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九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百九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九十九卷目录

     保宁府部汇考三

      保宁府祠庙考寺观附

      保宁府驿递考

      保宁府物产考

      保宁府古迹考陵墓附

    职方典第五百九十九卷

    保宁府部汇考三

    保宁府祠庙考        总志

    本府。阆中县附郭。

    社稷坛 在府治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治南。

    郡厉坛 在府治北

    文昌祠 在府治北

    城隍祠 在治东南

    汉高祖庙 在城南。“高祖还定三秦,阆中范目率七姓为先锋,封目阆中侯。七姓不输租赋,故立庙于此。”

    关圣庙 在府治北,明洪武中建。

    雄威庙 在府治北,祀汉张飞,有墓在庙所。“忠义祠 ” 在治西,祀唐姚洪。

    杜陵祠 在锦屏山

    二陈祠 在南崖下

    鳖灵庙 在府东灵山上。祀古丛帝开明氏鳖灵王。

    武侯祠 在锦屏山上

    谯元庙 在治东一百二十里。

    丘都祠 祀《丘直斋》。

    林都祠 祀林见素

    “三贤祠 ” 祀黄兼山、朱晦庵、张南轩。

    三景祠 。宋神宗时,安岳人景思忠死淯井,仲思立死熙河,季思谊亦战死。永乐中,立庙祀之苍溪县。

    玉皇庙 在县治西

    关帝庙 在东关

    桓侯庙 在县东南十五里,一在方山。

    东岳庙 在县南十五里。

    “二郎庙 ” “一在槐树坝” ,一在剑州界。

    真武庙 在治东

    文昌祠 在太庙侧

    武侯庙 在离堆山,今废。

    颜公祠 在郭北,今废。

    余公祠 “在大获城” ,今废。

    希夷先生祠 “在云台山” ,今废。

    冯公祠 旧在铁山关。嘉靖四十年,县尹李希参迁于北郭,今废。

    南部县

    禹庙 在治郭外,今废。

    桓侯庙 在东关前

    龙楼庙 在县南五十里。为七曲行祠。宋开禧间毁,明成化年建。上有大书“龙楼山灵应庙” 两石碑碣。

    五圣庙 :在鳌山门内。

    颜鲁公祠 在治南五十里。鲁公,唐颜真卿也。《广元县》。

    关圣庙 在东山腰,即《广积仓》旧址。

    司马池父子祠 。在治内。

    颜鲁公祠 在治南

    昭化县

    关圣庙 :“在治内。”

    川主庙 在治西十里,唐时建。凡旱潦灾蝗,祷之必应,土人四时祭之。

    巴州

    忠义庙 在治西。祀张飞、严颜。

    武侯祠 在葛山上。武侯,蜀汉诸葛亮也。严将军庙 在治西,祀汉严颜。

    灵应祠 按《明一统志》:“在巴州东三十里山之趾,三溪汇为一潭,潭侧有祠,祷雨辄应。” 宋绍兴间赐额。

    通江县

    “二主庙 在治东。” 崇祀关、张二王。

    “龙翔庙 ” 崇祀宋将军向佺。

    龙王庙 去县北三里。祷雨即应。

    五显庙 在县署后

    水府庙 在南郭外,成化间建。

    结义庙 在毛浴镇

    桓侯庙 在毛浴镇

    四贤祠 在南寺。崇祀唐郑畋、明向佺向、翀向。

    汉寿亭侯祠 :在治内。康熙四年,知县王保釐增修。

    李土主祠 在治西,祀巴州刺史李继贤。安公祠 在治西,祀宋安丙。按《明一统志》:“丙宣抚四川,破吴曦。嘉定间,白知微为立祠。”

    南江县

    公山庙 在治南二里。其神为张真人七世孙,尝官集州,有惠及民。

    关帝庙 在治西

    剑州

    里社坛三所 ,以祀土谷之神。

    乡厉坛三所 ,以祀无嗣鬼神。

    真武庙 在州治后

    土主庙 在州北汉阳山。

    武侯祠 在州东关

    二贤祠 祀明知州李璧、杨如震。

    邓将军祠 在孤玉山,以祀魏安西将军邓艾。按《明一统志》:“艾为锺会所诱,没于绵竹,后葬于此,邑人立祠祀之。”

    先蚕祠 在州北汉阳山绝顶。

    忠勤祠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以祀辅汉将军姜维。

    毋丘祠 在治南百里,宋毋丘俨昆弟四人读书处。

    李杜祠 在剑门关,旧有宋阜陵书《蜀道难》、赵汝愚书《剑门诗》,刻于祠内,有光焰堂。

    梓潼县

    百神庙 在治南。唐咸通间,吴行鲁统师过此,见断碣有古卿相名,遂心祷之,愿荡除蛮寇,果大捷。乾符三年,为立庙。

    五丁庙 在治北十二里。五丁开剑路迎秦女,拔蛇山摧,五丁与秦女俱死于此,立庙祀之。灵应庙 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也。按《图志》:“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嶲人,因报母仇,徙居是山。” 自秦伐蜀,后世著灵应。宋元屡封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

