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1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十四卷目录
僧寺部艺文三
龙兴寺碑记 唐房琯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 李邕
嵩岳寺碑 前人
五台山清凉寺碑 前人
麓山寺碑 前人
魏州开元寺新建三门楼碑 封演
苏州乾元寺碑 顾况
九华山化城寺记 费冠卿
柳州复大云寺记 柳宗元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 前人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 前人
上元县开善寺修志公和尚堂石柱记
李顾行
西京兴善寺传法堂碑 白居易
东林寺经藏西廊记 前人
修香山寺记 前人
魏州开元寺琉璃戒坛碑 李辅
寺塔记序 段成式
彭州九陇县再建龙兴寺碑 陈会
神异典第一百十四卷
僧寺部艺文三
《龙兴寺碑记》唐·房琯
厥初,道在人和,上皇取象,以济其略。中古淳薄人散, 东周出礼,以顺其动;后代浇极人妄,西方流化,以复 其情。夫动与礼违,静与道遇。《诗》《书》之义,尚乎聪明,其 终动以乖;乘戒之旨,反乎听视,其终静以适。然。则先 王之作,其未尽欤?如来之道,其无上欤?观其数乘方 驾,愚智各新其业;大慈一贯,胎化咸遂其情。法要飏 言,佛性可以悬得;禅宗阴契,菩提可以程至。通天上 地下之事,达前生后身之理,历劫必遇其胜因,累生 固成其前果。轮回拯厄,无物不尽,非释迦如来,孰能 至于此乎?精宫为归诚之地,比丘是觉后之人,非明 王良臣,孰能崇于此乎?此宇宙我高祖创集之,我烈 祖润色之;则天皇后中微之,孝和皇“帝再兴之。”此龙 兴寺,则孝和之天下诸州各建同号,所以庆王业也。 虽栋宇已立,而装持未严。开元十七年,天火下焚,寺 仅获存,州将皇三,从叔无言,圣裔帝绪,禀受自高,发 虑存诚,与世品不类。于彼无度外之物,在我无累己 之人。广不可寻,深难以测。政成化溥,身逸俗康。位居 藩牧,与天子共理;亲“则叔父与人主同家,护社稷深 于他臣,视龙兴别于馀寺。”兴言多感,举意大成,以家 率先,施钱数万,合境僧尼等,道会一体,物通十方,同 力来奉佛塔。此州是阖闾故国,泰伯始封,习俗尚华, 人亡克让,闻义风偃,舍财云集,上座戒严,长江气雄, 寸心朗杰。寺主行虔,外想遗形,苦心坚行,相与戮力, 营卫“受仗州主。由是发人取材,辇货购匠”,川流咽塞, 道路相望。体制咨决于公输,瑰巧采奇于众艺。程式 既定,百工齐举。素无特起,旧有增饰,引正殿之西溜, 蔓长庑之南垂,廓开房室,增加厩库。高阁叠起以下 覆,三门并建以相挟。如“少华之承西岳,少室之拱维 嵩。”彩翠虹新,栾栌云密,欻尔已就,宛然化“城,右驿亭, 左城堞,亘望直视,增面齐启,背倚阛阓,俯朝盈夕散 之人,前枕通庄,阅朝京聚落之众,雄壮为塔庙之首, 标吴中之巨丽,实天下之景福。向若众生无缘,则佛 不出世,象教何由及此乎?圣祀非长,则帝不出震,龙 兴何以建寺乎?州无贤牧,则蒸庶不化,财力何以得 广乎?百祥毕备,成是宝功。”是可以光扬前烈,孚佑下 人也。琯浮客一过,舍舟投体,目骇奇功,心赏胜迹,轻 率叙事,不甚明畅。铭而颂之,实在能者。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李邕
嘻!代人以“塔庙者,即有象也;仪象者,非有相也。”邕尝 论之,未始谅矣。其或执之于我,安住为十劫之场;什 之于空,循舍得一如之智。皆所以颂其愿,酌其心。必 于无作之时,敷弘正法之故。俾或礼或见,能超因因 之缘;若我若人,尽登果果之业。则曷为不应,曷道不 行?岂空寂之门,独阶证入;事相之地,遂阻圆明者哉? 普光王寺者,僧伽和尚之所经始焉。和尚之姓,何何 国人,得眼入地。龙朔初,忽乎西来,飘然东化,独步三 界,遍游十方。乌飞于空,月见于水,泥键铁锁,降伏贡 高,长著锦书,散除文字。深以欲为苦器,道实法钧,消 一无于太常,越诸有于真际。岂徒福河灌顶,慈云覆 身,举手而安喻四因,动足而兴复三见。或以沉香作 炭,有枉言者,则诱而进之;沙末求珠,不知其量者,则呵而责之。香象之行,虽极水底;神龟之出,亦兼陆道。 因如法如,自得定力,有作无作,冀是福田。尝纵观临 淮,发念置寺,以慈悲眼目,信义方寸,兴广济心仪普 照佛光相才现,瞻仰已多,远近簪裾,往来舟楫。一归 圣像,再谒真僧,作礼“祈祥,焚香拔苦。触尘者庇如来 之影,牵毛者荷师子之威。信施骈罗,建置周布,缭垣 云矗,正殿霞开,层楼敞其三门,飞阁通其两铺。舍利 之塔,七宝齐山;净土之堂,三光夺景。于制造也,未缀 于手;猗德名也,已闻于天。”中宗孝和皇帝远降纶言, 特加礼数,延入别殿,近益重元。德水五瓶,霑濡紫极; 甘露“一斗,福润苍生。”乃请寺名,仍依佛号。中宗皇帝 以照言犯讳,光字从权。亲睹御书,宠题宝额。垂露落 于天上,飞翰传于国中。其末也,广内庆齐;其至也,连 城欢迓。扇凭笔贵,独属右军,寺为额高,更因天子。每 名晨,大众瞻礼嬉游。上升门台,直视川墅。峦阜嶾嶙 而屏合,淮水逶迤而带长。邑屋助其雄,商“旅增其大, 兹为胜也,曷以加焉。”和尚口虽勿称,缘乃有以,知变 易之道,回轩少留,众生可悲,菩萨亦病,示灭同尽,唯 识永在。呜呼!以景龙四年三月二日,端坐弃代于京 荐福寺迹也。孝和皇帝申弟子之礼,悼大师之情,敬 漆色身,谨将法供,仍造福,度门人七僧,赐绢三百匹, 敕有司造灵舆,给传递百宫四部,哀送国门。以五日 还至本处。当是时也,佛像流汗,风雨变容,乌悲于林, 兽号于野。矧伊慈子,降及路人乎!过去僧惠严等,主 僧道坚、弟子木义等,并持床有义,失剑无追,施法立 斋,知时明物,罔坠旧业,克嗣前脩,攀系仪形,建崇塔 院,植婆罗树,表莲花台,宛然坐而不言,欻尔感而皆 应。忏则殃灭,求则福生。虽日月已绵,而灵变如在。