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十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十二卷目录

     衢州府部汇考二

      衢州府城池考

      衢州府关梁考

      衢州府封建考

      衢州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一千十二卷

    衢州府部汇考二

    衢州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西安县附郭。

    衢州府城池 故城凡三,俱废。宋宣和三年,守高至临城龟峰,高一丈六尺五寸,广一丈一尺,周四千五十步,为门六:东曰迎和,北曰“拱辰” ,大西门曰朝京,小西门曰“通广” ,大南门曰“光远” ,小南门曰通仙门,各建楼城外,三面浚濠,西阻谿。绍兴十四年,守林待聘因大水城圮,复筑。嘉定三年,又水守孙子直修筑。嘉平十一年,守魏豹文“新六门城楼。元至正间,监郡伯颜忽都因子城旧址,筑新城,又于门外包以月城,复建层楼于各门之上。明弘治己未,守沈杰重修。嘉靖庚申,守杨准修。万历中,守洪纤若重建大西门城楼。天启初,守林应翔重建北门城楼。崇祯十三年,守张文达增修城垛高四尺,添造窝铺三十六。”

    皇清顺治五年,守韩养醇再修城垛。十六年,总督李

    率泰重建城楼

    外县

    龙游县城池 ,明隆庆间,令傅性敏筑,延袤六里,雉堞二千“八百四十有奇,高一丈六尺,趾一丈三尺,面四之一。池深广一丈有奇。门四:东永安,南归仁,西太平,北向义门” ,各有楼,又有便门。万历九年,令余杰增缮警铺、敌台各七所。江山县城池 ,明隆庆二年,令余一隆筑门楼四,东迎薰,南通闽,西拱辰,北迎恩。

    常山县城池 明正德七年,令沈冕筑,延袤三里,高一丈五尺,趾广二丈四尺,门各有楼,东文笔,西、西高,南砚山,北贤良。小东门一望衢,小南门一金川。大水门三,小水门四。隆庆初年,东城楼毁,令张克文重建。

    开化县城池 ,“明正德辛未,令杨粲筑,周一千八丈五尺,高一丈二尺,厚一丈,门六,南迎恩,北望极,东金钱,西通济,东南起凤,东北锺秀” ,上各建楼水门二,窝铺十有四,雉堞二千一百六十。嘉靖庚戌,令周应奎于临溪筑堤三百馀丈,以防水激,复开马道六尺,以通水壅。隆庆戊辰,令朱谕增筑城垣,并建南北月城。辛未,知县徐仲濂于龙潭口筑石堤百丈,高广一丈,以防水冲。

    衢州府关梁考        府志

    本府。西安县附郭。

    三凤桥 :在郡治东正街。郡守杨准建。

    宝坊桥 在郡治东察院南。郡守杨准建。“朝真桥 ” ,在朝京泉大井东。

    狮桥 在太平坊,今大井右。

    乌桥 在状元坊南马站前。

    新桥 在里仁坊东。郡守沈杰重建。

    永清桥 在金紫坊巷口。

    酒务桥 在浮石门里临渊坊内。

    仙履桥 今莫家桥,在利用坊内。

    通济桥 在浮石门西,为内河水口。

    文昌桥 在仙履桥西

    瑞仙桥 在暗楼巷内

    茭池桥 在招贤坊启圣公祠西。

    槁荐桥 在华丰楼西

    护池桥 在槁荐桥东

    甘蔗桥 在小西门内,旧名“尼姑桥。”

    颜家桥 在澄清坊门馆对北。

    彭家桥 在雅俗坊东

    平沙桥 在菱塘北金紫闸下西边。

    上三桥 在金紫坊南

    下三桥 在上三桥东,忠烈庙北。以上俱郡城内。

    通和桥 在朝京门外水亭埠。明万历辛亥,造浮桥,两岸用石砌,埠中用舟为梁。

    皇清顺治庚寅重建。康熙癸亥,再新之
    考证

    东迹浮桥 在县东十里。

    迎恩桥 在光远门外

    水面桥 在城东一里

    官桥 在城东三里

    乌溪桥 在城东八里

    清湖桥 在城东十里

    西界桥 在城东二十五里。

    塘头桥 在城东三十里。

    山溪桥 在城东二十里。

    里沟桥 在城东十八里。

    安泰桥 在城东十八里。

    横山桥 在城东十五里。

    尚论桥 在城东五十里。

    双溪桥 在城东三十五里,安仁地方,二溪分流。明万历中建。

    四板下营桥 在通仙门外一里。

    双水桥 在城南三里

    黄公桥 在城南四里

    姜家桥 距城十里

    驿马桥 即落马桥。俗云“黄巢到此,落马不敢入城,故名。”

