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五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六十卷
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六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六十卷目录

     法帖部汇考一

      唐虞尧碑舜碣 石虹山尧碑 巫山峰顶古篆 昆仑室题字

      夏夏禹治水碑

      周穆王坛山刻石 石鼓文 比干墓字 铜盘铭 延陵季子墓碑

      秦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 之罘山刻石 赣榆刻石 庐山刻石 始皇碑 舜井断碑

       那湫碑文 扶苏墓碑 於潜县刊字

      汉杨君残碑 四皓碑 四皓神位胙机刻石 郑三益阙铭 阳朔砖字 建平郫县碑

       居摄坟坛刻石

      后汉一扈君砖 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 治道记 会稽东郡都尉路君阙铭 永

      平砖文 开通褒斜道碑 孝子王立碑 张宾公妻穿中二柱文 汝伯宁砖文 曹叔文

      砖文 谢君砖 南武阳功曹阙铭 戚伯著碑 司徒袁安碑 永元十六字 南安长王

      君平乡道碑 王子香庙颂 桂阳太守许荆碑 永初砖文 青衣尉赵孟麟羊窦道碑

      延年椁字 永初官墼文 谒者景君墓表 郯令景君阙铭 嵩山太室神道石阙铭 赐

      豫州刺史冯焕诏 孝子蕫蒲阙 幽州刺史冯焕神道 冯焕残碑 开母庙石阙铭 少

      室神道石阙铭 大匠翟釜碑 窆室铭 山阳麟凤碑 孝女叔先雄碑 幽州刺史牂牱

      太守张子阳碑 汉安长陈君阁道碑 袁良碑 永建刻铭 谒者王诲碑 洛阳桥右柱

      铭 太学碑 太学赞碑 弟子赞碑 西岳石阙铭 北海相景君铭 法真刻石 司马

      迁碑 武氏石阙铭 炖煌长史武班碑 吴郡丞武开明碑 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广汉长王君治石路碑 漳河神坛碑 孔子庙碑 班孟坚碑 张公神碑 县三老杨信

      碑 祝长严䜣碑 冯君开道碑 曹娥碑 从事武梁碑 广汉蜀国都尉丁鲂碑 彭山

      庙碑 郎中王政碑 平都侯相蒋君碑 李母冢碑 孔庙置守庙百石孔和碑 张昶华

      山祠堂碑 孔谦碣 东海祠碑 益州太守无名碑 孔君碣 吉成侯州辅碑 州辅墓

      石兽膊字 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鲁相敕复颜氏繇发碑 韩敕修孔庙后碑 韩敕孔林

      别碑两侧题名 孔君德碑 郎中郑固碑 王君造四县邸碑 费县令田君碑 议郎元

      宾碑 险路铭 楚相孙叔敖碑 中常侍樊安碑 寿张侯樊宏碑 中常侍曹腾碑 江

      原长进德碣 丹阳太守郭旻碑 冀州刺史王纯碑 封丘令王元宾碑 日南太守胡著

      碑 杨公碑阴题名 苍颉庙人名 成皋令任伯嗣碑 淮源庙三碑 平舆令薛君碑

      广野君庙碑 山阳太守祝睦碑 蜀郡属国辛通达李仲曾造桥碑 封龙山碑 真道冢

      地碑 泰山都尉孔宙碑 孝子严举碑 颍川太守曹君碑 祝睦后碑 泗水亭高庙碑

       司徒盛允碑 温令许续碑 延熹砖 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荆州刺史度尚碑

      车骑将军冯绲碑 武荣碑 太尉杨震碑 沛相杨统碑 高阳令杨著碑 堵阳长刘子

      山断碑 邠州刺史赵融碑 司徒孔扶碑 卫尉衡方碑 浚仪令衡立碑 冀州从事张

      表碑 竹邑侯相张寿碑 广陵县令王君神道 鲁相晨谒孔子冢文 史晨飨孔庙后碑

       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金乡长侯成碑 孝廉柳敏碑 郎中马江碑 宋子浚碑 李

      翕黾池五瑞碑 博陵太守孔彪碑 河东太守孔雄碑 慎令刘修碑 沇州刺史杨叔恭

      碑 石门铭 北军中侯郭仲奇碑 成阳灵台碑 尧庙碑 桂阳太守赵越碑 乐成令

      太尉掾许婴碑 崔瑗墓碑 崔寔碑

    字学典第六十卷

    法帖部汇考一

    唐虞

    尧碑舜碣

    按《金壶记》。崆峒山有尧碑舜碣,皆籀文。伏滔《述帝功 德铭》曰:“尧碑舜碣,历古不昧。”

    石虹山尧碑

    按:杨慎《法帖神品目》:“《石虹山尧碑》,在馀干县,凡三十 八字。”

    巫山峰顶古篆

    按《法帖神品目》:“巫山峰顶古篆,邑人向万言云尚存。”

    昆仑室题字

    按《帝王七圣记》题“昆仑室”,字方一丈,其体四,今垂芒 云脚书。秦用刻符书,有云脚体。

    夏禹治水碑

    按:《衡山记》云:“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虬文字,碑下有 石坛,流水萦之,最为胜绝。”

