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163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六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四十三
目门六
王肯堂证治准绳〈五风变成内障 瞳神散大 瞳神紧小 瞳神攲侧
论目昏花 视瞻昏眇 睛黄视眇 干涩昏花 起坐生花 萤星满目 暴盲 青盲
雀盲 真睛膏损 膏伤珠陷 神水将枯 辘轳转关 双目睛通 神珠将反 瞳神反
背 青黄牒出 珠中气动 倒睫拳毛 睥急紧小 睥肉粘轮 胞肉胶粘 睥翻粘睑
睥轮振跳 血瘀睥泛 睥虚如球 风沿烂眼 风弦赤烂 迎风赤烂 眦赤烂 论
目泪 迎东 迎西 迎风冷泪 迎风热泪 无时冷泪 无时热泪 气壅如痰 论目
疮疣 实热生疮 椒疮 粟疮 睥生痰核 木疳 火疳 土疳 金疳 水疳 论漏
睛 大眦漏 小眦漏 阴漏 阳漏 正漏 偏漏 外漏 窍漏 能远视不能近视
能近视不能远视 神光自见 黑夜精明 视正反邪 视定反动 视物颠倒 视一为
二 视瞻有色 视赤如白 光华晕大 目闭不开 直视 上视 惊振外障 惊振内
障 物损真睛 振胞瘀痛 触伤真气 飞丝入目 物偶入睛 眯目飞扬 妊娠目病
产后目病 因风 因毒 因他 痘疹馀毒 时复〉
艺术典第一百六十三卷
医部汇考一百四十三
目门六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五风变成内障
其候头旋偏肿痛甚,瞳神结白,颜色相间,却无泪出, 乃毒风脑热所致。日中如坐暗室,常自忧叹,宜除风 汤、皂角丸合生熟地黄丸。
瞳神散大
“瞳神散大,而风轮反为窄,窄一周,甚则一周如线”者, 乃邪热郁蒸,风与火击,以致神膏游走散坏。若初起 即收可复,缓则气定膏散,不复收敛,未起内障颜色 而止。是散大者直收瞳神,瞳神收而光自生矣。散大 而有内障起者,于收瞳神药内,渐加攻内障药治之。 多用攻内障发药,攻动真气,瞳神难收。病既急者,以 收瞳神为先,瞳神但得收复,目即有生意,有何内障, 或药或针,庶无失收瞳神之悔。若只攻内障,不收瞳 神,瞳神愈散,而内障不退,缓而疑不决治者二证,皆 气定而不复治,终身疾矣。大抵瞳神散大,十有七八, 皆因头风痛攻之害。虽有伤寒、疟疾、痰湿、气怒、忧思、 经产、败血等久郁热邪火证,而蒸伤胆中所包,精汁 亏耗,不能滋养目中神膏,故精液散走而光华失,皆 水中隐伏之火发。夫水不足不能制火,火愈胜,阴精 愈亏,故清纯太和之气皆乖乱,气既乱而精液随之 走散矣。凡头风攻散者,又难收。如他证,譬诸伤寒、疟 疾、痰火等热证,炎燥之火,热邪蒸坏神膏,内障来迟, 而收亦易敛。若风攻则内障即来。且难收敛。而光亦 损耳。《保命集》当归汤。
瞳神紧小
《秘要》云:“瞳子渐渐细小如簪脚,甚则小如针,视尚有 光,早治可以挽住,复故则难。患者因恣色之故,虽病 目,亦不忌淫欲,及劳伤血气,思竭心意,肝肾二经俱 伤,元气衰弱,不能升运精汁,以滋于胆,胆中三合之 精有亏,则所输亦乏,故瞳中之精,亦日渐耗损,甚则 陷没俱无,而为终身疾矣。亦有头风热证,攻走蒸干” 精液而细小者,皆宜乘初早救,以免噬脐之悔也。
瞳神攲侧
谓“瞳神歪斜不正,或如杏仁、枣核、三角、半月”也。乃肾 胆神膏损耗,瞳神将尽矣。若风轮破损,神膏流绽,致 瞳神攲侧者,轮外必有蟹睛在焉。蟹睛虽平,而瞳神 不得复圆,外亦结有脂翳,终身不脱。若轮外别无形 证,而瞳神攲侧者,必因内伤肾水肝血,胆乏化源,故 膏液日耗,而瞳神欲没,甚为可畏,宜急治之,虽难复 圆,亦可挽住,而免坠尽无光之患。
《论目昏花》
运气,目昏有四:一曰风热。《经》云:“少阴司天之政,风热 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往复之作,民病 聋瞑。”此风热参布目昏也。二曰热。《经》云:“少阴在泉,热 淫所胜,病目瞑。治以咸寒。”此热胜目昏也。三曰风。《经》 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复则大风暴发,目视䀮䀮。”此 风胜目昏也。四曰燥。《经》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目眛” 眦伤,治以“苦热”是也。
视瞻昏眇
谓目内外别无证候,但自视昏眇,蒙眛不清也。有神 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眇者,致害不一。 若人年五十以外而昏者,虽治不复光明。盖时犹月 之过望,天真日衰,自然日渐光谢,不知一元还反之 道,虽有妙药,不能挽回,故曰“不复愈矣。”此专言平人 视昏,非因目病昏眇之比,各有其因,又当分别。凡目 病外障而昏者,由障遮之,故欲成;内障而昏者,细视 瞳内,亦有气色。若有障治愈后昏眇者,因障遮久,滞 涩其气,故光隐眊,当培其本,而光自发。有目病渐发 渐生,痛损经络,血液涩少,故光华亏耗而昏。有因目病治失其中,寒热过伤,及开导针烙,炮炙失当,伤其 血气,耗其光华而昏者,已上皆宜培养根本,乘其初 时而治之,久则气脉既定,虽治不愈。若目在痛时而 昏者,此因气塞火壅,络不和畅而光涩,譬之烟不得 透,火反不明。如目暴痛,愈后尚昏者,血未充足,气未 和畅也,宜谨慎保养,以免后患。若目病愈久,而昏眇 不醒者,必因六欲七情,五味四气,瞻视哭泣等故,有 伤目中气血精液脉络也。宜早调治,久则虽治亦不 愈矣。若人年未五十,目又无痛赤内障之病,及斲丧 精元之过,而视昏眇无精彩者,其人不寿。凡人年在 富强而多丧真,损元,竭视苦思,劳形纵味,久患头风, 素多哭泣,妇女经产损血者,目内外别无证候,只是 昏眊,月复月而年复年,非青盲则内障来矣。