    上新桥 距城十里

    下新桥 距城十里

    郑桥 在城南十里

    百灵桥 :在城南三十里。

    祝公桥 在城南四十里。

    项桥 在城南三十里

    后溪桥 在城南四十里。

    马博桥 :在城南三十五里。

    鿎石桥 :距城八十里。白杜桥 ,在城西五里。又名高桥。

    鸭桥 在城西十里,俗讹“压潮。”

    柘溪桥 在城西二十五里。明弘治己未,改曰“进贤。”

    干溪桥 在城西二十五里。

    上坦桥 在城西二十里。

    千淤桥 在城西二十里。

    钓桥 在城北一里,拱辰门外。

    高桥 在拱辰门外二里。旧以木为桥,随作随坏。明成化间易以石。

    云溪桥 在城北十五里。

    任塘桥 在城东十五里。

    莲花桥 在城北三十里,架木为之。宋绍兴中,易之以石。

    下顿桥 :在城北二十里。

    吴村桥 在城北三十五里。

    皮溪桥 在城北三十五里。

    云庄二老桥 在城北二十里。

    章戴桥 在城北二十里。一名“东津。” 宋绍兴四年建。嘉定间,郡守重修。明万历丙辰改铺石面。宣风桥 在城北四十五里。旧无桥梁,水涨为虐。明万历乙卯创造石梁。下金桥 在城北五十里。

