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062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六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六十二卷目录
蒿部汇考
青蒿图
诗经〈小雅鹿鸣〉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食野之蒿〉
陆佃埤雅〈蒿〉
罗愿尔雅翼〈蒿〉
王圻三才图会〈草蒿〉
本草纲目〈青蒿〉
白蒿图
诗经〈召南采蘩 豳风七月〉
尔雅〈释草〉
大戴礼记〈夏小正〉
毛诗陆疏广要〈于以采蘩〉
陆佃埤雅〈蘩〉
徐光启农政全书〈白蒿考〉
本草纲目〈白蒿〉
蒌蒿图
诗经〈周南乔木〉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言刈其蒌〉
陆佃埤雅〈蔏蒌〉
罗愿尔雅翼〈蒌〉
谢翱楚辞芳草谱〈蒌〉
徐光启农政全书〈䕡蒿考〉
高濂遵生八笺〈蒌蒿〉
𦾰蒿图
诗经〈小雅菁莪 蓼莪〉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菁菁者莪〉
陆佃埤雅〈莪〉
罗愿尔雅翼〈莪〉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本草纲目〈𦾰蒿〉
角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猪牙菜考〉
本草纲目〈角蒿〉
牡蒿图
诗经〈小雅蓼莪〉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匪莪伊蔚〉
本草纲目〈牡蒿〉
马先蒿图
本草纲目〈马先蒿〉
黄花蒿图
本草纲目〈黄花蒿〉
邪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邪蒿考〉
本草纲目〈邪蒿〉
高濂遵生八笺〈斜蒿〉
茼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茼蒿考〉
本草纲目〈茼蒿〉
高濂遵生八笺〈蓬蒿〉
野茼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野同蒿考〉
蒿部艺文〈诗〉
拔蒿二绝示诸生 明李东阳
蒿部选句
蒿部纪事
蒿部杂录
草木典第六十二卷
蒿部汇考
青蒿释名
蒿。〈诗经〉 《菣》。〈尔雅〉
青蒿。〈尔雅翼〉 草蒿。〈三才图会〉
方溃。〈本经〉 �蒿。〈蜀本草〉 香蒿。〈衍义〉
青蒿图
《诗经》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传〉蒿,菣也。〈疏〉孙炎曰:“荆楚之间谓蒿为菣。”郭璞曰:“今人呼青蒿香可炙啖者为菣。”陆玑云:“蒿,青蒿也。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菣也。”或云:牡菣者,牡,衍字。牡菣乃是蔚,非蒿也。〈大全〉《本草注》曰:“春生苗叶,秋开淡黄花,结子如粟米大。”
《尔雅》
《释草》
蒿,菣。
〈注〉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疏〉蒿一名菣。《诗·小雅·鹿鸣》云:“食野之蒿。”陆玑云:“蒿,青蒿也。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菣。”孙炎云:“荆楚之间谓蒿为菣。”郭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小雅
食野之蒿。
蒿,青蒿也。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菣” 也。
《尔雅》云:“蒿,菣。”郭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诗·小雅》云:“食野之蒿。”孙炎云:“荆楚之间谓蒿为菣。”郑亦云:“青蒿也。”《本草》云:“草蒿,一名青蒿,一名方溃。生华阴川泽。”唐本注云:“江东人呼为。”�蒿为其臭似。�《图经》云:“叶似茵蔯蒿,而背不白。春生苗,叶极细嫩,时人亦取杂诸香菜食之。至夏高四、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寇宗奭《衍义》云:“草蒿,即青蒿也。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
《陆佃埤雅》
《蒿》
晏子曰:“蒿,草之高者也。”《尔雅》曰:“蘩之丑,秋为蒿。”盖蘩 之类,至秋则高大矣,故通呼为蒿也。又曰:“蒿,菣蔚,牡 菣。”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青蒿,蒿背之不白 者也。《诗》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言以忧思乱其精神,故目视昏华,视莪以为蒿蔚也。 蔚大于蒿,故前曰蒿,后曰蔚也。《庄子》所谓蒿目放于 此乎?《说文》耄,从蒿省。盖五十象艾,六十象蓍,七十象 蒿。艾,治也;蒿,乱也。《庄子》曰:“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 而殖蓬蒿也。”蓬蒿以言秽乱。《管子》曰:今凤凰麒麟不 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蒿之类至多。 如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 之青蒿,亦恐有别也。陕西绥、银之间有青蒿,在蒿丛 之间,时有一两株,迥然青色,土人谓之“香蒿”,茎叶与 常蒿悉同,但比常蒿色青翠,一如松桧之色。至深秋, 馀蒿并黄,此蒿犹青,气稍芬香,恐古人所用以此为 胜。
《罗愿尔雅翼》
《蒿》
蒿今之青蒿。荆豫之间,汝南、汝阴皆云菣,今人呼青 蒿,香中炙啖者为菣,人亦取杂香菜食之。鹿鸣所食 三物:一曰苹,今藾蒿始生,香可食。二曰蒿蒿,甚香;三 曰芩,芩亦香草,盖草木之臭味相同,有同类食之之 义。《庄子》称“今之君子蒿目而忧世之患”,今蒿细弱而 阴润,最易栖尘,故以比蒿目。言世之君子眯眼尘中 而忧世也。蒿乃佳蔬,而古者言蒿以为非美物者,盖 蘩之丑,秋为蒿,凉秋九月,枝𠏉益高,荒坛枉径,芜秽 不治,故蒿者农恶之。《明堂月令》:违天时则藜莠蓬蒿 并兴。管仲戒威公封禅,亦称:今凤凰麒麟不至,嘉禾 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鸮群翔,而欲封禅,无乃不可 乎?威公为是而止,然则蒿者盖非农祥也。《博物志》曰: “周时德泽盛,蒿大以为宫柱,名曰蒿宫。”
《王圻三才图会》
《草蒿》
草蒿,即青蒿也。生华阴川泽,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 极细嫩,时人亦取杂诸香菜食之。至夏高四、五尺。秋 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 子,阴干。根、茎、子、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青 蒿亦名“方溃。”凡使子勿使叶,使叶勿使根,使根勿使 茎,四者若同,反足成疾。得童子小便浸之良。一名青 蒿,一名方溃。味苦,寒,无毒。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 热在骨节间,明目。
《本草纲目》
青蒿释名
韩保升曰:“草蒿。江东人呼为。”�蒿为其气息似。�也。 北人呼为青蒿。《尔雅》云:“蒿,菣也。”孙炎注云:“荆楚之间 谓蒿为菣。”郭璞注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 是也。
李时珍曰:《晏子》云:“蒿,草之高者也。”按:《尔雅》:“诸蒿独菣”, 得单称为蒿。岂以诸蒿叶背皆白,而此蒿独青,异于 诸蒿故耶?
