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262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六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目录
青州府部汇考四
青州府城池考
青州府关梁考
青州府封建考
职方典第二百六十二卷
青州府部汇考四
青州府城池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
本府。〈益都县附郭。〉
青州府城 砖城。自广固东阳废迁之后,北齐始筑今城。南枕山麓,北带河流,历唐、宋、金、元、明,率皆覆土。明洪武三年,都指挥叶大旺增修楼堞,砌以砖石。周围二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壕阔如之,深一丈五尺。四门:东曰“海岱” ,南曰“云山” ,西曰“泰山” ,北曰“棱霜。” 东南、北三门皆有月城重关。十一年,都指挥丁德修东阳废城,与今城相合。门皆砖砌,雄壮精巧。工未及完,以“齐藩” 国除而止。天顺元年,都指挥高源、知府徐郁、赵伟建北门敌楼三座,重修东门、南门敌楼四座,角楼四座,窝铺二十六所。正德七年,佥事牛鸾、十年,知府朱鉴。嘉靖八年,知府江珊,相继修葺。十三年,佥事康天爵增筑西门月城。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楼《堞圮》坏,分巡青州道佥事郑
牧民捐俸重修
颜神镇城 在府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嘉靖三十六年,巡抚傅颐、巡按段顾言、兵备副使王世贞创建,周五百丈,为门四,内外俱甃以石。济南李攀龙《记》。
广县城 ,汉齐郡属。旧在府治西南四里瀑水涧侧。
外州县
临淄县城 在古齐城西南,当古城之半。元末达鲁花赤李仲名改筑。周围六里,高三丈,隍深一丈,广倍之。门四:东曰“朝阳” ,西曰“通昼” ,南曰“迎恩” ,北曰“望京。” 明成化三年,知县蒋凤复砌四门。正德十年,知县马暹筑月城,护以崇堤。万历二十三年,知县张汝雨重修,易以砖。崇祯十六年,知县邹逢吉筑空心敌台十座。
博兴县城 土城,元末毛贵陷益都,遣伪丞修筑,周三里二百九十步,高二丈三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八尺,堞用砖计一千七百五十三。城内马道阔一丈,外马道阔八尺。门楼五座,东曰朝宗,西曰通济,南曰来薰,北曰拱极,东南曰迎秀。城角楼四座,壕深七尺,阔倍之。其始建无所考。明正德五年,知县王光增筑墩台二十,引小清河水入濠。嘉靖六年,知县张集因水门阙,辟迎秀门,浚濠,插柳栽莲,类河间郡。崇祯八年,知县翁兆云修筑城楼,增置敌台。
高苑县城 ,明初以前无考。景泰四年,知县蔡澄创立土城,周围五里三十步,高三丈,为门者四,南曰“顾清” ,北曰拱辰,东曰宾阳,西曰“望秋。” 池深一丈,广倍之,岁久圮。正德六年,本府同知张宏因流贼之乱,大加修浚。嘉靖元年,知县蔡翠增建楼于东门。二十年,知县杜镛撤县谯楼及东门楼,于四门各建一楼,南门增筑瓮城。旧钟鼓在北城,移钟于西城楼,移鼓于东城楼,以警晨昏。二十九年,知县葛臣增修雉堞一千四百。万历四年,知县单滨增修雉堞而易以砖,始塞顾清门。
乐安县城 土城,围九里有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间,知县马亮所加筑也。门四:东曰“东作” ,南曰“阜财” ,西曰“西成” ,北曰通济。池广二丈,深一丈。正德七年,佥事牛鸾檄知县张宗德复补筑城滋以完厚。嘉靖间圮,知县郭中重修。万历初,知县姜璧两筑厥外,陴楼咸新。六年,台臣以星变,檄慎封守知县崔汝孝于内增“筑八尺馀,建角楼四,望堡十七。又于垣下内筑马道,外筑护堤,各极高厚,遍植杨柳于池际,巍然称保障矣。” 寿光县城 :城北去海涯一百里,南距弥水十五里,西距夹河十里,东距弥水亦十里。城垣周三里半,高二丈,基阔称之,上阔减其一。辟五门:南曰“来薰” ,东曰“迎旭” ,西曰“宗岱” ,东小门曰“青阳” ,西小门曰“瞻辰。” 正德六年,知县张良弼重筑之,增置敌楼、月城。七年,知县刘澜于隍外筑堤护之。九年,知县李楷继葺其门。嘉靖十一年,署印推官李延馨又增筑之。二十年,知县许元祥复修之,于北城上,始建台榭。万历九年,知县徐伸
复修之。崇祯五年,署印通判李维宪增筑二小门之瓮。城。东小门外旧无关厢,隆庆初,知县温纯始以举人李芊地创造街市,名曰《观化》。崇祯十三年,知县刘升祚始甃以砖石。邑人冯治运捐千金以首其事,克日而功成。城门皆重设,以岁久渐圮。
皇清康熙三十五年四月六日,知县刘有成具文详
