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七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卷目录

     大理府部汇考三

      大理府物产考

      大理府古迹考陵墓附

      大理府土司考

     大理府部艺文一

      大理行记        元郭松年

      崇圣寺记         李源道

      游点苍山记        明杨慎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六十九卷

    大理府部汇考三

    大理府物产考        通志

    府总

    “点苍石 ” ,出苍山麓,白质黑文,间有山水草木之状,好事者制为屏玩。

    高河菜 出苍山高河泉。茎红叶绿,味辛香。五六月采之,不可多得。按《明一统志》:“五六月采之,若高声则云雾骤起,风雨卒至。” 盖高河乃龙湫也。

    石花菜 出《北胜州》。

    《龙女花 》,出大和《感通寺》。

    黑竹 出浪穹,色黑可为箫管。

    工鱼 ,出洱海,如鲦而鳞细,长不盈尺。明杨慎称为鱼魁。工或作公,又作弓。按《明一统志》:“长不满尺,大小俱有子,味极美。”

    洱海红布

    感通茶 ,出太和感通寺。按:《明一统志》:“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

    纸     、墨     靛

    《胭脂 》俱出《太和》。

    乳扇    酥油    红花 子,亦可作油。

    盐 三县有井

    木莲花 ,树高大,叶如枇杷,花如莲。有青、黄、红、白四种。

    无花果 ,赵州出,不花而实,生枝叶间如李。

    大理府古迹考        通志

    本府。太和县附郭。

    画卦台 ,在苍山龙泉峰下。昔武侯屯兵于此,草莱中得石刻伏羲像,因作八卦台祀之。天威迳 龙关以西皆是。孟获对武侯曰:“公天威也。” 迳以此名。

    千寻塔 在崇圣寺上。有铁铸字识云:“贞观间尉迟敬德监造。” 正统九年地震,塔裂,旬日复合。五华楼址 在城中,唐大中时南诏丰祐建。元世祖征大理,驻师其下。至正德间重修,址存。按《明一统志》:在府治西。唐大中十年,南诏券丰祐所建,以会西南彝十六国。楼方广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元世祖征大理时,驻兵楼前。至元三年,尝赐金重修。前有宋高国公《辅政碑》,僧子云撰文。

    《蒙国大诏碑 》。在城北,郑回撰文,杜光庭书,今剥落殆尽。

    辘角庄 在城南二十里。昔南诏神武王有女,欲自择配,倒坐牛背,任其所之。至一委巷老妪家,角左右侧入,遂嫁其子,王怒,绝女。后其婿于樵采处得金砖,负归,作金桥银路以燕王,王叹曰:“真天婚也,好如旧。” 因名其地曰辘角庄。大石案 在城北三十里。唐永徽间,杨波远为迦叶设供,就石为案,宽平丈许。

    《胜概》楼 在三塔寺。楼制高广,览尽湖山,上有洪钟,声极清远。

    刻石岩 ,在洱河东岸。凤伽异刻碑国门,取材于此。

    石乳岩 在茫涌溪上有滴乳石。高智升初生时,曾弃其下石,滴乳入口,数日不死,始收养之。逆水浮板 ,在城中大悲寺。唐末有木板逆流三里许,人异之,取视,见观音像,因奉于寺。明成化间,雪深七尺,烟火俱尽,像前香篆不灭。《平云南碑 》在城西,元世祖驻跸之地。

    《平章碑 》,在城西北苍山应乐峰。

    《南诏碑 》在城西南。唐天宝间,阁罗凤归吐蕃。

    揭碑国门,明不得已而叛,西泸令郑回撰文。按《明一统志》在太和县,蒙氏阁罗凤叛唐归吐蕃。揭碑国门,明不得已而叛。

    金刚城 ,在佛顶峰麓。南诏云:“南王筑。”

    《南诏城》遗址 凡七,一在河尾里,一在关邑里,一在太和村,一在北国,一在蟠溪里,一在塔桥,一在摩用,皆为备吐蕃而设。

    “玉手碑 ” ,在崇圣寺。僧念庵书《证道歌》,刻于石。以其右手自腕至掌,莹明如玉,故名。

    《玉磬碑 》,在兰峰无为寺,《汝南王记》。

    “桂楼 ” ,在蟠溪。杨黼读书处。其下有“退笔冢” ,今圮。

    白虎墩 在感应寺。昔传有僧在厨炊黍,见白虎入,急以甑縻掷之,绕其颈而遁。明视西廊塑虎,颈有甑縻焉。寺废墩存。妇负石 在城南和阳铺。昔汉兵至境,见妇人负大石,众咸惊异,戒勿露刃,但略其地为叶榆县,后人祀观音像于上焉。

    天桥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俗谓观音。凿石以泄洱水,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

    洱海月 在下关,五更时月落已尽,水中犹现一轮,惟十一月见之。

    石马泉 :在城西,明杨慎刻禹碑于石上。按《明通志》:“水味甘冽,源出西天竺。”

