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452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百五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五十二卷目录
南阳府部汇考六
南阳府学校考
南阳府户口考
职方典第四百五十二卷
南阳府部汇考六
南阳府学校考 府志
本府
府学 在府治东北,明唐藩府本学之旧址也。元至元间,迁于弥陀寺东。明末寇乱,半属榛莽。顺治十年夏,参政戴明说议复迁于今地。首建大成殿、启圣祠,次及东西两庑、戟门、名宦、乡贤二祠,泮池、棂星门。门前为照壁殿,后为明伦堂,周以垣墙,规制恢廓。新乡张缙彦记。嗣后推官窝正仪,知府张文明、朱璘相继修葺,于棂星门外置“圣域贤关” 门,介以崇墉,饰以丹雘,视前益壮丽。
大成殿五楹 内悬
御书《万世师表》扁额:殿前两庑东西各九间。戟门三。
楹前为泮池。棂星门三座,居泮池前。门外,左为“圣域门” ,右为“贤关门” ,正南立照壁。
启圣祠三楹 ,在圣庙东南。
名宦祠三楹 ,在戟门东。
乡贤祠三楹 ,在戟门西。
明伦堂五楹 ,在大成殿后。
“教官宅 ” 旧在明伦堂后,今又在文庙东。“豫山书院 ” 在豫山前。
诸葛书院 在卧龙冈,元至大二年敕建。养正书院 在城东关街北,明唐藩建,久废。“志学书院 在城西关街北,旧为梵宇。明成化间知府段坚改建。”
南阳书院 在府治东
县学 旧在城东,即旧府学之故址也。元至元间,改为府学,而迁县学于今地。明洪武九年,知县刘英即故基营建。宣德五年,知县李桓圭继修大成殿、两庑、明伦堂、棂星门,杨溥记。嘉靖十年,建启圣祠。万历四年,知县成逊重葺大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创建名宦、乡贤二祠,敬一、射圃二亭,并置牺樽、俎豆之属,邑人方九功记。明季寇毁无存。
皇清顺治九年,知县李廷松始即废址营建“大成殿。”
康熙六年,教谕刘文成增建启圣祠两庑、戟门、泮池、棂星门、明伦堂。康熙二十年,督学吴子云捐修名宦祠。
大成殿,五楹 。殿前左右两庑各七间。南为戟门三间。戟门外为泮池。又南为棂星门三座。门外正南立照壁。
启圣祠 在殿东南
名宦祠 在戟门东
乡贤祠 缺
明伦堂 五楹,在大成殿后。堂左原有“敬一” 亭,右有射圃亭,今俱圯。
文昌阁 一在县治东南。明唐藩郾城王创建拱宸台,后为尼庵。康熙二十九年,知县纪之健改建。一在南关,康熙三十三年,知府朱璘建,自为《记》。
奎章阁 旧在南门丽谯东。明崇祯三年,知府王之柱建,有《记》。颓废已久,知县纪之健于康熙二十九年重修。
教谕、训导宅 旧在文庙明伦堂后,久废。今在文庙东。
南召学 ,在县城内,地名“楚王宫。” 今县裁其弟子员,入南阳县学。
社学 今废
外州县
镇平县学 旧在城西北隅,创建无考。元至元间县尹李炳、明宣德间知县白岳、成化间知县李贤、刘勋,次第修拓,有记。嘉靖间,邑监生张逵捐赀重修,南阳王鸿渐《记》。又知县陈濂、阮嵩、邓朝相、李幼勋相继重新。万历间,知县梁必先以科第寥落,用形家言,迁于县治东。今地建先师殿、启圣祠、两庑、戟门、名宦、乡贤二祠。棂星门、泮池、明伦堂、儒门署舍皆备。谋于庙前“通云路” ,开小南门,东南建文昌阁,城东南隅建魁星楼,环东西三里河水,工未备而去。天启间,知县张尔庚踵其志而成之。
先师殿,五楹 。殿前东西两庑、各七间。戟门五间。
俱康熙二十三年,知县叶日升重修。棂星门三座,训导杨遗白重修。
名宦、乡贤祠 各三间,在戟门左右。前为泮池。旧在棂星门外,知县叶日升移于内文庙前。南城开小南门曰“聚星” ,移文昌阁于东南隅。为魁星楼,增学舍于两庑之南北,共二十间,皆知县叶日升修。
启圣祠 “在大殿后。”
“明伦堂 ” 在大殿西。
书院 “一在县治西,一在贾宋镇。” 明知县翁金堂建。
学田 一在晁陂铺,地二顷四十一亩。一在西台地一顷五亩九分九釐。一在冢上寺,地一顷八十亩九分。一在贾宋镇,地二亩三分七釐。一在凤洋店,地三十八亩五分。一在马隐寺,地五十五亩七分。一在义井河,地三十九亩七分九釐。以上地俱归学宫收租赡士。明知县翁金堂置,后皆荒废。今垦种二顷八十亩二分五釐,每亩征银二分,共征银五两六钱五釐,解督学道转济贫生。
