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76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百六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六十四卷目录
扬州府部汇考十二
扬州府古迹考
职方典第七百六十四卷
扬州府部汇考十二
扬州府古迹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江都县附郭。〉
邗沟城 在江都县西四里蜀冈上。按杜预《左传注》: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谓之邗沟城,即此。其后楚王熊槐复筑金城。陆弼诗:“一代雄图改,千秋故堞迷。江淮流不尽,落日草凄凄。”
吴王城 ,《水经注》:“汉高帝十一年,吴王濞所都,周十四里。魏文帝伐吴,登广陵故城,临江观兵,赋诗而还,即此。”
吴王钓台 ,汉吴王濞所筑。《大观图经》云:“在扬州城北十二里。”
新城 晋宁康间,太保谢安出镇广陵,筑城邵伯堰,名“新城。” 今堰存城废。
芜城 ,即邗沟城。宋竟陵王诞乱,城邑荒墟,参军鲍照作《芜城赋》伤之,遂名。欧大任诗:“邹阳一洒泪,书在竟谁看?落日荒城草,西风井迳寒。” 章台宫 ,汉江都王建游章台宫,令四女子乘小船,建以足踏覆其船,四人皆溺,二人死。又游雷陂,使郎二人乘小船入波中,船覆,两郎溺,攀船乍见乍没,建临观大笑。雷波注云:“雷陂疑即雷塘故宫” ,莫知其处。
“显阳殿 ” ,汉广陵王胥置酒显阳殿,召太子霸及子女董訾、胡生等夜饮,鼓瑟歌舞。
隋宫 在城西七里之大仪乡。大业元年中,敕长史王弘大修江都宫。旧有内殿宫门遗址尚存。西宫在大内西。北宫在茱萸湾。临江宫在扬子津。又有归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枫林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扬子宫。
成象殿 。《大业杂记》云:“二年,炀帝御成象殿,元会设燎,朝群臣。”
凝晖殿 ,《大业杂记》云:“殿在扬子津临江宫内。大业七年春二月,炀帝幸临江宫,百僚集凝晖殿酺戏数日。时羽葆初成,霜戈花氅,羽饰龙旗,横街塞陌,二十馀里,辉翳云日。前代羽卫,无盛此时。”
水精殿 炀帝于江都置水精殿,令宫人戴通天百叶冠子,插瑟瑟细朵,皆垂珠翠,披紫罗帔把,半月雉尾扇子,靸瑞鸠头履,谓之“飞仙。” 章武殿 ,殿在建武寺内,宋祀《太祖御容》。靖康元年二月,徽宗至扬,诣章武殿、神霄宫后土庙行香,士民遮道,乞驻跸。时卫士已过京口,定议南渡,留后妃诸王于扬州。金人退师,回銮。辛酉,至扬州山光寺。
宋行宫 。建炎元年十月丁巳朔,高宗幸淮甸。戊午,隆祐太后至扬州,入城,驻于州治,名州之正衙曰“车驾巡幸驻跸之门。”
崇政殿 宋建炎二年八月,高宗在扬州,策诸郡奏名进士于崇政殿。
甲仗楼 晋谢安建,在新城。唐国子司业张籍有诗。
文选楼 《隋大业拾遗记》有梁昭明太子文选楼,炀帝尝幸焉。王观《扬州赋》有云:“帝子久去兮,空《文选》之楼。” 相传:今太子桥北旌忠寺,乃其故址。《明一统志》载:曹宪,江都人,仕隋为秘书监,以《文选》教授生徒,李善、魏模辈皆出其门。所居名文选巷,故楼以宪得名也。
皇清顺治八年,住持僧慧觉募建楼五大楹,中祀《文》:
《昌帝君》下祀太子像。
迷楼 在府城西北七里,故隋宫址。《古今诗话》云:“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帝爱之。今扬州依图营建,既成,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自当迷’。乃名迷楼。” 《南部烟花录》亦云:“炀帝于扬州作迷楼,上安四宝帐,一曰散春愁,二曰醉忘归,三曰夜含光,四曰延秋月。” 后人即其址为摘星亭,宋李纲有《迷楼赋》。
彭城阁 旧为彭城村,隋炀帝因地名阁。先是开皇末,有“泥彭城口” 之谣。宇文化及作乱,帝果遇害于阁中。当时又有元珠阁,在扬子宫内。
凤凰楼 在广北乡凤凰池侧。《十道图》云:“隋炀帝建。” 今府城内有凤凰桥。
迎仙楼 唐淮南节度使高骈所建。其党吕用之以妖术惑骈,云神仙好。楼居于廨邸,跨河为迎仙楼,斤斧之声,昼夜不绝,费数万缗,半岁方就。自成至败,竟不一游,扃𫔎俨然,以至灰烬。延和阁 亦高骈建,凡七间,高八丈,饰以金玉,绮窗绣户,殆非人工。每日焚名香以祈降王母。罗隐诗:“延和高阁上干云,小语犹疑太上闻。烧尽降真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
“卷书楼 ” 宋高宗驻跸扬州,以提点刑狱公廨为尚书省礼部,在西北隅卷书楼下。
骑鹤楼 在府东北大街内。《太平广记》云:“昔有四人,各言所愿,甲愿多财,乙愿为扬州守,丙愿为仙,丁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盖兼三人之愿也。后人建楼,因以名之。今废。
