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第06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六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六十一卷目录
法帖部汇考二
后汉二〈东海庙碑 廷尉仲定碑 故民吴仲山碑 门生沛国萧刘题名 司空宗
俱碑 太傅胡广碑 广汉属国侯李翊碑 李翊夫人碑 司隶校尉杨淮碑 张道陵碑
陈明府庙纪功记 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 繁阳令杨君碑 元儒先生娄寿碑 武都
太守耿勋碑 石经 郑子真舍宅残碑 幽冀二州界石文 沇州刺史薛季像碑 太傅
桥载碑 梧台石社碑 广汉太守沈子璩绵竹江堰碑 苍颉庙碑 豫州从事尹宙碑
梁相费汎碑 堂邑令费凤碑 斥彰长断碑 长水校尉曹炽碑 谒者曹引碑 秦君碑
首 司农刘夫人碑 桓彬碑 太尉桥元三碑 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 金恭碑 处士
金恭阙 太尉郭禧断碑 郭禧后碑 丹阳太守郭旻碑 西岳华山亭碑 樊毅修华岳
碑 樊毅复华下民租碑 太尉陈球碑 陈球后碑 禹庙碑 舜子巷义井碑 冀州从
事郭君碑 右侍无名人墓阙 三公山碑 无极山碑 童子逢盛碑 凉州刺史魏元丕
碑 殽坑君神祠碑 敬仲碑 槁长蔡湛颂 溧阳长潘干校官碑 安平相孙根碑 梁
相孔耽神祠碑 白石神君碑 成阳令唐扶颂 上谷太守张平仲碑 单父令杨彦碑
尚书郎杨禅碑 拓令许君颂 文穆碑 八都神庙碑 外黄令高彪碑 司隶从事郭究
碑 都乡正卫弹碑 幽州刺史朱龟碑 郃阳令曹全碑 范冉墓碑 南阳太守秦颉碑
荡阴令张迁碑 尉氏令郑季宣碑 太丘长陈寔坛碑 陈度碑 司空掾陈君碑额
赵相刘衡碑 尹俭碑 司空掾陈寔残碑 巴郡太守张纳碑 大石岭碑 边韶墓碑
郭有道碑 宣父碑 北岳碑 不其令童恢阙 圉令赵君碑 学殿岁月记 江州夷邑
长卢丰碑 巴郡太守樊敏碑 益州太守高颐二阙 益州太守高颐碑 绥民校尉熊君
碑 司徒掾梁休碑 黄龙甘露碑二 舜庙碑 二妃祠碑 许由庙碑 夷齐庙碑 太
公庙碑 季札子碑 范蠡碑 屈原庙碑 程坚碑 高祖庙三碑 东平宪王碑 虞诩
碑 贾彪庙碑 郑康成碑 李云碑 赵征碑 司马文预碑 张伯雅碑 皇毓碑 临
睢长王君碑 曹嵩碑 郭奉孝碑 左伯豪碑 孙嵩碑 孙宾硕碑 樊重碑 司徒袁
滂碑 张敏碑 卫为碑 焦立碑 张仲瑜碑 张明府祠碑 绎幕令匡碑 道儿君碑
熹平君碑 华君铭 冠盖里碑 河南石柱 洛阳南界碑 洛阳北界碑 冀州北界
碑 司空残碑 张侯残碑 河南尹苏府君碑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刘君碑 临胊
长仲君碑 光禄勋刘曜碑 相君小史夏堪碑 富春丞张君碑 郎中郭君碑 荆州从
事苑镇碑 督邮斑碑 仙人唐公房碑 中部碑 益州太守城坝碑 是邦雄杰碑 中
秋下旬碑 鲁相谒孔庙残碑 防东尉司马季德碑 处士严发残碑 任君残碑阴 举
吏张元残碑 犍为太守杨洪碑 五大夫碑 残碑三十二字 秦君碑 太尉许馘庙碑
西平令杨期碑 征西大将军杨瑾碑 边让碑 董袭碑 上谷太守张枰碑 敏勖碑
贾敏碑 李固碑 刘班碑 苏武功碑 太守樊演碑 司徒刘奇碑 刘党碑 敬歆
碑 丁仪碑 兖州从事丁仲礼碑 御史孔翊碑 博士孔志碑 陈留太守程封碑 执
金吾高褒碑 太尉高峻碑 彭府君碑 刘熙碑 御史大夫郑君碑 尊士倪寿碑 少
傅何君碑 古司马城铁碑 山阳太守碑 筑阳侯相景豹碑 侍中王逸碑 仆射荀公
碑 光武皇帝碑 封观碑 蔡昭碑 秦始皇碑 中令杨畅墓碣 严君平庙前碑二
王褒墓碑 南昌太守谷所碑 青州刺史刘焉碑 胡腾碑 罗含志 杨侯伯墓碑 罗
训墓志 刺史李顼碣 张翼碣 马援庙碑 马融墓碣 沛相剑门范皮墓阙文 上庸
长阙文 永乐少府贾君阙铭 高直阙 巨鹿太守金君阙 平阳府君六字 贞女罗凤
墓阙 蜀郡太守任君神道 蜀郡都尉王君神道 绵竹令王君神道 益州太守杨宗墓
道 清河相张君墓道 上庸长司马孟台神道 韦氏神道 交阯都尉沈君神道二 平
阳府君叔神道 涪陵太守庞厷神道 汝南令阙 征南将军刘君神道 侍中杨文父神
道 逢府君墓石柱篆文 丁房阙 平原东郡门生苏衡等题名 学师宋恩等题名 故
吏应酬残题名 掾杜峻等题字 酒泉题名 博士题名 洪农太守张君题字 高朕石
室六题名 龙门禹庙题名 公乘伯乔残题名 公乘校官王幽题名 禹庙窆石遗字
凉山吕保藏汉篆 武氏石室画像 五君杯柈文 胶东令王君庙门断碑 赵相雍劝阙
碑 郭先生碑 诸葛亮纪功碑 姜维碑〉
字学典第六十一卷
法帖部汇考二
后汉二
东海庙碑
按《隶释》:“灵帝熹平元年立,在海州。永寿元年,东海南 阳君崇饰殿宇。厥后山阳满君踵其武,为作碑颂,而 二君名皆沦灭矣。”别有数句载秦东门事。
廷尉仲定碑
按《金石录》,在今濮州雷泽,其额题《汉故廷尉仲君之 碑》,碑云:“君讳定,熹平元年孟秋,刊石勒铭。”
故民吴仲山碑
按《隶释》:“宣和中知鄢陵县穆延年得之于民间。碑无 其名,仲山,其字也。灵帝熹平元年十二月立。”其字画 谲怪,兼有篆笔。
门生沛国萧刘题名
