恭不可和协,王绪之说遂行,于是国难始结。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恭遂还镇,临别,谓道子曰:“主上谅暗,冢宰之任,伊、周所难,愿大王亲万机,纳直言,远郑声,放佞人。”辞色甚厉。至镇,遂遣使与殷仲堪、桓玄相结,谋诛国宝。仲堪伪许之,恭大喜,乃抗表京师,论国宝与绪不忠之罪。道子惧,故收国宝及绪诛之,以谢恭。

初,谯王尚之因说道子以宰相权弱,树党自卫。以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割庾楷豫州四郡,使愉督之。由是楷怒,遣子鸿说恭,言:“尚之兄弟专弄相权,贬削方镇,宜早图之。”恭以为然,谋告殷仲堪、桓玄等。推恭为盟主,克期同赴京师。而恭误,先期举军,遂败,与弟履单骑奔曲阿。恭久不骑乘,髀肥生疮。曲阿人殷确以私船载恭,藏于苇席之下,将奔桓玄。至长塘湖,为商人钱强告于长塘捕尉,因擒恭送之,至倪塘。而桓玄、殷仲堪已近朝廷,闻玄等逼,惧其有变,就杀之。

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尝冬月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初见执,属一庶子于湖熟令戴耆之,以托桓玄,玄养之。案,《晋书》列传︰王恭性虽抗直,而暗于机会,自矜贵,不闲用兵,尤信佛道。临刑犹诵佛经,自理须鬓,神无惧容,谓监刑者曰:“我暗于信人,所以致此。原其本心,岂不忠于社稷耶!”

庚申,遣太常卿殷茂以王恭死喻殷仲堪及桓玄,玄等走寻阳。

冬十月,新野言驺虞见。壬午,仲堪与桓玄等盟于寻阳,推玄为盟主。

十二月己丑,后魏托拔圭僭即皇帝位于平城,号天兴元年。己酉,南凉秃发乌孤自称武威王于金城,号太初元年。

是岁,吴兴长城夏架山石鼓自鸣,声如金鼓。古老云:“此石鼓鸣,则三吴有兵。”明年,孙恩作乱。案,《晋书》:夏架山石鼓,长丈馀,面径三寸许,其下盘,盘石为之。

三年春二月,建康太守段业自称凉王,号天玺元年。是月,仇池公杨盛遣使称藩,献方物。

夏六月戊子,南燕慕容德陷青州,害龙骧将军辟闾浑,德遂僭即皇帝位于广固。

冬十月,后秦姚兴陷洛阳,执河南太守辛恭静。[6]

十一月甲寅,妖贼孙恩自入上虞,攻陷会稽,杀内史王凝之。

凝之,羲之第二子,工草隶书。家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笃信焉。孙恩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而无备,遂为恩所害。

恩既自称征东将军,据会稽,号其党为“长生人”,分遣寇吴兴、永嘉,杀太守谢邈、司马逸等,[7]而吴国、临海、义兴等官守皆遁走,朝廷震惧,内外戒严。诏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东讨。

邈字茂度。父铁,太傅安之宗。邈性刚鲠,无所屈挠,颇有理识。累迁侍中。烈宗尝宴乐之后赐侍臣文诏,辞义有所不雅者,邈辄焚毁之,论者多之。

帝即位,迁为吴兴太守。孙恩之乱,东破州郡,执邈,逼令北面。邈厉声曰:“我不得罪天子,何北面之有!”遂害之。案,《晋书》︰初,邈妻郗氏甚妒。邈在先娶妾,郗氏怨怼,与邈书声绝。邈以其书非妇人所作,疑门下生仇玄达为之,遂斥玄达。玄达怒,投孙恩,及此并害邈兄弟,殆至灭门。

甲戌,谢琰、刘牢之进至义兴。吴【原阙】

十二月,桓玄袭江陵,荆州刺史殷仲堪、南蛮校尉杨佺期并遇害。吕光立其太子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是日,光死,吕纂弑绍而自立。

是岁,荆州大水,平地三丈。

殷仲堪,陈郡人。祖融,父师。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坚强。

调补佐著作郎。谢玄镇京口,请为参军。除尚书郎,不拜。玄以为长史,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仲堪尝患耳聪,床下蚁动,谓之牛鬬。帝素闻之而不知其人。至是,问仲堪曰:“患此者为谁?”仲堪流涕曰:“臣进退惟谷。”帝有愧焉。复领黄门郎,宠任转隆。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镇江陵。

仲堪虽有英誉,议者未以分陕许之。既受腹心之任,[8]居上流之重,朝野属想,谓有异政。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

先是,仲堪游于江滨,见流棺,接而葬焉。旬日间,门前之沟忽起为岸。其夕,有人通仲堪,自称徐伯玄,云:“感君之惠,无以报也。”仲堪因问:“门前之岸是何祥乎?”对曰:“水中有岸,其名为州,[9]君将为州。”言讫而没。至是,果临荆州。自在荆州,连年水旱,百姓饥馑。仲堪常食五碗,盘无馀肴,饭粒落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也。

及与桓玄应王恭,后不受诏命,朝廷惮之。然与桓玄素不穆,司马杨佺期屡欲攻玄,玄知,遂举兵攻仲堪。仲堪急召佺期赴战,俱为玄所破,追杀之。案,《殷氏家传》:从兄觊为南蛮校尉,[10]有疾,仲堪往省焉,曰:“兄病可忧。”觊曰︰“可病不至灭门,弟病深可忧也。”

四年春正月乙亥,大赦。

三月,彗星见于太微。以桓玄为后将军、荆州刺史。

夏四月,孙恩复寇浃口,转破馀姚,使帐下督张猛别攻,杀内史谢琰。

琰字瑗度,太傅安之子。与从兄玄破苻坚,封望蔡公。进卫将军,讨孙恩,镇会稽,为张猛所破,并二子肇、峻同见害于塘路。案,《晋书》︰后刘裕破孙恩,生擒张猛,送琰子混,[11]混刳肝生食之。

六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秋七月壬子,皇太后李氏崩于含章殿。

八月壬寅,葬简文太后于脩平陵。

后讳陵容,出自贱微。始简文为会稽王时,有三子。及道生废,后献王早世,诸姬绝孕,十年无子。乃令卜者扈谦筮之,曰:“后房有一女,当育二贵男,[12]其一终盛晋室。”时徐贵人美宠,帝异之,久无子。会高士许迈者,朝臣时望多称其得道。帝从容问焉,迈曰:“臣好山水,本无道术,斯事岂所能判!愿陛下当从扈谦之言,以存广接之道。”帝然之。数年,乃令善相者遍召诸爱妾示之,皆云非其人。时后在织坊中,形长黑色,宫人皆谓之昆仑。既至,相者惊曰:“此其人也!”帝因召侍寝。后尝梦两龙枕膝,日月入怀,意为吉祥。太宗闻之异焉,遂幸,生烈宗及会稽文孝王。崩,时年五十。案,《后传》:后少时,善相者云:“终毙于虎。”及是,见画虎于屏风,模之,因有疾而终。

冬十一月,以司马元显为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豫徐兖青幽冀并荆江司雍梁益交广十六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封其子彦璋为东海王。[13]是月,元显逼吏部尚书车胤自裁,而使让御史中丞江绩为朋党,绩忧卒。

江绩字仲元,陈留圉人,护军灌之子。有志气,累迁南郡相。时荆州刺史殷仲堪举兵应王恭,以要绩与殷觊同行,屡言,绩不从。觊虑绩及祸,于仲堪坐中和解之。绩曰︰“大丈夫何至以死相胁!江仲元行年六十,但未知获死耳。”一坐皆惧。仲堪惮其坚正,以杨佺期代之。朝廷闻,征为御史中丞。

司马元显专政,夜开六门,绩密启会稽王。时车胤亦言元显骄纵,宜禁制之。欲连表奏,道子未许。元显闻而谓众曰:“江绩、车胤间我父子。”遂令责绩而害胤。

胤字武子,南平人。父郁,[14]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见胤于童幼,谓其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及父卒,家贫,勤学不倦。乏油,夏月则以练囊盛萤火以照书,冬月躬自燃薪苇。

及长,风姿美茂,机悟敏速。桓温辟为从事,累迁征西长史。其时唯吴隐之与胤以寒素博学知名,显于朝廷。性多给善于赏会,每有盛坐,车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辄开筵待之。拜中书侍郎,领国子博士,除护军将军。

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尚书八座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不许,曰:“此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非成王之地,[15]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道子乃称疾,不署其事。及国宝等疏奏帝,帝大怒,而嘉胤公正,迁吏部尚书。及元显擅权矜慢,遂与江绩密言于道子,事泄,遇害。

十二月,段业炖煌太守李皓背业,自称秦凉二州牧、凉公,号庚子元年。

五年春三月,众星西流,经牵牛,历太微、紫微。

夏五月,孙恩转破以东诸郡,吴国内史袁山松死之。沮渠蒙逊杀段业,自号大都督、北凉州牧。[16]六月甲戌,孙恩奄至丹徒,遣军袭破广陵,京师大震。乙亥,内外戒严,百官入居于省。诏冠军将军高素等守石头,游击将军毛邃屯白石,辅国将军刘袭栅断淮口,领军将军孔安国入次中堂皇。征镇北将军刘牢之,使冠军将军桓不才及刘裕击孙恩。裕等大破恩于蒜山,恩退走。刘牢之令子敬宣与刘裕并军海道穷追,再破恩于扈渎,恩遂迸入海。

恩字灵秀,琅琊人。世奉五斗米幻道。叔父泰,字敬远,好术幻,狡诳,人多惑之。太元末,为新安太守,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会稽王道子诛之。[17]而恩逃于海岛,众闻泰死,皆谓蝉蜕登仙,争往海中资给恩。恩因聚合亡命,志欲为泰复仇。既破州郡,众数十万,至是讨破之。案,《晋书‧孙恩传》︰泰师事钱塘杜子恭,有秘术。尝就人借得割瓜刀,其主求之,恭曰:“当即相还。”至嘉兴,有鱼跃入舟中,因破鱼,得瓜刀子。其为神效,往往如此。子恭死,泰传其术。