唐县学 在城东南隅,始建无考。明万历辛丑,知县黄茂以学宫颓敝,首建大成殿。殿前左右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堂东壁刻卧碑。左翼以斋为“博文。” 由斋而东曰“义路” ,置司谕、司训三舍,是为“左儒门。” 右翼以斋为“约礼。” 由斋而西曰“礼门” ,置名宦、乡贤省牲祠舍,是为“右儒门。” 并堂而左为敬一亭,并堂而右为启圣祠,堂后为尊经阁。李长春《记》,明末遭寇毁,至
《皇清》渐次修葺。
大成殿五间 :顺治六年知县李芝英“修” ;“启圣祠” 三间 ,顺治十二年知县吴璞修;戟门三间 ,“知县吴璞修。”
“泮池 ” ,上有“白石桥。”
棂星门 以石为之
名宦祠 “知县田介修。”
《乡贤》祠 邑人韩应琦修。
明伦堂 ,“知县吴璞修。”
文昌祠 在县治东
魁星楼 在南城上,今圯。
教谕训导宅 俱废
泌阳县学 在县治西大街北。宋熙宁间,改驿基为之。元大德初,县尹程仲贤重修。明洪武初修建,历永乐、天顺间复修。皆见《旧志》。嘉靖乙丑知县龚芝、万历庚辰知县郭祺,皆重修。崇祯庚午,知县高岸又重修。裕州吴阿衡记。明末寇乱颓毁。
皇清顺治丙申,知县温如玉重修。康熙丙寅,知县莫
国芳修葺
先师殿,五楹 :殿前两庑各七间。戟门三间。名宦、乡贤祠 原各三间,今缺。
启圣祠 三间
文昌祠 三间
明伦堂 在文庙东
教官宅 新建
魁星楼 在城东南隅
社学 在西门内街
丰羽书院 在县治西关街。万历年间,知县周维翰建。经房花园,极尽其致。明末流贼焚毁学田 ,在城北二里。万历间,故营缮所所正焦弘祖捐地五十亩,每亩租银八分,共银四两。明末寇变,佃户俱亡,今悉荒芜。见《县志》。
桐柏县学 。明成化时建。县初置,仅建殿庑、戟门、启圣祠。万历三十八年,知县吴勋增建名宦、乡贤二祠,竖魁星楼。崇祯中,知县江海晏建明伦堂,岁久废颓。顺治十一年,署县事南阳府通判欧阳世隆重修戟门。康熙十二年,知县陈尧泽修启圣祠。十四年,知县郦逢时修大成殿两庑。二十九年,署县事邓州同知张万言修泮池教谕宅 在文庙内。
社学 在平民南街
学田 :一,买民黄存祐地八十八亩。一,买民万灿地一亩六分九釐。每亩纳租银七分,共银六两二钱七分五釐。一,平氏店南街社学屋后馀地四亩,招民耕种,每年租银八钱。一原公庙后馀地七分,招民垦种,每年租银七分。一、社稷坛西稻场一区,招民耕种,每年租银八分。以上租税俱交儒学收用。
邓州学 旧在外城东南隅,始建无考。金正大元年,节度使知邓州某重建,赵秉文“记。” 元至正
二年,州守刘辰重修。明洪武五年,镇抚孔显因旧址重建。宣德五年,知州寇义、判官黎用显增修。弘治十五年,知州吴大有复修。嘉靖三十三年,知州王道行、乡官丁埏重修。万历八年,分守南汝道徐元气、知州黄锡迁于内城南门之西。乡宦丁垓、丁铣捐居宅为学基。自先师庙至棂星门,皆其地。
皇清顺治三年,“流寇馀孽刘二虎”攻城二十七日,城
守严急,军士撤屋为薪,于是大殿而外,堂庑斋舍皆拆毁。顺治十四年,知州冯九万重修。康熙二十年,学正段维宸修。二十六年,知州宋嗣炎重修。
先师殿五楹 。殿前两庑各九间,南为戟门三间。戟门东为义路,西为礼门,前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三座。又南旧凿城开小南门以通文明之气。城上东西各立文笔峰。明末因寇乱闭小南门,今止立照壁一座。棂星门东西为腾蛟、起凤坊,又东为圣域坊,西为贤关坊。
启圣祠 在文庙东南
“敬一亭 ” “在启圣祠南。”
名宦祠 在戟门东
乡贤祠 :在戟门西。康熙三十三年,知州万愫重建。
明伦堂 :初建于殿后东偏。崇祯六年,举人丁之栋倡议改正。抚治郧院蒋久仪、知州董应圭落成,内立卧碑二通。
尊经阁 在堂北。崇祯六年,知州董应圭、举人丁之栋重修。康熙三十三年,知州万愫重修。过化祠 在阁东。祀韩文公、寇莱公、范文正公。今圯。
遗芳祠 在阁西,祀铁忠烈、李文达二公,今圯。《杏坛 》在阁东北,植文杏花卉,今废。
奎星阁 在子城东南隅。
