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访书志/卷十四 中华文库
卷十三 ◄ | 日本访书志 卷十四 |
► 卷十五 |
《陈思王集》四卷(明刊本)
仅存赋及诗四卷,杂文以下无之,无目录、后跋,与《江文通集》合为一函。赋四十一篇,诗六十三篇。按《思王集》原书三十卷,久佚。后人从类书选本中钞出为此集。《提要》所称嘉定癸酉宋刊本,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自张燮、汪士贤以下渐有增入,无复减少者。此本赋四十一篇,所原似更在嘉定本之前,故所载反略。其中往往有缺字,又如《矫志》诗题下注:“‘作孚’之下脱二句。”《三家集》则仅于字下注一“阙”字,陈朝辅本则并不注阙脱。其馀异同,更难悉数,大抵皆出后来臆改,则此本可贵也。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中缝在横线下题“陈集”,其刊当在嘉靖间,其款式实源宋本。按明朱之蕃有《唐百家集》,其版式字体略与此同,而所载唐人集亦唯存诗、赋,此本或亦朱氏所刊与?
《蔡中郎集》十卷(明刊本)
明万历元年东阳王干章刊本,凡十卷。首《故太尉乔公碑》,与别本异。元和顾涧薲以黄笔校兰雪堂活字本,以薲笔校旧钞本,以墨笔校《后汉书》、《文选》及各本,精审之至,聊城杨氏重刻《蔡集》,即此本也。
此本原初陈仲鱼征君旧藏,目录前有鱼图像印,又有“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监我”方印。后为唐端甫仁寿所得,有“唐仁寿读记”印。端甫多藏古本,余得其手校《晋书》,其宋板《晋书》为李木斋所得,并附记之。
《孟浩然诗集》三卷(元禄庚午刻本)
前有元禄庚午可昌序称:“得《襄阳集》三集,不问字画善否,篇什多寡,遽命剞劂氏以刻诸板,其所讹缺,姑仍旧本,以俟智者校焉。”书分下、中、下三卷,凡《游览》五十七首,《赠答》三十一首,《旅行》三十首,《送别》四十首,《宴乐》十七首,《怀思》十五首,《田园》十九首,其二百九首。首题“孟浩然诗集卷上”,次行题“须谿先生批阅”,三行题“吉安元鼎校正”,(当是日本人。)中缝题“襄阳集”。按《四库》着录为明人刊本,有王大源、韦滔二序,此本皆脱。余所见须谿批点名家诗集,多不载旧序,是其陋也。或坊贾删之。又士源序称,集其诗二百一十七首,分为四卷。此本卷数皆不合,知非唐人缀辑之旧。须谿评语类伤佻儇,亦无所发明。唯据《众妙集》云:“《除夜有怀》一首为崔途诗”。颇见考证。校之明本分体编诗,以近体为古诗,又窜入他人之诗者,相去天渊矣。
案明闵齐伋及汲古阁刊本作三卷,知箧无此二书,未识与此本异同若何。惟有明朱謦所刊《唐百家诗》本亦作三卷,亦分类编诗,而《赠答》类《宿庐江寄广陵旧游》之下,《荆门上张丞相》之上,多出诗十二首。又下卷《田园》类之后有《美人》类七首,《时节》类三首,《拾遗》三首,此本亦无之。然《游览》类既有《春晚诗》,不应《初秋九日》等诗又别出《时节》一类。《美人》类之诗亦大半可入《怀思》类中。余疑朱本为、后人缀拾浩然佚诗,而妄立名目以附于后。至《清镜叹》、《凉州词》、《庭橘》三首,又分三类。故题为《补遗》。其实宋本至《田园类》而止,别无《美人》、《时序》二类为此本所佚也。