    翠华堂 ,在无为寺。元世祖驻驆之处,万松郁然。

    “写韵楼 ” 杨慎著《六书转注处》。

    “混沌亭 ” ,在龙尾关西谷中,有《李将军祠》,为唐死事之臣,南诏祠之。

    占文阁 在府城西南。每星回节,似有火炬出焉。土人以占科目之多寡。

    观音石 ,在三塔寺南,上有杨黼《八分书志》之。风孔 在三阳峰蔑原之上,风从孔出,刺人肌骨。

    “日课岩 ” ,在洱河东北,山有悬石,可三尺许。昔僧慈济日于石上课拜,后化去。

    香岩佛迹 在中峰之半,异香逼人,传为“佛迹。” 《赵州》

    孔明故垒 在州东北三里九龙池山顶。建宁县城 即今迷渡。武侯南征,置县筑城。白岩城 ,在州东南六十里。明嘉靖间,通判张民筑。今存废址。

    仙桥 在白岩川西山。南诏时,有杜老蛮者即岩构寺。上有独木桥,其木异常,每月十五夜,桥木自换。又有奇树,名菩提树,一名“思维树。” 《孔明印 》在定西岭,岩间刻印篆,传为武侯所作。

    唐城 ,在州南十五里。唐李宓筑。

    彩云城 ,在白岩西山下,即《一统志》所谓文案洞城也。白国王张龙佑那筑。

    御井 在州北十五里。元世祖驻驆此地,时大旱,兵渴,世祖祷神凿池,泉忽涌出。

    凤栖木 在白岩赤水江,有古树二株,昔传凤栖其上。

    云南县

    镜州旧城 在县西南,唐置,遗址尚存。

    旧勃弄匡川县 ,在县东南。

    地符石 在县西三里,石上有鸟篆,赤如丹砂,人莫能辨。按《明一统志》“在云南县西二十五里,石上有篆文如印,人不敢践。”

    《龙马迹 》,在青龙海之西,石上有人马足迹各一。

    邓川州

    诸葛寨 ,在州东三十里。猪洞南山顶有石墙遗址,相传为武侯驻兵处。其下有龙潭,石壁刻星云人马之形,孟获所据银坑洞即此。德源城 在城东,昔邓赕诏居之。南诏既并邓赕,其妻慈善不屈死。南诏旌其城曰“德源”,事详《列女》。

    浪穹县

    凤羽县址 在县南,今名“凤羽乡。”

    天鼓石 在县西山半,高四尺,方一尺五寸。段氏时,有高僧凿底为孔,欲函己骨。及茶毗日,有天鼓鸣。

    三营 ,在莲花山下。元世祖人大理,以此地为吐蕃襟喉,留军三百户镇之,因名。

    古柏亭 在县东五里。元咸熙初建。今亭废柏存,轮囷如盖。

    观音岩像 在县西雒马井江边。

    《占农》石 :在凤羽乡,石窍中有物如蛇,见首则

    《年丰》见尾,则年歉见腹,丰歉半之。

    宾川州

    《遂久县》址 在金沙江东北,古称“白门。”

    迦叶门 ,俗呼“华首门” ,在鸡足山顶,迦叶入定之所。唐南诏永贞间,僧小澄从此扣石门入。有二僧,追之不及,大悔恨,焚身门外。焚处生二柏树,至今存焉。

    八《功德水 》。在鸡足山巅。迦叶于石山卓锡成泉。清流不竭。

    驯虎涧 在鸡足山,传为迦叶驯虎之所云。《龙州》。

    石中杖屦 在州左。俗传正德间,土官假文显见有老人,令剖山石,言毕不见。文显剖石,得铁杖、铁屦各一。因建寺,设老人像祀之。

    金鸡岩 在顺荡山。岩窟中有白石,形如鸡。岩下有石龙露其半,鳞甲爪尾皆具。

    北胜州

    祭锋台 在州南二十里。武侯南征时,祭剑于此。

    崀峨城,址 在州南五十里,蒙氏所筑。

    《程海磁枕 》,昔有渔者网得之,色青碧,视其润燥,可占晴雨。

    《通志》
    未载古迹

    《明一统志》

    大理卫 在府治南,洪武十七年建。

    太和城 在府城南一十五里。南诏徙治太和城,即此。

    羊苴咩城 ,在南北二关之间。城有九重。南诏异牟寻自太和徙此城。

    上关城 在府城北七十里,周围四里,四门。下关城 :在府城南三十里。城南有桥,桥南有壁,周围二里三门。

    唐九征铜柱 唐御史九征,遵洱河尾而西见吐蕃,筑城以铁,緪梁漾、濞二水以越点苍征,毁緪夷城,立铜柱而去。柱今失其处矣。

    放黑龙于冯河 ,在玉局峰顶之南。世传黑龙为患,观音大士请佛敕放之于冯河,使冬春居雪山,夏秋居温汤,寒益寒,热益热,今龙尾关温泉是已。夏至冬至先后数日,雷雨大作,是其往复时也。冯河潭围万步,岩壁耸峭,奇木交加。潭以板石,皆人力所为者。修饬整整,尘埃不到。潭面清彻,其深莫测,忽有堕叶鸟辄衔去。《汉书》谓云“南郡西北有山。如扶风太乙之状。上有冯河。” 即此。

