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26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六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六十一卷目录
青州府部汇考三
青州府山川考下
职方典第二百六十一卷
青州府部汇考三
青州府山川考下 府志
蒙阴县
蒙阴山 :在城南八里,一名“仙洞山。”
龟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山形似龟,孔子《龟山操》:“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 ,即此。山下有颛臾城,有玉虚宫,唐仙人贾翁所建,今废。
蒙山 在东山下有阳口村,有玉皇庙,相传老莱子故宅,今失其址。山延袤八十馀里,《禹贡》“蒙羽其艺。” 山顶产云芝茶,远近珍之。
方山 在城北八里,即县之主山也。
三山 有二:一在城东南三里,一在城西南三里,每山有三嶷,因名。一名“笔架山。”
飞娥山 在城北八里,俗呼“凤凰山。”
具山 ,距城东北十五里,即《春秋》“具敖” ,犯讳之具也。
敖山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堂阜社,《春秋传》:“先君献武废二山” ,《国语》:“晋范献子问具敖” ,即此。本县八景之一曰敖山、《笔卓》。
九女山 :在城东南十里。上有九女祠。
宝山 在城东八里
绵山 在城东十里
荆山 在城南十五里城子社,旧志作“金” ,讹。九仙山 ,在城南三十五里,与蒙山连麓。世传昔有九仙羽化于此,因名。
双山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
浮来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春秋》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即此。
巨围山 ,在复安社。后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巨围水源出蒙阴县巨司山” ,即此。
红山 在太平社,山下有红沟,出丹砂。
五女山 此西五女山也,在保安社。《水经注》谓“桑泉源出此。”
尧山 :在城东三十里。
覆釜山 :在城东南三十里。
陡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
洪山 :在城东五十里。
黄墩山 :在城东三十五里。
檀山 :距城东四十里。
长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
挂榜山
五女山 在中山社,此东五女山也。
中山 ,在城东北五十五里。本县八景之一,曰《中山晚照》。
沧福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西经莱芜,接泰山。“安平山 ” 在城东北八十里。
黄孤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石门西。《水经注》云:“小沂水之源出此。”
书案山
云云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李奇曰:“云云在梁父东。” 晋灼曰:“云云在蒙阴县东北,下有云云亭也。” 《管子》:“封泰山,禅云云。” 即此。
昔贤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下有昔贤谷,齐相晏婴祖居之地也。
孝山堂 在城东北八十里。汉郭巨葬母于此。干山 在城东北九十里,山阳为郭巨墓。大崓山 、卢崓山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山下有金卢县城,即汉之故卢县也。
鹿岭山 ,在卢崓山北。《水经注》云:“卢川水之源出此。”
两县山 :城北六十里,一名龙亭洞。东南隶蒙阴,西北隶新泰,故名。山顶有银矿一区,旧蒙、新两县土民同守。
临乐山 ,在城北一百三十里。狗跑泉出其下。《齐乘》以为沂水之源出此。
历山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上有舜皇庙,今有历山社。
艾山 在城北一百三十里。《水经》云:“沂水出泰安” ,盖艾山东南二十馀里狗泉山是也。《齐乘》亦因《寰宇记》而误。《春秋》鲁隐公六年,“夏五月,公会齐侯盟于艾” ,即此。