睛黄视眇
风轮黄亮如金色,而视亦昏眇,为湿热重而浊气熏 蒸,清阳之气,升入轮中,故轮亦色易。好酒嗜食,湿热 燥腻之人,每有此疾,与视瞻昏眇证本病不同。
干涩昏花
目自觉干涩不爽利,而视物昏花也。乃劳瞻竭视,过 虑多思,耽酒恣燥之人,不忌房事,致伤神水,目上必 有如细细赤脉,及不润泽等病在焉。合眼养光良久, 则得泪略润,开则明爽,可见水少之故。若不谨戒保 养,甚则有伤神水,而枯涩之变生矣。治惟滋阴养水, 略带抑火,以培其本,本正则清纯之气和,而化生之 水润。若误认火实。用开烙针泻之法治之。则有紧缩 细小之患。
起坐生花
内外别无证候,但其人动作少过,起坐少频,或久坐, 或久立久眠、久视,便觉头弦目花昏运也。乃元气弱, 阴精亏损,水少液伤,脉络衰疲之咎。怯弱证阴虚水 少痰火,人每多患此。
萤星满目
“自见目前有无数细细红星,如萤火飞伏撩乱,甚则 如灯光扫星之状。”其人必耽酒嗜燥,劳心竭肾,痰火 上升目络,涩滞精汁为六贼之邪火熏蒸所损,故阳 光散乱而飞伏,水不胜火之患,久而不治,内障成矣。 非若起坐生花证,与有火人昏花中亦带萤星之轻 者。此言其时时屡见萤星之重者耳。宜养肝丸、麢羊 羌活汤、菊睛丸。明目,生熟地黄丸、石决明丸、加减驻 景丸、补肾磁石丸、千金神曲丸、三仁五子丸、补肝丸、 补肾丸、麢羊角饮、蕤仁丸、熟干地黄丸、摩顶膏、决明 丸、白龙粉、煮肝散服,椒方芎䓖散。
暴盲
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倏然盲而 不见也。病致有三:曰阳寡,曰阴孤,曰神离,乃痞塞关 格之病。病于阳伤者,缘忿怒暴悖,恣酒嗜辣,好燥腻, 及久患热病痰火人得之,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 多色欲悲伤,思竭哭泣太频之故,患则类中风中寒 之起。伤于神者,因思虑太过,用心罔极,忧伤至甚,惊 恐无措者。得之患则其人如痴𫘤病发之状。屡有因 头风痰火,元虚水少之人,眩运,发而醒则不见能保 养者。亦有不治自愈,病复不能保养,乃成痼疾。其证 最速而异。人以为魇魅方犯,鬼神为祟之类,泥于禳 祷,殊不知急治可复,缓则气定而无用矣。
青盲
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只自不见者,是乃元府 幽邃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其因有二:一曰神 失,二曰胆涩。须讯其为病之始,若伤于七情,则伤于 神;若伤于精血,则损于胆,皆不易治,而失神者尤难。 有能保真致虚,抱元守一者,屡有不治而愈。若年高 及疲病,或心肾不清足者,虽治不愈。世人但见目盲, 便呼为青盲者,谬甚。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 无损,仔细视之,瞳神内并无些少别样气色,俨然与 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方为此证。若有何气色,即 是内障,非青盲也。
雀盲
俗称也,亦曰鸡盲。《本科》曰:高风内障,至晚不明,至晓 复明也。盖元阳不足之病。或云:既阳不足,午后属阴, 何未申尚见?子后属阳,何丑寅未明?曰:午后虽属阴, 日阳而时阴,阳分之阴,且太阳明丽于天,目得其类, 故明至酉日没,阴极而瞑。子后虽属阳,夜阴而时阳, 阴分之阳。天地晦黑,理之当瞑。虽有月灯而不见者, 月阴也,灯亦阴也,阴不能助内之阳,病轻者视亦稍 见,病重者则全不见。至寅时阳盛,日道气升而稍明, 卯时日出如故。若人调养得宜,神气融和,精血充足, 阳光复盛,不治自愈。若不能爱养,反致丧真,则变为 青盲内障,甚则有阴阳乖乱,否塞关格,为中满而死 者。食以牛猪之肝,治以补气之药即愈。益见其元气 弱而阳不足也。
真睛膏损
此证乃热伤真水,以致神膏缺损。若四围赤甚痛极者,由络间瘀滞,火燥了神膏。若凝脂翳,碎坏神膏而 缺者,是热烂了神膏,为病尤急。若四围不甚赤痛,不 是凝脂所损者,为害稍缓,乃色欲烦躁,恣辛嗜热之 故,大略是蒸郁铄损了肝胆络分之病,其状风轮有 证,或痕或凹,长短大小不一,或凹小如针刺伤者,或 “凹大如簪脚刺伤者,或痕如指甲刻伤者,或风轮周 匝有痕长甚者”,凡有此等,皆系内有郁滞热蒸之甚, 铄坏了神膏之故。急须早治,勿使深陷为窟,而蟹睛 突出。若至深大,纵蟹睛未出而翳满,亦有白晕如冰, 瑕翳等病结焉,乃药气填补其膏,故有此瘢。若久服 久点,方得水清膏复。若治少间怠,则白晕终身难免, 浅小者方得如故,深大者亦有微微之迹。盖神膏乃 先天二五,精气妙凝,自然至精至粹者。今以后天药 物之气味而补其缺损,乃于浊中熏陶其含蕴之清 也。非识鉴之精,需以岁月,鲜能复其初焉。
膏伤珠陷
