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二十五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目录

     人参部汇考

      人参图一

      人参图二

      人参图三

      春秋纬运斗枢

      礼纬斗威仪

      张揖博雅释草

      刘敬叔异苑人参土精

      罗愿尔雅翼

      本草纲目人参

    大清会典工部

      刑部则例

      直省志书潞安府 大姚县

     人参部艺文一

      与王定国尺牍       宋苏轼

      人参赞          高丽人

     人参部艺文二

      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

                  唐皮日休

      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    陆龟蒙

      与周为宪求人参      段成式

      以人参与段柯古       周繇

      紫团参寄王定国      宋苏轼

      小圃人参          前人

      谢人寄紫团参       杨万里

      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

      复继作           张栻

      紫团参园         明张铎

     人参部选句

     人参部纪事

     人参部杂录

     人参部外编

    草木典第一百二十五卷

    人参部汇考

    释名

    人参、        黄参。吴普

    血参。别录    人衔。本经

    《鬼盖》。本经    神草。别录

    土精。别录    地精。广雅

    《海腴》        皱面还丹。广雅

    人参图一

    人参图一

    人参图二

    潞州人参

    潞州人参

    {{{2}}}

    {{{2}}}

    人参图

    威胜军人参

    威胜军人参

    {{{2}}}

    {{{2}}}

    《春秋纬》

    《运斗枢》

    “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 人参不生。

    《礼纬》

    《斗威仪》

    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

    下有人参,上有紫气。

    ==
    《张揖博雅》
    ==

    《释草》

    地精,人参也。

    《刘敬叔异苑》

    《人参土精》

    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 有人掘之,始下铧便闻土中呻吟声,寻音而取,果得 人参。

    《罗愿尔雅翼》

    《参》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星散为人参。废江淮山渎之利, 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有 人参生。”《说文》云:“人参出上党。”参即参也。所以名为人 参者,《本草》云:“如人形者,有神。”《范蠡计然》亦曰:状类人 者,善。说者曰:“出新罗国。有手脚,状如人形,长尺馀。或 云:生邯郸者。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或曰:生上党者”, 人形皆具,能作儿啼。说益侈则益诞。大率生深山中, 近椵漆下湿润处,椵似桐而多荫,故人参生其下。高 丽人作《人参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椵 木相寻。”欲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 含之,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 如。《潜夫论》曰:“治疾当得真人参,反得”萝菔。梁阮孝绪 母疾,须得生人参,旧传锺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见 鹿前引,就鹿灭处视之,得此草。《傅子》曰:“先王之制,九 州异赋,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若河内诸县, 去北山绝远,而各调出御上党真人参,上者十斤,下 者五十斤,所调非所生,民以为患。”其潞州太行山所 出者,谓之紫团参。

    《本草纲目》

    《人参释名》

    李时珍曰:人参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 谓之人参神草。参字从浸,亦浸渐之义,浸即浸字。后 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然承误 日久,亦不能变矣。惟张仲景《伤寒论》尚作“参”字。《别录》 一名人微,微乃参字之讹也。其成有阶级,故曰人衔; 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行,色黄属土,而补 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 土精、地精之名。《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 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 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四肢毕备, 呼声遂绝。”观此则土精之名,尢可证也。《礼斗威仪》云: “下有人参,上有紫气。”《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 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观此 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

    《集解》

    《别录》曰:“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 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根如人形者,有神矣。” 《吴普》曰:“或生邯郸。三月生,叶小锐,枝黑,茎有毛。三月、 九月采根,根有手足,面目如人者,神。”

    陶弘景曰:“上党在冀州西南,今来者形长而黄,状如 防风,多润实而甘,俗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 薄于上党者,次用高丽者。高丽即是辽东,形大而虚 软,不及百济,并不及上党者。其草一茎直上,四五相 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云:‘三桠五叶,背阳向 阴,欲来求我,椵树相寻’。”椵音贾。树似桐,甚大,阴广则 多生,采作甚有法。今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

    苏恭曰:“人参见用,多是高丽、百济者。潞州太行紫团 山所出者,谓之紫团参。”

    韩保升曰:“今沁州、辽州、泽州、冀州、平州、易州、檀州、幽 州、妫州、并州,并出人参,盖其山皆与太行连亘相接 故也。”

    李珣曰:“新罗国所贡者,有手足,状如人形,长尺馀,以 杉木夹定,红丝缠饬之。又,沙州参,短小,不堪用。” 苏颂曰:“今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又有河北榷场 及闽中来者,名新罗人参,俱不及上党者佳。”春生苗, 多于深山背阴近椵漆下湿润处。初生小者三、四寸 许,一桠五叶。四、五年后,生两桠五叶,未有花茎。至十 年后,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茎,俗 名“百尺杵。”三月四月有花,细小如粟,蕊如丝,紫白色。 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红,自落根如人 形者神。泰山出者,叶干青根白,殊别。江淮间出一种 土人参,苗长一二尺,叶如匙而小,与桔梗相似,相对 生,生五七节,根亦如桔梗而柔,味极甘美。秋生紫花, 又带青色。春秋采根,土人或用之。相传欲试上党参, 但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空口度走三五里许。其 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其人参乃真也。 寇宗奭曰:“上党者,根颇纤长,根下垂有及一尺馀者, 或十岐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得。土人得一窠,则置 板上,以新彩绒饰之。”

    《陈嘉谋》曰:“紫团参紫色稍扁,百济参白坚且圆,名白 条参,俗名羊角参;辽东参黄润纤长有须,俗名黄参, 独胜高丽参近紫体虚,新罗参亚黄味薄。肖人形者神,其类鸡腿者力洪。”

    李时珍曰:“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 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今 皆属于朝鲜矣。其参犹来中国互市,亦可收子,于十 月下种,如种菜法。秋冬采者坚实,春夏采者虚软,非 地产有虚实也。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者, 坚白如粉。伪者皆以沙参、荠苨、桔梗采根造作乱之。” 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苨体虚无心,桔梗体坚有 心而味苦;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馀味, 俗名金井玉兰也。其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尤多赝 伪。宋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者,三桠五叶真人参 也;其滁州者,乃沙参之苗叶。沁州、兖州者,皆荠苨之 苗叶。其所云“江淮土人参”者,亦荠苨也。并失之详审。 今潞州者尚不可得,则他处者尤不足信矣。近又有 薄夫以人参完浸,取汁自啜,乃晒干复售,谓之“汤参”, 全不任用,不可不察。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衔太 医吏目,尝著《人参传》上下卷甚详,不能备录,亦略节 要语于下条云尔。