摘星楼 在城西北角。旧《志》云:即迷楼旧址。北后有摘星亭、摘星台,贾似道筑。宝祐间,建楼于城上,扁曰“三城胜处” 即此。规址亢爽,江南北诸胜,一览可尽。
筹边楼 宋郭棣建
皆春楼 在府东北开明桥西,旧名“大安桥。” 宋宝祐间,贾似道重建,更今名。宋又有庆丰楼、凉楼、中和楼,俱废。
“佳丽楼 ” 在壶春园内,即东酒库,江南诸山,拱揖在目。
云山阁 宋《宝祐志》:“陈升之建云山阁于城之西北隅,后吕公著尝宴其上,秦观撰《中秋乐语》,岁久倾圮。”
瞻云楼 在府城大东门外,元镇南王父阿只建。
明月楼 元扬州富民赵氏好客,有《明月楼》,一时题咏,皆不称意。赵子昂即席题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大悦,撤酒斝为寿。
观音阁 即《迷楼》旧址,今改为阁。
东阁 。旧传扬州有东阁,为梁何逊咏梅之所。故杜甫《和裴迪》诗有“东阁观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之句。杨用修《丹铅录》谓东阁官梅,乃新津之地。子美以裴迪逢早梅作诗,故引何逊比之,非扬州有东阁也。又云:“逊集无《扬州梅花》诗,但有《早梅诗》。宋人假子瞻名作杜诗,注云:‘逊作扬州法曹,廨舍有梅一株,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任扬州,值梅花盛开,相对彷徨终日’。” 按逊本传,未尝为扬州法曹。是时南北分裂,洛阳魏地。逊为梁臣,何得后居洛阳,又得请再任乎?据用修辨,足破宋注之谬。但“风台月观” ,明用扬州事,若因注妄而并疑其诗,则太泥矣。孔融台 在府城东南,有高士坊,即孔融故宅。台在宋手诏亭旁,亦名“宝镜巷。”
南。宋弩台 一名吴公台,在郡西北四里。宋沈庆之攻竟陵王,筑弩台以射城中,故名。后陈吴明撤围,北齐刺史敬子猷于东广州增筑之,亦以射乘堞之士。高十丈,周回二百步,又名鸡台。隋炀帝尝游台下,恍惚与陈后主相遇。后主指其侍女曰:“此张丽华也。” 每忆桃叶山前,战船北渡。尔时丽华凭临春阁,方作《璧月词》未终,见韩擒虎拥万骑直来冲入,使人至今怏怏,帝叱之不见。
风亭 ,宋徐谌之为南兖州刺史,以广陵城北多陂津,水物丰盛,乃建风亭、月观、吹台、琴台,竹木繁茂,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观之适。何逊《题扬州梅花》诗:“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意即用谌之事耳。
月观 。《拾遗记》:隋大业十年,炀帝至江都,选殿脚女吴绛仙等,使给事月观,帝常月夜幸之。时烟景晴明,左右皆寝,帝凭萧后肩说东宫时事,帝曰:“往年曾效刘孝绰为《离忆诗》,能记之否?” 后即诵云:“忆来时,欲来刚不来。卸妆仍索伴,解佩更相催。博山思结梦,沈水未成灰。忆起时,投签初报晓,被惹香熏残。枕隐金钗袅,笑观上林中,除却司晨鸟。” 帝曰:“日月遄迈,今已几年事矣!” 炀帝钓台 ,《大业杂记》云:“炀帝初造钓台,运石者驾舟至江东岸山下,取石垒构,为钓台之基。忽有大石如牛十馀,自山顶飞下,直入船内,如人安置,船无伤损,当时咸以为瑞,帝又升钓台观鱼。”
𩰚鸡台 ,杜牧之《扬州》诗:“春草𩰚鸡台。” 又赵嘏《广陵道中》诗:“𩰚鸡台边花照尘。” 今不知何处戏马台 。《陈后山诗话》:广陵有戏马台,其下路号“玉钩斜。” 《桂苑丛谈》作“戏马亭。” 隋时又有春江。
亭。澄月亭。悬镜亭在扬子宫。木兰亭在九曲池。水亭 ,唐独孤及有水亭,汎舟望月,宴集赋诗后,徐知诰夜引宋齐丘于水亭,独置火炉,相向不言,画灰为字,随即灭去。所谋甚秘,人莫得知。赏心亭 ,唐咸通中李蔚镇淮海,於戏马亭西,连玉钩斜道,葺亭名之曰“赏心。” 东坡诗云:“路失玉钩芳草合。” 盖其地也。《孔氏六帖》作“赏心楼。” 《春明退朝录》:“唐成都有散花楼,河中有薰风楼、绿莎厅,扬州有赏心亭,润州有千岩亭,并当时胜迹。今皆易其名,不复见矣。”
延宾亭 在扬城左北厢。南唐李升建,以待四方之士。后徙于城南。宋苏舜钦诗:“乱蝉咽咽柳霏霏,独上危楼俯落晖。江外山从林下见,城中人向渡头归。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叹息机。出处两乖空自扰,伤心吾道欲何依。”
崑丘台 在禅智寺侧,宋欧阳修所筑,取鲍照赋“轴以昆冈” 故名。欧诗:“访古高台半已倾。” 则崑丘旧有台,特修筑之耳。欧大任诗:“地轴横昆冈,上有百尺台。天边桐柏水,西向城头来。”
竹西亭 《宝祐志》:“亭遗址在官河北岸禅智寺前,取唐杜牧之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因以名亭。向子固易为歌吹亭。绍兴中,毁于火,郡守周淙重建,复旧名。今圮废。
波光亭 旧名九曲亭,在九曲池上。宋乾道二年,郡守周淙重建,以“波光亭” 扁揭之。已而亭废池塞。庆元五年,郭杲命工浚池,引诸塘水以注之,建亭于上,遂复旧观。又立亭于池北,筑风台月榭,东西对峙,缭以柳阴。
无双亭 在江都后土祠前,旧植琼花。欧阳修守扬州,作亭赏之,有“曾向无双亭下醉” 之句。宋尝移植汴京,又移临安。金主亮揭花本以去,其小者,尽剪除之,道士护其芽,复茂如故。元至元间,其花遂枯,后人植八仙花代之。
