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十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九十一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十卷目录

     河间府部汇考八

      河间府古迹考

    职方典第九十卷

    河间府部汇考八

    河间府古迹考        府志

    本府。河间县附郭。

    古束州城 在河间县东北六十里。本汉束州县,属渤海郡。晋属章武。北齐废。隋置束城县,属瀛州。宋省为镇,属河间府。元祐三年,复为县。元置巡检司。其城旧有三重,河间尹韩善于束城镇重建夫子庙,以兴学礼士。莅政三载,始终一节,民为立生祠以报德云。

    高阳城 在府城

    州乡城 ,在河间县东北四十里。汉为县治,东汉省入武垣县。

    乞活城 在河间县城北六里。按《郡国志》,“晋大安中,并州刺史东瀛公腾掠敌人万户于山东,恐有叛志,不听入州郡,筑城于外以居之,任其乞活,故名。”

    武垣城 在河间县西南三十八里。秦置县,其故城东稍北三十八里,隋省入河间。唐仍置武垣县,后省。

    萧陵县 在河间县西北五里,城莫知所始。长丰城 在河间县东北七十里,武德五年置,今为长丰邨。高丽城 ,在河间县西北十二里,基址犹存。樊深《高丽城》诗:“僻地城门启,空林雉堞长。水明留晚照,沙暗烛星光。叠鼓连云起,新花拂地妆。忽然朝市变,无复管弦锵。荆棘黄埃里,蒿蓬古道旁。轻尘埋翡翠,荒陇上牛羊。” 无奈当年事,秋声肃雁行。

    武兴废县 。在河间县。

    唐兴废县 在河间县。武后如意元年,析河间置。长安四年,隶易州。是年,还隶瀛州。神龙元年,更名。又元宗时,朱泚奏改莫州为唐兴军。又金以高阳寨为唐兴军。

    垣翰亭 在河间县。汉末,王莽改武垣为“垣翰亭。”

    瀛州南楼 在河间县。唐沈佺期《望瀛州南楼寄远》诗曰:“层城起丽谯,凭览出重霄。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四甍摩鹳鹤,百栱厉风飙。北际燕王馆,东连秦帝桥。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谣。”

    天王台 在河间府治北门内,少东有方台。旧古殿,堂内塑毗沙天王像,后更为真武庙。瀛台 ,在河间府治东门内,高五丈,阔倍之,四望极远,与府治东北高阳台相望。元刘因以为冯瀛王吟诗台,后废,更为驻旗台。佺期《瀛台春望》诗:晴云如困柳如痴,丹杏开残碧草齐。一派望瀛亭下水,暖风迟日浴凫。” 鹥。家铉翁《九日登瀛台和昔人韵:此地无山喜有台,南瞻北眺两宜哉!衰翁无事日倾倒,佳客何人时一来。孤鹤飞鸣知我在,征鸿嘹唳为谁哀?老来万事如归宿,不为忧愁强把杯。大学士金幼孜〈瀛台即事〉》:“朝来马上望瀛台,疏雨寒烟蔽草莱。芳树有花人自散,沧洲无路鸟空回。酒旗时向楼边出,茅屋还临水际开。客路不堪频吊古,临岐欲去更徘徊。《尚书郡人程信有瀛州八景诗其一高台晚照》:“峨峨势耸夕阳东,影倒清池上下红。九仞凌云回暮景,四时腾影映晴空。长天谁有挥戈力,平地人夸积篑功。最是孤高堪纵目,时来登眺豁尘蒙。”

    日华宫 ,河间献王筑,以待学士者,今废。高阳台 ,在河间府治东北,南与瀛台相望。《诗经》村 ,在河间县城西北三十里。

    瀛海楼 在河间府治西南。元至正间造。洪武初,署府事深州知州朱瑛重修。正统七年,知府许侃“置钟于上,以司晨昏。正德元年,知府陈珂移置府治前,为钟鼓楼” ,寻复废。正德末年,知府常在移于资胜寺前。

    君子馆 《金史地理志》:“在河间县西北三十里。” 海月轩 ,在河间县通济桥旁。

    毛公书院 在河间县西北尊福乡。祀汉毛苌。

    元总管吕思诚至正间奏建书院,设山长五与亭 在河间县城南门外迤西堤上。知府张问明建。

    《一鉴亭 》在河间县通济桥北,知县夏之臣、邢有忭造。

    瀛州第一亭 在河间县郡宅后,亦名“蒲萦台” ,云秦皇入海过此,有蒲甚劲,用以萦马。

    献县

    阿武城 ,在献县西北三十九里。本汉县,隶涿郡。东汉省。

    中水城 ,在献县东南五十里。本汉县,隶涿郡。高祖封功臣吕马童为中水侯,即此。地在高、滱二水之间,故名。今无遗址。

    景城城 在献县东九十里。本汉县名,属渤海郡。东汉省。魏徙成平治此。隋仍景城,属瀛州。唐属沧州。

    成平城 在献县景城城南二十里,本汉县名。东汉属河间国。后魏徙治景城,寻废。

    乐城废县

    乐寿废县 在献县治西南十里。有乐寿岩,本隋乐城,更名。宋为献州乐寿附郭。元因之。广城废县 ,在献县。又隋改乐城为广城县。寿州 ,在献县。金寿州乐寿县地,见金天德二年淮家镇铸钟匠人孙善《钟记》。今土人呼之曰“淮镇” ,而逸其家字云。

    乐城乡 在献县。唐刘仁轨封乐城县男,子及兄子三人授上柱国,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废瀛州 在献县。后魏于乐城县置瀛州,寻废。泽亭 在献县。汉末,王莽改“成平” 为泽亭。碧波亭 ,在献县东四十里,地名淮镇,即今之官亭也。正德丙子,知县岛璞重修。

    封台 ,在献县,有伯夷、叔齐庙。

    金城宫 在献县,隋窦建德建。

    乐陵台 在献县。元萨大锡《七夕后一夜乐陵台上倚梧桐望月有怀御史李公艺》诗:“凉风吹动梧桐叶,泻下泠泠露华白。乐陵台上悄无人,独倚梧桐看秋月。月高当午梧桐直,不觉夜沾露华湿。此时却忆金陵人,酒醒江楼听吹篴。” 永乐行宫 :在献县城东五里,明永乐年建。刘淑精舍 在献县,汉刘淑隐居之地。

