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282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八十二卷 |
第二百八十二卷目录
太湖部艺文二〈诗〉
东望震泽 宋鲍照
涉湖 梁李颙
泊震泽口 唐薛据
泛太湖 前人
望太湖 宋之问
泛太湖 李绅
太湖秋夕 王昌龄
泛太湖 皮日休
前题 陆龟蒙
前题 方干
泛太湖书事寄元微之 白居易
太湖 前人
过太湖二首 宋范仲淹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望太湖 苏舜钦
渡太湖 苏轼
游湖 前人
过太湖 程煜
太湖上 张耒
过湖 梅尧臣
泛太湖 杭淮
登太湖西峰 邵长蘅
涉太湖 元李泂
笠泽渔隐 陈子贞
五湖游 杨维桢
游松陵望洞庭诸山是日寒食有感
前人
乙酉四月二日与蒋桂轩伯仲诸友同泛震泽
大小雷望洞庭之峰吹笛饮酒乘月而归盖不
异老杜坡仙游渼陂赤壁也 前人
太湖 王达
月夜游太湖 明高启
太湖 前人
太湖 杨基
望太湖 张羽
太湖竹枝歌二首 沈周
太湖 文徵明
震泽古柏 王世懋
过太湖 方行
太湖 马愈
游太湖龙觜 杨文骢
太湖春涨 冯善
过太湖吴歌 吴云
泛太湖 徐贲
太湖吊古 陆简
过太湖 陶宗仪
泛太湖 邵圭
太湖采莼〈并序〉 邹斯盛
泛太湖 沈晖
宿太湖 沈明臣
太湖二首 胡缵宗
登铜井最高顶望太湖 俞允文
风雨泛太湖宿松陵长桥 王叔承
虎山桥问渡入五湖 王逢年
太湖 王彦泓
绝粒忆太湖作 张秉纯
太湖部选句
太湖部纪事
太湖部杂录
太湖部外编
山川典第二百八十二卷
太湖部艺文二〈诗〉
东望震泽 宋鲍照
澜漫潭洞波,合沓崿嶂云。涨岛远不测,冈涧近难分。 幽篁愁暮见,思鸟伤夕闻。以此藉沉痾,栖迹别人群。 结言非尽书,有念岂敷文。
涉湖 梁李颙
旋经义兴境,顿棹《石兰》渚。震泽为何在?今唯太湖浦。 圆径萦五百,眇目缅无睹。高天淼若岸,长津杂如缕。 窈窕寻湾漪,迢递望峦屿。惊飙扬飞湍,浮霄漾悬岨。 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黯蔼天时阴,岧峣舟航舞。 凭河安可徇,静观戒征旅。
泊震泽口 唐薛据
日落草木阴,舟徒泊江汜。苍茫万象开,合沓闻风水。 回沿值渔翁,噭啸逢樵子。“云开天宇静,月明照万里。” 早雁湖上飞,晨钟海边起。独坐嗟远游,登岸望孤洲。 零落星欲尽,膧胧气渐收。行藏空自秉,智识仍未周。 伍胥既伏剑,范蠡亦乘流。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
泛太湖 前人
万顷波涵一碧秋,飘飘随处任轻舟。踏歌听立忘机 鹭,击楫惊飞熟梦鸥。烟水淡图山点翠,云霞丽锦日 抛球。帆收不尽湖天景,何必蒹葭古渡头。
望太湖 宋之问
宿帆震泽口,晓渡淞江𣸣。棹拨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信潮顿觉满,晴浦稍将分。气赤海生日,光摇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泛太湖 李绅
范子蜕冠履,扁舟挽霄汉。嗟予抱险难,怵惕经弥漫。 穷通泛滥劳,趍适殊昏旦。浴日荡层空,浮天淼无畔。 依滩落叶聚,历浦惊鸿散。浪叠雪峰连,山孤翠崖断。 风帆同巨壑,云矗成高岸。宇宙或东西,星辰沉灿烂。 霞生澒洞远,月吐青荧乱。岂复问津迷,休为吕梁叹。 漂沈身讵保,覆溺心常判。吴越群异乡,婴童反为玩。 依稀古井邑,嘹唳同鹅鹳。举棹未宵分,维舟方日旰。 征彼济川力,若鼓凌风翰。易狎当悔游,临深罔知叹。
太湖秋夕 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泛太湖 皮日休
