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三百九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三百九十六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三百九十七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九十六卷目录

     归德府部汇考六

      归德府兵制考

      归德府物产考

      归德府古迹考坟墓附

    职方典第三百九十六卷

    归德府部汇考六

    归德府兵制考        通志

    府属

    明洪武三年,设归德守备。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领之,住札本府。属南京中军都督府。辖卫一,曰归德。至

    皇清归德卫丁地事务,归并开封府属杞县及归德。

    府属商丘、宁陵、雎州、柘城各州县管理

    皇清设“归德营参将一员。驻札归德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分防永城一员,考城一员。

    把总四员 ,分防虞城一员,鹿邑一员,雎州一员,宁陵一员。以上统属镇守南汝总兵官管辖。

    归德府物产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

    府属

    谷之类

    谷 多种

    黍 多种,有黑、红、黄、白四色。

    麦 有三种:大麦、小麦、玉麦。

    稻 有水旱二种

    菜子 为油

    豆 有菉豆、豇豆、黄豆、青豆、黑豆、花豆、碗豆、扁豆、蚕豆数种。

    稷  :芝麻  ,荞,麦  、秫。

    蔬之类

    蘑菰 ,濒河之地多有之。土人采食之,或曰“无种” ,盖遗腐船木所生也。

    薯蓣 ,出《鹿邑县》。

    芋  香芋  、苦荬  、蒲笋 俱出鹿邑县。

    萝卜 :有红、白二种。

    “葑  玉环  、《黄华 》” ,俱出夏邑县。

    葱  、韭   、芹   、芥   、蒜、白菜 、白花  茄   、藕   、云薹、蒲  、茼蒿  、苦   荠   、瓠、苋菜 、菠菜  、莴苣  、蔓青  、马齿菜、生菜 、芫荽  、藤菜  、甘芦  莙荙、葫芦 、土豆  、眉豆  、刀豆。

    瓜之类

    王瓜 西瓜  、冬瓜  、甜瓜  苦瓜菜瓜 木瓜  稍瓜  南瓜  地瓜丝瓜 倭瓜。

    果之类

    菱 :《尔雅》谓之蕨捃。郭璞云:“今水中芰是也。” 《国语》曰:“屈到嗜芰” ,即此。其花紫,昼合宵炕,转移向月,犹葵之随日也。凶岁采以为蔬。

    葡萄 ,在在皆有之。史载此种,盖张骞得自西域。《广志》曰:“有黄、白、黑三种。”

    鸡头 在夏邑县

    桃   李   郁李  梨   杏梅   枣   柿   奈   石榴沙果  苹果  花红  樱桃  核桃莲房  羊枣  无花果 文光果 银果芡实。

    货物之类

    蘹香 即茴香子也

    丝   、绵   、絮   、䌷   ,布,绢   、缣   ,蜜   ,靛   、麻油、菜油  、小蓝  花红  、槐子  苘、小盐  ,苎   蜡 ,有黄蜡、白蜡。

    木之类

    桑   ,槐   ,榆   ,柳   ,椿,棠   ,桧   ,柏   ,柘   ,桐,楮   ,杨   ,竹   ,椒   ,松,杞   ,楝   ,楸   ,樗   ,荆棘。

    花之类

    牡丹 多种

    芍药 多种

    菊  多种

    蜡梅 多种

    丁香 有紫白二种

    木槿 有二种,曰椵木槿,曰榇木槿。五月始华,《月令》“木槿荣” 是也。华如葵,朝生夕殒,一名舜。盖瞬之义取诸此。

    葵   ,白梅  ,红梅  ,海棠  ,扁竹,荼蘼  ,蔷薇  ,芭蕉  ,地棠  ,芙蓉,萱草  ,迎春  ,月季  ,宝相  ,玉簪,鸡冠  ,荷花  ,石竹  ,水仙  ,紫荆,冬青  ,孤挺  ,火丹  ,松丹  ,卷丹,珍珠  ,山丹  ,凤仙  ,凌霄  ,木香,瑞香  ,金纱  ,金盏  ,百日红。

    《十样锦 》《剪春罗 》,《转枝莲 》《紫蝴蝶》。

    《上马娇 》·《锦蝴蝶 》《玉堂春 》《秋海棠》

    《金小虫 》,“四季槐 绿萼梅 小桃红。”

    《夜落金钱 》,龙爪芭蕉。

    草之类

    苜蓿  苇   蓼   芦  荻藻   茅   连节  马蔺 蔓蓬   绣壁  莎   葍  稗荼   莠   稂   淮草 靡草俱出鹿邑县。

    药之属

    益母草 :即茺蔚也。《尔雅》谓之萑蓷。《诗》曰:“中谷有蓷” 是也。此草治产之功多,故名益母。曾子见而思母,盖感此也。又唐武后链益母草以泽面,今所在皆有之,出鹿邑者佳。