    “成趣园 ” 在献县,金梁子直隐居之地。

    乐寿亭 在献县,今废。

    阜城县

    简子城 在阜城县东南三十里,赵简子所筑,亦名东城。张文德《辨疑》:“旧志云简子城阜城,阜城古昌国。今考《春秋左传》《史记世家》《汉书地志》,并无简子城阜城之说。且简子在春秋尚为人臣,未列为侯,虽专晋权,而未割晋政。晋君虽弱,而韩、魏、范、中行智氏悉崛强牵制之,不得自如也。是以晋阳一乱,狼狈失据。向非韩魏之请,故邑且不能得,安得擅城别地乎?且所云阜城者,僻近海滨,非中原盟会之所,非晋国扼要之险,又非赵氏进取之地,善后之窟,其城于此何为乎 ?” 又《简子治地辨》:“按《志》云:‘河间为简子治地’。今以赵之始末论之,赵之先与秦同祖,造父以下世事周,及叔带始去周入晋而事晋,文侯由此始” 建赵氏于晋国,晋,今平阳是。献公赐赵夙以耿,耿,今平阳府河津县是。文公以赵衰为原大夫,原,今沁水县西北是。至简子,则食邑于晋阳,今太原是。《春秋》书曰:“鞅以晋阳叛。” 是知简子治晋阳也。简子殁,无恤立,遂都晋阳,所谓“晋阳城不浸三版” 者是也。其后六世至敬侯始都邯郸,是简子者,发难邯郸而归保晋阳,无逮治河间之事。又《传记》:简子属无恤曰:“晋国有难,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其后智伯率韩、魏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其谁与我’?” 从者曰:“邯郸之仓廪实。” 襄子曰:“朘民之膏以实之,其谁与我?” “其晋阳乎?先君之所属,尹铎之所宽也。” 乃走晋阳。后灭智氏,遂都晋阳。此简襄之事可考者。又襄子未出以前,不在邯郸,不在晋阳,果何在乎?按赵氏食邑有三:造父食采赵城,今平阳府北是;赵夙食采于耿,赵衰食采于原。襄子未出,所处,必赵城与原也。长子在今潞安府之西南,而赵城去长子百馀里,故曰近且完。其去晋阳四百馀里,故曰“无以为远” 也。原亦去长子近,而去晋阳远,若今之阜城,去晋阳与长子皆在千里外,何远近之分乎?或简子止城阜城而未都治,是不可知。谨详此,以俟《博雅》考焉。

    考证

    昌城 在阜城县东。《汉志》曰:“阜城,故昌城。” 张文德《辨疑》曰:“旧《志》云:‘简子城在阜城,阜城为故昌城。按《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将攻周昌城、高唐,取之’。是昌城与高唐相近,非在阜城也。《注》云:‘《括地志》云:‘故昌城在淄川县东北’。是虽有昌城,而在高唐与淄川,不在阜城也。又且后简子十馀世’。其注及传文皆未道’” 有简子城。按《汉书》,元始二年二月,封昌城侯,则阜城所有旧城,必汉以后所封列侯之城,误传为“简子” 耳。吾城废县 ,在阜城县,王莽改。

    蒲岭城 在阜城县。本汉县名,后省入蓨县。又有城,在鲁城县北六十里,亦名蒲岭。盖东汉末黄巾之乱,有蒲岭人流寓于此,因立城。若然,则非汉县矣。

    定阳城 在阜城县境,又名沙丘城。或云“秦始皇东巡,崩于此。”

    汉阜废县 在阜城县。唐天祐二年,改曰“汉阜。” 《阜昌》废县 ,在阜城县。

    御庄 在阜城县。程敏政阜城南门过御庄铺,刘豫始生之地,因题曰:“白草和烟覆矮墙,数间茅屋野茫茫。居人不唾刘郎僭,犹把亭名号御庄。”

    《琴台 》,在阜城县西北墉下水中,晋嵇康抚琴之处。

    华阳亭 在阜城县境。相传晋嵇康尝学琴于此。

    读书堂 在阜城县北墉下,刘齐王读书于此。元学士王恽诗:“当年齐相读书堂,此日金华表佛幢。碧色尚馀书带草,绮疏犹是聚萤窗。” 洗心亭 在阜城县城东二十五里金灯寺中,邑人大理卿周东建。

    河间废县 在肃宁县

    肃宁县

    萧宁旧县

    武垣废县 在肃宁县。邑人王九叙曰:“武垣城在河间府西南三十里肃宁县境内,去县东南仅十馀里,乃汉武帝东巡海上,访仙到此,闻有瓦钟布鼓异事,命望气者登城物色之,得钩弋夫人而还。后生昭帝,胎孕之异,题其门曰‘尧母门’” ,此即尧母所生之处也。俗名元城,遗址见在。规模广大,外城周四十里许,有九门,内城可十六里有四门,瓦砾满地,时得“有” 字,砖石皆汉时年号。武垣城,非即此城而何?

    白寺钟 ,在肃宁县。每至五鼓,不击自鸣,今毁。肃宁寨 ,在肃宁县。“肃宁” 本寨名,其地有南阳畽村,又名申阳畽邨,宋初筑城以屯兵,金得之,始置县。

    “龙泉井 ” 在肃宁县龙泉寺东北隅。每于月晦之日,见月穿井底,今颓坏。

    望夫台 在肃宁县城北百馀步。相传“玉环女望杨六郎台。”

    任丘县

    废莫州城 ,在任丘县北三十里。唐为鄚州。开元中,改“鄚” 为“莫。” 明朝废。

    顾义乡 在任丘县莫南二十五里。

    行宫遗址 在任丘县西三里,约广五十亩。宫右有御道,自鄚市由麟河至石门,合邮亭路至府。明太宗南京往来驻跸于此,遗井犹存。曾棨《随驾》诗:“殿前金鼓夜无声,野外星河绕幔城。烛影迥浮宫扇动,月华偏傍御筵明。周营骑士还分队,直漏鸡人又报更。卧起只应随凤跸,何须计日问严程。”

    长丘县 在任丘县东北。

    滠城 ,讹为谒城,在任丘县南二十六里。《潞志》任丘有滠城,是也。《一统志》:汉迎蠡吾侯为灵帝,于此筑城而谒。殆非也。蠡吾侯封蠡县,梁冀迎为桓帝。若灵帝,乃窦武所迎解犊亭侯也。亭在义丰县东北,去河间远甚,东都来迎,奚为于任丘而筑城邪?

