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24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四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四十一卷目录
桂部汇考
桂图
礼记〈内则〉
尔雅〈释木〉
春秋纬〈运斗枢〉
礼纬〈斗威仪〉
山海经〈南山经 西山经 海内南经〉
嵇含南方草木状〈桂〉
段成式酉阳杂俎〈月桂 牡桂〉
郭橐�种树书〈木犀 月桂〉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桂〉
张邦基墨庄漫录〈木犀〉
陆佃埤雅〈桂〉
罗愿尔雅翼〈桂〉
林洪山家清供〈广寒糕〉
便民图纂〈桂花汤 桂花点茶〉
王世懋花疏〈木犀〉
王世懋闽部疏〈桂〉
王象晋群芳谱〈岩桂〉
本草纲目〈桂 箘桂 天竺桂 月桂〉
高濂遵生八笺〈天香汤 桂花汤 丹桂花 桂浆〉
草木典第二百四十一卷
桂部汇考
释名
桂。〈礼记〉 《梫》。〈尔雅〉
木桂。〈尔雅〉 牡桂:〈本经〉
箘,桂。〈本经〉 木犀:〈本草〉
月桂:〈拾遗〉 《岩桂》。〈纲目〉
丹桂。〈纲目〉 天竺桂。〈海药〉
桂图
《礼记》
内则
楂、梨、姜、桂
〈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尔雅》
释木
梫,木桂。
〈注〉今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桂树叶似枇杷而大,白华,华而不著子,丛生岩岭,枝叶冬夏常青,间无杂木。〈疏〉梫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桂树叶似枇杷而大,白华,华而不著子,丛生岩岭,枝叶冬夏常青,间无杂术。案《本草》谓之“牡桂”者是也。
《春秋纬》
运斗枢
椒桂合刚阳。
〈注〉椒桂,阳星之精所生也。合,犹连体而生也。
《礼纬》
斗威仪
君乘金而王,其政讼平。芳桂常生,麒麟在郊。
《山海经》
《南山经》
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
〈注〉桂丛生山峰,冬夏常青,间无杂木。
《西山经》
皋涂之山,其上多桂木。
《海内南经》
《桂林八树》:
〈注〉《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嵇含南方草木状
桂
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 间无杂树。交趾置桂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 为丹桂,叶似柿叶者为菌桂,叶似枇杷叶者为牡桂。” 《三辅黄图》曰:“甘泉宫南有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以 桂为柱,风来自香
《段成式酉阳杂俎》
月桂
月桂,叶如桂花,浅黄色,四瓣,青蕊。花盛发,如柿叶,蒂 棱。出蒋山。
牡桂
牡桂叶大如苦竹叶,叶中一脉如笔迹花蒂叶三瓣, 瓣端分为两岐,其表色浅黄,近岐浅红色,花六瓣,色 白,心凸起如荔枝,其色紫。出婺州山中。
《郭橐驼种树书》
木樨
灌溉花木,各自不同。木樨当用猪粪。
木樨叶有齿如锯。其纹亦粗涩者,乃香。有一等。叶光 泽者,殊无香也。又有一等。花极白者,亦无香。兰亦如 之。
《木樨接石榴》,开花必红。
月桂
月桂花叶常若虫食者,以鱼腥水浇之,乃止。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桂
桂,南方奇木上药也。桂林以地名,地实不产,而出于 宾宜州。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纹,形如“圭制” 字者,意或出此。叶味辛甘,与皮无别,而加芳美,人喜 咀嚼之。
《张邦基墨庄漫录》
木樨
木樨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沤郁,馀花所不及也。一种 色黄深而花大者,香烈。一种色白浅而花小者,香短。 清晓朔风,香来鼻观,真天芬仙馥也。湖南呼九里香, 江东曰“岩桂”,浙人曰木樨,以木纹理如犀也。然古人 殊无题咏,不知旧何名。故张芸叟诗云:“伫马欲寻无 路入,问僧曾折不知名。”盖谓是也。王以宁《周士道中 闻九里香花诗》云:“不见江梅三百日,声断紫箫愁梦 长。何许绿裾红帔客,御风来献返魂香。”近人采花蕊 以薰蒸诸香,殊有典刑。山僧以花半开香正浓时,就 枝头采撷取之,以女贞树子俗呼冬青者,捣裂其汁, 微用拌其花,入有油磁瓶中,以厚纸羃之,至无花时, 于密室中取置盘中,其香裛裛中人。如秋开时后入 器藏,可留久也。树之干大者,可以旋为盂合茶托。种 种器用,以淡金漆饰之,殊可佳也。