学正、训导宅 在文庙后,明伦堂西,俱废。大成书院 在东庑之东。知州夏忠建,今废。韩文公书院 在州东南二里许。嘉靖间,参政刘漳迁于大西关,改今名。立三君子祠。郡人蓝瑞记。知州赵沛重修,后废。康熙二十一年,知州杨威盛重建。
社学 一在土城南门内,一在子城南门内,一在大西关,一在大东关,一在小东关,一在小西关,俱万历三十八年知州赵沛建,有碑“自记。” 一在子城南门内街西,崇祯六年南阳府通判韩焕建,有碑自记。今为民寄居。一在大东关街北,顺治十六年知州陈良玉建。康熙二十八年知州赵德重修。
学田 郭北地一百八十亩,焦子河庄三百亩。知州潘庭楠置。
新野县学 旧在子城外。元末兵毁。明洪武六年,主簿刘庄改建于今县治东古子城内。成化六年,知县赵濙、十三年知府段坚、同知任义重修。十九年教谕熊琏、弘治十年知县宋𤥨,相继增修。嘉靖十年教谕胡清重修。三十六年知县吴承恩、隆庆六年知县田应鸣增修。万历元年知县李登重修。明末寇乱,多就倾圯。
皇清知县汪永瑞建“明伦堂。”知县崔谊之、教谕孙行。
恕、宋昌荫、训导甯象斗、杜永昌,修大殿、两庑,建戟门,浚泮池,立名宦祠。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颜光是、教谕李皓、训导常应经建东西序,为斋宿所。
先师殿 。殿前为东西庑前为戟门。戟门外东为
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前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启圣祠 在戟门东。
明伦堂 在大殿北
敬一亭 在明伦堂后。嘉靖九年,以教谕宅改建,内有卧碑。
尊经阁 在“敬一亭后。” 明知县吴承恩建,今圯。射圃 旧在戟门西,久废。
学门 旧在棂星门东,明教谕熊琏改建于西。教谕、训导宅 在文庙后,明伦堂东。
白水书院 在城北半里许。祀汉光武皇帝,以高密侯邓禹、征羌侯来歙配。中建正殿,后为讲堂。创始于明嘉靖辛卯分守南汝道刘公漳。嘉靖癸酉主簿午某,万历乙酉知县孙明治、主簿安某,相继增修。明末兵毁。康熙三十年,知县颜光是重建。正殿五楹,门楼一座,周以墙垣,师儒以时肄习其中。
社学 一在政教坊西,一在官碾里,一在北门外,今废。
内乡县学 在县治东南。元大德八年,县尹潘逵建。泰定、天历间,监县事孛罗答失、“知县王某。”
修,后毁。明洪武初,知县史惟一重建。宣德初,知县郭恂、景泰时,知县王杰相继修理。天顺间,知县郑时、典史黄宪重建大成殿。成化间,知县沃頖开拓基址,重建明伦堂。万历间,知县尚从试增修。崇祯末寇乱,倾圯过半。
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县王襄明修葺。
至圣先师庙 五楹,旧称“大成殿。” 明嘉靖九年改。
今互名之庙前两庑,东西各九间,前为戟门。戟门外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前为泮池,有石桥三。又前为棂星门。儒林坊在棂星门南,兴贤坊在棂星门东,“毓秀坊” 在棂星门西,俱圯。启圣祠三间 旧在戟门东,康熙二十六年,知县高以永改建于先师殿东。
文昌祠三间 在启圣祠后,今圯。
魁星楼 旧在兴贤坊东。万历间,知县尚从试建。天启时,知县王鼎彦移建于城东南隅。顺治时,知县刘缉元重修。
明伦堂五间 :堂东为“博文” 斋五间,西为“《约礼》斋” 五间。会馔房三间,在明伦堂东。神库一间,在明伦堂西。
尊经阁三间 “在明伦堂东。”
敬一亭 贮明世宗御制《敬一箴》碑及范浚《心箴》、程子《视听言动箴》碑,在启圣祠前,今圯。射圃亭三间 旧在明伦堂西,改为西斋训导宅,明成化间别建于明伦堂东北隅,今圯。教谕、训导宅 ,在明伦堂左右,今废。
学田 县治东南。地一顷,南阳府同知裴采置蒿溪寺地一顷,知县王廷卿置,穴地七十亩,知县罗昙置黄市店水旱地二十八亩五分九釐,知县尚从试置 。以上田租,旧助贫生婚丧役,奉提学道明文,田租入本县仓库,贫生婚丧者申请方给焉。见《县志》。
园地 南坛西,二十亩,南坛北,六亩七分。俱知县沃頖置。又南坛东南,五十亩,生员王珠置。以上园地租为诸考课之资,见《县志》。
