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六十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六十卷目录

     僧部列传三十六

      唐十二

      法成        惠安

      安静附徐果师  如一

      元览附慧昶 守如元朗

      慧明        子瑀

      天竺亡名      抱玉

      阿足师       封干师附木𣹟师 寒山子 拾得

      无相附智诜   僧藏

      正寿附慥禅师  无染

      神悟        元崇附璇禅师

      利涉        神邕

      神迥        纯陀

      道邃附最澄   进平

      澄观        良秀附谈筵

      慧琳

    神异典第一百六十卷

    僧部列传三十六

    唐十二

    法成

    按《宋高僧传》:法成本姓王,名守慎,官监察御史。属天 后猜贰,信酷吏罗织,乃乞出家为僧。苦节勤于化导, 声发响随,行高质直。长安中,于京兆西市疏凿大坎, 号海池,为放生之所。池上佛屋经楼,皆成所造。穿池 时,获古石铭云:“百年为市后为池。”自隋置都市至此, 正一百年矣。仪凤二年,望气者云:“‘此坊有异气’。敕掘” 之,得石函,函内贮佛舍利万馀粒,光色灿烂。敕于此 处造“光宅寺”,成公居之,行其激劝,多以“崇福”为己任。

    惠安

    按《宋高僧传》:惠安,未详何许人。神龙中,游京兆,多先 见。时唐休璟立边功,贵盛无比,安往造焉。曰:“相公甚 美,必有甚恶,数月将有大祸,然可禳去。”休璟素知安 能厌胜,诺而拜之。安曰:“无他术,但奉一计耳,请选一 有才干者,用为曹州。”因得张君本京官,即日陞之宫 赞,相次作守定陶,委之求二犬,可高数尺而神俊者。 “张君到任,锐意精求,得二犬,如其所求以献之。”休璟 大悦,召安视之,曰:“极善。”后旬馀,安却来曰:“事在今夕, 愿相君严为警备。”遂留安宿。是夜,休璟坐于堂之前 轩,命左右十数辈执弧操矢,立于榻之隅。休璟与安 共处一榻,至夜分,安笑之曰:“相君之祸免矣,可以就 寝。”休璟喜而谢之,遂撤左右俱寝。迨晓,安呼:“休璟可 起矣。”问安曰:“二犬何所用乎?”遂寻其迹,至园中,见一 人仆地而卒,视其颈有血焉,盖为物所啮者。又见二 犬在大木下,仰视之,一人袒而匿身。休璟惊且诘之, 其人泣而指死者曰:“某与彼俱贼也,昨夕偕来,欲害 相国。盖遇此二犬,环而且吠,彼为所噬。既殒,某藏匿 无地,天网所罗,为犬蹲守,今甘万死。”且命缚之,曰:“此 罪固当死,然非某心也,乃受制于人耳。”乃释之,贼拜 泣而去。休璟拜谢,安曰:“非吾师神力,死于二夫之手 矣!”安曰:“此相国之福,岂安所能为哉!”又休璟表弟卢 轸在荆门,有术士告之曰:“君将有灾,当求善禳厌者, 或能免矣。”轸知安奇术清行,为时所重,致书于休璟。 安即与一书曰:“事在其中耳。”及书达江陵,而轸已卒。 其家开其书,徒一幅空纸焉,殊无一字。休璟益重之。 后数年遁去,罔知所之。

    安静附徐果师

    按《宋高僧传》:“安静,本西域人也。开元十五年,振锡东 游,至定陶,直问丁居士何在,乡人报之曰:‘终已三载, 葬在郊外’。且曰:‘是人也,乃在家菩萨,专勤梵行。尝礼 事嵩山普寂禅师,云:已得甚深法’。将终,合掌跏趺而 坐,俨然而绝。曹城诸寺院钟磬,不击自鸣也。静至坟 所,躬自发之,时五色云气,腾喷而上。遂取其骨,皆金” 色连环若锁,可五丈许,铿然响亮。擐杖头而行,别树 塔重葬。众咸惊叹,少顷,静瞥然灭没焉。次又成都府 大云寺有徐果师者,混物韬光,人罕详测。或入三昧, 不失律仪;或示狂痴,语事多中。先为卫元嵩,是难测 之士。坤维间往往有人谓之“徐果师。”徐,姓也;果,名也; 师,通称也。此亦强练志公之伦类矣,不知其终云。

    如一

    按《宋高僧传》:“如一,不知何许人也。开元末为僧,典床 座。俄有僧遍身疮疥,衣服蓝缕,巡绕寺中。僧众睹之, 无不厌恶,惟一见而悯焉,延入常住别堂,安置度夏。 夏末辞去,一问去何所,答曰:‘归庵中’。又问:庵在何地? 曰:‘在大乘寺东’。一曰:‘某日前方自彼来,不见庵处。曰: ‘不信,但来相访,某两日后专来’。一遂往,果见前僧在’” 岩口相候,因携手入一精舍,楼阁森耸,殿堂交错,且 非人间景物。三日,遣一公下山,回首见悉是岩石,方 知圣寺耳。一由是倍力修进,愿预圣流云。

    ===元览附慧昶 守如===按《宋高僧传》:元览姓褚氏,其先河南人也。食采于钱 塘,因是家焉。览诞膺明德,生而悬解,深达实相,以崇 善本。自初念至于舍家,师承慧昶。昶师德无不满,众 用皆足,年高行尊,久为师范。及见览,无一息之间违 仁,告门人曰:“无上之道,清净为本。有能一念用其心, 吾未见学不足者。江表无真僧久矣。或以此子为法 鼓耶?”俾遐迩闻之,其预为达匠之所甄异也如此。其 本邑有《故华严寺》。览以包桑之地,近于元礼师之先 茔。属隋室不竞,法宇弛颓,名将壑迁,迹亦时废。属于 唐初募信人重建,文明岁有敕许还旧额。广轮制度, 兼移基址,背山临水,往返形胜。览初以具戒依天竺, 次以僧录住一闲居。后以耆德统华严三寺,次第同 致于道。道无不在,因教有迁也。览尝以悯物慈济为 己任,遂议寺前平湖之通川为放生池。时太守袁从 礼因兹劝勉,深入慈门,以禁六里。司马杨敏言感梦, 又广至十里,是以揵鬐掉尾,噞喁浮沉,不虞其害,得 遂生性焉。览又以经像为最,则殿前画四像,慈氏为 首,铸金铜像三百五“十座,弥陀为首;写经二千馀轴, 金字《涅槃经》为首。如是功德,以顺现报。”故王考宗追 赠和州刺史、右散骑常侍,封舒国公。无量,则览之元 昆也。量修学之日,临平湖,龙见,无不往观。舒公晏然, 不离书案,气度如此。明皇初年,舒公侍讲,帝嘉尚之。 归觐太夫人,年已期颐,昆季皆以华皓晨昏之地,说 法而已。览以开元二十二年示疾,终于临平,所造寺, 春秋八十四。僧明了、大觉、普贤、神满、怀逊,皆参预法 流,奉法器藏于细砺洞之下基。工部侍郎徐安贞撰 碑颂德焉。又闽中爱同寺释守如,多事劝诱,越土之 民归若廛聚焉。崇树精庐,以为济众,急在利化。开元 十年,于寺营浴室,患地势陡高,清泉在下,桔槔无用, 汲引步遥,终以为劳。思虑不逮,无由改作。忽一宵下 流顿涸,距造浴室所二十馀步,清泉迸出。时谓“神功 冥作,移此泉耳。”七闽之民罔不归信,终于温室之偏 房矣。

