揅经室集_(四部丛刊本)/二集卷第八 中华文库
研经室集 二集卷第八 清 阮元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
研经室二集卷八
奉
敇撰熙朝雅颂集跋
我
皇上御极之九年山东巡抚〈臣〉铁保采辑八旗诗进
呈乙览蒙
皇上锡名熙朝雅颂集
制序以弁其首诚
圣代之大文艺林之盛事也随经铁保奏请命〈臣〉刋
刻井恭𢰅跋语于后奉
旨俞允〈臣〉不胜欣跃荣幸之至伏读
御制序文仰见
皇上于右文成化之中兼肄武习勤之意敬
天法
祖垂训谆谆以品端心正为先公忠体国为尚凡兹
臣仆获睹
宸章无不感激奋兴竭图自效何敢忘劳耽逸专事
讴吟我
朝
圣
圣相承励精图治
万几馀暇间及篇章
巨制鸿编永垂奕祀涵濡既久自
天潢贵裔以及勋卫文武之臣或近侍
岩廊或宣劳行阵或致身馆阁或扬历封疆皆能以
忠爱之忱发为咏歌之什允宜搜采勒为成书兹铁
保所辑自崇德辛巳后莫不详加甄录格取其正词
取其真百数十年间得书一百三十四卷自今以往
亿万斯年
景祚洪延
文明日启则继斯集而作者日益以富是书于嘉庆
九年九月开雕四阅月而工竣〈臣〉幸躬逢其盛缀名
𥳑后祗遵
圣训忠孝为本词章为末
奎文示教日月长昭正不独斯集之媲美赓飏和其
声以鸣
太平之盛也巳
恭注
御撰味馀书室随笔进呈后跋
钦惟我
皇上传尧舜周孔之学行内圣外王之道见诸政治
四海安平十年于兹矣巍巍乎
帝德
帝学焕乎久著于文章哉〈臣元〉伏读
味馀书室随笔乃于
御制文之外别成一书者其中发经史之至理持政
教之大端恺切肫诚非唐太宗帝范所能企及然唐
臣贾行韦公肃尚有帝范之注其详见于
四库书提要〈臣〉愚以为我
大淸之治上掩汉唐〈臣〉虽谫陋秉
皇上之教任使内外于唐臣贾行等亦未敢多让是
以䌷绎
皇言敬为之注
味馀书室随笔二卷共五十二章第一章论五常之
性以和为贵𣹢养太和归于中正第二章论为政之
道必资贤才礼善远佞立法万世第三章论天道好
生治民尚寛敬敷五教以振君纲第四章论代天宣
化不可违时谨持小节以杜侈源第五章论用贤则
治任邪则乱开元初政姚宋皆贤第六章论心平气
和感通天地天下民安本于君身第七章论正己之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68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69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0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1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2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3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4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5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6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7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8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79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0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1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2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3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4