明捐修重造,即于是日经始,至十月十一日落成,遂复坚壮如初。
临胊县城 旧土城。元至正十七年,盗据益都,其党李华自称“右丞” ,据此,因加修筑。周围三里,高二丈,池阔一丈六尺,深五尺。二门南曰胊阳,北曰“古骈。” 明景泰二年知县陈安,成化二年知县卜钊,二十年知县张琏,正德八年知县姚文明,嘉靖十年知县褚宝,相继修葺。崇祯十三年知县任远,因救荒兴役,易以砖石。
安丘县城 土城,元至正末,元师王野驴守御重修。周围三里有奇,城高一丈六尺,池阔一丈七尺,深半之。门三:东曰“威武” ,南曰“太平” ,北曰“乘胜。” 明洪武初,新辟内外马路。弘治十八年知县王敬之,正德七年县丞刘恭,十年知县周璋,嘉靖中知县杨时太、邵大章,万历中知县熊元,相继修筑。
诸城。“县城 即唐密州,旧为南北二城。明洪武四年,守御千户伏彪修葺,合为一城。” 周围九里,高二丈七尺,池阔一丈九尺,深半之。门五:正南曰永安,正东曰“东武” ,正西曰西宁,东南曰“镇海” ,西南曰政清门。各有瓮城,有楼,有重门。正德八年,知县申良葺。嘉靖中,青州同知王钟灵、知县祝天保、梁淮,万历中,知县赵楫、李观光皆继修。蒙阴县城 ,原设石城一座,周围一里零二百步,内外俱石块包垒,墙连垛口,共高一丈六尺。城门楼三座,角铺四所,窝铺四个,砖垛五百七十四个。内马道一丈,外马道八尺,濠深三尺,阔八尺。东门楼名曰“望海” ,西门楼名曰“瞻岱” ,南门楼名曰“文昌。” 故城创建无考。明洪武三十年,百户龙胜重修,止有东西二门。成化三年,知县白良辅拓南门一座,名曰“正观。” 正德九年,知县梁绪始将故城甃以石,改“正观” 门曰“文昌。” 嘉靖四年,知县王锐重修东门。至崇祯五年,知县赵珍增修外墙。八年,知县许连榜又加修葺。
皇清顺治九年,大雨,城圮其半,知县陈崇诰修。康熙
七年地震,城大圮,知县詹龙翔修。
昌乐县城 。土城,周围四里。明成化二年,范威修。正德六年,知县谢誉增筑。嘉靖三年,知县何洪增修门楼、角楼、腰铺、重门。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张美以石筑东、南二面。三十一年,知县宋名世筑西、北二面,门易名。东曰“永清” ,西曰“临丹” ,南曰“熙宁” ,北曰“望海。” 崇祯十一年,知县刘芳奕筑外土城,又筑丹河二坝,引水入濠,为护城之计。后以河水氾溢,寻废。
莒州城 ,古城阳城地,周九里。元至元间,参政马《睦火》者镇莒,以城大难守,截去西南北三面,止修东北隅为今城。周围五里,门三:东曰“望海” ,南曰“状仓” ,后更曰“文明” ,北曰“沙浦。” 正德辛未,复修城,高二丈二尺,池阔二丈七尺,深半之。万历二十五年,知州某始筑以砖,今以地震大圮。沂水县城 ,旧土城,天顺间知县陈孜筑以砖石,周围二里有奇,高二丈二尺五寸,池阔二丈,深一丈一尺。为门者三:东曰“东莞” ,南曰“沂阳” ,西曰“西成。” 正德六年,流贼毁城门敌楼,知县汪渊重建,增置敌台铺舍。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赵应元重建西门,知县汪渊有《记》。
日照县城 土城,金置县时所筑。元至正十七年,毛贵寇益都,邑人相士安率众修筑固守。周围二里,高二丈有奇,池阔一丈五尺,深半之。明正德壬申,摄县事州判王伯安重修。门三:东曰永安,西曰太平,南曰“望海。” 万历二十一年,知县杨一岸重修,甃以砖,有给事中锺《羽正》作《记》。先是,知县张执中于城西又筑土城三面。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城大坏。
青州府关梁考 府志州县志合载
本府。〈益都县附郭。〉
颜神镇 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县治迂远,山林崇密,盗贼藏匿为患。以府佐官一员弹压董治。明嘉靖中,兵宪王公世贞创城之,盖称“重镇” 云。
金岭镇 在县西北七十里。淄川、长山、新城、高苑、乐安、博兴六县之民错处。故犷悍难治,盗贼易发。旧设官兵防守,仍选委千总,督同义民领。
本镇及西河等处枪手巡缉,后苦税监中撤。明万历四十六年,知县田仰申文请复旧额,召募义勇,缉防各乡社。
朱良店 在县北四十里。
南仇店 在县西北五十里。
口铺店 在县东北四十里。
洰洱店 在县东三十里。
尧沟店 在县东五十里。
郑母店 在县东四十里。俱道路迂回,民居杂沓,或为盐徒经由之途,或为登、莱出入之界,盗贼易发明。旧以区长防守,今废。
徐关 在县西,齐之隘也。项公与晋人战,败,入自徐关,即此。
青石关 在颜神西南,俗名“杨家关。” 关形两山壁立崄峻,连亘数里。
长峪道 ,自临淄起至莱芜,长二百里界南山中官司罕至,其民顽悍犷鸷,盗贼出没尢。宜选练兵将往来巡防,与颜神镇、金岭镇官兵犄角策应。
青龙桥 在县正东关
弘济桥 在东门内,布政分司东。
海岱桥 在城东门外,跨城壕。明洪武三年,指挥使叶大旺、天顺四年都指挥佥事高源、正德四年知府荣节相继修治。