董仲舒宅 在府城大东门外。宋为江都县基,今为两淮运司基。内有董仲舒井,大学士杨士奇有记。陆昺诗:“董相千年宅,寒泉澹古井。辘轳已无声,寂寞悲断绠。” 赵瞻奎诗:“一代高贤宅,惟馀井甃存。晚风吹蔓草,犹似未窥园。”
谢安宅 ,晋宁康间镇广陵所居,在府运司前,今“法云寺” 即其基也。安手植双桧,至唐犹存。刘禹锡、张祜、温庭筠皆有诗。
高欢宅 欢依扬人庞苍鹰,止团焦中。苍鹰母每见团焦上赤气赫然烛天。又苍鹰尝夜欲入,有青衣拔刀叱曰:“何故触主?” 言讫不见。始以为异,密觇之,唯见赤蛇蟠床上,乃益惊异,因杀牛分肉,厚以相奉。苍鹰母求以欢为义子。及得志,以其宅为第,号南宅。虽门巷开广,堂宇崇丽,其本所住焦团,以石垩涂之,留而不毁。至文宣时,遂为“宫。”
淳于棼宅 ,唐李公佐《南柯记》云:“淳于棼家居广陵郡东十里,宅南古槐一株,梦槐安国王召尚金枝公主,大猎灵龟山,出守南柯郡,爵邑崇贵二十年。及觉,乃悟入古槐蚁穴耳。”
崔秘监宅 ,唐温庭筠有《过扬州崔秘监旧宅》诗:“昔年曾识范安成,松竹风姿鹤性情。唯向旧山留月色,偶闻幽涧似琴声。乘舟觅吏经舆县,为酒求官得步兵。玉柄寂寥谈客散,却寻池阁泪緃横。” 王播宅 :唐王播宅在瓜洲,播既贵,归游瓜洲故居,感旧有诗:“昔年献赋去江湄,今日行春到却悲。三径仅存新竹树,四邻” 唯见旧孙儿。壁间犹记偷光处,川上宁忘结网时。更见桥边名字在,始怜题柱免人嗤。
杨行密宅 唐光化间,行密以宅施为僧院。袁可钧宅 蜀袁可钧随孟昶入朝,宋太祖授以洪卫将军,赐宅于扬,今莫考其处。
壶春园 《宋宝祐志》:“东酒库在大市之东,一名壶春园,内有佳丽楼,称郡胜处。”
万花园 宋端平三年,制使赵葵即堡城统制衙为之。
影园 ,明郑职方元勋别业也。庚辰初夏,园中开黄牡丹,名流满座,同赋七言律至数百首。元勋糊名易书,缄送。常熟钱宗伯谦益评次,以南海黎遂球所作十首为第一。元勋制二觥,内镌“黄牡丹” 贻遂球,赏其诗。遂球至虞山,执弟子礼,如谢举主,亦佳话也。
隋堤 ,隋大业初,开邗沟入江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树以杨柳,今谓之“隋堤。” 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馀所。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八月,炀帝至江都。龙舟四重,高四十五丈,长二百尺,上重有白殿、正殿。
朝台,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龙舟,制度差小,别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馀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乘之,共用挽士八万馀人,皆以锦绣为袍卫。兵所乘又数千艘,舳舻相接二百馀里,骑兵翊两岸。所过州县五百里,皆令献食,多者一舟至百轝,极水陆珍奇。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
隋苑 在县西北九里大仪乡。一名上林苑,又名西苑。按《通鉴》,隋大业元年五月,于长安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里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高百馀丈,台观宫殿,罗络山丘。炀帝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又《山海记》:十六院皆帝自制名。又凿五湖,湖中积土石为山,构亭殿于上,环绕澄碧,穷极人间华丽。按诸书“西苑皆在长安” ,今江都亦有隋苑,岂效长安为之乎?然江都仅三里,与二百里者,大小不侔矣。
萤苑 在隋苑东南三里。按隋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十二年五月壬午,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七月甲子,幸江都宫。则萤苑不在江都明矣。然炀帝穷奢极侈,何所不有?唐去隋未远,杜牧之“秋风放萤苑,春日斗鸡台” 之句,未必传讹也。唐郡圃 ,唐开元间,太守园中有杏数十株,每花时如锦。张宴其下,馆曰“争春。”
宋县圃 《宋宝祐志》:“在县治董公堂之西,有堂曰‘清昼’,盖效郡圃为之。”
《芍药圃 》扬州芍药,擅名天下,圃在禅智寺前,花有红瓣而黄腰者,名“金带围” ,本无此种,相传若有见者,为宰相之瑞。韩魏公琦守广陵日,忽报花发四枝,公将选客具宴,时王圭以高科为倅,王安石以名士为属,尚缺其一,私念有过客至,召使当之。及暮,报陈升之来,公明日开宴赏花,各簪一朵。后四人俱入相。有芍《药厅》,向子固造;《芍药坛》,郭杲造。
董井 即董仲舒宅内,今在两淮运司厅后。“蜀井 ” 在城东北蜀冈上禅智寺侧。其泉脉通蜀江,相传有僧洗钵蜀江,失之,从井浮出。僧游扬识之,水味甘洌。苏轼曾取大明泉较之,以为不如也,题为“第一泉。”