集解
《别录》曰:“草蒿,生华阴川泽。”陶弘景曰:“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韩保升曰:“嫩时醋淹为葅,自然香。叶似茵蔯蒿而背 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日干入药。《诗》云:‘呦呦鹿 鸣,食野之蒿’。即此蒿也。”
《苏颂》曰:“青蒿春生苗、叶极细可食。至夏高四、五尺。秋 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采子, 阴干。根、茎、子、叶并入药用,干炙作饮香尤佳。”
寇宗奭曰:“青蒿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沈 括《梦溪笔谈》云:“青蒿一类,自有二种,一种黄色,一种 青色。《本草》谓之青蒿,亦有所别也。陕西银、绥之间,蒿 丛中时有一两窠迥然青色者,土人谓之香蒿,茎叶 与常蒿一同。但常蒿色淡青,此蒿深青,如松桧之色。 至深秋,馀蒿并黄,此蒿犹青,其气芬芳,恐古人所用”, 以深青者为胜,不然诸蒿何尝不青。
李时珍曰:“青蒿二月生苗,茎粗如指而肥软。茎、叶色 并深青。其叶微似茵蔯,而面背俱青。其根白硬。七、八 月开细黄花,颇香。结实大如麻子,中有细子。”
修治
《雷敩》曰:“凡使,惟中为妙,到膝即仰,到腰即俛。使子勿 使叶,使根勿使茎,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采得叶, 用七岁儿七个溺,浸七日七夜,漉出晒干。”
叶茎根子气味
苦寒无毒。
李时珍曰:“㐲,硫黄。”
主治
《本经》曰:“疥瘙痂痒恶疮,杀虱,治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陈藏器曰:“鬼气尸疰伏留,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 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汁服。亦暴干为末,小 便入酒和服。”
《大明》曰:“补中益气,轻身补劳,驻颜色,长毛发,令黑不 老。兼去蒜发,杀风毒,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贴之。” 李时珍曰:“治疟疾寒热。”
苏恭曰:“生捣傅金疮,止血止疼良。”
《孟诜》曰:“烧灰,隔纸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瘜肉黡瘢。”
发明
苏颂曰:“青蒿治骨蒸热劳为最,古方单用之。”
李时珍曰: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 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也。按:《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 采青蒿,悬于门庭内,可辟邪气。阴干为末,冬至元旦 各服二钱亦良。”观此,则青蒿之治鬼疰伏尸,盖亦有 所伏也。
子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大明》曰:“明目,开胃。炒用。治劳瘦,壮健人。小便浸用之, 治恶疮疥癣、风𤺋。煎水洗之。” 《孟诜》曰:“治鬼气。为末,酒服方寸匕。”
李时珍曰:“功同叶。”
附方
男妇劳瘦:青蒿细锉,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取 一升,去滓,入器中煎成膏,丸如梧子大,每空心及卧 时,温酒吞下二十丸。〈斗门方〉
虚劳寒热,肢体倦疼,不拘男妇八九月,青蒿成实时 采之,去枝梗,以童子小便浸三日,晒干为末。每服二 钱,乌梅一个,煎汤服。〈灵苑方〉
骨蒸鬼气:“童子小便五大斗,澄清,青蒿五斗,八九月 拣带子者最好,细锉相和,纳大釜中,以猛火煎取三 大斗,去滓,溉釜令净,再以微火煎,可二大斗,入猪胆 一枚,同煎一大斗半,去火待冷,以磁器盛之。每欲服 时,取甘草二三两,炙熟为末,以煎和捣千杵为丸,空 腹粥饮下二十丸,渐增至三十丸止。”〈崔元亮海上方〉 骨蒸烦热:青蒿一握,猪胆汁一枚,杏仁四十个去皮 尖炒。以童子小便一大盏,煎五分,空心温服。〈十便良方〉 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 末、麦门冬末各一两,熬至可丸,丸如梧子大,每食后 米饮服二十丸,名“青蒿煎。”〈圣济总录〉
疟疾寒热:《肘后方》:“用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之。” 《存仁方》:“用五月五日天未明时采青蒿,阴干四两,桂 心一两,为末。未发前酒服二钱。” 《经验方》:“用端午日 采青蒿叶,阴干,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先寒用热 酒,先热用冷酒,发日五更服之,切忌发物。”
温疟痰甚,但热不寒:用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 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存仁方〉
赤白痢下:五月五日采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作 饼,日干。名“蒿豉母。”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 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极验。〈卫生易简方〉 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 冷水,粪后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金疮扑损:《肘后方》:用青蒿捣封之,血出则愈。 一方: 用青蒿、麻叶、石灰等分,五月五日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擦之。
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方〉
毒蜂螫人,嚼青蒿封之即安。〈肘后方〉
