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162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六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四十二
目门五
王肯堂证治准绳〈论目赤 瘀血灌睛 血灌瞳神 色似胭脂 赤脉贯
睛 赤丝乱脉 目珠俱青 论目肿胀 肿胀如杯 形如虾座 状如鱼泡 鹘眼凝睛
因风成毒 旋螺泛起 旋螺尖起 神珠自胀 珠突出眶 论目痒 痒若虫行 论
外障 黄膜上冲 赤膜下垂 凝脂翳 花翳白陷 蟹睛 斑脂翳 黄油障 状如悬
胆 玉粒分经 银星独见 聚开障 聚星障 垂帘障 涌波翳 逆顺障 阴阳翳
玛瑙内伤 连珠外翳 剑脊翳 冰瑕翳 圆翳外障 水晶障 鱼鳞障 马蝗积 努
肉 肺瘀 鸡冠蚬肉 鱼子石榴 轮上一颗如赤豆 睛中一点似银星 五花障 混
障 惊振外障 黑翳如珠 木疳 论内障 青风内障 绿风内障 黑风内障 黄风
内障 银风内障 丝风内障 乌风内障 偃月内障 仰月内障 如银内障 如金内
障 绿映瞳神 云雾移睛 圆翳内障 冰翳内障 滑翳内障 涩翳内障 散翳内障
浮翳内障 沉翳内障 偃月侵睛 枣花障 白翳黄心 黑花翳〉
艺术典第一百六十二卷
医部汇考一百四十二
目门五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论目赤》
《内经》“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经云:“少阴司天 之政,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寒气时至,民病目瞑目 赤,气郁于上而热。”又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 乃淫,候乃大温,其病气怫于上,目赤”是也。二曰火盛。 经曰:“火太过,曰赫曦。赫曦之纪,其病目赤。”又云:“火郁 之发,民病目赤心热。”又曰:“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 暑至,民病热中目赤。又云:“少阳之胜,目赤”是也。三曰 燥邪伤肝。《经》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民病目赤。”又云: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胁痛目赤”是也。 目赤暴作云翳,痛不可忍,宜四物龙胆汤。 眼赤暴发肿,散热饮子、泻青丸。
肝脏实热,眼赤疼痛,竹叶汤、龙胆饮、决明子汤、麦门 冬汤、泻肝散、羊肝丸。服寒凉药太过,目赤而不痛,内 服“助阳和血补气汤,外用碧天丸”洗之。
目赤肿足寒者,必用“时时温洗其足,并详赤脉处属 何经,灸三里、临泣、昆仑等穴,立愈。”
瘀血灌睛
瘀血灌睛,为病最毒。若人偏执己见,不用开镰者,其 目必坏。初起不过红赤,次后紫胀,及后则白珠皆胀, 起甚则胀,形如虾座。盖其病乃血灌睛中,瘀塞不通。 在睥则肿胀如《杯椒疮》之患。在珠则白轮涌起,凝脂 翳,黄膜上冲,痕凹成窟。花翳白陷,鹘眼凝睛等恶证 出也。失治者必有青黄牒出,凹凸之祸。凡见白珠赤 紫。睥肿。�筋紫胀,傅点不退,必有瘀滞在内,可翻睥 内视之。若睥内色晕泛浮,椒疮或粟疮者,皆用导之 之法则吉,不然将有变证生焉。宜服宣明丸、分珠散、 麦门冬汤、通血丸,及膝归糖煎散等剂。
血灌瞳神
谓视瞳神不见其黑莹,但见其一点鲜红,甚则紫浊 色也。病至此,亦甚危且急矣。初起一二日尚可救,迟 则救亦不愈,不但不愈,恐其人亦不久。盖肾之真一 有伤,胆中精汁皆损,故一点元阳神气灵光,见其血 之英色,而显于肾部,十患九不治者。今人但见瘀血 灌睛,便呼为“血灌瞳神”,谬矣。
色似胭脂
“不论上下左右,但见一片或一点红血,俨似胭脂抹 者是也。”此血不循经络而来,偶然客游肺膜之内,滞 成此患。若欲速愈者,略略于相近处睥内开导治之, 或就于所滞之处开之亦好。若畏开者,内外夹治亦 退,只是稍迟,独于内治亦退,其效尤迟。亦有寡欲慎 火者,不治自愈。若犯禁而变,则瘀滞转甚,因而感激 风热者。他证生焉。
赤脉贯睛
或一赤脉,或二三赤脉,不论粗细多少,但在这边气 轮上起,贯到风轮,经过瞳外,接连那边气轮者,最不 易治,且难退而易来。细者稍轻,粗者尤重,从上下者 重,从下上者稍轻。贯过者有变证,丝粗及有旁丝。� 乱者有变证。凡各障外有此等脉罩者,虽在易退之 证,亦退迟也。贯虽未连,而侵入风轮,或一半,或三分 之二、之一,皆不易退,盖得生气之故也。此证专言脉 已挂侵风轮之重,非比赤丝乱脉止在气轮之轻者。 今人但见丝脉,便呼为赤脉贯睛,非也。夫丝脉在风 轮,气轮上下粗细连断,为病各有缓急,常变不同。既 不能明其证。又何能施疗乎。
赤丝乱脉
