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二百七十二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三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目录

     翰林院部名臣列传七

      金

      虞仲文      杨伯雄

      李晏       胡砺

      王竞       萧永祺

      杨伯仁      移剌子敬

      赵可       郭长倩

      郑子聃      党怀英

      温迪罕缔达    王庭筠

      杨云翼      吕中孚

      赵秉文      李献能

      王若虚      李纯甫

    官常典第二百七十二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传七

    虞仲文

    按《金史》本传:“仲文,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也。七岁知作 诗,十岁能属文,日记千言,刻苦学问。第进士,累仕州 县,以廉能称。举贤良方正,对策优等,擢起居郎、史馆 修撰,三迁至太常少卿。宰相有左降,仲文独出饯之, 或指以为党,仲文乃求养亲。久之,召复前职。宰相荐 文行第一,权知制诰,除中书舍人。讨平白霫,拜枢密” 直学士,权翰林学士,为翰林侍讲学士。年五十五卒, 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 濮国公。

    杨伯雄

    按《金史》本传:“伯雄字希云,真定槁城人。八世祖彦稠, 后唐清泰中为定州兵马使,后随晋主北还,遂居临 潢。父丘,行太子左卫率府率。伯雄登皇统二年进士, 海陵留守中京,丘行在幕府,伯雄来省视,海陵见之, 深加器重。久之,调韩州军事判官。有二盗诈称贾贩 逆旅,主人见欺,至州署陈诉,寔欲劫取伯雄,伯雄心” 觉其诈,执而诘之,并获其党十馀人,一郡骇服。迁应 奉翰林文字。是时,海陵执政,自以旧知伯雄,属之使 时时至其第,伯雄诺之而不往。他日,海陵怪问之,对 曰:“君子受知于人,当以礼进,附丽奔走,非素志也。”由 是愈厚待之。海陵篡立数月,迁右补阙,改修起居注。 海陵锐于求治,讲论每至夜分,尝问曰:“人君治天下, 其道何贵?”对曰:“贵静。”海陵默然。明日复谓曰:“我迁诸 部猛安,分屯边戍,前夕之对,岂指是为非静邪?”对曰: “徙兵分屯,使南北相维,长策也。所谓静者,乃不扰之 耳。”乙夜,复问鬼神事,伯雄进曰:“汉文帝召见贾生,夜 半前席,不问百姓而问鬼神,后世颇讥之。陛下不以 臣愚陋,幸及天下大计,鬼神之事,未之学也。”海陵曰: “但言之,以释永夜倦思。”伯雄不得已,乃曰:“臣家有一 卷《书》,记人死复生。”或问:“冥官何以免罪?”答曰:“汝置一 历,白日所为,暮夜书之。不可书者,是不可为也。”海陵 为之改容。夏日,海陵登瑞云楼纳凉,命伯雄赋诗,其 卒章云:“六月不知蒸郁到,清凉会与万方同。”海陵忻 然,以示左右曰:“伯雄出语不忘规戒,为人臣当如是 矣。”再迁兵部员外郎。丁父忧,起复翰林待制,兼修起 居注。迁直学士,再迁右谏议大夫,兼著作郎,修起居 注如故。皇子慎思阿不薨,伯雄坐与同直者窃议被 责,语在《海陵诸子传》。海陵议征江南,伯雄奏:“晋武平 吴皆命将帅,何劳亲总戎律。”不听。乃落起居注,不复 召见。大定初,除大兴少尹。丁母忧。显宗为皇太子,选 东宫官属,张浩荐伯雄起复少詹事,兄子蟠为左赞, 善言听谏从,时论荣之。集古太子贤不肖为书,号《瑶 山》,《往鉴》进之。及进《羽猎》《保成》等箴,皆见嘉纳。复为左 谏议大夫、翰林直学士。会太子詹事阙,宰相复举伯 雄。上曰:“伯雄不可去朕左右,而东宫亦须辅导。”遂以 太子詹事兼谏议。六年,上幸西京,欲因往凉陉避暑, 伯雄率众谏官入谏,上曰:“朕徐思之。”伯雄言之不已, 同列皆引退,久之乃起。是年,至凉陉徼巡,果有疏虞。 上思伯雄之言,及还,迁礼部尚书,谓近臣曰:“群臣有 干局者众矣,如伯雄忠实,皆莫及也。”上谓伯雄曰:“龙 逢、比干皆以忠谏而死,使遇明君,岂有是哉!”伯雄对 曰:“魏徵愿为良臣,正谓遇明君耳。”因顾谓宰相曰:“《书》 曰:‘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朕与卿等共治天下,有事可 否,即当面陈。卿等致位卿相,正行道扬名之时,偷安 自便,徼幸一时,如后世何?”群臣皆称万岁。十二年,改 沁南军节度使,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丞相石琚致仕, 上问:“谁可代卿者?”琚对曰:“伯雄可。”时论以琚举得其 人。复权詹事,伯雄知无不言,匡救弘多。后宫僚有诡 随者,人必称杨詹事以愧之。除定武军节度使,改平阳尹。先是,张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百姓称 之,曰:“前有张,后有杨。”徙河中尹。卒,年六十五。谥庄献。