    《修治》

    陶弘景曰:“人参易蛀。”蚛唯纳新器中密封。可经年不 坏。

    萧炳曰:“人参频见风日,则易蛀。唯用盛过麻油,瓦罐 泡净焙干,入华阴细辛,与参相间收之,密封,可留经 年。一法:用淋过灶灰晒干,罐收亦可。” 《李言闻》曰:“人参生时背阳,故不喜见风日。凡生用宜 㕮咀,熟用宜隔纸焙之,或醇酒润透,《㕮咀》焙熟用。并 忌铁器。”

    《根气味》

    甘微寒,无毒。

    《别录》曰:“微温。”

    《吴普》曰:“神农:小寒;桐君、雷公:‘苦’”;黄帝、岐伯:“甘,无毒。” 张元素曰:“性温,味甘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中之 阳也。”又曰:“阳中微阴。”

    徐之才曰:“伏苓、马蔺为之使。恶溲疏、卤咸。反藜芦。”一 云:“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张元素曰:“人参得升麻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 之火;得伏苓引用,补下焦之元气,泻肾中之火;得麦 门冬则生脉;得干姜则补气。”

    《李杲》曰:“得黄耆、甘草,乃甘温除大热,泻阴火,补元气, 又为疮家圣药。”

    朱震亨曰。人参入手太阴。与藜芦相反。服。参一两。入 藜芦一钱。其功尽废也。

    《李言闻》曰:“东垣李氏理脾胃,泻阴火,交泰丸内用人 参、皂荚,是恶而不恶也。古方疗月闭,四物汤加人参、 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疗痰在胸膈,以人参、藜芦 同用而取涌越,是激其怒性也。此皆精微妙奥,非达 权衡者不能知。”

    《主治》

    《本经》曰:“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 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别录》曰:“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 调中,止消渴,通血脉,补坚积,令人不忘。”

    甄权曰:“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 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 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李珣》曰:“止烦躁变酸水。”

    《大明》曰:“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

    张元素曰:“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 中暖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李时珍曰:“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运头痛,反 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 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 病。”

    《发明》

    陶弘景曰:“人参为药切要,与甘草同功。”

    李杲曰:人参甘温,能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 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诸气故也。张仲景云: “病人汗后身热亡血,脉沈迟者;下痢身凉,脉微血虚 者,并加人参。古人血脱者益气,盖血不自生垦, 须得生 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也。若单用补血 药,血无由而生矣。《素问》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 阳无以化。故补气须用人参,血虚者亦须用之。《本草 十剂》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盖人参补气, 羊肉补形,形气者,有无之象也。

    王好古曰:“洁古老人言,以沙参代人参,取其味甘也。 然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安得无异?虽 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引之。”

    《李言闻》曰:“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 补阴。气主生物本乎天;味主成物本乎地。气味生成, 阴阳之造化也。凉者,高秋清肃之气,天之阴也,其性 降;温者,阳春生发之气,天之阳也,其性升;甘者湿土化成之味,地之阳也,其性浮;微;苦者,火土相生之味, 地之阴也,其性沈。人参气味俱薄,气之薄者,生降熟” 升;味之薄者,生升熟降。如土虚火旺之病,则宜生参 凉薄之气以泻火而补土,是纯用其气也。脾虚肺怯 之病,则宜熟参甘温之味以补土而生金,是纯用其 味也。东垣以相火乘脾,身热而烦,气高而喘,头痛而 渴,脉洪而大者,用黄蘗佐人参。孙真人治夏月热伤 元气,大汗大泄,欲成痿厥,用生脉散以泻热火而救 金水。君以人参之甘寒,泻火而补元气;臣以麦门冬 之苦甘寒,清金而滋水源;佐以五味子之酸温,生肾 津而收耗气。此皆补天元之真气,非补热火也。白飞 霞云:“人参链膏服,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凡病后气 虚,及肺虚嗽者,并宜之。若气虚有火者,合天门冬膏 对服之。”

    《正误》

    雷敩曰:“夏月少使人参,发心痃之患。” 王好古曰:“人参甘温,补肺之阳,泄肺之阴。肺受寒邪, 宜此补之;肺受火邪,则反伤肺,宜以沙参代之。” 王纶曰:“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肾真阴,阴虚火动,劳嗽、 吐血、欬血等证,勿用之。盖人参入手太阴,能补火,故 肺受火邪者忌之。若误服参耆甘温之剂,则病日增; 服之过多,则死不可”治。盖甘温助气。气属阳。阳旺则 阴愈消。惟宜苦甘寒之药生血降火。世人不识。往往 服参耆为补。而死者多矣。

    《李言闻》曰:孙真人云:“夏月服生脉散、肾沥汤三剂,则 百病不生。”李东垣亦言:生脉散、清暑益气汤,乃三伏 泻火益金之圣药。而雷敩反谓发心痃久患,非矣。痃 乃脐旁积气,非心病也。人参能养正破坚积,岂有发 痃之理。观张仲景治腹中寒气上冲,有头足上下痛 不可触近,呕不能食者,用大建中汤可知矣。又海藏 王好古言:“人参补阳泄阴,肺寒宜用,肺热不宜用。”节 斋王纶因而和之,谓参、耆能补肺火,阴虚火动失血 诸病,多服必死。二家之说皆偏矣。夫人参能补元阳, 生阴血而泻阴火,东垣李氏之说也明矣。仲景张氏 言亡血血虚者,并加人参。又言肺寒者,去人参,加干 姜,无令气壅。丹溪朱氏亦言虚火可“补,参、耆之属;实 火可泻,芩、连之属。”二家不察三氏之精微,而谓人参 补火,谬哉!夫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胜则邪火退,人 参既补元气,而又补邪火,是反复之小人矣,何以与 甘草、苓、术,谓之四君子耶?虽然,三家之言,不可尽废 也。惟其语有滞,故守之者泥而执一,遂视人参如蛇 蝎,则不可也。凡人面白、面黄、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肾 气不足,可用也。面赤面黑者,气壮神强,不可用也。脉 之,浮而芤濡虚大、迟缓无力,沈而迟,涩弱细结代无 力者,皆虚而不足,可用也。若弦长紧实、滑数有力者, 皆火郁内实,不可用也。洁古谓“喘嗽勿用者,痰实气 壅之喘也。若肾虚气短喘促者,必用也。”仲景谓“肺寒 而欬勿用者,寒束热邪,壅郁在肺之欬也;若自汗恶 寒而欬者,必用也。”东垣谓“久病郁热在肺,勿用者,乃 火郁于内,宜发不宜补也;若肺虚火旺,气短自汗者, 必用也。”丹溪言“诸痛不可骤用者,乃邪气方锐,宜散 不宜补也。若里虚吐利,及久病胃弱,虚痛喜按者,必 用也。”节斋谓“阴虚火旺勿用者,乃血虚火”亢,能食,脉 弦而数,凉之则伤胃,温之则伤肺,不受补者也。若自 汗气短,肢寒脉虚者,必用也。如此详审,则人参之可 用不可用,思过半矣。

