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098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九十八卷目录
锡山部汇考
图〈缺〉
考
锡山部艺文〈诗〉
怀锡山药名离合体二首 唐皮日休
和皮日休怀锡山药名离合体二首
陆龟蒙
次元镇伯雨锡山倡和之作 元张翥
锡山塔影 明王达
锡谷书堂 秦夔
锡山塔基兼柬顾少参 邵宝
再过锡山访邹彦吉先生 锺惺
锡山即事 陈子龙
锡山部纪事
锡山部杂录
惠山部汇考
图
考
惠山部艺文一
游慧山寺记 唐陆羽
惠山新泉记 独孤及
惠山泉记 宋聂厚载
陆子泉亭记 孙觌
记惠泉 明袁宏道
惠山部艺文二〈诗〉
宿惠山寺〈有序〉 唐王武陵
秋暮登惠山北楼 前人
惠山寺流泉歌 皇甫冉
送陆羽归惠山采茶 皇甫曾
别泉石〈有序〉 李绅
重到惠山〈有序〉 前人
忆惠山 前人
怀惠山寺 许浑
宿惠山寺 朱宿
前题 窦群
题惠山泉 僧若水
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 宋苏轼
和惠山诗三首〈有序〉 前人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前人
即惠山煮茶 蔡襄
留题惠山 元移剌迪
皇甫仲璋邀游惠山 明袁宏道
惠山十贤堂成有作 邵宝
与华景彰游惠山 马治
惠山部纪事
惠山部杂录
惠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九十八卷
锡山部汇考
无锡县之锡山
锡山在今江南常州府无锡县西五里。周秦时产铅 锡,故名锡山。东汉以后,不复产锡,故县名无锡云。
考
按:《汉书地理志》:“弋阳郡乐安。”〈注〉有锡山。
按《方舆胜览》,浙西路常州锡山图经云:“昔有谶述其 地曰:‘无锡宁,天下平;有锡兵,天下争。故县名无锡’。” 按《广舆记》:常州府锡山,即惠山东峰也,周秦间产铅 锡。古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光武以后, 不复产锡。
按《无锡县志山川考》:“锡山在县西五里,惠山之支陇 也。无锡诸山,西自闾江,蜿蜒相属,以至九龙之东,其 脉中伏,始更起为是山。形势既豁,诸水环之,县城斯 在。以其为县之地脉所由结,故论者谓为主山。形家 亦言众山皆高,则低者为主也。”唐陆羽《惠山记》:“山东 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 属会稽。后汉有樵客于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 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乂,天下济。”自光 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无锡县属吴郡。按:此 锡山之名所由始也。山之南有小石池,圆廓若盆,引 窍潜通山谷。其水当大旱,可饮千人不竭,俗称仙人 洗面石。前有月子荡,下有锡山涧,第二泉之水,由涧 以入。梁谿山之西有秦皇坞。《惠山记》:“始皇东游,以金 陵太湖间有天子气,故掘以厌之。”其东有乌腰坞,西 有春申祠。初,昆山顾文康公鼎臣善堪舆术,尝登兹山,谓龙固当角,邑人因建石塔于山之巅。又或言龙 以角听,故塔空其中。万历岁丙子,复建龙光塔,而石 塔遂废。龙光塔圮今鼎新之。或又言“邑中科第之盛 衰,系塔之兴废”云。
灵泉在锡山东岳庙西庑之前。
“锡麓书堂”,在秦皇坞下。宋尤文简公袤读书地。 “锡谷书堂”,布衣陈懋所筑。