耳出浓汁:青蒿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鼻中息肉:青蒿灰、石灰等分,淋汁熬膏点之。〈圣济总录〉 积热眼涩:三月三日,或五月五日,采青蒿花或子,阴 干为末,每井华水空心服二钱。久服明目,可夜看书, 名“青金散。”〈十便良方〉
白蒿释名
《蘩》。〈诗经〉 皤蒿。〈尔雅〉
《游胡》。〈尔雅注〉 由胡。〈夏小正〉
蒌蒿。〈食疗〉 白蒿。〈埤雅〉
旁勃。〈北海人名〉
白蒿图
《诗经》
《召南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又〉于以采 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传〉蘩,皤蒿也。执蘩菜者,以豆荐蘩葅。〈朱注〉蘩,白蒿也。事,祭事也。或曰:“蘩所以生蚕。”盖古者后夫人有亲蚕之礼。宫即《记》所谓“公桑蚕室”也。〈大全〉《本草》曰:蓬,蒿也。似青蒿而叶粗,上有白毛,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颇似细艾。三月采,《尔雅》所谓皤蒿也。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为葅。孔氏曰:“蒿非水菜,谓于沼沚之傍采之。”
《豳风七月》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传〉蘩,白蒿也。〈疏〉《释草》云:“蘩,皤蒿。”此云白蒿,变文以晓人也。〈朱注〉蘩,白蒿也。所以生蚕,今人犹用之。盖蚕生未齐,未可食桑,故以此啖之也。
《尔雅》
《释草》
蘩,皤蒿。
〈注〉白蒿。〈疏〉《诗·召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毛传》云:“蘩,皤蒿也。”郭氏云:“白蒿。”然则皤犹白也。《本草》云:“白蒿。”唐本注云:“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艾者,所在有之。”又云:“叶似艾,叶上有白毛,粗涩。俗呼蓬蒿,可以为葅。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葅’。”陆玑云:“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故《大戴礼夏小正传》曰:“繁由胡,由胡,旁勃”是也。
蘩之丑,秋为蒿。
〈注〉丑,类也。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疏〉丑,类也。此言蘩萧、莪之类,春始生,气味既异,故其名不同,至秋老成,则皆蒿也。郭云:“丑,类也。”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也。
《大戴礼记》
《夏小正》
《二月荣》黄菜色。菜繁由胡繁“由胡”者,繁母也,繁旁勃 也。皆豆实也。故记之。
《毛诗陆疏广要》
召南
于以《采蘩》。
蘩,皤蒿。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食。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故《大戴礼夏小正传》云:“蘩,游胡。” 游胡,旁勃也。《尔雅》曰:“蘩,皤蒿。” 郭氏、郑氏俱云:“白蒿。” 又曰:“蘩,菟蒵。” 又曰:“蘩,由胡。” 郭氏、郑氏俱云“未详。” 《疏》云:“《召南》云:‘于以采蘩’。” 《毛传》云:“蘩,皤蒿也。” 郭氏云:“白蒿。” 然则皤犹白也。《本草》云:“白蒿。” 唐本注云:“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艾者,所在有之。” 又云:“叶似艾,叶上有白毛,粗涩。俗呼蓬蒿,可以为葅。” 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葅。” 《博雅》云:“蘩母,蒡葧也。” 《图经》曰:“白蒿,蓬也。生中山川泽,今所在有之。” 《尔雅》所谓“蘩,皤蒿是也。” 唐孟诜亦云:“生挼,酢食。” 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或疑此蒿即蒌蒿。而《孟诜》又别著“蒌蒿” 条,所说不同,明是二物。又今阶州以白蒿为茵蔯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埤雅》:“蒿,青而。”
“高,蘩白而繁。”《尔雅》曰:“蘩,皤蒿,一曰由胡。”《广雅》云:“由胡,白蒿也。北海谓之旁勃。”《夏小正》曰:“蘩,由胡。”由胡,旁勃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蘩所以祭也。《传》曰:“夫人执蘩菜以助祭神,飨德与信,不求备焉。”《七月之诗》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传》曰:采蘩,所以生蚕也。今复蚕种,尚用蒿云。《仙经》曰:“白蒿,白兔食之仙。”《尔雅》曰:“蘩,菟蒵。”岂谓是欤?《尔雅翼》云:“《尔雅释草》曰:‘蘩之丑,秋为蒿’。”此大略之言也。又曰:“蘩,皤蒿。”此指一物之言也。故予以水草之蘩为莪,而皤蒿则此别说之。皤蒿盖今之白蒿也,比青蒿而粗,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以为葅,甚益人。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葅。”然非水物,故非《召南》所谓也。春初此蒿前诸草生,云可以生蚕,盖所以繁育庶物,此物非惟生蚕,又曰:兔食之而仙。又駏驉亦食庵䕡子而仙。駏驉,马类,兔食蘩駏,驉食庵䕡,物各有所宜。《本草》又称:“茵蔯蒿白,兔食之仙。”盖茵蔯似青蒿而背白,故说者误以白蒿说之。其苗细,经冬不死,更因陈根而生,故名茵蔯。凡蘩之丑艾可灸,蓍可占,萧可燎。蒌莪蒿蘩,通可茹啖,论者别而论之。〈《駏》音渠上声。《驉》音虚。〉按《左传》云:“涧溪沼沚之毛,𬞟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必用水草者,取其芳洁也。据《尔雅本草》,蘩即白蒿。罗氏何云:非水物。余生泽国,习见水草繁茂于陆地者不少,然恒在洲渚浒涘间,其根下滋于水,故生耳。尝有荷花挺出于曲沼芳堤之上者,将亦谓之陆草耶?