秋七月,以辅国司马刘裕为建威将军。癸丑,大角星散摇五色。

是岁,大饥,禁酒。

六年春正月庚午朔,大赦,改元元兴元年。荆州刺史桓玄举兵反于江陵,因孙恩乱,托为勤王,移檄京师,罪状司马元显。案,《晋书》帝纪︰朝廷初密令司马元显西讨桓玄,以刘牢之为先锋。玄闻大惧,谋保江陵。长史卞范之说于玄,曰:“公振威名于天下,司马元显口尚乳臭,刘牢之又久失人情,若以兵临,土崩之势可翘足待也。”玄信,遂举兵东下。诏以后将军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桓玄。丙子,建牙于东府,持牙者良久乃正,持黄钺者马倒。丁酉,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屯于溧洲。

二月,帝戎服饯元显于西池,赋诗者九十八人。丁巳,诏兼侍中齐王柔之以驺虞幡宣告荆、江二州。丁卯,桓玄败王师于姑孰,齐王柔之、谯王尚之皆遇害。

三月,刘牢之在溧洲,与亲信密议曰:“桓玄少有雄名,今仗全楚之众,惧不能制。”又虑平玄后,[18]功盖天下,必不为元显所容,且如何?玄知牢之疑阻,遣何穆来说牢之。牢之自谓握强兵,才能算略,足以经纶江表,既见谯王等败,遂遣使与玄交通。外生何无忌与刘裕固谏,不从。己巳,遣子敬宣降于玄。玄大喜,置酒,出法书名画共敬宣观之,玄佐吏莫不相视笑于坐。辛未,刘牢之众进破王师于新亭,大将军元显及世子彦璋、冠军将军毛泰、毛邃等并遇害。[19]

元显字朗君,会稽王世子。以父故,年十六任侍中,累转中书令。时会稽王作相,荒醉,每为长夜饮,不悉朝政,众望去之。元显知,谋夺其父权,讽天子解道子扬州司徒,而道子不之觉。元显领扬州刺史,以琅琊王德文领司徒。既而道子酒解,见幕下非扬州执吏,方知去职,大怒,而无如之何。

元显性苛刻,生杀自己。及孙恩作乱,加录尚书事,政无大小一委之。时谓道子为东录,元显为西录,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东第,即今东府城也。

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而元显聚敛不已,富过帝室。然复无良师,正言不间,谄誉日至,或以为一时英杰,或谓风流名士,由是自谓无敌天下,骄侈日增。帝以其有翼亮功,加都督十六州诸军事。孙恩破后,而桓玄称兵上流,用司马张法顺计,发兵南讨,差池未进。而桓玄奄至新亭,遂退次国学,寻败于宣阳门。使人收之,并其六子同斩于市,时年二十八。案,《晋书》︰义熙中,[20]有称元显子秀熙避难蛮中而至者,太妃请以为嗣。刘裕意其诈而案验之,果散骑郎滕羡奴芍药也,[21]诛之。太妃不悟,哭之甚恸。

壬申,桓玄顿新亭,自称侍中、丞相、录尚书事,假黄钺、羽葆鼓吹。迁会稽王道子为安城王,[22]遣之国。以刘牢之为会稽内史。

牢之字道坚,彭城人,楚元王交之后。曾祖义、[23]父建世以勇称。牢之面紫赤色,须目惊人,而沈毅多计划。谢玄北镇广陵,举牢之为参军。

苻坚入寇,[24]玄以牢之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累以功迁龙骧将军。进平河南,城堡皆承风归顺。寻为慕容垂破于邺东五桥津,[25]牢之窘急,策马跳五丈涧获免。转为兖州刺史、王恭府司马。

及王恭举兵向京师,牢之背恭归朝廷。诏以牢之代恭,都督兖、青、冀、幽等军事。既而又背国依桓玄,玄得志,用为会稽内史。牢之怏怏不平,欲自班渎走据江北拒玄,咨议参军刘袭进曰:“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遂趋而出,佐吏多散走。牢之乃自缢新安。长子敬宣至,不遑哭,奔于高雅之,俱投慕容超。[26]牢之丧归至丹徒,玄令斵棺斩尸。

夏四月,玄矫诏大赦,改元大亨元年。庚子,出镇姑孰,讽朝廷以诛元显功,别封豫章郡公,自称太尉、扬州牧,总百揆,以从兄谦为尚书仆射。朝事大政皆咨玄,而小事决于谦。子弟皆封公。又矫诏为桓温讳,姓名同者并改之。

五月,玄欲简汰沙门,非明至理者,悉罢之。又议令沙门致敬王者,匡山惠远法师谏止之。案,《惠远集》:隆安六年,桓公遗书于惠远,言沙门令致敬王者,惠远答书论不可致之意。又言袈裟非朝会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军国沙门之像,窃所未亡,遂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一论在家,[27]二论出家,三论求宗不顺化,四论体不兼应,五论形尽神不灭。著是五论,以明出家之法,不合同俗以致敬于王者。

孙恩复寇临海,临海太守辛景破恩,[28]追斩万计。恩穷蹙,乃赴海自沉,妖党及妓妾谓之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数。徐道覆率馀众推恩妹夫卢循为主。

六月,秃发利鹿孤死,弟傉檀嗣伪位。

秋八月庚子,尚书下舍灾。

冬十月,有客星,色白如粉絮,在太微西,至后月入太微。

十二月,玄鸩杀会稽王司马道子于安城。

道子出后琅琊孝王,少以清澹为谢安所称。年十岁,封琅琊王。烈宗即位,改封会稽国,进位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

时烈宗不亲万机,与道子长夜饮酣歌为务,好学浮图法,亲昵僧尼,并窃弄权。所亲皆是小竖,官以贿迁,朝政谬乱。左卫将军王荣上疏,[29]论得失四事谏之,极陈祸福。不从。委任奸人王国宝、王绪等。及王恭称兵,乃杀国宝等以悦于恭。嬖人赵牙、茹千秋皆谄佞进,任之心腹,牙为道子开东第,筑山穿池,列树竹木,功用巨万。又使宫人为酒肆,沽卖水侧,道子与亲昵乘船就之饮宴为笑乐。烈宗尝幸其宅,谓道子曰:“府内有山,因游瞩,甚善也。然修饰太过,非示天下以俭。”帝去,道子谓牙曰:“上若知山是板筑,尔必死矣。”牙曰:“公在,牙何敢死!”

道子既恃宠,乘酒多失。烈宗少恶之,更得博平令闻人奭上疏,言专恣任用奸人,益不平。出王恭、殷仲堪、王珣等为外任,以强王室,而潜制道子。道子又收心腹,由是朋党竞扇。时尚书令陆纳望宫阙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坏之。”

及帝即位,进太傅、扬州牧,子元显为侍中。及元显夺权,公卿皆去道子,唯尚书车胤往来问讯。元显闻之,使收胤。道子大怒,曰:“奴㺃!断我与士大夫语耶!”桓玄既乘衅,而刘牢之降,元显众溃,奔入相府,问计于道子。道子无佗言,对之泣。玄奏道子酣纵不孝,当弃市。诏徙安城,玄使御史杜竹林竟鸩杀之。案,《晋书》︰桓玄尝候道子,正遇其醉,宾客满堂。道子张目谓人曰:“桓温晚途欲作贼云何?”玄伏地流汗不得起。长史谢重举手版答曰︰“故宣武公黜昏登圣,功超伊、霍,纷纭之议,宜裁鉴览。”道子颔曰︰“侬知!侬知!”因举酒属玄,玄乃起。由是玄益不自安,切齿于道子也。

是月,曲赦广陵、彭城大逆已下。无麦禾,天下大饥。

二年春二月乙卯,桓玄矫诏自称大将军。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六月,加建威将军刘裕彭城内史。

秋八月,玄又自号相国,加九锡,备典物,讽帝御前殿策授之,封南平、宜都等十郡为楚王。殷仲文、卞范之促成篡夺事。

冬十一月丁丑,矫诏加天子礼乐,使王谧兼太保奉皇帝玺绂禅位于楚。是夜,荧惑犯东上相。壬午,迁帝于永安宫。癸未,移太庙神主于琅琊国。

十二月壬辰,玄篡,即帝位于姑孰城南九井山,百寮陪列,妄称万岁。又不易帝讳,版为文告天。于是大赦,改元为永始元年,国号大楚。始整肃仪仗,而龙旗竿折。癸巳,以南康平固县奉帝为平固王,迁居寻阳。追尊父温为宣武皇帝,庙称太祖,爵子弟宗室为王,进封功臣,以王谧为武昌公,殷仲文为东兴公,卞范之为临汝公。戊戌,入于建康宫,逆风迅激,旌旗倾偃。将升太极殿,御床忽陷,群臣失色。殷仲文进曰:“良由圣德隆重,厚地所不能载。”玄大悦。乙巳,月掩轩辕第二星。辛亥,帝蒙尘于寻阳。是冬,酷寒过甚,以为朝政失在舒缓,而桓玄苛酷之应也。案,刘向云:“周衰,无寒岁;秦灭,无燠年。”此之谓也。

三年春正月,玄筑别苑于冶城。案,《地志》︰其城本吴冶铸之地,因名焉。王导疾作,因徙移冶山石头城西,以地为西园故。《晋书》:成帝幸司徒府,游观西园,即此处也。太兴初,王导请郭文举居之,为筑台,今见在城内近东北角。太元十五年,武帝为江陵沙门法新于中立寺,[30]以冶城为名。至是,桓玄尽移僧出居太后寺,以寺为苑,在今县城西墙西废城也。广起楼榭,飞阁复道,延属于宫城也。戊戌,荧惑逆行,犯太微西上相。

二月,帝在寻阳。庚寅夜,涛水入石头,[31]漂毁大航杀人,其声动天。玄大惧。乙卯,建威将军刘裕帅刘毅、何无忌、孟昶、檀凭之等起义兵于丹徒。丙辰,斩徐州刺史桓脩于京口。

