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27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七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七十四卷目录
登州府部汇考二
登州府城池考
登州府关梁考
登州府封建考
登州府公署考
登州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二百七十四卷
登州府部汇考二
登州府城池考 通志府州县志合
本府。〈蓬莱县附郭。〉
府城 城周九里,高三丈五尺,皆砖石。门四:东曰“春生” ,南曰“朝天” ,西曰“迎恩” ,北曰“镇海。” 门楼、连角楼共七座,窝铺五十六,上下水门各三,小水门一,池阔二丈,深一丈。明洪武间指挥谢观、戚宾,永乐间指挥王宏相继筑浚。万历间,倭犯朝鲜,增筑敌台二十八座。崇祯间,知府桂辂、戴宪明先后增高三尺五寸。
水城 在大城北相连。原名备倭城,由水闸引海入城,中名“小海” ,为泊船所。洪武九年,立帅府于此。周三里许,高三丈五尺,阔一丈一尺,门一曰“振扬楼” ,铺共二十六座。万历丙申,因倭警,总兵李承勋甃以砖。东、北、西三面共增敌台三座,南一面仍旧。知府徐应元重修。崇祯十一年,知府陈锺盛、同知来临增修。
外州县
黄县城 ,旧土城颇阔。洪武五年,守御千户韦胜病于难守,中分其半改筑之。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四门:东曰正东,南曰“朝景” ,西曰“振武” ,北曰“镇海。” 上各有楼池,阔一丈四尺,深八尺。十八年,革千户所。正德十一年,知县周淳因水患逼近更筑,仍作水门以泄水。嘉靖二十二年,知县贾璋重筑。万历二十二年,知县张汇选甃以石,增筑楼堞。崇祯十三年,邑绅范复粹题请增修,知县任申麟竟其事。增高三尺,重建敌楼、瓮城、敌台、敌楼、炮楼、窝铺,以及东北、西北角楼二座,重浚城濠、吊桥、马墙,一切坚完。
皇清康熙六年地震,门楼俱坏,十一年李蕃重修。《四》
门楼浚池濠,泉水流通。
福山县城 旧土城多圮。洪武四年,分莱州卫右所备御于此。九年置登州卫,撤莱州卫右所还调登州卫中前所备御千户贝贵修。永乐九年,千户周圮砌以砖石,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阔一丈。门三:东曰镇宁,南曰“平定” ,西曰“义勇。” 建敌楼于上。池阔一丈五尺,深八尺。宣德间千户王海,天顺间千户王钰。弘治十五年,知县应珊、千户王麒,万历六年知县华岱、千户卢汝弼,相继修筑。十九年,因倭警,知县张所增修雉堞敌台。四十二年毁于水,知县傅春修筑。四十三年,知县宋大奎竟其事。
栖霞县城 ,旧土城几二重许,甚卑隘。成化六年,知县娄鉴稍加增葺。然北阻峻坂,跂足可窥。正德间,流贼陷城。嘉靖三十七年,倭夷流薄,士民惊徙。知县李揆相其形势,廓其规模,伐石鸠工,阅月粗成。万历六年,知县鲍霖始竟其功。高丈馀,广六尺。门四:东曰寅宾,西曰迎恩,南曰环翠,北曰迎仙,楼四铺三。城阻山石,池不可凿。南带河水,雨集则涨为城患。十年,始甃石堤,长一百五十步,护城址。二十五年,知县鲍纹建瓮城一座,敌台八座。崇祯十二年,知县锺其伟增城三尺。
皇清顺治五年,知府张尚贤重修。
招远县城 旧土城,伪齐刘豫始置。元末毁于兵。洪武三年王明善建。正德六年,知县申良筑,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阔一丈二尺,楼铺八座,池阔一丈二尺,深一丈。门三:东曰“盥泉” ,南曰“通仙” ,北曰“望海。” 嘉靖三年,知县罗锦增修。东南门曰“云路。” 十一年,知县屈允元重修石城。莱阳县城 ,旧土城,周六里,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二尺,池称是。晋元康间筑,洪武三十一年,指挥邓青复筑。正统五年,知县郭敏重修。弘治二年,知县吴昂增修,以铁裹门。正德十四年,知县司迪改砖城,增敌台八座,门四:东曰“望石” ,南曰“迎仙” ,西曰“太平” ,北曰“旌旗。” 邑人都御史李铎记。嘉靖三十四年,知县牛山木重修。崇祯十六年,署印推官胡守德、知县关捷先重修。
宁海州城 旧土城,洪武十年指挥陈德砌以砖石,周九里,高二丈二尺,阔二丈。门四:东曰“建武” ,西曰“奉恩” ,南曰“顺正” ,北曰“镇海。” 楼铺二十八。
池阔二丈五尺,深九尺。弘治初,副使赵鹤龄令州卫兼修。正德七年,流贼陷莱阳,知州章诤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大水坏城,知州李光先重修。万历二十年,因倭警,知州陈善浚池水环四面。二十二年,知州张以翔增修垛口城楼,创角楼及敌台十二座。三十九年,大水,知州王以仁重修。
文登县城 ,旧土城,洪武元年,莱州镇抚韩整重修,周七里,高二丈,阔一尺。门三:东曰“望海” ,南曰“新建” ,西曰“昆仑。” 楼铺共十五座,池阔三丈,深八尺。嘉靖间,知县胡景华、张先相继修之。万历八年,知府刘自化议甃以石,知县郭包田峻事增高五尺。十四年,知县李需光复修。