玉勾井 在蕃釐观后。相传有黄冠持画见守帅,画皆云章鸟篆,不可识。使人尾之,乃入后土祠井中。缒视之,见一洞,署“玉勾洞天。” 再入则水溢,不可寻矣。明天启间,泉上有亭,已废。
皇清康熙十三年,知府金镇议重建。
斗鸭池 ,汉江都易王非故姬李阳华,其姑嫁冯氏。阳华老,与冯氏同居,常畜斗鸭于池上。宗观诗:“十三王是易王奢,宾从如云漫自夸。宫里日长闲斗鸭,帘前一笑李阳华。”
磨剑池 按《宋宝祐志》:“隋铸钱监在磨剑池之西。”
第五泉 在郡城西北大明寺前。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载刘伯刍谓“水之宜茶者七,扬州大明寺井第五泉也。” 明嘉靖间,御史徐九皋立石书其上。又载陆羽《论水次第二十种》,与辩南泠岸下,语皆妄也。羽《经》但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而已。欧阳修《大明水记》甚详。
公路浦 伏滔《北征记》云:“广陵西一里水名公路浦,袁术自九江来奔袁谭,于下邳经此,因名舆浦 。” 江都,东汉时为舆县。《寰宇记》云:“舆浦,潮汐往来,尝浊,一朝忽清,宋太守范邈表以为瑞前浦 。宋王弘表云:‘闻广陵前浦,蓁芜已久,近复开除,清源弘邃,含明内鉴,象以数至,瑞以类应’。” 以上三浦,今皆莫考其地。
斗野亭 在江都邵伯镇梵行院侧,宋熙宁二年建。按《舆地志》,扬州于天文属斗分野,故名。绍兴初,郑兴裔更造于州城迎恩桥南。嘉定间,崔与之改题曰“江淮要津” ,移斗野扁揭于北门外。九曲池 ,在城北七里。
四柏亭 宋元丰中,邹浩教授扬州,著《四柏赋》,序云:广陵学宫厅旧为夫子庙,庭植四柏,皆凛凛合抱,今莫究其所。淳熙中,重建学宫,教授彭方仍植四柏于厅事后。李迪扁堂之东曰“景邹。” 借山亭 在九曲池北。宋马仲甫于九曲池买地筑亭,名曰借山,有诗云:“平野绿阴蔽,乱山青黛浮。” 亭废向子固重建,吴敏等亦有诗。
春贡亭 在蜀冈,宋欧阳修有《和刘原父春贡亭诗》。
美泉亭 宋欧阳修建,郑兴裔重修。
“劝耕亭 ” 旧在郡圃“淮海堂” 后,每岁仲春出郊。
劝农寓于上方寺,宋庆元五年,郭杲建亭于寺之前,移“亭” 扁揭焉。
高丽亭 在南门外。宋元丰七年,诏京东、淮南筑高丽馆,以待朝贡之使。建炎间,亭废。绍兴三十一年,向子固重建,扁其门曰“南浦” ,亭曰“瞻云” ,为迎饯之所。
“江山风月亭 ” 在江都县瓜洲镇。熊氏建镇,南王尝避暑于此。
赋诗台 ,即城子山,距仪真县北六里,一名“东巡台” ,魏文帝尝立马赋诗于此。
仪真县
左安城 在县西二十里。宋治平中,建左安王庙于侧。王子建《记略》云:“其地饶山,有池相属,旁一崇丘曰左安城。” 意全楚时战守之地,惜史氏不书。庙之神甚灵,水旱祷必应云。
扬子江楼 唐置转运使时建。宋庆元间,郡守吴洪因楼圮,再建于鉴远亭北,更名𫖯江楼。开禧丙寅,火于兵。嘉定中,郡守丰有俊再建,题曰“江淮伟观。” 唐孙逖诗:“扬子何年邑,雄开作楚关。江连二妃渚,云近八公山。驿道青枫外,人烟绿屿间。晚来潮正满,数处落帆还。”
烟雨奇观楼 ,知州吴机诗《序》谓:“江山一景,实仪胜概” ,因作此楼,盖取叶石林“半空烟雨” 之句。黄巢寨 在县西门十里胥浦南。巢乱江淮时,筑垒屯军于此,状方若城,俗呼霸王城。今耕者往往得箭镞铁盘,如牢盆状,盖巢军中器也。中和楼 在朝宗门上,宋嘉定中知州吴机建。其下列屋五十楹,南望大江,北瞰运河,榜其南曰“涨渌” ,北曰“枕河” ,作水阁曰“吸川。” 又有横江楼在城外,拂云楼在潮闸西,西楼在城宁江桥,南楼在城外清化坊。今俱废。
白沙亭 旧在白沙洲上。唐韦应物有《白沙亭逢吴叟歌》。宋嘉定间,方信儒移于注目亭故址。青鸾亭 在西山。宋祥符间,诏即其地铸圣像,有青鸾白鹤飞绕垆冶上,因立青鸾、白鹤二亭。涵虚亭 宋欧阳修过真州,曾泊此亭。
胥浦 在县西十里甘露乡。其源自铜山西南流入于江。旧《志》相传为伍贠解剑渡江故处,旧有子胥之祠。
壮观亭 在城外二里北山之巅。宋政和中,郡守詹度建,米芾书扁,有“赋” 及诗,刘焘撰“记。” 亭与石刻俱废于兵火。
扃岫亭 在壮观亭东,发运使张汝贤立。鉴远亭 旧在县境潮闸西,宋米芾书扁。后因江流啮岸,故址颓圮。乾道初,张郯复建于水巷南。淳熙末,赵师龙又建于城西南,题曰“注目亭。” 盖取杜少陵“注目寒江” 之句,有《记》。庆元中,吴洪再建于𫖯江楼前,仍曰“鉴远。” 今俱不存。
天门图画亭 旧在仪真郡圃西城之上。宋郡守姚恪建,右司王正己有诗。后因甃城亭废,以其名揭于𫖯江楼,更题曰“江淮伟观。” 后嘉定间,运判吴机别建楼于朝宗门外江滨,仍因前名。又于楼后创水竹喜凉、涟漪闻凯、转幽五亭。镜芗亭 在县境。
四井堂 韩琦于州治后建堂,曰“四井” ,壮丽极一时。后庆元中,赵巩于杏花村重建堂,取韩公旧名题扁。后以兵废,柳径、菊坡静境皆无复存。读书堂 在横山西。梁天监中建。昭明太子尝读书于此,即禅证寺也。僧神坚改为太子院。瑞芝堂 宋知真州潘友文建,时有以芝献者,因名。县尉刘用行撰《颂》。