谓“目珠子觉低陷而不鲜绽也。”非若青黄牒出诸漏 等病,因损破膏流水耗而凹低之比。盖内有所亏,目 失其养,源枯络伤,血液耗涩,精膏损涸之故,所致不 一。有恣色而竭肾水者;有嗜辛燥而伤津液者;有因 风痰湿热久郁而蒸损精膏者;有不当出血,而误伤 经络,及出血太过,以致膏津不得滋润涵养者;有哭 损液汁而致者,有因窍内漏泄其络中真气,及元气 弱,不能升载精汁运用者,大抵系元气弱而膏液不 足也。凡人目无故而自低陷者,死期至矣。若目至于 外有恶证,内损精膏者,不治。
神水将枯
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最不好识,虽形于言,不 能妙。其状乃火郁蒸膏泽,故精液不清,而珠不莹润, 汁将内竭,虽有淫泪盈珠,亦不润泽。视病气色干涩, 如蜒蚰唾涎之光。凡见此证,必有危急病来,治之稍 缓,则神膏干涩,神膏干涩,则瞳神危矣。夫神水为目 之机要,其病幽微,人不知之,致变出危证,而救之已 迟,其状难识,非心志巧,眼力精,虽师指不得尽其妙。 若小儿素有疳证,粪如鸭溏而目疾,神水将枯者死。 五十以外人,粪如羊矢而目病,神水将枯者死。热结 膀胱证,神水将枯者,盖下水热蒸不清,故上亦不清, 澄其源而流自清矣。一云:“瞳神干缺证。”其睛干涩,全 无泪液,或白或黑,始则疼痛,后来稍定。而黑不见。此 证不可治疗。宜泻肝散。
辘轳转关
目病六气不和,或有风邪所击,脑筋如拽神珠不待 人转,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 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盖气搏激不定,筋脉振惕, 缓急无常,被其牵拽而为害。轻则气定脉偏而珠歪, 如神珠将反之状,甚则翻转而为瞳神反背矣。宜用 牛蒡子丸、还睛丸、退血散、雄猪散、聚宝丹、天门冬饮 子、泻肝散之类。
双目睛通
亦曰“睊目。”此证谓幼时所患,目珠偏斜,视亦不正,至 长不能愈者。患非一端,有因脆嫩之时,目病风热攻 损脑筋急缩者;有因惊风天吊,带转筋络,失于散治, 风热遂致凝滞经络而定者;有因小儿眠之牖下亮 处,侧视久之,遂致筋脉滞定而偏者。凡有此病,急宜 乘病嫩血气未定治之。若至长经络血气已定,不复 愈矣。此专言幼患。至长不可医者。非《神珠》将反急病 之比。
神珠将反
谓“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不能转,乃风热攻脑,筋 络被其牵缩紧急,吊偏珠子,是以不能运转,甚则其 中自闻聒聒有声,时响。”血分有滞者,目亦赤痛。失治 者有反背之患,与双目睛通初起状相似而不同。
瞳神反背
因六气偏胜,风热搏急,其珠斜翻侧转,白向外而黑 向内也,药不能疗,止用拨治。须久久精熟,能识其向 入何眦,或带上带下之分,然后拨之,则疗在反掌,否 则患者徒受痛楚,医者枉费心机。今人但见目盲内 障,或目损风水二轮坏而膏杂,白掩黑者,皆呼为“瞳 神反背”,谬矣。夫反背,实是斜翻,乌珠向内,岂有珠正 向外,而可谓之“反背”者哉。
青黄牒出
风轮破碎,内中膏汁叠出也。不治者,甚则膏尽珠凹。 有因自破牒出,而火气得以舒泄,内外不治,致气定 而胀出不收者。有医以寒凉逐退内火,外失平治,滞 定为凸起者,乃不治之病。初起由风热攻击,及撞损 真膏等害,血气,瘀滞亢极,攻碎神珠,神珠之中膏汁 俱已溃烂而出,纵有妙手,不复可救,但求免其凹凸 而已。珠上膏水斑。杂结为翳。状如白混障者。南人呼 为白果。即华元化复生。何能为也。
珠中气动
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患头风痰火病,郁久火胜,搏激动其 络中真一之气,游散飘耗,急宜治之。“动而定后光冥” 者,内证成矣。
倒睫拳毛
“眼睫毛倒卷入眼中央”是也。久则赤烂,毛刺于内,神 水不清,以致障结,且多碍涩泪出之苦。人有拔去剪 去者,有医以夹板腐去上睥者,得效虽速,殊不知内 病不除,未几复倒。譬之草木枯瘦,则枝叶萎垂,即朝 摘黄叶,暮去枯枝,徒伤其本,徒速其槁。不若培益粪 壤,滋调水土,本得培养,则向之黄者翠而垂者耸矣。 夹之一治,乃劫法耳。其经久睥坏而宽甚者,药攻甚 迟,不得已而夹去之,内当服药以治其本,不然未几 而复宽睫矣。拔剪之法,未闻其妙,屡有内多湿热,外 伤风邪,致烂弦极丑,一毛俱无如风疾者。有毛半断 者。有夹而复睫,云是尚宽,复夹至于三四,目亦急缩 细小,徒损无益,终莫之悟,愚之甚也。
睥急紧小
谓眼楞紧急缩小,乃倒睫拳毛之渐也。若不曾治而 渐自缩小者,乃膏血精液涩耗,筋脉紧急之故。若治 后而急小者,乃治之之故。患者多因睥宽倒睫,夹去 上睥,失于内治,愈后复倒复夹,遂致精液损而脉不 舒,睥肉坏而血不足,目故急小。有不当割导,而频数 开导,又不能滋其内,以致血液耗而急小者。凡因治 而愈者,若不乘时滋养,则络定气滞,虽治不复愈矣。 宜“神效黄芪汤、有翳拨云汤、小角紧急连𧄍饮子。”
睥肉粘轮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有热燥血 涌者,目必赤痛。有热退血散失于治疗者,其状虽粘, 必白珠亦痛,止须用镰割之治。若赤痛时生粘者,必 有瘀滞,宜渐导渐镰。如别病虽退,而粘生不断,亦须 镰割渐开,仍防热血复粘生合,须用药时分之,排风 散。
胞肉胶粘