归 依有众,檀施孔多。鲸钟万斤,震觉六种讲筵七架,开 导四生清净之身,更疏浴室涅槃之饭,别构食堂。可 谓能事毕矣,喜愿并矣。宜八部之宅,以致诸天回首, 自然树悬,密语印文地现。五风转柔润之音,千灯焰 光明之色。构之者罪花雕落,信之者燋种萌生。“雷响 发其六牙,珠彩澄其二水。”州牧杜公惟孝,其直如箭, 其洁如水,地压淮上,城迁泗中,民剿于劳,物集其利。 长史宗公、司马卢公,或清节首公,文雅形国,或礼容 虚己,坚操动时。临淮宰薛钦行等,或主诺条流,庭无 置对,或子人简德,邑有欢康。并竖位大车,正信超士, 兴二道之教,发一师之因,相与累赞经身,长悬觉道, 树不朽之德,弘未来之功,是刻丰碑,以光盛美。其词 曰:“惟普照之大身兮,仗菩萨之右臂。粤灵瑞之可闻 兮,固昭成之难值。期一会之来思,雄万辈之善施。弘 住持之信受,广事相之该备。豁川陆之云龙,雄城邑 之赪雉。辟天师于九重,补人王于十利。嘉寺旁之立 名,宠圣札之题”字。追已灭之化身,了现在之文义。贮 仪形于空塔,存词偈于《金地》。祸无忏而不除,福何求 而不致?副真僧之贞宝,接群公之雅器。播永日于山 河,刻巨石于淮泗。
《嵩岳寺碑》前人
“凡人以塔庙者,敬田也,执于有为;禅寂者,慧门也,得 于无物。今之作者,居然异乎!至若智常不生,妙用不 动,心灭法灭,性空色空,凡是化城,竟非住处。所以平 等之观,一洗于有无;自在之心,大通于权实。导师假 其方便,法雨任其根茎,流水尽纳于海堧,聚沙俱成 于佛道。大矣广矣,不可得而谈也。”嵩岳寺者,后魏孝 明帝之离宫也。正光元年,榜闲居士,“广大佛刹,殚极 国财。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堂宇,逾一千间。藩戚 近臣,逝将依止。硕德圆戒,作为宗师。及后周不祥,正 法无绪。宣皇悔祸,道什中兴。明诏两京,光复二所,议 以此寺为观,古塔为坛。八部扶持,一时灵变,物将未 可,寺故获全。”隋开皇五年,隶僧三百“人。仁寿一载,改 题嵩岳寺,又度僧一百五十人。逮豺狼恣睢,龙象凋 落,天宫坠构,劫火潜烧,唯寺主明藏等八人,莫敢为 尸,不暇匡补。且王充西拒,蚁聚洛师,文武东迁,凤翔 岩邑。风承羽檄,先应义旗,挽粟供军,悉心事主。”及傅 奕进计,以元嵩为师,凡曰“僧坊,尽为除削。独兹宝地, 尤见褒崇。实典殊科,明敕洊及,不依废省,有录勋庸, 特赐田碾四所。”代有都维那惠果等,勤宣法要,大壮 经行,追思前人,仿佛旧贯。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 也,发地四铺而耸,陵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牖数 百。加之六代禅祖,同示法牙,重宝妙庄,就成伟丽,岂 徒帝力,亦以化开。其东七佛殿者,亦曩时之凤阳殿 也。其“西定光佛堂”者,瑞像之戾止。昔有石像,故现应 身,浮于河,达于洛,离京毂也。万辈延请,天柱不回。惟 此寺也,一僧香花,日轮俄转。其南古塔者,隋仁寿二 年置舍利于群岳,以抚天下,兹为极焉。其始也,亭亭 孤兴,规制一绝。今兹也,岩岩对出,形影双美。后有无 量寿殿者,诸师礼忏诵念之场也,则天太“后护送镇 国金铜像置焉。”今知福利所资,演成其广。珠幡宝帐, 当阳之铺有三;金络花鬘,备物之仪不一。皆光满秋 月,色陵渥丹。穷海县之国工,得人天之神妙。逍遥楼者,魏主之所构也。引流插竹,上激登楼,菱镜漾于玉 池,金虬飞于布水。食堂前古铁钟者,重千斤,函二十 石,正光年中寺僧之所造也。昔兵戎孔殷,寇攘偕作, 私邑窃而为宝,公府论而作仇。后有都维那惠登,发 夕通梦,迟明独往,以一己之力,抗分众之徒,转战而 行,逾晷而至。虽神灵役鬼,风雨移山,莫之捷也。西方 禅院者,魏八极殿之馀址也。时有远禅师,座必居山, 行不出俗,四国是仰,百福攸归。明准帝庸,光启象设。 南有辅山者,古之灵台也。中宗孝和皇帝诏于其顶 追为大通秀禅师造十三级浮图,及有提灵庙。极地 之峻,因山之雄,华夷闻传,时序瞻仰。每至献春仲月, 讳日斋辰,雁阵长空,云临层岭,委郁贞柏,掩映天榆, 迢进宝阶,腾乘星阁,作礼者便登师子,围绕者更摄 蜂王,其所内焉,所以然矣。若不以达磨菩萨传“法于 可,可付于璨,璨受于信,信恣于忍,忍遗于秀,秀锺于 今。”和上寂,皆宴坐林间,福润寓内,其枕倚也,阴阳所 启,居四岳之宗;其津梁也,密意所传,称十方之首。莫 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湛然观心,了然见性。学无学 自有证明;因非因本来清净。开顿渐者,欲依其根;设 戒律者,将摄乎乱。然后微妙之义,深入一如;广大之 功,遍满三界。则知和雅所训,皆荷法乘;慈悲所加,尽 为佛子。是以无言之教,响之若山;不舍之檀,列之如 市。则有和上侄寺主坚意者,凭信之力,统僧之纲,崇 现前之因,鸠最后之施,相与上座崇泰都维那昙庆 寺等,至矣广矣。经之营之,身田底平,福河流注。今昔 纷扰,杂事伙多。是以功累四朝,法崇七代,感化可以 函灵应,缘起所以广元成。故得尊容赫曦,光联日月, 厦屋弘敞,势蹙山川,回向有足度四生,锺重有足安 万国。岂伊一丘一壑之异,一水一石之奇,禅林玲珑, 层深隐见,祥河皎洁,丹艧澄明而已哉?咸以为表于 代者,业以成形;藏于密者,法亦无相。非文曷以陈大 略,非石曷以示将来。乃命道奂禅师,千里求蒙,一言 书事,专精每极,临纸屡空。愧津迷之未悟,期法主之 可通。其词曰:“西域传耆阇山,世尊成道于其间。南部 洲嵩岳寺,达磨传法于兹地。天之柱,帝之宫。赫奕奕 兮飞九空,禅之门,觉之径,密微微兮。通众圣,镇四国, 定有力,开十方,惠有光。立丰碑之隐”隐,表大福之穰 穰。
《五台山清凉寺碑》前人