通天桥 在北门楼东,极高广壮观。昔齐庶人诣北禅寺行香处,遗址尚存。
南洋桥 在北门外,跨南洋水。宋曾肇撰《修桥记》,米芾书。明永乐十二年,郎中郑纲重修。弘治七年秋,水泛溢,碑桥尽毁。万历二十二年,知府卫一凤、知县刘养浩增修,改名“万年桥。”
普通桥 在普通铺大道中,岁久石隳,知府定兴王公捐俸修理。郡人吏科给事中锺羽正修建《石桥碑记》。
拱辰桥 在府治北三十里石羊店南。明嘉靖四十三年,知府杜思建。
月漾桥 在城东南二十五里白马庙东。采石凝结如天成。下窍有室,可容数人,常流不竭。杨姑桥 在县东十八里。元至元二年建,嘉靖二十六年重修。
洰洱桥 在县东三十里。
崔高桥 在洰洱桥侧。俱跨洱水,通登、莱。郡人司务宋延年撰《洰水渡舟记》。
王公桥 在县东五十里,旧名“尧沟桥。” 金大定年间建。明万历四十三年,知府王嘉宾捐俸重修。
柳行街桥 在县东关南。明成化初,知府李昂修。
石马桥 在县东南十里。有碑文。
三元桥 在县东关南,路通临胊,旧名徐家桥,郡人参议徐公弼筑。明万历四十三年,知府王嘉宾捐俸倡修,改名“三元。” 郡人枣强令、进士石岩碑记。
狮子桥 在县西门外,跨阳水。明天顺年间,为水冲决,今圮。
会流桥 在县北门东,跨阳水。明嘉靖五年,参政黄信修,年久圮毁。顺治年,右通政高有闻重修,禅僧三济增修,亦名“三济桥。”
云山桥 在县南门外,跨城濠。明洪武十五年,都指挥使王德修。
官桥 :在县城南门外。
民桥 在官桥东南
转云桥 在县西南七里云门山麓。
斜津桥 在县北十里
新店桥 在县北十里新店铺南。明知府王嘉宾捐俸修,郡人贡士卜汝随《碑记》。
青龙桥 在县北二十里。明知府王嘉宾修,郡人尚书锺羽正《碑记》。
善人桥 在教场南。顺治十五年,乡民李应雷建。
七里河桥 在三元桥南。庠生杨振奇同乡民刘大有等创建。
升仙桥 在云门山西麓三十里。
临淄县
石槽城 ,在县东二十里。东接寿光,盐徒必由之路。
白兔丘集 在县北三十里。东北通乐安,盐徒往来由此。
淄河店 在县南十五里。系重要路,义民协同巡检官守之。
陆天务 ,在县西四十里,通高苑、博兴、长山、新城界,系盐徒要路。
时水桥 在县西北四十里。
淄河桥 在县城南一十二里。
古人道口桥 在县城东五里。
新店桥 在县西南一十五里。
申家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白兔丘桥 在县北二十里。
石人桥 在县东五里
刘家石桥 在县北八里。
采家桥 在县西八里
徐家石桥 在刘家桥南五里许。
博兴县
利城镇 ,在县东三十里。系盐徒要路。
黄店村 在县北一百里。系盗贼之区。
柳桥镇 ,在县南二十里。系盐徒要路。
陈虎店镇 在县西二十五里,系盗贼之区。于家林村 在县东北四十里,接高家度镇,系盐徒要路。
东安桥 朝宗门外
南宁桥 迎秀门下
西泰桥 通济门下
北清桥 拱极门外
登瀛桥 迎秀门南
歌薰桥 南门外。乡民王秉信重修。
回澜桥 在城东
顺城桥 在东营
大石桥 城东十里
小石桥 :城东十五里。乡民韩秉正等重建。会昌桥 :在湾头店,原名“通济桥。”
孟家桥 城南五里
逯家桥 城西南六里
傅家桥 城西南六里
王家桥 城西南十里
堰上桥 城西南十里
闸上桥 城西南十二里。
利见桥 城南十二里。乡民白所知等建造。柳桥 城东南二十里。乡民韩希典等重建。“辐凑” 桥 城南十里。乡民曹敏学等重建。开泰桥 柳桥南乡民张彦乐等重建。
景行桥 城南十里。乡民曹敏学等重建东鲁桥。
西鲁桥 俱城南二十五里。
蔺胶桥
李家桥
任家桥 俱城南三十里。
通济桥 在院庄社。小清、孝妇二水合流,南通临淄,北通蒲台。
王家桥 在城南三十里。
倪家桥 东南一十里
杨家桥 东南二十五里。
黄家桥 东南二十五里。耿商等修。
大吾桥 杨朝先等修
金家桥 东四十里。刘门殷氏募修。
广财桥 城南四十里
发祥桥 :城南四十里。知县翁兆云建。
高苑县
郑家店 在县东北三十里。系盐徒必由之路。柴家店 ,在县北十五里。系盐徒要路。
田镇 ,在县西北三十里。系盗贼出没,盐徒经行之路。
岔河桥 在县西南十里。乡官张希稷、希召重修。
通济桥 在县南五里
西城桥 久废,邑人张兰馨同子生员日宣捐金增为石桥。开封知府王之都有记。
衮龙桥 原土筑。邑人王宁捐金同马九常增修为石桥,封通判。邑人郭如松有记。
荫子桥 县南五里,跨小清河。明万历十八年,道士赵逢时募缘建,因路名“荫子道” ,故以名桥云。
新桥 县西关之南,相连三座。河决,平地水深数尺,行人苦之。邑序班张燧捐赀创建。
乐安县
南路大王桥 ,去县二十里,居民五百家,与彭家道口相连,盐徒经由之路。
东路 从王家冈来,过高家港,过王家店、“小张郭,过临淄大夫店,令住王家店咽喉之地,守之。” 西路 从新镇来,过新店、田家庄、新集碑寺口,往博兴县,宜防守。
中路 从小清河起,过神堂、燕儿口、尹家店、石村,过杨赵,往大夫店去,定令在石村守之。塘头寨 添义民,率领民壮与百户协守。