文登营城 ,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门。
威海卫城 砖城,周六里有奇,高一丈七尺,阔一丈,门四,楼铺二十,池阔一丈五尺,深八尺。成山卫城 石城,周六里一百六十八步,高二丈八尺,阔二丈,池深一丈二尺,阔称是。今堙。门四:东曰永宁,西曰迎恩,南曰“镇远” ,北曰“武宁。” 楼铺二十四。洪武三十一年建。崇祯十二年,文登知县韩士俊、教谕台尔瞻、成山卫指挥唐文焞、姬肇年重修。
靖海卫城 石城,周九百七十一丈,高二丈四尺,阔二丈,门四。后以倭患,塞西门,今存三楼,铺三十九。洪武三十一年建。池深一丈,阔二丈五尺。
大嵩卫城 砖城周八里,高一丈九尺,阔一丈五尺,池深二丈,阔八尺。门四,东曰永安,南曰“迎恩” ,西曰宁德,北曰“镇清。” 楼铺二十八座,洪武三十一年指挥邓清筑。
奇山守御所城 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阔二丈,门四,楼铺十六,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宁津守御所城 砖城,周三里,高二丈五尺,阔二丈三尺,门四,楼铺十六,池,阔二丈,深一尺。海阳守御所城 “砖城,周三里,高二丈,阔一丈二尺。西南二门楼铺二十九,池深一丈,阔二尺。” 金山备御所城 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三尺,阔五尺。东南二门楼铺二十池,阔二丈二尺,深一丈八尺。
百尺崖备御所城 砖城。周三百六十步,高三丈,阔二丈五尺。南北二门,楼铺六池,阔一丈五尺,深九尺。
寻山备御所“城 砖城周三百九十六丈,高二丈五尺,阔三丈。东西、南三门楼铺十五池,阔二丈,深一丈。”
大山备御所城 砖城,周四里,高一丈五尺,阔一丈五尺。门四,楼铺十五池,阔一丈,深七尺。黄河寨城 石城,周一百三十八丈,高二丈五尺,阔一丈五尺。
刘家汪寨城 石城周一百八十丈,高二丈五尺,阔一丈三尺。南一门楼,铺五池,阔一丈,深五尺。今堙。
解宋寨城 “石城,周二百四十丈,高二丈五尺,阔一丈三尺。南一门,楼铺五,池阔一丈,深五尺。” 卢洋寨城 “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七尺,楼铺六,东西二门,池阔一丈,深七尺。洪武二十九年,百户张刚筑。”
清泉寨城 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五尺,阔一丈五尺,门一,楼铺六。旧《志》云:“外墩堡土城,承平日久,有并址而尽圮者,止存其名耳。”
登州府关梁考 府州县志合载
本府。〈蓬莱县附郭。〉
画桥 在治东,跨黑水上。明永乐十六年,指挥王宏建。
密分桥 在城东二里。密水分流其下。
龟背桥 在密分桥南
迎仙桥 在府城北关普静寺,以近丹崖山之仙人洞,故名。
小石桥 :在府城北街,土人呼为“草桥。”
登瀛桥 在府城内东北隅县学之南。土人呼为朱家桥。
弘济桥 在府城东南隅小水门下半里。土人呼为“蒋家桥。”
密水桥 在府城南门外,密水流其下。
来宾桥 在迎仙桥西,以辽阳金山、旅顺口海运所通处,因名。
天桥 在备倭城。新开海口,架木板以通往来,船行撤之。
天生桥 在马鞍山东。两畔皆深涧,中起石冈,南北直通,周行如天所设。
沙河桥 在府城东十里。
安香河桥 在府城东二十里。
平畅和桥 在府城东六十里。
黄县
正东桥 在县东门外
朝景桥 在黄县朝景门外。俱知县贾璋建。石桥 在镇海门西,洪武五年建。
月阳桥 在黄县龙马山西南通诸山水,由饮马湾北达柳沟入河。
紫阳桥 在月阳桥西南通高家沟水陆,东北会马渠入海。
洚水桥 在黄县东北三里。
永文桥 在黄县西十五里诸高社。
黄水河桥 在黄县东北五里。
庄头河桥 在黄县东北十五里。
南栾河桥 在黄县西二十五里。
吕家畽河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隋家畽河桥 在县西四十里。
界首河桥 在县南四十里。
福山县
保城桥 在县城西门外。后因城守折毁,改作板桥,以便吊取。
清洋桥 在县东清洋河上。冬月成桥,暮春撤去。
大姑桥 在县东大姑河,古制如清洋桥。义井桥 ,在县西南三十里。
丹阳桥 在城内街巷四通之处,以马丹阳过其处,故名。
迎仙桥 在西北关
顺河桥 在县东北,邑厉坛南。
栖霞县
迎仙桥 在北门外
七里店桥 在县南
赤巷口桥 在县北二十里。
𣵡桥 ,在县北四十里,今淤。蛇窝泊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
方山桥 在县西南二十里。
招远县
东良河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
界河桥 在县北五十里。
沟桥 在县西南三里,地名“折腰沟。”
东门桥
皇清顺治九年新修。
南门桥