    汪机曰:节斋王纶之说,本于海藏王好古,但纶又过 于矫激。丹溪言:“虚火可补,须用参、芪。”又云:“阴虚潮热、 喘嗽、吐血、盗汗等证,四物加人参、黄蘗、知母。”又云:“好 色之人,肺肾受伤,咳嗽不愈,琼玉膏主之。”又云:“肺肾 虚极者,独参膏主之。”是知阴虚劳瘵之证,未尝不用 人参也。节斋私淑丹溪者也,而乃相反如此。斯言一 出,印定后人眼目,凡遇前证,不问病之宜用不宜,辄 举以借口,致使良工掣肘,惟求免夫病家之怨。病家 亦以此说横之胸中,甘受苦寒,虽至上呕下泄,去死 不远,亦不悟也。古今治劳,莫过于葛可久,其独参汤、 保真汤,何尝废人参而不用耶?节斋之说,诚未之深 思也。

    杨起曰:“人参功载《本草》,人所共知。近因病者吝财薄 医,医复算本惜费,不肯用参疗病,以致轻者至重,重 者至危。然有肺寒、肺热、中满、血虚四证,只宜散寒消 热、消胀补营,不用人参,其说近是。殊不知各加人参 在内,护持元气,力助群药,其功更捷。若曰气无补法, 则谬矣。古方治肺寒以温肺汤,肺热以清肺汤,中满” 以分消汤,血虚以养营汤,皆有人参在焉,所谓邪之 所辏,其气必虚。又曰:“养正邪自除。”阳旺则生阴血,贵 在配合得宜尔。庸医每谓人参不可轻用,诚哉庸也。 好生君子,不可轻命薄医,医亦不可计利不用。书此 奉勉,幸勿曰迂。

    《芦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吐虚劳痰饮。”

    《发明》

    吴绶曰:人弱者,以人参芦代瓜蒂。 朱震亨曰:人参入手太阴,补阳中之阴,芦则反能泻 太阴之阳。亦如麻黄,苗能发汗,根则止汗。谷属金,而 糠之性热;麦属阳,而麸之性凉。先儒谓物物具一太 极,学者可不触类而长之乎?一女子性躁味厚,暑月 因怒而病呃,每作则举身跳动,昏冒不知人。其形气 俱实,乃痰因怒郁,气不得降,非吐不可。遂以人参芦 半两,逆流水一盏半,煎一大碗饮之,大吐顽痰数碗, 大汗昏睡,一日而安。又一人作劳发疟,服疟药变为 热病,舌短痰嗽,六脉洪数而滑。此痰蓄胸中,非吐不 愈。以参芦汤加竹沥二服涌出胶痰三块,次与人参、 黄耆、当归煎服,半月乃安。

    《附方》

    人参膏用人参十两细切,以活水二十盏浸透,入银 石器内,桑柴火缓缓煎取十盏滤汁,再以水十盏,煎 取五盏,与前汁合煎成膏,瓶收随病作汤使。《丹溪》云: “多欲之人,肾气衰惫,咳嗽不止,用生姜、橘皮煎汤化 膏服之。”浦江郑兄,五月患痢,又犯房室,忽发昏运,不 知人事,手撒目暗,自汗如雨,喉中痰鸣如拽锯声,小 “便遗失,脉大无伦,此阴亏阳绝之证也。”予令急煎大 料人参膏,仍与灸气海十八壮,右手能动,再三壮,唇 口微动。遂与膏服一盏,半夜后服三盏,眼能动,尽三 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痢止,至十斤而全安。若 作风治则误矣。一人背疽,服内托十宣药已多,脓出 作呕发热,六脉沈数有力,此溃疡所“忌也。”遂与大料 人参膏,入竹沥饮之,参尽一十六斤,竹伐百馀竿而 安。后经旬馀,值大风拔木,疮起有脓,中有红线一道, 过肩胛抵右肋。予曰:“急作参膏”,以芎、归、橘皮作汤,入 竹沥、姜汁饮之,尽三斤而疮溃,调理乃安。若痈疽溃 后,气血俱虚,呕逆不食,变证不一者,以参、耆、归、术等 分,煎膏服之最妙。

    治中汤苏颂曰:“张仲景治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胸, 胸满胁下逆气抢心,治中汤主之。”即理中汤。人参、术、 干姜、甘草各三两,四味以水八升,煮三升,每服一升, 日三服,随证加减。此方自晋宋以后,至唐,名医治心 腹病者,无不用之。或作汤,或蜜丸,或为散,皆有奇效。 胡洽居士治霍乱,谓之温中汤。陶隐居《百一方》云:“霍 乱馀药,乃或难求,而治中汤、四顺汤、厚朴汤,不可暂 缺,常须预合自随也。”唐石泉公王方庆云:“数方不惟 霍乱可医,诸病皆疗也。四顺汤用人参、甘草、干姜、附 子炮各二两,水六升,煎二升半,分四服。”