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5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6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7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8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89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0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1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2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3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4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5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6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7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8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99Page:Sibu Congkan1865-阮元-研经室集-20-09.djvu/100
王守仁抚降田州蛮其方略可法欤我
皇上庙谟胜算
𥳑命经略剿辨川陕馀匪俾戮其渠首赦其胁从
德威并用计日荡平多士盍考古而抒所见焉
海运考䟦
以海运易河运不特数百年旧章不可骤改且数万
丁伍水手失业无赖亦为可虑然近年河运屡屡梗
塞且天庾无多储万一南船不逹则嗌而不食可为
寒心者也嘉庆八年十一月钦奉
上谕为预筹海运一事即与僚属尽心集议外访之
于人内稽之于古知数百年来民生国计筹之未尝
无人徒以目前牵率之时万不敢以待之度支取
尝试于一旦故入告之章曾有海运非必不可行之
事然非万不得己而后行之之语葢不敢决然行之
亦不敢决然不行之也后得
皇上福庇河流顺轨其议亦寝然九年十月洪泽湖
水低弱力不足以刷黄以致河口淤沙七省粮船全
不能渡因开祥符五瑞闸放黄水之上流入湖减黄
助淸于是淸黄始平复开小引河数里飞挽各船始
能渡河当引河水未通时七省齐奏备驳运之法然
以七省数百万之粮用小船以万计方可达淮民情
必致扰动浙省尤少船须向外江争先封雇费尢巨
势难全漕皆归驳运不得己乃暗筹海运一法十一
月招致镇海县由北来南之船约得一百馀艘此种
船闻松江上海尚有二百馀艘约可得四百艘毎艘
可载米一千五百馀石略用兵船护出乍浦即放大
洋其装卸之程脚价之费俱与之议立章程以待不
虞交卸如速一年可以往返三次较河运省费三之
二后以河道复通遂不复用然未雨之绸缪圣人不
废且近年民困于丁丁困于河东南之力竭矣运费
增则民力困运费减则民力纾因重理旧说凡考之
于古与参之于今者纎悉著之于𥳑都为海运考一
册昔明邱浚大学衍义补曰国家都燕葢极北之地
而财赋之入皆自东南而来会通一河譬则人身之
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大患迂儒过为远虑请
于无事之日寻元人海运之故道云云则元犹此志
也夫以
圣人御世山川效灵亦不必寻蹈故辙以为千虑一
得之效而以臣子过计之心夫亦何所不至故不忍
弃去综而述之或用此法分江浙全漕十分之几试
而行之可乎嘉庆十年春
海塘㧛要序
浙江海塘为杭嘉湖苏松常六郡民田庐舍所关国
计至重晋唐以后南江道塞南宋嘉定以前潮由中
亹出入南北两岸俱无所害自嘉定十二年潮失故
道水力趋于北海宁州南四十馀里沦入海水而
禅机河庄两山间中小亹旋刷旋淤不能不藉塔山
石坝以杀其北冲之势且使大潮不得阑入以为汕
刷之资斯万世不易之良法也乾隆二十七年