谓“气轮有丝脉赤乱,久久常如是者”,然害各不同。或 因目痛,火虽退,不守禁戒,致血滞于络而赤者;或因
冒风沙烟瘴,亲火向热,郁气劳心,恣酒嗜燥,竭视劳瞻,而致有所郁滞而赤者。有痛不痛,有泪、无泪,有羞明、不羞明,为病不等。盖病生在气轮,白珠上有丝脉 纵横,或稀密粗细不等,但常常如是,久而不愈者是 也,非若天行客风等证之暴壅赤脉,贯睛之难恶者 比。若只赤乱,或昏眛涩紧不爽,或有微微泪湿者轻, 因而犯戒者变重。若脉多赤乱,兼以枯涩而紧痛,泪 湿而烂肿者重。验之当以大脉为主,从何部分而来, 或穿连某位,即别其所患在何经络,或常或变,自病 合病等证,分其生克承制,然后因其证而投其经以 治之。治外者。细脉易退。大脉乱紫者退迟。虽点细而 脉大者。必须耐久去尽方已。庶无再来之患。不然。他 日犯禁。其病复发。若有别证。火亦循此而至。凡丝脉 沿到风轮上者。病尤重而能变。若因其滞而日积月 累。一旦触发。脉紫胀及睥肿者。用开导之。凡见丝脉。 �紫内服外点,点时细缩,不点即胀,久久亦然,及因 而激动滞病变者,珠虽不紫,睥虽不肿,亦有积滞在 内深处,乃积滞尚轻,而在络中幽深之所,故未胀出 耳。揭开上睥深处看之,其内必有不平之色在焉,因 其滞而量其轻重,略略导之,不可过,过则有伤真血, 水亏膏涩,目中昏弱之患。
目珠俱青
《目珠俱青证》,乃目之白珠变青蓝色也,病在至急。盖 气轮本白,被郁邪蒸逼走散,珠中膏汁,游出在气轮 之内,故色变青蓝,瞳神必有大小之患,失治者,瞳神 损而为终身痼疾矣。然当各因其病而治其本。夫头 风者,风邪也;伤寒疟疾,痰火热邪也。因毒者,毒气所 攻也。馀仿此。
《论目肿胀》
肝经实热,眼赤肿痛,麦门冬汤、泻肝散、龙胆饮。风热 上攻,目赤肿痛,金丝膏、琥珀煎、涤风散。白睛肿胀痛, 地黄丸、桑白皮散。洗眼,青皮汤、元参丸、泻肺汤、朱砂 煎。
肿胀如杯
谓“目赤痛,睥胀如杯覆状”,是邪在木火之有馀。盖木 克土,火生土,今肝邪实而传脾土,土受木克,而火不 能生火,邪反乘虚而为炎燥之病,其珠必疼尤重,而 睥亦急硬。若暴风客热作肿者,必热泪多而珠疼稍 缓。然风热自外,客感易退,治亦易愈。若木火自内攻 击,则病亦退迟,重则疼滞闭塞,血灌睛中,而变证不 测矣。须用开导之法,轻则敷治而退,重则必须开导, 此大意也。若敷治不退,及退而复来,并开导不消,消 而复发,痛连头脑,而肿愈高,睥愈实者,此风热欲成 毒之候也。
形如虾座
“因瘀滞已甚,血胀无所从出,遂致壅起气轮,状如虾 座,甚则吐出睥外者,病尤急,非比鱼泡气分之可缓 者。瘀血灌睛证与此证病虽一种,灌睛则概言而未 至于极,此则极矣。有半边胀起者,有通珠俱被胀起, 盖定乌珠者;又有大眦内近鼻梁处,胀出一片,如皮 如肉状似袋者,乃血胀从额前中落来,故胀起于大” 眦里白上宽皮也。不可割,为血之《英华》在此处误割 者,为漏为瞎,不可不辨认仔细,只用开导,血渐去而 皮渐缩小,眦胀出如袋者亦然。其病大意是血气两 盛之患,宜以开导为先,次看馀证,从而治之。在肺部 最重,久则移传于肝,而风轮有害也。
状如鱼泡
气轮努胀,不紫不赤,或水红,或白色,状如鱼泡,乃气 分之证,金火相搏所致。不用镰导,唯以清凉,则自消 复。若有微红及赤脉者,略略于上睥开之,不可过此, 亦是“通气”之说,虽不通亦可。若头痛泪热,及内燥而 赤脉多者,防有变证,宜早导之,庶无后患。
鹘眼凝睛
有项强头疼,面睑赤燥之患。其状目如火赤绽大,胀 于睥间,不能敛运转动,若庙塑凶神之目,犹鹘鸟之 珠,赤而绽。凝者,凝定也。乃三焦关格,阳邪实盛,亢极 之害,风热壅阻,诸络涩滞,目欲爆出矣。大宜于内迎 香、太阳两睥上星等处,要隘之所,并举而劫治之。
因风成毒
初发时,乃头风湿热,瘀血灌睛,睑硬睛疼等病,失于 早治,虽治不得其法,遂致邪盛,搏夹成毒,睥与珠通 行,胀出如拳似碗,连珠带脑,痛不可当。先从乌珠烂 起,后烂气轮,有烂沿上下睑并脑及颧上肉尽空而 死。若饮食少,脾泄脏结者,死尤速。若能饮食而脏调 者,死迟。人至中年患此者,百无一二可生。若患头疼 肿胀、珠凸等证,治退复发,再治再发,痛胀如前者,即 成此患。若已成者,虽治之,胀少退,痛少止,决又发。发 时再治,至于数四,终当一发,不复退矣。既成此证,必 无可生之理。未成者,十分用心调摄,疗治得宜,犹有 可生。凡目病但见头脑痛甚,珠及睥胀而瘀努硬紧, 虽敷镰亦不软,总开时略软,少顷如故者。皆此病来 也。宜向内寻其源而救之。庶无噬脐之悔
旋螺泛起
气轮自平,水轮自明,惟风轮高泛起也。或只半边泛 起者,亦因半边火来之故,乃肝气独盛,胆液滞而木 道涩,火郁风轮,故随火胀起,或在下,或在上,或在两 旁,各随其火之所来,从上胀者多,非比旋螺尖起已 成证,而俱凸起顶尖,不可医者,乃止言风轮胀起者 耳。
旋螺尖起
“乃气轮以里乌珠,大概高而绽起,如螺蛳之形,圆而 尾尖,视乌珠亦圆而中尖高,故曰旋螺尖起。”因亢滞 之害,五气壅塞,故胀起乌珠,在肝独盛,内必有瘀血, 凸起可以平治。夫于内平之法,则瘀虽退而气定膏 凝,不复平矣。病甚膏伤者,珠外亦有病,如横翳、玉翳、 冰翳、沉滑等证在焉。盖初起特本珠欲凸之候,因服 寒凉之剂救止。但失于戕伐木气。故血虽退而络凝 气定。不复平也。