按:《水经注》:“山桑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 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元年义士门生沛国萧刘定 兴立。”
司空宗俱碑
按:《隶释》有“阴碑文,皆已残缺,惟名字、郡邑、父祖独存, 官秩尚可见。”宗公名俱为司空,熹平二年。
按:汉隶、《字原宗》俱碑阴额篆“门生立碑人名”六大字。
太傅胡广碑
按:《汉碑目》一作《交趾太守胡宠碑》“熹平二年。”
广汉属国侯李翊碑
按《隶释》,“翊孝于奉亲,宦游之日鲜。自即位才为属国
侯。以灵帝熹平二年卒李翊夫人碑
按《隶释》,“李翊之配也。”两碑今在梁州,欧、赵时皆未出。
司隶校尉杨淮碑
按《隶续》:“熹平二年,同郡卞玉过其墓,为勒此铭。”绍兴 中,此碑方出,欧、赵皆未之见。
张道陵碑
按:《舆地碑目》在洪雅县,有“熹平二年三月一日”等字。
陈明府庙纪功记
按《馀杭县志》,县令扈大亮撰。汉熹平二年,陈为县令, 筑城浚濠,开湖筑塘,有功,民祠为镇城土地,以段主 簿郎典案从祀。
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
按:汉隶《字原》,熹平三年立,在韶州乐昌庙内,与柳州 接界。《集古》云:“碑文磨灭,名不可辨,《图经》但云周使君, 《后汉书》无传,及得碑阴,方知名憬题云神汉,独此碑 尔。” 又按:《字原》,周憬碑阴宰曲红。〈两汉书皆作曲江〉者一人, 《贯曲红》者十六人。
繁阳令杨君碑
按:《隶释》,“逸其名。杨君者,太尉震之孙,自郎中除右都 侯,迁繁阳令,以灵帝熹平三年卒。” 又按:《隶释》,“碑阴 凡百三十有四人,不书郡邑,皆繁阳之人也。”
元儒先生娄寿碑
按:《隶释》:“今在光化军。娄君名寿,以灵帝熹平三年卒, 国人相与谥之曰元儒先生。碑首所篆娄字颇异,《图 经》谓之《翟先生碑》。” 又按《隶释》,“《娄寿碑》阴可见五十 四人,漫灭者四人。”此碑在光化,而欧、赵不云有阴,以 前碑合之,大小与中穿适相等,然后知为《娄君碑》阴 决也。
武都太守耿勋碑
按隶《续》熹平三年造,在成州同谷县。
石经
按《水经注》“汉碑,《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碑 上悉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 于堂西,四十八枚,广三丈。魏文帝又刊《典论》六碑,附 于其次。”
按《洛阳伽蓝记》:“汉国子学堂之前,有三种字石经二 十五碑,表里刻之,作篆科半隶三种字,蔡邕笔之遗 迹也。犹有十八碑,馀皆残毁,复有石碑四十八枚。”〈一作 四十六枚〉亦表里隶字。又赞学碑一所,并在堂前。 按《隶释水经》云:“光和六年,立石于太学,其上悉刻蔡 邕名。魏正始中,又刻古篆隶三字石经。”盖诸儒受诏 在熹平,而碑成则光和年也。《隋志》有《一字石经》七种, 《三字石经》三种,其论云:“汉镌《七经》,皆蔡邕书。”又云:“魏 立《一字石经》。”其说自相矛盾。《新、旧唐志》有《今字石经》 七种,而注《论语》云“蔡邕作。”又有三字石经、古篆两种, 盖唐史以隶为今字也。观《遗经》字画之妙,非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黄初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当 以《水经》为据。三体者,乃魏人所刻。《儒林传》云为古文、 篆、隶三体者,非也。史称邕自书丹,使工镌刻,今所存 诸经,字体各不同,虽邕能分善隶兼备众体,但文字 之多,恐非一人可办。《史》云:“邕与堂谿典、杨赐、马日䃅、 张驯、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今《公羊》《论语》之后,惟堂 谿、日䃅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刘弘、张文、苏陵、傅 桢、左立、孙表数人,窃意其间必有同时挥毫者,惜无 可考。
郑子真舍宅残碑
按:《隶释》所存其上十数字,馀石碎矣。有岁月云“平四 年”上存四点,必熹平也。
幽冀二州界石文
按:《水经注》,北平县界有“汉熹平四年幽、冀二州以戊 子诏书,遣冀州从事王球、幽州从事张昭,郡县分境, 立石标界”,具揭石文。
沇州刺史薛季像碑
按:《水经注》,昌邑县有《沇州刺史河东薛季像碑》,“以郎 中拜郯令,甘露降园,熹平四年迁州,明年,甘露复降 殿前树,从事冯巡、主簿华操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
太傅桥载碑
按:《水经注》,雎城南有汉太傅掾桥载墓碑。载字元宾, 梁国睢阳人也,睢阳公子,熹平五年立。
梧台石社碑
按《水经注》,临淄梧台西有石社碑犹存,汉灵熹平五 年立,其题云“梧台里。”
广汉太守沈子璩绵竹江堰碑
按《隶释》:“今在汉州,灵帝熹平五年立。沈君字子璩,其 名不可辨,虽石多剥缺,文句断续,其间指意,犹可推 寻。蜀人谓之《绵竹江堰碑》,姑因其名云。”
仓颉庙碑
按《金石录》文字残缺,其略可辨。考其岁,盖熹平六年 立。
豫州从事尹宙碑
按:《金石文字记》八分书:“熹平六年四月,今在鄢陵县
梁相费汎碑
