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26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二十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六卷目录
桐柏山部汇考
图〈阙〉
考
桐柏山部艺文一
桐柏观颂序 唐崔尚
重修桐柏观记 宋曹勋
桐柏山赋 明王钝
桐柏山部艺文二〈诗〉
宿桐柏观 唐孟浩然
桐柏观 皮日休
前题 郑薰
行桐柏山 姚鹄
桐柏观 周朴
前题 释皎然
前题 宋白玉蟾
桐柏山 王文简
桐柏观 元杨维桢
前题 明潘渊
桐柏山部纪事
桐柏山部杂录
桐柏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一百二十六卷
桐柏山部汇考
《道书》之金庭山
桐柏山,一名“金庭山,又名丹池山,即天台华顶之东 门也,与四明天台相连,其东南去台州府之天台县 二十五里,其西去绍兴府之嵊县七十里。”山有九峰, 最高曰紫霄,曰翠微,曰玉泉,曰卧龙,曰莲花,曰华林, 曰玉女,曰玉霄,曰华顶。山西又有小香炉峰,南又有 五老峰,北又有放鹤峰。东又有毛竹洞,上有桐柏宫, 下有丹池赤水,即道家所谓“金庭不死之乡”也,自古 仙人逸士,多寄于此。
考
按《真诰》:“桐柏山高一万五千丈,周围八百馀里,四面 视之如一,其一头在会稽东海际,其一头入海中。是 金庭不死之乡,在桐柏中,方四十里,上有黄云覆之, 树则苏纡珠碧,泉则石髓金精,其山台尽五色金也。” 按《洞天福地记》第二十七:“洞天金庭山,周围三百里, 名金庭崇妙之天,在剡县。”
第四十一福地桐柏山,在台州唐兴县。
按《方舆胜览》。浙东路绍兴府。桐柏山。在嵊县东七十 二里。晏《类要》云。“越有金庭养真之福地。”
按明薛应旗《桐柏山志》,“桐柏山在天台县西北三十 里,周围九峰,曰紫霄,曰翠微,曰玉泉,曰卧龙,曰莲花, 曰华林,曰玉女,曰玉霄,曰华顶”,矗立霄汉,远近相向。 晋王羲之与支道林尝往来此山,至唐则司马承祯 居焉。承祯始隐于此山,睿宗召出,后复隐于此。金庭 馆在桐柏山北。又三里曰方瀛山,按徐灵府《小录》云, 由桐柏山北上一峰,上有平畴,间以陂池,前眺苍峰, 后即云峰也。长庆中,灵府居此,宝历元年,赐今名。又 二里曰琼台山,转南三里曰双阙山,两峰万仞,屹然 相向。孙绰《赋》:“双阙云耸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即 此也。有百丈潭,在两山间,盘涧绕麓,入为云溪云。九 折峰,在县东北三十里。孙绰赋所谓“既克𬯀于九折, 路威夷而修通”是也。玉霄峰在县北三十五里,产香 茅,世号小桐柏。瀑布山在县西四十里,一名紫凝山, 产大叶茶,有瀑布泉,陆羽品为天下第十七水,与福 圣、国清二瀑为三云。又五里曰紫凝峰,与瑞龙、天柱、 香炉、应泽四峰相望。苍山在县东四十里,界于宁海。 山峰陵映桐柏,其色苍然,高插云汉。石桥山,在县北 五十里,旁有方广寺,有石桥,架两岩间,龙形龟背,两 涧合流桥下,桥势峭峻,过者目眩心悸。孙绰《赋》:“跨穹 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溟。”即此也。寒石山,在县西北 七十里,有仙人洞,唐寒山、拾得二僧居之,旁有隐身 岩。贞观中,丰干禅僧谓闾丘太守曰:“寒山、拾得即文 殊、普”贤后身也。闾丘往见之,二人笑曰:“丰干饶舌耶?” 隐身入岩中不出。有岩曰明岩,旧名暗岩,周显德中 更今名。峭壁屹立,其下窍穴逶邃,日光穿漏,怪石森 然。上有两峰倒侧,号合掌岩。西有泉,蔽岩而下。北至 重岩,磐石品峙,常有光如月,号石月。