《提要》又引《容斋随笔》疑其《示孟郊诗》时代不能相及,此本及朱本皆有之。又谓《长安早春》一首《文苑英华》作张子蓉,而《同张将军蓟门看灯》一首亦非浩然游迹之所。唯朱本有《长安早春》一首在《时节》类,此本则二首皆无之。然则此本于孟诗虽有所佚,尚无宋以后人窜入之弊,固校孟诗者之标准也。至朱本与此本字句异同互有长短,则当参校而得之。
余归后,闻黄荛圃所藏宋本尚存吴中,则此本未足奇也。
《须溪先生校本韦苏州集》十卷(元刊本)
首有王钦臣序,次目录。首行题“须溪先生韦苏州集卷第一”,次行题“苏州刺史韦应物”。每半叶九行,行十七字。卷中多校录异同之字间有评语。末有何湛之两跋,须溪此本多据何本补入者。其第二卷《呈崔郎中》之上补入三“篇”,《雪夜下朝》之下补入四篇。第五《答棐处士》下补入十八首。第七《秋景诣琅琊精舍》之下补入三首。第八末补入一首。共补入二十九首,皆低一格。《拾遗》八首,则云:“熙宁丙辰校本添四首,绍兴壬子校本添三首,乾道辛卯校本添一首。”则是《韦集》自嘉祐本以至何湛之本凡六本矣。原序五百七十一首,按目录除补遗外,只五百五十五首;以何本补入二十九首,则当为五百八十四首,其数皆不相应,未知其故。昔人云“独怜幽草涧边生”,宋板作“涧边行”,以“生”为误。此诗在第八卷,“幽”下注云:一作“芳”;“生”下注云:一作“行”。则知作“生”、作“行”皆宋板所有矣。今世行者,康熙中项𬘡以北宋本翻雕,称即王钦臣本。又毛晋所刻王、孟、韦、柳四家本,行箧中无此二书,未知何如。然须溪据六本以校定此本,则所得多矣。
后序
韦应物居官自愧,闵闵有恤人之心。其诗如深山采药,饮泉坐石,日晏忘归。孟浩然如访梅间柳,偏入幽寺。二人趣意相似,然入处不同。韦诗润者如石,孟诗如雪,虽淡无采色,不有轻盈之意。德祐初秋看二集并记。(此不著人名,当即须溪总评也。)
又按:《提要》云:“项本分十四类,原篇云‘分类十五’,殊不可解。”此本亦十四类,而序亦作“十五”,则非误也。然则此与项本分类皆非钦臣之旧。
陶韦合刻跋(按此则何湛之并有《陶集》刻本,此在须溪跋后。)
《诗》三百十一篇,所为美刺,要皆抒于性情,止于理义,无所为而为,不求工而工也。后之为诗者,以为一秇而竞趋之。至于唐,且以为制科之羔雁已。嗟乎!以诗而博名高取世资,必且为快目艳心之语,惊魂动魄之谈,适人之适而非自适,其适安在?其抒情而止理义,说者谓诗盛于唐,予谓至唐而漓也。晋处士植节于板荡之秋,游心于名利之外,其诗冲夷清旷,不染尘俗,无为而为,故语皆实际,信《三百篇》之后一人也。唐刺史作,不亏情理,少涉浓郁,未必与处士雁行。乃效陶潜诸作,可称逼肖,盖似者,其模仿之工,不尽似者,则时尚所移也。虽然,旷代希声,寥寥寡和,若刺史者,亦处士之后一人也。倘褅尼立而并袷二祖,则陶几入室,韦渐升堂,意味风流,千秋并赏。予因合刻之,聊以存古人三百十一篇之遗意云。园居士何湛之书。(按此序不著年月,当再考。)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三十卷(明郭云鹏本)
此本《诗集》,首先标杨齐贤、萧士赟名,次标“吴会郭云鹏校刻”。《文集》首卷则标“郭云鹏编次”,不列齐贤、士赟名,盖以《文集》无两家注故也。其目录后有“嘉靖癸卯春元日宝善堂梓行”篆书木记。
《天禄琳琅》亦载此本,以郭氏不自为序跋,疑云鹏为书估。今按:此本于杨、萧二注删削过半,又增以徐祯卿之说,当非书估所能为。然杨、齐二注正以详赡为贵,云鹏意取简约,而学识不足以定去取,适形甚陋。特以抚刻差精,为《天禄》所收耳。
《集千家注杜诗》二十卷、《文集》二卷(元椠元印本)
