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二百四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四十四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二百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四十四卷目录

     桂部纪事

     桂部杂录

     桂部外编

     梫部汇考

      本草纲目梫木

    草木典第二百四十四卷

    桂部纪事

    《汲冢周书》,“王会解自深桂。”《自深》,亦南蛮也。

    《阚子》:“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为钩。”

    《战国策》: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王 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 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 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 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汉书南粤传》:南粤王赵佗因使者献桂蠹一器。《应 劭》曰:“桂树中蝎虫也。”师古曰:“此虫食桂,故味辛,而渍 之以蜜食之也。”

    《十洲记》:“汉武帝时,西域使献续弦胶、吉光裘。帝厚谢 使者而遣去,赐以牡桂、干姜诸物。”

    《翰林杂事钞》:武帝谓东方朔:“孔颜之道德何胜?”方朔 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 《西京杂记》: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 掏桂十株。

    《洞冥记》有远飞鸡,夕则还依人,晓则绝飞四海,朝往 夕还。常衔桂枝之实归于南山,或落地而生,高七八 尺,众仙奇爱之,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 金色。陆通尝饵黄桂之酒。

    “孟岐,河清之逸人也,年可七百岁,谈及周初事,了然 如目前。岐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 玉笏与之,岐尝宝执,每以衣袂拂拭,笏厚七分,今锐 断,恒切桂叶食之,闻帝好仙,披草盖而来谒帝焉。” 《拾遗记》:“宣帝元凤二年,于琳池之南起桂台以望远 气,东引太液之水,有一连理桂树,上枝跨于渠水,下 枝”隔岸而南,生与上枝同一株。

    《世说》: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有何功德,而荷天下 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太山之阿,上有万 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霑,下为渊泉所 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 功德与无也。”

    《晋书郄诜传》:“诜以对策上第,拜议郎,累迁雍州刺史。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 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 玉’。帝笑。”

    《地理志》:“桂阳郡有桂岭,开花遍树,林岭尽香。”

    《临海记》:“郡东南有白石山,望之如雪。山有湖,传云金 鹅之所集,八桂之所植。”

    《庐山记》:“山有三石梁,广不盈尺,俯盼杳然无底。吴猛 将弟子过此梁,见老翁坐桂树下,以玉杯盛甘露与 猛。”

    《拾遗记》:暗河之北,有紫桂成林,其实如枣,群仙饵焉。 韩终采药四言诗曰:“暗河紫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 后天不老。”

    “岱舆山北有玉梁千丈,驾元流之上,紫苔覆漫,味甘 而柔滑,食者千岁不饥。玉梁之侧,有斑斓自然云霞 龙凤之状,梁去元流千馀丈,云气生其下,旁有丹桂、 紫桂、白桂,皆直上百寻,可为舟航,谓之文桂之舟。” 《水经注》:林邑城隍堑之外,林棘荒蔓,榛梗冥郁,藤盘 筀秀,参错际天。其中香桂成林,气清烟澄。桂父,县人 也,栖居此林,服桂得道。

    《南部烟花记》:陈后主为张贵妃丽华造桂宫于光昭 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 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桂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 一白兔。丽华被素褂裳,梳凌云髻,插白通草,苏孕子 靸。玉华飞头履,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帝每入宴乐, 呼“丽华张嫦娥。”

    《唐书后妃传》: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 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 《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 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 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

    《五行志》:垂拱四年三月,雨桂子于台州,旬馀乃止。 《元行冲传》:“行冲博学尢通故训。及进士第,累迁通事 舍人。狄仁杰器之。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 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 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 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唐国史补》:“南中有山洞,一泉,往往有桂叶流出,好事者因目为‘流桂泉’。”

    《罗浮山记》:山顶有桂,《山海经》所谓贲禺之桂也。 《一品集》:李德裕平泉庄有“东阳之牡桂。”

    《平泉山居草木记》有“剡溪之红桂,锺山之月桂,曲阿 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

    《南部新书》:杭州灵隐山多桂,寺僧曰“月中种也。”至今 中秋夜往往子坠,寺僧亦曾拾得。招贤寺僧植桂,香 紫可爱,郡守白公号紫阳花。

    《清异录》:韩恭叟“离合岩桂”二字,为严山圭木。

    《孙公谈苑》:南唐后主尝召徐锴至清暑阁前,地经雨 草生砖缝中,薙去复生。锴曰:“《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 无杂木,味辛故也’。”后主令取桂屑数斗,匀布缝中,经 宿尽死。