    晒经坡 ,在兰峰无为寺之上,广三百步,不生草木,世传唐三藏晒经处。

    卓锡泉 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喜州大慈寺前。昔有神僧卓锡得泉。

    石马井 在府治后,日亭午时,见井中有石如马。

    戮魔石 在上羊溪

    罗刹洞 ,在上羊溪深处,石门圆深,世传观音大士放置罗刹之所。一山耸然,四山围之。以《堪舆家论》谓“牛不出栏。”

    般若台 在胜概楼北,有李阳冰“般若台” 三字。仙乐台 ,在府城西帝释山。

    襟山带海楼 在府城中央,上有谯楼。六月二十五日星回节,城外万炬纵横,烂如星海,大夫登楼观之。

    石耳窍 在龙首关南。石有窍,深不可测。土人相传,患耳疾者,以海𧵅纳其中,可愈。史城 ,在府城北四十里。隋史万岁巡西洱河,驻此。

    “剖碑崖 ” ,在洱河东岸。南诏凤伽异欲刻碑国门,于此取材。今碑迹犹存,盖下临万仞之渊,为力至难。

    “笔冢 ” ,杨黼作八分书,瘗退笔为“冢。”

    放光谷 ,在芒涌溪深处,名悉达场。四围皆有佛光,或圆或长,五色互异。云“药师道场。”

    日本四僧塔 ,在龙泉峰北涧之上,逯光古斗南,其二人失其名,皆日本国人,元末迁谪大理,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怜而葬之。念珠树 ,在府城北五十里,每穗结实百八枚。昔李贤者寓周城主人,其家妇产难,贤者摘念珠一枚使吞之。珠在儿手中擎出,弃珠之丛,地生珠树。

    巨人迹 ,一在苍山五台峰,一在洱东青巅山。《地券 》在洱河罗筌寺南赤文岛,有大篆数十字,今莫辨也。

    驻跸台 ,一在兰峰无为寺龙苑庵,一在赵州遍知寺东北二里,皆元世祖驻驿之地。

    碧玗石 在夏云、龙泉二峰涧内,嵌于岩上。旭日初出,碧绿欲滴。

    “天风海涛楼 ” 一名“浩然阁” ,在城东八里洱水祠前。明嘉靖间,副使姜龙建。

    大观楼 在府城西一里许“一塔” 之址。明嘉靖丙午,知府蔡绍建。

    定风楼 在三塔风伯祠,佥事彭谨建。

    五岳楼 在三塔寺后。李元阳建。

    “天镜阁 ” ,在洱河东岸。

    白崖城 在赵州东南九十里。南诏有十睑,此其一也。《彝语》睑,即州之类。元置千户所。至元间,改建宁县,寻省入州。

    铁柱 在赵州南百里白崖。诸葛武侯既擒孟获,回白崖,立铁柱纪功,改益州曰建宁,即其地也。柱岁久剥泐。至唐懿宗咸通间,龙佑那十五世孙张乐,进求思武侯之功,重铸铁柱,合酋长九人祭天于柱侧。是日有鸟五色,集于铁柱,顷之,飞憩蒙舍,酋长习农乐左肩上,众以为异,戒勿惊扰,农乐寝食唯谨。十八日,鸟乃去。众以天命攸属,张乐进求,遂逊位《农乐》。农乐不敢当,众强之,立为兴宗王,是为《蒙南诏》。

    诸葛城 在今迷渡。武侯南征,立建宁县,筑城于此。

    安东城 ,在赵州东二里,李专珠所筑。蒙氏封珠为安东将军,故名。

    元世祖故垒 在白崖驿东南七里许,今俗呼其地曰“胡营。”

    万人冢 ,在赵州西二十五里。唐鲜于仲通及李泌之败,死者二十馀万。阁罗凤曰:“天子致讨,兵士何辜。” 遂敛尸葬之,其冢如山。

    凤嬉亭 在赵州治后凤仪山,今移其亭于分司。其州之城郭村庐、土田渠陂,一览而尽。其境内之景,曰“仙洞云扉” 、“银溪珠贯” ,曰《龙池》,曰“石寨” ,皆在指顾之下矣。