春申祠,在锡山之麓。黄歇徙封于吴,吴人祠焉。唐狄 仁杰毁淫祠及之,改名“土神祠。”
“东岳行庙”在锡山之北麓。
于忠肃公祠在锡山,明万历中,邑绅吴澄时建。 石浪庵在锡山半麓,巨石簇起,望若层波,故以为名。 南眺五湖二溪,烟水骀荡,晴雨皆好。
锡山部艺文〈诗〉
《怀锡山药名离合体》二首 唐皮日休
暗窦养泉容决决,明园护桂放亭亭。历山居处当天 半,夏里松风尽足听。
其二
晓景半和山气白,微香清净杂纤云。实头自是眠平 石,脑侧空林看鹿群。
和皮日休怀锡山药名离合体二首
陆龟蒙
鹤伴前溪栽白杏,人来阴洞写枯松。萝深境静日欲 落,石上未眠闻晓钟。
其二
佳句成来谁不伏,神丹偷去只须防。风前莫怪携诗 槁,本是吴侬荡桨郎。
次元镇伯雨锡山倡和之作 元张翥
鹤在青林凤在阿,骚人行处有吟窝。西风落木秋来 早,南国浮云日暮多。欲赋《朱华》临邺水,可堪白芷怨 湘波。期君不负湖山约,来听吴侬款乃歌。
锡山塔影 明王达
“星河拂曙钟初定,平湖水碧天开镜。”青山孤塔势凌 寒,影入平湖镜里看。沙明宛若长虹卧,一雁斜飞惊 欲堕。朱阑曲曲气层层,苍茫何处觅残僧。晚来记得 渔郎语,风雪鲛人夜试灯。
锡谷书堂〈陈处士懋别墅〉 秦夔
锡谷逶迤山水幽,中有隐者之飞楼。二泉烟霞半敛 夕,九龙爽气常宜秋。吟边落日动遐思,望里平湖消 客愁。地灵人杰为诃护,更约临风来上头。
锡山塔基兼柬顾少参 邵宝
东峰石塔对西峰。云去云来俯仰中。万古不磨铭地 语。百年谁试补天功。雷将化雨春回蛰,斗避文星夜 起虹。何日落成须报我。望湖亭上一尊同。
再过锡山访邹彦吉先生 锺惺
“归帆犹带别时霜,道路无多计日长。”游尽未残山雪 影,到迟堪待涧梅香。念余寒夜舟何处,对此良朋水 一方。但记去来皆见月,中间阴霁亦相忘。
锡山即事 陈子龙
小艇高樯烟有无,江南十月下群乌。寒流颓澹何情 思,犹是纷纷入五湖。
锡山部纪事
《无锡县志》:“嘉靖元年春,锡山产芝。”
王懋明,字仅初,长洲人。读书经目能诵,多撰述,人称 《经笥》。为华学士察所知,侨居无锡。同时锡人有姚咨 者,字舜咨,隐居读书,与懋明同客于察,时目懋明、咨 及察与施山人渐为“锡山四友。”
锡山部杂录
《墨庄漫录》:倪元镇尝携妾轻云,放舟锡山下,画《万壑 争流图》,阳羡陈氏后藏《云林十万图》,此其一也。 《无锡县志》:“惠麓小隐,在锡、惠两山之间。元信州录事 孟潼归隐地后,其子主一为祠,以奉先祀。”一云:“谈开 府恺作有堂曰永锡楼,面锡山,右挹九龙,左望蓉湖 如练。后属王推官益谦,复甃石为池,激水为瀑。当谈 筑园”时,或即因孟之旧,未之详也
惠山部汇考
“天下第二泉” 之惠山。
惠山在今江南常州府无锡县,锡山之西,一名慧山。 其山有泉,即名“惠泉。”唐陆羽品天下泉味,以为第二 云。
惠山图
考
按《方舆胜览》。“浙西路常州慧山去无锡县七里。山东 西有泉。皆合于溪。西南入太湖。”
漪澜堂,在慧山。《东坡诗》云:“一步漪澜堂。”
“曲水亭”在慧山泉上。
普利寺,在慧山,有泉。陆鸿渐煎茶,验其味,于诸水为 第二。
按《广舆记》,常州府慧山在无锡县,旧名九龙山。 梁溪在无锡县,源出慧山,梁时重浚,故名。
第二泉,源出石穴。陆羽品天下水味,此其第二云。又 名“陆子泉。”
按《三才图会慧山图说》:“慧山在无锡县西七里,数峰 连绵,云林颇幽,登之可望太湖,有听松阁、漪澜台。山 下有灵池异花,载在方志,有真儒隐客遗事故迹,一 名九龙山。陆羽谓山阳有九陇,若龙偃卧,其泉伏涌 潜泄,论者以为第二泉云。”