神珠自胀
目珠胀也,有内外轻重不同。若轻则自觉目内胀急 不爽,治亦易退。重则自觉胀痛甚,甚则人视其珠,亦 觉渐渐胀起者,病亦发见于外已甚。大凡目珠觉胀 急而不赤者,火尚微在气分之间,痛者重,重则变赤 痛胀急;重者有瘀塞之患,疼滞甚而胀急,珠觉起者, 防鹘眼之祸。若目不赤,止觉目中或胀或不胀,时作 时止不一者,为火无定位,游客无常之故。有风邪湿 热,气胜怫郁者,皆有自胀之患。但经血部至于痛者, 皆重而有变矣。
珠突出眶
“乌珠忽然突出眶也。”与鹘眼证因滞而慢慢胀出者 不同,其故不一。有因真元将散,精华衰败,致络脉俱 损,痒极揩擦而出者,其人不久必死。有因酒醉怒甚, 及呕吐极而挣出者,有因患火证热极而关格亢极 而胀出者,有因怒甚吼喊而挣出者。此皆因水液衰 少,精血耗损,故脉络涩脆。气盛火极,火无所从出出 而窍涩,泄之不及,故涌胀而珠出。亦有因打扑而出 者,凡出虽离两睑,而脉皮未断者,乘热捺入,虽入脉 络损动,终是光损。若突出犹含在睑中者,易入光不 损。若离睑脉络皮俱断而出者,虽《华佗》复生,不能救 矣。
《论目痒》
因风而痒者,“驱风一字散。”因火而痒者,类于赤痛,求 降火之剂。因血虚而痒者,四物汤。
痒若虫行
“非若常时小痒之轻,乃如虫行而痒不可忍也。”为病 不一,须验目上有无形证,决其病之进退。至如有障 无障,皆有痒极之患。《病源》非一,有风邪之痒;有血虚 气动之痒;有虚火入络,邪气行动之痒;有邪退火息, 气血得行,脉络通畅之痒。大凡有病之目,常时又不 医治而自作痒者,痒一番则病重一番,若医治后而 作痒,病必去速。若痒极难当,时时频作,目觉低陷者, 命亦不久。有极痒而目脱者,死期至矣。痒而泪多者, 血虚夹火。大抵痛属实,痒属虚,虽有火,亦是邪火乘 虚而入,非其本病也。
《论外障》
在睛外遮暗。如《内经》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 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按此论表里 之翳明矣。用以治病,如鼓应桴也。 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 必连眉棱骨痛,或脑顶痛,或半边头肿痛是也。治法 宜温之散之,温则蜡茶盐、川附等分煎服,立愈。薛立 斋常以此证,用川附一钱,作一服,随愈。一方,附子半 两,芽茶一大撮,白芷一钱,细莘、川芎、防风、羌活、荆芥 各半钱,煎服。神效散,则《简要》夏枯草散,必与退云丸 相兼服,东垣选奇汤、羌活除翳汤之类是也。 赤脉翳初从下而上者,或从内眦出外者,皆属阳明。 以阳明主里,其证多热,或便实是也。治法宜下之,寒 之下则《局方》流气饮、钱氏泻青丸、《局方》温白丸加黄 连、黄蘗之类。累用累验。寒则一味黄连羊肝丸之类 是也。
赤脉翳,初从外眦入内者为少阳。以少阳主半表里。 治法宜和解之,神仙退云丸、羌活退翳汤、消翳散之 类是也。
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气盛而发在 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宜发散而去之。若反疏利, 则邪气内蓄,为翳益深。邪气未定,谓之“热翳”而浮;邪 气已定,谓之冰翳而沉;邪气牢而深者,谓之“陷翳。”当 以焮发之物,使其邪气再动,翳膜乃浮,佐之以退翳 之药,而能自去也。若病久者,不能速效,宜以岁月除 之。
新翳所生,表散方,东垣羌活除翳汤,有热者,退云丸 之类。
焮发陷翳,《保命》羚羊角散之类用之,在人消息。若阴虚有热者,兼服“神仙退云丸。”
翳除尽,至其年月日期复发者,或间一月,或二月一 发,皆为积滞。如脉滑者,宜温白丸加黄连、草龙胆,如 东垣五积散服之。
黄膜上冲
在风轮下际坎位间,神膏之内,有翳生而色黄,如年 少人指甲内际白岩相似,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 脂翳在轮外生,点药可去者,此则在膏内热蒸起,点 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不可误认为“涌 波可缓者”之证,此是经络阻塞极甚,三焦关格,火土 邪之盛实者,故大便秘,小便涩,而热蒸从膏内作脓, 溃起之祸也。失治者。目有凹凸之患。宜通神泻胃汤、 神消散、皂角丸、犀角饮选用。
赤膜下垂