《陆佃埤雅》
《蘩》
蒿青而高,蘩白而繁。《尔雅》曰:“蘩,皤蒿,白蒿也。”叶粗于 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 故曰皤蒿也。今俗谓之蓬蒿,可以为菹。笺云:“豆荐蘩 菹”是也。一曰由胡。《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蘩,所以 祭也。于沼,于水之外也。于沚,于水之内也。荇,采之左 右。蘩,采之内外。𬞟藻,采之上下。则其位弥下者,其事 亦弥繁故也。传曰:“夫人执蘩菜以助祭神。飨德与信, 不求备焉。王后则荇菜也。”《国语》曰:“王后亲织元𬘘,公 侯之夫人加以纮𫄧,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与此 同意。《七月》之诗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传》曰:“采蘩,所 以生蚕也。”盖农功有早晚,蚕事有先后,故言求桑于 前,以著蚕之早者;采蘩于后,以著蚕之晚者。今覆蚕 种,尚用蒿云。《仙经》曰:“白兔食之仙。”《尔雅》曰:“蘩,菟蒵。”岂 谓是欤?采蘩先言于沼、于沚,后言于涧之中,言夫人 于事有进而无退。采𬞟言涧在前,采蘩言涧在后,夫 人嫌于事不勤,大夫妻嫌于德不卲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白蒿考》
生荒野中,苗高二三尺,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 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
救饥
采嫩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白蒿释名
李时珍曰:“白蒿有水陆二种,《尔雅》通谓之蘩,以其易 繁衍也。曰蘩,皤蒿即今陆生艾蒿也。辛薰不美。曰蘩, 由胡即今水生蒌蒿也。辛香而美。曰蘩之丑。秋为蒿, 则通指水陆二种而言。谓其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 则皆呼为蒿矣。曰藾、曰萧、曰荻,皆老蒿之通名,象秋 气肃赖之意。”
集解
《别录》曰:“白蒿,生中山川泽,二月采。”
陶弘景曰:“蒿类甚多,而俗中不闻呼白蒿者。方药家 既不用,皆无复识之。”
苏恭曰:《尔雅》:“皤蒿,即白蒿也。所在有之。叶颇似细艾, 上有白毛错涩,粗于青蒿。从初生至秋,白于众蒿。” 掌禹锡曰:“蓬蒿可以为茹,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葅也’。” 陆玑《诗疏》云:“凡艾白色为皤。今白蒿先诸草发生,香 美可食,生蒸皆宜。”
苏颂曰:“此草古人以为葅,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 或疑白蒿即蒌蒿,而孟诜《食疗》又别著蒌蒿条,所说 不同,明是二物,乃知古今食品之异也。又今阶州以 白蒿为茵蔯,其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 李时珍曰:“白蒿处处有之,有水陆二种。《本草》所用,盖 取水生者,故曰生中山川泽,不曰山谷平地也。”二种 形状相似,但陆生辛薰,不及水生者香美。《诗》云:“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蒿是矣。鹿食 九种解毒之草,白蒿其一也。《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 沚。”《左传》云:“𬞟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并指水生白蒿而言,则《本草》白蒿之为蒌蒿无疑矣。 郑樵《通志》谓苹为蒌蒿,非矣。鹿乃山兽,蒌乃水蒿。陆 玑《诗疏》谓苹为牛尾蒿,亦非矣。牛尾蒿色青不白,细叶直上,状如牛尾也。蒌蒿生陂泽中,二月发苗,叶似 嫩艾而岐细,面青背白,其茎或赤或白,其根白脆。采 其根茎,生熟葅曝皆可食,盖嘉蔬也。《景差大招》云:“吴 酸蒿蒌不沾薄。”只谓吴人善调酸瀹蒌蒿为虀,不沾 不薄而甘美,此正指水生者也。
苗根气味
甘平无毒。
孙思邈曰:“辛,平。”
李时珍曰:“发疮疥。”
主治
《本经》曰:“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 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孟诜》曰:“生挼,醋淹为葅食,甚益人。捣汁服,去热黄及 心痛。曝为末,米饮空心服一匙。治夏月暴水痢。烧灰 淋汁煎,治淋沥疾。”
李时珍曰:“利膈开胃,杀河豚、鱼毒。”
发明
陶弘景曰:“服食家《七禽散》云:‘白兔食白蒿,仙’”与庵䕡 同法耳。
李时珍曰:《本经》列白蒿于上品,有功无毒。而古今方 家不知用,岂不得服之之诀欤。
子主治
《孟诜》曰:“鬼气,为末,酒服之,良。”
附方
恶疮癞疾,但是恶疮,遍体面目有疮者,皆可服之。用 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麹及米一如酿酒法, 候熟稍稍服之。〈梅师方〉
蒌蒿释名
《蒌》。〈诗经〉 购。〈尔雅〉
《蔏,蒌》。〈尔雅〉 蒌蒿。〈尔雅注〉
䕡蒿。〈农政全书〉
蒌蒿图
《诗经》
《周南乔木》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疏〉《释草》云:“购,蔏蒌。”舍人曰:“购,一名蔏蒌。”郭云:“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生可啖,江东用羹鱼也。”陆玑《疏》云:“‘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馀,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是也。”
《尔雅》
《释草》
购蔏。〈音商〉《蒌》。〈音闾〉