    西山桥 在城外五十里。

    锦旋桥 :在城北六十里。

    芝坑桥 在城东南二十里。

    俱溪桥 在城西南三十里。明嘉靖丁巳,叠石为桥。

    义济桥 :在城东北三十五里。

    通济渡 在城西一里

    水亭渡 在城西北三里。

    银尖渡 在城西南五里。

    浮石渡 在城北五里

    亭后渡 在城北五里

    东迹渡 在城东十里

    石塘渡 在城西二十里。

    沙埠渡 在城南十五里。

    清河渡 在城东十里

    塔下渡 在城东北十里。

    章溪渡 在城北二十五里。

    杨村渡 在城东二十五里。

    安仁渡 在城东三十五里。

    后辽渡 在城东二十里。

    石室渡 在城南二十里。

    松门渡 在城南十五里。

    门塘渡 在城南二十五里。

    鹤膝渡 在城南三十五里。

    坠石渡 在城北二十五里。

    五果渡 在城北三十里。

    盈川渡 在城北五十里。

    蒲潭渡 在城南四十里。

    团圆渡 在城南四十里。

    相思渡 在城南五十里。

    后溪渡 在城南三十里。

    坑口渡 在城南四十五里。

    叠石渡 在城南五十里。

    溪口渡 在城南四十里。

    航步渡 在城南六十里。

    仓口渡 在城南四十五里。

    大堠渡 在城南四十五里。

    下步渡 在城南六十里。

    两潭渡 在城南六十里。

    破石渡 在城南六十里。

    常熟渡 在城南七十里。

    郭渡 在城南七十里

    举口渡 在城南八十里。

    杨口渡 在城南九十里。

    勾溪渡 在城西三十五里。

    龙游县

    白莲桥 在县治前。宋乾道中,种白莲其下。“通驷桥 ” 在永安门外,跨灵源港。宋绍兴中建,淳祐重建,易以石墩。

    东市桥 在县东一百五十步。

    桥亭桥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步。

    青云桥 在县南一百步。

    学西桥 在县西一百三十步,即泮池。

    西门桥 在县西一里

    竹溪桥 在县东二十里。

    马报桥 在县东十五里。

    小龙游桥 在县东四十里。

    龙门桥 在县东二十七里。

    大虹桥 在县南四十五里。

    小虹桥 在县南四十五里。

    昼锦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

    三元桥 在县南三十里。

    莲花桥 在县西三里

    九里桥 在县西九里

    箭竹桥 :在县治西二十五里。

    穀水浮桥 在县北五里。

    节妇桥 在县北二十里。

    上方桥 在县北四里

    韦溪桥 在县北十里

    长潭桥 :距县十五里。

    钱桥 在县北二十里

    中虹桥 在县北三十五里。

    白鹤桥 在县北二十四里。

    神仙桥 在县北四十五里。

    仙迹桥 在县北二十里。

    石虹桥 地名横山下

    贺羊桥 宋刘章建

    縠波津渡 在县北五里。

    庄家渡 在县北五里

    吕塘渡 距县十里

    下訾渡 距县十里

    寺湖渡 距县十五里

    张家渡 在县东北十五里。

    孙家渡 在县东北十五里。

    湖镇渡 在县东三十里。

    柴埠渡 在县东四十里。

    石郭渡 在县南三十里。

    赤真渡 在县南六十里。

    庙埠渡 在县北十五里。

    团石渡 在县西北二十里。

    常真渡 去县五十里

    江山县

    仙霞关 在县南,入闽界。

    官桥 在县治前

    双溪桥 在通禄门内

    市后桥 在县东一里

    通津桥 在县东一里

    宾日桥 在县东一里

    浮桥 在县东南二里

    春野桥 在县北十里

    华清桥 在县东十五里。

    溪口水关桥 在县东三十五里。

    吴村桥 在县东四十五里。

    东山桥 :距县三十五里。

    景星桥 在县南五里张村。

    横湖桥 在县南十五里。

    上三桥 在县南景星乡。

    蔡家桥 在景星乡

    清湖桥 在县南十五里。

    嘉泰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

    昭明桥 在县南三十里。

    陟明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延龄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寺亭桥 在县南二百步。

    虹桥 二一在道成乡,一在沙堤。

    仙霞井桥 在县南一百二十七里。

    保安桥 在县南一百里。

    普济桥 在县须江乡

    洛彭桥 在县西三十里。

    安济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泠水桥 在兴贤乡

    陂头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忠者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古稀桥 在县西四十五里,俗名“大阳桥。” 鹭鸶桥 在三乡口。

    嘉湖桥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太平桥 在县西南五十里。

    下溪桥 在县北三里

    下三桥 在县北五里

    青霄桥 在县东北一里。

    松山桥 在县北七里

    巇溪桥 在县北十五里。

    界溪桥 在县北三十里。

    杨桥 在棠峰

    迎恩桥 在嘉湖

    通祀桥 在嘉湖

    程公桥 在一都航头。明万历间建。

    丰足桥 在县西北十五里。

    昌嗣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步云桥 在雪村

    观音桥 在观音堂

    坂中桥 ,未载处所。云津桥 :在凤林。

    横山桥 在凤林

    苦竹桥 在县南五十里。

    文昌桥 在三乡口

    新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

    落马桥 在十八都

    张陂桥 在县西七里

    金鸡桥 在十五都

    罗娘桥 在县南三里

    塌水桥 在县北三十里。

    庆云桥 在长台

    市后渡 在县北七里

    龙潭渡 在县东北二里。

    鹿溪渡 在县通昌门外。

    白渡 在县北七里

    清湖渡 在县南十五里。

    若子渡 在县北十五里。

    水门渡 在县礼贤镇西。

    毛塘渡 在县东南二里。

    塔溪东渡

    塔溪西渡 今有桥

    画船潭义渡 在齐礼乡。

    山观渡 在归厚乡

    平坦渡 在县北二十里。

    逸溪渡 在县北二十五里。

    宏贤渡 在利宾乡

    凤林渡 在县南六十里。

    峡口渡 在县南七十里。

    常山县

    仁寿桥 在城内南隅坑头。

    观澜桥 在城内北隅大坑头。

    观风桥 在县东文笔门外。下跨龙潭,旧名“迎恩。” 明成化间建,圮于洪水。嘉靖元年,重建浮桥 ,在观风桥东百步,跨广济溪,旧名“灵济桥。” 明洪武间建,寻圮。弘治中乃比舟为浮桥,系铁锁。