“初起甚薄,次后甚大,大者病急”,其患有障,色赤多赤 脉贯白轮而下也。乌珠上半边近白际,起障一片,仍 有赤丝牵绊,障大丝粗赤甚,泪涩珠疼头痛者,病急 而有变丝细少,色微赤珠不疼头不痛者,缓而未变。 亦有珠虽不疼,头亦不痛。若无他证,或只涩赤而生 薄障,障上仍有细丝牵缠,或赤膜两边丝下仍起星 数点,此星亦是凝脂之微病也。此等皆是火在内滞 之患,其病尚轻,治亦当善。盖无形之火,潜入膏内,故 作是疾,非比有形血热之重也。若障上有丝及星生 于丝梢,皆是退迟之病,为接得丝脉中生气,故易生 而难退。虽然退迟翳薄丝细赤不甚者,只用善逐之 足矣,甚者不得已而开导之。大抵白珠上半边。有赤 脉生起。垂下到鼻。赤脉不论多寡。但有疼痛。�赤,便 是凶证来了。若是丝少赤微,但从上而落者,退亦迟, 治当耐心。若贯过瞳神者,不问粗细联断皆退迟,此 证是湿热在脑,幽隐之火深潜在络,故有此脉之赤。 四围虽无瘀血,其深处亦有积滞,缘滞尚深而火尚 伏,故未甚耳。一旦触发,则其患迸发,疾亦盛矣。内无 涩滞,外无此病,轻者消散,重者开导,此定法也。内服 炙肝散。外用紫金膏点之。次服通肝散、神消散、皂角 丸。
凝脂翳
此证为病最急,起非一端,盲瞽者十有七八。在风轮 上有点,初起如星,色白,中有凹,如针刺伤,后渐长大 变为黄色,凹亦渐大为窟者。有初起如星,色白无凹, 后渐大而变,色黄,始变出凹者。有初起便带鹅黄色, 或有凹,或无凹,后渐渐变大者。或初起便成一片如 障,大而厚,色白而嫩,或色淡黄,或有凹,或无凹而变 者,或有障。又于障内变出一块如黄脂者,或先有痕, 凹后变出凝脂一片者,所变不一,祸则一端。大法不 问星障,但见起时肥浮脆嫩,形大而色黄,善变而速 长者,即此证也。初起时微小,次后渐大,甚则为窟、为 漏、为蟹睛,内溃精膏,外为凹凸,或气极有声,爆出稠 水而破者,此皆郁遏之极,蒸铄肝胆二络,清气受伤, 是以漫及神膏,溃坏虽迟,不过旬日,损及瞳神。若四 围见有瘀滞者,因血阻道路,清汁不得升运之故。若 四围不见瘀赤之甚者,其内络深处,必有阻滞之故。 凡见此证,当作急晓夜医治。若迟待长大,蔽满乌珠, 虽救得珠完,亦带病矣。去后珠上必有白障,如鱼鳞 外圆翳等状,终身不能脱。若结在当中。则视昏眇。凡 目病有此证起,但是头疼珠痛。二便燥涩,即是急之 极甚。若二便通畅,祸亦稍缓。有一于斯,犹为可畏也。
花翳白陷
因火铄络内,膏液蒸伤凝脂,从四围起而漫神珠,故 风轮皆白或微黄,视之与混障相似而嫩者。大法其 病白轮之际,四围生漫而来,渐渐厚阔,中间尚青,未 满者瞳神尚见,只是四围高了,中间低了些,此金克 木之祸也。或有就于脂内下边起一片黄膜,此二证 夹攻尤急。亦有上下生起,名“顺逆障”,内变为此证者, “此火土郁遏之祸也。亦有不从沿际起,只是凝脂翳, 色黄或不黄,初小后大,其细条如翳,或细颗如星,这 边起一个,那边起一个,四散生将起来,后才长大,牵 连混合而害目,此木火祸也。”以上三者,必有所滞,治 当寻其源,浚其流,轻则清凉之,重则开导之。若病漫 及瞳神,不甚厚重者速救,亦有挽回之理。但终不得 如旧之好。凡疾已甚。虽瞳神隐隐在内。亦不能救其 无疾。止可救其凹凸而已。知母饮子桑白皮汤。
蟹睛
谓真睛膏损凝脂翳,破坏风轮神膏,绽出黑颗,小则 如蟹睛,大则如黑豆,甚则损及瞳神。内视瞳神,亦如 杏仁枣核状者,极甚则细小如无者,至极则青黄牒 出者,此证与黑翳如珠状类,而治大不同。夫黑翳如 珠,源从膏内生起,非若此因破而出,故大不同。然有 虚实二证:虚者软而不疼,来迟去速;实者坚而多痛, 来速去迟。其视有二,其治则一。虽有妙手,难免瘢黡 之患。
===斑脂翳===“其色白中带黑,或带青,或焦黄,或微红,或有细细赤 脉绊罩,有丝绊者,则有病发之患,以不发病者论。”大 略多者,粉青色,结在风轮边旁,大则掩及瞳神,掩及 瞳神者,目亦减光,虽有神手,不能除去。治者但可定 其不垂不发,亦须内外夹治,得气血定久,瘢结牢固, 庶不再发。若治欠固,或即偶犯,则斑迹发出细细水 泡,时起时隐,甚则发出大泡,起而不隐,又甚则于本 处作痛,或随丝生障,或蟹睛再出矣。其病是蟹睛收 回,结疱于风轮之侧,非若玛瑙内伤,因内伤气血,结 于外生之证,犹有可消之理,故治亦不同耳。
黄油障
生于气轮,状如脂而淡黄浮嫩,乃金受土之湿热也。 不肿不疼,目亦不昏,故人不求治无他患,至老只如 此,略有目疾发作,其证则为他病之端矣。揭开上睥, 目上边气轮上有黄油者,是湿热从脑而下,目必有 病,又非两旁可缓之比,或有头风之患。然此病为患 又缓,治亦容易,但不治者,恐贻后患,故宜预自保重 而去之。疠风目上有此者。又重与常人不同。
状如悬胆
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 圆长,状如胆悬,以此得名。盖脑有瘀热,肝胆膏汁有 损变证急来之候,宜作紧医治。若眼带细细赤脉紫 胀而来者尤急,头疼者尤恶。内必有滞,急向四围寻 其滞而通之,庶免损坏之患。
玉粒分经
此证或生于睥,或生于气轮。生于气轮者,金火亢承 之证,燥热为重;生于睥者,湿热为重,由土之燥滞。其 形圆小而颗坚,淡黄色,或白肉色,当辨其所生部分 而治之,故曰“玉粒分经。”初起不疼,治亦易退,亦有轻 而自愈者。若恣酒色,嗜辛热火毒,多怒忿躁急之人, 及久而不治,因而积久者,则变大,大而坚,坚而疼;或 变大而低。溃色白或淡黄,如烂疮相似者证尚轻。若 复不知禁忌且犯戒者,则烂深。烂深复至于不戒不 治者则变为漏矣。不可误认为“粟疮。”