    元朗

    按《宋高僧传》,“元朗,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阳郡江夏 太守拯公之后。曹魏世避地于江左,则梁大士翕之 六代孙,遂为乌伤人也。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 蹑虚,而觉身重。自兹已后,荤血恶闻。迨乎产蓐,亦如 初寐。觉后心轻体安,婴儿不啼,莞尔而笑。九岁出家, 师授其经,日过七纸。如意元年闰五月十九日,敕度” 配清泰寺。弱冠,远寻光州岸律师受满足戒,旋学律 范,又博览经论,搜求异同,尢切涅槃。常恨古人虽有 章疏判断,未为平允。往在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 商确秘要,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闻天台一宗,可以 清众滞,可以趣一理,因诣东阳天宫寺慧威法师。威 禀承括州智威,时传威是徐陵后身灌顶师之高足 也。朗亲附之,不患贫苦。达《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 等,凡一宗之教迹,研核至精。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博达儒书,兼闲道宗,无不该览。虽通诸见,独以止观 为入道之程,作安心之域。虽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 智为事行良津。游心十乘,谛冥三观,四悉利物,六印。 体遍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惟 十八种十二头陀”,隐左溪岩,因以为号。独坐一室,三 十馀秋,麻纻为衣,粝蔬充食,有愿生兜率宫,必资福 事。乃构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乃焚香敛念,便感五 色神光,道俗俱瞻,叹未曾有。此后或猿玃来而捧钵, 或飞鸟息以听经。时有盲狗,来至山门,长嗥宛转于 地。朗悯之,焚香精诚,为狗忏悔。不逾旬日,双目豁明。 至开元十六年,刺史王上客屈朗出山,暂居城下。朗 辞疾,仍归本居。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一《郁多罗》, 四十馀年,一尼师坛,终身不易。食无重味,居必偏厦。 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非因觐圣容,不行一步。其细 行修心,盖循律法之制。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 室填门,若冬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其寺宇凋敝,乃 指授僧灵禀,建其殿宇,形像累二,砖塔缋事不用牛 胶,悉谓香汁。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一日顾谓 门人曰:“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以天宝十三年九月 十九日薄疾而终,春秋八十有二,僧夏六十一,置塔 于岩。所生常撰《法华经科文》二卷,付法弟子衢州龙 丘寺道宾、净安寺慧从、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常州 福业寺守真、苏州报恩寺道遵、明州大宝寺道原、婺 州开元寺清辩,龆年慕道,志意求师,不逾三年,思过 半矣。行其道者,号“左溪焉”,第其传法,号“五祖矣。”禹山 沙门神迥,著乎《真赞》矣。

    慧明

    按《宋高僧传》:“慧明俗姓陈氏,汉太丘长寔之后,世居 颍川。永嘉南渡,祖为司徒掾。曾祖仲文有佐命于陈, 封丹阳公。祖为双溪、谷熟二县令。考为兰陵长,乃为 兰陵人也。明母氏初感之日,如持佛戒,足恶履于荤 园,口不尝于鲜器。神梦仿佛,如闻法音,既而诞焉。年 渐及丱,方祈舍俗,父母偕听。至受具时,即开元七年也。习学律藏,尝谓人曰:“昔者繁刑首作,伯成子遁焉。 吾虽不舍律仪,而恶乎诤论纷纷,若心印心之法至 矣哉!”乃西诣方岩,顿开心地。天宝中,有愿于清凉山, 淮、汴阻兵,明即旋策,与禅客遇,同游宛陵。于上石门 置兰若三所,有大来扰,如抚尨焉。时荐饥,群盗欲 至,必号呼先告,往往有征焉。先是此乡好弋猎,明化 之,皆焚罝网器仗矣。至天宝五年,爰止乎鱼陂道场。 有瑀公者,白土史宗之流,迹迩行辙,世莫之识。始相 见曰:“南祖传教菩萨,来何晚耶?”他日同登鱼陂峰顶, 见东南有山,苍琅独秀,谓瑀公曰:“吾与此山宿有缘 矣。”天宝八年,有制度人。州将韦南金举高行黑白状, 请隶名州中宁化道场,明固辞,改隶佛川,即畴昔鱼 陂所望之峰,梁吴均故宅之所。《地志》云:青山南掘得 古佛二躯,莫知年代,获像之地,灵泉涌起,因名佛川 焉。泉侧有吴王古祠,风俗淫祀,滥以牺牲。于是明夜 泊庙间,雷雨荐至,林摧瓦飞。顷之,雨收月在,见一丈 夫容卫甚盛。明曰:“居士生为贤人,死为明神,奈何使 苍生每被血食?岂知此事,殃尔业耶?”神曰:“非弟子本 意,人自为之。”礼忏再三,因与受菩萨戒。神欣然曰:“师 欲移寺,弟子愿舍此处,永奉禅宫。”后果移寺于祠侧, 获铜盘之底,篆文有“慧明”二字焉。建中元年正月示 疾,其日庭水春染,山雨昼冥,猛虎绕垣,悲啸而去。十 二日奄然长往,春秋八十四,僧腊五十一。二月十二 日,建塔于寺西山焉。传法弟子慧解、慧敏、如知三人 也,若鹙子采菽之伦也。菩萨戒弟子刺史卢幼平、颜 真卿、独孤问俗、杜位、裴清,深于禅味,俾昼公为塔铭 焉。