脩字承祖,[32]温弟冲子也。尚简文子武昌公主。及玄篡,用为镇北将军、徐州刺史,以刘裕为中军参军。裕起义,斩之,枭首。

玄以京口不守,不悦,召左右议。或劝坐逸待劳,使其空行二百里,卒遇大众。卞范之、桓谦等苦争,乃遣将吴甫之进拒,使皇甫敷以精兵三千继之,败刘裕前军,杀檀凭之。

凭之字庆子,高平人。少有志力。闺门雍睦,为世所称。从兄子韶昆弟五人,皆幼弱而孤,凭之抚养,若己所生。与刘裕州闾之旧,以宁远将军数与裕同东征,情好日甚密。义旗建,凭之有私艰,墨缞而赴。以建武将军为前锋,而陷于罗落桥。刘裕闻凭之陷,急驰进。

戊午,[33]大破吴甫之于江乘,而遇皇甫敷于罗落桥。凭之既死,裕独倚大树,敷纵兵围之,前问曰:“你欲何死?”裕怒叱之,敷人马皆仆,裕遂斩敷。案,《三十国春秋》云︰皇甫人马既倒,仰谓裕曰:“君有天分,愿以子孙相属。”裕杀敷而善待其子孙。初,义兵举也,刘裕尝与何无忌、魏咏之同会檀凭之舍,时相者晋陵韦叟遍相诸公,皆吉,而目凭之曰:“有急兵厄,其候不过三日,宜深避之,不可轻出。”而果罗落桥之所害也。玄闻吴甫之及敷等二军皆没,大惧,使桓谦次陵口,卞范之次覆舟山,多张旗帜。己未,裕率众乘胜进破,因北风放火,烟尘翳天。玄众大溃,轻舟南走。

庚申,刘裕入京师,镇东府,置留台,具百官。以司徒王谧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裕都督扬徐等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馀并假进军号。壬戌,焚桓温神主于宣阳门。辛未,桓玄至寻阳,逼帝西上。丙戌,密诏以幽逼于玄,万机虚旷,令武陵王遵依旧典,承制居东宫,总百揆,加王侍中。乃大赦谋反已下,惟桓玄一祖不宥。刘毅于众问王谧曰:“玺绂何在?”谧大惧,奔曲阿。刘裕使孟昶追宥,令复位。

夏四月,武陵王遵称制,行天子事。庚寅,帝至江陵。庚戌,辅国将军何无忌、振武将军刘道规等进军蹑玄后,追破玄将庾稚、[34]何澹之于湓口。玄复逼帝东下。

五月癸酉,冠军将军刘毅大破玄于峥嵘州。己卯,帝又幸江陵。殷仲文自巴陵奉二后来归。辛巳,荆州别驾王康产、南郡太守王腾之奉帝居于南郡。壬午,益州都护冯迁斩桓玄于貊盘洲。[35]

玄字敬道,一名灵宝,温之孽子也。其母马氏,尝与同辈夜坐月下,流星坠铜盆水中,如二寸火珠,冏然明净,竞以瓢接取。马氏得而吞之,遂有娠,生玄。及产,夜光照室,占者奇之,故小名灵宝。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临终,年尚幼,弟冲命以为嗣,袭爵封南郡公。

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文武,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惮之。年二十三,始拜太守,郁郁不得志。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遂弃官归国。时议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玄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自理,寝不报。在荆楚积年,优游无事。及王国宝用权,内外骚动,玄因说荆州殷仲堪举兵,与王恭同匡朝政。朝廷乃杀国宝以谢,乃罢兵。时会稽王道子秉政,以玄为广州刺史。

隆安初,王恭又起兵讨江州刺史王愉,仲堪给玄兵五千人,以应恭。寻诏玄为江州刺史。玄始得志,袭破江陵,杀仲堪于冠军城。遂收罗荆雍,广树腹心,兵马日盛。屡上疏求讨孙恩,朝廷知其志,乃内外为备。玄遂举兵,下破王师,频矫诏自改进爵位,杀害朝权,而拥强兵,出镇姑孰。

本无资力,好为大言,乃诈表请平姚兴,又讽朝廷作诏,不许,众窃笑之。[36]谋欲篡夺,以为代谢之际,宜有符瑞,遂伪云江州甘露降王成基家竹上。又以历代咸有肥遁之士,而己世独无,乃征皇甫谧六世孙希之为著作郎,而密令让不受,号曰高士,时人名为“充隐”。议复肉刑,断钱货,回复改易,造革纷纭。性贪鄙,好奇异,珠玉不离于手。人士有法书好画及佳园宅者,悉欲归己,犹难逼夺之,皆蒲博而取。遣臣佐四出,掘果移竹,不远数千里。十一月,玄矫制使王谧兼太保、领司徒,奉皇帝玺禅位于己。恐帝不肯为手诏,又虑玺不可得,逼临川王宝请帝自为手诏,因夺取玺。比临轩,玺已久出,玄甚喜。及篡位,初出伪诏,改年为建始,右丞王悠之曰:[37]“赵王伦伪号也。”又改为永始,复是王莽始执权之岁,其兆号不祥如此。伪永始二年,以其妻刘氏为皇后。

玄性好畋游,以体大不堪乘马,又作徘徊舆,施转关,令回动无滞。出游水门,飘风飞其仪盖。玄自篡夺之后,骄奢荒淫,游猎无度。性又急暴,呼召严速,直官咸系马省前,禁内讙杂,无复朝廷之体。百姓疲苦,朝野怨怒。于是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共谋兴复。及皇甫敷败没,玄大惧,乃召诸道术人推算数为厌胜之法。使桓谦、何澹之屯东陵,卞范之屯覆舟山西,谦等军败,玄率亲信数千人声言赴战,遂将其子升、兄子浚出南掖门,西至石头,具船南奔。

初,玄在姑孰,将相星屡有变。篡位之夕,月及太白,入羽林,玄恶之。及败走,腹心劝其战,玄不暇答,直以策指天。经日不得食,左右进麄饭,咽不能下。升年数岁,抱玄胸而抚之,玄悲不自胜。至寻阳,江州刺史郭昶之给其乘舆器用兵力。殷仲文自后至,望见玄备帝者之仪,叹息曰:“敬道败中复振,故可也。”玄挟帝西上,至江陵,更署置百官。以奔败之后,严肃法命。刘裕使刘道规、何无忌等追玄,破郭昶之于桑落洲。寻令鄱阳太守徐放下说解义军,放对曰︰“刘裕为唱义主,刘毅兄为陛下所诛,并不可说也。”玄率舟舰将出,而刘毅与道规等破之,玄众大溃,仅得走追船。

时益州刺史毛璩弟子脩之,为玄屯骑校尉,诱玄入蜀,玄从之。至枚回,璩参军费恬与毛祐之等迎击之,[38]矢若雨,有箭,子升辄拔去之。冯迁抽刀而前,玄曰:“何人敢杀天子?”迁曰︰“欲杀天子之贼尔!”遂斩之,时年三十六。子升曰:“我是豫章王,诸军莫见杀!”遂送江陵,斩于市。

初,安帝元兴中,衡阳有雌鸡化为雄,八十日而冠萎。及玄建国于楚,衡阳属焉,自篡至败,凡八旬矣。时又有童谣云:“长竿巷,巷长干,今年杀郎君,明年斩诸桓。”毅等传玄首枭于大桁。

卞范之字敬祖,济阴宛句人也。[39]识悟聪敏。桓玄为江州刺史,范之为长史,委以心膂。玄将篡位,范之为侍中,其禅诏文皆范之辞也。后进尚书仆射。玄平,斩于江陵。

癸巳,[40]乘舆反正于江陵。甲申,诏曰:“奸凶篡逆,自古有之。朕不能式遏杜渐,以至播越。赖镇军将军裕英略奋发,忠勇绝世,冠军将军毅等诚心宿著,协同嘉谋。义旗既振,士庶效节,社稷再安,四海齐庆。其大赦天下,凡诸遇胁,一无所问。”戊寅,[41]奉神主入于太庙。

闰月己丑,桓玄扬武将军桓振又陷江陵,刘毅、何无忌退守寻阳,帝复蒙尘于贼营。

秋七月戊申,永安皇后何氏崩。

八月癸酉,祔葬穆章皇后于永平陵。

后讳法倪,庐江潜人也。父准。后无子,哀帝立,称穆皇后,居永安宫。桓玄篡位,移居入司徒府。路经太庙,后停舆恸哭。玄闻,怒曰:“天下禅代常理,何预妇人之事!”乃降为零陵县君。与帝西上。刘裕平桓玄,迎后还。属戎革之后,与百姓同其丰俭。年六十六崩,在位凡四十八年。

准字幼道。高尚寡欲,州府交辟,不起。时兄充劝令仕,准曰:“第五之名何减骠骑?”准兄弟中第五,故有此言。充居宰辅,散带衡门,[42]不及人事。年四十七卒。升平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兴县侯。子惔以父志表让不受。

冬十月,卢循寇陷广州,执刺史吴隐之,而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显戮,诏不许。

四年春正月,帝在江陵。南阳太守鲁宗之起义兵,袭破襄阳,进逼江陵。桓振以帝次于江津。辛卯,宗之破振将温楷于祚溪,进次纪南,为振所败。桓振复袭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奔于襄阳,[43]建威将军刘怀肃等讨振,战于沙桥,振中流矢,广武将军唐兴临阵杀振。

振字道全,奋威将军石虔子。少果锐无行。玄篡,以为江夏相、扬武将军。

及玄败,挟帝上江陵,振率兵随之。玄死后,遂逼帝于行在,诸桓从之,将欲肆逆,桓谦止之。乃命进辞以楚祚不终,百姓之心复归于晋,谨奉玺绶,以琅琊王德文领徐州刺史,振自为都督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多选腹心,为帝左右。以帝居江陵,遂为玄举哀,立丧庭,伪谥武悼皇帝。既而叹曰:“公昔不早用我,故见此败。若使公在,我为前锋,天下不足定。今独作此,安归乎!”遂肆意酒色,多所残害。寻而鲁宗之、刘怀肃等破振军于沙桥,振时醉,见杀于阵。何澹之、桓谦等走投姚兴。