银星独见
乌珠上有星独自生也。若连萃而相生,相聚者不是 星,盖星不能大,大而变者亦不是有虚实、自退、不退 之证。虚实者,非指人之气血而言,乃指络间之火而 言。若络间之虚火客游,因而郁滞于风轮结为星者, 其火无源,不得久滞,火退气散,膏清而星自消。若火 有源而来,气实壅滞于络者,则水不清,故星结不散, “其色白圆而颗小浮嫩者,易退易治。沉涩坚滑者,宜 作急治之,恐滞久气定,治虽退,而有迹为冰瑕”矣。夫 星者,犹天之有星,由二气而结,其大小亦由积受盛 衰之所致,无长大之理。故人之患星,亦由火在阴分, 故为星,星亦不能大。若能大者,此必是各障之初起 也。障犹云云,随天地之气而聚散。障因人之激戒而 消长。即如凝脂一证,初起白颗,小而圆嫩,俨然一星, 不出一二日间,渐渐长大,因而触犯,遂致损目。若误 认为星,则谬于千里矣。亦有凝脂虽成,因无根客火 郁在膏中,作此一点,无所触犯,善于护养,水清而退 者,便谓是星退,医者亦谓是星退,遂误认为星,终身 执泥不改者,误人多矣。每见世人用愚夫蠢妇,执草 抡丝,朝灯对日,咒咀诡魇,谓之“结眼。”间有凝脂、水晶、 银星、虚火、聚开、翳障等证,偶然而退,遂以为功,骇羡 相传,眇医弃药,智者尚蒙其害,况愚人乎?夫人之目, 因气血不能清顺,是故壅滞而生病焉。调养缄护,尚 恐无及,乃反劳挣强视,搏此阳光,即无病之目,精强 力盛者,且不能与之敌,而况病目能无损乎?虽幸病 自退者,光亦渺茫难醒。大凡见珠上有星一二颗,散 而各自生,过一二日看之,不大者方是。若七日而退 者,火数尽之故。若连萃贯串相生,及能大者,皆非星 也。又有一等愚人,看各色障翳,亦呼为“星”者,抑又谬 之甚矣。
聚开障
谓障或圆或缺,或厚或薄,或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 痛则见之,不痛则隐,聚散不一,来去无时,或月数发, 或年数发,乃脑有湿热之故。痰火人患者多,久而不 治,方始生定,因而触犯者,有变证,生成不退,各随所 发形证而验之,“镇心丸、退血散、连𧄍散、磨睛膏、美玉 散。”
聚星障
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微黄者急而变重;或 乌珠上密密相聚,或散漫,或一同生起,或先后,逐渐 而生,由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数,忽 生起者,初起者易治,生定者退迟。能大者有星相聚, 大而作一块者,有凝脂之变,联缀四散,傍风轮白际 而起,变大而接连者,花翳白陷也。若兼赤脉爬绊者, 退迟。若星翳生于丝尽头者,亦退迟进速且有变,盖 接得脉络生气之故。此证大抵多由痰火之患,能保 养者,庶几可愈。斲丧犯戒者,变证生焉。宜羚羊角散
垂帘障
生于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厚薄,但在外色白者方 是。若红赤乃变证,非本病也。有初起水膏不清,而便 成此者。有起先赤色,火退后膏涩结为此者。因其自 上而下,如帘之垂,故得此名。有证数般相似,缓急不 同,治亦各异,不可误认,混呼而误人。一努肉初生,亦 在风轮上边起,但色如肉,且横厚不同。一,偃月侵睛, 亦在上边起,是气轮膜内垂下,白色而薄,与此在外 有形者不同。一赤膜下垂,因瘀滞火实之急者不同, 此则只是白障漫漫生下来,而为混障者,间有红,亦 是略略微红而已。因其触犯,搏动其火,方有变证。其 病从上而下,本当言顺,何以逆称?盖指火而言,火本 炎上,今反下垂,是其逆矣。羌活除翳汤。
涌波翳
障从轮外自下而上,故曰“涌波”,非黄膜上冲,从内向 上之急证者可比。白者缓而不变,赤者急而有变,亦 有激犯变发他证者,就于此障之内,变出黄膜。治宜 先去上冲,后治此证,则万无一失矣。流气饮。
逆顺障
色赤而障,及丝脉赤乱纵横,上下两边生来。若是色 白而不变者,乃是治后凝定,非本证。生来如是,治亦 不同。若色浮嫩能大,或微黄色者,又不是此证,乃花 翳白陷也。凡见风轮际处,由白珠而来无数,粗细不 等,赤脉周围圈圆,侵入黑睛,黑睛上障起昏涩者,即 此证。必有瘀滞在内。盖滞于左,则从左而来,滞于右 则从右而来。诸络皆有所滞,则四围而来。睥虽不赤 肿,珠虽不障痛,亦有瘀滞于内,不可轻视。若伤于膏 水,则有翳嫩白大,而变为花翳白陷。若燥涩甚者,则 下起一片,变为黄膜上冲之证。若头疼珠痛胀急者, 病又重而急矣,消翳散。
阴阳翳
乌珠上生二翳,俱白色,一中虚,一中实,两翳连串,如 阴阳之图。若白中略带焦黄色,或纯白而光滑沉涩 者,皆不能去尽。若有细细赤丝绊者,退尤迟。大抵此 证,非心坚耐久,不能得其效也。“羌活退翳散。”
玛瑙内伤