闻有太湖名,十年宋曾识。今朝得游泛,大笑称平昔。 一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三万六千顷,顷顷玻璃色。 连空淡无类,照野平绝隙。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 疏岑七十二,双双露寸戟。悠然啸傲去,天上摇画鹢。 西风作猎猎惊破�涵碧,倏忽雪阵吼,须臾玉崖坼。 树动为蜃尾,山浮似鳌脊。落照射鸿溶,清晖荡抛。𢶉 云轻似可染,霞烂如堪摘。渐暝无处泊,挽帆从此适。 枕下闻“澎湃。”《机上生》��讨异足邅回,寻幽多阻隔。 愿风与良便,吹入神仙宅。甘得“《一蕴》书,永事嵩山伯。”
《前题》陆龟蒙
东南具区雄,天水合为一。高帆大弓满,羿射争箭疾。 时当暑雨后,气象仍郁密。乍如开雕笯,耸翅忽飞出。 行将十洲近,坐觉八极溢。耳目骇鸿濛,精神寒结栗。 坑来斗谺豁,涌处惊嵯崒。崄异拔龙湫,喧如破蛟室。 斯须风妥贴,若受命平秩。微茫识端倪,远峤疑格笔。 巉巉见铜关,左右皆辅弼。盘空俨相趍,去势犹横逸。 尝闻咸池气,下注作清质。至今涵赤霄,尚且浴白日。 又云沟浮玉,宛与崑阆匹。肃为灵官家,此事难致诘。 才迎沙屿好,指顾俄已失。山川互蔽亏,鱼鸟空聱轧。 何当授真检,得召天吴术。一一问朝宗,方应可谭悉。
《前题》方干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泛太湖书事寄元微之 白居易
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玉杯浅酌巡初 匝,金管徐吹曲未终。黄夹缬林寒有叶,琉璃碧水净 无风。避旗飞鹭翩翻白,惊鼓跳鱼拨刺红。涧雪压多 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书为故事留湖上,吟作新 诗寄浙东。军府威容从道盛,江山气色定知同。报君 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
太湖 前人
“水天向晚碧沈沈,树影霞光重叠深。”浸月冷波千顷 练,饱霜新橘万株金。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 废吟。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过太湖二首 宋范仲淹
有浪即天高,无风还练静。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其二
平湖万顷碧,谢客一开颜。待得临清夜,徘徊载月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 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 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望太湖 苏舜钦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无边际莫知深。”润通晓月为清 露,气入霜天作暝阴。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 分金。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
渡太湖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景物疏。西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游湖 前人