    李晏

    按《金史》本传:“晏字致美,泽州高平人。性警敏,倜傥尚 气。皇统六年,登经义进士第,调岳阳丞,再转辽阳府 推官,历中牟令。会海陵方营汴京,运木于河,晏领之。 晏以经三门之险,前后失败者众,乃驰白行台,以其 木散投之水,使工取于下流,人皆便之。丁内艰,服除, 召补尚书省令史。辞去,为卫州防御判官。世宗素识” 其才名,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特令诣阁谢。上顾谓 左右曰:“李晏精神如旧。”慰劳甚悉。时方议郊礼,命摄 太常博士,俄而真授为高丽读册官,五迁秘书少监, 兼尚书礼部郎中,除西京副留守。世宗谓侍臣曰:“翰 林旧人,少新进士,类不学,至于诏赦册命之文,鲜有 能者,可选外任有文章士为之。”左右举晏,上曰:“李晏 朕所自识。”于是召为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少卿。以母 老乞归养,授郑州防御使,未赴,母卒。起复为翰林直 学士。世宗御后,阁召晏读新进士所对策,至县令阙 员,取之何道?上曰:“朕夙夜思此,未知所出。”晏对曰:“臣 伏念久矣,但无路不敢言。今幸待罪侍从,得承大问, 愿竭所知。”上曰:“然则何如?”对曰:“国朝设科取士,始分 南北两选。北选百人,南选百五十人,合二百五十人。 词赋、经义,入仕之人既多,所以县令未尝阙员。其后 南北通选,止设词赋一科,每举限取六七十人。入仕 之人既少,县令阙员,盖由此也。”上以为然。诏后取人 毋限以数。寻擢吏部侍郎兼前职,谕之曰:“卿性果敢, 有激扬之意,故以授卿。宜加审慎,毋涉荒唐。”俄为中 都路推排使,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会朝士 以病谒告,世宗意其诈,谓晏曰:“卿素刚正,今某诈病, 以宰相亲故,畏而不纠欤。”晏跪对曰:“臣虽老,平生所 恃者诚与直尔。百官病告,监察当视臣为中丞,官吏 奸私,则当言之。病而在告,此小事,臣容有不知其畏, 宰相何图焉?”既出,世宗目送之曰:“晏年老,气犹未衰。” 一日,御史台奏请增监察员,上曰:“采察内外官吏,固 系监察,然尔等有所闻知,亦当弹劾。况纠正非违,台 官职也。苟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顾谓晏曰:“豳王年 少未练,朕以台事委卿,当一一用意。”初,锦州龙宫寺, 辽主拨赐户民,俾输税于寺,岁久皆以为奴。有欲诉 者,害之。岛中宴,乃具奏:“在律,僧不杀生,况人命乎!辽 以良民为二税户,此不道之甚也。今幸遇圣朝,乞尽 释为良。”世宗纳其言,于是获免者六百馀人。故同判 大睦亲府事谋衍家有民质券,积其息不能偿,因没 为奴。屡诉有司,不能直。至是投匦自言,事下御史台。 晏捡摘案状,得其情,遂奏免之。寻为贺宋正旦国信 副使。及世宗不豫,命宿禁中,一时诏册皆晏为之。章 宗立,晏画十事以上:一曰风俗奢僭,宜定制度;二曰 禁游手;三曰宜停铸钱;四曰免上户管库;五曰太平, 宜兴礼乐;六曰量轻租税;七曰减盐价;八曰免监官 陪纳亏欠;九曰有司尚苟且,乞申明经久远图;十曰 禁网差密,宜尚宽大。又奏“乞委待制党怀英、修撰张 行简更直进读陈言文字,以广视听。”皆采纳之。以年 老乞致仕,改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越二年,复 申前请,授沁南军节度使。久之,致仕,上念其先朝旧 人,复起为昭义军节度使。明昌六年,归老得疾,诏除 其子左司员外郎仲略为泽州刺史以便侍养承安 二年卒年七十五谥曰:“文简。”

    胡砺

    按《金史》本传:“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 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 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 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 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 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 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河朔冠, 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 场屋,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皇统初,为河北西路 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 祯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祯责之。砺曰:“公 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祯曰:“汝 他日为省吏,当如何?”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祯壮 其言,改容谢之。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 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 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馀人,少者犹六七十人,岁 民钱五千馀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 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 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 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再补翰林 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 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 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 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 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 刑部尚书。扈从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 惜之,年五十五。