《陆佃埤雅》
桂
苏秦曰:“楚国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见于鬼,王 难见于帝”,盖桂药之长也。凡木叶皆一脊,惟桂有三 脊。桂之辈三:一曰菌桂,叶似柿叶而尖滑鲜净,《蜀都 赋》所谓菌桂临崖者,即此桂也。二曰牡桂,叶似枇杷 而大,《尔雅》所谓梫水桂者,即此桂也。菌桂无骨,正圆 如竹,故此云木桂也。三曰丹桂,旧云叶如柏叶,即此 桂也。皆生南海山谷间,冬夏常青,故桂林、桂岭皆以 桂为名。《本草》言桂宣导百药无所畏。又曰:“菌桂为诸 药先聘通使”,故《说文》以为百药之长也。《庄子》曰:“桂可 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言此皆以其能苦其生者 也。桂犹圭也,久服通神。若服以祀,宣导诸药,为之先 聘,若执以使,又谓之梫他木毙之。《谈苑记》江南后主 患清暑阁前草生,徐锴令以桂屑布砖缝中,宿草尽 死。《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无杂木”,盖桂味辛螫故也。 然桂之杀草木,自是其性,不为辛螫也。《雷公炮炙论》 云:“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 螫大木,自其性相制尔。”《越绝书》曰:“人固不同,慧种生 圣,痴种生狂。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以鲧生禹考之,殆 不然矣。《异书》云:“月中有桂,下有一人,常斫之,木疮随 合。”
《罗愿尔雅翼》
桂
桂,江南木,百药之长。屈原《远游》曰:“嘉南州之炎德兮, 丽桂树之冬荣。”《周书》“王会自深桂。”《山海经》:“桂林八树, 在贲隅东,招摇皋涂之山多桂。”《本草》:“桂有三种:菌桂 生交趾桂林,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叶似柿,花白蕊 黄,四月开花,五月结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矫菌桂 以纫蕙。”是也。今有筒桂,筒菌字或传写之误,或云即 “肉桂也。牡桂生南海,叶似枇杷,皮薄色黄,少脂肉气 如木兰,削去皮,名桂心,所谓官桂也。桂生桂阳,是半 卷多脂者,所谓板桂也。”陈藏器云:“同是一物。《尔雅》但 言梫,木桂。”郭璞云:“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苏恭谓 “牡桂即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广志》曰:“桂出合浦,而 生必于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尸子》乃云:“春华秋英曰 桂。”《吴都赋》:“丹桂灌丛。古者姜桂为燕食,庶羞和之。美 者招摇之桂,切桂置酒中,谓之桂酒。列仙有桂父,服 桂叶,以龟脑和之。”《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无杂木,辛 螫故也。南越有桂蠹,此虫食桂,味辛,渍以蜜食之。汉 常以献陵庙,载以赤毂小车。”《春秋运斗枢》曰:“椒桂连, 名士起
《林洪山家清供》
广寒糕
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米粉炊作糕。大比岁,士 友咸作。𩠃子相馈,取《广寒高甲》之谶。又有采花略蒸, 暴干作香者,吟边酒里以古鼎然之,尢有清意。周用 拙师禹诗云:“胆瓶清酌撩诗兴,古鼎馀熏腻酒香。”可 谓得此花之趣也。
《便民图纂》
桂花汤
花开时,择枝繁处,带花删下,连叶阴干收贮,来年伏 中,将叶泡汤温服去暑。
桂花点茶
桂花点茶,香生一室,菊英次之,入茶为清供之最。有 甘菊种更宜茶,二花相为先后,可备四时之用。
《王世懋花疏》
木樨
木樨吾地为盛,天香无比,然须种早黄、球子二种。不 惟早黄,七月中开,球子花密为胜,即香亦馥郁异常。 丹桂香减矣,以色稍存之,馀皆勿植。又有一种四季 开花而结实者,此真桂也,闽中最多,常以春中盛开, 吾地亦间有之,宜植以备一种。
《王世懋闽部疏》
桂
延平多桂,亦能多瘴。福南四郡,桂皆四季花,而反盛 于冬。凡桂四季者有子。《唐诗》所云:“桂子月中落”,此真 桂也。江南八、九月,盛开无子,此木樨也。
《王象晋群芳谱》
岩桂