“吴山无此秀,乘夜一游之。”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览鸟飞迟。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过太湖 程煜
击楫中流去,西风客思催。地吞南极尽,波撼北溟回。 蛟馆悬秋月,龙宫起夜雷。濯缨人不见,长啸倒金罍。
太湖上 张耒
风荡云容不成雪,柳偷春色故冲寒。湖边艇子烟波 去,天畔春山隔雨看。
过湖 梅尧臣
东吴临海若,看月上青溟。河汉微分练,星辰澹布萤细烟沉远水,重露裛空庭。孤坐饶清兴,惟将影对形。
泛太湖 杭淮
一叶烟波艇,如乘银汉槎。秋来万里兴,浩荡属谁家。
登太湖西峰 邵长蘅
山色苍苍积翠回。人从鸟道独登台。天边睥睨留残 照。树杪飞泉映客杯。清磬一声松《子落》。白云千里太 湖来。遥怜粤徼多烽火。诸将楼船未遣回。
涉太湖 元李泂
众水东南会,三江左右通。夫差中习战,范蠡此休功。 鸥鸟青铜镜,鱼龙紫贝宫。扁舟嗟未遂,萧散愧渔翁。
笠泽渔隐 陈子贞
方塘如鉴石如峰,落叶平芜覆一重。云作晚阴低薜 荔,水涵秋色乱芙蓉。黄冠道士松间过,白雪渔舟月 下逢。尚想天随无俗伴,应携茶灶与从容。
五湖游 杨维桢
鸱夷湖上水仙舟。舟中仙人十二楼,桃花春水连天 浮。七十二黛,吹落天外如青沤。道人谪世三千秋,手 把一枝青玉虬。东扶海日红桑樛,海风约住吴王洲。 吴王洲前校水战,水犀十万如浮鸥。水声一夜入台 沼,麋鹿已无台上游。歌吴歈,舞吴剑,招䲭夷兮狎阳 侯。楼船不须到蓬丘,西施郑旦坐两头。道人卧舟吹 铁笛,仰看青天天倒流。商老人,橘几奕,东方生,桃几 偷。精卫填海成瓯窭,海荡印山漂髑髅,胡为不饮成 春愁。
游松陵望洞庭诸山是日寒食有感
前人
“湖上春来数往还,乱中宁放老夫闲。”一百五日又寒 食,七十二峰非故山。行李只留书卷在,落花应怪酒 杯悭。竹西拜扫知何日,目断归鸿夕照间。
乙酉四月二日与蒋桂轩伯仲诸友同泛震泽
“大小雷望洞庭之峰,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盖不异老杜坡仙《游渼陂赤壁》也 。前人
江国春归春云孟,十日五日风雨横。具区摆阖浪如 山,吴儿善泅并能榜。今朝气候昨不同,湖头无雨兼 无风。小施祠前棹讴发,楼船下水如游龙。大雷不动 小雷伏,银海空青光夺目。鱼龙百怪暂祓除,平展轻 绡三百幅。牙樯五两空中举,陈渎村中过挝鼓。烧笋 既憩彭城湾,采莼复渡杨家浦。中流飓发占莫徭,须 “臾鲸浪吼蒲牢。”长年捩柁称好手,小腰失著生寒毛。 蒋家二子素奇士,更有登高羊叔子。老崖铁笛上青 云,玉龙穿空卷秋水。船头可奈风水何,拔剑拟砍生 蛟鼍。人生哀乐固相半,神灵涉意毋过多。鸱夷入海 人不识,渔家每岁荐寒食。乡里小儿舞《竹枝》,乞与神 童舞铜狄。我闻洞庭之峰,其橘大如斗,剖而食之见 弈叟。弱水不隔天表流,独我胡为牛马走。五湖挂席 从此首,
太湖 王达
吴越当年曾树怨,百万旌旗此中战。波涛闻与血同 流,千古涛声今尚愁。朝来送客过湖口,烟水微茫风 满舟。湖南湖北今同宇,吴英越雄在何许。孤云杳杳 独山云,落叶萧萧洞庭雨。一声长笛又分携,君往湖 东我向西。感慨赠君无限意,枫林寒隔暝猿啼。
月夜游太湖 明高启
欲寻林屋隐,还过洞庭游。远水初涵夜,长天尽作秋。 湖如青草阔,月似白莲浮。万壑风传笛,三更斗挂舟。 叶应随鸟散,山欲趁波流。浩荡吾何适,鸱夷不可求。
太湖 前人
长溪如白虹,分走荆霅派。具区纳群流,襟带三郡界。 太虚混鸿濛,元气流沆瀣。初疑溟渤宽,稍觉云梦隘。 茫茫雁飞迟,飒飒帆度快。雨来鼍报鸣,风起鸥惊迈。 神龙作渊都,岂复数鳞介。珠光照水府,不受白日晒。 朝看炮车云,云浪动澎湃。声吹地将浮,势击山欲坏。 黄头虽轻生,捩柂不敢懈。有时湛明镜,峰吐青几块。 ‘烟中树若莎,波上舟如芥。渔就沙岸炊,客来水祠拜。 震泽思禹功,夫椒记吴败。白鱼逢夏出,黄柑待秋卖。 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欲寻鸱夷舸,不顾涉险戒。 人生亦何为,世故自拘械。万事风飘花,百年露垂䪥。 何当叩林屋,秉炬访仙怪。试探不死方,为人起痾瘵’。