按:《隶释》,今在湖州。费君名汎,堂邑令凤,九江太守政 之父也。凤以威宗熹平中卒,碑载费君二子所终之 官,此盖其孙均所立,故其铭有“穆穆显祖”之句。〈按金石录
云无建立年月,缘于其于《堂邑令碑》前。
〉堂邑令费凤碑
按《隶释》:“今在湖州。费君名凤,以灵帝熹平六年无射 之月,其妻之弟卜君追诔之,乃作此碑。碑中无名字, 见之石君诗,其后有门下功曹题名者九人。”
斥彰长断碑
按:《金石录》,碑在华阴,已断裂,惟存下一段,最后题“熹 平六年十月九日辛酉造。”
长水校尉曹炽碑
按:《水经注》:颍川太守坟北有其元子炽冢,冢东有碑, 题云“《汉故长水校尉曹君之碑》,熹平六年造。”
谒者曹引碑
按:《水经注》:曹炽弟引冢东有碑,题云“《汉谒者曹君之 碑》,熹平六年立。”
秦君碑首
按《集古录》:“熹平中碑在南阳界中,字已磨灭不可识, 独碑首字大,仅存其笔画,颇奇伟,蔡君谟甚爱之。”
司农刘夫人碑
按:《汉隶字原》:“《司农刘夫人碑》,汉太尉许彧之室也。”碑 之立在光和之前。
桓彬碑
按《后汉书桓彬传》:“桓彬少与蔡邕齐名,光和元年卒。 蔡邕等以为彬有过人者四:夙知早成,岐嶷也;学优 文丽,至通也;仕不苟禄,绝高也;辞隆从窳,洁操也。乃 共树碑而颂焉。”
太尉桥元三碑
按《水经注》,雎阳有汉太尉桥元墓,列数碑,一是汉朝 群儒共刊石立碑,一碑是故吏勒石。一碑以桥公尝 牧凉州,乃树碑颂。光和元年主记掾李友字仲辽,作 碑文。碑阴有右鼎文,建宁三年拜司空。又有中鼎文, 建宁四年拜司徒。又有左鼎文,光和元年拜太尉。鼎 铭文曰:“文德铭于三鼎,武功勒于征钺”,书于碑阴,以 昭光懿。又有《钺文》,称:“是用镂石假象,作兹征钺。”
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
按:《隶释》碑今在云安,其辞云:“光和元年五月中旬,其 石半灭,所存者其下段尔。”
金恭碑
按《隶释》,“其石剥缺残章,少有可句者。金掾季本即其 父也。二弟曰广延,曰雍直。其母徐氏有《纪訾产碑》。”
处士金恭阙
按《隶释》子下一字惟存一笔,以《墓碣》及《金广延母碑》 参之,知其字子肃也,近岁出于云安军土中。〈按此二碑无年
月可考,姑附“其母《徐氏碑》” 后。
〉太尉郭禧断碑
按《隶续》所存,其上一段,字画方劲,前后数行,仅有数 十字可认,其中强半剥落。禧以光和二年薨,禧之子 五原守,奉柩归葬旧乡。
按《金石录》《郭禧碑阴》,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 下列百馀人,字画完好甚多,笔法淳古可爱。
郭禧后碑
按《金石录》,汉《郭禧后碑》,残缺尤甚。其略可辨者,惟光 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大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其额 题字画尚完云。
丹阳太守郭旻碑
按《隶续》:“郭君名旻,太尉禧之兄也。以威宗延熹元年 卒,三载礼阕,诸子已刻墓道之铭矣,而碑石狭小,加 有瑕瘢。后十馀年,当孝灵光和之二年,其从子五原 太守鸿因葬太尉公,遂与其孙范不改旧文,重立此 碑。”
西岳华山亭碑
按《汉隶字原》,光和二年立,在华州。
樊毅修华岳碑
按《汉隶字原》,光和二年立,在华州。
樊毅复华下民租碑
按:汉隶,字厚,光和二年立在华州,碑久湮没。唐兴元 元年华阴令卢仿求得而为之记,八分书于碑末。《集 古录目》作《修西岳庙复民赋颂》。
太尉陈球碑
按《隶释》:“陈公名球,下邳淮浦人,灵帝光和二年卒。”
陈球后碑
按:《隶释》,“两碑之前几二百字可读,末则文字凋落。” 又按:《隶释》,“陈球碑阴故吏、故民凡四十人”,陈公两碑 书法皆不精,此则远过之。陈公两碑皆在淮阳,赵氏 但有一碑阴,而《水经》谓墓前有三碑,似亦指碑阴为 一也。此碑有两裂文,与前一碑同,故附之其后。
禹庙碑
按《金石录》:“光和二年十二月丙子朔十九日甲子,皮氏长,南阳章陵刘寻孝嗣丞,安定乌氏樊璋元孙。”其后铭文多残缺,不能尽识。碑在龙门禹庙。 又按《金 石录》,禹庙碑阴数十人姓名官爵具存,在今龙门禹 庙残碑之阴。《集古录》云“在阌乡杨震墓侧。”又云杨氏 子孙,当时皆葬阌乡,此不知为谁碑者,盖误也。
舜子巷义并碑
按:《隶释》碑石理皴剥,其间有“光和三年”字,知为汉碑 也。碑在隋之舜子巷,元祐丁卯年,郡守许觉之始徙 于后圃,识其阴云:“隶书,字杂科虫体。” 又按:《隶释义 井》碑阴题名之下又有数十字,盖是纪事之辞,残缺 无成文者。
冀州从事郭君碑
按:《金石录》名字已残缺,碑云“光和二年终,三年十月 葬。”
右侍无名人墓阙
按《汉隶字原》,光和三年立。
三公山碑
按:《隶释》两㫄又有“封龙君、灵山君”六,隶字颇大。此碑 光和四年左尉樊子义立。
按:汉隶字原在真定府,《石氏集古》以为《北岳碑》。《金石 录》云:“恐欧公未见其额。”
无极山碑
按《隶释》,“碑在真定,此山与三公山、封龙山、灵山、白石 山皆在元氏男子。盖高范迁援三公,龙灵有请于太 常,乞官给圭璧,四时祠具,诏从之,吏民更造庙宇而 立此碑灵帝光和四年也。”
童子逢盛碑
按:《隶释》:“碑在潍州,灵帝光和四年立。童子名盛,年十 二而夭,门人孙理等立此碑。”
按:《汉隶字原》俗云《董孝碑》,元在昌邑。政和三年徐修 之迁于倅治之墨妙亭。