    海门阁 在赵州治北八里。其可寻之景,则岛屿萦回,颿樯浩淼。

    秣驹亭 在赵州治南五里。嘉靖间知州潘大武建。

    洱海卫 在云南县治西,洪武二十二年建。力士营 在云南县治南九里,武侯曾驻兵于此。

    悬岸阁 在云南县北九顶寺。铁緪悬构,石窍升梯,绝阁摩天,飞甍架空。

    宁北城 ,在邓川州北三十里。

    玉泉亭 在邓川州北三里。温泉出山麓,视他泉较清彻可人。参议杨南金作亭其上。

    五盐井课提举司 在浪穹县西北三百里,洪武十六年建。

    凤凰台 ,在浪穹县北二百步,施望欠诏筑九气台 ,在浪穹县治东二里,有台九窍,下有温泉,气从而出。

    “白沙井 ” 在凤凰台下。

    汉废县 在浪穹县南。汉立凤羽县,今名凤羽乡。

    龙马洞 ,在蒲陀崆之南,深不可测,石壁上马迹见存。

    白牛井 在宾川州西北三十里。人见白牛食其旁,忽没入井,深不可测。

    涌泉亭 在宾川州西南二十里,地曰“宾居” ,龙祠之左。水清林碧,堪避暑。

    陵墓附

    本府。太和县附郭。

    汉白王坟 ,在府北十五里,无为寺后。

    唐天宝战士冢 ,一在龙尾关东,一在赵州北。唐天宝中,鲜于仲通、李宓伐南诏,战亡士卒,阁罗凤收瘗之。

    段赤城冢 在府南二十里。赤城诛蟒除害,人德之,为之立墓。

    元安抚墓 在府龙佉里。安抚,名马速,咸阳王第五子。治鹤庆、大理二路。

    明大军封丘 ,在一塔寺后。颍川侯取大理时敛亡卒而封之。

    汝南王妃墓 在府西北雪山。永乐间,封王于大理,妃为民间女,姓丁氏。

    都御史赵汝濂墓 在府西“点苍” 山麓。

    翰林庶吉士李元阳墓 在府西点苍山麓。《赵州》

    赵升墓 赵州人,洪武间,以贤才荐,赐进士,官御史,葬于排栅营。今州有赵御史井宅遗址。《邓川州》

    杨志墓 在州南六里。正统中,以给事中从戎。

    卒葬于此

    浪穹县

    五代悼康墓 在南山根村。南诏赵善政伪谥“悼康” ,殁葬于此。

    两忠墓 在潜龙庵傍,建文从亡臣叶希贤、杨应能葬处。

    大理府土司考        通志

    赵州定西岭土巡检

    元末,李清宇为弥只防守千户。明洪武十七年,授土巡检。沿至李齐月,无子,弟齐斗袭。

    皇清平滇,齐斗投诚,授世职。康熙二年,齐斗年老,子

    国政瞽,不能视事,政子《天成》承袭。

    云南县土县丞

    汉时有杨者者,由河涧路总住乐城镇云南大理,号“大杨诏。” 历传至唐贞观时,杨天晟任蒙诏清平官,有智谋,劝筑滇城,立孔子庙于国中。八传至干贞篡夺蒙国。十六传,始为元县尹。明克大理,归顺,授土县丞。正统三年,杨宗以从征麓川功,加衔州判。七年,又以麓川功陞授知县。嘉靖十三年,杨训以奉拘景东土知府陶炳被讦,仍降县丞。及凤氏叛,杨战殁,诏立祠表其忠。万历中,杨如槚随刘𬘩征麓川,忠勤历著。及死,以乡贤崇祀。子淇袭。淇老,子玉蕴袭。

    皇清平滇,玉蕴及子岳投诚,授岳世职。今岳子《杨肇》

    基承袭

    土主簿

    元末有张兴者,张乐进求之后,世为品甸千户。明下楚雄,兴首效顺,为指挥《脱例》白乡导,招甸民累千,以甲马献。后又攻石寨有功,授土主簿,与杨氏分土而居。沿至张纲死,子福曜、福星袭,未久病故,皆无嗣,于是以弟张维袭。

    皇清平滇、维投诚;未几死;以子祖荫,授世职。

    邓川州土知州

    阿这。明洪武十三年,蛮贼高生与故元右丞普颜笃作乱,惟阿这执忠不屈,为西平侯所旌。后以擒高生等功,授土知州,世袭。嘉靖中,安凤之乱,调阿国祯兵征之。后从巡抚邹应龙荡平赤石崖,论功叙赉。万历中,阿荣以护饷征罕建陇川城,又搜捕寻甸诸贼。其后矣堵蛮莫五井诸役,咸在行间,称用命焉。

    皇清平滇,阿尚夔投诚,授世职。顺治十八年,尚夔年

    老子麟绪有足疾,以绪长子阿震代袭。康熙三年,阿震死,子阿炯昅年方二岁,于康熙七年八月内将阿炯昅注册承袭。

    青索鼻土巡检

    元末,杨良为平化州判官。明克大理,以招叛功,世袭土巡检。沿至杨荫龙,无子,弟荫鹏袭。

    皇清平滇,荫鹏投诚,仍授世职。顺治十七年,荫鹏故。

    子杨镇海,年甫四岁。康熙十年十月内奉文承袭。

    浪穹县土典史

    土官王药师,明洪武十五年以刍粟饷大军,授邓川州吏目。后以征普颜笃功,改浪穹县典史。官兵讨铁索箐及米鲁武,寻咸以兵从。天启中,霑益乱,亦调其众,后沿至王梦祖。祖死,子凤洲袭。

    皇清平滇洲投诚;授世职。子荫启,候袭。

    蒲陀崆土巡检

    土官杨顺,明洪武十五年,指挥周能典大理卫事,以顺充通事,招抚蒙化、白崖。颍川侯奏授土巡检。其后屡从阿氏建功,沿至凤阶病故,子永寿瞽不能视事,子争先袭。

    皇清平滇,争先投诚,授世职。康熙六年,争先病故,长

    子续鹏,于八年十二月奉文承袭。续鹏故,子遗龙年幼候袭。

    凤羽乡土巡检

    元末,尹胜为木邦府判。明克大理,归命和门,破佛光寨,西平侯奏授土巡检。安凤之乱,从阿氏攻李锁飞、李牙保等寨,沿至尹世忠,无子,弟秉忠袭。秉忠死,德化袭。德化死,弟德明袭。

