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225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二十五卷 |
第二百二十五卷目录
槠部汇考
槠图
山海经〈中山经〉
徐光启农政全书〈楂〉
本草纲目〈槠子 钩栗〉
槠部艺文〈诗〉
双槠亭 宋朱景元
槠部选句
槠部杂录
栵部汇考
诗经〈大雅皇矣〉
礼记〈内则〉
尔雅〈释木〉
毛诗陆疏广要〈其灌其栵〉
栵部杂录
榛部汇考
榛图
诗经〈邶风简兮 鄘风定之方中 曹风鸤鸠 大雅旱麓〉
礼记〈曲礼 内则〉
周礼〈天官笾人〉
山海经〈西山经 北山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榛〉
毛诗陆疏广要〈树之榛栗〉
本草纲目〈榛〉
榛部艺文〈诗〉
谢屠公送新榛 明吴宽
榛部选句
榛部纪事
榛部杂录
草木典第二百二十五卷
槠部汇考
《释名》
《槠》。〈山海经〉 面槠。 血槠。 铁槠。
甜槠, 苦槠。〈俱纲目〉
钩栗。〈拾遗〉
槠图
《山海经》
中山经
前山“其木多槠。”
〈注〉《似柞子》,可食。冬夏生,作屋柱,难腐。
《徐光启农政全书》
楂
元扈先生曰:“楂木,生闽、广、江右山谷间,橡栗之属也。 其树易成,材亦坚韧。若修治令劲挺者,中为扛,实如 橡斗,斗无刺为异耳。斗中函子,或一或二,或三四,甚 似栗而壳甚薄,壳中仁皮色如榧,瓤肉亦如栗,味苦 而多膏油。江右闽广人多用此油燃灯甚明,胜于诸 油,亦可食。楂在南中,为利甚广。”乃字书既无此字,而 《偏方杂记》亦未之见。或直书为“茶尢”,非也。独《本草》有 槠子,云“小于橡子,味苦涩,树皮如栗。”或者槠、楂声近, 土俗音讹耶?其不言子为油,或昔人未食其利,如乌 臼、女贞之类耶?不敢傅会,姑志之,以俟再考。
又曰:“种楂法:秋间收子时,简取大者,掘地作一小窖, 勿令及泉,用沙土和子置窖中,至次年春分取出畦 种,秋分后分栽,三年结实。”
又曰:“作油法,每岁于寒露前三日,收取楂子则多油, 迟则油干。收子宜晾之高处,令透风楼上尤佳,过半 月则罅发,取去斗,欲急开则摊晒一两日尽开矣。开 后取子晒极干,入碓硙中碾细,蒸熟,榨油如常法。” 又曰:“楂油能疗一切疮疥,涂数次即愈。其性寒,能退 湿热,用造印色,生者亦不沁。或云以泽首尢,胜诸膏 油。”不染衣,不腻发,其渣可爨。用法每饼作四破,先于 冷灶中罨架起,下用干柴发火。发火后,用饼屑渐次撒入,则起焰。烧熟者,可以宿火,胜用炭墼。
《本草纲目》
槠子集解
陈藏器曰:“槠子生江南。树皮如栗,冬月不凋,子小于 橡子。”
汪颖曰:“槠子有苦甜二种,治作粉食、糕食,褐色甚佳。” 李时珍曰:“槠子,处处山谷有之。其木大者数抱,高二 三丈,叶长大如栗叶,梢尖而厚坚,光泽,锯齿峭利,凌 冬不凋。三四月开白花成穗,如栗花。结实大如槲子, 外有小苞。霜后苞裂,子坠,子圆,褐而有尖,大如菩提 子,内仁如杏仁。生食苦涩,煮炒乃带甘,亦可磨粉。甜” 槠子,粒小,木文细白,俗名面槠。苦槠子,粒大,木文粗 赤,俗名血槠。其色黑者名铁槠。按《山海经》云:“前山有 木,其名曰槠。”郭璞注曰:“槠子似柞子,可食。冬月采之。 木作屋柱棺材难腐也。”
仁气味
苦涩平无毒。