〈注〉《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东用羹鱼。〈疏〉舍人曰:“购,一名蔏蒌。”郭云:“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东用羹鱼。”《诗·周南》《汉广》云:“翘翘错薪,言刈其蒌。”陆玑《疏》云:“‘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馀。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周南乔木》
言刈其蒌
《蒌,蒌蒿》也。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馀,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
《尔雅》云:“购,蔏蒌。”郭、郑俱云:“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东用羹鱼。”《埤雅》:“蔏蒌,一名购。茎高丈馀,蒿属。其叶似艾,白色,初生可啖,江东采以羹鱼。”《管子》曰:“叶下于。”��“下于苋,苋下于蒲,蒲下于苇,苇下于雚,雚下于蒌,蒌下于荓,荓下于萧,萧下于薜,薜下于萑,萑下于茅。”凡彼草物,有十二衰。
陆佃埤雅
《蔏蒌》
蔏。蒌,一名购,茎高丈馀,蒿属也。其叶似艾,白色。初生 可啖,江东采以羹鱼。《诗》曰:“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 于归,言秣其驹。”言文王之化行乎江、汉之域,昏姻能 以礼行,而男子廉,妇人贞,虽刍荛者以错薪相让,言 刈其蒌而已,即《序》所谓“美化”者也。盖《关雎》之化行,始于罝兔,终于刍荛之卑,可谓至矣。故自其言刈楚蒌 者,《汝坟》一章曰“伐其条枚”,二章曰“伐其条肄”也。一曰 “蒌”,言微者,之犹有才;“驹”言窭者,之犹有礼也。
《罗愿尔雅翼》
《蒌》
“蒌,蒌蒿也。”《说文》曰:“蒌可以烹鱼。其叶似艾,白色,长数 寸,高丈馀,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 生食之香而脆美,又可蒸为茹,江东用羹鱼。”汉广之 诗曰:“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夫翘翘错薪,不敢斥菜也, 言刈其蒌而已。之子于归,不敢斥求也,言秣其驹而 已。刈楚犹薪之微者也,蒌则菜耳,此言无思,犯礼之 甚也。古者刍荛之过取,以喻非礼。《春秋左氏传》曰:“羊 舌鲋求货于卫”,淫刍荛者,盖刍荛各有疆禁,多取则 为淫,故以喻男女之非礼。今错薪犹不思冒取焉,则 无思犯礼可知矣。蒌,今古以为珍菜。《大招》云:“英酸蒿 蒌,不沾薄只。”王逸曰:蒿,繁草也。蒌,香草也。蒿一作芼, 芼菜也。言吴人善为羹,其菜若蒌,味无沾薄,言其调 也。又曰:沾,多汁也。薄,无味也。言吴人工调咸酸爚蒿 蒌以为虀,其味不𬪩不薄,适其美也。盖蒌多生于吴, 郭氏亦云“江东用羹鱼”,则吴人尤能调和之,如后世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之比。《淮南子》“煎熬焚炙,调齐和 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此遁于火也。”此之谓也。
《谢翱楚辞芳草谱》
《蒌》
蒌蒌蒿也,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馀,好生水边。 《大招》云:“吴酸蒿蒌,不沾薄只。”王逸曰:“蒿,繁草也。蒌,香 草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䕡蒿考》
田野中处处有之,苗高二尺馀,茎𠏉似艾,其叶细长, 《锯齿叶》抪茎而生。味微苦,性微温。
救饥
采嫩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元扈先生曰:“可作恒蔬。尝过。”
《高濂遵生八笺》
《蒌蒿》
春初采心苗,入茶最香,叶可熟食。夏秋茎可作虀。
𦾰蒿释名
《莪》。〈诗经〉 萝。〈尔雅〉
莪蒿。〈尔雅注〉 𦾰蒿。〈尔雅注〉 《抱娘蒿》。〈本草〉
𦾰
《诗经》
《小雅菁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疏〉《释草》云:“莪,萝蒿也。”舍人曰:“莪,一名萝。”郭璞曰:“今莪蒿也。”陆玑《疏》云:“莪蒿,一名萝蒿,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是也。”〈大全〉《本草注》曰:“一名莪蒿。茎、叶如青蒿,开淡红紫花,结角子长二寸许,微弯。”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笺〉《蓼蓼》,长大貌。〈疏〉言忧思之深,每事皆不精识,故视“莪”为“蒿”,以喻众事皆然也。〈朱注〉莪,美菜也。蒿,贱草也。昔谓之莪,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也。〈大全〉华谷严氏曰:“莪,萝蒿也。蒿,草中之高者也。”
《尔雅》
《释草》
莪,萝
〈注〉今莪蒿也,亦曰《𦾰蒿》。〈疏〉舍人云:“莪,一名萝。”郭云:“今莪蒿也,亦曰𦾰蒿。”《诗·小雅》云:“菁菁者莪。”陆玑云:“莪,蒿也,一名萝蒿。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小雅蓼莪》
菁菁者莪
莪蒿也,一名“萝蒿。” 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食,香美》味颇似蒌蒿。
《尔雅》云:“莪,萝。” 郭注:“今莪蒿也,亦曰𦾰蒿。” 郑注:“莪蒿也。《本草》谓之𦾰蒿。似艾而细,可食。” 《本草》云:“角蒿。” 唐注云:“叶似白蒿,花如瞿麦,红赤可爱,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月、八月采。” 《蜀本》云:“叶似蛇床、青蒿等子,角似蔓菁,实黑细,秋熟,所在皆有之。” 陈藏器云:“𦾰蒿生高冈,宿根先于百草,一名莪蒿。” 《衍义》云:“角蒿,茎叶如青” 蒿,开淡红紫花,花大约径三四分,花罢结子,长二寸许,微弯。《埤雅》:“莪亦曰𦾰蒿。𦾰之为言高也。莪生泽国渐洳之地,叶似斜蒿而细,科生可食,宿根先于百草。一名萝蒿” ,一名角蒿。《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阿,大陵也;莪,微草也。言君子之长育人材,犹大陵之长育微草也。菁菁,盛貌。盖草之初生,其色元盛则乃青,霜死而后黄落,故“菁” 之文从青。《诗》曰:“何草不元” ,以言其生;“‘何草不黄’,以言其死也。” 《尔雅·释虫》曰:“蛾,罗也。” 《释草》又曰:“莪,萝也。” 盖蛾所以生蚕,莪亦所以覆而出之,此义亦谓之罗与。《字说》曰:“莪以科生而俄。” 《诗》曰:“匪莪伊蒿,匪莪伊蔚” ,“莪俄而蒿直,蔚粗而莪细。” 《育材》之诗正言莪者以此。《尔雅翼》:“莪,萝蒿也,生于水泽。” 《诗》云:“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 盖莪,水中所生,陵、阿亦通有之。