太湖 杨基
天帝何年遣六丁,凿开混沌见双青。湖通南北澄冰 鉴,山断东西列画屏。掩雨龙归霄汉暝,网鱼船过水 云腥。乘风欲往终吾老,甪里先生在洞庭。
望太湖 张羽
“登高丘,望远泽,蓬莱三山不可测。如何具区亿万顷, 洞庭连娟向空碧。”东风吹尽吴天云,玉盘双螺翠堪 摘。我昔东游凤凰台,嵯峨巨舰如山来。白波不动镜 光晓,云颿千幅争先开。中流缩首心茫然,恍如乘云 行九天。惊涛忽逐回风旋,砰雷转毂奔雪山。龙伯鬼 谷见眼前,失势一落狞蛟涎。舟师拍浪咒孟婆,我亦 再拜不敢言。平时之险且如此,何况震荡洪荒。先帝 尧咨嗟逾九年,黄熊无�《幽羽渊》有子,大圣与天通一朝出我群鱼中,试观此湖险。始知四载功。长养草 《木华》,无心谢春风。吴越之事良可鄙,虎战龙争方未 已。水犀百万今安在,惟见夫椒白云里。鸱夷身退带 蛾眉,不值沧波一杯水。我欲临流叫神禹,湘灵鼓瑟 冯夷舞。尽挽湖波酿作葡萄春,饮醉扁舟卧烟雨。
太湖竹枝歌二首 沈周
吴江长桥如长虹,西来太湖桥下通。我家落日水如 镜,照见人影在波中。
其二
苏州南来是太湖,少见杨柳多桑株。谁家女子在楼 上,手揭红帘看打鱼。
太湖 文徵明
沙渚依依云不动,风烟漠漠鸟飞回。横空暝色翻波 去,绝岛秋声绕树来。今古奔腾疑地尽,东南伟丽自 天开。眼中浩荡扁舟在,欲唤䲭夷酹一杯。
震泽古柏 王世懋
《水部祠前柏》,何年尚郁然。地缘乔木重,树为昔贤传。 白鹤云双去,苍龙夜独眠。未须材用世,自有势参天。
过太湖 方行
震泽留遗号,行人指太湖。封疆连旧垒,形势压全吴。 水落鱼龙蛰,天寒雁鹜呼。扁舟思范蠡,吾亦老樵苏。
太湖 马愈
太湖何茫茫,一望渺无极。但见青莲花,嵯峨水中立。 仙人双髻丫,弄影镜光碧。皎皎山月高,船头几声笛。
游太湖龙觜 杨文骢
“晚色澹将夕,探奇出林薮。大龙与小龙,砺齿震泽口。 鳞怒鬐鬣张,㟏岈悉诸有。落潮洗泥涂,寒玉森户牖。 淘沙寻金书,人各系在肘。吾欲穷其幽,虑为鬼所守。” 肃然袍笏侍,下拜不敢苟。岂知层云根,乃胜洞天九。
太湖春涨 冯善
震泽春深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遥增越峤千寻 阔,顿减吴山数尺低。红泛落花通别浦,绿含芳草浸 长堤。钓舟昨夜归来晚,没却渔矶路亦迷。
过太湖吴歌 吴云
南风渐低湖水平,行人摇曳棹歌声。乱画蛾眉明镜 里,天青七十二峰横。
泛太湖 徐贲
遥天散晓华,疏星敛微采。鸟声隔林烦,木叶过崖改。 荒村几家成,平湖众流汇。鸱夷渺无踪,空烦舣舟待。
太湖吊古 陆简
五湖昔震荡,底定神禹力。稷施播种功,蒸民乃粒食。 方免鱼鳖殃,熙熙奠邦域。云胡叔季世,夫差争上国。 肝脑三吴民,干戈无宁息。弗念吴为沼,徒尔速自殛。 中流发浩歌,浮云半天黑。
过太湖 陶宗仪
扬州巨浸曰“震泽,厥功底定存禹迹。世传三万六千 顷,周五百里渺无极。谁散群峰乱碧流,七十二点青 螺浮。吐吞中吴者八九,势灔直与东溟侔。鱼市微茫 渔屋小,酒旗摇曳枫林老。岸花汀草晚离离,云气岚 光春悄悄。吴越英雄今几年,鸱夷长往终不还。龙虎 战争归一统,蛟鼍掀舞藏深渊。南风破浪船头响,王” 事有期诚鞅掌。问程已过马迹山,落帆转入沙掌港。 万雉金城路尚遥,篙师宵征宁惮劳。后月朔旦无多 日,玉笋联班要早朝。
泛太湖 卲圭
风恬一镜平,兰桨击空明。仔细看秋月,浮云亦易生。
太湖采莼〈并序〉 邹斯盛
辛酉秋,泛太湖,见紫莼杂出𬞟荇间,讯诸旁人,不识也。衍棹求之,得数里许。太湖向无莼,采莼自余始。因赋诗纪之。
风静绿生烟,烟中荡小船。香丝萦手滑,清供得秋鲜。 荇叶分圆缺,鲈鱼相后先。“谁云是千里,采采自今年。”
泛太湖 沈晖