    四君子汤治“脾胃气虚,不思饮食,诸病气虚者,以此 为主。”人参一钱白术二钱白茯苓一钱炙甘草五分 姜三片,枣一枚,水二锺,煎一锺,食前温服,随证加减。 和剂局方

    开胃化痰,不思饮食,不拘大人小儿。人参焙二两、半 夏姜汁浸焙,五钱为末,飞罗面作糊丸绿豆大。食后 姜汤下三、五十丸,日三服。《圣惠方》“加陈橘皮五钱。”经验 方

    胃寒气满,不能传化,易饥不能食:人参末一钱生附 子末半钱生姜二钱水七合,煎二合,鸡子清一枚,打 转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生姜半斤取汁,白蜜十两,人参 末四两,银锅煎成膏,每米饮调服一匙。普济方 胃虚恶心,或呕吐有痰:人参一两,水二盏,煎一盏,入 竹沥一杯,姜汁三匙,食远温服,以知为度,老人尤宜。 简便方

    “胃寒呕恶,不能腐熟水谷,食即呕吐。”人参丁香藿香 各二钱半橘皮五钱生姜三片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拔萃方

    反胃呕吐,饮食入口即吐,困弱无力垂死者:上党人 参三大两拍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热服,日再,兼以 人参汁入粟米、鸡子白、薤白煮粥与啖。李直方司勋 于汉南患此,两月馀,诸方不瘥,遂与此方,当时便定, 后十馀日遂入京师。绛每与名医论此药难可为俦 也。李绛兵部手集

    食入即吐,人参半夏汤:用人参一两,半夏一两五钱, 生姜十片,水一斗,以杓扬二百四十遍,取三升,入白 蜜三合,煮一升半,分服。张仲景金匮方

    霍乱呕恶:人参二两,水一盏半,煎汁一盏,入鸡子白 一枚,再煎温服。一加丁香。卫生家宝方

    《霍乱烦闷》:“人参五钱,桂心半钱”,水二盏,煎服。圣惠方 霍乱吐泻,烦躁不止:人参二两,橘皮三两,生姜一两, 水六升,煮三升,分三服。圣济总录

    妊娠吐水酸,心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干姜炮,等分为 末,以生地黄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和剂 局方

    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作四贴,每贴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 远温服。济生方

    喘急欲绝,上气鸣息者,人参末,汤服方寸匕,日五六 服效。肘后方

    产后发喘,乃血入肺窍危证也。人参末一两,苏木二 两,水二碗,煮汁一碗,调参末服,神效。圣惠方 《产后血运》:人参一两,紫苏半两,以童尿酒水三合,煎 服。医方摘要

    《产后不语》:人参、石菖蒲、石莲肉等分,每服五钱,水煎 服。妇人良方

    产后诸虚,发热自汗:人参、当归等分为末,用猪腰子 一个,去膜切小片,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葱白二茎,煮 米熟,取汁一盏,入药煎至八分,食前温服。永类方 产后秘塞出血,多以人参、麻子仁、枳壳麸炒为末,炼 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济生方

    横生倒产:人参末、乳香末各一钱,丹砂末五分,研匀, 鸡子白一枚,入生姜自然汁三匙,搅匀冷服,即母子 俱安,神效。此《施汉卿方》也。妇人良方

    开心益智人参末一两,链成豮猪肥肪十两,以淳酒 和匀,每服一杯,日再服,服至百日,耳目聪明,骨髓充 盈,肌肤润泽,日记千言,兼去风热痰病。千金方 闻雷即昏一小儿七岁,闻雷即昏倒,不知人事,此气 怯也。以人参、当归、麦门冬各二两,五味子五钱,水一 斗,煎汁五升,再以水五升煎滓,取汁二升,合煎成膏。 每服三匙,白汤化下,服尽一斤,自后闻雷自若矣。杨起 简便方

    忽喘闷绝:方见大黄下。

    《离魂异疾》:有人卧则觉身外有身一样无别,但不语。 盖人卧则魂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 曰“离魂。”用人参、龙齿、赤茯苓各一钱,水一盏,煎半盏, 调飞过朱砂末一钱,睡时服,一夜一服。三夜后,真者 气爽,假者即化矣。夏子益怪证奇疾方

    怔忡自汗,心气不足也。人参半两,当归半两,用豮猪 腰子二个,以水二碗,煮至一碗半,取腰子细切,人参、 归同煎至八分,空心吃腰子,以汁送下,其滓焙干为 末,以山药末作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枣汤 下,不过两服即愈。此昆山《神济大师方》也。一加乳香 二钱。王璆百一选方

    心下结气凡心下硬,按之则无,常觉膨满,多食则吐, 气引前后,噫呃不除。由思虑过多,气不以时而行,则 结滞,谓之“结气。”人参一两,橘皮去白四两,为末,炼蜜 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六十丸。圣惠方

    房后困倦人参七钱陈皮一钱水一盏半,煎八分,食 前温服,日再服。《千金》不传。赵永庵方

    虚劳发热,《愚鲁汤》:用上党人参、银州柴胡各三钱,大 枣一枚,生姜三两,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日再 服,以愈为度。奇效良方

    肺热声哑:“人参二两,诃子一两,为末,噙咽。”丹溪摘元方 肺虚久欬: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 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 内,遇欬时温呷三五口,甚佳。食疗本草

    止嗽化痰:人参末一两,明矾二两,以酽醋二升,熬矾 成膏,入人参末,炼蜜和收。每以豌豆大一丸,放舌下, 其嗽即止,痰自消。简便方

    小儿喘欬发热,自汗吐红,脉虚无力者,人参、天花粉 等分,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瘥为度。经济方

    《喘欬嗽血》欬喘上气喘急,嗽血吐血,脉无力者,人参 末,每服三钱,鸡子清调之,五更初服便睡,去枕仰卧, 只一服愈,年深者再服。喀血者服尽一两甚好。一方, 以乌鸡子水磨千遍,自然化作水,调药尤妙。忌醋、咸 腥酱、面、鲊,醉饱将息乃佳。沈存中灵苑方 咳嗽吐血:人参、黄耆、飞罗面各一两,百合五钱为末, 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茅根汤下。 《朱氏集 验方》:用人参、乳香、辰砂等分为末,乌梅肉和丸弹子 大,每白汤化下一丸,日一服。