李时珍曰:“按:《正要》”云:“酸、甘,微寒。不可多食。”
仁主治
陈藏器曰:“食之不饥,令人健行。止泄痢,破恶血,止渴。”
皮叶主治
陈藏器曰:“煮汁饮,止产妇血。”
吴瑞曰:“嫩叶贴臁疮,一日三换,良。”
钩栗释名
《吴瑞》曰:“钩栗,即甜槠子。”
李时珍曰:“钩槠”二字,方音相近,其状如栎,当作“钩栎。”
集解
陈藏器曰:“钩栗,生江南山谷中。木大数围,冬月不凋。 子似栗而圆小,又有雀子相似而圆黑,久食不饥。”详 《槠子》下。
仁气味
甘平无毒。
仁主治
陈藏器曰:“食之不饥,厚肠胃,令人肥健。”
槠部艺文〈诗〉
《双槠亭》宋·朱景元
连檐对双树,冬翠夏无尘。未肯惭桃李,成阴不待春。
槠部选句
唐李嘉祐诗:“子规夜夜啼槠叶,远道春来半是愁。”
槠部杂录
罗愿《尔雅翼》:“槠似柃,叶冬不落。”《上林赋》:“沙棠栎槠。”郭 璞曰:“槠似采柔。”
栵部汇考
图缺
《诗经》。
大雅皇矣
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传〉栵,栭也。〈疏〉“栵,栭”,《释木》文。郭璞曰:“栭树似槲樕而庳小,子如细栗,今江东呼为栭栗。”陆玑《疏》云:“叶如榆也。木理坚韧而赤,可为车辕。”
《礼记》
内则
芝栭菱椇,枣栗榡柿。
〈疏〉《庾蔚》云:“无华叶而生者曰芝栭。”卢氏云:“芝,水芝也。”王肃云:“无华而实者名栭,皆芝属也。”庾又云:“自牛脩至姜、桂,凡三十一物”,则芝、栭应是一物也。今春夏生于木,可用为菹;其有白者,不堪食也。贺氏云:“栭,软枣。”亦云“芝,木椹也。”以芝、栭为二物。〈注〉芝,如今木耳之类。栭《韵会》注云:“江淮呼小栗为栭栗”,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尔雅》
释木
《栵,栭》。
〈注〉树似槲樕而庳小,子如细栗,可食。今江东亦呼为“栭栗。”〈疏〉栵:一名栭。《诗·大雅·皇矣》云:“其灌其栵。”陆玑《疏》云:“叶如榆也。木理坚韧而赤,可为车辕。”郭云:“树似槲樕而庳小,子如细栗,可食。今江东亦呼为栭栗。”《礼记·内则》云:“芝栭菱椇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大雅
其灌其栵
《栵栭》,叶如榆也。木理坚韧而赤,可为车辕。
《尔雅》云:“栵栭。” 郭注:“树似槲樕而庳小,子如细栗,可食,今江东亦呼为栭栗。” 郑注:“栵栭,芧栗也。” 《内则》云:“芝栭,菱椇。” 郑氏云:“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通志》云:“橡实之类极多,有似栗而小者,大小有三、四种,《尔雅》所谓栵栭是也。” 注云:“子如细栗,江东人亦呼为栭栗,今俗谓之为芧栗,猴栗、柯栗,皆其类也。” 按:栭亦栗属,故可作人君庶羞,必当以渔仲之说为正。向坊刻《尔雅》云:“子如细粟,江东呼为栭粟。” 俱从米不从木,误矣。
栵部杂录
《毛诗名物解》:“栵,栭栗也。丛谓之灌,细谓之栭。二者非 可以为大用,故有害于营家室,则修之平之。”
榛部汇考
《释名》
榛。〈诗经〉 《𣐽》。〈纲目〉
榛图
《诗经》
邶风简兮
山有榛,隰有苓。
〈传〉榛,木名。〈正义〉陆玑云:“栗属,其子小似柿,子表皮黑,味如栗是也。”榛字或作蓁,盖一木也。
鄘风定之方中