野老春湖上,高台夕照间。天边时白鸟,烟外忽青山。 神禹功何大,陶朱去不还。古今无限意,逝水自潺潺。
宿太湖 沈明臣
孤舟夜泊洞庭滨,怅望空台尽日𬞟。水殿离宫三十 六,月明曾照捧心人。
太湖二首 胡缵宗
即看鹤驾盘湖上,拟有仙曹集洞中。日月隔桥生碧 海,星河当户点瑶空。天围春树千村合,山满秋涛十 郡通。独放扁舟领丹诏,白云深处问三公。
其二
“傍海月生潮不上,缘江路隔水还连。”两山云出东西 树,五夜星摇上下天。洞口鳞鳞千顷玉,水心皛皛万 家烟。鸟喧花发壶觞乱,太守颓然醉欲仙。
登铜井最高顶望太湖 俞允文
五月辞人喧,浮舟信沿洄。连雨忽澄霁,千崖洗莓苔。 遂登铜井巅,旷望无氛埃。川豁波浩浩,云卷天地开。 飞流洒空中,长飙荐惊雷。却顾西落日,松声暝猿哀。 于此若可憩,抚景相徘徊
风雨泛太湖宿松陵长桥 王叔承
群飞鸥鹭逐䴔䴖,予亦扬帆赴杳冥。洒鬓湖风寒气 白,打船春雨浪花青。水边万树来江县,云里双峰出 洞庭。七十二桥灯火乱,野烟沽酒宿渔汀。
虎山桥问渡入五湖 王逢年
野水平芜霸迹消,苍茫万顷乱飞涛。参差《三弄》醉远 客,七十二峰迎画桡。细雨鸠鸣元墓树,夕阳僧过虎 山桥。武陵源口秦人路,莫向浮云问市朝。
太湖 王彦泓
烟峦数髻镜中孤,边畔樯帆一点无。错道曲终人不 见,包山湖达洞庭湖。
绝粒忆太湖作 张秉纯
太湖渺渺万山重,清夜书声接晓钟。事到散场人去 后,青山依旧白云封。
太湖部选句
唐包融《登翅头山》诗:“青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苍茫 远郊树,倏忽不相似。”
李咸用《石版歌》“明月夜来回短影,何如照冷太湖滨。”
太湖部纪事
《左传·哀公十七年》:“越伐吴,吴子御之笠泽。”
《先贤传》:越王句践灭吴,谓范蠡曰:“吾将与子分国而 有之。”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乘扁舟浮于五湖,终身 不返。
《苏州府志》:“周术字元道,泰伯之后。汉高帝时,与东园 公、绮里季、夏黄公俱出定太子,称为四皓,一号霸上 先生,又曰甪里先生。今太湖洞庭山西南有甪里村, 是其所居。”
《西京杂记》:“顾翱,会稽人。自少失父,事母至孝。母好食 雕胡饭,翱常帅子女躬自采撷,还家导水凿川,自种 供养,每有赢储。其家亦近太湖,湖中后自生雕胡,无 复馀草,即虫鸟亦不敢至焉。翱遂得以为养。郡县表 其闾舍。”
《宋书五行志》:“文帝元嘉七年十一月,太湖水溢,冲民 田庐。”
《杭州府志》:“梁大通二年春,役吴郡吴兴民丁,漕大渎, 导太湖水入浙江。”
《锡山景物略》:吴、许二长官,萧梁时令晋陵、无锡两邑。 邑滨太湖,湖水泛溢,二公修筑堤防,不遗馀力。巡视 间,洪水骤至,二公仰天呼曰:“宁亡邑宰,无亡吾民。”皆 赴水死焉。
《苏州府志》:“唐穆宗长庆二年,大雨,太湖水溢。”
《唐书五行志》:“长庆四年夏,苏、湖二州大雨水,太湖决 溢。”
《苏州府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太湖溢。”
《宋史张纶传》:“纶字公信,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疏五 渠,导太湖入于海,开长芦西河,以避覆舟之患。” 《范仲淹传》:“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知睦州。岁 馀,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湖,导太湖 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 以毕其役。”