    武侯庙 去治西三十里葛山上八卦井尚存。关帝庙 在北关外,叠遭贼毁,知县袁还朴重修建。

    李业祠 在治河西

    何公祠 在南关外。明嘉靖兵科给事中何光裕以直谏死。隆庆赠太常寺卿,敕立“忠节祠” 祀之。寇乱,祠废,基尚存。

    胡公祠 在北关外。公讳邦助,江南人。崇祯间,知梓潼县事,劳心抚字,有召杜风。士民思其德,立祠祀之。祠毁,基尚存。

    李杜祠 祀唐李白、杜甫。

    寺观附

    本府。阆中县附郭。

    “报恩寺 ” 倾废,仅存基址。

    大像寺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南,后唐天成间建。”

    观音寺 在治东

    圆觉寺 在治南

    北岩 在府城蟠龙山麓。明万历己卯,石岩出现,空洞若庭,中有石佛、石炉。岩壁镌刻《石佛》百字迹剥落不可考。岩顶泉下滴如瀑布散珠,因创修佛殿山门。

    玉台观 唐时太守滕王元婴游观之所。康熙八年,知府薛柱斗重建。

    普明观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东五十里,宋绍兴间建。”

    苍溪县

    鹿花寺 在北门外,宋淳熙间建。

    紫阳寺 在县东紫阳山。

    龙洞寺 在县东南柏利坝。

    举台寺 ,在陈家坝山顶。青松环翠,江水临流。观音寺 ,在麻坪。

    岐坪寺 在岐坪坝

    广福寺 在漕溺沟

    禅林寺 在禅林沟

    鸣羊寺 在东岳庙

    烟崇寺 在县南

    云台观 ,在县东云台山。

    崇元观 按《明一统志》,“在县治东,宋建。”

    老君观 在县北四十里元坝子。

    青山观 在县西三十里青山镇侧。

    《清泰庵 》《离堆山》俯两江之流,拥千山之秀,《南部县》

    合符寺 在城南,唐咸通间建。

    大佛寺 在县北三十里,倚崖作石佛,高八丈零,楼高十丈零。禹治水经此山顶,遗足迹尚存。报本寺 ,在县东五十里,寺傍为鲜于氏故里,唐时韩云卿《记》。

    罗集寺 ,在县东四十里。上下有石碑“龙井” 二字。

    思依寺 ,汉罗冲霄张道陵炼丹处。

    灵云观 按《明一统志》“在南部县北二里,宋建兰登观 ,汉严君平尝居于此。”

    《梦觉庵 》:在县治右。署县令崔鹿鸣因梦有感,故名。

    马村庵 宋状元马涓舍宅,其墓在后。

    广元县

    庆寿寺 去县西五里,宋乾德间建。

    天台寺 去治西三十五里。

    宝峰寺 ,在东山上。毁献贼,于旧址建三义庙。皇泽寺 ,在治西百里嘉陵江岸。寺后峭壁如削,石刻佛像有洞,攀崖而登。《九域志》云:“楚人武士彟为利州都督,其妻感龙而有孕,生武则天于此。” 因赐寺,刻其真容。

    灵溪寺 嘉川县中。黄山谷《纪行碑》在寺内,元丰三年题。

    雷峰寺 去治东十里

    明教寺 在镇川门外

    雪峰寺 去治东十里

    上真观 去城北三里,即金山也。观后有涤溪事《林广记》:“天下有十二溪,有上真庙,为圣真居之,涤溪其一也。” 观环古柏,郁郁苍苍,登高远眺,万象罗列。暮春之时,少长咸集。明末拆毁。康熙十一年,邑孝廉鲁观倡议重修。逆变复毁。飞仙观 去县北二十五里,江中一山如笋,周围浪涌,独通一线。西傍悬岩万丈,俯视战兢。约行三里,始至观。观后有“仙应井” ,江水浊亦浊。此观年久倾颓,今僧人募化重修。

    昭化县

    宝轮寺 按:《明一统志》:“在县西二十里,元大德间建。” 与通江同载。

    来佛寺 ,唐时有木佛自嘉陵江流来,因建寺,故名“来佛。”

    石城寺 在县南白水石城山,宋时建。

    茅坪寺 汉武帝时建

    “长阳寺 ” 在虎跳驿,汉时建。

    太清观 ,去县一百二十里。汉时建。

    东岳观 在治北

    真武观 在虎跳驿,明永乐间建。

    马到院 在虎跳驿。唐元宗幸蜀,乘马到此,因名。

    天皇院 ,在县北白水,唐时奉敕建。

    梵天院 “在治西城内。”