皇清顺治九年新修。
北门桥
皇清顺治九年新修。
水门桥
皇清顺治十五年新修。
五里桥 在县西五里
石对头桥 在县北十五里。
城子西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
射圃坛桥 在县南关西隅。
偏岭桥 在县南二十里。
莱阳县
古桥 在县西二十里旌旗乡。
县河桥 在县西四十里。
水口河桥 在县西南四十里。
王家河桥 在县西四十里。
断水桥 在县西二十里。
大姑河桥 在县西六十里。
小姑河桥 在县西九十里。
迎仙桥 在县南门外
太平桥 在县西门外,万历八年修。
皇清康熙八年重修。
板桥 在县东门外
火山石桥 在县东十五里。
向水石桥 在县南三十里。
右“石桥 ” 在县西旌旗乡。
李牧庄石桥 在县西南七十里。
废城河桥 在县东七十里。
赤山河桥 在县东六十里。
玩底河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
河马崖河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
淳于河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
水口河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
废坊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小灌河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以上至赤山河桥,俱昌水所经。
万柳河桥 在县东二十里。
烽火山河桥 在县东二十里。
红土崖河桥 在县南十里。
阳漳河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
朱冈河桥 在县东北五里。
城南村河桥 在县东南一里。以上三桥俱县河所经。
吕畽河桥 在县南八里。
五龙河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雀畽河桥 在县南五十里。
浮山河桥 在县南七十里。
桥头河桥 在县南八十里。以上五桥,俱五龙门所经。
断水桥 在县西二十里。
低湾石桥 在县西南九十里。
日畽店河桥 在县西四十里。
李家畽河桥 在县南五十里。
水沟头河桥 在县西五十里。
佛院河桥 在县西南六十里。
店埠河桥 在县西南八十里。以上五桥俱沽水所经。
断水河桥 在县西二十里。
观音桥 在县南九十里,长一百二十空。《宁海州》
瞻恩桥 在宁海州西门外,洪武十年建,嘉靖二十六年修。
五丈河桥 在宁海州西十里。
道亭河桥 在州西南六十里。
泌水桥 在州东五里,跨金水河。
来薰桥 在南门外
通仙桥 在东门外
元武桥 在北门外
利涉桥
寿昌桥
文登县
望海桥 在县东门外,东西跨壕,原名“会仙桥。” 送驾桥 ,在县北五里。
管山桥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杨里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
崑崳桥 在县西门外,昔名“迎仙桥。”
抱龙桥 在县南一里许。
路公桥 在县南十五里。浑石造成,长二丈,厚五尺,击之铿然有声。石刻“永安五年石公建。” 解公桥 ,在县西一里许。
真文桥 :在东关东头。
普渡桥 在县西十五里。
皇清顺治二年建。
偃马桥 在县西二十里。
皇清顺治十六年修。
旸里桥 在县西五十里。
蓦汤桥 在县西南十里。
新桥 在县西六十里
迎仙桥 在县西四十五里。
郝家桥 在县东二十里。
辛庄桥 在县东三十里。
广济桥 在县西北三十二里。
登云桥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登州府封建考 府志
上古
嵎夷 《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 《禹贡》。“嵎夷既略。”
《史记》作郁夷孔氏注尚书以嵎夷为地名而路
史以为国名。又云。今文书及帝命验作禺铁。一作嵎。铁。即郁夷。武后时。福顺富为嵎夷公。三代。
莱 子爵。《路史》云:“登之黄县东南二十五里故黄城,即莱子国。古之莱夷,齐人灭而迁之郳。” 详见兵事。又云:“汤臣莱朱之国。”
牟 《春秋·桓公十五年》,“牟人来朝。” 《僖公五年》:“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杜元凯注:“牟国,今泰山牟县。” 按《莱芜县志》云:“牟城在县东二十里。” 《路史》云:“子爵祝融,后楚灭之,为附庸。” 又云:“文登西北百一十里,有东牟古城。” 旧《志》云:“齐人逼牟子,迁于海上,因名曰东牟。” 未有所考。
汉
东牟侯兴居 《齐悼惠王》子高后六年四月封。
文帝二年二月,以诛诸吕功立为济北王。明年秋,以反诛。