“两睥腻沫粘合难开,夜卧尤甚,轻则如胶粘刷,重则 结硬,必得润而后可开也。”其病重在脾肺湿热之故。 夫肺主气,气化水为泪,泪为热击而出,邪热蒸之,混 浊不清,出而为脾土燥湿所滞,遂阻腻凝结而不流, 燥甚则结硬而痛,故当以清凉滋润为主。虽有障在 珠,亦是水不清内滞之故,非障之愆,久而不治,则有 疮烂之变,内则有椒疮、粟疮、羞明、瘀滞等证生矣。
睥翻粘睑
乃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乃气滞血 涌于内,皮急系吊于外,故不能复转。有自病壅翻而 转,有因翻睥看病,为风热搏滞,不得复返而转。大抵 多风湿之滞所致。故风疾人患者多,治亦难愈,非风 者易治。宜用镰剔开导之法。
睥轮振跳
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乃气分之 病,属肝脾二经脉络。牵振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 血虚而气不顺,非纯风也。若有湿烂及头风病者,方 是风邪之故。久而不治,为牵吊败坏之病。
血瘀睥泛
谓睥内之肉,紫淤浮泛,如臭血坏泛之状,其色紫晕 泛起,甚则细细如泡,无数相连成片。盖睥络血滞,又 不忌火毒燥腻,致积而不散,其血皆不莹泽而淤泛, 睥内肉坏,或碎睥出血,因而冒风,风伤其血,血滞涩 而睥肉不得润泽,此乃久积之病也,非比暴疾。治以 活血为上,甚者方以劫治,轻者止用杀伐之治足矣。
睥虚如球
谓目睥浮肿如球状也。目尚无别病,久则始有赤丝 乱脉之患。火重甚,皮或红,目不痛。湿痰与火夹搏者, 则有泪有眦烂之候,乃火在气分之虚证,不可误认 为“肿如杯覆”,血分之实病。以两手掌擦热拭之,少平, 顷复如故。可见其血不足,而虚火壅于气也。
风沿烂眼
风沿眼系上膈有积热,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顽痰 痞塞,浊气不下降,清气不上升,由是火益炽而水益 降,积而久也。眼沿因脓渍而肿于中,生细小虫丝,遂 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是也。用紫金膏,以银钗脚揩去 油腻点之。试问若果痒者,又当去虫以绝根本。盖紫 金膏只是去湿与去风凉血而已,若前所谓饮食挟 “怒成痰”,又须更与防风通圣散去硝黄为细末,以酒 拌匀,晒干,依法服之。禁诸厚味及大料物,方尽诸法 之要。
风弦赤烂
乃目睥沿赤烂垢腻也。盖血虚液少,不能滋养睥肉, 以致湿热滞于脾络,常时赤烂,如是者,非若迎风因 邪乘虚之比,久而不治,则拳毛倒入,损甚则赤烂湿 垢,而拳毛皆坏。若先有障而后赤烂者,乃经络涩滞, 神水不清而烂,治其障,通其脉络而自愈。有因毛倒 而拔剪,损动精液,引入风邪,以致坏烂,各因其源而浚之。一法劫治以小烙铁卷纸。蘸桐油烧红烙之。烂 湿而痒者。颇获其效。若失于内治。终难除根。
迎风赤烂
谓“目不论何风,见之则赤烂,无风则否”,与风弦赤烂 入脾络之深者不同。夫风属木,木强土弱,弱则易侵, 因邪引邪,内外夹攻,土受木克,是以有风则病,无风 则愈。赤烂者,土木之正病耳。赤者,木中火证,烂者,土 之湿证。若痰湿盛者,烂胜赤;若火燥盛者,赤胜烂;心 承肺承者,珠亦痛赤焉。此专言见风赤烂之患,与后 迎东迎西迎风冷热泪证。入内之深者又不同。
眦赤烂
谓赤烂,唯眦有之,目无别病也。若目有别病而赤烂 者,乃因别火致伤其眦,又非此比。赤胜烂者,火多,乃 劳心忧郁忿悖,无形之火所伤。烂胜赤者,湿多,乃恣 燥嗜酒,哭泣过多,冒火冲烟,风热熏蒸,有形所伤,病 属心络,甚则火盛水不清,而生疮于眦边也。要分大 小二眦,相火君火虚实之说。内服“洗刀散”、菊花通圣 “散,点以炉甘石散,二蚕沙、紫金膏,洗以黄连散。”
《论目泪》
运气泪出,皆从风热。《经》曰:“厥阴司天之政,三之气,天 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是也。
迎东
谓目见东南二风,则涩痛泪出,西北风则否,与“迎风 赤烂,迎风泪出”,末同而本异。各证不论何风便发,此 二证则有东西之别,以见生克虚实之为病。迎风之 泪,又专言其泪不带别病,而本病之深者,又非迎东 迎西有别病之比,故治亦不同。迎东与迎西又不同, 迎东乃肝之自病,气盛于血,发春夏者多,非若迎西 因虚受克而病发也。
迎西
谓目见西北二风,则涩痛泪出,见东南风则否,乃肝 虚受克之病。秋冬月发者多,治当补肝之不足,抑肺 之有馀。
迎风冷泪
不论何时何风,见则冷泪交流。若赤烂障翳者,非也。 乃水木二家,血液不足,阴邪之患,与热泪带火者不 同。久而失治,则有内障视眇等阴证生焉,与无时冷 泪又不同,此为窍虚因邪引邪之患。“无时冷泪”则内 虚胆肾自伤之患也。
迎风热泪
不论何时何风,见之则流热泪。若有别证,及分风气 者,非也。乃肝胆肾水木之精液不足,故因虚窍不密, 而风邪引出其泪。水中有隐伏之火发,故泪流而热。 久而不治,反有触犯者,则变为内障,如萤星满目等 证也。
无时冷泪
目不赤不痛,苦无别病,只是时常流出冷泪,甚则视 而昏眇也。非比迎风冷泪,因虚引邪,病尚轻者。盖精 液伤耗,肝胆气弱,膏涩,肾水不足,幽隐之病已甚。久 而失治,则有内障青盲,视瞻昏眇之患。精血衰败之 人,性阴毒,及悲伤哭泣久郁者。又如产后悲泣太过 者,每多此疾,且为患又缓。人不为虑,往往罹其害而 祸成也,悔已迟矣。
无时热泪