    皇清平滇,德明投诚,仍授世职。

    上江嘴土巡检

    明洪武十五年,村长杨信以刍糗馈大军,征破佛光寨,授土巡检。后从阿氏讨叛,沿至廷举,生应接,应接生斌,斌生康国。

    皇清平滇,康国投诚,仍授世职。康国弟福国,现袭。

    下江嘴土巡检

    明洪武中,何海率土民归顺,征破佛光寨,授土。

    “巡检。” 沿至,养正死,子光祖袭。光祖死,子应福袭。

    皇清平滇,应福投诚,仍授世职。康熙八年,应福死,子

    万丈方三岁,督抚咨部注册候袭。弟何一清,现袭。

    云龙州箭杆场土巡检

    元时有字忠者,武定土府之次子也。明洪武十五年率众归命,授土巡检。后廷宣屡从邓川阿国祯讨安铨、凤朝文、荞甸诸贼,沿至显道,不愿就职。由明经出身,以子《题凤》承袭。

    皇清平滇,题凤投诚,授世职。康熙二年九月内奉部。

    文改属云龙州,字世灵,现袭。

    北胜州土知州

    元末,高斌祥为北胜州土知府,累官云南行省左丞。明洪武中,改府为州。二十三年,斌祥子高策以军功授知州。其后㫤以征麓川功,加府同知。以征安凤功,进阶朝列大夫。世懋以征顺大功,加四品服。世懋死,其族高兰以罪诛。沿至世昌,老病,传子斗光。

    皇清平滇,斗光投诚;授世职。子赞熙袭。

    土州同

    元末,章吉帖木儿为北胜土知府。明克大理,以部民及顺州民人降,纳所握印及丽江宣抚司印、三珠虎符。西平侯令其子章观音娜从军。兵逃伍,乃降为州,同与高氏翼居州治左右。沿至章成文,传永,永传柱国,柱国传兴国。

    皇清平滇,兴国投诚,仍授世职。康熙三年,兴国死,无

    子公举,庶兄章佐国,于八年十月内奉文承袭“十二关” 土副长官。

    元末,李罗赛为防送千户。明初,以招附品甸大王及头目自些等功,授副长官。后李弼于马仙攻安凤之党,擒沙凹、者乌辈。李国,捣赤白崖、俄喇诸寨,招收阿曲朋彝民。至蒙化,大侯矣堵奉、赤罕、虔凤克等乱,皆奉调遣,不过三百众,沿至李恬森。

    皇清平滇,恬森投诚,授世职。

    德胜关邑土官王义明,初附,招集高娜、李珠等五百众,授土驿丞。

    洱西邑土官张鉴,元时为提举,率众来归。获元左丞、伯都督等,又筑外城,累劳授土驿丞。楚场巡检司土官杨波日,元右丞不花、《颜裔》。明洪武中,造金沙渡舟及筑城运盐,累劳充冠带把事。至僧寿,有武勇,从征麓川等有功,给勘合管巡检事,寻实授土巡检。

    你甸巡检司,土官李义,明初,招元右丞李些、左丞赛因等,俱听命,论功授土巡检。

    安南坡土官李纳麟,明洪武中,招白崖头目高天惠等户口五百归附,授土巡检。

    云南驿土官袁娜,明洪武中,招元同知自羌等及本地民三百户归服,复以饷粮有功,授土驿丞。

    宾川州宾居土官董保,元时为顺宁府经历,以象马来降,授大理经历。至董禄降,授土巡检。金沙江土官得力王石,明初从大军攻乌撒、金齿,功,授曲靖阿幢桥巡检,给由,调金沙江。云龙州土官段保明,洪武中以州来归,授土知州。沿至嘉龙,妻纵虐族舍,进忠篡之。后道方诱擒进忠,论死,以地为流官治,给龙子彩、冠带钤朿其众

    师井土官杨胜,明洪武中率众来归,以粮济师,授土巡检。后从征安凤效力。天启初,改属云龙。顺荡井土官李良元时率众归义,从鹤庆知府董赐入朝,除土巡检。明万历四十五年改隶云龙。

    上五井土官杨惠,明初归附,从讨邓川杨娜,授浪穹主簿。后以麓川功,世袭土巡检。万历中,改隶“云龙。”

    十二关土官李智明洪武中归义,授土巡检。万历中,改隶“云龙。”