《牟平共侯渫 》,齐孝王子。武帝元朔四年封,五年薨。元狩三年,节侯奴嗣,三十五年薨。太始二年,节侯更生嗣,二十九年薨。地节四年,康侯建嗣,一年薨。元康元年,孝侯龁嗣。薨,侯隆嗣。王莽篡位,绝。
曲成侯万岁 ,《中山靖王》子。武帝元朔五年封。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昌侯差 ,城阳顷王子。《武帝元鼎》元年封。五年,坐酎金免。
《昌阳侯霸 》,《泗水戾王》子。《成帝永始》四年封,二十一年免。
徐乡侯炔 ,胶东共王子。成帝元延元年封。二十一年,王莽始建国,元年举兵欲诛莽,死。西阳顷侯并 ,东平思王子,成帝元延二年封。侯偃嗣,免。《表》云“在东莱。”
曲成圉侯蛊达 ,以西城户将三十七人从起砀,至霸上,为执金吾。五年,为二队将,属周吕侯。入汉,定三秦,以都尉破项籍历下。高帝六年,封侯,四千户,以将军击燕、代。二十二年薨。孝文元年,侯捷嗣。八年,有罪免。十四年,捷复封。十八年,复免户九千三百。孝景中五年,侯捷复封。五年薨。孝武建元二年,侯皇柔嗣。二十四年,《元鼎》三年,达元孙《茂陵公乘》宣诏复家。
承父侯续相如 ,以使西域,发外王子弟,诛斩扶乐王,首虏二千五百人。武帝太始三年,封侯,千百五十户。五年,延和四年,坐贼杀军吏,谋入蛮夷祝诅,上《要斩表》,云“在东莱。”
承父侯孙王 以告王者太原白义等侯,千一百五十户。武帝延和四年封。三年,始元元年,坐杀人,会赦免。《表》云“在东莱。”
昌水侯田广明 ,以鸿胪击武都反氐,赐爵关内侯。以左冯翊与大将军光定策侯,二千七百户。宣帝本始元年封。三年,坐为祁连将军,击匈奴不至期,自杀。旧《志》云,“今莱阳有河名昌水,或曰侯名取此。” 按《表》云“在于陵,今济南府长山县界。宜削之。”
后魏
《长广王》晔 ,扶风王怡之子。庄帝初,封《长广王》,邑一千户,出为太原太守。尔朱兆立,以为帝,改元《建明》。寻为尔朱世隆等所废,复封为东海王。坐事赐死。
长广公陆馛 为相州刺史,有善政,及代,吏民敛布帛以遗之,馛皆不受,民亦不取,于是以造佛寺,名曰:“长广公寺。”
牟平县子赵遐 景明初为梁城戍主以固守及战功封食邑三百户。
曲城乡侯刁双 庄帝初行济州刺史以功封谥“清穆” 长广伯步大《汗萨》元象中以临州领民大都督赐爵。
北齐
长广王湛 ,以神武帝第九子,封长广郡公。天保初,进爵为王。孝昭帝崩,即位为武成皇帝。《隋》
黄国公来《护儿 》,以累立战功,赐爵。《辽东》之役,《护儿》率楼船破高丽,造其城下。封荣国公,邑二千户。
明
宁海王 怀王子
登州府公署考 府州县志合载
本府。〈蓬莱县附郭。〉
府治 在城西北隅,即州旧治。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齐建。九年升州为府。中为正堂,后为静贵堂,前中道立戒石亭。又前为仪门,东西两廊立六房科。正堂之畔为丰益库、和丰仓。仪门外东为土地祠,祠前为清戎厅,后改为寅宾馆。静贵堂东西偏为龙亭、仪仗库、兵器库、架阁库。申明、旌善二亭在大门左右,今改旌善亭为“羁候所。” 大门外有二坊,左曰“表帅” ,右曰“宣政。” 治南一坊曰“东海保障” ,明末建。
同知署 在长衢北“太府宅” 左。
通判署二 一在太府宅右,一改为“仓。”
推官署 ,在同知署,折而南,裁废。
经历署 在推官署南
照磨署 今废
司狱司署 :先裁,今复。
《幕府》“宅 府裁,吏廨废。”
税课司署 今裁
阴阳学 、医学 俱在《表帅坊右》。
僧纲司 在开元寺
道纪司 在佑德观
蓬莱县治 在府城钟楼迤东,即蓬莱镇旧址。明洪武元年建。景泰、万历间,相继修建。中为堂,堂后为知县宅,堂前为仪门,门外建土地祠,祠前为寅宾馆,又前为大门。大门左右列“申明” 、“旌善” 二亭。崇祯五年之变,门堂、祠馆、库舍俱焚。六年,知县左永图,十年,知县刘邦弼相继重修。
皇清康熙九年,知县高冈重修。
县丞署 在堂左
主簿署 在堂右
典史署 在堂右
阴阳学 、医学 俱府治前。
僧纲司 开元寺
道会司 东岳庙
察院 在府治南。有“列柏” 、“辟骢” 二坊。嘉靖二十六年,知府李绅建。泰昌元年,知府徐应元重修。崇祯十一年,改建于东街。大门三楹,前吹鼓亭二,左右木坊二。仪门。大堂甬道下,左右皂隶房,堂左右抄案房、写本房。堂后串廊,即茶厅也。寝房左右书吏及厨房,亦各有制。知府陈锺盛、知县刘邦弼合八属工力为之。
布政分司 旧在府门东,属宁海州。管设。有看司门子。凡上司驻节,俱州供应。崇祯十六年,防院曾樱改“善积仓。”
按察分司 旧在三贤祠,宋属文登县管设,有看司门子,凡上司驻节,俱文登县供应,今废。分守陪巡司 在文登司东,属莱阳县管设,有看司门子,凡上司驻节,俱莱阳县供应,今废。兵巡海防道 在南门内街东,和丰仓旧址。坊二:东曰“化行、日表” ,西曰“节镇” 、东溟。大堂之前为抱厦,左茶厅,右书吏房,前月台甬道东西向。有皂隶、《抄案》各房。前为仪门、角门。大门内左为土地祠,右为寅宾馆;堂后有穿廊,有执法;堂后为宅。嘉靖三十四年,宪副陶大年建。万历四十八年,宪副陶朗先增修。崇祯十一年,宪副王廷试于后增楼三楹。
增设监军道 即旧军器局,又买赵指挥宅以益之,规制与巡道同。今登州营将居其署。备倭都司 在备倭城东北隅。明永康侯徐晏建,后改为都司,又改为总镇府。万历二十四年,总兵李承勋重修。
