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09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卷 |
第九卷目录
顺天府部汇考二
顺天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顺天府星野考
职方典第九卷
顺天府部汇考二
顺天府疆域考 畿辅通志
顺天府疆域图
按各府、县志书所载疆域,体例不一,有载四至者,亦有载八至者。今各因其地势,若四正四隅广狭相去无几,则止据《通志》。或《通志》载四至;而四正四隅相去悬殊,必合府、县志详其八至,本府
东三百九十里,至永平府之滦州界。
西三百五十里至山西“大同府之蔚州界” ,南三百五十里至河间府之任丘县界。
北一百六十里,至宣府之延庆州界。
东西广七百五十里,南北袤五百二十里。按《府志》,“东西广八百八十里,南北袤五百二十里。”
大兴县
大兴,附邑也,东至南苑,红墙五十里。
西至宛平县界一百里
南至东安县界,一百一十里。
北至昌平州界四十五里。
按《府志》,编户三十六里。东西广二十九里,南北袤一百二十七里。附郭。
宛平县
宛平,亦附邑也。东至大兴县界七十五里,西至良乡县界一百九十里。
南至固安县界,九十里。
北至昌平州界十八里
按《县志》:宛平分土东西约计二百六十五里,南北约计一百八里。编户七十五里。
正东至河北店,距城七十五里,接大兴县界。正南至东胡林,距城九十里,接固安十里铺。正西至洪水口,距城一百九十里,麻水路为界。正北至清河,距城十八里,接昌平界。
东南:至瓮各庄,距城八十里。接东安县。
西南至篱笆房,距城四十里,接良乡房山界。西北至石港口,距城二百三十里,与沿河水路高山为界。
东北至窑子头,距城六十里,接大兴县界。
良乡县
府西南七十里为“良乡。” 东至宛平县界二十里,西至房山县界十八里。
南至涿州界四十五里
北至房山县界十五里
按《府志》,编户二十里。东西广三十八里,南北袤六十里。
固安县
西南一百二十里为“固安。”
东至永清县界,三十五里。
西至涿州界三十里
南至保定府雄县界,九十二里。
北至宛平县界十八里
按《府志》,编户三十八里。东西广五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又按《县志》,东北至本府通州一百四十里,西北至本府良乡县七十里。
东南至本府霸州九十里。
西南至保定府新城县七十里。
永清县
南一百五十里为“永清。” 东至东安县界三十里,西至固安县界二十里。
南至霸州界三十里
北至通州界三十里
按《府志》,编户二十一里。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东安县
南一百四十里为“东安。” 东至武清县界,东张家务八里。
西至永清县界横上村十二里。
南至河间府静海县界“独流街” ,六十里。
北至三河县界三十里
按《府志》,编户四十四里。东西广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按《县志》八到,“东到武清县四十里。”
西到永清县四十里
南到静海县,一百四十里。
北到大兴县,一百四十里。
东南到小直沽口,一百一十里。
西南到霸州一百里
东北到漷县一百里
西北到固安县八十里
香河县
东南一百二十里为“香河” ,东至宝坻县界戴家阁三十里。
西至通州界漷县王家铺十五里。
南至武清县界河西务,二十五里。
北至三河县界冯郎庄三十里。
按《府志》,编户一十里。东西广四十五里,南北袤五十五里。
又按《县志》,“东南至崔黄口营七十里。”
南至杨村驿九十里
西南至武清县城六十里。
西北至通州城八十里
北至三河,县城六十里。
东北至蓟州城九十里
通州。〈漷县附〉
东四十里为通州,东至三河县界二十一里,西至大兴县界二十里。
南至河间府天津卫界,二百一十里。
北至顺义县界二十里
按《府志》,编户三十二里。东西广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五里。
又按《州志》,“东南至香河县界五十里。”
西北至居庸关一百一十里,昌平州界三十五里。
西南至永清县界四十五里。
东北至平谷县界,五十里。
漷县附按《府志》编户十里。东西广六十五里,南北袤五十五里
皇清顺治十六年,裁并通州。
三河县
州之东七十里为《三河》。
东至蓟州界段家岭二十里。
西至通州界烟郊,五十里。
南至香河县界甸子河,三十五里。
北至密云县界胡家营五十五里。