首有元大德癸卯刘将孙序,次目录,前题“须溪先生刘会孟评点”,次附录各家序跋及须溪《总论》,次年谱。以下唯卷一题“会孟评点”,(《文集》卷一亦有此题。)馀卷并无之。据将孙序(将孙系会孟之子。)知此本为高楚芳所编,盖楚芳删次各家之注,而附以会孟评点也。其诗亦分类编次,而与鲁訔、黄鹤本皆不甚合。明代白阳山人、金鸾、许自昌等所刻,皆从之出;而并遗刘将孙序,遂不知编此本者为何人。朱竹垞竟谓出之蔡梦弼,尤失考矣。《四库》着录本但称前载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梦弼四序,知其所见亦明刊本。盖此四序原在《附录》中,明刊本删存此四序,并刘会孟《总评》十一则尽删之,篇中评语竟不题“会孟”名,其为庸妄何可胜言!《提要》引宋荦谓杜村评点自刘辰翁始,刘本无注。元大德间有高楚芳者,删存诸注及刘评附之,此本疑楚芳所编也。是则国朝唯宋牧仲得见此本。(《天禄琳琅》所收亦白阳山人本。)今又二百馀年,余始从日本得之,以印证牧仲之说,亦一快也。《提要》称篇中所集诸家之注,直赝错杂,盖指伪东坡注而言;不知此编绝不载东坡注,刘将孙□已明言之。《提要》未见刘序,又未暇细核全书,故意此千家注中必有东坡注,遂漫为此说也。
余又藏一本,每半叶十二行,行亦二十三字。序文每行减一字,版幅亦略缩小,亦为元刊,而摹印在后,且涂抹满纸,远逊是本,附记于此。
《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二十卷、附《别集》、《外集》、《附录》(南宋刊本)
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六字。首乾道三年陆之渊序,次刘禹锡《柳先生文集序》,又次诸贤姓氏,曰:“中山刘禹锡编,河南穆修叙,眉山苏轼评论,胥山沈晦辩,南城童宗说音注,新安张敦颐音辩,新安汪藻记,张唐英论,云间潘纬音义。”其书分类编次与穆修本合,惟彼以《非国语》为四十四、四十五两卷,此则合并诗文为二十卷,而以《非国语》为《别集》。其《外集》则采自沈晦本,《附录》下逮绍兴,当为潘纬所定。考《柳集》有四十五卷者,为刘禹锡所编,(禹锡本附《墓志》、《祭文》于第一卷,穆修本则不附之,卷数与禹锡本同。)有三十三卷者,为元符间京师开行。又有曾丞相晏元献二本,而无二十卷之本。据陆之渊序,似潘纬所据本亦三十二通,则此二十卷为坊贾所合无疑。《四库》着录麻沙本,系四十三卷,是又据穆修本分之。余亦藏有此本,每半叶亦十三行,行二十三字。然分合虽殊,实无盈缺,唯其卷一下题“南城先生童宗说注释,新安先生张敦颐音辩、云间先生潘纬音义”,故《提要》据以为说,其实此宋本无此题也。《提要》称书中所注,各以“童云”、“张云”、“潘云”别之,不似潘纬自撰之体例,疑本各自为书,而书贾合之,其说诚是。盖五百家注本有张敦颐《柳先生历官记》,此本无之,则知其于张说有删削矣。又此本注中多详音训,而略于事实,唯童宗说颇征史传,而与韩氏诂训本多同。其不著姓名之注,则又与五百家注相出入,疑其互有攘取也。编中所载“一本”与五百家悉合,疑魏仲举即以此为蓝本也。今穆修四十五卷之原刊既不传,麻沙四十三本亦为难觏,明代翻刻,讹谬宏多,然则以此当《柳集》之祖本可矣。
或疑此本不缺宋讳,又四周双边而黑口,当是元以下本,未必为宋刻。余谓不然,余所见麻沙宋本不避宋讳者甚多,小字《唐文粹》其一也。四周双边及黑口亦起于南宋,而元人承之,详见余《古刻源流考》及《留真谱》中。且元人刻书,字体皆趋圆润,(即如《千家注杜诗》是也。)此刻字体则纯是南宋格。(余仁仲《穀梁传》是其证。)又纸质坚而薄,是宋闽地所产,元、明人无之。况此书元麻沙本已改其款式,《提要》所据本是也。