增设防院公署 在钟楼西,即旧登州卫也。大门三,左右鼓吹楼二,旗台二。向南木坊二:一曰“奉扬天威” ,一曰“廓清海宇。” 左设道、府、卫、县厅,右设中军、旗鼓厅。大堂前抱厦,有月台,左为茶厅,右为抄案写本房。甬道东西为皂隶房,前为仪门。大门内左有关圣帝祠,右有礼贤馆。堂后为穿廊,左右书吏、门役。房后为宅,正楼五楹,左右楼各三楹,楼东有书堂五楹,又东有射圃堂三楹。
学院 在东门内街北
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府徐可先大建“考试”号房规模。
弘敞合属赖焉
蓬莱马驿 在府城西郭。明景泰三年,知府徐恕建。今改县治内。
高山巡检司 在县东八十里。今废。
杨家店巡检司 ,在县东南六十里,今裁。预备仓 ,在城东北隅。洪武十七年,知县宫本建,今改置县二门内。
演武场 在北门外
养济院 “在预备仓东,洪武九年建” ,今改置府治内。
漏泽园
外州县
黄县治 旧在北城,明洪武元年,知县彭举徙建于南城德政坊今之西街。中为大堂,堂后为二堂,二堂后为知县宅。宅内正厅一座,住房二层,旁列厢房。正厅东折西向为书房,迤前为门房,迤后西向为书房,并高楼。东西川堂。大堂之东为东库房,西为西库房。銮驾库在堂东。旧在堂西,今移东,再东为幕厅,西为赞治厅,堂东为吏、户、礼房、驾阁库、羁候仓,堂西为兵、刑工房、承发司、重狱堂,正南月台甬道中为戒石坊,迤南为仪门,东西两角门。门外坐柜、收粮房,迤内南向为衙神庙,迤东为三门,北折为寅宾馆,南为大门,门外东支房,旧有申明亭二座。
县丞署 在县堂迤东之北。
皇清康熙七年、十年,相继修建大门、大堂、二堂、三堂
厨房、两厢房、住房,规制一新。
主簿署 在县堂迤西之北,今废。
典史署 在县治
皇清顺治十七年、康熙十一年,相继重修大门、二门。
大堂、二堂并东西皂隶房、住房、厨房、耳房、书房。阴阳学 在县西。
医学 在乐育坊
僧会司 在普安寺
道会司 在马神庙
察院 在县治东西街
布政分司 在北《街西转县》后。明正统中,改县府馆为分司。嘉靖间,徙建于此。
按察司 旧名“府馆” ,原在北城下,后改建于布政司西。
龙山驿 在县西关。洪武九年建。正统十年增建鼓楼。嘉靖十三年知县程显建仪门,驿官裁。黄山馆驿 在城西南六十里干山都。洪武九年建。弘治元年知县范隆增建后厅。
马停镇巡检司 ,在县西四十里马停社。洪武二年建,三十一年设,置沿海营寨,移于白沙社。预备仓 在布政司西。
火药局 在预备仓后,坐东向西,正房、厢房、中庭、大门。明崇祯中建。
演武场 在城外东北
会民药局
养济院 在南街东巷
漏泽园
福山县治 在城东北隅。伪齐阜昌二年建,元延祐四年重修。明洪武、嘉靖、万历中相继重修。中为大堂,堂后为住宅,为退厅,为中厅、东西厢房,西厅、东书房。大堂前为赞政厅、架阁库、戒石亭。东西列六房,前为仪门、东西角门。仪门外西为狱,右为寅宾馆。土地祠在寅宾馆后。仪门前为大堂楼,门楼之左为钟楼,为门房街。西为“申明” 、“旌善” 二亭。
县丞署 ,在大堂东。裁“县丞” ,改为主簿署。主簿奉裁,附知县宅内。
主簿署 ,在大堂西,裁主簿,后改为典史署。内大堂、中厅、后厅、东西厢房、西书房二门、大门。典史署 ,在大堂西角,今改为本衙。甬道、阴阳学 、医学 俱在城西,洪武年建。
僧会司 附《福圣寺》。
道会司 附“修真观。”
察院 在县治东。原系按察司,明洪武三年建。三十二年,河溃,司倾,改为察院。万历中,相继修葺。中为正厅、左、右耳房,厅后为后厅、厨房。前东为皂隶房,又前为二门、大门,大门外为官厅。布政司 在县治西。
公馆 在县治南,今废。
孙郁镇巡镇司 旧在县治西北十五里。明洪武三十五年,移置澜海口,今废。
登宁场盐课司 ,在县北五里。明洪武二十五年建。
丰盈仓 在县治西,今废。
预备仓 在县治南
惠民药局 在城西
演武场 在城西半里
养济院 在城西
诸记场 在县东北十五里。今废。
棋掌场 在县北十里,今废。
义冢 四处一在县西二里,一在县西一里许,一在南案山之阴,一在南堤。
栖霞县治 在城中。伪齐阜昌五年建。金大定初、元大德间修建,复毁于兵。明洪武、正统、成化、嘉靖中,相继修葺。中为正堂,后为库楼、补思堂,又后为知县宅。大堂前为方台,竖石为栏,左为幕厅,为土地祠,右为架阁库,东为寅宾馆,西为狱,又前为大门,门之上为更楼。大门外东西为旌善、申明二亭。明末兵毁。
皇清顺治二年,康熙元年、四年、八年、十年,相继修建。
县丞署 在县宅东
主簿署 在县宅西
典史署 在县宅东南
阴阳学 在北门内,今废。
医学 在北门内,今废。
僧会司 在县延福寺
道会司 在县城隍庙
察院 在县治东
布政司 在西门内,今废。
预备仓 在县治。今废,址存。
义仓 在县前今废
保赤仓 在预备仓内《东北廒》,今废。
惠民药局 在北门外,今废。
演武场 在城北二里
养济院 在北门外迎仙桥西。
义冢 一在城东沟,一在城东北,一在城南,一在县南三十里,一在县北水道村,一在县北松山店,一在县北赤巷口。