谓目无别病,只是热泪不时常流也。若有别病而热 泪流出者,乃火激动其水,非此病之比。盖肝胆肾水 耗,而阴精亏涩,乃劳心竭意,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 其汁也。故血虚膏液不足,人哭泣太伤者,每每患此。 久而失治,触犯者变为内障。因其为患微缓,故罹害 者多矣。肝虚,还睛补肝丸、枸杞酒、二妙散;肝实,洗肝 汤、羚羊角散。肝热,决明子方,凉胆丸。风热,羌活散。青 葙子丸。风冷,羌活散。风湿,菊花散。蝉蜕饼子,川芎丸。 外点:真珠散,乳汁煎。
目中溜火,恶日与火,隐涩小角紧,久视昏花,迎风有 泪,《连𧄍饮子》主之。
气壅如痰
睥内如痰白沫。稠腻甚多。拭之即有者。是痰火上壅。 脾肺湿热所致。故好酒嗜燥。怫郁者每患此疾。若觉 睥肿及有丝脉。�赤者必滞入血分,防瘀血灌睛等 变生矣。
《论目疮疣》
《内经》运气目眦疮疡有二:一曰热。经云:“少阴司天之 政,三之气,大火行,寒气时至,民病目赤眦疡,治以寒 剂”是也。二曰燥。经云:“岁金太过,民病目赤肿眦疡。”又 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目眯眦疡,治以温剂”是 也。
实热生疮
轻重不等,痛痒不同。重则有堆积高厚,紫血脓烂而 腥臭者,乃气血不和,火实之邪,血分之热尤重。如瘀 滞之证,膏溷水浊,每每流于睥眦成疮,血散而疮自
除。勤劳湿热人,每患睥眦成疮,无别痛肿证者,亦轻而无妨。若火盛疮生,堆重带肿痛者,又当急治,恐浊气沿于目内,而病及于珠。若先目病后生疮,必是热 沿他经。凡见疮生。当验部分。以别内之何源而来。因 其轻重治之。
椒疮
椒疮,生于睥内,累累如疮,红而坚者是也。有则沙擦 开张不便,多泪而痛,今人皆呼为“粟疮”,误矣。粟疮亦 生在睥,但色黄软而易散,此则坚而难散者。医者率 以龙须、灯心等物,出血取效,效虽速,不知目以血为 荣,血损而光华,有衰弱之患。轻则止须善治,甚重至 于累累连片疙瘩,高低不平,及血瘀滞者,不得已而 导之,中病即止,不可太过,过则血损,恐伤真水,失“养 神膏”,大概用平熨之法。退而复来者,乃内有瘀滞,方 可量病渐导。若初治便用开导者,得效最速,切莫过 治。
粟疮
“生于两睥,细颗黄而软者是。”今人称椒疮为粟疮,非 也。椒疮红而坚,有则碍睛,沙涩不便,未至于急。粟疮 见,若目痛头疼者,内必有变证。大意是湿热郁于土 分为重,椒疮以风热为重,二证虽皆属于血分,一易 散,一不易散,故治亦不同。有素好湿热燥腻者,亦有 粟疮,其睛虽赤而痛不甚者,虽有必退,与重者不同, 又不可误认为玉粒。玉粒乃淡黄色,坚而消迟,为变 亦迟者。
睥生痰核
乃睥外皮肉有赘如豆。坚而不疼。火重于痰者。皮或 色红,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于上睥者多。屡有不治 自愈。有恣嗜辛辣热毒酒色斲丧之人,久而变为瘿 漏重疾者。治亦不同。若初起劫治。则顷刻平复矣。
木疳
证治见目门五外障中。
火疳
生于睥眦气轮,在气轮为害尤急。盖火之实邪在于 金部,火克金,鬼贼之邪,故害最急。初起如椒疮榴子 一颗,小而圆,或带横长而圆,如小赤豆,次后渐大,痛 者多,不痛者少,不可误认为“轮上一颗如赤豆”之证。 因瘀积在外易消者,此则从内而生也。
土疳
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是也。有一目生又一目者, 有止生一目者,有邪微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 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败者;有窍未实,因风乘 虚而入,头脑俱肿,目亦赤痛者,其病不一,随宜治之。 《巢氏》曰:“凡眼内眦头忽结成泡,三五日间,便生脓汁, 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眦间,热搏于津液所成。” 但其势轻者。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谨按世传眼 眦初生小泡。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 眼睥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人每试之 有验。然巢氏但具所因。而不更分经络。其诸名实所 过者多矣。
金疳
初起与“玉粒”相似,至大方变出祸患。生于睥内,必碍 珠涩痛,以生障翳。生于气轮者,则有珠痛泪流之苦。 子后午前,阳分气升之时尤重。午后入阴分则病略 清宁。久而失治,违戒反触者,有变漏之患。
水疳
忽然一珠,生于睥眦气轮之间者多,若在风轮,目必 破损。有虚实大小二证。实者小而痛甚,虚者大而痛 缓,状如黑豆。亦有横长而圆者,与木疳相似,但部分 稍异,色亦不同。黑者属水,青绿蓝碧者属木,久而失 治,必变为漏头风,人每有此患。风属木,肝部,何以病 反属水?盖风行水动,理之自然。头风病目,每伤瞳神, 瞳神之精膏被风攻郁,郁久则火胜,其清液为火击 散走,随其所伤之络,结滞为疳也。疳因火滞,火兼水 化,化因邪胜,不为之清润,而反为之湿热,湿热相搏 而为漏矣。故水疳属肾与胆也。