翠华南幸轸惜民瘼亲临阅视见其横截海中逼
大溜因断自
宸聪添设坦水竹篓木柜随时镶筑遂为东南永奠
之基夫海犹河也治海而不安其性犹弗治也恭读
圣制阅海塘记视塔山志事诸碑文知东南六郡数
十年安恬之福非
大圣人不能总其枢要者可耕凿而罔知
帝力乎元自庚申抚浙捍御多年今
圣天子厪念要工月披图奏继
先志也元尝虞治河有书而治海无书治河如潘靳
诸书虽用力不必尽同皆能发明水理然措诸施
行而治海自翟均廉海塘录一书之外新志缺而未
僃是亦未窥今
庙谟之所在矣爰于嘉庆六七年间属门生陈编修
寿祺成全志三十卷继因奉讳去官未及梓行东
防同知合州杨君莅任后究心斯事请其稿于元而
加以删葺别为海塘㧛要一书以续长白琅公所辑
新志岁戊辰元复来抚浙又期年而此书刋适成来
请序其书以修筑工程为要而考古次之浙之官士
可仰识
圣泽之高深且知坍涨之形𫝑工用之准则矣
嘉靖搢绅册䟦
余家藏嘉靖搢绅数册得自阙里孔氏其京职一册
题曰搢绅至外省一册则但题曰仕宦备览河间
纪氏所藏顺治十八年搢绅则无分京外皆曰搢绅
矣册中于都察衙门既列各省总督抚按而各外省
又重列之已骎骎乎不列于京职矣故册首叶题曰
新刋随省总督抚按总镇搢绅曰新刋随省者明乎
旧之不随省也其外省总督则陕西三边四川一员
江南江西一员福建一员浙江一员湖广一员两广
一员云贵一员漕运一员河道一员共八员巡抚则
提督操江兼巡抚安庆徽宁池太五府广德州兼辖
光州固始黄梅广济湖口德化地方一员顺天河间
永平三府宣府一镇密云等关一员隶保定顺
广泰地方紫荆等关一员山东一员山西太原等处
雁门等关一员河南兼河道一员陕西一员延绥一
员宁夏一员甘肃一员总理粮储巡抚江宁等处地
方一员浙江一员江西一员南赣汀韶惠潮郴桂等
处一员福建一员湖广一员抚治郧阳等处一员偏
沅等处一员四川一员广东兼盐法一员广西兼盐
法一员云南兼建昌毕节东川等处一员贵州兼督
理湖北川东等处一员鳯阳等处兼理海防一员共
二十四员总督皆兼兵部尚书或兼右都御史或兼
左右副都御史衔巡抚或兼兵部左右侍郞或兼右
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衔其江南省督抚按之后则
列江南等处左布政一员右布政司兼钱法一员按
察使一员提督江安徽宁池太庐凤八府滁和广三
州上江学政按察佥事一员提督淮扬苏松常镇六
府徐州等处学政按察佥事一员外省提镇亦列京
职在銮仪卫衙门中或兼左右都督或兼都督佥事
衔外省亦各随省列之凡此皆足以资考证也
扬州府志事志氏族表图说三门记
自古史传人事与地理相为经纬者也人事月改日
易而终古不易者地理也同一郡县山川在汉某年
为治为乱在唐某年为失为得贤良之拊循忠烈之
婴守灾害利弊前史具在修郡志者是宜专立一门
以备考览扬州太守伊公〈秉绶〉以修图经之事访于
余余为立事志一门凡经史书籍中有关扬州府事
者编年载之始于左传吴城䢴沟通江淮迄于顺治
十六年贾质死𤓰洲之难修诸君依余言𢰅之成
六卷三千年事粲然毕著矣太守以忧去官此六卷
稿与各门稿本皆存余家余除服入都巡盐御史阿
公〈克当阿〉续修府志延余门生姚文田等𢰅之余以
此门授文田曰勿可改也故此门至今刊成独详备
特名事志曰事略耳又立氏族表一门氏族表者仿
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之者也一县之中必有大家旧
族新贵儒门以此为主而收其族凡内官翰詹科道
以上外官道府镇恊以上由科甲出身者皆以其姓
氏立表首叙先世迁徙之由表中详载各房名字自
生员以上皆附见于表即如江都甘泉仪征之耿氏
唐氏杨氏常氏郑氏秦氏许氏阮氏兴化李氏高邮
王氏宝应刘氏乔氏泰州宫氏等族各以宰相九
勋爵督抚等官家自为谱余皆借而次第辑成表稿
惜余入都后当事者有所碍而未之纂也又立图说
一门图说者以一邑分四鄕以四鄕分都图毎一地
保所管之地绘为一图周回径不过二三里耳图
内为说曰东西南北至某处有某山与何处相连有
某水某路自某处来自某处去所管之地有某村某
桥某庙某墓聚十数地保之图即成一鄕聚四鄕即
成一邑一邑之图说须以数十𥿄计而城池廨宇街
巷更在此外此所以为图经也惜在官不能集事图
说一门遂止矣余在雷塘尝画雷塘一地保之图刻
为木板印百纸呈太守属其颁之县为式使各保具
此图迟之又久卒无图者余路经堡城呼其地保询
之曰具所管地图乎见所颁图式乎地保曰未
之见也县吏匿其图曰各保如欲图式者输我钱
干故至今未具图也余瞿然而止不敢再言嗟乎幸