东园 在仪真东。宋皇祐四年,发运使施昌言、许元、判官马遵继,因得州监军废营地百馀亩为园。既成,图园之略,请欧阳修为记,蔡襄书。襄珍其书,不立名姓,尝语人曰:“吾用颜笔作褚体,故其字遒媚异常。” 后人因名《园记》,为三绝。靖康间,园以兵废。嘉定初,运判林拱宸、郡守潘友文再刻《园记》,复建澄虚阁、清宴堂、共乐堂。后有北窗林,复刻苏东坡《煎麦门冬》诗于中,而拂云亭在翼城之巅,寻废。宝庆初,权漕上官涣酉于翼城上增土为台而鼎新之,制置使赵善湘题扁。今废。
新园 在县境,宋职方朱表臣别业。梅圣俞有传。
梅园 在县西十五里,内有“古意亭。” 宋嘉定间,守吴机建。
休园 在县东十里江麓,大参蒋山卿隐处也。中为玉山草堂,左跨池为飞丽阁,阁东为紫薇亭,后为竹里馆、梅花坞。折而前,左为回川亭,右为文杏亭,后为平台,右为自怡斋。有《休园诗集》。《泰兴县》。
济川镇 即今镇安街。汉以来未建县时,此地名为镇。
镇安街 相传为唐尉迟敬德甃。
延令村 即今之县治。旧县治在柴墟,即今之口岸镇。宋岳少保曾退守此处,有断梁庙,旧迹犹存。
镇安楼 在镇安街旧之谯楼,今废。
遗带亭 在察院前。邑令舒曰敬解带出境,建之,以纪《去思》。
来鹤亭 在城隍庙右,谢令谠建。令有以一鹤赠者,不数日,有侣从西北来,相与翱翔,弥日不去。令喜,构一小亭于县治之西,颜曰“来鹤” ,以拟赵抃云。
迎春亭 在城东门外。明嘉靖十三年,邑令朱篪建。
敕书楼 宋元丰四年建,以藏诏令,今废,《碑记》存。
高邮州
朱寿昌宅 在城内西街彭孝坊。寿昌事母至孝。
淮春楼 在州西北,宋郡守赵不惭建。
多宝楼 在州北门外太平街西。商贾云集,竞售珍奇。今止存桥,名《多宝楼桥》。
文游台 在城东。宋苏轼、孙觉、秦观、李公麟同游,载酒论文于此。郡守因筑台名“文游” ,以纪其盛。李伯时为之图画。应公武重修,有记。
三阿 晋谢元破苻坚将彭超于此。
下阿溪 ,唐李敬业屯兵于此,为李孝逸所破。“北阿 ” ,即今之镇也。
故县村 隋大业中尝移县于繁梁溪之金塘乡,唐永徽二年复旧所,名其地为“故县村。” “四达斋 ” 在州治后,宋郡守赵晦之建。
九里亭 在北门外九里。宋杨万里《过九里亭》诗:“水渚才容足,渔家便架椽。屋根些子地,檐外不胜天。岸岸皆垂柳,门门一钓船。五湖风月好,乞与不论钱。”
嵇家庄 在州东南十五里城子河边,周立墩南。宋文丞相见逐于扬,匍匐至嵇家庄,遇嵇耸,始得由海道达行在。后侍郎柳岳奉表降元,嵇耸杀之于此。
湖天一览亭 旧名“大观亭” ,在文游台上;“众乐园 ” 在郡圃,宋守杨蟠所作,堂曰“时燕丰瑞” ,阁曰“摇辉玉水” ,台曰“华胥” ,亭曰“明珠四香” ,序贤,庵曰“尘外迷春” ,蟠自为记,系之诗。
天壁亭 在新城多宝楼桥西。秦少游诗:“吾乡如覆盂,城据扬楚脊。环倚万顷湖,粘天四无壁” ,因以天壁为名。
玩珠亭 在州北一十里樊良镇。宋嘉祐间,天长泽陂中有一大珠,天晦多见,后转入甓社湖,或在新开湖。樊良当珠往还之处,因以名亭。击楫亭 在州新城市。河西郡守王刚建。瞻衮堂 在州北城上。宋绍兴四年,韩世忠移军楚州,命提举董旼筑城,聚粮于高沙,都督张浚尝憩于此,董旼因筑堂,名“瞻衮。”
威敌堂 在州西,后有室,曰《雅歌》。
兴化县
拱极台 在城北上,下临海子池,即元武台旧址,元县令詹士龙读书处。明嘉靖间,里人迁之北门外,知县傅佩重建,更今名。
濯缨亭 、沧浪亭 俱在县旧税务前,宋天圣间,范仲淹建。
宝应县
金牛城 在县东十五里孝义乡。宋熙宁间,王将军筑,高三丈许,以土色黄而城形如牛,故名。石鳖城 ,在县西八十里。隋为石鳖县,故有城址。旧以为石鳖山,因山有石鳖,故名。山下有城,相传晋邓艾所筑。今验其处,无山有城,盖传误也。晋荀羡镇淮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即此。《通典》云:“山阳有平阳、石鳖,田谷丰饶” ,盖历代屯垦之所。
高黎王城 在县西南八十里侯村乡。宋治平间,高黎王筑。
韩王城 在县治东南四十里射阳湖之阴。“八宝亭 ” 在县治南,今废。石碑尚存。
泰州
景范楼 在州迎恩门内,范文正旧行衙也。“溪月楼 ” ,在州迎恩门外。
永宁宫 在城内。南唐李升六年,迁杨行密子孙于海陵,号其居曰“永宁宫” ,严兵守之,绝不通人,男女自为匹偶。周世宗征淮南,诏抚杨氏子孙,璟闻之,遣人尽杀其族,周先锋都部署刘重。
进得其玉砚码瑙碗以献。旧址在谯楼之北,相传谯楼乃其阙门也。后即遗址筑子城为州治。芙蓉阁 在州旧治内藕花洲上。
望京楼 在州郡圃内。宋咸平中,曾致尧建。清风楼 在州旧治内。又云:“清风阁,自五代时叠石为山,翼以两径,为登陟之阶。中为滑石峻台,台上有阁,名清风。”
浮香亭 在州旧治藕花洲后,其题额为宋茂陵御书,有秦太虚所赋古梅诗。旧建小亭,刻秦诗壁间。宋绍定元年,守陈垓撤旧亭,大书宸扁,其上刻秦太虚、苏东坡、颍滨、参寥诗于石。六咏亭 旧曰齐云,又曰平远,前有三至堂。长洲泽 ,刘昭注:“长洲泽多麋。” 《博物记》曰:“千麋成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随此” 畯种稻,不耕而获,其收百倍。又沿海洲上有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秋冬敛获,名曰“自然谷” ,或曰“禹馀粮。” 今泰州沿海洲上,芦苇无际,群麋迅走,人欲捕之,虽麑不获,常两两并负其子而行。蒒草,今亦有之,所谓“长洲泽” ,沿海洲地,桑田屡变,莫详其实矣。