谦字敬祖,温弟冲次子。详正有器望。桓玄用事,累迁侍中、卫将军、开府、录尚书事。与卞范之拒义军于蒋山,败,随玄之江陵。及桓振作乱逼帝,谦每保护乘舆。及振败,谦奔后秦。案,《晋书》︰后谯纵反,据蜀,遣使称藩于姚兴,闻桓谦在秦,请谦共顺流东讨刘裕。兴问谦,谦因言︰“臣门素著恩荆楚,今与纵东下,百姓必骇动。”兴曰:“水小不容大舟,若纵才力足以济事,亦不假君为鳞羽,宜自求多福。”谦因请行。遣谦至蜀,人士多归之,纵乃置谦于龙格,使人守之。谦泣曰:“秦王神矣。”后与纵将谯道福俱下,至江陵,人庶投者二万,为荆州刺史刘道规破斩之。

丁酉,乘舆反正,与琅琊王德文幸刘道规舟。[44]戊戌,诏曰︰“逆臣桓玄乘衅肆乱,诬罔天人,篡据极位。幸天祚社稷,义旗载捷,狡徒沮溃,朕获反正。斯实宗庙之灵,勤王之勋。岂朕一人独享斯祜,思与亿兆幸兹更始。其大赦天下,改元为义熙元年,唯玄、振一祖不在原例。其赐百官爵二级,[45]鳏寡孤独谷人五斛。”

二月丁巳,留台备法驾乘舆,迎帝于江陵。是月,益州刺史毛璩使将军谯纵、侯晖等讨时延祖于白帝城。晖等因梁州兵不乐东征,遂谋众立纵为主以叛,还攻璩弟于涪,克之,僭称成都王。

三月甲午,帝至自江陵,百官望拜于新亭。乙未,群臣诣阙请罪,诏慰曰:“此非诸卿之过也。”庚子,诏曰:“朕以寡昧,遭家不造。逆臣桓玄,乘衅纵慝,穷凶恣虐,滔天泯夏,诬罔人神,肆其篡乱。祖宗之基既湮,七庙之飨斯殄,若坠渊谷,未足斯譬。皇庶有晋,固纵英辅。镇军将军、青徐二州刺史裕,忠诚天发,神武命世,义声一唱,二溟波卷,英风振路,宸居清翳。冠军将军毅、辅国将军无忌、振武将军道规,舟旗遄迈,而元凶传首,回戈叠挥,则荆汉雾廓。俾宣、元之祚,永固于嵩、岱,而宗庸命德,圣哲攸先。镇军可进位侍中、车骑将军、录尚书事;毅进号左将军;无忌右将军、会稽内史;道规辅国将军、荆州刺史。”戊戌,刘裕、何无忌等抗表逊位,诏不许,加裕都督中外诸军事。

夏四月戊辰,刘裕旋镇京口,帝饯于东堂。壬申,以卢循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循遣使遗刘裕益智粽子,裕答以续命汤。

五月癸未,诏禁绢扇及樗蒲。

秋七月庚辰,太白比昼见于翼轸。

是岁,凉王李皓奉表称藩。

二年夏四月,无锡献白龟。

冬十月,论匡复功,进封刘裕豫章公,邑万户;刘毅南平公,五千户;何无忌安城公,刘道规华容公,追封檀凭之曲江公,各三千户;孟昶临汝公,刘藩安陆公,诸葛长民新淦公,魏咏之江陵公,[46]各二千五百户;馀封赏并有差。

三年春二月,刘裕入朝。诛东阳太守殷仲文及弟叔文、道叔等。

仲文,陈郡人,南蛮校尉觊之弟。有美才容貌。从兄仲堪荐于会稽王道子,累迁至新安太守,妻即桓玄姊也。闻玄平京邑,弃乡郡投玄。玄将篡,九锡文,仲文辞也。及玄篡位,总领诏命,以玄勋,为玄侍中。极奢侈,家累千金。

及玄败,因奉二后归义,迁尚书郎。帝反正,仲文上表求自解,不行。刘裕引为长史,冀因是进。既不得志,常居怏怏有不满心。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中有老槐树,顾之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寻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统于何无忌,至郡不谒,无忌以为轻己,衔之。及府将骆冰谋反下狱,遂令冰辞引仲文兄弟。刘裕以前党桓玄,因收之,并桓胤、卞承之等同下狱伏诛。案,《晋书》:仲文初在东阳,照镜不见其面,数日遇祸。谢灵运尝云:“殷仲文读书半袁豹,而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天分多而见书少也。

己丑,[47]大赦,除酒禁。

夏六月辛卯,荧惑犯辰星,在翼。是月,后秦姚兴将赫连勃勃僭称天王于朔方,国号夏。

九月,彭泽令陶潜去职而归,作《归去来》一章,以叙其志。

冬十月,秃发傉檀僭凉王位于洛都。后燕高云杀慕容熙,云僭位。

是岁,龙骧将军朱绮戍寿阳。婢炊饭,[48]忽有群乌集灶,竞来啄啖,婢驱逐不去。有猎狗咋杀两乌,馀乌因共来杀狗,又啖其肉,唯骨在。

四年春正月甲辰,诏刘裕为扬州刺史,自丹徒入居东府辅政。庚申,侍中、太保、武陵王遵薨。

遵字茂远,元帝孙。年十二,袭封武陵,受拜流涕。桓温死后,右将军桓伊造遵,遵大怒曰:“何故通桓氏!”左右对曰︰“桓伊与桓温疏属,无嫌也。”遵曰:“我闻人姓木边字,便欲杀之,况诸桓乎!”

夏四月丙午,[49]进孟昶尚书左仆射,仍领吏部尚书。

冬十月,雷。大风拔树。[50]

五年春正月辛卯,寻阳地震。[51]

二月,南燕慕容超寇淮北,执我平阳太守刘千载、济南太守赵元。

三月己亥,[52]大雪,平地数尺。刘裕表伐南燕。甲午,[53]建牙诫严。

四月,帝饯裕于西堂。己巳,舟师发京邑,自淮入泗。

五月,次下邳,舍舟步进,所向无前。

六月,震太庙。丙寅,裕大破燕军于临朐。

秋七月,姚兴将乞伏干归僭称西秦王于苑川。

九月戊辰,[54]后燕离班杀其主高云,云将冯跋杀班,自立为燕王。

六年春正月,卢循为始兴太守,徐道覆自番禺说循曰:[55]“本停岭外,岂为子孙?实以刘裕难与为敌。今顿兵燕城下,未有还日,以我思归众掩何、刘,如反掌耳。既克京师,挟天子,诛执政,改镇守,倾根本,刘裕纵还,无能为也。”循从之。

二月,刘裕克南燕,获主慕容超,归斩建康市,尽平齐地。

三月,广州刺史卢循举兵反,过寇南康,破卢陵、长沙,逼江州,刺史何无忌死于豫章。

无忌,东海剡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起家为太学博士。时镇东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在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元显子彦璋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及桓玄害彦璋于市,无忌恸哭而出,时人义焉。

玄既篡逆,刘毅家居京口,与无忌素善焉,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所归,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中非无英雄也。”毅曰:“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裕初为刘牢之参军,与无忌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遂要毅等同举义兵,袭破京口。案,《三十国春秋》:义起,令无忌作檄文。无忌重烛为之,其母刘牢之姊,伺于屏风上见之,喜曰:“我不如东海吕母明矣。汝能如此,吾雠雪矣!”

玄闻刘裕及无忌等起兵,甚惧。其党曰:“刘裕乌合之众,势必无成,愿不为虑。”玄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外甥,酷似其舅。三人共举大事,何谓无成!”玄败后,武陵王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与刘道规追桓玄,大破玄将何澹之。

义熙初,迁都督荆、江二州刺史,进镇南将军。卢循作寇,使徐道覆顺流而下,舟槛皆重楼强弩。无忌拒之,为循所败。无忌厉声曰:“取我节来!”躬执节以苦战,遂握节而死。诏赠司空。以轻锐而没,朝野痛之。

夏四月,刘裕自广固留左将军刘敬宣为青州刺史。癸未,裕至京师。甲申,刘毅表南征,发自姑孰,大风折木。

戊子,[56]卫将军刘毅与卢循战于桑落洲,王师败绩。丙辰,[57]尚书左仆射、临汝公孟昶惧贼盛不敌,上表曰:“中军北伐,众并不同,赞成此役,唯臣而已。今狂寇乘间,宗庙危逼,臣之罪也。臣请引分以谢天下。”封表毕,归自杀。

昶字彦远,平昌人。为桓弘兖州主簿。刘迈与昶不善,每谮于桓玄。昶惧,乃与刘裕等同谋起义,克日共刘毅率六十人入广陵城斩桓弘,即日以其众过江,会刘裕于京口。累迁位丹杨尹、尚书左仆射。

及卢循寇逼,何无忌、刘毅相次败,而刘裕北伐新还,[58]恐不能敌,与诸葛长民议权奉帝过江避贼。刘裕不许,曰:“今兵虽少,犹可拒战,大丈夫终不能草间求活。”昶策其弗克,请前死以谢朝廷。裕怒曰:“卿且用一战,死复何晩!”昶遂上表,自缢而死。案,《晋‧列女传》:昶初起义,谓其妻周氏曰:“刘迈毁我于桓玄,便一生沦陷,决当作贼。卿幸可早离绝,脱得富贵,相迎不晩也。”周氏曰:“此非妾所离,自君二亲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妇人所敢谏!事之不成,当于奚官奉养大家,义无归志。”昶怆然久之,不言而起。妻追昶还坐,曰:“观君举止,非谋及妇人,不过欲得财物耳。”指抱所生女示昶曰:“此儿可卖,亦当不惜,况货财耶!”遂倾资产以给军事。又语叔觊妻云:“昨夜梦殊为不佳,在于赤色,尤不宜也,有此物可悉藏之。”觊妻大惧,以为然,所有绛缯悉敛付之。周氏乃置帐中,潜制军服军仪,获举周有力焉。

己未,大赦。以刘裕为太尉。乙丑,内外戒严。诏太尉裕出屯石头,徙南岸居民渡淮北,发材板栅石头,使筑柤浦、药园、廷尉三垒。以大司马、琅琊王德文都督宫城诸军事,屯中堂皇,冠军将军刘敬宣屯北郊,辅国将军孟怀玉屯丹杨郡,建武将军王仲德屯越城,广武将军刘怀默屯建阳门。