《论漏睛》
眦头结聚生疮,流出脓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 仍无翳膜,此因心气不宁,并风热停留在睑中,宜服 五花丸、白薇丸。歌曰:“原因风热睑中停,凝结如脓似 泪倾,驱毒除风无别病,黄连膏子点双睛,合用糖煎 散,三和散蔤蒙花散。”
大眦漏
大眦之间生一漏,时流血水。其色紫晕。肿胀而疼。病 在心部。火之实毒。治法宜补北方,泻南方。
小眦漏
小眦间生一漏,时流血水,色鲜红。病由心包络而来, 相火横行之候。失治则神膏损而明丧矣。当于北方 中补而抑之。
阴漏
不论何部生漏,但从黄昏至天晓,则痛胀流水作青 黑色,或腥臭不可闻,日间则稍可,非若他证之长流乃幽阴中有伏隐之火,随气升而来,故遇阴分即病。 重治当温而清之。
阳漏
“不论何部分生漏,但日间胀痛流水,其色黄赤,遇夜 则稍可,非若他漏长流也。”治当补正气,清金火。
正漏
有漏生于风轮,或正中,或略偏,病至此,目亦危矣。若 初发破,浅,则流出如痰白膏,犹为可救。至于日久而 深,则流出青黑膏汁,损及瞳神,即有金丹妙药,难挽 先天二、五元精,丧明必矣。病属肝肾二部,目窍于肝, 主于肾,故曰“正漏”耳。
偏漏
漏生在气轮,金坚而位旁,为害稍迟,故曰“偏漏。”其流 如稠浊白水,重则流脓。久而失治,水泄膏枯,目亦损 矣。
外漏
生于两睥之外,或流脓,或流稠臭水,胀痛则流出,不 胀则略止,其害目迟于各漏。久而失治,则睥坏气泄, 膏水耗损,目亦坏矣。
窍漏
乃目旁窍中流出薄稠水,如脓腥臭,拭之即有,久则 目亦模糊也。人嗜燥耽酒,痰火湿热者,每患此疾,久 而不治。亦有暗伤神水,耗涩神膏之害,与“气壅如痰” 相似,彼轻此重。如痰乃在外水不清,睑内欲出不得 出者,此则从内邪气熏蒸而出,欲罢不能者,治亦深 浅迟速不同。
能远视不能近视
《秘要》云:“阴精不足,阳光有馀,病于水者,故光华发见, 散乱而不能收敛。近视治之在心肾,心肾平则水火 调而阴阳和顺,阴阳和顺则收敛发用,各得宜也。夫 血之所化为水,在身为津液,在目为膏汁。若贪淫恣 欲,饥饱失节,形脉甚劳,过于悲泣,皆斲耗阴精。阴精 亏则阳火盛,火性炎而发见,阴精不能制伏挽回,故” 越于外而远照。不能治之。而反触激者。有内障之患。
能近视不能远视
《秘要》云。“此证非谓禀受生成。”近。�“之病,乃平昔无病, 素能远视而忽然不能者也。盖阳不足,阴有馀,病于 火者,故光华不能发越于外,而收敛近视耳。”治之在 胆肾,胆肾足则神膏厚,神膏厚则经络润泽,经络润 泽则神气和畅而阳光盛矣。夫气之所用谓之火,在 身为运用,在目为神光。若耽酒嗜燥,头风痰火,忿怒 暴悖者,必伤神损气,神气弱必发“用衰。”发用衰,则经 络涩滞,经络涩滞,则阴阳偏胜而光华,故不能发达 矣。
神光自见
谓目外自见神光出现,每如电闪掣,甚则火焰霞明, 时发时止,与视瞻有色之定者不同。乃阴精亏损,清 气怫郁,元府太伤,孤阳飞越,神光欲散,内障之重者, 非若萤星痰火之轻也。
黑夜精明
夫人体大地之阴阳,昼明夜晦,理之常也。今晦暝之 中,倏忽见物,是背于阴阳矣。乃水火不交,精华关格, 乖乱不和,阳光飞越之害,不能培养阴精,以留制阳 光,而自以为精华之盛,至于光坠而盲,始悔之不已 晚乎。
视正反邪
谓物本正而目见为邪也。乃阴阳偏胜,神光欲散之 候。阳胜阴者,因恣辛嗜酒,怒悖头风,痰火气伤之病。 阴胜阳者,因色欲哭泣饮味经产血伤之病。此内之 元府郁滞有偏,而气重于半边,故发见之火,亦偏而 不正耳。治用培其本而伐其标。久而失治,内障成焉。
视定反动
谓“物本定而目见为动也。”乃气分火邪之害水不能 救之,故上旋眩运,振掉不定,光华欲坠。久则地石亦 觉振动而不定,内障成矣。恣酒嗜燥,头风痰火人,阴 虚血少者,屡有此患。
视物颠倒
谓视器物皆振动而倒植也。譬之环舞后定视,则物 皆移动而倒植。盖血气不正,阴阳反复,真元有伤,阴 精衰弱,阳邪上干,虚眩而运掉。有一年数发,有一月 数发者。若发则视倒而视冥不醒者,神光坠矣。须因 其所发时令,及别其因虚、因风、因痰因火而治之。若 以风眩不足为虑,反斲丧而激触者,内障之患,终莫 能逃。
视一为二
谓一物而目视为二,即《内经》所谓视岐也。乃精华衰 乱,偏隔败坏,病在肾胆,肾胆真一之精不足,而阳光 失其主倚,故视一为二。若目赤痛者,乃火壅于络,阴 精不得升运以滋神光,故反为阳邪错乱神光,而岐 其视。譬诸目痛时,见一灯火为二三灯也。
===视瞻有色===非若萤星、《云雾》二证之细点长条也。乃目凡视物有 大片,甚则通行,当因其色而别其证以治之。若见青 绿蓝碧之色,乃肝肾不足之病,由阴虚血少,精液衰 耗,胆汁不足,气弱而散,故视亦见其色。怯弱证,人眼 前每见青绿色,益见其阴虚血少之故也。若见黄赤 者,乃火土络有伤也,痰火湿热人每有此患。夫阴虚 水少,则贼火得以燥铄,而清纯太和之气,为之乖戾 不和,故神光乏滋运之化源,而视亦因其本而见其 色也。因而不能滋养,反有触犯者,内障生焉。若见白 色者,病由金分,元气有伤,及有痰沫阻滞道路者,皆 有此患。若视有大黑片者,肾之元气大伤,胆乏所养, 不久盲矣。
视赤如白
谓视物却非本色也。因物著形之病,与视瞻有色,空 中气色不同,或观太阳若冰轮,或睹灯火反粉色,或 视粉墙如红如碧,或看黄纸似绿似蓝等类。此内络 气郁,元府不和之故。当因其色而别之,以知何脏腑 乘侮之为病而施治。
光华晕大