    宝轮院 去治北十里

    巴州

    南泉寺 “在州西城内。”

    元妙观 在州西城外,宋治平间建。

    通江县

    栾巴寺 去县西四百里,栾巴真人建法座。下有石穴,每岁仲夏,一蛇可三尺许,先出群蛇大小颜色不一,络绎随之,游于殿堂几榻厨器之间,或至数日,绝不畏人,人亦勿相害也,必僧为食以饲之。食已,其先出者,先至穴口,俟群蛇毕入而后入焉。土人传为四万八千尾云。今尚然。华严寺 ,按《明一统志》在县西北三里。

    嘉祐寺 在治南,唐中和间建。

    宝轮寺 在治内

    元妙观 按:《明一统志》在县西三十里,宋建南江县

    治平寺 在治南

    广化寺 去治东一里

    回龙寺 去治北七十里。

    琉璃寺 去治西南九十里。

    剑州

    圣寿寺 按:《明一统志》:“在州治南,宋嘉定间建。志公寺 ,去治北八十里,志公和尚入灭于此。” 普济寺 ,在治西,详文贞书院。

    云起观 在云起山绝顶。相传汉张道陵常寓此修炼。

    杜师观 ,在州西一百里。

    梓潼宫 在州南浯溪

    马到院 在州东八十里嘉陵江口。

    梓潼县

    天封寺 在县东关外,创自元泰定,明永乐间重建。旧刹虽存,而倾颓过半矣。

    景封寺 在县西三十里葛山下,久湮没无考。西崖寺 去县西五里,创自宋英宗治平间。双峰寺 去县南七十里,元时创建,殿阁巍峨,峰峦秀丽,为一邑巨观,远近士多以为精舍。明绵州探花高节成名于此,名人多题咏焉。惜屡经寇变,半成颓垣碎瓦。

    玛瑙寺 ,去县南五十里,创自宋。山明水秀,林木青葱。殿后石洞中有清泉涌出,四时不竭,名曰“圣泉。”

    白马寺 去县北一百二十里。元时创,明成化间重修。

    龙江寺 去县西七里。明正统间创,潼水环其下。崇祯末,寺僧汲水,常见鳞出潭中。

    保宁府驿递考        总志

    府属陆站

    阆中县 站马二十八匹,马夫十四名,扛夫三十名,岁支银一千六百二十七两二钱。

    苍溪县 站马三十匹,马夫十五名,扛夫三十名,岁支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

    南部县 站马一十二匹,马夫六名,扛夫十名,岁支银六百七十六两八钱。

    柳边驿 ,站马二十匹,马夫十名,扛夫三十名,岁支银一千二百二十四两。

    广元县 站马二十匹,马夫十名,扛夫三十名,岁支银一千二百二十四两。

    神宣驿 站马三十匹,马夫十五名,扛夫三十名,岁支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

    圆山驿 :站马三十匹,马夫十五名,扛夫三十名,岁支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

    金政站 :站马三十匹,马夫十五名,扛夫三十名,岁支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

    府属水站

    阆中县 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岁支银四百九十六两八钱。

    苍溪县 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岁支银四百九十六两八钱。

    南部县 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岁支银四百九十六两八钱。

    广元县 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岁支银四百九十六两八钱。

    昭化县 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岁支银四百九十六两八钱。

    虎跳驿 ,站船三只,水手六名,桡夫一十八名,岁支银四百九十六两八钱。

    保宁府物产考        总志

    府总

    盐 有井

    《黄柑 》晋时置守柑吏一人。

    铁矿 ,雁门山出,今二百馀年已无踪迹。石菖蒲 ,一寸九节,生溪石上,服之益人聪明。桃笙 ,《方言》谓簟为笙,桃笙乃桃竹簟也。木竹 ,节疏心实。

    狨 ,其形类猴,鼻管上向,能食猴。

    丝     麸金    、麝香。

    羚羊角   、附子    、天雄

    龙头竹   。娑罗树   。《金巴戟》。

    苍术    、《山茶》

    保宁府古迹考          总志

    本府。阆中县附郭。

    废西水县 ,去府西一十里。本秦旧县地,后周置县。元并入南部。

    废新政县 去府东南一百三十里。本汉充国县地。唐置新政县。元并入南部。

    张仪城 去府东二十里。秦时筑。旧有张仪庙,唐初徙县于此。

    大获城 ,在大获山。宋淳祐中,兵乱,制置使余

    考证

    玠筑此城为阆州治,而以苍溪为倚郭。

    废新井县 ,去府东七十里。亦汉充国县地。唐置新井县,以县多盐井,故名。元并南部。

    废阆中县 在府东白坝。

    废奉谷县 ,去府东一百里。

    玉女房 ,在蟠龙山南。晏殊《类要》:“有石长四丈,高五尺,当中有门,其形若人之掩闭然。”