缲丝井 在州东台场西溪镇。相传曹长者遗宅,仙女偕董永往佣时缲丝处也。井口小而下实弘深,水味甚甘洌。每旱,诸井皆涸,此井如故。春蚕熟时,井上生草,根长丈馀。
《积翠亭 》宋《曾致尧诗》:“高高积翠亭,积翠不虚名。路小莓苔合,墙低薜荔生。当轩攒竹柏,绕槛列杉柽。公退时来此,吟情转觉清。”
须友亭 与浮香亭对。宋守陈垓种竹为屋曰“须友” ,以竹必友梅。亦茂陵御书也。
文会堂 “在州旧治内。” 宋天圣间,滕宗谅为郡从事建,与范仲淹、富弼、胡瑗唱和其中。
顺真堂 在州治西南太子港西,周处士堂也。读书堂 在州治东北八十里,景德寺东廊。宋天圣中,富郑公随父莅任读书,与胡侍讲、周待制相友善。时范文正与滕待制子京俱官海陵,待三人甚厚,皆谓“公辅器也。”
淮东道院 在州旧治内大厅之东。以海陵地僻事简,故名道院。宋左丞陆佃为守,《谢表》云:“飞蚊渐少,颇无泽国之风;过客甚稀,至有道院之号。” 乾道五年,守张子颜重建。嘉定七年,守李珙始加“淮东” 二字。宝庆三年,守陈垓增修。
归鹤亭 在州东七里响林升真观内,徐神翁瘗剑处也。
鹿女台 在天目山西。昔王仙翁居山日,有五色鹿产一女,于山左草莽中闻啼声,往视之,见鹿乳焉。翁挈养之,鹿日三至,女七岁通三教。后年十六,翁以成人。筑台居之,号曰“鹿女台。” 今废如皋县。
郧 即今立发地,古名发阳。《春秋》:“鲁、卫、宋会于郧。” 杜注:“在广陵海陵东南,旧有发繇亭。”
会盟原 在县治东十里。相传吴楚会于邗沟,即蟠溪地,今有邗沟铺。
金卤亭 南唐徐复建。复治海陵盐政,检烹炼之亭曰“金卤。” 其兄履时掌建阳茶局,闻之,洁厂焙舍,命曰“玉茸” ,兄弟自相夸胜,今马塘、丰利诸场,即其地也。
范公堤 即捍海堰,在县东北境。唐大历中,黜陟使李承式创筑。宋天圣三年,范仲淹监西溪盐,会建议,发运使张纶奏请修复,逾年堰成,高一丈五尺,阔三丈,绵亘海上,隐隐如长城。后人立祠祀公,因名“范公堤。”
“丞相” 原 在县南十八里宋家桥西。宋丞相文天祥航海经此,借宿田家,因名。今为隐士。佘日丽《茔域》。
古杏 旧东岳庙前银杏二株,围可二丈馀,并耸干云。左一树尤伟。元兵初下,主者欲伐为薪,锯之,有红汗迸溢,惊以为神而止。明嘉靖中,庙改学宫,二杏犹存。今为大风所拔,无馀糵矣。燕庄一杏,大可百围,四远望之,亭亭如车盖。每风雨振撼,疑度深谿大壑中,人皆眙𥈭。殆数百年物也,尚存无恙。
古楝 在江滨野田中,土人呼为“黄楝。” 高不过丈许,而周匝可布十肱,从地拔起,色类青铁。望之如百千怪石,磊砢崚嶒,莫辨其为植木也。里人相传有神宅焉。
《古朴 》一在龙游河,邑人冒襄结巢其上,因号“巢民。” 一在县南苏家庄,相传为元时物。
王内翰宅 在县儒学东。宋王惟熙、王观、王觌、王俊乂相继登第。乡人荣之,名其里曰“集贤里。” 知县胡昂建石梁曰“集贤桥。” 知县刘永准作东南门,亦曰“集贤门。”
芙蓉园 在县南一里。《宋史》声奉其父逸叟居此。内有方池、平台,至秋芙蓉万本、秋容最盛。今废。
万花园 在县东三里。元镇南王世子游玩之所。堂植万花,今为冒氏茔。
《水绘园 》文学冒一贯别业,地富水竹,入其中者如游深林大壑。
露香园 明福清令张勉学别业,水木清秀,颇擅林壑之胜。
《逸园 》明会昌令冒梦龄所构也。园在中禅寺之右,市河蜿蜒其前,古洗钵池环带于后,境幽景旷,甲于东皋。
连珠池 在县西北二十里。数池相接如连珠。宋元祐间,严希孟游乐于此,有诗云:“小桥过南浦,夹道桑榆绿。水绕若连珠,时有芰荷馥。” 度军井 ,在县西十里许。泉浅而不竭,汲且竭,击其栏,泉辄溢出。岳飞经略通泰,领兵过此,数千人饮之不竭,因名曰“度军井。” 元镇南王闻其异,取栏置庭中,击之无验,随送还。至今人呼“圣井栏。”
通州
静海废县 :在州治西。其址为民居,尚有文杏,大可数围,足称“乔木。”
海门废县 ,在州东南四十里。城郭已没于江,其民居无力迁移者犹存。
小学 在静海旧治
沈公堤 在海门县东北。宋至和中,沈兴宗以海涨病民,筑堤七十里,西接范堤。
任公堤 在州城西五里。宋宝元中,江涛为患,通判任建中筑,长二十里,高丈馀。
布洲峡 在州治南四十里。有东布洲、西布洲,皆大江沙涨所成。相传有布机流沙上,故名。今没于江。
海门岛 ,在州东北海中。宋时犯罪者多配于此,有屯兵使者领护,后没于海。
寨垛 在州东。元末大乱,民各立一寨以自卫,故其名如此。
露御夹 在吕四场。宋高宗南渡经此,问所至何地,左右伪对曰“露御夹” ,盖谀辞也。后人讹为鲈鱼夹。其地有七十二湾。
战坝 在东门地步湾西。相传明初与倭寇战胜于此。
“神人鞭迹 ” ,在狼山后,其右为“香炉峰” ,而“仙女山” 亦有鞭痕拇迹。
天祚岩 ,五代时姚存舣舟处。
放鹤田 在吕四场。相传吕洞宾四游于此,尝放鹤,故名。
鱼骨桥 在旧县东北。每闰岁,东海出此鱼,乘潮而上。乡人取其二腮骨作桥,长五尺馀,经数百年未朽。
贡院 宋淳熙中,知州蒋雍建在今“壮武营。” 嘉定中,迁于州西“紫薇旧宅。” 咸淳四年知州冯弼改建于郡之蔬圃。
望江楼 明正德中,知州夏邦谟建。阻河作城,城上戌楼,名曰“望江。”
海山楼 在州治南城上。宋大观中,知州朱彦建。楼三级,扁“海山远眺” ,楼前亭曰“绿漪。”