谓视日与灯烛,皆生红晕也。甚则通红,而人物在灯 光之下亦大矣。皆是实火阳邪发越于上之害诸络, 必有滞涩,轻者晕小而淡,重者晕大而浓。治虽外证 已退,目视尚有晕者,阳邪未平,阴精未盛,犹宜滋养 化源,而克制其火耳。
目闭不开
“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热则 筋纵目不开。
直视
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是也。若目睛动者,非直视也。 伤寒直视者,邪气壅盛,冒其正气,使神气不慧,脏腑 之气,不上荣于目,则目为之直视。伤寒至于直视,为 邪气已极,证候已逆,多难治。《经》曰:“衄家不可发汗,发 汗则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能眠”,以肝受血 而能视。亡血家肝气已虚,目气已弱,又发汗亡阳,则 阴阳俱虚所致,此虽错逆,其未甚也。逮狂言反目直 视,又为肾绝;直视摇头,又为心绝,皆脏腑气脱绝也。 直视讝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又剧者发狂则不 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涩者死。皆 邪气盛而正气脱也。《素问》曰:“少阳终者,其百节纵,目 睘绝系。”王注曰:“睘谓直视如惊貌,目”系绝。故目不动 而直视。
上视
《经》云:“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太阳之 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
惊振外障
证治见目门五外障中。
惊振内障
因病目再被撞打,变成内障,日夜疼痛,淹淹障子,赤 膜绕目,不能视三光,亦如久病内障。宜“补肝丸、补肾 丸、石决明丸,及皂角丸合生熟地黄丸。”
物损真睛
谓被物触打,径在风轮之急者。物大则状大,物小则 状小。有黄白二色,黄者害速,白者稍迟。若尖细之物, 触伤浅小者,可治可消。若粗厉之物,伤大而深,及缺 损神膏者,虽愈亦有瘢痕。若触及破膏者,必有膏汁, 或青黑色,或白色如痰者流出,为害尤急。纵然急治, 瞳神虽在,亦难免攲侧之患,绽甚而瞳神已去者,不 治。物有尖小而伤深膏破者,亦有细细黑颗,如蟹睛 出,愈后有瘢,且如草木刺、金石屑,苗叶尖针尖触在 风轮,浅而结颗黄者,状如粟疮;急而有变白者,状如 银星,为害稍缓。每见耘苗人竹木匠,往往误触竹丝 木屑苗叶在风轮而病者,若飞扬之物重大而打破 风轮者,必致青黄牒出。轻而膏破者,膏汁流出黑颗 为蟹睛;又轻而伤浅者,黑膏未出。有白膏流出,状如 稠痰,凝在风轮,欲流不流,嫩白如凝脂者,此是伤破 神珠,外边上层气分之精膏也,不可误认为外障。若 视昏者,瞳神有大小攲侧之患,久而失治,目必枯凸 大凡此病,不论大小黄白,但有泪流赤胀等证者急 而有变,珠疼头痛者尤急。素有痰火风湿斲丧之人, 病已内积,未至于发,今因外伤而激动其邪,乘此为 害,痛甚便涩者最凶。又如木竹芒刺,误触断在风轮 膏内者,必晓夜胀痛难当,急宜取出物。若粗大入深 者,于此损处,必有膏出,为“蟹睛”,治亦有瘢取迟,膏水 滞结障生者,物去而治障,障自退。障若大而厚者,虽 退亦有迹,失取而攻损瞳神者,不治。若刺伤断在气 轮皮内,取迟者必有瘀血灌胀,取去物而先导之,后 治馀证。大抵此证,物尖细者,伤亦小,易退而全好;粗 大者,伤亦大,难退而有迹。小者能大,大者损目,风轮 最急,气轮次之。其小物所触浅细者,年少精强,及善 于护养,性情纯缓之人,亦有不治而愈者,必其内外 别无他证也
振胞瘀痛
谓偶被物撞打,而血停滞于睑睥之间,以致胀痛也。 缓而失治,则胀入珠内,瘀血灌睛,而睛有损坏之患。 状亦与“胀如杯覆”同,外治开导敷治亦同,内治不同。 盖胀如杯覆,因火从内起,而后壅滞,此因外触凝滞, 脉道阻塞,而后灌及神珠。或素有痰火,风邪因而激 动,乘虚为患。又当验其形证丝络,各随其经而治之。
触伤真气
乃被物撞打而目珠痛,痛后视复如故,但过后渐觉 昏瞑也。盖打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 上运,损及瞳神,而为内障之急。若初觉昏暗,速治之, 以免内障结成之患。若疾已成,瞳神无大小攲侧者, 犹可拨治,内宜调畅气血,使无凝滞,此证既成,即惊 振内障。
飞丝入目
谓风飏游丝,偶然撞入目中而作痛也。若野蚕、蜘蛛、 木虫之丝,患尚迟。若遇金蚕、老鹳丝,其目不出三日 迸裂。今人但患客风暴热,天行赤热,痛如针刺,一应 火实之证,便呼为“天丝眼”,不知飞丝入目,乃人自知 者,但回避不及,不意中被其入也。入目之时,亦自知 之,倏然而痛,泪涌难开,岂可以之混治他证乎。
物偶入睛
谓偶然被物落在目中而痛也。凡人被物入目,不可 乘躁便擦,须按住性,待泪来满而擦,则物润而易出。 如物性重及有芒刺不能出者,急令人取出,不可揉 擦,擦则物愈深,入而难取。若入深须翻上睥取之,不 取则转运阻碍,气滞血凝而病变。芒刺金石棱角之 物,失取碍久,及擦重者,则坏损轮膏,如痕凹凝脂等 病,轻则血瘀水滞,为痛为障等病。有终不得出而结 于睥内者,必须翻而寻看,因其证而治之。此与眯目 飞扬不同,飞扬细沙擦眯已成证者,此则未成证。若 已成证,则大同小异,终彼轻而此重也。