按:《隶释逢盛碑阴》。�《后升已右》曰“县中。士大夫”者,其 父党也,故不名。
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按:《隶释》,碑损其名,有其字,曰:“元丕出刺凉州,以灵帝 光和四年卒。故吏云中守门生曹君共立此碑。”
殽坑君神祠碑
按《集古录》:“碑在郑县,碑文已磨灭,初不可辨,以面填 其刻,稍寻其点画,命工镌治之,乃可读。汉碑今在者 类多磨灭不完,故独斯碑历历可见也。”
按:《隶释》:“自晋魏以来,谓之五部神庙碑之末有题名 六十六人云。” 又按《隶释》:“殽坑神碑阴三百四十二 人,其磨灭不可见者三十馀字,小而劲,汉隶之神品 也。”〈按水经注云郑县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庙庙前有碑汉光和四年郑县令河东裴毕字君先立〉
敬仲碑
按《集古录》碑姓名字不可见,惟其初有“敬仲”二字尚 可识,疑其人姓田氏也。文字磨灭,比其他汉碑尤甚。
槁长蔡湛颂
按《集古录》:在镇府,故天章阁待制杨畋尝为余言:“汉 时隶书在者,此为最佳。”
按:《隶释》,“在真定有阴灵帝光和四年立蔡君,名湛,治 槁三载而迁。高邑吏民思其惠政,故栗尹等共刊斯 石。颂后又志其并州之除,盖续书也。”
按:《金石录·蔡湛碑》阴,载出钱人名。
溧阳长潘干校官碑
按:《舆地碑目》,“光和四年立。”
按《夷坚癸志》,“其石沦于固城湖中。绍兴十三年,溧水 尉喻仲远得之,辇置厅事之侧,今在县圃。”
安平相孙根碑
按:《隶释》:“碑在密州。孙君名根,尝为谏大夫,相安平,以 灵帝光和四年卒。此碑体丰而势逸,字法与汉代他 碑绝不类,唯《华山亭》一碑差相近尔。唐韩择木、史惟 则辈盖得此笔意。” 又按:《隶释》:“《孙根碑》阴字画荷,且 尚不及魏末诸刻,殆类吴晋间下品书札尔。似是孙 根后裔众多,谱其名于上世之碑阴也。”
梁相孔耽神祠碑
按《隶释》:“灵帝光和五年立,在亳州永城县。孔君名耽, 此碑笔法颇古怪,其文又自左而右数行之后,字画 顿小。其末又有小字数十,叙孔君之年及其子历官 与石工姓名。”
白石神君碑
按:《隶释》,“碑在真定,灵帝光和六年立。”
成阳令唐扶颂
按《隶释》:“在濮州雷泽县,有阴唐君自成阳令换治昌 阳,邑人慕恋,既行之后,处士闾蔡班等共立此碑,灵 帝光和六年也。”汉人分隶,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 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纤毫汉字气骨,全与 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 者尔。
按:《金石录唐君碑》阴载出钱造碑人。
===上谷太守张平仲碑===按:《水经注》,卢奴县有汉上谷太守议郎张平仲碑,光 和中立。
单父令杨彦碑 尚书郎杨禅碑
按:《水经注》,“鄢县水次有单父令杨彦,尚书郎杨禅。”〈字 文节〉《兄弟二碑》汉光和中立。
拓令许君颂
按:《水经注》拓县城内有《拓令许君清德颂》,石碎字紊, 惟此文见碑。城西南里许有汉阳种《天下碑录》作《翟 令许叔台碑》,光和中立。
文穆碑
按:《水经注》,“山桑县东有文穆碑冢,光和中卒,故吏涿 郡太守彭城吕虔等立。”
八都神庙碑
按《天下碑录》,“碑在镇州元氏县西北十里庙坛下,光 和中立。”
外黄令高彪碑
按:《隶释》:碑“绍兴中吴郡取土于郭外而得之,今碑在 郡斋,名字皆剥缺不可考。碑云‘光和七年,龙在困敦, 月次鹑火,六日丙申卒’。盖灵帝甲子年六月也。是岁 十二月,改元中平。”《文苑传》有高彪,字义方,吴郡无锡 人。详史之所书,甚与碑合。家无锡而葬姑苏,盖不远 也。则知此乃高彪之碑无疑。
司隶从事郭究碑
按:《隶释》,在河阳。郭君名究,仕郡诸曹史,辟司隶从事。 灵帝中平元年葬碑历叙其诸父,与《郭仲奇碑》同。
都乡正卫弹碑
按:《隶释》:“灵帝中平二年立,在汝州昆阳城中。”赵氏误 认“卫”为街,遂云莫晓其为何碑。
幽州刺史朱龟碑
按:《集古录碑》云:“字伯灵,光和六年卒。”《水经》云:“故吏牟 化,中平二年造碑”,碑在今亳州界中。后余守亳州,徙 碑置州学中。
按:《金石录》,朱龟碑阴文字残缺。《水经》云:“《朱龟碑》阴故 吏姓名,多上谷代郡人。”
郃阳令曹全碑
按:《石墨镌华》:“万历初,郃阳县旧城掘得此碑,中平二 年造,碑文隶书遒古,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坏,真可宝 也。”
按:《汉碑目》,“曹全碑阴共五十六人。”
范冉墓碑
按《后汉书范冉传》:“冉中平二年卒。何进移书陈留太 守,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刺史郡守各为立 碑表墓焉。”
南阳太守秦颉碑
按:《隶释:灵帝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 阳太守秦颉’。其间有光和三年’字,盖是述其前事。”
荡阴令张迁碑
按《金薤琳琅》:“中平三年二月,故吏韦萌等刊石立表, 盖其《去思碑》也。”
按:《金石文字记》,八分书,今在东平州儒学。欧阳、赵洪 三家皆无此碑。《山东通志》曰:“近掘地得之。岂好事者 得古本而摹刻之耶?”