    牵牛 :出鹿邑。《酉阳杂俎》云:“盆甑草,即牵牛也。此卉殆出田野中,人牵牛易之,故名。”

    芣苢 ,八府亦俱有之。《诗》云“采采芣苢” ,即此。一名马舄,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好生牛马迹中,故名。或又谓之虾蟆衣。

    蛇床子 ,出柘城。《尔雅》曰“肝虺床。” 《广雅》曰“马床” ,即此。

    紫苏 :土人取叶作虀,或研汁煮粥食之,令人肥健。

    瓜蒌 出夏邑、永城二县。

    桑寄生 :《尔雅》谓之寓木宛童,又名茑寓。《图经》云:“鸟食物,子落枝节间而生。或云感造化之气而生。”

    草麻  ,火麻  ,蟾蜕  ,僵蚕  ,悬芦,蚕蛾  ,地黄  ,米壳  ,薄荷  ,山药,南星  ,莲子  ,瞿麦  ,地榆  ,红花,菖蒲  ,狶莶  ,牛膝  ,商陆  ,蒺藜,大蓟  ,马勃  ,甘菊  ,地丁  ,柏实,香附子 ,佛座心 咸荆  杏仁  ,三棱,决明子 ,白莲蕊 ,楮实子 ,桑白皮 ,苍耳,地骨皮 ,天花粉 ,天门冬 ,金银花 ,桃仁,猪牙草 ,蒲公英 ,兔丝子 ,夏枯草 硝,薏苡仁 ,透骨草 ,天仙子 ,枸杞子 ,艾,酸枣仁 ,款“冬花 、旱莲草 、麦门冬 、荆芥,夜明沙  ” 、“何首乌  ” 、“莨荡子  、狶签草” 、“王不留行 ,蟾酥   ,大黄   、茵陈羽” 之类。

    鹅  鸭  鸡  鹰  鹯  鹳鹞  鵙  𬷕  乌  雉  鸱瓦雀 喜鹊 紫燕 黄鹂 鹁鸽 黄雀䴖鸶 画眉 蜡嘴 鹭鸶 鹡鸰 《啄木》班鸠 布谷 鹌鹑 蝙蝠 麻鹊 《仓庚》鸦 俗名“泼嘴。”

    兽之类

    牛  马  羊  骡  ,驴  ,豕犬  猫  兔  狐  獾  貉,鼠  猬  狼  地羊 颁苍 ,野豕鳞之类。

    鲤  ,鲂  ,鲫  ,鲶  ,鳖  虾,鳣  蛤  ,鳅  鲢  ,白鲦 ,乌鱼,黄颊 ,马郎 ,青鱼。

    虫之类

    蚕  ,蜂  蚓  蝶  ,蝉  蚁蛾  萤  ,蛙  蝇  蚊  蝎蟋蟀 ,蜻蜓 ,螳螂 ,蛴螬 ,蝼蝈 ,守宫。马蛇。

    考证

    归德府古迹考        府志

    本府。商丘县附郭。

    亳城 在府城东南四十五里。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郑元云:“亳,今河南偃师县。” 《汉书·音义》曰:“济阴亳县。” 杜豫曰:“梁国蒙县。” 皇甫谧曰:“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 ,葛即今宁陵县葛乡,亳乃今谷熟县也。蒙为北亳,即昊亳,汤受命之地。谷熟为南亳,汤所都;偃师为西亳,即盘庚所徙。昼立政,所谓三亳是也。或曰:考城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未知孰得其实。

    宋故城 ,在府城南。周封微子于宋,即此。宋真宗祥符中,产灵芝五十本。

    龙亢城 在府城西南。汉置龙亢县。

    小蒙城 在府城南二十里,即庄周本邑。大蒙城 ,在府城北四十里。

    新城 《文公十四年》,“会于新城。”

    贯城 ,僖公二年,“齐侯盟于贯” ,即此。

    谷熟故县 在府城东南四十里,即南亳,成汤所都。宋真宗祥符五年,有二龙见。元置巡检司,今废。

    睢阳故县 在府城南门外。

    文雅台 在府城东南一里。世传孔子适宋,与群弟子习礼大树下,即此。又顾况《记》:梁孝王时,邹、枚相如之徒宴处唱和,是有文雅之台。顺治十五年,知府丘正策重修亭台。

    清冷台 在府城西北。梁孝王筑,宋太祖曾避暑于此,又名“清凉台。”