上尊王之分护大千也,甘露以洒之,慈云以覆之,香 风以熏之,惠日以暖之。忽恍乎无相之体,通洞乎有 形之类。演正法,降毒龙,在清凉之山,宛经行之地。其 山也,左溟渤,右孟津,恒岳揭其前,阴山屋其后。五峰 对耸,四望崇隆。蓄阴阳之惨舒,含造化之奇特。每至 丹霄出日,俯拍云霞;清汉无波,下看星月。可以侔鹫 “岭,可以辟莲宫。在炎汉时,卜中箭领,用肇造我清凉 寺;在北齐时,以八州租税,食我缁徒焉。历代帝王,莫 不崇饰。”洎我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丕弘 妙教,大阐元宗,渥泽浸而恒河流,景福承而铁山固, 仍复旧号,祗以修先是长安年中,敕国师德感供以 幡花,《文殊》应见于代,具大神变,法大“光明,俨兮似或 存,倏兮无处所。凡众稽首,咸怀欣怿,傍顾此身,尽在 光影,其毕弃咎,乃罔不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 群生而无所度。非大圣至神覆护,其孰能如此者欤?” 夫其清凉之为状也,壮矣丽矣,高矣博矣,靡可得而 详矣。赫奕奕而烛地,崒巍巍而翊天,寒暑隔阂于檐 楣,雷风击薄于轩牖,星楼月殿,凭林跨谷;香窟花堂, 枕峰卧岭。尊颜有睟,像设无声。观之者发惠而兴敬, 居之者应如而合道。天花覆地,积雪交辉;梵响乘虚, 远山相答。珍木灵草,仰施而纷荣;神钟异香,降祥而 闻听。凄风烈烈,讵辨冬春;奔溜潺潺,不知晨暮。《经》所 谓“吉祥之宅”,岂虚也哉!开元二十有八载,帝之元女 曰永“穆公主。银汉炳灵,琼娥耀质,发我上愿,归乎大 雄。爰舍金钱,聿崇妙力,奉为皇帝恭造净上诸像,钦 铸铜钟一,骈之以七宝,合之以三金,影摇安乐之界, 声震阎浮之国,足以涤除烦恼,足以开鉴聋盲。”二沙 门清白怀忠,置陈于禅林之院,树法幢以供之,声梵 乐以安之。维时孟秋月望,庆云出山,西北“圆光五百 馀丈,有万菩萨同见其间,前后感应不遽数,意者其 福我圣君乎?”天宝七载,贵妃兄银青光禄大夫弘农 县开国男上柱国鸿胪卿杨铦奉为圣主写一切经 五千四十八卷,《般若四教》《天台疏论》二千卷,俾镇寺 焉。海墨树笔,竹纸花书,密藏妙轮,千童万品,置之以 宝案,盛之以玉箱,上祈祐“于君亲,下泽润于黔庶。”善 夫上座昙财寺主神庆都维那智诜,入妙觉海,登大 空山。大德忠翰,智空昙开如岸,玉宝先觉,莲花不染。 高僧清超净法,云光庭观,谷荫禅枝,岩栖戒叶。并鸾 凤比德,龙象叶心,岂即旧而增修,亦惟新而超构,备 致灵应,昭彰邑郡。以为智德斯遗,靡筹称谓,句偈不 忘。式图刊勒。敢承前矩,强述斯文。铭曰:“天作五山兮 实曰五台;山上出泉兮有龙为灾,大圣煦妪兮戢毒徘徊。西南其刹赫赫枚枚;翠微之上兮崒崛崔嵬,金 容月满兮宝座莲开,祈我圣皇兮其至矣哉!以感以 通兮为祉为福;前际后际兮无去无来。”
《麓山寺碑》前人
“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 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动,麓镇而安。故耆阇所 临,取于安定者已。”兹寺大抵厥旨元同,是以回向度 门,缠于郭右;仰止净域,列乎岩巅。宝堂岌嶪于太虚, 道树森峭于层渚。无风而林壑肃穆,不月而相事澄 明。化城未真,梵天犹俗,名称殆绝。地位尝高者,不其 “盛欤?”麓山寺者,晋太始四年之所立也。有若法崇禅 师者,振锡江左,除结涧阴,尝与炎汉太宗、长沙清庙 栋宇接近,云雾晦冥,赤豹文狸,女萝薜带,山祗见于 法眼窦。后依于佛光,至请旧居,特为新寺。禅师泊翌 日,弘聚谋,介众表之,明诏行矣。水臬有制,丘墟尽平。 太康二载,有若法导禅师,莫知何许人也。默受智印, 深入证源。不坏外缘而见心本,无作真性而注福河。 大起前功,重启灵应。神增银色,花深丈馀。指定全模, 标建方面。法物增备,檀供益崇。广以凌云之台,疏以 布金之地。有若法愍禅师者,江夏人也。空慧双铨,寂 用同辔。慈目相视,净心相印。综核万法,安住一归。注 《大道经》,究上乘理。永“托兹岭,克终厥生。逮宋元徽中, 尚书令湘州刺史王公僧虔,右军孙也。信尚敬田,作 为塔庙,追存实相,加名宝山。矧乎弓冶笔精,陶甄意 匠,留书藏石,缄妙俟时。候法宇之倾低,期珍价以兴 葺。远虑将久,遗事未彰。梁天监三年,刺史夏侯公讳 详,了义重元,别构正殿。绍泰二年,刺史王公讳琳,律 师法”贤,或在家出家,或闻见眼见,建涅槃像,开甘露 门。长沙内史萧沅振起法鼓,弘演梵言,继楗槌于景 钟,纳贝叶于层阁。陈司空吴明彻,隋侍中镇南晋安 王乐阳王,并佛性森然,国祯秀著,壮回廊以云构,蔚 悬居以天覆。开皇九年,天台大禅师守护法身,澄清 悲海,严幢标耸,智火融明,袭如来堂,坐《法华》定,四行 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有若昙法师者,伐林及树, 染法与衣,不坠一滴之油,有沾六根之雨。总管大将 军齐郡公权公讳武,福德庄严,喜慧方便,流写四部, 镇重百城。有若智谦法师者,愿广于天,心细于气,诵 习山顶,创立花台。有若摩阿衍禅师者,五力圆常,四 无清净,以因因而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有若首 楞法师者,文史早通,道释后得,远涉吴会,幽寻天台, 《法界图》于剡中,《真诀论》于湘上,具究竟戒,敷解脱筵, 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方等有以复悔, 双林有以追远,并建场所,互为住持。维惠镜禅师者, 迹其武,凭其高,超乎云门,绝彼尘网,以为性有习,道 有因。习也“者,坐乎树,居乎山;因也者,习而无因则不 住,因而无习则不证。”想息而精进甲坚,受除而烦恼 壳散。百川到海,同味于咸;千叶在莲,比色于净。起定 不离于平等,发惠但及于慈悲。故能闻者顺其风,观 者探其道。牧伯萃止,皇华游臻,启焚香之上缘,托成 佛之嘉愿。上座惠杲、寺主惠亶、都维那兴哲等,“皆静 虑衍成,妙轮转次,因差别而非法,随品类而得根,去 二见而入流,率一心而办事。咸以形胜之会如彼,修 行之迹如此,而丰碑未勒,盛业不书。