树之榛栗。
〈朱注〉榛栗二木,其实榛小栗大,皆可供笾实。〈大全〉《本草注》曰:“榛树高丈许,子如小栗。”
曹风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注〉榛,木名也。《字林》云:木丛生也。《字林》:榛,木之字。从辛木,云:似梓,实如小栗。
大雅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礼记》
曲礼
妇人之摰椇,榛脯脩枣栗。
〈注〉妇人无外事,见以羞物也。椇,榛,木名。榛,实似栗而小。〈疏〉椇训法也。榛训至也。脯,始也。脩,治也。枣,早也。栗,肃也。妇人有法始至,脩身早起。肃,敬也。
内则
枣,栗,榛,柿。
〈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周礼》
天官
《笾人》“掌四笾之实,馈食之笾。其实,枣、栗、桃、干䕩、榛实
〈注〉榛似栗而小。
《山海经》
西山经
《上申》之山,下多榛楛。
〈注〉榛子似栗而小。
北山经
《潘侯之山》,其下多榛楛。
《贾思勰齐民要术》
种榛
榛,栽种与栗同。
《周官》曰:“榛似栗而小。” 《说文》曰:“榛似梓,实如小栗。” 《卫诗》曰:“山有榛。” 《诗义疏》云:“栗属。或所谓从木有两种,其一种大小枝皆如栗,其子形似杼子,味亦如栗,所谓树之榛栗者;其一种枝茎如木蓼,叶如牛李,色,生高丈馀,其核中悉如李,作胡桃,味膏尢美,亦可食啖。” 渔阳、辽代、上党皆饶,其枝茎生樵爇,烛明而烟。
《毛诗陆疏广要》
鄘风
树之榛栗
榛,栗属有两种。其一种枝、皮叶皆如栗,其子小,形似杼子,味亦如栗,所谓“树之榛栗” 者也。其一种枝叶如木蓼,生高丈馀,作胡桃味。辽东上党皆饶山有榛之榛,枝叶似栗,树子似橡子,味似栗,枝茎可以为烛。
《周礼·笾人》云:“馈食之笾,其实榛。” 《说文》云:“𣐽果,实如小栗。” 榛,木也。《曲礼》云:“妇人之挚,椇榛脯脩枣栗。” 《埤雅》:榛似梓,实如小栗。栗属也。先王以为女摰。《赋》云:“榛栗罅发。” 江南有小栗,谓之芧栗。读“芧” 为茅,误也。《庄子》曰:狙公赋:芧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芧,小栗也。《尔雅翼》:榛枝茎如木蓼,叶如牛李,色高丈馀,子如小栗,其核中悉如李,生则胡桃味,膏烛又美,亦可食啖。渔阳、辽代、上党皆饶。郑注《礼》曰:“榛似栗而小,关中鄜坊甚多” ,然则其字从秦,盖此意也。《左传》曰:“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 称告虔者,榛有臻至之义,栗有战栗之义,枣有早作之义,修有修饬之义,皆以其名告己之虔恭也。又一种,大小枝叶皆如栗,其子形如杼子,味亦如栗。所谓树之榛栗者。其下云:“爰伐琴瑟” ,是大木,非榛楛之榛,至女贽则宜两者皆可用。《通志》:“榛有三、四种,栗类也。似栗而小,正圆。”
按:许慎以“𣐽” 为榛,张揖又云:“辛栗也。” 《图经》陆疏又以莘为栗之一种。可见草木形状相似者,其名亦易相乱。但𣐽字从辛从木,责辛切,音臻。而《广雅》作辛,失木字。本草及元恪诸家作莘从艸字。至于陆佃云“似梓” ,直认为梓字,点画间毫厘千里,误人不少,何六书之学累代莫问耶?