    三陵台 在府城西北十八里,三峰并峙,因名。今上有玉皇庙。

    营郭台 在府城东南七十里,上有建吉寺。平台 ,在府城东二十里。梁孝王筑,谢惠连于此赋雪,又名“雪台。”

    灵台 在府城东。梁孝王六年,取宋仪台。郭象曰:“仪台,灵台也。”

    六忠台 在府城南旧城上。世传雷万春面被六矢之地。元至元间,以兵燹迁祠城上。此或其址也。

    梁园 在府城东。一名梁苑。或曰即菟苑。汉梁孝王名武,文帝少子,十二年,以淮阳王徙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于是孝王筑东苑三百馀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招筵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西京杂记》曰:“菟园内有百灵山,山之巅有落猿岩、栖龙岫、望秦岭。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 《九域志》曰:“菟园中有修竹园。”

    金果园 在府城东南十里。梁孝王修。

    漆园 ,在小蒙城内,庄子“尝为漆园吏” ,即此。黑松林 ,在府城西。

    万户林 在府城北

    曜华宫 ,梁孝王建。按《三辅黄图》,“王作此宫,与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珍禽怪兽毕有,王与宾客弋钓其中。”

    《忘忧馆 》: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邹阳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各五匹。

    沃宫 宋内宫名

    鸿庆宫 在旧城内,宋之原庙也。真宗思显先烈,升应天府为南京,以圣祖殿为鸿庆宫,奉太祖、太宗像,侍于圣祖之侧,名“神御殿” ,置真宫官奉祀。又名“三圣殿。” 今在协忠庙西街。祀三清,仍榜“鸿庆宫” 于门。

    “归德殿 ” 宋建南京行宫正殿名。

    《垤泽门 》,宋城西门名。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

    杨梁 宋地名。襄公十二年,楚子伐宋,师于杨梁。十六年,晋帅师伐楚,以报宋杨梁之役。武津关 在府城东南三十里,世传“伍子胥过招关” ,即此。

    三仁街 在旧城内微子庙前,高辛里。

    定婚店 在旧城内,唐韦固遇月老卜婚处。横亭 ,昭公二十一年五月壬寅御诸横,即此。新亭 凡十二,曰流触绿波、桧阴四合、照碧妙峰、武备道接、朝雨暮云、暖风残月、玉烛、金缕光华。《喜、嘶马落帆》《芳草柳枝》。俱宋留守王胜之建。

    观光亭 、望云亭 俱在旧城内。《南都赋》有云:“联观光与望云,指中天之魏阙。”

    照碧堂 在旧南城上。宋置南都,建于城上,以临南湖,故名。留守曾肇重修。

    梁王宅 在睢阳城内

    杜衍宅 在南京驿舍,有诗。

    “漻堤 ” 自汴至宋三百馀里,世传梁孝王徙居睢阳,今俗为“蓼” ,久废。

    隋堤 在旧城外三里,筑于隋,故名。

    古堤 在旧城外五里,今淤。

    宁陵县

    大棘城 ,在县西南七十里。宋华元、郑公子归生战于大棘城,即此。

    沙随城 ,在县北七十里。成公十六年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

    己吾城 ,在县南二十里。旧为县,北齐省入下邑。

    葛城 ,在县北十五里。古葛国,今偃师有之,未知孰是。

    议事台 ,在县西南八里。周二百步,高丈馀。世传“诸侯议事于此” ,因名。

    《凤凰台 》今失其地。

    汴堤 一名隋堤

    贾鲁堤 在县南七里。元尚书贾鲁筑以障河。石桥 ,在县北十二里。

    黄龙井 在县东。甘露四年,有黄龙二见于井中。

    圣水井 在长乐乡。按《县志》,在县北三里。相传以为唐太宗东征时道出宁陵,三军渴甚,须臾有妇人携二汲桶至,士马数万饮之不尽,俄失妇人所在,视二桶则双井也。嘉靖间,大水淤没,惟一井依然旧迹。其水甚甘,乡人疗疾祷雨,多致应验,因作亭以覆之,名曰“圣泉亭。” 圣水妇人名号,尚仍唐封之旧云。