社学 所在多有
淅川县学 自明成化八年置县,初建于县治东南,知县武文首其事,正殿、两庑、门堂、斋厨诸所悉备。御史李叔和、知县沈弘、王宗尧、陈相、王道、李芳先相继重修。万历二十二年,知县王麟趾改建先师殿于明伦堂基,而移堂于庙后“尊经阁基” ,以旧庙之址改建。
启圣祠 魁星楼 在南门内大街。
乡贤祠 、名宦祠 教谕、训导宅 俱废。社学 二所一在县治西小街,一在马蹬店、龙巢铺,俱废。
义学 在文庙东。知县王然于康熙二十七年始设。
裕州学 在旧治西,洪武三年建。首为大成殿,殿前左右两庑,前为戟门,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前为泮池、石桥。桥南建棂星门三座,榜曰“大成之庙。” 圣殿东南启圣祠,殿后明伦堂,次魁星堂。东北为文昌阁。正统乙丑,知州宋盛重修。成化丁未,知州许纶又重修。嘉靖甲辰,知州王正容建射圃于庙东隙地。明末叠经兵燹,倾圯大半。康熙八年,知州王廷栋重修大殿五楹,戟门三楹,棂星门止砖砌三券。至康熙二十八年,知州潘云桂始易以木,建棂星门三座,外立照壁。又建两庑各五楹,筑围墙。
训导宅 在学正署东,俱废。
社学 旧趾不可考,康熙二十八年,知州潘云桂始设于文昌阁,延塾师教民间子弟。今另建于西门内大街上。
舞阳县学 在县治东南隅。明洪武五年,知县王德润即宋故址建。成化己亥,知县宋鉴增修。弘治戊午,知县陈碧重修。嘉靖间,知县张颖新之。至万历元年,知县李简洁重修。
先师殿,五间 :殿前两庑,东西各七间,前为戟门。
三间:戟门外左名宦祠,右乡贤祠。前为棂星门,外为泮池,池南为至圣坊,东为儒林门,北为正传坊,又东奎楼。东南城隅为文昌阁,迤西为文笔峰。学西南街为育贤坊。
启圣祠 在圣殿东南。祠后建敬一亭,内立石刻《敬一箴》及程子《四勿箴》、“范氏《心箴》。”
明伦堂 五间
舞泉书院 在县南三里舞泉上,计地二十二亩五分。嘉靖九年,知县任柱建。有明道堂、尊经阁、五经馆、礼贤堂、二程夫子祠、正传坊、乐山亭。有贾咏、湛若水及知府杨应奎《记》。今废为校场。社学 旧四十三所俱废。康熙二十四年,知县苏虔于后新街建义学,岁延塾师教习其中。
叶县学 在县治东。金至大三年,知县刘从益建。为殿三楹,堂三筵,左右廊庑十有四,前三门,旁有四斋,下至厨库咸备。赵秉文“记。” 元至元戊寅,县尹郭岩举重修,罗允登“记。” 后为兵毁。明洪武元年,县丞傅璧即旧基重建。万历十七年,知县高文登增修。首为大殿五楹,次及两庑、戟门、棂星门。西为驰道,树坊曰“圣域、贤关” ,以至明伦堂、射圃、博士燕寝,罔不周饰。申嘉瑞《记》。明末兵燹,废坏几尽。顺治十三年,知县许鸿翔重修。
皇清康熙十四年,知县潘见龙、吕柳文相继增葺。
先师庙:五楹 ,左右两庑各七间,戟门三间。
“名宦、乡贤” 祠 各三间,棂星门三座。
泮池 :在棂星门外,中建“愤乐亭。” 知县许鸿翔建。
启圣祠三间 ,在明伦堂西。
以上俱许鸿翔修
明伦堂五间 在殿后,堂东为日新斋,西为时习斋,今俱废。堂前为仪门,左为入道,右为由义。儒学门三间在入道门前。教谕宅旧在启圣祠西,今改明伦堂后。训导宅原有二,在启圣祠南,今在祠后。
问津书院 在南关昆水南。嘉靖十二年,参政刘漳檄知县贾枢创建。万历初,议毁天下,书院遂废。至万历十八年,知县高文登兴复前殿,设宣圣主子路长沮桀溺。东西配置讲堂四楹,东西号舍十馀间。督学周梦旸《记》。今废。
问政书院 :在旧县。康熙二十九年,知县吕柳文重修。
晒书台书院 在滍水南,知县吕柳文重修。学田 原额地五顷六十九亩七分,万历十七年,知县高文登置,邑人卫东楚“记。” 每亩租银三分,除荒实征,岁解银七两三钱一分一厘。
南阳府户口考 府志
合属总数
原额人丁三十六万二千一百九十六丁半,原额丁银二万九千九百二十两三钱八分三釐。除逃亡人丁二十一万一千二百一十九丁半,逃亡丁银一万八千八百三十九两一钱一分二釐八毫。又旧管人丁内,除归并护、仪二卫司二千二百一十二丁,除丁银二百一十二两九钱三分。
实在旧管人丁一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五丁,共征丁银一万八百六十八两三钱四分二毫。于康熙三十年奉文编审,开除老故人丁六千一百四十三丁,共除丁银五百三十两四钱一分四毫。