岩桂似菌桂而稍异,叶有有锯齿,如枇杷叶而粗涩 者。有无锯齿,如栀子叶而光洁者。丛生岩岭间,谓之 “岩桂”,俗呼为“木樨。”其花有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 红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 花四出或重台,径二、三分。瓣小而圆,皮薄而不辣,不 堪入药。花可入茶、酒,浸盐、蜜,作香茶及面药泽发之 类。天竺桂即今闽粤、浙中山桂,台州天竺最多,生子 如莲实,或二或三,离离下垂。天竺僧称为“月桂”,其花 时常不绝,枝头叶底依稀数点,亦异种也。
花时移栽高阜半日半阴处,腊雪高拥于根,则来年 不灌自发。忌人粪,宜猪粪,冬月以𬊈猪汤浇一次,妙。 又麻糁久浸,候水清浇亦佳。蚕沙壅根,浇以清水,来 年愈盛。北方地寒,九月十月间,将树以土培根,高尺 许,外苫盖周密,严涂以泥,半腰向南留一小牖,暖日 开之,以透太阳之气,寒则塞之,春分后去其塞,清明 “后去其苫,无有不活。”
《本草纲目》
桂释名
李时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云:“凡木叶心皆一纵理, 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陆佃《埤雅》云:“桂,犹圭 也。宣导百药,为之先聘通使,如执圭之使也。《尔雅》谓 之梫者,能侵害他木也。”故《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无 杂木。”《雷公炮炙论》云:“桂钉木根,其木即死。”是也。桂即 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别录》 不当重出,今并为一,而分目于下。
集解
《别录》曰:“桂,生桂阳。牡桂,生南海山谷。二月、八月、十月 采皮,阴干。”
陶弘景曰:“南海即是广州。《神农本经》惟有牡桂、菌桂, 俗用牡桂,扁广殊薄,皮黄脂肉甚少,气如木兰,味亦 类桂,不知是别树,是桂之老宿者;菌桂正圆如竹三 重者良。俗中不见,惟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非真 菌桂也,并宜研访。”今俗又以半卷多脂者,单名为桂, 入药最多。是桂有三种矣,此桂广州出者好,交州桂 州者,形段小而多脂肉亦好。湘州、始兴、桂阳县者,即 是小桂,不如广州者。《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 赤。”齐武帝时,湘州送树,植芳林苑中。今东山有桂,皮 气粗相类,而叶乖异,亦能凌冬,恐是牡桂,人多呼为 丹桂,正谓皮赤尔。北方重此,每食辄须之,盖《礼》所云 姜桂,以为芬芳也。
苏恭曰:桂惟有二种,陶氏引经云“似柏叶”,不知此言 从何所出,又于《别录》剩出桂条,为深误也。单名桂者, 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梫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 与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 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 皮肉多而半卷,中必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 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桂州、交州,甚良。其菌桂叶似 柿叶,中有纵纹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肌理紧薄如 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筒。其大枝无肉,老皮坚,版不能 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小枝薄而卷及二三重者 良。或名筒桂,陶云“小桂”是也。今惟出韶州。
韩保升曰:“桂有三种:菌桂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花 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其厚硬味薄者,名版桂,不入药用;牡桂叶似枇 杷叶,狭长于菌桂叶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紫,而 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 名曰桂心。其厚者,名曰木桂,药中以此为善。”陶氏言: “半卷多脂者为桂”,又引《仙经》云:“叶似柏叶。”此则桂有 三种明矣。陶虽是梁武帝时人,实生于宋孝武建元 三年,历齐为诸王侍读。曾见芳林苑所植之树,苏恭 只知有二种,指陶为误,何臆断之甚也?