    王竞

    按《金史》本传:“竞字无竞,彰德人。警敏好学。年十七,以 荫补官。宋宣和中,太学两试合格,调屯留主簿。入国 朝,除大宁令,历宝胜盐官,转河内令。时岁饥盗起,竞 设方略以购贼,不数月尽得之。夏秋之交,沁水泛滥, 岁发民筑堤,豪民猾吏因缘为奸。竞核实之,减费几 半。县民为之谚曰:‘西山至河岸,县官两人半’。”盖以前 政韩希甫与竞相继治县,皆有干能,绛州正平令张 元亦有治绩,而差不及,故云然。天眷元年,转固安令。 皇统初,参政韩昉荐之,召权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 博士。诏作《金源郡王完颜娄室墓碑》,竞以行状尽其 实,乃请国史刊正之,时人以为法。二年,试馆阁,竞文 居最,遂为真。迁尚书礼部员外郎。时海陵当国,政由 已出,欲令百官避堂讳,竞言人臣无公讳,遂止。萧仲 恭以太傅领三省事封王,欲援辽故事,亲王用紫罗, 无事下礼部,竞与郎中翟永固明言其非是,事竟不 行,海陵由是重之。天德初,转翰林待制,迁翰林直学 士,改礼部侍郎,迁翰林侍讲学士,改太常卿,同修国 史,擢礼部尚书,同修国史如故。大定二年春,从太傅 张浩朝京师,诏复为礼部尚书。是岁,奉迁睿宗山陵 仪注,不应典礼,竞削官两阶。诏改创“五龙车”,兼翰林 学七承旨修国史。四年,卒官。竞博学能文,善草隶书, 工大字,两都宫殿榜题,皆竞所书,士林推为第一云。

    萧永祺

    按《金史》本传:“永祺,字景纯,本名蒲烈。少好学,通契丹 大小字。广宁尹耶律固奉诏译书,辟置门下,因尽传 其业。固卒,永祺率门弟子服齐衰丧。固作《辽史》未成, 永祺继之,作《纪》三十卷、《志》五卷、《传》四十卷,上之。加宣 武将军,除太常丞。海陵为中京留守,永祺特见亲礼。 天德初,擢左谏议大夫,迁翰林侍讲学士,同修国史”, 再迁翰林学士。明年,迁承旨。尚书左丞耶律安礼出 守南京,海陵欲以永祺代之,召见内阁,谕以旨意。永 祺辞曰:“臣材识卑下,不足以辱执政。”海陵曰:“今天下 无事,朕方以文治,卿为是优矣。”永祺固辞,既出,或问 曰:“公遇知人主,进取爵位,以道佐时,何多让也?”永祺 曰:“执政系天下休戚,纵欲贪冒荣宠”,如苍生何海陵 尝选廷臣十人备咨访,独永祺议论宽厚,时称长者。 卒。年五十七。

    杨伯仁

    按《金史》本传:“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读 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天德 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字。初名伯英,避大子光英讳,改 今名。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 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丁父 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改左拾遗。进” 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 示伯仁,问其优劣。伯仁对曰:“当在优等。”海陵曰:“此今 试状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 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转翰林修撰。孟宗献发 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称之:“此人当成大名。”是岁,宗 献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号“孟四元”,时论以为知文。 故事,状元官从七品阶承务郎。世宗以宗献、独异等, 与从六品阶,授奉直大夫,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 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上书论时务 六事,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 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 馆陶人为立祠。府尹“荆王文坐赃削封,降德州防御 使。”同知裴《满子宁》及伯仁、判官谢奴,皆以不能匡正 解职,伯仁降南京留守判官,改同知安化军节度使。 到官三日,召为太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翰林待制, 复兼右谕德,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 规赏,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 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 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 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聃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 侍讲兼礼部侍郎。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 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 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 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 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 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 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幸上京。伯 仁多病,至临潢池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 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移剌子敬