    虚劳吐血甚者,先以十药散止之,其人必困倦,法当 补阳生阴,独参汤主之。好人参一两肥枣五枚,水二 锺,煎一锺服,熟睡一觉,即减五六,继服调理药。葛可久十 药神书

    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 出,心肺脉破,血如涌泉,须臾不救。用人参焙、侧柏叶 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 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一服立止。华陀 中藏经

    衄血不止:人参、柳枝寒食采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 东流水服,日三服。无柳枝,用莲子心。圣济总录 齿缝出血:人参、赤茯苓、麦门冬各二钱,水一锺,煎七 分,食前温服,日再。苏东坡得此,自谓神奇,后生小子, 多患此病。予累试之,累如所言。谈野翁试效方 阴虚尿血:“人参焙、黄耆盐水炙,等分为末,用红皮大 萝卜一枚,切作四片,以蜜二两,将萝卜逐片蘸炙令干,再炙勿令焦,以蜜尽为度。”每用一片,蘸药食之,仍 以盐汤送下,以瘥为度。三因方

    沙淋、石淋:方同上。

    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子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 《集验方》用人参。蒌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丸梧子 大。每服百丸,食前麦门冬汤下,日二服,以愈为度,名 “玉壶丸”,忌酒面炙煿。 《郑氏家传》消渴方:人参一两, 粉草二两,以雄猪胆汁浸炙脑子半钱,为末,蜜丸芡 子大,每嚼一丸,冷水下。 《圣济总录》“用人参一两,葛 粉二两,为末。发时以𬊈猪汤一升,入药三钱,蜜二两, 慢火熬至三合,状如黑”饧。以瓶收之。每夜以一匙含 咽。不过三服。即效也。

    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为末,端午日用 棕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 再服。忌诸般热物立效。一方加神曲等分。丹溪纂要 冷痢厥逆,六脉沉细:人参、大附子各一两半,每服半 两,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水二盏,煎七分, 空心温服。经验方

    下痢禁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 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经验良选方 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上党人参一两,鹿角去皮 炒研,五钱为末,每服方寸匕,米汤调下,日三服。十便良方 《伤寒坏证》:凡伤寒时疫,不问阴阳老幼妊妇,误服药 饵,困重垂死,脉沈伏,不省人事,七日以后,皆可服之, 百不失一,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人参一两,水二 锺,紧火煎一锺,以井水浸冷服之,少顷鼻梁有汗出, 脉复立瘥。苏韬光侍郎云:“用此救数十人。”予作清流 宰,县倅申屠行辅之子妇,患时疫三十馀日,已成坏 病,令服此药而安。王璆百一选方

    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沈细微弱,此阴极发 躁也。无忧散:用人参半两,水一锺,煎七分,调牛胆、南 星末二钱,热服立苏。三因方

    夹阴伤寒,先因欲事,后感寒邪,阳衰阴盛,六脉沈伏, 小腹绞痛,四肢逆冷,呕吐清水,不假此药,无以回阳。 人参干姜炮,各一两生附子一枚,破作八片,水四升 半,煎一升,顿服,脉出身温即愈。吴绶伤寒蕴要 筋骨风痛:“人参四两,酒浸三日,晒干,土茯苓一斤,山 慈姑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前米 汤下。”经验方

    小儿风痫瘛疭:用人参、蛤粉、辰砂等分为末,以猳猪 心和血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下,十日二服, 大有神效。卫生宝鉴

    脾虚慢惊,黄耆汤见《黄耆发明》下。

    痘疹险证:保元汤见《黄耆发明》下。

    惊后瞳斜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阿胶、糯米炒 成珠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效。 直指方

    小儿脾风:多用人参、冬瓜仁各半两,南星一两,将水 煮过为末,每用一钱,水半钱三分,温服。本事方 酒毒目盲一人形实,好饮热酒,忽病目盲而脉涩,此 热酒所伤胃气污浊,血死其中而然。以苏木煎汤,调 人参末一钱服。次日鼻及两掌皆紫黑,此滞血行矣。 再以四物汤加苏木、桃仁、红花、陈皮,调人参末,服数 日而愈。丹溪纂要

    酒毒生疽一妇嗜酒,胸生一疽,脉紧而涩。用酒炒人 参、酒炒大黄等分为末,姜汤服一钱,得睡汗出而愈 效。丹溪医案

    狗咬风伤肿痛:“人参置桑柴炭上烧存性,以碗覆定, 少顷为末,掺之立瘥。”经验方

    蜈蚣咬伤:嚼人参涂之。医学集成

    蜂虿螫伤,人参末傅之。证治要诀

    胁破肠出,急以油抹入,煎人参、枸杞汁淋之,内吃羊 肾粥,十日愈。危氏得效方

    气奔怌疾,方见《虎杖》。

    大清会典

    工部

    虞衡清吏司。掌采捕之事,凡采捕《禁令》。

    国初定:“采参之人越自己界分采取者,以偷盗论。”

    参还原主。越禁偷采者,参与人畜俱入官。其主罚责有差。不知情者免拟,率领头目鞭一百,《馀俱准窃盗》论,参入官

    顺治六年题准:“王、贝勒、贝子、公等采取官参,各照派定人数发往。违例差遣者革去,一切赏赉。”

    考证

    止给与“现获人参” 、差去之人入官。其属下人员不奉差遣、私自遣人偷采者,本犯入官,其主治以重罪。

    十五年议准:旗下人偷采人参者,枷号一个月,鞭一百;牲畜及所得之参,一并入官。其官民家下人有犯,本主知情者,本犯枷号一个月,鞭一百,参与人畜俱入官。本主问“偷盗之罪。不知情者免罪。本犯枷号两个月,鞭一百,牲畜财物入官。本主知情,谎称不知者,加等治罪,家人入官。” 其奉天等处人民有犯者,枷号一个月,责四十板,人畜财物入官。其蒙古席北瓜儿岔等处人有犯者,交理藩院议处。

    十六年议准:“顺天等八府出山海关禁约处所,偷采人参者,照奉天例,交户部入官。”

    康熙二年题准:“违禁采参者,为首之人处死,馀仍照前治罪。”

    五年题准:“偷采人参之铺头,拟绞监候,出财招集多人偷采者,照为首例处死,牲畜等物一并入官。”