    按:石墨镌《华夏禹衡岳碑》二种,一在岳麓书院,一在 栖霞山。

    穆王坛山刻石

    按《坛山石刻记》:赞皇县坛山上有周穆王石刻四字, 曰“吉日癸巳。”笔力遒劲,有剑拔弩张之势。

    按《金石录》“吉日癸巳”四字,世传周穆王书。按穆王时 所用,皆古文科斗书,此字笔画反类小篆文。

    按:《石墨镌》“华周穆王坛山”,刻石在赵州。

    石鼓文

    按:《元和郡县志》,石鼓文,在天兴县南二十里许,石形 如鼓,其数有十,盖纪周宣王畋猎之事,其文即史籀 之迹。唐贞观中,吏部侍郎苏勖纪其事云:“虞、褚、欧阳, 共称古妙。虽岁久讹阙,然遗迹尚有可观。而历代纪 地理志者,不存纪录,尤可叹惜。”

    按《法书苑》,石鼓文谓之《周宣王猎碣》,共有十鼓,其文 则史籀大篆也。年代斯远,字多讹阙。旧存岐山石鼓 村,今移置凤翔府夫子庙按《帝京景物略》,“石鼓高二尺,广径一尺有奇,其数十, 其文籀,其辞诵天子之田。”元大德十一年,虞集为大 都教授,得之泥中,始移国学大成门内。言鼓者人人 殊,谓周宣王之鼓,韩愈、张怀瓘、窦𣳻也;谓文王之鼓, 至宣王刻诗,韦应物也;谓秦氏之文,宋郑樵也;谓宣 王而疑之,欧阳修也;谓宣王而信之,赵明诚也;谓成 王之鼓,程大昌、董逌也;谓宇文周作者马子卿也。鼓 文剥漫。宋治平中,存字四百六十有五,元至元中,存 字三百八十有六。据今拓本,则甲“鼓”字六十一,乙“鼓” 字四十七,丙鼓字六十五,“丁”“鼓”字四十七,“戊”“鼓”字一 十二,“己”“鼓”字四十一,“庚”“鼓”字“八”,“壬”“鼓”字三十八,“癸”“鼓” 字“六”,共三百二十五字存,惟“辛”“鼓”字无存者。

    比干墓字 铜盘铭

    按:《汉隶字源》“殷比干墓”四字。《水经》云:“朝歌县牧野比 干冢前有石铭,隶云:‘殷大夫比干之墓’。”今只四字,复 不完。石公弼云:“殷比干墓四字在今卫州比干墓上, 世传孔子书。然隶始于秦,非孔子书必矣。”字画劲古, 当是汉人书。

    按:《七修类槁》:比干墓在卫辉府汲县西北十五里,旧 《府志》云:“‘墓前有殷比干墓’四字,石断字缺,世以为孔 子书其先圣所篆比干墓铜盘铭,开元中固已为耕 者所得,此外不闻墓前有何古刻。”

    按《钟鼎款识》言:“唐开元中,偃师县土人耕地得此盘, 篆文甚奇古。《释文》云:‘左林右泉,后冈前道,万世之藏, 玆焉是宝’。”张邦基《墨庄漫录》又云:“政和间求三代鼎 彝器,遣人于凤翔府破商比干墓,得铜盘,径二尺馀, 中有款识”一十六字。

    延陵季子墓碑

    按《学古编》,延陵季子十字碑,人谓孔子书,其文曰:“呜 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按《古法帖》止云“呜呼!有吴君 子”而已,篆法敦古可信。今此碑妄增“延陵之墓”四字, 除“之”字外三字是汉人方篆,不与前六字合,又且音 “君子”字作季子。汉器蜀郡洗“郡”字半爿,正与此碑“君” 字同,盖用此法也。以“季”字音君字,显见其谬。比干墓 有汉人篆碑。亦有此说。洪氏《隶释》及《汉隶字源》。辨之 甚明矣。

    按:石墨镌《华仲尼季札墓》题字在镇江府。

    峄山刻石

    按《闻见记》:“峄山,始皇刻石,其文李斯小篆,后魏太武 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 于奔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摹写。 然犹上官求请行李登涉,人吏转益劳弊。有县宰取 旧文勒于石碑之上,凡成数片,置之县廨,须则拓取。” 今间有《峄山碑》,皆新刻之碑也。

    按:《石墨镌华》秦峄山刻石二种,李斯篆,一在西安府 学,一在邹县。

    泰山刻石

    按《述古书法纂》:“《泰山碑》,秦李斯篆。始皇《封禅泰山碑》 石,在山东济南府。”

    之罘山刻石

    按《金石录》《史记本纪》:“‘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山,凡刻 两碑,今皆磨灭,独二世诏’二十馀字仅存,后人凿石 取置郡廨。”

    贛榆刻石

    按:《水经注》,“贛榆县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 去海一百五十步八寸,一行”一十二字。

    庐山刻石

    按《水经注》:庐山之南有上霄石,高壁缅然,与霄汉连 接。始皇三十六年,叹斯岳辽远,遂记为上霄焉。上霄 之南,大禹刻石,志其丈尺里数,今犹得刻石之号。耆 旧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云秦始皇所勒。 然岁月已久,莫能辨之也。

    始皇碑

    按:《舆地碑目》《九州要记》云:“始皇登秦望山以望海”,今 《始皇碑》在嘉兴县。

    舜井断碑

    按《法帖神品目》:“《舜井断碑》,秦时隶书,在随州。”

    那湫碑文

    按:《天下金石志》。在固原州。

    扶苏墓碑

    按:《天下金石志》,在宁州。

    於潜县刊字

    按:《杭州府志碑碣目》:“秦皇所刊於潜县石柱山石杵 十数字。”

    杨君残碑

    按:《汉隶字原碑》云:“当刘项之际,有杨武者,家于兹邦, 奕世载德,扶而兴汉。”碑多残阙,名字不存,独有元年 字,上缺不可考。

    ===四皓碑===按《东观馀论》《三辅旧事》云:“汉惠帝为四皓作碑于其 所隐处,此神坐及胙机”,岂亦当时所立邪?