    《桂岩山房 》在任丘县城东南隅,都御史边宪建。

    一竹园 在任丘县城东北二里,郎中张经建。莎堂书巢 在任丘县城东北隅,知州黎颙建。礼鹤堂 在任丘县城西北三里,郎中边仲建。霞峰蔀屋 在任丘县境河东岸,知州张涞建。兰谷草堂 在任丘县,知县周瑢建。

    观莲亭 在任丘县北雄关内,知县倪玑建。“萝月轩 ” 在任丘县城东,巡抚谢淮建。

    先春园 在任丘县城东一里,太仆卿章甫建。“乐隐园 ” 在任丘县城东北隅,佥事刘勃建。“种玉亭 ” 在任丘县城东,解元金一凤建。

    嘉深里 在任丘县莫亭境。

    最土庄 ,今陈邨,在任丘县。神臼 在任丘县南。邢子颙云:“臼受米一石二斗。晋有沙门移于寺内,经宿血满其中,仍移旧所,复净如洗。”

    扁鹊故宅 ,在任丘县鄚州东北,有“药王祖业庄。”

    香云坞 在任丘县城南,佥事李橞中建。最古园 在任丘县城东南隅,郎中李桢垣建。虞丘台 在任丘县北袁淮庄,相传汉吾丘寿王读书于此,“吾” 、“虞” 声相近,遂讹为虞丘云。燕台 在任丘县香城铺之北,今圯。

    莎台 在任丘县城西,两莎之间,巨台并峙。《交河县》。

    石家圈 在交河县。金大定七年,以石家圈置交河县。

    青县

    盘古沟 在青县南十五里,即滹沱河。相传盘古氏之墓在水中,有石棺铁锁系之,旧时或见云。

    芦台城 在青县境卫河之西南,周回三十二里。唐于此置芦台军,遗址尚存。

    宁州 ,在青县。五代时陷契丹,置宁州。周克复之。

    会川废县 在青县境旧土城。宋析永安县置乾宁县,即此。大观元年八月,乾宁军河清。七日,改会川为青州,附郭今废。诸司治所犹有存者。废清州 ,在青县,见上。元太宗二年,改青州为清宁府。

    空城 在青县西北十五里,相传杨景屯兵处。《范桥县 》,在青县,宋为范桥镇,本名范桥渡,今俱废。大观时升为兴济县。

    “老鸦堤 ” 在青县乾宁军境内。

    神堤 在青县南卫河。堤上有柳数百株。永乐间,知县王彬以河决尽没民居,痛不能救,投水而死,尸漂入县甬道。官民怜之,遂置祠堤上,名曰“神堤。” 乐素老人有《神堤烟柳》诗:“河防未就竟沉渊,谁识当年令尹贤。惟有春风祠下柳,翠眉长为锁寒烟。”

    峭帆亭 在青县芦台城中。

    丰台 在青县东。有古高台,名“丰台” ,不知所谓。或以为因岁丰而作,今台废,遗址犹存。

    漱江亭 在青县杈河之西。

    际槎轩 在青县东河岸。

    静海县

    古城 ,在静海县南二十里。

    当城 在静海县北三十里。宋时言事者以为北河可涉,宜有城守如边以待。契丹诏河北都转运使施昌言与宦者杨怀敏往视昌言,怀敏以为当城如边。又宋郭谧言“决黄河,御河之水下注北当城” ,即此。

    黑堡城 在静海县北七十里,地名“稍直口” ,与上古城俱莫知所从起,亦皆颓圯,惟存台址耳。吕彭城 ,在静海县,吕布、彭越驻兵所筑。军粮城 ,在静海县,元海运暂为屯粮之所,基址尚存。

    “凤凰台 ” 在静海县治西五里,遗址尚存。钓台 ,在静海县南,俗传为太公望钓鱼处。《宁津县》

    古城 ,在宁津县东四十里,周回五里,内有土台。相传光武屯兵于此。筑城未成,莽兵追,遂弃去。

    鸳鸯陂 在宁津县北八里。

    青积务 ,在宁津县东北四十里。

    《鬼城 》,在宁津县,去古城半里许。

    永州城 ,在宁津县东四十里,即今杨盘镇。莲花池 ,在宁津县西二十里。

    七间厅 在津宁县北二十里,李世和所居也,遗址犹存。

    七星台 ,在宁津县北八十里。

    《土台 》,在宁津县古城内。

    《凤凰台 》在宁津县西北三十里。

    景州

    “九城 ”,在景州治西。有邸阁,内有《晋蓨令》《鲁国孔》《清德碑》:在蓨县, 在景州治内。本汉蓨县广川王国,即广川镇。唐属德州,又改属冀州,元升为元州,寻复为县,属景州,今省入景州。

    观津县 ,在景州西北四十里。

    董家里 在景州城西南七十里广川镇,“董子下帷读书处。”

    贾岛村 在景州城西南五十里,唐贾岛祝发于云盖寺,遗迹尚存。

    广川台 在景州治东。台高三丈,上有杰阁三层,旧为官僚游憩之所。元蓨尹吕思诚移董子祠于此,因名广川台,又名读书台。孙博《书台晓日》诗:“乾坤老大一书台,仰止高山惜大才。三策当年承汉诏,六经从此出秦灰。天留古月陪清庙,地惜春风管绿苔。却笑公孙空饰诈,不知东阁为谁开。”

    董子书院 在景州广川镇,祀汉董仲舒。元至正总管吕思诚建书院,设山长。

    刘智社 在景州南三十里。元蓨尹吕思诚常行田至此。社民李姓者,诉其弟匿羊,思诚叱之退。有王青者,兄弟笃友爱,思诚至其家,取酒劝酬,欢同骨肉。李之兄弟相谓曰:“我等终不见尹矣。” 各具酒肉,且责悔前过。析居三十年,复还同爨。