六月,循军次三山,先锋度新林。刘裕登石头城而望,筹之曰:“贼若新亭直上,须避之;如回泊蔡洲,此成擒耳。”循将徐道覆请于新亭,焚舟而战。循曰:“不然。我大军未至而孟昶自杀,观其形势,不战而破,不如披甲蔡洲以待之。”初,刘裕望见船向新亭,有惧色。及见回泊蔡洲,喜曰:“贼落吾下也!”使宁远将军索邈领鲜卑装虎班突骑千馀匹,皆被练五色,自淮南岸耀兵至于新亭。循军聚而观之,惮于陆战,乃引舰攻石头栅城。神弩乱发,引退,设伏,于南岸列阵。裕率毅、诸葛长民拒战,缚以大筏,因风逼之,大破循军于江中,循遁走。案,《三十国春秋》:时有童谣云:“官家养芦花作荻,芦生不止自成积。”又曰:“芦荻泛泛逐水流,东风吹尔起,那能入石头!”丙寅,震太庙鸱吻。[59]

秋七月,诏解严,治水军于东府。庚申,遣将军孙季高潜自东洛浮海取广州。甲子,使河间内史蒯恩、王仲德为前锋,追卢循,刘裕自总大军继之。卢循上寇荆州,军败,走寻阳。

冬十二月壬辰,裕率诸将大破卢循于豫章。无锡人年八岁,一旦暴长八尺,髭髯蔚然,三日而死。

七年正月己未,[60]刘裕还军京师,进大将军,加班剑二十人。

二月壬午,右将军刘藩追斩徐道覆于始兴,循走交阯。

循字子先,小名元龙,范阳人,司空从事中郎谌之曾孙。双眸冏彻,瞳子四转,善草隶书。沙门惠远见而谓之曰:“君虽体涉风素,而志存不轨。”孙恩死后,统众入东阳,刘裕讨之。循走,泛海因奔广州,袭破刺史吴隐之,自行州事,号南平将军,遣使贡献。朝廷以新定桓氏,中外多虞,未遑讨伐,因乃假卢循征虏将军、广州刺史。

义熙中,刘裕伐慕容超,循姊夫徐道覆说循举兵度岭,掩袭京邑。既闻刘裕还,众惧,劝循还军,上据荆、湘,以割天下之半。循自新亭上军,循又不听。道覆叹曰:“我为卢公所误也,事必无成。使我得遇英雄主,驱驰天下,不足定也!”及刘裕破循,循单舸走还,欲保广州。而孙季高潜以浮海袭陷番禺,收其家,执其父母等。循既度岭,闻广州已平,遂进交阯,至龙编。

夏四月,交阯刺史杜慧度诈而败之,循势屈,知不免,先鸩其妻子及妓妾数十人,而舍其乐从死者,遂自投水而死。慧度取其尸斩之,传首京师,枭于大航。

八年春三月甲寅,山阴地陷四尺,有声如雷。

夏五月,乞伏公府杀乞伏干归,干归子炽盘诛公府,[61]僭即伪位。

秋八月庚子,征西大将军刘道规卒。[62]

道规字道则,太尉裕少弟。性倜傥。平桓玄,累以功封华容公、都督荆益江雍等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蜀谯纵使大将军谯道福与桓谦下寇江陵。江陵吏卒皆桓氏义旧,咸怀异心,道规乃会将吏告之曰:“桓谦今在近畿,风闻尔等颇怀去就之计。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有去者,本不相禁。”因夜开城门,达晓不闭,众咸惮服,莫有去者。所得飞书不视,皆焚之,将士大安。及徐道覆率众二万奄至破冢,人情怀焚书之恩,皆无二志。贼平,进征西大将军。卒,时年四十四。[63]

八月戊申,月犯泣星。庚戌,皇后王氏崩于徽音殿。

九月,葬僖皇后于休平陵。

后讳神爱,琅琊人。父献之。以太元二十一年纳为太子妃。帝即位,立为皇后后。在位十五年,年二十九崩,无子。

献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尝共兄徽之、操之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唯寒暄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少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故知之。”每与徽之同在一室,忽火发,徽之走出,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少工草隶书并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父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字,羲之甚以为能,时观者日数百人。桓温曾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特妙。起家为州主簿,数转秘书丞,选尚新安公主,迁谢安卫将军府长史。

太元中,新起太极殿,欲使献之题榜而难言之,因说魏使韦仲将悬虚橙书陵云台额事,以谓献之。献之揣知其旨,乃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安又问曰:“君书何如家公?”答曰︰“固当不如。”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论者以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书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寻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谢安薨后,议赠同异,献之上疏称“安功德忠诚,实大晋俊辅”,烈宗乃加殊礼。

献之后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令自首过,良久对曰:“不知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耳。”前妻即郗昙女也。卒于官。安僖皇后立,赠侍中。无子,以兄子静之为嗣,位至义兴太守。案,《献之列传》:尝经吴,闻顾辟强有名园,先不相识,乘平肩舆径入。时辟强方集宾友,献之游历,傍若无人。辟强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介意焉。

己卯,[64]太尉刘裕害右将军、兖州刺史刘藩,尚书左仆射谢混。

混字叔源,太保安之孙,尚书仆射琰之子。少有美誉,善属文。初,孝武为晋陵公主求婿,谓王珣曰:“但如刘真长、王子敬便足。”对曰:“谢混虽不及真长,不减子敬。”帝曰:“足矣!”未几,帝崩,袁山松欲以女妻之,珣曰:“卿莫近禁脔。”案,《中兴书》:初,元帝出镇建邺,属永嘉丧乱,天下分离,公私窘罄,每得一㹠,为珍膳,顶上一脔尤美,辄将荐帝,群下未尝敢食,于时呼为“禁脔”,或曰“鹑炙”也。故珣以为戏。混竟尚公主。桓玄得志,尝欲以安宅为营,混曰:“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静之德,更不保五亩之宅耶?”玄闻,惭而止。后累迁中书令、左仆射,领选部。

时刘裕拜太尉,既拜,朝贤毕集。混后来,衣冠倾纵,有傲慢之容。裕不平,乃谓曰:“谢仆射今日可谓傍若无人。”混对曰:“明公将隆伊、周之礼,方使四海开衿,谢混何人,而敢独异乎?”乃以手披拨其衿领悉解散,裕大悦之。至是,党刘毅见杀。案,《晋书》︰刘裕将受禅,具大阅礼。谢晦谓高祖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自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裕曰:“吾甚恨,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益寿,混小字也。

庚辰,刘裕表罪刘毅包藏祸心,构逆南夏,以藩、混助乱,志肆奸宄。己丑,裕将讨毅于江陵,以参军王镇恶为前驱。

毅字希乐,彭城沛人。少有大志,不修家人产业。桓弘在兖州,辟为中军参军。及桓玄篡位,毅与刘裕、魏咏之等起义兵,匡复晋室,以功拜抚军将军。初,毅丁忧在家,义旗将兴,遂墨绖从事。既而上表乞终丧礼,不许。进为都督扬、豫二州之淮南、历阳、安丰、堂邑等五郡诸军事。[65]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盘龙斋。毅小字盘龙,至此乃居之。

及卢循反,乘虚而进,毅将南征,刘裕乃遣毅从弟藩送书往止毅。毅大怒曰:“我以一时之功相推耳,汝便谓我不及刘裕耶!”遂投书于地。率军发自姑孰,为循所败于桑落,仅而获免,深不自安,刘裕使慰谕之。及循平后,知物情不在己,请解军府出镇,裕表为荆州刺史。既至江陵,聚兵万馀,乃告疾笃,表请藩为副。裕知其贰于己,故诛藩、混,率众西讨,使王镇恶破之。毅单骑而走,去江陵北二十里,自缢于牛牧寺。经宿,居人以告,乃斩尸于市。

毅性刚猛,好陵傲不逊。每读史至蔺相如屈于廉颇,叹其不可能也。曾于东府聚樗蒱大掷,一判应至数百万,时馀人并黑犊。毅次掷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坐曰︰“非不能卢,不争此耳!”裕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旋转未定,裕厉叱之,即成卢焉。毅意殊不快,然素黑,其面如铁色焉,既而曰:“亦知公不能以此见借!”既西出藩,因欲图裕。时丞相参军胡藩知毅终不为下,因随裕出江宁饯毅,于坐密劝裕杀毅,裕不纳。至是谓藩曰:“前从卿言,无今日之举也。”

辛亥,[66]以司马休之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

冬十一月乙酉,裕至江陵,诛郗僧施,毅党也。

僧施,高平人,太尉鉴曾孙。少好文辞。宅于青溪,每清风美景,泛舟溪中,歌一曲,作诗一首。谢益寿闻之曰:“青溪中曲复何穷尽!”