尉氏令郑季宣碑
按:《汉隶字原》,中平三年立名,已残缺季宣字耳。 又 按《字原》,郑季宣碑阴横刻篆八字于其上,曰:“尉氏处 士,故吏人名。”
太丘长陈寔坛碑
按《隶释》:“陈君名寔,以灵帝中平三年卒。蔡中郎凡作 陈君三碑,其第一碑云‘立庙旧邑’,则知太丘有此碑 勒,其文皆已亡缺,无可读者,惟其首云‘君讳寔,字仲 躬’,尚存。”
陈度碑
按:《金石录》文字残缺不完,最后题“中平四年九月二 十日己丑立”云。
司空掾陈君碑额
按《金石录》,碑已残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 画奇伟,在颍川陈太丘墓侧。《世说注》引《海内先贤传》 曰:“湛字季方,寔少子也。司空掾公车征,不就。”然则斯 碑岂非陈湛碑乎?
赵相刘衡碑
按:《隶释》碑“在齐州历城县。刘君名衡,字元宰,历张掖 属国都尉、议郎、辽东属国都尉。赵相,再为议郎,以灵 帝中平四年卒。”
尹俭碑
按:《水经注》,彭水“西北有汉安邑长尹俭墓冢,西有石 庙,庙前有两石阙,阙东有碑,中平四年立。”
司空掾陈寔残碑
按:《隶续中郎》作《太丘第一碑》云:“中平三年卒。”汉史误 作“四年。”此碑作“五年”者,乃豫牧立碑之年也。
巴郡太守张纳碑
按:《隶释》:“灵帝中平五年立,今在巴州。张君名纳,渤海人。此碑乃掾属李元等为之。” 又按:《隶释》“张纳碑阴题名七十有四人。”
大石岭碑
按:《水经注》,“新城大石山上有大石岭碑。河南隐士通 明以汉灵帝中平六年八月戊辰,于山堂立碑。”
边韶墓碑
按《述古书法纂》:“边韶即边孝先,汉蔡邕隶书,在河南 开封府东北五里。”
郭有道碑
按:《述古书法纂》,汉蔡邕隶书,在广西。
宣父碑
按《述古书法纂》,蔡邕书,在直隶真定府。
北岳碑
按《述古书法纂》,“蔡邕《隶书》。”
不其令童恢阙
按:《隶释碑录》云:“济州任城有童恢墓,双石阙字。一云: 童恢,琅邪人,一云汉故不其令童君。”《东汉循吏》有《童 恢传》云:“恢字汉宗,琅邪姑幕人,辟公府,除不其令。”其 为令在杨赐罢相之后。则恢盖孝灵时人也。
圉令赵君碑
按:《隶释》名字俱缺,其卒以灵帝中平五年。又二年,献 帝初平元年,立此碑。
学殿岁月记
按:《舆地碑目》:在成都府学,殿建于东汉之初平。汉人 以大隶记其修筑岁月,刻于东楹。天下栋宇之古,无 过于此者。
江州夷邑长卢丰碑
按:《汉隶字原》,建安七年立,蜀人谓之《汉夜郎碑》。
巴郡太守樊敏碑
按:《隶释》:今在黎州。樊君名敏碑云:“八十四岁,岁在协 洽。”盖献帝建安八年癸未岁也。卒后二年,立此碑。 按《金石录》,有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不著书人姓名。
益州太守高颐二阙
按:《隶释》二阙,今在雅州。高颐,字贯方,有墓碑,以献帝 建安十四年卒,碑石沦碎,官不尽见。此两阙,一有高 君名字,一不称名而字阙。
益州太守高颐碑
按《隶释》,今在雅州。
绥民校尉熊君碑
按:《集古录碑》云:“君讳乔,建安二十一年卒。”
司徒掾梁休碑
按:《隶续碑录》云:“襄州谷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 十七年立。”此黄武前一年也。岂吴人尚用汉历乎?否 则误字也。
黄龙甘露碑二
按:《汉隶字原墨宝》云:“建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 城,蜀人以为刘氏瑞应。”凡二碑,大小不侔。碑首皆有 “黄龙甘露之碑”六字甚伟,其内无一可辨。在眉州彭 山县,即汉武阳县地,碑首有十九字,又一小碑,亦题 “黄龙甘露之碑”,其首云:“惟建安二十六年。”馀皆磨灭。
舜庙碑〈以下碑俱无年月〉
按:《水经注》,“九疑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 可复识。山之东北泠道县界,又有舜庙,县南有舜碑, 碑是零陵太守徐俭立。”
二妃祠碑
按:《水经注》。“湘水上黄陵庙,民为立祠于水侧。荆州牧 刘表刊石立碑。树之于庙。”
许由庙碑
按:《水经注》,颍川箕山有许由庙,碑阙尚存,是汉颍川 太守朱宠所立。
夷齐庙碑
按:《水经注》,首阳山上有夷齐庙,前有二碑,并是后汉 河南尹广陵陈导、洛阳令徐循与处士平原苏腾、南 阳何进等立。
太公庙碑
按《水经注》,汲县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 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君与 高国同宗,今临此国,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义。”遂立 坛祀,为之位主。
季札子碑
按:《水经注》,“奉高县有吴季札子墓,前有石铭一所,汉 末奉高令所立。”
范蠡碑
按《水经注》,宛县三公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 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为蠡立 碑。
屈原庙碑 程坚碑