按《无锡县志山川考》:惠山在锡山之西,即九龙之第 一峰,其麓与锡山相属也。或云西域僧慧照者居之, 故亦名慧山。惠与慧通。陆羽《惠山记》:惠山,古华山也。 顾欢《吴地记》:“华山在吴城西北百里。”释宝唱《名僧传》 云:“沙门僧显,宋元徽中过江,后入吴,憩华山精舍。华 山上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老子《枕中 记》所谓吴西神山是也。又云其山有九陇,俗谓之九 陇山,或云九龙山,或云斗龙山。九龙者,言九陇之形, 若苍虬缥螭之合㳫。然斗龙者,相传隋大业末,山上 有龙,斗六十日,因而名之。今九陇之下有九涧,又各 有坞。第一峰下曰白石坞,宋司徒长史湛茂之宅在 焉,今为惠山寺。第二泉在其南,又有若冰洞。冰泉、千 叶莲花池,池一名“纑塘”,一名“浣沼,山姬岁漂纱其中, 得好颜色。”又有罗汉泉、春申涧。有华坡者,南齐孝子 华宝所筑。第二曰桃花坞,下有孤松特立,若虬龙之 矫矍,傍有太湖,石虎卧其长逾丈。第三担钩坞,第四 王家坞,第五宋坞,有狮子石,形若狮子镜光,石广四 丈,映雪有光,又有天公足迹,石大三丈馀,色赤,其迹 长尺。第六马鞍坞,其峰居九陇之中,下有三台墩。第 七望公坞,峰最高,上为石门,有水帘洞,飞瀑溅激,划 开一隙,两门翼然,俗谓之“珠帘泉。”绝壁之上,有海棠 数十株,大如斗,覆数十丈,今无之。第八仙人坞,下有 石穴,深险不可窥。西有回龙涧,其水从山之西北转 龙尾,东入运河,《第九火叉》。〈一作鸦〉坞又西北为龙尾陵 道,《越绝书》“春申君封故吴墟所筑”是也。上有白龙潭, 其巅有三茅殿。
粲山亦惠山支陇之西南行者与章山相望,其麓明 阳观,即古洞阳观地。旧传“山有穴,潜通包山”,今无考。 上有泂酌泉,山后有义兴岭。
第二泉在惠山第一峰白石坞下。泉上有若冰洞,人 多言泉源所出,然洞有水甚浊,而不通二泉二泉伏 涌潜泄,略无形声。池二,同覆一亭,圆为上池,方为中 池。两池中隔尺许,本有穴相通,挠之则俱动,而中池 之味,遂远不逮上。汲泉者瓶罂负担,不舍昼夜,皆上 池独给之池,甃以陶甓,缭以石栏。相传宋高宗之南 渡,临池酌泉于此,故加饰焉。暗渠东出,过漪澜堂之 前,水自龙吻吐注下池下,池深广方丈馀,由是其流 分而为二。北经鼋池、金莲池,出寺塘泾而下双河,西道锡山涧,沿洄以入梁溪,曲汇斜分,溉田常数千顷。 宋聂厚《载记》谓:“此泉之甘,实感锡气苦。井投以黑锡, 久而得甘。查梅橙李和铅霜食之则”美,盖锡能变味 云。《纬略》曰:“唐相李德裕好惠山泉,尝置递取之,皮日 休作诗讥焉。后有僧言:长安昊天观一眼泉与惠山 泉相通。李取秤量果等,乃罢水递。”或又传元时尝设 税而泉竭,罢税乃如故。泉亭稍上,旧为极目亭,后改 置三贤祠。泉傍旧有涵碧、湿云、漱香诸亭,皆久废。漪 澜堂,元易名真赏,后仍其旧。
华坡,在惠山寺之东偏。南齐华孝子宝所居,今有孝 子祠。
李相读书台在惠山寺左。唐文肃公绅未贵时,读书 于此,后因置台焉。《元志》云:“小径萦回,绘像其中。”今则 无有矣。
《寄畅园》在惠山寺左。
惠山禅寺在县西五里惠山第一峰之白石坞。 听松庵在惠山寺左,桃花坞下,明洪武中建,今废。 禅悦庵在惠山寺右,锡山之南。宋咸淳中建。
白衣庵在惠山寺左,宋时建。
三茅殿在惠山上,俗称“其绝顶为三茅峰”,稍下为二 茅峰,向有石泉,又下为大茅峰。
惠山部艺文一
《游慧山寺记 唐》·陆羽
慧山,古华山也。顾欢《吴地记》云:“华山在吴城西北一 百里。”释宝唱《名僧传》云:沙门僧显,宋元徽中过江,住 京师弥陀寺,后入吴,憩华山精舍。华山上有方池,池 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老子《枕中记》所谓吴西神 山是也。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 故创无锡县,属会稽。后汉有樵客,山下得铭云:“有锡 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乂,天 下济。”