马市 添“义民” ,率保甲枪手巡守。
南北二城桥 盖邑南通于青,而北通于济,所谓“通衢也。” 旧率架木为之,不久辄坏。李令撤旧易新,甃以砖石,坚固完美,邑人蒋奇锺《记》。西门城桥 ,韩令重修,邑人赵德光记。
东郭石桥 居民重修。旧土石相半,今则悉以石成之。邑人陈𦶜《记》:望海桥 在县东门外。
朝宗桥 在县北二十里,旧名“草桥。” 明成化十六年,知县沈清建。
东王桥 在大王桥西四十里,跨临淄。
平政桥 在县西北十八里。明成化十二年,知县奚铭建,丘文庄公题扁。
利农桥 在县北,知县沈清建。
三角湾砖桥 旧无桥,邑人蒋奇锺建。
寿光县
侯镇 ,在城东五十里,去广陵镇十五里,通潍县大路,南通临胊盐徒之路。义民领民壮、枪手,协同广陵镇巡检兵防守。
官台场 在县北八十里。产盐。义民领民壮、枪手守之。
彭家道口 ,寿光、乐安二县之界。盐徒自官台场、高家港、新镇场,由此义民领民壮、枪手守之。姬家桥、张家庄集 ,在县西北三十里。盐徒往来之路,义民领枪手守之。
罗桥 在县西北二十里,北夹河社。
张建桥 ,在县东一十里,跨洱河,通登、莱稻田。石桥 ,在县东三十里。
清河渡口 :在县城东南八里。
张建桥渡口 在县城正东十里。
马畽渡口 :在县城东南十里。
牛角渡口 :在县城东南十五里。
寒桥渡口 :在县城东北十五里。
王里渡口 :在县城东北二十里。
南楼渡口 :在县城东北三十里。
临胊县
穆陵关 在县南一百五里大岘山上。据《碑记》,“元至正壬辰,命武德将军、前益都路副达鲁花赤帖公,建兵室,创戍楼,把截于此。” 明洪武三年,始设巡检司官一员,领弓兵百馀人盘诘,今所领弓兵三十人。
“破丘 ” ,在县西八十里,通八陡集诸路。本集居民三千家,今亏其大半,宜守黑山、略水二洞、上庄、田村庄 ,城东南十里盐徒小路。
西庵庙 在城西十里,盐徒往来之路。
“柳山集 ” 近溢都县,郑母集盐徒之路。以上各设区长防守。
白塔集 在太平岭东南,牛沐岭之东,即安丘县。差义勇官领枪手防御,与镇集为犄角之势。又领兵策应,以防突来之盗。
龙泉桥 在南关。龙泉水经其下,入巨洋。雪花桥 在兴隆街,滴漏泉水经其下,入巨洋。北门桥 在县北门外。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贾东山重修。
南门桥 在县南门外。嘉靖二十六年,知县王家士重修。
弥河桥 在县南关外一里许。
朱旺桥
巩家桥
五龙桥 在五井集北
张良桥 在黄山社
蒋家桥
善人桥 在逢峪社
安丘县
“东南石埠 ” 与莒州管帅店相近,时有盗贼窃发,宜守此。
西南牛沐店 ,系莒州、临胊二县界,有山多盗,且与太平岭相近,宜守此。
“景芝店 ” ,盖四达之路,亦重地也。委官同区长以守此。
马思店 在县城北二十里,通潍县界,巨盗窃发,宜守此。
龙湾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
汶水桥 在县西北三里。
李丈渡 在县南六十里。
潍河渡 在县东六十里。
诸城县
黄草关 在县西南一百里九仙山西。盐徒自新泰、莱芜、莒州、沂州来者会此,委区长防守。“锦衣卫口 ”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系九仙山南口,通莒州、日照、安东、赣榆盗贼之区,委区长守。
此
吴太坟 ,在县南九十里,系九仙山北路,通东莞、安丘、临胊、颜神盐徒之路,委区长守此。柴沟 在县东北一百里,接高密,且僻远多盗,委区长守此。
《李长集 》在县城北六十里,与安丘接界,委区长守此。
在城并只沟集 西路一路委义勇官守此。东大海口 在信阳场南一里。临海。
齐堂岛 在琅邪山东海水中,距西岸五里,小山孤峙,故以“岛” 称。上榛莽郁塞,人迹罕到。引济桥 ,在县东南五里。
铁沟河桥 在县东北五里。
潍河桥 在县北七里
渚辅河桥 在县南一十里。
韩信桥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百尺河桥 在县北四十里。
石河桥 在县南七十里。
卢河桥 在县北七十里。
朱解社石桥 :距县二十里。
义和社石桥 :距县五十里。
古城石桥 距县二里
徐家庄丁石桥 距县一里。
永城社石桥 :距县三十五里。
张哥庄石桥 距县六十里。
白马社石桥 :距县一百里。
沙堤社石桥 距县一百里。
邸家口太平石桥 ,距县一百一十里。
信阳扬石桥 :距县一百二十里。
大盘社大石桥 :距县一百三十里。秦始皇建立。
石门沟石桥
徐兴集大石桥 距县一百二十里。
《尖头石》“西小石桥。”
鞠家村石桥 距县半里。
黄花集石桥 距县三十里。
石泉龙王庙石桥 :距县二十五里。
亮马社石桥 :距县七十里。
石佛寺西石桥 距县半里,南北大路石堤百步,桥在其间。万历甲午,乡民刘敬业等建,有“县尹《颜侯碑记》。”
邓辛社石桥 距县五里。
黑龙沟石桥 :距县十五里。