    四皓神位胙机刻石

    按《金石录》,“四皓神位胙机刻石四,在惠帝陵㫄。”验其 字画,盖东汉时书。

    郑三益阙铭

    按:《金石录》:“郑三益《阙铭》,武帝建元二年,自刘聪后,屡 以建元纪年,此铭非晋已后人书。”

    阳朔砖字

    按:《金石录》砖字云:“尉府灵辟,阳朔四年正朔始造,设 已所行”,字画奇古。西汉文字世不多有,此字完好可 喜。

    按《隶续》,西汉字见于彝器者,皆是篆文,此砖分行,作 棋局、大眼数字,略有隶体,与“会稽路都尉阙”颇相似。

    建平郫县碑

    按:汉隶字原,建平五年立,乾道初,始出在永康。其石 三面高卑凸坳,刻随其势,即蔡迨刻记所谓《范功平 磨崖碑》也。《复斋碑目》作《建平范功平治道碑》。

    居摄坟坛刻石

    按《金石录》,居摄坟坛刻石二,其一云“上谷府卿坟坛”, 其一云“祝其卿坟坛”,皆居摄二年三月造。

    后汉一

    扈君砖

    按:《芦浦笔记》乙砖,其文云:“持节使者北宫卫令扈君 千秋之宅,建武二十八年五月丙午,工李邑作”《乙砖》, 其文云:“北宫卫令扈君万秋宅。”皆篆文。

    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

    按《隶释》:光武中元二年刻。此碑。蜀中近出东汉隶书, 斯为之首。字法方劲,古意有馀,如瞻冠章甫而衣缝 掖者,使人起敬不暇,虽败笔成冢,未易窥其藩篱也。 蜀人以为尊《楗阁碑》。

    治道记

    按:《舆地碑目》在永康军永平元年。

    会稽东郡都尉路君阙铭

    按《金石录》《路君阙铭》二。其一云:“会稽东郡都尉路君 阙,永平八年四月十四日庚申造。”其一云:“君故豫州 刺史路君。”不知为何人。

    永平砖文

    按:《隶续》四行九字云:“永平八年七月廿日作。”

    开通褒斜道碑

    按《汉隶字原》,永平九年立,在兴元府。绍兴甲寅,帅章 德茂得之于褒斜谷中。

    孝子王立碑

    按:《水经注》,“安喜县有汉明帝时孝子王立碑。”

    张宾公妻穿中二柱文

    按《隶释》:“张氏《穿中记》二本,张宾公之妻之穴也。其间 云‘建初二年’,则章帝年号,字古而拙,在会稽都尉路 君阙之后。”眉州李治中云:“武阳城东彭亡山之巅,石 窟如屋大,执烛视之,得题识三所,一在门㫄,为土所 蚀,仅存其上十许字。穿中沙石不坚,观者揩摩,悉皆 漫灭。其二在两柱前,稍高,故可拓。时绍兴丁丑年也。”

    汝伯宁砖文

    按:《隶续》六行十八字,“建初三年作。”

    曹叔文砖文

    按:《隶续》八行,行四字,建初七年作。

    谢君砖

    按:《芦浦笔记》:“元和三年造。”

    南武阳功曹阙铭

    按:《金石录阙铭》云“南武阳功曹乡啬夫”,又云“以为国 三老”,又云“章和元年。”其他族系名字皆磨灭不可考 究。墓在今沂州,有两阙。其一铭元和中立,文字尤残 缺难读。

    戚伯著碑

    按:《隶释》,嘉祐中宿州浚汴,得之泥沙中。其字画古怪, 偏㫄增减,亦有不可辨者。世祖建武三年,章帝章和 元年,威宗建和元年,献帝建安十二年,皆丁亥也。碑 有“太岁丁亥”字,当是建武或章和年所刻者。

    司徒袁安碑

    按:《天下碑录》,“永元四年。”

    永元十六字

    按:汉隶字原在永康军,蔡迨刻记云:“在范功平磨崖 之西五十馀步,去地数寸。”《复斋碑目》作“永元六年攻 石题。”

    南安长王君平乡道碑

    按:汉隶字原,永元八年立嘉州夹江县泾口《磨崖复 斋碑目》作《平乡明亭开道碑》。

    王子香庙颂

    按:《水经注》,枝江县有陈留王子香庙颂,以永元十八 年立庙设祠,刻石铭德,号曰枝江白虎王君。

    桂阳太守许荆碑

    按《后汉书许荆传》:“荆为桂阳太守,在事十二年,父老称歌。卒于官,桂阳人为立庙树碑。”