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 属吴郡,故东山谓之锡山,此则锡山之岑嵚也。南朝 多以北方山川郡邑之名,权创其地,又以此山为历 山,以拟帝舜所耕者。其山有九陇,俗谓之九陇山,或 云九龙山,或云斗龙山。九龙者,言山陇之形,若苍虬 缥螭之合沓然。斗龙者,相传云隋大业末山上有龙, 斗六十日,因而名之。凡联峰沓嶂之中,有柯山、华陂、 古洞阳观、秦始皇坞。柯山者,吴子仲雍五世孙柯相 所治也。华陂者,齐孝子华宝所筑也。古洞阳观下有 洞穴,潜通包山。其观以梁天监年置,隋大业年废。秦 始皇坞。坞者,村墅之异名。昔始皇东巡会稽,望气者 以金陵、太湖之间有天子气,故掘而厌之。梁大同中, 有青莲花育于此山,因以古华山精舍为慧山寺。寺 在无锡县西七里,宋司徒右长史湛茂之家此山下, 故南平王铄有“赠答之诗,江淹、刘孝标、周文信并游 焉。寺前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马亭”,以备士庶 投息之所。其水九曲,甃以文石。�甓𣽂沦潺湲,濯漱 移日。寺中有方池,一名“千叶莲华池”,一名“纑塘”,一名 “浣沼。”岁集山姬野妇,漂纱涤缕,其碧皓之色,彼耶溪、 镜湖不类也。池上有大同殿,以梁大同年置,因名之。 从大同殿直上至望湖阁。东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 贵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长洲,东洎江阴,北淹晋 陵,周回一万五千三百顷,苍苍渺“渺,迫于轩户阁。西 有黄公涧,昔楚考烈王之时,封春申君黄歇于吴之 故墟,即此也。其祠宇享以醪酒,乐以鼓舞,禅流道伴, 不胜滓噪,迁于山东南林墅之中。”夫江南山浅土薄, 不有流水,而此山泉源滂注崖谷下,溉田十馀顷。此 山又当太湖之西北隅,萦竦四十馀里,唯中峰有丛 篁灌木,馀尽古石嵌崒而已。凡烟岚所集,发于萝薜。 今石山横亘,浓翠可掬。昔周柱史伯阳谓之“神山”,岂 虚言哉?伤其至灵,无当世之名。惜其至异,为讹俗所 弃。无当世之名,以其栋宇不完也;为讹俗所弃,必其 闻见不远也。且如吴西之虎丘,丹徒之鹤林,钱塘之 天竺,以其台殿楼榭,崇崇嶪嶪,车舆洊至,是有嘉名。 不然,何以与此山为俦列耶?若以鹤林望江,天竺观 海,虎丘平眺,郡郭以为雄,则曷?若兹山绝顶,下瞰五 湖,彼大雷、小雷、洞庭诸山以掌睨可矣。向若引修廊, 开邃宇,飞檐眺槛,凌烟架日,则江淮之地著名之寺 斯为最也。此山亦犹人之秉至行,负淳德,无冠裳锺 鼎昌昌煜煜,为迩俗不有宜矣。夫德行“者,源也。冠裳 锺鼎,流也。苟无其源,流将安发?予敦其源,亦伺其流。 希他日之营立,为后世之洪”《注》云。
惠山寺新泉记 独孤及
寺居吴西神山之足,山下多泉,其高可凭而上。山下 有灵池异花,载在《方志》。山上有真僧隐客遗事故迹而披胜录异者,浅近不书。无锡令敬澄,字源深,以割 鸡之馀,考古按图,葺之筑之,乃饰乃圬。有客竟陵陆 羽多识名山大川之名,与此峰白云相与为宾主,乃 稽厥创始之所以而志之,谈者然后知此山之奇方 “掩他境,其泉伏涌潜泄,潗㵫舍下,无沚无窦,蓄而弗 注。源深因地势以顺水性,始双垦袤丈之沼,疏为悬 流,使瀑布下锺,甘溜湍激,若醴洒乳喷。及于禅床,周 于僧房,灌注于德地,经营于法堂。潺潺有声,聆之耳 清。濯其源,饮其泉,使贪者让,躁者静,惰者勤,学道者 坚固境净故也。”余饮其泉而悦之,乃志美于石。
惠山泉记 宋聂厚载