又舞阳县旧丁内减则银一十两四钱五分。以上开除并减则,共除银五百四十两八钱六分四毫。
新增人丁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五丁,共增丁银一千三十七两九钱五釐八毫。
又舞阳县旧丁内陞则银九十两九钱五分。以上新增并《陞则》共增银一千一百二十八两八钱五分五釐八毫。
新增实在人丁一十五万八千八百四十七丁新增并《陞则》,共征丁银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六两三钱三分五釐六毫。内除优免人丁二千四百七十八丁,优免丁银五百九十八两一钱八分二釐;除绅衿例免本身人丁七百八十七丁,免去丁银四百六十七两九钱七分三釐四毫;扣解人丁一千六百九十一丁,银一百三十两二钱八釐六毫。
实在人丁一十五万六千三百六十九丁,实征银一万八百五十八两一钱五分三釐六毫,收并更名,“原无丁银。” 现在丁五百五十四丁,共征丁银五十七两一分八釐二毫。于康熙三十年奉文编审,开除老故人丁四十二丁,共除丁银二两五钱九分二釐零。
新增人丁一百二十八丁,共增丁银十两五钱。新、旧实在人丁六百四十丁,共征丁银六十三两九钱二分六釐二毫。
收并护、仪二卫司原无丁银,现在丁四千五百三十二丁,共征丁银五百三十九两二钱九分四釐。于康熙三十年奉文编审,开除老故人丁一百七十九丁,共除丁银二十四两五钱三分四釐。
新增人丁六百七十八丁,共征丁银六十两三
钱八分八釐
新旧实在人丁五千三十一丁,共征丁银五百七十五两一钱四分八釐。内除优免人丁一百一十二丁优免丁银一十七两一钱九分六釐;除绅衿例免本身人丁五十七丁免去丁银一十一两八钱一分六釐;扣解人丁四十一丁银二两六钱六分八釐。
实在人丁四千九百一十九丁,实征丁银五百五十七两九钱五分二釐。
“收并” 南唐、邓三卫所原无丁银,照现在丁准额,现在人丁六千三十八丁,共征丁银七百五十二两二钱四分。于康熙三十年奉文编审,开除老故人丁三百一十七丁,除丁银四十四两四分六釐。
新增人丁七百八十丁,共增丁银八十六两八钱五分八釐。
新旧实在人丁六千五百一丁,共征丁银七百九十五两五分二釐。内除优免人丁二百一十六丁,优免丁银一十八两三钱一分;除绅衿例免本身人丁四十七丁免去丁银七两二分;扣解人丁三十八丁,银五两四钱。
实在人丁六千三百八十五丁,实征丁银七百七十六两七钱四分二釐。
南阳县
原额人丁四万二千一十八丁,额征银二千二百七十一两三钱九分八釐。今除逃亡人丁二万九千四百七十四丁,逃亡丁银七百六十二两三钱六分二釐。现在人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四丁,内归并护仪二卫司人丁二千二百四十二丁,除去丁银二百一十二两九钱三分。实在人丁一万三百二十二丁内分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五则,共征银一千二百九十六两一钱六釐。除优免人丁三百四十七丁,共免丁银五十二两八钱五分四釐。内绅衿例免本身人丁二百一十九丁,免去丁银三十三两七分八釐;扣解人丁一百二十八丁,银一十九两七钱七分六釐。
实在人丁九千九百八十五丁,实在丁银一千二百四十三两二钱五分二釐。
收并更名原无人丁。比照民间编定五则人丁,现在四百九十八丁内,分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五则,共派银五十八两四钱八分六釐。收并护、仪二卫司现在人丁三千二百九十四丁内,分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五则,共征银三百四十七两一钱九分八釐。内除优免人丁九十八丁,共免丁银一十四两四钱八分四釐。除“绅衿例免本身人丁” 五十七丁免去丁银一十一两八钱一分六釐外,扣解人丁四十一丁银二两六钱六分八釐。
实在人丁三千一百九十六丁,实征丁银三百七十二两七钱一分四釐。