《叶清臣传》:“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为两浙转运副 使。时太湖有民田,豪右据上游,水不得泄,而民不敢 诉。尝建请疏盘龙汇沪渎港入于海,民赖其利。” 《续文献通考》:“庆历初,李禹卿通判苏州,堤太湖八十 里为渠漕运,蓄水溉田千馀顷。”
《武进县志》:“嘉祐六年,知常州陈襄以太湖积水横遏 运河,不得入江,为民患,立法浚运河,其患遂息。” 《苏州府志》:“神宗熙宁八年夏,大旱,太湖涸,水退数十 里,湖心见有古丘墓街陌井灶。” 《湖州府志》:“元丰五年,久雨,太湖水溢,长兴被灾。” 《宋史苏轼传》:“轼字子瞻,眉山人,拜龙图阁学士,知杭 州,言三吴之水潴为太湖,太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 海。海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路,而江 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则吴中少水患。昔苏州 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自庆历以来,松江 大筑挽路,建长桥以扼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 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 《苏州府志》:元祐六年“闰八月,知杭州林希言,太湖积 水,为苏大患,委监司相度开决,庶使民田可耕,流移 复业。”遂诏左朝奉郎邵光与本路监司同导决之。 《宋史郑骧传》:“骧字潜翁,信州玉山人。登元符三年进 士第,知溧阳县。时议自建康凿漕渠,导太湖以通大江,将破数州民田,调江浙二十五州丁夫,所费百万 计。朝廷”遣官视可否,骧条析利病,力止之。
《江南通志》:崇宁二年,宗正丞徐确提举常平,考《禹贡》 “三江之说,以为太湖东注于海,松江正在下流,向来 湖泥堙塞,水溢为患。请自封家渡古江开淘至大通 浦,直浚海口七十四里,以常平钱米十八万三千馀 充调夫之费。”因令饥民就食,确躬操畚锸以先之,水 道遂通。
《宋史河渠志》:“大观元年五月,中书舍人许光凝奏:臣 向在姑苏,遍询民吏,皆谓欲去水患,莫若开江浚浦。 盖太湖在诸郡间,必导之入海,然后水有所归。自太 湖距海有三江,有诸浦,能疏涤江浦,除水患,犹反掌 耳。今境内积水,视去岁损二尺,视前岁损四尺,良由 初开吴松江,继浚八浦之力也。吴人谓一江有一江 之利,浚一浦有一浦之利。愿委本路监司与谙晓水 势精强之吏,遍诣江浦,详究利害,假以岁月,先为之 备,然后兴夫调役,可使公无费财而岁供常足,人不 告劳而民食不匮,是一举而获万世之利也。”诏吴择 仁相度以闻。
《宗室列传》:“子㴋字清卿,秦康惠王后,为两淮转运副 使。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增租额,子㴋以承买 异冒占,力止之。时议者言:田之并太湖者被水患,宜 分道诸浦注之江。诏子㴋往案视,还言:太湖当数州 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 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昆山东南以入海。今皆 堙塞,宜加疏浚。”从之。遂浚常熟东栅至雉浦,入于泾 谷。又疏凿福山塘,至尚市桥北注大江,分杀其势,水 患用息。
《苏州府志》:高宗绍兴二十三年,谏议大夫史才言:“浙 西民田最广,而平时无甚害太湖之利也。近年濒湖 之地多为兵卒侵据,累土增高,长堤弥望,名曰坝田。 旱则据之以溉,而民田不沾其利,涝则远近泛溢,而 民田尽没。欲乞尽复太湖旧迹,使军民各安,田畴均 利。”