    永初砖文

    按:《汉隶字原》永初元年作。

    青衣尉赵孟麟羊窦道碑

    按《隶释》,近岁始出于眉州赵君孟麟,以安帝永初六 年穿崖易道,故刊石以志其事。字画甚拙,非《何君阁 道碑》之比。嘉州夹江县又有磨崖四百馀字,云“扶风 王君遣掾何章修治,故书崖以颂之。”盖和帝永元八 年也。笔札亦拙,又崖石增长,字体失真,无可取者。

    延年椁字

    按《汉隶字原》,永初七年造。

    永初官墼文

    按:《汉隶字原》,永初七年作“眉人掘武阳故城得之。”

    谒者景君墓表

    按《隶释》:“景君,任城人,以安帝元初元年卒。石磨灭,可 读者才数句。碑阴有诸生服义者十五人,即立碑之 人也。其分行布字,已井井有法,题首七字,波势清逸, 有八分之体。” 又按:《隶释景谒者碑》阴:“义士一人,曰 北海张敏,馀人皆称弟子。”

    郯令景君阙铭

    按《隶释》:“安帝元初四年立墓有双石阙,其一刻此文, 在济州任城县南。”

    嵩山太室神道石阙铭

    按:《金石文字记》八分书,“元初五年四月,今在登封县 中岳庙南百馀步”,铭八行,年月及职官姓名共十三 行。

    赐豫州刺史冯焕诏

    按:《隶释》安帝元初六年首云:“告豫州刺史冯焕者,其 石下断,惟存上八字。”

    孝子蕫蒲阙

    按《汉隶字原》,永宁二年立。

    幽州刺史冯焕神道

    按:《隶释》,今在渠州。《冯绲传》云:“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刺 史,建光元年卒。”

    冯焕残碑

    按:《隶释》冯焕残碑三十九字,末有“永宁二年”四字。建 光之元即永宁二年,是岁七月改元,焕以四月终,故 碑尚用旧年也。 又按:《隶释》“冯焕残碑阴,诸曹史及 帐下司马武刚司马十馀人。”

    开母庙石阙铭

    按:《金石文字记》,篆书“延光二年”,今在嵩山启母庙南, 避景帝讳,改“启”为开叶封。《嵩阳石刻记》云:“石质甚粗 劣,篆文亦未尽善。”

    少室神道石阙铭

    按:《金石文字记》,篆书,今在登封县西十里。叶封《嵩阳 石刻记》云:“凡二十一行,行四字。”其所列丞薛政等,与 启母庙同。其为一时所立无疑也。

    大匠翟釜碑

    按《后汉书翟釜传》:“釜为大匠,上言太学颓废,宜更修 缮,诱进后学。顺帝从之,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 为釜立碑铭于学云。”

    窆室铭

    按:《金石录》,“顺帝永建元年五月。”

    山阳麟凤碑

    按:《隶释》:“麟凤二物共一石,像下有赞,碑阴有记云:‘永 建元年,山阳太守河内孙君新刻瑞像’。”最后有铭词, 皆篆文也。胡承公云:“其石两㫄,有隶书六十九字。赵 氏但得其篆,予所藏亦然。”

    按米海岳《画史》:《麟凤图》,半篆半隶,以九字九行为率。 余题曰:“非篆非科璞已雕。”

    孝女叔先雄碑

    按《后汉书列女传》:“叔先雄者,犍为人也。父泥和堕湍 水,物故,尸丧不归。雄于父堕处恸哭,遂自投水死。后 六日,与父相持,浮于江上。郡县表言为雄立碑,图象 其形焉。”

    幽州刺史牂牱太守张子阳碑

    按:《舆地碑目》:“在怀安军唐化镇沿江五里许,永建四 年造。”

    汉安长陈君阁道碑

    按:《汉隶字原》,永建五年立,在资州内江县。

    袁良碑

    按:《隶释》,在开封之扶沟。袁君名良,顺帝永建六年卒, 其孙卫尉滂立此石。滂以光和年为相,其作九卿当 在灵帝之初。《水经》云“扶沟有《袁梁碑》者,误也。”

    永建刻铭

    按:《广川书跋》:“元祐二年,永城下得石如丰碑,其上刻 铭永建六年五月。”

    谒者王诲碑

    按:《水经注》:荥口石门南际河有碑云:“惟阳嘉三年二 月丁丑,使河堤谒者王诲疏达河川,刊石记功,垂示

    于后。”陈留浚仪边韶,《字孝先颂》。石铭岁远,字多沦缺
    考证

    洛阳桥右柱铭

    按:《水经注》:洛阳建春门右桥建两石柱。桥之右柱铭 曰:“阳嘉四年乙酉壬申,使中谒者魏郡清渊马宪监 作石桥梁柱。”

    太学碑

    按:《水经注》:《石经》“东有一碑,是汉顺帝阳嘉八年立碑, 南面刻颂,表里镂字,犹存不破。”

    太学赞碑 弟子赞碑

    按:《水经注》:陆机言:“太学赞别一碑在讲堂西,下列《石 龟碑》,载蔡邕、韩说、高堂谿等名。《太学弟子赞》复一碑 在外门中,今二碑并无。”

    西岳石阙铭

    按:《金石录铭》曰:“永和元年五月癸丑朔六日戊午,弘 农太守常山元氏张勋为西岳华山作石阙,高二丈 二尺。”永和,汉顺帝晋穆帝姚泓皆有此号。穆帝时,华 阴不为晋,以此碑字画验之,恐非姚泓时,盖汉刻也。