    鹿邑县

    平城 ,在县西南三十里。

    苦县城 在县东七十里。即楚之苦县。晋更名谷阳。隋改“仙源。” 唐曰真源。宋并入鹿邑。

    武平城 ,在县东北四十里。汉置。城西南有汉《尚书令虞诩碑》。

    郸城 ,在县西南七十里。汉置郸县,城焉。谷阳县 ,在县东十里。

    虎乡城 ,在县西七十里。

    栾城 ,在县南十八里。

    临兵城 ,在县西南六十里。

    “相城 ” ,即谷阳城。

    广乡城 ,后汉封侍中絷填为侯国,即广乡也。濑乡城 ,在县东十里,与谷阳城相邻,老子宅也。

    旧鹿邑县城 在县西六十里。按《水经》,城南十里有《晋中散大夫胡均碑》,元康八年立。涡水之北有汉温令许续碑。续字嗣公,陈国人。举贤良,拜职议郎,迁温令,延熹中立。

    安平废县 ,在县西北四十里。按《水经》,涡水东迳安平县故城北。《陈留风俗传》曰:“大棘乡,故安平县也。”

    吴台 ,在县西南四十里。

    升仙台 在县东北隅明道宫后,世传老子骑鹿升天处。

    陈抟台 在县东十三里隐山下。世传抟炼丹处。

    思陵台 ,在县西南四十里。汉光武幸此,筑以望亲,因名焉。

    明道宫 在治东门内路北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 天宝二载为太清坛。宋真宗祥符中,改明道宫。

    太清宫 在治东十里,为老子所生之地。汉桓帝已立庙。唐高祖武德三年,从吉善行之言祖老子,特为起宫阙,如帝者居。高宗乾封元年,追封太上元元皇帝。元宗天宝十三载,杜甫上《太清宫赋》,旧有碑,剥落不可辨,惟存“武德” 、“元和” 数字。宋真宗祥符七年,帝谒老子于太清宫,建太清楼。历代增修,有紫极、广灵、太清三宫,以祀老子。紫极为元末韩林儿所毁。昔磉石尚存,今亡。旧有老子石像及九龙井,世传老子生,有九龙取水喷灵溪池,以浴老子。今石像九井皆废。又列桧八株,传为老子手植,皆不存。今太极殿前有老柏扶疏,亦二三百年物也。又有地洞,通亳州,相传元末小明王所修。今洞口封塞,不可复寻。汉、唐来,以此为胜地,铭赞诗歌甚多。明隆庆六年,知县王冠创修鹿邑砖城,半委煨烬。至韩友范重修城,而汉、唐碑尽毁,无复存者矣。先天太后宫 在太清宫北一里许,名“洞霄宫” ,以祀老子母。

    《白云庵 》庵在城内东南隅,水环四面,一径幽通,芦堤柳岸,雁阵鱼舟,点缀四时景色,游者飘

    考证

    然物外如在青坪、莲峰间也。

    夏邑县

    谯城 在县北三十里。楚平王所筑。晋祖逖屯淮阴,进据太丘城,遂克谯城而居之,即此。齐城 ,在县东北齐邑乡。

    平台 ,在县西二十里。

    熙熙台 在县治内

    碎锦园 在县东门外

    莲花池 在儒学射圃西。

    还乡池 在县北十五里。说者谓“孔子还乡,祀先于此” ,后人思而立之。今废为寺。

    《杏坛碑 》在文庙前。

    隋堤 ,在县南三十里,炀帝筑。

    新堤 在县南西抵里。嘉靖七年凿白河时,积土成焉。

    巴河堤 在县北二十里黄河南岸,东接萧县,抵商丘。嘉靖十年,知县滑参筑。

    永城县

    酂县城 在县西南酂县乡。汉置县,属沛郡。旧《志》:为汉高祖封萧何食邑。城东有何庙与墓及造律台。其东又有丘生墓。丘与何同,《定律令》。太丘城 ,在县西北三十里保安乡,西,汉置县筑。

    大睢城 在县东北甫城乡,即芒县城,汉置县筑。

    建平城 在县西南酂县乡,即汉建平县之故城。

    保安镇城 在县北芒砀山之东南,即汉高斩蛇处。

    造律台 ,在县西南三里酂县乡。上有酂侯萧何庙。

    拜将台 在芒砀山,世传汉高拜将处。

    韩公亭 在县治内。宋韩忠献为令时建。嘉靖三十年,改为税课司。

    “钓鱼台 ” 在虞山之前。

    莲花池 ,在县南城壕外,东西二里许,南北亦如之。

    隋堤 在县治西南,即汴河之故道也。隋炀帝筑,故名。

    虞城县

    纶城 在县东南义原乡。《左传》“虞思妻少康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城,有众一旅。” 即此城也。广乐城 ,在县西。《光武纪》云:“建武间,吴汉率七将军与刘永将苏懋战于广乐,大破之。” 《释》云:“今宋州有长乐故城,即此。” 盖避炀帝讳也。