按:《水经注》:屈潭即罗渊也。渊北有屈原庙,庙前有碑。 又有汉南太守程坚碑,寄在原庙。
高祖庙三碑
按:《水经注》,“沛县有汉高祖庙,庙前有三碑,后汉立,庙基以青石为之,阶陛尚存。”
东平宪王碑
按:《水经注》,无盬县有东平宪王苍冢碑,阙存焉。
虞诩碑
按:《水经注》,武平县有汉尚书令虞诩碑,题云“虞君之 碑”,文字多阙,不复可寻。
贾彪庙碑
按《水经注》,“新息北门内有新息长贾彪庙,庙前有碑。”
郑康成碑
按:《水经注》,“高密县有厉阜,阜上有汉司农卿郑康成 冢,石碑犹存。”
李云碑
按《水经注》,“广宗县清河之右,有李云墓。”冀州刺史贾 瑶〈后汉书作贾琮〉使行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今石柱尚存, 俗犹谓之李氏石柱。
赵征碑
按:《水经注》,“安平县城内有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征碑。”
司马文预碑
按:《水经注》,“灞陵明渠北有汉京兆尹司马文预碑。”
张伯雅碑
按:《水经注》,绥水东南流,迳汉弘农太守张伯雅墓冢 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内密人也。”
皇毓碑
按:《水经注》,“临睢有豫州从事皇毓碑。”
临睢长王君碑
按《水经注》,城内有临睢长《左冯翊王君碑》,“善有治功, 累迁广汉属国都尉。吏民思德县人公府掾陈盛孙、 郎中儿定兴、刘伯鄜等,共立石表政,以刊远绩。”
曹嵩碑
按:《水经注》:“谯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
郭奉孝碑
按《水经注》,“阳翟县有郭奉孝碑,水侧有九山祠碑。”
左伯豪碑
按《水经注》,涅阳县南有二碑,碑字紊灭,不可复识,云 是左伯豪碑。
孙嵩碑
按《水经注》,“朱虚县汶水东北汉青州刺史孙嵩墓西 有碑碣。”
孙宾硕碑
按:《水经注》,安丘县牟山之西南,孙宾硕兄弟墓碑志 并存。
樊重碑
按:《水经注》,“湖阳东城中有樊重碑”,悉载吏人名。
司徒袁滂碑
按《水经注》,“大扶西成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字倾低, 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腾》《博平令光碑》字所 存惟此,自馀殆不可寻。”
张敏碑
按:《水经注》,“冠军县有汉太尉长史邑人张敏碑。”
卫为碑
按:《水经注》,鲁阳县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
焦立碑
按《水经注》,“鲁阳牛兰水侧有汉阳侯焦立碑。”
张仲瑜碑
按:《水经注》:“筑阳县阙林山之东有碑,守长冠军张仲 瑜与邦人筑断故山道,作此铭。”
张明府祠碑
按:《水经注》:平舆县有神庙,谓之张明府祠,水旱之不 节则祷之。庙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复寻。
绎幕令匡碑
按:《水经注》,蒙县有汉故绎幕令匡碑。匡字公辅,鲁府 君之少子也。碑字碎落,不可寻识,不知所立岁月。
道儿君碑
按:《水经注》:“高门一里馀,道西有道儿君碑,是鲁相陈 君立。”
熹平君碑
按《水经注》:“睢阳县襄乡坞。襄乡浮图,汉熹平君所立, 死因葬之。弟刻石树碑,以旌厥德。”
华君铭
按:《水经注》:武当县有一碑,文字磨灭,不可复识。俗相 传是《华君铭》,亦不详华君为何代之士。
冠盖里碑
按《水经注》:宜城县有太山,山下有庙,汉末名士居其 中,刺史二千石卿长数十人,朱轩华盖,同会于庙下。 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叹其盛,号为“冠盖里”,而刻石 铭之。
河南石柱 洛阳南界碑
按《水经注》:汝水出南山,北流迳石碣东,柱侧刊云“河 南界。”又有一碣,题云“洛阳南界。”碑柱相对,既无年月, 竟不知何代所表也。
===洛阳北界碑===按:《水经注》:洛县河水之南岸有一碑,北面题云:“洛阳 北界上旧有河平侯祠。”祠前有碑,今不知所在。
冀州北界碑
按:《水经注》,代郡灵丘县高氏山上有石铭,题云“冀州 北界,世谓之石铭陉。”
司空残碑
按《金石录》:“政和乙未岁,得于洛阳天津桥之故基,首 尾已不完,所存四十五字,字画奇伟,碑阴有故吏题 名百馀人”,尤完好,笔法不减蔡邕《石经》云。
张侯残碑
按《金石录》:“张侯者,子房也。碑已断裂,其额尚完,在今 彭城古留城子房庙中。”验其字画,盖东汉时所立。
河南尹苏府君碑
按:《金石录》碑额在许州,《道㫄碑》无文词,惟此十字其 额也。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刘君碑
按《金石录》,“碑已断裂不完,其额尚全。”古无两人共立 一碑者,惟见于此尔。
临朐长仲君碑
按《金石录》文字磨灭,其粗可见者,云“君讳雄。”
光禄勋刘曜碑
按:《隶释》:“碑在郓州,有阴刘君,名曜,汉之公族也。故吏 门生立此碑,其石碎裂,失其所终之年。”