    北海相景君铭

    按《隶释》:“济州任城有景氏三碑,皆不著其名字,顺帝 汉安二年卒。”

    按:《汉隶字原》,碑阴凡三列,后一列下云“行三年服者 凡八十七人。”

    按:《弇州山人稿》《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今在 济宁州学。

    法真刻石

    按《后汉书法真传》:“真恬静寡欲,不交人间事,前后四 征不屈,友人郭正等刊石颂之,号曰元德先生。”

    司马迁碑

    按:《水经注》在夏阳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立碑。

    武氏石阙铭

    按:《金石录铭》云:“建和元年三月四日,孝子武始公弟 绥宗景兴开明,使石工孟李李弟卯造。”此阙。

    炖煌长史武班碑

    按《隶释》,“在济州任城。武君名班,字宣张,冲帝永嘉元 年卒。后三年,同舍郎史恢、曹芝六人所立。”

    吴郡丞武开明碑

    按:《金石录碑》云:“君字开明,名已灭缺,建和二年十一 月十六日卒。其他磨灭,不能尽读。”

    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按:《隶释》:在兴元威宗建和二年,汉中太守王升立。《水 经》及欧、赵皆谓之《杨厥碑》。蜀中晚出《杨淮碑》云:“司隶 校尉杨君,厥讳淮,大司隶孟文之元孙也。”始知两碑 皆以厥为语助,此后人颂其勋德,故字之而不名。 按:《汉隶字原墨宝》云:《杨君石门颂》,褒地县北五里磨 崖。

    广汉长王君治石路碑

    按:《隶释》:“碑以一‘表’字题其上,在今汉州威宗建和二 年杨子钦所作。”

    漳河神坛碑

    按:《水经注》:巨鹿县铜马祠侧有碑,述河内修武县张 导,字景明,以建和三年为巨鹿太守,通正水路,功绩 有成,题云“漳河神坛碑。”庙为铜马刘神祠,是碑因震 裂,馀半不可复识矣。

    孔子庙碑

    按:《水经注》,“孔子庙前有一碑,西面是陈相鲁国孔畴 建和五年立。”

    班孟坚碑

    按:《水经注东太山成人班孟坚碑》:“建和十年,尚书右 丞拜沇州刺史,从事秦闰等,刊石颂德政”

    张公神碑

    按:《隶释》在黎阳。威宗和平元年立碑云:“朝歌长郑郴 为张公建阙作碑铭,谒者李君又作歌九章,刻之石。” 皴剥不明,仅能辨其梗概。

    县三老杨信碑

    按:《隶释》:“碑今在蜀中,石已刓剥,鲜有成章者,惟官氏 名字俱存,其中有‘惟兮和平,大汉元年’之文。”

    祝长严䜣碑

    按《金石录》:政和中,下邳县民耕地得之,碑云“和平元 年,年六十九。”又云“讳䜣,字少通。”其后有铭,铭为五言, 颇残缺难读云。

    冯君开道碑

    按:《汉隶字原》《冯君开道碑》,和平元年立。

    曹娥碑

    按《后汉书列女传》,“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溺死, 娥遂投江死。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 傍,为立碑焉。”

    从事武梁碑

    按:《金石录碑》云:“讳梁,字绥宗,元嘉元年卒。”其后有铭, 其他刻画皆完,可读。碑在济之任城,崇宁初尝得此 碑,爱其完好。后十馀年再得此本,则缺其最后四字 矣。

    ===广汉蜀国都尉丁鲂碑===按:《隶释》:“今在巴州,威宗元嘉元年立。丁君名鲂,字叔 河,其碑仅有数句成文。”

    彭山庙碑

    按:《水经注》,彭山庙前有彭山碑,汉桓帝元嘉三年杜 仲长立。

    郎中王政碑

    按:《隶续》,在济州,元嘉三年立。字虽残阙,尚多可读者。 欧阳公云:“磨灭不复成文,名字、官阀、卒葬年月,皆莫 可考”,盖察之不详尔。小欧阳以为其字季辅,赵氏以 为光和元年立,皆非也。

    平都侯相蒋君碑

    按:《金石录》·“《平都侯相蒋君碑》,文字残缺,其名字官阀 皆不可考,元嘉二年卒。”

    按:《隶释》,其文有云“礼毕祥除,瞻望坟茔”,则此碑乃后 来所立。

    李母冢碑

    按:《水经注》“李母冢,冢东有碑,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 王阜所立。”

    孔庙置守庙百石孔和碑

    按:《隶释》:在兖州仙源县,威宗永兴元年立。嘉祐中,郡 守张稚圭按《图经》云“锺繇书。”锺繇以魏太和四年卒, 去永兴盖七十八年,《图经》所云,非也。

    张昶华山祠堂碑

    按《水经注》,华阴县华山下有汉魏文帝三庙,庙有石 阙数碑,一碑是建安中立。汉镇远将军假煨《更修祠 堂碑》文,汉给事黄门侍郎张昶造,昶自书之,元帝又 刊其二十馀字。二书有重名,传于海内。又刊传中,“司 隶校尉锺繇、弘农太守毋丘俭姓名广,六行郁然循 平”,是太康八年。弘农太守河东卫叔始为华阴令,河 东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坛庙,引道树柏,迄于山阴。 事见永兴元年《华百石所造碑》。