嵩崓山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山上一石,耸然特起,绝顶处四平,约一亩许,孤立万山中,若嵩岳状,故名石崓顶山峰山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
棋山 上有仙棋
斜山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
“雕崖山 ” 山之岩壑玲珑,宛如雕斲之状,沂水经其前。
大弁山 ,《水经注》谓“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 ,即此。
鲁山 ,在城北一百六十里。《水经注》:螳螂之水源出此。
叟崓 在城西南七里。金仙岭 在城东南四十里。
龙冈埠 在城西三十里。
坦埠 以地平坦,故名。
伏牛峪 :在城西北十八里。
�峪,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昔贤峪”, 在昔贤山之下,中为晏子庄,今有婴之墓在。
仙人洞 在城南五里蒙阴山上。广容数百人,汉承宫隐于此。本县八景之一,曰“南山仙洞” 、水帘洞 。洞口泉水悬崖而下,状如垂帘,故名。本县八景之一,曰“东𪩘水帘。” 上有鬼谷子修仙祠。
老子洞 ,连斗崓之左,世传周老子修链之所,今石床、丹井、药臼犹存。
北麓书堂
堂阜
中山古刹
桑泉水 即城南东西横带之大河也。后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源出县西南保安社之五女山。” 堂阜水 在县西北,源出堂阜,浮来诸山。《水经注》云:“其水导源堂阜,东南注桑泉水。” 即此。巨围水 ,在县西北,源出巨围山南流。《水经注》云:“巨围水源出蒙阴县巨围山,东南注于桑泉水。” 即此。
叟崓水 ,在县西南七里。源出九仙山,北流入汶水。
汶水 在县南九仙、汶溪二社地,即《水经注》所谓“叟崓水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 者。蒙阴水 ,在县东南十五里。源出绵山,北流入汶河。
蒙山水 在县东南桃墟社,俗名桃墟河水。《水经注》云:“沂水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东流迳阳都县东南注沂水。” 《山东通志》亦作“桃曲河” ,从俗云耳。
小沂水 在县东北。《水经注》云:“源出黄孤山,西南流转东入于沂。”
螳螂水 ,在福吉社,俗名松仙河。《水经注》云:源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东关河 在县东关外,旧名“方川河。” 源出县北复安社庐山南宰家峪,南流迳方山东,再过本县东关,注“桑泉水。”
南河 在南河社,即《齐乘》所谓“南河川” 也。源出贾庄社恶渭西山淤土地,北流至玉泉社,玉泉水来入。至南河社,狗泉水来入。合流至河庄注沂水。
桑泉 在保安社五女山,即桑泉水之源也。泉河泉 ,在泉河社,旧名“合泉” ,从地涌出十馀泓,北注桑泉水。
伏牛泉 :在方山社南。注巨围水。
“名义泉 ” 在名义社北,注桑泉水,一名“官桥泉。” “洗砚泉 ” 在书堂社云山之麓。元张子塾之洗砚泉也。
顺德泉 本府颜神镇有活泉一窟,水流汹涌,乃宋颜氏孝感泉也。熙宁中,封顺德夫人,立祠祀之。本县顺德社亦有活泉一窟,乡人以社名“顺德” ,因创颜氏祠。泉流南注小沂水。
龙泉 有二,一在龙泉社,世传昔有龙潜于此,因名,即《水经注》之诸葛泉也。一在汶水社龙泉观前,本县八景之一曰“龙泉漱玉。”
昌乐县
孤山 峰峦峭拔,高插云霄。有穴曰龙洞。按《县志》,“孤山在城东二十里,夷齐避纣隐此。” 一名凤山。
《首阳山 》按首阳在河东蒲坂,又今永平滦州属孤竹地,此又在海滨矣。
方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山麓有龙祠,龙池,四时不竭。
《桃花山 》山宜桃,故名。
聚角山
黄山 在淳于社,宝泉出焉,上有黄仙公庙。西黄山 ,在歇头仓之南。
豹山 在《黄山》之南。
金山 在岳泉社
二姑山 :在城南二十五里。相传二仙姑成道于此。
随姑山 在城南四十里,有人随仙姑至此。山麓有龙泉,冬夏不竭。
纪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上有大王庙。庙前有池,祷雨多应。
擂鼓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白狼河发源,上有白狼庙。
马驹岭 :在城南六十里。
柳山 ,旧传盗跖所居,寨垣遗址存焉。
长龙山 与孤山相连,共名“龙凤。”