    《诗话》:窦禹钧有五子俱登科。冯道赠之诗曰:“灵椿一 株老,丹桂五枝芳。”

    《杭州府志》:月桂峰在武林山。宋僧遵式序云:“天圣辛 卯秋八月十五夜,月有浓华,云无纤翳,天降灵实,其 繁如雨,其大如豆,其圆如珠,其色有白者、黄者、黑者, 壳如芡实,味辛。识者曰:‘此月中桂子,好事者播种林 下,一种即活’。”

    《闻见前录》:钱文僖公自枢密留守西都,因府第起双 桂楼,西城建“临园驿,命永叔、师鲁作记。”

    《彦周诗话》:先伯父熙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夜梦至 一处,榜曰“清香馆”,东边有别院,东壁有诗牌云:“题冀 公功德院。”山东李白其诗曰:“秋风吹桂子,只在此山 中。待得春风起,还应生桂丛。桂丛日已满,清香何时 断?”只为爱清香,故号清香馆。伯父自作《记梦》一篇,书 之甚详。

    《宋史五行志》:“元丰三年六月己未,饶州长山雨木子 数亩,状类山芋子,味香而辛,土人以为桂子,又曰菩 提子。明道中尝有之,是岁大稔。”

    《东坡诗注:天竺昔有梵僧》云:“此山自天竺鹫山飞来, 八月十五夜,尝有桂子落。”

    《罗湖野录》:太史黄公鲁直,元祐间丁家艰,馆黄龙山, 从晦堂和尚游,而与死心新老、灵源清老尤笃方外 契。晦堂因语次,举孔子谓弟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 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于是请公诠 释而至于再,晦堂不然其说,公怒形于色,沉默久之。 时当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樨香乎’?公” 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及在黔南,致 书死心曰:“往日尝蒙苦口提撕,常如醉梦,依稀在光 景中。盖疑情不尽,命根不断,故望崖而退耳。谪官在 黔州道中,昼卧觉来,忽然廓尔,寻思平生被天下老 和尚谩了多少,唯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 也。”噫!世之所甚重者,道而已。公既究明,则杜子美谓 “文章一小技”,岂虚也哉?

    《李焘长编》:秦桧使人谕晏享为谋士,享答曰:“为我谢 秦公。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老学庵笔记》:张子韶《对策》有“桂子飘香”之语,赵明诚 妻李氏嘲之曰:“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涌幢小品》:绍定间,舒岳祥读书馆中,中秋月色皎然, 闻瓦上声如撒雹,甚怪之。其祖拙斋启门视之,乃曰: “此月中桂子也。我尝得之天台山中,呼童子就西庭 中拾得二升,大如豫章子,无皮,色白如玉,有纹如雀” 卵,其中有仁,嚼之作芝麻气味。囊之,杂菊花作枕,清 芬袭人。其收拾不尽,散落砖隙者,旬辄出树。子叶柔 长,经冬犹秀。寻徙置盆中,久之,失其所在。

    《真率笔记》:“关关赠俞本明以青华酒杯酌酒,辄有异 香在内,或有桂花,或梅或兰,视之宛然,取之若影,酒 干亦不见矣。俞宝之。”

    《元氏掖庭记》:“大内有迎凉之所,曰‘清林阁’”,又有温室 曰“春熙台”,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

    《明外史杨黼传》:“黼,云南太和人也。好学,读五经皆百 遍书。工篆籀,兼好释典。或劝其应举,笑曰:‘不理性命, 理外物耶?庭前有大桂树,缚板树上,题曰‘桂楼’’。”偃仰 其中,歌诗自得。躬耕数亩,以供甘旨,但求亲悦,馀不 顾也。

    《话腴》:“明之象山士子史本有木樨,忽变红色,异香,因 接本献阙下。高庙雅爱之,画为扇面,仍制诗以赐从 臣。自是四方争传其本,岁接数百,史氏由此昌焉。一 卉之微,香色稍异,能动至尊,入品题,且昌其主,可以 人而不如木乎。”

    《客座新闻》:“衡山神祠,其径绵亘四十馀里,夹道皆合 抱,松桂相间,连云蔽日,人行空翠中。而秋来香闻十 里,计其数云一万七千株,真神幻佳境。”

    《弇山园记》:芙蓉池之西北度,有小桥,崇阜若马脊,皆 植桂,凡数十百树,曰“金粟岭。”