    孔谦碣

    按:《汉隶字原》永兴二年立,在兖州。《集古录》《金石录》作 《孔德让碑》。

    东海祠碑

    按:《天下碑录》,“永寿元年,东海相桓君立。”

    益州太守无名碑

    按:《隶释》,碑首云:“永寿元年三月十九日,益州太守某 君卒。其姓独刓灭。或有谓之冯君者,岂予所藏偶不 明邪?” 又按:《隶释》,碑阴有牧靡故吏三人题名在趺 之右。

    孔君碣

    按《金石录》,在孔子墓林中,其额题“孔君之墓”,文已残 缺,其前云“元年乙未”,元年上阙二字。按东汉自建武 以后,惟桓帝永寿元年岁次乙未,其他有三乙未,皆 非元年,然则此碣所阙二字,当为永寿也。

    吉成侯州辅碑

    按:《金石录》题额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 君之铭。”辅见《后汉书宦者传》。《水经》云:“犨县滍水南有 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侯苞冢,冢前有碑,其碑云:‘六 帝四后,是咨是诹’。”今验其文,实有此语,独以辅为苞, 盖《水经》之文误。 又按《金石录州辅碑》阴京兆尹延 笃叔坚而下题名者凡四十馀人。

    州辅墓兽膊字

    按《金石录》《水经注》云:州君墓有两石兽,已沦没。人有 掘出一兽,独不全破,制作甚工,右膊上刻作“辟邪”字。 董之明守官汝颍见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见也;其一 乃“天禄”,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又云:“天禄近城,为 村民所毁,辟邪虽存,然字画已残缺难辨。”

    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按:《隶释》:“永寿二年立,其文杂用谶纬,不可尽通。” 又 按:《隶释》:“韩敕碑阴六十有二人,不称字者一人,不称 名者二十一人。”

    鲁相敕复颜氏繇发碑

    按:《天下碑录》,“永寿二年。”

    韩敕修孔庙后碑

    按《隶释》:威宗永寿三年立,其间云“修饬旧宅,改画圣 象,立礼乐器,车舆荐席,墙室坛井,皆修庙事也。” 按:《隶续韩敕》,孔庙后碑阴,“永寿三年孔从事所立。”

    韩敕孔林别碑两侧题名

    按:《汉隶字原》:沈虞卿《为韩敕碑》两侧题名。

    孔君德碑

    按:《天下碑录》,“永寿三年故婺州从事孔君德于孔子 墓祠坛前立在仙源县。”

    郎中郑固碑

    按《集古录》文字磨灭莫可考,其仅可见者云:“君讳固, 字伯坚。”

    按:《汉隶字原》,延熹元年立,在济州任城县学。

    王君造四县邸碑

    按:《水经注》:陈县城内有汉相王君造四县邸碑,文字 剥缺,不可悉识,其略曰“以延熹二年”云云

    费县令田君碑

    按《集古录》:延熹二年,今在沂州。其名字皆已磨灭残 缺,不可次第,而隐隐可见有“故吏薛咸等立石勒铭” 之语,乃费县令长德政去思碑尔。

    议郎元宾碑

    按:《隶释》:“在亳州碑无额,故不得其姓,石缺,又失其名, 延熹二年卒。”

    险路铭

    按:《汉隶字原》,延熹二年立,或作磨崖。张休《崖涘铭》。

    楚相孙叔敖碑

    按:《隶释》:“今在光州,延熹三年,固始令段光为叔敖作 庙所立。” 又按:《隶释》:“《孙叔敖碑》阴与前碑皆延熹三 年五月所作。”

    中常侍樊安碑

    按:《隶释》:“樊君名安,字子仲,威宗永寿四年卒。其子以 延熹三年仲冬始刻此碑。”其末又载,“延熹元年八月 丁酉,赠骑都尉诏。”赵氏遂以碑为元年所立,而欧公 云字子佑,皆误也。

    寿张侯樊宏碑

    按:《隶释》:“寿张侯者名宏,碑在唐州湖阳。三五十年来 椎拓已漫灭其半矣。治平中,县令乐京亦尝为之再 刻。”

    中常侍曹腾碑

    按:《水经注》:“曹嵩阙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 太仆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阴又刊 诏策’。”二碑文同。

    江原长进德碣

    按《隶释》,“延熹三年造。”

    丹阳太守郭旻碑

    按:《金石录碑》云:“君讳旻,字巨公,延熹元年十月卒,三 载礼阕,乃群相与刻石勒铭。”

    冀州刺史王纯碑

    按:《隶释》:“王君名纯,以威宗延熹四年卒。”《水经》云:“须句 西有《冀州刺史王纷碑》,中平四年立。”年与名皆误也, 碑在郓州中都县。

    按:《金石录》碑阴前题“门生人名,自东平冯定伯而下, 文字完好,可识者百九十人”,字画纯劲可喜。

    封丘令王元宾碑

    按:《石墨镌华》,延熹四年立。《集古金石》并作“元赏。”《隶释》 云:“元宾,字画分明,非是测度。”

    按:《汉隶字原》,延熹四年立,《集古作修庙碑阴金石》作 王元赏。

    日南太守胡著碑

    按:《水经注》,“湖阳有汉日南太守胡著碑,庙堂皆以青 石为阶陛,庙北有石堂,延熹四年立石勒铭于梁。”