三会堂 在州狼山。东顾巨海,南瞰长江,吴楚胜概,一览可尽。宋提刑薛球、太守臧师颜、通判吴天常,皆故人会此,因名。
栖云阁 在狼山,宋熙宁初建。
萃景楼 在狼山。明嘉靖戊戌,同知舒缨建,有诗:“江阁玲珑渺半空,山云无碍往来通。轻阴不断四时雨,虚夜常留万木风。白雪雅歌寒满座,洞庭春酒碧浮筒。谁怜庄舄多怀土,漫向樽前学醉翁。”
陵墓附
本府。〈江都县附郭。〉
盘古冢 ,《大观图经》云:“在江都县西四十里,有盘古庙,其像披发席地而坐。”
汉广陵厉王冢 在东武乡,即今甘泉山。按《郡志》,“广陵国厉王冢,岁旱鸣鼓绕之,辄致云雨。” 江都王建冢 按《幽明录》,“广陵有冢,相传为汉江都王建之墓。”
孔融墓 在“《高士坊》侧。”
三国张辽墓 ,在大仪乡。辽南伐,殁于军,因留葬此。
齐褚澄墓 ,褚澄有遗书,多言修养及医药事,刻石十八片以为椁,上题有“齐褚澄所归” ,后为萧广所得,遗命子渊复为椁,用石一片,刻叙其上。葬广于广陵城北三十五里陈源桥,久之亦
被发书传于世
隋炀帝墓 在府城西北十五里雷塘侧。隋大业十三年,帝在江都,为宇文化及所弑,萧后与宫人为小棺,殡于西院。后陈棱守江都,求得帝柩,略备仪卫,改葬吴公台下。唐平河南之后,复移葬雷塘。齐王暕、赵王杲、燕王倓一时遇害,俱葬雷塘,莫知其处。唐贞观二十二年,隋萧后卒,太宗诏复其位号,使护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玉钩斜 在江都县西,一名宫人斜,乃隋炀帝葬宫人处。唐窦巩诗:“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陈光禄亚墓 在同轨乡。
“唐尉迟恭墓 ” 在永镇乡。
陈贞晦先生融墓 ,在广陵棠邑乡。唐吕温尝为文以表其墓。
宋夫人张氏墓 ,在弦歌里。宋广平先生之配皇甫参军㢸墓 。唐羊士谔撰《㢸墓志》云:“以婺州参军窆于江都之郊。” 今莫究其地。
宋绾墓 明万历间,浚沙河,其下得败舟,有《墓石志》。“绾,广平人,以唐太和二年暴卒于江都县会同坊私第,次年殡于江阳县弦歌坊之平原里。”
王丞相墦墓 ,在江都官河东刘氏竹园东南隅。
淳于棼墓 ,在《蜀冈》之北。
《朱瑾墓 》瑾在唐为兖州刺史,朱温攻之,瑾奔杨行密,大破梁兵,后以杀徐知训灭族。瑾名重江淮,人畏之。其死也,尸之广陵北门,路人私共瘗之。时多病疟,取其坟上土,以水服之辄愈,更益新土,增成高冢,后改葬雷塘。
宋吕侍读文仲墓 ,在县东十里。
陈秘书良墓 ,在兴宁乡。
聱隅先生墓 在扬子桥。葬寓客黄晞。
张枢密康国墓 ,在东兴乡。
秦端明定墓 在西山秦家庄。定,高邮人,观诸父也。
孙龙图觉墓 ,在善应乡。
王俊乂墓 在善应乡
《陈忠肃瓘墓 瓘》安置通州,后移台州,卒葬扬州西山。
秦九女冢 在城西北三十里,俗呼“九女涧” ,即此。
胡夫人赵氏墓 ,在嘉陵乡,安定先生之配丛冢 。《宋志》:“绍兴辛巳,金人犯瓜洲,殁于锋镝,践蹂者遗骸暴露江次。绍兴三十二年,知扬州向子固令收葬之,名曰‘丛冢。后江水冲啮。淳熙二年,知州吕企中命主簿收得骸骨三百六十具,迁瘗于旌忠庙侧,榜曰‘义冢’’” ,命僧守之。镇远侯顾成墓 ,在官河东。
定西侯墓 :在金匮山。
明太子太保南京户部尚书高铨墓 在县西七里。
兵部尚书王𫐄墓 在城西十五里。
刑部左侍郎叶相墓 在郡北门外濒河。南京光禄卿安金墓 在城西十里。
曾襄愍铣墓 ,在县西金匮山。
宗母墓 在宜陵镇南十二里东原芙蓉墅之左。胶州知州陈辅尧之女。通书史,有《训子。元鼎》诗:“昔闻孟母,教子三迁。轲也感之,终成大贤。汝今十岁,倏忽童年。少时不学,长何可传。我父忠烈,汝祖贤臣。同榜好学,卓越群伦。汝须奋力,继起后尘。经书大全,贵得其真。我归宦门,依然贫约。不事罗纨,甘于藜藿。虽有南亩” ,瘠土荒薄。小子勉之,砚田耕凿。
郑烈妇墓 在城南新河口。
相国史可法墓 在梅花岭,养子直招魂,葬衣冠于此。李沂诗:“汴水无情只向东,荒原万木起悲风。传闻铁骑坟前过,下马抠衣拜相公。” 仪真县。
周浣纱女墓 ,在县西四十里鸡留山之南。五代杨行密冢 在县西七十里。吴杨溥僭号,追尊其父行密为武皇帝,墓号“兴陵。”
颜王墓 在县北五里颜王村。墓前有碑,字画磨灭,世代莫考,今为人盗发。
宋沈待制墓 在县西十五里。龙图阁待制沈洙及弟兵部侍郎汤皆葬此。
孙司封锡墓 ,在县西北四里蜀冈上。
丘朝奉山高墓 ,在县北八里。
吴少宰敏墓 ,在县北山。
杨侍郎墓 在县陈公塘。户部侍郎杨汲。王侍郎墓 礼部侍郎王琪
许待制墓 在甘露乡蜀冈。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许元葬此。
柳耆卿墓 ,在县西七里。
“谏议大夫王” 贯之墓 ,在扬子县万宁乡,“右领军卫将军王乙墓 ” ,在县蜀冈后。
屯田郎中刘牧墓 在县蜀冈西。
真州司法参军杜涣墓 在县城北。
海陵主簿许平墓 ,在县北十五里。
提点淮南刑狱丘嵩墓 在扬、子二都。
丘统制进墓 ,在扬子县八都。
朝议大夫石丕墓 在“甘露乡。”
朝议郎张汝贤墓 在“陈公塘西。”
左班殿直袁康墓 。“康家世怀宁,仕淮南发运使,十五年占籍扬子。”
征处士集墓 。集事母至孝,有子五人,举进士者三人。处士世居扬子,与杜婴、徐仲坚相友善。杜以医,徐以筮,多为贤士大夫所知,而征君独不闻于世。王安石为表其墓。