地保之未具图也使再促之未有不转敛钱于村民
者弊之难防如此雷塘一图余载之雷塘墓记篇后
可览而知其概也
吴烈妇呑金纪事卷䟦
西湖葛岭之下旧有呑金祠祠后有墓墓为吴烈妇
所葬烈妇姓戴初与钱塘学生吴锡居比邻戴父死
哭之至失明人呼为孝女因聘焉既归后数年而锡
疾戴侍汤药知不治请先死锡曰吾未死而汝死是
以死促我也戴泣而止将属纩呼弟钥曰汝嫂将必
死我死属家人伺之及死戴以首触棺碎首血被面
家人环伺之绞以巾刺以裙刀凡求死者七最后呑
金不得死乃密坏玻璃瓶呑其廉肠断呕碧血数升
死里人祠之事载毛西河检讨所为墓志视其家所
藏传记加详呑金者志烈妇之志也烈妇之死或以
玻璃不成辞故以呑金志之乎祠既毁墓将不可识
别其后裔因梁山舟学士为之表乃复建坊于其地
余前任浙抚时曾访其墓入祠揖其栗主焉嘉庆十
四年春暮吴氏后人以此卷请题传曰有其举之莫
敢废也矧烈妇之志有不可得而泯者乎是亦守斯
土者之宜急与也爰具书以归之
吉兰泰盐池客难
予之奏改吉兰泰盐为任商自运自售不定盐额而
止水运于皇甫川增河东盐课八万馀引也客有难
者日曷为税榷乎余日税不定额𫆀则与余所改
不定引额无异定额𫆀谁其补所亏也且新设各官
皆盐官而改为税则当改铸监督印改名不改实可
勿更张矣客曰近年吉盐为内地商民之累曷绝之
而以此盐课归地丁也余曰吉盐累商及民者赔课
洒派也今已请弛之曷累焉昔河东盐课归地丁为
课数始自
国初故可也今吉盐之课始增于嘉庆十一年归
地丁是加赋始吾
君曷可也客曰有议以盐池
赐还藩王示不屑有之者似得体也余曰阿拉善部
在河套西即古贺兰山康熙初多罗礼无所归
圣祖仁皇帝赐以此土孳游牧者百馀年矣吉兰泰
乃其部之盐池阿拉善王玛哈巴拉任回民马君选
等贩盐侵潞淮
皇上执回民罪之宜也玛哈巴拉惧而献其地
皇上收之使商运之亦宜也今曷与之且与之亦
当曰再
赏之不当曰还之客曰吉盐不至晋二年矣民未闻
淡食有议封禁之勿水运之者是也曷使内运焉余
曰吉盐性重味佳艳物能久利酱菹苟不贵民甚利
之内运可以平潞盐土盐鄂尔多斯盐之价藩民
及塞外贫民赖为生计者数万人曷绝之客曰既不
可绝而今以皇甫川为止是绝其半矣余曰藩民不
可使之太富亦不可使之太贫太贫则不安大富亦
不安今半绝之所以权衡使适中也且皇甫川一大
使耳能全绝私船乎皇甫川距河东引地六百里一
二年后河东私盐必侵而北皇甫川私盐必侵而南
两侵则两为平准焉民食裕而市价贱矣譬如南北
二家之田中隔闲地六亩岁既久南者必稼而北北
者必稼而南两私则不争争则官治之并闲田失之
矣客曰河东商曷肯增引也余曰吉盐二年不至晋
河东之行无引之盐必多特无实据耳然不敢久久
则惧或发之余之许其增引知其实有可增也余之
请止吉盐于皇甫川盖阴制藩部太富之计非为河
东增引计也客曰河东道但请禁水运商人以增引
兼请何也余曰此道官与商同气也水运当禁自禁
之不在增引不增引商引当增则增之不在水运不
水运终固挟而求焉余将劾而请逮治之矣商知
余之不可要乃终请增引而不复敢言禁水运也客
日唯唯时壬申五月二十九日
致杭嘉湖道李坦书
浙江之性非折不行乾隆中年杭城以东海宁城以
东皆有护沙而中间老盐仓一段数十里独受顶冲
则以南岸有牛舌尖沙之故惟其有此尖沙吐尖向
北故江水之下也过尖冲北岸则折而向南潮水之
上也过尖冲北岸亦折而向南两头向南故护沙生
而受冲险工仅中间一段耳乾隆五十年间有不谙
塘工水性者以牛舌尖沙为可恶截而之则中
段亦望护沙之涨于是截牛舌开引河导水刷沙一
空孰知不但中段不生护沙并两头护沙全失杭城
乌龙庙外全受顶冲潮扑民居之檐塘外桑田尽为
沧海海宁镇海塔以下亦皆一片大海矣余保障危
险调剂水性者数年至嘉庆十一年以后两头涨沙
复生则以南岸渐复尖沙之故元方以为深幸但恐
将来复有恶尖沙不者故以奉告耳庚午秋日
嘉兴嘉禾图䟦
嘉兴冯鹭庭前辈以嘉禾图卷来属题句元案嘉兴
本嘉禾郡以地产嘉禾得名顾所谓嘉禾今老农未
之见也嘉庆九年甲子五月江浙大雨水汎滥沈浸
浙西三郡皆被灾禾之己种者烂于水民厄且惧六
月水退民补栽苗者十之九秋甚燠晴雨相闲禾大
熟有一茎三四穗至九穗者老农诧以为男士之知
古者曰此即吾郡所谓嘉禾也相庆以为
帝之德所感召焉方水之横行也鱼游于民灶舟越
阡陌帆而行余具状驰驿入告
帝悯甚命发仓榖数十万贱其値粜于民或以粥或
以钱米赈贫者三十馀万口蠲缓地丁漕米数十万
石勿征于民邑之富者各出钱榖恤其邨民少安而
游食之徒复乘灾鸠众横于鄕里余饬文武官擒其
渠散其党民乃益安迨九月禾大熟有一茎九穗者
此
帝之德足以召祥和故其转也为甚速大吏者方
