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第03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三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第三十四卷目录
日本部汇考二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则 成宗大德二则〉
明一〈太祖洪武十九则 成祖永乐十一则 宣宗宣德四则 英宗正统五则 景帝
景泰二则 英宗天顺二则 宪宗成化五则 孝宗弘治三则 武宗正德五则〉
边裔典第三十四卷
日本部汇考二
元
世祖至元元年择可奉使日本者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日本本传》:日本国在东 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以 其国近日所出也。其土疆所至,与国王世系及物产 风俗,见《宋史》本传。日本为国,去中土殊远,又隔大海, 自后汉历魏、晋、宋、隋,皆来贡。唐永徽、显庆、长安、开元、 天宝、上元、贞元、元和、开成中,并遣使入朝。宋雍熙元 年,日本僧奝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奉职贡,并 献铜器十馀事。奝然善隶书,不通华言,问其风土,但 书以对,云:“其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 卷。”奝然还后,以国人来者曰滕木吉,以僧来者曰寂 照。寂照识文字,缮写甚妙。至熙宁以后,连贡方物,其 来者皆僧也。元世祖之至元元年,以高丽人赵彝等 言,“日本国可通,择可奉使者。”
至元三年。以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使日本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三年八月。命 兵部侍郎黑的给虎符,充国信使。礼部侍郎殷弘给 金符,充国信副使。持国书使日本。书曰:大蒙古国皇 帝奉书日本国王。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 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 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朕即位之初,以高丽无辜 之民,久瘁锋镝,即令罢兵,还其疆域,反其旄倪。高丽 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计王之君臣,亦 已知之。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 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 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告布朕志,冀自今 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 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黑的等道由高丽,高丽国王王禃以帝命遣其枢密 院副使《宋君斐》偕礼部侍郎《金赞》等,导诏使黑的等 往日本,不至而还。
至元四年,黑的《殷弘》以《高丽》使者《宋君斐》《金赞》不能 导达至日本,来奏,降诏责《高丽王王禃》,仍令其“遣官 至彼宣布,以必得要领为期。”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四年六月“帝 谓王禃以辞为解。令去使徒还。复遣黑的等至高丽 谕禃委以日本事,以必得其要领为期。禃以为海道 险阻。不可辱天使。九月遣其起居舍人潘阜等持书 往日本。留六月,亦不得其要领而归。”
至元五年,命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赍国书 复使日本。仍诏:“高丽国遣人导送,期于必达,毋致如 前稽阻。”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五年九月。“命 黑的、殷弘复持书往至对马岛。日本人拒而不纳。执 其塔二郎、弥二郎二人而还。”
至元六年。命高丽遣日本执者赍牒以还不报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日本本传》:六年六月命 高丽金有成送还执者俾中书省牒其国。亦不报有 成留其太宰府守护所者久之十二月又命秘书监 赵良弼往使。书曰:“盖闻王者无外。高丽与朕既为一 家王国实为邻境。故尝驰信使修好。为疆场之吏抑 而弗通。”所获二人,敕有司慰抚,俾赍牒以还,遂复寂 无所闻。继欲通问,属《高丽》权臣《林衍》构乱,坐是弗果, 岂王亦因此辍不遣使,或已遣而中路梗塞,皆不可 知。不然《日本》素号知礼之国,王之君臣,宁肯漫为弗 思之事乎!近已灭《林衍》,复旧王位,安集其民,特命少 中大夫、秘书监《赵良弼》充国信使,持书以往,“如即发 使,与之偕来,亲仁善邻,国之美事。其或犹豫,以至用 兵,夫谁所乐为也?王其审图之。”良弼将往,乞定与其 王相见之仪,廷议与其国上下之分未定,无礼数可 言,帝从之。