《贺家山 》孤山之西,与草山相连。
峤山 :城南三十里。尖峰独秀,高入云霄。上有仙路,春夏草木不生。山之西坂有石眼,秋出红水。
东丹河 ,源发方山西麓,转发城西。万历四十一年,知府定兴王公、知县澧州刘公建葺石桥。西丹河 ,源出纪山,按《竹书》云:“尧放丹朱于丹水。” 朱虚县有丹山,又名尧山,下带长坂,曰破车岘,东西二丹水出焉,北入于海。
尧河 :在城西二十里。
金水河 跪河 ,源出孤山之南。按《县志》,金河在营丘废城南。
“宝泉 ” ,源出黄山下与污水合流。
新泉 在城东北,西流入丹水。
污河 ,源出方山东麓,与宝泉合。庆历初,是水涌出僧伽大士,一夕现身三尺馀,及曙,近地居民出之,乃金铸之像。
乳泉 ,在郭齐社。其水悬流如雨状,可以疗疾。龙泉 ,在随姑山麓。甘美不竭。
酿泉 ,在北炎之南,依阿耨之水。《元碑刻》云“即西丹源也。” 未详。
胜水井 在营丘废城外。
北炎井 在广福寺。相传唐、宋以来已有。其水清凉甘美,与诸水不同。
方池 ,在方山,水自石出。
窦公渠 即窦琰溉田处,时号“窦公渠。”
龙洞 ,在孤山南,祷雨辄应。
方山洞 :在方山东麓。
石鳖沟 在孤山铺之东,连绵数十里。沟底尽为石,奇秀如鳖。间亦有岑岿攒聚,陟秀突起者。长命沟 ,在城东南二十里。
白土沟 在孤山北麓。状元杨公惟聪命生员曲曰光按图察土,寻至登州,其脉不绝。
韩信沟 在县西南“韩信社。”
白石坑 在城东南七十里。其石可为器用。青石坑 一在辛王,一在朱留,大有益于民。响水崖 在方山北。水自上流,潺湲之声闻一二里,因名。
石湾 在石鳖沟
墨。� 在《窝驼店》之南数里。其色如墨,居民取之染衣。
胊水 按本县地理,唐时旧有胊水,今迷莒州。
屋楼山 在城东二十里。林木丛列,望之若楼观然。按《州志》,“山椒建浮图数十仞,高插云天。佛殿翚飞,古柏婆娑。俯视沫流,如练如带。州人于浴佛日登之,士女骈填,列肆如市。” 东一面有瓦垄等崖,峻绝如削。
浮来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一名浮丘。《春秋》“鲁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即此。山畔有莒子陵,山阳有定林寺,内有古木,传以为春秋时所植。高数仞,清阴竟亩,夏月无暑,为州人游览之佳境也。檀特山 在州西北六十里。黄华水发源于此。雹山 ,在州东北一百里。旧有庙,祈祷辄应,后渐倾圮。知州叶盛重修。
高柘山 在州北一百三十里。一名“巨平” ,又名“台头。” 浯水出其下,东流与潍水合,入于海。土山 ,在州西南五十里。
基山 ,在州北一百里。
石壁山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
乔山 在州东北二十里。
团山 在州北六十里
灵山 ,在州东北五十里。
荆林山 :在州东北七十里。
青山 在州东北八十里。
张暹山 ,在州东北一百里。
云孔山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山有孔隐隐而下,可容数十人,内出云气。产山乳,脆美可餐。擂鼓山 在州北一百三十里。
五山 在箕山社,五峰并峙,如笔架状。山之阳有修真观,古木阴森,碑刻尚存。
望海山 ,在州南一百里。
护石崖 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其崖虚空,每遇大水泛溢,则出羊肚石。�管石《上水石》,玲珑异状,人多取之。
焦原山 ,在州南四十里。《记》云:“莒有焦原,临百仞之溪,人莫敢近,莒之勇士登焉。”
鬐山 在州南六十里,以形名山麓。登陟之径有里馀步声铿訇,似行板筑之。上巅有二,并隔咫而凿,一甘一卤。东有马口石。西为扬广峡,宋儒杨光辅读书址即此。俗误以扬光峡为扬广峡。山径东起,一山与鬐并,曰几山,一名驰山。北曰寨山。又有曰梁山。巽而双峙者,曰杨家山。自鬐东南,苍翠万状,而最奇在集卢山。山有峰,曰壁立,又曰莲花,有寺曰明额有大树,唐时物。又东南为扁山,为望海山,去州百里,皆鬐之峄也。箕屋山 ,按《水经》,潍水出琅琊箕县者,即此。络山 在州西北四十里。按《州志》,络山,州主山也。自小泰山穆陵而南,经莒境,曰起山,曰络山。又南即障流、浮来诸山,按络后峰临河,壁立苍翠,南北两峰并峙。北峰下有三教堂,残碑尚存,上镌为葛仙翁与举人苗头读书处。山巅有泉,冽甚,相传原有二泉,山畔有单姓者塞其一,绿草如茵,樵牧络绎不绝。
七宝山 在州北一百里。出金、银、铜、铁、铅、锡土金银非此土不液,故曰七宝。南十五里有古石港,银洞在焉。居民往年曾开之,矛戈𩰚阋,得雄者采,因此致富。又南有张暹山。又东曰汉汪山。沐河 在州治东三里。其水发源自沂山,经沂水县界,至州南流转西南,入沂州境。《周礼职方氏》青州,其浸沂水。即此。