安可默而已哉? 将何以发挥诵声,披扬宿志者也?”司马西河窦公名 彦澄,硕德高阐,绍贤远识,器宇岳厚,检操冰清。属以 师长,阕官摄行随手,以家而形于孝友,以己而广于 诗书,以重而雅俗自兴,以明而志道丕若。犹归心净 土,模范佛乘,摧㤭慢之外幢,兴开示之真语。爰谋群 吏,乃命下僚,顾蚊山之易疲,叹龙宫之难纪。其词曰: 天地有象,圣贤建极,晏坐中岩,成道西域,后代袭武, 群良作则,安乐是依,灵鹫是式,一想冥契,三归愿塞。 〈其一〉今方置庙,衡岳开场。龙像拥钖,人天护香。鬼神赐 土,灵化度堂。重镇牧伯,上游侯王。光昭法侣,大启禅 房。〈其二〉幽谷左豁,崇山右峙。瞰郭万家,带江千里。玉水 布飞,石林云起。雷激庭际,月窥窗里。花台随足,天乐 盈耳。〈其三〉人与地灵,心将法灭。既往在此,比明齐哲。佛 日环照,牛车结辙。连镳率顺,驷骊钦烈。访道追胜,形 驰目绝。〈其四〉碑板莫建,轨物未弘。和合是请,佐贰是膺。 政敷大郡,信发广乘。愿言有述,以访无能。惟石可久, 惟山不崩。〈其五〉
《魏州开元寺新建三门楼碑》封演
先王立清庙,修百祀,所以展严禋,祈景福。今释门之 有塔寺,亦像教之崇建福焉。或谓之“仁祠”,或谓之精 舍,或谓之伽蓝,或谓之“招提”,名虽不同,其实一也。河 朔之州,魏为大魏之招提,开元为大开元者,在中宗 时,草创则曰“中兴”,在元宗时革故则曰“开元。”道无常 名,随时而已矣。宝应初岁,王师北伐,奋其威武,或以 火攻,秉秆翕其延烧,积薪吁其可扑。由是寺门夷荡, 鞠为灰烬。缁侣往来,莫庇风雨。耆老兴叹,衣冠疚心, 共甘没齿,不睹兴复。洎相国田公之在魏也,勤四封 之人而抚之,阅三军之实而补之。戎务之闲,诠于僧曰:“彼道场胜地,丽谯馀址,堙替历稔,未之克修。吾侪 阖庐,犹设键闭。矧乎尊像之所在,福田之所植,台观 有素,其可阙乎?始吾之来,有意于此,唯是绥缉申儆, 以供御上事,故未遑也。今原野垦,府库实,甿庶安,居 徒逸,而缔构不备,岂吾心哉?”即持俸钱,远度山木,匠 伯献艺,役夫僝功。时大军之后,良材一罄,龙门上游, 下筏仍阻。公乃使河中府以营建之旨,咨于台臣,精 诚内驰,万里潜契。山不吝宝,贞松大来,炎凉未再,水 滨如积,惊和峤之千丈,恧庆氏之百车,操绳墨运斤 斧者,得以功成而不溷,亦由材之备矣。既立三门,镇 之层楼,又像双阙,校之连阁,甍宇若画,栋桴干云,荦 投盖而靡及,嬴抱关而方启。“上可以回眺百里,览川 原林麓之富;下可以俯瞰万室,察舟车士马之殷。崇 崇乎”信一时之壮观,而全魏之卓绝也。初楼之经始, 僧徒皆盛,以为旧制已广,后难及也。迨楼之集事,僧 徒皆喜,以为有加于前,无不及焉。其中长老或涕而 言曰:“此寺自神龙至于宝应,五十有七年而遇焚毁; 自宝应以至于兹,十有三年而复旧物。非夫上天悔 祸,诸佛护念,则前功几乎泯绝,大功不能为谋,尚何 见斲砻之制,丹雘之饰?烟聚雾合,声驰响应,若斯之 神速者已。”是知田公之勇于信施,极于修葺,非人力 也。如来付嘱大臣,有旨哉!公顷曾入寺,虔恭作礼,有 舍利两粒,降于其瓶,光明圆净,莹彻心目。盖舍利者, 非常之瑞,虽一粒二粒,乃至多粒,供养功德以金身 等,遂于寺内起塔二所而“分葬焉。”入塔之辰,见祥云 灵鹤,徘徊其上,百千人俱叹未曾有,得不谓道心纯 至,而冥佑荐委耶?公又以此寺经典旧多残缺,哀彼 学徒访问无所,乃写《一切经》两本,并造二楼以贮之。 三四五佛初中后善,龙宫所不备矣,耳所未闻,庄严 圆满,卷帙充足,其阐化之功,方有如此。公体资海岳, 德迈人天,“深了因果,高谢系缚。复于此寺度幼子一 人,俾修净业,以传法印。妙庄故事,禳祛前轨,既历多 劫,公能继之。”其树善之规,有如此噫。建三门,惠也;制 双塔,诚也;缮群经,智也;度幼子,慈也。有一于此,且长 享百禄,庆流后裔,况能备兹四者?加以气慑貔豹,心 雄铁石,一为苍生之父母,一为天子之股肱,受“登坛 之寄,画云台之像,未云多也。”公令弟御史大夫兼贝 州刺史北平郡王廷琳,雅量冲远,天姿颖出。内安黎 庶,绍龚黄之名;外镇封疆,弘鲁卫之政。公爱子左散 骑常侍兼御史中丞悦、驾部郎中兼御史中丞绾、从 子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昂等,皆才杰而妙,器周而 敏,卓然自立,克茂家声。如龙如“虎,森森翼翼,岂必观 懿氏之兆而后识其昌,听卜偃之说而乃知其大?”论 者以开元天宝以来,北平士望,腰金拖紫者多矣,未 有如公弼谐帝室,总统方面,侯王将相,萃于一门。数 十年间,光华照灼,虽方召卫霍,辑宁周汉,垂名竹素, 曷以过之?寺主僧法敬,即公所度之子也。幼而聪达, 闲于礼训,求封“君之锡土,慕太子之逾城。”上座僧志 高、都维那僧道圆及诸徒众等,并精通妙法,坚持密 行,名称普门,威仪无缺。远则澄释继踵,近则福寂比 肩,莫不饮公之徽猷,承公之令范,惧琼琚之匪报,思 鼎鼐之有铭,聿相与转石山足,立碑门右,以无忘我 田公之茂绩。其词曰:“碣石巉岩,沧浪冲融,蕴兹间气, 生我田公。道可济时,材任理戎。拥旄仗钺,作藩于东。 八座爰涉,三台累践。人臣宠荣,今古或鲜。祇率常命, 式敷彝典。殊勋载崇,真门日阐。三门峨峨,旧址已倾。 刊木万里,匪公谁成?双塔嶷嶷,先现是呈。运瓮千夫, 匪公是营。无量法宝,允资流布。有梵有室,所闻必具。 无量眷属,允资佛护。若女若男,遇缘”则度。俭德凛如 清心澹如。倾家以施内不留储。恢我佛乘壮我禅居。 永绥福寿。其乐只宜。
《苏州乾元寺碑》顾况