    按《金史》本传:“子敬,字同文,本名屋骨朵鲁,辽五院人。 曾祖霸哥,同平章事。父拔鲁,准备任使官。都统杲克中京,辽主西走,留拔鲁督辎重,被掠,拔鲁乃自髡逃 于山林。子敬读书好学,皇统间,特进移剌因修辽史, 辟为掾属。辽史成,除同知辽州事。旧本厅自有占地, 岁入数百贯,州官岁取其课,地主以为例,未尝请辩。” 子敬曰:“已有公田,何为更取民田?”竟不取。秩满,郡人 请留于行台省,不许。天德三年,入为翰林修撰,迁礼 部郎中。正隆元年,诸将巡边,诏子敬监战。军师以战 获分将士,亦以遗子敬,子敬不受。及还,入见,海陵谓 之曰:“汝家贫而不苟得,不受俘获,朕甚嘉之。凡同行 官僚所取者,皆没入于官。”其后诏子敬宴赐诸部,谕 之曰:“凡受进,例遣宰臣,以汝前能称职,故特命汝。”使 还,迁翰林待制。大定二年,以待制同修国史。是时,窝 斡馀党散居诸猛安谋克中,诏子敬往抚之,仍宣谕 猛安谋克及州县汉人,无以前时用兵相杀伤,挟怨 辄害契丹人。使还,改秘书少监,兼修起居注,修史如 故。诏曰:“以汝博通古今,故以命汝。”常召入,讲论古今 及时政利害,或至夜半。子敬有良马,平章政事完颜 元宜索之,子敬以元宜为相也,不与。至是,元宜乞致 仕,罢为东京,子敬乃以此马赆行,识者韪之。是时,仆 散忠义伐宋,宋请和而《书》式,疆界未定,子敬与秘书 少监石抹颐、修起居注张汝弼侍便殿上曰:“宋主求 成,反复无信,喜为夸大。”子敬对曰:“宋人自来浮辞相 欺。来书言海陵败于采石,大军北归,按兵不袭,俾全 师而还。海陵未尝败于采石,其谲诈多此类。回书宜 言:‘往者大军若令渡江,宋国境土必为我有’。”上曰:“彼 以诡诈,我以诚实,但当以理折之。”迁右谏议大夫,起 居注如故。上幸西京,州县官入见,猛安谋克不得随 班。子敬奏:“军民一体,合令猛安谋克随入见。”上嘉纳 之。于是责让宣徽院及端午朝会,诏依子敬奏行之。 子敬言山后禁猎地太广,有妨百姓耕垦。上用其言, 遂以四外猎地与民。迁秘书监,谏议、起居如故。子敬 举同知宣徽院事移剌神独斡、兵部侍郎移剌安答、 太子少詹事乌古论三合自代,上不许,子敬与同签 宣徽院事移剌神独斡侍上曰:“亡辽不忘旧俗,朕以 为是。海陵习学汉人风俗,是忘本也。若依国家旧风, 四境可以无虞,此长久之计也。”世宗将如凉陉,子敬 与右补阙粘割斡特剌、左拾遗杨伯仁奏曰:“车驾至 曷里浒,西北招讨司囿于行宫之内地矣,乞迁之于 界上,以屏”蔽环卫。上曰:“善。”诏尚书省曰:“招讨斜里虎 可徙界上治蕃部事”,都监撒八仍于燕子城治猛安 谋克事。上与侍臣论古之人君贤否,子敬奏曰:“陛下 凡与宰相谋议,不可不令史官知之。”上曰:“卿言是也。” 转签书枢密院事、同修国史。出为河中尹,请老,河中 地热,上恐子敬不耐暑,改兴中尹。子敬女自懿州来 兴中省谒,遇盗,途中剽掠其行李且尽,既而还之,谢 曰:“我辈初不知为府尹家也。尹有德于民,尚忍侵犯 耶!”徙咸平、广宁尹。二十一年,致仕,卒于家,年七十一。 子敬尝使宋及受诸部进贡,所受礼物皆散之亲旧。 及卒,家无馀财,其子质宅以营葬事。

    赵可

    按《金史》本传:“可字献之,高平人。贞元二年进士,仕至 翰林直学士。博学高才,卓荦不羁。天德、贞元间,有声 场屋。后入翰林,一时诏诰多出其手,流軰服其典雅。 其歌诗乐府尤工,号《玉峰散人集》。”

    郭长倩

    按《金史》本传:“长倩,字曼卿,文登人。登皇统丙寅经义 乙科,仕至秘书少监兼礼部郎中,修起居注。与施朋 望、王无竞、刘岩老、刘无党相友善。所撰《石决明传》,为 时軰所称。有《昆嵛集》行于世。”

    郑子聃

    按《金史》本传:“子聃,字景纯,大定府人。父宏,辽金源令, 二子子京、子聃。杨丘行尝谓人曰:‘金源二子,凤毛也。 小者尤特达,后必名世’。”子聃及冠,有能赋声。天德二 年,丘行为太子左卫率府率,廷试明日,海陵以子聃 程文示丘行,对曰:“可入甲乙。”及拆卷,果中第一甲第 三人,调翼城丞,迁赞皇令,召为书画直长。子聃颇以 才望自负,常慊不得为第一甲第一人。正隆二年,会 试毕,海陵以第一人程文问子聃,子聃少之,海陵问: “作赋何如?”对曰:“甚易。”因自矜,且谓他人莫己若也。海 陵不悦,乃使子聃与翰林修撰纂戬杨伯仁、宣徽判 官张汝霖、应奉翰林文字李希颜同进士杂试。七月 癸未,海陵御宝昌门,临轩观试,以不“贵异物民乃足” 为赋题,“忠臣犹孝子”为诗题,“忧国如饥渴”为论题。上 谓读卷官翟永固曰:“朕出赋题,能言之,或能行之,未 可知也。诗论题,庶戒臣下。”丁亥,御便殿,亲览试卷,中 第者七十三人,子聃果第一,海陵奇之。有顷,进官三 阶,除翰林修撰,改侍御史。京畿旱,诏子聃决囚,遂澍 雨,人以比颜真卿。迁待制兼吏部郎中,改秘书少监, 迁翰林直学士,兼太子左谕德。显宗深器重之。以疾 求补外,遂为沂州防御使。皇太子币赆甚厚,命以安

