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集卷第一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 外集卷第二
唐 韩愈 撰 宋 朱熹 考异 宋 王伯大 音释 景上海涵芬楼藏元刊本
外集卷第三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外集卷之二

   上贾滑州书

    贾耽以贞元二年为滑州刺史此篇方从蜀𫟍

愈儒服者不敢用他术十进术或作艺又惟古执贽之礼窃整顿

旧所著文一十五章以为贽而喻所以然之意于此章或作首下同

曰丰山上有锺焉视日山海经云豊山有九锺和霜鸣注云霜降则锺鸣人所不可至

霜既降则铿然鸣盖气之感非自鸣也或无既字愈年二十有三

读书学文十五年言行不敢戾于古人或无有字三或作二读书学文十五年洪

云公与邢尚书书云生七歳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二十有五而擢第于春官愚固泯泯不能自计

周流四方无所适归固或作故非是伏惟阁下昭融古之典义含和

发英作唐德元简弃诡说保任皇极是宜小子刻心悚慕又

焉得不感而鸣哉和或作华元或作臣方云周书注元德之首也徒以献策阙下方

勤行役且有负薪之疾不得稽首轩阶遂拜书家仆待命于

郑之逆旅仆或作僮逆上或无之字伏以小子之文可见于十五章之内

小子之志可见于此书与之进敢不勉与之退敢不从方作退

进退之际实惟阁下裁之

   上考功崔虞部书

    或作上考功宏词官虞部崔贠外书

愈不肖行能诚无可取行巳颇僻与时俗异态抱愚守迷固

不识仕进之门迺与群士争名竞得失行人之所甚鄙求人

之所甚利其为不可虽童昏实知之失一或无行字如执事者不以

是为念援之幽穷之中推之髙显之上是知其文之或可而

不知其人之莫可也知其人之或可而不知其时之莫可也

不知其人上方有是字既以自咎又叹执事者所守异于人人废耳

任目华实不兼故有所进故有所退以方作巳废上或有之字不疑当作必〇今按

人字属上句且执事始考文之明日浮嚣之徒巳相与称曰某得

矣某得矣问其所从来必言其有自一日之间九変其说

进士之应此选者三十有二人其所不言者数人而巳而愈

在焉不言方作不云及执事既上名之后三人之中其二人者固所

传闻矣华实兼者也果竟得之而又升焉或无其字固上或有则字果或作毕

其一人者则莫之闻矣实与华违行与时乖果竟退之如

是则可见时之所与者时之所不与者之相逺矣然愚之所

守竟非偶然故不可变竟非或作慬非故或作固凡在京师八九年矣足

不迹公卿之门名不誉于大夫士之口或无誉字于或作一或无士字始者

谬为今相国所第此时惟念以为得失固有天命不在趍时

而偃仰一室嘨歌古人今则复疑矣未知夫天竟如何命竟

如何由人乎哉不由人乎哉未上或有又字或无夫字天竟或作天意人乎或并作乎人

欲事干谒则患不能小书困于投刺欲上或有夫字于或作乎欲学为佞

则患言讷词直卒事不成为方作于患下或有于字卒或作则徒使其躬儳焉

而不终日其躬方本如此而㪯正躬作穷盖误而诸本作如方云蜀本作而今本皆以表记语刋作如然不知

古而如同意此语不当以如似之义读之唐人惟韩柳知此子厚答韦中立书假而以仆年先吾子与公此文是也董彦

逺曰春秋书星陨如雨左氏室如县磬是皆以如为而风俗通国人望君而望歳邹阳书白头而新是皆以而为如按家

语君入庙如右荀子作而右楽府艾如张亦作艾而张今人所用涟而考之李善文选乃连而也实用易之泣血涟如为

义去古益逺字义多失惟韩柳文时见一二因为详之○今按孟子望道而未之见亦是此例方言又有而如古字通用

说然陆德明论当时语音之失有曰此人则而如靡异盖不以为然也然则此而字湏读为如乃为正耳董引室如县

磬乃拠左传作罄字而杜预注云如而也言居室而资粮县尽故其说如此国语则作县磬而韦昭注云府藏空虚但有

榱梁如县磬左传盖借罄为磬而杜氏误解国语则正作磬字而韦说得之董氏所引不足拠以为说今并论之附见于

是以劳思长怀中夜起坐度时揣巳废然而返虽欲从之

求由也巳又常念古之人日巳进今之人日巳退常方作尝夫古

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为学既巳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故其

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故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