杜氏墓 在花家山。杜杞、杜植祖茔在焉。杞仕广西经略使,植尚书郎。
宣慰使珊《竹介》墓 在城西北。
导江先生墓 元蜀儒导江张先生䇓,常讲学真州,卒葬州北蜀冈。
水丘先生墓 在北山壮观亭西。水丘善医,史失其名。
明贞妇郭氏墓 在西沙清水潭上。宋景濂《传略》云:“妇名丑,字道安,六合人。美姿容,通诗书,归同里郑元,元颇力学。后强暴者欲侵凌之,道安厉色斥去,曰:‘倘泄,祇扬恶耳’。即潜沉于河,时洪武十年七月也。父彬取尸葬扬子西沙,后梦其为长芦水神云。”
兵部尚书单安仁墓 在旧江口。
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王永吉墓 在踟蹰寺,谕葬。
泰兴县
宋妃子墓 宋南渡,有宫嫔从迁者,卒葬于泰兴。
孝子顾昕墓 宋人在黄桥故宅,今为“忠义祠。” 朝散郎潘及甫墓 ,在口岸镇北之伏龙源。明李尚书俨墓 ,在城南姜溪河。
张知府忠墓 ,在城东。
中书舍人张�墓 在城东吴家堡。孝子张�墓, 在城西北二里。“张布政羽墓”, 在城西北十里馆旁。
张侍郎𦒎墓 ,在东城外《饷墅营》,《高邮州》
唐开府仪同三司杜僧明墓 在临泽镇,宋龙图阁学士孙正臣墓 ,在焦里村。
乔竦墓 在临泽镇
陈安抚造墓 ,在新安西村,又名“华村。”
英烈夫人毛惜惜墓 在南门城内,即夫人死节处。
赵万户墓 ,在清水潭。
元太师巴刺墓 ,在城西三十里。
明万钧墓 在城东焦里村。钧任荆州卫百户,卒于官。明洪武三十一年,遣官谕祭。
相公墓 ,不详其名代,或云“明丞相汪广洋坟也。” 其墓方三十馀亩,在城西十五里毛塘港口。邵烈女墓 ,在小北门外河西湖滨,与玩珠楼相对,今在碧霞行宫后。
兴化县
周“昭阳墓 ” ,在昭阳山下。
樊将军墓 ,在平望铺西,未详何代人。
明兵部尚书成琎墓 在毕家湾,后迁于城南。“少保大学士高文义谷” 墓 在平望铺东之新庄。
宗才子墓 ,在县城内。
刘烈女墓 ,在县治内。
户部右侍郎杨果墓 距县二十五里。
莲花双冢 在安仁乡。旧传有姑嫂共刈稻,姑堕深沟中,嫂急救之,俱溺死。二尸葬于沟旁,忽生莲花数朵。里人惊异,启棺视之,莲花皆从口出,人称为“莲花垛。” 今双冢尚存。
宝应县
汉袁术墓 在宝应县治南三百步。墓门有碑,镌“汉时衣冠人物,甚工。” 今碑不存。
三国陈琳墓 ,在射阳村,去县治六十里。明冀京兆绮墓 ,在县治东北五里。淮堧水汎,墓堂圮毁。巡按御史马卿告诸吏曰:“令甲,凡古贤祠墓弗葺及弗禁樵苏者有罚。况国家勋勚之臣,爵登列卿者欤?” 檄县崇其封,葺堂五楹,列
石兽如制
仲节妇墓 ,在陈文墓西临水。仲旺妻郑氏葬此。
泰州
汉董永墓 ,在泰州西溪镇北一百四十步,永父亦有墓在焉。
黄霸墓 在泰州
五代小儿冢 在州治东,有坟数十。南唐李升迁故吴杨氏子孙于海陵,嗣用宋齐丘谋,无男女少长皆杀之,葬于此。后齐丘一小儿病,有作一诗,书纸鸢上,放入齐丘第内。其诗云:“化家为国实良图,总是先生画计谟。一个小儿抛不得,让皇当日合如何。”
宋晏丞相殊墓 ,在州治东北一里许大宁阡之原。夫人康氏祔焉。志铭犹存。
查丞相墓 ,在州治东北三十里查家庄。桥西有大士垄。
胡安定墓 在州治东南一百五十里如皋安定乡胡家庄。《旧志》云:“先生葬于乌程县,幼子志正携先生衣冠归葬祖茔。” 今乌程有先生墓及祠堂。
徐神翁墓 ,在州治东七里。
周恪墓 ,在徐神翁墓之西,与唐道人同域,号“三仙墓。”
唐甘弼墓 在响林原
明吏部侍郎储文懿巏墓 在州城西二里,工部右侍郎徐蕃墓 在州城北。
林会元春墓 ,在马店庄。
王心斋艮墓 ,在州治东安丰场。
如皋县
三国吕司马岱墓 ,在县东南六十里。
茅司徒墓 ,在县西北一里。有耕者见其藏悬窆犹存,因急掩之。
宋王龙图觌墓 ,在县东三百步。
胡节推墓 ,在县南十里。
《史知县搢墓 》“搢,本北平三河人,明洪武末知县事,秩满九年,民复请留后,卒于官,贫不能归,百姓负土营葬,子孙遂为如皋人。”
平倭冢 在西溪场。海道副使刘景韶剿倭,筑为京观。
《吴妃冢 》,疑为吴王杨渥妃也。
通州
唐骆宾王墓 在东门黄泥口。
宋金应墓 在州境。文天祥《记》云:“应以笔札往来吾门二十年,性烈而知义。去年从余勤王,补两武资,今春特授承信郎、东南第六正将。及余使北,转三官,授江南西路兵马都监。” 余之北行也,人情莫不观望,僚从皆散,虽亲仆亦逃去。惟应上下相随,更历险难,奔波数千里,以为当然。盖委身以从,死生休戚俱为一人者。至通州,住十馀日矣。闰月五日,忽伏枕,命医三四热病增剧,至十一日午,气绝。予哭之恸。其殓也,以随身衣服其棺如常。翌日,葬西门雪窖边。棺之上排七小钉,又以一小板片覆于七钉之上,以为记,不敢求备者。边城无主,恐贻身后之祸,异时遇便,取其骨归葬庐陵,而后死者之目可闭也。伤哉《伤哉为赋二诗焚其墓前》“我为吾君役,而从乃主行。险夷宁异趣,休戚与同情。遇贼能无死,寻医剧不生。通州一丘土,相望泪如倾。明朝吾渡海,汝魄在他乡。六七年华短,三千客路长。招魂情黯黯,归骨事茫茫。有子应年长,平生不汝忘。”
“查将军墓 ” ,失其名,在州西门外查家坝。明李尚书敬墓 ,在西门外仓南。
夏孝子墓 在南门外,《转水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