《孙可之集》十卷(明刊本)
明崇祯中,闽中黄烨然、黄也刚与《刘蜕集》合刊本。有“小野节”、“小岛学古”印记。首载正德丁丑王鏊序,知其从王本传刻者。王刻世尚有之,又有宋本,旧在顾之逵家,顾涧薲曾为校订,云:“《龙多山录》‘樵起辛而游,泊甲而休’。刻《武侯碑阴》独谓‘武侯治于燕奭’见宋刻而知正德本之谬”。今此本亦沿其误,似未足珍。然樵自序前不标“《孙可之文集》序”六字,樵自题衔在序后,犹是古式,胜于汲古本远矣。近日南海冯氏重刊《可之集》,自言得见涧薲两校本,又见黄荛圃校本。顾氏且云:“有《唐文粹辨证》之役,遍搜唐集……勘正。”知必于《文粹》所载可之文,一一校录。冯氏参校重刊,宜乎折衷一是。今以冯氏本对勘,不唯《文粹》佳处不能从,(《开元杂报》,《文粹》作“帛其缦,志其末”。谓以帛覆藏之也。《广雅》:“幔”,覆也。《说文》无“幔”字。盖“缦”与“幔”通。今本作“帛,而漫志其末”,“帛”字遂无著。)即此本是处,亦多改刊,如书《何易于》“城嘉陵江南”,盖谓益昌县城在嘉陵江南耳。(按:唐益昌县,今四川保宁府昭化县。县城适在嘉陵江南,唐属利州刺史。利州,今广元县,在昭化县北。下云刺史崔朴自上游泛江东下,即谓利州刺史也。故易于自云“为属令”,若非本州刺史,安得称属令乎?)冯本从俗作“河南刺史”,而以“城嘉陵”断句,为不辞矣。其他显然谬误,冯氏略不能订正,且有各本不误而冯本独误者,此由重写失于覆勘之故。(别详《札记》。)吾不知“多见校本”谓何,甚矣!传刻古书之难也。
《刘蜕集》六卷(明刊本)
明崇祯癸未,闽中黄烨然刊本。(与《孙可之集》合刻,亦小岛藏本,森立之《访古志》载之。)其自序盖以天启甲子吴绯所辑六卷本重加补缀者。吴绯序则云:“旧稿本之桑悦,悦故振奇士,即伪造伊世珍《琅寰记》者也。”按此本所载蜕文,不见于《文苑》、《文粹》两书者尚多,或疑有伪作。然《文泉子》原书十卷,《书录解题》尚着录,则亡佚不久;或桑悦故有传钞本,未可以《琅寰记》一概例之。唯此本以《文粹》所载对勘,亦多脱误,(如《谕江陵耆老书》,误“谕”为“论”。《嬴秦论》“而先立与”,脱“而先绝其术欲有立”八字。《献南海崔尚书书》“今阁下”下,脱“则逾垣塞牖而已虽然当阁下”十二字。其他字句差违,尤难枚举。)良田展转钞刻之故。《四库》着录有崇祯庚辰闽人韩锡所编《文泉子》一卷,先于此刻四年。又有闽齐伋刻本,称《拾遗集》,余俱未得,不知与此本详略异同若何。然原集既不存,恐皆以吴绯为蓝本,亦未有以远过之者也。
《樊川文集》夹注残本二卷(朝鲜刊本)
存一、二两卷,无序文及刊行岁月,亦不知注者为何人。审其字体、纸质,的为朝鲜人刻板。卷首题“《樊川文集》卷一”,下记“夹注”二字,次行题“中书舍人杜牧”,旁注“牧之”二字。每半叶八行,行十七字,注亦十七字,注颇详赡。卷末又附添注,注中引北宋人诗话、说部,又引《唐十道志》、《春秋后语》、《广志》等书甚多,知其得见原书,非从贩鬻而出,当为南宋人也。自来着录家无道及者,岂即朝鲜人所撰与?惜所存仅二卷,不得详证之耳。森立之《访古志》称为宝素堂旧藏,顾无小岛印记,当是偶未钤押耳。
《表制集》六卷
唐沙门不空撰。不空西域人。唐代宗时赠司空。所翻经律甚多,亦兼通外典,此《表制集》皆其当肃、代两朝所上表启及答制也。末附徐浩所撰《不空碑》文一首。此集南、北《藏》皆不载,盖已佚矣。首题“《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一”,次行题“上都长安西明寺沙门释圆照集”。圆照之序在第一卷内,目录附于卷后,古式也。