    平国 在府北。宋太守朱寿昌筑,刻石犹存。白坝 在府治东,旧阆中废县。

    教场坝 在府治西北,有九块石叠累成峰。《苍溪县》

    读书岩 在柏崖乡。万之际,谯元所居。

    剑书岩 ,在避尘山侧。相传杜天师藏《丹书》三卷,青铜剑一口,但人觅不见。

    西平州 隶县境

    岐平县 ,唐天宝七年建,宋熙宁五年裁。奉国县 ,宋熙宁五年建,明洪武六年裁。大获城 ,宋淳祐三年,四川制置使余玠因岸筑城。对面小山有石如鼓,谚曰:“撞得石鼓鸣,取得大获城。” 言其险而难攻。崇祯十二年,县尹沈国复修葺之,上有仙莲池,故“大获” 、天池为一景。邓州 ,在岐平。

    南阳县 。元至正十四年立义兵万户府,令讨贼自郊

    青山镇 ,为县西路之冲,唐贞观时最盛地。镇 为县东路之冲,明洪武时最盛。净马池, 张桓侯战张郃时故营。

    “来仙洞 ” ,在离堆山腰。

    《太阴洞 古碑》略云:“绍兴元年夏大旱,令尹常明率父老步至洞前,拜祝曰:‘龙之为龙,物不可得而制,形不可得而见;变化之神,人不可得而窥。今苗槁民饥,非可高临深蟠时也’。” 须臾雷电震耀,雨三日乃止。是秋霖雨逾月,闾阎之薪粒不继,道路之商旅不行,复往拜祷,少顷,天清日朗,民意豁然,遂以一雨一晴之状闻于世间。“龙泉洞 ” 在龙泉寺侧,平地匍伏而入,内全山皆空。

    虎洞 在槐树驿侧

    “阳岳洞 ” ,十馀处,俱悬石,人迹罕到。

    龙井垭 ,古井深丈馀,石梯斜砌而下,水有蒸气。

    马鸣垭 古有马鸣于上,远视有形,近之则隐。凿冈为垭,马不复鸣。或曰:“昭烈帝使其将陈式绝马鸣道阁以拒曹操” ,即此地。

    井田坝 ,去县东一里。相传古人画井处。“小桃源 ” 、杏花村 ,俱在施店驿。

    南部县

    废普安县 ,去县北九十里。

    禹迹 。神禹治水经此山,顶留有足痕,今尚存。灵云洞 ,在县北二里,外邃中广,冬暖夏凉,入数丈许,踏之有声。唐蒲景珣家于此。一日吕洞宾访之不遇,以瓜皮写诗于石壁云:“我自黄粱未熟时,已知灵骨有仙奇。丹墀玉露妆珠圃,剑阁寒光烁翠微。云锁玉楼铺洞雪,琴横鹤膝展江湄。有人试问君山景,不识君山景” 是谁,字痕常湿,随擦随现。洪武中失去,止存一龛。

    醴泉井 在县西关外,其香甘如醴,冬不涸,夏不盈。世传吕翁经此,曾点水成酒。

    《鲜于氏里门碑 》在新政之报本院,为鲜于氏之故宅,韩云卿撰文,韩秀实书,皆唐大历中建。新政县《大历碑 》,颜鲁公书,碑傍有佛、老、孔子像,像傍又有二小记,皆大历中建。

    《裴晋公铭 》裴迪,唐丞相晋公之后。国初为新政令,因家南部,至今尚收得晋公之像,及累任告身,自撰真赞、墓铭并存焉。

    《王徽留题 》唐禧宗朝丞相王徽未第时,曾经阆中,次南部,登高念远,因赋诗

    《颜鲁公磨灭记 》在新政离堆岩下。欧阳公《集古录》:“唐颜真卿撰并书碑,宝应元年立。”

    寇莱公诗 :“公尝过东州新井院,留《海棠》诗,至今龛于县柱。”

    思乡泉 在县十里外。世传三陈母冯氏在汴梁思乡成疾,取泉饮之而愈,故名。

    《陈氏石笋 》宋三陈读书石室,平地突起石笋三柱,后三陈俱大魁天下,笋其先兆也。在旧县新井之侧,今残毁。

    “曲水 ” 有二,一在县北二十里,宋陈、马诸公居此处,传杯酬饮,置觞水面,杯流九转不没,至今游人流觞遣兴,与昔相同。一在县北大江侧,《广元县》。

    乌奴城 ,在县西。永泰初,置东晋寿郡于此。

    黎州城 在县北。本晋之晋寿郡,后魏改益州。梁改黎州,西魏改利州,隋改义城郡,皆此城也。宋唐庚诗:“黎州酒贵如金汁,解尽寒裘才一吸。” 废绵谷县 ,在乌奴城北。隋改晋兴安县为绵谷义城郡,即此。按《明一统志》,元以嘉川县省入,今废。