《寒山子》有“重岩 我卜居,鸟道绝人迹”之咏,盖谓是也。东有响岩,叩之 锵然。又十里曰柏香峰,四望阴岩,垂磴万仞,山多柏 木。华顶峰在县北六十里,高万丈,周围百馀里,东望 沧海,俗称“望海尖”,草木蕃芜,夏有积雪,诚为别境,不 类尘寰。王羲之游西郡时,有墨池在焉。天柱山在县西九十里,南有黄水峰。天姥峰在县西北,与天台山 相对,孤悬天表,下临新昌、嵊县。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金庭山,在绍兴府嵊县,即天台 华顶之东门也。《灵宝经》云:“上有桐柏合生,下有丹池 赤水。”旧志:“山之西有小香炉峰,南有五老峰,后有放 鹤峰,东有毛竹洞,洞口有竹生毛,节覆一节。晋王羲 之家于此,有书楼墨池遗迹。南齐道士褚伯玉建金 庭观,乃其宅。”
丹池山在嵊县,一名“桐柏山”,上有金庭洞天,有丹池 赤水。
“桐柏山”在台州府天台县,上有九峰,王右军与支道 林尝习静于此。
按《浙江通志山川考》:“桐柏山在台州府天台县西北 二十里,十二都七十二福地之一。”
按《绍兴府志山川考》:“金庭山在嵊县东七十里,天台 华顶之东门也。《道经》云:‘折越有金庭桐柏,与四明天台 相连’。《剡录》云:‘积翠缥缈,云霞所兴,神仙之宫也。二池 在山巅,可二丈许,水赤色,勺之洁白,因名丹池山。山 有桐柏合生,故又名桐柏山’。”旧《志》云:“山之西有小香 炉峰,南有卓剑峰,前有五老峰,后有放鹤峰,东有”毛 竹洞天。洞口有竹生毛,节覆一节,亦奇物也。唐裴通 记云:剡中山水之奇丽,金庭洞天为最。其洞即道家 所谓丹霞赤城第六洞天也。其北门在小香炉峰顶, 人莫能见之。晋王右军家于此,有书楼墨池,旧迹仍 存。南齐道士褚伯玉置金庭观,乃右军之宅也。《嘉泰 志》云:“桐柏在天台,金庭在剡。”或又以金庭为“桐柏”,盖 其山陇联属故尔。
按《嵊县志山川考》,“金庭山在县东六十里孝嘉乡,旧 经云,‘崇妙洞天,金庭福地,天台华顶之东门也’。” 按《台州府志山川考》,“桐柏山在天台县西北二十里 十二都,由清溪迤北而入,岭路九折至洞门,一望佳 景豁然,道观屹处其中,唐司马承祯隐此。”
按《天台县志寺观考》:“桐柏宫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十 二都,唐景云二年为司马承祯建。回环有九峰,玉女、 卧龙、紫霄、翠微、玉泉、莲华、华林、香琳、玉霄是也。宫当 山心,自福圣观北盘折而上至洞门,一望佳景豁然。” 《道书》云:“桐柏金庭洞天,即王子晋所治,中有三桥,一 见二隐,木则苏纡珠碧,泉则石髓金精,人得食之,后 天不老。”《真诰》云:“吴有勾曲之金陵,越有桐柏之金庭, 三灾不至,洪波不登。实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吴 赤乌二年,葛元于此炼丹,故今有朝斗坛。齐永嘉元 年,将军沈约一千馀人弃官乞为道士居之。唐睿宗 景云二年,敕为承祯置观,号桐柏。方置堂时,有五色 云见。《唐史记》以为祥。禁对内四十里无得樵采,五里 不许迁葬。徐灵府《小录》:炼师所居,黄云常覆其上,故 有黄云堂、元晨坛、炼形室、凤轸台、朝真坛、龙章阁。又 有众妙台,以篆隶、八分三体写《道德经》于巨幢,置台 上,故名。堂下有醴泉,极甘,可以愈疾。太和、咸通间,道 士徐灵府、叶藏质新之,元稹、刘处静为记。五代梁开 平中,改桐柏宫。周广顺二年,朱霄外建藏殿。宋大中 祥符元年,改桐柏崇道观。政和六年,又于后山建徽 宗元命殿,一如宫制,瓦用青色琉璃,于梭溪上建二 桥,桥上构会仙亭,直南岭表见洞门一座,内则方丈、 斋堂、云堂、土地堂、三真殿。又有上清阁、御书阁,閟藏 三朝宸翰,及高宗所临《晋》、唐帖。