至元七年,命陕西等路宣抚使赵良弼为“秘书监,充 国信使”,使日本。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七年十二月, 诏谕高丽王禃送国信使赵良弼通好日本,期于必 达。仍以忽林失、王国昌、洪茶丘将兵送抵海上。比国 信使还。姑令金州等处屯驻按《赵良弼传》:至元七 年,以良弼为经略使,领高丽屯田。良弼言屯田不便, 固辞。遂以良弼奉使日本。先是至元初,数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领。于是良弼请行,帝悯其老,不许。良弼 固请,乃授秘书监以行。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干 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 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至元八年,赵良弼至日本。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日本本传》:八年六月,日 本通事曹介升等上言:“高丽迂路,导引国使,外有捷 径。倘得便风,半日可到。若使臣去,则不敢同往;若大 军进征,则愿为乡导。”帝曰:“如此则当思之。”九月,高丽 王禃遣其通事别将徐称,导送良弼使日本,日本始 遣弥四郎者入朝,帝宴劳遣之。
至元九年,奉使日本赵良弼遣书状官张铎同日本 二十六人,至京师求见。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九年二月枢 密院臣言:“‘奉使日本赵良弼。遣书状官张铎来言,去 岁九月与日本国人弥四郎等至太宰府西守护所。 守者云:曩为高丽所绐。屡言上国来伐。岂期皇帝好 生恶杀。先遣行人下示玺书。然王京去此尚远。愿先 遣人从奉使回报’。良弼乃遣铎同其使二十六人至 京”师求见,帝疑其国主使之来,云守护所者诈也。诏 翰林承旨和礼《霍孙》以问,姚枢、许衡等,皆对曰:“诚如 圣算。彼惧我加兵,故发此辈伺吾强弱耳。宜示之宽 仁,且不宜听其入见。”从之。是月,高丽王禃致书日本。 五月,又以书往,令必通好大朝。皆不报。
至元十年,使日本,赵良弼至太宰府而还,具以日本 君臣爵号、州郡名数、风俗土宜来上。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十年六月赵 良弼复使日本,至太宰府而还。按《赵良弼传》:“良弼 舟至金津岛,其国人望见使舟,欲举刃来攻。良弼舍 舟登岸喻旨。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 良弼凝然自若。天明,其国太宰府官陈兵四山,问使 者来状。良弼数其不恭罪,仍喻以礼意。太宰官愧服 求国”书,良弼曰:“必见汝国王始授之。”越数日,复来求 书,且曰:“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古使臣未有至者。今 大朝遣使至此,而不以国书见授,何以示信?”良弼曰: “隋文帝遣裴清来,王郊迎成礼,唐太宗、高宗时遣使, 皆得见王,王何独不见大朝使臣乎?”复索书不已,诘 难往复数四,至以兵胁良弼,良弼终不与,但颇录本 示之。后又声言大将军以兵十万来求书,良弼曰:“不 见汝国王,宁持我首去,书不可得也。”日本知不可屈, 遣使介十二人入觐,仍遣人送良弼到对马岛。十年 五月,良弼至自日本,入见。帝询知其故,曰:“卿可谓不 辱君命矣。”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 馀,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 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 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 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 至元十一年,敕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 茶丘等,将屯田军及女直军并水军,合万五千人,战 船大小合九百艘,征日本。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十一年三月, 命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以千料 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 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败之, 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掠四境而归。”
至元十二年,遣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 赍书使日本国。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十二年二月 遣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计议官撒都 鲁丁往使,复致书亦不报。按《耶律希亮传》:十二年 既平宋,世祖命希亮问诸降将,“日本可伐否”,夏贵、吕 文焕、范文虎、陈奕等皆云可伐。希亮奏曰:“宋与辽、金 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兴师未 晚。”世祖然之。
至元十四年。日本遣商人持金来易铜钱。许之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日本传》云云。
至元十五年。诏谕沿海官司。通日本国人市舶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六年,范文虎请缓征日本师期。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六年,范文虎言,‘臣奉诏征讨日 本,比遣周福、栾忠与日本僧赍诏往谕其国,期以来 年四月还报,待其从否,始宜进兵。又请简阅旧战船 以充用。皆从之’。”