陈藏器曰:“菌桂、牡桂、桂心三色,同是一物。桂林、桂岭, 因桂得名,今之所生,不离此郡。从岭以南,际海,尽有 桂树,惟柳、象州最多。味既多烈,皮又厚坚,厚者必嫩, 薄者必老。采者以老薄为一色,嫩厚为一色。嫩既辛 烈,兼又卷筒,老必味淡,自然版薄。薄者即牡桂,卷者 即菌桂也。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理而有” 味者。
陈承曰:“诸家所说,几不可考。今广交商人所贩,及医 家见用,惟陈藏器一说最近之。”
苏颂曰:“《尔雅》但言梫木桂一种,《本草》载桂,即牡桂、菌 桂三种。今岭表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版桂 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旧说菌桂正圆如竹,有 二、三重者,则今之筒桂也;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者, 则今之官桂也。桂是半卷多脂者,则今之版桂也。而 今观宾、宜、韶、钦诸州所图上者,种类亦各不同,然总” 谓之桂,无复别名。参考旧注,谓“菌桂叶似柿,中有三 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小皆成筒”,与今宾州所出者 相类。牡桂叶狭于菌桂而长数倍,其嫩枝皮半卷多 紫,与今宜州、韶州所出者相类。彼土人谓其皮为木 兰皮,肉为桂心,此又有黄、紫两色,益可验也。桂叶如 柏叶而泽,皮黄心赤,与今钦州所出“者,叶密而细,恐 是其类,但不作柏叶形为异尔。”苏恭以单桂、牡桂为 一物,亦未可据。其木俱高三、四丈,多生深山蛮洞中, 人家园圃亦有种者。移植于岭北,则气味殊少辛辣, 不堪入药也。三月、四月生花,全类茱萸,九月结实。今 人多以装缀花果作筵具。其叶甚香,可用作饮尢佳。 二月、八月采皮,九月采花。并阴干。不可近火。
李时珍曰:“桂有数种,以今参考:牡桂叶长如枇杷叶, 坚硬有毛及锯齿,其花白色,其皮多脂。菌桂叶如柿 叶而尖狭光净,有三纵文而无锯齿,其花有黄有白, 其皮薄而卷。今商人所货,皆此二桂,但以卷者为菌 桂,半卷及版者为牡桂,即自明白。苏恭所说,正合医 家见今用者。陈藏器、陈承断菌、牡为一物者,非矣。陶” 弘景复以单字桂为叶似柏者,亦非也。柏叶之桂,乃 服食家所云,非此治病之桂也。苏颂所说稍明,亦不 当以钦州者为单字之桂也。按《尸子》云:“春花秋英曰 桂。”嵇含《南方草木状》云:“桂生合浦、交趾,生必高山之 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更无杂树。有三种:皮赤者 为丹桂,叶似柿者为菌桂,叶似枇杷”者为牡桂。其说 甚明,足破诸家之辩矣。又有岩桂,乃菌桂之类,详菌 桂下。韩众《采药》诗云:“暗河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 后天而老。”此又一种也。暗河,不知在何处。
正误
王好古曰:“寇氏《衍义》言官桂”,不知缘何立名。予考《图 经》,今观宾、宜诸州出者佳,世人以“观”字画多,故写作 官也。
李时珍曰:此误矣。《图经》“今观”乃今视之意。岭南无观 州,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
桂。〈《别录》:〉
李时珍曰:“此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 外皮者,即为桂心。”
桂气味
甘、辛,大热,有小毒。
甄权曰:“桂心,苦、辛,无毒。”
张元素曰:“肉桂气热,味大,辛,纯阳也。”
李杲曰:“桂,辛热有毒,阳中之阳,浮也。气之薄者,桂枝 也;气之厚者,桂肉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 气厚则发热,桂肉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 道也。”
王好古曰:“桂枝入足太阳经,桂心入手少阴经血分, 桂肉入足少阴、太阴经血分。细薄者为枝、为嫩,厚脂 者为肉,为老。去其皮与里,当其中者为桂心。《别录》言 有小毒。又云久服神仙不老。虽有小毒,亦从类化。与 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头、附子为使,全取其 热性而已;与巴豆、硇砂、干漆、穿山甲、水蛭等同用,则” 小毒化为大毒。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则调中益 气,便可久服也。
徐之才曰:“桂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 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忌生葱、石脂。”
桂主治
《别录》曰:“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痰,霍乱转筋,腰痛头 痛,出汗,止烦,止唾,欬嗽,鼻齆,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 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张元素曰:“补下焦不足,治沈寒痼冷之病,渗泄止渴, 去营卫中风寒,表虚自汗。春夏为禁药,秋冬下部腹 痛,非此不能止。”