只沟龙湾石桥 距县四十里。
甘泉社砖桥 :距县四十里。
蒜沟石桥
商沟河石桥 距县十五里。
东:宋家庄社石桥 距县三十五里。
吴霸沟石桥 距县四十里。
棠棣哥庄板桥
城哥庄南石桥 距县三十里。
灌津社板桥 距县五十里。
潍河板桥 ,上京及府大路。
八蜡庙前石桥 距县半里。
添人社北石桥 距县十里。
崇兴社石桥 :距县十五里。
福胜社石桥 :距县二十五里。
福渊社石桥 :距县四十里。
朱村社南石桥 距县四十里。
山前社石桥 :距县四十里。
卢水社石桥 :距县二十里。
朱村社北石桥 距县四十里。
水西社石桥 距县七十里。
贤和社石桥 :距县七十里。
诸长沟石桥
蒙阴县
“九女关 ” 系南北通路盗贼要区。委义民在长马庄守之。
高都店恶沟 ,去县三十五里,与新泰县通盐,矿徒俱由此,四顾六七十里无人迹,委义民在高都守之。
寨子黄庄 县北九十里,多盗。委义民官在寨子守之。
坦埠旧寨 县东北六十里,莒州盐徒要路,委义民官住寨守之。
鲁村张庄 县北一百二十里,系矿徒出没之所,委义民官守之。
桃曲店 与《紫金关》策应亦重地,委义民住桃曲守之。
紫金关 在蒙山
黄草关 县东四十里
白马关 县西南三十五里。
迎仙桥 在城内
望海桥 在东门外
瞻岱桥 在西门外
文昌桥 在南门外
清源桥 在北关
道沟桥 在北关
桃花桥 城东三里
名义桥 :城东十八里。
高庄桥 城东三十里
通济桥 :城东四十里。
河东桥 城东四十里
港沟桥 :城东南三十里。
旧寨桥 :城东北三十五里。
北娄东西二桥 :城东北四十五里。
坦埠东西二桥 :城东北六十里。
烟柳桥 城东北六十五里。沂水县人李逢春建。
永济桥 :城东北七十里。
清沟桥 城西六里
常路桥 城西三十里
张畽桥 城西二十里
双龙桥 城西三十里
伏牛桥 :城西北十八里。
洪沟桥 城西北一百一十五里。丈八丘。舜水桥 :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徐家庄桥 :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高都桥 城北三十里,即水恩桥。
赤盘桥 :城北一百一十里。
昌乐县
远里店 在县东二十里,接潍县界,盐徒多由此。
尧沟店 ,在县西二十里,系盐徒经行处。“唐郚店 ” ,在县南七十里,接临胊、安丘界,盐徒多由此。
埚坨店 在县东南六十里,接安丘、潍县界,宜守之。
望海桥 在南关东
“四石桥 ” ,在望海桥东南,通开山口,走琅邪。“广济桥 ” ,在天齐庙南。
东丹河桥 在城西三里。赵逢夏,王安募修。西丹河桥 ,在城西九里。
长命沟桥 在城东南十五里。
普惠桥 在城南落星石南。柴禈修。
尧河桥 在尧沟店
通济桥 在城东十里铺。
普济桥 :在城东十五里。
大石桥 :在城东十五里。
广济桥 :在城东十五里。
跪河桥 :在城东二十里。
白狼河桥 :在城东南五十里。
南关外石堤 ,赵逢夏、王安募修。
东朱桥 在城东二十里。旧无桥,本府知府定兴王公捐俸,令知县刘可训督创石桥一座。大桥 在城东十五里。石桥久圮,知县刘可训捐俸增修。
莒州
《东莞集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与安丘接,系重地。
管帅店 在州东北九十里,与诸城接。
十字路葛沟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与沂州接,盐徒、盗贼要路,委区长与两巡检司协守。屋楼镇 ,在州东四十里,与诸城日照接,亦要地,委区长防守。
五横桥 在州西十里,因桥有“五横” ,故名。成化十年建。
龙石桥 在州北一里许。山水漫流,汇为活泽,民患之。成化十七年,始疏浚沟水成桥。弘治二年重修。
沂水县
蒙阴东《垛儿庄集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北通蒙阴,南通费县盗贼之区。山有庵观七十二处,委义勇官率枪手三百名守之。
下位铺 在蒙阴,坦埠集左,县正西六十里,系盐徒要路,委区长率枪手二百名守之。
《述水马站》高桥 在县正北穆陵关来路,盗贼出没无常,委区长率枪手三百名守之。
《苏村集 》在县正南五十里,通郯城、沂州、宿迁响马出没之途,委区长率枪手二百名守之。《河阳集 》在县南一百里,接连葛沟,沂州界响马来路,委区长在本集防守。
东里店 在金星头,汶蒙峪来路,委区长及义勇官守之。
望仙桥 在县南五十里。
高桥 在县北五十里
曲石桥 在县南七十五里。
河阳石桥 在县南一百里。
日照县
巨峰寨 ,在县西南七十里。莒州、邳、徐盐徒要路。
风火山 在县正南六十里,通安东卫大路,去涛洺场十五里。
《沈畽集 》在县正西七十里,接莒州界,盐徒、盗贼小路。
《两乡集 》:在县正北五十里,去九仙山锦衣卫口十五里,盗贼之路。
红甯沟 在县西北一百里,通安丘小迳,盗贼出入之处。