    子瑀

    按《宋高僧传》:“子瑀,字真瑛,姓沈氏,吴兴德清人也。其 先亡国于沈,因以为氏,《春秋》沈子之后也。瑀生而聪 慧,不以师授。年未总角,辞亲出家。以如意年中,大赦 度人,坏衣削𩭄煤炱世事,于洛京大福先寺受戒,勤 勤祈请。假寐三日之夕,见有神人,俨然在目。倏往忽 来,或同或异,得非至诚乎?于是烛如来灯,佩菩萨印”, 证圣中,归于大云道场,坚执律柄,僧纲釐举,不亦宜 哉!瑀素履纯庞,无咎无誉,使天下之士,有外道焉,有 阐提焉。心如飘风,言若泉涌,挠我圣教,挤我妙门。瑀 示以从容,诱以方便,莫不稽首挫色而闻命焉。常礼 一万五千佛名,兼《慈悲忏》,日夜一匝,或二日、三日一 匝。夜有圣僧九人,降于礼忏之所,相与行道,弹指而 去。或夜无灯烛,心口是念,圆光照室,如坐月中,如此 则往往有之。瑀慨德清遍邑未有塔寺,遂锐怀营构, 一唱齐和,乃成精宇。前后写经三藏,凡一万六千卷。 天宝初,临安足法师死经三宿,将入地狱,冥中见瑀, 引至王所,谓王曰:“此人能讲《涅槃经》,王宜宥之。”王曰: “惟闻岩仑师能讲,不闻此师名,何也?”如是再三。王不 能屈,因赦之。会是乡人施牛者天然不孕,因而出 乳,其通感如是。以十一年秋,禅坐而终。十二年春,将 启灵龛欲焚之,容色不变如生。虽“少林孕髭,蕲春育 发”,何独嘉也?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姚淡、主客郎中 姚泲、刺史杨慧才偕归信焉。

    天竺亡名

    按《宋高僧传》,“天竺亡名,未详何印度人也。其貌恶陋, 缠乾陀,色缦条,衣穿革屣,曳铁锡,化行于京辇。当韦 南康皋之生也,才三日,其家召僧斋,此僧不速自来, 其日僧必历寺,连名请至。韦氏家僮患其长,一人甚 怒之,以敝席坐于庭中。既而斋毕,韦氏令乳母负婴 儿出,意请众僧祝愿焉。梵僧先从座起,摄衣升阶视” 之曰:“别久无恙乎?”婴儿若有喜色相认之意,众皆异 之。韦君曰:“此子才生三日,吾师何言别久也?”梵僧曰: “此非檀越所知也。”韦君固问之,梵僧曰:“此子乃诸葛 亮之后身耳。武侯鼎国时,为蜀丞相君所知也。缘蜀 人受其赐且久,今降生于世,将为蜀帅,必福坤维之 人。吾往在剑门,与此子为善友,既知其生于君门,吾 不远而来。此子作剑南节度二十年,官极贵,中书令、 太尉,此外非我所知也。”父然之,因以武子为字,又单 字武也。张镒出为凤翔、陇州节度,奏皋权知陇州。及 镒为李楚琳所杀,牛云光请皋为帅,朱泚不得已,用 皋为凤翔帅。德宗置奉义军节以旌之,续加礼部尚 书。兴元中,驾还京,征为左金吾卫将军。贞元元年,为 成都尹,代张延赏到任,和南蛮并战功,封南康郡王。 顺宗即位,进太尉。南康在任二十一年,末涂甚崇释 氏,恒持数珠诵佛名。所养鹦鹉,教令念经。及死,焚之, 有舍利焉。皋又归心南宗禅道,学心法于净众寺。神 会禅师在蜀富贵僭差,重赋敛,时议非之,然合梵僧 悬记焉。

    抱玉

    按《宋高僧传》:“抱玉者,行业高奇,人事罕接,每言来事, 如目击焉。见释子大光而诲之曰:‘汝诵经宜高揭法 音,彻诸天倾听,必得神人辅翼’。”后皆符其记莂京邑 归信千计。每夕独处一室,阖扉撤烛。尝有僧于门隙间窥其所以,见玉口中出庆云,华彩可爱。后年可九 十许而终。终时方大暑,而尸无萎败。宰臣第五琦与 玉相善,及终,临丧颇哀,琦以香乳灌其口,随有祥光 自口而出,晃然四照,琦愈奇之。琦,乾元二年十月贬 忠州刺史。宝应初,入为太子宾客。至京尹,玉皆预言 荣贵。《轗》!相半,皆如其言,刻意归信焉。

    阿足师

    按《宋高僧传》,“阿足师者,莫详出处,形质痴浊,精神瞢 然,时有所言,靡不先觉。虽居无定所,多寓阌乡。以其 踵法云公之尘躅,憧憧往来,争路礼谒,檀施山积,曾 无顾瞻,人有隐忧,身婴所苦。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 时陕州有富家翁张臻者,产业且多,财货增溢,少子 息,臻恒惧钱帛,身后无嗣后产男,既愚且蠢,手足拳 挛,语言謇涩,唯嗜饮食,殆与平人有异。口如溪壑,终 日无厌。年可十七,父母钟爱,纵其须索,迎医求药,不 远千里。数十年后,家业罄穷。或有谓臻曰:“阿足师其 实宝志之流,何不敷布腹心,求救其疾?”乃夫妻来抵 阌乡,叩头抆泪,告其拯拔。阿足瞑目久之,谓臻曰:“汝 冤未散,尚须数年。今悯汝勤拳,为汝除去。”即令选日 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领引其男赴于 道场。时众知阿足奇异,观者如堵。少选指呼壮夫三 数辈,叱曳其子,令投诸河,随急流而逝。臻且哀且惊, 莫测其由。阿足语臻曰:“为汝除灾”讫。良久,其子忽于 流数十步外,耸身水面,戟手骂其父母曰:“与尔冤仇, 夙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纷,傥或不然,未期毕日。” 挺身高呼,辞理分明,都无痴浊之状。须臾沉水,不知 其他。阿足由兹传播,归信之人如就市焉。所行化导, 皆此类矣。盖大历、建中中也。迨德宗贞元十二年丙 子,敕谥为大圆禅师,至今陕虢之间,犹崇重焉。