至元十七年,日本杀国使,诏议伐之。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七年二月,日本国杀国使杜世 忠等。征东元帅忻都洪茶丘请率兵往讨,廷议姑缓 之。六月,诏范文虎议征日本。十月,发兵十万,命文虎 将之,赐右丞洪茶丘所将征日本新附军钞及甲。十 二月,高丽王王暙,领兵万人,水手万五千人,战船九 百艘,粮一万石,出征日本。给右丞洪茶丘等战具,高”
丽国铠甲战袄。谕诸道:征日本兵取道高丽,毋扰其民。以高丽中赞《金方庆》为征日本都元帅,密直司副使朴球《金周鼎》为管高丽国征日本军万户,并赐虎 符。以高丽国王王暙为中书右丞相,复授征日本军 官,元佩虎符。按《日本本传》:“十七年二月,日本杀国 使杜世忠等,征东元帅忻都洪茶丘请”自率兵往讨, 廷议姑少缓之。五月,召范文虎议征日本。八月,诏募 征日本士卒。按《昂吉儿传》:日本不庭,帝命阿塔海 等领卒十万征之。昂吉儿上疏,其略曰:“臣闻兵以气 为主,而上下同欲者胜。比者连事外夷,三军屡衄,不 一以言气,海内骚然,一遇调发,上下愁怨,非所谓同 欲也。请罢兵息民。”不从。既而师果无功。
至元十八年,范文虎征日本,风败其舟,失利而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八年正月,诏阿剌罕、范文虎、囊 加带同赴阙受训谕,以拔都、张圭、李庭留后。命忻都、 洪茶丘军陆行抵日本,兵甲则舟运之,所过州县,给 其粮食。用范文虎言,益以汉军万人。文虎又请马二 千,给秃失忽思军及回回炮匠。帝曰:“战船安用此。”不 从。六月,日本行省臣遣使来言:“大军驻巨济岛,至对 马岛,获岛人,言太宰府西六十里旧有戍军,已调出 战,宜乘虚捣之。”诏曰:“军事卿等当自权衡之。”以阿剌 罕有疾,诏阿塔海统率军马征日本。八月,诏征日本 军回,所在官为给粮。忻都、洪茶丘、范文虎、李庭、金、方 庆诸军船为风涛所激,大失利。馀军回至高丽境,十 存一二。按《日本本传》:十八年正月,命日本行省右 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万 人征日本。二月,诸将陛辞,帝敕曰:“始因彼国使来,故 朝廷亦遣使往,彼遂留我使不还,故使卿辈为此行。 朕闻汉人言,取人家国,欲得百姓土地,若尽杀百姓, 徒得地何用?又有一事,朕实忧之,恐卿辈不和耳。假 若彼国人至,与卿辈有所议,当同心协谋,如出一口 答之。”五月,日本行省参议裴国佐等言:“本省右丞相 阿剌罕、范右丞、李左丞先与忻都茶丘入朝时,同院 官议定,领舟师至高丽金州,与忻都茶丘军会,然后 入征日本。又为风水不便,再议定会于一岐岛。今年 三月,有日本船为风水漂至者,令其水工画地图,因 见近太宰府西有平户岛者,周围皆水,可屯军船,此 岛非其所防,若径往据此岛,使人乘船往一岐,呼忻 都茶丘来会,进讨为利。”帝曰:“此间不悉彼中事宜,阿 剌罕辈必知。”令其自处之。六月,阿剌罕以病不能行, 命阿塔海代总军事。八月,诸将未见敌丧,全师以还。 乃言至日本,欲攻太宰府,暴风破舟,犹欲议战。万户 厉德彪、招讨王国佐、水手总管陆文政等不听节制, 辄逃去本省。载馀军至合浦,散遣还乡里。未几,败卒 于阊。脱归言:官军六月入海,七月至平壶岛,移五龙 山。八月一日,风破舟。五日,文虎等诸将各自择坚好 船乘之,弃士卒十馀万于山下。众议推张百户者为 主帅,号之曰“张总管”,听其约束。方伐木作舟,欲还,七 日,日本人来战,尽死,馀二三万为其虏去。九日,至八 角岛,尽杀蒙古、高丽、汉人谓新附军为唐人,不杀而 奴之,阊辈是也。盖行省官议事不相下,故皆弃军归。 久之,莫青与吴万五亦逃还,十万之众,得还者三人 耳。按《张禧传》,十七年,加镇国上将军都元帅,时朝 廷议征日本,禧请行,即日拜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与 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师泛海东征。至日本, 禧即舍舟筑垒平湖岛,约束战舰,各相去五十步止 泊,以避风涛触击。八月,飓风大作,文虎、庭战舰悉坏, 禧所部独完。文虎等议还,禧曰:“士卒溺死者半,其脱 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 战。”文虎等不从,曰:“还朝问罪,我辈当之,公不与也。”禧 乃分船与之。时平湖岛屯兵四千乏舟,禧曰:“我安忍 弃之。”遂悉弃舟中所有马七十匹以济。其还至京师, 文虎等皆获罪,禧独免。
至元十九年,日本贾祐来降。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九年秋七月,高丽国王请自造 船一百五十艘,助征日本。九月,福建宣慰司获倭国 谍者,有旨留之,给新附军贾祐衣粮。祐言为日本国 焦元帅婿,知江南造船,遣其来候动静,军马压境,愿 先降附。”
至元二十年,复议征日本。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年正月,预备征日本军粮。令 高丽国备二十万石。以阿塔海依旧为征东行中书 省丞相。丙寅,发五卫军二万人征日本,发钞三千锭, 籴粮于察罕脑儿,以给军匠。命右丞阇里帖木儿及 万户三十五人、蒙古军习舟师者二千人,探马赤万 人、习水战者五百人,征日本。四月,阿塔海求军官习” 舟楫者,同征日本,命元帅张林、招讨张瑄、总管朱清 等行。以高丽王就领行省,规画日本事宜。命枢密院 集军官议征日本事宜。程鹏飞请明赏罚,有功者军 前给凭验,候班师日改授。从之。五月,御史中丞崔彧 言:“江南盗贼继起,皆缘拘水手、造海船,民不聊生。日 本之役,宜姑止之。江南四省应办军需,宜量民力,勿强以土产所无。凡给物价及民者,必以实召募。水手 当从所欲,伺民之气稍苏,我之力粗备,三二年复东 征,未晚。”不从。