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三十二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录

     当归部汇考

      当归图

      尔雅释草

      东坡杂记四神丹说

      本草纲目当归 土当归

     当归部选句

     当归部纪事

     当归部杂录

     百部部汇考

      百部图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本草纲目百部

     百部部杂录

     三七部汇考

      三七图

      本草纲目三七

     列当部汇考

      列当图

      本草纲目列当

     曲节部汇考

      曲节图

      本草纲目曲节草

     由跋部汇考

      由跋图

      本草纲目由跋

     坐拏部汇考

      坐拏图

      本草纲目坐拏草

     格注部汇考

      格注图

      本草纲目格注草

     离鬲部汇考

      离鬲图

      本草纲目离鬲草

    草木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当归部汇考

    释名

    《薜》。尔雅     白蕲:尔雅

    《山、蕲》。尔雅    当归。尔雅注

    《干归》。本经    文无。纲目

    当归图

    当归图

    《尔雅》

    释草

    《薜》。音百《山、蕲》。

    《广雅》曰:“山蕲,当归。当归今似蕲而粗大。”《说文》云:“蕲,草也。”生山中者,一名薜,一名山蕲。色白者名白蕲。下文“薜,白蕲”是也。生平地即名蕲。案《广雅》张揖撰,以广《尔雅》之阙漏也。曰山蕲当归者,言即今药草当归。案《本草》当归不言名薜及山蕲,是即以时验而言也。故郭云“今似蕲而粗大”,言似平地蕲而差粗大耳。

    薜,白蕲。

    即上《山蕲》。

    《东坡杂记》

    四神丹说

    熟地黄、元参、当归、羌活各等分《列仙传》:有山图者,入 山采药折足,仙人教服此四物而愈,因久服遂度世。 余以问名医康师孟,大异之,云:“医家用此多矣,然未 有专用此四物如此方者。”师孟遂名之曰“四神丹。”洛 下公卿士庶争饵之,百疾皆愈。药性中和,可常服,大 略补虚益血,治风气,亦可名草还丹。

    《本草纲目》

    当归释名

    苏颂曰:按:《尔雅》:“薜,山蕲。”又云:“薜,白蕲。”薜音百。蕲即古 芹字。郭璞注云:“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许慎《说文》云:“生 山中者名薜,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 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也。

    寇宗奭曰:“今川蜀皆以畦种,尤肥好多脂,不以平地山中为等差也。”

    李时珍曰:当归本非芹类,特以花叶似芹,故得芹名。 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 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 是归时又不归”之旨相同。崔豹《古今注》云:古人相赠 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 故也。

    陈承曰:“当归治妊妇产后,恶血上冲,仓卒取效,气血 昏乱者,服之即定。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 必因此出也。”

    集解

    《别录》曰:“当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陶弘景曰:“今陇西西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 马尾当归。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者, 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缺少时亦用之。” 苏恭曰:“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以宕州者最胜。有 二种:一种似大叶芎䓖者,名马尾当归,今人多用;一 种似”细叶芎䓖者,名蚕头当归,即陶称“历阳者。”不堪 用。茎叶并卑下于芎䓖。

    苏颂曰:“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 蜀中者为胜。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花似莳 萝,浅紫色。根黑黄色,以肉厚而不枯者为胜。”

    李时珍曰: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 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 处头大尾粗、色白坚枯者,为镵头归,止宜入发散药 尔。《韩𢘅》言:“川产者,力刚而善攻;秦产者,力柔而善补”, 是矣。

    根修治

    《雷敩》曰:“凡用,去芦头,以酒浸一宿,入药止血破血。头 尾效各不同。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 痛止血,即用尾。若一并用,服食无效。不如不使,惟单 使妙也。”

    张元素曰:“头止血,尾破血,身和血,全用即一破一止 也。先以水洗净土治上,酒浸治外,酒洗过,或火干、日 干入药。”

    李杲曰:“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 流,全活血而不走。”

    李时珍曰:雷、张二氏所说头尾功效各异。凡物之根, “身半已上,气脉上行,法乎天;身半已下,气脉下行,法 乎地。人身法象天地,则治上当用头,治中当用身,治 下当用尾。”通治则全用,乃一定之理也,当以张氏之 说为优。凡晒干乘热,纸封瓮收之,不蛀。

    气味

    苦温无毒。

    《别录》曰:“辛,大温。”