    镇安桥 在县小东门外。

    虹桥 在县东二十里

    大坎桥 在县西十五里。

    金井桥 在县西三十里。

    太平桥 ,在县西四十里。草萍桥,上有屋覆之。紫石湾桥 ,在县西三里。

    傥溪桥 在县北五里。明弘治间建浮桥。正德初改为“石桥。” 隆庆中重建。

    芦田桥 在小南门外

    新溪桥 在大南门外

    岩口桥 在县西南乡七里岭下。

    龙绕桥 在县西北二十里。

    永安桥 在七都球川石潭头。

    茗源桥 在东北乡三十五里浮河。

    炉内桥 在浮河

    汇南桥 在县北五十里。

    广济渡 在东门外浮桥下。如水涨,撤桥用船。《东深》渡 在县东三里滩。

    紫港渡 在县东北一里许。

    新站渡 在县东南乡十五里。

    招贤渡 在县东三十五里。

    马车渡 在县东二十里。

    围村渡 在县北十五里。

    开化县

    和平通济桥 在县东百步。宋绍兴中建。双溪桥 在县东一里。

    仁寿桥 旧名“虹桥” ,在县东二十里。

    通德桥 在县东十里

    旺男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

    广济桥 在县东二十三里。

    金溪桥 旧名“南归” ,县南五里。

    石井桥 在县南五里

    翁村桥 在县西二十里。

    芹涧桥 在县西十里

    石梯桥 在县北五里。石壁峭立,下临密赛淤。有道士叠石为梯七十馀级。桥成,势若飞虹。浴凤桥 ,在县北十里。

    蔡溪桥 在县北十里

    杜洋坑桥 在县北二十五里。

    明连桥 在县北十五里。

    永济桥 在县北三十里。

    村心桥 在县北三十里。

    马金桥 在县北三十五里。

    后山桥 在县北三十五里。

    什城桥 在县北三十五里。

    滃川桥 在县北十里

    巨济桥 在县南三十里。

    通济渡 :在通济门外。

    潭口渡 在锺秀门外

    期坂渡 在二都龙山溪口。渡 未载处所。

    华埠渡  。巨济渡  。声口渡。

    中淤渡  路口渡  、梧村渡。

    永济渡

    桃林渡 在县西三十里。

    横山渡 在县西南四十里。

    马金渡  叶溪渡 俱在县南四十里。郑堰渡 在县北四十里。

    衢州府封建考        通志

    五代梁

    吴越王 钱镠,开平四年封。按:衢属“吴越国。”

    衢州府公署考        通志

    本府。西安县附郭。

    府治 据龟山之上。唐武德四年,置衢州治。六年,辅公祏陷衢州,治毁,州废为县。乾元元年,复为衢州,建州治。宋因之。元改为衢州路总管府治。至正二十七年,兵毁。明改建衢州府治。嘉靖十二年,知府袁城开拓缮修。仪仗库、架阁库、行用库,俱在治内。

    经历司  照磨所 俱在治内。

    司狱司 在仪门外

    税课司 在府治西北隅大街。

    织染局 在府治西北

    广盈仓 在府治西北,明弘治间立。

    乐丰仓 在府治东隅。明崇祯间建。

    阴阳学 在府治东

    医学 :在府治西。明洪武十七年,改“惠民药局” 为之。

    僧纲司 在祥符寺

    道纪司 在元妙观

    察院行台 “在府治东。”

    藩司行台 在府治北

    臬司行台 在府治西北。

    衢州守御千户所 在府治西。

    西安县治 在府治西仁寿坊。旧为杂造局,元改万户府治。至大间,又改录事司,而县治在礼贤门外。明洪武初徙建今所,二十八年重建。板固巡检司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严剥寨巡检司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预备仓 在县治南四百步。

    东乡仓 在清平乡

    南乡仓 在德懋乡

    西乡仓 在临江

    北乡仓 在宣风乡

    盈川仓 在盈川乡

    乡都常平仓 四所

    《阴阳学  》、“医学 ,各就训术、训科” 所居。僧会司  。道会司。

    外县

    龙游县治 在故姑蔑宫之东南。宋庆历间,邑称“壮丽。” 元末毁重建。明洪武三年修,嘉靖间增修。

    湖镇巡检司 在于湖镇市。

    税课局 在通驷桥,久废。

    东仓 在湖镇市

    西仓 在灵耀寺旁

    南仓 在仁卫庙右

    北仓 在县北十里。并明永乐间建。

    阴阳学  、医学 并在县北。

    惠民药局 在县西

    僧会司 在灵耀寺

    道会司 在集善宫

    巡按行台 在儒学东,旧为按察分司。

    布政分司 在龙丘驿故址。

    按察分司 即“鸡鸣书院” ,改建。

    江山县治 面景星峰,元达鲁花赤马合谋修建。元至正间毁,明洪武三年重建。弘治七年复建。

    东山巡检司 在仙霞关,初在岭下,明成化间徙岭上。

    小竿岭巡检司 ,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新设仓 在县北。

    东仓 在须江

    西仓 在感化乡

    南仓 在道成乡

    北仓 在崇善乡

    阴阳学  、医学 并在县东。

    僧会司 在海会寺

    道会司 在紫薇观

    布政、按察二分司 俱在县治东。

    常山县治 ,宋宣和间建,元至正十三年毁,明洪武初重建。成化、弘治间相继增修,规制始备。际留仓 在县治仪门东,明弘治九年建。东仓 在新店市。

    西仓 在君子乡

    南仓 在宣化乡

    北仓 在还淳乡

    义仓 在集真观北

    阴阳学  医学

    惠民药局 在县治西

    僧会司 在昭庆寺

    道会司 在集真观

    察院行台 在县治东北。

    布政按察分司 并在县治东。

    开化县治 北枕钟山,南向凤凰之三台。宋太平兴国间开设,绍定间重建,元毁,寻即孔埠邮亭为署。明初即儒学前亭为治,又移置旷寺。洪武二年即宋旧址建今治。

    马金巡检司 在县北四十里。明天顺间建。东仓 在县东。

    西仓 在栗江

    南仓 在庄步

    北仓 在马金,明永乐三年建。

    阴阳学  医学 在县东,即“惠民药局” 居之。僧会司 在灵山寺。

    “道会司 ” “在颐宫。”

    布政分司 在县东

    按察分司 在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