刑言老成之可尚也可上或有人字又曰乐只君子德音不巳谓死

而不亡也巳或作忘亡或作忘方作巳夫今之人务利而遗道其学其问

以之取名致官而巳方无夫字遗或仁违问上或无其字得一名获一位则弃

其业而役役于持𫞐者之门故其事业功德日以忘月以削

老而益昏死而遂亡位或作官忘方作亡愈仐二十有六矣距古人始

仕之年尚十四年岂为晚哉今下或有年始字岂上或有矣夫字行之以不息

要之以至死不有得于今必有得于古不有得于身必有得

于后用此自遣且以为知已者之报执事以为如何哉其信

然否也为如或作谓如仐所病者在于穷约无僦屋赁仆之资无缊

𫀆粝食之给驱马出门不知所之斯道未䘮天命不欺岂遂

殆哉岂遂困哉窃惟执事之于愈也无师友之交无乆故之

事无颜色言语之情卒然振而发之者必有以见知尔故尽

暴其所志不敢以黙执亊下方有者字愈下方无也字颜色言语方作言语颜色尓或作耳以黙或

作黙又惧执事多在省非公事不敢以至是则拜见之不可

期获侍之无时也是以进其说如此庶执事察之也至下或有于字

期下或有也字庶或作幸

   与张徐州荐薛公达书

    此篇方本有之今疑非公作当删

   与少室李拾遗书

    诸本室下有山字李下有渤字方从蜀𫟍新书云此书作于元和三年公时尚为博士新书云洛阳

    令误

十二月某日愈顿首方无此八字伏承天恩诏河南敦谕拾遗公

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艹石)景星鳯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拾遗公新书作遗公萹内并同方今天子仁圣小大之事皆出宰相乐善言