绍兴二十四年九月,右奉议郎、大理寺丞周环言:“临 安、平江、湖、秀四郡低下之田,多为太湖积水浸灌,缘 溪山诸水连接,并归太湖,东南由松江入海,东北由 诸浦入江。其沿江泄水,惟白茆浦最大,望令有司相 视开决。”
《宋史河渠志》:“孝宗淳熙十年,以浙西提举司言,命秀 州发卒浚治华亭乡鱼祈塘,使接松江太湖之水。遇 旱,即开西闸堰,放水入泖湖,为一县之利。”
《松江府志》:“孙子秀字元寔,绍兴府馀姚县人。绍定五 年举进士。其后调吴县主簿。有妖人自称水仙,太保 知府王遂将使治之,俱莫敢行。子秀奋然请往,焚其 庐,碎其像,沉其人于太湖,曰:‘实汝水仙之名矣’。妖遂 绝。”
《太平清话》:林屋洞东,吴越钱王于此投金简以祭洞 观。宋淳祐丁未七年大旱,生民于湖滨漉出金简,长 一尺五寸,阔六寸,上刻字曰:“天下兵马副元帅吴越 钱王。”
《苏州府志》:“常懋,武康人,知平江府。值飞蝗,几及境,疾 风飘入太湖。”
《湖州府志》:“德祐二年丙子岁,元兵围安吉州,知州赵 良淳与提刑徐道隆同守。时元兵迫行都,召道隆入 卫,道绝不通,乃由太湖经武康、临安县境勤王。范文 虎致书诱良淳降,良淳焚书斩其使。”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三十年六月己酉,诏浚太湖。” 《成宗本纪》:“大德三年十一月丁酉,浚太湖及淀山湖。” 《苏州府志》:“大德五年七月朔,大雨,太湖水挟飓风涌 入城中路学庙堂崩,县治公署居民卷入半空,死者 万计。海道千户朱旭运米千石以拯之。”
文宗至顺元年十月,大风,太湖水溢。
《元史文宗本纪》:“至顺二年九月庚辰,湖州安吉县久 雨,太湖溢,漂民居二千八百九十户,溺死男女百五 十七人。命江浙行省赈恤之。冬十月辛酉,吴江州大 风雨,太湖溢,漂没庐舍孳畜千九百七十家。命江浙 行省给钞千五百锭赈之。”
《湖州府志》:“至顺二年,岁恒阴,太湖溢,漂民居三千馀, 男女溺死者几六千。”
《苏州府志》:“至正二年大水,太湖溢,涌入民居,顷刻倒 荡。”
《嘉兴府志》:“至正十九年秋七月三日,郡城东马桥白 龙挂,奇风怪雨,天暗黑若深夜,坏民居五百馀所,大 木尽拔,自半空坠折为二,从城北丽桥望太湖而去。” 《宜兴县志》:“元烈金氏名少安,幼聪慧知书,适本邑姚 临,事姑孝谨。至正壬辰,兵起,临挈老稚入太湖,游兵 追之,金度不免,与夫诀曰:‘汝有老父,宜善保我,誓以 死’”,即抱幼女赴水。
《松江府志》:“夏原吉字维哲,湖广湘阴人。洪武二十三 年乡举,授户部主事,历本部右侍郎,充福建采访使永乐二年,苏松大水,以户部尚书奉命来治。原吉以 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流,三江故道久湮,难可骤复。 而嘉定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白茆港径 入大江。宜浚吴淞江、安亭诸浦,引太湖水入刘家、白 茆二港,使直注江海。而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 下流壅塞,傍有范家浜至南跄浦口,可径入海。宜浚 令深广,上承大黄浦以达泖湖之水,此即三江入海 之故迹。”条奏以闻,上从之。
《苏州府志》:“韩奕字公望,幼端重简默,博学工诗,与王 宾善俱隐于医。宾既为郡守姚善所礼,乃复因宾致 奕,奕终不往。一日与宾诣之,奕走楞伽山,善随至。奕 泛小舟入太湖,善叹曰:‘韩先生所谓名可得而闻,身 不可得而见也’。”
《江南通志》:“永乐二年,朝廷以苏松水患为忧,命工部 尚书夏原吉疏治。寻遣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 赐原吉,使讲究拯治之法以闻。既得请,遂集民丁开 浚常熟白茆塘,引太湖诸水入扬子江,于上海东北 浚范家浜,接黄浦,通流入海。” 《苏州府志》:“正统三年八月,太湖水涨四尺许,浸洞庭 山麓。”