    六年议准:“民人附从偷采人参者,责二十板;其容留贸易不拏送者,加等治罪。”

    七年题准“旧例每年四八月令官役巡踪访缉” ,今令于春秋二季预行巡缉 。又题准:“偷采人参之人,未经起发拏获者,出财之主并率领头目,各枷号一个月,鞭一百。为从之人系旗下,鞭一百,系民,责四十板,马牛布疋等俱入官。” 八年题准:“偷采人参,出财之主并率领头目,已得参者,照例拟死。未得参者,系旗下人” ,枷号两个月,鞭一百;系民,枷号一个月,责四十板入官。为从之人,各枷号一个月,系旗下,鞭一百;系民,责四十板。馀俱照前例。

    九年议准:“奉天等处招徕之民,偷采人参,为从者照旗下人例,虽已得参,免其入官,枷号两个月,责四十板。”

    十一年题准:“驻札。”

    盛京官员、拏获偷参之人、得财私放者、革职交刑

    部。若偷参之人同屯居住,知而不首者,降一级,罚俸六个月。其采捕人役,将采捕之物隐藏私带者,头目及噶喇大守、《山海关》官员,罚俸一个月。

    十二年议准:“奴仆偷采人参,本主知情者,杖八十,谎供不知者,杖一百。”

    十五年议准:“旗下民人越境采参,已得者,将出财之主并率领头目,俱拟绞监候,闻拏投部,不准自首。为从之人,系旗下,枷号一个月,鞭一百。系奉天等处人民,枷号两个月,责四十板。牲畜等物俱入官。系内地民人,并妻入官,奴仆偷采人参,其主知情者,系官,交该部议处。旗下人,鞭八十,民责三十板。偷采之人,枷” 号一个月,鞭一百,人与牲畜并入官。若本主知情,谎称“不知” 者,系旗下,鞭一百,民责四十板;不知情,不坐本犯,枷号两个月,鞭一百,牲畜等物入官。若未得参者,出财之主并率领头目系旗下,枷号两个月,鞭一百,系民,不分奉天、内地,俱枷号一个月,责四十板,同妻一并入官。馀俱照前定例。

    十七年议准:“凡偷采人参,为从者,不分旗下民人,俱枷号两个月 。” 又议准:偷采人参已得者,出财之主率领头目拟斩监候。为从之人,系旗下,枷号三个月,鞭一百。牲畜等物入官系民,不论奉天、内地,俱枷号三个月,责四十板;妻子牲畜等物俱入官。奴仆偷采人参,本主知情者,系官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鞭一百。民枷号两个月,责四十板。不知情不坐本犯,枷号三个月,系旗下,鞭一百,民责四十板。未得参者,出财之主并率领头目系旗下,枷号三个月,鞭二百。系民,不分奉天、内地,俱枷号三个月,责四十板。妻子一并入官。为从之人,枷号两个月,系旗下,鞭一百,民责四十板。其借称采取官参,多带人数在界外偷采者,率领拨什库头目俱照例处死。其馀俱照为从例治罪。若采取蜂蜜松子之人,在伊界内山上偷采人参者,领去拨什库头目,各枷号两个月,鞭一百。馀各枷号一个月,鞭一百。人参入官至

    盛京所属看坟、及居住之人、有偷采人参者、将纵

    放之屯拨什库枷号一个月,鞭一百,失察者,鞭一百。各旗佐领下人,有偷采人参者,将纵放之佐领、骁骑校革职,《拨什库》革去,枷号一个月,鞭一百。失察者,佐领、骁骑校罚俸一年,拨《什库》鞭一百。府佐领下人有偷采人参者,将纵放之府佐领、骁骑校,拨什库俱照旗下例处分。无品包衣大拨什库,各枷号一个月,鞭“一百,失察者拨。”

    《什库》鞭一百,包衣大鞭八十。民人有偷采人参者,将纵放之百家长责四十板,十家长枷号一个月,责四十板;失察者,十家长责四十板,百家长责三十板。外藩王公主等所属之人,有偷采人参者,交理藩院议处。凡拏获偷采人参,俱交户部变价,一半入官,一半给赏。拏获之人,其巡察官兵见踪不追,徇情纵放者,官员革职,拨什库革去枷号一个月,鞭一百,甲兵鞭一百,马法、笔帖式俱革去枷号一个月,鞭一百。其《山海关》等门不行盘查,纵放偷带人参入关者,值日守尉、都司、骁骑校等,俱革职,拨什库革去枷号一个月,鞭一百,甲兵鞭一百。其私自买参卖参者,各枷号一个月,鞭一百。

    十九年议准:凡违禁偷采人参,仍照康熙十五年定例治罪。为从之人,各枷号两个月。系旗下,鞭一百;系民,责四十板。其边外居住《山海》卫所属兵民、及

    盛京直隶、山东沿海处所、有偷载人参贸易者、照

    偷采人参例治罪

    二十年题准:“山海卫所属城堡兵民偷采人参者,亦照康熙十五年定例治罪。”

    二十一年议准“凡采取《官参》” 之人,各给印票,系

    上三旗人,用户部及内务府印信,系五旗人用《户》。

    部印信,该管主编号给发,以便稽察。如无信票,私自行走,或有信票越界行走,并不照票内定数,多带人畜者,巡察官兵即拏送部治罪。徇情纵放者,官员革职,拨什库枷号一个月、鞭一百,兵鞭一百。若得财纵放,及将人参隐匿入己,不全送官者,官员革职。兵丁串通者,一并交刑部,计赃照律治罪。有能出首者,财物一半给赏,一半入官。官员一年内拏获一百名以上者纪录一次,二百名以上者纪录二次。三百名以上者纪录三次。四百名以上者,准加一级,多者按数议叙。拏获马匹,一半入官,一半给赏。拏获之人,《人参》尽行入官。如诬拏无辜之人者,官员革职,兵丁枷号两个月,鞭一百。夺取财物者,官员革职,交刑部议罪,兵枷号三个月,鞭一百。如拏获之人捏情控告,审虚者,照“诬告重” 律治罪。若毁坏

    盛京凤凰城等处边栏、私自出入官员拨什库兵

    丁看《门马法》,笔帖式不行查拏及通同受贿者,照巡察官兵例治罪。

    二十五年令,“偷刨人参之人,著提解来京,审拟具奏。”