    西台 在县西二里。世传为汉高帝将台。平台 ,在县西应善乡。襄公十七年冬,宋皇国父为太宰,为平公筑台,妨于农牧,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晰,实兴我邑。邑中之黔,实慰我心。”

    灵台 在县西应善乡。“哀公二十五年,卫侯出奔宋,为灵台于旧圃,与诸大夫饮酒焉。”

    兔园 在县西南五十里应善乡。梁孝王筑。鸿口亭 在应善乡。昭公三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亭” ,即此。

    连中馆 在县南空桐亭之后。哀公二十六年“冬十月,景公游于空泽,辛巳,卒于连中,大尹奉公自空桐入于沃宫” ,即此。

    李令泉 在县治内。县令李锡有清操,李白撰锡《去思颂》,因载其事曰:“官宅旧井,水清而味苦。” 锡下车尝之,莞尔笑曰:“既苦且清,足以符吾志。” 遂汲而用之,因名焉。

    睢州

    首止城 在州南。僖公五年,“诸侯会于首止” ,即此。

    匡城 ,《文公十一年》,“会晋郤缺于承筐。”

    棘故城 ,《宣公二年》,郑败宋师于大棘

    鄫城 在州东南。襄公元年,“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古城 睢故城在今城西。

    襄公台 在州河东,《春秋》宋襄公筑。

    霜露台 在州城南

    凌霄台 在州境内

    凤凰台 在州境内

    《黄门亭 》,“惠公败宋师于黄。”

    桐门亭 在州境内

    滑亭 ,《庄公二年》“次于滑” ,即此。

    文昌阁 “在州治东。”

    “鸣凤楼 ” 在州境内。

    考城县

    武安城 ,在县西南,白起筑。

    古城 ,在县东南。世传周封戴子之地。

    梁楼 在县西北,世传“戴子避暑地。”

    史村里 在县南三十里。

    双堌 在县南三十五里。

    凤堌 在双堌西

    长堤 在县北十八里黄河南。正德间,总理河道工部侍郎赵璜修。

    柘城县

    匡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今睢州长垣亦有匡城,孔子畏于匡,在长垣者为是。观其去匡宿蒲,今有蒲乡,足征。

    心闷城 ,在县西南八里。唐节度使张镐闻睢阳围急,兼程而进,尝宿此,夜不成寐,故名。今在黄河中,有大洲,建元帝庙焉。

    琢城 ,在县东四十里。

    远厢城 ,在县北三十里。厢,一作“襄。”

    牛头城 ,在县北十里。四面有城址,多有何首乌生于上。

    胡厢城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厢,一作“襄。” 王马城 ,在县东十里。相传王莽驻兵马于此。藏甲城 ,在县西三十里。项羽藏兵于此,故名。杨州台 ,在县西南十里。

    楚王台 ,在县西十五里。项籍筑。

    老子台 在县北二十里,即升仙台。相传为老子遗迹,今为白云寺。

    吴起台 在县东三十里。吴起行兵处。

    宝台 ,在县西四十里。

    明皇台 ,在县东二十五里。上有寺,乃唐元宗驻军处。

    歇鹤台 ,相传“老子歇鹤于此。”

    古堤 今废

    圮桥 在县东北七里。相传为张子房进履处。

    《府志》
    未载古迹

    商丘县

    蠡台城 在府城西,梁孝王筑。

    断头巷 在旧城内。世传“《张巡死节》处。”

    亳社 宋殷社名

    妙峰亭 在旧城内,宋留守王胜之建,苏轼题榜。

    应天书院 在旧城州治东。宋大中祥符三年,邑士曹诚建学舍百五十楹,聚书千五百卷,招明经艺者讲习。有司以闻,赐额“应天书院。” 颁庆门 ,宋高宗端门名。

    杨门 :宋城东门名。《左传》:“宋元公自杨门入。” 卢门 ,宋城南门名。《左传》:“华氏居卢门南里,拒元公。”