    《吴普》曰:“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 毒;李当之:小温。”

    李杲曰:“甘、辛,温,无毒。气厚味薄,可升可降,阳中微阴。 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血分。”

    徐之才曰:“恶䕡茹、湿面。畏菖蒲、海藻、牡蒙、生姜。制雄 黄。”

    主治

    《本经》曰:“欬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 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

    《别录》曰:“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痓,汗不出,湿痹 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

    甄权曰:“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 腰痛崩中,补诸不足。”

    《大明》曰:“治一切风,一切气,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 及症癖,肠胃冷。”

    李时珍曰:“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 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王好古曰:“主痿癖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 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发明

    甄权曰:“患人虚冷者,加而用之。”

    陈承曰:“世俗多谓惟能治血,而《金匮》《外台》《千金》诸方, 皆为人补不足,决取立效之药。”古方用治妇人产后 恶血上冲,取效无急于此。凡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 可以补虚,备产后要药也。

    寇宗奭曰:“《药性论》补女子诸不足”一说尽当归之用 矣。

    成无己曰:“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 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 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张元素曰:“其用有三:一、心经本药;二、和血,三治诸病 夜甚。凡血受病,必须用之,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之 甘温能和血,辛温能散内寒,苦温能助心散寒,使气 血各有所归。”

    王好古曰:“入手少阴,以其心生血也;入足太阴,以其 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全用同人参、黄耆,则补气而生血;同 牵牛、大黄,则行气而补血;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 芒硝则寒。佐使分定,用者当知。酒蒸治头痛诸痛皆 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汪机曰:“治头痛,酒煮服,清取其浮而上也。治心痛,酒 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沈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 服,取其沈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 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欬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 乃血中气药也。况欬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 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韩𢘅曰:“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 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有痰以姜制,导血归源之理。 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黄、条芩为佐,不 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 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为佐,芎、䓖为 使也。”

    附方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 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力,此血虚 之候也。得于饥困劳役,证象“白虎”,但脉不长实为异 耳。若误服白虎汤即死,宜此主之。当归身酒洗,二钱 绵黄耆蜜炙,一两作一服,水二锺,煎一锺,空心温服, 日再服。东垣兰室秘藏

    失血眩运,“凡伤胎去血,产后去血,崩中去血,金疮去 血,拔牙去血”,一切去血过多,心烦眩运,闷绝不省人 事。当归二两芎䓖一两每用五钱,水七分,酒三分,煎 七分,热服,日再。妇人良方

    衄血不止:当归焙研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圣济录 小便出血:当归四两锉,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肘后方 头痛欲裂:当归二两,酒一升,煮取六合饮之,日再服。 外台秘要

    内虚目暗,补气养血:用当归生晒六两,附子火炮一 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名“六一 丸。”圣济总录

    心下痛刺当归为末,酒服方寸匕。必效方

    手臂疼痛:“当归三两切,酒浸三日,温饮之,饮尽,别以 三两再浸,以差为度。”事林广记

    温疟不止:当归一两,水煎饮,日一服。圣济总录 久痢不止:当归二两,吴茱萸一两,同炒香,去萸不用,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名“胜金丸。”普济 方

    大便不通: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圣济 总录

    妇人百病,诸虚不足者:当归四两,地黄二两,为末,蜜 丸梧子大,每食前米饮下十五丸。太医支法存方 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止之。次用当 归尾、红花各三钱,水一锺半,煎八分,温服下,其经即 通。简便方

    室女经闭,当归尾、没药各一钱,为末,红花浸酒,面北 饮之,一日一服。普济方

    妇人血气,脐下气胀,月经不利,血气上攻,欲呕不得 睡:当归四钱,干漆烧存性二钱,为末,炼蜜丸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温酒下。永类方

    堕胎下血不止:当归焙一两,葱白一握,每服五钱,酒 一盏半,煎八分,温服。圣济总录

    妊娠胎动神妙佛手散,治妇人妊娠伤动,或子死腹 中,血下疼痛,口噤欲死,服此探之,不损则痛止,已损 便立下。此乃徐玉《神验方》也。当归二两芎䓖一两,为 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令欲干,投酒一盏,再煎一 沸,温服或灌之。如人行五里再服,不过三五服便效。 备急方