潍水 在州治西北百里。源出箕屋山,东北达密州。
鹤水 在州治南三十里。按《州志》,“鹤水南二十里” ,发源日照县界,未详。过九里泊,西南去,经王彪诸山水入焉。又西南至西鹤水,地名蛮庄水南来入焉。北转经葛湖东公婆山下,西流小岭集北南来石井水入焉,西入沭。
吕清水 在州治西八里。发源于络山五横桥,过西湖会黄华水,回流东南合沭水。
黄华水 在州西五里。发源檀特山,合络山诸水,潴为莒之西湖者。今下流称“灞水” ,灞西南流,又转东南入沭。
袁公水 在州治东北五十里。发源青山,流于西南,入于沭水。
浔水 在州治东南六十里。发源马鬐山,流于西南,入于沭水。
孝源泉 在州治北一百里。唐孝子孙既庐母墓,有醴泉涌于墓侧,因名。天大旱,惟泉不竭。贞元间立碑泉右。至元间,耆老李信祷雨,有双鲤出,是夕大雨。
陵阳湖 东十五里
葛湖 南十五里
西湖 西二里,于钦所谓“合黄华、吕清之水潴而为湖” 者。有大湖,有小湖,皆在西湖中,相传建国时游玩之地。
土山湖 西四十里
天井汪 东北四十五里。环围皆山,袁公水自巽地来,汇聚成渊,盈科北流,又转而南,风景极佳。
酒醋汪 莲花、汪 汉、汪 《九里泊》
满塘,泊 潦。泊 灰子,泊 龙泉沟。
于里沟 。葛沟 。头沟 。黄华沟。
“磨石沟 。” “士沟 。” “《车辋》沟 。” “亭沟。”
棠棣沟 鸿沟 以上俱见《州志》。
沂水县
织女山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中有石洞,深远莫测,人传闻有织杼声。
雕崖山 在县西北一百九十里,连络蒙阴县界。其山岩壑耸秀,如雕斲之状,沂水出焉。白马崖山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最高崖间有石马,旁有石人,若天造成。
卢山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蒙山少北。其山葱蒨委长,望之如黛,峰峦明秀,略与蒙山等。连绵山 爆山 ,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员峙若一。沂水经其下。
黄孤山
闾山
鹿岭山 以上诸山见《水经注》。
高柘山 在县东北百里。《汉志》:灵门有高柘山,浯水所出,东入潍。又名巨平山,俗曰台头山。沂山 在县北百里,其阴为临胊,其阳为沂水。今《一统志》《省志》《郡志》皆入临胊,而山之奇峻多在山之阳。杜佑《通典》曰:“沂水隋县,有穆陵山,齐南界。” 《元史·地理志》亦云:“沂水县有沂山,为东镇。” 则山之属沂旧矣。
大弁山 在县西北一百九十里,与雕崖山连麓。俗称太平崓,其顶平八九十里。《水经注》为: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小泰山,今沂山也。浮来山 ,在县西北境。按编修公鼐辨有云:“后人不识浮来所在,因《春秋》与莒人盟之文,遂以莒城西山当之。” 其谬甚矣。
四门洞 ,在县治之南。稍折而西,有阜隆隆起,逶迤十馀里,群峰诸岫相望。洞迺直穿其背,有风溜溜内出,嘘如喷如,又曰“风门。” 洞之门四:东独洪厂,高数丈,阔容数百人。稍转而后,有水澄泓,曰龙潭。潭之侧,一线石径,夹之而行,约三里许,莲花台在焉,即纯阳修真处也。形殊制诡,备极工巧。崆峒十数里,四面皆通,中有石脑石乳可餐。“海金沙、鹅冠石可以治疾。”
滴水岩 邑人,知县高大化有记。
沂河 在县西一里。《周礼》:“青州,其浸沂、沭” 是也。郑元注曰:“沂山,沂水所出。” 贾公彦曰:“沂水出沂山,水取名于山也。” 郦道元云:“沂有二源,一出柞泉山,一出鱼穷山,俱东南流,合成一川。” 右会预山,东北流注之,东南,螳螂水入焉。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又东迳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绵之水。水发连绵山,南流迳盖城东,而南入沂。沂水又东经浮来之山,即公来山也。浮来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泉,而注于沂。沂水又南经爆山西,山有二峰,双峦齐秀,员峙若一。南迳东莞县故城西。小沂水出黄柘山,东南流迳其城北,南注于沂。今俗为“牛心山” ,小河所出,或即此也。沂水又南合闾山之水,经东安故城东,合时密水,南流,桑泉、堂阜诸水入之。又南迳阳都县故城东,又南入临沂县界。
沭水 在县北五十里。《水经》:“沭水出东莞县西北山。” 注曰:“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引控众流,积以成川。” 东南流,经邳乡南,左合岘山水,南至老牛岭,折而东,经崎山,崎水入焉。又南至洛山,洛水西来入焉。又南入莒州境。