其障薄而不厚,圆斜不等,其色昏白而带焦黄,或带 微微红色,但如玛瑙之杂者是。虽生在轮外,实是内 伤肝胆真气,清液受伤,结成此翳,最不能治尽。或先 有重病,退后结成者,久久耐心医治,方得减薄。若要 除净,须“《华佗》更生”可也。
连珠外翳
与聚星似是而非。盖聚星在可治之时。而色亦不同。 此其凝定之证。形色沉滑坚涩等状。虽有妙手久治。 亦难免迹滞如冰瑕之患也。
剑脊翳
亦名“横翳。”色白或如糙米色者,或带微微焦黄色者, 但状如剑脊,中间略高,两边薄些,横于风轮之外者, 即此证也。厚薄不等,厚者虽露上下风轮,而瞳神被 掩,视亦不见;薄者瞳神终是被掩,视亦昏眊,较之重 者稍明耳。纵色嫩根浮者,亦有瘢痕。若滑涩根深沉 者,虽有妙手坚心,止可减半。若微微红丝罩绊者,尤 为难退易来。以上不论厚薄,非需之岁月,必无功耳。 七宝汤、皂角丸、生熟地黄丸。
冰瑕翳
薄薄隐隐,或片或点,生于风轮之上,其色光白而甚 薄,如冰上之瑕。若在瞳神旁侧者,视亦不碍光华。若 掩及瞳神者,人看其病不觉,自视昏眊渺茫,其状类 外圆翳,但甚薄而不圆,又似白障之始,但经久而不 长。大凡风轮有痕凹者,点服不久,不曾补得水清膏 足,及凝脂、聚星等证。初发点服不曾去得尽绝,并点 片脑过多,障迹反去不得尽,而金气水液凝滞者,皆 为此证。大抵虽治不能速去,纵新患者,必用坚守确 攻,久而方退。若滑涩沉深,及患久者,虽极治亦难尽 去。
圆翳外障
薄而且圆,其色白大小不等,厚薄不同,薄者最多。间 有厚者,亦非堆积之厚,比薄者稍厚耳。十有九掩瞳 神,亦名“遮睛障”,病最难治,为光滑深沉之故。有阴阳 二证之别。阳者明处看则不甚鲜白,暗处看则明亮 而大。阴者暗处看则昏浅,明处看则明大。然虽有阴 阳验病之别,而治法则同,虽坚心久治,亦难免终身 之患。
水晶障
色白如水晶,清莹见内,但高厚满珠,看虽易治,得效 最迟。盖虽清而滑,根深气结故生。乃初起膏伤时,内 服寒凉太过,外点冰片太多,致精液凝滞,结为此病, 非比白混障之浮嫩可治者,当识别之,庶无舛误。其 名有三:曰水晶,曰玉翳浮瞒;曰冰轮,如冰冻之坚。若 旁斜细看,则白透睛瞳内阴处,与日中看其形一同, 治虽略减,难免终身之患
鱼鳞障
色虽白涩而不光亮,状带攲斜,故号“鱼鳞。”乃气结膏 凝,不能除绝者。如凝脂翳损及大片,病已甚。不得已 大用寒凉,及冰片多点者,往往结为此也。
马蝗积
与努肉大同小异,盖杀伐内外,药治皆同,但努肉有 不用割而治愈,故曰“小异”也。亦有是努肉先起,后变 为重,其状两头尖薄,中间高厚,肉红色若马蝗状,横 卧于中,四匝有薄薄肉油紫赤,筋脉围绕,乃血分之 病,久久方成,最不易治,且难去而易来。风病人每多 患此,治之必先用钩割,十去五六,方用杀伐之药则 有功,不割则药力不敌,病势徒费其力。然割须用烙 其根处,不尔则朝去暮生,枉受痛楚,多则有激邪之 祸,变证出焉。外虽劫治,内须平治,不然外虽平而内 必发,徒劳无功。此状乃横条,非若努攀漫积之谓也。
努肉
“多起上轮,有障如肉,或如黄油,至后渐渐厚而长,积 赤瘀努起如肉,或赤如朱。凡性躁暴悖恣嗜辛热之 人,患此者多,久则漫珠积肉,视亦不见。治宜杀伐,久 久自愈。”积而无瘀甚恶证,及珠尚露者,皆不必用钩 割之治。一曰努肉攀睛,或先赤烂多年,肝经为风所 冲而成;或用力作劳,有伤肝气而得,或痒或痛,自两 眦头努出,心气不宁,忧虑不已,遂乃攀睛,或起筋膜。 宜服“洗刀散”及二黄散、定心丸。
肺瘀
由眦而起,贯过气轮,如皮似筋横带,至于风轮,光亦 不损,甚则掩及瞳神,方碍瞻视。大抵十之八九,皆由 大眦而起。有赤白二证:赤者血分,白者气分,其原在 心肺二经。初起如薄薄黄脂,或赤脉数条,后渐渐大 而厚,赤者少,白者多,虽赤者亦是白者所致。盖先有 白,而不忌火毒辛热,故伤血而赤,非血分之本病也。 治赤虽退,其质不退,必须杀伐。杀伐之治,虽不见形 势之恶,久而且痛,功亦迟缓,不若一割即去烙之,免 其再发。大抵眼科钩割一法,唯此患最为得效。
鸡冠蚬肉
二证形色相类,经络相同,治亦一法。故总而言之,非 二病同生之谓也。其状色紫如肉,形类鸡冠、蚬肉者 即是。多生睥眦之间,然后害及气轮,而遮掩于目。治 者须用割治七八,后用杀伐,不然药徒费功。若割亦 用烙定方好。其目大眦内,有红肉一块,如鸡冠、蚬肉 者,乃心经血部之英华。若误割者,轻则损目,重则丧 命。慎之。抽风汤、决明散。
鱼子石榴
二证,经络同,治法亦同。故总而言之,亦非二病同生。 鱼子障,非聚星之比,又非玉粒之比。其状“生肉一片, 外面累累颗颗,丛生于目。或淡红色,或淡黄色,或肉 色状如石榴子,绽露于房。其病红肉颗,或四或六或 八,四角生来,障满神珠,视亦不见。”已上二证,俱是血 部瘀实之病。目疾恶证,治用割,割后见三光者,方可 伐治。三光瞑黑者。内必瞳神有损。不必治也。
轮上一颗如赤豆
气轮,有赤脉灌注,直落风轮。风轮上有颗积起,色红, 初如赤小豆,次后积大,专为内有瘀血之故。急宜开 导,血渐通,颗亦渐消,病到此十有九损。若白珠上独 自有颗鲜红者,亦是瘀滞。上下无丝脉接贯者,只用 点服自消。若有接贯者,必络中有血灌来,宜向所来 之处寻看,量其轻重而导之。若白轮有红颗而胀急 涩痛者。有变而急痛连内而根深接内者,火疳也。又 非此比。若白珠虽有红颗,而珠不疼,虽疼不甚者,病 轻,治亦易退,善消可矣。