二十二年,杨和、王存 中重建三清殿。曹开府勋建三门曹,又于观北结庵, 赐号“冲啬。”宫中为院六,一曰经藏,二曰三元,三曰延 宾,四曰清虚,五曰白云,六曰浴院。历朝宣赐,则有宋 太宗、真宗御书,共五十三卷。祥符中御衣四事,高宗 《史》《汉事实》《翰墨志》:“高丽僧统所织成经帘二帙,裹吴 越国王所舍铜像天尊一十身,连金银铜所铸火焰 台座,檀香三清像一龛,计二百六十身,玉花八株,铜 三清像,金银字经二百函。睦亲宅昭成太子宫《圣迹》 四十轴,历代珍袭供奉。”至明太祖吴元年遘火,化为 丘墟,惟檀香像一龛存焉。洪武中,道士金静观、提点 吴惟敬相继营建。永乐十年,道纪鲍了静又加新之。 其间架规模,崇饬艳丽,去旧为远,至今且二百馀年。 道众贫匮,殿宇日就颓坏,宫中碑刻,大半倾圮,独崔 尚所作《碑颂》,择木八分书尚存,古今珍秘,今无遗类 矣。
桐柏山部艺文一
《桐柏观颂序 》唐·崔尚
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 一。中有洞天,号金庭宫,即右弼王乔子晋之所处也。 是之谓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故《相传》云:“昔葛仙 翁始居此地”,而后有道之士,往往因之。坛址五六,厥 迹犹在。洎乎我唐,有司马链师居焉。景云中,天子布 命于下,新作桐柏观。盖以光昭我元后之丕烈,保绥 “我国家之洪祉者也。”夫其高居八重之上,俯临千仞之馀,抱阴向阳,审曲面势,东西数百步,南北步如之。 连山巍峨,四野皆碧;茂木郁郁,四时并青。大岩之前, 横岭之上,双峰如阙,中天豁开,长涧南泻,诸泉合漱, 一道瀑布,百丈垂流。望之雪飞,听之风起。石梁翠屏 可倚也;琪木珠条可攀也。仙花灵草,“春秋竞发,幽鸟 青猿,晨昏合响,信足赏也。”始丰南走,云障间起,剡川 北通,烟岑相接,东入沧海,不远蓬莱;西则浩然长山, 无复人境,仙灵奥秘,郁为秀绝,苞元气以浑成,镇厚 地而作构,非夫神与仙宅,仙得神营,其孰能致斯哉? 故初营天尊之堂,昼日有云五色,浮霭其上,三井投 龙之所,时有异气入堂复出者三,书之者以记祥也。 然后为虚室以凿户,起层台而累土,经之营之,成之 翼之,缀日月以为光,笼云霞以为色,花散金地,香通 元极,贞侣好道,是游斯息,微我链师,孰能兴之。
重修桐柏观记 宋曹勋
天台山之右曰桐柏,自地距洞门几十里始至其上, 重复奧区,别为室所。西山如城郭,不假除治,云耸壁 立,天造地设。中则葛仙翁链丹之居。至唐司马子微 大营宫宇,设虚皇像以安羽流,玉霄直其东,琼台峙 其西,灵府、方瀛奠其北。中有瀑水,飞流喷沫,势若万 马奔而南下。四时岩浩,垂若天绅。居人行客,弥望不 极。故《真诰》谓越之桐柏,实金庭洞天养真之福境,上 真主领以会群仙,固非寻常山川,惟龙蛇所处。是以 高接上汉,深隐九霄,控引天地,错综今古,包括形势, 不与外尘相关。苟非栖神养素之士,则不能少留烟 霞间。仆比丐闲,税鞅逾月,都忘俗驾,因见屋宇阅五 代至今,无不损敝,而象颓毁。欲力为劝缘建营。时观 门都监石庆端,道正副厉永年、石葆璋皆捧手相勉, “诚山门不世之幸。”独葆璋愿竭力任土木之役,罔致 懈怠。于是六七年中,专以观事求在位者,得太师和 王杨公并其子敷文阁待制,偰洎仆,悉出俸钱,扩殿 廊基各增阔丈馀,创为高广显辟修廊。又摹古石本, 绘《度人经》象于壁,改造三清正殿。及命工装彩栋宇, 俾之轮奂。其象失天人之容者,则易塑睟穆,增旧金 翠,以至立三官殿,移斋堂为巨甍,可容千众。并厂东 西两客馆,以待过宾。撤去外户,如中都上清之制。宏 启三门,塑龙虎君,率极雄概。展立棂星门,以拱耽耽 之势。觉青崖丹壑,松竹幽积,隐居道师,悉蕴和气。道 士唐知章,以钱氏手写《金银字道经》,出私钱建藏并 殿。