招远县治 在城中央。明洪武三年建。中为正堂,东西为库楼,正堂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正堂东西为吏房,又东西为皂隶房,前为仪门,东西为角门。角门东为土地祠。土地祠前为寅宾馆,西为县狱,又前为大门,门上鼓楼一座。大门外东西列“申明” 、“旌善” 二亭。
县丞署 在县宅东
主簿署 在县宅西
典史署 在县丞衙西
阴阳学 在城西南隅。明洪武十七年建,后废。医学 在城西南隅。明洪武十七年建,后废。僧会司 ,明附普照寺,今附大里院。
道会司 明附祥光观,今附玉皇庙。
察院 在县治东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洪武三年,知县王明善建。
东良海口巡检司 在县西北五十里。寨内预备仓 在县治西南。
官储仓 在县治西北。俱正统七年知县张钺建。
惠民药局
演武场 在东关外
劝农亭 在演武场,今废。
养济院 在北门内,洪武八年建。
漏泽园
莱阳县治 在城东西街中。明洪武三年建。正统、成化、正德、崇祯间,相继增修。中为正堂,堂两翼为库堂,后为后堂、左右厢房。后堂之北为知县住宅。正堂左为莲幕厅,右为架阁、库,堂东廊为杂科、吏、户、礼房,堂西廊为承发、兵、刑工房。中为甬道,前立戒石亭。前为仪门,仪门东为土地祠,仪门西为狱对,狱为申明、旌善二亭。又前为大门,建谯楼于其上。寅宾馆在县治东。
县丞署 :在后堂正东。中为堂,为寝室、偏房、门房。
主簿署 今改为“典史署。”
典史署 旧在后堂东南,今迁于主簿署中。中为堂,为寝室、偏房。门房左增门屋。
阴阳学 在县治东南,明洪武间建,今废。医学 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中建,今废。
僧会司 在兴国寺
道会司 在游仙宫
按察分司 在县治西南,明洪武中建。
布政分司 在县治南。明正统中建。
府馆 在县治南,明洪武三年建。
行村场盐课 ,在县南一百三十里。明洪武十七年建。
行村寨巡检司 在城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中建。
税课局 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五年建,今废。预备仓 在城西南隅。旧在四乡,明正统六年建。
大嵩仓 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明正统二年建,今废。
大山仓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明正统三年建,今废。
海阳仓 在县东南二百四十里。明正统三年建,今废。
惠民药局
演武场
养济院 在县治西北,明洪武中建。
“漏泽园 ” 在城共八处,四郊外各二处,《马山埠》一处。
宁海州治 ,与顺正门相对,元辛亥岁建。中为大堂,堂后为穿堂,为后堂。后堂东为库楼,西为斋戒亭。正堂左为军器局,右为幕厅,为巡风官吏。堂东西为吏卷房,前为仪门。仪门西为狱,左右为角门,左土地祠,南寅宾馆,右为马神庙。又前为大门,门上谯楼一座,前一坊曰“表东。” 海州同署 在州宅东。大堂、后堂前为二门、大门。州判署 在州宅西,今废。
吏目署 在州宅东南,中为堂,前为二门、大门。督粮厅署 在州西,裁废。
阴阳学 废
医学 废
僧正司 在清泉寺
“道正司 ” 在城隍庙。
察院 在州治东。明洪武中间,内有松一本卧地,而枝干盘绕,甚奇。
布政分司 在州治西,明正统中建。
南公馆 在州西南隅,清泉寺东。
府馆 在奉恩门内,明成化间建。
宁海卫治 今圮
威海卫治 在卫东街,今圮。
金山备御千户所
清泉寨备御百户所
孔山寨巡检司 ,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税课局
预备仓 在州治西北,今圮。
常丰仓 在州治东,洪武中建。
金山仓 在州东北四十里金山所城内。奇山仓 在州西北四十里奇山所城内。威海仓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威海卫城内。百尺崖仓 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百尺崖所城内。
惠民药局
演武场 在城西
养济院 在南门内东
漏泽园
文登县治 在城东北隅。明洪武中建。景泰、成化、隆庆、天启中,相继重修。中为堂,堂后为穿廊,再北为宅门,门内为后堂,堂后即知县宅。正堂左为东库,右为架阁库,堂下东西各开门楼三,衙出入由焉。堂东西两廊列六房,前为仪门。仪门东西为两角门,西角门内为狱,东角门外为土地祠,稍南为寅宾馆。钟鼓楼旧在仪门前,后移钟于东城门上,改创大门为鼓楼。大门外东西列《申明》、“旌善” 二亭。
县丞署 :在县宅右;后裁。
主簿署 在县丞宅右,今裁。
典史署 在知县宅左
阴阳学 在县治南,今废。
医学 在县治南,今废。
僧会司 在香严寺
道会司 在城隍庙
察院 旧在西门内,明洪武中建。崇祯中,改为城隍庙,以县治东南原《城隍庙》改为察院。中为堂,为后堂,穿廊、大堂东为皂隶房,前为仪门。仪门外为寅宾馆,东西列书吏房,又前为大门。藩臬分司 在县治南广盈仓之东。明万历中建。