王好古曰:“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李时珍曰:“治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痫。”
桂心。〈《药性论》:〉
雷敩曰:用紫色厚者,去上粗皮并肉薄皮,取心中味 辛者用。中土只有桂草,以煮丹阳木皮,伪充桂心也。 李时珍曰:按:《酉阳杂俎》云:“丹阳山中有山桂,叶如麻, 开细黄花。”此即雷氏所谓丹阳木皮也。
桂心气味
苦辛无毒。
桂心主治
甄权曰:“九种心痛,腹内冷,气痛不可忍,欬逆结气,壅 痹,脚痹不仁,止下痢,杀三虫,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 月闭,胞衣不下。”
《大明》曰:“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 精明目,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消 瘀血,破痃癖症瘕,杀草木毒。” 李时珍曰:“治风癖失音喉痹,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 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牡桂:〈本经。〉
李时珍曰:“此即木桂也。薄而味淡,去粗皮用。其最薄 者为桂枝。枝之嫩小者,为柳桂。”
牡桂气味
辛温无毒。
甄权曰:“甘、辛。”
张元素曰:“桂枝,味辛、甘,气微热。气味俱薄,体轻而上 行,浮而升,阳也。”馀见前单桂下。
牡桂主治
《本经》曰:“上气欬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别录》曰:“心痛胁痛,胁风,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甄权曰:“去冷风疼痛。”
张元素曰:“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 湿。”
成无己曰:“泄奔豚,散下焦畜血,利肺气。”
朱震亨曰:“横行手臂。治痛风。”
发明
寇宗奭曰:桂,甘辛,大热。《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 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正合辛甘发 散之意。《本草》三种之桂,不用牡桂、菌桂者,此二种性 止于温,不可以治风寒之病也。然《本经》止言桂,仲景 又言桂枝者,取枝上皮也。
王好古曰:“或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 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 服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汗 多者用桂枝甘草汤,此又用桂枝闭汗也。一药二用, 与《本草》之义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热,能宣 导百药,通血脉,止烦出汗,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 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 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 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 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 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 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闭 汗之意,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误之甚矣。桂枝汤 下发汗字,当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能开 腠理,发出其汗也。其治虚汗,亦当逆察其意可也。 成无己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太阳中风,腠理致密,营 卫邪实,津液禁固,其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 此。必也皮肤疏泄,自汗,脉浮缓,风邪干于卫气者,乃 可投之。发散以辛甘为主,桂枝辛热,故以为君,而以 芍药为臣。甘草为佐者,风淫所胜,平以辛苦,以甘缓 之,以酸收之也。以姜枣为使者,辛甘能发散,而又用 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不专于发散也。故麻黄 汤不用姜枣,专于发汗,不待行其津液也。
陈承曰:“凡桂之厚实气味重者,宜入治水脏及下焦 药;轻薄气味淡者,宜入治头目发散药。故《本经》以菌 桂养精神,牡桂利关节。仲景发汗用桂枝,乃枝条,非 身干也,取其轻薄能发散。又有一种柳桂,乃桂之嫩 小枝条,尤宜入上焦药用。”