    废嘉川县 去县东一百里,即今嘉川坝。废葭萌县 ,在县治东。

    筹笔驿 去县北一百里,即今神宣驿。相传,二郎神持剑逐蹇龙过此,因名。武侯出师驻此。唐杜牧诗:“永安宫受诏筹笔驿” ,沈思李义山有碑在驿,近经兵火不存。

    昭化县

    沙州城 按《明一统志》在昭化县白水镇,周围五里。刘宋于此置白水郡,俗传为沙州。《元和志》:“杨难当克葭萌,分白水置平兴县,即此。”

    关索城 ,在治东,关索屯军于此。

    仓坪 在县上白水街。内有大坪。相传邓芝屯粮于此,旧有仓房。

    飞鹅峡 上有石洞,下临大江,有石似鹅,立岩前。谚云:“打得石鹅飞,过得阴平道。”

    鲁班峡 与飞鹅峡同险,舟车最难行者,惟此二峡。

    卧牛石 在县龙潭月池边,有大石,其形似牛,卧于江中,因以为名。昔骚人鲁子明泛舟过此,《诗》云:“嵯峨怪石倚云间,抛掷于今知几年。苔藓作毛和露长,藤萝穿鼻任风牵。从来不食溪边草,自是懒耕陇上田。怪杀牧童鞭不起,笛声吹散夕阳烟。”

    五佛岩 ,皆鲁班遗迹,有石佛在上。

    石马坪 有石人、石马,甚大。

    富水洞 ,离县二十里,以烛火深入洞中。过马鞍桥窄路,有石笋、石龙床。有一大潭,深数十丈,神龙居之。凡天旱,县令率绅士父老命巫往洞取水出祈祷,雨后即将水还于洞中。若不还,霖雨逾月不止,薪米不继,道路难行,复往拜祷即晴。其灵应如此。凡秦、汉及龙安、成都、绵、剑等地皆来取水,无不感应。唐时建庙于洞外,土人敬之不衰。每三年或五年必涨大水,人以为龙子孙分之。

    明水洞 :离城六十里。深山半岩中大水似涌,流出梭溪,居民赖灌田。

    白云洞 在长宁山下。内有龙泉,每遇亢旱,祷无不应。

    虎仙洞 ,相传有虎曾修养于此,后竟成仙,故以为名。

    汉王洞 ,在县北二十里深山中,居民避乱于此,内有铜剑、印盒冠冕。人若欲往取,大红蛇无数蟠绕于中,不敢进洞。

    柏树垭 ,一名“石垭子” ,下有府君庙。康熙二十三年,县令吴天木率士民捐资重修。

    风洞垭 傍有洞,洞内大风吹出,人难立站,因以为名。

    紫兰垭 ,在安昌坝后。多产草兰,故名。

    三堆坝 在县北二十五里。有大石堆三颗,座于江岸,相传为川主二郎神担至此。

    马鸣阁 在县西北二十里。俗名马头寨。层峦耸翠,峻岭悬岩。魏武帝过兵于此,叹曰:“此关过汉中、阴平,乃咽喉要路。” 或曰:昭烈帝使将陈式绝马鸣道阁,以拒曹操,即此地。

    曲回坝 在县西二里。回旋曲折,多旱田。桔柏津 ,在治东。唐明皇幸蜀,文昌帝君接谒于此。明皇曰:“卿乃北郭张仲子乎?” 答曰:“然。” 许以公主妻之。后遣兵来朝接取,公主果死。见于《化书》。又命土人立宫于龙潭驿宁济桥侧,故桔柏、古渡为一景。

    《益昌》古制牌坊 在治内。

    巴州

    废奇章县 ,去州东八十里。

    废恩阳县 ,去州西南八十里。

    废清化县 ,去州西六十里。

    废化城县 去州西六十里。按《明一统志》:“后周置,隋为巴州治。唐大历间废,王建、孟知祥复置。” 宋仍旧。元以恩阳、难江二县并入,今废。

    废曾口县 去州东四十里。按《明一统志》,“梁始置,唐属巴州,宋废,元复置” ,今废。

    小宁废城 ,去州西一百里。

    石城旧堡 ,去州东七十里。

    《平梁城 》,即《平梁山》。

    集州城 ,按:《明一统志》在巴州境。唐置集州,治难江县。宋省州,以难江属巴州,元废。

    通江县

    得汉城 ,在治东北二里。汉高王汉中屯粮处。宋制置使余玠移节于此,石刻尚存。

    大城 去治东百里,在白石县之上,四隅有石门。宋淳熙中,马金云屯戍于此。今养马池尚存。玉鞭池 ,在治西。昔有虎仙李氏代父戍边,御虎以归,投鞭于地,因成池。邑人祠祀之。池昔生并蒂莲。