水之甘苦,犹人之贤愚。人生禀气,清则贤,浊则愚。水 流因地,洁则甘,秽则苦。石脉至洁,山泉悉甘,而斯泉 胜诸泉者,以其感锡之气也。苦井投黑锡于其中,久 而得甘。查梅橙李和铅霜食之则美,盖锡能变味致 甘也。兹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莫非假其馀味乎?或 云:“苟锡能致甘,则山下诸泉味当一矣。而独美者何 也?”曰:“山一而源异也。他泉脉浅,发于山表,斯泉源深, 出于山骨,故积霖而不溢,久旱而不竭。承平之代,锡 乃深藏,故源深而得其液焉。不然,则何以滑于众泉, 重于诸水?”或云古时锡产东峰,非泉脉矣。惠山本也, 东峰枝也,未有本亡而枝有者也。利物之外,尤资茗 荈。陆先生尝奇之,美名始振。夫食味别声,人之常也。 甘辛爽口,婴耋一致。至若水之淡薄,其味各别。能于 淡薄之中,纪其优劣,峻其等级,非奇人不能臻乎妙。 亦犹金丝聪耳,清浊易辨,或其审兴衰,察治乱,非贤 者罕极其奥。审声之奥,夔季而下,世未有能者。别味 之妙,生民以来,先生一人耳。且夔季于乐,听于心而 不听于耳;先生于水,别于心而不别于口。后之慕先 生名,悦水之味者,又不别于口,别于耳也。噫别于耳 者众矣,非独水之难别也。先生未生,泉味非苦。先生 生后,泉方有誉。信乎蔡邕辨薪而得爨,伯乐顾骏而 增价。天下之山,珠联栉比;山中之泉,丝棼发委。先生 不登之山,未尝之泉多矣。其间挹康洞而抗兰谷者 有之,不遇奇识,滔滔于污潦之间。惜夫且以无情之 水,遇至鉴汲引,尚能纪名于简册,分甘于郡国。矧有 道之士,遇知己振发,岂不能润泽生民,道济天下,焕 令名于今古哉?前所谓水犹贤者,言非过也。感物而 动,与泉作序。
陆子泉亭记 孙觌
陆鸿渐著《茶经》,别天下之水,而惠山之品最高。山距 无锡县治之西五里,而寺据山之麓,苍崖翠阜,水行 隙间,溢流为池,味甘寒,最宜茶。于是茗饮盛天下,而 瓶罂负担之所出通四海矣。建炎末,群盗啸其中,洿 坏之馀,龙渊一泉遂涸。会今镇潼军节度使、开府仪 同三司、信安郡王、会稽尹孟公,以丘墓所在,疏请于 朝,追助冥福。诏从之,赐名“旌忠荐福”,始命寺僧法皞 主其院。法皞气质不凡,以有为法作佛事,粪除灌莽, 疏治泉石。会其徒数百,筑堂居之。积十年之勤,大屋 穹墉,负崖四出,而一山之胜复完。泉旧有亭覆其上, 岁久腐败,又斥其羸,撤而大之。广深袤丈,廓焉四达, 遂与泉称。法皞请余文记之,余曰:“一亭无足言,而余 于《法皞》独有感也。建炎南渡,天下州县残为盗区,官 吏寄民阎藏钱廪粟,分寓浮图、老子之宫。市门日旰 无行迹,游客暮夜无托宿之地,藩垣缺坏,野鸟入室, 如逃人家。士大夫如寓公寄客,屈指计归,日袭常蹈, 故相率成风,未有特立独行,破苟且之俗,奋然以功 名自立于一世。故积乱十六七年,视今犹视昔也。”法 皞者,不惟精悍绝人,而寺之废兴本末,与古今诗人 名章隽语,刻留山中者,皆能历历为余道之。至其追 营香火,奉佛斋众,兴颓起仆,洁除垢污于戎马蹂践 之后。又置屋泉上,以待四方往来冠盖之游。凡昔所 有皆具,而壮丽过之,可谓不欺其意者矣。而吾党之 士,犹以不织不耕,訾謷其徒,姑置勿论议焉。是宜日 夜淬厉其材,振饬蛊坏,以趋于成,无以毁瓦画墁食 其上,其庶矣乎!故书之以寓一叹云。
记惠泉 袁宏道
余友麻城丘长孺,东游吴会,载惠山泉三十坛之团 风。长孺先归,命仆辈担回。仆辈恶其重也,随倾于江。 至倒灌河,始取山泉水盈之,长孺不知矜重甚。次日 即邀城中诸好事尝水。诸好事如期皆来,团坐斋中, 甚有喜色。出尊取磁瓯,盛少许,递相议,然后饮之。齅 玩经时,始细嚼咽下,喉中汨汨有声。乃相视而叹曰: “美哉水也!非长孺高兴,吾辈此生何缘得饮此水?”皆 叹羡不置而去。半月后,诸仆相争,互发其私事,长孺 大恚,逐其仆。诸好事之饮水者闻之愧叹而已。又余 弟小修向亦东询,载惠山、中泠泉各二尊,归以红笺 书泉名记之。经月馀抵家,笺字俱磨灭。余诘弟曰:“孰 为惠山?孰为中泠?”弟不能辨。尝之,亦复不能辨,相顾 大笑。然惠山实胜中泠,何况倒灌河水。自余吏吴来,