按《府志》,编户三十五里。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又按:《县志》,“东南到宝坻县治九十里。”
东到蓟州治七十里
西南到漷,县治七十里。
南到香河,县治六十里。
西到通州城七十里
西北到顺义县治九十里。
武清县
南五十里为武清
东至宝坻县界西载村,五十五里。
西至东安县界枣林庄,二十五里。
南至河间府静海县界杨柳青,一百五十里。北至通州三垡村,三十五里。按《府志》编户二十八里。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五里。
又按《县志》,“东至宝坻县治九十里。”
南至静海县治二百里
西至良乡,县治一百九十里。
北至通州治九十里
东北到香河县界二百户屯,四十里。
东南到宝坻县界军粮城,一百八十里。
西北到通州界漷水铺二十五里。
西南到东安县界马圈村,二十里。
宝坻县
东南一百二十里为“宝坻。”
东至玉田县界新河口,五十里。
西至香河县界王家庄,三十里。
南至河间府天津卫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蓟州界三盆口十五里。
按《府志》,编户三十二里。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五里。
又按《县志》,“东南至海口二百里。”
西南至武清县,九十里。
东北至遵化县八十里
西北至三河县七十里。东南西北相距二百七十里。西南东北相距一百七十里。
昌平州
府北九十里为“昌平州。”
东至顺义县界高丽营,四十五里。
西至宛平县界峰山村,四十七里。
南至大兴县界小马房五十里。
北至二道关黄花镇一百里。此四正之境。按《府志》,编户二十七里。东西广九十二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按《州志》,“东南至沙子营五十里,大兴县界;西北至枯浆村四十三里,白洋城界。”
西南至泰州务,四十五里,宛平县界。
东北至渤海所,一百二十里,黄花路界。
正东去顺义县九十里
正西去镇边城一百里
正南去顺天府七十五里。
正北去永宁城一百二十里。
东北去密云县一百里
东南去遵化县三百五十里。
顺义县
州之东八十里为“顺义。” 东至三河县界三十里,西至昌平州界三十里,至州治八十里。
南至通州界二十五里
北至怀柔县界二十五里。
按《府志》,编户二十七里。
又按《县志》,“东到山海关七百里。”
东南到永平府六百里
南到山东,布政司,一千里。
西南到:顺天府六十里。
西到巩华城八十里
西北到居庸关,一百二十里。
北到密云县大水峪七十里。
东北到古北口,一百八十里。
密云县
东北一百里为密云
东至墙子岭关,九十里。
西至怀柔县界二十里
南至三河县界,三十五里。
北至密云后卫界一百里。
按《府志》,编户一十九里。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又按《县志》,“东到蓟州一百八十里。”
西到怀柔县四十里
南到三河县一百里
北到本县白马关,一百里。
东南到平谷县九十里
西南到顺义县七十里
东北到密云后卫一百里。
西北到本县大水峪,三十里。
怀柔县
东北七十里为“怀柔。” 东至密云县界二十里,西至昌平州界五里。
南至顺义县界十里
北:至大水峪关三十里。
按《府志》,编户一十四里。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四十里。
涿州
府西南一百四十里为“涿州。”
东至固安县界,三十里。
西至保定府涞水县界,三十五里。
南至保定府新城县界,二十五里。
北至房山县界,四十里。
按《府志》,编户四十六里。东西广八十五里,南北袤五十五里。
房山县
州之西北四十里为《房山》。
东至良乡县界子曹务,十三里。
西至山西蔚州界韩家峪四百里。
南至涿州界北务村,三十里。
北至宛平县界镇冈峪五十里。
按《府志》,编户一十六里。东西广四百一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又按《县志》,“东到良乡县治二十五里。”
西到蔚州治四百一十里。
南到涿州治五十里
北到顺天府治一百里
西北到大同府治四百里。
西南到涞水县治九十里。
东南到固安县治九十里。
东北到:通州治一百四十里。
霸州
府南二百里为“霸州。”
东至河间府静海县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保定府新城县界九十里。