    杨公碑阴题名

    按:《集古录目》无名氏题名,可见者十五人,皆称“故吏, 在阌乡杨氏墓侧,不知何人碑阴也。延熹五年立。”

    苍颉庙人名

    按《金石录》“延熹五年正月”,字画不甚精,又无事实可 考,姑疑其名号,以俟知者。

    成皋令任伯嗣碑

    按《金石录》,碑首已残缺,字伯嗣,南郡人,延熹五年迁 来临县,碑在今汜水县,盖《成皋令德政颂》。 又按《金 石录》《任伯嗣碑》阴,“大观初获此碑,置于汜水辇运司 廨舍壁间。”

    淮源庙三碑

    按:《水经注》,“桐柏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郭 苞立。”又二碑并是汉延熹中守令所造。按集古录目云在邓州舆

    《地,碑目》云“在随州。” 二说互异,未知孰是。

    按:《隶释》:“今碑在唐州,载延熹六年南阳守躬祠淮庙 事。”

    平舆令薛君碑

    按《金石录碑》文字完好,云:“延熹六年春二月,乃建碑 石于墓之侧。”其后有铭三百馀言,惟不载其名字世 系。

    广野君庙碑

    按:《水经注》,“延熹六年十二月,雍丘令命县人长照为 文,用章不朽之德。”

    山阳太守祝睦碑

    按:《集古录碑》云:“君讳睦,字元,延熹七年八月卒。”睦有 二碑,皆在今南京虞城县。后碑颇完,故录于次。

    蜀郡属国辛通达李仲曾造桥碑

    按《隶释》,其上横行有数字,惟“府卿明府”四字不毁。二 人之下又横刻二十有六字,兼篆隶之体,汉碑无如 是模式者。首行云“惟延熹龙在甲辰。”盖威宗延熹七 年也。石损字拙,颇难想象。

    封龙山碑

    按:《汉隶字原》“封《龙山碑》二,在获鹿县南四十五里山 上,延熹七年立。”

    ===真道冢地碑===按:《汉隶字原》,延熹七年立,在万州。

    泰山都尉孔宙碑

    按:《隶释》,孔君名宙,即融之父也。威宗延熹六年正月 卒,碑以次年七月立。 又按:《隶释》“门生故吏名孔宙 碑阴也。”汉碑多有阴,然稀少有额,独此刻以五大篆 表其上。

    孝子严举碑

    按:《汉隶字原》延熹七年立,在梁山军。《隶续》云:蜀人谓 之《浮澜滩记》,不知何义。 又按《字原》严举碑阴有“主 吏督邮”八,先书其姓于主吏督邮之上,而继之以讳 某字某,他碑所未有。

    颍川太守曹君碑

    按:《水经注》:曹腾兄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颍川太守曹 君墓”,延熹九年卒,而不刊树碑岁月。

    祝睦后碑

    按:《隶释》与前碑皆在应天府虞城县。祝君以延熹七 年卒,故吏王堂等三年礼阕,相与刊此石,则延熹之 九年也。

    泗水亭高庙碑

    按:《水经注》,“泗水亭有高庙,庙前有碑,延熹十年立。”

    司徒盛允碑

    按:《水经注》,虞县有《汉司徒公盛允碑》,允字伯世,梁国 虞人也,延熹中立。

    温令许续碑

    按《水经注》,㳡水之北有汉温令许续碑。续字嗣公,陈 国人也。举贤良,拜议郎,迁温令,延熹中立。

    延熹砖

    按:《篁墩集》前为古篆,后作“分”书。

    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按《隶释》:“汉威宗永康元年立。是岁春,阳为沴孟府君 行县谒庙,即获膏雨,遂缮治大殿。成阳令吕亮、丞王 苌共作殿前石磏、阶陛栏楯。”

    按:《汉隶字原》《尧庙碑阴》皆载仲父祖兄弟子孙所终 之官,独有一董永为异姓。

    荆州刺史度尚碑

    按《隶释》:“度君名尚,山阳湖陆人。末有题字一行云:‘永 康元年丁未’。盖是记立碑之岁,即延熹九年之次年 也。此碑在湖陵荒野,政和壬辰巡检王当世见之,始 迁于官廨。其后邑令腾君欲徙碑于沛,舟三载而三 覆,继因大水涨没不出。乙未年刘宗仪摄事,乃立之 使星亭云。”

    车骑将军冯绲碑

    按:《舆地碑目》在永睦县,绲薨于威帝之永康元年,其 文了然可读。

    武荣碑

    按《集古录目》,不著书撰人名氏,荣,字含和,桓帝末官 至执金吾丞,碑不书其乡里及卒葬年月。

    太尉杨震碑

    按《隶释》,“杨氏墓在陕州阌乡,所存隶碑凡四,此碑乃 其孙沛相统之门人汝南陈炽等所立。沛相以灵帝 建宁元年卒,此碑盖建宁以后刻者,去杨公物故时 已四十馀年。”

    按《集古录》碑阴题名者二百九十人,其馀磨灭不完 者又十馀人,隶法精妙。

    沛相杨统碑

    按:《隶释》,碑缺,不知其名,仿佛有“富波君”字。按《杨震碑》 云:“长子牧,富波侯相。牧子统,金城太守,沛相。”则知此 为《杨统碑》也。《集古录》云:“碑在阌乡杨震墓侧,以灵帝 建宁元年卒,故吏戴条等共立此碑,词翰俱妙。” 又 按:《隶释》,《杨统碑》阴凡十五人,不称郡,皆沛人也。