    《桐门 》,宋城北门名。叔孙婼聘于宋,桐门右师见之。

    蒙门 宋城门名。《春秋》:“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

    桑林门 ,宋城门名。《昭公二十一年》,宋城桑林之门而守之。

    瞻圣门 ,古谷县南门,因伊尹墓在,故名。琉璃井 在西月城内武安王庙前。相传嘉靖时,居民夜起,见井中有火光,遽灭。达旦视之,甃融其半,晶荧若琉璃矣。

    宁陵县

    甯王城 ,在县南关外,至今遗址岿然。

    黄冈寺 魏武帝太延二年建。《魏碑》所载,“寺前有黄栋一株,不知始生何年,枯而复荣,至今犹存。” 元时邑之学田在焉。

    齐王庙 在县北二十里。世传齐威王朝周,道卒于此,居人立庙祀之。

    八角井 在县北十五里宁静寺中。其制《八角》,围丈馀,其砖甚古,投以瓦砾若磬声者良久。嘉靖间,井底忽生一树,数月出井尺许。居民怪而实之,其源遂塞。今犹深丈馀焉。

    鹿邑县

    鸣鹿城 在今县西六十里,城基尚存。《左传》“周简王十三年七月,鲁成公以诸侯之师侵陈,至于鸣鹿。” 即此。

    赖地 ,在县东十里,《穀梁春秋传》“赖” 作“厉。” 《史记老子传》:“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又《路史》:“老子邑于苦之赖。”

    相县 在县东十五里太清宫之左。东汉边韶《老子碑》:“相县虚荒,今属苦。” 故城犹存,在赖游乡之东,㳡水处其阳。又《水经注》:“㳡水东迳相县故城南,其城卑小实中。” 又隋《薛道衡碑》:“绕㳡谷之二水,对苦、相之二城。”

    仙源县 ,在县东十里,即汉沛郡穀阳县。卫真县 ,在县东十里,宋县名,元省入鹿邑。

    颐乡 ,未详其处。按《史记灌婴传》:“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会颐乡。” 徐广曰:“苦县有颐乡。” 垓下 ,在县东十里。《史记》:“高帝五年十二月,围籍垓下。” 《索隐》曰:“张楫《三苍注》云:‘垓,堤名’。” 《正义》曰:垓下是高冈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子庙相接。

    钓台 按:《水经注》:“㳡水东迳大棘城南,地为楚所并,有太子建之坟,伍员钓台,池沼俱存。” 又按:此处即故安平县

    灵台崓堆 在西北三十里。台上有寺,为“灵台。” “收放台 ” 在城内西北隅。明刑科给事中王尧日读书处。今遗址尚存。

    《古华台 》在贾家滩河中。

    “显灵台 ” 在通济桥北。

    露台 在飞龙井西一里许。

    千佛塔 。亦云“普同塔。”

    桂香楼 在阏伯祠之南,高七丈,乃浮图也。嘉靖十一年,孙忠弼创建,今圮。

    夏邑县

    朱买臣村 在县南会亭乡。

    永感堂 在县西三十里平台村。洪武末,孝子阎颜以父母俱殁,故立此堂于墓侧。

    桑枣园 在县南郭外,今失其故址。

    永城县

    汉高祖庙址 在芒砀山。昔帝尝隐此,所居处上有云气。吕后因迹求,每得之。帝让曰:“胡为而来?” 后曰:“但观云气而至。” 后孝文帝立庙于岩前,图写高帝真像,列诸功臣于其侧,遣士庶朝参之。时寰中皆立庙以祀。宋开宝中,僧继那重修。元至正初,土人阎守信因其毁,又创之。今遗迹尚存。

    西陵墩 在县西北二十里。

    同姓墩 在县西北三十里。

    《新城碑 》在县治正厅内,乔岱建。

    《堂图记》石 在县治正厅内,刘瑶建。

    “达鲁花赤《囊加歹公树政碑 》” 在县治仪门外,《虞城县》

    太丘 ,在县东五里。按:班固云:“周显王四十二年,宋有太丘社,亡。” 师古曰:“《尔雅》云:‘左陵太丘’。谓丘左有陵者,其名太丘也。” 郭璞云:“宋有泰丘,盖以丘名此地也。《尔雅》云:‘左泽定丘,右陵泰丘’。” 释云:“宋有太丘社,亡见《史记》。” 虽左右之异,太丘在右,当以《尔雅》为正。

    北漻堤 在县西南四十里,高四丈二尺。中漻堤 ,在县南三十里,高六尺,阔二百步。南漻堤 ,高一丈,东亘六十里,入夏邑县界。按杜预云:“春秋时陨石五见在漻堤,即梁孝王开道也。”

    雎州

    “曲棘里 ” ,宋公佐卒地。

    桃花洞 ,附《骆驼》而为形,今没于水。

    “尹店 ” 即伊尹游寓处,或以为尹子奇寇雎阳,屯聚之所。

    《伯党集 》王伯党从李密驻于此。

    张公台 即张师德“清香馆” 旧基。

    考城县

    盟台 在县东三十里葵丘东南,即春秋时齐桓公盟诸侯歃血时所筑。

    庄周故里 ,在县东三十里,即蒙泽也。

    贺丘 在县西南,俗传即“郝家林。”