中、火二馆 :大馆在赐里铺,小馆在管山铺。文登公署 明为守备署,今改为协镇署。“成山” 、靖海公署 明为指挥署,今改守备署。两所公署 今废。
赤山寨巡检司 在云光九里,东南距县一百二十里。明时,移置石岛海口。本寨巡检员缺,委他巡检代之。
辛汪寨巡检司 在辛汪三里,北距县七十里。明洪武中署,近海口。
温泉镇巡检司 在温泉四里,东距县九十里。明洪武中,移置九皋海口。
预备仓 凡五所,在各乡村集场者四,皆废。县治南仅存其一。廒房共二十二间。
广盈仓 在县治南,预备仓西。
保赤仓 在广盈仓东,今废。
社仓 各乡村集场皆有之。原设备荒,今废。惠民药局 明洪武中建于东关,今废。
演武场 在县西
养济院 在城内西南隅。
漏泽园 在县西北
登州府学校考 府志州县志合载
本府。〈蓬莱县附郭。〉
府儒学 在府治南。宋大观间建。明洪武初重建。宣德、天顺、成化中,相继修葺。弘治间,重建大成门,增置斋号。“正德” 、嘉靖中重修,并建敬一亭,立御制《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于棂星门之西。又建启圣祠于儒学门之东。创名宦、乡贤二祠于启圣祠之前。今移置棂星门东西庙制,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前为棂星门、及石
坊坊之南泮池,又前为庙门,东西庑,左偏为神库,右偏为神厨宰牲所。庙门街之左右立二坊,曰“德配天地” 、“道贯古今。” 殿后为明伦堂,左右四斋,曰:“治平” 、“修齐” 、“诚正” 、“格致。” 卧碑在堂东偏。东为教授宅,又东为训导宅,号房三十五间,今废。万历中,并增建尊经阁。崇祯中,毁于兵。
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府李经国、教授任琪重修“两庑。”
敬一亭及庙前《云衢石坊》。
道东书院 在察院东,本武库旧址。嘉靖三十九年,卢宁创建,后废为理刑公署。万历四十一年,更为“大东书院。” 今废。
资政书院 “在府堂后西” ,今废。
蓬莱书院 在府治北,镇海门之西,今废。学田 本府共一千九百八亩零,俱系万历间巡盐御史余懋衡、毕懋康、李征仪、参政李本纬及知府王以𫄸、刘“道、陶朗先、徐应元等前后所置。”
蓬莱县学 “旧在府治东。明洪武九年徙县北。成化十五年,知府张鼐拓地重建殿庑。正德五年圮于水,知府房瑄迁置府学东,知县焦端复增号舍。嘉靖九年,巡按御史熊荣迁春生门,依寺旧址。万历四十九年,知县董守绪复迁于北,旧址增拓殿庑堂,斋前为棂星门,庙之东为儒学,殿之后为明伦堂,左右为进德、‘修业’” 二斋,东为教谕宅,西为训导宅。三十五年,知县邢琦开泮池,建尊经阁。后毁于兵,海防道周之训重修。
皇清顺治十年、康熙八年,相继重修正殿、“启圣祠”两
庑。棂星戟门以及明伦堂、尊经阁,焕然改观。增修启圣祠
社学二 :一在府治前,一在北门,今改置西关外钟楼西二处。
学田 共七百四十二亩。俱明万历间知县钱大复、邢琦、知府陶朗先前后所置。
外州县
黄县儒学 在县治东北。肇建于唐之开元,废于金之贞祐,再构于元之中统。“历至元大德、至大中,相继修建,增置庐舍。明洪武中重修。正统中,增建两庑,弘治、嘉靖、万历中重修。中为正殿,东西两庑。前为㦸门。门东为名宦祠。祠前西向,为更衣亭。门西为乡贤祠。祠前东向,为省牲所。又前为棂星门,内有泮池,上有石” 桥、石槛。门外南为屏墙,西为“文风大振坊” ,东为魁星楼。殿后明伦堂,东厢崇德斋,西厢徙义斋,堂后敬一亭。堂前西折为训导宅,东折南向为启圣祠。祠后为教谕宅。南出儒学门,直南为“云路。” 崇祯中,庙遭兵火,邑绅县令捐资重修。
皇清顺治十二年,康熙二年、四年、十二年,相继修建。
大殿“启圣祠” 以及“名宦” 、“乡贤” 二祠,训导宅舍斋房,尊经阁戟门焕然更新,极备壮丽。
社学 在县治西北小巷内。
“河滨书院 ” 在洚河西。知县贾璋废慧灯庵建,增置号舍。
学田 旧五百八十八亩零,岁收榖二十石零。知府陶朗先,明万历四十四年置地一百二十亩,岁收谷二十四石;共地七百八亩零,岁收谷四十四石零。以上见《府志》。新置学田二十六亩七分,岁租谷六石六斗九升三合。康熙九年知县李蕃到任,清查学田。至康熙十一年查确现存上、中、下三等,共实在学田八百五十三亩六分九釐六毫,岁租谷五十石二斗七升一合七勺,易银一十五两四钱二分九釐一毫零,解交学道。
福山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伪齐阜昌年间置县时创建。元延祐七年、至正三年,相继重新。明洪武初,增置厨库、堂斋。天顺间,仿栖霞丘长春所作“三清宫” 式,尽撤旧址而式廓之。内外密结斗拱二层,中为顶盖,覆以琉璃瓦,开以菱花,门外又用板门护之。结构宏敞,甲于诸郡。成化、万历间,殿庑、堂斋、廊舍号房、尊经阁、“启圣” 、“名宦” 、“乡贤” 三祠,戟门、棂星门、泮池、“云路” 、坊牌,屡加修葺,秩然改观。
皇清顺治间,复加增修。中为大殿、东西两庑,殿后为