《本草纲目》
榛释名
李时珍曰:按罗氏《尔雅翼》云:“《礼记》郑元注言关中甚 多此果。”关中,秦地也。榛之从秦,盖取此意。《左传》云:“女 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则榛有臻至之义,以其 名告己之虔也。古作𣐽,从辛从木。俗作莘,误矣。莘音 诜。
集解
《马志》曰:“榛生辽东山谷。树高丈许,子如小栗。军行食 之,当粮。中土亦有。”郑元云:“关中鄜坊甚多。”
苏颂曰:“桂阳有𣐽栗丛生,实大如杏子,中仁、皮、子,形 色与栗无异,但小耳。”
《大明》曰:“新罗榛子,肥白最良。”
李时珍曰:榛树低小如荆,丛生。冬末开花如栎花,成 条下垂,长二、三寸。二月生叶,如初生樱桃叶,多皱文 而有细齿及尖。其实作苞,三五相粘。一苞一实如栎 实,下壮上锐,生青熟褐。其壳厚而坚。其仁白而圆,大 如杏仁。亦有皮尖然多空者。故谚云:“十榛九空。”按:陆 玑《诗疏》云:“榛有两种,一种大小枝、叶、皮、树皆如栗而” 子小,形如橡子,味亦如栗,枝茎可以为烛,《诗》所谓“树 之榛栗”者也。一种高丈馀,枝叶如木蓼,子作胡桃味。 辽代上党甚多,久留亦易油坏者也。
仁气味
甘平无毒。
仁主治
《开宝》曰:“益气力,实肠胃,令人不饥健行。”
《大明》曰:“止饥,调中,开胃,甚验
榛部艺文〈诗〉
《谢屠公送新榛》明·吴宽
七月辽阳已降霜,簪头落地野榛香。三年不到燕山 下,又喜频将玉颗尝。
榛部选句
汉王逸《九思》:“丛林兮崟崟,株榛兮岳岳。”
张衡《七辩》:“荔支黄甘,寒梨干榛。”
《西京赋》:“超殊榛,带飞鼯。”
魏《曹植文》:“覆以丹土,翳以绿榛。”
何晏《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
晋孙绰《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 宋谢灵运《山居赋》:“陟岭刊木,除榛伐竹。”
晋陆云诗,“悲风薄荆榛。”
《江逌诗》:“环堵蒙蒿榛。”
梁柳恽诗:“野雀乱秋榛。”
唐李白诗:“苍榛蔽层丘。”〈又〉战国“多荆榛。”
韦应物诗:“𦊰挂丛榛蜜,披玩孤花”明 宋苏轼诗:“故山桃李伴荒榛。”
榛部纪事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 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 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 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 《述异记》:“汉末杨氏家园中,产神榛二株。”
《唐书杜伏威传》:“伏威转剽淮南,江都留守遣校尉宋 颢将兵捕击。伏威与战,伪北诱颢堕葭榛泽中,顺风 纵火迫之,兵骑烧死几尽。”
《地理志》:“凤翔府土贡,榛实。陇州,土贡榛实。”
《云笈七签》“茅真人超榛冒险,稽首灵域。”
《黄花镇记》:“黄花镇有礼鼠,色如貂而毛浅,冬时聚榛 实为粮,于穴中作岐穴贮之,若仓囷然,多至三斗。其 榛实皆美好,价倍于人,所收者,山氓多掘取之。” 《丰润县志》:“念经峪山在县东北,多产榛,岁可收百石, 远近居民咸取利焉。”
《宣府镇志》:“保安卫榛坡,城西北十五里,产榛仁。” 《昌平州志》:“北山黄花诸处出榛,肥白最良。”
《福山县志》:“榛山在县东十里,山产榛,故名。”
榛部杂录
《埤雅》诗曰:“营营青蝇,止于樊,止于棘,止于榛”者,言圃 有樊,园有棘,山有榛,明欲远而止之弥远也。又曰:“鸤 鸠在桑,其子在梅,其子在棘,其子在榛”者,盖先实者 梅,后实者棘,先实者棘,后实者榛,故其序如此。亦以 榛卑小于棘,棘卑小于梅,诗以刺之,故每况而愈下 也。
《毛诗名物解》:“榛,小木也,所以为礼实则贵矣。树之榛、 栗、椅、桐、梓、漆,先礼实而后工器也。然亦伐之以为藩, 则贱者人之所忽而不治。瞻彼旱麓,榛楛济济”,虽人 所不治之材,然犹润泽蕃息之盛者。非有阴阳和调 自然之正气,而无所暴利,则萌糵莫之遂达,而有所 夭折。虽然,二诗所以不同,何也?盖卫国有狄人之败 “露居处于漕,无城市宫室,君臣上下,冠婚丧祭,无以 为礼”,实则于是不可不先。周。至太王,传世已久,德泽 之加乎民,非特若不治之榛楛能济济然盛也。故举 其微小者,则强大者可知矣;举其人力不治者,则勤 治者可知矣。二者之意不同,各有所当也。
《尔雅翼》说者以榛可为贽,为文事,楛可为矢,为武事, 是盖不然。夫榛、楛皆用之武事。《说文》:“榛,木也。一曰菆 也。”菆盖矢之善者,《春秋传》所谓“致师者,左射以菆”是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