    梁村 在县东南,即汉改建梁国之地。

    柘城县

    《朱襄城 》,即旧株城。

    问津处 。鲁哀公六年,孔子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使子路问津。今柘旧城北有沮溺冢,俗称双冢。其北三十馀里有刘家河,即问津处。《史记注》云:“黄城山,叶县西南,即沮溺耕处,下有东流,即问津处。”

    陵墓附

    本府

    遂皇陵 在阏伯台西北二里,世传为燧人陵。厥土白,燧人别五木以改火,顺四时而遂天意,作结绳之政,为日中之市,人情以遂,又谓之“遂皇。”

    《帝喾陵 》在高辛里,帝所都之地。

    殷微子墓 ,在青冈上。

    伊尹墓 ,在糓熟南。曾子墓 ,在府城北徐段桥西。或作《曾子堌》。唐张巡墓 ,在雎阳城北高原上。巡死节处,招魂而葬,从李翰请也。

    雷万春墓 ,在雎阳城东一里。

    宋杜衍墓 在宋城仁孝原。

    太子太师赵概墓 在宋城天巡乡。致仕时,年八十,谥“靖康。”

    王尧臣墓 在宋城平台乡。

    参知政事谥“文定” 张方平墓 在宋城永定乡,明山西按察使徐永达墓 在阏伯台后有大学士杨溥《表》。

    侍郎潘礼墓 在府城西北七里。

    文渊阁大学士,谥“文端” 沈鲤墓 在城西十里。吏部尚书,谥“庄敏” 宋𫄸墓 在城西北十五里。通政使田珍墓 在城东三十里。

    皇清国史院大学士、谥“文康宋权”墓 在城西一里。 敕修。

    宁陵县

    褒圣侯墓 ,在县北二十五里褚堌村。侯名德伦,先圣孔子三十三代孙。天授二年卒,葬此。德伦子崇基袭爵,神龙元年卒,亦葬此。有国子助教张《昌表》。

    董文贞墓 ,在县北三十里。

    刑部尚书吕坤墓 ,在县西北二十里。

    解孝女墓 在县城南古甯城基。

    乔烈妇墓 ,在县北三里。

    黄烈妇墓 在县西关大堤外路北。

    王老百岁墓 ,在县南八里。

    鹿邑县

    先天太后墓 在洞霄宫前,老子母也。按《纲目》,唐天宝元年三月,追尊老子父周上御史李干为先天太皇,母为先天太后。又按《水经注》,“李母庙在老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 ,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所立。明嘉靖间,雨溃墓土露石棺,乡耆完得水,修封如故。

    楚太子建墓 在西北七十里安平县故城西。按《水经注》:㳡水又东迳大棘城南,故鄢之大棘乡也。宋华元、郑公子归生战于大棘,获华元后,其地为楚所并。其地有太子建之坟及伍员钓台。

    罗氏墓 在县西南四十里,有高冢,旧名罗氏堌堆,俗传为鲁秋胡妻墓。按《西京杂记》:“秋胡,鲁人,娶妻三月而宦游于陈,三年休还家,其妻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桑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 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按此,则秋胡妻墓当在鲁。此或古节孝之妇之墓,而俗传为秋胡妻,误矣。附辩于此。

    汲太守墓 在县西南九十里,西汉汲黯墓也。按《史记》,“黯,濮阳人,以武帝元狩五年为淮阳太守。黯至淮阳,居十载而卒,遂葬此。”

    陈思王墓 在县西五十里。有数冢,累累相望,旧呼“思陵冢。” 按《后汉书明帝八王传》,始见西平王羡于章帝章和二年,遗诏徙封陈,食淮阳郡,是年就国。立三十七年薨,谥曰敬,子钧嗣。钧立二十一年薨,谥为思王。时武、平、苦俱属陈国,为食邑。按此则所谓陈思王者,汉陈思王刘钧也。世传为魏陈思王曹植墓,误矣。

    虞尚书墓 在县西四十七里。按《水经注》,“武平城西南七里有汉尚书令虞诩墓。”

    陇西夫人墓 原殡城内东南隅,今改葬城东堤内黑龙潭东南。夫人,唐河东裴戺妻,真源令之女也,随父任于此,其夫归省,久不至,夫人卒,遂葬此,时唐穆宗长庆四年也。

    张主事墓 在城南堤外,名楫。子孙蕃衍,至今累累数百冢。

    长史李崇墓 在城外东南百步。

    侍御田福墓 在县东一里。

    张烈妇墓 ,在县南十五里。田思贤妻。

    孙烈妇墓 ,在县西南三十里。顾崇霄妻轩春节墓 ,在县西北二里。王自新聘妻。郭烈妇墓 ,在县西北二里。“孙尚妻。”