尝水既多,已能辨之矣。因忆往事,不觉绝倒。此事政与东坡“河阳美猪肉”事相类,书之以博一笑。惠山部艺文二〈诗〉
宿惠山寺。〈《有序》:〉 唐王武陵。
戊辰秋八月,吴郡朱遐景自秦还吴,南次无锡,命予及故人窦丹列会于“惠山之精舍。是时山林始秋,高兴在目,凉风白云,起于坐隅。逍遥于长松之下,偃息于盘石之上。仰视云岭,俯瞰寒泉。夕阳西归,皓月东出。群动皆息,视身如空。元言妙论,以极穷奥。丹列有遁世之志,遐景有尘外之心。予亦乐天知命,怡然契” 合,视富贵如浮云,一歌一咏,以纾情性。夫良辰佳会,古人所惜,序述不作,是阙文也。山水之下,景物秀茂,赋诗道意,以记方外之游。
《秋日游古寺》,“秋山正苍苍。泛舟次岩壑,稽首金仙堂。 下有寒泉流,上有珍禽翔。石门吐明月,竹木涵清光。 中夜何沉沉,但闻松桂香。旷然出尘境,幽虑澹已忘。”
秋暮登惠山北楼 前人
秋老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 老,数曲清溪绕寺深。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阳高送远 城砧。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
惠山寺流泉歌 皇甫冉
“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作潭镜兮澄 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 长苔草。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林松自 古草自新,清流活活无冬春。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 意兮山中人。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宛 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我来结绶未经秋”, 已厌微官忆旧游。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只为灵泉 留。
送陆羽归惠山采茶 皇甫曾〈一作顾况〉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然灯夜,相思磬一声。
别泉石〈有序〉 李绅
《惠山书堂》前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微渡竹风涵淅 沥,细浮松月透轻明。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春芽泛 玉英。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重到惠山〈有序〉 前人
《再到石泉寺内有禅师鉴元影堂在寺南峰下。顷年与此僧同在惠山十年,鉴元到寿春相访,因追旧欢》
碧峰依旧松筠老,重得经过已白头。俱是海天黄叶 信,两逢霜节菊花秋。望中白鹤怜归翼,行处青苔恨 昔游。还向竹窗名姓下,数行添记“别离愁。”
忆惠山 前人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残蝉岁月多。”松下壮心年少 去,池边衰影老人过。白云生灭依岩谷,青桂荣枯托 薜萝。惟有此身长是客,亦驱旌斾寄烟波。
怀惠山寺 许浑
排空殿塔倚岩峦,松韵经声月里寒。两眼流泉清户 牖,九龙飞雨洒阑干。《浣纱》女弄金池影,听法乌啼施 食盘。借问绣衣车马客,“几时林下脱儒冠?”