化龙桥 以其在儒学右,故名。
太平桥 在城里
永安桥 在东门外
石桥 在西门外
奈子桥 在县西一十五里相家庄西。
大桥 、二桥 、三桥 在三桥铺。
岚山后桥 在河洼南
永固桥 在固河桥畔,水深丈馀,土人每于冰坚时,破冰泅入其中,颇得鱼焉。
永济桥 在洪宁北
石场桥 在城东八里
青州府封建考 府志
三代以上诸侯
少昊爽鸠氏 帝,少昊,司寇也。帝以鸟名官司寇主击盗贼,故名。晏子告齐景公曰:“昔爽鸠氏始居此地,今昌乐是也。”
唐丹朱 ,帝尧之子,封于朱虚,古城遗迹尚存。《史记》谓:“尧子丹朱,皆有疆土。” 《竹书》云:“尧放丹朱于丹水。” 《皇王大纪》云:“齐有丹山、朱虚,丹朱所封” 是也。
《虞季荝 虞》,夏诸侯,代爽鸠氏者,亦昌乐也。夏有穷后羿氏 ,因太康盘游失德,距之于河,遂废之而立仲康,自锄迁于穷石,信用寒浞,为浞所杀,有穷遂亡,今蒙阴也。
斟灌氏 ,夏仲康之子,后相因乱来依斟灌氏,浞命其子浇用师灭之,今寿光也。
斟𬩽氏 。二斟皆夏同姓。《汉书》为斟𬩽,在北海。《路史》谓斟𬩽在平寿,北海即今寿光,平寿半在寿光东境。《寰宇记》谓斟灌城亦名东寿光。商逢伯陵 ,姜姓,伯爵。《汉书》谓汤时有逢公柏陵。《齐乘》谓逢伯陵,商之诸侯,封于齐,即晏婴对齐景公“逢伯陵因之” 是也。今昌乐地。
蒲姑氏 ,殷所封也。成王时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以其地入于齐,亦《晏子》所谓“蒲姑氏因之” 是也。蒲又作“薄” ,今博兴。
周齐太公望 ,侯爵。炎帝苗裔伯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谓之吕侯。商末,太公起渔滨,为周文武师,号师尚父,佐武王以平殷乱,封于齐,都营丘。成王幼,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王室。” 太公卒,葬成周。太公始封昌乐,再徙博兴,又迁临淄。传三十一世,为田氏所篡,吕氏祀遂绝。杞 姒姓,夏禹苗裔,侯爵。至惠公又降为伯。初,武王克商,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于河南之杞,以奉夏祀。传二十世,为楚惠王所灭。
纪 ,侯爵,姜姓,炎帝苗裔,封于纪。世与鲁为婚姻。纪女亦尝为王后,又尝王姬,归于纪。彝王时,纪侯谮齐哀公于周,周烹哀公,故齐与纪为世仇。鲁桓公五年,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六年,鲁会纪侯于成纪,来咨谋齐难也。鲁庄公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三年,齐侵纪,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叛。四年,为齐襄公所逼,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而纪遂亡,国在东莞之剧县,今寿光纪台城是也。
莒,子爵 ,嬴姓,少昊苗裔。武王封兹舆期,初都介根,《汉书》作“计斤。” 在胶州,后徙于莒,在城阳,有号而无谥。自兹舆期十一世,至兹不公,始入于春秋,共传三十世,为楚简王灭。
向子 、姜姓、炎帝之后。
颛臾 ,风姓,伏羲之后,鲁附庸之国,《左氏》谓“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是也。邢昺曰:先王封颛臾为附庸之君,使主蒙山祭。今在蒙阴境内龟山下有古颛臾城故城,在县东南八九里。《通志》谓在费县西北七十里,有颛臾城,盖蒙、费实相接壤云。
《田齐 》,陈厉公佗之子完,字敬仲,有虞氏苗裔也。先是,厉公兄桓公鲍立,蔡人为佗杀之。桓公之子林怨厉公杀其父,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林乃自立,是为庄公,故完不得立,为陈大夫。庄公卒,弟杵白立,是为宣公。宣公杀庄公太子御寇,完恐祸及,故来奔齐。齐桓公贤之,以为工正。敬仲居齐,始以陈氏为田氏后,传至田和,始得齐地,而立为齐侯,卒为汉韩信所灭。
附田宗
田穰苴
《田婴 为齐相》号《靖郭君》。
《田文 婴之子》号《孟尝君》。
田单
“田儋 首杀迪,令击退周市。” 秦二世元年九月也。
故王建弟田假 ,章邯杀儋,齐人立假,田荣怒击,乃亡走楚。
《儋子》胶东王田市 。田假走楚,田荣立市,既而不协,为荣所弑。
《故王建》孙《济北王田安 》,引兵降羽,“志在兴齐” ,为荣所弑。
田都 从羽救赵为羽所立田荣击都,乃亡走楚。
《儋从弟田荣 》,“项羽来伐,败陨平原。”
《荣子》田广 横所立,为韩信所灭。
汉以下诸侯
齐王韩信 ,淮阴人也。为汉大将。汉三年,败齐历下兵,又击杀龙且于潍水,遂定齐地,请为假王。四年春二月,立信为齐王。五年,平项羽,徙为楚王。