    夏邑县

    黄冢 ,在县北二十里。

    棘冢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狼冢 ,在县北三十里。

    琴冢 ,在县南二十里。

    汉慎令冢 在县北祁邑乡陵堌村,久废。孔氏先茔 在县北还乡里,自酂台龙堽迁于此,墓平,有碑存。

    朱买臣墓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买臣村。任会稽太守。

    梁华敬忠墓 在县东北大同乡。镇国军节度

    使

    元开州尹赵克忠墓 在县会亭乡。

    滨乐连运使判官陈净安墓 在县南会亭乡,明汝南侯梅思祖墓 在县南白河右。

    云南右参政金酝墓 ,在县南三里。

    陕西按察副使杨德墓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西参议金山墓 在县北半里。

    永城县

    秦封东陵侯邵平墓 在县北。

    汉丞相张堪墓 在县西北保安乡。

    右丞相陈平墓 在县北保安乡太丘城之北。丘生墓 在酂县城东北。旧《志》云:“与萧何同定律令者。”

    唐朱轨仁墓 在县东北。谥“孝友先生。”

    宋武惠王曹彬墓 在县西太丘城。

    元大都督陈奕墓 在县北保安乡。

    朱贵墓 ,在县北芒砀山中。为元帅府经历,年八十九卒。

    明赠太子太保贵州巡抚王三善墓 在县城。敕修。

    张恭靖公墓 ,在县西南五里。明之戚畹,经兵戕伐,仅存黄楝树,盘结冢上。

    户部尚书黄卷墓 在县东《黄家集》。

    大同巡抚张翼明墓 在县南三十五里。《丹城集》

    “丘太师墓 ” 在芒砀山前,今不知为何代人。《虞城县》。

    苍颉墓 ,在县西四十里。

    虞商均墓 ,在县西南三里。

    汉司徒盛允墓 在县东义原乡。

    魏洛郡太守刘宾墓 在县东甘泉南乡。唐平州司马刘良墓 ,在县东义原乡。

    彭城令李立表墓 在县北待宾乡。

    上柱国张全礼墓 在县西郭门。

    明刑部侍郎杨东明墓 在城西二里。敕修《雎州》。

    帝丘 在州东北二十里。世传“帝喾之墓。” 东陵 、西陵 俱在州西南三十里,二陵对峙,未详所自。

    襄陵 ,即襄台之旧址也。宋襄公葬于此,故名。“南夏陵 ” 、北夏陵 ,俱在州西南四十里,未详所自。

    单冢 ,在州南五里。未详所自。

    双冢 在州南十五里。世传为孙平章父子葬此。

    襄王墓 在州西南四十里厚台冈顶。一云“楚襄王” ,一云“宋襄王。” 未知孰是。

    庄周墓 ,在州南三里。遗封隆然,今没于河。唐李密墓 在墓山北。

    王伯当墓 ,密之臣同葬于此。《通志》云“一在封丘” ,未知孰是。

    明工部尚书李孟旸墓 在州西门外。

    兵部尚书蔡天祐墓 在州南门外。

    李孟辰墓 在州城

    尚书袁可立墓 在州城南,敕修。

    蔡氏节烈墓 在新城东门外。

    考城县

    汉颍川太守黄霸墓 ,在县东南二十里。唐英国公李𪟝墓 ,在县南三十里。

    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墓 ,在县西南十里。明山西布政使樊镇墓 ,在县南,郝家林都御史底蕴墓 ,在县西五里。

    苏烈妇墓 在县城南

    柘城县

    朱襄氏陵 ,相传在县境内,东淹于水。今查在城东十里朱堌,上有寺以守焉。

    飞龙氏、士达墓 俱在旧城西,二冢相近。奡墓 在胡襄城东二里。周有胡襄墓 ,在城东四十里,即懊恼冢。夏姬冢 在县城东北隅。

    双冢 ,在县北三里。世传“长沮、桀溺葬此。” 夏御叔墓 ,在县北门内。御叔,陈大夫。

    东汉右将军王霸墓 在《霸冈集》。

    曹操墓 ,在城西三十里。

    元陈尚书墓 ,今淹淤未详。

    陈廉访使墓 ,今淹淤,未详。

    黄练冢 在城西三十里。

    青冢 在城东二十里

    浮丘伯冢 在城西北三十里。“浮丘” ,不知其何许人。

    明刑部尚书轩𫐐墓 ,在县西三里。

    监察御史霍时雨墓 在县西南五里。

    枣冢 :在城东北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