六月,以征日本民间骚动,盗贼窃发,忽 都帖木儿、忙古带乞益兵御寇,诏以兴国、江州军付 之。七月,谕阿塔海所造征日本船,宜少缓之,所拘商 船,其悉给还。八月,浙西道宣慰使史弼言:“顷以征日 本船五百艘,科诸民间,民病之。宜取阿八赤所有船 修理,以付阿塔海,庶宽民力,并给钞沿海募水手。”从 之。按《日本传》,二十年,命阿塔海为日本省丞相,与 彻里帖木儿右丞,刘二拔都儿左丞,募兵造舟,欲复 征日本。淮西宣慰使昂吉儿上言民劳,乞寝兵。按 《刘宣传》,宣“为吏部尚书。及再征日本,宣又上言,其略 曰:‘近议复置征东行省,再兴日本之师,此役不息,安 危系焉。唆都建伐占城,海牙言平交趾三数年间,湖 广、江西供给船只,军须粮运,官民大扰。广东群盗并 起,军兵远涉江海瘴毒之地,死伤过半,即日连兵未 解。且交趾与我接境,蕞尔小邦,遣亲王提兵深入,未 见报功,唆都为贼所杀,自遗羞辱。况日本海洋万里, 疆土阔远,非二国可比。今次出师,动众履险,纵不遇 风,可到彼岸’。”倭国地广,徒众猥多,彼兵四集,我师无 援,万一不利,欲发救兵,其能飞渡耶?“隋伐高丽,三次 大举,数见败北,丧师百万。唐太宗以英武自负,亲征 高丽,虽取数城而还,徒增追悔。且高丽、平壤诸城,皆 居陆地,去中原不远,以二国之众加之,尚不能克,况 日本僻在海隅,与中国相悬万里哉。”帝嘉纳之。按 《相威传》:“十八年左丞范文虎、参政李庭以兵十万,航 海征倭,七昼夜至竹岛,与辽阳省臣兵合,欲先攻太 宰府,迟疑不发。八月朔,飓风大作,士卒十丧六七,帝 震怒,复命行省左”丞相塔海征之,一时无敢谏者。相 威遣使入奏曰:“倭不奉职贡,可伐而不可恕,可缓而 不可急。向者师行迫期,战船不坚,前车已覆,后当改 辙。今为之计,预修战舰,训练士卒,耀兵扬武,使彼闻 之,深自备御,迟以岁月,俟其疲怠,出其不意,乘风疾 往,一举而下,万全之策也。”帝意始释,遂罢其役。 至元二十一年。遣王积翁赍诏使日本。赐锦衣玉环 鞍辔。积翁由庆元航海。至日本近境。为舟人所害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按《日本本传》。二十一年。又 以其俗尚佛。遣王积翁与补陀僧如智往使。舟中有 不愿行者。共谋杀积翁。不果至。
至元二十二年,增征日本军。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二年,遣使告高丽,“发兵万人, 船六百五十艘,助征日本,仍令于近地多造船,以占 城遁还。忽都虎、刘九、田二复旧职,从征日本。增阿塔 海征日本战士万人,回回炮手五十人。”从枢密院请, 严立军籍条例,选壮士及有力家充军。敕:“枢密院:向 以征日本,故遣五卫军还家治装。今悉选壮士,以正” 月一日到京师。江淮行省以战船千艘习水战江中。 至元二十三年,罢征日本。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三年春正月,帝以日本孤远, 重困民力,罢征日本。召阿八赤赴阙,仍散所雇民船。 九月,高丽遣使献日本俘,十月,复遣使献日本俘十 六人。按《日本本传》:二十三年,帝曰:“日本未尝相侵, 今交趾犯边,宜置日本,专事交趾。”
至元二十九年,日本舟至四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九年,日本舟至四明求互市, 舟中甲仗皆具,恐有异图,诏立都元帅府,命哈剌带 将之,以防海道。”
成宗大德二年也速答儿乞征日本不许
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按《日本本传》:成宗大德二 年,江浙平章政事也速答儿乞用兵日本,帝曰:“今非 其时,朕徐思之。”
大德三年。遣僧赍诏使日本。
按《元史成宗本纪》。三年三月癸巳。命妙慈弘济大师 江浙释教总统补陀僧一山赍诏使日本。诏曰:“有司 奏陈,向者世祖皇帝尝遣补陀禅僧如智及王积翁 等两奉玺书通好日本。咸以中途有阻而还。爰自朕 临御以来。绥怀诸国。薄海内外靡有遐遗。日本之好 宜复通问。今如智已老。补陀宁一山道行素高。可令” 往谕。附商舶以行。庶可必达。朕特从其请。盖欲成先 帝遗意耳。至于惇好息民之事。王其审图之按《日 本本传》。三年遣僧宁一山者加妙慈弘济大师。附商 舶往使日本。而日本人竟不至。
明一
太祖洪武二年倭人入寇
按《明外史日本传》:“洪武二年,遣行人杨载赍诏书以 即位告,且诘其入寇之故。日本王良怀侵掠如故。” 按《筹海图编》:“时倭贼出没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 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太仓卫指挥 佥事翁德,督舟师出海捕之,遇于海门之上帮,麾兵 冲击,多所杀溺,生擒数百人,并得舟械以闻。升本卫 指”挥副使,仍命往捕馀寇。德再往,倭惧不敢出,沿海遂宁。既而复寇吴淞江沿海一带,指挥朱文亦破之, 俘斩献捷。是年倭寇广东惠、潮诸州。时天下初定, 海内乂安。倭寇窃发,滨海一带皆被骚扰。复寇山东 滨海郡县,犯浙江温州中界山、永嘉、玉环诸处,皆被 剽掠。
洪武三年,遣使招日本。
按《筹海图编》:“三年,诏遣莱州府同知赵秩往日本,招 来倭人,泛海至析木崖入其境,关者拒弗纳。秩以书 达其王良怀,乃延秩谕以中国威德,而诏旨有‘责其 不臣之语。王曰:‘吾国虽远,僻在扶桑,未尝不慕中国 之化而通贡奉。惟蒙古莅华而以小国视我,使赵良 弼訹我以好语,初不知其觇国也。既而发水犀数千 艘袭我。比至,一时雷霆风波漂没几无遗类,自是不 与通者数十年。今新天子帝华使亦赵姓,得非蒙古 使之云仍乎?亦将訹我好语而袭我也’’。”命左右将刃 之。秩不为动,徐曰:“今天子神圣文武,明烛八表,生华 帝华非蒙古比,我亦非良弼后。尔若悖逆,不我信,即 先杀我,尔之祸不旋踵矣。我朝之兵,天兵也,无不以 一当百。我朝战舰,虽蒙古戈船,百不当一。况天命所 在,人孰能违?岂以我朝之孔怀尔者,与蒙古之袭尔 国者比耶?”于是王气沮,下延秩,礼遇有加。秋,使行人 杨载赍书谕其国王。书曰:“上帝好生恶不仁者。