    浪渠州土官阿的,明洪武初附。从征有功。西平侯奏授土知州,属浪沧卫。

    以上十四土官,“旧志” 开载,今已革除。

    大理府部艺文一

    《大理行记》
    元·郭松年

    中庆,距大理城西顾里,有千历府治一曰威楚州,四 曰安宁、镇南、云南、赵州,县三,曰禄品、安边、白岩,皆三 府支属。镇南而西有雌岭,即大理之境,出行七十里, 有甸焉,川原坦彝,山势回合,周二百馀里,乃云南州 也。州西北十馀里山麓间,有石如镜,光可见面,故旧 名“镜州。”张氏进求时,州北龙兴和山忽五色云起,萧 索轮囷,终日不散,人以为祥。州居云之南,因改今名又西行三十馀里,至品甸。按《唐史》尝置波州,亦名清 子川。其川泽土壤,不减云南,而民种莳为不及尔。甸 中有池,名曰“清湖”,灌溉之利,达于云南之野。湖西官 道中有石焉,纹如古篆,号曰“地符。”行人谨避,莫敢践 之。又山行三十里,至白岩甸。其地形南北袤,大小略 与云南品甸相埒,居民辏集,禾麻蔽野。县西石岩斩 绝,其色如雪,故曰白岩。赤水江回环曲折,经于其中。 甸西南有古庙,中有铁柱,高七尺五寸,径二尺八寸, 乃昔时蒙氏第十一主景庄王所造,题曰“建极十三 年壬辰四月庚午朔十有四日癸丑铸。”土人岁岁贴 金其上,号“天尊柱。”四时享祀,有祷必应。或以为武侯 所立,非也。又山行四十里,至赵州甸,即赵睑也。山形 四周回抱,有藏风之势,川泽平旷,故家乔木犹有存 者。神庄江贯于其中,溉田千顷,以故百姓富庶,少旱 虐之灾。出州治十五里,路转峰回,茂林修竹,蔚然深 秀,中而建峰神庙在焉。凡水旱疾疫,祷晴有征,州人 赖之。州之北行约数百步,地极明秀。蒙昭成王保和 九年,有高将军者,即此地建遍知寺,其殿像壁绘,于 今罕见,意非汉匠名笔不能造也。出寺门东北行一 里馀,有高原,号澄城,其地空而不耕,乃世祖驻驆之 所也。近岁州采建一佛宇,遇旦望焚香祝寿,盖以报 圣恩之万一焉。州行三十里至河尾关,即洱水之下 流也。架木为梁,长十五丈馀,穹形饮水,睨而视之,如 虹霓然。顺流而下,约一里许,有石门,巨石横榾,号“石 马桥”,为群波争道之地。悬流奔注,云涛雪浪,声闻数 里。河尾桥之西有关焉,北入大理,名龙尾关,即蒙氏 之所筑也。西厄苍山,东属洱水,其高壁危构,岿然犹 存。入关十五里,山壑浓秀,望之蔚然。前陈者乃点苍 之奔冲也。诸峰罗列,前后参从。有城在其下,是曰“太 和”,周十有馀里。彝语以坡陀为和,和在城中,故谓之 “太和。”昔蒙归义王皮罗阁自蒙舍徙河西,乃筑此城。 后阁罗凤以张虔陀谗构,乃杀之,陷唐鲜于仲通兵, 因自结于吐蕃,受锺王刻石记功,明不得已而改号 蒙国。《大诏德化颂碑》使蜀人郑回制文。其碑今在,即 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又北行十五里,至大理,名阳苴 咩城,亦名紫城,方圆四五里,即蒙氏第五主神武王 阁罗凤赞普锺十三年甲辰岁所筑,时唐代宗广德 二年也。自后郑、赵、杨、段四氏皆都其中。是城也,西倚 苍山之险,东挟洱水之扼,龙首关于邓川之南,龙尾 关于赵睑之北。昔人用心,自以为金城汤池可以传 之万世,及天兵北来,一鼓而下,良可叹哉!此非在德 不在险之明验欤?故大理之民,数百年间五姓守固, 值唐、宋五季衰乱之世,尝与中国抗衡。宋兴,北有大 敌,不暇远略,相与世传往来通于中国。故其居室、楼 观、言语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 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 今观之,犹有故国之遗风焉。若夫点苍之山,条冈南 北百有馀里,峰峦岩岫,萦云戴雪,四时不消。上则高 河窦海,泉源喷涌,水镜澄彻,纤芥不容。佳木奇卉,垂 光倒景,吹风嘘云,神龙所宅。岁旱祈祷,灵贶派为一 十八溪,悬流飞瀑,泻于群峰之间,雷霆砰轰,烟霞晻 霭,功利布散,皆可灌溉。”“洱水则源于浪穹,涉历三郡, 渟滀紫城之东,北自河首,南尽河尾,波涛二关之间, 周围百有馀里,内则四洲、三岛、九皋之奇,浩荡汪洋, 烟波无际,于以见江山之美,有足称者。然而此邦之 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 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 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已。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 纪。中峰之下有庙焉,是为“点苍山神”,亦号“中岳。”中峰 之北有崇圣寺,中有三塔,一大,二小。大者高二百馀 尺,凡一十六级,样制精巧,即唐遣大匠恭韬、徽义所 造,塔成,韬、义乃去。中峰之南有玉局寺,又西南有上 山寺,凡诸寺宇皆有道居之,得道者非师僧之比也。 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 科选士,皆出此辈。今则不尔,而得道者戒行精严,日 中一食,所诵经律一如中国所居洒扫清洁,云烟静 境,花木禅房,水㶁㶁循堂厨。至其处者,使人名利之 心俱尽,此大理之大观,南游则永昌、腾冲,北走则鹤 庆、丽江,周行数千里,皆莫若此也。