省愆之不暇敢贪天和为己力乎且田之终不能补
种并禾而无之者尚比比也寒冬雨雪就食粥者尚
万人也余披图感悚知此为
天之恩
帝之德而已今
皇帝尚德政不言嘉祥未敢以此闻于
朝亦未敢为诗歌以侈之谨识其事于卷末云尔
硖川煮赈图后跋
救荒无善策惟因时地制宜而己余抚浙无德屡致
灾嘉庆九年夏浙西大水己行平粜赈济借籽种诸
政矣十年春蚕麦又失收民益困乃遵
钦定工赈纪事粥赈之法奏设粥厂于十五州县凡
三十四厂大率相距二三十里即分设一厂焉始也
议者纷起以为粥必有石灰非救民乃害民又以为
妇孺必相践而死又以为人多必致疫又以为司事
者必侵蚀民无实惠余曰此数弊皆所素有但在人
为之耳于是毎厂皆延诚实绅士委以钱榖煮赈之
事官吏不涉手惟钩算弹压而己硖石惠力寺厂其
一也海宁马君钰以部郞居郷平日好行其德委以
厂务力任不疑余又荐原任临海县令尹无锡华君
瑞潢助之其散筹分男女两厂佛寺大芦篷无雨淋
日炙之苦贫民荡舟而来道路出入次苐皆以木栅
梆礟为号令纪律日赈数万人无拥塞之虞有疾者
给以药老病废疾者别有厂妇女有厕篷终数十日
无一人死于厂者粥浓厚皆遵余令以立箸不倒裹
巾不渗为度马君及分司者与饥民同食之无一盎
饐餲者除领官银之外凡可以格外便民者马君皆
力为之以故硖石之赈尢尽善夫水旱之事不能必
无
国家休养之恩百数十年矣昔之八口食十畞者今
数十口食之矣今之六分灾敌昔之十分灾也倘不
以此次煮赈为谬数十年后有荒歉或可仿而行
之或曰分厂赈粥不如分鄕散米余曰分鄕散米固
善但一二县之地有良有司善绅士为之乃可数
十州县必有流弊且赈粥专为下下贫民供朝夕也
钱与米则中中中下人皆走索之反使下下之民
短其赈期矣总之赈灾无善策惟相时地之宜实惠
及民而己马君绘此图属华君示予并请题后是仁
者之用心也曷再以原奏及煮粥散筹各章程附录
于后俾后之人益有所考焉
重修广东省通志序
元莅两广阅广西通志乃嘉庆初谢中丞〈启昆〉所修
喜其载录详明体例雅饬及阅广东通志则犹是雍
正八年郝中丞〈玉麟〉所修书仅六十四卷
四库书提要称其一年竣事体例抵牾未悉订正且
迄今九十馀年未经续纂若再迟则文献愈替是不
可不亟修纂矣爰奏请开局纂修之大略以广西通
志体例为本而有所增损凡总分纂采访校录莫
不肩任得人富于学而肯勤其力三年有成奏进
御览志三百三十四卷为典一曰
训典为表四曰郡县沿革曰职官曰选举曰封建为
略十曰舆地曰山川曰关隘曰海防曰建置曰经政
曰前事曰艺文曰金石曰古迹为录二曰宧绩曰谪
宧为列传八曰人物曰列女曰耆寿曰方技曰宧者
曰流寓曰释老曰岭蛮为杂录一共二十六门古人
不曰志而曰图经故图最重宋王中行等广州图经
不可见矣今则一县一州为一图沿海洋汎又为长
图按册读之粲然毕著矣广东通志旧有康熙十二
年刘中丞〈秉权〉所修之三十卷明万历二十九年郭
棐所纂之七十二卷嘉靖三十六年黄佐所撰之七
十卷嘉靖十四年戴璟所撰之初稿四十卷各书多
就残佚惟黄志为泰泉弟子所分撰者体裁渊雅厪
有存本今求得之僃加采录元家藏秘籍如宋王象
之舆地纪胜等书亦多采录是以今志阅书颇博考
古较旧加详而选举人物前事艺文金石各门亦皆
详核至于
国初收粤平削尚藩诸巨事则已载在
国史此志不得记之与广西志同例也书成刋挍爰
叙其后道光二年闰三月
恭进十三经注䟽挍勘记折子
钦惟
皇上圣德天纵
典学日新为政本乎六经教士先夫儒术此我
朝
圣
圣相承之极轨也〈臣〉㓜被
治化肄业诸经校理注䟽综核经义于诸本之异同
见相沿之舛误每多订正尚未成书乾隆五十六年
奉
敕分校太学石经曾以唐石经及各宋板悉心校勘
比之幼时所校又加详僃自后出任外省复聚汉唐
宋石刻曁各宋元板本选长于校经之士详加校勘
自唐以后单䟽分合之不同明闽附音之有别皆使
异同毕录得失兼明成十三经注䟽校勘记二百十
七卷附孟子音义校勘记一卷释文校勘记二十五
卷昔唐国子博士陆德明虑旧籍散失撰经典释文
一书凡汉晋以来各本之异同师承之源委莫不兼
收并载凡唐以前诸经旧本赖以不坠〈臣〉撰是书窃
仿其意连年校改方毕敬装十部进呈
御览〈臣〉自维末学莫赞
高深妄凟
圣聪不胜战栗悚惶之至谨
奏嘉庆二十一年十二月
此页面可能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缺两页 欢迎您改进此页面,当问题解决后,您可以移除此消息。如果问题并不存在,请直接移除此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