向者, 我中国自赵宋失驭,北彝入而据之,凡百有心,孰不 兴愤?自辛卯以来,中”原扰扰,彼倭来寇山东,不过乘 故元之衰耳。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之辱,兴师震 旅,扫荡寇氛,宵衣旰食,垂二十年。自去岁以来,殄绝 北彝以主中国,惟四彝未报。间者山东来奏“倭兵数 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 事,兼谕倭兵入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 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朕 当命舟师扬幡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 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其王良怀乃遣僧祖 来进表笺,贡马及方物,并僧九人来朝。又送至明州、 台州被掠男子七十馀人,诏赐祖来等文绮及僧衣。 比辞,遣僧克勤等八人护送还国,仍赐良怀《大统历》 及文绮、纱罗。又,是年倭寇崇明,掠浙江、福建滨海诸 郡。
洪武四年,日本遣使入贡。
按《明一统志》:古倭奴国,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西 南至海,东北隔一大山。国王以王为姓,历世不易,文 武僚吏皆世官。其地。有五畿七道,以州统郡,附庸国 凡百馀。自北岸去拘邪韩国七千里,曰对海国。又南 渡一海千馀里,曰瀚海国。又渡一海千馀里曰末卢 国。东南陆行五百里,曰伊都国。又东南百里曰奴国。” 又东百里曰不弥国。又南水行二十日曰投马国。又 南水行十日,陆行一月,曰邪马一国。其次曰斯焉国, 曰已百支国,曰伊邪国,曰都支国,曰弥奴国,曰好古 都国,曰不呼国,曰姐奴国,曰对苏国,曰苏奴国,曰呼 邑国,曰华奴苏奴国,曰鬼国,曰为吾国,曰鬼奴国,曰 邪马国,曰躬臣国,曰巴利国,曰支惟国,曰乌奴国,皆 倭王境界所尽。其国小者百里,大不过五百里;户少 者千馀,多不过一二万。自汉武帝灭朝鲜,使译通于 汉者三十许国,皆称王。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即邪 摩维是已。光武中元二年,始来朝贡。后国乱,国人立 其女子曰“卑《弥呼》为王,其宗女壹与继之。后复立男 王,并受中国爵命。历魏、晋、宋、隋皆来贡,稍习夏音。唐 咸亨初,恶倭名,更号日本。自以其国近日所出,故名。 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开元、贞元中, 其使有愿留中国授经肄业者,久乃请还。宋雍熙后, 累来朝贡。熙宁以后,来者皆僧也。元世祖遣使招谕 之,不至,命范文虎等率兵十万征之,至五龙山,暴风 破舟,败绩。终元之世,使竟不至。本朝洪武四年,国王 良怀遣使臣僧祖朝贡。其后数岁一来,至今不绝。自 永乐以来,其国王嗣立,皆受朝廷册封。
按《明会典》:“日本国朝贡筵宴二次。使臣回还,至宁波 府管待一次。”
按《筹海图编》:“洪武四年,海寇锺福全、李夫人等自称 总兵,挟倭船二百艘,寇海宴、下川等地。广州左卫指 挥佥事杨景追捕至阳江,平之。”
洪武五年,遣僧往谕日本。
按《筹海图编》:“先是天宁寺僧祖阐以高行召至,会朝 廷将遣使,诏与瓦官寺僧无逸俱往,祖阐毅然请行。 上壮之,赐以缁器禅衣之属,令大官馔飨于武楼下, 且谕其国敬浮屠,喻以善道设化。时天界寺僧宗泐 尝赋诗饯之。其诗上献,凡十八韵,首言‘王化无遐迩, 一视同仁’”;次言宣诱以善道,庶契西来祖意;次言经 涉海波,虽甚艰险,君臣大义勿忘。次言平等法,行之 无有彼此之异。末言使旋方尽终始之义。太祖俯赐 和之。“尝闻古帝王,同仁无遐迩,蛮貃尽来宾。我今使 臣委仲猷,通《洪元》倭彝尝往。至于善导凶人,不负而 来意。尔僧游远方,毋得多生事。入为佛弟子,出为我朝使。珍重浦泉经,勿失君臣义。此行非瀚海,一去万 里地。既辞释迦门,日日宿海涘。艨艟挂飞颿,天风驾 万里。平心勿忧惊,自然天之使。休问海茫茫,直是寻 根际。诣彼佛放光,倭民大欣喜。行止必端方,毋失经 之理。入国有斋时,斋毕还施礼。是法皆平等,语言休 彼此。尽善化顽心,了毕方才已。归来为拂尘,见终必 见始祖。”《阐受命而行》,自翁州启棹五日,至其国境。又 逾月,始入王都,馆于洛阳西山精舍,一遵圣教,敷演 正法,无非约之以善。听者耸愕,以为中华之禅伯。亟 白于王,请主于天龙寺,乃梦窗国师道场,寔名刹也。 祖阐以无上命,力辞之,且申布威德,罔间内外,所以 遣使者来之意。王悦,命僧奉方物,称臣来贡。既归,上 喜怡愉,赐白金一百两、文绮二缣。又,是年寇浙江海 盐、澉浦、温州诸处、福建滨海诸郡;
洪武六年,倭人入寇。
按《筹海图编》:“六年六月,倭寇山东登莱,又是年掠浙 江海滨。”
洪武七年,靖海侯吴祯败倭于琉球洋。
按《筹海图编》:七年八月,倭犯苏州海滨,命靖海侯吴 祯率沿海各卫兵出捕,至琉球大洋,获倭人,船送京 师。又:“是年倭寇山东胶州,扰浙江海边,遣僧来贡,验 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茶、布、刀、扇。上曰:‘此私 交也’。亦不受。又以频年为寇,令中书省遗文,责其国 王。”
洪武九年、倭人来贡。
按《筹海图编》:“九年,国王良怀遣使归廷用等奉表贡 马及方物谢罪,赐王及使文绮有差。已而,上览表曰: ‘良怀不诚’。诏责之。”
洪武十二年,倭船入贡。缘无表文,却之。
按《筹海图编》:“十二年,倭船一只称贡,缘无表文,却之 来人,分发云南、川陕三边安插。”
洪武十三年,倭人入贡,令礼部移书责其侵掠之罪。 按《筹海图编》:“十三年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之类,亦 无表文不纳。令礼部移书,责王数掠我海上来人,仍 发三边安插。”
洪武十四年,倭人入贡。