按:《广川书跋》:“刘曜,字季尼。此碑可识者,馀不完,难句 读。碑首书曰‘汉光禄勋东平监刘府君’。”
相君小史夏堪碑
按:《隶释》:“碑在亳州,文则崛奇,字则怪陋,有难以意会 者。”
富春丞张君碑
按:《隶释》,碑在亳州,张君之名仿,佛如“𣹟”字, 土人以为 张湛,亦非也。碑云“三年癸亥”,考东都历年凡三,癸亥, 永平与光和之六年,延光之二年是也。建光有三年, 则岁在癸亥,但次年壬戌已改延光,此碑先已装剪, 不无颠倒弃去“三年”之下,盖有阙文也。
郎中郭君碑
按:《隶释》“碑名字皆缺,文辞亦有可句者。”
荆州从事苑镇碑
按《隶释苑》“君名镇碑,无所终岁月。”
督邮斑碑
按:《隶释》“碑云:讳斑,字子翁。碑无额,故不传其姓,石既 碎落,故不知其所终。”
仙人唐公房碑
按《水经注》。“智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固城人也。 学道得仙,百姓为之立庙于其处,刊石立碑,表述灵 异也。”
中部碑
按《隶释》:“碑在均州,凡题名五十馀人,如汉世碑阴而 有额,石理漫灭,名字仅有存者。”
益州太守城坝碑
按:《隶释》,碑末有“方三百里,围二尺”字及用人用日数, 似是记版筑事。
是邦雄杰碑
按:《隶释》此碑之首云“是邦峻生雄杰。”峻之上下各阙 一字,碑今在西州,字画类《李翊碑》。
中秋下旬碑
按《隶释》,“字画清逸,颇类故吏所立刘宽碑,但石损字 缺,所馀无几。”
鲁相谒孔庙残碑
按:《隶释》“首尾上下皆碎裂,馀石才有数行,或题为驻 马亭前断碑”,此亭盖在阙里。赵氏着录有《鲁相谒孔 子碑》而无其说,疑即此也。
防东尉司马季德碑
按:《隶续》其名,阙其字,季德有所终之日月,而其年则 磨灭。
处士严发残碑
按《隶续》所存十有二行,行凡十字。此碑不见年月,疑 其非汉刻,虽字画不工,却不类魏晋以后书法。
任君残碑阴
按《隶续》,“蜀人谓人武帝先生任君碑阴碑,可辨者不 盈百字,而纪年及名氏皆阙。”
举吏张元残碑
按:《隶续汉碑》称“举将者有二,《高彪碑》称文君为举将, 《三公山碑》称冯君为举将”,其自称举吏者独于此碑 见之。
犍为太守杨洪碑
按:《舆地碑目》在彭山县,磨灭不可考究。
五大夫碑
按:《舆地碑目》在梁山军界上,字尤漫灭,然字乃汉隶。
残碑三十二字
按:《墨池编》“不知姓名,惟见碑中隶字三十二,甚完,体 质淳古,故录之
秦君碑
按:《金石文字记》,“八分书,无年月。滕县东四十里马山 后有古城半圮,于河土中得此碑。”
太尉许馘庙碑
按:《十国春秋》,义兴有汉太尉许馘庙,庙碑即许劭所 立,字久磨灭。开元中,许氏诸孙再刻之。
西平令杨期碑
按:《天下碑录》,在尉氏县西南四十里三亭乡杨方村 墓南二十步,文字磨灭,唯有首尾。
征西大将军杨瑾碑
按:《天下碑录》,在尉氏县三亭乡路村。
边让碑
按:《天下碑录》在开封县。
董袭碑
按:《天下碑录》,在开封县东北墓前。
上谷太守张枰碑
按:《天下碑录》,“在定州安喜县东六里。”
敏勖碑
按:《天下碑录》,在冀州。
贾敏碑
按《天下碑录》,“在枣强县东北三十里。”
李固碑
按:《天下碑录》,在怀州山阳城内。
刘班碑
按《天下碑录》,“魏文帝为兖州刺史,封为白马侯,在澶 州县三十里墓下。”
苏武功碑
按:《天下碑录》,在京兆府武功县墓下。
太守樊演碑
按:《天下碑录》,在河中府临晋县内墓前。
司徒刘奇碑
按:《天下碑录》在华阴县。
刘党碑
按:《天下碑录》在华阴县墓下,文字磨灭。
敬歆碑
按:《天下碑录》,在正平县北二十里墓侧。
丁仪碑
按:《天下碑录》在虞城县墓前。
兖州从事丁仲礼碑
按:《天下碑录》,“在楚丘县北三里。”
御史孔翊碑
按:《天下碑录》,在仙源县墓前。
博士孔志碑
按:《天下碑录》,在仙源县孔墓东。
陈留太守程封碑
按:《天下碑录》,在开封府封丘县东二里墓下。
执金吾高褒碑
按:《天下碑录》,在雍丘县南五十里墓乡墓下。
太尉高峻碑
按:《天下碑录》在雍丘县。
彭府君碑
按:《天下碑录》在中都县。
刘熙碑
按:《天下碑录》,“在徐州萧县二十五里。”
御史大夫郑君碑
按:《天下碑录》在龚丘县墓下。
尊士倪寿碑
按:《天下碑录》,在仙源县南七十步鲁城内。
少傅何君碑
按:《天下碑录》在任城县墓下。
古司马城铁碑
按:《天下碑录》,在金乡县东南四十里,云“汉浮阳侯司 马耀所封邑。”
山阳太守碑
按:《天下碑录》,在谷城县西一里古筑城东,文字磨灭。
筑阳侯相景豹碑
按:《天下碑录》,“在谷城县西一里。”
侍中王逸碑
按:《天下碑录》,“在宜城县南三里。”
仆射荀公碑
按:《天下碑录》,在长社县东北七里,墓前磨灭。
光武皇帝碑
按:《天下碑录》,在汝州汝坟镇。
封观碑
按:《天下碑录》在项城墓前。
蔡昭碑
按:《天下碑录》,在随州光化县墓前。
秦始皇碑
按《天下碑录》:“东海相任恭修理祠于碑背,刻于朐山。”
中令杨畅墓碣
按:《天下碑录》,在嘉州夹江县东南古贤乡
严君平庙前碑二
按:《天下碑录》在绵竹县,文字磨灭。
王褒墓碑
按:《天下碑录》,在资州资阳县北二十五里墓前,文字 磨灭。
南昌太守谷所碑
按:《天下碑录》,在耒阳县东北。
青州刺史刘焉碑
按:《天下碑录》在耒阳县十五里墓下。
胡腾碑
按:《天下碑录》,“在耒阳县南四里。”
罗含志
按:《天下碑录》,“在耒阳县南四里。”