如不得闻小大㪯正作大小恐误事或作士自即大位巳来于今四年凡所

施者无不得宜者或作为凡所施者新书作凡所出而施者勤俭之声寛大之政

幽闺妇女草野小人皆饱闻而厌道之草或作山人新书作子愈不通

于古请问先生丗非太平之运欤加又有非人力而至者

作某于作于无丗字非作匪新书作兹非太平丗欤年榖熟衍符贶委至(⿱艹石)干纪之奸

不战而拘累强梁之凶销铄缩栗迎风而委伏其有一事未

就正自视(⿱艹石)不成人四海之所环无一夫卑而兵者新书无自字视

或作是非是而兵或作与兵(⿱艹石)此时也拾遗公不疾起与天下之士君子

乐成而亨之斯无时矣(⿱艹石)上或有未有字昔者孔子知不可为而为

之不巳足迹接于诸侯之国即可为之时自藏深山牢关而

固距即与仁义者异守矣或无足迹字想拾遗公冠带就车惠然

肯来舒所蓄积以𥙷缀盛德之有阙遗利加于时名垂于将

来踊跃悚企倾刻以冀阙遗方作遗阙新书无有遗二字利下或无加字加于新书作加于垂下

亦无于字倾或作顷又窃闻朝廷之议必起拾遗公使者往(⿱艹石)不许即

河南必継以行或无即字拾遗徴君(⿱艹石)不至必加髙秩如是则辞

少就多伤于廉而害于义拾遗公必不为也则或作即新书无则字

人斯进其𩔖皆有望于拾遗公拾遗公傥不为起使众善人

不与斯人施也或无使字也或作者○仐按此句疑有误由拾遗公而使天子不

尽得良臣君子不尽得显位人庶不尽𬒳惠利其害不为细

人庶或作庶人必望审察而逺思之务使合于孔子之道幸甚而下或有

长字逺新书作谛愈再拜

   答刘秀才论史书方从蜀𫟍

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方无此九字或有某月日韩愈白刘君足下辱问见爱教

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巳备

之矣为或作谓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或复出实录二字见

下或有矣字然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就况褒贬邪孔子圣人

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死齐太史氏兄弟几

或无氏字左丘明纪春秋时事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刑诛班

固瘐死孙日和帝永元𥘉洛阳令种兢以亊捕固固死狱中洪日汉律囚以饥寒死曰瘦孟坚死狱中故云〇瘦

音愈今本作瘦传冩之误陈寿起又废卒亦无所至王隐谤退死家习凿

齿无一足孙日凿齿字彦威㐮阳人以脚疾废居里巷符坚稲㐮阳大说之与诸镇书日昔晋平呉利在二陆

仐获江南获士𦂯一人有半耳崔浩范晔赤诛魏收夭绝宋孝王诛死足下

所称呉兢亦不闻身贵而今其后有闻也赤或作赤族二字夭或作天或无仐

其字或无其后字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

为之哉唐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贤相相踵其馀文武之士

立功名跨越前后者不可胜数岂一人卒卒能纪而传之邪

士上或尤之字能上或无复出卒字方云司马迁传卒卒无湏㬰之间颜日促遽之意也仆年志巳就衰

退不可自敦率或无就字敦率方云犹敦勉也或作敢为或无此二字○仐按此二字恐有脱误

相知其无他才能不足用哀其老穷龃龉无所合不欲令四

海内有戚戚者猥言之上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

令就功役也他上方无无字就下或有其字贱不敢逆盛指行且谋引去且

传闻不同善恶随人所见传闻或作传云闻见甚者附党憎爱不同巧

造语言凿空构立善恶事迹于仐何所承受取信而可草草

作传记令传万丗乎方无乎字(⿱艹石)无鬼神岂可不自心惭愧(⿱艹石)