睛中一点似银星
白点一颗,如星光滑,当睛中盖定,虽久不大不小,旁 视瞳神在内,只是小些,正视光华亦损,乃目痛时不 忌房事,及服渗泄下焦寒凉之药过多,火虽退而肾 络气滞,膏凝结为此病,虽服药不退,点亦不除,终身 之患也。
五花障
生于神珠之上,斑斑杂杂,盖五脏经络间之气俱伤, 结为此疾。其色或白或如糙米色,或肉色中带焦黄, 微红蓝碧等色,斑斓驳杂不一。若中有一点黑色者, 乃肾络气见,虽治不能尽去。此状与《斑脂》。�玛瑙《内 伤》,形略相似斑脂翳,乃破而结成瘢痕不能去者。《玛 瑙内伤》,乃小而薄,未掩瞳神之轻者。此则高厚显大, 生在膏外可退,故不同耳。
混障
谓“漫珠”,皆一色之障也,患之者最多。有赤白二证,赤 者易治于白者,赤者怕赤脉外爬,白者畏光滑如苔, 有此二样牵带者,必难退而易发。若先因别证而成 混障,则障去而原病见矣。若无别证,到底只是一色 者,若混障因而犯禁触发者,则变证出,先治变证,后 治《本病》。一云:混睛证,白睛先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涩难开,或时无事,不久亦发。年深则睛变成碧色, 满目如凝脂,赤络如横赤丝,此毒风积热,宜服地黄 散,外点“七宝膏。”
惊振外障
目,被物撞触而结为外障也。与伤在膏上急者不同。 初撞目时,亦有珠疼涩胀之苦,为其伤轻而瘀自潜 消,故痛虽止而不戒禁,有所触发其火,致水不清,气 滞络涩,而生外障。有撞虽轻,反不知害,有所触犯,遂 为外障者。有撞重不戒,反触而变为凶疾者。凡外障 结而珠疼头痛及肿胀者,皆是恶证,防变,急宜治之。 治见《为物所伤》条。
黑翳如珠
非蟹睛木疳之比,木疳是大者,生则瞳损,不可治。此 则至大方损珠而后损瞳神也。又非蟹睛因破流出 之比,此肝气有馀,欲泛起之患,故从风轮际处,发起 黑泡,如珠子圆而细,或一或二,或三四、五、六,多寡不 一。其证火实盛者痛,虚缓者不痛,治亦易平。若长大 则有裂目之患,先服羚羊角散,后服补肾丸。
木疳
生于风轮者多,其色蓝绿青碧,有虚实二证。虚者大 而昏花,实者小而痛涩。非比蟹睛,因破而出,乃自然 生出者,大小不一,亦随其变长也。
《论内障》
在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唯瞳神里有隐隐青 白者。无隐隐青白者亦有之。
《内障》右眼,小眦青白翳,大眦亦微显白翳,脑痛瞳子 散大,上热恶热,大便涩后痞难,小便如常,遇热暖处, 头疼睛胀,能食,日没后天阴暗则昏,此证可服“滋阴 地黄丸。”翳在大眦加葛根、升麻,翳在小眦加柴胡、羌 活。
青风内障
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 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 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 思,忧郁忿恚,用意太过者,每有此患。然无头风痰气 夹攻者,则无此患,病至此亦危矣。不知其危而不急 救者,盲在旦夕耳。羚羊角汤、白附子汤、补肾磁石丸、 羚羊角散、还睛散。
绿风内障
瞳神气色,浊而不清,其色如黄云之笼翠岫,如蓝靛 之合藤黄,乃青风变重之证,久则变为黄风,虽曰头 风所致,亦由痰湿所攻,火郁忧思忿怒之过。若伤寒 疟疫热蒸,先散瞳神,而后绿后黄,前后并无头痛者, 乃痰湿攻伤真气,神膏耗溷,是以色变也。盖久郁则 热胜,热胜则肝木之风邪起,故瞳愈散愈黄。大凡病 到绿风,危极矣,十有九不能治也。一云:此病初患,则 头旋,两额角相牵,瞳神连鼻鬲皆痛,或时红白花起, 或先左而后右,或先右而后左,或两眼同发,或吐逆, 乃肺之病。肝受热则先左,肺受热则先右,肝肺同病 则齐发。先服羚羊角散,后服还睛散。
黑风内障
与绿风候相似。但时时黑花起。乃肾受风邪。热攻于 眼。宜凉肾。白附子丸。补肾磁石丸、还睛散。
黄风内障
瞳神已大。而色昏浊。为黄也。病至此十。无一人可救 者。
银风内障
瞳神大成一片雪白如银。其病头风痰火。人偏于气 忿怒郁不得舒而伤真气。此乃痼疾。恐金丹不能为 之返光矣。
丝风内障
视瞳神内,隐隐然若有一丝横经,或斜经于内,自视 全物,亦有如碎路者。乃络为风攻,郁其真气,元府有 一丝之遏,故视亦光华有损。久而不治,则变重为内 证之笃矣。
乌风内障
色昏浊晕滞。气。如暮雨中之浓烟重雾。风痰人嗜欲 太多。败血伤精。肾络损而胆汁亏。真气耗而神光坠 矣。
偃月内障
视瞳神内上半边,有隐隐白气一湾如新月覆垂向 下也,乃内障欲成之候。成则为如银翳。《脑漏人》及脑 有风寒不足,阴气怫郁者患之。与偃月侵睛,在轮膜 中来缓者不同。
仰月内障