汶河 县西南八十里,即桑泉水也。合蒙阴诸水入县界,东北流,又折而南,至河阳村入于沂。铜井泉 县西南六十里,其泉四出西岭,下有土为壤地,而伏流滚滚,闻声于外者,汇为一水,下流五里,入于沂泉,下有平地数十顷,沂水地可以兴水利者,惟有此泉。
大石渊 在故东安城西南。西北诸山各水,至此汇为大渊,方数顷,渔泊之利,居民赖之。下流一里入于沂。
雪王台泉 在县西八十里。其台不知其所自始,或曰“故薛国之台也。” 上有佛寺,泉出台前,溪壑幽胜,合桑泉水,流九十里入于沂。
上泉 ,在县西四十里,通顺乡,东南流四十里入于沂。
龙王泉 在县西北九十里。东流一里入于沂。灰泉 在县北一百里,东南流七十里入于沂。小水泉 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南流二里入于沂。
张庄泉 在县西北十七里。东南流二里入于沂。
日照县
聚奎山 在城南十七里,为县之文笔峰。风火山 在城南六十里,两都辐辏。明椒山杨忠愍公宿此,有诗。
虎山 :在城南八十里。
观山 :在城南九十里。
葛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又名葛子山。
矮岐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顶有岐峦双峰,故名。竹子河发源于此。
三柱山 ,在城北十五里。始皇东游,命名。“丝山 ”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山崖悬溜如丝,二山对峙,丝水发源于此。
河山 在城北二十里,顶有大泉。正德年,刘贼乱,郡民避兵于此,柴官寨之遗址尚存。
白石山 :在城北四十里。
洪宁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
观澜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
空中水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从崖畔飞瀑,望若匹练。
五姑洞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世传将军李牧妹同四姑修炼于此。
马空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按《县志》名作“马喊空山。” 相传有一将至此,为贼所困,垒断谷口不能出。所乘马喊嘶不已,山忽自开得脱,故名谷仓峪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洞壑幽深,颇堪游息。
九仙山 :在城西北,近仓廒岭。山有九峰,高耸摩空,奇秀与诸城接境。
五垛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与诸城接。
牌孤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顶有泉,俗呼为“海眼” ,深无底止。
铁骨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
高垛山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龙姑山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俗传龙女姑嫂修炼于此得道。今石塔址墓迹尚存。
柏林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
笔架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
凤凰石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
驼儿山 在城西北一百一十里,有石如人负儿之状,寨河之源出此。
荆山 在会稽山西北十里。
会稽山 在城西四十里。相传越王登此,号“小会稽。”
粟山 :在城北九十里。
昆山 在城西北一百里。
葛子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又名葛山。见《通志》。朝元山 与矮岐相连,上有银杏一株,荫被数亩。植自宋熙宁间。阶下有泉,清甘可挹。邑士子恒肄业于此,诚一幽境云。
小儿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世传孔子难小儿故里。山下有庙。