    “广台 ” ,在景州董子祠下。

    高颎宅 在景州城北,宅内有柳树亭亭数丈,望之如葢,或云“当出贵人。” 后颎相隋,出将入相,为时名臣。

    战场 在景州西北三十里宋门镇,正德间剿刘贼之所,至。今磷火夜燃,叱叱有声。每岁祭厉,必遣人祭之。

    皇殿 在景州。“明成祖驻跸之所。”

    细柳营 在景州城西三里,周亚夫祠墓在焉。《吴桥县》

    广川县 在吴桥县。汉为广川县,北齐废。隋复置。仁寿中,改名长河县。唐废。

    澜阳 在吴桥县,古黄河汇流其南,故名。“与点亭 ” 在吴桥县祭风台上,风景佳丽,今废。《安陵废县 》,在吴桥县城西北三十里,卫河之东。

    将陵废县 ,在吴桥县东南三十里,赵塞镇北。姚文瑞《空城春草》诗:“万家寂寞黍离中,故址犹遗百雉雄。王子飞升鸡犬静,令威别去市朝空。春深废堞闻啼鸟,秋入平濠见落鸿。何处王孙归未得,年年芳草自春风。”

    山雨楼 在吴桥县治大门。知县刘钺建。飞翚重檐,壮丽弘敞。兵毁之后,无复旧观矣。

    柏园 在吴桥县南三里许。

    澜园 在吴桥县北城濠上,范文忠公建。有茂林灌木,峻岭清流,景之盛者:听秋阁、快风亭、荣木轩、澄碧堂、冰雪斋、“如石山房” ,天然丘壑,可称名胜。今废。

    祭风台 在吴桥县城南关外,惟存故址,莫知所始。邑人姚文瑞《高台晚照》诗:“谁筑城南百尺台,千年高拱出尘埃。常通云气呼风雨,先得阳光拂草莱。虎踞平林秋黯淡,鹤惊华表碧崔嵬。明时不用占氛祲,惟待朝阳彩凤来。”

    东光县

    弓高城 在东光县之顺城乡,本汉县名,又汉封韩颓当为侯国,即此。晋废。隋后置,属平原郡。冀州之阜城、蓨、安陵、观津置观州,并析东光置安陵县,析蓨置观津县。六年,以胡苏隶沧州。贞观元年,省观津,复胡苏隶观州。十七年,州废,以弓高、东光、胡苏隶沧州,蓨、安陵隶德州,又以安陵还隶冀州。

    观津城 ,在东光县。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望诸君。”

    安城故里 在东光县,汉窦太后故居。

    西光城 在东光县西。后魏孝昌中,葛荣略取其地,对东光筑城置县,故名。

    玺城 ,在东光县正东二十五里,古迹犹存胡苏废县。

    茧城 在东光县东二十五里,遗址犹存。侯井废县 ,在东光县弓高城西北三十五里房将池侧。池形窄小似井,因池侧置,故名。汉省废。定远军 ,在东光县。五代改观州为定远军,后废。

    废永静军 在东光县。宋真宗时,改定远军为陵州,无何,改置永静军。金废。

    废盐运司 在东光县。金置,在董子祠前。废都提举司 ,在东光县。元初,澶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管领景州、滦阳三冶。

    废铁冶司 在东光县。元张汉民,无棣人,为景州铁冶司提举。

    顺城乡 在东光县西南三十里。汉昭帝封钩弋夫人之父为顺城侯,即此。

    龙额村 ,在东光县弓高城外,即汉封颓当孙韩说处。

    《胡苏亭 》在东光县内。

    胡苏台 在东光县学东南,高二丈馀,周围二十馀丈,又名钟鼓台。弘治中,知县游璋以其巍然特起于儒学之后,筑土为山,与之相峙。其山连络如箕,土人因名之曰“三山。”

    燕台 ,在东光县北二十里,曹丕筑以燕友,故名。又相传齐桓公北伐射雉于此,亦名射雉台。故城县。

    东武垣城 ,在故城县东三十八里。河间县。旧为武垣县故址云。东武垣县,隋省入河间,唐始置东武垣县,后省。

    广丘 在故城县治东。废县。

    历亭县 在故城。县隋名。又宋开宝六年,历亭县御河决。

    漳南废县 在故城县。宋至和元年,废漳南县入故城。

    澹台故居 ,在故城县西南三十里澹村。昔属武城县,后县移于卫河东岸,今村为本县清河南乡之地。

    董学村 在故城县西北四十里,即汉董仲舒下帷读书处。马伟《董学荒邨序》曰:“董学村,汉董子之别墅。墅有祠,祠有咏。元季毁于兵燹。” 今有以“董学” 名邨,而里民耕耘其上,然知名贤事业者鲜矣。

    双丰楼 在故城县后,废为双丰台。马伟《双丰晚照序》云:“甘罗墓前街之左右,有楼曰东丰西丰,元天历间,监丞乌延之所构也。每秋熟,官民宴此,以乐丰年。” 然双丰之废久矣,而大阜巍然于学宫之旁。邑民值秋深禾黍登场,每刲牲醴酒享以犒力农者,谓之辞场饮。亦可以见其风俗之厚,而象我太平也。其诗曰:碧“草凄凄满废丘,昔人曾此起双楼。登临谩访千年迹,慷慨空怀万古愁。霞衬残红天欲暮,云凝深翠雨初收。太平民乐凫鹥治,结社时来庆有秋。”

    《居园亭 》在故城县城东二里。元人高孟初载酒嬉游之地。明仪文简公之子鏄谪居故城,公来依之,遂于其地建草亭,植花卉,为游息之所。窦堡 ,在故城县。昔漳南窦建德起兵袭破薛世雄于河间,定都、乐寿,今献县是其地,建国号曰夏,常往来屯兵于此,今垂八百馀年,而昔时残堡遗垒,皆为烟邨,百里桑麻之境矣。太子营 ,在故城县西北二十里,窦建德二子驻兵于此,

    丞相营 在故城县,元末也速屯兵之所。孝子村 在故城县,“孝子侯秀故居。”