    《涌幢小品》:兰溪高子章先世封树之地,两桂当庭,取 东坡“何氏读书堂”语,扁曰“香入云。”杜端父为之赋曰: “缘曾分月种,故发入云香。”子章曰:“似矣,请更数语。”端 父再属长篇云:“山麓有庭存古意,不种凡花惟种桂苔封藓剥迸鳞皴,雪劲霜顽耸苍翠。栽培岂解一日 成,爱惜至今犹不易。来人不必问典型,对此俨然前 辈是。树前翁仲不可求,树下子孙能几世。子孙立竹 满庭除,前人于此见心事。近年乔木几家存,是中林 壑何阴翳。前人种树爱读书,种时已喻书中义。后人 读书念前人,对树类能歌蔽芾。八月九月秋风高,金 丹变化乘飘飘。朝元顾祖归寒殿,仙香直入干云霄。 老兔痴蟾开鼻孔,奏彻虚皇应得宠。”虚皇锡赉万琼 瑶,赏君爱护《月中种》。

    《七曲山记》“文昌殿后为桂香殿,丹粟秋飘,一邑尽染, 弥月犹馥。”

    《花史》:无瑕尝著素裳折桂,明年开花,洁白如玉,女伴 折取簪髻,号“无瑕玉花。”

    《杭州府志》:“张君房为钱塘令,夜宿月轮山寺。僧报曰: ‘桂子下塔。遽起,望之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 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

    《祁门县志》:“永乐癸未,明伦堂西桂树丛生,挺二枝,高 绝,花先众枝,香清殊常。是秋黄汝济、汪宗顺二人充 贡,并领乡举。”

    《应城县志》:“正统八年八月,应城学宫桂花黄变红。” 《祁门县志》:“景泰癸酉秋初,明伦堂前桂树挺生红花 二枝,树久花本黄,故足瑞。是秋叶琦发解南畿,同科 者六人。”

    《馀姚县志》:龙山朱氏庭中有白木犀,忽吐丹花,占曰: “此状元兆。”已而王海日华宅其所,果中状元。

    《婺源县志》:“成化丁未,知县蓝章厅舍桂一株,植久,至 是始结子,累累如葡萄状,味甘美可食。”

    《桐庐县志》:“成化七年夏五月,明伦堂下老桂忽喷异 香,众讶谛视,惟姚纲得一花于老干间,是秋中亚魁。” 《巢县志》:“弘治五年春二月,县学桂早花。”

    《湘潭县志》:“嘉靖癸丑冬,有老桂一株,结实大如枣,味 甘如蔗,历岁暮严寒,实犹不绝。陈令应信作亭以纪 之。在县署北,后人往往见青衣女郎数人出入树根 中,遂以为怪,树乃见伐。”

    《浮梁县志》:“嘉靖三十一年,北隅侯有功家大锅内泔 水中生桂花数十枝,烂如金粟,微有香。是年有功登 乡举,癸丑进士。”

    《贵州通志》:平越府福泉山,在府城内南隅,仙人张三 丰修真处。浴山池傍有古桂一株,久枯。明万历间,有 丐者浴于池,寺僧秽之,丐者曰:“无伤也,吾能为若活 此树。”乃掬水沃其根,挂巾于树而去。是年桂复荣,人 始知三丰再来也。

    《巢县志》:“万历十六年元日,桂花开。”

    《南康府志》:“万历十九年辛卯二月,建昌儒学内桂花 结子,是年生员徐中素中乡榜。次年壬辰,教谕黄士 吉中甲榜。”

    《溧水县志》“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正月上旬,儒学桂树 华。”

    《贵州通志》:“万历二十九年夏五月,雨桂子于贵阳。 三十三年夏四月,雨桂子。”

    《宁乡县志》:“天启癸亥,明伦堂两桂盛开,结子盈枝,次 年再实。”

    《德清县志》:“天启三年,文庙前大桂开花数十朵,各八 九瓣,大如茉莉树,花谢落,此独芳茂。”

    《昆阳州志》:“崇祯三年八月,原任平越通判杨士芳有 黄桂一株,忽开红桂一枝,色如朱砂。州守绅士诣家 相贺,以为和气所致云。”

    《六合县志》:乌石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上有乌石寺, 旁有古桂,扶疏苍蔚,行者望树而赴寺焉。每花时,香 达十里许,惜墙围湫隘。土人云:“西北山中树,遂无此 大。”

    唐氏园有古桂十馀株,翠碧如垂天之云,尤为怪玮。 《婺源县志》:“古桂在甲道六山下,宋平章马廷鸾手植, 至今尚存,轮囷盘曲,与他桂独异。其后裔扶乩称马 公来,题联有‘六世祖碧梧,老去尚存丞相府;五百年 丹桂,时来应放状元花’之句。”