按《明外史日本传》:“十四年复来贡,帝再却之,而命礼 官移书责王,并责其征夷将军,示以欲征之意。良怀 上言:‘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四 裔之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 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 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 君,城池数千馀,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 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复’。”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 仁,八方奉贡。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 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 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臣境, 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 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于贺兰山前,聊 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 胜君负,反作小邦之羞。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 生灵之涂炭,拯𥟖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 上国图之。帝得表愠甚,终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 按《筹海图编》:十四年七月,国王良怀遣僧如瑶贡马 十匹及方物,通有前来人船花名,乞还安置诸僧使。 上曰:“日本既谢罪,还其使命,行取赴京,宴赏归国。” 洪武十五年,倭人入贡。
按《筹海图编》:“十五年,遣使归廷用,入贡方物,厚赏回 还,明州备倭指挥林贤在京随驾时,交通枢密使胡 惟庸,潜遣宣使陈得中密与设计,令将归廷用,诬为 倭寇,分用赏赐。中书省举奏其罪,流贤日本。”
洪武十六年,诏绝日本之贡。
按《筹海图编》:贤流后,逆臣胡惟庸暗遣人充宣使,私 往日本取回,就借精练兵四百与僧如瑶来献巨烛, 中藏火药兵具,意在图乱。上大怒,磔贤于市,乃降诏 责其君臣,绝其贡。《祖训》云:“以日本隔海,僻在一隅,得 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故不兴兵致 伐。”著为《训章》,绝其往来。又是年寇浙江金乡、平阳、小 濩亭,官兵敌却之。
洪武十七年,倭寇浙东诸郡。
按:《筹海图编》云云。
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倭寇浙江宁海。犯广东海滨 按《筹海图编》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倭寇浙江金乡小尖亭。
按:《筹海图编》云云。
洪武二十七年,倭寇小尖亭。
按:《筹海图编》云云。
洪武二十八年。诏训练广东沿海卫所官兵备倭寇 按《广东通志》。“二十八年八月。命安陆侯吴杰、永定侯张金率致仕武官往广东训练沿海卫所官兵。以备 倭寇。”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倭寇浙东诸郡。
按:《筹海图编》云云。
洪武三十四年九月,倭寇浙江蒲岐所。
按:《筹海图编》云云。
成祖永乐二年倭寇苏松海滨
按《筹海图编》:“二年,贼掠浙江,穿山而掠沿海。上命太 监郑和暨王景弘、侯献等率师二万八千有奇、海船 二百八艘,赍敕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渠 魁以献。”〈又〉上命太监郑和统督楼船水军十万,招谕 海外诸番。“日本首先纳款,擒献犯边倭贼二十馀人, 即命治以彼国之法,尽蒸杀之。今铜甑犹存,炉灶遗 址在芦头堰。降敕褒奖,给勘合百道,定以十年一贡, 船止二只,人止二百,违例则以寇论。”〈又〉遣通政使赵 居任赐其国王冠服、文绮、金银、古器、书画。居任还,不 受王馈。上喜,厚赐之。寻命佥都御史俞士吉赐王龟 纽金印、诰命,册封为日本国王。诏封其国之镇山曰 “寿安镇国之山”,御制《碑文》赐之。
永乐六年,倭寇山东等卫。
按《筹海图编》:“六年,倭贼袭破宁海卫,杀掠甚惨。指挥 赵铭以失机被刑,寇成山卫白峰头寨、罗山寨及大 嵩、草岛嘴、鳌山、羊山寨、阴岛、张家庄,以次被掠。入于 家庄寨,百户王辅死之。入桃花闸寨,百户周盘死之。 永乐七年,倭入寇广东。”
按《筹海图编》:“七年冬十月,倭陷廉州,教授王翰死之。 翰河东人,任本府教授,严立规程,教诲不倦。倭寇陷 城,民皆逃避,翰肃衣冠端坐明伦堂。贼至欲执之,骂 贼不屈,遂为所害。”
永乐九年,遣使日本。
按《筹海图编》:“九年,遣三宝太监王进奉使日本,收买 奇货。至宁波,选壮军顾通号大汉将军,同往彼国初 遇以礼,后起别议辄下。瀼江龙于港口得支港,潜出 为倭妇,密引而还。”〈又〉是年,倭陷广东昌化所,千户王 伟死之。时副总兵李圭等拥兵不救,城遂陷。王伟力 战而死,军士死者甚众。城中人口、粮食、军器皆被劫 掠。五月寇浙江盘石卫。
按《广东通志》:“九年三月,倭寇攻陷昌化,杀千户王伟, 命副总兵指挥李圭等讨之。”
永乐十四年,倭陷崇明。