眯目飞扬
因出行间风吹沙土入目,频多揩拭,以致气血凝滞 而为病也。初起涩湿赤脉,次后泪出急涩,渐渐重结 为障翳。然有轻重赤白,亦因人之感受血气部分,或 时令之寒热不同耳。或变或不变,亦随人之戒触所 致。当辨形证别经络而施治。
妊娠目病
其病多有馀,要分血分、气分,气分则有如旋螺泛起, 瞳神散大等证,血分则有如瘀血凝脂等病。盖其否 隔阴阳,涩滞与常人不同,为病每多危急,人不知虑, 屡见临重而措手不及者,内伐又恐伤胎泄气,不伐 又源不澄,病不去,将奈何?吁!能知其胎系固否,善施 内护外劫之治,则百发百中矣。
产后目病
“产则百脉皆动,气血俱伤,太虚不足,邪易以乘肝部, 发生之气甚弱,血少而胆失滋养,精汁不盛,则目中 精膏气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病者多,然轻重内外不 同,有劳瞻竭视,悲伤哭泣,而为无时冷热泪,内障昏 眇”等证;有窍不密,引入风邪,为湿烂头风者;有因虚 沐发,湿气归脑,而为内障诸病者;有因虚劳役,恣辛 嗜热,及患热病而伤目血为外障者,皆内不足所致。 善知爱护者,疾微而不变,不知保养,反纵斲丧,则变 重不一。大抵产后病宜早治,莫待其久,久则气血定 而病深,治亦不易。其外证易知者,人皆知害,而早治 其内证害缓者,人多忽之,比其成也,为无及之悔者 多矣。参看“目痛”条亡血过多之病。
因风
谓患风病人目疾也。风在五行为木,在脏为肝,在窍 为目,本乎一气。久风则热胜,热胜则血弱,风久必郁, 郁则火生,火性炎上,故患风人未有目不病者,然各 因其故而发,有日浅而郁未深,为偏㖞歪斜者;有入 脾而睥,反湿胜而赤烂者;有血虚筋弱而振搐者。有 不禁反伤精神,及恣燥嗜热,助邪,乖乱清和融纯之 气,氤郁而为内障者,有风盛血滞,结为外障,如努肉 等证者,加以服饵香燥之药,耽酒纵辛,阴愈亏而火 愈铄。病变瘀变重者,治各因其证而伐其本,内外常 劫不同。大抵风病目者,当去风为先,不然目病虽退 而复来,虽治至再至三风不住,目病终无不发之理。
因毒
谓人生疮疡肿毒,累及目病也。夫六阳火燥有馀,水 不能制,致妄乱无拘,气滞血壅,而始发疮疡肿毒。火 性炎上,目窍高,火所从泄,浊能害清,理之自然。肝胆 清净融和之府,疮毒痈疽浊乱之邪,邪既炽盛,侵搅 清和,因素斲丧,肝肾有亏,阴虚血少,胆之精汁不充, 化源弱而目络少滋,故邪得乘虚入目而为害。若病 目正在病毒之时,治毒愈而目亦愈。若毒愈而目不 愈者,乃邪入至高之深处,难以自退。当浚其流,澄其 源。因而触激甚者,有瘀滞之变。
===因他===“谓因患别病而害及目也,所致不同。有阴病而阴自 伤,有阳病而阳自损。有寒病热药太过,伤其神气;有 热病寒药太过,耗其精血。补者泻之,泻则损其元;泻 者补之,补则助其邪。针砭之泄散真气;炮炙之激动 火邪;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馀之故不同”,亦各因人 触犯感受,脏腑经络衰旺,随其所因而入为病,内外 轻重不等,当验其标而治其本。譬如伤寒阳证,热郁 蒸损瞳神,内证也;热盛血滞,赤痛泪涩者,外证也;阴 证脱阳目盲,内证也;服姜附温热之剂多,而火燥赤 涩者,外证也;疟疾之热损瞳神,内证也;火滞于血而 赤涩,外证也;泻利后昏眇,为谷气乏,土府清纯之气 伤,不能发生长养,津液耗而膏汁不得滋润,内证也; 山岚瘴气目昏者,邪气蒙蔽正气,外证也;蛊胀中满 赤痛者,阴虚难制阳邪,内证也。气证多怫郁,弱证多 昏花,皆内证也。痰证之腻沫,火证之赤涩,皆外证也。 馀仿此。宜梦灵丸明目,生熟地黄丸合皂角丸、茺蔚 子丸。
痘疹馀毒
痘疹为毒最重,为自禀受以来,蕴积恶毒深久之故。 古称曰“百岁疮”,谓人生百岁之中,必不能免一发,则 诸经百脉清纯,太和之气皆为其扰乱一番,正气大 虚,而邪得以乘之,各因所犯而为疾。况目又清纯之 最者,通于肝胆,肝胆为清净之府,邪正不并立,今受 浊邪熏灼,则目有失发生长养之源,而病亦易侵,皆 由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或于病中食物太过, 怀藏太暖,误投热药,多食甘酸而致病者;或于病后 因虚未复,恣食辛辣燥腻,竭视劳瞻,好烘多哭,冲冒 风沙烟瘴而致病者。有为昏蒙流泪之内证者;有为 赤烂星障之外证者;有馀邪蕴积,为凝脂、黄膜、花翳、 蟹睛等证之重,而目凹凸者;有馀邪偶流,为赤丝、羞 明、微星、薄翳等。证之轻而病自消者,轻重浅深,亦各 随人之犯受,所患不一,当验其证而审其经以治之, 不可执一,反有激变之祸。盖痘疹之后,人同再造,比 之常人不同。若有所误,贻害终身,行斯道者,宜加谨 焉。大抵治之早,则易退而无变,迟则虽无变,恐血气 凝定,即易治之证亦退迟矣。今人但见痘后目疾。便 谓不治。不知但瞳神不损者。纵久远亦有可治之理。 惟久而血定精凝障翳沉滑涩损者。则不治耳。
时复
谓“目病不治,忍待自愈。或治失其宜,有犯禁戒,伤其 脉络,遂致深入。又不治之,致搏夹不得发散之故。或 年之月,月之日,如花如潮,至期而发,至期而愈,久而 不治,及因激发,遂成大害。未发者,问其所发之时,令 以别病本在何经位;已发者,当验其形证丝脉,以别 其何部分,然后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