    《黟县志》:“双桂在县后堂,香闻数里。”

    《泾县志》:“桂山县西北十里,高十馀丈,山多桂树。” 《嘉定县志》:“真如侯氏宅,老桂高数丈,大数围,荫五亩。 宅,宋元时物,每花时,香闻十里外。”

    《松江府志》:“丹桂楼在南钱村,有红木樨数株,因名。” 《临安县志》:“开化院古桂,大可数围,高逾十寻。秋时花 繁金粟,风送旃檀妙香,闻于十里。”

    《石门县志》:“桂山在明伦堂后,高五丈馀,旧多桂树,故 名。”

    《山阴县志》:“延桂阁在府治中,前有岩桂甚古。”

    《东阳县志》:“面香阁在县治西北隅,四围皆植岩桂,因 名。”

    《永康县志》:“桂岩山去县十五里,中有木樨,故名。” 《西安县志》:“塘台山在县东三十里盈川乡,高可数里, 上有池,深不可测,池畔老桂二株皆合抱,开时香闻数里。”

    《常山县志》:“桂岩在县北二十里,上有桂树百馀株,不 种自生,过秋花发,风送清香数里。”

    《玉山县志》:“双桂井在县治内正衙之北,泉甘而美,四 时不竭。昔人植二桂于上,故名。”

    《贵溪县志》:“秋香原在县北十四都,多桂树,秋香袭人, 故名。”

    《临川县志》:“仙桂峰,古会仙观也。东岩丹桂一株,为浮 丘公手植,根不甚深,盘绕石外。每岁四季花,花而香, 间亦不花而香。都人士以祈梦至者,闻则必贵,故山 以仙桂传而观之,名隐。”

    《万安县志》:“五桂岩前,古桂森立,每花开,香闻数里。” 《重庆府志》:“涪州南长滩里内岩下有古桂树,花不常 开,其年有士登科则花。”

    《彭水县志》:“龟池山去县城一百里,上有桂树,秋发黄 花,冬开赤花。”

    《宁祥县志》:“双桂峰,桂树郁茂,秋香拂人。”

    《从化县志》:“桂峰在县北二百里,其上多产桂树。” 《龙门县志》:“桂峰山在县北七十里,多桂花,秋风时来, 香闻十里。”

    《嶍峨县志》:“桂峰在县城南三里,层峦叠嶂,多产春桂, 望之蔚然可观。”

    《大理府志》:“浪穹县县治之西,学宫之右。四桂双双树 立,秋吐蕊珠,背负古松,呼风送馥,居然幽胜。”

    《赵州志》:“金桂山,古有金桂生其岭,郁然成林,因名。”

    桂部杂录

    《礼记·檀弓》: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 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庄子》:“桂可食,故伐之。”

    《尸子》“春华秋英曰桂。”

    《吕氏春秋》:“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韩诗外传》: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

    《春秋运斗枢》,椒桂连名士起。

    《春秋》“潜潭,巴宫桂鸣,下土诸侯另有声。”桂,好木,植 于宫中,犹天子封有声誉者为诸侯。今乃鸣,是乃成 其声名于下土之祥也。

    《盐铁论》:“山林不让姜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 言,以广其名。”

    《说文》:“桂,江南木,百药之长。”

    《晋书陆机传论》:“兰植中涂,必无经时之翠;桂生幽壑, 终保弥年之丹。非兰怨而桂亲,岂涂害而壑利?而生 灭有殊者,隐显之势异也。”

    《褚氏遗书》:“善用药者,姜有桂之效。”

    《金楼子》:“桂花不实,玉卮不当。”

    夫翠饰羽而体分,象美牙而身丧。蚌怀珠而致剖,兰 含香而遭焚。膏以明而遂煎,桂以蠹而成疾。

    《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 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其人姓吴名刚, 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 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 空处水影也。此语差近。

    大凡木脉皆一脊,唯桂叶三脊。

    《兼明书》,代人谓及第为折月桂者,明曰:“昔者郄诜射 策登第,天子问之曰:‘卿自以为何如’?对曰:‘臣以为桂 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今人谓为折月桂,何其谬欤! 且月中无地,安得有桂?盖以地影入于月中,似树形 耳。”

    《梦溪笔谈》:杨文公《谈苑》记江南后主患清暑阁前草 生,徐锴令以桂屑布砖缝中,宿草尽死。谓《吕氏春秋》 云:“桂枝之下无杂木”,盖桂枝味辛螫故也。然桂之杀 草木,自是其性不为辛螫也。《雷公炮炙论》云:以桂为 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螫大木,自 是其性相制耳。