按:蒿类甚多。《尔雅》云:“蘩之丑,秋为蒿。” 言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通呼为蒿也。张揖谓白蒿为蘩母,即此意。凡蒿皆入药品。此章“菁菁者莪” ,“莪” 为莪蒿,即《本草》角蒿也。《采蘩》云:“于以采蘩。” 蘩为皤蒿,即《本草》白蒿也。《鹿鸣》云:“食野之蒿。” 蒿为青蒿,即《本草》草蒿也。《蓼莪》云:“匪莪伊蔚” ,蔚为牡蒿,即《本草》马先蒿也。
《陆佃埤雅》
《莪》
莪,亦曰𦾰蒿。𦾰之为言高也。莪生泽国渐洳之地,叶 似斜蒿而细,科生可食,宿根先于百草。一名萝蒿,一 名角蒿。《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阿,大陵也。莪,微草 也。言君子之长育人材,犹大陵之长育微草也。菁菁, 盛貌。盖草之初生,其色元盛则乃青,霜死而后黄落, 故菁之文从青。《诗》曰:“何草不元”,以言其生;“何草不黄”, 以言其死也。盖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世 方太平,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一乐也;能得贤者以为 邦家立太平之基,二乐也;得天下之人材而教育之, 三乐也。故序《诗》者曰:《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南山有台》, 乐得贤也;《菁菁者莪》,乐育材也。
《罗愿尔雅翼》
《莪》
莪,萝蒿也,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邪蒿而细科,生二 月中。茎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颇似蒌蒿。《诗》曰:“蓼蓼 者莪,匪莪伊蒿。”又曰:“匪莪伊蔚”,盖皆蒿类,视之不察 则不得。莪生于水泽,《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在彼 中沚,在彼中陵。”盖莪水中所生,陵、阿亦通有之。此虽 可食之菜,然彼中阿、沚、陵有在者焉,而未采,盖育之 而使成也。地之良者善养物,君之仁者善养士,故以 为能长育人材焉。凡莪即古之《蘩风》,有《采蘩》《采𬞟》,其 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采蘩,于涧之中。”《春秋 左氏传》曰:“涧谿沼沚之毛,𬞟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 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号之为涧谿。沼沚之毛,合之以 潢污行潦之水。”所采者则于沼、于沚、于涧;所列者则 有𬞟、有蕰、有藻,其为水草明矣。说者乃曰:“蘩,皤蒿。”夫 皤蒿陆草,不妨亦谓之蘩,顾非夫人之所采尔。《释草》 曰:“蘩之丑,秋为蒿。”以丑言之,则其类多矣。莪谓之莪 蒿,又谓之萝蒿,又谓之𦾰蒿,然则可谓蘩之丑矣。又 莪在中沚,即与“于沼”、于沚、涧、谿、沼、沚之毛,所在符合, 水草之蘩,自当谓此尔。《释草》曰:“莪,萝。”《释虫》又曰:“蛾罗”, 字异而音皆同,谓蚕蛾也。莪岂有用于蚕,故同其两 名耶?古蘩皤蒿,以为可以生蚕,然则此水草之蘩莪 亦当尔耳,故曰莪即蘩也。
《郑樵通志》
《昆虫草木略》
莪,莪蒿也,一名萝,故又谓之萝蒿。《尔雅》云:“莪,萝。”《诗》云: “菁菁者莪。”《本草》谓:𦾰蒿, 𦾰蒿先于百草而生。《尔雅》云:“莪萝。”注云:“𦾰蒿也。”《小雅》 云:“菁菁者莪。”陆玑云:“莪,蒿也,一名萝蒿
《本草纲目》
𦾰蒿释名
李时珍曰:陆农师云:“𦾰之为言高也。莪,言峨也。莪,科 高也。可以覆蚕,故谓之萝。抱根丛生,故曰抱娘。”
集解
李时珍曰:𦾰蒿生高冈,似小蓟,宿根先于百草。《尔雅》 云:“莪,萝”是也。《诗小雅》云:“菁菁者莪。”陆玑注云:“即莪蒿 也。生泽国渐洳处,叶似斜蒿而细科。二月生茎叶,可 食,又可蒸,香美,颇似蒌蒿,但味带麻,不似蒌蒿甘香。”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破血,下气,煮食之。”
角蒿释名
猪牙菜。〈农政全书〉 角蒿。〈本草纲目〉
角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猪牙菜考》
《本草》名角蒿,一名莪蒿,一名萝蒿,又名𦾰蒿。旧云生 高冈及泽田,渐洳处多有,今处处有之。生田野中。苗 高一二尺,茎叶如青蒿叶,似斜蒿叶而细,又似蛇床 子。叶梢间开花,红赤色,鲜明可爱,花罢结角,子似蔓 菁角长二寸馀,微弯,中有子黑色,似王不留行子。味 苦辛性温无毒。一云性平有小毒。
救饥
采嫩苗、茎、叶,炸熟,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角蒿集解
苏恭曰:“角蒿,似白蒿,花如瞿麦,红赤可爱。子似王不 留行,黑色,作角。七月、八月采。”
韩保升曰:“叶似蛇床、青蒿。子角似蔓菁,青黑而细。秋 熟所在皆有之。”
寇宗奭曰:“茎叶如青蒿,开淡红紫花,大约径三四分。 花罢结角长二寸许,微弯。”
修治
《雷敩》曰:“凡使,勿用红蒿并邪蒿。二味真似角蒿,只是 此香而角短尔。采得于槐砧上细锉用之。”
气味
辛苦有小毒。
主治
《唐本》曰:“干、湿𧏾,诸恶疮有虫者。” 寇宗奭曰:“治口齿疮,绝胜。”
附方
齿龈宣露,多是疳也。角蒿烧灰,夜涂上。切忌油腻、沙 糖、干枣。〈外台秘要〉