    产难胎死,横生倒生:用当归三两,芎䓖一两,为末。先 以大黑豆炒焦,入流水一盏,童便一盏,煎至一盏,分 为二服,未效再服。妇人良方

    倒产子死不出,当归末,酒服方寸匕。子母秘录 产后血胀,腹痛引胁:当归二钱,干姜炮五分,为末,每 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入盐酢少许,热服。妇人良方 产后腹痛如绞:当归末五钱,白蜜一合,水一盏,煎一 盏,分为二服,未效再服。妇人良方

    产后自汗,壮热气短,腰脚痛不可转。当归三钱黄耆 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水一盏半,煎七分,温 服。和剂局方

    产后中风,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瘛疭:当归、荆芥 穗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少许,童尿少许,煎 七分灌之,下咽即有生意,神效。圣惠方

    小儿胎寒好啼,昼夜不止,因此成痫:当归末一小豆 大,以乳汁灌之,日夜三四度。肘后方

    小儿脐湿,不早治,成脐风,或肿赤,或出水,用当归末 傅之。一方入麝香少许,一方用胡粉等分,试之最验。 若愈后因尿入复作,再傅即愈。圣惠方

    汤火伤疮,焮赤溃烂,用此生肌拔热止痛。当归、黄蜡各一两,麻油四两,以油煎当归焦黄,去滓纳蜡搅成 膏,出火毒,摊贴之。和剂局方

    白黄色枯。舌缩恍惚。若语乱者死。当归、白术二两。水 煎。入生芐汁、蜜和服。三十六黄方

    土当归根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除风和血。煎酒服之。闪拗手足。同荆芥、葱 白煎汤淋洗之。”出《卫生易简方》。

    当归部选句

    元陈樵诗:“当归叶长映芭蕉。”

    当归部纪事

    《三国志太史慈传》:“孙策以慈为建昌都尉。曹公闻其 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孙盛杂记》:“初,姜维诣诸葛亮,与母相失,后得母书,令 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 归也’。”

    《梁书宕昌国传》:“宕昌国,在河南之东南,益州之西北, 陇西之西,羌种也。宋孝武世,其王梁瓘忽始献方物。 天监四年,王梁弥博来献甘草、当归,诏以为使持节、 都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 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

    《续仙传》:罗公远,鄂人。元宗学其术,不肯,尽怒杀之。后 有使者入蜀,见公远,自道姓名,以“蜀当归”为寄。比元 宗入蜀,始悟当归之意。

    《云仙杂记》:虢州别驾窦淝以当归为地仙圆,曰:“使血 海增光。”以枣木为杵臼,号金刚骨。

    当归部杂录

    《博物志》《神农经》曰:“下药治病,谓大黄善能除实,当归 善能止痛。”

    《古今注》:牛亨问曰:“将离别,相赠以芍药者何?”答曰:“芍 药一名可离,故将别以赠之,亦犹相招召,赠之以文 无,文无亦名当归也。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丹棘 一名忘忧草,使人忘其忧也。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 堂,青堂一名合欢,合欢则忘忿。”

    《药谱》:当归别名“女二天。”

    《秦州记》:“陇西襄城县有牛山,是出当归。”

    《建康记》:“建康出当归,不堪用。”

    《广州记》:“鄣平县出当归。”

    百部部汇考

    释名

    百部。纲目    野天门冬。纲目

    《婆妇草》。通志   百条根:经验方

    《百乃》。经验方

    百部图

    百部图

    郑樵通志

    昆虫草木略

    《百部》曰:“婆妇草,能去诸虫,可以杀蝇蠓。”其叶似薯蓣, 根似天门冬,故天门冬亦有“百部”之名。二物足以相 紊。

    《本草纲目》

    百部释名

    李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

    集解

    陶弘景曰:“山野处处有之。其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

    而苦强,但苗异尔。”《博物志》云:“九真一种草,似百部,但 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切短,含咽汁。主暴 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即百部也。其土肥润,是以长 大也。”

    陈藏器曰:“天门冬,根有十馀茎,圆短实润,味甘。百部 多者五、六十茎,长尖内虚,味苦不同,苗蔓亦别。今人 以门冬当百部,说不明也。”

    苏颂曰:“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 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 五、六枚,黄白色。二、三、八月采,曝干用。”

