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13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十三卷目录
衢州府部汇考三
衢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衢州府户口考
衢州府田赋考
衢州府漕运考
衢州府风俗考
职方典第一千十三卷
衢州府部汇考三
衢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府志
本府。〈西安县附郭。〉
衢州府儒学 在郡治西。宋景祐四年建。元至正中,明天顺、成化、嘉靖中,代加修葺。中为太殿,南为戟门、棂星门,前为泮池庙,北为明伦堂、《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东为启圣祠、乡贤祠、名宦祠。西为敬一亭、尊经阁。阁之两翼为舍,凡二十楹。万历三十四年,改南向。崇祯中,新建魁星阁、敬一亭,作西二斋,迁修启圣、名“宦乡贤祠。”
皇清顺治十七年重建。康熙十一年,重加“鼎新。”
西安县儒学 在县治西北。明洪武中,徙于城北,废斗室法院为之。正德中,迁于宋贡院遗址。嘉靖中,改建于旧祥符寺址。万历、崇祯中,又相继修建。
皇清顺治甲午,重浚泮池。康熙十三年,毁于兵。二十
五年依原址重建。三十七年,“启圣祠” 倾,邑令陈鹏年重修,新建。
明正书院 在县治东
柯山书院 在烂柯山右,去城二十里。宋宣和间建。
清献书院 在拱辰门外二里。宋咸淳中立。明成化间,再加修葺。后迁于城北祥符寺左,书院遂废。
定志书院 在县学右,明万历中建。
衢麓讲舍 在府治龟峰之麓。
青霞书院 在北门浮石渡口。
社学 七:城中、东、南、西北隅各一所。
学田 共六亩五分,收租备银二两零七分,交县起解学院赈济贫生。
外县
龙游县儒学 在治西一百步。宋政和二年立。宣和七年重建。绍兴三年建御书阁。十三年,改明伦堂曰“泮林。” 淳熙中,建四斋:曰存诚、《育德》《敏行》《克己》。嘉定元年,易“泮林” 为“登俊堂” ,后毁。元至元中重建。至顺三年重修。至正末复毁于兵。明洪武初重建。景泰中重修。大成殿、戟门、明伦堂、斋楼、门庑、房舍。嘉靖、万历中,相继修葺。
皇清康熙十九年鼎新,规模弘敞,更胜于昔。
九峰书院 在县东九峰山下。
鸡鸣书院 在儒学北二百步。
文昌社学 :距县二百步。旧在灵耀寺右,今迁儒学西。
王村社学 :距县十里。在水北王村。
灵山社学 ,距县四十五里,在仁惠庙左。《湖镇》社学 ,距县三十里,在舍利寺右,并废。学田 。明万历间置,田六十三亩九分。
江山县儒学 “在县治东二十步。南向俯河。宋绍兴十四年,丁昌朝鼎新,改门南向,且造浮梁,绝河以渡。” 淳熙中增修。元初毁于兵。至元二十三年,徙县治之西,重修讲“堂、斋庑、棂星门,并开文明池。明洪武初重建,并立文明坊。跨河为桥,对棂星门。永乐初,辟东偏为门。天顺、成化、嘉靖、崇祯中,相继修葺。” 凡殿、庑、堂、斋以及戟门、棂星门,“启圣” 、“名宦” 、“乡贤” 诸祠,规制悉备。明末兵燹,圮毁。
皇清顺治九年重修。康熙二十二年重加鼎建。
逸平书院 旧名“南塘” ,在县西五里。
江郎书院 在县西五十里江郎山上。
清漾书院 在县南三十五里。
“高斋书院 ” 在沙堤。
克斋书院 在县西
嵩山书院 在长台镇
仰山书院 在县南五里。
“景濂书院 ” 在石门。
留斋书院 在石门
东溪讲舍 在宝成寺后。
三益书院 在石门内
社学四 :一宝成寺,圆成厅一所。一海会寺,法琛新厅一所。一施水寺,成德楼厅一所。一灵宝经堂厅一所。