口疮不瘥,入胸中并生者,不拘大人小儿,以角蒿灰 涂之,有汁吐去,一宿效。〈千金方〉
月蚀耳疮,用蒿灰掺之良。〈集简方〉
牡蒿释名
《蔚》。〈诗经〉 牡菣:〈尔雅〉
牡蒿。〈尔雅注〉 马薪蒿。〈尔雅注〉
齐头蒿。〈本草〉
牡蒿图
《诗经》
《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疏〉舍人曰:“蔚,一名牡菣。”某氏曰:“江,河间曰菣。”陆玑《疏》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薪蒿。”
《尔雅》
《释草》
蔚,《牡菣》。
〈注〉无子者。〈疏〉蔚即蒿之雄,无子者,故云“牡菣。”舍人曰:“蔚,一名牡菣。”《诗·蓼莪》云:“匪莪伊蔚。”陆玑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薪蒿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小雅蓼莪》
匪莪伊蔚
“蔚,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薪蒿。” 《尔雅》云:“蔚,牡菣。” 郭、郑注俱云:“蔚即蒿之雄,无子者,故云牡菣。” 《本草》云:“马先蒿,生南阳川泽,叶如益母草,花红白,八、九月有实,俗谓之虎林,亦名马薪蒿。” 《诗》所谓“匪莪伊蔚” 是也。但郭注云“牡菣,无子者” ,而陆云“有子” ,二说小异。今当用“有子” 者为正。陶隐居云:“一名烂石草。” 《尔雅》:翼:“蔚,蒿菣。” 郭氏曰:“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 又曰:“蔚,牡菣。” 郭曰:“无子者。” 《诗》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又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蒿生子以喻母,牡蒿以喻父。凡人之情,念其父母,则因物而感。一说曰:“匪莪伊蒿” ,蒿犹有子者。“匪莪伊蔚” ,蔚则无子,以见父母得我之难也。今皆无报矣,则有我之不如无也。且《蔚》又治无子,亦寓其意焉。
《本草纲目》
牡蒿释名
李时珍曰:《尔雅》:“蔚,牡菣。”蒿之无子者。则牡之名以此 也。诸蒿叶皆尖,此蒿叶独奓。〈音查〉而秃,故有《齐头蒿》之 名。
集解
《别录》曰:“牡蒿,生田野,五月、八月采。”
陶弘景曰:“方药不复用。”
苏恭曰:“齐头蒿也,所在有之。叶似防风,细薄而无光 泽。”
李时珍曰:“齐头蒿三、四月生苗,其叶扁而本狭,末奓 有秃岐。嫩时可茹,鹿食九草,此其一也。”秋开细黄花, 结实大如车前实,而内子微细不可见,故人以为无 子也。
苗气味
苦微甘温无毒。
主治
《别录》曰:“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不可久服,血脉满盛。” 李时珍曰:“擂酒服,治阴肿。”
附方
疟疾寒热:“齐头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锺, 未发前服,以渣傅寸口,男左女右,二日便止。”〈海上方〉
马先蒿释名
马矢蒿。〈本经〉 练石草:〈别录〉
烂石草:〈别录〉 马先蒿。〈唐本草〉
马新蒿。〈唐本草〉 虎麻。〈俗名〉
马先蒿图
《本草纲目》
马先蒿释名
李时珍曰:蒿气如马矢,故名马先,乃“马矢”字讹也。“马 新”又“马先”之讹也。
陶弘景曰:“练石草,一名烂石草,即马矢蒿。今方药不 复用之。”
集解
《别录》曰:“马先蒿、练石草,并生南阳川泽。”
苏恭曰:“叶大如茺蔚,花红白色。二月、八月采茎叶,阴 干用。八月、九月实熟,俗谓之‘虎麻’”是也。一名“马新蒿, 所在有之。茺蔚苗短小,其子夏中熟。二物初生,极相 似也。”
掌禹锡曰:按《尔雅》云:“蔚,牡菣。”注云:“即蒿之无子者。”《诗》 云:“匪莪伊蔚。”陆玑云:“‘牡蒿也。二月始生,七月花。花似 胡麻花而紫赤。八月生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 新蒿’。是也。”
苏颂曰:“郭璞以牡菣为无子,而陆玑云有子”,二说小 异,今当用“有子者为正。”
李时珍曰:《别录》“牡蒿”、马先蒿,原是二条,陆玑所谓有 子者乃马先蒿,而复引无子之牡蒿释之,误矣。牡蒿 详见本条。
气味
苦平无毒。
《别录》曰:“练石草,寒。”
主治
《本经》曰:“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 《别录》曰:“练石草,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结气,利水道 小便。”
陶弘景曰:“恶疮。”
附方
大风癞疾,骨肉疽败,眉须堕落,身体痒痛。以“马先蒿, 一名马矢蒿,一名烂石草。”炒捣末。每服方寸匕,食前 温酒下,一日三服,一年都瘥。〈肘后方〉
黄花蒿释名
黄花蒿。〈纲目〉 臭蒿。〈大明〉
草蒿。〈大明〉
黄花蒿图
《本草纲目》
黄花蒿集解
《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
李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 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食,人家采以罨酱 黄酒曲者是也。”
叶气味
辛苦凉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小儿风寒惊热。”
子气味
辛凉无毒。
主治
《大明》曰:“治劳,下气,开胃,止盗汗,及邪气鬼毒。”
邪蒿释名
邪蒿。〈嘉祐〉 斜蒿。〈遵生八笺〉邪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邪蒿考》
生田园中,今处处有之。苗高尺馀,似青蒿细软叶又 似葫萝卜叶,微细而多花叉,茎叶稠密,梢间开小碎 瓣黄花。《苗叶》味辛,性温平无毒。
救饥
采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生食微动风气,作 羹食良。不可同胡荽食,令人汗臭气。
《本草纲目》
邪蒿释名
李时珍曰:“此蒿叶纹皆邪,故名。”
集解
陈藏器曰:“邪蒿,根茎似青蒿而细软。”