    三角池 在荷叶山林中。有池三角,澄澈幽深。岁旱,土人往雩,辄作雹雨如注,不可近。明万历中,有樵者迷道于此。至夜,闻语笑声。天明,止见大竹拱抱,截尺馀。归回顾,失所在矣。吴翔凤有记。

    孙氏池亭 在治东,孙思邈洗药于此。

    擂鼓城 与“得汉城” ,对峙列嶂如屏然。

    《北园 钓阁》《星精亭》在内。

    仙人洞 ,去县西百里许,洞前平沙数丈,成三径,有足迹,或长尺馀,或长七八寸,或如小儿。其西皆牛马鸡犬迹。游人拂去,次日如故。

    “倒挂石僧 ” ,在治西百里,鲁班寺右。

    郑相遗迹 在壁山石涧中岩上。《志》云:“检校司徒、守太子太保郑畋门吏、给事中、赐紫金飞鱼袋孙储,尚书刑部郎中、赐紫金飞鱼袋郑相,中和三年十二月八日访泉石于此。”

    龙池 去治北三里许,怪石峥嵘,水自石隙出,漫溢成池。大旱不涸,石上犹在广济灵。湫及“龙池” 字皆古隶体。

    古佛龛 按《明一统志》,“在县西一十里,唐人题咏甚多,风雨剥蚀,惟一碑粗可识。”

    南江县

    集州废城 在治南,今建儒学于内。

    琉璃关 去治东二里

    樗材废关 ,去治北六十里。

    剑州

    废阴平县 ,去治西北一百六十里。

    石牛道 ,在大剑山关口。蜀王使力士曳石牛成道,即此。

    “翠云廊 ” ,自剑阁南至阆州,西至梓潼,三百馀里。明正德中,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傍植松柏数十万株,今皆蜿蜒如龙。

    皇清知州乔钵题曰《翠云廊》,有诗。

    千年木 在州西八十五里。有古木一,甚巨,二白羊往来其下,近则不见。

    “磨崖碑 ” ,在州东半里,唐元次山与颜鲁公书。碑阔一丈,高七尺,字大如碗,剥落仅存画影。怀素书 ,在驾鹤山紫霄观岩半。

    亲民书院 在州治后。至顺中,同知任璇建,以教乡社子弟。

    石剑 在州治后真武庙小池中一石长丈馀,挺然斜倚,形如插剑。

    清燕台 遗址在州治后,有《黄裳碑》存焉。流杯池 在今城隍庙后。

    “玉女台 ” 在大剑山东峰。

    望鹤台 在云起山

    梓潼县

    废武建县 ,去治北一百一十里,今为武侯坡。相如读书台 ,在长卿山下,有祠。今发

    豢龙池 :去治北三十里。相传梓潼神君显灵迹处,庙尚存。

    边孝先“卧游亭 ” 在西河溪上,有碣尚存。演丘坝 在治内。

    上亭铺 在治北四十里。唐明皇幸蜀至此,闻铃声似言“三郎琅珰” 者,故古名琅珰驿。

    八卦井 :在县治西三十里葛山下。诸葛孔明屯兵处。今已沦没。

    剑泉 在县治北二十里。五丁遗剑化泉处。详见《山川》。

    盘陀石 在七曲山。其石圆如磨,高三尺许。上有帝君圣像,胡床盘坐。有坊曰“盘陀仙迹。” 晋柏 在七曲山。柏二株,苍翠奇古,蟠踞如虬龙。自晋至今,几三合抱。

    李业阙 ,在县西五里。旧云“乃前汉侍御史李业葬此。” 赤眉毁破,二阙临官路,其碑亦汉隶。今碑无存。

    后汉赵相国雍墓石阙 ,在县北二里。前有石阙、石麟,其文曰:“汉赵相国雍府君之墓。” 今无存。汉沛国范伯友墓石阙 ,去县东六里,有墓阙,上有文曰:《汉沛国范伯友墓碑》。今无存。

    《景福院石碑 》在县西三十里葛山之“景福院” ,今为佛龛寺,碑无存。

    成王李雄《读书台石碣 》在七曲山显德寺中。

    《通志未载古迹      明一统志》

    本府。阆中县附郭。

    治平园 在府治北。宋太守朱寿昌筑。内有郎官庵、三角、“四照” 、红药之亭、清风明月之台、锦屏阁、花坞、柳桥、曲池凡十所。文同尝赋《十咏》,石刻犹存。

    东楼 在府治南嘉陵江上。杜甫诗:“层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尺馀,豁达开四门。” 南楼 在府城南,据江山之会,唐滕王元婴建。碧玉楼 在府城西南隅。一名十二楼。宋秦槱《记》。