    《避暑录话》:苏子瞻在惠州作桂酒,尝问其二子迈过, 云“一试之而止,大抵气味似屠苏酒。”二子语及,亦自 抚掌大笑。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署月,极 快美,凡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者,况桂之烈,楚人所 谓桂酒椒浆者,安知其为美酒?但土俗所尚,今欲因 其名以求美,亦过矣。

    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郄诜对策东堂,自云桂林一 枝也。自唐以来用之。温庭筠诗云:“犹喜故人先折桂, 自怜羁客尚飘蓬。”

    《演繁露·东堂桂》:晋郄诜试东堂得第,自言犹桂林一 枝。东堂者,晋宫之正殿也。山谦《丹阳记》曰:“前殿,正殿 也。东西堂,魏制也,在周为小寝也。”

    《物类相感志》:“木樨蛀者,用芝麻梗带壳束悬树上。” 《闻见后录》:蜀中喜事者南归,多载木犀花,以来种之 皆生。或择嫩条,接冬青枝间亦生,岂其类也?谓“万年

    枝”者,冬青也;玉树者,槐也。宫苑中多此二木,特易以
    考证
    美名。冬青又名“冻青”,贵其有岁寒不改之节。故司马

    长卿谓之“女贞”,自不为文君地也。

    《学斋呫哔》:《吕氏春秋》云:草木之花皆五出,雪花独六 出。古今莫喻其理。独朱文公谓地六为水之成数,雪 者水结为花,故六出。或言花中惟岩桂四出之异。余 谓土之生物,其成数五,故草木花皆五。惟桂乃月中 之木,居西方,地四乃西方金之成数,故四出而金色, 且开于秋云。此桂之在《离骚》以喻君也。先师魏鹤山 《岩桂》诗云:“虎头点点开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自注 云:“顾虎头善画金粟佛,公孙衍佩五国相印。”真善借 谕而体物矣。余亦尝赋《岩桂》云:“四出花中异,三开格 外芳。名高评月品,韵胜赏秋香。”或者颇许之,以为弗 可移赋他花木也。

    《澄怀录》:韩熙载云:“对花焚香,木樨宜龙脑。”

    《三馀赘笔》:“曾端伯以岩桂为仙友,张敏叔以桂为仙 客。”

    《瓶史》木樨球子,早黄为上。

    “浴木樨。”宜清慧儿。

    《木樨》以芙蓉为婢。

    《瓶花谱》:“二品,八命岩桂。”

    《瓶史》月表:“八月,花盟主”丹桂木樨“九月花客卿”月《桂 花历》“八月桂香飘”

    桂部外编

    《神仙传》:“离娄公服竹汁,饵桂得仙。”

    《搜神记》:“彭祖者,殷时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 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而生商,末号七百岁,常食芝桂。” 《列仙传》:“范蠡好食桂,饮水,卖药人间,世世见之。” 《拾遗记》:“王母与燕昭王游于燧林之下,说炎帝钻火 之术,取绿桂之膏,燃以照夜,忽有飞蛾御火,状如丹 雀,来拂于桂膏之上。”

    《抱朴子》:“赵佗子服桂二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里, 力举千斤。”

    《广州记》:“桂父常食桂叶,众知其神,尊事之。一旦与乡 曲别,飘然入云。”

    《天地运度经》:“太山北有桂树七十株,天神青腰玉女 三千人守之。其实赤如橘,人食之一年,仙官迎之,常 有九色飞凤、宝光珠雀鸣集于此。”

    《宣室志》:“交城县南十数里,常夜有怪见于人,多悸而 病且死焉,里人患之久矣。其后里中人有执弧矢夜 行者,县南见一魁然若巨人状,衣朱衣,以皂巾蒙其 首,缓步而来,欹偃若甚醉者。里人惧,即引满而发,果 中焉,其怪遂退,里人惧少解,即北走至旅舍,且语其 事。明日抵县城,见郭之西丹桂,有一矢贯其上,果里” 人之矢,取之以归,镞有血甚多,白于县令,令命焚之, 由是县南无患。

    梫部汇考

    图阙

    《本草纲目》。

    梫木集解

    陈藏器曰:“梫木,生江东林筤间。树如石榴,叶细,高丈 馀。四月开花,白如雪。”

    李时珍曰:“此木今无识者,其状颇近山矾,恐古今称 谓不同尔。”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破产后血,煮汁服之。其叶煎汁洗疮癣。捣 碎封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