    刑部则例

    刑部为请

    旨事。

    五十三年二月十四日,奉。

    上谕、“现在监禁私刨人参、窃盗人犯甚多,将伊等虽”

    拟死罪,秋审之时依旧宽免,放出无罪,仍旧凶恶。若将此等人犯割断懒筋,不能复可为盗,私刨人参,则恶犯亦知警矣。钦此。查《定例》内私刨人参,为首者拟绞,为从者分别发遣伊兰哈喇等处。但伊等俱系凶恶之徒,为首虽拟以死罪,秋审依旧宽免,为从者虽已发遣,仍旧逃去行窃私刨人参。嗣后应将私刨人参,为首者割断两边懒筋,为从者割断一边懒筋,此等完结事件,汇齐年终具题。其在京内外行窃,除拟斩重犯仍照例治罪外,其抽取零星物件窃盗,照新例完结。拟绞之窃盗,亦割断两边懒筋,系旗人另户交与各该地方,系奴交与本主,系民交与五城,递解本处。臣部现在审结监禁,此等人犯亦照此例割断懒筋完结可也。奉

    旨:“依议。”

    直省志书

    潞安府

    《物产》
    人参壶关紫团山旧有参园今已垦而田

    大姚县

    《土产》
    土人参出方山体轻而性燥不入药料

    人参部艺文一

    《与王定国尺牍》
    宋·苏轼

    某一味绝学无忧,归根守一,乃无一可守,此外皆是 幻,此道勿谓渺漫,信能如此,日有所得,更做没用处, 亦须作地行仙,但屈滞从狗窦中过尔。勿说与人,但 欲老弟知其略尔。问所欲干,实无可上烦者。必欲寄 信,只多寄好干枣、人参为望。如无的,便亦不须差人, 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哉!

    ===
    《人参赞》
    高丽人
    ===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椵树相寻。

    人参部艺文二

    《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

    唐皮日休

    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谁披露记三桠。开时的定涵云 液,㔉后还应带石花。名士寄来消酒渴,野人煎处撇 泉华。从今汤剂如相续,不用《金山》焙上茶。

    《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
    陆龟蒙

    五叶初成椵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名参鬼盖须难 见,材似人形不可寻。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 黄金。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

    《与周为宪求人参》
    段成式

    少赋令材犹强作,众医多识不能呼。九茎仙草真难 得,五叶灵根许惠无。

    《以人参遗段柯古》
    周繇

    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白紫团。惭非叔子空持 药,更请伯言审细看。

    《紫团参寄王定国》
    宋·苏轼

    谽谺土门口,突兀太行顶。岂惟团紫云,实自俯倒景。 刚风被草木,真气入苕颖。旧闻人衔芝,生此羊肠岭。 纤攕虎豹鬣,蹙缩龙蛇瘿。蚕头试小嚼,龟息变方骋。 矧予明真子,已造浮玉境。清宵月挂户,半夜珠落井。 灰心宁复然,汗喘久已静。东坡犹故目,北药致遗秉。 欲持三桠根,往侑七转鼎。为予置齿颊,岂不贤酒茗。

    《小圃人参》
    前人

    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元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 灵苗此孕毓,肩股或具体。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 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 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上药无炮炙,龁啮尽根柢。 开心定魂魄,忧恚何足洗。麋身辅吾躯,既食首重稽。

    《谢人寄紫团参》
    杨万里

    新罗上党各宗枝,有两曾参各是非。入手截来花晕 紫,闻香已觉玉池肥。旧传《饮子安心妙》,新捣珠尘看 雪飞。珍重故人相问意,为言老矣共思归。

    《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复继作》
    张栻

    三韩接蓬莱,祥云护山顶。涵濡雨露春,吞纳日月景。 美阴背幽壑,灵根发奇颖。艰难航瀚海,包裹走湖岭。 仙翁阅世故,未肯遽生瘿。相期汗漫游,岁晚共驰骋。 愿持紫团珍,往叩黄庭境。想翁面敷腴,玉色带金井。 芸芸纳归根,湛此方寸静。清规照浊俗,不惑类杨秉。 悬知药笼中,此物配丹鼎。从今谈天舌,不用更浇茗。

    人参部选句

    唐·韩翃诗:“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 温岐诗:“松刺流空石差齿,烟香风软人参蕊。”

    宋苏轼诗。“恣倾白蜜收五棱。细斸黄土栽三桠。” 黄庭坚诗。“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人参部纪事

    《晋书石勒载纪》,勒所居武乡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铁 骑之象。家园中生人参,花叶甚茂,悉成人状。父老及 相者皆曰:“此胡状貌奇异,志度非常,其终不可量也。” 《梁书。阮孝绪传》,孝绪于锺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 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 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锺山所出,孝 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 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 叹其孝感所致。

    《隋书五行志》:“高祖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 求之不得。去宅一里所,但见人参一本,枝叶峻茂,因 掘去之,其根五尺馀,具体人形,呼声遂绝。盖草妖也。 视不明之咎。时晋王阴有夺宗之计,谄事亲要,以求 声誉,谮皇太子,高祖惑之。‘人参’”不当言,有物凭之。上 党,党与也。亲要之人乃党晋王而谮太子。高祖不悟, 听邪言,废无辜,用有罪,因此而乱也。

    《梦溪笔谈》: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 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 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黑,门人忧之, 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沬面,公曰: “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咸宾录》:“云南姚安府产人参。”

    《墨庄漫录》:明州士人陈生泛海至一地曰天宫之院, 堂上有老人据床坐,左右白袍乌巾者三百馀人,云 老唐相裴休也。山中生人参甚大,多如人形。陈欲乞 数本,老人曰:“此物鬼神所护惜,持归经涉海洋,恐贻 祸也。山中良金美玉皆至宝,任尔取之。”又云:“《楞严经》 心地之本,当循习之。”时元祐间也。

    《宋史罗必元传》:“必元为司法参军,真德秀入参大政, 必元移书曰:‘老医尝云:伤寒坏证,惟独参汤可救之, 然其活者十无二三,先生其今之独参汤乎’?”