    清远楼 即府治大门,旧有鼓楼,极其壮丽,盖“阆苑” 数楼之一也,经乱焚毁。

    皇清康熙八年,知府薛柱斗重建,额曰“清远。”

    会经楼 在府城南将相坊,宋元祐中建,置《经》《史》《子》集京本、蜀本、浙本各一,总三万馀卷。宋苏轼题额,蒲宗孟《记》,范百禄辈皆有诗。

    敌万楼 在城内雄威庙后,因张飞号“万人敌” ,故名。

    凤凰楼 在治内,郡署后。

    堆香阁 在府城内,与“敌万楼” 对。

    剑屏阁 在府治锦屏北,与山对。

    锦屏阁 在锦屏山。嘉靖中,知府张思聪建。凌霄阁 在府城东观音寺左,拂云楼故址。嘉陵江自西北环绕城郭,至东湍流直下,堪舆家忌之。万历丁亥,郡人张户部文运、徐封君敏复倡议建阁,封锁水口。知府苗焕题额曰:“凌霄思政堂 。” 宋绍圣二年建,董丕记。

    将相堂 在府城南台星岩,即陈尧叟兄弟读书之所。岩上刻“三相堂” 字。陈抟尝谓陈省华曰:“君三子皆当将相。” 淳熙中,太守吴昭夫重新之,匾为将相堂。张浚诗:“三相当年镇庙堂,江山草木亦增光。一时主宰权衡重,千古人间姓字香。” 整暇堂 :去府治北十里。黄庭坚为记。

    吏隐堂 去府治西南一百二十里。宋司马光、范镇有诗。

    滕王亭 在府城北玉台山上。唐滕王元婴建。杜甫诗:“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碧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夺锦亭 在府治东八里。锦屏紫翠,时人争观,因名。

    紫微亭 在府治南岩山上。宋陈尧叟兄弟尝读书于此,御书赐名曰“紫微亭。” 按《明一统志》:鲜于至诗:“当时未识紫微星,独到渔阳访此亭。今日园林为胜地,好将前事载图经。”

    捧砚亭 在南岩山上。宋司马池尝携其子光游此,因赋诗命光捧砚,后遂以命亭。

    阆峰亭 在锦屏山,元至元十一年建。

    盘龙亭 ,去县北一里。

    “张将军亭 ” 在阆中北崖。

    玉台 在府城北七里。唐滕王元婴尝游息于此。

    占星台 在蟠龙山前。唐袁天罡尝于此筑台以占天象,遗址尚存。

    苍溪县

    烟峰楼 宋雍肃公虞允文治蜀,遇紧急军情,昼举火,夜燃灯以相闻。

    放船亭 临嘉陵江。杜甫诗:“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船回。”

    德风亭 邑侯沈国元宵节于石溪,小舟载歌童数人,而穿桥达渚,任其所如,与民同乐于斯亭。

    望鹤亭 在县东。宋吕游诗:“九转丹成人去后,千年树老鹤归迟。”

    《游春台 》,杜工部《游春处》。

    南部县

    清风楼 、大宝楼阁 俱在治内。

    四瑞堂 :在治内。宋县令辛午为政清廉。一载间,人产三男,牛生三犊,禾登九穗,麦秀两岐。邑民请刻其祥于庭,因名。

    曲水亭 在县北

    续喜雨亭 明知县欧阳炳祷雨即应,因名广元县。

    嘉陵驿 在县西二里。唐武元衡诗:“悠悠风斾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作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

    钟鼓楼 在县东南。知县杨光远建,今毁。“望喜楼 ” 在县西嘉陵江岸。

    龙门阁 在县北十里,毁。按《明一统志》“在嘉陵。”

    江东岸佛崖,视他阁最为险固。杜甫诗:“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

    宝峰亭 、望乡台 俱在县东。唐武元衡《送柳郎中》,有诗。

    昭化县

    石柜阁 ,按《明一统志》在县内。杜甫诗:“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药室 在县西,窦子明丹灶存焉。巴州

    击瓯楼 在治东。唐张绪有《击瓯楼赋》并序。冯介诗有“座上击瓯清似玉。”

    丹梯阁 宋建,在南龛山。

    琅琊阁 在“《竹隐亭》后。”

    云间阁 在南龛山绝顶。杜甫《寄严武》诗:“遥知簇鞍马,回首云间阁。”

    流觞亭 在州西龛山,唐严武建。

    “飞霞亭 ” 在州南龛山路穷绝处。

    折柳亭 按《明一统志》“在治西门外。”