南至保定县界二十里
北至固安县界八十里
按《府志》,编户三十一里。东西广一百八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又按《县志》,“东北至永清县五十里。”
东南至大城县,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雄县九十里
西北至涿州一百二十里。
文安县
州之南七十里为《文安》。
东至河间府静海县界,九十里。
西至保定府雄县界,九十里。
南至河间府任丘县界四十里。
北至霸州界六十里
按《府志》,编户三十四里。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又按《县志》,“东南至大城县五十里。”
西南至任丘县七十里
西北至保定县四十里
北至
京师二百四十里
大城县
南一百三十里为“大城。”
东至河间府青县界四呈口,二十五里。
西至河间府任丘县界会罗村,二十五里。南至河间府河间县界远南头,四十五里。北至河间府静海县界东子牙村,四十里。按《府志》编户三十四里。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八十五里。
又按《县志》,“东北至辛张口一百二十里。” 口之北栅城二十里,为霸州地。口之东北寨上为东安县地。
东南至青县界“赖二庄” 二十里,又二十里至青县治。
西北至文安县界邢家林二十里,又三十里至文安县治。
西南至河间县界,西龙句二十五里,又九十五里至河间县治。
保定县
南四十里为保定。东至永清县界七十里,西至保定府雄县界四十里。
南至文安县界,四十里。
北至霸州界十八里
按《府志》,编户六里。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又按:《县志》,“东南至大城九十里。”
西南至任丘九十里
西北至新城九十里
西南至河间府一百四十里。
西北至保定府一百六十里。
蓟州
东一百八十里为蓟州
东至遵化州界六十里
西至三河县界,七十里。
南至宝坻县界,七十里。
北至黄崖关五十里
按《府志》,编户二十六里。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又按《州志》,“东北至”
孝陵七十里。
西北至平谷县七十里
西南至香河县,一百二十里。
东南至玉田县八十里
玉田县
州之东八十里为“玉田。”
东至丰润县界,四十里。
西至蓟州界四十里
南至宝坻县界,九十里。
北至遵北州界三十里
按《府志》,编户二十二里。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又按《县志》,“东南至开平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遵化州九十里
西南至宝坻县九十里
西北至马兰峪,遵化界八十里。
平谷县
西北八十里为“平谷。”
东至蓟州界三十里
西至三河县界十五里
南至三河县界十四里
北至三河县界三十里
按《府志》,编户一十三里。东西广四十五里,南北袤四十五里。
遵化州
府之东三百二十里为遵化州。
东至永平府迁安县界五十里。
南至丰润县界,五十里。
西至蓟州界七十里
北:至罗文峪关十八里。
按《府志》,编户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八十五里。
丰润县
州之东南九十里为“丰润。”
东至永平府迁安县界三十里。
西至玉田县界,四十里。
南至越支场盐课司一百里。
北至遵化州界六十一里。
按《府志》,编户二十二里。
又按《县志》,“东抵永平府一百六十里。”
西抵玉田县八十里
南抵海岸二百里
北扺三屯营一百二十里。
东南抵乐亭县,一百九十里。
西南抵宝坻县,一百六十里。
东北抵迁安县,一百三十里。
西北抵遵化县九十里
形胜附
本府。〈大兴宛平附郭。〉
《史记》:“燕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此天府之国也。” 《寰宇记》:“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南通齐赵,为一大都会。”
宋范镇《幽都赋》:“地博大以爽垲,亘绳直而砥平。” 《金史》:“居庸、古北、松亭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