五蕴、十二入、十八界。此上三科,能包万法因缘,生为 有无,自性为空有,融一则中道义,虽石船渡海,蚊背 负山,不为希有事。僧法珣与和合众法藏等造乾元 寺者,晋高士戴逵子颙之宅也。乾元初,节度使郑昊 之奏立,观察使李涵、李道昌,皆有力大臣,求无上道, 以心无所愿无边,受者实得,施者实与。虽空不敢有 为有灭,无为无灭。无为有为之体,有为无为之用,无 生无灭,无相无名。无相法,无言语说,法以无言语说, 故《有相大乘》有观法门,《无相大乘》无观法门,于有所 得,有相大乘义,于法无所得;无相大乘义,所得无所 得,俱真一乘之义事也。为妙因果,譬如种子,依地而 生。又如大地,能荷群有。虚空之体,大“于天地,天地有 尽,虚空无尽,如来之体,大于虚空。光明虚觉,圆寂万 德。故于无住本,建乎诸法,不动真际,恒沙烦恼,莫不 断除。鱼吞钩,虎落阱,蛾拂火,此众生自取其毒。道本 平坦,树本清凉。”佛在摩竭提国,城等正觉诸弟子,栖 乎茂林,藉彼祥草。厥后因时设教,犹著弊衣,行次乞 食,及性忉利。省摩耶“夫人、优填王,铸金刻木,始用胶 漆泥布。佛有像,自此始也,与佛在时功德无异。”于是给孤长者造祇洹精舍,末由底迦造龙宫精舍,竺干 法兰造;洛阳白马寺,佛图澄造。邺中九百七十三寺, 释道安造;襄阳一十五寺,远法师造;庐山东林、西林 寺,度法师造;摄山栖霞寺,杯渡法师造;南陵隐静寺, 傅大士造东阳双林寺思大师造衡阳南岳寺智者 大师造天台国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略也。涅槃无前 无后,无般若无新旧法。珣上不重旧德,下不轻新学, 门人清瑛清况,于经藏中抄佛心讫,永示无极。文曰: “悼哉迷庐,宏亘大千,百亿日月,藕丝贯穿,蚊背负文, 飞登梵天,尘劳为海,般若为船,截生死流”,是曰希有。 大哉乾元,宝则不朽。和众云臻,珣为称首。佛告善来, 宝坊崇哉。法雨洒埃,慈云徘徊。
《九华山化城寺记》费冠卿
九华山古号九子山,崛起大江之东,揖灊庐于西岸, 俨削成于天外。旁临千馀里,高峰峻岭,臣焉连冈走 陇,子焉自元气凝结,几万斯年。六朝建都,此为关辅。 人视山而天长,山阅人以波逝。其间圣后贤臣,咏歌 迭兴。言不及者,兹山屈焉。开元末,有僧檀号“张姓”,自 郡舒至,为乡老胡彦请住,广度男女。时豪所嫉,长吏 不明,焚其居而废之。时有僧地藏,则新罗王子金氏 近属。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尝曰:“《六籍》寰 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落发涉海,舍舟而 徒。睹玆山于云端,自千里而劲进。披榛援藟,跨峰越 壑。得谷中之地,面阳而宽平。其土黑壤,其泉滑甘,岩 栖涧汲,以示高洁。曾遇毒螫,端坐无念。有美妇人作 礼奉药云:“小儿无知,愿出泉补过。”应视坐石,石间潗 㵫,时人谓九子神焉。素愿写《四部经》,遂下山。至南陵, 有俞荡等写献焉。自此归山,迹绝人里。逮至德初,有 诸葛节等,自麓登峰,山深无人,云日虽鲜明,居唯一 僧,闭目石室,其旁折足鼎中,唯白土少米。烹而食之, 群老投地号泣:“和尚苦行若此,某等深过,已出泉布 买檀公旧地,敢冒死请。”大师从之。近山之人,闻者四 集,伐木筑室,焕乎禅居。有上首僧胜谕等,同建台殿, 楩柟豫章,土地生焉。断而斲之,碔𨩄琪琼。不求他山, 肆其磨砻,开凿澞涧,尽成稻田。相水攸潴,为放生池。 乃当殿设释迦文像,左右备饰。次立朱台,挂蒲牢于 其中。“立楼门以冠其寺。丹素交彩,层层倚空,岩峦队 起于前面,松桧阵横于后岭,日月晦明以增其色,云 霞聚散而变其状,松声猿啸,相与断续,都非人间也。 建中初,张公严典是邦,仰师高风,施舍甚厚”,因移旧 额,奏置寺焉。本州牧贤者到寺,严师之敬。西江估客 于云外见山,施帛若干疋,钱若干缗,焚香“作礼,遥以 祈祐师广德焉。况亲承善诱,感悟深哉!旁邑豪右,一 瞻一礼,必献桑土,岂诸牧不合礼焉?富商大族轻其 产哉?道德感也。”本国闻之,相与渡海,其徒实众。师忧 无粮,发石得土,其色青白,不糁如面。夏则食兼土,冬 则衣半火,无少长,畬田采薪自给。中岁领一从者,居 于南台,自缉麻衣,其重兼钧。堂中榻上,唯此而已。池 边建台,厝四部经。终日焚香,独味深旨。时年九十九。 贞元十年夏,忽召众告别,罔知攸适,但闻山鸣石陨, 感动无情。于将灭,有尼侍者来,未及语,寺中和钟无 声堕地。尼来入室,堂椽三坏。吾师其神欤,趺坐函中, 经三周星开。将入塔,颜状亦如活时,舁动骨节,若撼 《金锁。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矣。”基塔之地,发光如火。 其圆光与其佛庙,群材缔构,众力保护。施一金钱,报 一重果,下为轮王,上登圣地。昔有护法良吏,洎施力 僧檀越等,具刻名于石。士疾殁代,不能立殊绩以济 众,又不能破馀财崇胜因缘,啄腥膻,顾儿妇。生为人 非,死为鬼责。悲哉!时元和癸巳岁,予闲居山下,幼所 闻见,谨而录之。“孟秋十五日记。”
《柳州复大云寺记》柳宗元
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偭仁。病且忧,则聚巫师,用 鸡卜。始则杀小牲,不可则杀中牲,又不可则杀大牲, 而又不可则诀亲戚,饰死事,曰:“神不置我,已矣。”因不 食,蔽面死。以故户昜耗,田易荒,而蓄字不孳。董之礼 则顽,束之刑则逃。唯浮图事神而语大可,因而入焉, 有以佐教化。柳州始以邦命置四寺,其三在水北,而 大云寺在水南。水北环治城六百室,水南三百室。俄 而水南火,大云寺焚而不复且百年。三百室之人失 其所依归,复立神而杀焉。元和十年,刺史柳宗元始 至,逐神于隐远而取其地。其傍有小僧舍,辟之广大, 逵达横术,北属之江。告于大府,取寺之故名,作“大门”, 以字揭之。立东西序,崇佛庙,为学者居。会其徒而委 之食,使击磬鼓钟,以严其道而传其言,而人始复去 鬼戒杀,而务趣于仁爱。病且忧,其有告焉而顺之,庶 乎教夷之宜也。凡立屋大小若干楹,凡辟地南北东 西若干亩,凡树木若干本,竹三万竿,圃百畦,田若干 塍。治事僧曰退思、曰令寰、曰“道坚。”后二年十月十六 日,寺皆复就。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前人