齐悼惠王刘肥 ,汉高帝微时外妇曹氏子。帝定天下,惩秦孤,立六年,封肥于齐,都临淄,食七十馀城。传子哀王襄,孙文王则无子,国除。文帝怜之,十六年,分齐为六国,尽封肥子列侯六人为王。以白石侯雄渠进封胶东王,都即墨;平昌侯卬进封胶西王,都高密,俱孝景二年同。吴楚反,伏诛,国除。馀四人见后。以下同姓王侯,齐孝王将闾 ,悼惠王肥之子杨虚侯也。文帝十有六年封于齐,都临淄。景帝三年,吴、楚反,孝王城守,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共围齐。栾布击破三国。已而以预吴、楚之谋,饮药自杀。景帝怜之,立其太子寿,是为懿王。传子厉王次昌,为主父偃所构,自杀,国除,改为齐郡。自肥六传共七十六年。
城阳景王章 ,亦《肥》之子,以朱虚侯入宿卫。文帝五年,以诛诸吕功,割齐一郡封之,都莒,食四县。传子共王喜。十二年,又徙喜为淮南王。十六年,复还喜于城阳,传项王延、敬王义、惠王武、荒王顺、戴王恢、孝王景、哀王云,无子,国除。成帝复封云兄俚奉章祀,王莽时绝。自章十传共一百八十六年。
菑川王贤 ,《亦肥》之子。文帝十六年,自武城侯进封,食三县,都剧,今寿光也。景帝三年,同吴楚反,伏诛,国除。
菑川懿王志 ,亦肥之子。文帝十六年,自安都侯进封济北王。吴楚反时,坚守不预。后菑川王贤已伏诛,自济北改徙菑川,传子靖王建,孙项王遗、惠王终古。孝王尚、孝王横、怀王交,传子永嗣,王莽时绝。自《志》八传共一百六十三年。琅琊王泽 ,高帝从祖昆弟营陵侯也。以击陈豨功,高后七年,封为琅琊王,文帝元年,徙为燕王。
胶西于王瑞 ,景帝之子。以前三年封,在国犯法滋甚,立四十七年薨,无子,国除为胶西郡。“《齐怀王门 》,武帝子。” 元狩六年封,都临淄。母王夫人有宠,帝尢爱幸之。立八年,无子,国除,仍为郡。
汉同姓王子侯
剧原侯错 菑川懿王之子武帝元朔二年封传孝侯广昌戴侯贵质侯吉节侯嚣六世侯胜。
容自《剧原侯》以后五人,爵封俱同。
《临原敬侯始昌 》传康侯革生项侯广平元侯农,节侯理釐侯贤,七世侯商,王莽时绝。
《平望夷侯赏 》传原侯楚人敬侯光、项侯起、孝侯均六世侯旦嗣。
益都敬侯《胡 传》原侯广孙侯嘉,坐非“《广子》,国除。”
平的戴侯强 传思侯中时节侯福项侯鼻釐侯利亲六世侯宣嗣。
《剧魁》夷侯黑 ,传思侯招康侯德孝侯程,亲釐侯婴,六世侯宣嗣。
被阳敬侯燕 ,齐孝王将闾之子。武帝元朔四年封。传穆侯偃、项侯寿、孝侯定、节侯闳,六世侯广嗣,王莽时绝。
东莞侯吉 ,《城阳共王》之子,景王章之孙。武帝元朔二年封。坐病不任朝谒,免。
《麦侯昌 》,《城阳》,项王之子。《武帝元鼎》元年封。坐《酎金》免。
校靖侯云 裔封,《同前》。坐《酎金》免。
《广饶》康侯国 ,《菑川靖王》之子。武帝元鼎元年封,传共侯坊侯麟侯京谄媚王莽,诡称“新井” ,莽篡国绝。
钘敬侯成 裔封。同前《传》“项侯龙原侯融” 侯闵嗣,王莽时绝。
乐望孝侯光 ,胶东戴王之子,《宣帝地节》四年封传釐侯林侯起嗣免。
高乡节侯休 城阳惠王之子宣帝甘露四年封传项侯兴侯革始嗣免。
箕愿侯《文 城阳荒王》之子宣帝甘露四年封传节侯瞵侯褒嗣免。
折泉节侯根 裔,同前元帝初元元年封。传侯诩嗣,免。
广釐侯便 《菑川孝王》之子元帝竟宁元年封传节侯护侯宇嗣免。
平节侯服 裔封同前。传子侯嘉嗣。免。
武乡侯庆 ,高《密项王》之子,武帝元孙。成帝建始元年封,传子侯劲嗣。免。
安丘侯常 裔,同前成帝鸿嘉元年封。
《乐安侯禹 》,《东平思王》之孙。《成帝永始》元年封,在位八年免。
汉异姓功臣侯
广侯吕欧 ,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燕将军侯,二千二百户。高帝六年封。传戴侯胜,共侯嘉,无后,国除。
阳都敬侯丁复 ,以越将从起薛,至霸上,佐汉定三秦。《高帝》六年,封传趮侯。甯孙侯安城有罪免。
东武贞侯郭蒙 ,从下三秦,破项羽,《高帝》六年封。蒙母疾氏常乳,《高帝传》子佗,有罪弃市。高苑制侯丙倩 ,以客从,入汉,定三秦,以中尉破项羽侯,一千六百户。高帝六年封。传简侯得孝侯武曾孙侯信,坐罪夺爵,国除。
安平敬侯鄂千秋 ,以谒者从汉王定诸侯,有功。《高帝》六年,千秋举“萧何第一侯,二千户。传简侯嘉项侯应殇侯寄元孙侯” 但坐罪弃市,国除。昌圉侯旅乡 ,汉王四年,以齐将从韩信起无盐,定齐,击项羽,又击韩王信于代,侯,千户。《高帝》八年封。传子通,坐谋反诛。
安丘懿侯张说 ,以卒从起方与,属魏豹。一岁以执盾入汉,以司马击项羽,以将军定代侯,二千户。高帝八年封传共侯奴敬侯执康侯新伭孙侯拾,坐入上林,谋盗鹿,国除。
盖靖侯王信 ,以景帝皇后兄景帝中五年始封侯,二千八百九十户。《史记》作“子偃,失国。” 《汉书》云:传顷侯克,孙侯受,坐酎金免,国除。