正统九年秋七月十七日,大风暴雨,平地水溢数尺, 太湖水高一二丈,沿湖人畜庐舍无存。
正统十四年正月六日,太湖中大贡、小贡,二山𩰚开 阖数次,共沉于水,起复𩰚,逾时乃止。 景泰五年春正月,大雪二旬,积深丈馀。太湖诸港连 冰,畜木尽死。
《松江府志》:“弘治七年,吴中大水,命工部侍郎徐贯与 主事祝萃,会同巡抚都御史何鉴,委知苏州府史简 开浚吴江长桥水窦,疏太湖之水以及吴淞江。委松 江府通判郝希贤浚吴淞江,自帆归口至分庄七十 馀里。”
《江南通志》:“嘉靖元年,工部郎中颜如环督湖州府同 知徐鸾开浚大钱、小梅等港,并沿湖七十二溇,以通 太湖之上流。”
《苏州府志》:“嘉靖二年,林文沛檄吴县开光福塘、胥口 塘,共长四千九百四十六丈,以泄太湖之水,入于娄 江。六月,太湖中龙与蚌𩰚声震各山谷,直至四昼夜 乃息。”
嘉靖三年七月,太湖竭。
嘉靖二十四年大旱,太湖水涸,民有得《轩辕镜》于岸 者。
嘉靖三十六年二月,太湖东涸。洞庭两山间大风从 东南来,水为所约,壁立如峻崖。东偏干涸,泥坚实可 履,群趋得金珠器物及古钱。其水两日不返,人遂易 之。至三日,有声如雷,百道翕集,人尽湮没。
《嘉兴府志》:“嘉靖壬戌年三月十二日,有黄白二龙合 股由太湖而来,一青龙随之,自陡门至硖石东南入 海,屋宇伤者千数。”
《苏州府志》:“万历十年七月十三日戊辰、十四日己巳, 大风雨拔木,江海及太湖水溢,漂没人畜室庐以万 计。”
万历十七年,太湖涸。
太湖部杂录
《岳阳风土记》·《荆州记》言,“君山上有道,通吴之苞山。”今 太湖亦有洞庭山,亦潜通君山,故得名耳。山后响沙, 顿足听之有声。郦善长言:“君山有石穴,潜通吴之苞 山。”
《唐书天文志》:“古人所以恃句股术,谓其有证于近事。 顾未知目视不能及远,远则微差,其差不已,遂与术 错。譬游于太湖,广袤不盈百里,见日月朝夕出入湖 中,及其浮于巨海,不知几千万里,犹见日月朝夕出 入其中矣。”
《澄怀录》:“太湖石出洞庭西山,生水中者佳。牛僧孺家 诸石,以此为甲。”
《物类相感志》:震泽有金鼎湖,每天将雨,有黑浮水面, 顷之雨至,以此为常。林屋之东曰“东皋湖”,而吴人但 称为“太湖。”
《武进县志》太湖中有大小雷山,周子隐谓舜之渔泽。 大宁乡有舜山、舜井、舜田、舜港,后人指为舜耕稼之 所。《郡国记》云:“南朝多以北方山川郡邑名境内之地, 故以此拟舜遗迹。”《吴地记》亦云:晋宋时始号历山,盖 两汉地志未之载焉。此说近之矣
太湖部外编
《异苑》:东乡太湖,吴庚申岁有一军共五百人,将破堰, 先以酒肉祈神,约令水涸。夜梦神云:“塘水速竭,若见 巨鳞,慎勿杀也。”又有铜釜,并不可发,明往尺水,翕然 而尽,得白鱼,形状非常。小人贪利,剖而治之,见昨所 祭馀食,充溢肠内,须臾复得釜,又取发,水便暴出,五 百人一时没溺,惟督监得存。具说事状,于今犹名此 湖为“五百陂。”
《闻奇录》:“贞明中,有渔者于太湖上见一舟,光彩射人, 内有道士三人饮酒,各长须,眉目俱生于额上,见渔 者俱举袖掩面,其舟无人撑,随风行,甚疾,望洞庭山 而去。”
《武进县志》:贞元中,有十数渔人于太湖网鱼,了无所 获,惟得一小铜镜。渔人忿无鱼,弃镜于水,移舟下网, 又得此镜。渔人异之,试取以照,则洞见筋络腑脏,溃 然可恶。其人即呕吐狼藉,闷绝而倒。继数人取照,皆 如之,共以为妖,投之于水。明日举网得鱼多倍常时。 其人先有疾者,自此皆愈。询之故老,云:“此镜在江湖, 每数百年一出,人常见之,然亦不知何精灵也。” 《宜兴县志》:“唐邑东太湖中,常网得一鱼,头有朱书云: ‘九登龙门山,三饮太湖水’。毕竟不成龙,见杀张公子。 果为贵侠张姓所得。”张云:“‘昔李白酌醴鲙神鱼,千金 买一醉’。乃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