法华寺居永州,地最高,有僧曰觉照。照居寺西庑下庑之外有大竹数万,又其外山形下绝,然而薪蒸筱 簜,蒙杂拥蔽,吾意伐而除之,必将有见焉。照谓余曰: “是其下有陂池芙蕖,申以湘水之流,众山之会,果去 是其见远矣。”遂命仆人持刀斧,群而剪焉。丛奔下颓, 万类皆出,旷焉茫焉,天为之益高,地为之加辟,丘陵 “山谷之峻,江湖池泽之大,咸若有增广之者。”夫其地 之奇,必以遗乎后,不可旷也。余时谪为州司马,官外 常员,而心得无事,乃取官之禄秩以为其亭,其高且 广,盖方丈者二焉,或异照之居于斯,而不早为是也。 余谓昔之上人者,不起宴坐,足以观于空色之实,而 游乎物之终始。其照也逾寂,其觉也逾有。然则向之 碍之者,为果碍耶?今之辟之者,为果辟耶?彼所谓觉 而照者,吾讵知其不由是道也?岂若吾族之挈挈于 通塞有无之方以自狭耶?或曰:“然则宜书之。”乃书于 石。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前人
中国之西数万里,有国曰身毒,释迦牟尼如来示现 之地。彼佛言曰:“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曰极乐, 佛号无量寿如来。其国无有三恶八难,众宝以为饰; 其人无有十缠九恼,群圣以为友。有能诚心大愿,归 心是土者,苟念力具足,则往生彼国,然后出三界之 外,其于佛道无退转者。”其言无所欺也。晋时庐山远 法师作《念佛三昧咏》,大劝于时。其后天台𫖮大师著 《释净土十疑论》,弘宣其教,周密微妙,迷者咸赖焉,盖 其留异迹而去者甚众。永州龙兴寺前,刺史李承晊 及僧法林,置净土堂于寺之东偏,常奉斯事。逮今馀 二十年,廉隅毁顿,图像崩坠。会巽上人居其宇下,始 复理焉。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义“无体空折色之 迹而造乎真源;通假有借无之名,而入于实相。境与 智合,事与理并。故虽往生之因,亦相不舍。誓葺兹宇, 以开后学。有信士图为佛像,法相甚具焉。今刺史冯 公作大门以表其位。余遂周延四阿,环以廊庑,缋二 大士之像,缯盖幢幡,以成就之。呜呼!有能求无生之 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论》。书于墙宇。 使观者起信焉。
《上元县开善寺修志公和尚堂石柱记》
李顾行
盖六度为万行之本,檀施其一焉。然以不注想而为 者,其用大;不希福而舍者,其道弘。故我廉察使御史 大夫赞皇公,是以有法财之施焉。亦犹真谛无像,因 像以教立;至人无功,由功而用显。志公和尚者,实观 音大士之分形者欤?然迹见于近代,《梁书》具载其事。 夫妙觉本寂,法身圆对,应群品而必呈,观众生而常 “度。故利见则洪钟待扣,感毕乃慈航息运。”《初志》公之 未迁灭也,梁武帝命工人审像而刻之,相好无遗,俨 然若对。建窣堵波于金陵之开善寺,圣功冥化,历代 瞻敬,人钦其神者二百馀祀。公乃具彩舟,设幡盖而 迎,至则置于听事西偏方丈之净室。每旦散名花,爇 灵香,时复膳百味,鼓八音,以展诚敬,以申供养。公曰: “观其寂然不动,契定慧于真宗;杜口无言,若息心于 了义。夫色相如影,则遗像与全身不殊;文字性空,则 言语与寂默奚异?吾知之矣,吾得之矣!”亦既观相,爰 归本寺,幢幡赞呗,如始至焉。公乃减清俸,解上服,命 修珠帐,饰花座,因陀之罔。〈疑〉如悬上帝之宝,咸在其 馀,则置膏腴之田,以供香火之用。所以崇像设,显灵 踪,弘有为之教,俾昏蒙之类,永有所依归。僧徒等欲 昭示于后,以图不朽,请刻石以纪事,小子承命而述 焉。长庆四年三月十一日记。
《西京兴善寺传法堂碑》白居易
王城离域有佛寺号兴善寺,之坎地有僧舍名传法 堂。先是大彻禅师晏居于是寺说法,于是堂因名焉。 有问师之名迹,曰:号惟宽,姓祝氏,衢州西安人。祖曰 安,父曰皎。生十三岁出家,二十四岁具戒。僧腊三十 九,报年六十三,终兴善寺,葬灞陵西原,诏谥曰大彻 禅师,元和正真之塔云。有问师之传授曰:“释迦如来” 欲涅槃时,以正法密印付摩诃迦叶,其下十二叶传 至师子比丘,又二十四叶传至佛驮先那,先那传圆 觉达磨,达磨传大弘可,可传镜智璨,璨传大医信,信 传大满忍,忍传大鉴能,是为六祖。能传南岳让,让传 洪州道一,一谥曰大寂,寂即师之师,贯而次之,其传 授可知矣。有问师之道属,曰:“自四祖以降,虽嗣正法, 有冢嫡而支派者,犹大宗、小宗焉。以世族譬之,即师 与西堂藏、甘泉贤勒、潭海、百岩晖,俱父事大寂若兄 弟然;章敬尘澄若从父兄弟;径山钦若从祖兄弟;鹤 林素、《花严集》若伯叔然;常山忠、东京会若伯叔祖;嵩 山秀、牛头融若曾伯叔祖。推而序之,其道属可知矣。” 有问师之化缘,曰:“师为童男时,见杀生,衋然不忍食, 退而发出家心,遂求落发于僧昙,授尸罗于僧藏崇, 学毗尼于僧如,证大乘法;于天台止观,成最上乘道。 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始行化闽越间,一时而回心 改服者百数。七年,驯猛虎于会稽,作胜家道场。八年与山神受八戒于鄱阳,作回向道场。十三年,感非人 于小”林寺。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明年施 无为功德于天宫寺。元和四年,宪宗章皇帝召见于 安国寺,五年问法于麟德殿,其年复灵泉于不空三 藏池。十二年二月晦,说法于是堂,说讫就化,其化缘 云尔。有问师之心要,曰:“师行禅演法,垂三十年,度白 黑众百千万亿,应病授药,安可以一说尽”其心要乎? 然居易为赞善大夫时,尝四诣师四问道:第一问云: “既曰禅师,何故问法?”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 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实一也。如江 湖河汉,在在立名,名虽不一,水往如一。律即是法,法 不离禅,云何于中妄起分别?”第二问云:“既无分别,何 以修心?”师曰:“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 一切勿起念。”