杨侯伯墓碑
按:《天下碑录》,在犀城墓北。
罗训墓志
按《天下碑录》,“在衡州耒阳县南六十里。”
刺史李顼碣
按:《天下碑录》,在绵州巴西县,今在开元寺,文字磨灭。
张翼碣
按:《天下碑录》,“在州东四十步。”
马援庙碑
按:《天下碑录》无年月。
马融墓碣
按:《天下碑录》,在什邡县,字有磨灭,今亡。
沛相剑门范皮墓阙文
按:《天下碑录》,在剑州梓潼县东墓前字不甚多,记名 目而已。
上庸长阙文
按:《天下碑录》,在德阳县灵龛镇。
永乐少府贾君阙铭
按《金石录》《集古录》引《章怀太子注》云:“《汉官仪》:长乐少 府以宦者为之。”遂以贾君为宦者,亦未必然也。
高直阙
按:《隶释》九字今在蜀中,字画甚不工。
巨鹿太守金君阙
按:《隶释》七字今在蜀道,不知其人也。
平阳府君六字
按《隶续汉神道》所刻者,石缺不全,莫知为何人。
贞女罗凤墓阙
按《隶续》,笔势甚清,逸,类《景谒者墓表》。
蜀郡太守任君神道
按《金石录》九字,字画壮伟,然不著名字。乡里岁月,莫 详其为何人也。
蜀郡都尉王君神道
按《金石录》,在南阳。《水经注》淯水南道侧有二石楼,制 作精妙。题云:“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有 三女,各出钱五百万,一女筑墓,二女建楼。”今此碑后 有唐向城令张璇之撰《孝女双石楼记》,与《水经注》合。 惟《水经》误以都尉为太守耳。
绵竹令王君神道
按:《隶释》“九”字,微杂篆体,“绵”字作“曰”,下木略与“县”字相 混,故赵氏误作广汉县令,而谓其借苓为令也。
益州太守杨宗墓道
按:《隶释》。十六大字,今在西州。
清河相张君墓道
按《隶释》:“一碑甚大,其中但存此数字,惟‘河相弘农君’ 五字,点画具尔。”
上庸长司马孟台神道
按:《隶释》“石文皴剥而字札甚精。”
韦氏神道
按:《隶释》“右文中断似若韦字尔。”
交阯都尉沈君神道二
按:《隶释》在梁山君此字及《冯焕、王稚子阙》皆是八分 书,张怀瓘所谓“作威投戟,腾气扬波”者也。
平阳府君叔神道
按:汉隶字原“在绵州”八字,字为一纸,盖刻于石阙椽 首。
涪陵太守庞厷神道
按:《隶续》两行十一字,今在资州。
汝南令阙
按:汉隶《字原》在阆州,蜀人谓之《汝南上蔡令神道》。
征南将军刘君神道
按《隶续》,字大小与《王稚子阙》相类,而刚劲过之。
侍中杨文父神道
按:《隶续》字体略与冯《幽州阙》相似,必西州所刻者。
逢府君墓石柱篆文
按:《金石录》篆文云《汉故博士赵傅逢府君神道》。不载 其名,皆莫可考。
丁房阙
按:《舆地碑目》在临江县,其刻漫灭,有“汉丁房”等字,尚可认。
平原东郡门生苏衡等题名
按:《隶释》题名三十馀人,姓名多已沦灭,或云碑在孔 里驻跸亭前,或题云“孔府君碑阴。”
学师宋恩等题名
按《隶释》,今在成都周公礼殿门之西序,蜀人谓之“学 师题名。”成都又有左右生题名一巨碑,盖左学右学 诸生也。其间江阳、宁蜀、晋原、遂宁,乃蜀晋所置郡,欧 阳公以为汉文翁学生题名,非也。
故吏应酬残题名
按:《隶释》题名共三十人,盖《蜀郡太守碑》阴也。
掾杜峻等题字
按:汉隶字原在《高公石室总目》作“先生任君等题名”, 今不见“任君”字。
酒泉题名
按:《汉隶字原碑》九列,每列三十二人。
博士题名
按:汉隶字原在高朕石室中。
洪农太守张君题字
按:《隶续》亦在石室中。
高朕石室六题名
按:《汉隶字原》,成都府学礼殿刻于梁楹石壁间。
龙门禹庙题名
按:《隶续》,此碑二列有四十一人姓名。
公乘伯乔残题名
按:《隶续》所存者,一列二人。
公乘校官王幽题名
按:《汉隶字原》,永熹元年立,淳熙二年邛州浦江县僧 寺治地得之,古无此年号。《复斋碑目》作“公乘校官掾 王幽阙。”
禹庙窆石遗字
按:《会稽县志》:“直宝文阁王顺伯《复斋金石录》”定为汉 刻。
凉山吕保藏汉篆
按《舆地碑目》:凉山保有吕保藏,在绝崖半,腹有一穴, 人迹所不到。汉末赤眉之乱,有吕保藏缘木而上,凿 崖以居。绍熙中,有樵夫得一券于崖侧,非铜非铁,其 声锵然,有古篆云:“西汉之末,赤眉邂逅,黄金千两,坑 埋而走,羔豚十祭,其财自”�
武氏石室画像
按《金石录》五卷,武氏有数墓,在今济州任城。墓前有 石室,四壁刻古圣贤画像,小字八分书,题记姓名,往 往赞于其上,文词古雅,字画遒劲可喜。
五君杯柈文
按:汉隶字原,《宣和殿藏碑录》为汉碑名曰《真人君石 樽刻石》,与《四老神祚机刻石》同帙。
胶东令王君庙门断碑
按:《隶续》,碑中虽有“景武孝昭冲质”之文,却有“魏后黄 初”之字,而题额以汉者,岂胶东是其祖庙没于汉代 者乎?
赵相雍劝阙碑
按:《隶释》“《汉故赵国相雍府君》之阙”十隶字,今在梓潼。 此碑全类魏晋间所书。刘备及刘渊国中所刻碑,亦 题为汉存于今,如《车骑将军阙成献王碑》是也。此刻 甚可疑,但无年岁可证。赵氏又寘诸汉碑中,故存之。
郭先生碑
按:《金石录》郭先生碑,《集古录》以为汉碑。《水经注》云:“碑 无年号,不知何代人。”余以字画验之,疑魏、晋时人所 为。既无岁月可考,姑附于汉碑之次云。
诸葛亮纪功碑
按《北史史万岁传》:“万岁拜左领将军。先是南宁裔叛, 万岁击破之。行数百里,见诸葛亮纪功碑铭,其背曰: ‘万岁后胜我者过此’。万岁令左右倒其碑而进。”
姜维碑
按:“《舆地碑目》在南康军吹角埧,今已磨灭。