    《崇圣寺记》
    李源道

    “太素雕而皇极立,《大明》升而爝火熄”,圣人作而海宇 一也。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以仁圣之资,贵介之 弟,肃振天威,奋扬神武,大举六师,亲征云南,一鼓而 出萧关,再驾而克大理,西南彝之巨防,段氏之国,馀 三百年,天戈一举,望风底定,而居民安堵,不知有兵, 段氏族属,皆在保宥,使永其世祀。巍巍乎圣人之一 海宇,神武不杀之仁,振古蔑以加矣。南方既平,悉郡 县之控以大阃大理,亦釐为一郡。段氏之先,佛力攸 赖,蒙被世祖好生之德,一门生聚,不陨锋镝。于是发 大愿,建佛宇,以祝我皇上万世灵长之祚。寺在郡之 点苍山下,蒙氏所创也。寺既灾,武定公为檀越出已财缮治庄严,经像殿庑,焕然复新。三塔峙立,金碧交 辉,巨丽与山埒,望之如崑阆间状。舍田供僧,日百许 人。住持僧曰觉性,亦两被玺书覆护,寺益显矣。予自 翰林出参滇省,隆遣介走书请曰:“昔者赵清献公知 杭,以龙山妙因院为钱氏表忠观,文忠苏公作碑以 记钱氏之勋。我先人臣属天朝勤劳王家,建崇圣佛 刹,思报国恩,敢请太史之文,如钱氏故事,刻先氏功 德,以垂示方来。”予按吴越国钱俶三世历八十一年, 以十三州地归命于宋,未闻有宣力之功也。段氏以 三百年幅员万里之上,纳款于我朝。癸酉之后,厥祖 摩诃罗嵯奉命四征不庭,至于宋境,深入邕管、安南 之区,而死于事。中统初,武定公入觐,上嘉之,锡以金 虎符,俾领旧土。受命以来,益自奋励,抚绥蛮夷,奖练 士卒。攻鄯阐,下拓城,克新兴,取寻甸,挫舍利畏三十 万师于溟海之上,破释多罗十馀万众于洱水之滨。 有制褒之曰:“段实款附而来,忠勤益著,庸示至优之 渥,以彰同视之仁。大哉王言!以见公之忠勋。简在上 知,当不在钱氏下。顾斐然之文,不足发明其蕴,惜无 文忠公之笔耳。”及隆继参大政,始终七觐阙庭,赏赉 无等,褒大推崇,生荣死哀,以裕厥家。诸孙之为方伯 连帅者,又数十人。呜呼!国家所以待段氏之意,可谓 渥矣,岂佛之力有以阴助之乎?而段氏所谓思报国 恩者,将安取衷也?尝试论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 法天地以行其道,而运不“息之机焉。犹如雨露不择 地而坠,庶类蒙之以生植,无非过化存神之妙,盖有 无迹之迹。不然而然,夫何尝责报于人哉?”人蒙厚施 而不食其报,亦理之常,无足怪者。而西方氏之法,至 神无私,有感必通,正智无情,在机必兆。而有善恶之 报,为段氏之子孙者无他焉,在乎迁善远恶,毋羞尔 祖,厉尔民“以悲愿悯生识,以忠勤报国家,如斯而已 矣。夫如是,天其必有以祐庇之,我佛果有以阴相之。 天人相感,将见被尔休风,介尔冥福,不特若子若孙 克永其世祀,一方生民咸臻仁寿之域矣。”乃系以诗 曰:“苍山址兮洱水堧,蔚绀宇兮浮青莲。旃檀赫兮廓 祇园,白毫相兮紫金田。维能仁兮日中天,入证”果兮 道本园。慈航泛兮达泥莲,惠炬烛兮光大千。千亿化 兮同一原,八万总兮归一言。趍众妙兮观八埏,矧南 荒兮渺平滇。启香城兮结胜缘,利含生兮福黎元。鲸 息波兮蛰在渊。扬大法兮尊大仙,帝龄永兮万斯年。