蹬山 ,在城西南六十里,山迳纡回,行六七里始到寺前。冈岭四合,中平如掌。岩下有泉,芳冽异于他水。梵刹池亭,布置楚楚,涧谷含桃最伙,亦胜地也。
伏儿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
幽固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山下有汪。嘉靖年,有大蛇长数丈,为居民害。一日食水于汪,因吞沂人弟,其兄杀之。
得踪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俗传张果老失驴得踪处。
桃源洞山 :在城西南六十里。
白垛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山巅壁立,可以避兵。
甲子山 :在白垛山后。
韩家寨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俗传“韩将军住军处。”
高子山 :在城西五十里。
黄山 :在城西一十五里。
黄花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
马陵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
三垛山
灵樵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有柏树大数围。相传建寺时,大风飘去梁柱,忽有樵人指示其处,樵遂不见,因以名山。
不落固山 :在城西六十五里。山势峻拔,委蛇蓊蘙,土人常避兵于此。
白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
南北铁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
风台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
东海 城东二十里。每天欲雨,海有声如雷。丝水 ,城东五里,安仁乡太平里。源出丝山,南绕孤奎山,会寨水东流入海。
大庄河 城东三里,源出黄山柰子红沟,通固河,合两河入海。
红河 城西五十里。源出驼儿山,东流为沈畽河,又东流为曲河,又下为传畽河,合夹仓河为两河,东南入海。
寨河 城南十五里进贤乡刘家寨里。自驮儿山发源,东流入海。又曰“傅畽河。”
竹子河 :城南四十里涛洛店。自矮岐山发源,东流入海。
马驹井 城南关厢外,水清澈甘美,独魁诸井,人皆饮之。
《府志》未载山川
益都县
北峰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荥阳郑道昭解《易》。
老隐处
三阳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即三郎山。明衡恭王葬此,更名“三阳。” 旧属临胊,今属益都。
牛耳山 在县城内西南隅,上埠隆起数尺,形如牛耳。
范公泉 在县城西门外。宋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洋溪侧出醴泉,人以“范公” 目之。
于家河 在县南。西为响水崖。每秋水时至,巨浪洪涛,声闻数里。
𣸣泉 在七里河,一名“马跑泉。” 此冲郡城大路口,迤西周围有八景。邑人尚书陈经、知府杨应奎相与绘图赋诗以纪之。
临淄县
𣶩水 ,出时水东,在县西十八里,所谓𣶩中也。俗谓宿留水。以《孟子》“三宿出昼” ,云水可引灌田,俗呼泥河。《孟子》作“昼” ,当作昼水。
温泉 县南十五里牛山下,时出时涸。邑令杨公端本至,适大出,公有碑纪之,改曰“瑞泉。” 《博兴县》
麻大泊 即鱼龙湾,俗名“官湖。” 在县治西南,离城数里,当博兴、高苑、新城三邑之间。周回五十馀里,蒲苇丛生,乃乌河潴水之泽也。由姚家口、王家口、许家口灌入泊内,以分水势,防河堤水之患。而《小清河》又东经李建桥,汉凑水入焉。《寿光县》
夹河 有二:“一发源于县城西南十里河头村,一发源于县城西南十五里营里村,东西相距三四里许,至县城西北十五里罗桥,遂合而北流入于清水泊。河傍时有村舍,绿杨被岸,葭菼蒲荷,凫鸥啁唼。夏秋之际,小堪展眺。”
温泉 在县城西南隅外,其水旱不竭,寒不冰,以甓甃之,若井干焉。规可三十尺,深六七尺,穷坎侧注,碧色澄澈,取以瀹茗,清泠特异。其旁古木交阴,景实佳胜,惜无亭榭以资凭眺耳。《临胊县》
红砂岭
行山 在《纪山》之东北十里为行山,长亘如屏,东北有峰,突起如棋枰。
仓山 在尧山东北五里,为仓山,大小双峰,中断孤耸。
“宝瓶山 ” :双山折而西北二十里,在盘羊店西,牛山 胊城南之东偏十五里为牛山,四望如巨屏屹立。