由是内外堂宇,皆备良材坚甓,文石五金之用。自 重山而下,扛木累土于上,及诸彩绘等,约费十万。崇 厦岌嶪,翘鸱相直,如出于浮空紫翠之中,灿然一新。 真九清仙圣之攸居,万灵威神之所御。岩岩翼翼,翚 飞宏耀,化成中天,来居来游者,皆道念超胜,殆若灵 仙飞化,无不怀凌虚静一之志。遂可日与道众陞殿 香火,仰祝天子万寿,为阅世无穷之道场,岂不休哉。 故一山净友,观感而化,以胜增善。平日慵堕嗜食之 徒,皆磨砻淬厉,期合于真。游咏道德,卒皆修整,得慈 俭三宝之益。问其教,则精勤持诵,皆不逾矩。入于堂 则戒腊有序,无相夺伦。与之语,则气貌清洁,渐入仙 宗。其于负荷至要,随时乐道,可以副《紫阳新宫》之文, 而山卿不无辞以言其详也。仆晚暮之景,得相与成 兹胜事。因为原本极始,叙得人任职,比旧修创增易 之难,刻于坚珉,以示将来。葆璋常曰:“刳心沥胆,每无 忘于兴造有日矣。”然未遇知音,果上真垂怜,肯助此 功也。或者以桐柏在浙东最号名观,至朝廷则巨公 显人,每为均逸提领之所。又闽广湖湘,多取便道,车 马游访,项背相属,宾从栖止,视馀处为尤烦,讵可隘 陋,徒示虚无?且复吾教惟言清净淡泊,非有死生祸 福,为警世资取之方。独有际遇贤智,心规亮清,始方 求建易兴作,以期接续真境,弗坠厥绩,其所以倍难 者,时为之也。噫不避众人之谤,不虚一日之供,躬役 土木,载新静域,能毕力而不惮者,葆璋是已,岂不贤 于坐视以待其废隳哉。后之继者,倘不忘前人之功, 俾道众晨夕瞻礼,安于寝息,以保希夷之乐,亦始事 者之幸,必不获谴于洞天福地矣。尚监于兹,仆停鞅 方外,野鹤闲云,萝月松风,放意“身世寄言芜。”�且劝 方来尔。其诸梗概。览者当有得于斯文。
桐柏山赋 明王钝
“繄金庭之为山,镇东剡之要冲。壮洞天之形胜,为福 地之灵宗。势岌嶪而若驰,羌偃蹇而横空。根厚地以 盘盘,屹地层霄其崇崇。崔嵬峻立兮,伟矣卓剑放鹤之 雄。崒嵂孤撑兮,壮哉香炉五老之峰。虽高华之莫追, 迥培𪣻之难同。訇石扇以中开,渺金壁而无穷。仙冈 走万里之䯄,神湫潜斛水之龙。蝝蝗勿起,豺豕远”踪。 风泉清涣,崖谷蒨葱。郁秋兴兮满庭,澹斜月兮西风。 四照之花万品,九衢之草千计。桐合柏而虬枝,竹曳 毛而鸾尾。醺酒味之玉泉,饫粳香之石髓。鸣晋祖之 凤笙,飞王乔之凫屣。仙之人兮列如麻,虎鼓瑟兮鸾 回车。嗟三径之松菊,幻五色之烟霞。层轩出云霓而
延袤,飞阁临无地而纷奢。灿炳炳“以照烂,隆崛岉以交加。虽钟鸣之羽馆,实鼎食之王家。”余于是有感矣,“昔芊棘之重合,羌离黍以兴悲。今宝地之宏开,嘘文 焰于寒灰。”是宜休文记馆,裴子文池,铿金玉之丽句, 树雕篆之贞碑。览前修之遗踪,曾不满夫一叹。见桑 变而海迁,几星移而物换。今天家之奋兴,纷离立而 轮奂,启金谷之琼楼,开玉京之瑶殿,朝霞为丹雘之 明,夕霞为珠网之灿。桂馆兰亭,梅轩竹院。丽花影之 重重,洒松风之面面。集元羽之蹁跹,盛游娱之壮观。 过希夷以乘风,请分山于一半。来士驾以盘旋,游予 目以睇盼。聊吐绣以摛辞,奉群公之娱玩。于是振衣 而起,击节而歌,歌曰:“五云烂漫兮郁霄之宫,宝地清 虚兮,瀛海之东。紫箫双吹兮,两两玉童。控群仙而遐 举兮,云冉冉以从龙。”
桐柏山部艺文二〈诗〉
《宿桐柏观 》唐·孟浩然
海泛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海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穷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寻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绶,从此去烦恼。 高步陵四壁,元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江,云涛空浩浩。