鬼神将不福人仆虽𫘤亦粗知自爱实不敢率尔为也自心上或

有可字非是或无心字夫圣唐巨迹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

不沈没或无圣字方从文𫟍决下有必字又云蜀本作落落掀天地而无必字又按决或作决地或作抉地○今

按古潮本轩亦作掀而无必字盖因柳子厚书云所云磊磊轩天地者决必沈没故诸本或误加必字耳今从柳集作轩

从潮本去必字今馆中非无人将必有作者勤而纂之后生可畏安

知不在足下亦宜勉之将必或作必将或脱不在二字愈再拜

   与大颠师书

    此书诸本皆无唯嘉祐小杭本有之其篇次在此与作召颠作巅师作知尚方本列于石刻之首今

    从杭本附此而名篇从方氏杭本又注云唐元和十四年刻石在潮阳灵山禅院宋庆历丁亥江西

    𡊮陟丗弼得此书疑之因之滁用谒欧阳永叔永叔覧之日实退之语它意不及也方本略载其语

    又录欧公集古录跋尾云文公与颠师书丗所罕传予以集录古文其求之博盖乆而后获其以系

    辞为大传谓著山林与著城郭无异等语宜为退之之言其后书吏部侍郎潮州刺史则非也盖退

    之自刑部侍郎贬潮州后移𡊮州召为国子𥙊酒迁兵部侍郎乆之始迁吏部而流俗相传但知为

    韩吏部尔颠师遗记虽云长庆中立盖并韩书皆国𥘉重刻故谬为附益年方又注云今石刻乃元

    祐七年重立又云按公三简皆邀速常语耳𥘉无崇信佛法之说妄者旁沿别撰答问等语以肆诬

    谤要当存此简以解后丗之惑○今按杭本不知何人所注疑𡊮自书也更以跋尾参之其记欧公

    之语不谬矣而东坡𮦀说乃云韩退之喜大颠如喜澄𮗚文畅意非信佛法也而或者妄撰退之与

    大颠书其词凡鄙虽退之家奴仆亦无此语仐一士人又于其末妄题云欧阳永叔谓此文非退之

    不能作又诬永叔矣苏公此语盖但见集注之出于或人而未见跋尾之为欧公亲笔也二公皆号

    一代文宗而其去取不同如此覧者不能无惑然方氏尽载欧语而略不及苏说其所可见至吕伯

    恭乃于文鉴特著苏说以备乙覧则其同异之间又益后人之惑矣以余考之所传王书最后一篇

    实有不成文理处但深味其间语意一二文势抑扬则恐欧𡊮方意诚不为过但意或是旧本亡逸

    僧徒所记不真致有脱误欧公特𮗚其大概故但取其所可取而未暇及其所可疑苏公乃斍其所

    可疑然亦不能𥙊其为误而直斥以为凡鄙所以其论虽各有以而皆未能无所未尽也(⿱艹石)乃后之

    君子则又往往不能究其本根其附欧说者既未必深知其所以为可信其主苏氏者亦未必果以

    说为然也徒幸其言可为韩公解纷(⿱艹石)有𥙷于丗教故特表而出之耳皆非可与实亊而求是者

    也至如方氏虽附欧说然亦未免曲为韩讳殊不知其言既曰乆闻道德又曰侧承道髙又曰所示

    广大深迥非造次可谕又曰论甚宏博安得谓𥘉无崇信其说之意邪韩公之事余于答孟简书盖

    已论其详矣故不复论特从方本载此三书于别集并录欧公二语而附苏说说于其后且为全

    载书文于此而考其同异订其谬误如左方以为读者以此𮗚之则其决为韩公之文而非它人之

    所能作无疑矣方氏所拠石本与杭本又自不同则疑传冩之讹而欧公所疑官称之误亦为得之

    但愚意犹恐当时既谪刺逺州亦未必更带侍郎旧官也方氏所驳丗俗伪造诬谤之书即仐所谓

    别传者洪氏辨证云别传载公与大顚往复之语深诋退之其言多近丗经义之说又伪作永叔跋

    云使退之复生不能自解免呉源明云徐君平见介甫不喜退之故作此文方氏又云周端礼曰徐

    安国自言年二十三四时戏为此今悔之无及然则其为徐作无疑矣但君平字安道而方云安国

    未知便是君平否耳然灵山石刻张系所撰其间载韩公问大颠云西国一真之法何不教人颠云

    教人达性离无明贪嗔骄慢不生嫉妒此亦释子常言𥘉无难解但韩公素所未闻而颇中其病文

    虽不尽解而适亦有㑹于心耳又载韩公青云人生贵贱各有定分何得以三涂之说诳人而颠答

    云公何不常守侍郎之任而来此为宫耶则恐其有谬误或其徒所附益也

愈启方无此二字孟夏渐𤍠惟道体安和𤍠下或有㐲字愈弊劣无谓坐

事贬官到此乆闻道德切思见颜切杭作窃方据石本如此切乃恳切之意此下大率

多从石本云縁昨到来未获参谒傥能暂垂见过实为多幸杭本无倘

能以下十字巳帖县令具人船奉迎日乆伫瞻帖杭作贴乆当作夕伫方拠石本作

不宣愈白方拠石本无愈白字仐拠石本此下具衘姓名下云上颠师四月七日

愈启方无此二字海上穷处无与话言侧承道髙思获披接专辄

有此咨屈傥惠能降喻非所敢望也惠字疑衍或下有然字而并在能字之下诸本

及石本皆误至此一二日却归髙居亦无不可旦夕渇望杭本无倘惠以

下二十七字而有此旬来晴明不甚热倘能乘间一访实谓幸也十八字今按此旬以下乃下篇语定从石本不宣

愈白方据石本无愈白字今据石本与前书同但云六月𥘉三日

愈启方无此二字惠匀至辱答问珍悚无巳所示广大深迥非造

次可谕尔作易大传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

其终不可得而见邪方㯫石本意作旨无而字邪作也〇仐按易实作意邪而无终而二字大抵石

本亦自多误也后放此如此而论读来一百遍一字疑衍苏氏所谓凡鄙盖指此等处耳

如亲见颜色随问而对之易了方拠石本如此但无亲字○今按亲下当有见字而两本

皆阙故不敢増而空其处以待知者杭但云不如亲面而对之是亦苏氏所谓凡鄙者然亲字乃方本之阙文面字乃问

字之误笔而又脱去曰颜色随易了六字耳此旬来晴明旦夕不甚𤍠傥能乘闲

一访幸甚旦夕驰望杭本巳见上萹此不复出愈闻道无疑滞行止系䌸

苟非所恋着则山林闲寂与城郭无异此从杭本但郭作皇仐据欧公语从方本

方拠石本止下有所字䌸下有爱恋字所下无恋字及则字而著字下复出著字及与字异下有邪字皆非是其用邪字

尤不当律令亦所谓凡鄙者也但或疑非字下当有有字言于行止系䌸(⿱艹石)无所恋著则静闹一致语尤明白三或又疑

非当作有则语意賔主尤顺然未知孰是又诸本皆无不敢辄増改也大颠师论甚宏博而必

守山林义不至城郭颠杭见上方无师字杭无义字城作州自激修行独立空

矌无累之地者非通道也自方作似然细考之与下文激修行四字皆可疑方又以也为矣而

井非通道四字万于行字之下又以独为自而立下有于字皆非是劳于一来安于所适道故

如是于杭作于适方拠石本与杭本并作识今得真石本考之乃如此然则方之所考亦不详矣盖适犹便也与唯

适之安之语用字略同言一来虽劳而既来则当随其所便无如不安也道故如是即所以结上文道无疑滞之意方以

如为此亦石本误不宣愈顿首方拠石本无末三字仐拠石本与前二书同但云大颠禅师七月十五日

不知韩公之于大颠既闻其语而为礼益恭如此何也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外集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