    司马温公“读书台 ” 在治内。

    美农台 在治内。相传梁太守桓宣尝于此劝农。

    《化龙池馆 》在治内。

    通江县

    艺堂 在元妙观左

    圣鹿堂 、相墨堂 俱在通江。

    “驾鹤亭 ” 在王望山。

    “孙思邈亭 ” 在治东。

    星精亭 、玉声亭 俱在元妙观后。

    “钓台 ” 在五马桥下大江中,盘耸如囷,浑然奇观。

    剑州

    剑阁 在州北三十里。两崖峻拔,凿石架阁而为栈道,连山绝险,故谓之剑阁。秦司马错由此道伐蜀。唐杜甫诗:“惟天有设险,剑阁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划城郭状。一夫怒临此,百万未可傍。” 又李白有《剑阁赋》。飞仙阁 在治内。

    横翠阁 在州西南洞真观。

    春风楼 在州东

    思贤楼 在州东北七十五里,剑门关水门。上有张载、李白、柳宗元遗像。

    逍遥楼 在州之武连,唐颜真卿书“逍遥楼” 三大字其上。

    “重阳亭 ” :在州治东。

    褫虎亭 在州西门外

    梓潼县

    送险亭 在县治西

    《观澜亭 》世传段文昌作。

    仙女台 在县东九里,一名“避星台。”

    陵墓附           总志

    本府。阆中县附郭。

    张飞墓 在阆中。弘治中,典膳黎重捐资筑墙四十七丈,重修祠宇,立石碑,有记。

    “滕王元婴墓 ” 在玉台山。

    李淳风墓 ,在治西南四十里。

    房琯墓 在治内房,唐汉川刺史,道卒,僧舍葬于此。杜甫诗:“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丁大夫墓 在治东

    杨文灿墓 在治西

    杨瓒墓 在治北

    苍溪县

    古冢 苍溪主簿金极治道,伐石,得一古冢,遗骸尚存,有石刻铭云:“岁月不须论,车尘拥石门。若逢金主簿,移我向高原。” 因改葬之,故呼为金主簿墓。

    将军墓 在亭子山

    “状元坟 ” ,在青山镇。

    妃子坟 在玉水河。任姓。

    自累墓 ,在乐善桥侧。相传一人丧此土,长成坟,有访而焚黄者。

    南部县

    鲜于氏墓 ,在治东南六十里,对江有碑。陈省华墓 ,在治北八十里。《一统志》作“陈尧叟墓。” 尧佐、尧咨墓皆在其傍。

    马涓墓 ,在治北二十里。

    雍子卞墓 ,在县西龙马槽三十里。

    雍子方墓 ,在县西五十里。

    李玑墓 ,在县东永城五十里。

    马会墓 ,在县东六十里。

    陈尧叟墓 ,在县东南四十里谢家湾。

    陈尧咨墓 在县西三十里板桥寺侧。

    杜友兰墓 ,在县西六十里。

    冯氏墓 “三陈之母” ,在县西水河二十里集庆寺侧。

    烈妇邓氏墓 在县东五里。

    广元县

    白侍郎墓 ,去县五里。

    “李烈女墓 ” 即“李娥墓。”

    昭化县

    费袆墓 ,在县外袆,蜀汉大将军,卒,葬于此。鲍三娘墓 ,在县西北曲回坝。

    巴州

    严颜墓 ,在州城庙内。

    章怀太子墓 在州南,如一小阜。唐上元初,太子贤招集诸儒,注《后汉书》,为武后所忌,废为庶人,徙此。后使丘神𪟝逼令自杀,瘗焉。其墓铭云:“断二指,得天下。凡人不为杀。爱子,窃帝位,武后行之。噫嘻!贤之遗隧,万世之元龟。”

    通江县

    甘宁墓 ,在县西露浴溪上。

    向佺墓 ,在治东八十里。

    剑州

    黄裳墓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五里。

    邓艾墓 ,在州北孤玉山。

    黄瑾墓 在学士黄裳墓左。

    吕元勋、吕元坤墓 在州西南庙山。

    何元宝墓 ,在州南西水口。

    赵炳然墓 ,在州东卧龙山麓。

    梓潼县

    范伯友墓 ,去县六里,有石阙,上有文曰“沛国相范伯友墓。”

    赵雍墓 ,在治北二里许。前有石阙、石麟,其文曰“汉赵相国雍府君之墓。”

    边孝先墓 ,在县西关外。

    李业墓 ,在县西南五里。业,汉议郎。二石阙。《临官路碑文》,汉时撰立。

    邓芝墓 ,在县西南五里,有二石阙。芝,南阳人,在蜀汉为车骑将军、武亭侯。

    邓永墓 ,在县北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