学田 五顷七亩三分,地四十九亩七分,山一十九亩,塘四亩六分。以上共租一百八十三石。常山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南五十步,宋绍圣中建,后迁县西,寻废。绍兴辛巳,复建于旧址。元元统重修。明洪武乙巳,增建泮水亭并教谕居室,辟射亭,建膳堂,东西两斋,启圣、名宦、乡贤祠,规制大备。
皇清顺治戊子,明伦堂圮,丁酉,重建两庑,棂星门《康》。
熙二十一年复修
“石门书院 ” 在石门山。
社学 七十五所。东、南、西、北、中隅各一所。“登丰、宣丰、君子、博望、定阳、还淳、边善、常山、怀安、敷教” 等乡各七所。
义塾 在县西数十步
学田 共五百六十七亩。
开化县儒学 “旧在县治西五十步。宋政和间,徙县东。淳熙乙未迁溪滨面笔峰。元至元大德、延祐、泰定、元统、至正间,节尝修理。明洪武初重建。永乐、天顺、成化中,复相继修葺。嘉靖十八年,以洪水圮废,改迁县东南百步。万历中,复改迁于望极门外锤山之麓。” 堂庑斋舍,悉加创建。崇祯中圮。
皇清顺治间重建。
包山书院 在县北二十五里,地名“马金。”
衢州府户口考 通志
本府
原额人丁一十五万八千四百七,丁口五分。内除康熙十三年西江、常、开四县闽变以来,故绝逃亡无征丁口三万一千九百三十,丁口五分。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十二万六千四百七十七,丁口五分。
西安县
原额户口、人丁四万五千一百七十,丁口五分。自康熙十三年闽变以来,故绝逃亡无征。丁口五千三十八,丁口五分。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四万一百三十二口。龙游县:
原额户口人丁二万二千八百四十五丁口。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二万二千八百四十五丁口。
江山县
原额户口人丁二万九千七百五十四丁口。自康熙十三年闽变以来,故绝逃亡无征丁口八千四百八十七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二万一千二百六十七丁口。
常山县
原额户口人丁七千三百八十八丁口。自康熙十三年闽变以来,故绝逃亡无征丁口二千七百五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四千六百八十三丁口。开化县
原额户口人丁五万三千二百五十丁口。康熙十三年闽变以来,故绝逃亡无征丁口一万五千七百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三万七千五百五十丁口。
衢州府田赋考 通志
府属总
原额、田一万七千三百六十八顷七十六亩二分七釐
康熙六年,龙游县丈缺田二百顷五十五亩一分二釐七毫二丝五忽,该田一万七千一百六十八顷二十一亩一分四釐二毫七丝五忽,共除荒弃田一千七百二十六顷八亩一分六釐三毫五丝五忽四微三尘八渺。
共增开垦田三百二十九顷八十六亩四分七釐五毫一丝一忽。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田一万五千七百七十一顷九十九亩四分五釐四毫三丝五微六尘二渺。
共实征银一十三万七千七十四两五钱四分八釐一毫九丝九忽一微四纤四尘九埃二渺四漠。
共实征米九千七百三十四石九斗四升八合。
五勺八抄二撮四圭五粟五粒四黍二粞二糠。原额地六千八十七顷八十三亩六分五毫,康熙六年,龙游县丈出地三百二顷五亩一分四釐三毫,该地六千三百八十九顷八十八亩七分四釐八毫。