李时珍曰: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 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 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肉桂下行益火 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 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 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 云:桂通血脉是矣。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 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
脾土。又《医馀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故 一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 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人所不知者, 今为拈出。又桂性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故《别录》言 其堕胎。庞安时乃云:“炒过则不损胎也。”又丁香、官桂, 治痘疮灰塌,能温托化脓,详见丁香下。
叶主治
李时珍曰:“捣碎浸水,洗发去垢除风。”
附方
阴痹熨法“寒痹者,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刺布衣 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熨法,用醇酒二十 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物,㕮咀渍酒 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马矢煴中, 封涂,勿使泄气,五日五夜,出布絮,暴干复渍,以尽其 汁。每渍必捽,其日乃出干之,并用滓与絮复布为复” 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每用一巾,生桑炭火炙巾,以 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病所。寒则复炙巾以熨 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 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痛已矣。〈灵枢经〉
足躄筋急:“桂末白酒和涂之,一日一上。”〈皇甫谧甲乙经〉 中风口㖞,面目相引,偏僻颊急,舌不可转:桂心酒煮 取汁,故布蘸拓病上,正即止。左㖞拓右,右㖞拓左,常 用大效。〈千金方〉
中风逆冷,吐清水,婉转啼呼:桂一两,水一升半,煎半 升,冷服。〈肘后方〉
中风失音,桂著舌上咽汁。又方:桂末三钱,水二盏, 煎一盏,服,取汗。〈千金方〉
《喉痹不语》:方同上。
偏正头风,天阴风雨即发:桂心末一两,酒调涂于额 上及顶上。〈圣惠方〉
暑月解毒桂苓丸。所用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茯苓去 皮,等分为细末,炼蜜丸龙眼大。每新汲水化服一丸。 〈和剂方〉
桂浆渴水,夏月饮之,解烦渴,益气消痰。桂末一大两, 白蜜一升,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入新磁瓶中,乃下 二物,打二三百转,先以油纸一重,覆上加二重封之, 每日去纸一重,七日开之,气香味美,格韵绝高,今人 多作之。〈图经本草〉
九种心痛:《圣惠方》:“用桂心二钱半为末,酒一盏半,煎 半盏饮,立效。”《外台秘要》:“桂末,酒服方寸匕,须臾六 七次。”
心腹胀痛,气短欲绝:桂二两,水一升二合,煮八合,顿 服之。〈肘后方〉
中恶心痛:“方同上。”〈千金方〉
寒疝心痛,四肢逆冷,全不饮食:桂心研末一钱,热酒 调下,取效。〈圣惠方〉
产后心痛,恶血冲心,气闷欲绝:桂心为末,狗胆汁丸 芡子大,每热酒服一丸。〈圣惠方〉
产后瘕痛,桂末酒服方寸匕,取效。〈肘后方〉
死胎不下,桂末二钱,待痛紧时,童子小便温热调下, 名“观音救生散。”亦治产难横生,加麝香少许,酒下,比 之水银等药不损人。〈何氏方〉
血崩不止:桂心不拘多少,砂锅内锻存性为末,每米 饮空腹服一二钱,名“神应散。”〈妇人良方〉
反腰血痛:“桂末和苦酒涂之,干再上。”〈肘后方〉
吐血下血:《肘后方》:用桂心为末,水服方寸匕。王璆 曰:“此阴乘阳之证也,不可服凉药。”南阳赵宣德暴吐 血,服二次而止。其甥亦二服而安。
小儿久痢赤白:用桂去皮,以姜汁炙紫,黄连以茱萸 炒过,等分为末,紫苏、木瓜煎汤服之,名“金锁散。”〈全幼心鉴〉 小儿遗尿:“桂末、雄鸡肝等分,捣丸小豆大。”温水调下, 日二服。〈外台方〉
婴儿脐肿,多因伤湿,桂心炙热熨之,日四五次。〈姚和众方〉 外肾偏肿:桂末水调方寸匕涂之。〈梅师方〉
食果腹胀,不拘老小,用桂末饭和丸绿豆大,吞五六 丸,白汤下,未消再服。〈经验方〉
打扑伤损,瘀血溷闷,身体疼痛:炼桂为末,酒服二钱。 〈直指方〉
乳痈肿痛:“桂心、甘草各二分,乌头一分,炮为末,和苦 酒涂之,纸覆住,脓化为水,神效。”〈肘后方〉
重舌鹅口:桂末和姜汁涂之。〈汤氏宝书〉
诸蛇伤毒:桂心、栝楼等分为末,竹筒密塞,遇毒蛇伤 即傅之,塞不密,即不中用也。
闭口椒毒气欲绝,或出白沫,身体冷,急煎桂汁服之, 多饮新汲水一二升。〈梅师方〉