    双庙 在故城县西北鹿豕村。旧祀张巡、许远,今废。

    沧州

    渤海郡城 在沧州治东南四十里。一名卧牛城,一名狮子城。明永乐初,屠城,徙今州治。木门城 ,在旧沧州西北四十六里,中有大树,名“木门。” 汉置三户县。

    麻姑城 ,在沧州废清池县界。汉武帝东巡至此,祀麻姑,故名。

    五垒城 ,在沧州废清池县西南。汉宣帝封河间献王子雍为景城侯,其子分居此城,俗呼为“五垒城。”

    重合城 ,在沧州治东至乐陵县五十里。本汉县名,属渤海郡。北齐省。

    乾符城 ,在沧州故城北一百里,本隋鲁城县。唐乾符初,生野稻、水谷二千馀顷,燕、魏饥民就食之,因更名。

    长芦废县 在旧沧州西北四十四里。本汉三户县地,隶瀛州。隋初并入清河郡,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以长芦、平舒、鲁城及沧州之清池置景州。贞观元年,州废,平舒还隶瀛州。长芦、鲁城属沧州。今为都转运盐使司治所。

    鲁城废县 在沧州东北七十里。

    清池废县 在沧州东故城内。本汉浮阳县,隋改清池县。水陷,入仵清池。

    废临乐县

    马落坡 在沧州城东北二十五里。世传小秦王逐鹿堕马,因名。元至正间废。今遗址尚存。横海军 ,在沧州。汉有横海将军韩说,是“横海” ,汉已名之。唐以沧、景、德、棣为横海军。开元十三年,沧州治西南,置横海军使。贞元三年,复置横海军节度使,领沧、景二州,治沧州。永贞十三年,以德、沧、棣州隶横海节度。长庆二年,横海节度使复领景州。太和二年,横海节度使增领齐州。三年,罢横海节度,寻复置,更号齐沧德节度使。沧溟废县 ,在沧州,元为沧溟县。

    铁狮子 在沧州故城内,首高一丈七尺,身长一丈六尺。世传周世宗御契丹,驻跸于此,有罪人称善冶,因铸此赎罪。赵叔纪诗:“昔人铸铁作狮子,正在沧州古城里。行人举手不敢扪,守护常疑有神鬼。凭空昂首百尺馀,寒气销铄胸腹虚。形容气势俨自如,展步欲去还踌躇。我来几度询故老,乃云五季工人造。阴阳铸冶费工夫,今日凄凉没烟草。谁知天子安九州,功在战马与耕牛。铁狮虽大土石俦,利用何如马与牛。当今四海乐至治,更闻耕桑有馀地。愿求雷斧劈之碎,普为生民铸农器。”

    白兔村 在沧州故城北十里。故老相传,“周世宗时,有白兔见于村,从而逐之,忽不见。” 永乐十六年,县人庞喜复于村获白兔,因言之县官,献于朝,俱获赏赉。

    将相乡 在沧州。见《程家林下》。

    “铁钱 ” 亦在沧州旧城内,风雨侵蚀,聚结一处,钱文模糊莫辨。

    天门书院 在州治东。明万历二十五年,运使何继高、同知州卢廷选、奉盐院毕三才命创建。每鹾使出,通校瀛士于此。

    “朗吟楼 ” 在州城南,上供吕祖像。左带南川,右襟河浒,为沧之胜。

    沧海楼 :在州治东,旧名“鸣远楼。” 知州熊茂松新之,易今名。

    国计堂 、南川楼 俱在州城南。

    盟亭 在沧州,又名“会盟台” ,在废长芦县境。古燕、齐之界,二国尝盟会此,故名。

    望海市台 在沧州。周穆王乘八骏东游海上,筑之望海,故名。

    狼烟台 在沧州。周世宗筑以哨契丹,在长芦县内。今在州治东。上建文昌祠,仍名狼台。歇马台 在沧州旧城内。周世宗显德六年,以北鄙未平,幸沧州,建台歇马,遗址犹存。

    武帝台 在沧州,汉武帝求仙海上所筑。唐贞观中,征高丽,班师次台,纪功勒石。

    望瀛楼 在沧州城西河浒,宏敞壮丽。知州熊茂松重修。

    清风楼 在沧州,相传建于晋泰康中。元萨天锡《沧州清风楼》诗云:“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欲尽,寂寞采莲舟。”

    《仵龙堂 》在沧州城东五十里,即仵清池。其井八角琉璃,知州卢廷选尝以旱亲诣浚之,随大雨霑足。

    南堂 ,在旧沧州东北一百三十馀步,有古碑仆地,金大定十年建立,字多缺落。今考残文及询故老,以为前代草木丛茂,虎狼害人。有一僧骑白骡,云自西方来,人以为七佛祖师,称之曰“圣贤,能去虎狼之害。” 后不知所终。居人因立南堂奉祀,又立中堂、北堂以分祈祷,多应。或祭以生鸡,置庙中,人不敢取,物不能害,“生育成群。” 赵叔纪《南堂鸡群》诗:“白骡上人来西方,衲衣锡杖开三堂。七佛相传普贤圣,约束猛虎如驱羊。道路从兹无阻塞,海隅苍生咸感德。慈云法雨演终惠,香火至今犹庙食。行人祭祀留生鸡,丛中抱育林中栖。狐狸不食人不取,霜晨月晓漫山啼。张姑郑娘亦灵异,当时翊助心不二。生死不销” 浩然气,庙貌堂堂宜立峙。老夫此游今几年,有诗好题名山川。三堂事迹不可谖,安得作记瑶琼鑴。

    南皮县

    古皮城 在南皮县东北八里。齐桓公北伐至此,缮修皮革,故名。明翰林王铎《过南皮》诗:“无端却入莜阳道,乘兴驱驰渤海前。树老新虫藏暗窟,木稠小燕掠流泉。古皮城下风吹落,太史河边浪拍天。暑退沙衢多马迹,珍花奇草为谁妍。” 渤海郡 ,在南皮县东。汉徙渤海郡治此。领八城:南皮、高阳、重合、浮阳、东光、章武、阳《信蓨》又魏同置。