桑落侯上官安 ,以父杰为将军故贵,侍中事昭帝女为昭帝夫人,立为皇后,为车骑将军。始元五年封侯,二千五百户。骄蹇,与大将军光争权,因谋反,族灭,国除。
阳都侯张彭祖 ,以伯父哀侯贺掖庭令旧恩,宣帝元康三年封侯,一千六百户。后为妾所杀。子霸,七岁拜关内侯。
乐安侯匡衡 ,以丞相元帝建昭五年封侯,六百四十七户。后坐“多取陌界免。”
后汉
《齐哀王章 》,齐武王𬙂子。建武初,封章为太原王,十一年徙封于齐。传子殇王石,二十七年始就国,孙晃嗣,贬为芜湖侯,卒。永元二年,传子顷王喜,立五年,子承嗣,在位五十二年,建安十一年国除。
《北海靖王兴 》,《齐武王𬙂》次子建武二年封为。
鲁王,以嗣光武兄仲后。徙为北海王,都剧。二十七年,始就国,食十八县。立三十九年薨,传敬王睦。睦少好学,作《春秋旨义终始论》及《颂》数十篇。立十年薨,传哀王基。立十四年,无子,肃宗怜之,不除其国。和帝永元二年,封睦庶子斟乡侯威为北海王。立七年,威以非睦子,又坐诽谤自杀。永初元年,复封其孙寿光侯普,是为顷王。立七年,传恭王翼。立十四年,康王乃嗣,无子,建安十一年,国除。
琅琊孝王京 ,光武之子。建武十七年,以琅琊公进爵为王。京性恭孝,好经学,显宗尢爱幸之。永平五年,就国,都莒,食六县,益以琅琊。好修宫室,穷极技巧,殿馆壁带皆饰以金银。数上诗赋颂德,帝嘉美之。京上书“徙东海之开阳” ,在莒仅二十年。
千乘贞王伉 ,章帝之子。建初四年封。立十五年薨,子彝王宠嗣。立二十八年薨,子孝王鸿嗣。伉、宠薨于京师,皆葬洛阳。永元七年,改国名乐安。安帝崩,鸿始就国。鸿生质帝,后以国卑湿,租委鲜薄,徙封渤海王。王国有傅,如师不臣。有相,有内史,有中尉,有郎中令,有仆,主车马,有持以奉使,有谒者,有礼乐长,有卫士长,有《医工》长,有《永巷》长,有《祀长》。
后汉同姓王子侯
寿光侯鲤 ,更始第三子。更始降于赤眉贼,为谢禄所杀明年鲤与兄永歆及母诣洛阳,光武封之。
平望侯毅 北海靖王之孙敬王之子哀王之弟元初二年封。
阳都侯邈 《琅琊孝王》之伭孙顺王之弟献帝初平元年封。
后汉列侯
阳都侯伏湛 ,琅琊东武人。建武三年,拜大司徒封,后徙封“不其侯。”
被阳侯欧阳歙 ,乐安千乘人。王莽时,为掌社长。光武即位,为河南尹,封被阳侯。
晋
琅琊武王司马伷 ,宣帝第三子,文帝弟也。武帝践祚,太始元年,封东莞王,镇下邳,吴人惮之。咸宁三年,改封琅琊王,以东莞益其国。平吴之役,伷率所统连据涂中,孙皓诣伷请降。太康四年卒,传恭王觐,卒传睿丘,渡江,是为元帝。琅琊郡王司马伦 ,宣帝第九子,武帝仲父也。太始元年,封之国,授宣威将军,行东中郎将,在国十有三年。《咸宁》三年,改封赵王。
齐献王攸 ,文帝第二子,武帝弟也。太始元年,封为齐王。攸虽未之国,文武官属皆备于齐。太康中,割齐南郡以益齐国,以荀勖、冯𬘘之谮,两诏催逼上道,未发而卒。诸子改王他国。冏虽嗣爵,亦未至齐。
寿光成公郑冲 ,魏常道乡公时,拜太保,封寿光侯。武帝即位,进爵为公。传徽嗣简〈此后至宋、《金》,原本俱阙。〉
元
益王买努 ,烈祖神元帝也。速该弟答里真六十孙。答里真为太祖铁木真叔父也买努,英宗至治二年封太宁王,泰定帝二年,徙封宣靖王,镇益都。毛贵陷城,同马睦火出奔,至东关,投甜水井死。
明
齐藩 齐王讳梓,太祖皇帝第七子。洪武三年分封。十五年九月诏之国,以谋为不轨,废置。永乐元年正月诏仍复国。未几,复同诸王子乐安王贤烶、长山王贤俊、平阳王贤窦,俱废为庶人,赐死,国除。今子孙居金陵。
衡藩
衡恭王 ,讳祐楎,宪宗纯皇帝第五子。母庄懿德妃张氏。生于成化十五年己亥。二十三年封衡王。弘治十二年之国青州。嘉靖十七年八月薨。敕葬临胊西三阳山之原,赐谥曰“恭。”
衡庄王 讳《厚燆》,恭王长子,宪宗纯皇帝孙。嘉靖元年封江华王,十年进封“世子” ,十九年封衡王。
衡安王 讳载,封庄王次子,宪宗纯皇帝曾孙。以嘉靖二十五年封武定王。至万历七年,兄康王薨,无嗣,以王管理府事,己乃进封为衡王。万历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以疾薨,谥曰“安。” 衡定王 讳翊镬,安王长子,以万历十一年五月初九日封为衡世子,万历十七年五月二十日袭封衡王,万历二十年十一月十二日以疾薨,谥曰“定。”
玉田王 讳厚烃,恭王子。嘉靖二年册封。十二年薨,谥《怀简》。子载唐嗣,二十六年册封。
新乐王 讳《厚燫》,恭王子。嘉靖八年册封。三十二年薨,谥“端惠。” 子载玺嗣。
高唐王 讳《厚煐》,恭王子。嘉靖八年册封。天性孝友,蒙敕奖励。三十六年薨。
齐东王 讳《厚炳》,恭王子。嘉靖九年册封,以“孝友” 敕奖。三十六年薨,谥《温惠》。子载垕嗣。
《邵陵》王 讳《厚煃》,恭王子,嘉靖十八年册封。《平度》王 讳《载垹》,庄王子,嘉靖二十四年册封。《宁阳》王 讳《载垿》,庄王子,嘉靖二十五年册封。《商河》王 讳载塨,嘉靖二十六年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