《府志》:“关塞诸山雄峙于西北,浑河诸水环绕于东南。”
《良乡县》“北拱神京,南控涿鹿,东襟漯水,西拥房山。”
《固安县》“《孔道》东偏,《神京》南壁。”
《永清县》“水分桑干之派,渠成拒马之名。”
《东安县》“南控海口,北接天城。”
《香河县》“黄山北耸,白水西来。”
通州“二水夹流,诸山雄峙。”
三河县“山维华,维灵,水曰洳,曰泃。”
武清县潞水流经其左,浑河派衍于西。
宝坻县东连大海,南接天津。
《昌平州》《山似阵云,水如天堑》。
顺义县:《呼奴》《崒嵂》,灵迹巃嵷。大峪汪洋,高梁澎湃。
密云县“群山矗矗,诸水溶溶。”
《怀柔县》“山锦绣以围天,水珠玑而喷地。”
《涿州》“八荒辐辏,万国喉咽。”
房山县冈峦络绎而入晋,溪流潆绕以环燕、霸州东阻泥、沽,西连涿鹿,南襟河济,北揖天山。
文安县境有河渠,地称《泽国》。
《大城县》东襟沧海,南引青、齐,当三关之腹心,系九阍之左臂。
《保定县》“金沙映于西南,《玉带》绕于东北。”
蓟州,“东石门,西沙岭,南沧海,北长城。”
《玉田县》“唐水龙环,石崖《虎踞》,束咽喉于榆塞,分襟带于燕山。”
平谷县东横大岭,西峙兔山,北倚瑞屏,南濒泃水。
遵化州“山凤翥而龙蟠,川星翻而斗滚。纷纷献五色之卿云,郁郁萃千年之王气。风水攸聚,形势独隆。”
丰润县“群山耸于北,大海润其南。”
《通志》未详形胜
《战国策》:“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 此所谓天府者也。
《史记》:“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上谷至辽东,北邻乌桓、夫馀,东绾濊貉、朝鲜、真、番之利。”
《盐铁论》:“燕之涿、蓟,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 《河图括地象》:“燕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
《历代名臣奏议》:“富弼上仁宗封事云:‘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为中原险要。又河朔士卒精悍,与他道不类,得其心可以为用,失其心则大可以为患。安得不留意于此而轻视哉’!”
《朱子语类》: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也。
《契丹志》:“南京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腴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石晋未割弃已前,其中番杂汉𩰚,胜负不相当。既筑城后,远望数十里间,宛然如带,回环缭绕,形势雄杰,真用武之国也。”
《北盟会编》:宋平燕北,群臣表贺有云:“舜肇十二州,始别冀都之壤;周建八百国,首疏召奭之封。当天津析木之交,实上谷广阳之胜。形势有金汤之险,膏腴号陆海之饶。”
顺天府星野考 畿辅通志
〈按星野之说见于周礼非后儒臆说也然经但言各有分星以占灾祥而其分之地不详汉晋以来言分野者彼此广狭各殊其说博采诸家以求其概可已志略巳甚今兼采诸家补之〉本府总
尾箕《周礼》保章氏注:“尾箕,析木,燕幽州。”
《史记》:“尾、箕,幽州。”
《汉志》:“燕地,尾箕分野。自尾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唐志》:“尾、箕,析木津也。” 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其分野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河间、涿郡、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乐浪、元菟、北燕、孤竹、无终等地。今为顺天府、永平府境、保定府、河间府北境及宣府。
北斗《石氏》曰:“北斗第六开阳星,主燕。”
天市垣 《宋天文志》:“天市垣东垣第三星主燕,第九星主九河,西垣第十星主河间。”
十二国星《宋天文志》:“牛女下十二国星:楚南一星曰燕。”
通志未详分野