    封干师附木𣹟师 寒山子 拾得

    按《宋高僧传》:“封干师者,本居天台山国清寺也。剪发 齐眉,布裘拥质,身量可七尺馀。人或借问,止对曰:‘随 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乐独舂谷,役同城旦,应副斋 炊。尝乘虎直入松门,众僧惊惧,师口唱道歌,时众方 皆崇重。及终后,于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非恒人之 常调。士庶见之,无不倾礼。以其蹑万回师之后”,微亦 相类。风狂之相,过之言则多中。先是国清寺僧厨中 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曰拾得,多于僧厨执爨爨讫,二 人晤语,潜听者多不体解,亦甚颠狂,纠合相亲,盖同 类相求耳。时闾丘引出牧丹丘,将议巾车,苦头疼羌 甚,医工寡效。邂逅干造,云:某自天台来谒使君,且告 之患。干曰:“君何虑乎?”便索净器,吮水喷之,斯须觉体 中颇佳。闾丘异之,乃请干一言,定此行之吉凶。曰:“‘到 任记谒文殊’。闾丘曰:‘此菩萨何在’?”曰:“国清寺厨执爨 洗器者是。”及入山寺,问曰:“此寺曾有封干禅师曰:‘有 院在何所?寒山、拾得复是何人’?”时僧道翘对曰:“封干 旧院即经藏后,今閴无人,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 寒、拾二人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干房,唯见虎迹纵 横。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曰:“唯是舂谷,供僧粥食,夜 则唱歌讽诵不辍。”如是再三叹嗟,乃入厨,见二人烧 柴,木有围炉之状,闾丘拜之,二人连声咄吒。后执闾 丘手,亵之若婴孺,呵呵不已。行曰:“封干饶舌。”自此二 人相携手出松门,更不复入寺焉。干又尝入五台巡 礼,逢一老翁,问曰:“莫是文殊否?”翁曰:“岂可有二文殊?” 干礼之未起,恍然失之。次有木𣹟师者,多游京邑市 廛间,亦类封干,人莫轻测。“封丰”二字,出没不同。《韦述》 吏官作封疆之封,《闾丘序》三贤作丰稔之丰,未知孰 是。寒山子者,世谓为贫子,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 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暗二岩。每于寒岩 幽窟中居之,以为定止。时来国清寺,有舍得者,寺僧 令知食堂。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 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时叫 噪凌人,或望空嫚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抚掌, 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悴。以桦皮为冠,曳 大木屐,或发辞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 访问寒山沙门道翘,对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岩间,好 吟词偈,言语不常,或臧或否,终不可知。与寺行者拾 得,以为交友,相聚言说,不可详悉。”寺僧见太守拜之, 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耶?”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 复往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而高声唱言曰:“贼我 贼退!”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复曰:“报汝诸人,各各努 力。”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乃令僧道翘寻其 遗物,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 录,得二百馀首,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后曹山寂禅 师注解,谓之《对寒山子诗》,以其本无氏族,越民唯呼 为寒山子。至有“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句,历然雅 体。今岩下有石,亭亭而立,号幽石焉。拾得者封干禅 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 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 弃于此。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

    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
    考证
    日见其登座,与像对盘而餐。复呼㤭陈如曰:“小果声

    闻,傍若无人”,执著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 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 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 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二三下,骂曰:“汝 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 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 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 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 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 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 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 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 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 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无相附智诜

    按《宋高僧传》,“无相本新罗国人也,是彼土王第三子。 于本国正朔年月生于郡南寺,落发登戒。以开元十 六年泛东溟,至于中国。到京,元宗召见,隶于禅定寺。 后入蜀资中,谒智诜禅师。有处寂者,异人也。则天曾 召入宫,赐摩纳九条衣。事必悬知,且无差跌。”相未至 之前,寂曰:“外来之宾,明当见矣,汝曹宜洒扫以待。”间 一日果至,寂公与号曰无相,中夜授与摩纳衣。如是 入深溪谷岩下坐禅。有黑犊二,交角盘礡于座下,近 身甚急,毛手入其袖,其冷如冰,扪摸至腹相,殊不倾 动。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忽雪深,有二猛兽来,相自 洗拭,裸卧其前,愿以身施其食。二兽从头至足,嗅匝 而去。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毛。既而山居稍久,衣 破发长。猎者疑是异兽,将射之复止。后来入城市,昼 在冢间,夜坐树下,真行杜多之行也。人渐见重,为构 精舍于乱墓前,长史章仇兼琼来礼谒之。属明皇遘 难入蜀,迎相入内殿供礼之。时成都县令杨翼疑其 妖惑,乃帖追至,命徒二十馀人曳之,徒近相身,一皆 战栗,心神俱失。顷之,大风卒起,沙石飞飏,直入厅事, 飘帘卷幕。杨翼叩头拜伏,惴而不敢语。忏毕风止,奉 送旧所。由是遂劝檀越,造净众、大慈菩提、宁国等寺, 外邑兰若钟塔,不可悉数。先居净众本院,后号松溪 相。至成都也,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相 之弟本国新为王矣,惧其却回,其位危殆,将遣刺客 来屠之,相已冥知矣。忽日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今 夜有客。”曰:“灼然。”又曰:“莫伤佛子。”至夜,薪者持刀挟席, 坐禅座之侧。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遂跃起,以刀一 挥,巨胡身首分于地矣。后门素有巨坑,乃曳去瘗之, 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质明,相令召伐柴者谢之,已 不见矣。尝指其浮图前柏曰:“此树与塔齐,寺当毁矣。” 至会昌废毁,树正与塔等。又言寺前二小池,左羹右 饭,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果来供设。其神异多此类 也。以至德元年建午月十九日,无疾示灭,春秋七十 七。临终,或问之曰:“何人可继住持乎?”乃索笔书百数 字,皆隐不可知。谐而叶韵,记莂八九十年事,验无差 失。先是武宗废教成都,止“留大慈一寺,净众例从除 毁,其寺巨钟乃移入大慈矣。”洎乎宣宗中兴释氏,其 钟却还。净众以其钟大,隔江计功两日方到。明日方 欲为斋,辰去迎取,巳时已至。推挽之势,直若飞焉。咸 怪神速,非人力之所致也。原其相之舍利,分塑真形 尔日面皆流汗上足。李僧以巾旋拭,有染指者,其汗 颇咸。乃知相之神力自曳钟也。变异如此,一何伟哉! 后号东海大师塔焉。乾元三年,资州刺史韩浤撰碑。 至开成中,李商隐作《梓州四证堂碑》,推相为一证也。