共除荒弃地一千一百六十一顷一十六亩八分九毫五丝五忽四微一纤七沙三尘九埃一渺三漠。
共增开垦地七十九顷九十一亩四釐七毫八丝二忽一微七尘。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地五千三百八顷六十二亩九分八釐六毫二丝六忽七微五纤二沙六尘八渺七漠。
共实征银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三两一分九毫八丝六忽一微一纤一沙七尘一埃九渺四漠。共实征米一千七百三石八斗八升七合六勺一抄五撮七圭三粟三粒一黍七粞三糠四秕。原额山六千六百二十八顷八十八亩二分七釐。
康熙六年,龙游县丈缺山二百六十顷三十亩二分七釐一毫八丝。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山六千三百六十八顷五十七亩九分九釐八毫二丝。
共实征:银四千六百二十八两八钱九釐四毫五丝八忽九微。
共实征米三百四十五石三斗二升六合三勺一抄五撮五圭六粟。
原额塘湖荡坎六百二顷六十六亩一分四釐。康熙六年,龙游县丈出塘、湖荡坎三十五顷九十五亩七分三釐五毫二丝。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塘湖荡坎六百三十八顷六十一亩八分七釐五毫二丝。
共实征银三千五百九十两七钱九分四釐三毫六丝八忽二微四尘。
共实征米二百四十七石六斗六升四合五勺二抄七撮六圭。
原额桑柘木三千四百五十一株五分四釐。康熙二十年分,《见在桑柘木额同上》
共实征:银一十九两三钱三分七釐六毫二丝四忽。
以上田地、山塘、湖荡坎等项,应共征银一十九万一千五百八十七两八钱七分九釐一毫三丝六忽三微九纤六沙六尘四埃三渺四漠。加收零积馀米改征银三十四两三钱二分三釐四毫五丝三忽。
蜡茶折色加价银五十四两九钱四分五釐六毫四丝四忽二微七尘,共该征银八十九两二钱六分九釐九丝七忽二微七尘。又加外赋不入地丁科征银:七百一十四两三钱一分八釐二毫三丝三微三纤六沙八尘八埃五渺二漠。以上地丁并外赋等项,通共实征银一十九万二千三百九十一两四钱六分六釐“四毫六丝四忽三纤五沙二埃八渺六漠。”
通共应征米一万二千三十一石八十二升七合四抄一撮三圭四粟八粒五黍九粞五糠四秕。除收零积馀米三十四石三斗二升三合四勺五抄三撮。
通共实征米一万一千九百九十七石五斗三合五勺八抄八撮三圭四粟八粒五黍九粞五糠四秕。
遇闰地丁加闰,实征银三千四百九十两六钱七分四釐八毫六丝九忽七纤五沙三尘八埃三渺六漠。
外赋不入地丁加闰实征银一两五钱七分五釐四毫一丝。
《地丁》加闰实征米一百五十八石四斗
衢州府漕运考 府县志合载
府总
粮驿道专辖漕运本色月粮,给军米一千九百石八斗。
加闰米、一百五十八石四斗
随漕折色银六千九百五十二两五钱六分四釐五毫三丝二忽一微四纤六沙一尘二埃七渺二漠。
内贡具银九十三两四钱三分九釐五毫。
廪工银一百五十八两四钱。
月粮七分,给军银四千四百六十五两二钱六分七釐九毫六丝九忽二微七纤二沙七尘二埃七渺二漠。
加闰银一百一十两八钱八分。
《浅船》银二千二百三十五两四钱五分七釐六丝二忽八微七尘三渺四漠。以上俱五县征解《西安县》
额征本色月粮,给军米七百八十五石八斗九升。
加闰米五十三石三斗八升八勺。
随漕折色银一千一百八十二两五钱九分六釐六毫五丝。
加闰银三十七两三钱六分六釐五毫六丝,月粮七分。给军银六百四十一两八钱三分三釐二毫七丝六忽。内:
贡具银二十两四钱一分三釐三毫七丝四忽。浅船料银五百二十两三钱五分。
龙游县
漕运银米:《府、县志》俱未载。
江山县