《李推官披沙集》六卷(宋椠本)
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首有绍熙四年杨万里序,序后有“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书籍铺印行”,世谓之“府棚本”。盖陈氏在临安刊书最多而且精也。今观此本,刻印雅洁,全书复完美无缺,信可宝也。《披沙集》,《四库》未着录。据诚斋序,推挹甚至,当为晚唐一作手。明朱警刻《百家唐诗》,称皆以宋本裒刻,所收咸用诗,即据此本。行款亦同,唯删其卷首总目,其中间有墨丁、讹字。席氏《百唐诗集》又源于朱本,皆补填之,而误字尤多。如《绯桃花歌》首句“上帝春宫思丽绝”,“宫”,席误“官”。末句“争教比物芳心歇”,朱本“心”字墨丁,席本补“菲”字。《短歌行》“下在黄埃上须渐”,朱、席本“渐”误“惭”。《小松歌》“短影日斜不满尺”,朱、席本“日”作“月”。《剑喻》“谁是的提絜”,朱、席本“的”误“■〈白旬〉”,不成字。《放歌行》“至哉先圣情”,朱本“圣情”二字空,席本补“先哲”二字。《览友生古风》“皴皵老松根”,席“皵”误“散”。《题友生丛竹》“蒲箑今无种”,席“蒲”误“晡”。《江南曲》“乡梦欲成山鸟啼”,席本“鸟”误“乌”。《寄修睦上人》“相忆由来一无事”,席本作“无一”,又“相似不似寄数字”,此本“相”字空缺,朱本同,席本补“相”字。《古意》“论交通财能几何”,朱、席本“通”误“过”。《昭君》“蛮夷莫敢侵”,席本“夷”作“彝”。《赠来进士鹏》“滩急五更风”,席本“滩”误“难”。《酬郑进士》“新居深似白云间”,席本“白”误“自”。《友生见访》“共约冰销日”,席本“约”误“酌”。《春晴》“新诗吟未稳”,朱本“稳”字墨丁,席本补“就”字。《酬蕴微》“访君还独还”,朱、席本“君”字并空缺。《分题雪霁望炉峰》,朱席本“霁”并误“花”,席本“炉”上增“香”字。《雪十二韵》“陂椿吐白莲”,朱、席本“舂”误“椿”,“槎面江摇锡”,席本“楼面光摇锡”。《庐山》“棱收雪气昏”,朱本同,席本“雪”空缺;“作赋偶无孙”,朱、席本“孙”误“人”。《谢友生遗端溪砚瓦》“浅小金为斗”,席本“浅”作“碊”,观下句“泓澄玉作堤”,则作“浅”是也;“想乐与天齐”下缺一句,朱、席本皆同。《山中夜坐》“一床山月竹”,朱本同,席本“山”作“秋”。《送韦主簿》“严风爱日泪阑干”,席本“严”作“岩”。《夏日别余秀才》“冲漠非吾事”,朱、席本“漠”误“汉”。《寄题从兄坤载》“雨中寒树愁鸱立”,席本“鸱”误“鸦”。《题刘处士居》“月过修篁影旋”,席本“旋”作“渐”。《和友人喜相遇》“文赋歌诗略不专”,朱、席本“略”误“路”,又“谢思宁许梦魂通”,席本“许”作“计”。《和修睦山居》“不论轩冕及渔樵”,席本“及”作“与”,与下句“性与情违渐渐遥”复。《观山榴》“却应羞得强青青”,朱、席本“羞”误“著”。然亦有宋本误席本较正者,如《寄楚琼上人》“静对五峰秋”,此本作“对静”。《雪十二韵》“童痴为兽捏”,此本、朱本“捏”误“沮”。《夏日别余秀才》“岳麓云深麦雨秋”,此本“麦”误“夌”。是则当分别读之。《全唐诗》编为三卷,校之,有兼从朱、席二本者,然未见此本,故犹有误字。
《欧阳文忠公文集》三十六卷