甲午,加裕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是月,沮渠蒙逊僭号河西王于姑臧。

十二月,以西阳太守朱龄石为建威将军、益州刺史,率兰陵太守蒯恩、臧熹等舟师二万伐蜀。[67]分荆州十郡置湘州。东阳人黄氏生女不育,埋之数日,于土中啼,取养之,遂活。

是岁,于石头东城内起高楼,加累入于云霄,连[王𣏋]带于积水,署曰入汉楼。

九年春二月,盗开故尚书卞壸墓,剖棺见尸僵,须发苍,面白如生人,两手拳,爪甲穿达手背。诏给钱十万修复之。

三月丙寅,太尉刘裕杀前将军诸葛长民及弟辅国将军黎民,徙弟宁朔将军秀之于东府。

初,裕西讨刘毅也,以长民监太尉府留后事。长民骄纵贪侈,不恤政务。既闻刘毅被诛,谓所亲曰:“昔年醢彭越,前年杀韩信,祸其至矣!”因谋欲为乱,遂问刘穆之曰:“人间论者谓我与太尉不平,其故何也?”穆之曰:“相公西征,老母弱弟委之将军,何谓不平?”长民弟黎民轻狡好利,固劝因裕未还以图之。长民犹豫未发,既而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

时裕深疑之,骆驿继遣辎重兼行而下,前克至日,百司于道候之,辄差其期。既而轻舟径进,潜入东府。长民惊,出迎之。既入坐,进语素所未尽,皆说焉,长民悦。乃使壮士丁旿于幕后潜入,拉杀之。时人为之语曰:“莫跋扈,付丁旿。”黎民骁勇绝人,与捕者苦战而死。

长民字长之,琅琊阳郡人。有文武干用,然不持行,无郷曲之誉。初为桓玄参军,后与刘裕谋匡晋室,累迁晋阳太守。卢循之逼,劝刘裕权移天子过江,裕不从。循平,转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寻加前将军。案,《晋书‧长民传》︰初,长民富贵时多有异,每卧夜中辄惊起,跳踉,与人相敌。毛脩之曾见,问其故。长民曰:“见一物甚黑而有毛,脚不分明,奇健,非我无以制之。”又屋中柱及椽桷间,悉见有蛇头,令人以刀悬斫,应刃隐藏,随复却出。又捣衣杵相与语如人声,不可解。又于壁中见巨手,长七八尺,臂大数围,令斫之,豁然不见。未几被诛。

戊寅,刘裕奏请依庚戌土断,帝从之。

夏四月壬戌,罢临沂、湖熟皇后脂泽田四十顷,以赐贫人,弛湖池之禁。

秋七月,朱龄石克成都,斩谯纵,益州平。

纵,巴西南充人也。[68]少谨慎好学,蜀人爱之。起家累迁平西府参军。毛璩为益州刺史,纵与侯晖东伐时延祖白帝,晖等因梁州兵不乐东征,遂与巴西陈昧谋立纵为主,[69]回兵图璩,破益州,自号秦、凉二州刺史。[70]以义熙元年二月,僭号蜀主于成都,遣使称藩于姚兴,乞师以讨刘裕。

是年,裕定刘毅,上至荆州,使朱龄石与宁朔将军臧熹等率众自江陵讨纵,日夜进军,大破侯晖于平模。纵闻晖败,走马出奔,投谯道福于涪。道福怒曰:“大丈夫居如此功业,安可弃哉!人谁不死,何惧之甚!”因以剑投之,中其马鞍。纵去之,乃自缢。其伪尚书令马耽封仓库府,以待王师。

初,纵之走也,先如其墓。纵女年数岁,谓纵曰:“走如不免死,只取辱耳。一等死,死于先人墓可也。”纵不从。

冬十月,论平齐及破卢循功,封刘裕诸子皆为郡公,馀各有差。

光禄大夫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也,魏侍中质六代孙。美姿容,善谈论。弱冠而介立。年十馀岁,丁父母忧,号泣,行人为之流涕。每至临时,常有双鹤叫,及祥练之夕,复有群雁集庭,时人以为孝感所至。尝食咸葅,以其味甘,掇而弃之。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伯母,殷浩姊,贤明,每闻隐之哭声,辍飡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乃历阶清级,解褐辅国功曹,迁尚书郎,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入为中书侍郎。烈宗即位,欲用为黄门侍郎,以隐之貌类文帝,[71]乃止。转秘书监、御史中丞,居官禄赐,皆颁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披絮,勤苦同于贫下。

广州近海,出珍异,前后刺史多黩货贿,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未至二十里,地名石门,[72]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乃至贪泉所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传此水,一饮直千金。若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食不过菜、干鱼,始终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去其鱼不食。

及卢循寇逼,攻击百馀日,因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之,久方得还,装无馀资。卜宅数亩地,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寻拜度支尚书、太常卿,以蓬为屏风,不坐毡席。所得俸禄,才留身粮,馀分亲族贫者,恒自布衣。以老请致仕,许之,授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钱十万,米三百斛。案,《晋书》︰初,隐之为谢石主簿,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贫素,令移厨以助其经营。使者至,方见婢牵犬卖,此外萧然无办。后至自广州,妻刘氏有沉香一片,[73]隐之见,遂弃宫亭之水。子延之,亦清操,官至鄱阳太守。

十二月,高句丽、倭国及西南夷铜头太师并献方物。

是岁,移秣陵县于鬬场桓社之地。案,《图经》:在今县东南八里,鬬场,村名也。

十年六月,西秦乞伏炽盘灭南凉秃发傉檀,为左南公。

秋九月丁巳,日有蚀之。

冬,城东府。案,《图经》:今城县东七里清溪桥东,南临淮水,周三里九十步,今太宗旧第,后为会稽文孝王道子宅。谢安薨,道子领扬州刺史,于此理事,时人呼为东府。至是筑城,以东府为名。其城东北角有灵秀山,即道子宅,内嬖臣赵牙所筑。

十一年春正月,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雍州刺史鲁宗之并举兵内向,以讨刘裕为名。辛卯,[74]左将军府参军司马道赐害北荆州刺史刘敬宣,道赐自立为齐王,据广固以应司马休之。

敬宣字万寿,镇北将军牢之子。少有孝行。累迁宣宁朔将军、骠骑府参军。时桓玄构逆,逼京师,父牢之出镇,将谋同玄,敬宣苦谏不止,遂质于玄。及牢之反,谋袭玄,敬宣奔南燕。刘裕定京邑,手书招之,敬宣驰还,拜辅国将军、[75]晋陵太守。寻转江州刺史,随讨慕容超,迁征虏将军,镇北青州,至是遇杀。案,《宋书》:刘毅少时,曾为敬宣宁朔参军。时人皆以雄杰许之,敬宣谓不然,曰︰“此子外宽而内局,自伐而尚人,若一旦遭遇,亦当陵上取祸耳。”毅闻,恨之。后毅为荆州刺史,谓敬宣曰:“吾忝西任,欲屈卿为长史,岂有意乎?”敬宣大惧,白高祖,高祖曰:“但使老兄平安,无虑耳。”

庚午,大赦。裕自表西伐。

三月,大破司马休之于江陵、宗之于襄阳。

初,鲁宗之自负才气,常恐不为执政所容,欲谋不法,乃自为谶曰:“鱼登日,辅帝室。”司马休之闻而招焉。时刘裕又使召宗之,宗之怒曰:“刘公遇我如三岁小儿,往年杀韩、彭,无厌及我。”乃执裕使送江陵,而同举兵。

夏四月,刘裕追破司马休之、鲁宗之等于襄阳,休之与鲁轨俱奔后秦。

五月甲午,论平蜀功,封裕子义隆彭城公,朱龄石丰城公。己酉,霍山崩,出铜锺六枚。

秋七月,京师大水,坏太庙。

八月,以刘穆之为尚书左仆射。

十二年春正月,后秦姚泓使鲁轨寇襄阳。

二月,诏刘裕中外大都督,加羽葆鼓吹,置左右长史、司马官。

秋七月,裕与琅琊王德文伐后秦,[76]以冠军檀道济、王镇恶等为前锋,[77]造许、洛,中兵参军沈林子等以舟师通石门,宁远将军严纲、朱超石等开巨野,秦之屯戍皆望风奔散。

冬十月丙寅,克洛阳,秦将姚洸降,表修五陵,置守备威仪。己丑,使兼司空高密王恢之修谒五陵。

十一月,北凉沮渠蒙逊使上表,请率河西戎旅,为前驱效力。

十三年春三月,大军进破秦将姚绍于潼关。

四月,后魏遣军十万救秦。刘裕使朱龄石败魏将鹅青于河曲,[78]斩青禆将阿薄于。[79]

六月癸亥,林邑献驯象、白鹦鹉。

秋七月,刘裕率檀道济、王镇恶等入关,别遣镇恶舟师溯河入渭,破姚泓,收其彝器归京师,斩泓于建康市,迁姚宗于江东。案,《三十国春秋》:王镇恶既破秦军于横门,泓奔石桥门,降刘裕,裕送泓于建康,斩之。建康百里内草木燋死。又案,《晋书》︰刘裕定洛阳,平长安,尽收汉魏仪服、乐器、土圭、指南车、记里鼓、秦汉大锺、蟠螭等。

冬十一月,左仆射刘穆之卒。

穆之字道和,一名道民,东莞莒人也,汉齐王肥之后。世居京口。好学,博览多通。尝与刘裕俱泛海,忽值大风,惊惧。俯视船下,见二白龙夹舫。既而至一山,山峰耸秀,树木繁密,意甚悦之。及刘裕讨桓玄,克京城,急须一主簿,何无忌举穆之。穆之贫素,坏布帷为袴,往见裕。裕曰:“能自屈,吾事济矣!”从平京邑,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斟酌矫正,旬日,风俗顿改。及扬州刺史王谧薨,时刘裕在京口,刘毅、孟昶甚不欲裕入辅,穆之密言于裕曰:“扬州根本所系,若忽假他,便受制于人也。刘、孟、诸葛等,与公同起事,必不为公后,势理岂得居谦自弱?”裕从之,由是入辅政。

穆之好宾游,广布视听,朝野同异,莫有不知,巨细一白于裕。故裕听察聪明,皆由穆之力。出征则幕府谋策,留镇权掌,后事举动,一委任之。刘裕素不闲书,穆之劝令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亦其名甚美,裕从之。每纸不过四五字,凡所荐达,不纳不止。每曰:“我虽不及荀令君举善,然不举不善。”性能尺牍,尝于裕坐与朱龄石共答书,自旦至日中,穆之得百函,龄石得八十函,而穆之应答不废。

累迁太尉司马、丹杨尹。诸葛长民死后,事无大小内外,一决穆之。及北征,留府,内揔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宾客辐辏,求诉百端,远近咨禀,盈階满室,目览辞讼,手答笺疏,耳行听受,口并酬对,不相参涉,悉皆赡举。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食必方丈,未尝独飡。案,《穆之列传》: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其妻江嗣女也,常乞食妻家,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每禁不令往江氏。后有庆会,属令勿来。穆之又往,食讫从乞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须此也!”其妻乃截发市馔,为其兄弟以饷穆之。及穆之为丹杨尹,召妻家,令厨人以金柈贮槟榔一斛与之。卒,时年五十八。刘裕在长安闻之,举军惊惋,表赠司徒,进封南昌侯。

十二月,刘裕还自长安。

十四年春正月辛巳,[80]大赦。青州刺史沈田子害龙骧将军王镇恶于长安。

镇恶,北海剧人。祖猛,为秦苻坚相。父休,河东太守。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见奇之,曰:“此非常儿,兴吾门矣!”故名镇恶。

年未弱冠,以苻氏乱,流寓客居荆州,意略纵横而无弓马。性果决能断,刘裕征广固,或荐之,召为青州从事,随破卢循、刘毅,累以功封汉寿子。将从北征,临出,谓刘穆之曰:“不定咸阳,誓不济江而还也。”入贼力战,无不克捷。揔壮军溯渭,所乘皆蒙艟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内,见舰溯流而进,舰外不见人。北土素不解舟,皆惊愕为神。既至,食毕,弃船登岸,誓众而进,士卒争先,遂定长安。抚慰百姓,号令严肃,迎刘裕于灞上。裕劳之曰:“成吾霸业者,真卿也。”镇恶曰:“此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裕笑曰:“卿学冯异耶!”