中钩吻毒。解芫青毒。并煮桂汁服。
箘桂释名
苏恭曰:箘者竹名。此桂嫩而易卷如筒,即古所用筒 桂也。筒似“箘”字,后人误书为箘,习而成俗,亦复因循 也李时珍曰:今《本草》又作从“草之菌”,愈误矣。牡桂为大 桂,故此称小桂。
集解
《别录》曰:“箘桂,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 竹。立秋采之。”
陶弘景曰:交趾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蜀都赋》云:“箘桂 临岩”是矣。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惟嫩枝破卷成圆, 犹依桂用,非真箘桂也。《仙经》用箘桂,云“三重者良”,则 明非今桂矣。别是一物,应更研访。
李时珍曰:“箘桂叶似柿叶者是。”详前桂下。《别录》所谓 “正圆如竹”者,谓皮卷如竹筒。陶氏误疑是木形如竹, 反谓卷成圆者,非真也。今人所栽岩桂,亦是箘桂之 类而稍异。其叶不似柿叶,亦有锯齿如枇杷叶而粗 涩者,有无锯齿如栀子叶而光洁者。丛生岩岭间,谓 之岩桂,俗呼为木樨。其花有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 桂,红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 者。其皮薄而不辣,不堪入药,惟花可收茗浸酒、盐渍 及作香茶发泽之类耳。
《皮》。〈三月、七月采。〉气味。
辛温无毒。
皮主治
《本经》曰:“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骋通使。久服 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发明
见前“桂”下。
李时珍曰:“箘桂主治,与桂心、牡桂迥然不同,昔日所 服食者,盖此类耳。”
正误
陶弘景曰:“《仙经》服食桂,以葱涕合和云母,蒸化为水 服之。”
唐慎微曰:《抱朴子》云:“桂可合竹沥饵之,亦可以龟脑 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长生不死。赵佗子,服桂二 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里,力举千金。”《列仙传》云:“范 蠡好食桂,饮水卖药,世人见之。”又桂父,象林人,常服 桂皮叶,以龟脑和之。
李时珍曰:方士谬言。类多如此。唐氏收入《本草》,恐误 后人,故详记之。
木樨花气味
辛温无毒。
木樨花主治
李时《珍》曰:“同百药煎、孩儿茶作膏饼。含生津辟臭化 痰。治风虫牙痛。同麻油蒸熟,润发及作面脂。”
天竺桂集解
李珣曰:“天竺桂,生南海山谷。功用似桂,其皮薄,不甚 辛烈。”
寇宗奭曰:“皮与牡桂相同,但薄耳。”
李时珍曰:此即今闽、粤、浙中山桂也,而台州天竺最 多,故名。大树繁花,结实如莲子状。天竺僧人称为“月 桂”是矣。详《月桂》下。
皮气味
辛温无毒。
皮主治
陈藏器曰:“腹内诸冷,血气胀痛。”
李珣曰:“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补暖腰脚,功与桂 心同。方家少用。”
月桂集解
陈藏器曰:今江东诸处,每至四、五月晦后,多于衢路 间得月桂子,大如狸豆,破之辛香,古者相传,是月中 下也。馀杭灵隐寺僧种得一株,近代诗人,多所论述。 《洞冥记》云:“有远飞鸡,朝往夕还,常衔桂实,归于南土。” 南土月路也,故北方无之。山桂犹堪为药,况月桂乎? 李时珍曰:吴刚伐月桂之说,起于隋唐小说;月桂落 “子之说,起于武后之时。相传有梵僧自天竺鹫岭飞 来,故八月常有桂子落于天竺。”《唐书》亦云:“垂拱四年 三月,有月桂子降于台州,十馀日乃止。”宋仁宗天圣 丁卯八月十五夜,月明天净,杭州灵隐寺月桂子降, 其繁如雨,其大如豆,其圆如珠,其色有白者、黄者、黑 者,壳如芡实,味辛,拾以进呈。寺僧种“之,得二十五株, 慈云式公有序记之。张君房宿钱塘月轮寺,亦见桂 子纷如烟雾,回旋成穗,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 无味。”据此则月中真若有树矣。窃谓月乃阴魄,其中 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月既无桂,则空中所坠者何物 耶?泛观群史,有雨尘沙土石、雨金铅钱汞、雨絮帛谷 粟、雨草木花药、雨毛血鱼肉之类甚众,则桂子之雨, 亦妖怪所致,非月中有桂也。桂生南方,故惟南方有 之。《宋史》云:“元丰三年六月,饶州雨木子数亩,状类山 芋子,味辛而香。”即此类也。《道经》:“月桂谓之不时花,不 可供献。”
子气味
辛温无毒。
子主治
陈藏器曰:“小儿耳后月蚀疮,研碎傅之。”《高濂遵生八笺》
天香汤
白木樨盛开时,清晨带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 拣去蒂萼,顿在净器内,新盆捣烂如泥,榨干甚收起。 每一斤加甘草一两,盐梅十个,捣为饼,用磁坛封固, 用沸汤点服。
桂花汤
焙干为末,四两干姜少许甘草少许右为末,和匀,量 入盐少许,贮磁罐中,莫令出气,时常用白汤点用。
丹桂花
采花洒以甘草水,和米舂粉作糕,清香满颊。
桂浆
“官桂一两为末,白蜜二碗,先将水二斗,煮作一斗,多 入磁坛中,候冷,入桂蜜二物,搅二百馀遍。初用油纸 一层,外加绵纸数层,密封坛口,五七日,其水可服。或 以木楔坛口密封,置井中三五日,冰凉可口。”每服一 二杯,祛暑解烦,去热生凉,百病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