明伦堂东、西斋房,堂东北为敬一亭、尊经阁、西庑堂后为教谕宅,西斋后为训导宅,殿前为戟门。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前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观制大备,奕然一新。
社学 二十九所,各于本社设教读一人,训诲乡曲子弟。今俱废。
学田 合东西南北地共二十九段,计一百七十八亩六釐七毫。
《皇清入》赋租银五两六分二釐,租谷六石八斗
栖霞县儒学 在东门内。金大安元年建。元大德中修。明洪武、正德、成化、嘉靖、万历间相继修。中为大殿,旁为两庑,前为戟门。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前为棂星门。尊经阁在大门右。大门前为泮池、云路、启圣祠在
文庙旁“明伦堂” 在大殿后,后左为教谕宅,前左为
训导宅原有两斋在堂左右,敬一亭、射圃俱在堂后。
皇清康熙元年,两庑棂星门俱毁于兵,知县胡璘重
修之
社学二所 一在北门内,一在天斋庙。乡外五所在《桃村集》《蛇窝泊集》《臧家庄集》《塞里集》《赵家庄集》,今俱废。
学田 :在演武亭东西。
招远县儒学 在县治西南。金季毁。元初即故殿之西构室四楹,以奉朔望之奠。元贞二年始作大门,大德中建,教官住宅。至正以及明洪武、成化中,相继修建。中为正殿,旁列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泮池。棂星门启圣祠在学宫之西。名宦祠在棂星门西。乡贤祠在名宦祠西。金声玉振坊在棂星门之东。江汉秋阳坊在棂星门之西。明伦堂在正殿后。教谕宅在堂西。训导宅在堂东。
社学 在县治西
学田 地一百亩,岁收糓二十石。万历四十一年,知府陶朗先置。一埠、后村四等地一百零四亩,系乡绅杨观光置。
莱阳县儒学 旧在县治西南。唐会昌间创建。宋咸平中增修。金末毁于兵。元至元中迁县治东南,建殿四楹,乃古柳亭故地。“大德三年、六年重修增建。明洪武、永乐、正统、成化、弘治中相继重修。至嘉靖中撤朽,更新中建。”
“先师殿” 左右为穿廊,东西列两庑,前为戟门,门左
右为神厨、神库,又前为棂星门,前为“泮池” ,又前为大成门。
文庙坊在大成门前,儒林坊左。
文庙坊西殿后为明伦堂,东为“时习斋,为教谕廨。”
西为日新斋,为训导廨。后堂为敬一亭,又东为馔堂。尊经阁在敬一亭北。启圣祠在庙东角,万历、崇祯及
皇清顺治中,屡加增修。康熙三十年及三十六年,《四》
十年,重修殿庑,启圣、名宦、乡贤祠。戟门、棂星门、大成门、尊经阁、文昌阁、奎星楼、明伦堂、东西斋房,学宫内外,焕然改观。
社学 在儒学前。明成化中建,久废。
泮东书院 在儒学东,明嘉靖中建,久废。学田 共地一百五十八亩九分三釐。每岁解银五两。
大嵩卫儒学 在卫东北隅。明成化中创建。中为正殿,东西列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左右斋房。嘉靖三十四年,知县牛山木重修。
学田 附:《莱阳县》。
宁海州儒学 旧建城东南隅。元至顺间重修。明宣德、嘉靖、崇祯中,大殿东西两庑,棂星门、大成门、泮池、启圣、乡贤、名宦祠坊、礼门坊、“云路、云梯、奎楼、文昌阁以及明伦堂,启圣、乡贤、名宦祠,学正、训导署相继增修。”
皇清顺治、康熙中,复加修整,规制始备。
社学三 :一在东关,一在西关,一在南月城。学田 ,一在养马岛。田三顷四十八亩三分五釐三毫。一武宁社,一顷二十一亩四分一毫。一名秀社,三十五亩一分六釐。
《社田 》:“东牟社社田” 一顷五十一亩三分二釐,坐落沁水河东周家庄地方。
威海卫儒学 。明宣德年建。
学田 附宁海州
文登县儒学 旧在县东南隅。宋建炎间毁于兵。金大定九年,迁县治东。元末又废。明洪武间重修。嘉靖中,凿泮池,东西建名宦、乡贤二祠。西为宰牲所。泮池南竖石为棂星门。万历中,创辟云路,直达南城。东为儒学门,门北为启圣祠,后为训导宅,西为明伦堂,东西进德、修业两斋,后为教谕宅,西为敬一亭。正殿东为“礼门、西为义路” 、东西两儒学门。
皇清康熙十一年重修。
社学 十一所东隅社学,在县治南。一西隅社学,在南门内。一南隅社学,在东关东南。一北隅社学,在城东门外。以上四学俱废。一温泉社学,在《桥头集》。一朝阳社学,在《崖头集》。一云光社学,在《黄山集》。一辛汪社学,在《杨亭集》。一甘泉社学。
在《大水泊集》,一迎仙社学,在《高村集》,一管山社学,在《初村集》。
文山书院 明天启四年,因南司故址,改建,今废。
学田 :明万历四十六年,奉上司明文,发银六十两买地一百二十亩,坐落县西二十里铺,岁收谷二十四石。因地不宜榖具,请改纳䅟十六石、黄豆八石。自崇祯十三年以后,佃户俱亡,尽皆荒芜。又碑刻“旧设学田四十顷。自崇祯十三年以后,止招垦成熟地四十二亩三分二釐,共该纳银一两一分六釐。” 其馀湮没。
成山卫儒学 明宣德二年建,万历中重修。靖海卫儒学 “明正统中创建,嘉靖、万历间重修。”
皇清顺治、康熙中,新修圣殿、戟门、墙垣,并凿深泮池。
二卫学田 :原附《文登》,今俱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