    舆之官。召还,为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改吏部侍郎
    考证
    同修国史,直学士如故。迁侍讲兼修国史。上曰:“修《海

    陵实录》,知其详无如子聃者。”盖以史事专责之也。二 十年,卒,年五十五。子聃,英俊有直气,其为文亦然。平 生所著诗文二千馀篇。

    党怀英

    按《金史》本传:“怀英字世杰,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 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 家焉。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 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 除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 制兼同修国史。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 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 史》刊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移剌益、赵沨等七人为编 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 旧事,悉上送官。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 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 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 怀英最善。”移剌履进曰:“进士擢第后,止习吏事,更不 复读书,近日始知为学矣。”上曰:“今时进士甚灭裂,《唐 书》中事亦多不知,朕殊不喜。”上谓宰臣曰:“郝俣赋诗 颇佳,旧时刘迎能之,李晏不及也。”明昌元年,怀英再 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旁濠堑, 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六年, 有事于南郊,摄中书侍郎,读祝册,上曰:“读册至朕,名 声微下,虽曰尊君,然在郊庙,礼非所宜,当平读之。”承 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明年,召为翰林学 士承旨。泰和元年,增修《辽史》编修官三员,诏分纪、志、 列传刊修官,有改除者以书自随。久之,致仕。大定三 年卒,年七十八。谥文献。怀英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 陈大任继成《辽史》云。

    温迪罕缔达

    按《金史》本传:“缔达该习经史,以女直字出身,累官国 史院编修官。初,丞相希尹制女直字,设学校,使讹离 剌等教之。其后学者渐盛,转习经史。故纳合椿年、纥 石烈良弼皆由此致位宰相。缔达最精深,大定十二 年,诏缔达所教生员,习作诗策,若有文采,量才任使, 其自愿从学者听。”十三年,设女直进士科,是岁,徒单 镒等二十七人登第。十五年,缔达迁著作佐郎,与编 修官宗壁、尚书省译史阿鲁、吏部令史张克忠译解 经书。累迁秘书丞。十九年,改左赞善,以母老求养,显 宗使内直丞六斤谓缔达曰:“赞善初未除此官。”天子 谓孤曰:“朕得一出伦之才,学问该贯,当令辅汝德义。” 既数日,赞善除此官,自谓亲炙德义,“不胜其喜,未可 去也,勿难于怀。”久之,转翰林待制,卒。明昌五年,赠翰 林学士承旨,谥文成。

    王庭筠

    按《金史》本传:“庭筠,字子端,河东人。生未期,视书,识十 七字。七岁学诗,十一岁赋全题。稍长,涿郡王翛一见 期,以国士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军事判官。 临政即有声。郡民邹四者,谋为不轨,事觉,逮捕千馀 人,而邹四窜匿不能得,朝廷遣大理司直王仲轲治 其狱。庭筠以计获邹四,分别诖误,坐预谋者十二人” 而已。再调馆陶主簿。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谕旨学士 院曰:“王庭筠所试文句太长,朕不喜此,亦恐四方效 之。”又谓平章张汝霖曰:“王庭筠文艺颇佳,然语句不 健,其人才高,亦不难改也。”四月,召庭筠试馆职中选。 御史台言:庭筠在馆陶尝犯赃罪,不当以馆阁处之。 遂罢。乃卜居彰德,买田隆虑书,读黄华山寺,因以自 号。是年十二月,上因语及学士,叹其乏材,参政守贞 曰:“王庭筠其人也。”三年,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 书郎张汝方品第法书名画,遂分入品者为五百五 十卷。五年八月,上顾谓宰执曰:“应奉王庭筠,朕欲以 诏诰委之,其人材亦岂易得。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 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论其文,顾以行止 为訾。大抵读书人多口颊或相党。昔东汉之士,与宦 官分朋,固无足怪。如唐牛僧孺、李德裕,宋司马光、王 安石,均为儒者,而互相排毁,何邪?”遂迁庭筠为翰林 修撰。承安元年正月,坐赵秉文上书事,削一官,杖六 十,解职,语在《秉文传》。二年,降授郑州防御判官。四年, 起为应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复为翰林修撰,扈从 秋山,应制赋诗三十馀首,上甚嘉之。明年卒,年四十 有七。上素知其贫,诏有司赙钱八十万以给丧事,求 生平诗文藏之秘阁。又以御制诗赐其家,其引云:“王 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又以才选直禁林者,首 尾十年。今兹云亡,玉堂东观,无复斯人矣。”庭筠仪观 秀伟,善谈笑,外若简贵,人初不敢与接。既见,和气溢 于颜间,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 日虽百负不恨也。”从游者如韩温甫、路元亨、张进卿、 李公度,其荐引者如赵秉文、冯璧、李纯甫,皆一时名 士,世以知人许之。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诗律深严, 七言长篇犹工险韵。有《藂辨》十卷,文集四十卷。书法学米元章,与赵沨、赵秉文俱以名家。庭筠尤善山水 墨竹云。子曼庆,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右司郎中,自 号“澹游”云。