既而还军,以镇恶本号领安西司马,佐桂阳公义真镇长安。赫连勃勃来寇,遣中军参军沈田子拒之,不进。镇恶曰:“公以十岁儿付吾等,西权强兵不进,寇何由平?”田子怒,反相图,镇恶出军北地,为田子所杀,时年四十六,同死者兄弟七人。刘裕表赠右将军,子灵嗣。[81]

夏六月,以刘裕为相国,进封宋公,加九锡之命。

冬十月,赫连勃勃寇长安,败王师于青泥,雍州刺史朱龄石焚长安宫殿,奔于潼关,勃勃追破,龄石死之。

龄石字伯儿,沛郡人也。家世为将。龄石少好习武,常使舅卧听事,下剪纸方寸,帖舅枕,自以刀子悬掷,相去八九丈,百发百中。

起家为桓脩参军,归刘裕,从征桓玄。启刘裕曰︰“世荷桓氏重恩,不忍白刃向之。”裕义之。累迁西阳太守,以元帅平蜀,封侯。寻代义真镇关中,死,时年四十。弟超石,同没于青泥。

是月,赫连勃勃僭帝位于长安。

十二月戊寅,帝缢崩于东堂。明年正月庚申,葬休平陵,锺山之阳,今县城东北十五里,不起坟。帝年十五即位,立二十三年,年三十七,谥曰安。

帝少不惠,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辨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故桓玄之篡,以此获全。初,有谶云“昌明之后有二帝”,刘裕将欲禅代,乃密使王韶之缢帝而立恭帝,以应之。

恭皇帝

恭皇帝讳德文,安帝母弟也。初封琅琊王,历中军将军、领司徒、录尚书事。桓玄执政,进太宰、侍中,衮冕之服。玄篡位,以帝为石阳县公,与安帝俱之寻阳。玄败,西奔,胁上江陵。及桓振陷江陵,跃马奋戈,直到階下,瞋目谓帝曰:“臣门户何负国家,而屠灭若是!”帝乃下床谓振曰:“此言岂我兄弟意也!”振乃下拜。复为琅琊王,领大司马。刘裕北伐□□,帝上疏,[82]请率所莅,启行戎路,修敬山陵。朝廷许之,乃与刘裕俱发。有司以即戎不得奉辞陵庙,又上疏曰:“臣推毂阃外,将革寒暑,不获展情埏𡑞,私心罔极。伏愿天慈,特垂听许,使臣微诚粗申,即路无所恨也。”

十四年,归京师。冬十二月戊寅,安帝崩,刘裕矫称遗诏曰:“惟我有晋,诞膺明命,业隆九有,光宅四海。朕以不德,属当多难,幸赖宰辅,拯兹六合。方凭阿衡,惟新洪业,而遘疾大渐,将遂不兴。仰惟祖宗灵命,亲贤是荷。咨尔大司马、琅琊王,体自先皇,明德光懋,属惟储贰,众望攸集。其君临晋邦,奉系宗祀。”是日,即皇帝位,改元为元熙元年。

元年春正月壬辰朔,以山陵未厝,不朝会。癸巳,立妃禇氏为皇后。

后讳灵媛,河南阳翟人,义兴太守爽之女。生海盐、富阳二公主。甲午,征刘裕还朝。戊戌,有星孛于太微西藩。

夏五月丙戌。[83]

秋八月,进刘裕为宋王,移镇寿阳。

九月,裕自解扬州牧。

冬十二月己卯,太史奏黑龙四见于东方。

是岁,建安人阳道无头,正平,本下作女人形体。是岁,[84]省扬州禁防参军,移秣陵县于其地,在宫城南八里一百步小长干巷。案,《地志》︰在今瓦官寺东北百馀步,西出是。

二年夏四月,诏征宋王入辅,加殊礼。

六月壬戌,刘裕至京师。傅亮承裕密旨,讽帝禅位,草诏,以请帝书之。帝欣然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去,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乃书赤纸为诏。甲子,帝逊位于琅琊第,秘书监徐广独哀感,涕泗交流。谢晦见之,谓曰:“徐公将无小过乎?”广收泪而言曰:“君为宋朝佐命,吾乃晋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乃歔欷。因辞衰老,乞归桑梓。

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侍中邈之弟也。世好学,至广尤为精纯,百家数术,无不研览。起家为秘书郎,迁中军长史、大将军文学祭酒。义熙初,奉诏撰《车服仪注》,转员外散骑常侍,领着作。撰国史,经一十二年,勒成《晋纪》四十六卷。迁秘书监,封乐成侯。

初,桓玄之篡,安帝出宫。广既陪列,悲动左右。及宋受禅,不胜哀感,遂去职。卒于家,时年七十四。

秋七月,宋封帝为零陵王,居于秣陵,行晋正朔,车骑服色,一如旧典,有其文而不备其礼,降后禇氏为零陵王妃。帝自是之后,深虑祸及,禇后常在帝侧,饮食所资,皆出禇后,故宋人莫得伺其隙。永初二年九月丁丑,[85]裕使后兄叔度请后;有间,兵人逾墙入,弑帝于内房。帝年三十四即位,立二年,年三十六见弑,谥恭帝。葬冲平陵,在蒋山之阳,安帝同处。

帝幼时性颇忍急。自在藩国,曾令善射者射马为戏。既而有人云:“马者国姓,而自杀之,不祥之甚。”帝亦悟之。其后深信浮图道,铸货千万,造丈六金像,亲于瓦官寺迎之,步行十许里。安帝既不惠,帝每侍左右,消息温凉寝食之节,以恭谨闻于时。

初,王子年著谶云:“帝讳昌明运当极,特申一期延其息。诸马渡江百年中,当值卯金折其锋。”至是,果为刘氏所代。自东晋子孙相承四代十一帝,起戊寅,终于己未,凡一百二年,并都台城之建康宫。

始元帝初过江,称晋王,置宗庙,使郭璞筮之,云“享二百年”。自元帝称晋王元年丁丑岁,至禅宋之年庚申岁,实一百四年也,而丁丑尚继于西晋,庚申终入于宋年,唯一百二年。郭言二百,盖倒其言尔。

初,秦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秦皇东游以厌之,堑北山,改为秣陵。及孙权称号,自谓当之。孙盛以为始皇逮于孙氏四百三十七年,考其历数,犹为未也。及元皇之过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之应,其在此矣。