收并南阳卫原无丁银,今现在人丁一千一百七十一丁,内分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五则,共征银一百五十六两一钱一分二釐。内除优免丁银二两三钱四分。除绅衿例免本身人丁十一丁免去丁银一两九钱八分外,扣解人丁二丁银三钱六分。
实在人丁一千一百五十八丁,实征丁银一百五十三两七钱七分二釐。除优免足额外,有逾额人丁四百五十丁,逾额丁银五十五两二钱五分二釐。
收并南召县原额人丁八千七百八十二丁,原额丁银九百二十三两六钱,内除逃亡人丁七千三百二十九丁,逃亡丁银七百四十九两二钱;现在人丁一千四百五十三丁,内分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六则,共征丁银一百七十四两四钱。内除绅衿优免本身人丁二十五丁,共免丁银三两七钱。
实在人丁一千四百二十八丁,实征丁银一百七十两七钱。
镇平县
原额“九则” 人丁一万八千一百九十一丁额银一千二百七十九两一钱一分;除逃亡人丁一十三丁,逃亡丁银二百九十五两五钱九分。现在人丁一万八千一百七十八丁,内分九则,共派丁银九百八十三两五钱二分;内除绅衿优免本身人丁一百九十八丁,共免丁银三十六两二钱四分。
实在人丁一万七千九百八十丁,实征丁银九百四十七两二钱八分。
“收并护仪二卫司” 原无丁银,照现在丁银准额。
现在人丁七百四丁,内分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五则,共派丁银八十八两八钱四分二釐。内除绅衿优免本身人丁十丁,共免丁银一两八钱四分八釐。
实在人丁六百九十四丁,实征丁银八十六两九钱九分四釐。
“收并” 南阳卫原无丁银,照现在丁银准额。原准额人丁二百三十七丁,原准额丁银三十二两三钱六分六釐。现在人丁三百五十丁,内分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五则,共派银四十六两六钱五分。除足额外,有逾额人丁一百一十三丁,逾额丁银一十四两四钱八分四釐。
唐县
原额人丁六万一千四百五十丁额银二千三百一十六两八钱二分;内除逃亡人丁四万一千四百六十三丁,银一千五百五十九两八钱一分;现在人丁一万九千九百八十七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派丁银七百五十七两一分;内除优免人丁四百九十四丁,共免丁银四十四两二钱六分。除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二百四十三丁免去丁银三十六两二钱九分,该扣解人丁二百五十一丁,银七两九钱七分。
实在人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三丁,实征丁银七百一十二两七钱五分。
“收并” 唐县所原无丁银,照现在丁准额。原准额人丁五百七十丁,丁银七十两七钱四分。现在人丁九百六十九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派银八十一两九钱九分。内除绅衿优免三十一丁,共免丁银五两八钱九分。
实在人丁九百三十八丁,实征丁银七十六两一钱。除足额优免外,内有逾额人丁三百九十九丁,逾额丁银一十一两二钱五分。
泌阳县
原额人丁五万八千八十八丁,额银三千八百二十三两七钱四分;内除逃亡人丁四万八千一百十八丁,逃亡丁银三千二百二十五两八钱七分。现在人丁九千九百七十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征丁银五百九十七两八钱七分。内除优免人丁三百五十丁,共免丁银二十一两。除绅衿例免本身人丁一百七十丁,免去丁银十两二钱;扣解人丁一百八十丁银十两八钱。
实在人丁九千六百二十丁,实征丁银五百七十六两八钱七分。
桐柏县
原额人丁三千六百丁,原额丁银七百五十四两六钱五分,内除逃亡人丁五百一十七丁,逃亡丁银四百一十六两七钱五分;现在人丁三千八十三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征丁银三百三十七两七钱。内除优免人丁一百一十一丁,银二十两七钱三分。除绅衿例免本身人丁一百六丁,免去丁银一十九两九钱三分,该扣解丁银八钱。