第三问云:“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师 告之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念。玉屑虽珍宝,在 眼前亦为病。”第四问云:“无修无念,又何异于凡夫耶?” 师曰:“凡夫无明,二乘执著。离此二病,是名真修。真修 者,不得动,不得忘。动即近执著,忘则落无明。”盖其心 要云尔。师之徒殆千馀,达者三十九人,其入室受遗 者,有义崇,有圆镜。以先师尝欲与予言,知予尝醍醐 齅薝,卜者有日矣。师既没后,予出守南宾郡,远托撰 述,迨今而成。呜呼!斯文岂直起师教慰门弟子心哉? 抑且志吾受信默证,传记于灵山,会于将来世,故其 文不避繁。铭曰:佛以一印付迦叶,至师五十有九叶, 故名“师堂”为“传法。”
《东林寺经藏西廊记》前人
元和初,江西观察使韦君丹,于庐山东林寺神运殿 左甘露坛右,建《修多罗藏》一所。土木丹漆之外,饰以 多宝相好,严丽邻之鬼功。虽两都四方,或未前见。一 切经典,尽在乎内,盖释宫之“天禄石渠”也。初藏既成, 南东北廊亦具,独西未作,而韦君薨。迨今十馀年,风 日所飘燥,雨雪所沾湿,西南一隅,坏有日矣。僧众惜 之,予亦惜之。非不是图,财力不足。暨十三年,予作《景 云律师塔碑》成,景云弟子馈绢百疋。予法施净财,义 不己有。即日移用,作藏西廊。因请寺长老演公、满公、 琳公等经之寺纲维,令果灵达等成之。盖欲护前功, 偿始愿,非布施相功德心也。其集经名数与创藏由 缘,详于李肇碑文,此但书“新作西廊”而已。十四年月 日。忠州刺史白居易记。
《修香山寺记》前人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 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寺暴露。士君 子惜之,予亦借之;佛弟子耻之,予亦耻之。”顷予为太 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闲游,灵迹胜概,靡不周览。 每至兹寺,慨然有完葺之愿焉。迨今七八年,幸为山 林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缘会,果成就之。 噫予早与故相国元公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 于因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 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 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予。予念平生分文 不当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者再三,讫不得已, 乃回施兹寺。因请悲智僧清闲主张之,命谨干将士, 复掌理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 间。次至石楼一所,连楼廊六间。次东佛龛,大屋十一 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小大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叠 𬯎覆漏,圬墁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 越三月而就。譬如长者坏宅,郁为道师化成,于是龛 像无燥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晏坐之安,游者得 息肩,观者得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 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士君子 佛弟子,豁然如释憾刷耻之为者。清闲上人与予及 微之皆宿旧也,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感往念来,欢且 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应归微之,必以 有灭夙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化 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 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然涕下。唐 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魏州开元寺琉璃戒坛碑》李辅