    高乐城 在南皮县东南四十里。本汉县名,东汉省,属渤海郡。故城今在县东南,俗名“思乡城。” 临津废县 ,在南皮县南五十里,今名临津店。宋熙宁六年,省临津县入南皮。

    平城 侯国,河间献王子礼封此,在今南皮县。高适故里 在南皮县东南六十里。

    魏家庄 在南皮县西六里。按《元史》,“至止十八年,董抟霄驻兵处。”

    五龙乡 在南皮县南五十里。相传有五龙尝见日,有云覆其上,祷雨辄应。

    五垒城 ,在南皮县城东五十里。

    钓台 在南皮县境。相传吕尚钓鱼东海,即此。明礼部右侍郎景州陈琏诗:“太公未遇时,钓鱼烟波中。自应熊罴兆,青社启齐封。台基久荒凉,草色空蒙茸。芦苇岁还长,日夕起凄风。”

    石苞台 在南皮县。见《石苞墓下》。

    袁侯台 在南皮县东四里,即曹操擒袁谭处。相传此台即谭所筑,又名“观台。”

    刁公楼 “在南皮县东南七十里。晋尚书刁协故里。”

    盐山县

    古无棣邑 在盐山县,春秋为无棣县。隋开皇六年,别置无棣县。贞观元年省入阳信县,八年复置。太和二年,隶棣州,寻废沧州。宋治平中,徙无棣县治保顺军,即县治置军,隶沧州。

    丱兮城 在盐山县东北。《舆地志》:“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千人至海求仙,因筑此城,侨居童男女,号丱兮城” ,又名千童城。汉于此置千童县。饶安废县 ,在盐山县。本汉千童县,属渤海郡。东汉改饶安县。隋属瀛州。唐属沧州。

    高城废县 在盐山县

    东盐州 ,在盐山县。唐武德中于县置东盐州。保顺军 ,在盐山县。周置军于沧州无棣县南二十里。开宝三年,又以沧、棣二州界保顺、吴桥二镇之地益焉,仍隶沧州。

    鸡笼镇 在盐山县州南。

    平津乡 在盐山县境。汉属高城县。公孙弘受封即此。

    定城 即定县,在饶安废县东南四十里,本汉县名,东汉省。

    章武城 在盐山县西北。本汉县名,属渤海郡。东汉省。晋为章武国。后魏置章武郡。隋开皇初,废为平舒县。

    海丰镇 ,在盐山县北九十里,瓦砾成岭,绵亘里许。

    甘罗城 在盐山县望树镇西南,故址犹存。古柳城 ,在盐山县东七十里,本汉柳县,东汉省,一名柳亭城,又名柳丘,属渤海郡。隋炀帝初,与高丽战,颇败其众,渠帅《突地稽》率其部降,拜右光禄大夫,居之柳城,与边人往来,悦中国风俗,请被冠带。帝嘉之,赐以锦绮而褒宠之。及辽东之役,突地稽率其徒以从,每有战功,赏甚厚。十三年,从幸江都,寻放还柳城。

    郛堤城 ,在盐山县北七十五里。又名合骑城。汉公孙敖封合骑侯,即此。

    傅家营 在盐山县南五十里,有四门,门内东隅尚馀旧仓台址。

    大留里 盐山。旧县治此。

    铁匠营 在盐山县阎家务河堧,铁滓垒垒如丘山。相传元海运时冶铁处。

    武帝台 ,在盐山县韩村东三十里,高三丈馀,又名武帝仙台。汉武帝太初元年冬,行幸泰山,东临渤海,望祠蓬莱,几至殊庭。师古《注》曰:“殊庭,蓬莱中仙人庭也。”

    香鱼馆 在盐山县。洪武二年,知县吴文清乃自大留里移县治于此。

    庆云县

    古城废县 在庆云县城东南五里,即古无棣县旧城。周回八里。

    荻苴城 在庆云县城东。旧有河在城下,直抵海丰县界。按《汉功臣表》有荻苴国,在渤海郡,即此。

    板搭营 在庆云县南二十里。相传明兵征乐安州,于此驻札,故名。

    鬲岸古树 ,在庆云县西里许,皮色如铁,枝曲折如虬龙状,荫可数亩,苍古离奇,直出云表。中微有痕,相传唐、宋时挽缆迹也。

    鬲县城 在庆云县旧墟在鬲津河堧。

    冶剑营 在庆云县阎家务,相传欧冶子铸剑处。

    韩信垒 ,在庆云县,与荻苴城相对。韩信自赵下齐,挂甲于此,俗呼“挂甲。”

    延陵台 ,在庆云县西南七里。

    《庆云馆 》在庆云县治。

    景星台 在庆云县城北。

    文星台 在庆云县城东南隅,俯临巨川,高朗远眺,清晓烟消,日出海底,炯然奇观也。

    观澜亭 在庆云县鬲津南。

    天津卫

    望海楼 在天津卫河北,望海寺前。

    巨家庄 在天津卫城南五十里,传为汉时巨无霸故里。

    考证

    富家村 ,在天津卫城南二十里,传为汉孝子董永卖身葬亲处。

    《宝船口 》在天津卫城东南五里,明初命官往货,西域巨舟驻泊于此。明季捞铁猫一,甚大,今无存。

    宜亭 在城西教场堤上,亭壁有名人题咏。《海眼 》在天后宫内,镇于座下,相传虔诚祷祝,以金银投之,静听则闻波涛之声。

    “鸡鸣井 ” 在天津东北城角上,今掩。

    坟墓附

    本府。河间县附郭。

    欻起冢 ,在河间府城北。按《图经》云:“冢阔百步,长六里,高丈馀。晋永嘉四年十月,昼昏十日,忽起如冢。左右民家,牛皆疲污,车皆有土而无辙迹。”