此本为日本宝历十三年所刊,首有皆川愿序,称以元时刻本重校上木。首载东坡序,题衔称“门人翰林学士”云云。称其通家子有岛氏藏《欧集》二本,其一为元时刻本,因合校刻之。第一卷为赋与杂文,盖即据《居士集》而截去首卷之诗、赋与杂文为第一卷,以下次第悉与《居士集》合。未知所据原本如此,抑皆川愿等删其诗?然每卷正文中,多列异同。其每卷末所载校刊人姓名,亦悉与前本合,则知即从前本出也。皆川愿所校异同则列于栏外,其中多称“苏本”、“宣和本”,盖其所见一本夹入注中之语,尤为精善,故亟录之。
《王荆文公诗注》五十卷(朝鲜活字本)
首有大德辛丑刘须溪之子刘将孙序,次大德丙午毋逢辰序,次《年谱》六叶,不题撰人名氏。首题“《王荆文公诗》卷第”,二行题“雁湖李璧注”,三行题“须溪刘辰翁评点”,盖与明嘉、隆间海盐张宗松刻本同出一原,张本删须溪评语耳。唯张本缺前刘、毋二序,又缺《年谱》。其第三十卷及第五十卷均缺尾叶,今并钞于后。据将孙序,知须溪于雁湖注亦略有删节,故卢抱经所注长塘鲍氏宋椠十七卷残本(宋本存第一至三卷、十五至十八卷、二十三至二十九卷、四十五至四十七卷。)尚有魏鹤山一序,注中每有多至数条者。然宋本亦无第三十卷、五十卷,则此二叶独赖此本以存,殊足贵也。
《山谷诗注》二十卷、《目录》一卷、《年谱》附《外集诗注》十七卷、《序目》一卷、《年谱》附《别集》二卷
右朝鲜活字版。首山谷子黄垺序,次许尹叙。据《敏求记》言,旧藏《山谷诗注》,目录首缺二版,此本有之,则知是从宋本出也。每半版十行,行十七字,注双行,行十七字。有“养安院藏书”记。
《后山诗注》十二卷(明弘治刊本)
首门人魏衍记,记后低一格为政和丙申王云题,末有弘治丁巳杨一清跋。据云:初刊于汉中,后又得定本于江东故家,遂再版焉。然此本日本元禄三年亦有翻刊,每半版八行,行十六字,体势与宋板《山谷集》合,当从宋板翻雕者也。然则此本为《后山诗集》之最善本矣。
《淮海文粹》十四卷(旧钞本)
相传陈同甫所辑《六君子文粹》之一也。此本仅存十四卷。以《淮海集》校之,有一篇之中刊去首尾及繁文者,在他人则为妄,在同甫则为严,此自关乎学识也。
《竹友集》十卷(宋椠本)
此宋椠谢薖《竹友集》十卷,镌刻精良,纸墨朗润,宋椠之绝佳者。《四库提要》云:“今所行本只四卷,又有诗无文”。其所着录之十卷本,乃明谢肇淛从内府钞出,然传钞者仍希,故百年来着录家仍不见《薖集》。若宋椠原本,则自明内府外,无着录者。然则此本为天壤间孤本已数百年,无论今日也。初为日本向山黄村所藏,余谓宜重刊以广其传,因借得用西法影抚之。未几,余将归,黄村好余之刀币古泉数十事,乃议以此原本交易之。薖与兄逸,同列“江西诗派”中。据苗昌言跋:此《集》得之于其子敏行,即其所编次。又称:二谢交游遍天下,既没之后,“为之传、序、哀词、祭文者甚众,今未暇博询而遍录也。特取吕舍人之所书,摹其真迹于后”。夫以薖之文行,烜赫一世,生平酬应之作,当不下数十册。此《集》名为十卷,其实诗不过二百六十二首,文不过二十五首,并其传、序、哀词、祭文不载。其编次之谨严,可谓不诬其先。则昌言称敏行之“诗律有典型”者,亦为实录。今人名不出里闬,身前刻集,卷耑题词连篇累牍,转瞬化为烟云。读此《集》,知古人笃实,所以传世愈远也。
余归后,得金山钱氏小万卷数所刊谢本,其误脱不下数百事,良由谢氏以寒夜急录,不能精审;加以展转传讹,故不可读。乃别为《札记》,入《续群书拾补》中。
《和靖先生诗集》二卷(日本贞享丙寅刻本)