实在人丁二千九百七十二丁,实征丁银三百一十六两九钱七分。
邓州
原额人丁四万六千五百八十九丁,原额丁银二千八十四两五钱五分;内除逃亡人丁九千一百八十一丁,逃亡丁银八百一十三两二钱五分四毫。现在人丁二万七千四百八丁,内分上、中、下三则,共派银一千二百七十一两二钱九分九釐九毫;内除优免人丁五百三十一丁,银二十九两七钱七分八釐;内绅衿例免本身人丁二百七十四丁,免去丁银一十六两一钱六分五釐四毫;扣解馀丁二百五十七丁,银一十三两六钱一分二釐六毫。
实在人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七丁,实征丁银一千二百四十一两五钱二分一厘六毫,收并更名,原无丁银,今照现在丁准额,现在人丁一百四十二丁,内分上、中、下三则,共派银五两四钱四分二毫。
收并护仪二卫司现在人丁三百六十四丁,内分中、中、下、上、下中、下下四则,共派银三十八两八钱四分八釐。
“收并” 前所原无丁银,照现在丁准额。原准额人丁二千六百六十三丁,原准额丁银二百九十八两三钱四分。现在人丁四千一十一丁内,分上、中、下三则,共派银五百一十两三钱;内除优。
免七十二丁,共免丁银十两八分。内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三十六丁,免去丁银五两四分,扣解馀丁三十六丁银五两四分。
实在人丁三千九百三十九丁,实征丁银五百两二钱二分。除优免足额外,有逾额人丁一千三百四十八丁,逾额丁银二百一十一两九钱六分。
新野县
原额“九则” 人丁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五丁,原额丁银三千四百九十六两七钱二分;内除逃亡人丁六千三百五十三丁,逃亡丁银一千六百四十八两六钱一分。现在人丁一万三千三百九十二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派银一千八百四十八两一钱一分,内除优免人丁四百四十七丁,共免丁银一百一十五两七分。内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二百五十五丁,免去丁银六十七两九钱七分;该扣解人丁二百九十二丁,银四十七两一钱。
实在人丁一万二千九百四十五丁,实征丁银一千七百三十三两四分。
收并护、仪二卫司现在人丁六百六十九丁,内分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又下下六则,共派银六十两二钱六分。内除绅衿优免本身人丁四丁,共免丁银八钱六分。
实在人丁六百六十五丁,实征丁银五十九两四钱。
内乡县
原额“九则” 人丁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丁,原额丁银二千三百六十一两九钱三分;内除逃亡人丁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一丁,逃亡丁银一千六百四十一两八钱四分。现在人丁九千九百七十九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派银七百二十两九分,内除优免人丁二百五十丁,共免丁银五十八两六钱八分。内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二百四十五丁,免去丁银五十七两九钱三分;该扣解人丁五丁银七钱五分。实在人丁九千七百二十九丁,实征丁银六百六十一两四钱一分。
淅川县
原额人丁一万九千三百六十六丁,原额丁银二千一百三十四两八钱;内除逃亡人丁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二丁,逃亡丁银一千六百二十九两六钱五分。现在人丁七千一百九十四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派银五百五两一钱五分。内除优免人丁一百五十八丁,共免丁银四十三两一钱五分。内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一百四十一丁,免去丁银四十二两三钱;该扣解人丁一十七丁,扣解丁银八钱五分。实在人丁七千三十六丁,实征丁银四百六十二两。