    《游点苍山记》
    明·杨慎

    自余为僇人,所历道途万有馀里,齐鲁楚越之间,号 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已乃泛洞庭,逾衡庐,出夜郎,道 碧鸡而西也。其馀山水,盖饫闻而厌见矣。及至楪榆 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且行且 玩。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 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 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向者之未尝 见山水,而见自今始。嘉靖庚寅,约同中谿李公为点 苍之游。二月辛酉,自龙尾关窥天生桥,夜宿珠海寺, 《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中 悬。其时天在地底,中谿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 不移,真奇观也。下山乘舟至海门阁小饮。壬戌,复行 入关,由混混亭而升觉真庵,北折入谷口,观宝林寺 山茶,因𨙫圆海寺,瀹茗煮泉,坐干万松之阴。已,乃拄 杖下涧,渡石关,至鹤顶寺。松竹荫轩,洱波在席,相与 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 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鸳浦夕 阳也。”馀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时有鸳鸯群浴,今 则网罟太密,此景时有时无,不常然也。”曰:“但观涌金 流采,已自胜耳。”癸亥,北循山坂至金相寺废址,有唐 碑,为高僧讲经处。盘山脚而西至松萝崖,石洞幽胜, 相与酌酒赋诗。暮投感通寺楼,篝灯夜坐,闻寺僧诵 等字,中谿曰:“六书中转注,实非考老,而宋人妄拟,后 世学者遂沿而不改,此不可无述,愿公任之。”予遂操 笔书转注之例,约千馀字,汇为一编,中谿题其额曰 《写韵楼》。寓此凡二旬日而后去。兹寺有高皇帝诗十 八章,镌碑山门院凡三十六,今存者仅半耳。三月乙 酉,北行五里,有寺曰“玉局”,内有昭文祠,土人祀唐御 史杜光庭之所。西南有一谿,叠崿承流,水色莹彻,其 中石子粼粼,青碧璀璨,宛如宝玉之丽,其名曰“清碧 溪。”缘山麓北行二里,至天台,有诸葛武侯画卦石,土 人于石上建八塔,以识侯之迹云。东行一里,至弘圣 寺,有浮图,高二百尺,规制严整。考之野史,为隋文帝 时敕建者,或曰“阿育王。”北行二里,至点苍神祠,即《唐 书》载使臣与南诏设盟处也。翠微有岩,异香酷烈,予 二人不能上,令人候之,果然。庙后有问俗亭,俯瞰城 郭楼观,海波万顷,涧松萦云,岩雪映日。酤酒更酌,村 人荐米缆,食而甘之,既醉且饱。下山北行二里,抵三 塔寺宿。寺有七楼八殿,皆中谿重加修建者,中谿有 书楼在焉。因留连累日,芒鞋藜杖相与入瀑布溪,悬 流百尺,其承流处有石如盘,盘中有一石,为瀑流所激,跳跃如马,声如雷鍧。石壁上有朱字诗,为溅沫所 涂,远不可辨。忆当时题刻,悬构千仞之上,非大力不 能也。壬辰,登帝释寺,松萝苍翠,因止宿焉。夜中静𪐝, 聆丁东琳琅,如琵琶笙箫,又如琴瑟,有顷而寂。旧闻 兹地夜聆天乐,故名其峰曰“应乐。”《中谿》曰:“岂山腹空 洞,万窍递响耶?”予曰:“如此,则不应有作止也。”僧曰:“世 传空洞陨石,上有帝释像,今所奉者是已。帝释为天 王中最尊,故有天乐随之。”予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 不言,此亦世外事,不可以臆见度其是非也。”癸巳,北 渡两涧,乃至无为寺,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 听。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 世祖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 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 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谿曰:“此点苍十景之 一,所谓晴川溪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 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无所妨,世传观音大 士授记而然。西上里许,有寺曰“救疫山”泉甘冽,疫则 饮之,可以已病,寺因得名。北去四里,登鹤云寺。寺有 仙女池,冲举石,相与坐啸久之。又北六里,至石云寺。 沿溪而西,过独木桥,升宝华寺。其地多花卉,红紫胶 轕,乃移枕簟以息中谿。弟仲春、叔期、季和,预煮樽酒 于丛薄中,忽从滴乳岩傍出见,不觉惊喜,拍手大笑, 因引满尽醉。是夜卧草庵,殊觉快适。甲午同上悉达 场,遥见瓦屋悬构于苍烟之上,扁曰“中谿小隐”,时已 入夏,犹围火而卧。晨起窥石洞,猱缘细路,下临百仞。 比归,颇有垂堂之悔,出山因以相规云。丁酉至阳谿, 历遗爱寺,观舍利塔,入溪三里,有一石门如圆月者, 罗刹洞也。世传观音大士闭罗刹于其中云。又西行 八九里,至出佛洞,岩壑幽绝,可以结庐。又西六里,为 洞天山,层峦叠嶂,望之蔚然。顾径路崎仄,且空山无 人,乃旋辔出谷,宿遗爱寺中。谿谓予曰:“不见庐山真 面目,只因人在此山中。必须东泛洱水,卧数溪峰,庶 尽点苍之变耳。”己亥,由上关水月楼放舟,遵岛屿而 南,至金榜寺,摇落无僧。又南阅青巅寺前巨人迹。已 乃南泛,有岩飞出水面,曰鸡额山。维舟山隒,徒步而 升,石磴盘旋,可三百武,则见削壁卷阿,正向点苍。十 九溪峰,尽在几席。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 呈其伎。予曰:“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 也。”相与订约结社,以终馀年。经营其地,约二十亩,可 为蔬圃。草间得柱础石、古瓦,知为寺场也。往来久之。 僮仆于灌莽中得一石洞,檐牙户牖,大类人居。中可 容二榻。喜不自胜,曰:“此可免结庐之劳矣。”酌酒相庆, 恋恋不能去。榜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 来,勉从入舟,则天光澄净,波纹沄沄。遵岩壁而南,壁 下石窟,有浅有深,皆渔家妇子居之。生事萧条,身无 完衣。指予舟中几案食器,互相问诘,盖素所未见也。 予二人不忍其穷,各解衣投米。问其男子何在,曰:“欠 课为官家所系。”其情可悲也。又南至铁雨崖,云是罗 刹欲背盟逃逝,大士雨铁以止之,是其迹也。崖面如 蜂房蚁窝,大者栖鹘鹞,小者巢蝠鸽。闻舟人喧惊,出 而群飞。又南至赤文岛,云是大士买地券,字如蠡篆, 不可辨识。暝色欲来,河水浮绿。乃举棹西向洱水龙 祠,辞舟登阁。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 矣。中谿与予赓和诗若干首,汇为一帙,题曰《点苍杂 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