    高阳令杨著碑

    按:《隶释》,“杨君名著,太尉震之孙,常山相让之子也。其 名得之于震,碑石损亡其年。” 又按:《隶释》“杨著碑阴, 其间有沛君门生者,沛相统也。后公门生者,太尉秉 也。非皆著之门生,故不名。”

    堵阳长刘子山断碑

    按:《汉隶字原》,建宁元年立,子山字也,其名疑是“松”字。

    邠州刺史赵融碑

    按:《水经注》,郁夷县有汉邠州刺史赵融碑,灵帝建安。 当作宁元年立。

    司徒孔扶碑

    按:《隶续·阙里祖庭记》:“孔林有《司空孔扶碑》,《碑录》云:‘《司 农孔峡碑》在仙源县墓前,建宁元年立’。”“农峡二字乃 传写之讹。”

    卫尉衡方碑

    按:《隶释》建宁元年立。赵氏误以为三年,末有小字“门 生朱登题名。”

    浚仪令衡立碑

    按:《隶释》:在郓州。衡君名立,字元节。欧阳公以为《元节 碑》。赵氏曰:“碑有额,题《浚仪令衡君之碑》,予亦未之见 也。石多缺,惟铭尚可读

    冀州从事张表碑

    按:《汉隶字原》,建宁元年立。《诸道录》云:“在澶州府衙都 厅上。”《集古金石隶释》云:“在冀州。”

    竹邑侯相张寿碑

    按《隶释》:“张君名寿,以孝廉为郎,尝相竹邑。灵帝建宁 元年卒。”

    广陵县令王君神道

    按《金石录》,“建宁元年十月造。”

    鲁相晨谒孔子冢文

    按《金石录》文已断裂,略可见者云:“建宁元年三月十 八日丙申,鲁相晨有两碑,皆在孔子庙中。”

    史晨飨孔庙后碑

    按:《隶释》:“前碑载奏请之章,此碑叙飨礼之盛。其补墙 垣、治渎井、种梓、守冢,皆在飨庙之后,字画亦大小不 等。盖史君孔林中事,不一书也。”

    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按《隶释》,“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灵帝建宁二年立。”

    金乡长侯成碑

    按《汉隶字原》,建宁二年立,在单州单父县墓侧。

    孝廉柳敏碑

    按《隶释》:“今在蜀中。柳君名敏,本初元年,再为郡守所 举。后二十三年,县令赵台念其墓无碑志,故为立石, 时灵帝建宁二年也。”

    郎中马江碑

    按《隶释》:“马君名江,元嘉三年卒。此碑字体古拙而疏 密不等,其间载建宁三年夫人曹氏卒,盖相去十七 年矣。当是因夫人卜兆,以马君同茔。”

    宋子浚碑

    按:《水经注》:介休县有征士郭林宗、宋子浚二碑。宋以 有道司徒征。林宗,县人也,建宁四年正月丁亥卒。“四 方同好,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云。

    李翕黾池五瑞碑

    按《隶释》:“李君昔治黾池,臻此瑞物,及西狭磨崖,因刻 于前,非碑阴也。”

    博陵太守孔彪碑

    按《隶释》:孔君名彪,历下邳守,以灵帝建宁四年卒。赵 氏云:“孔君自博陵再迁河东,而碑额题博陵,莫晓其 何谓。”予观碑阴有故吏十三人,皆博陵之人,相与刊 立碑表,故以本都题其首也。

    河东太守孔雄碑

    按《金石录》,“建宁四年,在兖州。”

    慎令刘修碑

    按《隶释》,“在应天府下邑县。刘君名修,以孝廉为郎,终 于宰邑,灵帝建宁之四年也。”

    沇州刺史杨叔恭碑

    按:《水经注沇州刺史茂阳杨叔恭碑》,“从事孙光等以 建宁四年立。”

    石门铭

    按:《水经注》:荥阳有浚仪渠,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 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西去河三里。《石铭》云:“建 宁四年十一月,黄场石也。”而主吏姓名磨灭,不可复 识。

    北军中侯郭仲奇碑

    按:《汉隶字原》,建宁五年立,在孟州济源县。《隶释》云:“汉 隶之神品。”

    成阳灵台碑

    按:《隶释》:“灵帝建宁五年五月立,与《尧母》二碑在成阳, 皆有阴。” 又按:《隶释》《灵台碑》“阴治黄屋者二十八人, 作碑十五人,凡诸仲三十一人,异姓者四人。”

    尧庙碑

    按《水经注》。“平阳县汾水东原上有小台,台上有尧神 屋石碑。”

    桂阳太守赵越碑

    按:《水经注》:“获嘉县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冢,北有 碑。”越字彦善,县人也,守河南尹,建宁中卒。碑东又有 一碑,碑北有石柱,石牛羊虎俱碎,沦毁莫记。

    乐成令太尉掾许婴碑

    按《水经注》:“婴字虞卿,司隶校尉之子,建宁年立。”

    崔瑗墓碑

    按:《后汉书崔寔传》:“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

    崔寔碑

    按:《后汉书崔寔传》:“寔建宁中卒。大鸿胪袁隗树碑颂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