宿惠山寺 朱宿
古寺隐秋山,登攀度林樾。悠然青莲界,此地尘境绝。 机闲任昼昏,虑淡知生灭。微吹递遥泉,疏竹对残月。 庭虚露华缀,池静荷香发。心晤形未留,迟迟履归辙。
《前题》窦群
“共访青山寺,曾隐南朝人。”问古松桂老,开襟言笑新。 步移月亦出,水映石磷磷。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 皓彩入幽抱,清气远苍旻。信此澹忘归,淹留冰玉邻。
题惠山泉 僧若水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
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 宋苏轼
“兹山定中空,乳水满其腹。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 浅深各有值,方圆随所畜。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 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 瓶罂走千里,真伪半相渎。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 赤泥开方印,紫饼截圆玉。倾瓯共叹赏,窃语笑童仆。 岂如泉上僧,盥洒自挹掬。”故人怜我病,箬笼寄新馥。 欠伸比窗中,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和惠山诗三首〈有序〉 前人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既去,《五》
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𥳑,萧然有出群” 之姿,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肺腑间,已作冰雪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其二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皓然无缁磷。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其三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我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前人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 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 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即惠山煮茶 蔡襄
兹泉何以得,适与真茶遇。在物两称绝,于余独得趣。 鲜香篱下雪,甘滑杯中露。尝能变俗骨,岂独煎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留题惠山 元移剌迪
“参差楼阁古招提,犹有唐人《石上题》。”潭影空明天上 下,藓痕生涩路高低。泉香茗细僧清供,竹密花深鸟 乱啼。已负平生岩壑趣,马蹄羞践绿莎泥。
皇甫仲璋邀游惠山 明袁宏道
“东风吹水浴平沙,㶉𪆟鸬鹚满钓槎。去日翟公犹有 客,到来潘岳已无花。”谿鳞呷雨层层浪,山碓舂云处 处家。白石青松如画里,临流乞得“惠山茶。”
惠山十贤堂成有作 邵宝
万古名泉地,诸贤今有堂。云龛藏旧影,水鉴发新光。 国史千钧笔,乡评一瓣香。烦僧语游客,到此肃冠裳。
与华景彰游惠山 马治
华陂春水绿漪漪,二月西山雪后时。旧宅重寻《孝子 传》,新年又赴故人期。鹤鸣竹日当窗澹,僧定茶烟出 阁迟。我欲同修清净业,泉头来记“四贤祠。”
惠山部纪事
《无锡县志》:“宋湛茂之为司徒右长史,隐惠山,筑草堂, 读书其中。与南平王刘铄友善,更以诗章倡和,留刻 于石。”
唐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竟陵人。定天下水品 二十种,以江州庐山康王洞帘水第一,无锡惠山石 泉水第二,故至今称“陆子泉。”泉上有陆子祠。
李骘,涔阳人,尝于惠山寺肄业。其诗凡言山中事者, 悉记屋壁。会昌末寺废,诗皆无存。骘官至御史中丞、 上柱国。