    《夷坚丙志》:“青城老泽”,平时无人至其处,关寿卿与同 志七八人作意往游,未到二十里,日势薄暮,鸟鸣猿 悲,境界凄厉。久之,山月稍出,花香扑鼻,谛视满山,皆 牡丹也。几二更,乃得一民家老人,犹未睡,见客至,忻 然延入,布席而坐。少顷,设麦饭一钵,菜羹一盂,揖客 坐食。翁独据榻正坐,俄出一物如儿状,置于前,莫敢 下箸,独寿卿擘食少许,翁曰:“储此味六十年,规以待 老。今遇重客,不敢藏而皆不顾,何也?”取而尽食之,曰: “此松根人参也。”

    《潞安府志》:“人参原出壶关紫团山,旧有参园,今已垦 而田矣,而索者犹未已。张翰林谓其遍剔岩薮,根株 鲜获,而人慕虚名,寺膺实害。每值易参,僧以倍价市 之。逮系弥旬,吏缘为奸。又司捕者假以巡察,横索参 钱,山僧敛而纳之,至鬻衣钵。”翰林名铎,即其邑人 林。《县志》:“紫团山在县西南五十里,西抵上党县界山, 山”产紫团参,人呼为“截谷参”,盖生必在山谷之口也。

    人参部杂录

    《潜夫论思贤篇》:“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病不得良医 也。治疾当得人参,反得支罗;服当得麦门冬,反蒸横 麦。己而不识真,合而服之,病以浸剧。不自知为人所 欺也,乃反谓方不诚而药皆无益于病,因弃后药而 弗敢饮,求巫觋者,虽死可也。”

    《傅子》:“先王之制,九州异赋,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 为礼。若河内诸县,去北山绝远,而各调出御上党真 人参,上者十斤,下者五十斤。所调非所生,民以为患。” 《药谱》:人参别名皱面还丹。

    《酉阳杂俎》:“枸杞茯苓,人参术形有异,服之获上寿。或 不荤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真为地仙。”

    《西溪丛语》:“人参,许氏《说文》:‘人参,字与参同。扁鹊云:‘有 毒。或生邯郸。三月生,叶小,花,核黑,茎有毛。九月采根, 有头、足手,面目如人’。《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为人 参,废江淮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礼斗威 仪》云:‘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广雅》云:‘参,地精,人参也’’。” 《梁书》:“阮孝绪母疾,须人参。旧传锺山所出,有鹿引之” 鹿灭,得此草。《异苑》与《广五行记》皆云“土下有呼声,掘 之,得人参,如人形,四体备具,声遂绝。”

    《补笔谈》: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须用流水煮,用止水 则不验。”人多疑流水无异。予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 每日就市沽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惟鳅䱉入江 水辄死。乃知鳅䱉但可居止水,则流水与止水果不 同,不可不信。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白,生止水中则 背鳞黑而味恶,此亦一验矣。谓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盖流水之鱼,品流自异。

    《群芳谱》:“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参、木香如豆样, 时时嚼吞,日出乃止,号‘迎年佩’。”

    人参部外编

    《宣室志》:“天宝中有赵生者,其先以文学显。生兄弟数 人,俱以进士、明经入仕。独生性鲁钝,虽读书然不能 分句详义,由是年壮,尚不能为郡贡。常与兄弟友生 会宴盈座,朱绿相接。独生白衣,甚为不乐。及酒酣,或 靳之,生益惭且怒。后一日,弃其家遁去,隐晋阳山,葺 茅为舍。生有书百馀编,笈而至山中,昼习夜息,虽寒” 热切肌,食粟袭纻,不惮劳苦。而生蒙懵,力愈勤而功 愈少,生愈恚怒,终不易其志。后旬馀,有翁衣褐来造之,因谓生曰:“吾子居深山中,读古人书,岂有志于禄 仕乎?虽然,学愈久而卒不能分句详义,何蔽滞之甚 耶?”生谢曰:“仆不敏,自度老且无用,故入深山,读书自 悦。虽不能达其精微,然必欲死于志业,不辱先人,又 何及于禄仕也?”翁曰:“吾子之志甚坚,老夫虽无术能 有补于郎君,但幸一谒我耳。”因征其所止。翁曰:“吾段 氏子,家于山西大木之下。”言讫,忽亡所见。生怪之,以 为妖,遂径往山西,寻其迹,果有椵树蕃茂。生曰:“岂非 段氏子乎?”因持锸发其下,得人参长尺馀,甚肖所遇 翁之貌。生曰:“吾闻人参能为怪者,可愈疾。”遂瀹而食 之。自是醒然明悟,日所览书,尽能穷奥。后岁馀,以明 经及第,历官数任而卒。

    《卓异记》:骆琼采药北山,月夜见紫衣童子歌曰:“山涓 涓兮树蒙蒙,明月愁兮当夜空,烟茂密兮垂枯松。”遂 于古松下得参一本,食之而寿。

    《平阳府志》:“唐俟神仙,临晋县虞乡人。从师道清观,资 性笃实,人称为憨子。师令汲水,与一异童每游戏,常 被师笞。侯以实告,师尾视无所见,责愈甚。又告师远 视,廉得其实,师授以铁针红线,令簪童顶间如命。童 痛归入葡萄架下,掘地获人参如童大,师烹于釜中。 山下访友,侯闻异香满屋,窃食之,至尽弃馀汁于犬。” 师归恐责,急趋西南崖,步迹长五六尺许,至今犹存。 师召回,问所馀,曰:“饲犬矣。”师欲宰犬,求汁以自益,侯 与犬竟飞去。

    《居易录》:“烟萝子,晋天福间人,居王屋山,佃阳台宫田, 积功行。一日于山中得异参,阖家食之,拔宅上升。”今 山有烟萝子祠。见李川父《游王屋山记》。

    《夷坚志》:“洪辑居溧阳县西寺,事观音甚敬。幼子佛护 病痰喘,医不能治,不乳凡五昼夜,辑祷于观音,其妻 夜梦一神人告曰:‘何不令服人参、胡桃,觉而语辑,辑 曰:‘儿必活矣,此大士垂悯也。急取新罗人参寸许,胡 桃肉一枚,煎汤灌之,儿喘立止,再进睡定,明早取胡 桃去皮入药,即不效,仍用前法治之乃瘳’’。”盖人参定 “喘,带皮、胡桃敛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