    僧藏

    按《宋高僧传》:“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龄拔俗,气茂神清。 允迪循良,恪居下位。迨霑戒善,密护根尘。见神祠必 礼之,逢硕德则尽礼。苟遇僧俗施拜,乃俯偻而走,如 回避令长焉。若当众务也,则同净人,屈己犹臧获焉。 见他人故衣,则潜加浣濯,别事纽缝。至于炎暑,乃脱 衣入草莽间,从蚊蚋虻蛭。”啮虿芥血流,忍而汗洽。 而恒念弥陀佛号,虽巧历者不能定算数矣。确志冥 心,未尝少缺。及预知报尽,谓瞻病者曰:“山僧多幸,得 诸天人次第来迎。”藏又言:“吾瞑目闻往净土,聚诸上 善人散花,方回此耳。正当舍寿,合掌念佛,安然而终 矣。”

    正寿附慥禅师

    按《宋高僧传》,“正寿者,不知何许人也。风仪峻整,节概 高强,肩锡曳囊,宗师皆谒。然以因缘相叩,附丽有归。 于南塔慥禅师门,决开疑网,密修资益。后寿杜默于 随部山寺,人皆不识。时谯王重福者,中宗次子也。神 龙初,韦庶人谮云与张易之兄弟构成重润之罪,迁 均州刺史,密加防守,不听视事。”韦后临朝,添兵士捍 卫。及韦氏被诛,睿宗即位,转集州刺史。未行,然忽忽 不乐,而归心于慥禅师。为其造生藏塔,举高七十尺, 极为宏壮。于时慥师疾已危笃,谯王使问师后孰继高躅?慥曰:“贫道有正寿在。”王问诸僧:“谁为正寿?”或曰: “和尚有弟子在山,光迹韬晦。”王遣使召到,寿白慥师 曰:“喜王为檀越,其塔已成,某欲为先试,得否?”慥曰:“善 为吾试。”是时,寿摄衣合掌入塔,敛容瞑目,结跏趺坐, 便即灭度,全身不散,时号为试塔和尚。谯王闻已,叹 嗟终日,曰:“弟子犹尔。”乃别议改图,为慥禅师营构焉。

    无染

    按《宋高僧传》:“无染者,不委氏族,从中条山受业,讲四 分律、《涅槃经》,因明《百法论》,善者从之。恒念《华严经》至, 说诸菩萨住处,东北方金色世界,文殊菩萨与一万 馀众,从昔已来,止住其中,而演说法。或现老人,或为 童子。近闻佛陀波利自西国来,不倦流沙,无辞雪岭, 而寻圣迹。高宗朝至台山思量岭,启告叩礼,乃见老 人即文殊也。利虽云面接,未决心疑,令却往西国取 经,诣金刚窟,入文殊境界,于今不回。古德既尔,吾岂 无缘乎?”染乃从彼发迹,遍访名公。或遇禅宗,穷乎理 性;或经法席,探彼元微。以贞元七年到台山善住阁 院。时有僧智𫖳为台山十寺都检校守僧长之初也, 遂挂锡栖心,誓不出山。每念文殊化境,非凡者之可 胜,岂宜懈怠?冬即采薪供众,夏即跣足登游,春秋不 移。二十馀祀,前后七十馀遍游历诸台,睹化现金桥 宝塔,钟磬圆光,莫穷其际。且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 中有美枞乎?言更有愈于诸瑞,吾得少,未为足也。”最 后于中台东忽见一寺,额号“福生”,内有梵僧,数可万 计。染从头礼拜,递互慰劳。见文殊亦僧也,语染曰:“汝 于此有缘,当须荷众,勿得唐捐,有愿无行而已。”言讫 不见寺众僧寂无所睹。染叹而言曰:“睹兹灵异,岂可 徒然。此危脆身,有何久固。”乃遵言广兴供施,每设一 百万僧,乃然一指,以为记验焉。渐及五百万数,遐迩 委输,若海水之入归塘焉。及千万供毕,十指然尽。迨 开成中,白大众曰:“吾于此山,薄有因缘,七十二遍,游 诸圣迹,人所不到,吾皆至止,又不出玆山,已报深愿, 幸莫大焉,奈何衰老!今春秋七十四,夏腊五十五,及 存馀喘,欲于中台顶上焚一炷香,告辞十方如来,一 万菩萨,或息我以死,谁甘相代?况诸人等,并是菩萨 门人,龙王眷属,时栽善种,得住此山,夙夜精勤,羁勒 三业,龙华三会,共结要期。此时下山,勿有留难。”合掌 曰:“珍重而去。”众初不喻其意,皆言早回。染乃但携瓶 锡,惟爇名香。遂命季氏赵华,将蜡布两端,粗麻一束, 香汁一斗,于中台顶从旦至暮,礼拜焚香,略无暂憩, 都不饮食,念佛虔诚,声无间断,已至深更。赵氏怪其 所以陟彼崔嵬,见染不移旧止,转更精专。染谓赵曰: “吾有密愿,汝与吾助缘,不得相阻。为取蜡布麻油,将 来缠裹吾身,于夜半子时,要然身供养诸佛。吾若得 道,相度汝也。”赵氏谏之,苦劝不止。将布缠身,披麻灌 油,从顶而炼。言曰:“将吾灰骨,当须飘散,无使显异。”赵 氏一从其命,略无移改,从顶而炼,至足方仆矣。赵氏 叹曰:“昔闻药王然身,今见上人,奇哉,痛哉。”后门人收 真骨,于梵仙山南起塔,至今存矣。

    神悟

    按《宋高僧传》:“神悟,字通性,陇西李氏之子。其先属西 晋版荡,迁家于吴之长水也。世袭儒素。幼为诸生,及 冠忽婴恶疾,有不可救之状。咎心补行,力将何施。开 元中,诣溪光律师,请耆域之方,执门人之礼。师示以 遣业之教,一曰理忏,二曰事忏。此二者,圣之所授,行 必有征。遂于菩提像前秉不屈之心,爇难捐之指。于” 时有异光如月,朣胧绀宫,极苦可以感神明,至精可 以动天地,盖人之难事欤!天宝四年受具足戒,身始 披缁,八年举尢异行,名隶于寺。逮其晚节,益见苦心。 每置法华道场,九旬入长行礼念,观佛三昧于斯现 前。因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 达于妄,谁非性也?”方结宇于劳劳山东,中据石圯,达 分仙径,诸猛兽驯于禅榻,祥云低于法堂中。夜有山 神现形谓悟曰:“弟子即隋故新成侯曹世安,生为列 侯,死典南岭。今师至止,愿以此地,永奉经行。”言讫,隐 而不见。故吏部员外李华、殿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 尝问孔、老圣教优劣,请陈题品。对曰:“路伽邪典籍,皆 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证,其犹泽朽思华,干池映月, 比其释教,夫何远乎?”如是往复,应答如流。华益拱手, 无以抗敌。其捍护释门,疆场畴敢侵轶乎?华乃一代 之文宗,与萧颖士齐名,笔语过之。若此之儒,孰能抵 角也?凡诸不逞之徒,疑经难法者,悟必近取诸身,远 喻于物,如理答酬,无不垂头搭翼者。十年辛卯春,寝 疾,跏趺坐而逝,享龄六十三,法腊二十六。阇维之日, 获舍利五百馀粒,珠颗累累,粲然在瞩。门人湛一、圆 一等主之,迁塔焉。