额征本色月粮,给军米四百五十七石二斗九升。
加闰米四十三石八升四合八勺。
随漕折色银一千一百一十六两六钱二分一厘六毫一丝三忽六微。内:
浅船料银四百四十五两三分七釐。
贡具银一十六两四钱三分二釐八毫八丝九忽。
《廪贡》银一十三两三钱六分三釐七毫二丝四忽六微。
月粮七分,给军银六百四十一两七钱八分七釐九毫九丝九忽九微。
加闰银三十两一钱五分九釐三毫六丝。《常山县》:
漕运银米:《府、县志》俱未载。
开化县
漕运银米:《府、县志》俱未载。
衢州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
府总。〈西安县附郭。〉
《汉志》:“吴越之习好勇,其民边楚,战斗兼并,轻死易发,其俗果以悍。其君子耿耿好气,敏于事,有古遗风。民醇事简,风俗敦厚。”
《旧志》:“衢本吴越境,居广谷大川之间,风土朴野,民俗淳庞。”
《超览堂记》:“君子多亢言而厉行,易知而难狎,有古遗风。”
《保安院记》其俗悍以果,其君子耿耿好义,敏于事。
西安密隶郡治,自汉以来,浃洽政化。宋南渡后,士风益竞,名巨迭出。至今敦行古道,雅尚礼文,君子重廉耻,惜名节;小民畏刑宪,寡词讼。“居市井者文而浮,处乡野者质而鄙。”
士力学操觚,安贫砥行,无越礼犯分,告讦“狡狯” 之事。
冠 不行“三加礼” ,惟择日命冠,冠已,祀其先而已。
婚 、纳采、请期,悉如常制,惟不行亲迎礼。至其订亲,亦颇重门第。媒妁以亲戚有力者为之丧 。富家则用小殓,停柩中堂,置楮于门。门外设告讣以牌,牌上书“某年月日生、某年月日终。” 以七日受吊,累至五、七而止。
祭 岁时恒祭,皆于中堂。即吉礼宴会、祈祷,皆奠而后食。至于追远,惟于各时节举奠祖先。忌辰、讳日,子孙不茹荤,诞日则否。
“元旦 ,夙兴,礼拜天地神祇及祖先尊长,亲朋交贺三日乃已。” 择日上墓,具酒果祭墓,挂楮钱。元宵 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张灯凡五夜,观庙鼓乐以娱神。市并数家植竹木为棚,悬灯当道,士民竞观。
清明 扫墓,具牲醴,挂楮钱,会族饮,插柳于门。四月八日,家造青精饭,相遗,谓之“乌饭。”
端午 ,俗无竞渡,惟悬蒲艾于户,饮雄黄、菖蒲酒,幼者系以彩缕,姻戚以角黍相遗。
六月六日 ,“士人曝书” ,“沙门曝经” ,民间浴畜于水滨。
七月七日 ,不行瓜果乞巧之事,但小儿以五日所系之彩剪之,泛以水送置屋上,以为鹊桥之渡。
中元 ,俗称“鬼节” ,设斋荐先。里人集浮屠,修焰口道场,为“盂兰盆会” ,亦有夜放河灯者。
八月中秋 ,邀宾朋置酒赏月。
重阳 置酒登高,以秫米杂以肉果,蒸为糕,以会宾朋。
冬至 ,祀祖先于宗祠,外姓不行拜贺之礼。近踵事增华,亦有拜贺亚于元日。
十二月初八日 ,“僧寮以五谷米杂诸果菜。” 煮粥供佛,延居士食“腊八粥。”
腊日 ,季冬二十四日为之。皆具茶饵祀灶。除夕 ,家换桃符,作春联祭报先祖,燔柴于户外,设宴守岁,爆竹之声达旦。五邑旧俗相沿,要亦大同小异。
龙游县
“俗悍以果,尚气夸功而健于讼。妇人少出户庭,贞节相望。君子务学,多亢言厉行,有古之遗风。” 瀫水之南,民务耕稼,其北尚行商。
江山县
士尚节气而励德行,民务稼穑而健讼。
常山县
常山,闽楚之会,地狭民稠,习尚勤俭,业事医贾,妇人供纺绩,不出户庭。宋朱晦庵、吕东莱、张南轩讲学于此,故今学者知向方,民无终讼,科甲代不乏人。
开化县
无平原沃野之饶,民多好勇而易驯。惟云台乡尚朴而野,依稀古道,大略醇厚,勤耕织。士大夫重廉节,科第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