李时珍曰:“三四月生苗,叶似青蒿而色浅不臭,根、叶 皆可茹。”
气味
辛温平无毒。
《孟诜》曰:“生食,微动风,作羹食良。不与胡荽同食,令人 汗臭气。”
主治
孟诜曰:“胸膈中臭烂,恶邪气,利肠胃,通血脉,续不足 气。”
《食医心镜》曰:“煮熟和酱醋食,治五脏恶邪气。厌谷者, 治脾胃肠澼,大渴,热中,暴疾恶疮。”
《高濂遵生八笺》
《斜蒿》
三四月生,小者,全科可用。大者摘嫩头,汤中焯过,晒 干,食时再用汤泡料拌食之。
茼蒿释名
茼蒿。〈嘉祐〉 蓬蒿。〈本草纲目〉
茼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茼蒿考》
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高一二尺,叶类胡萝 卜叶而肥大,开黄花似菊花,味辛性平。
《王祯》曰:“茼蒿者,叶绿而细,茎稍白,味甘脆。”
《农桑通诀》曰:“茼蒿,春二月种,可为常食。秋社前十日 种,可为秋菜。如欲出种,春菜食不尽者,可为子。俱是 畦种。其叶又可汤泡以配茶茗,实菜中之有异味者。”
救饥
采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动风气, 熏人心,令人气满。
《本草纲目》
茼蒿释名
李时珍曰:“形气同乎蓬蒿。”故名。
集解
汪机曰:“《本草》不著形状,后人莫识。”
李时珍曰:茼蒿,八、九月下种,冬、春采食。肥茎、花叶微 似白蒿。其味辛甘,作蒿气。四月起薹,高二尺馀,开深黄色花状如单瓣菊花,一花结子近百成球,如地菘 及苦荬子,最易繁茂。此菜自古已有,孙思邈载在《千 金方》菜类。至宋嘉祐中,始补入《本草》,今人常食者。而 汪机乃不能识,辄敢擅自修纂,诚可笑慨。
气味
甘辛平无毒。
掌禹锡曰:“多食动风气,薰人心,令人气满。”
主治
孙思邈曰:“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
《高濂遵生八笺》
《蓬蒿》
采嫩头,二、三月中方盛取来洗净,加盐少腌,和粉作 饼,油炸香美可食。
野茼蒿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野茼蒿考》
生荒野中,苗高二三尺,茎紫赤色。叶似白蒿,色微青 黄,又似初生松针而茸细。味苦。
救饥
采嫩苗叶,炸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蒿部艺文〈诗〉
《拔蒿二绝示诸生》明·李东阳
委巷回风多暮尘,阶前老蒿长刺人。呼童荷锸相料 理,忽见庭花放锦新。
拔去庭蒿庭始宽,向来茅塞本无端。谁道人心不如 此,塞时容易拔时难。
蒿部选句
楚屈原《大招》“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晋嵇康诗,“斤鷃擅蒿林。”
宋苏轼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又〉涧 蔬煮蒿节。〈又〉碎点青蒿凉饼滑。
黄庭坚诗:“蒌蒿数节王簪横。”〈又〉蒌蒿芽甜草头辣。 《方岳诗》:“蒌蒿苗肥点寒绿。”
元·戴师初诗:“水味野栽蒿白瘦。”
《耶律楚材诗》:“细剪蒌蒿点韭黄。”
蒿部纪事
《竹书纪年》:“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为宫室,因名蒿 室。”
《拾遗记》:条阳山出神蓬,如蒿,长十丈。周初国人献之, 周以为宫柱,所谓蒿宫也。
《列仙传》:“老莱子蓬蒿为室。”
《后汉书独行传》:“向栩拜赵相,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 生蒿莱。”
《东观汉记》:“杜林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 草,不食其粟。”
《三辅决录》:“张仲蔚与魏景卿俱隐不仕,所居蓬蒿,至 于没人。”
《孙晨》冬月无被,以蒿一束,暮卧,旦收之。
《神仙服食经》:“十一月采旁勃勃,白蒿也。白兔食之,寿 八百岁。”
《北齐书邢峙传》:峙,天保初,郡举孝廉,授四门博士,迁 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太子。峙方正纯厚,有儒者之 风。厨宰进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 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显祖闻而嘉之,赐以被褥 缣纩。”
《隋书赵煚传》:煚为冀州刺史,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 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 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于重 刑。其以德化民,皆类此也。
《太平御览》:高祖遣李密东征,朝士谏曰:“李密性多轻 狡,好为反叛,愿勿遣。”帝曰:“蒿箭射蒿篱耳,吾岂不知。” 《酉阳杂俎》:田在实,布之子也,太和中,尝过蔡州北,路侧有草如蒿,茎大如指,其端聚叶似鹪鹩,巢在颠。折 视之,叶中有小鼠数十,才若皂荚子,目犹未开,啾啾 有声。
《桂海虞衡志》:“大蒿容梧道中久无霜雪处,年深滋长, 大者可作屋柱,小亦中肩舆之扛。”
《朝邑县志》:“小盐池纵横二十馀里,斥卤不生黍稷,产 有蓬蒿,贫乏者采以为食。顷者有司关白欲一切起 课,即蓬蒿之微,亦欲扭汁成盐。呜呼,是欲蒸沙而饭 之也,岂不难哉!”
蒿部杂录
《礼记·月令》:“孟春行秋令,则藜莠蓬蒿并兴。”
《左传》:“𬞟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夫人执蘩菜以助祭。”
山家清供。旧客江西林谷梅山房书院,春时多食蒌 蒿,嫩茎去叶,汤焯,用油盐苦酒炸之为茹,或加以肉, 香脆良可爱。后归京,春辄思之。偶与李竹野邻,以其 江西人,因问之。李云:“《广雅》名蔏蒌,生下田,江西以羹 鱼。”陆疏云:“叶似艾,白色,可蒸为茹。”即《汉广》言“刈其蒌” 之蒌矣。山谷诗云:“蒌高数着玉簪横。”乃证以诗注,果 然。李乃怡轩之子,尝从江西西山问宏词法,多识草 木,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