    元崇附璇禅师

    按《宋高僧传》:“元崇俗姓王氏,琅琊临沂人也,晋丞相 始兴文献公子荟之后。自南朝沦废,世居句容,祖祢 已来,非贤即哲。崇幼而孤秀,嶷若断山,心喻芙蕖,形

    同玉洁,风尘不杂。立志夷简。时年十五,奉道辞家,负
    考证
    笈洞天,餐霞卧云,师范陶许,精研妙句,独证微隐。乃

    恐至理未融,解脱方阻,因归心释典,大畅佛乘,三教” 齐驱,遘心世表,于是声振吴越,缁素异焉。采访使润 州刺史齐平阳公闻其行业,虚伫久之。适会恩制度 人,裒充举首,以开元末年,因从瓦官寺璇禅师咨受 心要,日夜匪懈,无忘请益。璇公乃揣骨千里,骏足可 知,因授深法崇灵台虚彻,可舍百神,心鉴高悬,尘无 私隐。既而声价光远,物望所知,金陵“诸德请移所配 栖霞寺。”春秋逾纪,服勤道务,彝伦有叙,时众是瞻。至 德初,并谢绝人事,杖锡去郡,历于上京,遍奉明师,栖 心闲境,罕交俗流。遂入终南,经卫藏,至白鹿,下蓝田, 于辋川得右丞王公维之别业,松生石上,水流松下。 王公焚香静室,与崇相遇,神交中断。于时天地未泰, 豺狼构患,朝贤国宝,或在薖轴。起居萧舍人昕与右 丞诸公,并硕学雄才,尊儒重道。偶兹一会,抗论弥日, 钩深索隐,襟期许与。王、萧叹曰:“佛法有人,不宜轻议 也。”及言旋河洛,登陟嵩少。怀达磨之旨要,得华严之 会归,声价渐高,衣冠羡仰。京师名德,咸请住持。志在 无为,翛然不顾。乃放浪人世,追踪道流,考盘灵踪,遂 东适吴越天台、四明,清心养素。数年之后,遐想钟山, 飞锡旧居,考以云房,道俗咸喜,玉反山辉。大历五年, 刺史南阳樊公雅好禅寂,及属县行春,顺风稽首,咨 请道要,益加师礼矣。时道俗以为此寺灵胜,游憩者 多,监主护持,须选名德,佥议无以易禅师者。崇频告 辞恳苦,众咸再三,事不获已,顺受弥缝其“间,总二十 年。藉四方之财,因道化之力,栾栌云构,丹雘日新,盖 存乎无为,无所不为者也。”功成身退,安禅高顶,前后 学徒,讵可胜计。至大历十二年示疾言归,不加药饵。 八月二日卒于山院,春秋六十有五。临终命门人无 令封树,弟子如泉、澄添等,奉全师教,以其月八日瘗 于摄山之阳。依岩为窟,累石不磨,不砻遵遗诰也。崇 身长六尺,仪表端肃,望之俨然,即之生畏,意密情恕, 心和行高,天姿龙象。生此岐嶷,享龄非永,惜哉!弟子 等共建丰碑,以纪化迹,树于寺之门首焉。

    利涉

    按《宋高僧传》:“利涉者,本西域人也,即大梵婆罗门之 种姓。夙龄强志,机警溢伦,宗党之中,推其达法。欲游 震旦,结侣东征,至金梭岭,遇元奘三藏,行次相逢,礼 求奘度。既而群经众论,凿窍通幽,特尔远尘,归乎正 道,非奘难其移转矣。奘门贤哲辐凑,涉季孟于光宝 之间。其为人也,犹帛高座之放旷。中宗最加钦重,朝” 廷卿相,感义与游。开元中,于安国寺讲《华严经》,四众 赴堂,迟则无容膝之位矣。檀施繁炽,利动人心。有颍 阳人韦玎,垂拱中中第,调选河中府文学,迁大理评 事。秘校见涉讲筵,币帛堆积,就乞选粮,所获未厌。表 请释、道二教定其胜负,言“释道蠹政可除。”元宗诏三 教各选一百人,都集内殿。韦玎先陟高座,挫叶静能, 及空门思明,例皆辞屈。涉次登座,解疑释结,临敌有 馀,与韦往返百数千言,条绪交乱,相次抗之,棼丝自 理,正直有归。涉重问韦曰:“子先登席,可非主耶?未审 主人何姓?”玎曰:“姓韦。”涉将“韦”字为韵,揭调长吟,偈词 曰:“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为?无”韦始得三 数载,不知此复是何韦?涉之吟作,百官悚然。帝果忆 何韦之事,凛然变色曰:“玎是庶人宗族,敢尔轻懱朕 元元祖教。及凌轥释门。”玎下殿俯伏待罪,叩头言:“臣 非庶人之属。”涉责其钳利口以解疏狂,奏曰:“玎是关 外之人,非元贞之族类。”敕贬象州。百姓赐涉钱绢,助 造明教寺,加号明教焉。二教重熙,涉之力也。因着《立 法幢论》一卷。公卿间有言曰:“涉公是韦掾之膏肓也。” 涉曰:“此举也,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自此京城无不改 观,言谈讲者,以涉为最焉。晚节遭其谴谪汉东,寻属 宽宥,移徙南阳龙兴寺。时惠忠国师知重涉名,聊款 关相谒曰:“衲衣小僧向前,某被门徒朝要,连坐于此。 适观师当有贵气,可作高道国德勿同吾也。”乃开箧 提衣物,令忠师曳娄。由此襄、邓之人,皆惊涉如此,悬 记忠师道声,又光阐焉,盖涉望重之故也。上元二年, 诏忠师入供养。肃宗时入宫起居,太上皇乃引忠见, 上皇曰:“此人何如利涉?”则知涉才业优长,帝王器重, 复多著述。大历中,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撰《涉传》,成 一十卷,足知言行之多也矣。