《集》分上、下二卷,首梅尧臣序,首题“和靖先生诗集序”,不冠以“林”字,次行题“太常博士宛陵梅尧臣撰”。(明沈行辑本删除“宛陵”二字,以置于年月之后。又序文“宁海西湖”之上,沈本改“宁海”为“钱唐”。)序文于“和靖”皆提行,其根源于北宋无疑。今就明沈行辑本校之,沈本多出《春日寄钱都使》一首,《和虢略秀才》一首,《伤朱寺丞》一首、《林山人隐居》一首、《洞霄宫》一首、《宿洞霄宫》一首。又“草泥行郭索,云水叫钩辀”二句。其重辑本不载、见于此本者,《秋怀》一首、《寄辇下莫降秀才》一首、《梅花》二首、《西湖小隐》一首、《东竹寄曹州任懒夫》一首。又《和病起》一首,此本在《和谢秘校西湖马上》之下,沈本以《和安秀才次晋昌居士留题壁》之下。其他字句异同,更难枚举,然则沈氏亦未见此本也。《宋志》载《林逋诗集》七卷,又二卷。《书录解题》云,《和靖集》三卷,《西湖纪逸》一卷。然本传云“所传三百馀篇”。此本篇数亦相合。则《志》所称“七卷”、“又二卷”,与《解题》所称“三卷”者,不知为谁误。《淡生堂书目》载此书不著卷数,仅署“二册”,或是此本。至明正德丁丑沈行辑本则为四卷。国朝康熙中,吴调元刊本因之。昔刘后村以《摘句图》证和靖诗之多逸,为之惋惜。今此本《秋怀》以下六首全篇宛在,竟为沈行、吴调元本所脱,不尤可郑重哉!
《宗忠简集》六卷
明崇祯庚辰进贤熊人霖校刊,盖据万历张维枢刻本重雕者。目录后附《始末征》。首楼昉原序,次万历乙巳张维枢所撰《忠简传》。又有附刻《杂录》,则建炎二年高宗所赐诰敕及宋濂、解缙以下题跋。按国朝义乌县王庭曾重编本为八卷。据《提要》称,增入《谏止割地》一疏,而以楼昉原序及明初方孝孺序弁于篇首。今此本无《谏止割地疏》及孝孺序,有楼昉、张维枢序,亦小有不相应者。惜箧中无王庭曾本,未能一一校对之耳。
《诚斋诗集》四十二卷(影宋钞本)
首题《诚斋集》卷第几,次行题“庐陵杨万里廷秀”。计《江湖集》七卷,《荆溪集》五卷,《西归集》二卷,《南海集》四卷,《朝天集》六卷,《江西道院集》二卷,《朝天续集》四卷,《江东集》五卷,《退休集》七卷,合为四十二卷。按《诚斋全集》本一百三十三卷,今着录家所传朱竹垞影宋本,有刘炜叔序,每半叶十行,行十六字。每卷后有“嘉定元年春三月男长孺篇次,端平元年夏五月门人罗端良校正”。此本皆与之合,的系从宋本影钞,唯前无刘炜叔序。又《文献通考》载《江湖》、《荆溪》、《南海集》俱有自序,何义门所见宋宾王藏本,《江西道院》、《朝天续集》亦有自序,此本皆无之。岳珂《桯史》称《朝天续集·韩信庙诗》“淮阴未必减文成”句,麻沙刻本讹“文成”为“宣成”,此本作“准阴何必减宣成”,意者原于麻沙本。当时本仅刻《诗集》,非影钞者之有所略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诗集》十卷(朝鲜刻本)
无序跋。首有“奚疑斋藏书图记”,末有“嘉靖庚申至月庆州府尹龟岩李公刚而所赠,此书板在是府”,当亦朝鲜人所题。首行题“晦庵先生朱文公诗集卷第一”。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字体古朴,当是明初所刻。每卷后附《考异》,知非茍付剞劂者。
《陈龙川文集》三十卷(明万历刊本)
万历丙辰黄州守王世德刊。据其自跋,从原本出,盖犹叶水心所刊原书也。叶序后有瞿九思及郭士望序。《祭吕东莱文》六篇在第二十二卷,邹本移于第二十三卷。明崇祯癸酉邹质士刊本即从此本出,而颇有讹字。国朝康熙四十八年,其永康族裔重刊,所据此本有永康知县姬肇燕序。独怪同治戊辰永康胡氏重刊此书,而所据以辨讹考异者,仅崇祯邹氏本及道光间陈坡刊本,而万历黄州本、康熙永康本皆不得见焉。胡为龙川乡后进,而又为楚中书局提调,未必此二本竟绝于世,毋亦搜访之未周乎?