案,东晋元帝即位太兴元年,至康至德元年,合四百四十年。

卷第十校勘记

  1. 安皇帝 其下原有标目“恭皇帝”,今据库本删。
  2. 武帝 当作“孝武帝”,《晋书‧安帝纪》不误。
  3. 皇后以太元十三年崩 今本《晋书‧后妃传》云,安德陈太后薨于太元十五年。《通鉴》一0四云太元十四年,妙音尚致书太子母陈淑媛,此“十三”当为“十五”之讹。
  4. 丙午 各本皆作“丙子”。九月庚寅朔,无丙子,《晋书‧安帝纪》作“丙午”,为月之十七日,是,今据改。
  5. 武定皇后 当从《晋书‧后妃传》、《王恭传》作“孝武定皇后”。
  6. 辛恭静 《晋书》本传及《通鉴》一一一、《通志》一0下皆作“辛恭靖”。
  7. 司马逸 《晋书‧安帝纪》、《通鉴》一一一同。《孙恩传》作“谢逸”,《宋书》、《南史‧张进之传》作“司马逸之”。
  8. 既受腹心之任 原作“既任受腹心之任”。郦校云︰“案上‘任’字疑衍。”郦说是,徐钞本、刘钞本及《晋书‧殷仲堪传》皆无上“任”字,今据删。
  9. 其名为州 “州”,《晋书‧殷仲堪传》作“洲”。
  10. 从兄觊为南蛮校尉 “觊”原作“凯”,《晋书》本传、《世说‧轻诋篇》并作“𫖮”,《德行篇》注引《晋安帝纪》、《规箴篇》、《世说人名谱‧陈郡长平殷氏谱》及《通鉴》一0九皆作“觊”。《隋书‧经籍志》四亦有《殷觊集》十卷,录一卷。当作“殷觊”为是,今宋本正作“觊”,据改,下同。
  11. 琰子混 “混”原作“琨”。徐钞本及《晋书‧谢混传》、《世说‧言语篇》注引《晋安帝纪》皆作“混”,今据改,下同。
  12. 当育二贵男 “育”原作“有”,它本及《晋书‧后妃传》皆作“育”,今据改。
  13. 彦璋 “璋”,《晋书‧何无忌传》、《魏书‧司马睿传》并作“章”。
  14. 父郁 “郁”,《晋书‧车胤传》、《世说‧识鉴篇》注引《续晋阳秋》皆作“育”。
  15. 非成王之地 “地”,《册府》四0六作“比”,疑是。
  16. 北凉州牧 “北”字当衍。《晋书‧沮渠蒙逊载记》、《北史‧北凉列传》、《御览》一二四引《北凉录》及《通鉴》一一二皆无“北”字。
  17. 会稽王道子 “王”字原脱,今据库本补。
  18. 又虑平玄后 “玄”原作“桓”,今据宋本、徐钞本改。周钞本作“元”,系避清讳所改,亦当为“玄”字也。
  19. 冠军将军毛泰毛邃 据《晋书‧安帝纪》、《毛安之传》、《桓玄传》,毛邃为游击将军,非冠军将军。
  20. 义熙中 “义熙”,各本皆误作“义兴”,今据《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改正。
  21. 芍药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作“勺乐”。芍乐、勺乐古通。
  22. 安城王 “安城”,《晋书‧地理志》下、《通鉴》一一二、《通志》一三0皆作“安成”。
  23. 曾祖义 “义”,《晋书‧刘牢之传》作“羲”,两字形近,未知孰是。
  24. 苻坚入寇 “苻”原作“时”,今据库本、徐钞本改。
  25. 五桥津 《晋书‧刘牢之传》、《通鉴》一0六、《十六国春秋辑补》四三皆作“五桥泽”。
  26. 慕容超 《晋书‧慕容德载记》及《宋书》、《南史‧刘敬宣传》作“慕容德”,是。
  27. 一论在家 “在家”二字各本皆缺,今据《弘明集》五、《高僧传》六所载《沙门不敬王者论》补。
  28. 辛景 《世说‧德行篇》注引《晋安帝纪》作“辛昺”。盖本名昺,“景”乃避唐讳改。
  29. 王荣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作“许荣”,《通鉴》一0七作“许营”,胡注云“许营一作荣”。虽许荣、许营尚难断定,但此人姓许无疑矣。
  30. 武帝 当作“孝武帝”。
  31. 夜涛水入石头 原无“水”字,据徐钞本补,《晋书‧安帝纪》亦有“水”字。
  32. 脩字承祖 “承”,各皆误“永”。今据《晋书‧桓脩传》、《世说人名谱谯国龙亢桓氏谱》改正。
  33. 戊午 戊午为三月朔日,其前当脱“三月”二字。
  34. 庾稚 《晋书‧安帝纪》同。《桓玄传》、《通鉴》一一三皆作“庾稚祖”。
  35. 貊盘洲 《晋书‧桓玄传》作“枚回洲”,《水经》江水注、《通鉴》一一三、《御览》六六引《荆南记》亦均作“枚回洲”。
  36. 众窃笑之 “窃”原作“切”,今据徐钞本改。
  37. 右丞王悠之 《晋书‧桓玄传》同。《礼志》上、《魏书‧桓玄传》作“尚书左丞王纳之”。纳之为临之子,亦见《世说人名谱‧琅邪临沂王氏谱》。
  38. 毛祐之 原作“毛祐”,今据徐钞本补。《晋书‧毛璩传》、《桓玄传》亦作“毛祐之”。
  39. 宛句 《晋书‧卞范之传》同。《地理志》上济阴郡有宛句。然《汉书‧地理志》上、《后汉书‧地理志》三、《宋书‧州郡志》一、《魏书‧地形志》中、《隋唐‧地理志》中皆作“冤句”。
  40. 癸巳 五月丁巳朔,无癸巳。《通鉴》一一三作“壬午”,为五月二十六日。
  41. 戊寅 戊寅为五月二十二日,甲申为二十八日,戊寅不得列于甲申之后,日序有误。
  42. 充居宰辅散带衡门 《晋书‧何准传》作“充居宰辅之重,权倾一时,而准散带衡门”,是。
  43. 司马休 即司马休之,魏晋人名后之字,常可省去。
  44. 琅琊王德文 原脱“王”字,据库本、徐钞本、周钞本、刘钞本补。
  45. 赐百官爵二级 “百官”原作“百姓”,今据徐钞本、周钞本改,《晋书‧安帝纪》亦作“百官”。
  46. 魏咏之 “咏”,各本皆误作“永”,今据本书下文及《晋书》本传、《宋书‧武帝纪》上、《通鉴》一一四改。
  47. 己丑 二月辛丑朔,无己丑,己丑为闰二月十九日。《通鉴》一一四叙刘裕诛骆球、殷仲文事在闰二月。
  48. 朱绮戍寿阳婢炊饭 “朱绮”,《晋书‧五行志》中、《宋书‧五行志》三并作“朱猗”。“炊”原作“吹”,今据库本、徐钞本、周钞本、刘钞本及《晋书》、《宋书‧五行志》改。
  49. 夏四月丙午 四月甲子朔,无丙午。《晋书‧安帝纪》、《通鉴》一一四作“甲午”,然甲午亦不在四月,为五月初一。
  50. 冬十月雷大风拔树 《晋书‧安帝纪》、《五行志》下、《宋书‧五行志》四皆云︰“十一月辛卯朔,西北方疾风发。癸丑,雷。”当即一事。
  51. 正月辛卯寻阳地震 《晋书‧安帝纪》、《五行志》下、《宋书‧五行志》五皆云︰“正月戊戌夜,寻阳地震。”辛卯、戊戌皆在正月,未知孰是。
  52. 三月己亥 “己亥”原作“乙亥”。三月己丑朔,无乙亥。《晋书‧五行志》下、《宋书‧五行志》四并作“己亥”,为月之十一日,是,今据改。
  53. 甲午 甲午为三月初六,不应列于己亥之后。
  54. 九月戊辰 九月丙戌朔,无戊辰。《通鉴》一一五叙此事在十月。
  55. 卢循为始兴太守徐道覆自番禺说循 “为”,《晋书‧卢循传》作“所署”,文意较明。
  56. 戊子 《通鉴》一一五系在五月,“戊子”作“戊午”,疑是。
  57. 丙辰 四月壬午朔,无丙辰,此盖《实录》失书五月致误。
  58. 刘裕北伐新还 “刘裕”原作“刘毅”。谓刘裕北伐慕容超新还也。今据周钞本、刘钞本改正。
  59. 丙寅震太庙鸱吻 《宋书‧五行志》四系于上年(义熙五年),疑此为一事之误重。
  60. 正月己未 “己未”原作“乙未”。正月戊申朔,无乙未。《宋书‧武帝纪》中、《通鉴》一一六皆作“正月己未”,己未为月之十二日,是,今据改。
  61. 炽盘 《晋书》载记、《通鉴》一一六作“炽磐”。
  62. 秋八月庚子征西大将军刘道规卒 《宋书‧刘道规传》及《通鉴》一一六皆云道规卒于闰月庚子,是年六月为闰月。疑“秋八月”为“闰六月”之误。
  63. 时年四十四 《宋书‧刘道规传》作“时年四十三”。
  64. 己卯 原作“乙卯”,九月戊辰朔,无乙卯。《晋书‧安帝纪》、《通鉴》一一六并作“己卯”,为月之十二日,是,今据改。
  65. 都督扬豫二州之淮南历阳安丰堂邑等五郡诸军事 《晋书‧刘毅传》、《何无忌传》及《通志》一二九下“历阳”下有“庐江”,是。
  66. 辛亥 九月无辛亥,十月戊戌朔,辛亥为十四日。“辛亥”上当失书“十月”二字。
  67. 臧熹 “熹”原作“喜”。今据《宋书‧臧熹传》、《南史》本传及《通鉴》一一六改正,下同。《宋书‧朱龄石传》谓臧熹随朱龄石伐蜀,时官宁朔将军。
  68. 巴西南充人 “南充”,底本、甘钞本并误作“南兖”,今据它本及《晋书‧谯纵传》改正。
  69. 陈昧 《晋书‧谯纵传》、《通鉴》一一四皆作“阳昧”。
  70. 自号秦凉二州刺史 “秦凉”,《晋书‧谯纵传》、《通鉴》一一四皆作“秦梁”。据《毛璩传》,时璩弟瑾为梁、秦二州刺史,谯纵害瑾自代,故号秦、梁二州刺史,当作“秦梁”为是。
  71. 文帝 当从《晋书‧吴隐之传》作“简文帝”。
  72. 未至二十里地名石门 《晋书‧吴隐之传》“未至”以下有“州”字,《事类赋注》七引臧荣绪《晋书》云“州二十里地名石门”,亦有“州”字,当是。
  73. 沉香一片 今本《晋书‧吴隐之传》作“沉香一斤”,较合情理。
  74. 辛卯 正月乙卯朔,无辛卯。《晋书‧安帝纪》作“夏四月乙卯”,《通鉴》一一七亦系司马道赐杀刘敬宣事在四月。
  75. 辅国将军 “将军”,各本皆误作“参军”,今据徐钞本及《晋书‧刘牢之传》、《宋书‧刘敬宣传》改正。
  76. 秋七月裕与琅琊王德文伐后秦 《晋书‧安帝纪》、《宋书‧武帝纪》中及《通鉴》一一七皆系此事在八月。
  77. 以冠军檀道济王镇恶等为前锋 “王镇恶”前脱“龙骧”二字,《宋书‧武帝纪》中、《通鉴》一一七皆云,其时王镇恶官龙骧将军。
  78. 鹅青 《魏书‧太宗纪》作“娥亲”,《司马睿传》、《刘裕传》及《通鉴》一一八皆作“娥青”。《广韵》七歌︰“娥,又姓。”据此,“鹅”当作“娥”。
  79. 阿薄于 《晋书‧安帝纪》、《宋书‧朱超石传》、《元和姓纂》五、《古今姓氏辩证》二六及《通鉴》一一八皆“阿薄干”。据此,“于”当作“干”。
  80. 正月辛巳 正月丁酉朔,无辛巳。二月丁卯朔,辛巳为二月十五日。疑“正月”为“二月”之误。《晋书‧安帝纪》、《通鉴》一一八并作“正月辛巳”,亦误。
  81. 子灵嗣 “灵”,《宋书‧王镇恶传》作“灵福”。
  82. 刘裕北伐□□ □□,疑是“南燕”二字。“帝”字原缺,据徐钞本、丁钞本补。此句库本据《晋书‧安帝纪》补改为“刘裕之北征也,帝上疏”。周钞本又补作“刘裕北伐,时帝乃上疏”。
  83. 夏五月丙戌 五月庚寅朔,无丙戌。此句日干既误,其下亦脱漏文字。
  84. 是岁 前已云是岁,此当误重。
  85. 九月丁丑 《晋书‧恭帝纪》同,《宋书‧武帝纪》下作“九月己丑,零陵王薨”。九月丙午朔,丁丑、己丑皆无,日干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