《小山 》大山之西北七里。
九凤山 :小山之南五里。
太平山 沂山之东南二十里为太平山,长亘数里,上下正方,如翠屏当天,即《水经》之大弁山也。
金轿山 :《大弁山》之东北三十里为金轿山;界临胊、安丘之间。
“明月峰 ” 沂山之西北四十里为明月峰、双笔峰 。明月峰之北二十里为双笔峰,尖秀并耸,双插天际如笔颖。
天鹿峰 《双笔峰》之中,为天鹿峰。
天马峰 天鹿峰之东南,为天马峰,形如马鞍。每天欲雨,则天鹿峰、天马峰、双笔峰上有云如冠,即雨。
九秀山 天鹿之北十里为“九秀山。”
龙头山 《九秀山》之东为龙头山。
《虎眠山 九秀山》之西为虎眠山,山如虎横眠而东迤
月明崖 黄山之东,折而西二十里为月明峰。小百丈崖 在宋庄社,其东数里悬崖壁立,名“小百丈崖” ,与月明崖相对,亦有洞,相传白龙、风火二洞相通。
《三一山 》米山之西十里为三一山。其东峰俗名“回头崓” ,北峰俗名“香炉顶” ,南峰俗名“扬州崓” ,西峰俗名“望佛顶。” 三山西合而东分,可十馀里。北麓有锺乳洞,俗名“仙人洞” ,中有石柱石床,玲珑如冰,淋漓欲滴。灯檠丹灶,皆乳石天成。又有石虎洞。
猪鼻山 《三一》山之东北五里为猪鼻山。山形如彘,引其鼻上有石洞,俗名“朱砂洞。”
禅堂崓 《三一》。山之东南三十里为禅堂崓,崓南三里为单崓。两崓皆崖石陡绝,可避乱。然单崓虽峭绝,上无泉水,禅堂崓奇峭,不能如单崓。崖半有泉,可足数十人之用。又崓下有泉,自白龙洞中出,汇为河,水冽味甘。
《书堂崓 》李卫公读书堂,今以名社。香炉山 八岐山之西里许,仰天东望,呼为“香炉山。” 钓鱼台南望,呼为“阁老崓。”
八岐山 ,即《魏书》之八士山。下如九叠屏风,上则八峰骈秀,如森戟排空。
《太平崓 》崓下峻上平,可二十亩。山半有泉一泓,自昔为避乱处。
莲花山 上有神祠三阁一。
石门山 。山阿有寺,寺三面悬壁万仞,壁上松桧虬屈不可胜计。石罅中有泉,细溜滴沥,仅足寺僧之用。山势如锦嶂环列,独西面稍平,虽亭午不见日,向夕乃返照荧然,故称“晚照” ,为八景之一。邑中人士及远方读书者甚众。或谓入夜忽光明四照,悬壁间,松桧掩映,丹黄碧垩,煜煜有光,以为此晚照所由名。又有人睡酣。寺僧促之醒。令观晚照。晃昱如前。曰:“此照或一岁数见。或竟岁不一见。所谓向夕见日者非也。” 南崖有三元洞。
孟婆山 ,胊城西十五里为孟婆山,视群山独高,螺峰如髻,中空旷,可容百馀人。〈疑即《府志》“孟坡山。” 〉《蜘蛛山》, “圆秀孤起,四带层峦,上有元天上帝宫。”
龙门崓 在蜘蛛山北。逢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许,山麓有殷诸侯逢伯陵祠,故名。其山四面厓壁陡绝,唯一迳可通,上有泉出,岩窦甘洁。金末,避兵者多获济焉。巨洋水历其阴,上又有石鼓,相传鼓鸣则年凶。玉皇洞 由五井过暖水直南约十里。迤西青石崆峒,悬表天半。游其下者,凌霄、掬日星,餐云卧,迥出尘外。
阴德洞 在大峪
朝阳洞
子房洞
禅房洞 俱在“人和社。”
《英山河 》以此名社。
双山河 、杨河 、牛河 ,以此名社。
大河 出莲儿山,过流水庄,由破丘嵩山西麓,合九节之水,东北流为大河。南崖有石如龟,逆流而上。其水曲折而东北,过朱羊村南,两崖如狮如象。又东北过广尧,合凤止水,入弥水。凤止水 ,冶水之西南十五里。水出三一山,鸣凤泉流石涧中,水色湛冽,清明如空。迳米山老崖窟,会大石河,至广尧村南入巨弥。
涌日泉
天池寺泉
月明泉
鸣琴泉 在沂山北麓。石涧纡曲,水泠泠如鸣琴。石崖镵“鸣琴” 二字,不知始自何代。
“甘露泉 ” ,在穆陵关后,普照寺门东。侧出乱石中,下临绝涧,前荫疏松,甘冽特异。
饮马泉
辉泉
蕙泉
安丘县
西泉 ,在县西南一十里。东北入于汶。
蒙阴县
傅家砦山 :在城东南三十里。
天马山 在城东三十五里。其形如天马,故云。一名“马头崓山。” 重山 在城东四十里。阖县水俱由此山下入于沂水。
雨昙山 :在城东三十五里。
杨家寨山 :在城东三十五里。己丑,土寇蜂起,武生王柱国率子廪生王运晟纠众守御,全活甚众;一方赖之。
风门山 :在城东北五十五里。
长平山 :在城东北六十里。
贡璧山 在城东北七十里,一名“珍珠山。” “类锦山 ” 在城东北七十里,秋深红叶,状若锦屏,后有石人,如抱笏状,遥与辽崓、石妇对峙。辽崓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南岩下有石,如妇人珠冠抱子状。
安平山 :在城东北八十里。
水仙崓山 :在城东北一百里。一柱孤撑,人莫能扳之。
蜂山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有蜂山社。
�虎寨山 在城西南七里。大仙岭, 在城东北九十里。著善河之源,出此岭之下。