《芝田录》:李德裕在中书,尝饮常州惠山井泉,自毗陵 至京,致递铺,有僧人诣谒。德裕好奇,凡有游其门,虽 素布皆引接。僧谓德裕曰:“相公在位,昆虫遂性,万汇 得所,水递事亦日月之薄蚀,微僧窃有感也,敢以上 谒,欲沮此可乎?”德裕颔颐之曰:“大凡为人,未有无嗜 欲者,至于烧汞亦是所短,况三惑博塞弋弈之事,弟 子悉无所染,而和尚又不许弟子饮水,无乃虐乎?为 上人停之,即三惑驰骋,怠慢必生焉。”僧人曰:“贫道所 谒相公者,为足下通常州水脉。京都一眼井,与惠山 寺泉脉相通。”德裕大笑,真荒唐也。僧曰:“相公但取此 井水。”曰:“井在何坊曲?”曰:“在昊天观常住库后是也。但 以惠山一罂,昊天一罂,杂以八缶,一”类都十缶,暗记 出处,遣僧辩析。僧因啜“尝取惠山寺,与昊天馀八乃 同味。”德裕大奇之。当时停其水递,人不告劳,浮议弭 焉。
《无锡县志》:“唐僧若水,不知其所自来,寓惠山之普利 院。惠山泉本出洞中,岁久而湮。水披荆榛,㔉岩谷,乃 求得之。古洞既启,新泉遂注,故后世称惠山泉必本 于水。水能诗,工书法,有题《惠山泉》五言四韵,刻于山 中。世传水居久之,游洞中,遂不复出。今洞甚小,实无 所往也。”
“钱道人”,逸其名,𫖮之弟也。隐惠山,与苏轼游好。见《轼 集》中。
倪文光字昭奎,处士瓒从兄。生时,夜有光出屋上。稍 长,学通儒、释,舆地象胥之说,无不精究。去为黄冠师, 作元文馆于弓河之上,以祠《老子》。有荐之者,署州道判。会蝗,文光祝之,悉入具区。于是州上其事,赐号“元 素神应崇道法师”,又赐“元中文节贞白真人。”尝筑清 微馆于惠山,重九日登山绝顶,下睨五湖,挥手谢别, 越明日卒。
惠山部杂录
《无锡县志》:李德裕在中书,好惠山泉,置递以进。皮日 休为诗讥之曰:“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蔡君谟为欧阳永叔写《集古录》,欧公饷以鼠须栗尾 笔、铜绿笔格、大小龙团茶、惠山泉水,君谟大喜。 淮海周辉云:“辉家惠山泉石,皆几案间物。亲故东来, 数问松竹平安信,且时致陆子泉茗碗,殊不落寞。顷 岁亦可致于汴都,但未免瓶盎气,用细砂淋过,则如 新汲矣。”
绮塍街元、明之间最繁盛。夹路乔木古藤,飞楼连阁, 浦长源诗所谓“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 也。又谣云:“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今皆无之, 若夹道栽以桃柳,乃校胜耳。
邵文庄曰:“《文献通考》言惠泉甘美,置之第二,不忝,但 未知康王谷水何如。余饮惠泉旧矣,后饮康王谷水, 未尝跃然惊也。余友刘镇江绩亦称惠泉第一。” 《一统志》:通惠泉在琼州府城东五十里三山庵下。苏 文忠公轼经此,僧惟德以水饷焉,谓其味类惠山泉, 因名之。邵宝曰:东坡故好事,而水之品亦于是益著 焉。
湛长史草堂宋长史湛茂之读书地。宋刘铄、齐江淹 皆有《过湛长史历山草堂》诗。历山,即惠山也。唐侍御 史丘丹为《湛旧居记》。同时韦夏卿辈皆有诗刻石,其 故址今为惠山寺。
唐张祜题诗碑:“小洞穿斜竹,重阶夹细莎。”此祜题《惠 山寺》诗也。万历中,邑士谈修谓“今周文襄祠右小桥, 即小洞故处。洞在阶之内,阶有土垣界于其中,故名 重阶,以寓男女别途之意。其阶一为今听松坊通道, 一在秦氏寄畅园内,因修而复之,勒张诗于石,表之 垣中。”按:谈说不知所据诗语必以是实之,亦不无穿 凿。然古人旧迹灭之甚易,存之则难,故联录以备考 云。
东坡读《隋书地理志》云:“黄州有永安郡,州东有永安 城。”《图经》谓“春申君故城”,盖非是。春申之居乃在吴国, 今无锡惠山有春申君庙,近是。
惠山部外编
《无锡县志》:枢密蔡卞帅广,道出无锡,挈家人游惠山。 是日邑有杨生者,与僧闲行殿上,闻蔡来,戏言曰:“蔡 侍郎无子,我与之为子矣。”蔡至广之,明年生子,仍后 三岁还朝次无锡,仍忽悟前生为杨生,能言其居舍 亲戚与平时所嗜玩,因召杨二子,问其父死之日,果 仍生时也。后三日复问,则懵不能言矣。
惠山上有白龙潭。周氏《风土记》云:“东晋时,有家其上 者,妻妊三年,产一龙,色如银,七日升天去后龙每一 归,岁则大熟。”
周烂头初为担夫,见一老翁独行,意色其倦,顾曰:“病 不耐行,尔能负我至惠山乎?”周许之。既而觉其身忽 重忽轻,颇疑之。至则解其襦贻周,周谢曰:“岂可以薄 劳使老人无襦不受。”翁笑曰:“子乃可教。”就地拔一草 与之,曰:“是可愈疟。”又曰:“汝识道院辛天君像否?”因取 一丸泥授曰:“但有所欲为,爇少许则天君降矣。”周自 是疗病多效,而不受报。其妻詈之不已,周怒曰:“辛天 君尚唯吾使,而敢慢我!”妻嗤其妄,乃剔取少土焚之。 神忽现前,手奉请命曰:“师何事?”周曰:“吾妻不信我,须 天君一验之耳。”神怒,举所持戟点其额而去。点处遂 溃成疮,终不可愈。人呼为周烂头。为人治疾,驱祟益 神。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