按《江南经略》:“十四年正月十二日,倭寇突犯县治,城 陷,入之,杀掳官民三百馀人。事闻,发镇江、镇海二卫 百户十员,率军一千馀名御击之。寇平,遂隶崇明守 御所守城。其旧戍官军,发入水寨。自是贼无入境者。” 按《筹海图编》:“是年六月,倭犯山东靖海卫,倭舟三十 二艘,泊靖海卫杨村岛,都督同知蔡福等合山东都” 司兵击败之。
永乐十五年,遣使如日本。
按《筹海图编》:“十五年,倭寇沙园所,边将执其酋首送 京师,诏待以不死。遣刑部员外郎吕渊等使日本,玺 书责以敬天事大之义,谕还所掠海上人。次年,渊还, 其国王亦遣刺史奉表称谢。”〈又〉是年,寇浙江松门、金 乡、平阳诸处。
永乐十六年,倭寇入金山卫。
按《江南经略》:“十六年二月,倭寇入金山卫,指挥同知 侯端击破之。端素刚勇,初抵任,以金山东南要害,修 城濠,备器械,练士卒,为战守备。至是倭寇登岸,端与 指挥郤”〈阙字〉分兵出战,郤出南门,全军皆覆。贼由南 门入城,断各门桥。端孤军在东门,不得入,乃引兵至 西门,桥亦断。仰天叹曰:“城亡,吾分当死,安可偷生?”遂 策马一跃过河,入西门,众不能继。与贼巷战数十合, 身被箭如猬。转战至卫门,贼惊曰:“好将军也!”乃以所 掠染家布横于街,欲生致之。端驰至,以一剑挑布,一 剑截而断之。贼仆地而笑,端由是得驰出东门,次杨 家桥,鸣鼓招散卒,得百人,令曰:“今潮退舟胶,人持草 一束,与炮俱进”,至海滩,焚贼舟十馀艘。贼不得归,遂 大败。
按《筹海图编》:“是年入贡,遣使谢罪也。”
永乐十七年,都督刘江败倭寇于望海埚,尽歼之。 按《明外史日本传》:永乐十五年,有捕倭寇数十人至 京者,廷臣请正法。帝曰:“威之以刑,不若怀之以德,宜 还之。”乃命刑部员外郎吕渊等赍敕责让,令悔罪自 新。中华人被掠者,亦令送还。明年四月,其王遣使随 渊等来贡,谓:“海寇旁午,故贡使不能上达。其无赖鼠 窃者,实非臣所知。愿贷罪,容其朝贡。”帝以其词顺许 之,礼使者如故,然海寇犹不绝。十七年六月,辽东总 兵官刘江大破之于望海埚。自是寇掠为稀,贡使亦 不至。
按《筹海图编》:“永乐己亥,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刘江总 兵镇辽东。甫至,即相地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之望 海埚筑城堡,立烽堠。一日了者言东南海中王家岛夜有火光,寇将至。江亟遣马步军校赴海上小堡备 之。翌日,倭贼二千馀人,以数十海”�泊马雄岛,鱼贯 而上,直逼埚下。一贼貌甚丑恶,指挥诸贼如入无人 之境。江得报,但令犒师秣马,略不为意。徐令都指挥 徐刚伏兵山下,百户姜隆率壮士潜烧贼船,截其归 路,约曰:“旗举伏起,炮鸣奋击,不用命者戮。”既而贼至, 江披发,举旗鸣炮,伏兵尽起,为两翼而进。贼遂大败, 奔匿樱桃园空堡中。我师追逼,环而“攻之,且请入堡 剿杀。”江不许,故开西壁纵之。仍分两翼夹击,生擒贼 数百人,斩首千馀级,间有潜脱而逃。�者,复为隆所 缚,无一人得免者。诸将请曰:“公见敌意气安闲,惟饱 士马。及临阵披发而战,追贼入堡,不杀而纵走之,何 也?”江曰:“穷寇远来,必饥且劳,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法 也。贼始鱼贯成长蛇阵,故作真武状以镇服之,虽愚 士卒之耳目,亦可借以壮其气。贼既入堡,有死而已。 我师临之,彼必死斗,我兵宁无伤乎?故纵之生路,而 后掩击之,即围师必缺之意耳。”事闻,征至京师,面慰 劳之,封广宁伯,食禄一千二百户,子孙世袭。
永乐十九年,李圭败倭于潮州靖海《海滨》。
按《筹海图编》:“十九年正月辛巳,副总兵李圭败倭于 潮州靖海海滨。圭先以昌化之陷,戴罪杀贼,大败贼 于靖海,生擒十五人,斩首五级,悉送京师。”
按《广东通志》:“十九年,兵部言,广东都指挥李端,捕倭 失机,已就逮。”上命选能干官,率兵御倭。
永乐二十年,倭寇浙东。
按《筹海图编》:“二十年,倭寇浙东,朱亮祖、徐忠击败之。 亮祖破之于温州,忠破之于桃渚,斩获献俘,由是贼 始知戢敛。”
永乐二十二年,倭寇象山县。
按《筹海图编》:“二十二年,寇象山,县丞宋真、教谕蔡海 死之。真持竿击贼,海骂贼不屈,皆被害。”
宣宗宣德元年日本国入贡
按《筹海图编》:“元年,入贡人船逾数,刀剑过多。特谕来 使,今后贡船不过三只,使人毋过三百,刀剑勿过三 十,不许违禁。”
宣德七年、令琉球王转谕日本国王。
按《明外史日本传》:“宣德七年正月,帝念四方藩国皆 来朝,独日本久不贡,命中官柴山往琉球,令其王转 谕日本,赐之敕。明年夏,王源义教遣使来,帝报之,赍 白金彩币,秋复至。”
按《筹海图编》:“七年,来贡,如约束,受之使者不知礼法, 甚扰于民,禁之。”
按《明会典》:“宣德间,使臣至通州汤饭,令行在光禄寺 办送至济宁州,浙江布政司并宁波府茶饭管待。 宣德八年,遣使日本吊丧。”
按《筹海图编》:“日本国王源义教卒,上命太监雷春、少 卿潘赐等出使垂吊,以尽怀柔之意。”
宣德十年,日本国来贡。
按:《明外史日本传》:“宣德十年十月,以英宗嗣位,遣使 来贡。”
按《筹海图编》:“十年,遣使贡方物,并奉表谢恩,以八年 遣使吊丧也。”
按《明会典》:“宣德十年,回赐国王纻丝二十表里,纱罗 各八匹,锦二段,银二百两;妃银一百两。”
英宗正统元年更给日本信符勘合
按《明外史日本传》:“正统元年二月,使者还,赉王及妃 银币。四月,工部言,宣德间,日本诸国皆给信符勘合, 今改元伊始,例当更给。从之。”
正统四年,倭陷浙江大嵩所、昌国卫。
按《明外史日本传》:“正统四年五月,倭船四十艘连破 台州、桃渚、宁波、大嵩二千户所,又陷昌国卫,大肆杀 掠。”
按《筹海图编》:“四年,贼舟四十馀艘,夜入大嵩港,袭破 所城,转寇昌国卫,城亦陷。备倭等官以失机被刑者 三十六人,惟爵谿所以获贼首毕善庆得免。”
正统七年,日本国入贡。
按《筹海图编》,时贡船九只,使人千馀,分发境清、天宁 各寺安歇。朝廷虽责其越例,以远人慕化,亦宽容之。 八年六月使回,迷失使头普福二人在乐清沙嵩滕 岭,坊长孔希名护解把总遣回。普福在途悲感,有诗 云:“来游上国看中原,细嚼青松咽冷泉。慈母在堂年 八十,孤儿为客路三千。心怀北阙浮云外,身在西山” 反照边。处处朱门花柳巷,不知何日是归年。