    神邕

    按《宋高僧传》,“神邕,字道恭,姓蔡氏,东晋太尉。谟,即度 江祖十五代孙也,因官居于暨阳。邕生于是邑,母宣 氏,始娠之际,率多征异。襁褓中闻唱经声,必有凝神 侧听之貌,丱角聪悟过人。年十二,辞亲学道,请业于 法华寺俊师。每览孔、释二典,一读能诵,同辈者罕不 欣慕。开元二十六年,敕度隶诸暨香严寺,名籍依法” 华寺元俨师通四分律钞。俨识其志气,谓人曰:“此子 数年后卒为学者之司南矣,尔其勉之。”俨新出《辅篇 律记》,邕抉其膏腴,穷彼衢术,一宗学者,少能与其联 镳方轨焉。性非局促,又从左溪元朗师习天台止观《禅门》《法华》元疏、《梵网经》等四教三观等义,秘键载启, 观性知空。爰至五夏,果精敷演,吴会间,学者从之。天 宝中,本邑郭密之请居法乐寺西坊,恢拓佛舍,层阁 摩霄,半澄江影,廊宇完备。后乃游问长安,居安国寺。 公卿藉其风宇,追慕者结辙而至。方欲大阐禅律,倏 遇禄山兵乱,东归江湖,经历襄阳。御史中丞庾光先 出镇荆南,邀留数月。时给事中窦绍、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弥高,俱受心要。著作郎韦子春,有唐之外臣也, 刚气而赡,学与之酬抗,子春折角,满座惊服。苑舍人 叹曰:“阇梨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时人以为能言 矣。旋居故乡法华寺。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大理评事 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兵曹吕渭、诸暨长丘丹、校书 陈允初赋诗往复,卢士式为之序引,以继支、许之游, 为邑中故事。邕修念之外,时缀文句。有集十卷,皇甫 曾为序。自至德迄大历中,频受请登坛度戒,起丹阳, 洎乎金华,其间释子,皆命为亲教师也。又以县南路 通衢婺,其中百馀里殊无伽蓝,释侣往来,宴息无所。 邕愿布法桥,接憩行旅,遂于焦山可以为梵场也。得 邑人骑都尉陈绍钦等,率群信构净刹,一纪,方乃集 事焉。前吏部侍郎徐浩出佐明州,以邦国聚落,乃白 廉使皇甫温,奏赐额曰“大历”焉。先是,中岳道士吴筠 造《邪论》数篇,斥毁释教,昏蒙者惑之。本道观察使陈 少游请邕决释老二教,孰为至道。乃袭世尊之摄邪 见,复宝琳之破魔文,爰据城壍,以正制狂。旗鼓才临, 吴筠覆辙。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东方佛法再兴,实 邕之力。欤末游天台,又纂《地志》两卷,并附于《新论》矣。 邕𫷷颐丰角,风韵朗拔,前后廉问,皆延置别榻,请为 僧统,以加崇揖之礼。贞元四年戊辰岁十一月十四 日遇疾,遗教门人,趺坐端相,而归寂于大历法堂焉。 以十二月十四日,奉灵仪于寺北原,遵僧制也。报龄 七十九,法“岁五十。明年冬十一月,方建塔矣。”秘书省 校书郎陆淮为其铭上首。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 等,咸露锋颖,禅律互传。至十一年,户部员外郎丘上 卿为碑纪德焉。

    神迥

    按《宋高僧传》:“神迥,未详何许人也。幼入法流,齐庄自 任,节高行峭,不恶而严。晚年慕称心寺大义律师,同 习三观于天台宗,得旨于左溪禅师,即宝应年中也。 加以辞笔宏赡,华藻纷纭,为朗师真影赞《法华经文 句序》,冠绝于时,为世所贵,不详厥终焉。”

    纯陀

    按《宋高僧传》,“纯陀者,本西域人也。梵名无由,翻就华 言也。从游京邑,人所钦重。上元中,便云东渡,人见之, 颜容若童稚之色,言已年六百岁矣,或谓为八十岁 人也。言谈气壮,举动不衰。代宗皇帝闻之,诏入,礼遇 极丰,俾求留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静,今为尘境汨之, 何从冥寂乎?若离简静骛外,欲望留年,如登木采芙 蕖,其可得乎!陛下欲长年,由简洁安神,神安则寿永, 寡欲则身安。舍斯已往,贫道所不知也’。”帝由是笃重 之。以永泰三年预知必逝,遣弟子赍衣钵进上,帝赐 弟子紫衣陀,终于镇国寺焉。

    道邃附最澄

    按《宋高僧传》:“道邃,不知何许人也。幽识远悟,执志有 恒,悬解真宗,不由邪术。末传隋智者教道素,得元微, 荆溪之门,杳难窥望。大历中,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 记》,得以敷扬,若神骥之可以致远也。于时同门元浩, 迥知畏服,不能争长矣。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 最澄者,亦东夷卉服中刚决明敏僧也。泛溟涬,达江” 东,慕天台之法门,求𫖮师之禅诀,属邃训讲,委曲指 教,澄得旨矣。乃尽缮写一行教法东归。虑其或问从 何而闻,得谁所印,俾防疑误,乃造邦伯作援证焉。时 台州刺史陆淳判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 特禀生知,触类元解。远传《天台教旨》,又遇龙象邃公, 总万行于一心,了殊涂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 犹虑他方学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任为凭? 云澄泛海到国赍教法,指一山为“天台”,号一寺为“国 清”,风行电照,斯教大行。倭僧遥尊邃为祖师,后终于 住寺焉。

    进平

    按《宋高僧传》:“进平姓吴氏,京兆人也。早出家于永安 山明福院,风表端雅,诸经大论皆所研寻,销文链注, 令人乐闻。末思禅观,于洛下遇荷泽,会师了悟,且曰: ‘甚矣,不自外知者所知难乎哉!后至唐州,遂居西隐 山。刺史郑文简请入城阐扬宗旨。示灭,年八十一。大 历十四年三月入塔’。”