正觉出乎道,而道以支。或得其儒,或得其佛。儒曰仁 佛,亦曰仁;儒曰义佛,亦曰义儒。而佛之云戒义者,禁 人为非者也。且事得其宜,故将祭将征,必设坛为𫮃, 以重宗。戒者岂亦禁人为非者耶?将事亦坛亦场,以 傃其限。原筮者何,来自前教。《祇园》之初,位序以立,其 徒从之,流我中原。喻者既蹈而孚,迷者不知其所界, 以其众视而归,达者存而不习,其从亦无不利。我仆 射庐江何公,在藩之达者也。功名既有,四履来安,述 职之馀,岌然无事。此寺住僧会恩,法门之津梁也。于 寺殊构,久以庄严。去太和七年四月十九日,因公行 寺,自有琉璃坛法,请公为地。公曰:“然。其用安在?”会恩 言:“释徒无言而有注相。注相之归,戒”坛为本。金刚以 不坏悠久,琉璃取至净为光。持戒坚固,洗心清明,有如是也。若夫坛场之原,乃与碣石而长存。比丘之功, 非法无以入善,非趾无以出俗。出俗归真,此其趾也。 故崇登顿,以摄威仪。威仪既明,定慧斯了。居凡匪造, 履达方游。在昔三圣有言,后生传法,莫不以为四生 路广,人天业殊。炎赫清凉,所乘异境,先迷后得,无患 无悔,从怅怅而行,圣人恻隐,慈者用是兴悲,义者于 焉外护。外护之仁,非大君大臣不能以有施,解极之 理,要道斯存,伊释命微,罔能弘绰。公曰:“然。定慧之深, 吾所未极,恻隐之际,儒释何殊?且或利用生式,戒亦 导人之理。”因令除地约戒,俾筑坛其心,命曰庄严之 度。缔“构之工,一以予之。”之度立工悬告,公乃捐其真 俸,以成梓陶之具,俾会恩录之。一岁而坛上下俱构, 贲以琉璃雘之丹漆,叠午文房,张轩达户,如龙之蟠, 如凤之骞,㸌缩撑廅,观者动然。神寘其隅,珠内其顶, 重级颁平,大光辉映。刱于东序,拟议东方,法生于东, 我愿无已。寺德又言:“前有三门,旁有二楼”,二楼三门 可以加饰。公曰:“然”,其亦琉璃坛之毕。会恩请事,公遂 奏置义坛,以资法侣。行者不囊一钱,居者不输毫发, 樵疏丝谷,仰公私廪。先法一日,有喑僧就筵;后法一 日,而喑僧遂口。寺者以为祥感之应。其然岂不然耶? 辅植业于儒,异门释氏,其间等级尚较,故希有叹扬 之声。令此抽毫,以公有命,“具序释氏,来告之门,非有 准绳,非多要赜,亦盖之而已矣。在书有序,在物有容, 事立功成,宜论篆刻。述者敢废斯文”,铭曰:“崇维祇园, 在藩之东,爰立其坛,有隆有丰,贲以琉璃,覆之穷隆, 上高下厚,中焉有融,有融伊何?鉴彼威仪,实繁兹构, 童童耆耆,在昔初法,筑之缔之,及今大辂,斲斯砻斯, 妙取天巧,固拟神保。论是机祥,永资寿考。无此端本, 定慧不生。无我明公,追琢不成。郁兹介福,肃彼缁英。 涉级东方,永载厥名。”
《寺塔记序》段成式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书,郑 君符梦复连职仙署。会暇日,游大兴善寺。因问《两京 新记》及《游目记》,多所遗略,乃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 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游及慈恩,初知 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 迹,游于此遂绝。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 中七年归京。在外六甲子,所留书籍,揃坏居半。于故 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 不可追,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然十亡五六矣。次成 两卷,传诸释子。
《彭州九陇县再建龙兴寺碑》陈会
郡之雉东方。万楹横空,屹然丽谯之欲造乎天倪者 某名曰再建龙兴之佛寺焉。厥初寺号大空,天授二 年为大云,我唐开元中诏号龙兴,会昌五年废为闲 地。僧俄巾像示灭,钟声绝耳,楼台为薪。呜呼!表成毁 哀之数者,其实在言。然而不知言者,徒行咨坐叹,以 为吾释门之大教,将灰烬于今日矣。殊不知流浊者 “搅而清,糠多者簸而精。”由是未经岁,我皇驭九土,怀 八荒,以为我之提大化也,无欲其一事之不得其所 于我也。而况释之教毗我之为理者,深可取焉。弘大 法则生死皆无,是锁我之七情也;推小乘则祸福皆 有,是割人之众恶也。恶之兴我,刑止于杀;恶之释我, 刑惟其生。由是澄上流,禁浮俗,曾何“以异我之理焉。” 由是我负扆元郊,而复诏天下,使率土郡府,各复其 寺。寺之数,郡府有差;释之数,男女一致。其与夫彭为 郡,得复寺之二焉。二之数,龙兴居一。一寺度僧三十, 精选进行,能臻不二之门者,居其右焉。开须达之园 者,抑其次矣。谨住持,善完缉,使材无遗用,众有所归。 肩一心,绍前构,不瞬“目使其寺如从踊出者,其慎选 得人力焉。”其始也,披蒿莱,割榛莾,重叠败栋,草创危 梁。严赞颂昼夜以耸其信心;示因果教化以开其众 意。既而远近咸萃,耆艾毕臻。浃月叠旬,资粮山峙。啸 良工,度贞木,缭以周墙七百馀尺,一旦以备廓,间百 十四。然后中堂云构,三门洞开。俨八臂之瑞容,赩丈 六之金质,峥嵘曤落哉。饰邃宇而凤欲狂飞,抱危梁 而蟉将拗力。吁呼!䆗窱瑰严,固不可一二言之也。况 乎列开讲宇,周绘四牖。东序设以圣神,部五合沓西 厢。施治无畏,常晬慈容。然后仿以天途,写其地府。笙 牖铙钹,尝闻真界之音;鼎镬砧锤,尽载酆都之苦。是 使即之者勇善,望之者悛恶。诚象设之多岐,亦箴规 之别户者也。况创浮图,建宝刹,请金口之妙典,万轴 玉崇;铭佛顶之真言,讲幢珠缀。是知摩胜建寺,岂滞 有为;如来葺门,宁妨无著?以是因复寺而破性相者, 以为空寂两忘,方归真谛;性相俱在,未入妙涂。如是 则理乖圆对,法阂影从,俾迷方者不得出于三途,溺 川者何缘极于五衍?茫茫八表尽从心猿,浩浩群生, 谁调意马?因知空寂与性相同途,性相与空寂易轨, 非性相无以臻空寂,非空寂无以见性相。是知性相 为空寂之筌蹄,空寂因性相而超度。如是则寺不得 不复,道不得不弘。舍之不可,犹四教之在躬;为之则无,何三乘之别载。大矣哉!释教之复兴者,其于诲诱 弼化,不可得而名也。而况彭门地控山河,俗多犷悍, 邪正相轧,是非坚明。虽五刑具设,诚足以摄其威;而 百法俱陈,固可以敛其恶。予剖符是郡,星欲二周,守 成之下,螟螣望境而他飞;行化之初,商旅乘风而沓 至。以是公多暇日,因诺众长老与乡之鲐耋之请,而 书复寺之岁月,以广其一二焉。铭曰:吾皇混一“三教 兮复建仁祠。复之多少兮其数甚宜。不屈土木兮不 夺耕机。吮笔纠穷兮日用不知。上或以之为定制兮 不炽不衰。寺之一复兮众知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