    张曙墓 在河间县。唐韩愈有撰《记》,墓今莫考。程氏先莹 ,在河间县东十五里金沙岭。徽人程社寿及其子晟,洪武间谪戍河间潘阳中屯卫,卒葬此。

    都察院左敬祖墓 ,在河间县,与其祖圭父鹏程同兆府城西南六里渔翁庄。

    “毛精垒 ” ,在河间县城北三十里,汉博士毛苌葬处。

    麹义垒 ,在河间县城东镇北十里。汉麹义攻公孙瓒筑此。

    献县

    河间献王墓 在献县东,旁有庙。王名德,汉景帝子,武帝时尝献《雅》乐。

    “敦陵 、慎陵 在献县。” 按汉河间孝王曾孙解犊亭侯淑长子苌。苌生宏,入继大统,是为灵帝。建宁元年,诏追尊淑为孝元皇帝,夫人夏氏为孝元后,陵曰敦陵,庙曰“靖。” 追尊苌为孝仁皇帝,夫人董氏尊号为孝仁皇后。后崩,丧还河间合葬,陵曰“慎陵” ,庙曰“奂庙” ,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之河间,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常以岁时遣中常侍之河间奉祠。按胡三省《通鉴注》,在乐寿县东南,俗呼为二皇陵。

    乐成陵 在献县。按汉河间孝王子入继大统,是为桓帝。帝即位,追尊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为孝穆后。以邑人奉山陵,故号其墓为乐成陵,又曰乐陵,今废,人呼为“乐陵台。”

    刘炫墓 ,在献县东八十里。

    冯道墓 ,在献县东八十里。

    许安仁墓 ,在献县西七十里。

    乐寿县君墓 在献县。宋黄庭坚《乐寿县君吕氏挽词》:“剪发宾筵盛,齐眉妇礼闲。谓宜俱白首,忽去作青山。大梦惊蝴蝶,何时识佩环。哀歌行欲绝,丹旐两斑斓。”

    《麟冢 》在献县。明万历县民尹振家,牛产麒麟而毙。

    “刘称坟 ” 在盐山县旧城西北。称系汉裔《庆云县》。

    魏王豹墓 ,在庆云县城东四十里。

    李左车墓 ,在庆云县城东北五十里。

    龙且墓 ,在庆云县东四十里。

    延陵季札长子墓 ,在庆云县西南八里,在延陵台侧。

    李愚墓 ,在庆云县西二里,以石匣瘗于献王陵左。

    阜城县

    废齐祖茔 在阜城县南二十里。《元刘元辅话》:“废齐祖茔” ,在县南十二里,今谓之御庄,至今石马在焉。明日,次亢州。陈教授又说:“豫未贵时,一日顾见一白龙,见妇翁家大镜中,但无鳞与角耳。后妇翁亦见,以女妻之,资藉之力甚厚。及生二子,以鳞角” 为名。或者谓豫长当大贵,后果然。刘昼墓 在阜城县南义门乡。宋时县人刘豫,自言昼之后。靖康初,豫知济南府,受金人伪命为帝,号大齐。后废死。刘元辅所谓“镜中无鳞角之龙” 之兆见矣。

    符融垒 ,在《阜城县》。

    熊安生墓 ,在阜城县。

    肃宁县

    张泰墓 在肃宁县。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卒,葬城北新庄之原。

    魏状元墓 ,在肃宁县城北一里许。

    任丘县

    屯田 在任丘县。宋真宗咸平五年,殿直牛睿请“增广方田,疏治沟塍,为戎马之阂。” 诏边臣经度。顺安军开屯田,今漫于水。

    屯田务 在任丘县。九年改顺安军营田务为

    屯田置吏属,召役兵,自京师传送鬻鞂以补牛阙,今失其地。

    扁鹊墓 在任丘县鄚城东北。《彰德志》:“鹊墓在汤阴伏道社。” 《一统志》:“莫东门有药王祖业庄” ,今墓在庙后。岂鹊之祖墓耶?大学士杨士奇诗:“雄县城南水没路,莫州市里酒如油。客行相聚且一醉,不见越人空古丘。”

    “韩婴墓 ” 在任丘县境上,今失其地。

    高郭侯墓 在任丘县高郭城西,大小凡六冢,大者几五亩。序翁诗:“古冢连平野,闻为高郭侯。国传曾六叶,人去几千秋。草长知陵废,沙崩见隧幽。豪华嗟已矣,瀛水日东流。”

    任光墓 ,在任丘县阿陵,误传为黄忠墓。中郎将墓 ,在任丘县东二十五里,今没于水,疑任光墓。

    古冢 在任丘县东南,高四丈许,俗传“柴王冢。” 昔有盗隧砖者甚远,而工竟不知其谁也。六郎冢 在任丘县苘井西,俗传“杨延昭冢。” 太子坟 在任丘县陵城,史逸其名。

    白龙坟 在任丘县尚书村白龙王庙。次任将军墓 ,在任丘县城西北,高三丈许。昔县丞冯瓘欲取土筑堤,梦金甲神人怒斥而止,亦未审为谁氏也。

    张郃墓 ,在任丘县鄚城北门外有庙,今圯。麻知几墓 ,在任丘县莫西,至今子姓犹存交河县。

    杜将军墓 ,在交河县东北二十五里。未详其人。

    及宦墓 ,敕建,在交河县西二里,户部左侍郎余继登墓 ,礼部尚书奉敕建,在交河县东泊头镇西南八里。

    青县

    盘古墓 ,在青县南十五里。

    静海县

    李进墓 在静海县城北固宁乡。进,元河间路总管,《碑碣》犹存。

    李世和墓 在静海县城北里仁乡。世和,元诸路新军总管,《碑碣》尚存。

    张绅墓 明朝钦天监正。墓在静海县城北里仁乡,翰林院学士刘玑撰《志》。

    宁津县

    无名冢 在宁津县北十二里,高丈馀。二冢东西相向,时代莫考。

    褚公墓 ,在宁津县西北二十里。

    “五官灵台郎” 张岩墓 在宁津县北二里,“孝子王通墓 ” 在宁津县西北二十五里。《景州》

    周亚夫墓 在景州

    董子墓 在景州

    安成侯墓 在景州。汉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薄太后乃诏有司封窦后父为安成侯,母为安成夫人,今其墓在景州西。又观津,本清河下县,窦后父,隐身渔钓,坠渊而卒。景帝立,遣使更填所坠而葬,起大坟于县城西,名曰“窦氏青山。” 高允墓 ,在景州西南三十五里高义村。又青冢,即高允墓。

    高侍中墓 ,在景州,名凭。永徽初,进爵蓨县公,卒,年五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宪。” 官给轜车,归葬蓨县。封隆之墓 ,在景州城东一十五里。其墓高六七丈,耸然如山。