    李时珍曰:百部亦有细叶如茴香者。其茎青,肥嫩时 亦可煮食。其根长者近尺,新时亦肥实,但干则虚瘦 无滋润尔。生时擘开去心曝之。郑樵《通志》言“叶如薯 蓣者,谬矣。”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以竹刀劈去心皮花,作数十条,悬檐 下风干,却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锉用。或一窠八十 三条者,号曰‘地仙苗’。”若修事饵之,可千岁也。

    气味

    甘微温无毒。

    甄权曰:“甘,无毒。”

    《大明》曰:“苦,无毒。”

    苏恭曰:“微寒,有小毒。”

    李时珍曰:“苦、微甘,无毒。”

    主治

    《别录》曰:“欬喘上气,火炙酒渍饮之。”

    甄权曰:“治肺热,润肺。”

    《大明》曰:“治传尸,骨蒸劳,治疳,杀蛔虫、寸白蛲虫及一 切树木蛀虫,烬之即死,杀虱及蝇蠓。”

    陶弘景曰:“作汤洗牛,大去虱。”

    陈藏器曰:“火炙酒浸,空腹饮。治疥癣,去虫蚕咬毒。”

    发明

    李时珍曰:“百部亦天门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 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门冬性寒而不热,热 嗽宜之,此为异耳。”

    附录白并

    《别录》曰:“味苦,无毒。主肺欬上气,行五脏,令百病不起。 一名王富,一名箭簳。生山陵。叶如小竹,根黄皮白。三 月、四月采根,暴干。”

    李时珍曰:此物气味、主治俱近《百部》,故附之。

    附方

    暴欬嗽:张文仲方:“用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 服。”葛洪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煎服二合。” 《续十全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汤煎 膏,噙咽。”《普济方》:“治卒欬不止。用百部根悬火上炙 干。每含咽汁,勿令人知。”

    小儿寒嗽:百部丸:用“百部炒、麻黄去节各七钱半,为 末,杏仁去皮尖炒,仍以水略煮三、五沸,研泥,入熟蜜 丸皂子大。”每服二、三丸,温水下。钱乙小儿方

    三十年嗽:百部根二十斤,捣取汁,煎如饴,服方寸匕, 日三服。《深师》加蜜二斤,《外台》加饴一斤。千金方 遍身黄肿:掘新鲜百条根,洗捣罨脐上,以糯米饭半 斤,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 后,口内作酒气,则水从小便中出,肿自消也。百条根 一名“野天门冬”,一名“百奶”,状如葱头,其苗叶柔细,一 根下有百馀个数。经验方

    误吞铜钱:百部根四两,酒一升,渍一宿,温服一升,日 再服。外台秘要

    百虫入耳:百部炒研,生油调一字于耳门上。圣济录 熏衣去虱百部秦芄为末,入竹笼烧烟熏之,自落,亦 可煮汤洗衣。经验方

    百部部杂录

    《种树书》:“果树有蠹出者,以芫花纳孔中即死,或纳百 部叶。”

    林檎蛀,以铁线寻窍内钻刺,用百部杉木钉塞之。

    三七部汇考

    释名

    《三七》。纲目    山漆。纲目

    《金不换》。纲目

    三七图

    三七图

    《本草纲目》

    三七释名

    李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 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 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集解

    李时珍曰:“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 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 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或云:“试法以末掺猪血 中,血化为水者乃真。”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 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岐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 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如絮,如苦荬 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 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与南中来者不类,恐是刘 寄奴之属,甚易繁衍。

    根气味

    甘微苦温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 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 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 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发明

    李时珍曰: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 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淤血淋漓者,随即烂嚼 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 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 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 病,与骐𬴊竭、紫𨥥相同。

    叶主治

    李时珍曰:“折伤跌扑出血,傅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 馀功同根。”

    附方

    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下之。或以五分加入 八核汤。濒湖集简方

    赤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即愈。

    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三服可 愈。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

    《妇人血崩》:方同上。

    产后血多:山漆研末,米汤服一钱。

    男妇赤眼,十分重者,以三七根磨汁,涂四围,甚妙。 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即散,已破者, 研末干涂。

    虎咬蛇伤:山漆研末,米饮服三钱,仍嚼涂之。

    列当部汇考

    释名

    列当。纲目    栗当。开宝

    草苁蓉。开宝   《花苁蓉》:日华

    列当图

    列当图

    《本草纲目》

    列当集解

    《马志》曰:“列当,生山南岩石上,如藕根初生,掘取,阴干 用。”