正统八年,倭人寇海宁。
按《明外史日本传》:“正统八年五月,寇海宁。先是,洪熙 时,黄岩民周来保、龙岩民锺普福,困于徭役,叛入倭。 倭每来寇,为之乡导。至是导倭犯乐清,先登岸侦伺。 俄倭去,二人留村中丐食,被获,置极刑,枭其首于海 上。倭性黠,时载方物戎器,出没海滨,得间则张其戎 器而肆侵掠,不得则陈其方物而称朝贡,东南海滨” 患之按《筹海图编》:“正统八年六月,倭寇海宁、乍浦诸处,十 月寇壮士所”
正统十一年,倭寇海宁、乍浦诸处。
按:《筹海图编》云云。
景帝景泰四年倭人入贡掠居民货且请增物直赏赐
按《明外史日本传》:“景泰四年入贡,至临清,掠居民货。 有指挥往诘,殴几死。所司请执治。帝恐失远人心,不 许。先是,永乐初,诏日本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 艘,不得携军器,违者以寇论。乃赐以二舟,为入贡用。 后悉不如制。宣德初,申定要约,人毋过三百,舟毋过 三艘。而倭人贪利,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例当给” 直。礼官言:“宣德间所贡硫黄、苏木、刀扇、漆器之属,估 时直给钱钞或折支布帛,为数无多,然已大获利。今 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宜大减 其直,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从之。使臣不悦,请如 旧制。诏增钱万,犹以为少,求增赐物。诏增布帛千五 百,终怏怏去。
景泰六年,倭寇健跳所。
按:《筹海图编》云云。
英宗天顺元年日本王欲遣使谢罪移书朝鲜王以闻
按《明外史日本传》:“天顺初,其王源义政以前使臣获 罪天朝,蒙恩宥,欲遣使谢罪,而不敢自达,移书朝鲜 王,令转请朝鲜以闻。廷议敕朝鲜核实,令择老成识 大体者充使,不得仍前肆扰。既而贡使亦不至。 天顺二年,日本国入贡。”
按《筹海图编》:“二年,入贡至京师,宴赏丰渥,稛载而归。”
宪宗成化二年倭人伪称入贡
按《筹海图编》:“二年,倭舶至宁波,觇知有备,矫称入贡。 时都指挥张翥洞烛其伪贡之奸而去。”〈又〉是年,寇陷 浙江大嵩所。贼伪称“入贡”,官军不为严备,遂袭破大 嵩所。官兵夜围其舟,樯灯达曙不移舟,已乘潮遁去, 灯皆悬于篙端,篙卓沙上,盖设诈以款追兵也。台阃 大臣以失机获罪。
成化四年夏,日本国遣使贡马,十一月复来贡。 按《明外史日本传》:成化四年夏,乃遣使贡马谢恩,礼 之如彝典。其通事三人自言本宁波村民,幼为贼掠 市与日本,今请便道省祭。许之,戒其勿仝使臣至家, 引中国人下海。十一月,使臣清启复来贡,伤人于市, 有司请治其罪。诏付清启。奏言“犯法者当用本国之 刑,容还国,如法论治。”且自服不能钤束之罪。帝俱赦 之。自是使者益无忌矣。
成化十一年,日本国来贡。
按《筹海图编》:“十一年入贡诸使诣京,沿途骚扰,朝廷 为禁约之。”
成化十三年,日本国来贡。
按《明外史?日本传》:“成化十三年九月,来贡,求《佛祖通 纪》诸书,诏以《法苑珠林》赐之。使者述其王意,请于常 例外增赐,命赐钱五万贯。”
成化二十年,日本国入贡。
按:《明外史日本传》云云。
按《筹海图编》:“二十年六月,使臣周玮等入贡,敕谕彼 王知会后,宜恪遵宣德中事例也。”
按《明会典》:“成化二十年回赐国王纻丝二十表里,纱 罗各二十匹,锦四段,银二百两;王妃纻丝十表里,纱 罗各八匹,锦二段,银一百两。差来正副使,每员金襕 袈纱一领,镀金银钩环,全罗直裰一件,罗褊衫一件, 纻丝二匹,纱罗各一匹,绢六匹,铜钱一万文,靴袜各 一双。居座以下土官、从僧、通事、从人有差。”正贡外,使 臣自进并官收买附来货物给价。不堪者令自贸易。
孝宗弘治八年日本国入贡
按《筹海图编》:“八年五月,遣使寿蓂入贡方物赴京,沿 途生事,至济宁强买货物,彼此杀伤,罪及解官府照 磨童钊、指挥魏政、提举王昭俱调降,通事林春充军。 次年使归,司府失于检点,致鄞人朱缟填欠货物而 去。”
弘治九年,诏“日本贡使只许五十人入都。”
按《明外史日本传》:“弘治九年三月,王源义高遣使来 还,至济宁,其下复持刀杀人,所司请罪之。诏自今止 许五十人入都,馀留舟次,严防禁焉。”
弘治十八年,日本国来贡。
按:《明外史日本传》:“弘治十八年冬来贡。时武宗已即 位,命如故事,铸金牌勘合给之。”
武宗正德四年礼官定日本贡使班次赏赐之数
按《明外史?日本传》:“‘正德四年冬来贡。礼官言,明年正 月大祀庆成,宴朝鲜陪臣在殿东第七班,日本向无 例,请列殿西第七班’。从之。礼官又言,日本贡物,向用 舟三,今止一。所赐银币,宜如其舟之数,且无表文,赐 敕与否,请上裁。命所司移文答之。”
正德五年,日本国遣使臣宋素卿来贡按《明外史日本传》:“正德五年春,其王源义澄遣使臣 宋素卿来贡。时刘瑾窃柄,纳其黄金千两,赐飞鱼服, 前所未有也。素卿,鄞县朱氏子,名缟,幼习歌唱,倭使 见而悦之,而缟叔澄负其直,因以缟偿。至是充正使, 至苏州,澄与相见,后事觉,法当死,刘瑾庇之,谓澄巳 自首,并获免。”
按《筹海图编》:“五年五月,正使宋素卿、副使源永春贡 方物,请祀孔子仪注。朝议:孔子中国圣人,不当为倭 彝亵渎,不许。”素卿者,即鄞人朱缟,其家鬻于倭商汤 四五郎,越境亡去。至是充使入贡,重赂逆瑾,蔽覆其 事。盖缟在倭国伪称宗室苗裔,倾险取宠,辅庶夺嫡, 争功要利,而彝夏之衅,遂酿于此。
正德七年,日本国复来贡。
按《明外史日本传》:“正德七年,义澄使复来贡。浙江守 臣言,今畿辅、山东盗充斥,恐使臣遇之为所掠,请以 贡物贮浙江官库,收其表文送京师。礼官会兵部议, 请令南京守备官即所在宴赉遣归,附进方物,皆予 全直,毋阻远人向化心。从之。”
正德八年五月,倭船三只,使僧桂梧等贡方物,越岁 而去。
按:《筹海图编》云云。
正德九年。倭寇宁海奉化。典史陆方领兵追捕大捷。 按《筹海图编》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