范协岭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相传范蔚宗读书于此,故名。
松仙岭 :在城西北一百六十里。
水仙峪 ,在谢庄东五里许,水清莹如镜。仙女洞 ,在象家庄河南狼虎崖,石门坚闭,人
不能入
碧岩洞 ,在城东北六十五里,西崖有庄顺德夫人祠。东南崖下面西轩厂可容百人,冬暖夏凉,中一孔直通沂境,清泉屈曲环绕,古木参差,亦一县之佳境也。
龙谷洞 在城东五十里潘庄南山之腰。上下峭壁千尺。嘉靖时,樵者闻洞中木鱼声,好事者凿磴通之,可容人百许。西南一门,深不可测。“梓河 ” 发源于沂水之甄家畽摩天岭,西回峰涧良畽庄,流至蒙阴之上汪村,与楼山前后诸水东南行,直趋重山,与汶合流,俱入沂。
西诸福河 :在城西北二十里,源出东高都,由伏牛峪南流入汶河。
东诸福河 :在城西一十二里。源出方山,南流入汶河。
保德河 在城东八里。源出具山,南流汶河。桃墟河 在城东二十五里。源出蒙山,北流入汶河。
卢川水 ,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出鹿岭山下,东南流入沂水县界,又至坦埠东入梓河,西行与汶水合。
著善河 在城东北六十里著善庄西。源出大仙岭,南流入梓
舜水河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舜圣社,以源出历山,故名。今作“顺圣” 、“顺水” ,皆误。
南竺院泉 :在城南三里蒙阴山之北,流入汶河。
卞家泉 在城北一百五里,历山社入莱芜县汶河接济运道。
海眼泉 在城北一百一十里斜山社,入莱芜县汶河接济运道。
葛沟泉 在城北一百一十五里青平社,入莱芜县汶河接济运道。
灰泉 :在城北一百六十里。
狗跑泉 在城北一百三十里沂源社。相传有王姓者,家畜一黄犬,随主人外出,主醉卧草茸中,值野火四起,将至主身,犬曍吠不醒,遂跑地出泉,以身展水救之,主得不死,犬力尽毙,故名。舜井 在历山社,俗传舜耕处。今有舜皇庙。丹井 在城东北七十里,相传有龙潜于此。《昌乐县》。
猪山 :在城南五十里淳于社。
牛山 在营丘之东
洪阳埠 在城东南四十里。
黄冈 在城东北五里,一名“黄陵埠。”
开山口 :在城东南十里。两山迤逗,中有路通行旅。
黄草关 在方山之东,今名“大岩口” 、小岩口。梁父山 在城东三十五里,与屋楼山连麓并峙。
严家崓 在城南四十里。峻极险绝,扳跻无路,曲膝而上,止一线可通。莒之山多险阻,此称第一。
空冲山 在城东南一百里。又有山曰“小鹿” ,曰“恶石” ,三山相连,自根至顶,岩石玲珑,扳藤而入,转折幽深,层峦叠嶂,尽东南之美者,即此诸山也。
观山 在城东五十里。岚峰陡立,巅绝处名“霞客顶。” 山前有庵,名“正觉禅院” ,唐时所建,有遗碑尚存。南北对峙者凤皇垛,叠起者数峰,形势峻绝。中有石桥,迤南即桥子崖。延袤二十里即可乐垛。东西壁立万仞,亦山之岩岩者。
卢山 在城东六十里。天空日霁,晴岚参差,凭高东望,面目宛然。大抵《震》《艮》诸山一派而来,悬崖峭壁,曲涧细流,其大较也。又东为李姑寨,环围皆山,于群峰起伏之中,独称高阔。绝顶或尖或圆,如封如盖,磊磊而起者,不下十数种。内有一大涧,怪石清溪,恍然仙境。
谷山 在县东北八十里。尖峰突起,樵牧罕至。迤东有走马峪,众山深处,多高僧隐居于此。白狼河 源出擂鼓山,唐北海令窦琰引以灌田。
新泉 在城东北隅,西流入丹水。
按察泉 在县门东
分司井 在县治东南隅。
红土沟 在城东十五里孤山北。
凤皇沟 在城东南乔官店之西。
莲池 在峤山北,内多莲花。
郭齐莲池 ,成化间,知县曾昂饮池上,留诗二绝,池主勒之石上。
丹河坝 在城南七里。知县刘芳奕筑,今废。
莒州
影鸡山 :在屋楼山北五十里。
壶山 在城北一百六十里。《汉史》云:“灵门有壶山” ,即今壶峪诸山。西为太平冈。冈转而东,四山环之,有泛米山、九山。
沂水县
龙池 ,在县北三里。南二里入于沂。
溧林河 在县西。曲流经龙山下,东注于沂、日照县。
盘谷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东偏有泉,深不可测,俗呼为海眼。顶上池广数亩,间产石菖蒲。《通志》误作牌孤山。
分流山 山阴之水北流,山阳之水南流,因名。“白云山 ” ,在城西南三十里,冈岭四合,西偏独缺,竹木差参,亦可备韵士之流览云。
阿掖山 ,在城南八十里,山东北上元寺,《元朝碑记》存焉。
灵山 :在城南二十里,与聚奎东西对峙,夹河两岸,为一邑旗鼓之象云。
各海口 :龙汪口。万皮口。夹仓口。涛洛口。“涨洛口。”
固河 :城南十六里。东南入海。
《勤稽汪 》城西南五十里,在层山峡中,深不可测,相传为神龙所窟,遇旱,每祷于此,上有龙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