    澄观

    按《宋高僧传》:“澄观,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人也。年甫十 一,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诵《法华经》。十四,遇恩得度, 便隶此寺。观俊朗高逸,弗可以细务拘,遂遍寻名山, 旁求秘藏。梯航既具,壸奥必臻。乾元中,依润州栖霞 寺醴律师,学相部律。本州依昙一,隶南山律。诣金陵元璧法师,传关河三论。三论之盛于江表,观之力也。” 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南法藏受《海 东起信疏义》。却复天竺诜法师门,温习《华严大经》。七 年,往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覆寻三论。十年,就苏州 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解。从上 智性自天然所学之文,如昨抛舍。鲍静记井,蔡邕后 身,信可知矣。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 师,咨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元理观,自 谓己曰:“五地圣人,身证真如,栖心佛境,于后得智中, 起世俗念,学世间技艺,况吾学地,能忘是心?”遂翻习 经传子史,小学苍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围五明, 秘咒仪轨,至于篇颂笔语书踪,一皆博综多能之性。 自天纵之大,历十一年,誓游五台,一一巡礼,祥瑞愈 繁。仍往峨嵋求见普贤,登险陟高,备观圣像。却还五 台,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时寺主贤林请讲大 经,并演诸论。因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惙然长想。“况 文殊主智,普贤主理,二圣合为毗卢遮那,万行兼通, 即是《华严》之义也。吾既游普贤之境界,泊妙吉之乡 原,不疏毗卢,有辜二圣矣。”观将撰疏,俄于寤寐之间, 见一金人当阳挺立,以手迎抱之。无何,咀嚼都尽,觉 即汗流,自喜吞纳光明遍照之征也。起兴元元年正 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成二十轴,乃饭千僧以落 成也。后常思付授,忽夜梦身化为龙,矫首于南台,蟠 尾于山北,挐攫碧落,鳞鬣耀日。须臾,蜿蜒化为千数 小龙,腾跃青冥,分散而去,盖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 也。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请讲《新疏》。七年,河东节度 使李公自良复请于崇福寺讲。德宗降,中使李辅光 宣诏入都,与罽宾三藏般若译乌荼国王所进《华严》, 后分四十卷。观苦辞请,明年入敕允。及具行至蒲津 中,令梁公留安居,遂于中条山栖岩寺住。寺有禅客, 拳眉剪发,字曰“痴人”,披短褐,操长策,狂歌杂语,凡所 指斥,皆多应验。观未至之前,狂僧驱众僧洒扫,曰:“不 久菩萨来此。”复次壁画散脂,大将及山麋之怪,往往 不息。观既止此寺,二事俱静。五月内中使霍仙鸣传 宣催入观至,帝颇敦重,延入译场刊正,又诏令造疏, 遂于终南草堂寺编成十卷进呈,敕令两街各讲一 遍。为疏。时堂前池生五枝合欢莲华,一华皆有三节, 人咸叹服。寻译《守护国界主经观》,缀文润色。顺宗在 春宫,常垂教令,述《了义》一卷、《心要》一卷,并食肉得罪 因缘。洎至长安,频加礼接。朝臣归向,则齐相国杭、韦 太常渠牟,皆结交最深。故相武元衡、郑𬘡、李吉甫、权 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襄阳节 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咸慕高风,或 从戒训。以元和年卒,春秋七十馀。弟子传法者一百 许人,馀堪讲者千数。观尝于新创云花寺般若阁下 画华藏世界图相,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允齐相请, 述《华严经纲要》一卷、《法界元鉴》一卷,《三圣圆融观》一 卷,《华严》《法华》《楞伽》《中观论》等,别行小钞疏共三十卷。 设无遮大会十二中,其诸塑缋形像,缮写经典,不可 殚述。门人清沔记观平时行状云:“观恒发十愿:一、常 止方丈,但三衣钵,不畜长物;二、当代名利,弃之如遗; 三、目不视女人;四、身影不落俗家;五、未舍执受,常诵 《法华经》;六、常读”大乘经典,普施舍灵。七常讲华严大 经。八一生昼夜不卧。九不邀名惑众伐善。十不退大 慈悲普救法界观。逮尽形期。恒依愿而修行也。

    良秀附谈筵

    按《宋高僧传》:“良秀,姓郭氏,蒲津人也。年及佩觿,挺然 离俗,乃往中条山柏梯寺披削,诵通经业,受具律仪。 誓以传讲为己事,勤苦忘疲。三藏俱寻,九流外赡。于 时籍甚,孰不钦崇。贞元四年奉诏与罽宾国般若三 藏同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十卷。至五年二月四 日解座,写本进过。寻奉德宗敕,令秀造疏上表云:‘去 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右街功德使王希迁奉宣令良 秀等修撰新翻《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疏者。伏闻至 道同源,圣人一贯。大雄示相,演妙音于独园;宝位分 身,霈湛恩于双阙。开佛日于圣日,降丝纶于法轮。所 以扬化慈航,致人寿域。不然,岂得握真符而契合,应 休运以感通?况以此经,如来之密印,群生之度门。得 白马之宝函,启青龙之秘藏。是第一义理,去筌蹄于 最后乘,说无分别。加以天文焕发,睿思昭回。真如契 心,已阐微于释氏;《般若》制序,谅缵文于太宗。慈云溥 润于大根,湛露垂滋于贝叶’。”良秀等才惟末学,性异 生知,谬寄讨论,伏增陨越。上承严旨,徒测管以窥天; 虔奉本师,惧升堂而“鼓瑟,所修撰疏一部,谨附王希 迁随表奉进。伏乞圣慈,许令同修疏沙门谈筵于当 寺赞演,及流布中外。所冀落落真言,示丹青于新学; 明明像教,流粉泽于将来。”帝览奏,敕内给事毛瑛琦 宣慰良秀、谈筵道恒等,宜共赐绢九十疋,至可领取, 比修疏义,甚大勤劳也。秋热,兼问师等,各平安好在? 秀之辞笔,义端时少伦匹,终殁罔知时代焉。

    ===慧琳===按《宋高僧传》,“慧琳,姓裴氏,疏勒国人也。始事不空三 藏为室洒,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诂训, 靡不精奥。尝谓翻梵成华,华皆典故,典故则西干细 语也。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诸经杂 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一百卷。起贞 元四年,迄元和五载,方得绝笔。贮其本于西明藏中”, 京邑之间,一皆宗仰。琳以元和十五年庚子卒于所 住,春秋八十四矣。迨大中五年有奏请入藏流行。近 以海中高丽国,虽三韩夷族,偏尚释门。周显德中遣 使赍金入浙中,求慧琳经音义,时无此本,故有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