《周礼总义》:“析木,燕之分星,幽州之星土也。”《尔雅》:“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孙炎注。〉析别水木以箕斗之间,是“天汉之津”也。〈疏〉“析木之津”,刘炫谓是天汉,即天河也,在斗、箕二星之间。箕在东方木位,斗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为隔,隔河须津梁以渡,故谓此次为“析木之津”也。
《星经》:“苍龙七宿,有尾有箕,氐、胸、房、腹,箕所粪也。”
《春秋元命苞》:“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
《春秋说题辞》:“箕尾为燕。”
《史记》:“尾为九子,箕为敖客。”
《汉书·地理志》:“刘向言地分,燕地,尾、箕之分野也。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晋书·天文志》:“天汉起东方,经尾箕之间,谓之汉津。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属幽州。” 陈卓、范蠡、鬼谷先生、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并云,尾、箕燕。幽州,上谷入尾一度。渔阳入尾三度。古北平入尾七度。涿郡,入尾十六度。广阳,入箕九度。
《唐书天文志》:“析木为云汉末派,山河极焉,故其分野自北河末派穷北纪之曲,东北负海为析木。负海者,以其云汉之阴也。”
《新唐书志》:“尾箕,析木津也。” 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
《辽史地理志》:“析津,本晋蓟县,改蓟北县,开泰元年更今名。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故名。” 《辽史国语解》:“野旅寅” ,野谓星野,旅谓躔次,寅者,辰舍东方之位,燕分析津之所也。
《宋史天文志》:“楚南一星曰燕,有变动,以其国占之。” 汉《永元》铜仪尾十八度,《开元游仪》、景祐测验同《永元》铜仪箕十度,景祐测验同《开元》游仪十一度。
《宋两朝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列各十一星,其东垣南第三星曰燕。”
《帝王世纪》:“自危十度至斗七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 于辰在寅,谓之摄提格,于律为应锺,斗建在亥,今燕分野。
《玉海》。陈卓谓“尾箕。燕、幽也。自尾十至南斗十一。” 费直谓起尾九。蔡邕谓起尾四。
《大象列星图》:“北斗七星,是谓帝车,运于中央而临制四方。六曰开阳,亦曰应星,主木,主燕。” 《太平寰宇记》:“幽州星分尾、箕,涿州星分尾宿十六度,蓟州星分尾宿三度,霸州星分尾、箕,燕州星分尾、斗。”
《古今律历考》:尾:“《汉太初历》,洛下闳所测十八度,《宋皇祐》所测十九度,崇宁所测十九度少;《元授时历》,郭守敬所测十九度十分。箕,《太初历》十一度,《皇祐》所测十度,《元丰》所测十一度,《崇宁》所测十度半;《授时历》所测十度四十分。”
《历代地理指掌图》,“尾箕星,曰析木宫” ,曰“人马时” ,曰“寅州” ,曰幽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宛平、大兴、良乡尾一度;通州、三河、武清尾二度;昌平、顺义、密云、怀柔尾三度;涿州、房山、霸州、文安尾四度;丰润、玉田、蓟州、保定尾五度;遵化、平谷尾七度。
《鬳斋十一槁》:“古之人有以天河断两界者。天犹卵也。经星之次,环其四周,银河之所界者半,其馀则天市太微位焉。故二十八舍,其附于河者三之二,沿之河以分其势,稽紫宫以定其馀,有条有次。故秦虽西,而位坤维之鹑首,云汉之升,两戒之道也。吴虽东南,而位坤维之星纪,云汉之降,两戒之终也。燕穷北纪之” 曲,故以末派之析木为“燕。” 盖星河之流,起于井,终于箕,则南者反北,北者反南矣。
《乐轩集》:“星度分野十二次,东西南北相反者四,疑似者七。” 可据者其惟析木乎?其宿尾箕亦艮之维燕可以言东北也。
《文殊所说善恶宿曜经》第五。“尾四足,箕四足,斗一足,在寅岁星位焉。其神如弓,故曰人马宫。” 《法苑珠林》:“尾有七星,形如蝎尾。箕有四星,形如牛角。”
《天官星占》“辰星,北方之位,黑帝之子。”
《观象玩占》“辰星一曰熊星,一曰钩星,一曰毚星,一曰鼎星,一曰爨星,一曰伺星。北方黑帝,叶光纪之神,元武之宿,水之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