《晞发集》十卷(明刊本)
明万历戊午郭鸣琳刊本,徐𤊹所辑。前八卷为皋羽本书,九、十两卷为《附录》。按《四库》着录为平湖陆大业本,则有《遗集》二卷,《遗集补》一卷,此本无之。意陆氏所据为弘治间储巏刊本,故以其所遗别为两书,此本已汇入八卷中。徐兴公以博洽名一世,又与皋羽同郡,其所订当不至大谬,惜筐中无陆本,不得一互校之也。
《静修先生文集》三十卷(《丁亥集》五卷《附录》三卷《樵庵词》一卷《遗文》、《遗诗》各六卷、《拾遗》七卷《续》三卷)
明弘治乙丑庐州府同知崔嵩刊,有后跋,称从蜀本录出,而次第则从元本。盖以蜀本将各集汇并,失静修本意,故仍从元本,以《丁亥集》为首卷也。每集首行题下著“保定崔嵩校正”。《附录》,房山贾彝编。《续集》题“后学杨俊民裒录”。崔跋又称“元本乃其门人真定安熙所订,最为谨切”。
《吴渊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
明嘉靖元年刊本。首有祝銮序,盖刊于杭州者。此在卓氏刊本之先,又系以宋写本覆刻,殊为精雅,而传世颇少,因录之。胡翰《序》(至正十二年。)
刘基《序》
胡助《序》
男吴士谔《跋》。《跋》后题“金华后学宋誊写”。
《新芳萨天锡杂诗钞选槁全集》一册
日本明历三年刊本。按:天锡《雁门集》本八卷,汲古刊本并为三卷,《集外诗》一卷,有自序及干文传序。此本无序,诗后附文七首,皆为缁流所作。据《标目》称为“《妙选槁》”,则非“全集”也。然验其板式,的为从元椠重刊,惜箧中无《雁门集》,未得一校之。
《犁眉公集》五卷(明初刊本)
明刘基撰。无序、跋、目录。按基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二卷,《春秋明经》二卷,《犁眉公集》五卷,各自为书。成化中,戴𬶨等始合为《诚意伯文集》二十卷,而各集别行本遂微。此五卷,首杂文、次乐府、次诗,犹为原刊。《提要》称此集为“二卷”者,亦误也。世传基《推碑图》等书,神怪谬妄,不可穷诘。然观此集第三篇《谢恩表》中有云:“基一介愚庸,生长南裔,拙无知,其能识主于未发之先者,亦犹巢鹊之知太岁,园葵之企太阳”。又云:“至于仰观乾象,言或有验者”云云。是基本深明术数占验之学,宜乎后之方技家多所依托也。
《皇甫司勋集》六十卷(明万历乙亥刊本)
首有顾存仁、范惟一、刘凤、黄文禄等序,并有自识《集原》一首。《司勋集》,《四库》虽着录,而世罕传本,此犹原刻初印本,著之。
《朝鲜赋》一卷(朝鲜刊本)
明董越撰。弘治九年,越以右庶子兼翰林侍讲使朝鲜,归而为此赋。初刻于江西泰和,此为朝鲜太斗南重刻者。所载山川风土颇略,文辞亦质实有馀环丽不足。然越留其国仅浃月,宜其不能赅备。且采风问俗,意存征实,固有资于考核,正不必以《三都》、《两京》相夸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