    杨云翼

    按《金史》本传:“云翼字之美,其先赞皇檀山人。六代祖 忠客平定之乐平县,遂家焉。曾祖青,祖郁,考桓,皆赠 官于朝。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 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特授承 务郎,应奉翰林文字。承安四年,出为陕西东路兵马 都总管判官。泰和元年,召为太学博士,迁太常寺丞”, 兼翰林修撰。七年,签上京、东京等路按察司事。因召 见,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旨。大安元年,翰林承旨张 行简荐其材,且精术数,召授提点司天台,兼翰林修 撰,俄兼礼部郎中。崇庆元年,以病归。贞祐二年,有司 上《官簿》,宣宗阅之,记其姓名,起授前职,兼吏部郎中。 三年,转礼部侍郎,兼提点司天台。四年,大元及西夏 兵入鄜延,潼关失守,朝议以兵部尚书蒲察阿里不 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其人言浮于实,必误大 事。不听,后果败。兴定元年六月,迁翰林侍讲学士,兼 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兼前职,诏曰:“官制入三品者例 外除,以卿遇事敢言,议论忠谠,故特留之。”时右丞相 高琪当国,人有请榷油者,高琪主之甚力。诏集百官 议,户部尚书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可”,云翼独与 赵秉文、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格。高琪后以事 谴之,云翼不恤也。二年,拜礼部尚书,兼职如故。三年, 筑京师子城,役兵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提 举医药,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四年,改吏部尚书。凡军 兴以来入粟补官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 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 信,此軰宜从宽录,以劝将来。”是年九月,上召云翼及 户部尚书夔、翰林学士秉文于内殿,皆赐坐,问以讲 和之策。或以力战为言,上俯首不乐。云翼徐以《孟子》 事大事小之说解之,且曰:“今日奚计哉?使生灵息肩, 则社稷之福也。”上色乃和。十一月,改御史中丞宗室 承立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事于京兆。大臣言其不 法,诏云翼就鞫之。狱成,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细事,不 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 瞻望不进。鄜延帅臣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 战绩,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 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自馀小失,何足追咎!” 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哀宗即位,首命云翼 摄太常卿,寻拜翰林学士。正大三年二月,复为礼部 尚书,兼侍读。诏集百官议省费,云翼曰:“省费事小,户 部、司农足以办之。枢密专制军政,蔑视《尚书》。尚书出 政之地,政无大小,皆当总领。今军旅大事,社稷系焉, 宰相乃不得与闻,欲使利病两不相蔽,得乎?”上嘉纳 之。明年,设益政院,云翼为选首,每召见,赐坐而不名。 时讲《尚书》,云翼言:“帝王之学,不必如经生分章析句, 但知为国大纲足矣。”因举“任贤去邪,与治同道,与乱 同事,有言逆于汝心,有言逊于汝志”等数条,一皆本 于正心诚意,敷绎详明,上听忘倦。寻进《龟鉴万年录》 《圣学》《圣孝》之类凡二十篇。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 尽言,顾望依违,寖以成俗。一日经筵毕,因言:“人臣有 事君之礼,有事君之义。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 者有罚。入君门则趋,见君之几杖则起。君命召,不俟 驾而行;受命不宿于家。是皆事君之礼,人臣所当尽 者也。然国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一一陈之,则向所 谓礼者,特虚器耳。君曰可,而有否者替其否,君曰否, 而有可者献其可。言有不从,虽引裾折槛,断鞅轫轮, 有不恤焉者。当是时也,姑徇事君之虚礼,而不知事 君之大义,国家何赖焉?”上变色曰:“非卿,朕不闻此言。” 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 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 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 夏人既通好,遣其徽猷阁学士李弁来议互市,往返 不能决,朝廷以云翼往,议乃定。五年,卒,年五十有九, 谥文献。云翼天性雅重,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与人 交分一定,死生祸福不少变,其于国家之事,知无不 言。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 南伐,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 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云翼 乃建言曰:“国家之虑,不在于未得淮南之前,而在于 既得淮南之后。盖淮南平,则江之北尽为战地,进而 争利于舟楫之间,恐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彼若 扼江为屯,潜师于淮以断饷道,或决水以潴淮南之 地,则我军何以善其后乎?”及时全倡议南伐,宣宗以 问朝臣,云翼曰:“朝臣率皆谀辞,天下有治有乱,国势 有弱有强。今但言治而不言乱,言强而不言弱,言胜 而不言负,此议论所”以偏也,臣请两言之。夫将有事 于宋者,非贪其土地也,第恐西北有警,而南又缀之,