    李刺史墓 在景州城五里,俗传李纲墓。考之旧志,“纲之孙安静尝为恒州刺史。” 疑此为李安静墓。

    郑统军墓 在景州城西南,广川镇北二里。相传为《郑统军墓碑,志》无所考。

    贾德墓 在景州境。元翰林学士王恽撰《行状》。岳元镇墓 在景州。元草庐先生吴澂撰《右卫亲军千户武卫将军墓碑》。

    孔隐君墓 在景州广台之东十五里昉山村。元礼部右侍郎程文撰《墓铭》。

    张玮墓 在州城西五十里。明朝吏部尚书刘玑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墓志铭》。

    吕孝子墓 在景州城南十里新庄村。

    皇舅墓 在景州。一云“青州刺史” 坟在卫河西浒。

    樊深曰:董家里在景州西南广川镇,即仲舒下帷读书处也。元曹元用《祠堂记》云:“按《汉书》,董子,广川人。广川属冀郡,即今景州蓨县是也。” 后又相传,董子墓在东光以元胡翰词可考矧?今墓既不知其处,而董学村碑记亦无所考,当阙以。

    俟知者

    吴桥县

    孙膑墓 在吴桥县庙后。据《顺天府志》,在房山县西南上乐村,谓膑齐军师墓碑尚存。或谓膑本齐人,吴桥齐地,而死于房山。邑人姚文瑞《膑冢秋风》诗:“批捣功成事已非,麒麟孤冢卧斜晖。丰碑夜雨苔花湿,古剑朝阳薤露晞。万灶已随烟烬灭,九泉无复梦魂归。西风落木松楸里,千载乡邦俎豆辉。”

    文靖墓 在吴桥县城南崇德里,即右副都御史张玉墓也。门人谥曰“文靖。”

    孝子冢 孝子段兴母墓在吴桥县城西南归仁里。兴以母没,哀毁不胜,庐于墓三载,负土筑坟,高三丈许,乡人目之曰“孝子冢。”

    刘母墓 刘瑞为其母庐墓所筑,在吴桥县城东五里。

    封都察院范永年墓 在吴桥县。文震孟撰《墓表》。

    大学士范景文墓 在吴桥县,王崇简撰《志铭》故城县。

    甘罗墓 ,在故城县治双丰楼后。

    周世选墓 在故城县北良佐茔次。奉敕修建。大学士申时行撰《神道碑铭》。

    甘陵 在故城县城南文庙西百步。汉清河王庆葬其地,因置甘陵县。

    沧州

    程家林 在沧州将相乡。赵叔纪诗:“魏徵已死谏臣老,太宗征辽何草草将军扈从竭中诚,造次光阴帐前老。东海波涛方震惊,窀穸大礼难遽成幽堂于此用元坎草根鬼马空悲鸣至今山川色不改往事相传欲千载凌烟阁上旧功臣借问丹青几人在将相乡兮程家林咬金墓上苔化深。因思蹀血禁宫日,此事” 万古诚寒心。夜深鬼磷青灿灿,英雄有灵知不散。我来搔首发长叹,古木寒鸦日将晚。

    “赵武灵王墓 ” ,在旧沧州城东,门有庙。

    三户侯墓 ,在沧州西北二十六里。侯,河间献王子也,没葬于此。

    程日华墓 、程怀讯墓 在沧州。翰林学士、郡人程敏政曰:“按《旧志》,唐国公程知节墓在州之将相乡,有土阜二,南北相去不满百步。南一阜高一丈,周回二十丈,故老相传,知节从征辽东道卒,遂葬于此,土人号其地曰程家林,乡曰将相乡。北一阜颇低,以为山人既卜葬,知节亦卒,同附葬之。其说甚谬,然卒无以审其” 所从来。予考之《唐书》,知节卒,陪葬昭陵,在长安,距沧州,盖风马牛之不相及,其谬一也。太宗征辽时,知节为瀛州都督,实不俱行。其谬二也。且知节卒于高宗显庆二年,上距太宗征辽时将十五年,今谓“从征道卒” ,其谬三也。然则此二阜果谁之墓乎?盖唐有横海军节度使程日华及其从子怀讯之墓,而土人传讹,以为知节耳。何以知其然?以《史》考之,德宗时立横海军节度,置司沧州,日华以兴元元年为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既卒,子怀直继之,官至尚书右仆射。尝入朝,从兄怀讯因代为节度使。既卒,子执恭继之,官至司空,封颂国公。元和十三年,改颂宁节度使。盖程氏凡四世据有沧景之地,而怀直入朝,执恭移镇,则此两阜为日华、怀讯之墓无疑也。且程氏世镇沧州,将四十年。《史》称日华家人子弟列宿卫者三十馀人,则在镇留居者必众,故地曰“程家林。” 又日华父子兄弟皆建节钺,位两府,封上公,故乡曰“将相乡。” 而土人但见有墓,有勋名爵位,辉赫若是,莫知其谁,直以所闻知节之名,谬为之说如此。

    胡曾墓 在沧州忠孝乡,高丈馀,周回十馀丈。蜀王衍宴饮无度,唱韩琮《柳枝词》曰:“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何如思想千年事,惟有杨花入汉宫。” 内侍宋光溥咏胡曾诗曰:“吴王恃霸弄雄才,贪向姑苏醉绿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衍怒,罢宴。曾有《咏史》诗百馀篇行于世。

    高仁墓 在沧州长芦郭家砦之东原。

    南皮县

    曹公固 在南皮县东南二里,即隽不疑葬所。曹操因蒙为固,以攻袁氏,故名。

    尹吉甫墓 ,在南皮县西三十里,今已淹没。隽不疑墓 在南皮县东南二里。

    石苞墓 ,在南皮县城西十二里。

    贾耽墓 在南皮县。唐中书侍郎权德舆撰《墓志铭》。

    盐山县

    宋家墓 ,在盐山县赵顺里茔中。砖石皆刻故事,世传以为“葬古皇后之亲者。”

    《七女坟 》在盐山县韩村里。俗传昔有人生七女,卒后七女抱土成坟,故名。

    王忠肃公翱墓 ,在盐山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