    韩保升曰:“原州、秦州、渭州、灵州皆有之。暮春抽苗,四 月中旬采取,长五、六寸至一尺以来,茎圆白色。采取 压扁,日干。”

    苏颂曰:“草苁蓉根与肉苁蓉极相类。刮去花压扁以 代肉者。功力殊劣。即列当也

    根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开宝》曰:“男子五劳七伤,补腰肾,令人有子,去风血,煮 酒浸酒服之。”

    附方

    阳事不兴:栗当好者二斤,即列当捣,筛毕,以好酒一 斗浸之,经宿一日,随性日饮之。昝殷食医心镜

    曲节部汇考

    释名

    《曲节》:纲目    《蛇蓝》:纲目

    六月,凌。图经   六月霜,纲目

    绿豆青:图经

    曲节图

    曲节图

    《本草纲目》

    曲节草释名

    李时珍曰:此草性寒,故有“凌霜绿豆”之名。

    集解

    《苏颂》曰:“曲节草,生均州。四月生苗,茎方,色青,有节。叶 似刘寄奴而青软,七、八月著花似薄荷,结子无用。五 月、六月采茎叶,阴干。”

    茎叶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苏颂曰:“发背疮,消痈肿,拔毒。同甘草作末,米汁调服。”

    由跋部汇考

    释名

    《由跋》本经    天南星:纲目

    由跋图

    由跋图

    《本草纲目》

    由跋集解

    苏恭曰:“由跋是虎掌新根,大于半夏一二倍,四畔未 有子牙,其宿根即虎掌也。”

    陈藏器曰:“由跋生林下,苗高二尺,似蒟蒻,根如鸡卵。” 韩保升曰:“春抽一茎,茎端有八、九叶,根圆扁而肉白。” 李时珍曰:“此即天南星之小者,其气未足,不堪服食, 故医方罕用。惟重八、九钱至一两馀者,气足乃佳,正 如附子之侧子,不如附子之义也。”

    正误

    陶弘景曰:“《由跋》本出始兴,今人亦种之。状如乌翣而 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苦酒磨涂肿亦效。”

    苏恭曰:陶氏所说乃鸢尾根,即鸢头也。又言“虎掌似 半夏”,是以鸢尾为由跋,以由跋为半夏,非惟不识半 夏,亦不识鸢尾与由跋也。今南人犹以由跋为半夏。 李时珍曰:陈延之《小品方》亦以东海鸢头为由跋,则 其讹误久矣。

    气味

    辛苦温,有毒。

    主治

    《本经》曰:“毒肿结热。”

    坐拏部汇考

    释名

    坐拏草。图经

    坐拏图

    坐拏图

    《本草纲目》

    坐拏草集解

    《苏颂》曰:“生江西及滁州。六月开紫花,结实。采其苗入 药,甚易得。后因人用有效,今颇贵重。”

    李时珍曰:按《一统志》云:“出吉安永丰县。”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苏颂》曰:“风痹,壮筋骨,兼治打扑伤损。”

    发明

    苏颂曰:“《神医普救方》治风药中已有用者。”

    李时珍曰:“危氏《得效方》,麻药煮酒方中用之。《圣济录》 治膈上虚热,咽喉噎塞,小便赤涩,神困多睡,有坐拏 丸”,用坐拏草、大黄、赤芍药、木香、升麻、麦门冬、黄芪、木 通、酸枣仁、薏苡仁、枳壳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 二十丸,麦门冬汤下。

    格注部汇考

    释名

    “格”注《草》。唐本草

    格注图

    格注图

    《本草纲目》

    格注草集解

    苏恭曰:“出齐鲁山泽间。叶似蕨,根紫色。若紫草根,一 株有二十许。二月、八月采根,五月、六月采苗,日干用。”

    气味

    辛苦温,有大毒。

    主治

    《唐本草》曰:“蛊疰诸毒疼痛等。”

    离鬲部汇考

    释名

    离鬲草。拾遗
    考证

    离鬲图

    离鬲图

    《本草纲目》

    离鬲草集解

    陈藏器曰:“生人家阶庭湿处。高二、三寸,苗叶似幕罨。 江东有之,北土无也。”

    气味

    辛寒,有小毒。

    主治

    陈藏器曰:“瘰𤻤丹毒,小儿无辜寒热,大腹痞满,痰饮, 膈上热。生研汁服一合,当吐出宿物,去疟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