    则我三面受敌矣。故欲我师乘势先动,以阻其进。借
    考证
    使宋人失淮,且不敢来,此战胜之利也。就如所料,其

    利犹未可必。然彼江之南,其地尚广,虽无淮南,岂不 能集数万之众,伺我有警而出师耶?战而胜,且如此; 如不“胜,害将若何?且我以骑当彼之步,理宜万全,臣 犹恐其有不敢恃者,盖今之事势,与泰和不同。泰和 以冬征,今我以夏征,此天时之不同也。冬则水涸而 陆多,夏则水潦而涂淖,此地利之不同也。泰和举天 下全力,驱糺军以为前锋,今能之乎?此人事之不同 也。”议者徒见泰和之易,而不知今日之难,“请以夏人 观之。向日弓箭之手在西边者,一遇敌则搏而战,袒 而射,彼已奔北之不暇。今乃陷吾城而虏守臣,败吾 军而禽主将,曩则畏我如彼,今则侮我如此。夫以夏 人既非前日,奈何以宋人独如前日哉!愿陛下思其 胜之之利,又思败之之害,无悦甘言,无贻后悔。”章奏 不报。时全果大败于淮上,一军全没。宣宗责诸将曰: “当使我何面目见杨云翼耶!”河朔民十有一人为游 骑所迫,泅河而南,有司论罪当死。云翼曰:“法所重,私 渡者,防奸伪也。今平民为兵所迫,奔入于河,为逭死 之计耳。今使不死于敌,而死于法,后唯从敌而已。”宣 宗悟,尽释之。哀宗以河南旱,诏遣官理冤狱,而不及 陕西。云翼言:“天地人通为一体,今人一支受病,则四 体为之不宁,岂可专治受病之处而置其馀哉?”朝廷 是之。司天有以《太乙新历》上进者,尚书省檄云翼参 订,摘其不合者二十馀条,历家称焉。所著文集若干 卷,《校大金礼仪》若干卷,《续通鉴》若干卷,《周礼辨》一篇, 《左氏庄列赋》各一篇,《五星聚井辨》一篇,《县象赋》一篇、 《勾段机要象数杂说》等著。藏于家。

    吕中孚 张建

    按《金史》本传:“中孚字信臣,冀州南宫人。张建字吉甫, 蒲城人。皆有诗名。中孚有《清漳集》,建,明昌初授绛州 教官,召为宫教,应奉翰林文字,以老请致仕。章宗爱 其纯素,不欲令去,授同知华州防御使,仍赐诗以宠 之。自号兰泉,有集行于世。”

    赵秉文

    按《金史》本传:“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也。幼颖悟,读 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第,调安塞簿。以课 最迁邯郸令,再迁唐山。丁父忧。用荐者起复南京路 转运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 知制诰。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 章宗召问,言颇差异,于是命知大兴府事。内族膏等” 鞫之,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历数交游者,秉文乃曰: “初欲上言,尝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 郑赞道、高坦等私议。”庭筠皆下狱,决罚有差。有司论 秉文上书狂妄,法当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 焉。当时为之语曰:“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 文攀人。”士大夫莫不耻之。坐是久废。后起为同知岢 岚州军事,转北京路转运使司度支判官。承安五年 冬十月,阴晦连日,宰相张万公入对,上顾谓万公曰: “卿言天日晦冥,亦犹人君用人,邪正不分,极有理。若 赵秉文曩以言事降授,闻其人有才藻,工书翰,又且 敢言,朕非弃不用,以北边军事方兴,姑试之耳。”泰和 二年,召为户部主事,迁翰林修撰。十月,出为宁边州 刺史。三年,改平定州。前政苛于用刑,每闻赦将至,先 掊贼死乃拜赦,而盗愈繁。秉文为政一从宽简,旬月 盗悉屏迹。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大 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秉 文言:“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列营其外,涉暑雨,器械 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可遣临潢一军捣 其虚,则山西之围可解。《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必 救者也。”卫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败闻。寻为兵部 郎中,兼翰林修撰,俄转翰林直学士。贞祐初,建言时 事可行者三:一迁都,二导河,三封建。朝廷略施行之, 明年,上书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以宣布朝廷恤民 之意。且曰:“陛下勿谓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 辈以身许国,亦书生也。”又曰:“使臣死而有益于国,犹 胜坐縻廪禄,为无用之人。”上曰:“秉文志固可尚,然方 今翰苑,尤难其人。卿宿儒,当在左右。”不许。四年,拜翰 林侍讲学士,言:“宝券滞塞,盖朝廷初议更张市肆,已 妄传其不用,因之抑遏,渐至废绝。臣愚以为宜立《回 易务》,令近上职官通市道者掌之,给以银钞粟麦缣 帛之类,权其低昂而出纳。”诏有司议行之。兴定元年, 转侍读学士,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 集贤院事。又明年,知贡举,坐取进士卢亚重用韵,削 两阶,因请致仕。金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之文,其弊 益甚,盖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陈腐,苟合程 度而已,稍涉奇峭,即遭绌落,于是文风大衰。贞祐初, 秉文为省试,得李献能赋,虽格律稍疏,而词藻颇丽, 擢为第一。举人遂大喧噪,诉于台省,以为赵公大坏 文格,且作诗谤之,久之方息。俄而献能复中宏词,入 翰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五年,复为礼部尚书,入谢, 上曰:“卿春秋高,以文章故,须复用。卿秉文以身,受厚恩,无以自效,愿开忠言,广圣虑。”每进见,从容为上言 人主当勤俭,慎兵刑,所以祈天永命者,上嘉纳焉。哀 宗即位,再乞致仕,不许。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兼益 政院说书官。以上嗣德在初,当日亲经史以自裨益, 进《无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通。正大九年正月, 汴京戒严,上命秉文为赦文,以布宣悔悟哀痛之意。 秉文指事陈义,辞情俱尽。及兵退,大臣欲称贺,且命 为表。秉文曰:“《春秋》,新宫火,三日哭。今园陵如此,酌之 以礼,当慰不当贺。”遂已。时年已老,日以时事为忧,虽 食息顿不能忘。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 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三月,草 《开兴改元诏》,闾巷间皆能传诵,洛阳人拜诏毕,举城 痛哭,其感人如此。是年五月壬辰卒,年七十四。积官 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正大间,同杨云翼作 《龟鉴万年录》上之。又因进讲,与云翼共集自古治术, 号《君臣政要》为一编以进焉。秉文自幼至老,未尝一 日废书。著《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 《太元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 子补注》一卷,删集《论语》《孟子解》各一十卷,《资暇录》一 十五卷,所著文章号《滏水集》者三十卷。秉文之文,长 于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七言长诗,笔 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 之。至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字画则草书尤遵劲。朝 使至自河、湟者,多言夏人问秉文及王庭筠起居状, 其为四方所重如此。为人至诚乐易,与人交不立崖 岸,未尝以大名自居。仕五朝,官六卿,自奉养如寒士。 杨云翼常与秉文代掌文柄,时人号“杨、赵。”然晚颇以 禅语自污,人亦以为秉文之恨云。