桐柏观 皮日休
青冥向上紫霄峰,元始崔巍耸玉容。晓案琼文光绝 壁,夜坛香气袭灵松。云根怪石仪青凤,潭底寒泓卧 黑龙。步入琼台忘世路,分明半席许相从。
《前题》郑薰
《深山桐柏观》,残雪路犹分。数里踏红叶,全家穿白云。 月寒岩障晓,风远蕙兰芬。明日出云去,吹笙不可闻。
行桐柏山 姚鹄
际海礼冰碧,穿云来玉清。千山盘鸟道,十里入猿声。 草木飘香异,云霞引步轻。谁言鳌顶上,此处是蓬瀛。
桐柏观 周朴
东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人在下方冲月 上,鹤后高处破烟飞。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 照衣。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地学《忘机》。
《前题》释皎然
古观秋来秀,泠然属仙飙。琼花被修蔓,柏实满寒条。 影殿山寂寂,寥天月昭昭。幽期寄仙侣,习定至中霄。 青佩闲步虚,真官方宿朝。
《前题》宋·白玉蟾
仙翁夜来叩林壑,约我明朝过南岳。石坛对坐话松 风,鹤唳一声山月落。
桐柏山 王文简
桐柏仙人久不归,一瓢秋水宿岩扉。绝怜半夜无尘 梦,月满空山鹤正飞。
桐柏观 元杨维桢
云中君兮聿来下,云中徒兮列如麻。带得紫泥香一 瓣,天风吹满赤城霞。
《前题》明·潘渊
琼台深处觅金丹,白日能教生羽翰。兀坐小斋听乱 瀑,染霜红叶打书寒。
桐柏山部纪事
徐灵《府山记》:“南齐褚伯玉,字元璩,钱塘人。少有隐操, 其家为娶妇,乘车入门,伯玉逾墙而去。后居桐柏山 小岭二十年。高帝累诏不起,寿至百馀岁。”
陶弘景《真诰》:“梁夏馥字子治,陈留人。入桐柏山,遇王 真人,授以黄水云浆之法。今在洞中为明晨侍郎。” 《天台县志》:“陈休,临海人。居桐柏山养母,自号休休子, 撰《桐柏观庄田记》。时有孙岩同隐,号云壑,布衣徐竹 溪大受,有诗赠之。”
桐柏山部杂录
《潜确类书》:唐裴通《金庭山记》云:“剡中山水之奇丽,金 庭洞天为最。其北门在小香炉峰顶,人莫能见
桐柏山部外编
《天台山志》:王乔字子晋,周灵王太子。好吹箫,尝作凤 鸣,浮丘公接以上嵩高三十馀年。后人求之不得,偶 见桓良曰:“告我家人,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至时 果见乔乘白鹤而去,道家称为右弼真人,治桐柏山, 掌吴越水旱。五代时封元弼真君。宋政和三年,封元 应真人。绍兴间加号善利广济真人。
唐咸通中,有客自金庭山将抵明州。日暮,遇道士托 宿山谷冲寂,烹野蔬以享。俄有叩门者,童子报曰:“隐 云观来日斋,道士去。”客问:观在何处,童子答曰:“去此 五百里,尝隐云中,故名。”客惊曰:“尊师何日当还?”曰:“往 来顷刻耳。”道士归,留客久住,客辞焉。乃遣童子指其 旧路,行未远,失所在。问岁月,已三年矣。
曹法师,邑人,居溪南大路,旁曰大路。曹氏壮年为狐 媚所惑,居桐柏观为道士,三年无所得,乃往谒张真 人,尽通其法。后遇大旱,祷雨无应。法师书片纸于背 上曰:“有雨出卖。”官闻之,命乞雨。乃用一大瓮盛水,烧 砖入其中。忽而轰雷一声,四神将立。左右曰:“上苍主 旱,雨不可求。”法师曰:“权借太湖三尺水。”须臾阴云四 合,黑雾漫天,大雨如注,平地尺馀。顷之霁。视檐下水, 悉有鲜鱼蕰草,太湖果干三尺,诸司厚贶皆不受。居 家除淫祠,伐妖树,灭魔救疾,祷雨祈晴,厥应如响。年 七十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