裕州
原额“九则” 人丁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丁,原额丁银一千二百八十六两四钱五分;内除逃亡人丁一万一百六丁,逃亡丁银九百六十三两九钱五分;现在人丁四千五百三十六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派银三百二十二两五钱;内除优免人丁二百八十八丁,共免丁银四十四两八钱五分。内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一百三十六丁,免去丁银三十四两二钱。扣解人丁一百五十二丁,银十两六钱五分。实在人丁四千二百四十八丁,实征丁银二百七十七两六钱五分。
舞阳县
原额“九则” 人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五丁,原额丁银三千九百二两,内除逃亡人丁九千五百一十二丁,逃亡丁银一千五百五十七两七钱;现在人丁一万七千二百六十三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派银二千三百四十四两三钱。内除优免人丁三百七十八丁,共免丁银一百四两九钱五分。内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二百五十六丁,免去丁银八十七两五分;扣解人丁一百二十二丁,银一十七两九钱。实在人丁一万六千八百八十五丁,实征丁银二千二百三十九两三钱五分。
叶县
原额人丁一万四千三百一十丁半,原额丁银三千二百八十四两六钱一分五釐。内除逃亡人丁八千二百三十八丁半,逃亡丁银二千九百八十六两三钱三分五釐。现在人丁六千七
十二丁,内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则,共派银二百九十八两二钱八分。内除优免人丁二百六十四丁,共免丁银二十八两四钱。内“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二百三十五丁” ,免去丁银二十六两六钱二分;该扣解人丁二十九丁,银一两七钱八分。实在人丁五千八百八丁,实征丁银二百六十九两八钱八分。
《河南通志》
汉《南阳郡》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
隋《淅阳郡》户三万七千二百五十,《南阳郡》户七万七千五百二十,《淯阳郡》户一万七千九百,《淮安郡》户四万六千八百四十。
唐淮安郡户四万二千六百四十三,口一十八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南阳郡》户四万三千五十五,口一十六万五千二百五十七。
宋《南阳郡》户一十一万四千一百一十七,口二十九万七千五百五十;《淮安郡》户八万九千九百五十五,口二十万二千一百七十二。
元南阳府户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明洪武二十四年,户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口一十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七。
《永乐》十年,户一万八千九百七十一。口一十万九千六百三十二。
成化十八年,户二万二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二万二千二十三。
正德十六年,户三万二千五百一十八。口三十四万七千六百一十一。
嘉靖三十一年,户四万三千六十八。口三十八万八千四百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