瞳神下半边,有白气隐隐一湾如新月,仰而从下生 向上也。久而变满,为如银内障,乃水不足,木失培养, 金反有馀,故精液亏而元气郁滞于络,而为病也。
如银内障
瞳神中白色如银也。轻则一点白亮如星似片,重则 瞳神皆雪白而圆亮。圆亮者,一名“圆翳内障”,有仰月偃月变重为圆者。有一点从中起视,渐昏而渐变大 不见者,乃郁滞伤乎太和清纯之元气,故阳光精华, 为其闭塞而不得发见。亦有湿冷在脑,脑油滴落而 元精损,郁闭其光,非银风内障已散大而不可复收 之。比年未过六十。及过六十。而血气未衰者。拨治之。 皆有复明之理。
如金内障
瞳神不大不小,只是黄而明莹,乃是元气伤滞所成。 因而痰湿阴火攻激,故色变易,非若黄风之散大,不 可医者。
绿映瞳神
瞳神乍看无异,久之专精熟视,乃见其深处隐隐绿 色,自视亦渐觉昏眇,病甚始觉深绿,而变有气动之 患。盖痰火湿热害及于清纯太和之元气也。久而不 治,反有触犯者,为如金青盲等证。其日中及日映红 光处,看瞳神有绿色而彼自视不昏者,乃红光烁于 瞳神,照映黑红相射,而光映为绿之故,非绿色自生 之谓。及春夏瞳神亦觉色微微绿莹者。乃肝胆清纯 之正气。而视亦不昏。不可误认为此。但觉昏眇。而瞳 神绿色。明处暗处看之。皆一般气浊不清者。是此证 也。
云雾移睛
谓“人自见目外有如蝇蛇旗。”�蛱蝶:�环等状之物 色,或青黑、粉白、微黄者,在眼外空中,飞扬撩乱,仰视 则上,俯视则下也。乃元府有伤,络间精液耗涩,郁滞 清纯之气,而为内障之证,其原皆属胆肾,黑者胆肾 自病,白者因痰火伤肺金之清纯不足,黄者脾胃清 纯之气有伤其络。盖瞳神乃先天元阳之所主,禀聚 五脏之精华,因其内虚而见其状。虚弱不足。人及经 产去血太多,而悲哭太过,深思积忿者,每有此病。小 儿疳证、热证、疟疾,伤寒日久,及目痛久闭,蒸伤精液 清纯之气,亦有此患。幼而无知,至长始晓,气络已定, 治亦不愈。今人但见此证,则曰“鬼神现像”,反泥于禳 祷,而不求内治,他日病愈盛而状愈多,害成而不可 救矣。
圆翳内障
黑睛上一点圆,日中见之差小,阴处见之则大,或明 或暗,视物不明。医者不晓,以冷药治之,转见黑花,此 因肝肾俱虚而得也。宜服皂角丸合生熟地黄丸,及 “补肺散、补肾丸、镇肝丸、虎睛丸、聚宝丸、化毒丸、青金 丹、卷云膏。”
冰翳内障
如冰冻坚实,旁观自透于瞳神内阴处,及日中看之, 其形一同,疼而泪出,此因胆气盛,遂使攻于肝而得 之。宜服“七宝丸”、皂角丸合生熟地黄丸、通肝散、羊肝 丸、泻肝丸、分珠散。
滑翳内障
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绕瞳 神。宜服皂角丸、生熟地黄丸、还睛丸、羊肝丸、黄连膏。
涩翳内障
微如赤色。或聚或开。两旁微光。瞳神上如凝脂色。时 复涩痛而无泪出。宜服皂角丸、生熟地黄丸。
散翳内障
形如鳞点,或睑下起粟子而烂,日夜痛楚,瞳神最疼, 常下热泪,此二证,皆肝肺相传。宜服皂角丸、生熟地 黄丸、八味还精散、四物汤、谷精散、磨风膏、宣肺汤、青 金散、雄猪散。
浮翳内障
上如冰光白色,环绕瞳神,初生自小眦头至黑珠上, 不痒不痛,无血色相潮,宜服皂角丸合生熟地黄丸、 宣肺汤、七宝散、白万膏、细莘散、川芎散。
沉翳内障
白点藏在黑水下,向日细视,方见其白,或两眼相传 疼痛,则早轻夜重,间或出泪,宜服皂角丸及生熟地 黄丸、灵宝丹、救睛丹、羊肝丸、美玉散、二和散。
右自“圆翳” 以下七证,虽有治法,终难奏功,唯《金针》拨之为善。
偃月侵睛
风轮上半边气轮交际,从白膜内隐隐白片,薄薄盖 向下来,其色粉青,乃非内非外,从膜中而来者。初不 以为意,久之始下风轮而损光,或沿遍风轮周匝,而 为枣花,为害最迟。人每忽之,常中其患。乃脑有风湿, 久滞郁中,微火攻击,脑油滴下,亲火嗜燥好酒暴怒, 激走其郁者,为变亦急。凡发经水,不待干而湿蒸及 痰火人好燥腻湿热物者。皆有此患。“坠翳丸。”
枣花障
甚薄而白,起于风轮周匝,从白膜之内,四围环布而 来也。凡性躁急,及患痰火,竭视劳瞻,耽酒嗜辣,伤水 湿热之人,多罹此患。久则始有目急干涩,昏花不爽 之病。犯而不戒,甚则有瞳神细小内障等变。或因人 触激,火入血分,泪而赤痛者,亦在变证之例,虽有枣花、锯齿之说,实无正形。又有二十四枚、四十枚之数, 百无一二,不必拘拘泥于此说。凡见白圈傍青轮际, 从白膜四围圈圆而来,即是此证。若白而嫩,在风轮 外四围生起珠赤痛者,是花翳白陷,不可误认为此。 一云:此候周围如锯齿,四五枚相合,赤色,刺痛如针, 视物如烟,晨轻,昼则痛楚,迎风有泪,昏暗不见,宜皂 角丸、生熟地黄丸、桑白皮汤、蕤仁散。
白翳黄心
四边皆白,但中心一点黄,大小眦头微赤,时下涩泪, 团团在黑珠上。乃肝肺相传停留风热。宜服还睛散 及皂角丸合生熟地黄丸。
黑花翳
其状青色,大小眦头涩痛,频频下泪,口苦不喜饮食。 盖胆受风寒,宜凉胆丸、还精丸、四物汤、灵宝丸、青金 散、皂角丸、生熟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