    李献能

    按《金史》本传:“献能字钦叔,河中人。先世有为金吾卫 上将军者,时号李金吾家。迨献能昆弟皆以文学名, 从兄献卿、献诚、从弟献甫相继擢第,故李氏有四桂 堂。”献能苦学博览,于文尤长于四六。贞祐三年,特赐 词赋进士,廷试第一人,宏词优等,授应奉翰林文字。 在翰苑凡十年,出为鄜州观察判官,用荐者复为应 奉,俄迁修撰。正大末,以镇南军节度副使充河中帅 府经历官。大元兵破河中,奔陕州行省,以权左右司 郎中。值赵三三军变,遇害,年四十三。献能为人眇小 而墨色,颇有髯,善谈论,每敷说今古,声铿亮可听。作 诗有志于风雅文刻意乐章。在翰苑,应机敏捷号得 体。赵秉文、李纯甫尝曰:“李献能天生”今世翰苑材,故 每荐之,不令出馆。家故饶财,尽于贞祐之乱。在京师 无以自资。其母素豪奢,厚于自奉,小不如意则必诃 谴,人视之殆不堪忧,献能处之自若也。时人以纯孝 称之。尝谓人云:“吾幼梦官至五品,寿不至五十。”后竟 如其言。

    王若虚

    按《金史》本传:“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 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 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 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 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 初,章宗、《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 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天兴元年,哀宗走归 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 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 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 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 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 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 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 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 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颂功德而可信乎后世 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 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 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 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 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 果立也。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 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汨没尘土中一生, 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 子忠先归,遣子恕同行视夷险,因垂足大石上,良久 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凡若干卷,《滹 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李纯甫

    按《金史》本传:“纯甫,字之纯,弘州襄阴人。祖安上,尝魁 西京进士。父采,卒于益都府治中。纯甫幼颖悟异常, 初业词赋及读《左氏春秋》,大爱之,遂更为经义学。擢 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为文法庄周、《列御寇》《左氏》《战国 策》,后进多宗之。又喜谈兵,慨然有经世心。章宗南征, 两上疏策其胜负。上奇之,给送军中,后多如所料。宰执爱其文,荐入翰林。及大元兵起,又上疏论时事,不 报。宣宗迁汴,再入翰林。时丞相高琪擅威福柄,擢为 左司都事。纯甫审其必败,以母老辞去。既而高琪诛, 复入翰林,连知贡举。正大末,坐取人逾新格,出倅坊 州,未赴,改京兆府判官,卒于汴,年四十七。纯甫为人 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诸葛 孔明、王景略自期。由小官上万言书,援宋为证,甚切, 当路者以迂阔见抑。中年,度其道不行,益纵酒自放, 无仕进意。得官未成考,旋即归隐。日与禅僧士子游, 以文酒为事,啸歌袒裼,出礼法外。或饮数月不醒。人 有酒见招,不择贵贱必往,往辄醉,虽沉醉,亦未尝废 著书。然晚年喜佛,力探其奥义,自类其文,凡论性理 及关佛、老二家者,号“内槁”,其馀应物文字为“外槁。”又 解《楞严》《金刚经》《老子》《庄子》《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号“中 国心学,西方父教”数十万言,以故为名教所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